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经济效益

时间:2023-06-05 10:14: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的经济效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1篇

关键词:会计审计 交易 经济效益

会计审计是一种为我们普遍了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对于当今公司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是发展经营,做大做强公司企业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会计审计工作是否精准合理几乎对企业有着关乎存亡的影响。合理的会计审计工作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公司企业减少成本、明确发展方向,而且可以帮助公司企业加强自身管理能力,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直接增加企业利润。清晰地明确会计审计和提高公司企业效益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帮助会计人员等公司相关人员找到使企业实现更好发展的策略。

一、会计审计与企业经济的显著特征

会计审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以一种特定的模式,对经济交易进行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和监督,提供经济信息,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首先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其职能主要用来更准确、直观的反映、管理、控制公司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所以说会计审计能为公司的金融管理提供高质量的财务资料,并加入到决策过程中,以谋求再大的程度的经济利益。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劳动和服务的对外交换过程中经各方面的努力所获取的劳动节约,通俗说法即为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获取尽量多的经济利润。

(一)会计审计的职能与特点

根据课堂理论知识的介绍,会计审计所体现职能总体上来说有应分为两个方面,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在会计计算方面,会计师通过一系列专业手段和基本工具,从数量上真实、完整的体现各个项目的经济进展情况,良好的提供信息以便于公司企业加强经济管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监督职能是与会计核算相对的另一项职能。监督的对象主要针对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这两个职能也决定了会计的职业特点,它是为不同主体、对象提供服务、管理的一种手段,并且要通过一定的数理形式、理论依据,更加直观形象的反映各个对象的发展状况,并督促其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所有的企业都是为利润而生存,由此可知,创造利润在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况且,提高经济效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对企业和国家来说,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巨大财富。提高经济效益,将会产生更多的产品和劳务,从而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率,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经济效益更大的好处在于可以增加国家的收入,有利于带动国家经济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在经济效益提高的过程中,投资效益和资源的利用率也必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高,由此可以换机我国人口与资源不协调的压力,极大地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就各公司企业自身而言,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为自身发展的未来提供保障,而且还可以保证企业的资本充足以便进行投资和运营。

二、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市场上丛生了很多新型企业,同时,公司企业面临的同行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已逐渐成为新的需求。经济效益是现代企业的核心,保障现代公司企业经济活动的有力手段主要依靠内部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围绕现代企业的开展,在多个方面为公司提供保障,在提高公司经济运转能力、自我检测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本公司的综合实力和行业影响力。

(一)内部经济管理审计方式的先进性

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迫切的需要公司企业内部经济效益的开展。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企业性质和产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国家没有投资与管理的双重权力,也早已无法深入的参与公司企业的利润分配,取而代之的管理者则是企业自身。在这样的体制之下,传统意义上的财务审计工作只能够审查企业经济活动是否违规合法,逐渐的不能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与之相对的是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建立在数据的真实性上的,在此基础上,内部经济管理审计方式公正客观而且全面多样,可以在根本上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经济效益审计对现代企业的促进作用

经济效益的审计工作可以促使现代企业自觉地填补自身漏洞、挖掘原有潜力,并进一步提高管理经营水平。随着公司企业经营活动日益现代化、多样化,经济效益审计从检测并能评估各部门的内部控制模式入手,在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搜寻管理执行方面的漏洞,并对此做出精准、合理的评估判断,得出结论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经济效益审计往往可以控制现代公司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公司计划。在很大的范围内控制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关键时刻可以极大地减少公司企业的损失,避免伤害公司的根本利益,以达到审计的效果。

三、总结

会计审计是提高公司企业经济效益的迫切要求,在企业的经营中主要服务于经济效益。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科技水平突飞猛进,合作工作也更加精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在于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而在于一个企业之中,来考核经济效益的基础人员是会计审计人员。基于此,企业从自身做好,坚持完善会计审计的多项基本工作,并进一步扩展关于会计方面的信息,大力执行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两个特性职能,这样,能够在多元文化、经济形势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快速发展积蓄实力,为更好服务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和文化保证。

参考文献:

[1]任红林.关于起我国审计机关效益审计实践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7,(5)

[2]龚传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模式[J].中国内部审计,2006,(6)

[3]王会金,陈希晖.效益审计增值的重要工具———平衡记分卡[J].中国内部审计,2006,(6)

第2篇

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途径;意义

企业经济效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定程度上说,企业经济效益既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又对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即从企业角度而言,经济效益的提高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从社会与国家角度而言,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社会与国家的稳定长足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济效益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内涵方面理解,企业经济效益主要是由管理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潜在经济效益以及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组成。

一、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

(一)管理规范程度不够,观念陈旧,企业管理粗放

虽然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管理程度不够,观念老套。部分企业的管理方式缺乏创新,仍旧采取翻报表与算福利等,而且部分企业领导根本不关注与重视企业管理理念,只注重听报告与作报告。另外,企业管理缺乏创新,管理创新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主要包括合理的管理方式、有效的管理模式等。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有待提高

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存在弊端。一方面,部分企业过分注重当前利益,缺乏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另一方面,缺乏健全的激发高素质人才积极性的分配制度,也就是说企业员工分工不明确,加之力市场竞争力的增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较混乱,缺乏健全的职工依据职业技能水平获得提升、依据业绩贡献大小明确收入分配的薪资体系。

(三)企业文化不能跟进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且作为企业依赖的环境,对企业而言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企业文化定义的熟悉与了解是首要任务,企业文化属于一种价值观,既是企业产生的文化观念与历史传统又是企业的独特的经营理念,总之其涉及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发展战略、道德规范、指导思想等。众所周知,员工是一个企业的主导力量,员工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优越的管理理念,即企业优越管理理念的建立与形成需要员工的支持,员工若能成分了解与掌握管理理念,并付诸于行动,那么企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取得良好成效,反之则丧失了引进管理理念的意义。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首先,转变企业的发展方式。企业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企业发展方式,即集约型经营。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具体发展过程中需要提升企业资源利用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维护环境,在争取经济利益最大化时必然会影响环境,所以环境的维护尤为重要。另外,科技水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科技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丰富企业资源;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有利于提升员工积极性。其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企业领导者的支持,也就是说企业领导者需要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制度与体系的创新,提升自身职业素养,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方式主要包括学习与制定现代企业良好管理方式;创建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经营者管理能力等。在具体发展过程中,企业破产与兼并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加之企业延用的优胜劣汰规则,部分企业在经营方式不合理与经济效益无法满足企业生存的基础上就会选择自己关闭或是被其它经营良好的企业兼并。最后,树立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正确树立,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凝结力、激的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劳动生产率,总而言之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每个企业都需要具备自己独特的文化,具备共同的奋斗目标,以及需要提升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意义

首先,从企业整体角度而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利于加强企业多方面的优势,企业在平常经济活动或参与企业竞争过程中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优势尤为明显,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以及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利于丰富企业资源,众所周知任何企业都不是万能的,它们无法满足人们的所有需求,企业只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有效资源创造更多价值,尽可能的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企业获取资源的途径,从而与时俱进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最后,从当前经济环境角度而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有利于加强国力,有利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因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企业、社会、国家而言都有着重要意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际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发展,以及提升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因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既是企业管理者的目标也是所有从事经济活动人员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至关重要,另外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张阳.浅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意义与措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02

第3篇

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0日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企业的经营业绩,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秩序稳定。企业要提高经营业绩,势必要追求利润,因为利润是企业经济的血液,企业要追求利润,就必须讲求经济效益。所谓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从宏观方面来说,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才能保证国家的财政目标实现;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微观方面来说,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才有实现实施的人才战略、产业调整和市场扩张战略,才能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如何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直是我们经济工作者研究与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体会,就如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管理,从管理对象上看,分为人、物及信息,于是企业管理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特质。人是各种资源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企业的发展必须合理配置人、财、物,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资源配置的核心。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是将人的智慧、力量、经验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动,使之产生最大的规模效益,也就是说,对人的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如何搞好对人的管理呢?笔者认为,首先,管理者必须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按劳动法要求给予员工基本生活环境和条件。没有了这一点,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就只能是不能实现的良好愿望;其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会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工作效率、人的身心健康和个体行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从而实现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相容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第三,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不仅可以把经营目标、战略、经营观念,融入每个员工头脑中,成为员工的共识;而且还可以使每一部门、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承担的责任和应做出的贡献,把每一部门、每一个人的工作与企业总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保持较高的赢利水平,必须树立成本管理理念,取得成本优势。也就是说,加强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首先,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其次,加强成本管理,才能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占领更大的市场;第三,企业的生产同社会紧密相连,不断降低成本不仅为企业本身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目前,企业成本管理存在诸多不足,如企业价值补偿不足;产品损失成本增加;企业的直接生产人员过多,劳动生产率过低;企业成本信息核算失真等,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强成本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实行全员成本管理。要发动广大职工群众,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行全员成本管理,参与成本管理的人员不仅是专职成本管理人员,还应包括各部门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人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其次,认真开展成本预测工作,规划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进行最有效的成本决策,编制成本计划,认真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各项基本工作,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三、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水平

笔者认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先进的技术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企业具备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降低成本消耗,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加大投资,购买先进的技术设备,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二是企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企业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才能降低成本消耗,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要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首先,企业要对职工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多层次、多形式的训练和培养的活动,旨在全面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管理和政治思想素质,增强任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搞好企业职工培训工作。企业管理者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企业职工培训工作。企业要成立专门的职工教育机构,制定职工培训计划,建立健全职工培训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应将职工培训列入本单位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保证培训经费和其他培训条件。

四、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随着我国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各项政策措施的不断出台,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到了关键时刻,首先我们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形成提高质量人人有责的风气,企业的发展一定要立足以质取胜,只有质量才是我们的根本。其次,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制。企业法人作为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第三,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机制。质量管理必须严字当头;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有效的质量创新技术。提高质量的整体水平,一方面要严格管理,另一方面要努力创新,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技术创新,把已有的产品做好,并且研发新的产品,不断提高我们的质量和档次;第四,建立健全技术保障制度。大家知道产品质量合格不合格需要检验,除了自身企业的检验还有国家的检验。同时,产品要出口也会遇到各个国家提出的不同标准要求和检验要求。因此,要建立健全技术保障制度。

五、正确认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涉及的三个关系

首先,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劳动消耗的关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求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如果企业偷工减料,生产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虽然减少了劳动消耗,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也是不可取的。

其次,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生产的商品质量的关系。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是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合格产品,否则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也是不可取的。

第三,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我们必须遵循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主要参考文献:

[1]田孝蓉,李峰主编.旅游经济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8.

[2]梁小民著.西方经济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7.

[3]范家骧,高天虹著.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12.

第4篇

关键词:会计审计;经济效益;影响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21-0104-02中国图书分类号:F275;F239.4文献标志码:A

会计审计可以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使企业获取的经济信息更加精确,进而让企业经济活动更具稳定性,为企业高层制订企业战略提供必要的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趋于完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经济活动也越来越繁杂。为了抑制经营管理风险,需要企业提升对会计审计的关注,明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企业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会计审计工作,使会计审计工作的作用和价值实现最大化,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下去。

1中小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实行内部经济审计变得极为重要,对提升中小企业经济效益有决定性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在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政府不能兼得投资和管理者的权利,使企业形成了自我管理。基于这种情形,传统的财务审计不能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实行审查,难以完全满足企业的经济管理需求[1]。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以实际的经济数据为根本,审计方式多元化且客观,可以从根本上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优化,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经济效益。

二是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发现自己的问题和缺点,对自己的特质进行放大处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目前,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逐渐向信息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对每个部门的控制形式进行预判,及时发现执行和管理中的缺陷,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更平稳地发展下去[2]。

2会计审计对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2.1提升资金利用率

明确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和资金利用情况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中小企业提高投入资金的利用率不但能避免资金浪费的情况,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作用,这样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会计审计可以对中小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掌握,在具体环节对中小企业内部各类经营以及投资活动进行分析并准确记录[3]。

在实际工作中,要控制好工作时间,寻找并处理中小企业当前的资金管理问题,依据企业运营的真实状况制定解决策略,使策略更具针对性。在中小企业有效运用资金的情况下,可以促进其经济效益增长。同时,开展会计审计工作还能保障中小企业资金安全。在实际操作中要对中小企业内部资金进行针对性监管,提高资金运用时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有效避免徇私舞弊的情况,保证资金正常运用且价值最大化,提高中小企业的利润[4]。

2.2对各项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

企业经济效益要依据企业内部各种经济活动才可以实现。在各项经济活动中,中小企业能够得到一定利益,因此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企业内部经济的提高有决定性作用。

在现实工作中,一定要对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展开提供保障,这样不但可以使经济活动顺利进行,对提升中小企业效益也有重要作用[5]。

实施会计审计时,一定要对经济活动中每个环节的数据及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详细记录有关内容。利用这些数据和信息能够总结企业管理中的不足,保障措施的時效性,从而保障企业内部各项活动有效开展。例如对中小企业库存产品实行查验时,一定要重视对产品质量和数量的掌控,同时检查库存数据和记载数据的一致性。如果存在差别,就要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亏损情况。只有结合现实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6]。

3会计审计在中小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中的应用措施

3.1加强会计审计独立性建设

中小企业需要提高会计审计的独立性。提高会计审计的独立性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会计审计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建立独立的会计信息监管部门,建立互相抑制的制度,以预防为主。不仅要建立独立的会计审计部门,还要对所在企业的业务项目实行严格审计,审计时要保证多人审计。对会计部门实行考核,提拔能力强的人。企业要建立较为健全的监督制度,提供必要的培训,在审计师的帮助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使公司流动资金的使用更加透明化。

3.2会计审计制度全方位有效落实

为了提升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小企业的管理层一定要明确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把会计审计工作使用时的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在现实工作中,企业需要把会计审计有效落实到中小企业管理理念中,将会计审计制度落实到地,使其在每个工作环节都能得到体现。只要这样才可以落实会计审计的监管职能,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保障,为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企业管理层一定要转变管理理念,重新定位企业员工的责任,将中小企业会计审计工作落实到地,同时还要在现实工作中实现会计审计工作标准和制度化。这不但是一种保障,也是实现中小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方式。

在日常工作中,企业以自身为基础,把支付业务作为起点,对传统形式下财务部门单一审核以及支付方法进行改进,同时让审计部门参与进来,重复审核日常的支付业务,以此推动资金合理运用。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拓宽审计工作的思路,依据企业管理状况,将各项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监管中小企业当前的经济活动,同时能明确责任,使会计审计工作更具覆盖性和有效性[7]。

3.3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审计工作对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关乎会计审计的效果。要想有效开展会计审计工作,需要保障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工作技能水平[8]。

在当下,会计审计已不仅是财务领域的工作,还涉及管理和日常经营。这种变化对会计审计人员的要求与日俱增,只有提高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职业素养,才能保障会计审计工作的效能。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需要在日常运营和管理中强化培养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性,经常组织人员参加新项目培训,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市场情况和制度现状,这对企业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在现实工作中,要加大企业的培训力度。对会计审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把最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要求与现实工作進行结合,再传播给参加培训的有关人员。

与此同时,要注重实践。中小企业招聘人才时应尽可能招聘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审计工作者,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得中小企业会计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审计人员要对自身提出高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市场变化和业务知识进行深化剖析和了解。针对最新出台的政策,一定要依据企业现实进行探究,唯有这样才能把会计审计的功能最大化,企业才会更好地发展下去[9-10]。

第5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经济绩效;沃森生物

一、引言

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副作用,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是一表现。企业诚信危机归责于政府部门的同时,人们意识到这些问题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重要关系。企业若仍然对资源掠夺式开发、任然对环境严重污染、企业造假贩假活动任然猖獗、员工合法权益任然保护不利,中国经济在追求可持续发展上会受到重创。因此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意义重大。本文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理论,以沃森生物为例,分析了其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问题,发现沃森生物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上看似完美,却存在没有企业对客户的责任,公司对于客户的社会责任为零,社会责任履行中的产品质量安全也只是纸上谈兵的问题,此外,企业社会则责任履行情况中也未将子公司纳入其中。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般分析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许多学者就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两者成正相关关系;HomerH.Johnson在2003年通过实证研究也提出,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履行、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能帮助企业增加利润、提高公司价值,反之将对企业财务报表产生负效应。国内学者朱瑞雪等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强企业的差异化优势,提升企业的信誉度,有助于企业建立与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国外的理论研究和我国近年的实证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关系都多有研究,而且都证明了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相关关系。

三、沃森生物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情况

云南沃森生物是一家业内闻名的疫苗生产商,主要从事人用疫苗产品研发、生产。其研发能力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11月1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3年,出于扩展销售渠道需要,沃森3亿元收购山东实杰生物有限公司,为沃森生物促进疫苗制剂销售,提高公司利润创造了便利条件。但今年3月18日发生的山东疫苗事件使涉案、被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实杰生物从新三板退市。控股母公司沃森生物早日还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疫苗产品销售合理合规,现在却形成鲜明对比,业绩遭遇大幅下滑、宣布紧急停牌。疫苗贮存需在2~8℃恒温环境,而问题疫苗未经冷链运输,造成生物制剂污染。失效疫苗会大大增加疾病爆发或流行的风险,这也是本起恶性事件所带来的恶劣后果。企业越大,社会责任意识应更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义务越大。沃森生物作为我国生物制剂行业的领头羊,如今却让人唏嘘,同“三鹿事件”、“兰州水污染”一样让社会公众寒心。忽视社会责任终给沃森生物带来严重危机,各项指数暴跌反应企业经济效益负增长,更重要的是沃森生物已失去公众信任,未来发展任重道远。

四、对沃森生物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深度分析

曝光事件使民众对山东实杰和其母公司沃森生物深恶痛疾。但分析可知此次事件是中间商在运输过程冷藏导致的污染,即子公司山东实杰公经营存在的问题。但子不教父之过,此次事件暴露出沃森生物在公司管理上、内部控制上的缺失,所以沃森生物受株不值同情。在沃森生物“2015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可以找到对公司内部控制严重缺陷的描述,山东实杰和圣泰(莆田)被吊销了《药品经营许可证》,沃森生物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因并购山东实杰,合计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4.8亿多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8千万元。同时,母公司财务报表反映对山东实杰的长期股权投资计提了3.13亿元的减值准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信息在第17点“信息化管理”中披露出来,而在报告中的第3点“企业社会责任”中只字未提,可见,沃森并不把这次严重威胁企业生存的危机上升到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高度上来,认为仅仅是公司管理上的漏洞。报告中的企业社会责任部分,通篇都在赞扬企业做出有益社会的贡献,涉及企业在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员工的合法权益。但“毒疫苗”事件就暴露了该企业在把控产品质量、积极主动承担各项社会公共责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遵纪守法这几方面的缺失。报告中说“企业严格遵守外部监管机构的规定,对日常监管检查、风险检查、专项检查、跟踪检查等各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偏,严保产品质量。”但事实上却是日常监管检查不到位、跟踪检查严重缺失。报告中说企业在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产品安全等问题上积极主动承担社会公共责任,但事实上,企业在最基本的保障受种疫苗者人身健康安全上就没做到,本职工作是缺失的。报告中提及公司经营中全面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也是纸上谈兵,安全生产责任制若真正全面得到落实,企业何故陷入到这么大的漩涡中无法自拔。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沃森生物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缺少对顾客的企业责任,这一部分的企业责任为零。企业规避社会责任会反作用于企业经济效益,后续沃森的业绩严重下滑也就不足为奇。

五、结论与启示

分析沃森生物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更加印证了两者协同作用,正相关关系。此外,还得到的结论与启示如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必然涉及股东、员工、环境资源、产品质量安全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过去的三鹿集团视产品质量安全为无物不但使自身灭亡,更给中国所有乳制品企业带来沉重打击,消费者至今仍对国内乳品不抱信心。现在的“毒疫苗”事件也是如此,沃森生物忽视了公司对客户的责任,使行业受到了重创,同时势必会使行业遭遇寒冬。危机事件发生后,公司及子公司应立即开展公司缺陷整改工作,全面配合相关监管部门的检查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开展自纠工作。全部检查冷链保障管理系统,着重对在库生物制品冷链存储保障情况检查。全面梳理公司上游供应商、客户资质,下游销售商,对现存的所有购销合同进行全面整理、复核,涉及违规的清查出来。全面梳理母子公司过往经营记录、财务票据、相关台账等。公司需尽快制定出企业整改计划,使公司声誉受损度降到最小,使公众对该企业的社会责任重塑信心。

参考文献:

[1]徐磊,田水承.安全观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6):127-131

[2]郭晓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与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宝钢股份的案例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2011(5)

[3]雷杰,李蕾蕾,何存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经济效益与可持续投资理财发展能力的影响[J].经济问题探索,2008(8):104-108

[4]舒强兴,唐小兰.论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的关系[N].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5):79-82

[5]尚航标,田国双,黄培伦.资源型企业战略选择研究--以森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获利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5(7):117-124

第6篇

关键词:监理公司;成本预算;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监理收入分析及对策

监理公司的收入基本为各监理项目监理费总和,因此监理费取费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监理收入的水平。监理公司的收入是监理公司管理和运作的经济基础,只有在监理费取费合理的前提下,监理公司才能得以良性运转,才能进行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才能进行设备的采购和更新,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和服务,才能最终以优质的服务获得业主的认可。但在目前,监理费取费费率普遍偏低,市场存在压价竞争,这极大影响了监理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对行业的发展造成了约束。因此如何提高监理取费标准,增加监理企业收入,成了监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经过自己在监理企业的工作经历和总结,我认为要提高监理企业的取费标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企业管理人员思想认识,认真进行项目风险评价和成本预算。

随着建设监理制的前面推行,特别是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条例》、建设部《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等一系列政策规的颁布实施,监理工作范围越来越广,监理工作内容越来越多,监理程度越来越深,监理责任越来越重。而且当前监理项目基本实行监理项目备案制度,不仅要增加监理人数,而且要提高监理人员素质,才能确保对项目有效进行监督管理。监理人员的不到位或监理的失职都可能引起建设主管部门的处罚或业主的追偿。因此监理项目再不是以前随便派个别人员都可以应付的了,监理公司要发展就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专业监理人员,并按要求配备项目,对此企业管理人员应有高度认识。对监理人员要求的提高必然造成监理成本的增加,在承接监理业务时监理单位首先应根据项目对人员的要求进行直接成本预算,并结合企业管理水平计算间接费用,加上税金和利润后就可以作为项目监理取费报价的基础,在此基础还应结合工程特点和工期等风险因素,最终确定工程监理费价格。尤其在工程复杂而工期又要求较短的项目,业主要求监理费用包干,不支付延期监理费用时,这种风险就很大,监理单位应客观评价后确定监理费用,最好能说服业主对延期费用进行支付,以减小监理企业风险。经过企业预算后的监理收费应切实作为能否承接项目的标准,能做则做,切不可存侥幸心理,为承揽到业务而盲目压价。只有这样监理单位才能取得合理的收费标准,才能良性运行。

(二)加强企业自律,发挥监理协会作用,规范行业取费和服务标准。

监理费取费率的高低是受整个地区本行业的取费标准所制约的,因此如何提高当地本行业的取费标准,是企业提高监理费率的前提。要提高当地的行业取费标准,不是一两家监理企业就可以决定的,而是需要各企业自律,并发挥监理协会的作用,加大监理协会的服务范围和监督检查作用,定期对监理企业所承接项目进行检查。对监理取费明显不合理,监理人员又根本不到位的监理企业进行通报,并上报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处罚,从而从根本上杜绝恶性竞争,维护大部分监理企业的利益,端正行业风气。从而确保监理企业能在取得合理的收费下,切实做好监理服务工作并最终获得业主和社会的好评。

(三)加强与建设主管部门的沟通,对不符合监理取费标准的现象进行反映,通过主管部门进行约束和端正。

目前监理企业对建设主管部门的沟通意识还不强,总是默认现状,对发现的明显影响自身利益的乱取费现象不管不问,认为自己反映也改变不了现状;其实,政府既然制定了相关政策,自然也就是想去执行和规范,只是执行过程中总有未发现和监督不到的地方,这就需要各企业去发现和反映。比如:监理项目招投标中存在明显不符合监理取费标准的现象,甚至政府投资项目也有明显低于监理收费标准的;大部分招标工程中基本不管工程难易情况统一按监理费下浮20%。以上许多现象都是需要规范并对监理企业收益影响很大的,各监理单位应主动对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反映,并由其进行规范。只有企业与建设主管部门的互动,才能促进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才能提高监理取费,才能使监理企业良性发展,并最终回报社会。

二、监理成本的构成及控制

(一)监理成本的构成

作为任何企业,都应该在支付经营活动必要的支出后,争取最大的效益。那么,监理单位必要的经营活动支出是什么呢?主要构成就是监理项目发生的直接成本、管理机构发生的间接成本和上缴国库的税金。合理控制好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对在当前监理市场取费较低的情况下使企业有所发展并略有节余,应该说是最有效的方法。监理的直接成本:就是现场监理机构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监理人员的劳动报酬,即工资、津贴、工资附加费、奖金等;用于监理人员的专项开支,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住宿费、补助费、书报费、通信费、医疗费、交通费等;用于监理工作的必要设施及测试仪器等项目的购置费和租赁费;所需的其它外部服务支出。监理的间接成本:就是企业管理机构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管理人员的劳动报酬,即工资、津贴、工资附加费、奖金、差旅费、劳动保护费、保险费等;经营业务费,包括为招揽监理业务而发生的广告费、宣传费、有关契约或合同的公证费和签证费等活动经费;办公费,包括办公用具、用品购置费、通信、邮寄、交通、上网费,办公室及相关设施的使用费、维修费以及会议费;固定资产及常用工器具和设备的使用费;垫支资金贷款利息;业务培训费,图书资料购置等教育经费;新技术开发、研制、试用费;咨询费、专有技术使用费;工会等职工组织活动经费和其它行政活动经费;企业领导基金和其它营业外支出。

(二)监理成本的控制

一个监理企业,应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控制成本,我认为要根据各企业具体情况来确定。

1、对于规模较小的监理企业,由于业务量不大,可以采用由各部门直接参与管理监理项目,根据工程进度和建设单位的要求,及时增减人员,和在各项目之间调配使用人员,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必要的支出。这样通过节约人工费的途径来控制直接成本,从而达到控制监理成本的目的。

2、对于规模较大的监理企业,为了控制好监理成本,可以采用项目有限承包经营责任制与专业监理部完全承包经营责任制相结合的体制、项目预算管理体制。

①项目有限承包经营责任制与监理部完全承包经营责任制相结合的体制:为了保证监理工作质量,监理企业对现场监理人员的配置、现场设备的购置、住宿费、交通费、通信费、办公费等作了明确规定,按公司规定的标准及包干办法由监理部有限包干,节余部分由监理部分配。规模较大的监理部也可由各监理组有限包干,节余部分由监理部与监理组协商后分配。规模较大的监理企业,对一些监理费少、点多、线长、时间较长、专业性强的,也可实行专业监理部上缴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和利润后完全包干的办法,由它们代表监理企业对现场监理机构进行直接成本的控制。这样做,可以使企业对现场监理机构进行有效管理,保证了项目监理工作的质量;同时,监理的直接成本也能得到较好的控制。这是各监理企业常见的管理体制。

②项目预算管理体制:公司对成本核算进行全面考核,根据法律法规、监理合同、公司有关定员定额和费用的规定,由项目总监和监理部门、财务部门编制项目成本费用预算,报请总经理批准后,按预算控制和管理成本费用。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成本动态控制系统,将成本预算执行与成本核算相结合,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并建立成本考核制度,对各项目执行预算情况按规定进行节奖超罚。此办法有利于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促进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目前,采用这种管理体制的监理企业还不多。

三、结束语

监理企业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努力争取合理的监理取费费率,增大监理业务收入,并结合符合自身现状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成本控制,那么监理企业必将能克服当前存在的困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获得社会的认可,并最终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 经济发展速度 企业规模 生产要素 非市场活动

一、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认识误区

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指的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人们一直存在以下几个误区,表现为“五个等同”:

1.利润增减等同为经济效益的提高或经济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它一般是通过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同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比较,来表明经营效果是“盈利”或“亏损”的。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是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的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总量,用价值表示就是企业生产总值。劳动消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消耗,即生产过程中人力和物力的消耗,用价值表示则反映在企业生产成本上。因此,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上述公式可以推出:

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或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总值-利润)。利润是一个绝对值,经济效益是一个相对数,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量,二是生产成本。利润总量增加或减少是否会使经济效益提高或下降,需作具体分析。有时利润总量的增加并不一定使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只有当成本不变时,利润总量的增加才一定会带来效益的提高;而当成本下降或提高时,利润总量的增加不一定带来经济效益的增加,有时是经济效益的不变甚至下降。同样的道理,利润总量的下降也不一定造成经济效益的下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经济发展速度快慢等同于经济效益的好坏。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快,而劳动消耗大,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少,则经济效益不好;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快,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多,而劳动消耗又少,则经济效益就好。因此,必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既有高速度,又有高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3.企业生产的产品多寡等同于经济效益高低。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多,为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不一定经济效益就越好。因为经济效益的提高,除了增加产品数量,还需要优化经济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采用高新技术和加强科学管理,尤其是要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还必须使自己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

4.企业规模大小等同于其经济效益好坏。企业生产规模大,生产的产品数量也多,如果产品质量或市场占有率低,不能适销对路,势必造成产品积压,企业经济效益也不会高,甚至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如果企业规模适度,经营管理科学,革新技术,降低成本,面向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高,自然也会有好的经济效益。

5.劳动生产率高低等同于经济效益优劣。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降低劳动的消耗,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用两种方法表示:一是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的多少,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以更少的劳动消耗生产更多的劳动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要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要降低活劳动的消耗,还必须降低物化劳动的消耗,同时生产的产品还必须适销对路且质量好。否则,不仅不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而会造成财富的巨大浪费。

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新的认识

人们的认识能力会因时因地因条件不同而不同,因此,对经济效益的理解也会有差异。一般认为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占有和消耗的劳动量同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基于这种理解来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自然比较注重考核传统生产要素,设备、原材料、资金占用和消耗与人们所需要的人造财富之间的对比关系。但是,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和我们自身目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看,在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中,若不考虑企业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占用,会不利于遏制一些企业靠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效益。认为企业可以随意支配大自然的土地、水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观念是错误的。实际上自然资源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充分地满足每个企业生产的需要。随着社会由工业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形态转变,自然资源与环境、人力与知识和科学技术对财富增长、对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重要,它们都是另一种形式的生产要素。在这种新形势下来考核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必然不能忽视人们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占用与消耗,对人力、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投入及其对人们获得所需财富的影响问题。这必然要求我们对新形势下的经济效益有新的认识。这也是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的。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考量经济效益,不仅要考虑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且要考虑环境资源的占用和人力、知识要素的投人;不仅要考虑生产的直接成果有多少,而且要考虑环境费用对产出结果的抵减数量;不仅要考虑时间的节约,而且要考虑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不仅要考虑我们这一代人公平的使用资源,而且要考虑下一代人公平的使用资源;不仅要考虑满足人们当前的生存需要,而且要考虑人类后代满足其生存的需要。现有的经济学中关于经济效益的解释,是我们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做出新认识的科学基础。经济效率在经济学家看来,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使用社会资源,必然要发生占用和消耗,这就是一种“投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必然要有劳动成果,它反映的就是一种“产出”。社会资源包括:人类创造的财富资源,如:厂房、设备、原材料,自然的财富资源,如:土地、空气、森林、地下矿产等,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资源,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也就是要求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由此看来,不论是谁都是希望能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和占用来获得尽可能多的符合需要的产品,而对“消耗”、“占用”、“产品”、“需要”的理解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经济效益应该是一个动态概念。因此,笔者认为从我国可持续发展观来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应当是指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条件下,工业企业从事的经济活动中社会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同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工业劳动有效成果之间的比较。社会资源包括人类创造的财富资源,自然财富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资源。有效成果是指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的产品。

基于上述认识,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有两个要求:

一是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要能反映非市场活动造成的投入产出对比关系变化。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应能从整个社会经济效益角度来评价。在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时,不能单纯以市场性为原则来分析造成企业投入产出对比关系变化的因素,还应注意到非市场活动引起的占用和成果的变化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例如:当一个企业的生产活动使他人遭受损失而得不到弥补,就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就像企业扩大生产而增多废弃物排放,导致水源污染,使自来水厂的生产成本增加,使下游农业生产蒙受损失。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不仅破坏了自然资源与环境,而且使其他企业(或个人)需要花费成本费用和支出使环境资源重新回复到可以使用的状态。如果允许企业可以自由排放污染物,那么企业的排污就不会构成企业的内部生产成本,从而导致排污企业的个别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包括受污染影响的企业和他人的损失,其差额即是排污企业的生产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这种外部成本与造成污染的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不直接相关,不能在市场上自行消除。因此就没有通过市场机制将这种外部成本加到企业的产品价格中去,使其企业内部化。由于企业应该支付的污染成本没有计入到本企业的投入中(或没有从本企业的产出中扣除),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被夸大了。在这里,这种对排污企业来讲是免费享用但却具有社会成本的资源,在经济学中称为不可分拨的资源,是一种具有外部性的资源,是排污企业对其他企业(或个人)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当资源是不可分拨,具有外部性时,市场就不能提供正确的信号,市场机制也就无法对污染者提供适当的限制。一般来讲,对于外部不经济的产品,市场就会生产过度。因为污染环境的企业不必为自己的生产外部不经济负责,也不必为这种环境质量消耗向社会赔偿。排污企业生产的产品越多,对于本企业来讲,经济效益是好的,但排污越多,造成的污染也越多,对其他企业,对整个社会来讲,却不是好的经济效益。

第8篇

一、烟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 

(1)经济效益审计基础理论。资本保全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必须是资本保全或费用补足后,企业有收益后,可以实现持续发展。那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迎合了所有者对资本包括财务资本、实物资本以及人力资本和其他知识资本保全的要求,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经济性和有效性的审查,确定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经济有效,是否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资本的保值增值提供了保障。 

博弈论中,理性人是假设的,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或环境影响下,进行必要的约束或策略实施,可以在人或组织活动过程中取得相应的结果和利益。经济效益审计不仅是所有者监督经营者管理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检查和评价了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经营者改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了双方经济利益的实现。 

(2)国内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体系。审计学界对经济效益审计的认定,主要是依托了三个层次来开展研究,首先是战略级的审计,认为经济效益审计目的是实现战略发展,而所有企业有关战略方面的决策、计划、程序和制度等方面的提出和实施都是审计的重点,也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点。其次是管理控制级的审计,该层级主要是战略级内容在执行上的审计,审计介入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中,包括管理系统、经营系统、信息系统和财务系统,关系到预算安排,资金使用,人事组织等全面的执行上。最后是产品或服务级的审计,对于企业推出一种产品或服务后,在细节上来考虑该层级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一定有效性。 

二、烟草企业经济效益设计理论和审计执行情况 

(1)烟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 

國内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的发展较晚,基础理论研究并不丰富,尤其是烟草企业这种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目前烟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已经有了长足的突破和发展,但仍然存在不足,也会影响到现阶段经济效益审计的效果。 

(2)烟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执行 

经济效益审计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解决“审计什么”、“怎么审计”和“怎么利用审计结果”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经济效益审计缺乏一定的专业人才,经济效益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不同,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包罗万象,所需专业知识领域各异,它需要审计队伍必须由多元化知识的专业人员组成。二是经济效益审计目标不明确,受传统财务审计的影响,审计人员虽然对经济效益审计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但仍然不十分深刻,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对经济效益审计和传统财务审计的关系混淆。三是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难以确定,在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缺乏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就不能深入了解被审计部门的经济效益,必须从其他来源“借用”评价标准或是内部审计部门自己设计评价标准,然后用以衡量工作成果。 

三、烟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体系构建和策略 

(1)烟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体系构建。首先,烟草企业需要先行明确设计目标,根据有效激励的管理学理论,实际操作中能够实现的目标设计,需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应该结合烟草企业自身的特点设计经济效益审计目标。 

其次,目标层次的设计,需要限定内容,不能无限制扩大或压缩,比如烟草企业内部决策审计、烟草企业利用开发系统的审计,烟草企业重大项目审计。需要对每年的经济效益审计内容进行限定,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最后,目标分解,决策审计,制度审计和产品或服务级的审计,都需要分解目标,通过现有的方法,如沃尔评价法、平衡计分卡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法、经济增加值法(EVA法)的利用或改善,来分析不同的目标,进而建立属于自身的评价标准和目标审计可行性体系。 

第9篇

关键词:企业培训;经济效益;提升措施;分析模型

现代企业培训是典型的短期教育,其在新世纪的教育舞台角色越来越重要,是促进企业取得更佳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现代企业培训针对性更强,取得成效更快的特点十分突出,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作用显著。这是因为,企业竞争优势是效益的直观体现,企业具备良好的竞争优势,往往更容易取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当然,经济效益的获取和提升与现代企业培训联系密切。培训工作开展的如何?能否进一步推动企业经济效益提升?这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如通过培训经济效益分析模型来揭示企业培训和经济效益间密切的联系。

但是,培训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培训的收益减去培训的成本才是最终的收益。

一、企业培训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企业通过培训,提升劳动者工作能力,使企业在生产消耗不变的前提下,获得更多收益,进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培训同样需要成本的付出,企业培训收益在减去培训成本后才是培训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培训投资的目的之所在。培训可产生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

1.通过培训可提升劳动者劳动技能,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首先,在生产技术条件相同时,劳动者教育水平和生产定额水平的增长是成正比的。其次,经过培训,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及熟练程度得到增强,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第三,培训能使生产事故率显著降低,等于从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第四,培训效果会对企业员工知识水平、工作能力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提升劳动者知识水平,能极大地提升单位劳动生产率。

2.培训质量与企业生产产品质量息息相关

作为企业生产活动所必备的物质基础,机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完好程度、保养状况、利用率等均会对生产产品的质量与数量产生直接影响。通常而言,伴随着员工劳动的熟练程度不断提升,能有效地避免,甚至是杜绝生产事故的发生,减少残次产品的发生率。同时,通过恰当的培训,员工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为生产产品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3.培训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改进和提高

科技与管理都是生产力。不仅要向科技要效益,更要通过管理提升企业经营效益,这已成为人们共识。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企业全体员工培训是关键。大量实践表明:通过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必然会改善企业经营成果,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根本改善。

4.培训也是企业整体实力得到增强的重要途径

培训的过程绝非只是传统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通过培训使员工正确认识到自身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关系,通过培训使员工齐心合力,各尽所能,改善企业经营中的短板,才能推动企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二、怎样才能让企业培训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培训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长期、间接过程,有效的培训工作,能够收到满意的效果,能够得到巨大回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怎样才能让企业培训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呢?

1.加强培训需求的分析工作

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是培训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开展培训工作前应以企业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进行认真的培训需求调查,才能通过培训为企业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才能使员工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才能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准确性与实效性。

2.企业培训的设计要务实

培训应在需求调查基础上,与企业经营发展相结合,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使培训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符,培训效果更应符合企业发展所需。基于以上认识,企业培训的设计应以人为本,可操作性强,学即有用为基本原则,并将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相结合,通过员工知识能力的发展,促进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

3.企业培训方式应更加多样化和人性化

首先,应对企业的内部资源予以充分利用,注重岗位培训、日常培训和现场培训的相互协调,促进企业内部员工全员学习风气的形成;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内训师培养,充分发挥内训师的作用,鼓励员工间开展相互的培训,并通过相互学习创建学习型企业团队,提升企业及员工的学习能力,共享知识发展成果。再次,应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予以充分利用,发挥网络培训、仿真技术培训等教学科技方法,提高培训效果,并通过自学和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推动网络视频和技术论坛在企业培训中发挥更大作用。

4.企业培训要更注重应用化问题

企业开展培训必然会耗费大量时间与资金,企业的各种投入若不能在生产经营中得到应用,培训的投资就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必须通过培训使员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知识技能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培训经济作用之所在。

三、企业培训经济效益分析模型

虽然培训可以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但若实施不力,也可能会给企业造成经济亏损。例如:培训和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相脱节,实施的培训并不能有效提升员工个人的知识与劳动技能,对企业发展不能起到促进作用;培训体系不够规范,导致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培训计划的执行和评估不能高效地开展等。这些均会使企业培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伤害。因此,分析企业培训经济效益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1.企业培训的经济效益分析模型相关概念

这里所讲企业培训的经济效益分析模型,指的是可以展示企业培训活动内在逻辑的工具。通过这个模型可以对企业培训环节的投入产出进行衡量。

2.对企业培训的经济效益分析模型的解释

在这里,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指可用价值来衡量的“经济利润”,而经济利润则为资本回报率减去平均资本率,再与总投资资本相乘所得的值。长期较大经济利润就是通常所讲的企业折现现金流,其代表着股东价值与企业市值。

企业战略目标差距则指:以企业发展潜力及资本水平为依据,应该可以实现的经济利润目标,企业战略目标差距即为实际水平和目标间存在的差距。

能力素质指的是:为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应岗位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能力素质通常是由具体的员工所承载。

能力素质差距指:能力现状和岗位需求间的实际差距。

培训需求则指:为弥合员工工作能力素质存在差距的需要,开展培训计划则以满足这一需要而实施的工作。

培训绩效测量指的是:在一定测量工具条件下,对培训活动弥合战略目标差距所起作用进行准确测量。

企业培训改进指:通过测量打寻存在差距,针对差距对培训技术加以改进。也就是推动培训技术进步的过程。

这显然是一个闭合模型,因为企业培训的改进,必然对弥合企业战略目标差距是有利的。

3.企业培训的经济效益分析模型应用

假定某企业去年的经济利润为5%,本年度定在8%。而8%利润对其员工核心能力要求为达到96分,通用能力达到88分,专业知识需达到90分。而当前此三项数据分别为86分、82分、78分,分别与目标分数有10分、6分、12分的差距。这意味着必须通过培训来缩小存在的差距。

在确定战略差距后,应以具体考核为依据分析,是哪些部门和员工导致了差距的产生,同时确定这些差距具体指的是员工的哪些素质能力。例如,企业有若干核心能力,以各种能力得分为依据,可发现不同能力和目标间的差距。比如生产部门在核心能力“生产设备操作能力”方面得75分、在通用知识的绩效考核能力环节方面得78分,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得分为80。这意味着必须针对生产部门,展开“生产设备操作”能力的培训,开展绩效考核能力培训,开展专业知识能力的培训。依据以上信息编制企业培训需求,设计培训计划就可加可行。

制定好培训计划后,企业若可自行开展培训,如生产设备操作能力培训就可自行开展;若无法自行培训,如绩效考核能力培训企业没有较好培训资源,则可聘请外部培训师来进行培训。

完成培训后,企业还应制定培训后计划,以对培训效果加以巩固,使培训成果能够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然后再对培训进行必要的考核测评,以测定该次培训所产生的学习效果和经济效益。

四、结语

通过培训,可为现代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但培训转化为经济效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采取正确的培训方法策略,对培训经济效益进行准确分析,能够使企业培训工作开展的再具实效性,也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姚晖,董玉龙.运用边际分析法科学提高企业培训效益[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0(08).

第10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核心技术;科学管理;降低成本;兼并破产;强强联合;优化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就是利润。

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既要提高企业的生产总值,生产出尽可能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和劳务,又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这既包括人力的消耗,也包括物力的消耗。所以,必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利润越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一定高

利润是指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它不同于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的比值。所以,企业利润增加,经济效益未必好。

利润越高,说明生产总值越大。但也可能是通过生产规模,铺新摊子,增加成本来增加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的比例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所以,经济效益不一定提高,反而可能降低。只有当利润增长的幅度大于成本增加的幅度时,企业的经济效益才提高。当然,企业如果不盈利就谈不上经济效益。一般说来,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利润一定高。

二、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高

经济发展速度快,有利于增加产品和劳务的产出,提高企业的生产总值,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如果单纯地依靠粗放型的增长而取得经济发展速度,不注意降低资源和劳动消耗、降低企业的成本,劳动产品有用程度也不高,那么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不好。

我们必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路子。

三、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不一定提高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表示。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节约人力成本,但不一定节约物力消耗,而且生产的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劳动生产率再高也是无效的。

由此可见,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核心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工艺,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这一方法和途径的核心就是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节约劳动消耗,生产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小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管理出效益。科学而严格的管理可以节约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劳动消耗,有效地发挥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的功能,在生产总值一定的情况下,生产成本的降低无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的现代管理包括宏观经济管理,即在生产过程中要制订和实施科学的产业政策,保证生产结构的协调化和高级化;还包括微观经营管理,即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利用率,要保证产品适销对路;还包括市场营销、职工的培训、产品的售后服务等。

第三,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满足市场需要的合格产品。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生产商品的目的在于实现商品的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首先必须生产适销对路、质量较高、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合格产品,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才能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当然,还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以较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尽量多的劳动产品,否则企业经济效益也不会高。

第四,要依靠科技,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这一点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径。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先进的技术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具备这个条件,企业才能降低成本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企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

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科学的管理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企业经营中涉及产品结构调整、市场开发、人力资源配置、产品质量等一系列环节,在经济管理中能不能分清经营中的“大石块”并首先处理好,是一个企业管理科学与否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①运用科学的企业管理手段,有效地发挥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的效能,以最小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②作为企业的组织者和经营者,既要合理安排企业,又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遵循价值规律,适时适宜地组织企业生产,把握市场信息,了解市场行情,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等。

③谁抓住了科技牛耳,谁就抢占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世界经济竞争实质就是科技水平的竞争,而科技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党的十六大期间科技代表强调指出:科技和人才是兴国之本,要牢牢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观念。

四、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但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科学技术水平差别的现实存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会出现优胜劣汰,因此,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必然的。

五、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强强联合,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

第11篇

安全生产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认识

20xx年6月,全国将迎来第九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引导社会将安全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前置条件,教育人民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切实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到实处,并贯穿于各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发展目标全过程,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推进发展,经济创收在当今市场经济发展中占领着重要地位,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就必须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各种事故就是最大最直接的风险,搞好安全生产是抵御或消除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企业经济发展永恒的主体,只有抓好安全生产才能创造经济效益。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人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安全生产的主体,要想做好安全,必须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摆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至关重要,要把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的道理铭记每个职工的心间。安全生产负责人要经常组织安全知识学习,在工作区、生活区设置安全标语,处处预防事故、时时注意安全,使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无处不在,配备齐全的安全设施,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营造一个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

要保证安全生产就要有投入,安全设施的投入也就势必形成生产成本的增加。所以,一些单位为了省几个钱而忽略安全生产的投入,把安全仅仅是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能真正落到实处。使其潜在效益得不到发挥,不能更好的提高单位整体效益,促进单位的发展。其实安全生产本身就是经济效益,不过是潜在的效益,我们抓安全生产工作就要象抓经济效益一样,我们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在抓管理的同时,要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在抓职工素质的同时,要抓职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抓好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就能促进生产,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特征决定了它的任何时候都会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使不少人对安全生产存在模糊认识。各单位也一再强调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工作无小事,但仍有个别领导只重视生产,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以提高经济创收来提高自己的政绩,认为只要生产效益上去,出点事故也是正常的,从思想上轻视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有个别职工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在日常经济生产工作中,为了省时省事时常不按操做规程进行施工,安全意思不强,思想麻痹大意,导致出现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如“4·28”胶济铁路特大安全事故中涉嫌铁路运营安全事故发生列车脱线事故,事故共造成70余人死亡、247人受伤,给事故本人和家人带来了无限悲痛,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虽然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了处罚,给轻视安全生产的人敲响警钟。但是人民的生命、国家的损失却已经无法挽回,这就说明了没有安全生产,就谈不上任何经济效益。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每个单位必备的生存条件,但安全生产本身也是一种效益。我们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忽视经济效益的中心地位。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统一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使之对立。忽视安全单纯追求其所谓的效益,结果是生产受到很大影响,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单位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彻底扭转思想认识的片面性,强化安全生产,动员和依靠广大职工,突出安全第一的思想,确实抓好安全生产,保证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安全生产是经济效益的前提保证,经济效益是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只有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才有经济效益;有了经济效益,安全防范设施才有条件得以保障和改善。

可见安全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部分,只有安全搞好了单位经济才能够发展,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从点点滴滴做起,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关安全的每一个细结。在位置上突出起来,以安全促进度,以安全促生产,以安全保证单位最大效益。

第12篇

摘 要 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企业中进行财务管理是现阶段企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资金管理功能、监督控制功能以及成本控制功能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做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财务管理 经济效益 功能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已经积极参与到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去,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已经认识到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一部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功能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指的是在企业的相关经营目标的指导下,对企业的投资、融资、企业的资金运营情况以及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进行的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要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按照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各项原则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尤其是对于企业中的一些财务关系进行处理。

企业的财务与企业会计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区别的,企业的财务指的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前的预测和计划,事中的监督和控制,事后的分析评价和考核,在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的管理的基础上侧重于对企业资金的运用和管理。企业会计是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进行记录和结算,企业的财务管理是需要企业的会计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从而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事先的预测和事后的控制,企业的财务管理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对资金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也存在紧密的联系,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都是为企业的资金循环使用和资金积累服务的,企业要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要依靠准确的会计信息,会计工作要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协助。如果在企业的发展中会计提供的信息是虚假的,那么在财务管理中就会缺乏真实的依据,导致在财务管理工作出现纰漏。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需要熟练的会计知识,这样才能够使用会计信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所以财务管理是在会计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的管理。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1.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深化改革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企业在市场中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也与世界接轨,很多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合现阶段的企业发展需要,所以我国各企业要改革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这是企业发展一定阶段和规模的必然要求。

2.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强化企业法人的法律意识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所有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所以现阶段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往往会选择在会计工作中进行虚假的会计报告,而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会对整个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产生很大的影响。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障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3.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迈向国际化的要求

随着世界经济的融合,国际市场中企业的竞争已经由单纯的技术资本竞争发展为综合实力的竞争,管理是综合竞争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而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高的,所以现阶段很多国际化的大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国的企业要想跟上全球企业的发展步伐就需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减小与国外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差距。

三、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功能研究

在现阶段对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管理内容的不断延伸,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企业的财务作用的发挥就涉及到企业财务管理功能,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功能包括资金管理功能、监督控制功能以及成本控制功能三个方面。企业财务管理的资金管理功能就是指企业财务部门对企业的各种资金进行调配和使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管理监督功能指的就是利用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企业中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正确性。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功能就是指在企业的运行过程对于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合理利用,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研究探讨:

1.发挥资金管理功能,有效利用企业资金

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最核心的管理功能就是资金管理功能,所以在财务管理中要做好对资金的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由于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是很复杂和繁琐的。如果在资金的管理中实行分散管理,在使用中就很难进行统一的调度,增加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为了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需要将企业的资金统一集中管理,使用资金的时候财务部门可以进行统一的调度,发挥企业资金的最大效益。②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中要加强对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各项资金的有序流动,按照预算的标准进行资金的划拨,防止由于盲目的增加预算金额或者是没有按照预算制定的程序进行而导致企业资金的无形流失。③加强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分析和预测。企业的流动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短期债偿能力,对提高企业的信用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企业的发展中要对企业的流动资金有全面的掌握,对流动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对企业生产发展的各个环节中的流动资金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提高企业流动资金的使用率,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功能,合理利用企业资源

现阶段企业要想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需要不断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扩大成本与营业额之间的差距,所以成本控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①建立目标成本管理制度。在制定目标成本管理制度的时候首先需要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总体成本目标,在确定了企业的总体成本管理目标之后需要将目标细化,建立小的成本目标,在生产中首先实现这些小的成本目标,不仅可以加强成本控制中的可操作性,而且有助于调动成本目标执行者的积极性,在进行成本目标执行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用制度去约束目标执行者的行为,为实现成本管理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②进行有效的产品成本分析,降低产品成本。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成本整个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企业为了有效降低产品的成本,需要对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可以优化的项目进行相应的完善。由于企业产品的材料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的产品成本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化,所以要加强企业对产品成本的分析和监督,对产品成本及时做出调整,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③成本控制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在所有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中,人是比较难掌控的,所以在成本控制中全体人员的参与,企业可以将成本控制的目标逐级落实,最终落实到每个生产班组和个人,实行成本控制责任制,提高全体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从而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发挥监督控制功能,降低企业风险

在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整个市场信息是瞬息万变的,企业在市场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概率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最严重的,当企业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时,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企业就会面临破产的局面。所以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加强监督管理,尤其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于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企业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企业机型各项经济活动之前和经济活动中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及时化解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并且在事后进行风险评估报告的撰写,提高风险预警能力,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剧锦荣.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山西焦煤科技.2007(02).

[2]崔积英.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5).

[3]王秀珍.浅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北方经济.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