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教育

时间:2023-06-05 09:58: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青春期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青春期教育

第1篇

关键词:青春期;家庭教育

家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地方,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底色。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变化错综复杂,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阶段,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有效地开展青春期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一、目前青春期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过度干涉保护孩子,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有着强烈的要求独立的愿望,试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反对父母的各种干涉、指导和控制。并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开始产生成人感,渴望被成人平等而尊重的对待。现实生活中,在父母的心目中,一般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些,还需要保护。同时,由于现在的初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视若珍宝,在父母长辈眼里是永远的孩子。并且,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中国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极为重视。因此,很多家庭出现过度溺爱和保护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过多的干涉和控制青春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孩子产生种种不满情绪,逆反心理严重,与父母关系紧张。

(二)家族传承的不良教育方式

虽然我国的家庭教育思想有着长远的历史和发展。但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仍然存在着诸如“棍棒教育”“父母专制”等通过唠叨、埋怨、指责、或者打骂来达到教育目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长会不知不觉受到从父辈、祖辈那里所接受的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影响。会依照自身原生家庭的教育管理方式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和管理,从而忽略了孩子个体本身的特殊性和时代的发展性。

(三)父母不在位和隔代教育

父母不在位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父母外出打工之后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缺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从而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第二种是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第三种则是父母在家庭中并没有处在父母状态。比如说,有一位初三的家长,因为和女儿在生活事件中的几句口角,一连几个月和孩子之间彼此不理不睬,直到孩子中考前的最后一次关于志愿的家长会前一个小时,母亲还在犹豫要不要去参加女儿的家长会,她觉得如果自己主动去了,在女儿面前就输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对母女的关系就类似于两个孩子。这种情况就属于父母不在父母状态。父母缺位或不在位,就容易出现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一种抚养教育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隔代教育存在着较多弊端。

二、青春期家庭教育之浅见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身教重于言教

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曾经说过“孩子是父母的翻版”。我国近代朱庆澜将军在他的《家庭教育》一书中曾经提出过家庭教育的原则,其中一个就是父母要给孩子“做个样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父母的言传身教随时可见,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这种影响虽然是零散的,但却是大量的和随时随地的,并且是不断持续的。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和熏陶而发挥作用的潜在教育因素。家庭氛围融洽的孩子在家里感到有安全感,情绪稳定,生活乐观,能很好地适应青春期的各种变化。反之则容易紧张和焦虑、容易发生情绪问题。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本身不稳定,容易波动。因此,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极为重要。

(二)以了解和尊重为基础,加强引导

青春期存在着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一方面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要求自主和独立。另一方面,青少年从心灵深处并不能完全摆脱对父母及其他成人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和程度与小学阶段相比有所改变,更为需要的是父母的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更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生活经验、情感支持和心灵沟通。与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相比,家长“养育者”和“玩伴”的角色逐渐淡化,而“心灵陪伴者”和“方向引领者”的角色需要则逐渐凸显。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在趋向,强调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作为方向引导者来肯定他们的做法,指出他们的不足,促进他们的思考。青春期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父母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而不是生硬的说教。

(三)加强沟通,注重良好亲子关系的培养

青春期的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着闭锁性和开放性的矛盾。他们一方面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让父母看到自己的“秘密”,另一方面却又感到孤独,希望被人理解。作为父母,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加强和孩子之间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好的关系胜过一切,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亲子关系是人生社会关系的起点,中学生通过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获得成功愉悦的体验,将会对其面对其他社会关系建立信心以及积极的影响。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父母通过倾听、理解、接纳、鼓励、尊重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孩子感觉被父母所理解,自然就会向父母敞开心扉。父母的指导、建议和帮助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三、结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接触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起点。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提升父母自身的素质,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保证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杜丁,孔悦.家长与子女为何频发“战争”[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6(06):2.

第2篇

青春期教育这一课题,在我国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和实践。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大多是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热心程度、观念和能力,对小学生、中学生或社区青少年提供一些有关青春发育成长的知识。有的称“德育”,有的称“生命教育”,有的笼统称“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教育应包含狭义和广义的层面。从狭上说,青春期教育主要是性教育,要讲生命的孕育和诞生的基本知识,青春发育的生理规律,青春体貌的变化,望、性吸引、性冲动和性宣泄的生理与心理现象,性的安全健康和身心保护的知识,还要讲预防意外怀孕、预防性病、艾滋病、反对滥用等知识。从广义上说,青春期教育作为人生教育,它还应当传授性的价值观念、性的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责任,性的法律界限与防止性暴力等知识;教导人际交往特别是两往的知识与技能,帮助青少年学习关于两性之间的友情、爱情、择偶、婚姻准备、生活技能等人生课程,懂得性别社会化、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两性尊重与平等的基本概念,它涉及社会人文科学的广泛领域。

为什么我们要倡导广义的青春期教育并付诸实施?这也许与我本人作为一名社会学者和社会工作实践者的痛切感受有关。这些年来,社会科学界和大众媒体对我用婚姻失败率大幅上升的统计数据和许多悲情故事做出了见仁见智的解释,令社会公众困惑不已。我的兴趣不在于统计数字与悲剧情节,而在于探究:为什么那许多始于自由择偶、结合于浪漫爱情的现代婚姻会纷纷陷入困境?为什么某些已饱尝失败之苦的男女再度跨入婚姻后还会重复先前的不幸?我尝试过近10年的婚姻咨询(部分是为了收集我的研究实例),我感到,对那些陷入不幸的婚姻来说,大多很难从道德、法律或医学上去寻找原因和救治办法。“性格不合”“感情不和”“没有共同语言”“性生活不和谐”之类的说法是当事者们惯用的解释。然而,认真追溯他们的成长经历、婚前交往和婚后生活,可以发现,在“感情”“性生活”的背后,有些“远期”的隐患早已潜伏下来,其中不乏在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即青春期留下的阴影。在我做咨询的20世纪90年代,许多中年夫妻来求助。他们的婚姻经历大同小异:绝大多数人在婚前未曾获得过任何关于性别差异、婚姻准备、夫妻生活的知识;有的在婚前几年没有交过异性朋友,第一个投入谁的怀抱就和谁认定了婚嫁关系;还有那些因性生活失谐而导致的夫妻冲突,“婚外情”乃至暴力伤害的事例,也无不表明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性与婚姻观念偏误和人生准备的欠缺。

那么,究竟现代男女应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两往、友情爱情、婚姻家庭以及男女平等及生活技能这类人生的必修课呢?答案当然不应是“等到结婚之后”吧。其实,两性开始自然吸引和交友的青春期,就是学习婚姻准备课程的最佳时期。由于父母与孩子关系的亲密性和自然性,家庭气氛的随和性,所以家庭应成为孩子学习性知识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应成为孩子性教育和人生教育的第一任和主要的老师;父母有义务帮助孩子接受社会的主流性价值观,并将价值观视为孩子健康成长过程的重要部分。

(陈一筠 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第3篇

关键词: 青少年 青春期 教育

教育家认为,青春期教育是综合教育的一部分,不能仅用生物学的观点来解释青春期的问题,还应该用伦理学、社会学和人格学的观点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青春期教育方面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一、正确对待爱意的萌动

有位初二男生曾对我说:“不知怎的,我近来一看到某某,就不由自主地脸红心跳。我害怕遇到她的目光,就像小偷躲避警察一样。但又禁不住想多看她几眼……”

这是青少年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也是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感兴趣、爱慕、好奇的表现,是青少年青春期性意识的萌动。伴随这种心理现象而萌发的主要情感是:总感觉到有异性吸引的存在,对自己喜欢的人,总想多看上几眼。这虽不算初恋,却是心灵深处爱的萌动和体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初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一现象。结合生物知识,以《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例,让他们深深体会到生物体在一定外界条件下都具有萌发的可能性。人类作为高级生物体,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在一定的社会活动范围等条件下,这种初期的爱意的萌动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对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处于一种“半幼稚半成熟”时期,还没有找到其赖以生存的与其年龄相适应的外部环境条件。因此,教师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应该引导他们迈好“青春第一步”。

二、对青少年早恋莫默许

青少年正处于人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无论是身高还是体重都出现了陡增现象,特别是第二性征渐趋明显。进入初中以后,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开始热衷于刻意打扮和修饰自己的外表,热衷于传阅有恋爱情节的小说杂志,热衷于和异性接触、发短信、打电话、写纸条、以致萌发“早恋”现象。对此,我们教师常会持两种态度:要么“默许”,要么“莫许”。

持默许态度的可能认为:“早恋”可以释放青春躁动带来的压力,有利于学习。殊不知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人类的情感空间是有限的。“早恋”情绪为主时,势必压缩学习的情感空间。学生哪里会有多余的精力关心学习呢?如果是这样,他们的学业就难以有成就。默许“早恋”将使青少年因情而荒废学业,因迷而误前途。因此,教师要变“默许”为“莫许”。

首先要正确对待。1.不要视“早恋”的学生为“问题学生”、“差学生”、“受歧视学生”;2.不要以简单粗暴的压制法处理“早恋”中的问题,如:写检讨、停课、处分、公开情书等;3.不要像家长那样翻阅学生日记、查看学生书包甚至跟踪学生。这些做法都会使学生感到强烈的屈辱和压力,使学生十分反感,并导致矛盾激化。

其次要正确处理。1.注意从正面加以引导,如:讲座、咨询、谈心等方式;2.从心理及生理等方面多视角地对他们进行青春期教育,用科学知识帮助他们解读青春的疑惑;3.组织他们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以分散他们感情的单一取向等;4.减少教育失误,少批评、少指责、少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理智地诱导他们去控制自己的情感;5.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青春期教育,如:《迈入青春第一步》的理想教育、《警惕啊!青春人》的法制教育、《科学家的中学时代》的榜样教育,引导他们顺利地通过这一人生困惑期。

三、把青春期知识传授给青少年

美国教育家戈尔顿认为:“不要指望仅仅用某种教科书来解决孩子青春期的所有问题,而最好的教育方法是与孩子拉家常。”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可以借助某件事打开话匣子,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有关知识。如:自己的发育、身高、长相、肤色、嗓音、月经初潮或遗精等,与异性接触时莫名的心动,等等。把青春期有关知识通过讲故事、谈心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这样比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做法好得多。例:当女同学面临青春期,我像母亲那样告诉她们如何注意生冷饮食、如何调节心情等。

四、两个案例的思考

教育家认为不仅知识是学问,而且人际关系和人生同样是一个人应该学习、锻炼的学问,也应该受到同样的重视。这里谨举两个小例:

案例一:我看见那里有许多人他们在干什么?我想过去看看不!我不能为什么?因为……我怕羞。

案例二:一名15岁的山区小姑娘进城购物,回家途中,她乘坐的班车由于中途遇到紧急情况,司机紧急刹车,因惯性,小姑娘未站稳,倒在了一个男孩怀里。回家后,越想越害怕,认为接触了异性就会怀孕,那将无法面对父母、老师和同学,于是写下遗书,走向绝路。

弗洛伊德告诉我们,人们压抑的心理可以通过其他正常渠道得以疏导。教师帮助学生在集体中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男女同学之间精神健康、情感丰富的正常交往和友谊,将会消除青少年不健康的心理障碍,从而唤起更理智的心理——自尊、自爱、自重、自信。

当然,青春期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关键是解决大人的问题,家长、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让青少年青春期教育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真正走入孩子们心灵。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多与学生交流,给学生一些倾诉的机会。不要人为地划分“”,而要让青少年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第4篇

青春期指的是男女性器官加速生长、身体各部分发育快速进行的时期,男孩在14岁左右,女孩是12岁左右。

青春期教育是指青少年在这段时间内所受到的包括性知识、性心理健康、人生观等教育。在我国,孩子一般都是从初中开始正式接受青春期教育,而且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近几年,这一问题才引起重视。

但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传媒对孩子的影响,孩子早熟的问题日益严重,用过去的年龄标准来衡量现在孩子接受性教育的时间显然已经不合适。前一段时间电视台和报纸在讨论孩子接受青春期教育的最佳时间,可谓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著名医学家吴阶平说:“人的一生在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教育时期,一个是0―4岁智力开始的早期教育,另一个就是10―15岁青少年进行的青春期教育。”按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后者的年龄还应提前,也就是现在的小学5―6年级才是青春期教育的最佳时期。

事实上,现在小学里孩子们的成熟程度已令人吃惊,早恋在校园内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有些调皮的孩子在称呼异性同学时也非常大胆。虽然他们可能只是有一层朦胧的好感和好奇心,但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后果将是可怕的。因为10―12岁时,大部分孩子已经快速发育,女孩的发育较男孩还要早一些。同性别的孩子发育速度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孩子的好奇心,对成人世界朦胧的认识更加剧了孩子了解自身的渴望。这时,如果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极易走入误区,出现性困惑、性无知以及自卑、孤独、焦虑等现象,非常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所以说,青春期教育应该从小学5―6年级时开始,此时帮助孩子们做好准备,以面对青春期到来时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但目前在小学内,青春期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应的教材和授课时间都很少。人们总认为孩子们还小,接受这些知识为时尚早,因而不愿过多提及。其实,让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坦然欣喜地接受自己的生理变化,并懂得怎样做好青春期卫生保健,是教育部门和家长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尽早告诉孩子们更多的相关知识,引导他们平安、健康地度过人生的敏感阶段,使他们能够拥有幸福美满的一生。

(荐自2002年11月11日《生活时报》)

责编:子丑 插图:邵宇

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青春期;性教育

性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工作中相对薄弱的一环。一般来说,初中是学生青春期的重要阶段,也是性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我国,初中阶段的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的教育虽有所开展,但总的说来既不广泛也不深入,尤其在乡村中学更是如此。所以,在中职阶段继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与迫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职学生数量逐年增大,在青少年群体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不断投入,长期被忽视的中职教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职业学校大量崛起,中职学生数量明显增加。中职学生已成为数量非常庞大的一个青少年人口群体,而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5~19岁之间,身心两方面都处在成长阶段。在社会多元化冲突中,中职学生面临不少困惑和烦恼,尤其是关于生理和心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青春期性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二、中职学生来源复杂,青春期性教育缺失严重

中职学生来源主要包含城镇或农村中未考上理想高中的学生、城镇或农村中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长期学习费用的学生。经笔者对所管理中专护理班60个学生家庭情况统计分析后发现,其中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有19人,占总人数的31.7%;留守学生(即指父母双亲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把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由家中老人、亲戚监管的学生)21人,占总人数的35%;此外,还包含父母工作较忙常年寄宿就读的学生2人,占总人数的3%。从数据方面来看,中职学生的家庭较为复杂,多数学生都缺少家庭方面的监管。

中职学生大多是因为学习成绩差,父母又不希望自己过早的进入社会而来此学习的。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他们普遍表示,在家中很少与父母交流,讨厌父母对其说教。对于性观念方面,部分学生表现得相当无所谓,认为交异性朋友甚至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还有些学生认为某些社会人员为自己提供了金钱、娱乐等自己需要的,这样非常好。

上述现象反映出部分中职学生青春期性教育和正确性观念严重缺失,如不加大对他们的正确教育,这一部分学生会越走越远,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另外,如果不对这些学生的错误观念加以纠正,将会影响在校的其他学生,使得更多的学生步入歧途。所以,对中职学生开展有效的性教育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三、中职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差异较大,青春期性教育更加必要

中职学生无升学、高考等压力,学习负担往往较轻,学习之余的空闲时间相对较多,与校外人员的接触时间和机会也较多,容易受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有些中职学生经常出入网吧、迪吧、游戏房等娱乐场所,接触一些不健康的行为、书籍和音像制品。由于缺乏正面教育、自制能力不强等因素,他们无法抵御这些不良的诱惑和影响,无法正确地对待两性间的交往,难免在思想上产生困惑,行为上有失检点。如果过早和校外人员谈恋爱,往往会沉溺其中,影响学习。有的甚至偷尝“禁果”,导致严重的后果,影响其今后人生的发展道路。

四、中职学生毕业后进一步接受正确教育的可能性比较小

第6篇

一、初中生青春期发育的特征

初中生青春期发育的特征表现为一系列的形态、生理、内分泌以及心理、智力和行为的突变。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身体各方面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生殖系统,它是全身最后发育的一个系统,在10岁以前变化很小,在初中阶段则迅速发育并日渐成熟。这些广泛的、巨大的突变过程,是人一生中其他年龄阶段不能比拟的,这些变化使得青春期不同于童年期,也不同于成年期。处在这个发育迅速期的青少年,往往会遇到各种短暂的困惑和问题,虽不一定导致异常现象,但如果不进行早期预防、早期引导,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他的健康、行为以及学习,严重的甚至危害家庭和社会。

二、在初一《科学》中进行青春期教育是科学的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下册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作为教学的起点,从自然形态和现象的认识进而探索生命的奥秘,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自然地过渡到人类自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既符合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又符合初一学生部分已进入青春期,另一部分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年龄特点。在教育中能做到既科学合理又及时有效,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三、提高认识,重视科学课中的青春期教育

学生对教材中有关生殖、发育等内容是比较敏感的,教师在讲课时也往往感到难以表述。然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只要以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讲解,学生就能够顺利接受。让学生正确了解自身的变化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是教师的职责。在教育实践中,笔者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1.重视对学生进行性基础知识的教育

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两性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对科学知识有着天然的亲和力,科学课中的两性基础知识作为一种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无法企及的优势。

第二册教材在介绍有关生殖的内容时,首先指出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这些生长时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生殖具有使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个体数目增多、种类得以延续的重要意义,然后依次讲述生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在有性生殖中,先介绍高等植物的传粉、受精及种子的形成,进而着重讲述人的生殖和发育。笔者在讲人的生殖一节时,以学生了解的鱼、蛙(卵生,体外受精)、家鸽(卵生,体内受精)、家兔(胎生,哺乳)等高等动物的生殖方式的复习为基础,指出随着生物的进化,生殖方式也趋于完善。人起源于动物,与哺乳动物有着胎生、哺乳等共同的生殖特征。利用课本插图和多媒体课件讲授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生殖细胞的产生、受精与妊娠、胚胎的发育、分娩和养育,形象直观地讲解人类两性生殖的基础知识。把生殖系统纳入人体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像学习其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样来学习生殖系统,消除学生对两性知识的神秘感。学生在课堂上乐于接受,班组中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能把生殖系统当作一种科学知识来学习,没有觉得不好意思。

在这基础上,指出“一对有生殖能力的男女,发生,女方有可能怀孕,那么男女双方就是孩子的父母亲,必须承担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因此,不仅是两个人的事,它涉及下一代和整个社会,人类是要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的”。使学生认识到人虽然与哺乳动物有着极其相似的生理构造和生殖方式,但又与动物有着巨大的区别,从而使学生受到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2.结合青春期发育知识进行日常行为教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突飞猛进的阶段,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刻。初中学生对身体内外将要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往往是毫无心理准备的,对身体突变的原因更是不知所以然。教师系统地介绍青春期发育的原因及表现并及时加以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在具体的课堂教育中,让学生了解到进入青春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使人的外表和内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一方面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是生殖器官成熟并出现第二性征;其次是各内脏功能日渐健全,特别是脑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不断分化、发展,理解知识和分析推理的能力迅速提高。这段时间是人的一生中大脑兴奋性最强的时刻,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特别容易接受新事物。教师接着提问:中学生具有上述生理特点,你平时应该怎么做呢?这时学生纷纷回答:“要积极锻炼身体”、“要补充营养”、“要多用脑”、“把握好学习的黄金时刻”……教师自然引出:我们中学生应该抓紧这大好时光,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学习多种知识,精心培养自己优雅的言行举止。一方面要积极锻炼,增强体质;另一方面要刻苦钻研,增长才智,使年轻而活跃的大脑变得更充实、更聪慧。

3.加强对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卫生的教育

在学生理解了青春期发育的原因和表现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由于生殖器官的逐渐成熟,和卵巢分别开始产生和卵细胞,于是女性开始出现月经,男性开始出现遗精。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初次遇到时不要惊慌,可以主动跟大人讲,以便得到正确的处理。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大脑兴奋性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心理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要注意培养自制能力,在和异往中,要学会控制冲动,做到不亢不卑,自尊自爱。学生在了解了青春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发育的特点后,对课本中的上述要求也就成了自觉的行动。

第7篇

关键词:中学生;恋爱;原因;对策

目前,我国中学生恋爱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学生是禁止“谈恋爱”的,已成通则。有专家谈道:我国80年代初的早恋现象还属于“星星之火”,而且处于地下状态;90年代则已形成半公开的“燎原之势”;现在一些中学生更是不顾禁令,明的或暗地里出双入对,司空见惯。对此,只依靠道德说教、纪律处分等手段加以制止,实践证明,解决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遵循“预防为主,积极疏导”的原则,使他们顺利地渡过青春期,健康地成长,是教师、家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中学生“谈恋爱”现象产生的原因

1.青春期生理心理的需要

据一项调查表明:有42.9%的同学认为,中学生“谈恋爱”是因为特定年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进入现代社会,人的青春期提前了。从世界范围看,在过去的100年间,女孩的月经初潮年龄大约提前了3年。我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女孩的月经初潮年龄1960年平均为14岁~15岁,1990年提前到了12岁~13岁。目前,有资料显示,女孩的青春期开始于9岁~11岁,较男孩要早两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们对异性的生理构造和情感世界有一种神秘感,所以试图通过恋爱来了解。但这种对异性的关注带有明显的好奇性、试验性、模仿性和盲目性,是一种钟情、思春的朦胧状态。

2.家庭结构缺失和教育不良

结构缺失的家庭主要是指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或双亲缺失家庭。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长期缺少母(父)爱和必要的教育。有学者研究认为:与父亲关系特别好的女孩青春期发育迟于那些与父亲关系一般或关系不太好的女孩。如果母亲有抑郁症,会使女儿的青春发育提前。在结构完整的家庭里,也存在着家长除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什么都不问的现象,缺少与孩子的沟通。孩子常常感到孤独、缺少理解。所以,这些学生试图通过交友,特别是结交异性朋友,寻求理解和精神寄托,占被调查学生的14.2%;有甚者则将“谈恋爱”、“师生恋”、“异代恋”等当作缓解生活中遇到挫折时的避风港。

3.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的心理发展、知识的获得、品德的形成都离不开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制约。有学者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长时间暴露在电视等人造光源下,会影响其体内的“睡眠激素”的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越低青春期提前的比例越高),而导致性早熟;另外,还有一些化学物质或经常吸烟与喝咖啡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发育提前。在我国,10岁~20岁的人口就有2亿多,这是一个需要进行青春期性知识教育的一个庞大群体。从调查中看到,青少年需要的性知识主要来源于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音像制品和互联网。在各种媒体所发表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情爱情节或细节的描写。有些青少年把它收集起来,编成了“手抄本”。特别是网络的出现,更使原本就举步维艰的青春期性教育受到了更大的挑战,有占被调查人数9.5%的中学生承认,上述因素是他们过早谈恋爱的原因之一。

4.学校教育的不利

长期以来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强调知识传授,忽略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评价时搞分数挂帅;对学校的评价更是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加之学校为了抵御社会的不良影响,采取封闭式管理,视青春期性教育为,谈性色变;对学生中出现的过早谈恋爱现象采取“只堵不疏”的方法,效果很差。个别教师师德丧失,少数学校出现的不正常的“师生恋”,也为中学生过早谈恋爱的现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中学生为什么不宜过早谈恋爱

众所周知,恋爱的感觉是一种美好的体验。但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爱情。真正的恋爱,是一个逐步认识异性,了解异性,发展情感的过程。有一位初中女生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作为一个初二学生,曾感受过恋爱的滋味,那滋味甜丝丝的,热乎乎的,又有几分苦涩,我至今难以忘却。”可他(她)们不知道,早开的玫瑰是会伤手的。

1.中学时期谈恋爱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业

男女恋情一旦形成,当事人往往很难控制自己,少男少女的自制力较差,就更容易沉迷于两人世界中难以自拔。许多事例表明,中学时期过早谈恋爱荒废了不少优秀学生的学业,毁了不少孩子的前程。其实,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学生每天同时学几门功课,即使很用功的学生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如果精力再被分散,那后果不言而喻。在中学阶段如果不把基础打好,将来凭什么就业,靠什么成才发展,靠什么立足于社会?事实证明:过早涉入爱河,有的呛了水方知后悔;有的坠入爱河不能自拔,因失掉立身之本而葬送了前程;过早地偷吃“禁果”的酿成的更是一杯苦酒;有的因驾驭不了奔腾的感情,过早陷入恋情,碌碌无为,抱憾终生。

2.中学生谈恋爱容易感情冲动,种下苦果

通常,恋爱和是有着不解之缘的。中学生坠入爱河以后,特别希望两个人单独在一起,强烈的性冲动往往使他们失去理智,不考虑后果。一旦生理和心理防线被冲破,婚前便由此开始。在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生活经验尚不能有效地对本能欲求施加控制的情况下,早期的会使青少年沉溺于性之中,而无视由此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后果。由于性知识的缺乏,由此而产生的生理后果——怀孕常常使得早恋中那种浪漫的气息一扫而光,代之以后双方的惊恐不安和无所适从。尤其对女同学,由于身心均未发育成熟,婚前必然要种下苦果。我国的道德观念和舆论对少女怀孕是不能容忍的,于是有的少女因害怕别人知道,又不好意思跟老师及家长说出来,便装病偷偷到离家很远的医院去做掉孩子,术后又得不到充分休息,给身体造成极大伤害。有的少女可能导致成年婚后的不育不孕等严重的妇科疾病,甚至因自行买药打胎而死于非命;更有的少女在事情败露后,因在家长的打骂、学校的惩罚、同学的冷眼嘲笑的情况下无地自容,继而轻生。可见,在中学生的爱情中少女往往是最终的受害者。

3.中学生谈恋爱会涣散意志,影响风气

在学校里,一个班级如果出现了男女学生谈恋爱的情况,一定会产生种种反响。一些人把恋爱事件当作课余饭后谈论的焦点,探听恋爱者的行踪和隐私活动,相互传播取笑,转移了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的羡慕、向往,甚至效仿,积极寻找和物色异性朋友,影响了班级、学校的风气。

总之,青春期的学生观察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强,对异性的了解只限于外貌特征,很难做到深入、准确和全面。青春期的中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时期,对事物的选择性是不稳定的,对“爱情”和“婚姻”的选择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中学生是不具备承担爱情、婚姻行为后果的责任和能力的,一旦事发,后果不堪设想。

三、对中学生过早谈恋爱的教育思考

对待中学生谈恋爱,禁止并非良策,默许是一种失职。作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应正视孩子们青春期正常的情感,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加以疏导。

1.正确认识青春期性心理教育

性是生命之根,情是生命之源。歌德说:“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在性激素作用下青少年产生向往或爱慕异性的心理是合情合理的,是他们性心理发展成熟的一种体现。但由于他们的性心理远远不如性生理那么成熟,不能妥善处理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又正处在一个性信息铺天盖地地向他们涌来的社会,大量的性信息对他们的诱惑和威胁很大,如果没有一个舵手在前面引航,孩子们很难顺利地渡过暴风骤雨式的“危险的地带”。作为教师、家长,首先要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到了青春期都会对异性产生爱慕和好奇之心,或爱慕对方的仪表、或爱慕对方的能力专长、或爱慕对方的优秀品性等。同时,对异性变得很敏感,渴望了解异性的生理特征,了解异性对自己的态度,这些都是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意识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但这些并不是爱情,不要因此而走进情感误区。应通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

2.开展有益活动培养正确的兴趣爱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有关两性和爱情的种种信息不断地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到了中学生之中,冲撞着他们,熏染着他们。孩子们如果缺乏正确的兴趣爱好,就很有可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上网聊天或看不适宜他们看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等,盲目地模仿就难以避免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意识地转移一些学生对异性的过分关注,是很好的疏导方式。

因此,要注意发掘和培养孩子的特长,培养他们正确的兴趣爱好,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只要是对成长无害的,家长都应该予以尊重并尽可能地支持他们,引导他们。有音乐天赋的就让他们去追寻贝多芬的足迹;有美术爱好的就让他们潜心和达芬奇对话;有体育爱好的就让他们多观看比赛、多参加运动,通过正确的兴趣爱好培养,把他们在学习以外的时间和精力吸引过来。

3.开展心理咨询门诊教育学生学会与异往

在中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同伴交往是不可缺少的一课,也是家长和老师最终无法取代的一课。在同伴交往中,异性同伴之间的交往对中学生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异往是初中生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学阶段是学生们获得性别角色的关键期,宽松的异往环境,将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角色扮演机会。由此,女同学越来越清楚地了解到社会所悦纳的女性魅力;男同学则进一步发展和强化那些为女生青睐的男性特质和行为方式。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同时又引发他们对同往和异往的比较,从中学习和发展新的交往方式,有时还要尝试如何把握感情分寸。这些都有利于中学生对异性的全面认识和对性别角色的正确把握,从而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与异往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在交往中能锻炼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对于他们今后婚姻与家庭的幸福,都有极大影响。

在鼓励孩子大胆与异往的同时,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青春期卫生以及性知识、性道德教育,以解决学生在青春期异往中的诸多烦恼。与异往时,要以集体交往为宜,应尽量避免单独交往、交往过密等现象。如果对方约你参加某项活动,如听音乐、看电影、观画展、逛书市,都属于正常的单独交往,只要把握好交往尺度,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赴约。女孩子应穿着整齐、仪表端庄,不使对方产生误解和非分之想;男孩子要沉稳、庄重,尊重对方。为防患于未然,对于抱着谈情说爱目的的约会,最好婉言谢绝,让对方明白你的心思,放弃对你的追求。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对于纠缠不休,甚至威逼诱吓的人,就请家长、老师、同学、朋友们帮助处理。只要把握与异往的尺度,诚恳对人,热情大方,自尊自爱,一定能够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以自身良好的修养和人格魅力赢得异性的尊重和友情。另外,学校可布置青春期教育展室、请医学专家为学生讲解有关知识,让学生正确认识有关性的知识,打破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帮助中学生健康交友,顺利渡过青春期。

4.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合作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宣讲有关青春期中学生发育及身心卫生的知识,争取家长的配合;请医学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学者等对家长和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教师与家长的指导水平。净化中学生成长环境,杜绝不健康书刊流入学校,建立“绿色网站”等,消除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的消极影响。

总之,家长、教师、社会应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职责,贯彻“预防为主,积极疏导”的原则,让中学生们安全地渡过这美丽的青春期,顺利地成长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满洁.浅谈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1).

第8篇

关键词 青春期 早恋 教育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030-02

在青春期早恋方面,大多数的家长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还用儿童期的方法教育他们,这就使孩子不可避免地同父母的教育方式发生矛盾冲突。一天,我们班里一个非常优秀男同学突然来找我,带有顾虑的说想和我聊聊天,说有件事憋在心里好些段时间了,希望我能帮帮他。我很有诚意的对他说:“你们这个年龄段,谁心中会没一些苦恼呢?”于是他说他喜欢上咱班一位女生。我的脑袋“嗡”的一下,但我的表情还装得若无其事,心里却扑腾腾的直跳。我总觉得那谈情说爱的都是那学习不好的学生,这么好的孩子也开始喜欢上人了?

我装作若无其事的问他,你今天怎么会想着来和我说这件事呢?他坦诚的说:“我最近老在她面前暗示,她都不理睬我,所以我心里特难受,如果今天您同意了我的想法,我明天准备向她正式地挑明关系。”我当时觉得今天的谈话非常重要。于是我问他,你喜欢上谁了?他把这个女孩子的名字一说,原来是我们班长得漂亮且能歌善舞。然后这孩子问:老师,您觉得这正常吗?

一、教育的技巧在于出其不意

我首先表扬了他并告诉他,你在选择异性朋友上,不俗,选了一个咱们班出类拔萃的女孩。他很惊讶地看着我,然后拍着胸脯对我说,我的眼力不错吧。我肯定了他的说法,但我又要他告诉我喜欢她什么,只有理由充分,才能支持他的决定。他立刻说出这孩子十多条优点,然后问我:老师您觉得这对吗?我说正确,这些优点我认为都是有的。但是有一点不正常,没说出她一条缺点。他说,老师,在我的眼里她完美无缺。我说,那就不对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都能说出她的几条缺点。他要求我告诉他几条,我直接对他说,我说的不算,要你自己看才行。真正的恋人是连缺点都能包容的,说明你现在还没有真正地爱她,你只是一点喜欢而已。他说老师那您看我能不能向她表白。他表现出特别的急。

二、教育的技巧还在于设想后果

现在我要告诉你的不是答案而是想告诉你的是:假如明天你和她表白了,说“我爱你”,你知道会有什么情形出现?有两种情形。一种:对方正好喜欢你,我给你们讲过,在青春期女孩比男孩早熟两年,人家可能早意识到你的暗示了,故意不理你,故意装作不知道。但是你表白了就不一样了,那窗户纸捅开了,对方就要回答也喜欢你也爱你,你俩该陷入感情的漩涡了。有个著名的作家说了一个名言,世上最消磨人的意志浪费人的时光莫过于堕入情网。当时你们一入学,在全班面前宣誓:我高中毕业要考上重点大学。我说,朋友,高一现在就开始拉着手谈情说爱,将来还想上重点?我说不大可能。但到时候你可能放弃了你的理想,获得了爱情,老师还要祝福你,毕竟你有所得。可是你没到成年,任何一个成年的男子,特别像你这样有志的青年,你会为自己所失去的感到遗憾,得到的也不觉得特别甜蜜。你会觉得人生中爱情不是唯一的主旋律,你要有许多追求。到那时候,你可能就会为自己感到悲哀。同时你不是女人,世界上任何一个优秀的女人都不可能喜欢一个一无所成的男人。到那时候,人家那么优秀的女孩,看你什么都不是了,人家可能喜欢别人,移情别恋了,结了婚还可能离婚呢,你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你如果觉得值得,请你明天就向她表白吧。

他听了我这番是懂非懂的话之后,摇摇头对我说:“老师,那我再等等吧,明天先不说了。”这时候我心里挺踏实的。然后他又说,老师不是说还有一种情况,那是什么情况?我说,第二种情况就是对方一点儿感觉都没有。人家每天跟你在一起学习工作很单纯,突然间你冒出一个“我爱你”,作为一个正派的女孩会因此而反感你、躲避你、远离你,你愿意一个你如此钟爱的女孩,因为你的不慎和冲动,造成了对方反感你、躲避你、远离你吗?他说当然不愿意呀。我说了这么多了,这件事你就自己去决定吧。随后他又对我提了一个问题,“我明天不说了,后天不说了,过了3天我的那劲又上来了,我又喜欢上她怎么办呢?您教我怎么控制我的感情呀?”

我灵机一动,让他从明天开始找她身上的缺点,优点视而不见。什么时候把她的缺点全找齐了,如果还像现在这样喜欢她,那说明你真爱她,那时你来找我,我告诉你下一步该怎么办――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第9篇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环境

我们说人的生命除了一个躯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心理。一个植物人虽然躯壳仍在,但大脑和神经系统停止了活动,生命的本质就无从体现,也就失去了意义,由此说,心理和身体是生命的基础。按素质说,身心素质是基本素质,所有其它的素质,如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都要构建在身心素质之上。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使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得以构建,并能充分发挥,不良的心理素质则使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难以构建,构建了也难发发挥。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德育目标内容之一,它与政治、思想、道德内容紧密相联系,不能分割,但又各有各的自身规律。

随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越来越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出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如何开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从情绪、行为、个性以及与异往等方面作了分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只针对“心理有病”的人,也不仅仅等于是心理咨询、开设心理课或者德育教育中的一个方面,而是这些方面的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中提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培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加强青春期性心理教育,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学校应与家长、社会一道共同努力等方面下功夫。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收获、遐想和迷惘的梦幻期,是人的生理、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正处于这一美好而关键的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以致这一时期成为“危险期”,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潜心研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一。

首先,我们要努力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园里生机盎然,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还要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其次,我们要建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力求做到早预防和早纠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处于青春期,在社会生活环境、家庭影响下,生理、心理趋于成熟,思想活跃,经常产生思想矛盾,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表面看来难以预测,俗话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班主任就要做到腿勤、眼勤、口勤、脑勤,多观察,多留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力争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在学校范围内,除去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育功能外,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以及每周厉行的班会也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学习态度、组织观念、纪律观念、道德观念、交往问题等等问题,都是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和途径。此外,其他课程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有机会和任务进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然,全校范围内的教育也是不容小视的。专家学者的讲座,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都是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机会。

另外,我们要注重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的还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第10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青春期教育;现状;方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青春期教育的现状

1.成长的烦恼。

青春期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是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确立、形成的关键时期。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似乎被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尽管他们兼具儿童和成年人的某些特点,但他们既不是儿童,也不是成人,而是经历着人生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性都走向全面成熟的重要阶段。伴随男女两性身体形态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青少年的独立意识、性意识和对异性的情感开始萌发,他们渴望与异往,希望了解青春期的各种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因为得不到科学的指导而陷于迷惑、焦虑或冲动之中。

2.缺乏青春期知识的教育和社会信息的泛滥。

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学校仍不能全面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的生理、心理、道德等方面的综合教育,表现为更多地加强了道德、心理教育,而轻视、敷衍或回避青春期卫生的教育,造成青春期教育的人为的“”,导致青春期教育如同“不教育”。但社会上的各种媒体却给农村初中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广泛的“教育”。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更对他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网络上的两性知识,影视片中拥抱接吻,床上戏都有;屡禁不止的光盘、性病小广告。这给传统的社会和家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给辨别能力差的初中生带来了困惑,让他们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3.农村初中生的青春期家庭教育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由于农村许多家长自己知识的局限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根本不会主动与自己的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方面的对话。因此,许多初中生的正当需求在家庭依然得不到满足,成长中的困扰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这一切都极大地阻碍了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很多悲剧的发生。

二、转变教育观念,走出青春期教育的误区的方法

1.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共同进行青春期教育。

家庭教育是关键,要大力发展家长学校,努力提高家长文化素养。在农村,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学校。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作为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其影响带有奠基特征,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学校可组织家长班、开办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班,使家长和学校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搞好青春期教育。由于家长和子女的关系比较亲密、自然,对他们进行青春期教育更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随意性,效果也更直接一些。学校是主体,要重视青春期教育的实效性,学校是青春期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农村中学必须把青春期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正规教育的轨道:一是要有专门的正规的教材;二是要有专门的教师;三是要有固定的课时。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学校应多开展有利于初中生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如通过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力,因材施教,使他们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社会是基础,要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2.认真、科学地上好《人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课。

青春期教育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和其他为人类社会服务的知识一样,是一门科学。要改变传统的学校教育中的“遮遮掩掩”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教学中省略“人的生殖和发育”一章不讲解的现象,采用男、女生分开授课,进行必要的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指导,加强性文明行为的教育,使学生摆脱因自身变化而产生的焦虑和苦恼,形成正确的观念,打破对异性的神秘感,让初中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认识异性,了解异性,坦率、完整地将青春期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讲述教材时,也要像讲述其他教材一样,以科学严肃而又积极的态度对待这一部分教材,用科学来消除愚昧与神秘。

3.要着重培养初中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青春期教育是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需要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进行以性教育为主线,以建立科学的自我认识,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塑造健全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它对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农村,青春期教育一定要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当代国情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青春期教育一定不要忘记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国情,在今天,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正在发生激烈的碰撞,我们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针对我国的特殊传统,现阶段学校进行青春期教育,除了必须依据“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外,还应从初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出发,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方法,让优秀的东方文化发扬光大,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注重农村初中生的身心发育中出现的心理不平衡现象,进行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特别是受挫能力的培养。

4.举办“青少年自我保护”的专题讲座。

第11篇

关键词 青春期教育 班主任 教育技能 角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班主任在中学生青春期教育中的角色

青春期,又称青春发育期或青少年期。青春期一般包括三个时期:即青春期初期(10周岁~11周岁),一般比较幼稚,独立性差,男女之间没有界限。青春期前期或青春期危险期(11周岁~15周岁),青少年性意识开始萌芽,对异性感到爱慕,产生眷恋和向往。这种朦胧的性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明显增强。他们对“性”有许多疑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引起对性的注意和好感。这个时期生理、心理的变化,肤浅的思想认识和半成熟的行为互相交织,形成了充满矛盾和复杂多变的心理世界。青春期中、晚期(15周岁~20周岁),青少年的性意识处于相对稳定的成熟期。青少年意识到自己正向成熟阶段过渡,不仅在生理上趋向成熟,而且在心理上对友谊的追求和情感的需要也十分迫切和强烈,并产生了解异性、追求异性的欲望和要求,还会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前途和职业理想。

中学阶段是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其可塑性大,班主任比一般教师接触学生的机会和时间更多,对学生潜移默化作用也大,班主任不仅仅影响某个、或几个学生成长,而且对整个班集体会产生重大影响。班主任进行青春期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敏感的工作。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在开展青春期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班主任担负着对学生全面负责的重任。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都要进行管理和指导。班主任较一般教师与学生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在对学生思想脉搏的把握上存有优势,所以他们无疑就成为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重要力量。班主任搞好青春期教育工作,能促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健康发育和成长,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2 青春期教育的原则

2.1 适时、适度、适当原则

适时,就是使青春期教育不失时机,因为过早学生不理解,反而可能成为不良行为的诱发因素,过晚,则失去应有的作用;适度,就是在实施青春期教育过程中要掌握分寸,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承受能力,进行基本的性科学知识教育;适当,就是指在教育中要讲究方法,坚持普遍与个别、直接与间接、帮助与自助相结合,态度要亲切而又严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生理知识、伦理知识和性心理知识等的传授及指导。

2.2 理解尊重、关心爱护原则

对于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上出现的变化,以及他们对情感的需求及对异性的渴望,班主任要表示理解和尊重,不能横加指责,更不能视学生的男女交往或所谓早恋为“大逆不道”。只有理解并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只有关心爱护学生,才会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以平等态度与学生沟通,以朋友的身份去关心、帮助他们实现情感的升华。

2.3 个别施教、严守秘密原则

随着身心的发展成熟,青少年对性的问题特别敏感。因此,班主任对有关性的教育,尤其是对早恋者的教育帮助,不宜在班集体中公开进行,也不宜公开点名批评。公开的批评教育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容易引起其他同学不必要的猜测或议论,给他们造成思想上的压力。因此,班主任对学生中的早恋问题要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精心设计帮助方案,回避众人,个别施教,注意尊重学生的隐私权,严格保守秘密;不能私拆信件,不偷看学生日记,不轻易向家长告状,真正保护青少年的隐私权。

3 青春期教育的技能

3.1 善于观察

由于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闭锁”心理明显,在性方面更如此。青春期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性方面的知识是一种正常的合理需要。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向学生有计划地传授性的知识,不仅要帮助他们认识和掌握自身生理和心理出现的变化规律,打破对“性”的神秘感和恐惧感,而且要引导他们掌握在两往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用道德原则和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与异性正常交往的能力,实现自我保护、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3.2 辨识技能

班主任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为了加强学生的青春期的教育,正在努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因此班主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育人观、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同时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开拓自己的视野,多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提高培养和教育学生的本领和技能,洞察孩子的青春期心理和理解学生的青春期行为方式,以正确的思想影响和引导学生,对学生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和矫正。班主任应该认识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首先建立精神层次的关系,只有建立这样的关系,班主任才能有可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本质,以及跟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其次,教学和处理中学生的问题就是班主任发展自己的载体,班主任把学生的青春期成长和问题带进自己本能的生活中去,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成为班主任帮助自己实现内在成长和完善的过程。

3.3 疏导技能

班主任要帮助学生解除性压抑、性紧张、性恐慌、性难堪。关键要做到理解、尊重、宽容。首先应该提高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有必要在学校专门开始一门心理健康的课程,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知道自身生理、心理变化特点;掌握心理自我调解的技能,当一些基本的心理问题发生后,可通过自查、自治,自省从而达到内化健康人心理的作用。这门课程建议分两部分,先是理论知识的传授,然后是实践演练,实践演练可以通过扮演小品的形式进行,班主任将大家进行分组,将中学生在春春期出现生理和心理问题的典型案例,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由大家评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在同学们进行实战演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而且可以通过角色互换,大家可以加深对别人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省。其次加入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投入力度,在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引入专门的班主任对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现有情况下,受教育资源的限制,心理咨询室的普及力度还很小,因而,必须加大心理咨询室的普及力度,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找到途径进行倾诉。

4 结论

青少年学生在这个时期,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掌握青春期教育的技巧,加强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引导他们科学地认识世界,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保证他们顺利地度过这个“危险期”。

参考文献

[1] 张虹.论职业学校青春期教育的难点和热点[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4).

[2] 张志刚.对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发展思考[J].青春期健康,2009(2).

第12篇

[关键词]青春期 聋哑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052-03

聋哑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由于自身缺陷的影响,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他们常常不能克制自己而被外界现象所干扰,从而产生各种烦恼,急需帮助及引导。因此,需要适时地给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碍,保证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一)自我意识不够稳定,意志力薄弱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的意志力仍很薄弱,不愿意事事处处受家长和教师的控制和约束,表现为冲动和逆反。如在学校里,教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有可能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他们就会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还可能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有的青春期聋哑学生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他们因听觉障碍而感到自卑,生怕被别人嘲笑,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情绪起伏大、变化快

青春期聋哑学生情感体验深且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意气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有的聋哑学生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关系疏远,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聋哑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尤其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极易激动,乱发脾气还不听劝告。

(三)早恋与性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但是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他们了解青春期知识的渠道少,对这方面的知识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有的聋哑青少年的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疑惑、害羞和焦虑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出好奇、关注等,喜欢接近异性,产生对异慕、追求的动机,若恋爱不成会因此而苦闷,自暴自弃。

(四)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倦怠

青少年时期是聋哑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段,学习依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也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石,然而他们此时的种种心理困扰,也大多由学习而来。多数聋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学习必要性和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有的聋哑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自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坐等教师抄给他们标准答案或干脆抄袭他人的作业;有的聋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高,极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不良心理。有的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思维迟钝、情绪躁动等学习心理倦怠现象。

(五)其他不良行为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水平低,与健听人有着明显的沟通障碍。受身体缺陷的限制和自身文化及经验等各方面的束缚,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家长的宠爱极易让他们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逃学,甚至爬墙出校,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的学生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个别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聋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我因素

听觉障碍的自身缺陷使聋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被堵塞,缩小了他们直接接触客观世界的范围。感知活动贫乏、单调,听觉障碍带来的认知、思维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引发出聋哑学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沟通受限、职业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聋哑学生的认知、人际交往等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了他们的自卑、孤僻、急躁、猜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二)家庭根源

家庭是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内容等家庭因素对聋哑学生的个体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教养方式对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危害最大。在家庭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往往会形成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等特点;严厉粗暴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会造成孩子青春期创伤性体验,形成有缺陷的个性。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养意识;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聋哑孩子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聋哑孩子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当的教育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聋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形成异常心理。

(三)学校方面

聋哑学生,尤其是寄宿的聋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思想、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质、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等,都会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特殊的作用。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没有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对批评和赞扬的度把握不好。此外,因聋哑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各种行为和习惯能够相互影响,如比吃穿、打闹、不讲究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等,个别学生因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盲目效从。

(四)社会影响

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使一些聋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这滋长了他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习气。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学生同样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社会上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着对聋哑人的歧视现象,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这些都影响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关爱青春期聋哑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公平、公正地对待聋哑学生,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教师应多关怀聋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聋哑学生,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避免他们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要对聋哑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真诚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和矫正,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教师要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并且加强对聋哑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使他们在学习问题上能保持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

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聋哑学生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在班级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聋哑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开展“我做班级小主人”、“老师,我想对您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勇敢地发言、讨论。教师应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地肯定,在活动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篮球赛、书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组织聋哑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聋哑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能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三)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聋哑学生同正常学生一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男女体形明显分化。面对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聋哑学生会感到困惑甚至惊恐。也有聋哑学生在青春期思想变得活跃,开始关注异性,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集体授课,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如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男、女同学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问题,预防早恋等。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如针对女生单独讲解经期卫生知识,教给她们青春期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教导他们养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多渠道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利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给全体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以教师传授为主导进行教学,让聋哑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活动或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聋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在各种模拟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到良好的心理行为。

2.建立青春期聋哑学生档案,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聋哑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细微变化,开展心理辅导,使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及时矫正行为偏差。采取的方式可以有即时性心理辅导、咨询与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青春期聋哑学生进行个别的定期心理咨询和疏导。随时接受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使其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团体心理辅导能满足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青春期聋哑学生都有着相似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也接近,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暖身活动、游戏体验、主题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能勇敢地表达并展示个人形象,从而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预期效果。辅导内容以个体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如针对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充满对异性的好奇,有强烈接近异性的欲望,开展主题为“好感不代表爱情”的团体辅导。针对青春期聋哑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多变,可开展主题为“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学会跨越青春期的误区”以及“被人误解怎么办”等团体心理辅导。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选出的辅导内容安排专人专时辅导。

(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来完成是不够的,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多与聋哑学生的家长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途径,同家长共同探索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等。告知家长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防止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应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多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在家庭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气氛。处在青春期的聋哑学生,有时候交谈是心灵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用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又能达到与亲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家长们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和经验,便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六)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聋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们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避免聋哑学生结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教师应给予及时引导。学校还应争取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禁止聋哑学生进入。

总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正确引导聋哑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并进行正确的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正香.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现代特殊研究,2010(4):34-35.

[2] 周志英.聋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 张凌燕, 蔡亚珍.聋哑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0(7):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