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药理学课程

药理学课程

时间:2023-06-05 09:58:38

药理学课程

第1篇

【关键词】说课 课程改革 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7-0055-02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其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它可以促进新药的研究开发,发现药物的新用途。它是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药理学的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药理学课程改革的载体。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是辅助教师顺利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说课是授课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专家讲述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及教学实施的过程等。随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说课以其独特的形式逐渐成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课堂教学素质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开展说课活动能激发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的变革,着眼于提高教师群体教育教学的能力,大力推进药理学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本文以药理学课程为例,从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评价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课程性质

医生在给患者用药时需要思考:患者是否需要用药?药物的类型、剂量、用法、疗程是否合理?是否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什么,怎样防治?患者是否有用药禁忌?不同患者因个体化差异是否需要个性化给药?这些都必须依赖于药理学知识。在新药研究中,新药的毒性反应、体内过程、药物效应的研究也都需要以药理学知识为指导。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医学课程中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等为基础,为研制和应用药物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的理论。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学与医学、新药研究与制药企业之间的桥梁学科,是执业医师与执业药师的必考科目。

二 课程目标

要明确本课程的目标,首先要了解药理学课程的任务。药理学的任务包括:(1)阐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作为药物治疗学的基础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2)对药效学和药动学的深入研究又是开发新药的重要组成部分;(3)药理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为生命科学的其他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是推动生命科学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4)在正确掌握药理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为培养基础药学与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奠定基础。同时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不仅能让学生直接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以提高应用药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它还是后续临床课程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为此我们将课程的培养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掌握各类代表药物的药动学特点、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3)熟悉药物的分类和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4)了解药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重大进展。

湖南省教育厅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基金项目资助(湘教发〔2011〕76号)、湖南省药理学精品课程资金资助(湘教通〔2007〕186号)

2.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1)具备参加各级各类岗位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药理知识和技能;(2)具备根据临床适应症合理选择用药及防治不良反应的能力,具有评价合理用药、观察和分析药理毒理现象的能力,具备开展用药咨询的能力;(3)具有独立进行药理学动物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4)使学生初步具备开具处方的能力,能胜任药品使用、管理、研发和药学服务等岗位的工作。

3.情感目标

药理学教学的情感目标就是通过药理学的教学活动,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培养学生:(1)尊重患者、关爱生命;(2)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4)具有高尚、灵活、开放的人文精神;(5)具有认真、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三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临床专业有104学时,其中理论课62学时,实验课42学时;药学专业104学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验课44学时。药学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分析实验及设计性实验。

课程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分为:(1)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适应症、禁忌症、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等;(2)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机体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3)影响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各种因素。实验内容分为四部分:药物的一般知识介绍;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实验动物的捉拿、固定、编号方法,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实验动物的麻醉及实验动物常用的手术方法等);药理学实验操作(正常机能+病理模型+药物治疗);病例分析及用药讨论。

四 教学方法

药理学课程为了把教学内容以最佳的方式展示给学习者,同时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临床医学专业采用如歌诀教学、任务驱动法、病例处方分析法、用药医疗事故分析等教学方法。针对各种不同工作岗位的核心需求,每一个项目的学习都由真实的案例引导,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方式进行实施。药学专业学生针对其特点,除以上教学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减少病例处方分析法、增设实训实习内容,促进教学与企业需求相联系,让学生接触企业、接触企业文化,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如采用教师到企业实践、聘请企业工程师到校讲课、学生到企业实习等多种形式,使我们的教学始终与企业需求保持一致,达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人才的目的。

五 课程评价

教学环节的最后是对学习效果的评定,对学生考核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分数,还看学生学习的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考核主要内容是考核学生的情感目标及能力目标达成情况,包括学生课堂纪律、学习态度、考勤情况、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课堂问答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内容,这些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核分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理论考试是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进行一种综合性的考察。它包含两层含义:即一是学生对于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二是对不同疾病的药物选择和解决相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重在对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达成情况的考核;实验操作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其中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实验成绩占20%。

六 结束语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教学新方式,是集体教学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课程说课是推进当前高等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开展说课形式的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药理学课程中说课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左敬亮.论“说课”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8(3):71~73

[2]张鹏.《电子产品工艺》课程的说课设计[J].高职论丛,2011(2):46~50

[3]王雁梅、孙明振.以说课为载体 促进高职课程内涵建设――以药理学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2(19):14~17

[4]吴国泰、杜丽东、任远等.基于落实三维目标的药理学教学设计[J].药学教育,2013(2):37~40

第2篇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GH13494)

[作者简介] 田杰(1969-),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副教授,医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药理学教学及科学研究。

摘要 以“药学服务”为导向,对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置,注意紧跟药剂专业的岗位需求。教学设计力求突出药学服务,提高药理学知识的可利用度,使学生能掌握合理用药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为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药学服务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药学服务 药剂专业 药理学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药学服务的概念是在1990年由美国学者提出并倡导的,其含义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服务,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依从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 [1]。其核心内容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尽可能安全使用药物,帮助患者理解药物的用途用法。面对药学服务的兴起和社会需求,为了满足药物服务中对药理学知识的需求,我们以“药学服务”为导向,对药剂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使学生能掌握合理用药知识与技能,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需要,同时也为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药学服务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借鉴与参考。

1.课程设置紧跟药剂专业的岗位需求

教育部于2006年和2012年分别提出了“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2]和“强化实践育人环节”[3],这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能力素质方面的期望。目前我校药剂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是药品零售企业和医院药房。鉴于毕业生就业方向的改变,药剂专业带头人从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实用性方面考虑,对课程的设置重新进行调整,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其就业主渠道工作相适应,这利于提高我校毕业生未来岗位适应力和竞争力。这次课程调整也为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

1. 1 药理学课程性质和任务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意在培养学生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用药服务技能,为指导合理用药、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医疗改革早已明确将积极推进医药分开,药师的专业角色走入社会药房,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等政策[5]。药理学教学内容要突出药学服务对药理学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如增加OTC的介绍,常见病用药须知,常见病的一些检查常识等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配合多媒体、影像资料、药品实物、给药器械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药学服务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药理学知识解决药学服务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1.3. 以药学服务能力为核心,构建药理学教学内容

根据药剂专业方向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药理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课程组编写了新版药理学教学大纲。本课程总学时由原来90学时(理论60学时、动物实验30学时)改为为90学时(理论74学时,药学服务能力实训16学时)。理论内容包括药理学总论、神经系统用药、内脏系统用药、内分泌系统用药及化学治疗药物,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进行编写;实训课内容主要包括处方知识、处方分析、案例用药讨论及药物服务情境的呈现等,使学生掌握高效和有效的药学服务技能。

2. 教学设计突出药学服务,提高知识可利用度

传统的药理学教学是以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为重点,而新的教学重点调整为药物相互作用、给药方法、应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以提高学生指导病人用药能力。

理论教学内容(1):药理学基本知识。通过对药动学、药效学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药物以何种方式起作用、怎样服药、服药时间及次数;了解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所谓“药物意外事件”(如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使用中的错误)、不坚持用药可导致的多种不良后果,了解药物选择的原则、低于治疗剂量和药物过量对人体的影响,使学生能在药学服务方面发挥指导作用。

理论教学内容(2):临床常用药物知识。改进课程结构,将目前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药物略去不讲或少讲(如磺胺类药、抗寄生虫药作用机制等),适当增加临床常用药物的商品名、给药方法、用药注意事项,常见疾病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等临床知识的教学内容,并加强常用药、非处方药和复方制剂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提供患者可以使用的药物种类、名称、临床应用、药物相互作用及使药物发挥最好疗效的用药方法;解答患者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并能对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紧急问题给予处理指导。

实训教学内容:药学服务实训。在实训课中进行典型药学服务工作任务分析,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实施药学服务任务驱动教学。要求学生利用药理学相关知识模拟演练用药咨询服务,进行用药指导;能对处方进行审核及进行不合理处方点评;能提供非处方药物咨询和其他健康监护建议,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对药理学参考工具书、网络的查阅和使用,使学生能了解药物治疗的疗程、服药方法、储存药物方法及疾病的基本信息等,为药学服务进行知识储备。通过观看药房视频资料,使学生了解未来工作流程,熟悉工作环境。

3. 课程考核评价

3.1 考核项目及内容:采用平时成绩、实训考核、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3.2.教学效果反馈

3.2.1学生成绩:对照组为2010级46名学生进行传统教学,试验组为2011级44名学生进行药学服务化教学模式[6]。考试结束后,统计两组总评成绩,结果是试验组(平均分81.1)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绩(平均分71.35)。

3.2.2召开座谈会,反馈教学效果:课程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授课教师授课情况等方面进行学生、教师的反馈,并将反馈意见及时整理并总结。反馈结果认为:基于“药学服务”过程为导向的《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使学生将药理学知识融入到药学服务中去,具有实用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恰当的理论学习、实际案例的讨论以及真实情形的呈现,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训课内容与未来的职业距离接触更密切,对疾病、药物的认识能力得到巩固,有助于学生指导用药能力的提高,利于将来在工作岗位上与患者的沟通。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由对照组的84.5%增加到试验组的93.6%。

药剂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以“药学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拉近了与行业的距离,利于培养学生药学服务能力,提高学生药学服务岗位的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但如何确保教学的效果和灵活性,如何在药理学中将心理学、社会学知识融入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中去,仍然是应继续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宋卉 吴争鸣. 药学服务技能与药师岗前培训教程[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4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2006:3)

[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2012:2-4.

[4] 朱依谆 殷明. 药理学 (第七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第3篇

【关键词】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教学改革;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R19732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4-0131-02

Abstract:

Keywords:

作为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在研究和阐明药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环境互作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药用植物特定次生代谢产物及代谢过程与特定生态环境的互作关系,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特定药物成分提供理论基础。《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在专业课程安排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期课程《药用植物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又为后期课程《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1]。作为新开课程,教材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师如何教好并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了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对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一些建议。

1药用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1教材内容与一般的植物生理学有所不同笔者所用的教材为黄璐琦等主编的《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共十章内容,包括绪论,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药用植物的水分生理生态,药用植物的矿质营养,药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药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药用植物的逆境,比较系统的阐明了用植物生理生态学的基础知识[1]。所用教材考虑到中医药院校学生的生态学专业知识较薄弱的基础上,添加药用植物的环境这一章内容,首先让非生态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影响药用植物的环境因子都有哪些。其次考虑到药用植物的特殊性,该教材单独设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为一章内容,让学生充分对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的种类、代谢途径和调控利用有详细的认识和了解,为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打下基础。

笔者认为该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本教材忽略了一些普通植物生理学的重点知识内容,比如气孔运动的机制,有机物质的运输部位和途径,光合色素的理化性质等。而这些内容是与该课程所设实验内容密切相关的,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点不理解,就不能很好的完成实验内容。所以要求理论课教师在参考其它有关植物生理学书籍条件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教师授课时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验需要添加一些教材中没有提到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系统地学好这门课程。

12实验课所设内容偏少本门课程在笔者所在学校共设4个实验内容,包括3个验证性和1个综合性实验。 3个验证性实验分别是药用植物气孔开闭情况的测定、植物光合色素的含量和理化性质的测定、植物抗逆性的测定,与普通植物生理学实验相比缺少一些重要的生理学实验。同时所设实验内容与理论课程有些脱节,比如气孔开闭情况的测定,理论课上只简单提到了气孔的构造,但关于气孔开闭的机制就完全没有提到。所以这就需要理论课教师在讲课时添加这些与实验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也要求实验教师在讲实验原理时讲的更加详细深入,这样学生才能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此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13理论实验教学方法改革针对该门课程所选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学生的专业性质和以上提到的问题,教师在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不同教学方法,相互补充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不同手段体现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31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采取教师课堂讲授的方法课堂讲授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常用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重要的、学生难以理解的或其知识点在整个课程内容结构中起核心作用并对后继知识的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教学内容。如药用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的生理生化过程、药用植物吸收矿质和水分的途径及运输机理,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途径和机理,药用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和春化作用、药用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机理等章节内容主要以教师课堂教授为主。由于该门课程学时比较少,而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要求教师禁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听的累,教师讲的累,教学效果还不好。在对重点内容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多种教学手段,多以常见的药用植物为例讲解相关内容,突出每个知识点与药用植物生理生态的联系,并把最新的关于药用植物的研究成果贯穿到教学中,使学生能不断的把所学的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与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联系起来。另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相关内容的动画或视频,如有关植物运动的视频,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中应用的视频,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在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解决枯燥的课堂讲授,增加学习兴趣。

132针对教材中的一般性内容,采用学生自学法针对教材上讲述比较全面而又容易理解的重点内容以及一些其它已经课程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教师在讲到这些内容时,可以为学生拟定自学提纲、指定自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对学习内容做出书面总结或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教师根据总结内容或回答问题情况对其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作为期末考试时的形成性成绩之一[3]。如水生药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药用植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部分章节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的方法理解其内容。另外,植物的组织培养这一节内容,已在本专业开设的《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中详细讲授过,在本门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学巩固。自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重点学理论内容的同时,仍能掌握完整的植物生理学知识。

132针对开放性的知识内容可以采用学生参与法对教材中的一些开放性或综合性的内容,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拟定几个知识点,然后全班分为几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可以根据各自感兴趣的知识点,并与药用植物结合起来,选一个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并收集和整理资料,以ppt的形式向同学汇报,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最后由老师和学生根据汇报内容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这种通过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理解和掌握理论课程的内容,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34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开设的综合性实验(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测定),经调查该专业的学生在其它课程中已做过同样的实验,只是实验材料不同而已,可以考虑改为其它实验内容,如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呼吸速率的测定等。由于本实验课程没有专门的实验指导书,老师应提前把相关实验内容告知学生,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心中有怠A硗猓笔者认为实验教师要有一定的责任性,认真备课,使学生在充分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的前提下才开始动手去做,而不是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的去做。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目的设计思考问题促使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循序渐进的启发学生,使学生不仅了解实验目的,同时还能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4]。

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增加一些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的实验。比如植物抗逆性实验,可以把实验原理,实验目的讲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逆境条件的下实验,逆境可以是高温、低温或干旱胁迫等,老师给予实验指导和配合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等。这样通过学生独立设计实验,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整合全班实验结果,从而保证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药用植物对各种逆境的抗性表现。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科研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规范学生基本操作,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在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中,用到玻璃仪器、化学试剂,检测仪器较多,要教育学生不仅要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更要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所得实验结果根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教师也要在实验过程中做到指导和监督作用。

综上所述,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要想教好这门课程,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责任心,认真备课,不断学习本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并把这些最新知识融入教学中。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提高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黄璐琦, 王康才. 《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4.

[2]黄彤, 罗通, 魏琴,等. 谈植物生理学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J]. 教育探索, 2011(8):65-66.

第4篇

关键词:药事管理学;教学方法;药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62-02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的药学类边缘学科。它是运用社会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现代药学事业各部门活动及其管理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现代化药学科学和药学实践的重要基础。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药事管理学》在药学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培养中处于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不仅为学生走向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药品监管等任何专业对口工作岗位所必需,也是我国执业药师考试的重要内容。我校从1998年起,在药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将其由原来的考查课调整为考试课,授课时间也相应增加。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在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尝试,使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自觉性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材选编与教师选配

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根据专业培养要求为学生提供优质教材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先决条件。我校在药学专业创立伊始,使用我国卫生部审定的《药事管理学》统编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由于统编教材更新较慢,内容跟不上法规重新修订的速度,经常是刚刚出版的统编教材,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法规和文件已经废止。教师不得不在课上做说明,也给教师备课带来一定难度。自2004年起,我校采用自编药事管理学教材,编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出台的新的管理规定和行政规章,使教材的内容尽量跟上国家对药品监管政策变化的步伐,迄今已出版了第三版教材。在《药事管理学》课程的师资配备上,我校也经历了重新认识的过程。最初我校将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下达给具有管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由于不具备药学专业的专业知识,也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不佳。后药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课程教学,并参加SFDA有关药事法规的培训,加深了对相关法规的理解。由于授课教师具有联系专业知识的能力,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观。

二、教学方法设计

1.案例分析法(Case Analysis Method)又称个案研究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其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业能力的教学方法。该法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创立,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在教育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完整的案例分析方法教学应至少分为案例精选、案例取舍、案例的应用和案例的延伸四个步骤[1]。

在案例精选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各种媒体及网络收集这类案例,另外还根据需要有意识地编制一些典型案例。典型案例往往是多种知识的交汇点。在案例的分类取舍方面我们特别注重行业监管的重点环节和热点问题,例如结合假药、劣药的概念、内容编制制售和使用假、劣药案例;结合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内容编制价格违法案例;结合药品广告规定的内容编制违法广告查处案例;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有关药品回扣的规定,编制药品回扣查处案例。在典型案例应用阶段,授课教师采取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的形式,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通常会提前将案例内容告知学生,以便让学生有所准备。在期末考试时,都会出占分值15%的试题量,考核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面对典型案例中出现的药品行业严重的违法违规现实以及普遍存在的行业潜规则,授课教师坚持教书育人的责任,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便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知法、懂法、用法,不从众、不盲从。同时授课教师也特别注意做到不在课堂上过多地讲述社会的阴暗面,也不过多地传播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背景资料和小道消息。

2.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Method)也叫视听法(the Audio-visual Method),是指通过多媒体运用、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被动教育局面的一种教学方法[2]。

在多媒体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的现代社会,情景教学法成为可能。良好的运用实物、图片、音频、视频功能,能给学生带来适当的视觉冲击,使授课形式更加多样化。《药事管理学》是与药品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等实践联系密切的学科,其密切程度甚至超过药学专业其他任何课程。在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实物的展示和多媒体设施的运用,例如在讲解国家药品标准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展示最新版的《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标准》;在讲解《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时,我们会让学生提前准备日常备用的药品或包装;在涉及到特殊剂型如气雾吸入剂、直肠给药剂型时,我们会在课堂上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在涉及到《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进口药品注册证》、药品批准文件时,教师会在互联网上收索到图片,放到课件中使用。在讲解《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假劣药案例、《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等内容时,我们会剪辑一些视频资料,供教学使用。

3.实践性教学法(Practicality Teaching Method)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它不仅对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客体(教师和学生)具有开放性。而且教学的内容、范围、方式和方法也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3]。

《药事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理论灌输型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是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满足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由于《药事管理学》不开设实验教学,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尝试中,我们主要采用现场教学的形式进行。在讲解《GMP》时,我们带领学生到制药厂参观,聘请生产企业质量部人员做现场讲解;在讲解《GS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时,我们带领学生到大型药品经营企业以及中药材种植基地参观,实地感受药品生产、经营实践的氛围。我们还安排学生到我校中药园进行观赏和参与田间管理、收集标本。所有实践性教学完成后,都要求学生结合理论内容写出报告,防止教学流于形式。

三、教学适度联系执业药师考试

我国目前在药学行业特别是药品经营企业推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这对于促进医药学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确立药师的法律地位以及确保药学服务总体质量具有积极意义。鉴于《药事管理学》课程是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科目,为使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对未来的执业药师考试有所帮助,我们对每届学生进行执业药师考试的情况简要介绍,在把握执业药师考试大纲和近年考试考题的前提条件下,在有关章节的讲解中对执业药师考试重点、考点进行一定程度的联系,并在编写教科书的思考题以及考试题库中予以体现,以期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潘先蓉.案例分析法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1):42-46.

第5篇

[关键词]兽医药理学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改革 探讨

[中图分类号]S8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244-02

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兽医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培养实用性兽医专门人才,但由于目前学生所学课程紧[1]、压力大,学生精力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把学生培养成一名综合素质较强的合格毕业生,并鼓励一部分学生继续深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主要对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进行探讨,并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技能

通过实践教学,使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结合[2],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增加实践机会,提高实践技能。首先,依托动物医院门诊,为同学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动物医院可以说是活生生的课堂,在那里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患畜的疾病预防与治疗中,并不断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其次,结合兽医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竞争意识,因为在大赛中,聚集着很多高手,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通过比较可以得到提升;最后,亲临养殖场所,直接检验理论,并加深对理论的消化与吸收,通过这些实践机会,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拓宽、实践技能得到锻炼与培养。尤其针对目标明确的专业应用性人才,可以采取专项培养与锻炼。

(二)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教师在药理学教授过程中,穿插药物发现史、药物科技新闻等,结合经典药学故事使药物相关知识衔接起来,提高药理学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课堂讨论,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兴趣[3],恰当结合临床典型案例,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注重资料收集,培养学习乐趣,注重语言艺术,唤起学生兴趣;同时,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启发式教学、角色互换教学、病例法教学、自学式教学、反复强化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等教学方法的尝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注重启发引导,采用质疑启发、自学启发、提出问题、广泛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药理学的学习中去。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通过药理学设计性实验项目,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其次,通过申报课题和导师制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申报课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团队中去,作为团队一员,学生可以开动脑筋,找到新思路、发现创新点,导师制是指学生在导师引导下,查阅文献,摆出鲜明的观点,论文主题的新颖性、创新性凝结着导师与学生的共同汗水。经过选题的过程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最后,通过优化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能单从学生的卷面成绩来体现,而应该通过学生在实验、实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以考核和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目前,一些高等学校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学,缺乏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意识,知识陈旧很少更新,因为他们的知识面很窄,不了解当今前沿科学研究,不能掌握当今理论和科研发展动态,使教师还停留在过去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而科研可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学指导科研,而科研又可进一步促进教学的发展。再有通过组织大学生申报药理学领域科技创新项目,使学生积极开动自己的脑筋、开拓自己的视野,通过导师制,使学生有问题随时与导师交流,并把学生在药理学领域学习和科研想法及时与导师探讨,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渐提高,通过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也得到加强,并进一步把全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理论教学指导,开设设计性实验项目,启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使教师在药理学领域教学与科研更好地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

(五)加强教材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教材建设,对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教材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能力,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教材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保障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重点加强教材选用工作,特别是优先选用国家规划、获奖教材工作,解决现有教材存在的不足,满足培养计划的需要;注重办学特色和优势专业,大力加强课程教材改革,积极推进专业与市场的对接,力争做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同时,注重药理学教材的趣味性、先进性和科学性,以使教学改革更加全面、深刻地完成。

第6篇

关键词:高职药学服务课程 CBE 课程建设

现代药学模式正由药品保障模式向药学服务模式转变,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工作,提供渗透于整个医疗卫生保健过程的全程化药学服务,是现代药学的发展方向和现代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这种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对高职药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药品使用环节的技术岗位正在迅速成为药学专业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主要工作是为患者提供药品的适应证、作用特点、安全性、注意事项等信息,参与治疗方案的制订,实施药疗过程监督,并进行药物使用评价等药学服务。本文借鉴CBE的教育理论,尝试改变以语言或多媒体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联系实际工作岗位中所需的专业技能来进行《药学服务》课程开发和建设。

1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的课程设置和传统教学模式下,药学服务岗位必需的知识、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训练,从而使得所培养的药学人才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不能很好地满足药学服务岗位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计划不是按照学生的职业需求制定,而是按照学科自身的内容制定。(2)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3)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仍以书本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重点依然是理论讲授,仍然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4)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然是笔试为主,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科型教学模式,已难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亟需一种有效的新的教育理论的渗透。因此,根据药学服务岗位能力的需要,适应新形势下药学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人才,开发和建设药学服务岗位必需的专门化课程――《药学服务》就非常必要。

2基于CBE理论的《药学服务》课程建设

2.1CBE理论的含义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即“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或“能力本位教育”,是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职业教育理论。CBE强调以职业或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意识作为从业能力的基础,以能力表现为教学目标及教学进程的基准,注重“学”的内涵,并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一味强调知识体系的作用。在这种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取决于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而不是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

2.2CBE理论在《药学服务》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2.2.1制定基于CBE的《药学服务》课程标准

深入药学行业企业,通过对一线药学优秀从业人员、用人单位进行广泛问卷调研,并召开专家座谈会,明确药学服务的岗位能力要求,完成DACUM能力图表,将所需的各项能力进行分析、排列、组合,制定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处方的审核、调剂与发药、用药咨询、用药指导、用药监护、合理用药、用药评价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药学服务的能力,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以及知识迁移的职业能力,为在从事药品调剂、用药咨询、用药指导、合理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药学服务工作、以及获得执业药师资格证奠定基础。

2.2.2实施基于CBE的《药学服务》教学模式过程管理

①编写学习计划。根据岗位需求和能力分析,分解和确定各项教学模块,设立每个模块所需要的课时数,采取的教学方法、实践内容等。

②制作教学资源包。制作并在网络上教学资源,包涵课程介绍、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能力要求、视频教学资源、参考资料、思考题、案例分析、考核内容等。

③实施多样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方式,根据需要恰当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课堂精讲、专题讨论、教学游戏、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辩论、演讲、课题研究、见习实习、技能比赛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重点进行全真或仿真模拟实训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通过多样化方式将单一的“注入式”教学行为变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欣赏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如何获取知识,培养了组织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此外,采用“请过来,走出去”的方式,既邀请专家来院讲座,又安排学生到一线单位见习实践,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此外组织拓展学习:查阅文献,撰写论文,开报告会、社会实践等。

2.2.3建立基于CBE的考核模式

实行能力与知识、操作与理论并重的考核模式。不再以期末结业的一次考试为最后成绩,主要进行过程考核,整体评价学生的能力。具体如下包括平时考核、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平时考核在教学中完成;理论考核: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考核一次,并由全体学生自制题库,教师在期末进行题库抽考;技能考核:课程结束后,进行技能抽查考试,进行处方分析、合理用药指导等项目考核。如果学生在某项考核中成绩未达标,则让学生重新学习并补考,直到达标为止。过程性考核使学生更加注重整个过程的学习,而不是通过考试前临时死记硬背获得分数。这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逐步的积累中得到提高,使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地应用到今后的就业岗位中,符合该课程建设的初衷。

3实施CBE模式课程建设的成效

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了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真正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一方面,通过实施基于CBE理论的《药学服务》课程建设,开发了符合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能力要求的《药学服务》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并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培训建立一支专业化教学团队。

第7篇

1. 1 结合专业需求,精简内容

经典的物理化学内容博大精深, “广而博”的教学思想对化学化工类重点院校来说尚且可以,但对于普通院校非化学专业来说要做到面面俱到基本不可能。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应用型人才,导致的必然结果是理论学时的压缩,实践学时的增加。在“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少而精”是必然选择。但“少而精”也不是随意的删减,而应紧紧结合专业需求,科学、合理地删减。

如减少热力学、电化学的内容,重点讲解相平衡、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与胶体等与制药专业后续课程密切相关的部分。其实要做到物理化学与制药专业课程之间的完美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化学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的药学知识储备,只有对制药专业课程有较深的认识,才有可能在教学中灵活把握,更好地有的放矢,使物理化学在后续课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1. 2 强化应用,弱化推导

物理化学公式推导繁琐是学生畏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化学专业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理论公式的来龙去脉毋庸置疑,但对于制药专业学生来说,学习物理化学的目的不是从事理论研究,而是应用物化知识去解决药学领域中的专业问题,对结果的应用才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学中应淡化公式推导,重点强调如何运用这些结论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如热力学部分中,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的过程方程式,熵函数( S) 、吉布斯函数( G) 和亥姆霍斯函数( A) 的定义,不同物质化学势的表达形式等都无需推导,直接给出即可。重点放在对这些公式和概念的应用上。特别像熵函数的引入是公认的教学难点,传统讲法都是从热机效率开始,由卡诺循环到卡诺定理,最后引出熵函数。对制药专业学生来说,只需给出熵函数的定义式即可,重点应放在如何计算ΔS 和应用熵判据判断变化方向。

1. 3 重视新内容,避免旧内容

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要学会“做减法”,对在先行课程中学过的内容要少讲,避免重复。如适当删减无机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内容,大学物理中的热机内容。同时也要学会“做加法”,增加与专业结合紧密的物理化学内容,为后续课程做足准备。如,增加相图在药物分离及提纯中的应用介绍。利用低共熔相图原理改良药物剂型,当药物与载体以低共熔比例共存时,制成的药物具有均匀的微细分散结构,可大大改善其溶出速度,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和生物利用度。再如,增加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的介绍,这些内容虽然在物理化学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对制药专业至关重要,可为药物新剂型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如微乳给药系统因其有增溶,促进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多种药物制剂的开发,因此在授课时增加有关微乳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其形成原理和性质,以便将来在工作中去应用。

2 加强理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制药专业学生对物理化学产生畏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学习物理化学有何用途。这说明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融合还不够,尤其是专业之间的融合不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享受学习的乐趣,也可让学生明白学有所用的道理,这样才有可能将“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

其实每一个新药的研发过程步步都离不开物理化学知识的指导。首先合成路线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确定离不开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指导; 其次药物的分离和纯化又需要相平衡的理论知识; 药物剂型的设计离不开表面和胶体知识的指导; 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合适的给药时间,药物的有效期等离不开动力学知识的指导,可以说药物从原料到产品到应用就是一个完美运用物理化学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出一个具体药物做合成目标,指导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知识去设计合成路线,通过这些教学内容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化学对本专业的重要性,从而摆脱物理化学对制药专业“无用”的帽子。同样,在教学过程中还可穿插一些生活中应用物理化学原理的实例,如冰上撒盐化冻,人工降雨等,通过对这些实例的介绍和分析,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扩宽思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理论与科学前沿的联系

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学,没有灵魂的教学。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同时,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教研相长,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

( 1) 热力学部分与科学前沿的结合。讲热力学部分测定化学反应热效应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目前常用的量热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量热法可测定药物、赋形剂的稳定性,药物与赋型剂之间的兼容性,分析药物中无定形态的含量等。还可以定量地研究药物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获得药效、抑制率等方面的信息,对于药理学,临床医学、药物的合成与筛选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特别是采用微量热技术可以对肿瘤细胞的生长代谢进行研究,可探讨它的生产特点并找出其代谢规律,广泛用于药物对肿瘤的抑制以及肿瘤热疗新方法的研究。

( 2) 动力学与科学前沿的结合。讲动力学部分的阿仑尼乌斯公式求活化能时,可将其与现代热分析技术相联系,前者是将反应分别设置在多个不同固定温度下进行实验来获取活化能,后者是在程序升温或降温的条件下由一条或多条不同升温速率下实验得到的热分析曲线来求取动力学三因子,即活化能、指前因子、最可几机理函数。后者获得的动力学模型适用于定温和变温条件,适用范围比前者更广。

( 3) 相平衡与科学前沿的结合。讲单组分相图临界点时,可以介绍超临界萃取技术在药物提取方面的应用。它是集萃取与分离于一体的新型提取分离方法,利用物质在临界点附近的奇妙特性,将超临界流体做萃取剂,将高压下萃取的物质经降低压力分离出来。该方法由于具有不破坏被提取成份活性的特点使其在纯天然有效组分的提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 加强理论与人文科学的联系

物理化学理论深奥、晦涩难懂也是学生感觉物理化学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才能深入浅出地讲好这门课是每一位物理化学教师都应不断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年的物理化学教学,笔者深切地感受到物理化学的许多观点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这些观点和体会引入课堂,这样不仅会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而且能传播人文精神,传递正能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述热力学定律时,应该让学生明白,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成的原因是想不劳而获; 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制成的原因是想一劳永逸,在现实中这两种思想都是要不得的。又如讲表面现象中的亚稳态时,过冷水没有结冰,过热水没有沸腾其原因是由于缺少晶种或汽化核心,因为在一个新相中形成一个旧相是不容易的。任何新生事物出现的初期都会面临很多质疑,就像阿仑尼乌斯在提出电离理论之初,曾受到许多科学泰斗的质疑和嘲笑,被认为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其最后成功了,所以新事物的出现都需要承受很多压力。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就应该要有这种敢于质疑,敢于冲破枷锁,不断探知新领域的精神。

第8篇

【关键词】高职 药理学课程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 递质 受体 药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162-02

药理学是药学、护理学、医学生物技术、医药市场营销等高职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药学与医学、药学与生物学的桥梁学科。根据药物的作用部位,药理学一般分总论、传出神经系统药理、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循环系统药理、内脏系统药理、内分泌系统药理、化学治疗药物药理这7个板块进行讲授。该课程涉及的药名复杂拗口,药物作用机制抽象难懂,且需要以扎实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同时,高职学生对该门课程涉及的内外妇儿等临床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觉内容抽象、枯燥、烦琐,学习兴趣不高。

按照当前主流高职药理学教材的章节排序,“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是总论后第一个各论板块。该板块是总论《药物效应动力学》所讲述的受体理论的实际应用,涉及多种受体、递质、药物,历届学生常反映此内容很难掌握。而作为第一个板块的传出神经系统药理若未能较好掌握,将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整体学习兴趣,降低学习主观能动性,对后续课程的教学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清晰地讲授作为对传出神经系统板块提纲挈领的“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可使高职学生提高对传出神经系统药理的学习兴趣,并准确地掌握这个板块以至整门课的内容。笔者对“传出神经系统药理”章节的授课经验及体会进行总结,以期为高职学生学好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提供参考。

一、高职药理学课程“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论”教学现状分析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论”章节的讲授内容包括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递质与受体,以及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作用方式与分类。要求掌握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机制)及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熟悉传出神经的受体:胆碱能受体(M、N)、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α、β)的分布与效应;了解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合成、释放和代谢。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高职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相对欠缺。若授课过程中仅按照课本编排顺序逐条逐页机械地进行讲授,他们将无法找到知识之间横向纵向的联系,且无法与已学过的解剖、生理学知识建立联系,不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从因材施教的角度而言,对高职学生的授课更应该注重知识的重组与梳理,便于其进行系统的学习。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论”教学改进措施

桂林医学院高职类专业药理学课程采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第2版、“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理学》(罗跃娥主编)。笔者结合对“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论”章节的授课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改进措施。

(一)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讲授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在学习药理学课程之前,学生学过解剖学、生理学课程,并分别在这两门课程学过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其功能。在此基础上,先引导学生回顾神经系统的解剖: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与外周神经,本章节涉及的传出神经由自主神经与运动神经构成,属外周神经的一部分。自主神经又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因在神经节要交换神经元才到达效应器,因此有节前纤维与节后纤维之分;且自主神经支配的效应器如心脏、腺体的活动不受意识所控制。体内大多数器官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但两者通常产生相反作用,即生理性拮抗:机体在紧张、应激的状态下主要由交感神经支配,在安静、休息的状态下主要由交感神经支配。如机体在受到惊吓的时候,心跳加快,血管收缩,瞳孔扩大,支气管平滑肌扩张以利于更多的氧气进入到体内;机体在安静和放松时,对外界的反应下降,进行休整和积蓄能量,表现为血管舒张、瞳孔缩小等。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内脏的支配表现为协调一致。对上述知识的回顾,有助于学生对本章节学习的内容进行知识的铺垫。

(二)建立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与上述知识的联系,讲授传出神经系统主要递质与受体。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论”章节中,教材引入了传出神经系统递质及其受体的内容。传出神经系统主要的递质是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兴奋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神经称为胆碱能神经,兴奋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的称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然而,历届学生大多都难以准确记住胆碱能神经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兴奋都分别会产生哪些生理学效应。虽然课本有明确的解释,但学生因难以找到规律从而依赖于死记硬背,且经常产生混淆。针对此种现象,可结合课本“全部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属于胆碱能神经”,即“副交感神经的节前、节后纤维属于胆碱能神经”,启发学生把胆碱能神经的兴奋效应转换为刚回顾过的副交感神经的效应,且上述效应均为乙酰胆碱的生理作用;并结合课本“大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属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启发学生把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效应转换为刚回顾过的交感神经的效应,且上述效应均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然后,向学生解释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都属于第一信使,即内源性配体。它们在体内分别以乙酰辅酶A和酪氨酸作为原料合成,在机体暂不需要这些递质的情况下,乙酰胆碱可被胆碱酯酶水解而灭活;去甲肾上腺素等可被单胺氧化酶、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水解而灭活。因此,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机体内脏活动的支配的协调统一,其实是通过对上述递质的合成与灭活的控制来实现的。

通过上述讲授,学生明白胆碱能神经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生理效应后,结合学生在药理学总论板块“药物效应动力学”一章学过的受体理论,重述配体在机体都有其受体的存在,自然地引入胆碱能受体与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这两类受体又有多种亚型,总的来讲,胆碱能受体分为M、N两大类,M受体激动的效应主要是副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如负性心脏作用(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传导减慢)、支气管收缩、消化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加快)、利于大小便排出(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括约肌舒张)、瞳孔收缩等;位于神经节的N1受体激动的效应主要是使神经节兴奋,因神经节分为交感神经神经节与副交感神经神经节,所以N1受体兴奋的效应较复杂,取决于哪类神经节占优势;位于骨骼肌的N2受体激动的效应主要是使骨骼肌收缩。去甲肾上腺素分为α、β两大类,这两大类受体激动的效应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如α1亚型主要存在于皮肤、黏膜、内脏血管平滑肌,兴奋该受体引起上述平滑肌收缩,外周血管张力增大,血压升高;β1亚型主要存在于心脏及肾脏,引起正性心脏作用(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传导加快)以及肾素分泌,从而升高血压;β2受体主要存在于冠状动脉、骨骼肌血管,兴奋该受体引起上述血管舒张,并引起支气管舒张。

(三)从递质与受体的功能,引出调控传出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药理学的重c是药物对疾病的调控。通过上述授课,学生掌握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受体及其生理效应后,教师首先向学生强调,在病理状态下,患者机体的生理功能在某些方面是失常的,如高血压时,可能伴随着外周血管阻力过高或心输出量过高的症状。因此,应用刚学过的上述知识,我们可以应用药物,通过控制对递质的合成或灭活,或者通过对相应受体的激活或拮抗,实现对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的调控。在讲授此知识点的过程中,再次引入受体学说中学过的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的概念,在需要兴奋或抑制机体的某些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时,就可以选用相应受体的激动剂或拮抗剂,因此本章节对后续的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及拮抗剂、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及拮抗剂的学习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掌握好本章节讲授的胆碱能神经及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生理效应的前提下,只要将药物的分类记清楚,代入本章节讲授的相应的受体激动或拮抗的效应,就可以推导出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有效避免“满堂灌”的课堂气氛以及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跃娥.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颜光美.药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施天慧.基于思维导图的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设计[J].新课程研究,2016(10)

[4]孙竞.浅谈药理学教学改革――以《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为例[J].科技视界,2014(24)

[5]康传亮,沈莉.提高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APP的互联网+药理学高职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A024)

第9篇

1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药理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学习作风,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药理学实验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忽略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必须对动物药理学实验课进行改革。

2教学模式的选择,从验证性实验为主向多元化实验设计发展

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是教师讲授示范为主,学生按照步骤验证实验结果。实验课从属于理论教学,实验均为验证性实验内容,缺乏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按教材规定的方法即可完成实验,只是局限于观察表面现象,很少能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难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素质,对于创新教育的实施仍显得有所欠缺。因此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与加工的能力、实践能力、知识运用的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参考国外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动物药理学实验教学体系为循序渐进、层次递进,从基础到综合,再到与科研结合的创新。“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创新型实验”实验教学模式,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的普遍认知规律和实验教学规律,改变过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设计更具深度,能够进一步深化知识理论体系,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通过这种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达到深化和巩固专业基础理论的目的。

3优化实验类型结构,新增设计性实验内容

动物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设计深度不一的药效学和药物动力学实验,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药理学基本原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对研究内容产生强烈的研究热情。例如通过实验验证药物的剂型、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联合应用都是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验证型实验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观察实验结果验证已知结论,使学生掌握实验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点。例如在掌握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实验动物的保定和不同给药途径等知识基础上,验证型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创新提高奠定基础。药物药效的验证性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例如消化系统的药物实验可以通过体外实验和在体内动物实验观察药物作用的结果,分析药物作用的机理,加深对药物合理应用的学习。药物使用不当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通过验证实验可以加深对配伍禁忌的了解。例如链霉素的毒性及解救实验,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实验观察。综合型实验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是理论知识的全面运用。在验证型实验基础上提高的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必须综合运用所学多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锻炼,对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具有明显的作用。例如抗微生物药磺胺嘧啶钠的药效学与药动学实验综合了动物医学的微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等知识。这个实验通过研究磺胺类药物将动物药理学两大板块知识药效学和药动学联系起来,同时采用不同的实验手段解决问题和说明问题。将知识点进行串联,立体化的展现给学生,对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尤为重要。创新型实验是在综合型实验的基础上,与教师的科研方向和研究课题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创新、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给学生从事科研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自主选题或教师指定研究方向使学生充分得到锻炼,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知精神,推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例如进行大肠杆菌耐药基因的研究。组织学生检索文献,形成技术路线,开展实验等。充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型实验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用科研带动创新实验,注重学科理论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水平,为培养研究型人才奠定基础。

4注重实验报告的批阅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规范书写实验报告和及时分析实验结果是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探索的一种方法。实验无论是否观察到实验现象,都应结合药物作用机制进行及时分析,成功有成功的经验,失败有失败的原因,每次的心得对学生都是科学思维的锻炼。撰写报告一定要符合规范,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科研论文的撰写工作奠定基础。批阅实验报告是与学生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能够对问题进行及时了解和给予建议。批阅实验报告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重点查看学生对待问题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在实验的结果分析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解释原因,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汇总,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的目的。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可以作为考评成绩的一部分。这样从学分的角度强调了实验的重要性,学生必然提高重视程度。实验后结果分析是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的思考过程。每个实验小组将处理的实验数据汇总到一起,由教师组织展开讨论。每组学生展示设计的实验方案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与其他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和现象所涉及的知识理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师资水平决定了实验教学的效果。通过预试和备课,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可以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同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总之,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实验教学环节不容忽视。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好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教学的探索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学习。

本文作者:薛原、肖向红、田丽红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第10篇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方法;设计性实验

Discussion on Physical chemistry teaching as basic course of pharmaceutics

Bai X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Changzhi Medical College,Changzhi,046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hysical chemistry teaching, we put forward the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better develop the students' learning autonomy and thinking,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solve the problem.

Abstract: Physical chemistry; teaching method;design experiments

【中图分类号】G642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十关于教育的精神。如何进行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值得我们每一个高校工作者深思并付诸实践的问题。我想,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应该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是指人文精神的培养,纵向是指科学精神的培养。本文就专业方面,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精神,科研素养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出几点浅见。

1目前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以物理和数学为理论基础,具有典型的学科交叉性,知识的宽广性和原理的费解性三大特点[1],理论抽象,公式繁多,可以说,物理化学是大家公认的所有高校课程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之一。而传统的教学中,填鸭式的满堂灌更使得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乏味,毫无兴趣。

1.2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很多知识老师讲的我都懂,但是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时,却没有头绪,无从下手。其实,问题在于,学生的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习得的知识不够系统,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去解决某一问题。

1.3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与后续课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原理和知识已经渗透在药物研究的各个领域。因此,在学习理解物理化学一般学习方法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挖掘物理化学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科研兴趣的激发起到关键作用。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专业思维方式的培养,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1.4传统的考试机制,使得学生学习只为了应付考试,完全扭曲了课程设置的初衷,更违背了教育的目的,无法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更难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要想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学习的评价机制也应当相应地改变。

2.物理化学教学探索

2.1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

大学生知识的获得不仅靠课堂上教师的传授,更多的是从课后自己通过查阅文献、做实验、听讲座等方式生获得。作为教师,授之以渔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教师。因此,课堂教学不能只追求使学生掌握某些知识点,而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科学专业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问题的解决,无需也不应该是给出完美的解释和解决,而是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1.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物理化学中一些抽象的理论,大多是以其他学科的理论、假设为基础提出并论证的,要对理论有深刻理解,需追本溯源,找出其支撑理论与假设。为此,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学生课后做功课,查文献,找资料,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并给出讨论的空间。某些章节的学习,如:表面活性剂部分,可交给学生自己来讲授,通过课前的精心备课、课堂上的用心讲解,对该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会比平常更深。总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例如,

2.1.2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每一章节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及时进行小结,使其能够对本章节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每门课程的学习结束,也要及时回顾总结,使整门课程框架清晰明了,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要逐渐建立起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思路清晰,有的放矢。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精心设计,可以提供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得学生自然引出知识点及其延伸应用。例如,通过3个案例的教学,即永动机案例(说明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熵增原理案例(说明熵的概念、引出以及使用范围)和合成氨案例(说明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用途),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热力学部分的重要知识点[2],并使得这些知识点之间建立起系统化的联系。每一模块都可以选取几个经典的案例将涉及的知识点涵盖并相互联系,这样学生习得的知识便不再是孤立的,解决问题时逐渐建立起联系的思维方式。

2.1.3合理设计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要达到三方面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计上要循序渐进,分步进行,最后通过设计性实验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设计性实验通过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设置还应注重上下游课程之间的渗透与衔接,协调把握课程的相对独立性和连续性,多个关联学科整体设计实验内容[3]。整个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用实验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启迪了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为物理化学知识在后续课程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课程评价体制的改革

考试的目的是检验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因此,课堂表现、课后成果和期末成绩都属于评价范畴。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和讨论的积极性,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和结果都作为评价的内容,这样才能激励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除此以外,通过学期末的设计性实验,不仅可以加深理论在实验中的应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的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高俊萍,姜茹,李穆琼,等.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64-1065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5-0105-03

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物理化学作为一门逻辑推理性、实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是高校药学或药物制剂专业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和奠基者。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技能提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物理化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着其他专业学科的教学开展。物理化学课程已成为新时代药学专业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拓展逻辑推理性、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课程之一。尽管我国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已实施多年,但部分高校却仍以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为主,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在课堂上传授课本的知识,学生课后多因忙于社团活动或兼职工作等事宜,无暇复习巩固课上所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理化学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教学法可解决以上问题,为该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新契机。

1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

物理化学作为专业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其特点是概念多、知识点多、信息量大,理论深奥、公式使用条件复杂,但在药物制剂过程中又被广泛应用。如果学生对该课程内容掌握得较好,可灵活应用于药物提纯、剂型设计、药物动力学等多个方面;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和掌握该课程内容,如只了解几个概念和公式,不思考其适用性、局限性,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理论授课偏重概念的解释和计算的讲解,约占课时的2/3,实验环节将内容集中于某个知识点验证,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学生较少主动思考知识点用于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当一些限制条件发生变化后是否还能采用该公式解决?如果课程实用性差,那么极有可能降低学生学习兴趣。考虑到目前普通院校生源质量整体下降、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物理化学课程及其他类似课程都需要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与探索,以适应当前药学学生的特点,翻转课堂教学法解决了传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2翻转课堂教学法的优势

翻转课堂是由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而来,其全称是“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把传统的教师课堂知识讲授的环节放到了课前,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课前深入学习是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翻转课堂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步骤,课前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翻转课堂的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成效及最终教学效果。翻转课堂由教师录制教学内容视频,并且为学生提供教学课件、教材等,学生在课后浏览,上课时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自由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解释。而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单一讲解教材知识,直接将方法、理论解释给学生,使学生被动学习,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理论的理解不够透彻,知识难点难以理解,从而导致对物理化学失去兴趣。翻转课堂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多的是翻转教学思路,引发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改进。翻转学习思路,更加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3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

3.1课前微课学习

该阶段是课堂训练内化的基础知识准备阶段,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训练。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录制或者网络下载一些微课视频内容,特别是物理化学里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把相关微课内容(视频、ppt、习题)上传至网络在线平台。学生只需要通过账户登录网络在线平台,就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另外还开放留言、在线讨论板块,同学之间可以讨论,甚至通过同学相互解答等方式解决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学生自行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留言板上留言。教师通过软件后台可以看到学生在线学习的状况,比如视频是否观看、所做习题的准确率及留言等。

3.2课内疑难解答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网络平台留言(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所做习题的情况,进行答疑解惑,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知识点。然后教师按照预先设计的课堂活动,简单介绍课时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项目课时目标与任务。把有疑问及针对性问题提出来,组织学生分组再讨论,每组的发言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可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就讨论的问题再做总结,并对正确率低的习题向学生讲解,在课堂上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

3.3课后拓展训练及反思

课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一些巩固性的习题和应用思考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巩固并利用所学知识在相关药学领域里的应用进行思考。另外,教师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教学模式及教学的具体步骤进行不断修正。

4实施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4.1自主学习贯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始终

由于学生个体在自主学习能力及自觉性上的差异,会出现部分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难以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这就要求教师全面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翻转课堂教学落实到实处。

4.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角色发生互换

教师从传统的主动的施教者,变成了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微课视频的研发者与建构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学生课后学习的辅导者。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者变成了翻转课堂教学中“有指导的自主学习者和合作学习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一定要定好位,才能更好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既要发挥教师启发、引导、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第12篇

【关键词】药事管理实务;教学设计;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158-01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作为成功的职业教育典范,近年来被广大职业院校普遍认可。其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项目化教学改革是根据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整合、优化成为若干个具有一定操作性的项目,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完成一个个项目或工作任务,并在完成项目或任务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药事管理实务》课程是药学类课程的重要分支,是培养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管理和监督的能力的基础专业课程。本课程是职称考试和执业药师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同时在〈医药商品购销员〉技能证考试中也占很大比重。本课程的特点是涵盖内容多,知识点零散,知识内容变化快,应用性较强。课堂教学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师“讲授法”,会造成课堂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项目化教学改革。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境、实际的工作岗位任务,模拟教学项目任务。通过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掌握运用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加强沟通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一、课程设计

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在对药事管理知识的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三个学习领域、设计了13个教学项目,依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和项目作业,形成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践知识为焦点、以理论知识为背景的课程内容结构,实现了课程内容结构由学科结构到工作结构的转变,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要求零距离的对接。

三个学习领域包括:药事管理基础知识、药事管理法规知识、药事管理职业专项知识。药事管理基础知识的学习项目包括:药品的分类判定、医药企业组织机构机构的建立。药事管理法规知识的学习项目包括:药品生产违法行为的判定及处罚、新药的注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转换、特殊管理药品经营管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药品流通过程中违法行为的判罚。药事管理职业专项知识的学习项目包括:药物制剂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药品批发企业经营质量监督管理、药物制剂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药品批发企业经营质量监督管理、药品零售经营质量监督管理、药品调剂业务与处方管理、中药材生产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不同的工作情境,不同工作岗位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工作任务,并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实训环境,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真正的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二、课程实施

在教学中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成立工作小组或模拟公司,以“项目导入”为主线,将制定计划、“教-学-做”和评估反馈有机结合,采用“教师布置任务(教师讲解、任务分解学生)制定工作计划学生做出决策投入实施训练教师检查控制评估反馈”的六步骤教学过程,分层次逐步消化知识点,将理论知识融入工作过程中,理论讲解与实际训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学会独立学习,主动学习,锻炼独立计划、实施、检查的能力,以适应未来各种工作任务的挑战。

本着教学方法必须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原则。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的难易程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入、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入、研究性教学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过程考评(学习项目考评)与期末考评(学习领域考评)相结合,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40%,期末考评占60%。

三、课程实施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了任务,学生必须要广泛查找资料才能完成。资料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还有相关的学科知识、时事新闻常识等。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通过逻辑分析找出适合的资料,做好实施计划、协调好小组人员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学习效果要优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建立任务考评机制,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大大促进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项目化教学中的项目设计都是依托真实的工作情境下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实施完成工作任务时,实际上是在模拟完成一个企业真实岗位的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接触到企业的工作内容,使学生能够达到毕业后即可上岗的无缝岗位对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还要自学办公软件的使用,还要进行头脑风暴的小组讨论以及在任务展示的过程中的各种创新、创意。这些锻炼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药事管理实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施,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沉闷气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更加流畅,同时笔者也深深感受到对教师的业务知识和理论知识也是一个挑战。教学中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需要深入企业实际岗位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自如的驾驭课堂,完成高效率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