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0:14: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圣诞节的起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圣诞节是西方最受欢迎的节日,现如今,圣诞节已经成为欧美国家的公共假日,也类似于中国的春节,是所有的家庭团圆的日子。众所周知圣诞节在每年的12月25日,但是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圣诞节起源于哪个国家,那么,圣诞节起源于哪里?欲知详情,且随查字典网小编往下看。
圣诞节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
4世纪初,1月6日是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纪念耶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称为“主显节”(Epiphany),亦称“显现节”,即上帝通过耶稣向世人显示自己。当时只有那路拉冷的教会例外,那里只纪念耶稣的诞生而不纪念耶稣的受洗。后历史学家在罗马基督徒习用的日历中发现公元 354年12月25日页内记录着:“基督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经研究,一般认为12月25日伴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约在公元375年传到小亚细亚的安提阿,公元430年传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那路撒冷的教会接受得最晚,而亚美尼亚的教会则仍然坚持1月6日主显节是耶稣的诞辰。
12月25日本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诞辰,是一个异教徒节日,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这一天又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基于此原因,罗马教会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这是教会初期力图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后来,虽然大多数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固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自从12月25日被大多数教会公认为圣诞节后,原来1月6日的主显节就只纪念耶稣受洗了,但天主教会又把1月6日定为“三王来朝节”,以纪念耶稣生时东方三王(即三位博士)来朝拜的故事。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圣诞节已成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广大非基督徒群众的一个重要节日。
圣诞节的发展
圣诞节本是宗教节日。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使圣诞节开始渐渐流行起来。圣诞庆祝习俗在北欧流行后,结合着北半球冬季的圣诞装饰也出现了。
十九世纪初发展至中叶,整个欧洲、美洲开始过起了圣诞节。并衍生出了相应的圣诞文化。
圣诞节传播到亚洲是在十九世纪中叶,日本、韩国、中国等都受到了圣诞文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圣诞节在中国传播地尤为突出,至二十一世纪初,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习俗,发展日趋成熟。吃苹果、带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参加圣诞派对,圣诞购物等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20xx国外圣诞节放假几天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的另一大分支——东正教的圣诞节庆则在每年的1月7日。
美国圣诞节放假时间为12月25日一般是20号到6号,放假2周。
德国圣诞节放假时间为12月25日到12月26日,两天。
中国香港圣诞节放假时间是12月25号、12月26号。
圣诞节简介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西方传统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的另一大分支——东正教的圣诞节庆则在每年的1月7日。
圣诞节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亚洲的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圣经实际上并无记载耶稣诞生日期,圣诞节是后人公定的。
20xx圣诞节西方国家是怎么过的
No.1.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圣诞木头人
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每年12月8日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个圣诞小木头人,戴着小红帽。每家主人在用餐时都会给小木头人留下点吃的,还要给木头人裹上毯子,不让他挨饿受冻。然后,趁孩子们不注意的时候,把圣诞礼物藏在毯子下面,反正木头人是空心的,孩子们会以为,礼物真的是木头人的便便。
No.2 乌克兰:蜘蛛网求好运
在乌克兰,圣诞节时在圣诞树上挂蜘蛛网是当地的习俗,虽然听起来新奇古怪,听听下面这个当地传说,你或许就会了解这个习俗:从前,一个贫穷的单身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住在阴冷的小木屋里。孩子们发现了一棵四季常青的树,想把它当作圣诞树,却又没有装饰品。是夜,做母亲 的以泪洗面,好心的蜘蛛不忍让母亲悲恸,便一齐在树上结出了精致的网。第二天早上,蜘蛛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那日起,这位单身母亲再无他求。
No.3 挪威:平安夜藏扫把
挪威人每年平安夜都不厌其烦地把所有扫把藏起来,许多大老爷们儿还要拿出猎枪朝空中放几枪以示警戒,算是异教徒的习俗。这其中也是有典故的:当地传说中,巫婆和其他各种魔鬼会在平安夜出没,而巫婆行走江湖必备的就是扫把。
No.4 英国威尔士:扮死马唱圣歌
扮死马唱圣歌是冬至时威尔士的古老习俗,是在圣诞节出现之前,异教节日的变相延续。人们围着一个戴上死马头盖骨扮成死马的人,然后一行人等挨家挨户唱圣歌,希望得到一些饮食作为馈赠,祈求为大家带来好运。这可不是什么海外奇谈,而是有所记载的典故,来源于广为传唱的圣歌——我们唱起圣诞祝酒歌。
圣诞老人源于欧洲的基督教圣人典故。他拥有9只名字各不相同的驯鹿,最大的烦恼是有烟囱爬的房子越来越少了。通常父母们会对他们的子女解释他们在圣诞节收到的礼物是圣诞老人送的。圣诞老人以一位神秘人物带给小孩子们礼物的概念衍生自圣尼古拉。尼古拉是一位生活在4世纪小亚细亚的热爱施舍的慈悲主教,荷兰人在圣尼古拉斯节(12月6日)便会模仿他送礼物。
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Santa Claus)是西方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在传说中西方圣诞节前夜时悄悄赠送礼物给小孩子,是耶稣基督诞辰瞻礼即西方圣诞节的代表角色之一。他普遍被认为是基督教的圣人圣尼古拉斯(Saint Nicholas)的衍生形象,圣诞老人的起源或与一种被称为毒蝇伞的红白相间蘑菇有关。
传说每到12月24日晚上,有个神秘人会乘驾由9只驯鹿拉的雪橇在天上飞翔,挨家挨户地从烟囱进入屋里,然后偷偷把礼物放在孩子床头的袜子里,或者堆在壁炉旁的圣诞树下。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里,都是忙于制作礼物和监督孩子们的行为。
(来源:文章屋网 )
圣诞节的起源
圣诞节是基督教的一个节日,相传是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耶稣是有童女马利亚所生的,神派遣了使者通知约瑟,让他与马利亚结婚,让那个孩子吧人民从罪恶中拯救出来,在马利亚即将生产的时候,罗马帝国下命令,要去伯利恒首保户籍,而马利亚到伯利恒之后,天色已晚,只能在马棚暂住,最后在十二月二十五的时候,生下了耶稣。之后为了纪念耶稣,便把这一天设为圣诞节。用来纪念耶稣诞生。
圣诞节的习俗
圣诞节这一天,大多数家庭都会之作贺卡,发给亲属,朋友,邻居,亦表示对他们的祝福,而小孩子最喜欢吧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因为礼物会放在袜子里面。他们都会期待第二天袜子里面会出现什么,而带圣诞帽就是为了让自己下一年睡觉睡的安稳。圣诞树则是一种装饰,有着点缀圣诞节的作用。
各地圣诞节盘点
英国
英国人在圣诞节是最注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烧猪、火鸡、圣诞布丁、圣诞碎肉饼等。每一个家人都有礼物,仆人也有份,所有的礼物是在圣诞节的早晨派送。有的唱圣诞歌者沿门逐户唱歌报佳音,他们会被主人请进屋内,用茶点招待,或者赠小礼物。
美国
因为美国是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所以美国人庆祝圣诞的情形也最为复杂,从各国来的移民仍多依照他们祖国的风俗。不过,在圣诞时期,美国人的门外挂着花环以及其它别致的布置则是一样的。
法国
法国的一般成年人,在圣诞前夕差不多都要到教会参加子夜弥撒。在完毕后,家人同去最年老的已婚的哥哥或姊姊的家里,团聚吃饭。这个集会,讨论家中要事,但遇有家人不和睦的,在此后也前嫌冰释,大家要和好如初了,所以圣诞在法国是一个仁慈的日子。
西班牙
西班牙的儿童会放鞋子在门外或窗外,接收圣诞礼物。在许多城市里有礼物给最美丽的子女。牛在那天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据说在耶稣诞生时,曾有一头牛向他吐气来使到他得到温暖。
意大利
每一个意大利的家庭,都放有耶稣诞生故事的模型景物。在圣诞前夕,家人团聚吃大餐,到午夜时参加圣诞弥撒。完毕之后,便去访问亲友,只有小孩和年老的人得到礼物。在圣诞节,意大利人有一种很好的风俗,儿童们作文或撰诗歌,表示感谢他们的父母在这年来给他们的教养。他们的作品,在未吃圣诞大餐之前,被暗藏在餐巾里、碟子的下面或是桌布里,父母装作看不见。在他们吃完大餐之后,便把它取回,向大家朗读。
瑞典
瑞典人是很好客的,圣诞节时,更有明显的表现,美一个家庭,不论贫富,都欢迎朋友,甚至陌生人也可以去,各种食品摆在桌上,任人来吃。
瑞士
瑞士的圣诞老人是穿白色的长袍,戴上假面具的。他们都是由贫苦人所扮,结队向人讨取食品和礼物。在收队后,他们就平分所得的东西。
丹麦
丹麦是最初推出圣诞邮票和称防痨邮票的,这种邮票发出来筹款作防痨经费。在丹麦人寄出的圣诞邮件上没有不贴上这种邮票的。收接邮件的人,看见贴有愈多圣诞邮票的,会觉得更喜欢。
圣诞老人的由来
圣诞老人的原型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基督徒,他叫尼古拉,后来被称作“圣尼古拉”。他于公元280年出生在小亚细亚一个富有的家庭,幼年时双亲去世,给他留下一大笔财产。尼古拉非常爱神,从小立志做一个把爱分给别人的人。长大后他做了传道人,后来成为一名主教。他的一生是非常有爱心的一生,经常把自己的钱财施舍给贫穷的人们。
尼古拉是主教,很多人都认识他,而他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的善行。所以每到圣诞节他就乔装改扮,穿上破旧衣服,粘上大胡子,戴上帽子,装扮成一位老爷爷到街上去,给那些贫穷的、无家可归的孩子们分发食物、衣服和圣诞礼物。1822年,一位荷兰传教士把这位慈善家的故事传到美国,被美国民众所效仿,后又传到亚洲乃至全世界,使装扮圣诞老人庆祝圣诞节的风俗传扬起来!
圣诞士的糖
圣诞节送苹果的意义
12月24日晚上是平安夜,希望朋友们都吃苹果保平安啊!
圣诞节前一天晚上,24日晚又叫平安夜,送苹果的意思有平平安安,团团圆圆的意思。个人认为有意义的,苹果是圆的,象征着祝福人家团圆幸福的意思。苹字谐音平,即平安的意思!有的人说要够24角买一个苹果给喜欢的人有表白的意思,也有人说苹果就是传说中的智慧果,在圣诞节送苹果是很好的。记得去年和同学一起逛中央大街的时候,有一个多年不见的同学送了我一个苹果,当时并没有在意苹果的真正含义.
如果现在还未恋爱或已经恋爱的朋友们,如果真的喜欢对方的话那么不妨送一个平安果哦
最早在中国有圣诞这个概念,缘于十九世纪,传教士把基督教引入中国。而在此后的百余年,由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并不广泛,使得圣诞的庆祝也没有在中国形成气候。近十几年来,先是在中国工作的外国基督教徒增多,为了让他们有机会的场地度过这个节日,才促使圣诞节活动逐渐增多,随后,更多的中国基督教徒和非基督教徒也加入进来。
平安夜吃苹果的说法大致有三个起源。
一,从中国的大学生中流传开的。时间大约是80年代中,地点是广州或武汉。这些人是当时的天之骄子,他们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接触了部份的外国留学生,外籍教师,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传统,于是他们也过起了圣诞节,但是他们将圣诞节理解为外国人的新年,他们在这个节日里添加了中国的传统元素,平安夜吃苹果取意平平安安的意思。版本也有多个,有说要向24个不同姓氏的人要24个苹果。有说要去24个不同的地方买24个苹果。有说要6个苹果,其中3个红的,3个青的。等等……
二,从港澳台的留学生中传来的。时间大约是80年代初期,地点是广州或厦门,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从港澳台来的留学生不多,中国社会的物资也不是很多,他们中的部份人有过圣诞节的习惯,但没有火鸡,也没有圣诞大餐,有钱也买不到些什么东西。12月市面上只有苹果这种水果卖,于是他们就吃苹果庆祝。喻意有新年里,平平安安。
三,从卖苹果的小贩中流传开的。时间不清楚有说是90年代中,地点基本上遍布全中国,原因是外来的水果大量流入中国市场,价格便宜,本土生产的苹果泄销,于是贩卖苹果的商人就借平安夜卖苹果。于是这个平安夜吃苹果的中国传统就正式产生了。
有的人说要够24角买一个苹果给喜欢的人有表白的意思,也有人说苹果就是传说中的智慧果,在圣诞节送苹果是很好的。不过现在流行的情形是,女孩子在圣诞节送男友苹果,祝他平安,也祝愿她们之间的爱情平安永恒而对于男孩来说呢,要记得要回送女孩子橙子哦,这个的含义是诚心,对爱情的真诚。心诚则灵哦。
1、圣诞老人(Santa Claus)是西方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在传说中西方圣诞节前夜时悄悄赠送礼物给小孩子,是耶稣基督诞辰瞻礼即西方圣诞节的代表角色之一。他普遍被认为是基督教的圣人圣·尼古拉斯(Saint Nicholas)的衍生形象,圣诞老人的起源或与一种被称为毒蝇伞的红白相间蘑菇有关。
2、传说每到12月24日晚上,有个神秘人会乘驾由9只驯鹿拉的雪橇在天上飞翔,挨家挨户地从烟囱进入屋里,然后偷偷把礼物放在孩子床头的袜子里,或者堆在壁炉旁的圣诞树下。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里,都是忙于制作礼物和监督孩子们的行为。
3、虽然没有人真的见过神秘人的样子,但是人们会装扮成他的样子来给孩子送上礼物。他通常被描述为一位老人,头戴红色帽子,大大的白色胡子,一身红色棉衣,脚穿红色靴子的样子,拿着装有礼物的大袋子,因为总在圣诞节前夜出现派发礼物,所以习惯地称他为“圣诞老人”。
4、关于驯鹿的来历要追溯到一万六千年前的艾泽拉斯大陆!那时半神塞纳留斯派出自己的两个子嗣“驯鹿”与“狍子”去维护世界和平。怎知他的两个儿子居然为了争夺“谁是鹿科扛霸子”大打出手。
5、最后,生性善良的驯鹿因为不忍对本是同根生的狍子下死手,被狍子以一击庐山升龙霸打到今北美洲北部大型岛屿的树林中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
6、不巧,战败后的驯鹿还没来得急过上几天好日子又被身穿红衣的白胡子胖老头发现了。万恶的白胡子老头为了省钱把自己的烧汽油三蹦子中“前蹦子”拆掉后换上了可怜的驯鹿。
(来源:文章屋网 )
70年代上海人,女,金牛座,资深小职员。在《上海壹周》开设专栏“放大镜”(以前叫“八号店铺”),《外滩画报》上开设专栏“外国人”。始终是资深小职员。合著作品《梦的1/4旅行》、《不拆》。
一夕圣诞可永恒
圣诞节是一个好节。
很多节日都设置了隐形门槛,比如植树节要是没树可种,就算是虚度了,情人节要是没有情人,就想报复社会。这些节日看似慷慨地面向社会,但实际上只有少数人才可以享受其中乐趣,不觉得上当受骗吗?但圣诞节不一样,整个世界都布置好了等着你,街上有圣诞树,电台里放着《铃儿响叮当》,不管是单身还是身处异乡,都可以凑合着过下去。当然,要忽略这一切都是为了骗你消费这个事实。
当我还是个学生,圣诞节无非是同学朋友抓到机会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但当我开始上班,它意味着冬天里的一大安慰。快过去的一年里老板一直挑战你的耐心,一年中你有数度想抛弃他,让他在办公室里自生自灭。平日里同事也很难沟通,明明都是中国人,还要写给你英文邮件,并且居心叵测地抄送给诸位老板。
可是邻近圣诞,气氛像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黄油一样软化了。
公司门口布置了圣诞树,每天早晨你一从电梯里走出来,它和前台小姑娘一起迎接你。这是一棵塑料树,装饰着一闪一闪的彩色灯和金色银色的小球,顶端还站着一颗五角星之类的东西,廉价得不得了。可是你知道它预示着一些真正的好事情。它是一棵信号树,预示着马上要到手的年终奖,从圣诞到元旦再到春节三个相邻的假期,以及老板即将消失。
是的,外国老板纷纷归国,他们要回西方世界去同家人团聚,去吃圣诞大餐,过真正属于他们的圣诞节。他们将一去多天,直到新年以后归来,再给他们写邮件,也只会得到一封自动回复的信:“我不管了!”此时办公室好像一个轻松的殖民地,殖民者顷刻之间全部撤回了家乡。
你和同事会在午餐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吃完饭会一起顺路去百货公司,参与一下年终促销活动,你们在一起免不了讲一些大老板的坏话,会谈论关于度假的话题,还要一起计算接踵而来的新年假期。你开始发现,虚伪的同事其实也有真诚的侧面(像钻石切割面一样小而闪光)。她虽然在公司很难搞,但在家中却是温柔小白兔;他做事粗糙常要同事帮忙擦屁股,但是野外生存能力极强……你在他们身上发现了闪光点,同事不再是那些你经常暗自对他们翻白眼的生物,他们似乎也是个和你一样会跑会跳会哭会笑的人。
在圣诞夜那天的下午,你假装忙了一会,就挂上电话,关上电脑,拿起包和大衣,你跟身边所有的同事说再见,他们都祝你今晚愉快,你便感觉真的有点愉快,你心情不错,走出大厦,一通过门口那道玻璃门,立刻就站在了寒冷大街上。
呼吸一口凉气,看看广场前搭起了多姿多彩的巨型圣诞树,它们夸大了圣诞的喜庆气氛,同时也让你感到安心。但你富有经验,心里很清楚,一夕快乐不能永恒,但是过节的这一刻谁还去想未来?
你半推半就,随波逐流,不是回家吃饺子看晚会,而是加入了圣诞狂欢的队伍,大吃大喝,聚友纵乐,高高兴兴地度过了一年的尾声。
早有预言,未来交际圈里最受欢迎就是学术小王子和学术小公主,那些圣诞符号正被国人逐渐接受(比如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礼物),现在补一节圣诞节冷知识还为时不晚,可以在聚会上跟朋友们吹一吹,长久以来你深藏功与名,现在是时候让朋友们见识一下你头脑性感的力量了!
果壳博士馒头老妖:[圣诞冷知识]
1.圣诞树源起“树木崇拜”
大家只知道,公元被定义为耶稣基督诞生的元年,但实际上直到公元七百多年,才有了第一棵圣诞树,所以圣诞节和耶稣基督的关系可想而知。
当时巴伐利亚(今天德国的一部分)的居民普遍信仰常绿树。每年冬至,居民们都要到一棵大橡树下虔诚献祭,祈求雷神托尔(Thor,就是《复仇者联盟》里扔锤子那个)庇佑。后来,传教士圣卜尼法斯来到这里,劝说居民们改奉罗马天主教。为了彻底证明雷神不存在,他做了一件很猛的事情:拿斧头把大橡树给砍了……又在原地竖起了一棵杉树,并认为那才是神圣的象征。
2.圣诞树最早是棵“美食树”
早期的圣诞树,和今天一样有许多装饰,但鼻祖们可不玩儿虚的,最早的圣诞树上挂的可都是真家伙:苹果、枣子、坚果、硬糖……不过随着孩子们对这些食物的兴趣逐年减淡,演变至今,各种裹着闪粉的塑料小红球就上了树,破罐子破摔,人们索性将显得热闹的圣诞元素小摆件,都挂上了圣诞树。
3.枝条花环能抵抗黑魔法
还有的地方喜欢用常绿植物,比如冬青树、槲寄生的枝条编成花环来装饰圣诞树,这据说起源于一种传说:这些植物有抵抗巫师们的黑魔法的神奇效果。尽管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在科学不够昌明的时代也并不奇怪。
4.早期圣诞树上放蜡烛
另外,早期的圣诞树上常常用很多小蜡烛放在枝条上照明,好是很好看,却非常不安全,常有不小心点着树枝的事情发生,那就真是“火树银花”了,这一点也被安徒生写进了童话《枞树》之中。多亏了电灯的发明,今天的我们才能悠然自得地欣赏圣诞树上那五彩缤纷的灯光。
5.白胡子圣诞老人是谁?
是什么启发了世人在圣诞节互赠礼物?是那个驾着9匹驯鹿拖着大雪橇,给全世界好孩子们悄悄送礼物的白胡子红衣服我们称作圣诞老人的胖老头,但这个形象实际上是在1880年左右才在纽约的画家笔下诞生,并一直沿用至今。
6.圣尼古拉斯送嫁妆放进长袜子
当然,即便圣诞老公公忙中出错,忘记给好孩子们捎去礼物,父母们也会替他来完成这个工作:把礼物放在长袜子里。长袜子的习俗来自一个传说:某户人家有3个贫穷的纺织女子,因为没有嫁妆难以出嫁而哀叹不已,被路过的圣诞老人听到了。当天亮时分,三个女孩惊讶地发现,自己挂在窗外的长袜子里居然都被放入了一块金币,喜极而泣的女子们迅速将这个喜讯传开,这才有了圣诞节里那么多期待礼物的小朋友们。
咖啡厅石家庄店于**年10月成立,作为全国著名品牌连锁经营店,咖啡厅融合了现代商务多功能气息,立志于成就具有中国特色的西餐品牌文化时尚,打造全国商务休闲沟通网络。
根据目前现状,咖啡厅石家庄店因开业前期市场宣传执行欠佳,造成餐厅客流量较少,社会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整体无法体现出来。临近冬季,正是餐饮市场火爆阶段,咖啡厅应尽快做多种活动宣传,以吸引客源,在春节前稳步经营,达到快速盈利的目的。金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过充分市场调研,以独到的创意、多年酒店成功操作的经验,在临近圣诞节之际,为咖啡厅策划了“‘两岸咖啡’圣诞节活动,此次活动延伸宣传范围,加大宣传力度,进行有目的的实施策略,为扩大咖啡厅石家庄店的社会知名度、品牌美誉度、消费认知度打下坚实基础。
二、活动时间:**年12月10日——**年12月25日
三、活动主题:成功沟通始于两岸
四、组织形式:
主办单位:咖啡厅石家庄店
承办单位:金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五、活动可操作性分析:
地处建设北大街与光华路交接口,紧邻棉一立交桥北,与邻近的中浩商务中心、东海国际大厦、老百姓大药房、米氏家具城、华普超市、北国超市等大型公共设施共同构成省会北部的商业旺圈。交通位置优越、便利,区域辐射半径内无同行竞争对手,因此,咖啡厅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在此基础上,企业尽可放心利用周边有利环境、设施进行大规模、有目的的宣传。
随着东南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把目光聚集在固定区域,造成一定区域内商业饱和,整体虽呈繁华之势,但因竞争趋势明显激烈,企业却未得到真正的利益。而北部承载着传输经济流通的重要责任,造成城乡、外省与本土资源的优势互补,信息的相互交流,填补了北部市场“冷淡”的空白。所以,咖啡厅圣诞节活动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能够促进咖啡厅走新时代多功能型西餐发展道路,引导餐饮业健康和谐发展,能充分带动北部商业的发展进程,打造北部餐饮市场新型标杆!
六、活动内容:
(一)
真情【两岸】——免费品尝咖啡活动方案
时间:**年12月10日——12月15日(可自行选择人流高峰期时间)
地点:咖啡厅门前广场
内容:15日至19日,由主办单位在两岸咖啡门前广场摆一操作台(见图),操作台整体紧随于咖啡厅企业形象主题,标语。广场上人头攒动,许多消费者争相在操作台品尝醇香浓郁的两岸咖啡,派4名礼仪小姐(含服装,身披绶带,文字内容:(正面)圣诞节快乐(反面)成功沟通,始于两岸负责,有2人为消费者现场烹制咖啡,向消费者讲述咖啡厅的文化历史,另2个向消费者派发宣传单页(单页主要内容告知消费者圣诞节期间,咖啡厅菜品优惠措施和精美礼品相赠),敬请消费者光临。
活动寓意: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日子,而近几年在中国,圣诞节亦是都市人日趋崇尚的重要节日,通过免费品尝咖啡,体现咖啡厅近距离走进消费者中,以极具亲和力的表现手法,提升品牌的诚信度及社会效应,就
能把消费者带入咖啡厅深层次的境界,大量的形象展示为活动的顺利召开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建议:由金喜为商家提供形象展台的设计方案含制作,宣传单页的设计制作,商家派礼仪小姐做促销活动。(待定)
(二)
咖啡厅圣诞亲善大使赠送礼物活动
时间:200
5年12月23日——12月25日
地点:咖啡厅二楼餐厅
内容:圣诞树上的雪花悄然无声的的飘落,风捎来醉人的醉声,当夜色铺满天空,平安夜的歌声唱起,我们再一次在欢歌笑语的圣诞节相遇。
为培养文化的人气指数,我们特邀五位圣诞亲善大使为在咖啡厅消费的宾客赠送圣诞礼物。同时,在圣诞礼物上标有咖啡厅的主题标语或祝福语。(例:成功沟通始于两岸两岸咖啡祝各界宾鹏圣诞节快乐!)初雪的石家庄到处洋溢着圣诞的色彩,圣诞亲善大使欢快的歌声,为满鹏宾客送来了圣诞祝福,也送来了温暖了【两岸】情怀。
活动寓意:品牌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能够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起到推动咖啡厅品牌广告效应。
(三)
咖啡厅中外嘉宾圣诞大联欢活动方案
时间:**年12月24日20:00
地点:咖啡厅二楼
邀请嘉宾:省会部分外教老师及留学生
内容:12月24日晚,在两岸咖啡举行中外嘉宾圣诞大联欢活动。届时,省会部分外教老师在二楼餐厅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自己传统的节日。整个酒店装扮成圣诞的气氛,使他们有重归故里的感觉,给他们营造家的享受,在欢乐祝福的同时,品尝家乡的美食,聆听悠扬的钢琴曲,飘散在橙色的灯影里,三分迷离,七分柔情,感受法国的浪漫、英国的含蓄、美国的奔放…感受西餐文化带给人们的愉悦享受,感受超值服务的优越性。餐厅所有人员必须都佩戴绶带。文字内容同上。
寓意:通过外教嘉宾的参与引发咖啡厅圣诞节活动的,吸引新闻
媒体的广泛关注,整个活动气氛热烈、高雅,倡导时尚消费理念,咖啡厅西餐文化得到了最大的渲染,使本次活为咖啡厅前期宣传打下坚实的基础,突出咖啡厅深厚的文化底蕴。
七、形象宣传制品促销投放策略:
1、台历:
制作策略:把两岸咖啡西餐中选出12道精典菜品,每一道菜品设计在每个月中,并做相应打折活动
,在圣诞节前全部派发完毕。消费者可持菜品彩图到两岸咖啡消费,享受部分优惠政策,如免费点钢琴曲,菜品打折消费。
(台历样品,仅供参考)
2、dm宣传单页:
制作策略:将咖啡厅圣诞节活动优惠措施体现出来,如赠送咖啡纪念礼品、免费品尝部分菜品,通过夹报的形式和现场品尝咖啡时派发,让消费者感受到咖啡厅菜品的精典。
3、钢琴曲点单:
制作策略:中内外著名钢琴名曲荟萃,简约、时尚,消费者就餐时可聆听优美的钢琴曲,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曲自己喜爱的音乐,钢琴师即可弹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
正面反面
4、咖啡品尝操作台:
制作策略:重点突出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企业理念,能更大范围吸引消费者眼球,识别性强,受众率广泛,加上咖啡厅简明的精典物语,得到消费者对咖啡厅的极大认可。
(操作台样品,仅供参考)
5、易拉宝:
制作策略:主要内容:咖啡厅精典咖啡起源简介、企业理念。摆放于二楼就餐厅显赫位置,传播频次高,增添活动气氛。
(图片样品,仅供参考)
6、吊旗
:主要内容:活动主题标语,“成功沟通始于两岸”
悬挂于二楼餐厅楼顶部,广告信息量密集,受众面广泛,受众记忆时间较长,是室内举办大型活动最佳选择。
(图片样品,仅供参考)
7、大型菜品展牌:
制作策略:采用不锈钢金属制作,具有稳定性强、随意更换广告内容、保存时间最长的特点,主要内容:企业理念,企业精典招牌菜菜品名称,价位。摆放于二楼餐厅楼梯旁边,便于消费者上来就可自行挑选菜品。
8、圣诞节通票(略)
八、活动意义:
1、在省会咖啡西餐厅招牌菜品尝尚属首例,消费者可以在活动时间内免费
享受一定优惠服务措施(品尝手工咖啡、优惠券、打折卡及礼品的赠送,招牌菜的特价推出),塑造咖啡厅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引领咖啡厅由普通消费阶层向高档位转型,彰显企业尊贵色彩,弘扬品牌文化理念,推动西餐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促进西餐行业流畅沟通!
九、策划单位简介:
金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年,下设广告部、庆典部、演出部、印刷部,是一家集品牌推广、创意策划、整合营销、庆典实施、广告、平面设计、优质印刷、媒介策略、媒体及咨询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文化传播公司。
作为庆典文化传播的先驱者,金喜自成立之初,就倍加关注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大众,积极倡导“秉承诚信基础追求无限攀登”的经营理念,恪守“推动行业发展传承广告文化”的企业服务宗旨,力争为客户推介营销策略、创意策划、设计、制作、等一站式服务项目的延伸。
“登高以致远人和而聪慧”。我们超越桎梏,具有广阔的前瞻意识,善于灵活掌握市场发展的经济趋向,瞄准市场稳步发展的突破口,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最终,我们在业界脱颖而出,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论文关键词:洋节;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
一、洋节盛行的现状
不知从何时开始,圣诞节等洋节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并日趋流行。每当圣诞节来临,电视、电台、报刊、网络被各种各样的圣诞信息充斥着;人们乐此不疲地转发着各种表达祝福的短信以互祝圣诞快乐。平安夜里,当教堂的钟声敲响时,年轻人如潮水般蜂拥至大街上、广场上,聚众狂欢;教堂里一片嬉闹声取代了原本应有的肃穆,圣诞变得似乎和宗教无关。
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情节,愚人节等洋节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追捧,可他们对这些承载着西方文化的洋节却缺乏一些基本了解,不知道起源,更不知道应该怎么庆祝,但是却一味盲从。
针对洋节在青年群体中盛行的现状,寇福明曾对某高校20-25岁本科在读生做过调查
98%以上的热衷于过情人节和节圣诞节,87%的有过愚人节的习惯,7%的人有过感恩节和母亲节的习惯,其它的节日,如:万圣节,过的人几乎没有。93%的人认为他们逐渐淡化了对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节日庆祝气氛,但他们依然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庆祝这些节日。可见洋节已经逐渐走入中国人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
二、洋节盛行的原因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作为文化身份认同仪式的传统节日。作为各民族在自己发展的历史中记录下的自己民族生存、发展和变革中最有意义的日子,尽管它们起源不一,涵义不同,人们庆祝的仪式和活动也各式各样,但都体现和传承着各自民族文化特有的价值观。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西方的洋节均体现出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社会变迁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农事有关,并依据自然节气的变化或民间传说而设定,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春节等。受中国文化两千五百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影响,这些节日都与伦理息息相关,反映出尊重先贤、孝敬父母、全家团圆的特点,折射出重伦理、守孝悌的传统价值观,在情感方面多具含蓄委婉的特点。
西方的洋节多起源于宗教仪式或祭祀活动,如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等。这些节日多具有人文的内涵,主题鲜明,很适合表达自己的特定情感,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公众性,很适于人民的情感表达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城市生活为基础的西方节日与反映农事的中国传统节日相比,更注重社会性与人文关怀,它以娱乐、狂欢为特点,这恰恰迎合了在新的社会关系结构下的中国人寻求情感宣泄,放松精神的内在需求,因而洋节在中国的土壤上能够大行其道。洋节中的母亲节、父亲节符合中国传统的敬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思想;圣诞节、情人节中的狂欢”、“浪漫”则契合中国人的喜庆、团圆的精神内核。正是有了这些能使中国人情感上产生共鸣的东西,洋节才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进而形成一种流行文化潮。
(二)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
文化的渗透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西方强势强文化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入侵;借助广泛的载体,如:英语、麦当劳、迪斯尼、微软、好莱坞大片等堂而皇之地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进行渗透。正是这种强势文化在中国的渗透和扩张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正遭遇空前的冷落和尴尬,这也是圣诞节等洋节越来越多受到中国青年人热捧的重要原因。究其根本,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三)商家和媒体对洋节的盛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了创造最大价值的节日经济,商家和媒体联手对各种洋节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一方面,铺天盖地的广告不断被投放在报刊、杂志、互联网、电视等多种媒体中,将消费洋节等信息强制灌输到都市人的神经中,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商家根据洋节的特点装扮卖场,以营造出异域节日的气氛,给喜欢新奇的人们创造出欢乐购物的环境。洋节就是这样在商家与传媒的共谋下逐渐为国人们所接受,并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洋节折射出的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一)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碰撞
现在的“90后”习惯于过圣诞节,都知道圣诞老人,也会唱“JingleBells”;而鲜少有人知道过春节时要祭灶、扫尘、贴对联、送门神;也不知道元宵节要、放花灯、扭秧歌;更不了解端午节得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这些传统的节日和习俗在“90后”看来是苍白的,没有质感的。针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热衷过圣诞节的现状,2006,来自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十位博士就发出联名倡议书抵制圣诞节,并号召“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二)西方节日的融合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西历)元旦”、“五一”这些舶来品也早已融入国人的节日单中,被人们所广为接受。在元旦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亲朋好友互致问候以庆祝新年吉祥如意;五一节则是劳动者通过顽强不屈的斗争为自己争取到了合法权益,代表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今天,当举国上下与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共迎新年钟声庆祝元旦时,当与世界各国人们共同庆祝“五一”劳动节时,有谁会提出要慎过这些“洋节”?
(三)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地区文化间的冲突和交融不可避免
在全球一体化加剧的今天,存在着巨大差异的东西方文化发生碰撞是必然的趋势。就节日而言,不同的节日文化是不同的民族文化的载体,都有其合理的因素在里面,没有孰优孰劣的可比性,当两种不同的节日文化沿着各自的轨道发展时,并没有冲突和碰撞,一旦两种不同的节日文化碰撞和交融的时候,就如同文化融合一样,人们有了选择的余地,价值判断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吸取和扬弃就不可避免。
四、提升自我文化以应对以洋节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文化从来都是一种需要交流的东西,在当前全球化的趋势下更是不可避免。文化如果要“守”,那么就失去其生存的意义,缺乏包容的文化本身就不具有吸引力,终将难挡社会进步的车轮。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的盛行认同于“国人接受了该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因为研究调查表明,很多年轻人过洋节只是为了赶时髦,并不了解洋节本身的内涵。他们对洋节的追崇,更多的是愿意接受其互致祝福、放松心情这种休闲化、娱乐化的形式。我们应以海纳百川、包容并蓄,去其糟粕,存其精华的态度对待各种文化。
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洋节的甚嚣尘上至少是该文化外在形式的一种蔓延。意识形态上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年轻人、特别是中小学生缺乏深厚的传统教育的根基,自我文化底蕴薄弱,在被浓厚的传载西方文化的洋节所包围的氛围中很容易迷失于这种表象下,久而久之很容易在外来文化面前丧失自我。
节日习俗
西方国家
平安夜亦被认为是圣诞老人及其他地区类似人物四处向好儿童派礼物的时间。在意大利,礼物在平安夜当日早上已开启,而在英国、爱尔兰、瑞典、丹麦、挪威、芬兰、葡萄牙及波兰,圣诞礼物通常在平安夜晚上或圣诞日
耶稣
早上开启。在德国大部分地区,圣诞礼物则在平安夜晚上(德语 Bescherung)开启。在冰岛圣诞节在平安夜下午6时开始,教堂钟声会被敲响,人们会与家人一起享用节日晚餐,之后便会拆礼物,一起渡过晚上。在北美洲,大部分家庭会在圣诞日早上拆礼物。对于已离婚的家庭,孩子可能分开两日与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庆祝。在西班牙礼物则要到1月6日显现日(Día de reyes)早上才会被拆。不少传统圣诞故事都在平安夜晚上发生。
在日本,大多数人都信奉传统的神道教以及佛教,圣诞节的宗教气息淡薄,一般人鲜少注意圣诞节或平安夜的宗教意义。大多是年轻人受到商业炒作的影响,将圣诞节等同于礼物交换、狂欢节或是情人节的延伸,年轻人开派对,情侣往往在圣诞夜约会、吃大餐,造成餐厅与旅馆人潮远多于教堂的现象。
美国
圣诞大餐中还有一样特别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层奶油,并放上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别有滋味。
丹麦
当圣诞大餐开始时,人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开始吃别的东西。
法国
生性浪漫的法国人喜欢在12月24日的晚上载歌载舞,伴着白兰地和香槟酒的浓郁酒香,一醉方休,醉度圣诞。
英国
英国人除开怀痛饮啤酒之外,还喜欢去异地旅游。比较保守的家庭则在圣诞前夜合家团聚。
德国
一向比较严谨的德国人都要开怀畅饮啤酒或白葡萄酒,吃甜食、酸食、酸猪蹄、啤酒烩牛肉、奶制品和各种生菜。
意大利
虽然平时已吃好喝好,但过圣诞节时,那才真叫大吃大喝,山珍海味,美馔佳肴,玉盘奇馐,应有尽有,是饕餐之徒大显身手的时候。
澳大利亚
每家饭店酒店都为圣诞节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有火鸡、腊鸡、猪腿、美酒、点心等。人们在傍晚时分,或一家老小或携亲伴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圣诞大餐。
祝福短信
圣诞过了有新年,新年过了有春节,春节过了有三八,三八过了有五一……哈哈!你以为我要一次性把所有的节日祝福都说完吗?我只想应节日说句:圣诞快乐!
跟你讲不要跟他讲,因为他跟我讲叫我不要跟你讲,现在我跟你讲,不要跟他讲我跟你讲过,如果他问你,我有没有跟你讲,你就讲我没跟你讲:圣诞快乐!
神说:所谓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人,一帮信赖的朋友,你会拥有这一切!我说祝你:圣诞快乐!
大家好,为答谢朋友多年来对我的关心支持在圣诞前举行酬宾活动,凡在我心中有一定地位的人都将获得由我免费提供的价值人民币一毛钱的圣诞短信一条。
圣诞树上的雪花,悄然无声地飘落,远处悠扬的钟声,开启着你我的心扉,让爱洒满人间。
我想在你最高兴时说出我的心里话,浪漫的圣诞节里,我的机会终于来了--你快乐时像头小猪,生气时更像!
以真诚为半径,以尊重为圆心,送你一个圆圆的祝福给你,愿爱你的人更爱你,你爱的人更懂你!圣诞快乐!
圣诞老人留言:因昨晚没有袜子装礼物,只好折成现金存入你的帐户--请务必在一小时内查询六次信用卡帐户,即可到帐!
在隆冬来临之际,希望你身体健康,永远快乐得就像炉子上的水壶一样,即使屁股烧得红红的,也依然快乐地吹着口哨幸福地冒着鼻涕泡泡。
无数个圣诞的祝福,那友谊,厚厚积累的愉快记忆,人间的亲情,天堂的温馨,终于带给了我们大家。
平安之夜的使者,向你报一声平安,让这祥和的旋律,伴随你度过今晚。
有人说,如果你能在圣诞前三个月接到祝福,那么在来年的前三个礼拜,对你的祝福就能实现,现在我几祝福你:钱途无量,事业爱情一帆风顺。
我手摘一弯月牙,头顶两颗星辰,眼含三色秋波,口叼九朵玫瑰,脚踏十瑞祥云,以闪电般的速度来到你的面前:圣诞快乐!愿意和我一起分享圣诞吗?
我刚在圣诞老人那许下愿:把我当做一件礼物,送给那正在看短信息的人,我愿生生世世陪伴着她。
在英国,平安夜如在工作日,有时会被银行及贸易公司视为短日(下午休息)。
天主教俗
天主教的圣诞节在平安夜开始。除非当日是星期日(参看待降节),守夜的聚会据说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参加圣诞节的聚会是不被允许的。圣诞季节继续直至1月4日,如当日是星期六,则至1月5日,当 the Vigil of the 显现日 庆祝时。
基督教俗
传统上不少基督徒会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内举行,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一些教会则会在晚上较早时间举行烛光崇拜,通常会有耶稣降生故事的话剧表演,亦会享用大餐,一般会有火鸡或火腿作为主菜。德国的传统菜色则有烧鲤鱼。
节日佳音
基督教社会中,平安夜这天,每家按传统都要摆放一棵圣诞树。当晚,全家人团聚在客厅中,围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和爱,并祈求来年的幸福。
圣诞节前夕也就是俗说的平安夜,当晚,全家人会团聚在客厅中,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在这天晚上都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诗歌弹着吉他,一家一家的唱着诗歌报佳音。到底佳音队这种节日活动是怎么来的呢?
耶稣诞生的那一晚,一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有声音自天上传来,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好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知道。
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报人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报佳音已经变成圣诞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
整个报佳音的活动大约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才结束。
圣诞节的节节歌
圣诞节歌《平安夜》起源于奥地利。
功在老鼠
一八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在奥地利萨尔札赫河畔的奥本村里
,有一只老鼠大胆地溜进村里古老的圣尼哥拉斯教堂风琴楼厢里。这只饥寒交迫的小东西东跑西窜,到处咬噬,终于干下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导致了一曲脍炙人口的圣诞赞美诗的诞生。翌日清晨,一位身穿黑色礼服大衣的中年人走进教堂,径直来到风琴旁边坐下。此人名叫弗兰兹-格鲁伯,正当三十一岁,有着一头黑发,高高的鼻梁和一双富有感情的眼睛。他虽然默默无闻,但在这偏僻地区很受村民尊敬。因为他是本村的小学教师,又是圣尼哥拉斯教堂的风琴演奏家。
他坐下来,踩着踏板,按下了琴键。可是风琴只发出几声呜咽似的微弱气息。
当格鲁伯正要俯身去察看究竟时,他的好朋友约瑟夫-莫尔来了。莫尔是个教士,也是一位音乐家。奥本村教堂的正式神父还不曾派来,莫尔是临时被派来顶替这职位的。
格鲁伯见他张皇,不觉一怔,连忙问道:“天主降福!什么事儿,约瑟夫?”那位年轻的神父举起双手,做出一副绝望的神态,并示意让朋友起来跟他走。
莫尔领着格鲁伯走到楼厢里的风琴键盘后面,指着鼓风的皮风箱上
一个大洞说:“今早我发现这个洞,一定是老鼠咬破的。现在一踏下去,什么声音都没有了!”格鲁伯仔细地检察了风箱上的那个洞。圣诞之夜做弥撒而没有风琴奏乐,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他禁不住喊道:“真该死!现在可糟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有办法,”莫尔神父有点腼腆地说:“我写了一首短诗,倒可以作为歌词一凑合着顶用一下的。”接着他又严肃地说道:“这可不是“那一类”的歌呀。”
格鲁伯看见他的朋友这么激动,不觉微笑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莫尔的确很喜欢“那一类”的歌--就是当农妇和船工欢饮时,在齐特拉琴伴奏下所唱的那种所谓粗俗的民歌小调。这种东西往往引起那些固执守旧的虔诚教徒的不满,使得道貌岸然的长老们大皱眉头。
格鲁伯拿起莫尔所写的诗读了头几段,顿时觉得好像有一股奇异的灵气贯穿脊梁。这的确不是“那一类”的歌。它好像是抓住了他的心,温和纯朴和动人地向他诉说。他从来都未曾这么深刻地感动过。他耳边隐隐响起了这些诗句的乐音。
莫尔几乎是抱歉地说:“我只是这么想,既然我们的风琴
已经不响了,那么你是否可以把这东西给我们的吉他琴配个曲,也许还可以搞个小小的童声合唱队来唱唱,……你看怎么样?”
格鲁伯说:“好呀,好,好!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做。给我吧,我拿回去看看是否能把曲子写出来。”
格鲁伯踏着地上的积雪,慢步走回安斯村。他一路上沉浸在他的乐曲构思中。
“平安夜,圣善夜,
万暗中,光华射。
他就像耳聋的贝多芬一样,在内心深处听见了所有的旋律:
照着圣母也照着圣婴,
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静享天赐安眠,
静享天赐安眠。”
他准备写给童声合唱的曲调已在脑际回荡。他回到他那简朴的住房,坐在他那古老的钢琴边,面对墙上挂着的十字架,终于谱写称了完整的歌曲。
那天下午,莫尔的书房里聚集了十二名男孩和女孩。他们穿着羊毛长袜、外套和围裙,整齐而漂亮。他们并排站在一圈圈的冬青花环下,益发显得生气勃勃。
排练开始了,格鲁伯和莫尔各自弹起他们的吉他琴,不时满意地对视微笑。开始时,大家对歌曲不甚熟悉,弹唱都嫌粗糙了些。第三部分也不太妥当,但很快便改好了。行了,这歌曲终于完成了。
圣诞夜,教堂里点燃的几百支烛光,在光洁的金盘碟和圣餐杯上映辉争耀,给那些僵硬呆板的哥德式圣母态像,赋予了盎然生气和温柔慈祥的风采。教堂里到处都用青松、万年青和圣浆果等装饰起来。全体教徒挤坐在长条硬板凳上。男人们穿着臃肿的羊毛外套,妇女则被披上了醒目的围裙和有色的披巾。
当莫尔和格鲁伯提着他们的吉他,随着十二名男女儿童走上圣坛前时,惊讶的群众顿时轰动起来。格鲁伯向他的乐队微微点头示意,琴弦便拨响了。接着,莫尔神父的男高音和格鲁伯先生的男低音,便和谐地共鸣着响彻那古老的教堂。
于是,流传久远的圣诞赞美诗便这样首次被人们唱出来了。然而,第二天也就被人忘记了。当时参加圣诞弥撒的教徒之中,谁也不曾料到这首歌后来竟会风靡世界。
后来仅仅是由于一次偶然机会,才使这一杰作得以免遭淹没的命运。第二年春天,从齐勒塔尔来了一位风琴修理师,卡尔·毛拉赫。他在闲聊中随便问起:既然风琴坏了,那么你们是怎样进行圣诞弥撒的?格鲁伯这才提起那曲子的事,他说:“这是个不值一顾的东西,我甚至已忘记把它塞到哪里去了。”在教堂的后部有一个小橱,里头塞满了尘封已久的乱纸堆。格鲁伯从这里找到了那首曲谱。
那风琴修理师看着乐谱,微微动着双唇,从他那宽阔的胸腔里哼着这调子。“有意思,”他轻轻地说,“可以让我带回去看看吗?”
格鲁伯大笑起来。“行,行,你尽管拿去就是了。再说,你把琴修好后,这东西就更加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了。”毛拉赫走后,格鲁伯也就忘了这件事。然而平安夜却在可爱的齐勒塔尔山中回响,并且从此开始了它远播世界的历程。
这歌曲作为民间音乐,从奥地利传到了德国。它越过国界,随着德国移民远涉重洋,传播各地。但直到不久前,莫尔和格鲁伯才被公认为这首歌曲的创作者。他们当时什么都没有得到,他们死时仍和生时一样贫穷。但是,格鲁伯的那具古老的吉他琴至今仍在为他歌唱,它已成为传家宝,被格鲁伯家代代相传。现在,每逢圣诞夜,人们便要把这吉他琴带到奥本村去。而世界各地的教徒们,则再次齐唱这首为人喜爱的圣诞赞美诗……
神父杰作
奥地利靠阿尔卑斯山的地区,出了不少的乡村诗人,加上奥地利人,本是爱好音乐的民族。他们大部分的人民,信仰耶稣基督。所以每到圣诞节,在这崇山峻岭的一些小镇和乡村里,许多歌唱世家的男女,像中古世纪的吟游诗人,不断的把圣诞歌的词句和乐曲,加以改进或创新。他们很多人,长于弹奏乐器,而且几个人聚在火炉边,就能当场作出新的圣诞歌,成了后来圣诞歌的宝藏。有一些歌曲,也许当时唱唱,或唱过一两年,就被新的圣诞歌所取代了。但是其中的一首,不但流传下来,而且是世界最出名的圣诞歌,它就是大家熟悉的“平安夜”。
据说这首圣诞歌,是阿尔卑斯山下沙司堡的牧若瑟神父,在一八一八年撰写的歌词,曲子则是乐师方济葛鲁伯所作的。不幸它在那乡村圣堂歌咏团的抄写本中,埋没了十多年。后来,被一位喜爱音乐的人发现,就把这首圣诞歌,带到城里的音乐会上演唱,非常受人欢迎。于是,渐渐的流传到奥地利各地,再传到了德国。一八三九年,这首圣诞歌传进了美国,不到几年功夫,就普遍得到人民的喜爱。再经过著名歌唱家的演唱,电台的播放,这首圣诞歌-平安夜,普遍的流传世界,而且各国都有翻译的歌词。不管是不是基督徒,几乎都熟悉这首“平安夜”,聆听的时候,而且会哼唱起来。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英国教学家罗素曾经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这句话便类似于我们中国的俗话“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教学,开始是十分重要的。在英语教学中,从课堂导入到知识讲解甚至于最后的课堂总结,都需要教师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本文,笔者主要从初中英语的课堂导入入手,重点探讨课堂导入的方法,以期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拉开一堂精彩的别开生面的英语课的序幕。
一、明确课堂导入的目的
每一个教师都明白课堂导入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为了在课堂开始时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追求教学效果趣味横生,许多老师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将导入作为单纯的课堂氛围营造。这种为娱乐而娱乐的课堂导入方法是十分错误的。作为教师,应当时时以自己的教学目的为出发点,即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因此,在准备课堂导入时,应当在以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艺术性、趣味性。
通常,通过导入,我们要达成以下几个目标:
①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②引起对本堂英语知识的关注,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③为新知识做引子、铺垫。
④明确学习目的。
二、灵活多变的导入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课堂导入对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英语,由于其重要性和我们母语思维的差异性,对于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当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思考、多创新,结合课堂内容,丰富课堂导入方法,以期为一堂课的教学拉开精彩的序幕。以下,笔者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常见的课堂导入方法。
1.趣味导入法
趣味导入法在教学中深受同学们喜爱。因其生动有趣的形式,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开始新课程的学习。通常,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猜谜语、表演法、互动游戏来进行趣味导入。
例如,在学习《Let's celebrate》前,笔者为同学们准备了圣诞的起源故事:
当代,恐怕无人不知圣诞节。每年的12月25号是西方国家最重大的节日――圣诞节。而我国,随着与国外交流频繁,在年轻人中也流行过圣诞节,装饰圣诞树,互赠圣诞礼物。那么圣诞节是如何由来的呢?
圣诞节其实是基督教信徒们的节日,它主要与耶稣的降生有关。相传耶稣是因圣灵成孕,由圣女玛利亚所生。神派遣使者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玛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名字起为“耶稣”,意思是拯救人民于罪恶中。在玛丽亚要临盆的时候,两人刚好在路途中,没有旅馆,只好暂住马棚,生下了耶稣。后人便将12月25日定位圣诞节,年年望弥撒,以示纪念。
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仅让同学们对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学生们对西方节日的好奇心,引出我们的《Let's celebrate》主题;还可以扩展同学们的知识,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2.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即通过老师提问引导,让同学们跟着老师引导,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的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课堂教学层层推进、迭起。一般的设疑导入形式有:话题导入法,以旧引新导入,悬念导入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内容,进行灵活多变的应用,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在此,笔者仍旧以《Let's celebrate》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进行以下的提问,与学生交流,进行课堂导入:
①同学们每年都会过什么节日呢?
②我们过的这些节日中有没有来源于国外的节日呢?(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等)
③同学们知道这些节日的来源么?(在此,教师可结合故事导入法)
④同学们是如何庆祝这些西方节日呢?比如圣诞节。
⑤那么西方国家又是如何庆祝自己的节日呢?他们有什么特定的风俗习惯呢?
……
引出:那么这节课的内容便是《Let's celebrate》,让我们来了解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
3.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可以将平面、抽象的知识通过视频、图像、音乐形式变得立体化、趣味化、生动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与时俱进,通过多媒体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模式,通过声象文并茂的形式,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Let's celebrate》时,教师可以播放一组西方传统节日图片。让同学们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对西方传统节日、习俗快速了解,从而直入主题,开始我们的课程。或者播放一首《Marry Christmas》歌曲,来营造欢乐的节日气氛,从而引入我们的新课程。
4.生活导入法
语言本身来源于生活的需要。越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效果也会越佳。在中考时,我们看到作文越来越生活化,因此,多从生活角度导入,不仅仅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益,更可以丰富同学们的作文素材库。
例如,在准备《A birthday Party》授课前,老师可以先进行调查,查找快过生日的同学。在讲课前,一起为该同学们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在欢乐的氛围下,让同学们一起讨论,我们中国的庆生方式,再介绍西方的生日派对习俗,进而引入我们的教学内容。
三、小结
3-5分钟精彩的导论,不仅仅可以在短时间迅速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英语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还能让同学们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作为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做到灵活运用,维持学生的新鲜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一堂课揭开精彩的序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一、教师自身要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素养
要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必须要先以身作则,加强学习,增强自身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素养。初中英语教师应从自身抓起,主动了解更多有关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方面的情况,全方位地了解英、美文化交际存在的背景知识。另外,在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文化差异对语言运用所产生的影响有多大。比如在婚礼上,外国友人夸奖新娘漂亮:“Your bride is very beautiful!”由于英语翻译没有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将新郎回答的“哪里!哪里!”直接翻译出来,结果老外听了很疑惑,以为新郎要问新娘具体美在哪些地方,于是老外又解释道:“The face,the eyes,the nose...everywhere.”这样就闹出了一场笑话,若是翻译对中西文化差异有较深的了解,直接回一句“Thank You!”就足够了。
再如,在教学有关Weather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Weather这一话题渗透跨文化知识。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外那么喜欢聊天气呢?实际上,西方人初次见面时,习惯用谈论天气的方式作为交谈的开场白,其实他们不是为了谈论天气的好坏,而仅仅是为了引入一个新的话题。经过教师这么一解释,学生以后也不会认为西方人喜欢谈论天气是一件奇怪的事情。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学生便能了解到更多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知识。
二、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发掘跨文化意识
词汇与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词汇的产生与消亡都伴随着某些文化现象;在未与文化意识结合之前,人们给事物赋予名称时是随意的,但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却能使这些名称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龙(Dragon)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物,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是邪恶和凶残的化身。由此可见,在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挖掘对学生理解词汇有着深刻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新单词时,教师不应继续把听说读写作为最终的教学目的,而应进一步去挖掘词汇背后的文化含义,从小小的单词开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如,politician和statement这两个单词,很多学生认??politician是政治家的意思,经常将中文的“政治家”翻译为politician,然而这个词在美国英语中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它指的是谋取个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因此中文的“政治家”译为statesman在美国和英国文化中都很贴切,statesman主要表示善于管理国家的明智之士;人们通常把有威望的高级政府官员称为statesman。
三、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
在跨文化交流中有必要提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让双方在交际中进入同一个文化背景,避免误解或敌意的发生,获得成功的交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词汇的不同文化含义,口语教学应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结合情景挖掘词汇的文化意义,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去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更有利于学生达到用词准确得体。比如,Blue这个单词,在汉语中指秋高气爽的天空色,给人以辽远、宁静和超脱的感觉。在英美国家,蓝色表示高雅和忠诚,常用来喻指人的“情绪低沉”“黄 色的”“下流的”,to make a blue joke(开一个下流的玩笑)。另外一个代表颜色的单词“white”在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含义也很不相同,在英语中white代表纯洁、高贵,故婚纱是白色的,在汉语中white代表死亡和疾病。再比如,动物词语在中英的文化差异,英语中的百兽之王是狮子lion,汉语中的百兽之王是老虎tiger,“置身虎穴”译为 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虎头蛇尾”译为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因此在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会话时,不应一味追求语言的准确性而忽略了其交际的有效性和语言的得体性。
四、借助节日文化,挖掘文化背景知识
初中生普遍对节日都很有兴趣,因此现在国外的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都很受欢迎,由此教师可以抓住节日这个话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借助节日文化的教学,渗透节日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学生记忆更深刻。比如在教“Christmas Day”时,教师可以用圣诞树、长筒袜、礼品盒等装饰教室,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圣诞节的气氛,再利用多媒体介绍圣诞节的起源、圣诞老人的传说,让学生动手制作圣诞节卡片,学唱圣诞歌曲。圣诞节在外国人的眼里就相当于是中国的新年,因此教师可以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做对比,让学生找到它们的共同之处:Family day,the first day of a year,feaster,gift.此外,教师还可适当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介绍其他的外国节日Easter(复活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的相关知识,如这些节日分别是哪天,有什么庆祝方式,吃什么特色食物等。同时结合我国的重要节日,如the Spring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Lantern Festival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节日文化差异,通过节日文化差异渗透跨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