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8: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开放式课堂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开放;课堂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280-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合作的能力。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统一的目标,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学习。”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不应该是封闭僵化的课堂,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启迪创造力,促使学生个性特长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
开放的课堂是原生态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开放的,体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开放的,体现灵活多样;教学评价是开放的,目的在于促进个性发展。但是,不可否认,透视当前中小学课堂,开放课堂有被异化的倾向,为开放而开放,追求形式上热闹,忽略课堂教学的实质,引发了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偏离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真正的开放课堂应该落实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一切教学行为都应服从于、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要求,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每堂课都要根据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课堂上都必须按照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为主线来安排教学环节、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否则,脱离了这一主线,一味地去追求开放,为开放而开放,只求表面的活泼与热闹,那将不再是课堂。开放的课堂不是淡化或忽视了教学目标,相反,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的差异,制定更加准确可行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促进个性特长发展。
二、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是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民主的课堂不能称之为开放课堂。课堂上,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角色,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观念,倡导师生平等,发扬教学民主,才能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学习时的紧张与焦虑情绪。具体地说,在开放式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意见的倾听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头头是道地夸夸其谈,而应该利用更多的时间走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其次要尊重相信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把他们看成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与情境,让学生自主、轻松、愉快和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只有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教育的艺术性,才能体现教育价值,而这样做的同时也尊重了人性,真正实现了“以育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只有落实教学民主,才能构建和谐、开放、高效的课堂,才能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公民。
三、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既表现为智力、性格、身体素质和心理等先天素质,又表现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学习品质等后天素质。开放式课堂摈弃传统课堂“一刀切”、“满堂灌”的做法,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在教学资源分配、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活动角色安排、教学评价方式、习题作业的布置诸方面,承认差异、体现差异,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促进特长生特长发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教学目标要求,这才是开放式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的真谛所在。
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就不能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在实现国家课程的基本要求前提下,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展、特长发展、终身发展。
四、自主合作原则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式课堂教学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它的合作性。在课堂上,学习小组内同学积极互动,互相交流、质疑解疑,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习小组间建立在有序秩序上的适当竞争,也体现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的环境里,教师也是合作者,教师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归纳,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合作性。这样做,使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实现教学相长。
五、多元评价原则
开放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方法更加多样,要实现课堂开而有序、放而不乱,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无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开放性课堂教学特点相适应,实施多元化评价,在评价内容与标准、评价主体与方式等方面体现多元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评价内容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格、公民素质以及其他潜能与特长的发展,尤其是探究与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评价主体多元化应该是“多向性评价”、“多主体评价”;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要求对学生的评价,除纸笔测验外,增加口头测验、实际操作测验等方式,还可以进行产品制作、成果汇报、论文撰写、调查报告、课堂讨论、主题答辩、实践活动评价等,还要增加对每个学生即时、即兴的个别化评价,从而使评价方式与手段更加多样化、灵活化、动态化、多元化,把定期性评价与经常性评价、综合性评价与专项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加全面和客观地发挥评价的作用。
总之,开放式教学思想,体现的是素质教育的思想,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并实现个体发展目标与社会期待目标的和谐统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和谐统一。同时,开放式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能把主要精力局限于所教的内容上,而应注意学习者的情感与动机的变化;不仅看到课堂的开放与自由,更要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本质;不仅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与宽松,更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与高效,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方向,实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彩平.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特点[J].小学教学设计,2007,(29).
[2]涂金凤.对新理念下开放式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19).
教育改革无止境,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正努力探索第一课堂教学应当如何变革才能更好地完善学生的人格,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实践、探索中,我不断尝试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从以下进行教学研究探索。
一、学生思维的开放
学生思维的开放是指教师不要怕学生暴露间题,要解放学生的身心,要 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学生能够经常说:“我想……我要……。我能……我 来……我还有……我认为……”这是学生投入了自主性学习的又一标志,要 达到这样的开放状态,教师就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 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在老师眼里,学生设计出的办法、方案只要不是原则 性的错误,都应予以肯定,即便是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试想,如果学生绞尽脑汁思考出的一个答案,虽然言之 有理但就是因为不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而被一棍子打死,学生怎么再能畅 所欲言、积极思维呢?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应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错因,使其在心服口服的前提下走向成功。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正确的探索结论要鼓励,对于错误的观点,教师也要婉转地问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漏洞和其它错因,这些错误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由参与交流的其他学生提出,从而引起该生本人的深入思考。还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如果讲得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即便是与教材中的叙述有所出入,教师也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让学生真实的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不轻易否定孩子在认真思维基础上的答案,这样,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这样,才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比较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笼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
我们的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应该推出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答记者问式”、“拔河式”……构建民主、交流的、开放性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教师不做现成饭喂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这样的课堂,少了不该有的条条框框,多了应该有的自由与宽容,多了促进自主学习应该有的自信和勇气,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中,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手指灵活了,思维的闸门开启了,迸发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教师的劳动也涌现出了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魁力。成果展示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口头讲解、实物展示、幻灯片演示,其中比较好的是幻灯片演示。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做成幻灯片,交流时,通过电子教室系统进行示范转播,既直观形象,讲解起来又条理清晰。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任务是协助、调控,也可以补充一些学生疏漏的内容。通过这种交流展示,学生不仅达到了语文课的认识目标,更重要的是启发了思维,他们借鉴别人的经验,建构知识、能力领域新的不平衡,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资源的开放
在传统的计划课堂下,我们的教师惟教案独尊,不敢越教案半步。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以外情况,要么把学生毫不客地训斥一顿,要么自己被气得七窍生烟乱了方寸。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要重新确立教育资源观:教育资源无处不在,瞬时即逝的教育资源尤其宝贵生活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对于那些在设计好的教案外和常规课堂内外突然出现的有效教育资源,尤其需要我们积极对待。
语文教学改革的路程是坎坷而漫长的。开放式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毕竟每次改革、每种模式,都应适应各地方的学情,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在改革的大趋势下,我们教育者应本着不断探索的精神,不断的为教育改革努力开拓。
关键词:中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
引言: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应用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开放式数学教学是建立在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认知水平,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1、培养学生较强的综合素质
数学开放式教学,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提高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目前全国各地已有多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同时使用,教材内容不再像以前那么呆板、枯燥和陈旧。新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使课堂教学自然地延伸到了社会、生产、生活和科技等现实领域,新颖丰富的学习内容引人入胜,现代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式教学,正是适合新课程改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
2、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动手实践”是教师引导学生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在动手实践中,学生手脑并用,用实际活动来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认识结构,能形成技能发展能力,让学生从动手实践中养成好习惯。“自主探索”能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探求知识、归纳法则、总结规律。“合作交流”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意志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能够营造一种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情境,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能让学生在探索发观规律后体会成功的喜悦,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数学救学存在不少的弊端,特别是过分突出现成数学知识结论的传递和接受,冷落和贬低了数学学习过程,导致中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开放式数学教学,改变了单一的、被动的数学教学方式,消除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营造一种多样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这对真正实现我国素质教育所注重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数学开放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中学数学课堂开放式教学的探讨和开展,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开展数学开放式教学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对开放式教学作为一种数学教学方式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缺乏深入的理解,对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缺乏清晰的认识。
2、教师在上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哪些数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可起到什么作用,达到什么成效,没有把握好,往往流于形式,无法与一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建立一种必然的联系。
3、教师没有对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进行及时地总结、概括和提炼,使得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往往停留于动手操作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层面。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运用的频率、时机、时间长短缺乏灵活的处理,花费了时间,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三、数学开放式教学的运用
有效运用开放式数学教学,关键要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与一般的课堂游戏区分开来,前者有着明确的目的性,与单纯地追求形式相比完全不同。在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依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切合学生现实的内容进行教学,以达到过程性目标中规定的教学要求。在实施和运用数学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教师要尽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的氛围,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教师要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交流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应优化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重点把握教学的目标和进度、思维的扩散和收敛、训练的密度和质量等,避免任务的随意性、不切实际性,把真正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及探索发现的过程。
3.适度开展开放题教学
数学开放题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在数学教育中有其特定功能。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学会“数学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把数学开放题带进课堂是提高数学教学开放度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费时太多,必须适当控制问题的开放程度,必要时教师作一些铺垫,使常规题与开放题更好地接轨。
总之,让数学课堂开放起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构建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尽管开放式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一种有效的、先进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但它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应当把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整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把传统教学与开放式教学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互相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开放式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作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李汉云 吃透课改精神革新数学教学[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5.1.
[3]黄锦华 浅谈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换[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4.
[4]张金良 新课科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度” [J]中学数学教学,2004.5.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复习——新授——巩固——作业”,这是一种封闭的课堂格局,往往教师主导有余,学生主体参与不足. 要进行开放式教学,就要把教学模式改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与交流——实践与应用”的教学模式. 下面就从几个环节,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想法及做法.
一、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数学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而数学思维又集中表现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要努力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多向思维在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效能,其中一个手段就是精心设计问题,创造问题情境. 情境氛围浓烈,学生在浓烈的学习氛围中,心情舒畅,大脑思维会广阔、灵活、多向. 以创设问题情境来设计数学课堂,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长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实现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例如,在“圆的认识”一节课中,创设“选车”的情境,出示五种车轮形状的小汽车,问学生:你最喜欢哪辆车?为什么喜欢这辆车?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现实生活中的车轮是圆的,而且车轴都装在圆的中心,为什么?其中有什么科学的原理?创设“选汽车”这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车,并说明喜欢的理由,使教学的内容充满人文色彩. 在体现了社会性和时代感的同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 立即将学生带入了学习佳境,学生有了认识圆的强烈欲望.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启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二、探究与交流,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开放式数学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到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和创造欲. 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参与.
研究性学习是开放式教学的主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圆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一些学生乐于参与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乐于探究实践,发现新知. 如设计让学生做“做车轮(画圆)”、“安车轴”(认识圆心)、“装钢丝”(认识半径、直径). 通过“做车轮、安车轴、装钢丝”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变被动地“学数学”为主动地“做数学”. 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一些思想方式,理解了圆的基础知识,训练了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教,是为了不教. ”到了这一阶段,学生是他们自己的老师. 他们能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选择适当的方式研究这一问题,最后解决了问题. 并在这一过程中增长知识,丰富了人生体验,完善了自我.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品质、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践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了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三、实践与应用,产生新问题
在开放式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中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开放式教学的动态性还表现在教学活动不完全局限于课内进行,学生思维、讨论和学习的空间可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在课堂上,有些问题解决不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调查、访问、查资料. 这样,在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了自学习惯之后,他们的学习就会自觉地由课内转到课外.
关键词:开放式 语文 课堂教学
新课标力求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无疑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那么如何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什么是“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
“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从学生自身的发展角度出发,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独特见解,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学习体验,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自主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向课本与课堂之外开放的过程,让课堂充满生机和乐趣。
“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实现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开放,大胆地打开教室的大门,将课堂教学与生活中的语文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放手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与心态走进生活语文的大世界,使学生广泛地阅读,深入进行实践,努力培养学生朝气蓬勃的创新精神和语文能力。它不是单纯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思想,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它既重视课内外结合、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还强调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开放,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思维的开放。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培养目标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开放的观念贯穿于整个体系,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1、开放教学目标
开放式课堂教学意味着对目标多元化的认同,《语文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体现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性,除了"知识和能力"目标外,首次明确提出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立体目标,将学习过程和积极体验、科学方法、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纳入语文学习的目标,使语文呈现丰富多彩的人文性育人魅力。
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加之对三维目标的深切领会,语文开放就有了明确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就不至于进行着盲目的所谓"开放",就明白开放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行为,是追求多元化、综合化目标的实践,概括起来,我们"开放"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为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质服务。
2、开放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是否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利用。我们在要求学生学好教科书的内容,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要求的同时,要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古今不少学者说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真正在学问上有所造就的人无一不是阅读了大量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
此外,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走入社会、贴近生活。有人说生活就是一本书,生活就是一所无门的大学,"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也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倡导的。开放式教学要贴近主体生活的大千世界,要让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信息技术、高科技知识、因特网等富有时代的气息的知识都要让学生有所接触、有所了解,使其保持一颗创造、好奇、新颖的童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是目前教学的当务之急,让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是现代教学的特点。语文课程资源随处可见、信手拈来,但我们不能局限于这种表面现象,我们应挖掘深层次的、潜在的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去探讨、去创造。
3、开放教学过程
1)、课堂向课前开放
开放式教学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事前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预习新课,对新授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正式教学时学生则处在相当的起点,学习过程时时处在主动探求之中。如我们的作文教学,事先让学生拟题,给学生1——2周准备时间,真正作文时学生文思泉涌、储备丰富、有话可说。
2)、课堂向家长开放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本来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开放式语文教学应定时或不定时向家长开放课堂,欢迎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真正做到家校合一、齐抓共管。
3)、课堂向社会开放
语文课堂向社会开放就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学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从人力资源上说,社会上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才以及从该校毕业的校友,都可以请他们走进学校课堂,成为学生活生生的教材和榜样。从物力资源上讲,城市、乡村、工厂、田野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旅游景点、校外德育基地等都可以成为教育学生的课堂,我们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尽早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近生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
4、开放教学评价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提高智商
一、教师“善意”的暗示是否多多益善
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想、去说,不断进行提醒、暗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于是教师抱怨自己倒霉,学生也感到自卑。这样,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厌烦。事实上,结果的获取并非重要,关键是要让学生学到方法,悟出道理,提高能力。教师的思维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个别学生的思维可能超越教师,出现新颖而奇特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少些“善意”提示,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从而让学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放手让学生参与讨论:“怎样测量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几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先测量一分钟走多远,我每天从家到学校走15分钟,就可以算出家到学校的路程。”有的说:“如果他在路上玩的话,15分钟就不准确了。”有的说:“我走两步是一米,数一数从家里到学校走多少步,就可以算出结果”……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维非常活跃,既提出了有关的数学问题又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安全问题。创造需要的是心灵的自然放松,任何压抑、干扰、胆怯和拘谨都会冷却创造的温床、窒息创造之芽。试想,如果教师事先进行暗示,学生能想出这么多的方法吗?敢大胆地评价别人的想法吗?
二、“开放学习”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智商吗
开放的课堂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自、选择权和知情权,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非智力因素,开启学生的智力,使智商和情商产生和谐共振。积极的情感体验,既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使学习目标获得最大可能的实现,又能让学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从而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被激发起的求知冲动以及平衡这种冲动的欲望满足的成功体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学习封闭在“知”与“不知”的动态平衡上,而要开放到整个个体充分活动的“问题”与“解决”的空间上,使他们在一次次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一次次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学生的“自由”就是课堂的“开放”吗
有的教师认为,“开放式学习”就是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坐姿、采用自己喜欢的做法,教师或同伴不能否定学生的想法,否则就是伤害学生自尊心,《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鼓励多样化”,既然允许多样化,学生就可以选择他喜欢的做法,这既是学生的自由,又体现了课堂的开放。那么教师就更应该让学生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提倡多样化,不论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还是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时空,都应该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条件下让学生真正获得发展。否则就违背了“开放式教学”的初衷,变成“放任自流”。
四、“学会了”是“开放学习”中评价的全部吗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往往只限于单一的“你真聪明”“你真棒”,课堂结束时教师也会问:“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这种自我评价,只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这样问:“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一刻是什么时候?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想对老师说什么?想对同学说什么?想给谁提出建议?”并将这种评价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自我观察与评价,便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在评价中受到鼓舞,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励自己不断进取,走向成功。
“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每个学生都蕴含着无穷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智慧。开放式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全面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已有经验,并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充足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实践、体验、创造,主动获取知识,并学会学习。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其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一、教师要有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
荷兰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育不是替代、告诉,而是引导、经历、体验和感悟。开放式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研究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作为知识结构并不完备、身心发展并不成熟、自我约束能力还相对较差的学生,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出现偏差甚至背离教学目的的状况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例如小组讨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基础薄弱,参与热情不高,出现了走神、开小差等等,有时甚至会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不知不觉把探讨A问题转向探讨B问题,把几何问题转向了代数问题。出现照顾如此类的情况,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且结合实践,增强对类似情况的预见性,提前改进教学方案,避免出现更多的问题。
二、个别问题放到课下或者以后探讨
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经常采取小组式、合作式探究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大胆辩论,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全员参与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难题的不同方法。在激烈的讨论和小组竞争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差。比如一节数学课,本来的教学目的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但是在探讨解决一个有关三角形全等的应用题目时,各小组热情参与,积极发言,触类旁通,联系了很多的定理和知识点,提出了很多可行性方案,但有一组学生却联系上了代数问题,其他小组也紧随其上,顺着其思路转向了代数问题。形势逆转直下,学生热情高涨,眼看还有15分钟下课了,讨论的方向已经开始偏离目标与目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控制,把问题流留到课下探讨,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目标方向继续进行;同时要充分肯定和保护学生的创新与热情。教师可以用这些类似的语言控制课堂:某某小组或者某某同学的思路非常新颖,这种勤学善思的行为值得肯定与赞扬。今天我探讨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全等问题,为某某同学提出的问题主要的代数问题,涉及到了方方面面,鉴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把这个问题留到课下,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探讨。现在,让我们继续来探讨三角形全等问题•••••寥寥数语,既保护了学生了积极性,也牢牢把握住了教学目标,抓住了重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风趣幽默的语言艺术,改善课堂气氛
要提高课堂的应变能力,需要教师学会宽容大度,不计较学生在课堂上的失态;需要教师具有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活跃并改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热情参与,化解尴尬和矛盾。数学教学不像语文或者历史,本身就显得枯燥无味,所以更需要教师改进教学风格和语言风格,增加课堂的趣味。在小组竞赛、讨论发言的活动中,可能会碰到两个学生争论的面红耳赤,各执一理,相互相让,甚至有的学生会充满敌意,出言不逊。在这种紧张的课堂氛围下,教师应该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宽容大度的心态,缓解过度紧张的气氛,给课堂增添点剂,营造积极健康的探究氛围。面临两个学生面红耳赤的类似情况,教师可以一笑了之,适当把话题引向课外,然后再导入正题,可以这样说:你们两个的激烈辩论,让我想起了三国演义上的诸葛亮舌战群儒,你们也像诸葛亮一样显示了自己的辩论才能。他们辩论的是国家大事,我们探讨的是数学问题,所以,我们适当保持一份冷静,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嘛。现在让我们继续探讨某问题。在轻松幽默的氛围里,全体学生一笑而过,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结语
总之,要把握数学课堂的应变艺术、提高开放式教学的课堂应变能力,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总结中不断提高,增强对一些问题的预见性,提高处置课堂偏差的能力,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处理好各种问题矛盾,提高开放式教学成效。
关键词:唐山市;开放式;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07-04
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借鉴先进的国内外教育思想和经验而创设的一种试验;也是唐山市为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确定的60个科学发展模式之一。
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是在继承原有基础教育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对教育方式、评价方式等进行深入的改革,目的在于减轻学习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让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从2008年9月开始在路北实验小学和路南实验小学进行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点以来,目前,全市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已覆盖全部县区,实验校已达到100所。
全力推进开放式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改革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搞好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工作的关键。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充分表明,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是搞好开放式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实施开放式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意义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针对长期以来存在于教育中以“课堂为主、教材为主、教师为主”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看作处于不断发展过程的学习主体,看作是一个身心不断构建、升华过程的人,始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扬弃封闭式课堂教学,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
开放式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是一致的。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引起了教学观念、学习方式、教学内容、师生关系、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变,从而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
开放式素质教育赋予教师更多创新的空间,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自身的专业素养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势必会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炼升华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开放式素质教育不仅为学生获取知识,促进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和个别化和谐发展的需要。
(四)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
实施开放式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封闭式”教学的低效状态,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效益。
二、实施“六个开放式策略”,创新开放式素质教育模式
为了深入推进开放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实施了六个开放式策略:开放的教育目标,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过程,开放的教学时间,开放的教学方式,开放的师生关系。
(一)开放的教育目标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遵循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即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所规定内容、要求达到基本标准。多样性是指在确保基本目标达成的前提下,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把学生的发展目标放在首位,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在开放性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而不能以知识的传授或灌输为本位。
(二)开放的教学内容
我们认为,在开放式教学中,凡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信息资源都属于教学内容的范围,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路南实验小学还开设了合唱、舞蹈、泥塑、礼仪、乒乓球等课程;课外书内容,有选择地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获得发展;社会生活内容,让学生在与自然万物的接触中,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认知水平;实践内容,包括:1.科技实践,如科学小实验、小气象站观测、舰模、航模制作比赛、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2.劳动实践,如家务劳动、小种植、小养殖等;3.社会实践,如参观访问、公益劳动等;信息内容,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交流思想、向专家请教问题,实现博客资源共享。
(三)开放的教学过程
首先,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采用三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式学习,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合作学习能力;“人―机”对话式学习,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实践体验式学习,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其次,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五个选择”,即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对教材理解让学生选择;学习方法让学生选择;练习内容让学生选择;学习伙伴让学生选择。第三,激发学生质疑问难。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给予充分的时间,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质疑,或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第四,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1.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发现欲望;2.提出研究问题,开展研究活动;3.深入阅读实践,收集发现材料;4.合作交流成果,综合比较筛选;5.取得发现认同,拓展延伸探究。
(四)开放的教学时间
开放教学时间是让课堂教学向课前、课后延伸开放。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读书的时间,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质疑问难的时间,有多向交流的时间,有练习实践的时间。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符合知识本身的认知生成和发展规律,使学生能自主并个性化地学习。课前准备性学习,教师要寻找学生的“现实发展区”,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进行教学前准备学习;课中自主性学习,要求教师做到“三个转变”,即从“以知识传授或灌输为本位”转变成“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从“以教师教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学为本位”;从“以教案为本位”转变为“以开放生成为本位”,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参与重点、难点的确定,参与学习方法的选择,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后拓展性学习,提倡学生根据所学的新知识追寻更多相关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所学知识带向生活、带向家庭、带向社会。
(五)开放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恰当地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动眼、动口、动耳、动手、动脑、动情”,通过自主观察、自主思考、自主倾听、自主交流、自主操作获得知识,形成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感知知识,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以生活展现情感,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让学生通过网上学习拓宽视野,选择学习资源,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受教室的限制,向社会开放,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开放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做到真诚、同感、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讨论和探究,使教和学达到和谐、融洽与高效。教师在教学中既做导演又当演员,做导演要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序地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拓展延伸教材,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有新的发现,进行新的开掘,在“愤”“悱”中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做演员要通过一系列师生间、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学习交往中学会动脑、敢于提问,达到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
三、构建激励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开放的素质教育中幸福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试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摒弃了传统的评价体系,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开放式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初步建立了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
(一)注重评价内容的科学性
试验班取消了百分制评价,实行等级制评价,改革原来的期中、期末书面考试方式,把考核评价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评价内容中既包括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包括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的变化;由注重学习结果评价转化成注重学习过程评价。
(二)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在课堂上,通过开展模块化单项、趣味竞赛、技能展示等形式的考核,随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同时,采取随堂测试、每周评价、每月鉴定、期末总结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把每一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兴趣爱好、行为表现、参与课堂的效果都记录在学生的《成长档案》中。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形成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的评价体系。同时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力的培养,把教师对学生评价变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在评价过程中坚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强化正面引导,“优点卡”、“成长树”、“成长档案”成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记录者。
(四)注重评价对象的差异性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开放式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做到:发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帮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智能,将其优势智能迁移到弱势智能的发展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智能发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把它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一种财富来珍惜,以发展为本的思想去评价学生,不允许教师简单地拿学生的一个等级或分数与其他学生做比较。两所学校试验教师遵循“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激励,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的原则,坚持用发展的理念来实施差异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五)注重评价过程的成长性
教师不只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重要的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对学生的发言,不管对错与否,都进行恰如其分的激励,以增加学生学习热情。对发言不积极的同学,鼓励他们发言,尽量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教师通过激励、赞美、表扬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在批改作业时,教师不只是批出对错或优良差,对错处指出来,并和学生一起并分析出错原因,在作业的末尾写上评价语言,评语是鼓励性的,指出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积极性评价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快乐,形成积极心态,进而更好地开发自身潜能。
四、以科研引路,规范管理,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五年来,我们积极探索试验方法和途径,构建教育教学新模式,取得了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家长满意的良好效果。通过规范管理、科研引路、优化策略、稳步实施,使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首先,学生负担减轻了,不留家庭作业,一、二年级不考试。二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三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学生达到了较高的知识、能力水平。试验班学生在学习、交往、表达、合作、动手等方面的能力均高于平行班的学生。
(二)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
一是教师由注重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转变为注重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良好心态、情感和价值观。二是教师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三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四是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发现学生优点、挖掘学生潜力上,学生们的表现使老师们每天充满乐趣、充满希望,从而激发了教师无限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三)家长对试验成果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是家长理解、支持试验研究工作。二是畅通了试验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渠道。三是试验班都建立了家长联系手册,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四是探索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家长建立QQ群,形成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多向交流。通过问卷调查、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征求家长意见,家长们对试验班教育教学满意度越来越高。
(四)实验在社上会拥有良好的声誉
经过综合测评,参加试验班的学生整体素质高于平行班的学生,孩子在家里的良好表现得到了试验班家长的赞美,试验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怀和重视。五年来,先后有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河北省副省长龙庄伟、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勇等领导视察了我们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工作,并对试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各级新闻媒体包括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部门户网站、河北省教育厅网站、唐山电视台、唐山广播电台、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等都报道了我们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的开展情况。开放式素质教育发展模式在2010年荣获唐山市科学发展创新奖一等奖。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模式;主动学习
由于长时间以来在应试教育为指导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严重的束缚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随着科学知识体系、工程技术教育的爆炸式增长以及全球化经济时代的来临,这个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新趋势。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采用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使得学生得以自由创新、全面发展,对促进学生创造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并开发开放式初中数学课堂,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实效性。
一、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开放
传统教育所要求的灌输式教育可以认为能够较好的传授学科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起不到积极的作用。而开放式的数学课堂教育则不会如此,“终身学习”应当作为开放式教育的教师的授业基础,当作教育的灵魂,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地、积极地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教师应当注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能够被学生掌握,能够为其今后的学习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这种可持续性的学习方法也必然会使得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基础教育中,教师要明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不但要让学生明白一个知识点,还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推行实施开放性数学教育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应当立足于教师为辅、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拥有这种模式,才能够真正地体现出学生就是实行者,而教师是策划者的角色。教师在进行开发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学过程当中还需要适当地、适时地利用不同媒体,不断地向学生展示知识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引领学生直击知识内容的本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构建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有效的知识系统以及提升自身的可持续性学习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教育对象的开放
在传统教育当中,教育的对象是接受者,学生受到的知识几乎全部来自于教师的课前准备以及课堂上的灌输,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办法独立思考教师传授的知识,也无权思考自己对于某个知识点的看法。传统课堂上的结果只有一个,学生必须记住教师所讲的知识,从而有助于应付考试,然而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而言,是非常消极的,一个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到问题的本质,最终一定会迅速忘记。数学本身是一门研究抽象概念的学科,学生们只有真正的理解到学习数学的方法以及数学概念的本质才能够很好的学习更深的数学内容。教育对象的开放,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思维个性,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的学习,主动构建起头脑中的知识体系,与自己过往的经验相互融合,实现知识内容的内化。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无用而不愿意去学习,这本身的想法就是错误的,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知而不是学以致用。也有学生自欺欺人地认为“读书无用论”,这种反智主义的横行也说明了大多数人对于学习的看法是错误的,学习真正的收获除了知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忘记所有知识之后依然会记得的学习的方法、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只有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到这一点,才能够让他们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
三、构建数学试题要素和解题思路以及方法的开放
教师可以借助一题多解,多种方法的解题思路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以及发散思维。灵活的思维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迅速了解事物本质,并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善于分析的能力更是不会局限于某一个方面、不被思维定势所影响,能够迅速地建立起联想,打开新的思路。通过一题多变,精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重思维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极大的帮助,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逻辑、推理等思维活动。解题方法以及思路对于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让其理解到问题的本质,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通过开放式试题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整体思维。
四、结束语
【关键词】新课标;开放式教学;英语课堂教学
1树立开放性的现代教育理念
我们就以学生得发展为宗旨,摆脱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从而使这一语言教学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用。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改变教学行为首先要改变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的现象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在新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的通识,培训和课程标准学习中最重要的任务是让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现代教育理念,然而,接受只是一种认同,还没有成为教师的一种素质。要把一种理念变成人的素质光有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这种理念的进一步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在实践中才是最有效的。
2开放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2.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一些其他因素而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在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时,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在上课时,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让他们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他们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和谐的气氛中学可知识,培养能力。
2.2建立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
早在久远的唐代,大学者韩愈景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断,多年后和今天,这个论断更具的现实意义。当师生处在网络世界的同一起跑线上,师生关系的调整也就变得十分自然了。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教师。现代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应该是一种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是一种“合作学习的伙伴”关系。教育过程的顺利展开,必须是两个主体都有活动的动机、愿意、需要及热情,彼此的意愿能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师生双方在交往中真正能够平等协作、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真正体现公正、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理念。
3开放式课堂教学策略
3.1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即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它是指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学习对象具有独立、自由、自决的支配权和选择权,并有对自身学习行为的合理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在学习活动前自定目标、计划、实施方案,在学习活动中自我监控,自我调整学习方法、进度、重难点等,在学习活动后客观、科学地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学习的结果。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的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启迪,相互作用,相互协作达到更高的认知目标,各组学生要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他们必须朝着小组的共同目标而努力,而要成功地达到这个目标,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进行有效的独立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
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或引导下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是一个学习过程,是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了的事。探究学习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2营造轻松愉快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学习氛围是否轻松愉快,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要勤修师德,苦练基本功。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寓教于乐,以文雅大方的举止、简洁幽默的谈吐吸引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轻松愉快的表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中愉快自然地操练,增强英语语感,不断提高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总之,一堂课,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4结论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行开放式教学,大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采取自主学习、合作精神和主动探究的热情,是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双方潜能,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并利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和科学的评价学生。
开放式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的手段,其真正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对开放式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要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学堂,让学生在探究中使知识内化,在展示中使知识外化。让我们的开放式英语课堂教学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陈晓堂.200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版社
[2]陈玉文.1996,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初探,《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1996,123-128
[3]关文信,200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李培根.论开放式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07第9期,35-43
一、以导学案为入手点,关注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都清楚学生在预习时,难以把握预习内容的目标,知识的深度,问题的难度,拓展的广度,而我校的导学案很好的解决了学生预习的方向性与有效性的问题,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资料,习题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在老师手上是教案,在学生手上是学案,资料,习题。它有效地指导学生如何预习,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预习导什么程度均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强化合作与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一)落实合作小组的建设,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因此,学习小组的建设应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老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点等,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定好小组长,指导他们如何开展小组活动,并给每一个小组提出各自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对每个小组进行评比,既有小组长的考评,也有整个小组的考评。
(二)学生为本,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协作。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置身于合作学习中,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围绕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个中心,其前提是必须创设一个和谐,适宜的课堂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成为一种可能,师生之间彼此欣赏,教学相长。
(三)合作交流对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概念学习,实践操作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效能。尤其在大班教学中,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创造了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负责的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间的思想在一起交汇,引起思维火花的碰撞,动手操作,用脑思考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创设自主探究空间,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正如《课标》所提到的“自主探究”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强调自主探究,使数学学习成为探究性学习。优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操作上注意选材呈现实践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总之,新课程,新课程标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式给我们输入了新的血液。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相信学生,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多动眼,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既要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要较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开放式教学 教学策略
在基础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实现地理教学的主动性、实践性和活动性。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方面构建开放式高中地理课堂[1]。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主动参与,以此构建开放式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本文结合高中地理课堂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性,对完善开放式教学的策略进行重点探究。
1.高中地理课堂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性
开放式教学是指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为主体,通过对课程、环境、态度及空间等方面的开放,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动学习的环境。高中地理开放式教学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以重视教学的开放化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力为重点。高中地理开放式教学强调客观全面的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价值性。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不断提高,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构建教学开放式课堂模式对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2.构建高中地理教学开放式课堂的策略
课堂教学的开放化是目前课堂教育改革的基本追求,也是现代教育方式中重要的方式之一,对于知识量大内容丰富的地理课堂而言,开放式课堂教学变得十分关键。为了更好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开放式教学时可实施以下三个有效策略。
2.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地理内容开放。
传统地理教程内容学习脱离地理学习的实际性和实践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导致学生地理知识学习不全面,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观念,以开放式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模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和时下热点出发,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地理知识和教学内容[2]。同时,教师应避免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明确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扩大地理内容范围,加强地理内容的开放,并与学生共同参与问题的讨论和探究。
老师在教学内容方面可根据时下热点问题与学生探讨,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地理学习内容。例如,2013年第6号强热带风暴“温比亚”和第19号台风“天兔”在我国沿海地区的登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台风“天兔”与强热带风暴二者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讨论,以此扩展地理知识内容,加强地理内容开放。
2.2创造课堂互动模式,强化教学过程开放。
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要,致使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学生上课缺乏动力,而教学过程开放强调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能力性和主观能动性[3]。将课堂改变成师生互动开放式,改变学生在课堂上以知识的储存为主的观念,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和拓宽思维的时间,以此实现教学过程的公共化和开放化。
例如,教师讲解高中地理第二册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时,教师要让学生发表对时下我国国土现状的看法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通过营造课堂的氛围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和整体素质。
2.3借助现代化多媒体,创新教学手段开放。
在现代化教育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和改革。传统教学手段通常以挂图及地图册为主,教学方式封闭单一[4]。而现代化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无法体验的场景,通过形象具体的动画方式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对课堂知识进行吸收和运用。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心理和实践理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需求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讲解高中地理高一教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时,教师应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通过视频讲解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原因及形成的条件,使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并积极参与到日常地理现象的观察中,从而达到课堂地理学习的高效成果。
3.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开放式课堂在符合新课标的基础课程改革要求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整体素质。地理教学的开放式课堂是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和改革,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模式。学校要积极构建开放式课堂,以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国明.构建主义理论下地理开放式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7):118-119.
[2]王小军.以人为本的开放式教学模式[J].沈阳大学学报,2013,31(14):48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