时间:2023-06-05 09:58: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汇报材料怎么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明确定位:你给谁写
对内写工作总结也许是你写给领导,也许是你帮领导写总结材料给更上一级的领导。对外写工作总结,也许是给主管部门,也许是给外部专家,也许是服务的客户。
这些场合对工作总结的要求、文风、素材、框架区别都很大。很多人写总结习惯复制粘贴,但是汇报对象的评判总结的思维你复制粘贴了吗?
不同汇报对象感兴趣的内容点也许不同
总结提交对象 感兴趣的内容侧重(仅供参考)
直属领导 想听听你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上级领导 想知道你对未来工作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
主管领导 想知道你们工作中可以借鉴推广的亮点
外部专家 想知道你们工作中的创新之处和具体成果档次
服务客户 想知道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和配合要求
如果你给不同的人写汇报材料,就要学会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他们需要的高度来提炼材料,你的写作能力才能提高!
明确类型:你写哪种
仅仅知道工作汇报的对象还不够,还得了解自己汇报的类型。在内部汇报,我建议按基层、中层、高层分类考虑。基层往往侧重搜集材料,中层往往侧重提炼思路,高层往往侧重提出愿景,这些就决定了你写汇报的基调和选材必须有差异。
在单位里面,一种错位就是高层天天抓执行,这是中层的工作。基层天天提建设性意见,其实这是高层的工作。中层却在四处救火,这本来是基层的工作。这些往往也能体现在工作总结里面。
基层多写自己的岗位工作汇报,直白说就是没有功劳晒苦劳,都是差不多的工作,就比一比谁的份量足。一个弊端就是工作总结越写越厚,一般写得厚的工作就是做得比较多,写不厚的要么工作业绩太出色,要么的确没什么业绩好写。你的是哪一种?
但中层就有更高的要求,仅仅会哭还不够,还得会思考。中层一般都要探讨自己部门的工作思路,或者进行上一阶段的经营分析。这里面不能只是没有业绩凑亮点,而是要拼深度。
关于市场你怎么看?提多高的目标?为什么这个目标合适?准备怎么做?同行都怎么做?为什么我们要选择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风险?做好风险应对措施了吗?如果万一没有完成会有什么后果?
这些问题都应该在中层的汇报里面系统考虑,但实际上,大部分经营分析汇报只有数据,没有分析,大家把精力都用在了整理数据或者美化PPT上去了。
比如下图的PPT,看起来工整规范,数据一目了然,但是问题是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呢?只能通过员工口头介绍?但是有几个人能做到文字都说不清的事情口头能表达清楚呢?
至于高层,更多是强调战略规划,有些人会嘲笑高层只会没有愿景画大饼,但是作为高层,反复让员工相信我们有能力看见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有信心抢占业务的制高点,是非常重要的激励团队士气的措施。这些不叫总结,叫总领。对高层而言,好总结不是比谁写得多,而是比谁看得远!
明确目的:为何要写
即便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总结,在不同的场合,写的目的也是不同的。如果是年终盘点,你可能更多需要总结一年的得失,为明年做好规划。如果是项目总结,你可能需要预判风险,想一想万一风险来临你可以向哪里寻求应对之策。如果是新年规划,你的目标要得到保障,你需要哪些资源,这些资源在哪里可以争取。
如果一份工作总结只是一份工作流水账,那真的没有写的必要,毕竟你做的大部分重要的事情,领导都知道,要是领导都不知道,要么说明你的工作不重要,要么说明你的业绩不重要。明智的人不会仅仅在工作总结里总结,而是要通过汇报的机会争取各种资源,毕竟,工作总结是制度规定里面允许你和上级领导沟通的一种重要武器。
有的朋友工作业绩实在不够好。数据不行、趋势不利、业绩不够,即使真的“一无所有”,你也必须想办法找出“局部”亮点。没有功劳就拼苦劳,质量不行数量凑;没有突破拼深度,有深度有内涵的东西,不是一时半会儿看得出效果的;什么都没有,那就拼愿景!
明确基调:何种写法
屡战屡败还是屡败屡战?一无所获还是积累经验?这不是玩文字游戏,这是态度问题!同样的成绩,不同的解读就会带来不同的反馈。在没有业绩的情况下,至少证明你一直在努力尝试,一直在试错中成长!
其实多学学《新闻联播》也是有必要的,看看他们是如何传递正能量的。没有“下降”,只有“负增长”;没有“业绩平平”,只有“增速放缓”;没有“完成目标的40%”,只有“基本完成目标”; 没有“严重问题”,只有“迎难而上”。
明确结构:何种框架
工作总结最忌讳形式化,或者写成一笔流水账,汇报工作要有一个框架。在中国,领导喜欢的汇报思维往往是以点带面还是面面俱到?一分为二还是抓大放小?实在没有办法就试试一个观点三个论据的结构,这就是所谓的“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写作方法。
比如下面的案例,内容都是日常部门里面的零零碎碎,如果是一笔流水账,自然没有人认为你的工作做得好。
但是工作汇报中领导想看到的无非两点:要么开源,要么节流。如果业绩不好、开源无能,那就说说为公司节约了多少成本,也可以变相突出自己任劳任怨、加班加点。把总结与领导关心的问题直接挂钩,至少说明你的存在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价值。基层写汇报,大致的思路不外乎于此。
经过调整的汇报结构非常好,借助了领导的成本管理思维,且用领导熟悉的语言讲话,有力说明了琐碎的工作和重要的成本控制工作之间的联系。这就借助了成本管理思考框架的力量,现在你该明白为什么要去读MBA了吧?就是为了学习这些商业分析框架。
明确数据:定性定量
在工作汇报中经常需要谈谈业绩指标,其实业绩指标未必就是数据,指标分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
定性指标往往弹性很大,谁能够概括得更给力、总结得更深刻就最出彩。比如大家都能完成的业绩,你加上用户、全面、突围等正面词汇,会显得更有力量。另外为你的工作想一个应景的标题也是抓住眼球的靠谱办法。
定量考核比较难对付,但是也一样可以采取一些技巧,比如下面有三句话,你觉得哪种是完成情况良好,哪种是完成情况出了问题,哪种是为了反应自己的专业范。一切尽在掌握时说的话─
A:全年任务基本完成……
B:全年任务完成了92.1%
C:全年任务全面达成……
如果有一组不错的业绩数据,试试排比法也很给力。
明确风格:求新求稳
工作总结要不要形式出彩?这是一个很难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要知道在领导心目中,创新形式和形式主义只有一步之遥!这之间的转换又很有可能只是取决于你的工作业绩和别人对你工作的实际评价。
比方说这种文艺调的工作总结,很多人喜欢,但真的能用在正式工作汇报中吗?
对老笔头来说,修改文章是一种乐趣,因为是在毛坯产品基础上的精加工,是更容易出思想出佳句的时候,也是心里获得感最强的时候,尤其是改别人的稿子更是如此。
修改材料时,我们首先都是要问各位,稿子是在什么场合用、谁来用、对象是谁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事关修改的第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感觉问题。大会用、小会用不同,对上用、对下用不同,学习交流用、指导工作用不同,等等。比如,都是巡视整改表态,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表态和常委会上的表态就不同;再比如,都是民主生活会,自己发言和参加下属单位开的就不同;还比如,学重要讲话交流讨论时的发言与指导面上学习时的就不同。
说到这份上,我相信大家已经慢慢找到这个感觉了,也是角度问题,这是很重要的,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这个道理。昨天文章中提到的那位常务副市长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他每天除了签批文件、参加活动,就是审阅稿子。他告诉我,稿子来了先不看,先把自己想象进当时处的环境中找感觉,然后粗粗看一遍,如果不是那个味是不会细看的。
我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因为我曾经的一位老领导,水平很高,他就是这样,看他没有怎么看稿子就把稿子毙了,弄得当时的我还感到很委屈,其实就是稿子感觉不对、味道不对。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有写多了才能咂摸出味来、才能看出门道来。
修改文章的第二个关键问题,就是框架,这个问题在老笔头得道会员“老笔头说”栏目中也有涉及到,就是看你的框架能否支撑起你的中心思想、支撑起你的感觉,再者就是有没有大小、高低不同,不在一个层面的情况,有没有你吃我、我含你的问题。
这里面有一个套路的问题,具体的可以听房立洲老师的课程,他可是一个搞套路的高手。这里我仅仅举几个例子(更多例子请看今天第二篇文章)
1、大棋局,开启**新里程;大视野,奠定**新格局;大引擎,书写**新速度;大梦想,追逐**新未来。(汇报总结、讲话)
2、创新驱动,打造新引擎;改革促动,激发新活力;开放带动,拓展新空间。(工作汇报、部署型讲话)
3、为官要善为,“法”字当头做功课;为官要敢为,“干”字为要抓效率;为官要有为,“好”字为纲惠民生。(作风建设部署讲话)
4、从高认识,周密部署抓推进。创新推动,服务群众树形象。建章立制,勤督严查促落实。紧扣中心,创先争优求实效(工作汇报、部署型讲话)
但需得法。文稿起草是秘书工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秘书人员必须具备的
一项基本技能。文稿种类繁多,既包
括法定公文,又包括大量的事务性文
书,如领导讲话、工作汇报、总结计
划、经验介绍、活动方案、调研报告
等。同时,文稿受众广泛,具有明显
的差异性。为此,在文稿起草过程
中,要突出“四看”,准确把握文稿
受众特点,增强文稿的针对性、实效
性,努力提高文稿质量。
一、看身份地位
文稿受众的身份地位有高低、尊
卑之分,起草文稿时要根据这一特
点,注意轻重分寸,处理好讲什么、
怎么讲、讲多少等关系,以增强文稿
的吸引力,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文稿质
量。比如,对单位的工作情况,如果
写成汇报材料,因其受众主要是上级
机关和领导,身份地位高,就要做到
讲成绩实事求是,防止言过其实,讲
问题直截了当,防止含糊其词,讲措
施具体可行,防止言之无物;如果写
成工作报告,因其受众主要是内部干
部职工,身份地位较低,就要做到讲
成绩具有鼓舞性,讲问题体现深刻
性,讲形势突出严峻性,讲措施明确
指导性;如果写成经验介绍材料,因
其受众主要是平级单位,就要深入、
客观、全面地总结提炼经验,以便为
外单位提供借鉴,使之受到启发,简
要阐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虚心接
受意见和建议。
提升文稿质量
二、看文化程度
如果受众文化程度高,知识面广,
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文稿就要做
到思想深刻、观点新颖、讲究表达艺
术;反之,如果受众文化层次较低,
认知能力有限,文稿就要尽量通俗易
懂、一目了然。去年,我们公司党委
书记要给近几年聘用的青年大学生讲
座,要我为他准备讲座材料。接到任
务后,我根据这些年轻大学生知识面
广、思维活跃、关心时事、追求新奇
等特点,在材料中适当引入或改编一
些网络流行语言,如,“对成功人士,
我们不必羡慕嫉妒恨,而要奋发有为,
争创佳绩”“给力青春岁月,hold住美
好年华”“公司的明天将会更美好,至
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等等,
赢得了在场大学生一片喝彩,他们纷
纷认为公司党委书记讲话风趣幽默,
有亲和力、吸引力。这篇文稿也因此
受到了党委书记的充分肯定。
三、看心理预期
在起草文稿时,要弄清楚受众最
重视什么,最关心什么,把握其心理
需求,努力适合受众的“口味”。否
则,起草的文稿就会显得主次不分、
残缺不全,甚至完全不符合受众所需,
起不到良好效果。有一次,一位副省
长要到公司调研,我接到文稿起草任
务,要给公司领导准备一份汇报材料。
由于对这位副省长前来调研的目的知
之甚少,于是我就根据以往经验起草
汇报材料,内容包括:公司简介;一
年来主要工作情况,如经济效益、项
目建设、民生工作、党的建设;下阶
段主要目标和措施等。文稿起草完毕
交给公司领导后,他粗略一看就说,
材料写得不行,需要重写。原来,这
位副省长来公司调研,主要是想了解
公司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的做法、成
效、打算以及相关建议,而我准备的材
料完全没有这些情况,必须推倒重来。
四、看所处场合
受众所处场合不同,文稿的语言
风格、涉及信息、感彩等就不一
样。文稿只有融入受众所处场合,才
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同。对正式场合,
文稿语言要做到庄重、严肃、精练;
而对非正式场合,一本正经的语言就
会让人感到不自在。在内部场合,一
些重要数据、关键信息都可以在文稿
中体现;但在外部场合,如果把不能
对外公开的信息透明化,就会造成不
良影响。有一次,公司召开经营工作
专题会,会前,我们为与会者准备内
参材料,提供了公司主要产品的需
求、销量、库存、成本、行业动态等
保密信息,为与会者掌握情况、研究
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会后,由于要
对外新闻报道,一名同志未对内
参材料进行删减修改,就直接发给了
报社,幸好得到了报社记者的提醒,
否则,一旦公开这些保密信息,就会
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请示和报告都是上行公文,常常被混淆使用,但实际上是有明显区别的两类文种。?
一是行文目的、用途不同。这是两类文种最基本的区别。请示旨在请求上级批准、指示,需要上级审批,重在呈请;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询问,一般不需上级答复,重在呈报。?
二是呈量时间不同。请示需要事前行文,不能“先斩后奏”;报告一般在事后或者工作进行过程中行文。这正如平常工作中所说的“事前要请示,事后要报告”。?
三是主送机关不同。请示一般只主送一个直接上级机关。不宜多头、多级主送,以免因责任不明、或者互相推诿影响到办文效率和质量。即是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单位上报请示,也应根据内容分别写明主送、抄送机关,以根据主次分清承办责任,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请示的问题。而报告有时可多级多头主送,如情况紧急需要上级领导机关尽快知道的灾情、疫情等等。
四是受文机关处理方式不同。请示均属承办件,收文机关必须及时处理,明确作答,限期批复;报告多属阅知件,除需批转的建议报告外,收文机关对其它报告都不可作答复。如果把请示误写为报告,就可能因不同处理方式而误时误事。?
五是涉及内容不同。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指示,凡是下级机关、单位无权处理、无力解决以及按规定应经上级机关批准认定的问题,均可写为请示。由此可将请示分为请求指示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和请求批转的请示等三类。其中第一类多涉及法规政策上、认识上的问题,第二类多涉及人事、财务、机构等等方面的具体事项。而报告按其内容可分为向上级汇报工作的工作报告、反映情况的情况报告、提出意见建议的建议报告、答复上级询问的答复报告、报送文件、材料或物品的报送报告。?
六是写作重点不同。请示和报告虽然都要陈述、汇报情况,但报告的重点就在汇报工作情况,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而请示中陈述情况只是作为请示原因,即使反映情况所占篇幅再大,其重点仍在请示事项。?
请示例文 ·请示报告怎么写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七是文面结构形式不同。请示多采用篇段合一式、三段式或总分条文式结构,篇幅一般较短。报告常用总分条文式、分部式或贯通式(多段式)结构,篇幅一般较长。?
正因为有上述区别,绝不能把请示误用为报告,也不能写为请示报告。
做文字工作写材料,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个情况,你写好一个材料,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么看都觉得好看,但是拿去请领导看,领导大手一挥,一句“不行”,再好看的都成了王八蛋。所以,今天要讲的不是“怎么写出好的会议纪要”,而是“怎么写出让领导满意的会议纪要”。
可能你会说,会议纪要很好写,就是把会议记录整理一下,把手写的会议记录的打印出来就行了,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会议纪要不是流水账,它较之于会议记录往往有主次、有取舍。还有的人说,相关书籍一大堆,多看看书就会了。但书上的理论一大套,大都无非是十几年没变的老内容,换个新封面,新瓶装旧酒,跟不上领导的新口味,往往让人越看越迷糊。
今天,笔者以自己近十年的经验,给大家谈谈怎么写出让领导满意的会议纪要,总结起来就是四句话“”。
原始记录要记全。会议记录是写会议纪要的基础,要做到有闻必录。会议内容没记全,就不可能写出内容完整、领导满意的会议纪要。有的人讲,这个简单,我弄个录音笔,就能记全了,但是有的会议不能录像、录音,怎么办?所以,要记全会议内容,就要打好基本功,提高记录书写速度。但是人的书写速度怎么能快过说话速度,这个时候,就需要技巧了。一是化繁为简。多用简称、省略语,甚至可以设计一些只有自己懂的符号、语言代替文字。二是及时整理。会议结束后,立即整理会议内容,趁着头脑还“热乎”,即使当时没记全,也可根据会议事后完善会议记录。
领导发言要贯穿。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最大区别是,会议记录重过程,会议纪要重结果。因此,会议纪要中一定要把会议的决定事项写清楚。什么是会议的决定事项?就是大领导在会上所作的“结案陈词”。此外,如果大领导对其他人员的发言说作了肯定,那么这些发言也要作为决议体现出来。
文字内容要精炼。会议纪要切忌长篇大论,虽然会议纪要须真实反映会议记录,但是也可以适当进行加工,有些口语化发言可以进行修饰,比如领导总结说“这个事要在7月份前完成,小李要负责好”,就可以写成“会议安排小李负责**工作,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务必于7月底完成”。请注意,领导说7月份前,会议纪要写7月底,到底是7月1日前还是7月31日前,这就需要跟领导沟通,不能因为领导没说清,你就不写清。还有领导说要在7月份前完成,到底是“务必”完成还是“必须”完成,也要沟通,因为如果小李未完成工作,领导要追责,这两个词的处理程度也不同。
特定用语要体现。会议纪要有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比如会议听取了张三的汇报,肯定了报告内容,同意……。会议研究认为……,会议指出……,会议提出……,会议要求……,会议决定……。
PS:最后一句,写材料,可意会,不可言传。没事不要乱买书看,要看就看看单位以前的文件,尤其是现任领导以前批过的文件,这比啥都有用。
一、要领会意图
干活不依东,累死白搭功。与起草其他文稿一样,起草“短急重”材料时,首先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领导的意图包括总体性意图和具体性意图、明示性意图和暗示性意图、确定性意图和非确定性意图。只有充分领会这些意图,才能更好地抓住行文的主旨。一些同志畏惧“短急重”材料,写不好材料,主要是没有把领导的想法吃透、意图摸准。特别是刚从事文稿起草工作的同志,对单位领导不了解,可能会有一点怕,往往接到写作任务后,不管领导是怎么想的,不论上级是怎么要求的,喜欢冥思苦想,闭门造车,结果是无的放矢,做无用功。材料起草者要领会什么?一般来说,应该了解领导交办材料的目的是什么,材料要阐述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受文对象和发送范围是什么,等等。那么,如何准确领会意图呢?
一要敢于问。有的领导在安排任务时,会主动找写材料的同志说明意图,这是再好不过的。但多数情况下,领导只是寥寥数语简单地交代下任务。面对这种情况,材料起草者就要大胆地问,问清材料起草的目的、要求、时限等,切忌不懂装懂、一知半解。
二要勤于思。领导交代工作意图,往往局限于原则性的指导,粗线条的轮廓。因此,起草者在接受材料任务之后,还要进一步精心思考,拓展思维,以便准确领会、理解和把握领导意图的精神实质。
三要敏于行。领导交代任务时,要迅速动笔,将其主要观点和主张等记录下来,防止相关要求出现遗漏。有时候领导要求起草“短急重”材料,也是根据上级紧急文件、电话等要求而下达的,可通过查阅相关文件、电话记录以及询问知情人等方式,深入了解意图。
二、要注意积累
只有肚里有货,才能笔下有文。充分的准备,足够的素材,是写好“短急重”材料的基础。有的同志材料写不好,根本原因是不重视素材准备,未掌握第一手资料,领受任务后,不认真思考,不认真准备,随手写来,脚踏西瓜皮,写到哪里算哪里,遇到了困难,写不下去了,再去找素材,适得其反。因此,认真积累素材,充分占有素材,是写好“短急重”材料的保证。从事文稿起草工作的同志,必须高度重视平时积累,把积累作为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不断积累素材、积累知识、积累思想、积累经验。对素材积累工作,我总结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闲时备,急时用。第二句话是,广积粮,深挖洞。第三句话是,既要储,更要用。照此而行,对写好“短急重”材料很有帮助。所谓“闲时备,急时用”,就是说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坚持早动手、早准备,在工作中做个有心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养成积累各种材料的好习惯,平时开会、交谈、读书、上网时,努力做到善于观察、记录、剪报、追记,设法留住材料,以备不时之需,防止临阵磨枪。所谓“广积粮,深挖洞”,就是说既要注意素材积累的广度,广泛收集生产经营、发展建设、改革调整、党的建设、维护稳定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又要注意素材积累的深度,对相关工作进行深入关注、研究分析,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所谓“既要储,更要用”,就是说我们在积累、存储各类基础资料时,还要重视材料的使用,一旦起草“短急重”材料,就要善于利用现有资料,把掌握的情况应用于材料中。相反,如果光会储存信息资料,而不善于使用,这种积累无益于材料起草。
三、要理清思路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接到“短急重”材料任务后,切忌不假思索、草率行事,必须定下神来,先把思路理清,再开始工作。理清思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要理清材料的写作思路。换句话说,就是要搭好架子,把材料的提纲定好,最好是不仅有大框,还要有小框,每一小框写几层意思,哪层里边讲到什么样的高度、深度、新意等,都要列出来,防止跑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写出来的材料不符合领导要求。我有个同事,在这方面是把好手。每当领导给他安排“短急重”材料任务时,他都显得不紧不慢,先拿出一支笔、一张纸,静坐一旁,思索一会,简单写个提纲或者几个关键词后,再开始起草材料,而且几乎每次都是一气呵成。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思路通则文章通,如果写作思路没搞清楚,没有明确要写哪些内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盲目动笔,就只会徒劳无功,反复折腾。
另一方面,要理清材料的写作方式。接到材料任务后,是一人单独写,还是多人合作写?是办公室文秘单独写,还是与相关部门的同志一块写?这是写作方式的问题,也是工作方法的问题,是在材料起草前必须想清楚、确定好的。有一次,我们接到领导安排的一个“短急重”材料任务,向省领导报送汇报材料,内容包括简介、近年来生产经营情况、“十二五”发展思路、下阶段工作打算、请求协调解决的问题等。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单靠一个部门、一个人的力量,难以优质高效完成任务,于是,我们明确由办公室一名同志牵头,经营、发展、财务、工程等部门各安排一名同志参与,共同起草,结果不到3个小时,就完成了材料任务,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校在课改过程中一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索,课堂中给予学生应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一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过程
出示信息材料:
(1)普通的衣服重量约1千克,航天员的航天服重量大约是普通衣服的120倍,航天服的重量大约是( )千克。
(2)神舟六号需绕地球飞行77圈,每圈飞行距离约为42229千米,神六共飞行约( )千米。
(3)从南京到上海来回约600千米,神六飞行的千米数大约是( )个南京到上海的来回。
师:(2)、(3)两题你能很快算出结果来吗?要想很快得出结果有什么办法?
生:可以使用计算器。
师: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吗?你都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计算器?
生1:我在商店里看到营业员使用。
生2:我妈妈计算每天的收入、支出都使用计算器。
生3:我爸爸的手机可以当计算器。
生4:在电脑里打开“程序”“附件”就有计算器。
师:既然大家都用过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师:对于计算器同学们都不陌生。你能说一说你的计算器上有哪些部分吗?它们都有什么作用?拿出你的计算器,先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向大家介绍你的计算器。
(小组交流,在交流中认识了开关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并了解了它们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结果,其他小组随时补充发言)
师:了解了计算器各个部分的名称符号和功能,那么,你会用计算器吗?
生:会。
出示:38+27,30×18
师:独立计算,并将结果写在作业纸上。
师:完成之后,在小组交流一下,你是如何按键的?
(小组交流,然后由小组推荐一名组员汇报,教师板书)
师:看来大家都会用计算器计算,下面我们来点有难度的。
出示: 2800-1798= 3363÷57= 6848-579+386= 126×7÷18=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中找到一位做错的同学)
师:请你汇报一下你是怎么按键的。
(请算错的同学回答)
师:看来计算器计算也会出错,请你说一说为什么会出错?
生:我把数字按错了。
师:用计算器算完以后,我们也要验算一下,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呢?
生1:可以再算一遍。
生2:减法可以用加法再算一遍,除法可以用乘法再算一遍。
师:对了,这2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检验。
师:说一说最后两个算式你是怎么算的?
生1:我是先算6848-579=6169,再算6169+386=6555。
生2:我是按:126×7÷18,最后按等于号得出结果等于49的。
师:两种方法都可以,同级运算的两步计算题,根据运算顺序,可以按算式的书写顺序从左往右,直接按键算出结果。
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在使用计算器时,我们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汇报)
生1:要注意数字键不能按错。
生2:做完后要检验。
生3:有些可以口算的比用计算器计算要快。
师:大家刚刚总结的非常好,老师在这里送给大家4句话,16个字,希望同学们在使用计算器时做到:整体读数、细心输入、看清数字、小心按键。
师:计算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正确计算,也能帮助我们寻找数字键的规律。
出示:142857×1= 142857×2= 142857×3=
142857×4= 142857×5= 142857×6=
师:用计算器计算出前四题的积,仔细观察因数和积,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
生1:我发现它们的结果都是由数字1、4、2、8、5、7组成。
生2:它们的排列也都是按照这个顺序的。
师:你能用发现的规律写出第5个、第6个乘式的积吗?请先将猜想的结果记下,再用计算器计算,看是否正确。
师:计算器在数目比较大的计算中能使我们的计算更快速、更准确。那么计算器是不是什么题目都能一下子就算出来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下面这道题:
22222222×55555555
生:计算器都不够显示这么多数字了。
师:看来计算器也有一下子算不出来的题目?那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小组交流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师:计算器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合作解决了,大家真了不起!
师:计算器给我们的计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那么在计算器没有发明之前,我们的先辈们都用过哪些计算工具呢?
(出示课件,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
师:我们的先辈们是非常聪明的,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给我们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遗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够发挥这种精神。
三、设计思路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本校课改的中心思想。本课从开始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开始,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由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计算器各功能键,并以小组汇报形式展示交流成果,汇报中虽有一些不够完整之处,但由其他小组及时补充完整,这一环节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也完全不用多说一句话
《我们吃什么》是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吃得好吗》中的第一课。本单元着重培养学生“能组成小组,作好观察、实验的准备”的计划与组织能力,强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做好自行分组、推选组长、合理分工等各项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希望学生了解食物的多样性和营养的丰富性,懂得如何给我们常吃的食物进行分类。学生对于吃什么很感兴趣,喜欢吃各式各样的美食,但是对于怎么吃才算吃得健康,怎么吃才算营养均衡,他们目前还是处在学习的阶段。因此,让学生懂得如何均衡饮食,建立健康的饮食观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在“给这些食物分类”的教学活动中,将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发现其中隐藏的科学问题,从而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埋下伏笔。
教学目标
1.能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训练分成小组、推选组长、小组分工等计划与组织能力。
2.学习给食物分类的科学方法,了解食物的基本种类。
3.意识到与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食物卡片一组一份,食物分类表一组一份,食物营养成分阅读材一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发现问题
1.教师播放各式各样的食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吸引到对食物的研究主题上。
谈话:老师很爱吃东西,平时喜欢到处寻找美食。(PPT展示老师喜欢吃的食物)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吃什么食物?
设计意图:通过诱人的食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对食物问题进行思考。
2.学生交流。
此时,由于学生的对各种食物的爱好不同,家庭的饮食习惯有差异,会有不同的回答,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说,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教师可以在听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的饮食偏好,从而为下面引导学生认识到养成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做好铺垫。
3.在了解了学生的饮食偏好后,为引导学生认识到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思考,发现其中的问题。
谈话:虽然老师很喜欢吃东西,但是老师有个优点,就是不挑食,爱吃各种食物。这里我要介绍一个小男孩,他叫小明,他也很喜欢吃东西,而且吃的很多,但是他长得并不是那么好,身体总是出现问题,我们来一起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播放视频,讲述一个小男孩很喜欢吃东西,但是他很挑食,吃的食物种类很单一,只喜欢吃肉。视频里可以看到他喜欢吃用各种烹饪方法做成的肉食,长期这样吃,导致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现在正在医院接受医生的治疗。)同学们,看了视频以后,你们觉得小明的问题出在哪里?
4.学生回答。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其想研究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此时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能会指出是由于偏食或者吃的东西单一造成的,引出一个学生要探究的问题。
5.谈话:吃东西不能只吃一种,营养要多元化。让我们当一回营养师,帮小明设计一份营养食谱吧。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化的小情境,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更愿意去研究和分享;利用视频播放的形式,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兴趣。学生喜欢解决问题,用“问题解决”的方式来融合学习的内容,学生容易接受,他们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会产生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二、认识食物,认识营养
1.了解各种常见食物的名称和营养成分。教师先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常见的食物的认识情况,为后续引导学生学习“食物的名称和营养成分”做好应变准备。
谈话:在帮小明选择营养食谱之前,我们要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营养师。一个合格的营养师需要了解常见食物的名称和其相对应的营养成分。你们都知道哪些食物?它们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呢?(PPT演示各种食物的图片,有肉类、蔬菜类、水果类、米饭、面食等。)
2.学生回答。
此时学生可能只了解一部分食物和营养成分,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3.认识食物及其对应的营养成分。以学生自行阅读了解的方式来代替教师单纯地讲授。教师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份“食物营养成分阅读材料”,让学生仔细研读,自学材料。
谈话: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营养师,必须知道我们常吃的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同学们了解了很多,但是不够全面,我们需要系统地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现在请组长上台领取“食物营养成分阅读材料”,每位同学仔细阅读,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资料,在空白处可以记下你的笔记,等会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们的阅读所得。
4.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分享阅读心得。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角色扮演,让学生当营养师的方式可以较好地使他们融入到科学课程的学习中来。为了当好一个营养师,帮助小明解决问题,学生对食物的营养成分的学习会更加有目的性,这样就让枯燥的知识学习变得十分有乐趣和有意义。在“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以自主阅读材料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让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同时也能培养他们自学和查找资料的习惯。
三、组织分组,制定计划
1.教师在引导学生分组之前,要充分肯定小组合作的力量,说明分工协作是在做加法;强调每个人在小组内都有责任和义务,有共同的目标,每个人都应该为之而努力。
谈话:团结起来力量大,我们要尽快达成学习目标,需要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团结协作,所以,小组合作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请同学们现在自行分组,每个小组应该有4名组员,每位组员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比如组长,组织安排协调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可以担任;记录员,文字写作、描述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可以担任;材料员,思维比较敏捷、分析能力强、能全面了解我们做实验需要哪些材料而又稳重的同学可以担任;汇报员,语言表达能力好、说话有条理、喜欢展示的同学可以担任。小组成员要听从组长的安排,合理分工。
设计意图:在学生分组之前,应该让他们明确小组内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能做什么,可以为小组带来什么贡献,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小组内是有作用的,是不可替代的,是重要的成员。这样,学生会对自己的小组有强烈的归属感,为日后的小组合作奠定感情基础,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2.学生自行分组。
学生自行分组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教师要及时巡视,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对于一些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不够,无法组成小组的,教师要进行指导,选派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忙。学生自行分组是考验学生能不能自主学习的第一步,为后面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支撑作用。这个过程比较复杂,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分组的相关事宜。
3.科学探究是一个有计划的活动,做好计划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做计划的重要性,做计划是一种技能,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
谈话:要做一个合格的营养师,为小明设计营养食谱,我们需要在许多种食物中为他选择食物。如何才能快速地为小明找到正确的食物组合呢?我们要给食物进行分类。我们把食物分门别类了,就可以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来给小明挑选食物,这样就可以保证小明摄人多种营养,解决小明的问题了。科学家们做实验之前,都要先想好怎么做,计划好才动手的,这样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会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向谁求助。请同学们像科学家们一样,先在小组内讨论,思考一下怎么给食物分类。
4.给学生发“食物分类表”。
5.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讨论。
设计意图:本课的目标之一是组织分组,制定计划。在小组分组完毕做计划时,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商议,确定分类标准。让学生知道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要求大家的答案都一样,要尊重每个同学的想法。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想到的标准来分类。此环节要注意提醒学生及时做好记录,详细记录在“食物分类表”中,为后面的汇报、展示打好基础。
四、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汇报小组的食物分类情况,为小明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提问:我们应该怎么对食物进行分类呢?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得出的分类结果?
2.学生汇报。
3.谈话: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五大类,要做到营养均衡,我们每天需要摄入不同的营养素,不能单一地摄入某种食物。要解决小明的问题,我们需要针对每一类营养素,选择一种或几种食物。现在请你们为小明设计一天的营养食谱吧!(在引导学生进行健康的营养搭配的同时,要注意学生是否出现攀比现象,适时对歧视他人的行为进行思想教育。)
4.学生分小组设计营养食谱。
此时大多数学生对均衡营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学生可能对食物营养知识了解的不够透彻,所以,教师应当到各组巡视,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帮助还不够熟练的学生,为日后的小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给食物分类时,教师要强调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出来的结果是不同的,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想出更多的分类标准。想好分类标准后,可以利用贴图的方式来记录食物的分类,这样容易操作,减少文字书写带来的麻烦,节省教学时间。对学生来说,这样边做边学,更有兴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本课最后以给小明设计一天的营养食谱结束,既呼应了前面设计的故事情境,也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对他们以后健康饮食的观念的建立,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五、课外拓展,学以致用
1.本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组织计划的能力,经过食物的分类活动,学生对小组合作、组织协调和实验前应该制定计划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最后的活动是调查食品里的添加剂,要求学生把刚才课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另一个具体的活动中来。
谈话:同学们,超市里很多包装食品,为了保持食品原有的色泽、风味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生产厂家往往在这些食品里添加了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在包装食品中应用十分广泛,你们对于食品添加剂又了解多少呢?课后,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调查身边的食品添加剂。调查时,要严格按照本课分组的分工要求进行合理分工,组长组织组员做好调查。在调查前先进行活动的策划,确定要调查的内容。这里老师有些调查的内容可供同学们参考,如调查和统计食品包装袋上印有什么内容?这些食品中含有哪些添加剂?请先设计好调查的表格,再进行调查。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3.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食物的名称及其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和食物的分类,还学习了探究之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要分组、分工,要先做好计划。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能力,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经常运用,不断地锻炼和培养我们的小组分工合作和实验计划能力。通过给食物分类、给小明解决难题,使我们认识到,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发现其中隐藏的科学问题,并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提升我们的科学素养。
一、值日生报告的作用
1.值日生报告是复习和巩固的过程。
每次上课前要做报告的学生都会认真地把所有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写出自己要做的报告。学生做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巩固知识的过程。每次上课我都要求学生把学过的都写进去。上学期,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对它充满激情,因此我便要求他们从最简单的用英语介绍自己开始。每个人,包括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到了学期后期,很多学生可以用上学过的内容。
2.值日生报告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过程。
学生的值日报告做得怎么样,直接反映他的知识掌握程度。学英语讲究五个关键:听、说、读、写、练,现在的教材正好体现了这方面的特点。值日生报告恰好能将这几个方面融为一体,每次报告都必须由值日生完成。作报告的过程就是一个说和练的过程,而对下面学生来说则是听的过程。每次学生做完报告后我都会就报告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而且,我采用连环炮的方式,一个接一个,毫不间断。这样学生在听报告的时候,一点儿也不敢马虎,仔细听好每个句子。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听、说、读、写、练等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而且学习成绩很不错。
3.值日生报告可以培养学困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由于值日生报告是由当天值日的同学完成的,因此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有同样的机会走上讲台,做一次自己满意的值日生报告。对优生来说,做一次值日生报告不是问题,但对“差生”来说,则是一次考验。一次轮到一每次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值日,他非常着急,跑来对我说:“老师我真的不行,恐怕我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会说Good morning吧。”面对这样的学生,他也是想学好的。于是我告诉他,哪怕是上台说一句,也是他的话。没想到他那天的值日生报告非常成功,同学都有点不相信是他作的报告。经过这次值日报告,他找到了自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表演舞台,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
4.值日生报告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不管学什么学科,所学东西都必须加以运用才能变成自己的,英语更是如此。“学以致用”,学到的知识必须运用到实际中。值日生报告是一条事半功倍的途径,通过值日生报告,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大胆讲出来,锻炼能力的同时提高口语水平,其他学生则大大提高听力和表达能力。
5.值日生报告形式的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
我尝试着变换值日生的报告形式,从单一的个人上台演讲形式向集体合作形式转变。他们可以将要表达的内容以表演的形式演示出来,同时采取竞赛方式,用一两个星期进行。比如,单词大赛: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值日生将每个小组派出的人员进行编组、抽签,看看哪一组答的单词最多、最好、最准确,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加强集体观念,同时更好地增强课堂效果。
二、如何在初中阶段开展“值日生汇报”
1.在七年级阶段注重趣味性,激发兴趣。
七年级新生的英语水平有限,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兴趣,但学习目的不明确,因此在这个阶段适合进行简单的、趣味性强的“值日生汇报”,培养学生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英语学习。教师在开展“值日生汇报”时,可先从学生的自我介绍入手,让每个学生按班号或座位顺序轮流每天上讲台介绍自己。教师应引导学生不仅简单地说“日期、天气、出勤、自己的姓名、年龄”等常规内容,还要适当增加东西,把自己生动而立体地介绍给大家,如自己的喜好(食物、运动,影视偶像等)、熟悉的人(包括亲朋好友、以前的老师、同学等)、难忘的事、才艺展示或表演等。每次在七年级新生中开展这样的自我介绍,都大受欢迎,学生热情高涨,内容精彩纷呈,有的学生把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串起成长的足迹,有的学生用悠扬的小提琴声讲述自己的故事,还有的学生通过点击自己制作的网页或网站,全方位地展示自我等。自我介绍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采用“趣味英语”和“游戏英语”等形式进行“值日生报告”:猜谜语、做游戏、听歌曲、讲故事、英语经典影视欣赏、名著赏析、背景知识介绍等。于是,每天的英语课成了大家的期盼,学生因为“值日生汇报”而喜欢上英语课。
2.在八年级阶段注重探究性,开阔视野。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他们求知欲较强,兴趣爱好广泛,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游戏。因此,应适合开展一些知识性、探究性,有一定思考探索空间的“值日生汇报”形式,专题讲座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让学生借助英语这个万能的语言工具和互联网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了解精彩的“外面世界”,开阔视野,培养主体精神和自学能力。专题讲座可由教师确定范围或主题,让学生课外借助各种媒体,特别是互联网收集相关材料,学生要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教师在确定主题或范围时一定要注意内涵丰富,内容有趣、引人入胜。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在收集资料时,一方面多方位、多渠道地收集相关资料,尽量使材料翔实、全面、丰富,不仅有文字材料,还包括图片或音像资料等。讲座形式也要活泼多样,最好制成电脑课件,如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幻灯片。另一方面学生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要简单地堆砌事实,要适当进行评论。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做专题讲座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神态亲切自然、举止大方自信、谈吐清楚有条理。
3.在九年级阶段注重实用性,训练听说。
1、社会实践报告的涵义
社会实践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社会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的实践成果。
2、社会实践报告的特点
社会实践报告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性。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
2)针对性。调查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实践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实践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调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4)系统性或完整性。实践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的,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
总的来说,实践报告要做到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3、社会实践报告的语言风格
实践报告可以叙事为主,也可以说明为主,或者叙述和议论兼有,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原貌。在语言风格上,虽然讲究辞章,但以准确、简练、平实、生动为本,一般不用或较少使用比喻、夸张、含蓄等修辞方式,也不采用华丽的辞藻,避免一切浮词虚言等语言表达方式。
4、实践报告的撰写
一、实践目的:介绍实践的目的,意义, 实践单位或部门的概况及发展情况, 实践要求等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以前言或引言形式,不单列标题及序号。
二、实践内容:先介绍实践安排概况,包括时间,内容,地点等,然后按照安排顺序逐项介绍具体实践流程与实践工作内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介绍实践内容基础上,对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重点介绍,其它一般内容则简述。
当下的许多机关(包括一些类机关)好摆阔,是近年来诸多“机关病”中越发严重的一大病症。谓予不信,且听医家细细道来――
一谓观其形――体臃而虚肿。凡机关,大多机构庞杂,人浮于事――上级机关设置哪些部门,下级机关必定跟着设置,人员一年比一年多,即便街道、镇政府这样的小机关,也俨然成了大地方的大机关;更有“打肿脸充胖子”之状――原定的编制名额还嫌不够用,便向各方借用,以致实际机关人员大大超编。因为人员庞杂,办公室占了一层又一层,办公楼造了一幢又一幢,反正全由财政出钱,此为一阔。
二谓望其舌――舌腻而苔厚。走进机关看看,谁都会告诉你:忙啊,累啊。为何而忙?又为何而累?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事,怎么让人知道你做了多少事,就看文字材料。于是对上的,对下的,通知呀,简报呀,报表呀,总结呀……没完没了地写。其中多半文字材料,对实际工作并无多大意义,纯粹为了让人看,让人夸,甚至纯粹为了多一份总结材料而“设计”出某项工作来。不料,如此这般,却忙坏了部门头头和部门,累死了复印机,耗尽了复印纸。然后又有许多人忙着看“通知”、“简报”,看“报表”、“总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完没了。看似忙碌有序,实多为无效空忙,此也为一阔。
三谓号其脉――脉细而无力。有纵向的上级机关领导、部门负责人、一般工作人员喊着“下基层”而来,下级机关的头头脑脑则嚷嚷“汇报工作”而来,而一些来自横向的同级机关和协作单位的“关系户”以“学习”、“取经”、“合作”名义而来,那是怠慢不得的,都应盛情款待。于是“公款吃喝”成“家常便饭”。再说,今日你来,明日我往,谓礼尚往来。“公款吃喝”不算,还有“公款旅游”、“公款出国”,即便明知自身财力不济,也要硬着头皮上,哪怕是厚着脸皮写“白条”赊账,甚至不惜上银行贷款。一年下来,耗资巨大。看似出手大方,实为慷公款之慨,此又为一阔。
四谓听其言――吞吞吐吐,或苦不堪言,或满口冤屈。许多机关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一如虚火攻身。原来,因为机构臃肿,负担本已沉重,加上各种浪费惊人,是为阳虚;又因财力困难,负债累累,日子一年不如一年,又为阴虚。
阔,阔,阔!虚,虚,虚!方知这机关“摆阔病”,乃阴阳皆虚――极虚也。可见,这里的“阔”以浪费为前提,而“虚”则因“阔”而果。
既然机关“摆阔”是重型虚症,长此以往,必病入膏肓。以医家所见,倘若以党参、淮山药之类补之,只能适得其反,惟一办法就是以大黄、芒硝之类泻之。本医家开出的药方共三味猛药:一味是“精兵”――减员,另一味是“简政”――减少烦琐事务,减少无效空忙;再一味是“限制公款消费”――遏制“权力消费”。
末了,医家进一言:信得过,坚持吃我的药,保“摆阔病”康复有望;倘一意孤行,继续讳疾忌医,后果则不堪设想!
打开word,开始敲“XX同志在XX会议上的讲话”,或者“关于XX工作的汇报”。
干货君说:这不科学。
好,既然第一步不是开word,那一定是打开网页搜素材咯?
嗯,很多高手就是这么教的,干货君原来也是这么干的。
但自从吃过几次亏后,干货君就不再这么冲动了。
起草材料的第一步,一定是把会议方案拿到,并认真加以研究。
这似乎是一个常识,但偏偏被很多人(包括很多高手)忽视或轻视了。
不少人写材料,往往得知一个大概的会议名称,就开始按照自己的理解匆匆动笔。
干货君有一次就是这样,根据会议名称主观臆断会议侧重点,兴冲冲地开始搜素材、搭框架。结果第二天拿到会议方案一看,傻眼了,会议主题和开会方式完全不是干货君设想的那样,头一天的工作基本成了无用功。
(对于主持词这种特定材料,不重视会议方案甚至会引发“血案”。关注公众号“公文写作干货大全”,后台回复“电话”查看)
02
高手们总是教育大家,写材料一定要首先领会领导意图。
领导意图怎么领会?
干货君体会,不用扯一堆虚的,咱就在会议方案里面找。
为什么这么讲?
拿到会议方案,我们可以知道会议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有哪些侧重点,有哪些议程。以此为起点,我们可以知道需要搜集哪些素材,应该如何谋篇布局。
总之一句话,会议方案就是开会写材料的“说明书”。
(如果是上级召开的会议,我们不一定拿得到会议方案,但至少要把会议通知拿到。如果不是开会,而是上级或其他单位要求报材料,也要把相关通知拿到。通知上肯定有对材料起草的基本要求,比如字数、结构等。)
03
拿到会议方案后,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会议主题
参会范围
有关事项
其他包括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当然也很重要,但除了致辞这种需要应时应景的特定文体外(这个以后再专门分享),与我们写材料的关系通常不大,只要别把材料上的年月日写错就行了。
下面,咱一个一个分析:
1.会议主题
会议主题明确了“开会干什么”,这是领导开会意图的集中体现,为我们搜素材、定思路、搭提纲划定了范围。
千万别把会议主题当空话、虚话对待。
举个例子:
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方案
......(略)
一、会议主题
总结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情况,部署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工作。
......(略)
上面这个例子,会议名称是“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但这个名称对我们写材料的人来说,简直太宽泛了。教育实践活动涉及内容那么丰富,到底要写什么呢?
继续看会议主题——“总结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情况,部署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工作”,这一下就很清楚明白了。
有的会议方案没有将“会议主题”作为单独一条,而是放在会议方案的开头段落中,说明开会的目的和意义,性质是完全相同的。比如:
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方案
根据工作安排,拟于近期召开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总结全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情况,部署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略)
可是,有的会议方案完全找不到会议主题啊...
那也不要紧,请看会议议程。继续举例:
五、会议议程
会议由县委副书记、县长XX同志主持。
1.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XX同志通报全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情况,安排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工作
2.县委书记XX同志讲话
3.市委督导组组长XX同志讲话
从上面这个会议议程中,是不是也能发现会议的主题?
要是从会议议程中也看不出来呢?
对不起,这个会议方案严重不合格,连开会究竟要干什么都不说清楚,打回重写!!!
2.参会范围
参会范围明确了领导讲话的受众,领导在会上可不能对着空气讲话。
举个例子:小王在领导讲话稿中写到,财政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结果财政局压根没来开这个会,那这话说给谁听呢?
搞清楚参会范围,起草材料就有的放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