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8: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知识进课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金融学;对接行业需求;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呈现出信息化、程序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金融机构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金融投资类本科毕业生在满足行业岗位需求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金融学课程是金融投资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货币资金融通、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金融经济的运动规律。在金融市场日新月异、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金融学课程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教学上,而应与时俱进,紧跟最新金融发展趋势,以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较强应用技能的高水平、复合型的金融人才。本课题组通过总结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探讨金融学在对接行业需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以供同行讨论和参考。
一、金融行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分析
(一)具备扎实的金融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金融与投资类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为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虽然目前薪酬较为可观,但技术含量较高、竞争异常激烈,其要求相关人员在掌握扎实理论功底的同时,还需熟悉金融行业的动态和相关业务流程。因此,金融行业要求金融与投资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传统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还要熟悉金融衍生品、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产品,深刻领会金融投资行业的复杂性和业务的交叉渗透性等特点;不仅要具备基本金融投资业务的操作设计能力,还要提高自身的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等。
(二)现代金融业急需大量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正在经历从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的变革。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金融等技术,不断提高支付结算服务质量,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使交易更透明、服务更快捷。因此,金融行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金融机构急需大量兼具金融业务能力和信息数据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量化交易和程序化交易等在我国不断普及,这种人工智能交易通过电脑程序设定交易策略的逻辑与参数,把握价格变化趋势,自动完成证券交易指令,赚取波段收益,可以克服贪婪、恐惧等人性弱点,并且还能突破人的生理极限,进行大规模运算,极大降低了交易员的工作强度。因此,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求各高校必须将计算机、统计学、数学等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多学科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三)金融全球化要求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
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金融跨国公司逐渐向国内金融各个领域渗透,这一方面加剧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也使我们有机会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金融管理经验。同时,金融全球化使国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组合,追逐最大利润,各国金融市场相互渗透、相互制约,金融全球化的联动性不断增强。因此,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求金融专业本科生必须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人才,掌握有关国际金融交易规则和国际金融市场惯例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金融英语应用能力,密切关注国际国内金融动态,以满足金融跨国公司对人才的需求。
二、对接行业需求下金融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对接行业需求方面,我国金融学的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课程内容体系与行业发展需求脱节
当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期权、期货等衍生产品纷繁复杂,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交易模式不断更替,因此,金融行业需要大量跨学科、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但传统的金融学教学内容往往过于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理论知识与金融实践方面的相互融合和互相渗透。部分金融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僵化,更多的是学生按照教师安排的步骤进行操作,从而得出预期结果,且实践教学以演示和验证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在金融理论不断发展、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频繁变动的背景下,大多数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难以及时更新,内容陈旧,缺乏开创性和前沿性,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缺乏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师资力量
金融学课程教学与金融市场实践的联系非常紧密,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具有“双师型”的教学素质和能力,除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要充分认识和紧密结合国际国内金融体系的运行实际。但是,由于金融行业的薪酬较高,教育行业的薪酬较低,多数高校难以聘请到优秀的具有金融行业实践经验的人才,大多数金融学任课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的毕业生,他们学位较高,理论知识渊博,但缺乏实战经验,不能准确分析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一线教师的知识、经验、实践背景不足,严重制约了对接行业需求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进程。
(三)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金融学作为一门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理论知识较为抽象,缺乏趣味性。本课题通过对部分任课教师进行调查可知,大多数教师强调单向的课堂知识传授,教学方法枯燥乏味,且缺少互动交流,不注重理论知识与金融实践的连贯性,极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手段上,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课件缺乏吸引力,教学过程中较少有讨论、实训、观摩等环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对接行业需求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升金融学课程教学的效果,各高校应针对行业发展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一)构建对接金融行业需求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金融学课程的内容体系和范畴也要求不断更新。比如,现代货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产品不断创新,融资融券、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产品相继推出,量化投资与程序化交易不断普及;金融政策与金融制度的不断完善优化;资管产品、通道业务、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重大影响;互联网金融凭借多样性、灵活性、便利性、长尾性等优势得以快速崛起,对传统金融带来了巨大挑战;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货币中性论、货币需求理论进一步发展;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在我国实践的演进,等等,这些内容都不断更新。因此,在构建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应当对金融行业及金融市场进行大规模的广泛调研,充分了解金融行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并及时推陈出新,适应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重构教学大纲,编纂金融学教材,以满足金融行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二)提高金融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
优秀的金融行业人员要求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金融问题,可见,金融学教师具备行业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因此,优质金融学课堂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水平,一是加强校企合作,聘请金融机构专家定期开设讲座,同时加强学校与金融部门、金融机构的联系,建立一个由学校、企业、政府等组成的社会实习实践体系,以共同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金融人才;二是加强年轻教师的业务进修和能力培训,定期派送、分批安排教师到金融机构挂职锻炼,还要积极引导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三)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首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学习能力的培养,要灵活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提高教学效能。其次,推行研讨式学习,教师应结合金融实践制定课程目标,以创新的思维、观点熏陶学生,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投资对抗实战演练等方式,通过“企业家进课堂、课堂进企业”的“双进”活动,注重“项目化、实战化”的“双化”方法,推广“做中学、学中做”,进而丰富教学内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何淑兰,唐更华,段飞.基于行业发展的金融投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大学:研究版,2016,(5):46-51.
[2]刘开华.《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18):189-189.
[3]李长华,徐辉.依托金融行业探索高职金融英语教学改革[J].商业经济,2009,(24):34-36.
一、课堂大门向校外打开
教室是小课堂,社会是大课堂。对于学生来说,课外的社会实践是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广阔天地,更是从知识向能力、从认知向行为转化的必不可少的中介。经过学校的系列培训,老师们统一了认识,也打开了教学的另一方天地,各学科教师根据国家课程体系把社会搬到课堂中来,或带领学生到实践中去。
如综合实践课《北京孔庙与国子监》一课,秦翠华老师在7次踏进孔庙之后,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了“寻宝”任务,然后带领孩子们走进孔庙与国子监。亲临其境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们对深奥的千年古建筑有了更深刻、更感性的认识,也激发了孩子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学习了《和光做游戏》一课后,品德与社会学科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进朝阳公园内的“索尼探梦”科技馆,亲自感受“光与声音”主题科技展品。加入了社会实践活动环节的课堂更加广阔,一些相对枯燥的课程因为走进了社会变得生动、易于理解。别样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体验生活、施展才能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教师们依据学科特点,在社会实践大课堂这个全新的平台上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程领导力和自身的底蕴,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创新在实践活动中迸发
我校每月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做法已经坚持了两年,2010年,学校引领学生开始一项创新性学习――“童眼看朝阳”。朝阳区的旅游资源开发速度很快,仅2009年就新增郊野公园19座,一些历史遗迹和社区公园也建设得非常优美,有很多地方适合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但是这些资源还没有引起教育者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把这些资源系统地转化为教育资源,师生们遵循“梳理资源――教师培训――学生动员――班级筹备――组织实施――资料整理――文案编辑――汇编成册”的操作模式,开展“童眼看朝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全面梳理本区可供学生社会实践的资源,补充完善现有的《社会大课堂》名录,并着手编辑《朝阳区“社会大课堂”资源盘点》丛书。借孩子之眼发现朝阳之美,为朝阳“社会大课堂”资源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使本区社会实践资源最大化、体系化,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目前,三校区联合组织的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都坚持按照既定的操作模式,每次活动成了学生不同寻常的学习,所呈现的一本本《社会实践报告》,记录了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收获和成长。
三、寒暑假生活从此不同
每年的寒暑假本应是最好的充电时机,学校根据寒暑假特点和孩子年龄的不同,结合“社会大课堂”的主旨,研发了《小学生假期实践手册》,引领孩子们在假期中小手拉大手,和伙伴、家长一起到社区、到剧场、到“社会大课堂”中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然后利用电脑小报、手抄报、绘画、小制作、征文、博客、DV等形式进行记录和描述。
开始,一些家长对于学校布置的这些额外的“作业”很不理解,但当他们和孩子一起走进各个博物馆和实践基地后,家长们发现面对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孩子的见识、能力乃至学习的态度都有很大变化,于是自己的观念也彻底转变,开始支持甚至亲身投入做起了志愿者。家长们踊跃报名,为孩子们讲授科技、军事、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织毛衣、裁剪、厨艺等生活技能。有的家长说:“学校能给孩子这样的机会,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会全力支持,也感谢学校给我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机会。”孩子们通过这样的课程,对生活、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金融学专业由于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长期来在教学中都存在专业课程教学与现实情况脱节的现象。在当前“双一流”建设的环境下,有必要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金融学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课程设置;信息化教学
教学管理是高校建设中的主要管理任务,它以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行政型的管理模式为主,但是在“双一流”环境下,这种管理模式已经阻碍了高校在新环境下的发展。对于金融学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前沿学科,必须改变这种管理模式,寻找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金融学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专业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专业,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规律。该专业课程内容包括:关于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关于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金融学作为近30年来快速发展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前沿交叉学科,其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学内容陈旧已经无法适应其本身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金融学课程教学的内容,加强其对于实践的指导性,则成为现阶段金融学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高校传统金融学教学管理模式现状
我国高校现行金融学教学模式在当前阶段不利于高校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金融学教学模式缺失人性化。教学过程模式比较呆板,灵活性不强,只能按部就班地把课程大纲规定的课程全部学完。否则就无法取得理想的学分,影响毕业。而且所有的教学活动从该专业设置时就已经设计好了,不会作丝毫变化。但是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往往需要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的人才。这使得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从不切合学生的个性,也不切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其次,传统金融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忽视两大关系,从而导致学生主动性不强、学习过程中缺少积极性。一是忽视课程内容同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割裂了经济社会运行实际和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往往使学生越读书越偏离社会需求,在出社会时,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另一个关系是教师忽视学生自身发展同课程内容设计的关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点所在,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金融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方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课程内容。这种忽视学生的教学方式同当下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同时也无法科学反映出教学的质量。总体来说,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出发点,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再次,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缺失自主化。目前我国高校的组织机构由校、院和系三个不同层次组成。这三者属于层进式的附属关系。高校的整个发展计划、教学计划、教学政策等全部由高校制定。学院得到了这些“指示”之后,再下达给各个院系,系里的领导再把教学计划等交给教务处,由教务处来具体落实这些事情。院和系这两级机构只能传达学校所制定的文化或精神,没有任何决策权,只有充当配角的份。所以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院和系的自主全部被扼杀了。最后,教师绩效评价模式缺失实用性。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绩效评价机制已经形成,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只是依据教学管理目标,对教师所取得量化结果进行评价,但是无法量化的教学责任心、教学创新性以及教学质量却不能得到肯定的、良好的评价,所以很多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并不重视教学质量的好坏,只是追求教学的量化结果,导致教师的绩效评价不能围绕着教学效果来进行,绩效评价的实用性无法体现。
二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新模式探究
如何有效地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取得较大的管理成效呢?一是要重视师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保障等都离不开教师。教师授课之前必须熟悉教材,如果教师不能主动地、能动地熟悉教材,则无法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教学内容;当教学内容确定之后,要想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到群体的学习和探究中;当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要检验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和反思,当发现问题时,又要去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及措施,从而保障教学目标的效果。二是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正确认知。观念能够影响主观行动,因而在金融学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首先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对当下形成正确的、科学的认知。同时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了解掌握市场对于业内关于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正确定位各个学生的培养方案。同时,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材、教学工具等等。此外还要求学校能够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提升教师的职业化能力和专业素养来保证教学活动、教学计划更具针对性。三是加大课程教学创新力度。大数据时代和“微时代”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动摇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翻转课堂正是传统教学结合计算机网络而出现的新的教学模式。它是由教师将相关课程的知识点制作成视频供学生课前自学,再在课堂上通过参与、合作、讨论、提问等方式辅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吸收内化,从而能熟练掌握新知识。它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集自主性和互动性为一体。翻转课堂的本质不是如何使用微课,而是如何更好的使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更为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四是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队伍是一门课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而高质量和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由于金融学是一个具有交叉性、前沿性特点的学科,因而要求教师对于国际上的相关前沿具有一定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养,对金融学整体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规律有一定的了解。这一方面需要相关高校通过组织教师参与教学调研、培训等活动,让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提高;另一方面还可以要求教师展开自我能力的提升,教师通过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增加对相关课程理解,使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将职业、行业理论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五是健全评价机制。加强教师绩效评价工作的实用性是发挥大学教师在高校教学管理重要作用的最佳途径,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既要遵循原则性,但是又不能缺失实用性。必须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价值,从而保证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全面性。首先可从多方开展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考察,并打破传统的单一化评价模式,保证评价的综合性与合理性。其次应保证评价范围的全面化,不能简单地使用定量评价的方法,不能把管理的重点仅仅放在教学和科研的“量”的评价上,而应该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互相结合,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对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定性的评价。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结果中,对教师的教学责任心、教学创新性以及教学质量等就有了明确的了解,提高了教师绩效评价的实用性,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金融学专业作为具有实践意义的人文学科,一方面涉及到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其内容涉及到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其学科性质决定该专业课程完全可以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内容可以非常丰富而且有吸引力。课堂作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根据地,用来分享观点,解决学习问题。总之,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可以使得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更充分的准备和把握,增强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期待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学技术,2014,24(2):5-13
[2]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一、巧设场景,在迷惑中探求真理
物理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钻研的过程,设置合理的学习场景,并在场景中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是常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师应该重视各种情境的设置,在情境中推进课堂,逐步引导,使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本质的冲突,从而使其主动参与其中自主探索、研究.
例如,教学“加速度”片段.
师:正常行驶时,自行车和公共汽车谁的速度比较大?
生:公共汽车.
师:那么在正常启动过程中谁的速度变化快?
生1:公共汽车.
生2:自行车.(更多人开始迷惑而不回答.)
师:不着急,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之后再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现在你有什么看法?
生:起初自行车的速度变化快,之后公共汽车的变化快.
师:为什么?
生:刚开始自行车明显已经超越了公共汽车,可是没多久公共汽车又超越了自行车.
分析:当内心产生疑惑的时候,正是个体构建新知的最佳时机.看到视频后,学生发现仅用速度的概念已经无法再解释眼前的问题时,对于新知“速度变化的快慢”开始感兴趣了.
二、引发争论,在碰撞中赋予新知
没有牛津大辩论,就不会有“进化论”的迅速普及.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时常会发生一些不同观点间的争论.这种情况出现时,教师不必急于给出结论,或者急于帮助学生分辨是非,而是适度的引导让他们产生的争论.争辩虽不至于总能够引出真理,但是一定能够引发学生要探其究竟的内在愿望,此时再由教师介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推理等方式来获得新知.
【案例】利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发冲突教学“圆周运动”
师:研究一些极限运动,比如,冲浪,室内花样滑板,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没有系安全带,那么当他们做高难度翻滚动作运动到最高空时,(出示图片)滑板或冲浪板会不会一定和人分离?
生1:会,因为没有任何力来维系平衡,滑板会因为惯性甩出高空.
生2:不会,虽然没有做过这种极限运动,但是我荡过秋千,当摆到最高点时,有那么一瞬间我松开手,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此刻,教师适时地抓住两人的冲突,引发为全班性的大争论,让学生自己讨论.但是他们由于缺乏对圆周运动的认识无法定论,因而教师引入“水流星”实验,对学生进行“圆周运动”概念的教学.
分析:“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认知冲突教学策略,最核心的目的是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明理的兴趣.是一个“存异——研讨——求同”的构建知识的过程.
三、故事探秘,在求知中冷静思考
在课堂第一个环节,就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不知不觉由生活走进物理殿堂.在上课之初,要用情节离奇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在故事设置时常常会用到认知冲突,否则难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故事情境进入课堂学习.
【案例】在教学“超重与失重”问题时教师虚构了如下问题:
一位金融师,坐飞机来往于客户之间.有一次,他接受客户的委托,携带十根500克的金条,去交易所交易.途中要坐一段时间的飞机,正巧一位精密衡器推销员和他同坐.推销员一上飞机就把一台电子天平样品放在了膝盖上,金融师因为好奇就要了天平自己拿着,同时偷偷把自己所带的金条放在了天平上,读取示数,很安心.“是足金”他暗地里说道.这时飞机起飞,他紧抱着天平和金条,再看示数“咦!怎么重了100克?”他暗自吃惊,怎么回事呢?这黄金有问题吗?等飞机平稳飞行之后,他又看到了准确读数,金融师无比纳闷,内心因为紧张都缩成一团了,从事这职业这么久,从没有发现过这样奇怪的事情.很快到了目的地,飞机开始降落,金融师的心又一次悬了起来,因为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黄金在天平上变轻了!疑团一直困扰着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黄金的质量自己会变吗?
分析:把比较典型的生活实例编成故事,引导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产生疑问.学生开始关心这种奇怪现象是怎样发生的,而这个疑问,正是这堂课我们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四、按图索骥,在应用中印证科学
生活中的素材,是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又一个催化剂.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自主生活经验,和传统生活常识对事物的本质有了自己的认知结构.把生活中的一些素材,适当引用到课堂中来,可以帮助教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构建高效率课堂.“光的折射”教学中引入了几张美术设计图,里面画了灿烂的彩虹,很吸引人.但是几张图片中的色彩顺序却有所不同,通过观察,引发学生对彩虹颜色排序的好奇心,进而展开教学.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投资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205-02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人才强国的重要使命。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很多大学生已陆续尝试互联网理财,如余额宝等,还有一些学生不惜利用学费或生活费投身股市,不得不说,在校大学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投资理财群体,培养大学生健康的“金融投资理财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王心如(2006)指出金融专业的教育应以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作为双重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现代金融人才。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并遵从仰恩大学“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仰恩大学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前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仰恩大学《投资学》课程改革意义
《投资学》是国内外大学金融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作为基础的投资理论教学,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投资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运用投资学的前沿理论,分析思考证券市场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和管理。但同时它又必须依托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知识为其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需要学生在学好统计学的前提下,才能理解收益与风险的关系;行为金融学理论,需要学生在学好认知心理学的前提下,才能理解心理预期如何影响人们的投资决策。
从仰恩大学的课程设置来看,《投资学》是证券投资系列课程的先导课,理论色彩相对较浓,着重介绍投资学领域的基本知识、规律、投资理念和思维方法。受课程性质制约,以及仰恩大学自身发展状况影响,《投资学》的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此课程的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学科定位模糊,课程安排不合理。由于金融系老师内外交流沟通不足,各专业课程相互独立,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易出现交叉重复的问题或盲点现象。《投资学》课程与证券投资系列教材《证券投资学》《证券技术分析》就存在大量重复内容。学科定位模糊,使得课程重点难以把握。二是现有教材与中国现实脱节。由于我国投资学起步较晚,最近十几年才逐步发展起来,现有的教材基本采用西方的主流投资理论,不能完全适应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如此教学模式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亟需加以改进。三是传统的教授方法过时,学生吸收知识有限。传统教学流于知识性的介绍和理论性的概括,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导者,负责讲解和向学生灌输知识,但缺乏实践深度。四是基础理论数学模型复杂,不易为学生直观理解。数据分析是此课程教学的基本手段,书中运用大量的公式、图形和数据资料对相关证券投资组合进行决策分析,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学习吃力,也加大了此门课程的教学难度,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因此可以说在传统投资学教学中,强调的是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注重知识传授,但无法避免的是枯燥灌输。学生的学习兴趣没调动起来,真正学到的知识有限,他们习惯于用既定的思维和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缺乏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学生虽然进行了《投资学》课程的理论学习,却没真正树立起健康科学的金融投资理财意识,比如不清楚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报酬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们对自己生活、事业的实际影响;不会运用“投资理念”对自己进行人生规划、理财规划等等。因此针对传统投资学教学所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树立“体验式教学”观念,推进《投资学》教学改革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立足仰恩大学金融系现状,参考国内外高校投资学教学模式,对《投资学》进行“体验式教学”改革。所谓的“体验式学习”理论是由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大卫・科尔博完整提出的。对《投资学》课程采用“体验式教学”改革,是指利用信息网络时代的便捷性,让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亲历投资(包含模拟投资)过程取得经验,并对投资过程进行深刻思考和反思,得出自己的结论,强化对证券投资理论、知识、工具、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最终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这个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做中学”,强调“知行合一”。在此观念的指导下,围绕体验式教学要求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课程考核方式上大胆改革创新。
(一)优化课程体系,明确课程定位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投资理论及教学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金融系老师加强了内部沟通,并积极向外咨询,调整了课程体系,进行了必要的课程重组和整合,使得课程体系更为规范完整。
《投资学》是金融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融追求真理和追求财富两者为一体的学科。因此对该课程的定位是旨在培养学生追求财富的同时,树立健康正确的“理性财商”。基于课程定位,我们选用的教材是高等院校金融学系列精品规划教材《投资学原理及用用》(第2版,贺显南著,机械工业出版社),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包括均值方差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等现代金融研究的基础理论。此门课综合性还是比较强的。
(二)推进“体验式教学”,加强实践教学
《投资学》是金融学专业中理论与实践联系最紧密的课程之一,在学习投资学之前,绝大部分学生并未接触过资本市场,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实践的分析和应用。
1.依托模拟竞赛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分析技能。学校定期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展模拟炒股比赛、模拟外汇比赛或模拟期货比赛等等。在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竞赛当中,然后依托模拟竞赛平台,加强“模拟竞赛-具体分析-反馈检验”学习。每节课随机抽点几位学生对行情进行日评、周评或相关预测,随后对学生的分析思路进行点评。此外模拟竞赛,也能极大地刺激学生关注证券市场、学习投资知识的兴趣,实战中了解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的运作模式和规律,赚取投资理财的宝贵经验。另外,还能借此平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赛况结果可作为为课程考核的衡量标准之一,这也是“体验式教学”强调的“过程化考核”“能力化考核”。
2.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引入案例分析教学。由于《投资学》的实践性很强,所以课堂教学可采用基础理论与市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首先以简要阐释投资的基本原理,然后引导启发学生对相关案例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投资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融会贯通。如讲解融资融券时,让学生结合当前股市,分析融资融券的风险控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课堂,达到教学同步互动,教学效果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3.建立专门的证券投资实验室,开展实验室教学。在“体验式教学”观念的推动下,《投资学》需加强实践式教学,学校也建立专门的证券实验室。于实验室进行授课,相关理论能能得到及时验证,增强对证券市场的基本交易规则和原理的感知。在实验室中,观看实时行情,不断总结投资经验,指导于实践。在认识与理解证券市场运行过程和运行规则的基础上,掌握现资组合基础理论及现代证券投资的基本理念与基本方法,构建自我理性的证券投资决策思维框架,成为投资市场中的佼佼者。
4.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企业导师进课堂。目前金融系和多家金融机构已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因此可邀请企业导师莅临讲解,把企业培训员工的内容有机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金融企业的运作,加强对相关岗位的认知,完善职业规划。这不仅能深化校企合作,还能为合作企业后期的学徒制、订单班等打下一定的基础。当然,学生在学习投资系列课程后,也可去合作基地实习,继续加深对金融企业的感知。
(三)提倡过程化考核,构建多元化考核体系
《投资学》课程考核方式也进行了改革,倡导“过程化考核”和“能力化考核”,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考核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纯理论考核,考核方式多元化,大胆创新地引入了投资策略报告和辩论赛等考核方式。学生的考核成绩包括平时分、期中和期末考核三部分。首先,平时分主要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讨论研究的表现打分,重点考核他们对原理的应用能力以及问题表达能力等因素。其次,期中和期末考核方式多样化。如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考题则多采用原理应用、案例分析等开放性试题,评分时,答案也并非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有创新点和独特性见解的,还可加分;也可采用辩论赛考核方式,即让学生就投资领域比较有争议的几个议题展开讨论,根据团队表现和个人能力综合打分,在轻松愉悦的辩论中,提高他们的辩论技巧,同时加强理论思考深度,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也可采用让学生撰写投资分析报告或小论文,系统全面阐述分析思路,提高锻炼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仰恩大学《投资学》课程进行的“体验式教学”改革,加强了实践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室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硬件配备与软件配套相结合,课程教学不再枯燥无趣;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也得以全面提升。可以说,通过此教学改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同时,“体验式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身为教师的我们必须不仅需具备广博的历史知识,还要有敏锐的视角和宽阔的视野,用最新的理论武装自己,这样才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钟高铮.证券投资学课程体验式教学探讨.科教导刊,2012(9)
[2] 王心如.浅谈以金融实践教学培养现代金融人才.北方经贸,2006(8)
[3] 吴成颂.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投资学》教学模式改革探析.当代经济,2014(21)
[4] 李慧.应用型本科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
(作者单位:仰恩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
关键词:职业礼仪 形体 芭蕾基训
本篇文章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1年度院级立项课题《金融职业礼仪中形体礼仪塑造研究》(2011YB09)的部分成果。
金融业作为一个服务型行业,自然会将其服务质量视为其生命线,同时在金融行业日趋发达的今天,其行业足迹遍布社会各角落,渗透于公众的生活当中,其临柜窗口也是传递社会文明的重要窗口。
服务质量取决于此行业员工的个人涵养及职业素质,金融从业人员在工作岗位上要想赢得客户和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样也需要规范的形态仪表、行为举止及优质的服务水平,以树立金融行业员工在客户中的良好形象。
学校,尤其是金融类职业院校,对于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文化内涵及职业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也就针对学校如何提升员工职业素质,打造良好职业形象,造就优美体态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并加以探讨。
一、注重学习与培训中形体与体态的塑造
金融行业员工与客户的服务是面对面的,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员工个人的气质与涵养非常重要,或静或动哪怕举手投足之间都应该体现出一定的亲和力及美感。这也就是要求金融行业员工树立一定的审美意识,对自身的体态及肢体语言加以修饰,以专业化的标准要求自己,打造优美形体,培养高雅气质,散发职业魅力。
作为面向金融专业学生的礼仪课堂,有意识地强化形体塑造,从最基础的形体、体态入手,有效地训练学生这方面的素质也就成了我们的目标。形体训练是以人体科学为基础的形体动作训练,是以改变练习者形体动作的原始状态、增强可塑性和金融服务实际所需为目的的形体素质的基本训练,是以提高训练者形体的灵活性和艺术表现力为目的的形体技巧训练。它既注重外在美的训练,又注重内在美的情操培养。练习者在旋律优美的乐曲伴奏下,经常性地进行形体艺术训练,可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健美的体态和高雅的气质,使形体更富有艺术魅力。
二、联系实际,将芭蕾基训融入教学
针对与之前普遍开展的形体课,往往还存在花费时间较长,效果甚微,学生疲乏等现象,借鉴各方意见加以比较总结,尝试将芭蕾基训加入金融职业礼仪教育的形体教学当中。
芭蕾基训本是芭蕾专业舞者的基础训练,因其训练体系的成熟严谨,现被作为大多舞种专业人士的基础训练,又因其兼顾了芭蕾气质高雅的特性,很多形体训练都会采用它来塑造体型培养气质。因此针对金融职业礼仪课程中的形体礼仪训练,芭蕾基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教学载体,在调整个人体态的同时也培养美感、陶冶高雅的审美情操。
作为主要的教学载体与训练手段,将芭蕾基训融入于金融职业礼仪当中,就是为更好培养学生兼具体态美和气质美的相关课题。
经调查发现,目前因专业设置等因素,大一学生中女生比例占到了85%,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于农村、乡镇等素质教育不甚发达地区,对形体方面的训练相对较为薄弱,所有受调查的学生中,80%左右从未接触过形体、舞蹈相关的基本训练,对音乐方面也缺乏乐感与节奏感,肢体的美感就更显薄弱。
受调查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9岁左右,基本为1990年以后出生的90后。身体尚在发育和未完全定型阶段,不良体态在不少人身上有所体现,但仍存在较大的可逆转性与可塑性。
注重外表,追赶时尚,思想观念已形成一定的审美偏向,因此课改注重经引导之后,让学生都发自内心地愿意接受本课程,希望通过课程内容的深入和课后的自身训练使自己形态气质上得到较大的提高。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神形兼备,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金融职业礼仪》的课程是针对全校学生开设的,所以授课对象具有普遍性与广泛性,将芭蕾基训融于金融职业礼仪的课堂教学并贯穿于课堂内外训练,要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大体需要一年的时间。在此过程中通过课堂内的授课和课外学生自身的训练,以及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课堂观摩等手段实施改进研究,为学生打造一个优美的体态与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为系统学习的后续阶段及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
笔者认为芭蕾教育的本身就已经涵盖了形体塑造的练习及审美情趣的培养。所以神形兼备不仅是我们课堂所追求的,也是芭蕾教育本身赋予并有待发掘的。当我们已经做好“形”的内容时就该思考如何将“神”的部分予以同步。
再看芭蕾的历史,它源于法国宫廷,与生俱来的贵族典雅气质也是它那么多年来经久不衰的原因。而这种典雅的气质也是我们很多此类培训中或课堂中所需要而又被忽视的部分。
面向大众的金融行业员工,展现的不仅是良好的形体、优美的体态,而更要举手投足的优雅,如此才能体现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品牌。
通过形体礼仪的学习与训练,改变和提高金融行业员工的整体形体面貌,提升行业形象。
为配合整体礼仪训练的设计,我们将从个人形体塑造、职业化要求、规范化服务三个阶段对在校生进行专业培训,打造现代金融人才。而形体体态的训练应处于一个基础阶段,因此将受众群体对准所有大一学生,主要内容安排在一年级进行。
参考文献:
[1]陈连珍,熊静宇,蓝洪进.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柔韧和力量素质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4;4
关键字:智猪博弈 期货教学 改革
从1990年第一个商品期货交易所的正式开业,我国期货市场先后经历了初步发展、整理清顿和逐步规范的三个阶段。自2000年起,我国期货市场开始全面推进法规基础制度建设,市场基础和监管环境也大为改善,商品期货品种创新步伐加快,金融期货市场建设稳妥发展,市场规模稳步增长,行业实力有所增强。
受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较晚的影响,国内各高校也是近20年来才开始开设并不断发展期货投资系列的课程,所以期货教学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尚处于研究与摸索阶段。尽管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提倡开展期货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有不少相关教师从各种角度研究可能的改革途径,但期货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不容忽视的教与授的不平衡问题。如何从根本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成为各高校教师不断努力的动力源泉。
一、现阶段期货教学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期货课程的教学工作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我国期货市场还处于逐步发展阶段,尚未占据金融市场体系中比较中心的位置,影响面较窄,很难形成一个庞大的教学市场。就目前的国内高校而言,设置期货专业的高校较少,学生数量更少,大部分高校只是将期货投资学作为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甚至在很多高校仅仅将期货作为一门可有可无的选修课程,致使教师、学生的重视度十分匮乏。其二,教学方法的不适当性,教学与实践的脱离,使得期货教学面临比较尴尬的地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多元化与风险化加剧,也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无论是就业还是未来投资,期货本身具有较强的实务性。然而,受国内高校人事体制设置的限制,使从事期货实践的专业人员难以进入高校承担主要的教学工作,大部分教师属于缺乏实践经验的理论所有者,导致在期货的实际教学中,难免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期货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实务课,纯理论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应当更加注重实践的应用。因此,如何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运用,切实做到把期货理论和操作实际密切联合,就成为当前研究的着眼点和关键,也是有效培养高素质期货人才的关键策略。
二、博弈理论中的“智猪博弈”
博弈论(Game Theory)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智猪博弈”( Pigs’payoffs) 是一个著名的博弈论例子。
“智猪博弈”假设猪圈里有一大一小两头猪。猪圈很长,一头有一踏板,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猪每踩一下踏板,另一边就会有一定量的猪食进槽。问题是踏板和食槽分置猪圈的两端,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已知,若小猪踩动踏板,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事物;若是大猪踩动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的食物。那么,几次行为博弈之后,小猪会采用“搭便车”的方式,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来回奔忙于食槽与踏板之间。这是因为,对于小猪而言,只有等待大猪踩踏板才可以吃到食物,于是不踩踏板是它的必然选择。反观大猪,在确定小猪不会踩踏板的前提下,自己去踩总比不踩强,至少还可以吃到一点食物,所以只好在食槽与踏板之间来回奔波了。
三、期货课堂上的“智猪博弈”
受教与学的特性影响,“智猪博弈”可以延伸到期货教学中。在期货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两种场景。一种场景是学生做“小猪”,舒舒服服地坐在下面听课而不去主动思考,而老师是“大猪”,不停地讲述各类知识,只希望学生能够多少接收一点,只要学生学到了东西,就是对老师的奖励;另一种场景是懒学生做“小猪”,不听课、不练习,严格执行“抄来主义”,而比较勤劳的学生是“大猪”,虽然会不断地被“小猪”抢夺脑力劳动成果,还是要不辞劳苦地奔波于书本与教授的知识中间。
不论在期货课堂上呈现哪种场景,可以肯定的是,老师并没有按照预期将相关知识普及,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期货专业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看,课堂上的“智猪博弈”是一种两亏的局面,学生损失的是期货市场大好的就业前景和未来可能的投资盈利机会,老师损失的是师生互动良好的激励甚至是教学的热情,往往还容易产生一种“教不严、学不优”的恶性循环。
“智猪博弈”中既定的投食方法导致了“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然而改变一下游戏规则,就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博弈结果。例如,如果投食量仅是原来的一半份量,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相反的,如果采用份量减半同时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的投食方法,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那么小猪和大猪就都会拼命地抢着踩踏板。
原版的“智猪博弈”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但是对于教学而言,教学方法的不合理,教学手段的不科学,往往容易造成 “小猪搭便车”而不缺乏主动思考力与竞争力的问题,致使教学资源配置也不能达到最佳状态。为使知识的授与收之间能够实现最为有效的结合,课堂教学的规则设计者――教师应当切合课堂实际,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合理设置教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建议
期货投资是一门实务和理论相联系的课程,授课对象主要是本科生,我们应该根据本科生的设定专业和知识结构来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期货教学方法应当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脱离教材限制,双向延伸知识
教材是授课的基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但同时也容易造成知识面的狭窄,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不难发现,部分同学习惯保持低头读书的姿态,认为只要将老师讲过的内容在课本中标注,就等同于全盘接收了课堂内容,抓住了知识重点。这就好比在原版的“智猪博弈”中,老师扮演了大猪的角色,而学生扮演了小猪的角色。老师的辛苦授课如果仅仅是以课本内容为主,就会增加学生的被动学习能力与被动接受思想。
脱离教材限制,在以课本为核心的同时,从实践、时事两个方向扩充授课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认真听课与笔记的重要性,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而且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最前沿的理论发展,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二)关注合作学习,均衡知识传播
期货课堂上的“智猪博弈”不仅仅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博弈,同时还是不同素质学生内部的博弈,这就需要老师在改变授课规则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为了避免勤快学生做“大猪”,懒惰学生做“小猪”的现象,必须调整授课规则,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目标。合作学习的方式多样,对期货课堂而言,最好的合作手段便是划分学习小组,利用所学的知识,收集相关期货的交易信息并实行模拟交易。通过比较不同小组的交易成果,建立集体荣誉感,鼓励小组内成员互帮互助,主动思考与学习。
(三)扩充教学手段,导入实验教学
对原版“智猪博弈”游戏规则的修改会导致不同的博弈结果,对期货课堂教学手段的扩充则会转变课堂学习氛围。各类教学手段各具优势,不同的教学手段这则会导致不同的授课效果。传统的板书教学具有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优点,尤其是能够充分显现教师的授课技巧;新进的多媒体教学具有内容丰富、讲述生动的优点,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
现代课程授课多以媒体结合板书为主要的教学手段。然而,期货是一门分外注重实践应用的课程,实践教学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占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重要性。但是,受我国期货交易学交易规则及各高校实践教学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期货实践教学只能在小范围执行,这就需要另一种教学手段的替代――实验教学。通过网上实验,一方面能够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方面学生切身了解到期货交易的各类知识与技巧;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动手,提升学生的知识汲取主动性,也是理论学习后知识巩固的有效途径。现在有很多公司提供网上期货模拟交易的相关软件,能够配合教材,及时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建议各高校期货专业教师能够针对教材特性、讲课重点、学生素质与能力等条件,充分比较之后选择性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罗云峰.博弈论教程作者[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迟美华.《期货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8(9).
一、大数据下的国内外课堂教学模式
1.翻转课堂
Inverted Classroom,又称“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知识载体,面向学生,重点在于教,学生课下自己练习。而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让学生凭借计算机的帮助,在家中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学习方式上比较适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常规的课堂则成为师生互动探讨、加深知识印象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桥梁,成为学生进一步交流学习经验、积极探讨学习方法的场所。
2.幕课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课程在线,简称“MOOC”,也称“MOOCs”,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发端于早期互联网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网络开放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幕课是规模较大的开放式网络课程,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面而由具有一定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组织开发并于网络上的开放式课程。
3.微课
“微课”是基于互联网平台,针对知识点讲授、实验操作过程演示、典型例题讲解等内容制作的教学课件,是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教学活动全过程。时间长度一般在4~10分钟,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认知与基本能力的培养。
学生借助微课教学,自主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与同学、教师及时进行交流互动以弥补和完善自己所学的不足,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大数据时代的高效教学内涵
1.“高效”的含义
大数据时代的高效教学体现在:能够有效实现预设的教学目的,即能够有效地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多的产出,能够对受教育者产生长久的利益,能够超越预定目标,产生更为长久的效果、效率、效益。
2.“高效教学”的含义
高效教学是教师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效果,强调效率,追求效益,优化学生素质,提升学生成绩,并使自身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与学生相互作用,共同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具体而言,高效教学的效果体现在三个方面:高效提升学生的素质;高效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高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当前教学活动低效、无效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1.教学目标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功能是:引导、规范、激励、评估。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而非课时目标;各科课程的维度取向不一样;教师的表率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应该围绕重点及难点设立。
2.教学内容的问题
主要包括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游离;教学内容的范例性不够;教学内容的组织缺乏大学科观;教学内容中对学生发展的独特性重视不够;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没有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注重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而忽视能力点等。
3.教学活动和过程的问题
包括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不够;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适应性不够;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路径不丰富;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教学艺术性。
4.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处理不当
预设的内容、活动不留余地;生成的内容和活动逾越预设的目标;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违背了预设为主、生成为辅的原则。
四、高效课堂
树立并落实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自主学习;通过独立与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保持高密度和高强度的思维状态;让学生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注意处理短期有效和长期有效的关系;把普遍真理与学生的个体经验相结合;让学生从理解到掌握再到建构知识。
在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幕课、微课、混合学习等多种方式来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例如,翻转课堂以微课为载体,以网络平台为支撑,以评估为核心,翻转了课堂流程,改变了课堂结构,转变了师生角色。导学案和课堂问题的结合解决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进一步实现了教学的高效性。
五、结语
一、科学准确
政治课本身理论性强,且术语较多,这要求我们对于概念和原理的表述,必须准确,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更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以词害意,甚至忘了科学性、教育性,使课堂语言苍白无力。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和二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首先这二者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都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都要在法制轨道内开展平等竞争;但二者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作用是不平等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让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市场地位和国民经济地位以便能更好地区分它们。
二、清晰流畅
语言清晰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语言清晰,要求教师字正腔圆,清新明亮,讲话有韵味,使学生悦耳倾心。讲课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层次性强也是政治课教学语言清晰的核心要求。一堂课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
流畅的语言表达就是要摒弃习惯性的废话、重复、停顿的毛病。教师要把教学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必须做到:
1.政治教师要把语言流畅作为自己的第一要求,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2.多听听相声、评书,学习相声、评书演员驾驭语言的技巧。
3.进行朗读练习和与周围的人多进行语言交流。
三、节奏和谐
语言的速度快慢、力度大小、语调升降等都是形成教学节奏的基本因素,把握好语言节奏会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对教学重点或难点,要“浓墨重彩”,重锤敲打,而对次要部分,则“轻描淡写”,微风拂过。关键时,紧锣密鼓;精彩时,急管繁弦。讲到欢乐处,声音要轻快;讲到愤怒处,声音要激昂;讲到悲伤处,声音要低沉……语言速度的变化,要服从内容的需要。
2.把握好语言的抑扬顿挫。语调的高亢是“扬”,语调的低沉是“抑”。为了表达一种内容就必须带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像飞瀑激流,气吞长虹,动人心魄;有时为了表达另一种内容,语言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犹如溪流滴水,叮当有声。
四、富于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将“理”传达给学生,必须做到“情通”,然后才有教育意义上的“通情达理”。要使自己的语言感人,就应当在语言里倾注激情,只有情深,才能意切,才能理透,才能感人。讲述教材要有热情。教师只有切实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情感切入点,才能以真实的感受和饱满的热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要有感情。教师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要耐心讲解,不能有半点的厌烦和急躁情绪。健康的情绪使人精神振奋;相反,则会抑制他们的思维情感活动。只有对教材、对学生充满感情,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展示出丰富的情感。
五、生动形象
政治课教学理论抽象内容枯燥,要想让学生想听、愿听、乐听,教师必须把抽象的知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通俗易懂,可结合名言趣闻、社会热点,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增强课堂效果。
在学习高一经济常识《银行的分类》时,几家银行的特点可以这样概括:
中国人民银行:银界舞龙头,吸储开源作砥柱。行家行虎步,金融调控领潮流。中国建设银行:支持贷款住房,走进新时代。扶助成功创业,迎来大前程。中国工商银行:银助厂兴,聚江揽存成活水。行融资润,扶工促贸涌春潮。中国农业银行:疏通信贷沟渠,兴国担大任。拓宽金融领域,支农奔小康。
运用通俗易懂的打油诗,可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刻。
六、风趣幽默
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是性情豁达,思想乐观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健康而完备的精神状态,也是构成优秀教师品质的一个要素。比如:在讲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时,引用元曲《越调・凭栏人・寄征衣》:“欲寄君衣均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难上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主人翁“寄”与“不寄”自身包含的两面性――寄(君不冷,但君不回);不寄(君冷,君可能回),从而使学生理解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样,通过列举身边常见的浅显事例,使学生感觉“矛盾”并不抽象,它似乎就在身边。
【关键词】大学生独立学院课堂学习行为
一、调查背景
课堂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神圣殿堂,课堂教学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课堂行为规范,是学生素质和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也是影响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落实并强化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同时,大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授课质量,从而折射出一个班级的班风、一所学校的学风等。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严进宽出”的状态,此模式下出现的教育质量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更成为关注焦点。大学生正处在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其课堂也更加自主、开放,但是过度的自由使得大学课堂日趋散漫。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上课玩一玩,考试抱佛脚”的高逃课率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当今大学中从未逃过课的学生几乎为零。随着年级的增高逃课率呈现上升趋势,本科生大一逃课率为12.4%,大二为24.3%,大三为50.5%。而随着一句“不挂科的大学不完整”广为流传,挂科率在大学生中也成为焦点话题,从中折射出大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着实令人担忧。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针对全日制独立院校的学生,在遵循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这一原理下,从2013年5月开始,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金融、会计、工管、外语等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为封闭式。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400份,有效问卷率达到92.5%,问卷由我组成员随堂发放,每班问卷发放不少于25份,保证了回收率和足够的样本空间。问卷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设题:学生自身素质、课堂学习状态、教师素质、教师授课方式、课堂学习环境。
我们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资源,了解课题研究相关理论。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并结合对各院系,教师、辅导员、学生的访谈内容,分析法商学院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不规范的原因,并通过对比前人的相关选题的研究成果,探求创新性的研究路径与实现方法,提出应对现状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广大独立院校大学生改善课堂学习现状提供一些帮助,也为独立院校改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依据。
三、调查问题反映与结果分析
(一)法商学院的大学生课堂学习状态
1.上课状态多样化,学习效果有差异
虽然法商学院秉持严格的考勤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到课率。但大多数“坚守”上课的学生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表一: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学生长期上课状态
据表一可知,课堂中有29%的学生上课开小差,有18%的人玩手机,13%的人走神,12%的人睡觉,上述四种行为共占到上课状态的72%,而其中最大比例的是“开小差”,其次是“玩手机”,且这些状态属于长期性。
而这样的上课状态也深刻影响着学习成绩。据表二可知,成绩中等及中等偏下的群体占到总人数的53%。这样的情况显然与大学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上大学的初衷相悖。
表二: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学年成绩概况
2.听课目的与课堂行为不相符
表三:学生听课目的
听课目的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和学习态度,从表三得知,44%的同学是因“对课堂感兴趣”,加上“偏爱老师”和“受学习氛围影响”两类,有可能主动听课的学生占到65%,可见大部分学生的上课出发点是好的,但为何频频在课堂中出现不认真学、甚至厌学的现象呢?
表四:学生对于课堂发言的想法
相反,从表四可知,“做旁观者”、“担心受到批评嘲笑”、“知识不足,提不出系统观点”和“乐于思考”者均为22%左右。能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只占总数的20%。认真听讲但不愿意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
综上所述,可看出当前大学生上课态度普遍较懒散,学习的主动亟待加强。
(二)影响独立学院课堂的学习因素
良好的学习动机为何形成不了积极的课堂学习行为?我们经分析归纳得出下列原因:
1、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略显陈旧,授课水平有待提高
经调查,包括教学方法、敬业精神、对学生的态度、科研水平等都是影响老师授课方式的重要因素,对课堂的影响程度很大。据调查,其中认为“很重要”的同学占到90%,认为“比较重要”的同学占到10%,可见教师采取合适的授课方式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IT技术的应用延伸至各行各业。但当前有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传统,教学理念缺少创新,过分地着眼于知识讲授,教学缺少艺术性,不能将多媒体技术广泛的与教科书、课堂和社会发展结合,导致课堂变得乏味枯燥,学生没有兴趣参与课堂学习;有些教师则一味照本宣科,不注意学生的反馈。如今大学生对传统的授课方式认同感已逐步下降,这与学生要求的“以实际为主,结合社会实例”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有一定距离,因此觉得老师上课无聊而自己玩手机、睡觉、聊天甚至逃课的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
2、课程安排不够科学,学生自身素质能力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若无考勤、布置作业等方式给学生施加压力、设置目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则不强,自学能力只能保持在一个中等水平。社会竞争日趋剧烈,大学生最关心的是拿到大学文凭,找到好工作。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尤为明显,这说明学生个人和使用价值取向较强,而社会价值取向较弱。
相较于紧张且枯燥的高中学习,大学的学习范围更广,涉及专业更多,且人才市场对大学生专业素养要求更高。这使得诸多大学生极易处于迷茫状态,无法做出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为明确具体的目标做出可执行性高的计划。因此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容易被忽略。
此外,校园中自主的学习氛围易让自我约束能力弱的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机、电脑、网络等诱惑,缺乏学习动力,进而导致正常的课堂学习被诸多不好习惯取代。
3、学校课堂管理制度待完善
表五:大班课与小班课对课堂学习的影响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某些自制力较弱的学生而言,严格的课堂管理制度能更好地强制自己认真听课。
大学课堂可分为小班课和大班课,大班课上课人数一般大于60人,人数多,教室大。大班教学虽然可节省教学资源,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认真听课的积极性以及课堂学习氛围。调查中有58%的学生认为“大班上课环境嘈杂,影响学习质量”,嘈杂的环境容易让学生分心,导致学生难以专注于课堂学习;且大班课的“一对多”让部分教师对课堂的监管力度不够。据调查数据显示,68.59%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效果很好,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一般或不太好,且其中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习惯性走神,如果老师不一致提醒就会转移注意力。
表六:周围同学的不认真听讲行为的影响
通过对学生关于“周围同学的不认真听讲行为对自身影响”的调查,有48%的人觉得有“较大影响”,32%的人觉得有“轻微影响”。因此,课堂的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课堂表现的关键。
四、完善独立学院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对策
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的原因是一个多因素的组合,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对调查结果分析,我们提出了完善独立学院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对策:
(一)学生加强自我认知,规范课堂行为
大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自身认识不足,一旦自己的价值未能在课堂上得到体现,便容易放弃学习的机会。因此,加强自我认知,进行学习目标设定是其积极进取奠定良好的基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学校在新生进校时,应该针对不同专业的新生进行专业的入门教育。例如,以法商金融系为例,在新生军训期间,该系会邀请优秀的教师对当今金融形势以及之后各专业课做初步的介绍,这有助于改善学生在高考填志愿时对专业的“零认识”情况。其次,大学生可通过多参加学校活动加强自我认知,为自己找准定位。再者,设定正确的目标。设立的目标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水平,又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自发形成一种心理张力,进而形成行动张力,从而达到学习目标,产生学业成就感。设立目标后要制定可行性强的大学生涯规划,缩小计划,细分步骤,加强对计划的管理。例如,法商学院分别在大一学年和大四学年有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大一学年的就业指导课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为大学生涯的学习目标有宏观的计划;大四学年的就业指导课主要帮助学生更好掌握面试技巧及在职场上自我提升,同时还举办相关讲座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通过此类活动,让学生重视自身学业发展,重视课堂学习,规范课堂行为,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最后,扩宽阅读领域,从书本中积累专业知识,然后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促进理解,加深印象,并提出问题,解决疑问。最终得以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二)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从目前看来,许多教师的授课方式乏善可陈,学生认同感正逐步下降,因此老师需创新授课方式,结合时代的新理念、新方式来实现课堂学习的多元化。
首先,教师的课堂导入方面应与时俱进,授课方式应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所选材料以实际应用为主体,结合社会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其次,要注重教学策略,增强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提供给学生参与课堂、表现自我、相互合作的机会,并给学生适当的反馈指导。例如,英国大学教学方式让多数中国学生选择英国留学,因为其教学方式一般分为集中授课,小型研讨会,辅导课,小论文这四大类。对比一下就不难看出,国内的教学方式目前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而英国大学教学方式是授课时间较少,学生多是自学,做大量的作业。英国大学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一方面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律,不会荒废时间。说明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需要改进,才能与国际接轨,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三)学校家庭双管齐下,加强监督指导
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对规范学生课堂行为起促进作用。首先,学校应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多采用小班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监管和对与学生的互动,帮助学生营造较安静的学习氛围;其次,学工部定期组织学生干部查课,组织老师进行教学检查;采取严格的成绩考核制度,考勤分、平时作业分以及多通过课堂作业,课余作业等强制性方式让学生重视平时表现,重视课堂表现。根据媒体报道,不久前,面对大学生众多“低头族”的现象,部分高校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温和的对策是在上课前把手机集中起来。扬州大学、山东农大、江西环境职业学院和武昌职业学院等高校都是这种做法,在上课前,老师要求所有学生把手机交出来,放进挂在教室里的手机袋(如下图);而有的高校则采取比较激进的管理对策,新疆石河子大学最近通过校园大屏幕对课堂监控记录下的各种玩手机、打游戏、睡大觉、“十字绣”等“异类行为”进行了曝光,学生面部经过马赛克处理;而有的高校则采取高科技手段,在教室里使用手机信号屏蔽器。
面对众多高校层出不穷的管理方式,我们应该明白,教育和约束大学生的不当行为,高校责无旁贷,千万别因为难于管理而放任自流。
父母作为大学生最有力的依靠,应熟悉大学的考核制度,了解孩子成绩的组成,把重点放在孩子的日常学习,了解其课堂行为如何影响期末成绩的高低并及时对孩子不良课堂行为(如上课玩手机、睡觉等)进行教育,配合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基本的经济法律意识是经济类人才成长的基础,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经济人才是教师的职责。为提高经济法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就要分析该课程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对教学改革的几点对策。
“经济法概论”作为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要培养出现代化的新人才就不得不与时俱进,而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提高的要求。如何提升经济法概论的教学实际用途,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基础学习较少,学识基础薄弱
“经济法概论”的教学内容多,但教学学时较少,因此在各高校,“经济法概论”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老师一个人讲,学生基础弱,听不懂,无法融入课堂里,这样就使得主角配角位置颠倒,必然无法令人满意。
(二)教学手段相对陈旧
如今,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课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的还是灌输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老师或是知识具有依赖性,学生学习只懂皮毛,不懂得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思维狭窄,不会产生创设性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是无法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不能只是满足于简单讲授经济法律的基础知识。教师应该主要注重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法律的内涵、阐释立法的精神和原则、提高学生应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缺乏层次感
教材是教师的教学依托,是教学环节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经济法概论》教材的内容偏多,而且繁杂深奥,大多数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学习,教材大多只是起到参考价值,而且较为陈旧,无法做到立足实际,与实际问题严重脱节,如《劳动合同法》等章节更新缓慢,无法做到对现有问题进行实际分析,且逻辑混乱,重点不突出,缺乏层次感。
(四)传统的考核结果束缚学生的学习潜能
目前我们高校的考试主要还是闭卷考试,这导致学生还要遵循为了考试而学习,学校的一切工作也是围绕考试这一主题展开,让分数来作为测评师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在这样的传统学习环境中,使得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考高分,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二、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调整课时设置
不同专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不同,不能只是单纯地给学生奠定法律基础。在初步明确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于经济学和非经济学专业进行差别对待。经济学专业建议先开设《法律基础》这一课程,在此基础上设置《经济法概论》,两者课时合计60课时,中间10课时实现实训;非经济学(非法学)专业可直接开设《经济法概论》,但要保证48课时以上,中间有8课时以上实现实训。
(二)重点必须突出,逻辑必须清晰
经济法教学内容繁多,突出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首先应按照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来取舍课程内容,形成自己的专业需要,如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就应注重市场管理法等的学习;学会计专业的,就应注重税法、金融法等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与时俱进,比如将新出现的热点问题或最新立法及时的融入到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热点,思考热点,开拓学生的思路。(三)结合学生专业素质的不同要求,丰富教学手段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的经济法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灵活多变的教学,注重教学的创新与开放。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课外的知识充实进课堂,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课外的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如参加一些学生法学社团,也可以与法院建立经常性的实习观摩基地。另外,强化案例教学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使用,将单一的课堂讲授变得多样,可以进行讲课、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社会调研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课模式。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案例的选择应重视符合“三实”(实战、实用、实务)带动“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要求,尤其要重视一个“实”字,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可以有实际作用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及探究欲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如今常见的案例分析法有三种:列举案例法、讲评案例法、讨论案例法。
1.列举案例法
是指在授课中,教师为了更具体形象的阐述重点难点内容而列举一个或一组典型案例,案例可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也可以是对真人真事进行加工修改后的案例。
2.讲评案例法
是指教师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某一教学重点而对一案例进行深入的解剖与分析,并通过讲评案例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课本理论。在进行这样的教学时可以使用电化教学方式,比如播放民事审判的录像片,边看边讲评。
3.讨论案例法
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学习印象,巩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某一主要章节讲授完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教师需要事先准备有针对性和难度的案例,并且人们大都对这个案例有不同的见解和结论的。案例要有详细的情节,教师在介绍案情后,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经济法知识来分析解决案例。小组讨论,大班讨论都是可行的方法,也可以先合后分或先分后合。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在最后要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总结,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学生专业素质的不同要求,完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以学生在案例的处理表现,作为平时成绩,以此调动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经济法的教学应根据专业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选择,对于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可以出题进行统一考察。通过经济法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和把握经济法理论,能够运用经济法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课堂的教师不要固守传统的法律院校的教学模式,应从不同方面做工作,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慧琴.浅谈经济法概论中的案例教学[J].文教资料,2005,(2).
[2]宋文霞.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23).
关键词:会计课堂 教学现状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01-02
当前,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正在逐渐提高,学生不仅需要懂财务,还需要懂计算机、懂法律、懂管理、懂金融。培养实践能力较强、职业素养较高的专业会计人才已成为当前中等职业会计课堂的首要任务。反观当前教学现状,发现会计课堂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何改变当前会计课堂知识量灌输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的尴尬局面,是中等职业学校亟需研究的课题。
一、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现状
(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环节
会计课程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人才培养方案本应朝着实践性教学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却背离了这一教学方向。重理论、轻实践是当前中职教育课堂面临的首要问题。上课时,教师在讲台上费时费力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在笔记本上大费周折地记重点,到了临场操作时,学生却一问三不知,任课教师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与实用性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学生看似在认真听课,作业也认真写了,却没有对知识进行再加工,在忙碌的记笔记过程中没有将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不会应用,课堂教学变成了“纸上谈兵”。
(二)缺乏教学实习基地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匮乏也是制约会计课堂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在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上,很少有学校愿意匀出一点资源,用于会计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轻实践、重理论的确是课堂教学的不完善之处,但很多时候,教师却是不得已而为之:连实习基地都没有,如何重视实践教学?教师能利用的教学设备无非是粉笔、黑板、少量的账、证、表等实物展示,教学效果并不乐观。学校没有专业的实习基地,学生要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环境差别大、实习待遇不统一,磨灭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部分学生甚至敷衍自己,随便找个单位盖一下章,完全没有起到实习作用。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课堂教学应当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却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整节课都是教师在统治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上课时,带着手机、平板电脑,在课堂上看电视剧、听音乐,完全不配合教师的工作。教师采取放任自流的教学模式,学生玩得再高兴,他自岿然不动,口若悬河,自己讲自己的。有些教师抱怨:这些中职学生学习成绩本来就不好,上课根本不听,我要是不多讲一些,他们能学到什么呀?作为一名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如何转变当前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现状
(一)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实践课程
1.为实现会计课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研究过程中,学校要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设置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为学生实践提供知识支撑,实践课程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务必要改变当前理论课程过多、实践课程过少的教学现状,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总比应确保在5∶5,齐头并进。在传统的优势课程培养计划基础上,适当增加案例和实务模拟课程的比例。
2.为了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口径,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应朝着科学化、合理化、包容化的方向发展,在专业主干课程基础上,拓展会计相关学科课程教学,如金融学、管理学、法学、数学、经济学、人际交往学等。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课程,还要学习相关学科课程。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要求正在逐渐提高,大型的跨国公司招聘的都是复合型人才,紧紧守着会计专业死知识,是难以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的。只有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才能让学生在岗位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一席之地。
3.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要关注经济市场的环境变化,了解经济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根据金融环境的客观要求,结合学生主观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对于网络新兴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人员要紧密关注,绝不在竞争中掉下队来,为培养实用型人才保驾护航。
(二)借助先进设备,建立会计实验室
1.教师要善于挖掘会计课程教学资源,综合课堂内外教学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教学辅助资料。在会计教学中,经常需要画很多表格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在电脑上做图,备课时不仅节约时间,上课时也能使学生一目了然,更直观形象地感受数据变化。每个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室,教师要善于借助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面对当前会计领域层出不穷的教学内容,采用电教手段,将互联网引入中职会计课堂,能很好地解决教学内容增加、课时量却不能增加的教学困境,同时这也是对传统“粉笔+黑板”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可以让学生掌握会计领域的最新专业技术,了解行业当前的发展趋势。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可以让教师专注于课堂教学,也能方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解上,可以用手机拍下课件,或者课后用U盘复制教学课件,避免记笔记的麻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学校要加大对会计专业教学资金的投入,建立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将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有机融合,帮助学生透彻掌握理论知识。建立专业的会计实验室,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内模拟企业的会计部门,扮演不同的会计角色,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按会计工作程序进行模拟练习。中职学生很快就要步入社会工作,提前让学生接受实习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缩短毕业后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并且能在某种程度上满足招聘岗位对学生有工作经验的要求。学生通过会计实验室的课程学习,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教师要不断完善实验室的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多元项目资源、技术资源、软件资源,使学生在足够专业的实验室练习中深入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实践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改革考核办法
1.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自觉地参与会计教学中来,实现会计课堂“教”与“学”的互动。
2.学校应改革会计专业考核方法,注重实践过程中学生处理会计账务和职业判断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及协作能力,兼顾账套掌握情况的成果性考核。
职业教育一直以技能培养为教育主线,只有通过科学的实践性教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理论知识全面、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才。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必须正视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完善教学工作体制,向全面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进军。
参考文献:
[1] 周洁.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2] 陈玉荣.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J].会计之友,2005(3)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中等专业学校 山西晋城 04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