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0:14: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骨质疏松预防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骨质疏松;预防;症状;诊疗难点
随着老年人口的明显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位居全球常见病的第6位,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该病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由于合并脑卒中等躯体疾病往往患者行走不便,易摔倒,很容易出现骨折。老年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具有外伤力小、死亡率高、愈合率低、愈合慢、致畸率高等特点。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及组织愈合能力差导致骨折后预后慢且差,再加上骨折的刺激及患者长期卧床易并发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及患肢深静脉炎等[1]。因此,对于如何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质疏松症尽管早在上一世纪就被提出,但对其病因病机的明确认识也是近几年分子生物学超微结构深入研究的结果,其研究结果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上,尚未看到特别的效果。由于骨质疏松起病的隐匿性,治疗起效的缓慢性和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对医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提出了一系列难题。
1 骨质疏松症预防难
1.1 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
指导患者坚持适当的运动,多从事户外活动,适当晒太阳,适量的日光照射可促进体内活性维生素D3的形成,有利于维生素D的转化和钙质的吸收,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主要元素,使骨矿含量增加。因此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相当重要,如蛋黄、鱼肝油等。中老年人可适当增加体能锻炼,如老人体操、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量循序渐进,以无不适为宜,使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身骨骼肌收缩,增加其骨内血流量,有利于促进骨形成,减少骨量丢失,指导患者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以减少骨钙的溶出,导致骨矿含量减少[2];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把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
1.2 减缓骨量丢失
对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中年妇女,在绝经后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如防止摔倒、服用维生素D、钙剂等,对于绝经后期妇女,可予补肾中药或中成药,可起到雌激素替代治疗作用,缓解因雌激素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不适及骨量的快速丢失;对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
2 制定适合国人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难
国内现在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WHO标准,由于地区、种族及饮食习惯的不同,其标准可能只适用于西方人而不适合于国人,有效诊断骨质疏松是治疗及判断疗效的前提。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骨密度的测定应成为最直接、最明确以及最终的判定手段,但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推广性能先进、价值昂贵的双能骨密度仪尚有困难,因此,制定适合我们自己的诊断标准很有必要。
2.1 生理年龄预诊法
根据中医学“肾主骨”理论及骨骼生长发育衰老规律,制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生理年龄预诊法,可以从患者的生理年龄及个体状况对骨质疏松症做出初步诊断。
2.2 综合诊断法
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2000年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 :必须具备全身疼痛,多以腰背部疼痛为明显,轻微外伤可致骨折;或脊柱后凸畸形;或骨密度减少两个标准差(2SD)以上[3],认为是适合国人的诊断方法。
3 骨质疏松症止痛难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多因骨转换过快或骨折所致,以腰背痛最为多见。有限而快速的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以及进一步的治疗具有现实的意义。采用局部和整体兼顾的综合治疗措施,必要时可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内服中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加用桃仁、红花、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三七、蜈蚣、乌梢蛇等活血、通络、止痛之品,临床研究发现此类药大多数有镇静、镇痛、催眠作用;威灵仙、防己、秦艽、乌梢蛇、独活等祛风通络类有抗炎、镇痛作用,能够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全身或局部骨与关节疼痛。土鳖虫、苏木、自然铜、骨碎补、续断、丹参等能够促进骨痂生长,骨折愈合作用。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灵活运用,有效的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中医的推拿手法、理疗、雌激素、活性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都有效,但以降钙素的起效较快,鲑鱼降钙素有鼻吸剂,使用简单、方便,其他如扶他林、芬必得等止痛药亦可以选择使用[4]。
4 骨质疏松骨折治疗难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骨折发生时将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骨折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又会进一步加速骨丢失,严重者会并发危及生命的重症合并症。对骨质疏松的患者,首先做好心理上的治疗,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同时,外固定采用夹板或石膏托为主,这有利于复位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质疏松,需长期牵引的骨折病人,条件许可的尽快作内固定治疗,减少卧床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指导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预防内科并发症及减少骨质疏松。
对于骨质疏松症预防重于治疗,只要针对其致病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情就会得到大大的缓解或恢复体能,改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难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5 讨论
骨质疏松症病理过程是进行性且不可逆的,一旦发生便不能再恢复正常结构,发病机制是骨形成速度小于骨吸收速度,骨形成减少,骨量降低,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不能控制其发生和痊愈,只能从提高骨量峰值及减缓骨量丢失方面来减少发生几率和缩短进程,缓解症状。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骼的系统性、代谢性骨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概括为内分泌因素、营养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因素的异常,以及与某些药物因素的影响有关。这些因素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机理可为骨合成作用减少,分解增多,老年人肠对钙的吸收减少;肾脏对钙的排泄增多,回吸收减少;或是引起破骨细胞数量增多且其活性增强,溶骨过程占优势,或是引起骨细胞的活性减弱,骨基质形成减少。另外因各种原因导致肌肉活动减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结果骨母细胞活动减少也可引起骨质疏松。而老年妇女在绝经期后因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骨中矿物质含量丢失而更容易并发骨质疏松症并较男性为多的首要原因[5]。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骨基质和骨矿物质含量减少,由于骨量减少,钙化过程基本正常,使骨变脆而易发生骨折。
参考文献
[1]宁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03:33
[2]王启群.关于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疗及康复指导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第九卷第一期中,2011.12:93.
[3]王和鸣.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4]邓晋丰等主编.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 422-424.
[5]李新建.筋伤内伤与骨病临床诊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0:390-391.
[关键词] 住院患者;骨质疏松;认知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3(a)-0118-0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当今社会中发病率高,涉及人群广,后果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健康,已有较多关于其危害性的研究和文献报道。然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20~30岁骨质生长速度与流失速度相等,35岁以后骨质流失速度超过生长速度,骨质开始逐渐变脆[2]。提示预防骨质疏松不仅仅是中老年人的问题,而应从青年即开始预防。鉴于上述情况,笔者对住院患者骨质疏松知识知晓与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青年、中老年不同年龄段住院患者对OP认知的需求,探讨不同年龄教育的方法,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7月22日~9月30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住院患者230例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95例,女135例,年龄20~80岁;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学48例,初中及高中(中专)117例,大专以上65例;从事脑力劳动者64例,从事服务及体力劳动者87例,退休及无业者79例;患者的精神面貌、沟通能力均正常。
1.2 调查方法
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由专人解释调查表的各项内容及要求,使其理解后完成填写,对无能力填写者由调查者按其回答协助完成。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230份,有效率为100%。本研究调查表为自行设计,并经骨科研究生指导修订完成,共分4个部分:第1部分为一般资料;第2部分为OP知识,共12题;第3部分为对知识的需求,共4题;第4部分为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6个选项共22题。调查表采用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结合的方式填写。
1.3 结果判定
有关知识知晓程度分为3级,即“知道”、“基本知道”、“不知道”,答“知道”或“基本知道”,则归纳为知晓,“不知道”归纳为不知晓。知识需求采用被调查者自评方法,分“需要”、“一般”、“不需要”3级,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采用多项选择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的认知情况
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显示,不知道骨质疏松症与某些疾病有关者占85.21%,不知道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者占80.0%,不知道骨质疏松症与生育绝经有关者占77.39%。见表2。
2.3 患者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
患者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包括:医务人员讲解217例次,医院印制宣传单张145例次,健康知识讲座134例次,电视广播106例次,报纸、杂志、相关书籍72例次,上网4例次。
3 讨论
3.1 知晓率普遍偏低的原因分析
据文献报道,我国50~60岁年龄段OP的患病率为21%,61~70岁的患病率为58%,71~80岁患病率几乎为100%,尤其绝经后妇女患病率较高[3]。由于OP患病率较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的知晓程度应与之相符,但本研究却发现,20~40岁骨质疏松知识知晓率为39.3%,41~60岁知晓率为30.6%,61~80岁知识知晓率为29.5%,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原因可能为:①年轻人获得信息途径较多,但尚未到想了解OP知识的年龄,所以知晓率低。②中年人由于社会、家庭负担重、维护健康意识尚未排在第1位,导致知晓率低。③老年人存在传统的认识误差,加之精力、经济能力的原因,对OP的关注度低,导致知晓率低。从结果中表2可见,调查对象“知道”和“基本知道”所占比例较高的知识仅限“与钙有关”和“与运动有关”,而对与吸烟、饮酒、浓茶、浓咖啡、生育绝经,激素类使用有关、如何诊断及预防措施问题的回答,“不知道”的比例超过50%。原因可能与该类问题的专业性较强有关[4]。综合调查结果可见,各年龄段调查对象的骨质疏松知识知晓率低,认知简单、片面,提示应加强对OP知识的认识和普及,树立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生活习惯。有文献报道,OP的致病因素很可能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习惯而降低甚至消除。因此,应在各个年龄段预防OP,改变其风险因素,让全社会都关心骨骼健康[5]。
3.2 希望获得OP相关知识的途径及实施办法
本研究列举了6种获取OP知识的途径,让患者自由选择,可多选。结果显示,希望医务人员讲解者占绝对优势,医院印刷宣传单张次之,健康知识讲座、电视广播、报纸、上网等都是患者选择的教育方式,表明增加OP知识普及方法可多样化,但更需要专业化。因此,医疗机构应加大教育力度,切实作好健康教育工作,把预防OP知识贯穿医疗护理活动中,定期进行专题知识讲座,召开病友座谈会交流经验;印制具体可操作性OP知识宣传单张,使患者获取OP知识;充分利用社区服务资源,培养人们以预防为先导的理念,重视预防[6]。依据不同年龄层段的特点,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对青年人重点进行健康信念和认知的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对中年人要注意强调该年龄段是预防OP的重点时段,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增强自我效能,通过饮食、行为干预、补充钙和维生素D减少骨量丢失[7],特别是中年女性及绝经后妇女应特别提醒其出现腰背疼痛时,应及时就医,女性绝经后骨量快速丢失,应采用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雌性激素替代方法)防止OP发生[8];③对于老年人重点在防治方面的教育要有连续性,调动医院、家庭、社区力量帮助老年人群制订具体可操作性预防OP措施(如食谱、补钙方法、运动量、晒太阳时间、防跌倒等),建立随访制,督促检查措施落实,如果已发生OP,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
综上所述,只有落实各项预防OP发生的措施,才能促使各年龄段明确、及早、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方案,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轻和延缓OP造成的危害,减轻其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康爽,朱秀英.寒冷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认知水平调查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6):402.
[2]程晓明.骨质疏松症预防保健新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61.
[3]沈序英,沈夏葵,邝海康.上海长风社区骨质疏松防治健康宣教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5):44-45.
[4]刘仲华,张依群,盛建华.上海市某社区居民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4):204.
[5]罗翠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1):73.
[6]周望京,余丽霞.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知识掌握情况和需求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9):2795.
[7]谢青.老年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最佳方式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7,3(5):62.
[问]收缩压增高、舒张压增高,哪一种对人危害更大?
沈阳 郭××
[答]收缩压的增高,主要由周围小动脉收缩、痉挛及动脉硬化造成管腔狭窄、阻力增高引起。舒张压主要由大动脉的回弹力形成。过去认为,随着增龄收缩压会缓慢升高,舒张压的升高是决定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但现在认为,不论年龄有多么老,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就是高血压;舒张压往往因为糖尿病、吸烟、衰老等原因,使动脉壁结构有了变化,继而造成动脉扩张、管壁增厚、弹性和顺应性下降,反倒不升高,甚至降低一些,使得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增大,结果造成左心室负荷增加,左心室肥大,心肌需氧量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减少,流向全身的血流也减少。因此,收缩压、脉压、舒张压都有相对独立的重要性,年龄小于50岁,舒张压仍是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事件最强的预测因素;年龄在50~60岁之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对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相同,但年龄超过60岁的人,收缩压和脉压增高,就成了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最重要预测因素。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意味着脉压出入高,心血管病和脑卒中的危险性也会相应增加。
急性心梗病人何时开始活动
[问]我父亲67岁,5天前患急性广泛梗死,经过急救已见好,目前仍在住院治疗。请问该怎样掌握他的活动量?
天津 田×
[答]早先的说法是,心梗后常需绝对卧床6~8周,起床后要大大限制活动量,往往1年后才恢复正常工作。缺点是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血栓栓塞、骨质疏松、胃肠功能紊乱等,甚至丧失生活信心。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进行早期康复活动,可改善病人心理精神状态和心脏功能,减少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并发症,有利于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体做法是,只要没有其他合并症(如室性心动过速、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反复或持续心绞痛发作等),原来没有严重心脏外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贫血、骨关节病及脑卒中后遗伴行走不稳等),发病第1天,虽然绝对卧床,已可以进行小关节活动了;第2天坐起,可以在床上洗脸、刷牙、进食及在床上大、小便;第3天可以下地站立;第4~5天可以下地走动了;第7~8天可缓慢登楼梯;第9~10天走路速度可以快一些,时间也延长到15分钟。当然,一面活动,一面还要看病人的脸色及反应,一旦脸色不好,或出现心慌、气短、心前区痛及呼吸困难的,说明活动过量了。一般病后10~14天,病人情况良好,经过医生检查认可就可以出院了。
腮腺炎的病因、治疗及预防
[问]我是基层医生,我们这里今年腮腺炎一直发生不断。请问此病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方法。
重庆 李××
[答]腮腺炎全名叫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病人在腮腺肿大前6天到肿大后9天内,唾液中即含有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经咽部传染给其他的人。凡没得过腮腺炎的都是易感者,得病后终身免疫。本病是自限性疾病,就是不治自己也能好,一般地讲,年龄大的孩子病情较重。一旦出现合并症,病情就严重了,常见的并发症有脑炎、胰腺炎、炎及卵巢炎等。对于一般患者,急性期要注意休息,吃柔软的食物,不能吃酸,发热时给予退热药或物理降温,腮腺肿痛可给予镇痛剂,也可局部热敷或冷敷(病人感觉怎么舒服就怎么做),抗病毒药可用三氮唑核苷(病毒唑),重症病人用干扰素效果好。下面介绍几个小方子,可用于没有合并症的腮腺炎患者。①板蓝根15克,水煎代茶,1日内喝完;②蒲公英、地丁各30克,水煎代茶,1日内喝完;③夏枯草、各15克,煎服代茶,1日内喝完;④如意金黄散或紫金锭用麻油调敷,涂在肿大的腮腺上,1日2次;⑤新鲜仙人掌,除刺剖开,捣烂,外敷患处,1日2次;⑥大黄粉、青黛粉各等份,用蛋清调成糊状,外敷患处,1日2次。预防方法为流行前注射流腮疫苗,也有流腮、麻疹、风疹三联疫苗,可根据情况选用。
腰腿痛的治疗
[问]我是女性,67岁,两膝关节肿胀、疼痛2年多,冬天厉害,照过膝部X光片,诊断为增生性关节炎,往关节里注射过药(透明质酸酶),当时管事,1年以后又回到原来的样子。请问还有好的治疗方法吗?
天津 赵××
[答]建议用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商品名为好及施),分温感型及冷感型两种,您的病程较长,建议选用温感型的(冷感型则用于炎症初期的红、肿、热、痛等症状)。药物的成分有水杨酸乙二醇(抗炎、镇痛)、樟脑(抗炎、加强局部血循环)、生育酚(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消除肿胀)、辣椒(促进血循环、活血止痛),冷感型的还含有山金车花酊(减少炎性渗出、消肿止痛)。用法是哪里最痛就往哪里贴,每日1~2贴,疗程7~10天,有效率92%~97%,拿骨关节炎来说,治的越早效果越好。因为药物中含有透皮助吸剂,所以局部吸收良好,又不需先经肝脏代谢(肝脏会降低药物的效用),用药量大大少于口服,不良反应小。它除了可治疗骨关节炎外,还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跌打损伤、慢性劳损、软组织炎症、老年退行性变及外周神经炎等,疗效均好。
为什么给我服用阿司匹林
[问]我是男性,61岁,患高血压3~4年,每次医生都给我开降压药。这次医生除了开降压药卡托普利、尼群地平及双氢克尿塞外,又开了阿司匹林肠溶片。请问为什么给我用阿司匹林?还该注意什么事?
黑龙江 金×
[答]您的年龄较大(61岁),又患了高血压,在医学上您属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为了减少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几率,医生给您用阿司匹林,可以看成是为您采取的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措施。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集聚产生血栓而堵住心、脑血管,对于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相当明显的作用。注意事项有:每日剂量75~150毫克,1次顿服,长期服用效果才明显。有对胃肠道刺激的副作用,如上腹部不适及恶心呕吐等;诱发出血(胃肠道出血及皮肤黏膜出血);个别病人服阿司匹林可引起哮喘等。饭后服用,选用肠溶片可减少对胃肠道刺激。同时应用胃黏膜保护剂或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如洛赛克等,可减少胃肠道出血;对于诱发哮喘及严重过敏者,停用阿司匹林,改服氯吡格雷,每天75毫克,作为替代治疗。阿司匹林疗效显著,价格低廉,服用方便,希望您按医生的建议长期服用。
男性也有骨质疏松吗
[问]我是一名基层医生,在我读到的书籍及杂志中讲的都是有关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问题。请问男性也有骨质疏松吗?患病者多吗?发病原理与女性有什么不同?
湖南 彭××
[答]年轻时,男性与女性在骨量增长上是相同的,到20~40岁时骨量最高,40岁以后骨量下降,男性下降的速度慢,女性降得快一些,到了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迅速降低,雌激素也突然减少,随之骨量丢失更多,女性骨质疏松发病增多,骨折也明显增加。因此,对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治疗及预防措施的研究就成了热门。其实,男性随着年龄老化,骨量也不断减少,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也不少,只是国内尚无这方面的统计数字。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生首先与遗传有关,尤其母系的遗传影响更明显。其次,男性老化,血清睾酮(雄激素)水平下降,会引起骨量丢失增加。再加老年人胃肠吸收功能下降,户外活动减少,肝、肾功能减退,引起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及吸收不足,致血钙波动,刺激甲状旁腺分泌增加,更加重了骨量的丢失。生活方面,长期吸烟、酗酒,大量喝咖啡,体重太低等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一些药物用得时间久了也会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等。除了腰背痛、全身痛、佝偻驼背、个子变矮等以外,骨质疏松对老人最大的损害是骨折,以及骨折后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有的致残,有的甚至致死。估计老年人发生骨折危险性的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做骨密度测定。
骨质疏松的诊治男女相同吗
[问]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与女性相同吗?
湖南 彭××
[答]骨质疏松的诊治男性与女性基本相同。仪器诊断的方法也很多,如单能X线、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CT、骨超声、定量核磁等,其中双能X线吸收法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检查方法。我国还没有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目前是借用女性的诊断标准,即骨密度低于正常青年人骨量峰值(最大值)的2.5个标准差(可用统计学的方法算出来)以上,就可诊断为骨质疏松了。老年人即便无骨质疏松,也应采取预防措施,有骨质疏松者还要加用药物治疗。预防措施包括合理的营养,避免静止的生活方式,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肌力和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避免吸烟和酗酒,不要长期应用对骨质有影响的药物,注意避免摔跤。65岁以上的老人,每天需要钙(元素)1200~1500毫克,维生素D400~800单位,夏天日照充分,只要在户外有充足的活动,可不另加维生素D,因为太阳的紫外线照在皮肤上,体内可以产生维生素D,冬天太阳光弱了,日照时间短了,加上户外活动减少,所以应当补充维生素D。药物方面,有阿伦膦酸钠,可以减轻骨痛,增加骨量,减少骨折,用药时间需1~2年。对骨痛明显的可用降钙素,止痛效果好,而且能减少骨量丢失,减少骨折发生。对于睾酮低的,可用雄激素,以增加肌力,增加骨量减少骨折,疗程6个月。治疗前睾酮水平越低,疗效越好。
喝酒与脑梗死有什么关系
[问]我是长途汽车运输司机,我有个同行朋友,男,33岁,酒龄10来年了,每天半斤多酒,每周大约4~5天要喝酒,这次出车去湖南,到达目的地照例喝酒,第二天早晨发现右侧上下肢不能活动,嘴也有点歪,医生诊断为脑梗死,估计病因与饮酒有关。请问饮酒与脑梗死有什么关系?我也喝酒,该注意什么?
广州 林×
[答]当前,我国脑血管病发病年龄提前,并且以脑梗死多见,在中青年脑梗死中,由长期饮酒引起者占了大半(约60%)。长期饮酒者当中酗酒者更为严重。长期饮酒可以引起高血压,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增加,也会诱发心房颤动及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酒精可引起红细胞聚集性增强,使血黏度增高,血脂增高,导致循环阻力增加,血细胞比积(血液经离心后,血细胞占全血的容积)增加,再加小动脉痉挛,脑部血流缓慢,增加了脑梗死的发生几率。如果小量饮酒(指每天喝烈性酒不超过50毫升),可使对人体有益的血脂高密度脂蛋白(HDL)增高,HDL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长期饮用对预防冠心病有一定的作用。建议您每天喝少量的酒,以增加保护心脏的有益成分,保证身体的健康。
这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吗
[问]我是女性,51岁,近3~4个月来两手指关节痛,也有晨僵现象,有的医生说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的说不是。请问我该去哪家医院确诊?还应注意什么?
1 病 因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落是引起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已被肯定。近年来研究发现,孕激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其机理是孕激素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而起作用,因为超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会引起骨质疏松。其他如钙的摄人不足或吸收不良,或缺乏适当的运动及阳光照射,以致成骨细胞活性降低,而破骨细胞活性相对增强,导致骨丢失,而发生骨质疏松。
2 诊 断
有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缺乏特异性症状的疾病,可无症状,或仅腰背、四肢疼痛,严重者活动受到限制,甚至不能起床,无明显诱因或轻微外伤即发生骨折。体检时可发现患者较前矮小、驼背,这常见于脊髓变性或发生压缩性骨折。有的患者可出现弥漫性骨压痛。
绝经后妇女生化检查可见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空腹尿钙/肌酐、羟脯氨酸/肌酐均明显高于未绝经妇女。参照WH01994年修订的骨质疏松标准,两者之一较成年人均值低2.5个标准差以上,就可诊断为此病。
3 预 防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主要的预防措施如去除病因诱因,积极治疗原发/合并/并发性疾病,改善生活及饮食习惯。排除遗传因素外,从青少年开始注意建立高水平的骨峰值,摄取充足的营养和足够的钙(钙元素1000―1500mg/d),同时积极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户外活动。绝经后骨丢失的主要原因是雌激素水平低落,补充雌激素是减少骨丢失的根本措施。
4 治 疗
首先应在膳食中增加钙制品,常规饮食中钙含量450-550mg,一大杯牛奶中275-300mg钙,故仍须口服0.5―1.0g钙剂才能维持钙平衡。绝经后妇女钙元素的摄入量应是1000―1500mg/d。比较所有医用钙剂体内吸收和代谢后,推荐服用枸橼酸钙。饮食中注意减少高磷食物和注意蛋白质摄入。在补钙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D,其中以1,25(OH)2D3活性最强,有助于肠道钙的吸收,一般应用剂量0.25μg,每日2次。这些措施能减轻骨质疏松的症状,降低骨折率,尤其对钙吸收不良者,维生素D的应用更为重要。
雌激素替代治疗可延缓或阻止绝经后骨的快速丢失,同时又可缓解潮热、多汗、烦躁等更年期症状。选用雌激素最好是天然、短效、小剂量。国外常用戊酸雌二醇、微粒化雌二醇1-2mg/d,或结合雌激素0.625mg/d,经皮肤给药(埋植、膏剂或帖剂)每日可稳定释放雌二醇501μg―100μg。单纯使用雌激素,对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血栓形成倾向,对子宫内膜癌与乳腺癌的发生均有不良影响应警惕。故在使用雌激素制剂一定时间后,应加用孕激素,不仅可防止或降低子宫内膜癌与乳腺癌的发生率,而且有较强的保护骨的作用。利维爱为合成的性激素,兼有雌、孕、雄三种激素活性,有增加骨量的作用,但无增加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危险,用量2.5mg/d,3个月后根据自身情况,可改为1.25mg/d,此药是缓解更年期症状、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较理想药物。
骨吸收制剂的应用,如双磷酸盐类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降低破骨细胞数量或活性。其制剂有阿仑屈酸钠,抗骨吸收最强,无抑制骨矿化作用,10mg/d连续服用;骨磷400―1600mg/d,间断或连续服用;屈磷酸二钠400mg/d,每3个月中连服两周,间隙期服用钙剂。以上制剂宜在早餐前半小时用开水服用,以增高吸收率。鲑鱼降钙素系人工提取或合成的甲状旁腺激素,其生物活性为人类降钙素10―40倍。常用剂量50―100U肌注、皮下注射或静滴每日1次连用7天,后改用每周1次,鼻喷剂50U/次,1―2次/d,投药亦可奏效,其副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等。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急性期,该制剂治疗1周内即可明显地缓解骨、关节、肌肉疼痛症状,4周内症状完全消失,并防止骨质疏松症发生,出现明显骨骼代谢和形态学改善。为防止骨质疏松症发生,可应用小剂量(50u)配伍维生素D、钙剂、氟化物,坚持长程治疗。对已发生骨折者,尤脊柱压缩性骨折,该剂的应用可控制病情的发展。氟化物具有稳定磷灰石结晶,抑制骨吸收及促进骨形成作用,保持血氟浓度在5―10mg/lOOml为宜,禁忌大剂量长期应用,以免引起继发骨痛、骨功能障碍和骨折。治疗必须配伍钙剂1.5g/d,维生素D 800―2000IU/d。氟化物副反应是胃肠道刺激症状5%~25%,个别者出血;关节痛20%-35%。另外,单氟磷酸酰胺与钙按比例配制的特乐定咀嚼片,每日3~4片,国外应用证实可提高脊髓骨骨量,减少脊椎骨折率,又不损害四肢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18
临床资料
2006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骨质疏松症合并骨折患者86例,男25例,女61例;年龄52~86岁,60岁以下女性2例,60~69岁男女患病为1例和7例,70~79男女患病为16例和29例,80岁以上男女患病为8例和23例。桡骨远端骨折57例,腰椎骨折14例,股骨上端骨折15例。平均住院43天。通过综合护理明显减少了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了骨折愈合期。
护 理
骨折的专科护理:桡骨远端骨折以老年人多见,常因跌跤倒地用手腕着地而发生,整复固定后应固定在掌屈偏向尺侧位,在固定期间禁止手背屈位活动和向桡侧活动。将前臂取正中位或稍旋后位,三角巾悬挂于胸前,保持上肢功能位。根据肿胀消退情况及时调整外固定松紧度患者以头枕部,双肘部支撑身体,离开床面。腰椎骨折绝对平卧硬板床,腰围外固定,采用垫枕与功能锻炼结合的方法。目的是促进骨折膨胀复位,加强腰背肌力量,避免进一步丢骨及骨质疏松的发生[1]。患者平卧硬板床以骨折处为中心,腰背部垫5cm高软枕,同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股骨上端骨折,平卧硬板床,患肢抬高制动,应注意保持患肢功能位,患肢处于外展位并呈一直线,保持有效固定,将枕头放于腿下并支持背部。
并发症预防的护理: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合并症,腰椎骨折和股骨上端骨折须长期卧床,除要监测患者血糖、血压、心率等,还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①预防呼吸道感染:60岁老人肺活量开始减退,脑细胞功能对缺氧或高碳酸血症的敏感性降低,机体自身调控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呼吸衰竭,在老年人十大死亡原因中,肺炎占首位。因此,要指导并鼓励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每日拍打背部数次,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②预防压疮的护理:老年人皮肤抵抗力下降,对刺激感觉迟钝,因而更容易受机械物理、化学等原因引起损伤,骨折的发生使身体的重量集中于骶尾、肩胛和足跟等骨隆突处[2]。应避免受压。解除压迫是预防压疮的根本措施。每2~4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向健侧翻5°~10°,患者翻身时不能拖拉,动作要轻巧平稳。并每日2次使用50%酒精轻轻对受压的骨突部位进行环形按摩,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同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做床上活动。如床上抬臀,保持床铺和衣物干燥清洁,防止尿液和汗液浸湿衣物而刺激皮肤。足跟要用软枕或棉被垫起和悬空。③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护理:由于腰椎和下肢骨折患者经常仰卧,容易引起排尿不完全、尿渣沉淀,因此泌尿系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护理方法就是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但许多患者通常用少饮水的方法以减少排尿次数,减轻陪护人员的负担,其实这是一个误区。④预防废用性肌肉萎缩:按摩肢体,加强肌肉舒缩活动和未被固定肢体关节的活动。
饮食护理: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主要有牛奶、奶制品、大豆、豆制品、虾皮、海产品、鱼、螃蟹、海带及坚果类食品,每日饮牛奶2杯。豆制品含有雌激素,可预防骨质疏松症。适量选用优质蛋白如蛋类、瘦肉、鸡等。多食用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以及黑木耳、松仁、板栗、香菇等。多食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蘑菇、鱼。因钙与维生素D的补给不仅可预防骨质疏松症,而且有治疗作用。尤其老年人常常缺乏胃酸。乳酸钙是最佳的食品。改变日常不良的饮食习惯。荤素结合,减少糖、盐摄入。以低盐、少糖为佳。烟、酒不宜。
情志护理:高龄患者不论何种疾病,都容易发生意识障碍。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容易发生全身衰竭,容易发生后遗症和并发症[3]。因此心理护理在治疗中起特别重要作用。护士应理解尊重他们,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了解患者的感受,让老年患者了解乐观稳定的情绪能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4],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疏导,避免不良刺激及情绪波动,以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
预防和保健指导: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在康复过程中应适时适量,避免剧烈运动及硬性变动,避免过劳,加强骨骼的锻炼,增加骨密度,改变骨小梁的疏松结构,锻炼方法首先要加强对患者的锻炼观教育,改变因为有疏松而不敢锻炼的错误观点,可以练太极拳、体操,步行与站立等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也有很大意义。如果每日累计2~3小时的站立与步行可防止骨脱钙引起的尿钙流失,腹背和四肢适当的负重可使肌肉保持适当的张力,对抑制骨质疏松有良好的作用,对防治绝经后妇女的骨质流失亦有良效。注意日常活动正确姿势,教会家属配合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多参加体育活动,只要不超负荷,对人体都是有益的。同时应用维生素D、钙剂、雌激素等药物治疗。
讨 论
骨质疏松症是近年发病率较高的一组内分泌疾病,它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进行性的骨质吸收大于沉积,骨的转换出现异常。最常见的老年型,是由于人体内的性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下降所致,女性在绝经后易发生。早期预防,强化全民健康教育,增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意识,从青少年起多食富含钙、磷食物,少饮酒,少喝浓咖啡、浓茶。哺乳期不宜过长。对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开展骨密度检测,提高生活质量。尤其是绝经期后妇女,更需加强预防措施,积极预防骨折。对已发生骨折的患者,除应治疗骨折外,还应配合饮食、运动、预防、药物等治疗措施治疗骨质疏松,使患者及家属对骨质疏松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走出了治疗的误区。
参考文献
1 唐顺礼,陈静.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1):1938.
2 董霞.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褥疮发生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1998,13(8):46.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并发骨折的常见类型及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拟精神病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6例并发骨折的精神病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6例病例中有10例为髋关节骨折,占62.5%,其中7例为70岁以上,且1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结论:积极预防治疗骨质疏松以及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骨折的发生。 现将我院2007~ 2011年来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骨折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骨折病例收取标准为:通过查阅2007~2011年在我院病案室住院精神病患者记录,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1],经 X 线检查确诊并排除病理性骨折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表格收集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骨折时的年龄、诊断、用药情况、骨折的类型、X 线诊断等有关情况,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处理。
2 结果
16例患者骨折发生年龄为56~92岁,其中以60~75岁患者居多。诊断为精神分裂症12例,情感障碍1例,精神发育迟滞1例,血管性痴呆2例,住院病程为3~50年,其中10年以上病程有12例。均服用抗精神病药,氯氮平3例,喹硫平9例,阿立哌唑3例,西酞普兰1例。骨折多于上午6时左右、夜班2时左右发生。骨折类型:8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2例为股骨颈骨折(62.5%骨折发生在髋部),都没有受到暴力而是在下蹲、跌倒甚至正常行走时发生,X线检查都显示骨小梁变细,骨密度降低。余骨折部位有腰1压缩性骨折、锁骨肩峰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
3 讨论
3.1 髋关节位于全身的中部,是全身最深的关节,是一典型的杵臼关节,其主要的功能为负重,并将躯干的重量传导至下肢,且又能进行一定范围的活动,故具有相当的灵活性。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以后每10年增加1倍,尤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2.5~3。老年髋部骨折近90%的是跌倒所致,也就是说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往往是人们意想不到的较小创伤所引起的,如平地走路时滑倒或绊倒、从床上或座椅上跌下,都可造成髋部骨折,所以老年病人在室内行走坐立或外出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尽可能避免摔跤,以防髋部骨折的发生。
3.2 16例患者几乎均进入老年期,有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史和较长的住院史。 精神病伴骨折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已被观察到,有作者认为与服用某些药物有关[2], 抗精神病药可导致机体催乳素水平增高,降低雌激素水平,使机体白细胞介素6对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下降,骨组织纤维结构受到损害,由于精神病患者病程长,治愈率低,需要长期治疗,包括长期的住院治疗和长期服药,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常常需要经过肝脏解毒,通过肾脏排泄,都会不同程度影响肝、肾功能,使促进肠道钙吸收的维生素D合成减少。由于精神病特殊的病情往往较长时间在室内活动和卧床,减少了光照时间而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吸收, 加之饮食单调,进食副食少,摄入的钙也就减少,钙缺乏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增加破骨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导致骨矿含量降低和骨质疏松[3]。这是精神病患者发生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骨质疏松的患者血清钙基本正常,因为当钙摄入不足时,机体为了维持血清钙的水平,就要将骨中的钙释放到血中,由此骨中钙量减少,运动不足又导致机体废用性退化等,都能加快骨质疏松的形成,从而增加骨折的发生率,故血钙正常并不意味着机体不缺钙。确诊骨质疏松的最佳方法为行骨密度检查或者X线检查。因此强调治疗骨折及精神病的同时应增加患者室外活动机会,实行分类开放管理,加强合理功能锻炼,食用高钙饮食,尽量减少骨量丢失,如同时给予钙剂、罗盖全、鲑鱼降钙素等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合理调整抗精神病药,定期进行X线检查,发现骨质疏松者不能参加剧烈运动,应加强监护。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第 3 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75
[2] 陈治卿.不同抗癫痫药对骨密度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8, 4: 67-68.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康复总有效率、二次骨折发生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多元化;健康教育;生活质量;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最为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病情进展相对缓慢,且患者大多缺乏相关知识和认知,很容易忽视自身病情,需要临床给予及时、全面的照护和健康指导[1]。本文观察研究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老年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5.2±5.3)岁;其中18例为髋部骨折,15例为胫骨与踝部骨折,7例为肱骨近端骨折,6例为桡骨远端骨折,4例为胸腰段骨折。观察组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4.6±5.2)岁;其中17例为髋部骨折,16例为胫骨与踝部骨折,8例为肱骨近端骨折,6例为桡骨远端骨折,3例为胸腰段骨折。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具体如下:①出院后第2周以视频、图片以及PPT结合的方法向患者讲述骨质疏松骨折相关知识,明确本病成因和危害,并指导患者掌握相应的预防措施;②出院后4周给予患者个性化生活与饮食指导,设计个性化且多元化的营养套餐,明确膳食结构的意义和重要性,多摄入肉类、豆类、海产品以及绿色蔬菜,并积极参与户外锻炼、晒太阳等。③出院后6周结合患者骨质疏松情况、个人兴趣爱好和骨折康复进度制订相应的运动复健锻炼方案[2];④出院后8周通过图片以及实物等方式辅助指导,明确常用药物和应注意事项,告知药物用法用量,并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康复总有效率、二次骨折发生率,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其中疗效标准和生活质量评价参照文献[3]、[4]。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显效3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康复总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康复总有效率为72.0%(36/50),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评估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二次骨折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4.0%(2/50),对照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14.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相比于常规单一的健康教育,多元化健康教育对于患者个人因素的差异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给予了综合、全面的考虑,并评估骨质疏松患者在上述因素影响下病情改善以及骨折痊愈后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提出通过交互式、一对一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常规健康教育所固有的缺陷和不足,避免了常规护理模式的盲目性[5]。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多发病,发病率较高,容易导致患者致残甚至致死,引起患者自理能力下降,使其生活质量遭受严重影响,这就给临床护理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6]。本次研究针对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加以强化和拓展,基于循证治疗护理结果这一实证证据,制订科学的干预方案并完善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在心理疏导的基础上开展综合康复指导。
在传授个性化健康教育知识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并通过谈话来了解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有利于提升其知识水平的有效突破点[7]。同时对患病后患者逃避心理以及出现知识倦怠这一变化予以充分考虑,重点加强健康知识教育补缺,并做好家庭监督辅助,以此来达到疾病转归、积极干预心理形成并有效降低二次骨折发生率的根本目的。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一对一”地开展多元化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表明通过采取合理的运动复健锻炼与饮食指导对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蒋冬萍等[8]的报道相符,充分说明多元化健康教育能显著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二次骨折,疗效持久稳定。综上所述,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亮,吴艳平,何英,等.保护动机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护理管理杂志,2014,14(2):123-124.
[2]杨红月.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26-27.
[3]张东,吴威,金锐,等.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改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调查.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3):128-129.
[4]忻佩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护理.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05-106.
[5]霍娟,谢瑶.舒适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4):563-564.
[6]靳青,余兴艳,张延晖,等.护理干预对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1):1029-1031.
[7]王丽姣,宋彩萍,肖莉,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50-225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 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本院外科门诊自208年至2012年间采用药物治疗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择2008年至2012间,在我院体检科经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吸收法确认并排除继发因素引起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并愿意接受护理干预的患者232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97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3岁,入选者都有周身疼痛,将本组分为干预组120例和对照组1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主要临床表现及X线表现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1.2.1所有患者均采用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商品名:密钙息),口服维生素D咀嚼片(商品名:迪巧)。以3个月为观察周期,干预组除上述治疗以外,还进行护理干预。
1.2.2药物治疗方面 ①鲑鱼降钙素50iu肌肉注射,1次/天,一周后改为50iu肌肉注射,2次/周,共3个月,②维生素D咀嚼片300mg,2次/天,持续服用。
1.2.3护理干预内容①健康教育内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及相关知识、流行状况、危害、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并告之是绝经后妇女及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病。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发现患者存在和潜在健康问题。确定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要求,并确定教育目标,帮助患者戒除不良嗜好,如偏食、酗酒、吸烟。鼓励患者长期饮用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品,如牛奶、海产品、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鼓励患者户外运动、多晒太阳以促进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②改善环境:骨质疏松患者的家庭支持很重要。加强安全防范指导,(如上厕所、洗澡、起床等站稳后移步,上下楼梯、公共汽车时尽量使用扶手,地板不要过湿,穿舒适而防滑的鞋以防地板打滑,少到公共场所),尽量改造和去除周边环境的障碍,防止跌倒,以减少跌倒而致骨折的发生。③腰背肌训练操:按照SinakiI[1]方案改编,主要动作如下:卧位训练,俯卧位将一软枕置于腹部,头向后抬与床面呈45°角,然后深吸气,并缓慢回复到原位同时呼气;坐位训练:坐位,双手置于脑后,深吸气,同时双肘缓慢向后做最大可能伸展,然后呼气回复原位,或取坐位,膝关节屈曲90°,以肩关节为支点,尽量向后伸展,然后回收。能力训练:翻身、起坐、立位反复动作练习,加大骨纵轴负荷练习。④步行训练:作为WHO倡导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防治的三大原则之一的运动疗法[2],训练包括各种步态和姿势行走,如正常步行、足跟行走、上下楼梯、上下坡路等,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肌力,以上每个动作重复(5~6)回为1组,每次重复(2~3)组,(3~4)次/天,10天为1疗程,每个患者均治疗(6~9)个疗程。⑤支具:继发可背伸的驼背患者,同时佩带“腰围”“矫驼背心”等支具,不仅可以解除腰背肌痉挛达到止痛的目的,还可以保持脊椎的稳定性。⑥卧床休息:骨质疏松症导致脊椎急性压缩性骨折,其腰背痛尤如外伤性骨折一样地剧烈,因此早期的治疗也就要按骨折护理常规令患者卧硬板床。⑦心理护理:良好的情绪能调节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对防治骨质疏松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心理护理时要讲明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进行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所以患者要有恒心、耐心、保持愉悦的心境是防治骨质疏松疼痛发生的关键。
1.3效果评定采用口述描绘分法(VRS),在护理干预之前、第6周末、第12周末进行镇痛效果评估,分级定:0级为无痛;Ⅰ级为微痛;Ⅱ级为稍痛,但不影响饮食、睡眠;Ⅲ级为较痛、一般能忍耐,必要时使用镇痛剂;Ⅳ级为剧痛,疼痛难忍,必须使用镇痛剂。同时记录患者的睡眠情况,好:睡眠时间≥6h/d,差:睡眠时间≤3h/天,须使用镇静剂;欠佳:介于两者之间。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比较 干预组从第6周始,疼痛程度逐渐减轻,Ⅵ级疼痛例数明显减少,使用镇痛剂者也相应减少,第12周尤其明显,与对照组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睡眠情况 干预组睡眠质量从第6周开始明显改善,使用镇静剂明显减少,于第12周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骨质疏松 老年 内固定 关节置换术 康复
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骨折,多由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引起。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有1百万名新发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患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预计至2050年将提高到每年450万名[1]。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并提高术后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近年此方面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及临床分类
大多数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继发于跌倒等髋部创伤,但站立位跌倒时,作用于髋部的力仅3.7KN,在正常情况下不足以造成该部位骨折,这意味着骨质疏松造成的骨强度下降在骨折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2]。因此骨质疏松造成的股骨颈脆弱是发生骨折的主要病因,此外老年人髋周肌老年退变,不能有效抵消髋部有害应力,营养不良,股四头肌无力等亦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发生因素。除创伤性骨折外,病理性骨折在老年人中也并不少见,其多在无创伤或较轻微创伤情况下发生。
临床分类:股骨颈骨折目前主要采用以骨折移位程度分类。根据该方法可分为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和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此种方法可指出骨折断端间接触程度和稳定性,有助于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
2 预防
骨质疏松在股骨颈骨折发生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为预防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有效而简便措施。非药物治疗包括钙及维生素D的补充和摄入,固老年人应多吃含钙及维生素D的食物,多接触阳光,保持适度运动。药物治疗包括抑制骨吸收型与促进成骨型两种[3]。
2.1抑制骨吸收药物 该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其中包括降钙素,激素替代药物,选择性雌激素受体激动剂和二磷酸酐类药物。二磷酸酐类药物被看好,其可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和生存周期,以减少骨吸收率,增加骨密度,强化骨小梁连结,最终使骨强度增加,减少骨折。但有报道称长期使用可导致骨转化下降,骨代谢衰弱,引起自发性骨折[4]。同时发现在连续使用二磷酸酐类药物5年后,停药并不会加速骨丢失或显著增加骨转化率,因此是否有必要长期(>5年)使用仍待讨论[5]。
2.2促进成骨型药物 甲状旁腺激素是目前唯一一种此类药物。其抗骨折效应与二磷酸酐类药物相近,但价格昂贵,使用不便[6]此外在有关人群中(骨质疏松者、有骨折病史者)中使用髋部保护加固可覆盖髋部软组织,从而对撞击力起到吸收作用,或可能起到干预骨折发生的作用。
老年性股骨颈骨折不论采用什么术式,所需医疗费用均较昂贵,因此加大预防宣传力度,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为预防骨折最有效措施。
3 治疗
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治疗可依据患者全身情况,骨折类型,伤前患者活动程度和骨质量等因素决定其治疗方案。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发生骨折后长时间卧床易导致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治疗风险及难度较大。以往对于此类骨折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故坏死率高。随着医学及生物学进步和发展,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治疗已被积极主动的手术治疗所替代[7]。
3.1无移位股骨颈骨折 在无移位的骨折中,若属嵌插骨折,即股骨颈骨小梁和皮质插入股骨头较软的松质骨里,使骨折端有一定稳定性,血管也未多破坏,可行保守治疗。但有报道称在此非手术治疗中41%病例可出现骨折继发移位,而内固定者几乎100%可安全愈合[8]。而无嵌插骨折本身就没有稳定性,如果不经内固定,几乎所有骨折都会发生移位,因此在无移位骨折中推荐使用内固定法,其安全可靠,同时骨折处被固定后髋部疼痛能明显缓解,患者术后可早期下地活动。
3.2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对于此种骨折治疗术式目前仍存争论,但普遍认为对于老年患者应以其生理年龄(即活动能力、认知功能等)而不是实际年龄作为治疗方案选择的标准。
3.2.1内固定治疗 对于有移位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其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报道称与关节置换组相比,内固定组翻修例数明显较多,且术后1年死亡率也较高,后遗症如肢体缩短较明显[9]。但在>90岁患者中,内固定组术后1年死亡率反而较低,因此关节置换术被认为更适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有移位患者,但对于一些特别虚弱者(>90岁)由于其不能耐受大的手术打击,内固定也许更为合适。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对于65岁以上骨折伴移位的患者来讲,关节置换术可带给患者较长的术后存活时间,较低的再次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更好的髋部活动功能和更高的生活质量[10]。
有人认为内固定治疗后虽然再次手术风险较高,但即使失败,亦可通过关节置换术补救,而如成功则不但初始手术创伤较小,住院费用亦少。然而,国外有学者发现内固定失败后行全髋置换术补救,其髋部功能比行Ⅰ期全髋置换者差。因此综合考虑术后2年内因髋部问题所导致的治疗费用,则其患者的平均费用高于关节置换组。
3.2.2关节置换术 关节置换术彻底消除了股骨颈骨折后骨不连接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可降低再手术概率。但其关节置换术伴随着较高的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
这是其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据有关研究,如不采取预防措施,全髋置换术后病人静脉血栓发生率可达40~70%,2%可发生严重肺栓塞。目前术后一般需要检测静脉栓塞和使用抗凝剂。
在关节置换术中假体方面,目前有单极,双极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但仍有较大争议。
与单极假体比较,双极假体由于有内外2个关节界面,理论上减少人工材料与生物体摩擦,可延长使用寿命,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被认为置换效果好与单极假体。但术后因关节界面间滑膜和瘢痕组织长入双极,很快由2个界面变为1个,便与单极假体无异。一旦发生假体脱位,双极假体有解体危险,复位不如单极假体。因此目前认为二者其实在活动情况,生活自理能力,髋部疼痛等情况中无显著性差异。但尽管如此,在对骨折医生调查时发现,较多医生仍倾向于使用双极假体。
相比于全髋置换,股骨头置换优点在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假体价格低和术后脱位风险低。但其术后可造成髋臼磨损,导致疼痛,并最终要翻修为全髋置换,翻修率可达38%,因比对于伤前活动较好的老年股骨颈骨折伴移位者,全髋置换较股骨头置换行走能力更好,髋部功能评分较高,生活质量较高,假体存留时间也较长,并发症和死亡率无明显差异。因此推荐使用全髋置换术。但其费用较高,对于发展中国家患者来说,股骨头置换更为经济。不过如果患者髋关节有关疼痛严重、骨质疏松时,全髋置换也许是唯一选择。
4 术后康复
手术治疗后的术后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提高此类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术后康复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具有发生骨质疏 松性骨折患者应及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康复治疗。有研究显示康复治疗组与对比组在术后恢复程度及Harris评分上有显著差异,说明早期康复对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方法可有床上运动,主动关节活动,坐位平移,外展训练,站立训练,逐渐负重等,需严格制定训练计划并予以专门指导,循序渐进方可有效,但早期介入已成为当下的意识,术后第一天即可开始。手术固定为愈合创造条件,制动是骨折术后主要措施之一,但由于制动本身造成机体关节囊、韧带、肌肉等组织发生形态结构,生物化学及力学方面的病理改变,最终影响关节和肢体功能;长期制动带来的失用性骨质疏松症进一步加重患肢骨质疏松,影响骨折愈合。为避免髋关节功能障碍,必须早期进行功能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有人认为对于老年骨折术后患者过早活动或负重可导致假体松动,骨移位等,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确实不应强调早负重,早负重是内固定失效主因,可导致晚期髋内翻,但股骨颈骨折术后进行早期系统康复治疗,有利于髋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或最大限度降低髋关节的功能障碍,同时减少周围组织粘连,增加关节周围肌肉群的力量,增加关节稳定性与骨的负重能力,缩短康复时间,提高肢体功能状态与生存质量。运动对骨骼施加的力学负荷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增加骨量,运动对长干骨的牵张和纵向挤压作用使骨微细结构也发生改变,使骨小梁排列更加合理,这也可使骨量增加的又一关键。
5 小结
目前,老年股骨颈骨折在治疗中因各种原因而有不同手术方式,因此临床治疗规范的制定可最大限度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同时积极的预防和将康复治疗前移并贯穿骨科治疗全程的观点已成为国内外骨科专家共识。
参 考 文 献
[1]Javsif K, Cooper C,Epidemiology of osteoporosis.Meeting Beport from the IOF World Congress on Osteoporosis[C].2002,Lisbon,ovtugal.
[2]陈虹,蒋光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与预防[J].创伤外科杂志,2009,11(5):464.
[3]Heaneg RP.Osteopprpsis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orthopaedis surgeons[J].J Bone joint Surg(Am),2008,90(11):2544.
[4]Stepan JJ,Burr DB,Duvo I,et al,low Done mineral density is associated with bone microdamage accumulation in postmena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J].Bone,2007,41(3):378-385.
[5]Ensrud KE,Barrell-Connor El,Schwartz A, 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effect of al endrouate Continuation versus discontinuation in women with low BMD:resules from the fraclwe intervention trial long-term extension [J].J Bone Miner Res,2004,19(8):1259-1269.
[6]Delmas PD,Licata AA,Reginster JY,et al.Fracture risk reduction during treatmenl with teriparatide is independent of pretreatment bone tvrnvver [J].Bone,2006,39(2):237-243.
[7]曹露,李晓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治疗的研究发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2):121-123.
[8]Shuqiang M,Kunzheng W,Zhichao T,et al.Outcome of non-operatiwe management in Gorden I femoral neck fractures [J].,Injwry,2006,37(10):974-978.
关键词:社区康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疗效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剧,我国发生骨质疏松性疾病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因为胸腰段脊柱具有较大的活动度,也是脊柱集中受力的部位,所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疾病中,胸腰段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有研究表明,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再加上合并诸多慢性疾病,机体应激能力差,无法耐受开放性手术治疗,如果长时间卧床,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因此,本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运用社区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7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38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中24例为男性,14例为女性,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为(77.1±10.8)岁,致伤原因:10例为交通意外,28例为跌倒损伤;骨折类型:11例为多块椎体骨折,27例为单个椎体骨折;其中3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10例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心血管疾病,4例合并糖尿病;观察组中26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年龄67~89岁,平均年龄为(77.3±10.9)岁,致伤原因:12例为交通意外,27例为跌倒损伤;骨折类型:13例为多块椎体骨折,26例为单个椎体骨折;其中2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12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例合并糖尿病。所有患者均为单纯骨折无脊神经受压症状。两组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则接受一般治疗:指导患者在硬板床上休息,运用圆柱状软枕保护胸腰段骨折部位,逐渐将高度增加,离床面约10cm左右,对于疼痛感较强的患者,可以给予止痛消炎药物治疗,并且给予患者接骨七厘片、阿仑膦酸钠或者骨化三醇口服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社区康复治疗:①五点法。指导患者保持仰卧姿势,通过运用左侧肘关节、头部、左侧足跟、右侧肘关节以及右侧足跟五个支撑点对全身进行支撑,尽量后伸背部,每次练习30次,4~5次/d;②三点法。发病后2w,患者的身体状态通常较好,可以指导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取左侧足部、右侧足部以及头部三点作为主要支撑点,支撑身体进行腾空锻炼;③运动疗法:⑴被动运动。帮助患者被动活动肩关节,包括内收、外展、外旋、前屈以及内旋等,对患者的腰背肌进行锻炼,指导患者运用前臂支撑身体,促进患者腰背肌功能的恢复;⑵主动运动。指导患者正确发挥肌肉的主动功能,尽量自主完成主动运动,比如仰卧、上举上肢,刺激伸肘肌,每次训练的时间控制在3~5min,5次/d,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④健康教育。治疗期间,社区医师要给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以及预防措施等,让患者了解到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并且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多进行运动和训练,促进骨折复位。同时,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X线检查,控制好运动量,避免激烈运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连续治疗4个月。
1.3观察指标 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包括翻身痛、自发性疼痛、负重痛以及前屈后伸痛,同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骨转换指标骨钙素(BGP)和骨密度测定(BMD)。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1.5软件分析本次数据,运用(x±s)表示计数资料,运用t检验组间对比,以P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对比 治疗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各项疼痛指标改善明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前后BGP、BMD变化对比 两组治疗后的BGP和BM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全身性的一种疾病,以骨脆性增加、骨强度相应性降低和骨松质减少为主要病理特点[2]。临床上在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以西药调节为主,运用接骨七厘片、阿仑膦酸钠以及骨化三醇等药物,能够使骨密度提高,使骨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避免发生急性骨流失[3]。在本次研究中,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和疼痛情况改善明显,说明社区康复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运用"五点法"和"三点法"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够避免硬膜囊或者脊髓受压,进一步加强肌肉力量,使脊柱的外源性维持稳定,并且还可以逐渐增强患者背部肌肉的肌力,使脊柱的外源性支持加强,为脊柱复位后的稳定性提供有效保障[4]。此外,给予患者健康教育,能够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社区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症状,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蔡喜传,刘德谦,吴碧涛,等.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非手术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3,02:27-28.
[2]张向阳,于荣华,吴宗明,等.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非手术治疗[J].实用老年医学,2010,05:434-436.
【摘要】 目的 探讨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25例共43个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行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弓根球囊扩张并注入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术前、术后1d和术后6个月的椎体高度、Cobb角和疼痛评分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 术后23例胸背部疼痛消失,2例疼痛明显减轻,未出现神经系统阻压及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2个月),所有患者腰背痛症状均无复发,X线片示24例椎体高度未丢失,1例邻近椎体再骨折;椎体高度、Cobb角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 过伸复位结合PKP具有微创、安全、临床疗效良好的优点,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理想方法之一。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适当扩张球囊及灌注骨水泥等技术要点,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过伸复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多见于老年人,传统保守疗法需要长期卧床,易发生并发症。新鲜OVCF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是:能够迅速减轻因骨折引起的疼痛,能够矫正因骨折引起脊椎后凸畸形并能提高患者骨折后的生活质量。对OVCF骨折,目前有保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经前路或后路切开内固定术。PKP以其快速的止痛效果,简短、微创的治疗过程,高度的安全性,广泛被临床医生以及患者所接受。本院自2007年9月以来应用过伸复位结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5例43个椎体,获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5例43个椎体,其中男6例,女19例,年龄56~78岁(平均68.8岁)。压缩骨折椎体:T8 1个,T10 2个,T12 4个,L1 12个,L2 13个,L3 8个,L4 3个;12例2个椎体压缩骨折,3例3个椎体骨折。病程:1~12d,平均7d。25例患者均无脊髓及神经根阻滞的临床症状、体征。双能X线片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均明确为中、重度骨质疏松症。X线检查显示,椎体压缩骨折呈楔形变或鱼尾样变,均为单纯压缩骨折。MRI检查椎体后壁完整,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25例均无手术禁忌证。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及髂嵴、大腿处垫高使胸腰段适度背伸。将病床对折摇起成30°~60°(患者能耐受疼痛的情况下,角度尽量大),骨折腰椎位于病床成角部位。作胸、盆两端牵引,视患者体重每端10~20kg。术者用双手叠掌在骨折部位稍加力按压数次,进行复位。然后用0.5%利多卡因作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醉,在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采用Kyph XR成套工具操作,经皮沿骨折腰(胸)椎椎弓根穿刺至椎体前中1/3处,并建立工作通道。然后,扩孔、置入球囊并扩张、骨折复位、全程X线透视监控下灌注骨水泥。操作的同时,需密切观察肢体神经节段感觉、运动变化。待骨水泥完全固态化后患者改平卧位,送回病房。
1.3 术后处理 待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消失后,当天或次日在床上坐起、腰围保护下离床活动。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1~3d。术后3d可出院休养。术后常规应用抗骨质疏松和促进骨折愈合药物,并进行适当腰背肌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术中发生椎体前缘骨水泥渗漏1例,伤椎上间隙骨水泥渗漏2例,穿刺针道骨水泥渗漏1例,均未出现其它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23例术后胸背部疼痛立即消失,另2例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6h后在床上坐起,次日在腰围保护下离床行走。全部病例均于术后3d内离床行走并出院。术后X线片及CT提示椎体内骨水泥填充满意,无椎管内渗漏。椎体前缘、中部、后缘平均高度,术前分别为(1.6±0.9)cm、(1.8±0.7)cm、(2.2±0.4)cm,术后分别为(2.2±0.3)cm、(2.3±0.3)cm、(2.4±0.2)cm,椎体前缘、中部平均高度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bb′s角由术前(33.6±6.9)°矫正至术后(13.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12个月(平均9.2个月),疼痛无复发,X线片未见椎体高度丢失;1例邻近椎体再骨折。
3 讨论
3.1 OVCF骨折的治疗选择 以往,对老年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多予以保守治疗,常遗留严重的胸背部后凸畸形并顽固性疼痛,使许多患者工作及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死亡率上升。过伸复位法,是祖国医学治疗脊柱骨骨折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方法。其机制,有学者利用猴脊柱骨压缩骨折模型,证实只要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或两者之一完整,过伸复位都可使被压缩椎体基本上达到解剖复位。PKP是近年来出现的治疗OVCF骨折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球囊扩张、挤压上下终板使压缩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然后通过向压缩椎体内灌注骨水泥增加骨折椎体支撑力而达到稳定脊柱、缓解疼痛的治疗效果。PKP不仅能降低手术损伤,而且还能改善骨折椎体的承重能力并同时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1,2]。Lee等[3]在行PKP前利用进行复位,发现椎体高度恢复率和后凸畸形矫正率均较好。术中采取过伸手法,使压缩楔形变的椎体恢复一定的高度,改善脊柱后凸畸形是必要的[4]。通过过伸复位手法处置后,降低了PKP复位的难度及球囊破裂的危险,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
转贴于
3.2 PKP操作 (1)麻醉选择:本组均采用局麻,在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及骨水泥灌注等关键步骤,医生能够得到患者及时、准确的反馈,进而调整穿刺方向和深度,掌握球囊扩张复位的幅度等,最大程度地保证手术的安全性。(2)进针点和进针方向:建立正确的工作通道是扩张、骨折复位和准确灌注骨水泥的基本前提。理想进针点应在正位透视时位于椎弓根的外上缘10点或2点处,侧位透视时位于椎弓根的后上缘。当正位穿刺针头到达椎弓根内壁时,侧位穿刺针头应进入椎体后缘,当正位穿刺针头接近棘突时,侧位穿刺针头应位于椎体前缘后方2~3cm处。如术中透视发现正侧位穿刺针不协调时应及时进行相应调整。(3)球囊应用:术中应注意如何正确使用并防止气囊破裂:不可达到球囊最大容积量,一般来说15mm球囊应≤4ml,20mm球囊应≤6ml。当球囊压力达到300Psi时,切勿继续加压;当球囊压力在某一高点迟迟不能下降时亦停止加压;当球囊接触任何一侧骨皮质时应停止继续扩张,以防造成新的骨折。(4)骨水泥的使用:注入骨水泥是为了骨折椎体能获得有效的支撑力。准确掌握骨水泥的注入时机和控制骨水泥的注入量是防止骨水泥漏的主要手段。使用时应注意:一旦有渗漏现象应停止注入,并询问患者有无不良反应;若感阻力加大,应立即停止注入,并通过透视来分析可能原因;一旦骨水泥达到椎体边缘,应停止注入;若术前怀疑椎体后壁有破裂可能,术中骨水泥注入应在透视动态监测下进行,并且骨水泥浓度应稍浓。在完成椎体内骨水泥灌注后不要急于拨出工作套管,可适当旋转套管,将套管保留在椎弓根内片刻,直至骨水泥完全固态化,这样可有效避免骨水泥沿椎弓根穿刺针道向后方渗漏。
3.3 并发症预防 随着PKP在临床越来越多的应用,由此引起的相应并发症亦日益增多。在全部临床并发症中,大多数与骨水泥的渗漏有关[5]。有报道PKP术中骨水泥的渗漏率高达30%~70%[6]。绝大多数的骨水泥渗漏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少数情况下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神经根或脊髓受压[7]。在注入骨水泥时应透视监视,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防止骨水泥渗漏。PKP术后邻近椎体再次骨折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术后骨折椎体强度过大、应力集中、骨水泥渗漏、后凸畸形没有被满意纠正、术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等综合因素增加了相邻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适当的腰背肌功能锻炼与合理的用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十分必要。骨质疏松的治疗:每天钙片的摄人量不少于500mg,并加用活性维生素D3类的药物如罗钙全等。如果患者因骨质疏松疼痛较重可用降钙素类药物,如密盖息等。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可以在能够自行下地活动后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福善美、固邦等,同时加用激素替代疗法,如易维特等。
总之,过伸复位结合PKP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及止痛效果好等优点;严格掌握适应证、准确穿刺、关键步骤中严密透视监视,可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过伸复位结合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现今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9):995~998.
2 Bouza C,Lopez T,Magro A,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balloon kyph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a systematic review. Eur Spine J,2006,15(7):1050~1067.
3 Lee ST,Chen JF.Closed reduction verteb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J Neurosurg,2004,100(4):392~396.
4 赵庆安,郭艳幸,孙雁宇,等.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正骨,2004,2(1):31~32.
5 Hulme PA,Krebs J,Ferguson SJ,et al.Vertebroplasty and kyphoplasty:a systemativ review of 69 clinical studies.Spine,2006,31(17):1983~2001.
误区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您将失去智力
人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些预防措施,降低在老年期失去智力的可能。多项研究显示:那些食用高脂、高饱和脂肪和高胆固醇食品的人患老年痴呆的风险至少增加两倍,而食用全麦食品、水果、蔬菜、瓜子和坚果则大有裨益,因为他们能提供纤维和抗氧化剂,保持动脉畅通无阻,为大脑输送充足血液。
误区二:您不需要有和年轻人一样多的睡眠
老年人与年轻人一样,需要同样多的睡眠来休息,恢复精力,每天需要7~9小时的睡眠时间,只是老年人往往难以入睡和安眠罢了。因此,如果您存在睡眠问题,要去看医生,寻求帮助。
误区三:老了锻炼为时已晚
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与对年轻人的一样。一项研究显示,死亡率与每周燃烧的卡路里数成反比。健身可以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增加耐力,使您睡得更好。
误区四:老了就得放弃跑步
除非多年的跑步运动损伤了您的膝盖和关节,否则,您就应该继续甩开双臂,迈开双腿去跑动,不需要放弃。老年人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发现不对劲就要赶紧改变锻炼方式或频率。比如,在患上慢性关节炎之前,就把每周五六次的跑步减为三四次。
误区五:老了就会驼背
如果您骨骼强壮,就不会驼背。驼背多由骨质疏松引起,您可以通过吃富含钙质的食物、走路锻炼等方法来预防骨质疏松症,还能预防驼背。
误区六:您将与肌肉说再见
人在20岁之后,大多会每年失去约200g肌肉,但通过力量训练可以补救。力量训练的一大益处是形成肌肉块,有助于减肥,这种好处并不会因年龄增长而改变。
误区七:体重增加不可避免
大多数女性在绝经期期间体重会增加4.5kg,但这并不是说体重增加不可避免,争取每天锻炼40~60分钟,做到每次燃烧300~400卡的热量,就可以帮助您保持迷人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