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课堂笔记

语文课堂笔记

时间:2023-06-05 10:14: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课堂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课堂笔记

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笔记 方法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学生养成了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只要一拿书,他就会动笔写写画画,总想在书上留点东西。比如像在我们班上有的学生在午休自读课外书时,时不时画一画,写一写,因为他们体验到了“厚书读薄,薄书读厚”的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在语文课堂笔记的实践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了自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切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语文课堂笔记呢?

一、记老师的板书

教师的板书是通过教师精心计划设计好的,从板书上能突出教师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板书对所教学的内容一目了然。记好板书,有利于我们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除理科题的演算过程外,一般应完整地记下主板书的内容。 教师为了强化重点难点,通常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和绘画,并用文字、符号、线条、图表等形式把教材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如学习《小松树》一文,最后学生感悟“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这句话时,我分别叫三个学生在黑板写上自己的这些经典的感悟:“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这些是要花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一般放在开课时或者课要结束时板书,这样便于学生做笔记,不会影响听课,顾此失彼。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对小学生而言,帮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教师的扶持和检测少不了。

二、记下听课的主要内容

笔记时,既要注意老师讲解的知识体系,更要注意抓住讲解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记下关键语句。要注意记下老师提醒的应注意的问题和强调容易出错的地方,记下基本概念的要点,基本原理、定理、规则等的主要论据、论证方法、运用范围及运用时要注意的问题等。老师在讲到重点或难点内容时,总会有一些暗示的:他们或者在讲前有意停一下,以引起你的注意,或者在讲后把内容重复一遍,以加强你的记忆。我们要悉心观察,及时笔记。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我们要抓住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忍饥挨饿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可怜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并看见了四次美好的幻觉,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的火柴梗冻死在街头。文章的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四次美好的幻景: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火炉、肚子里填满食物的喷香的烤鹅、挂满礼物的美丽圣诞树、疼爱她的慈祥的奶奶。”等内容进行课堂笔记。

同时要切记,记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正常听课和思考,这就要求在记笔记时把握好时机。记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没记下来的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记笔记的内容一般是:①知识的重、难点。②知识的疑点。③记书本上没有、老师补充的知识点。有些内容则无需记笔记:①次要的知识。②一看就懂的内容。③教材中的一般知识。

三、处理好听、思、记三者的关系

笔记只是辅助我们听好课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学习的主要任务。所以,上课要以听讲、思考、理解为主。因为真正理解了的、抓住要点的东西,在以后翻阅笔记时,看到几行字就可以回忆起主要内容。所以应尽可能做到边听、边思考、边记笔记,使三者协调进行。如果只追求笔记的完整而忽视上课认真听讲和理解,那必是舍本求末,只会是得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的同学上课时不是以听、思为主,而是把中心工作放在了笔记上,他们因一句没听清或没跟上就挪用同桌的本子来看,到头来往往是互相都记不成。所以,对一些暂时写不上的字或记不完的内容,应果断地留下空格,做上记号,大胆地跳过去,跟上老师的讲解,课后可借记得好的同学的笔记查漏补缺。

四、记课堂笔记的位置

不少同学都有课堂笔记本,记在笔记本上当然不错。但根据经验,课堂笔记尽可能记在课本上。课本每页的上、下、左、右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生字、生词可记在左、右空白处,段落大意可记在每页结束处,重要的句子、语段分析可记在上、下空白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可记在课文最后的“思考与练习”处,文章的一些背景资料与文学常识可记在课文标题处。实际上,课文上的空白之处足足可以容纳下课堂笔记的全部内容。如果实在不够,可在课文最近贴上一页白纸,把记不下的记在这页白纸上。这样记笔记,复习起来就方便了,就不用一会儿翻课文,一会儿翻笔记本了。当然,这仅仅是一种方法,究竟记在什么地方,还应根据学生的习惯和实际情况而定。方法常常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同学在课文中记笔记:“中心思想”可用“中心”来表示,“段落大意”可用“段意”来表示,甚至还可用“O”、“X”、“”等符号来表示特定的内容。一般来讲,课堂笔记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了。

五、准备一个专门的课堂笔记本

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课堂笔记本不是要你把课堂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一般情况下以老师的板书为主,其次是抓住老师讲解的重点记录在本子上。每一个学科的记录方法也有不同,比方说数学科中的一些概念、法则,书本上都有,所以这些不必记,在书上画上重点号就可以,但一些老师对概念的理解,一些解题的技巧等一定要记下来,因为这些可能是老师用很长时间、甚至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总结出来的经验,你说这重不重要,值不值得记下来?语文课上一些课文的作者简介、写作时代背景、写作特点等书本上可能没有作注解,老师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或根据教学要求,课堂上一定会对这些作简要介绍,这也是老师通过查阅很多资料或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作笔记的重点。这样复习的时候效率才会高,积累的东西才会多。为什么说每一个学科要有一本专门的笔记本呢?因为不同的学科记笔记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且混用笔记本有的时候会很乱,复习起来不方便,找来找去的效率不会高。

总之,恰到好处的课堂笔记,对于把握教学的重点、要点、难点,更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有很大的作用。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教学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89-01

教育是一门智慧之学。智慧就是对所有人生经验与理性思考的整合。智慧不等于知识,一个人知识再多,学富五车,如果缺乏智慧,仍然可能是弱智。教育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要做两件事:一是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二是告诉孩子不该做什么。但是教育智慧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育中形成自己的新理解和新思想,在实践中去创新。教学智慧是教育智慧的一个方面,主要指在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智慧。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智慧是结合语文的特性,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各种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智慧有很多类型,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四个阶段来阐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智慧。

1 课程导入的智慧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程导入的质量影响到学生对这堂课的看法,好的课程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导入课程这个环节十分考验老师的能力,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体现。语文课堂相比其他课堂灵活性更高,所以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激感是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这涉及到教学智慧的情境性。语文是一门感彩很浓的课程,例如我们有时候需要学生去体会古人的情怀,所以创设一种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某种氛围中,感染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观看也是老师们常用的导入方法。有时候某些语言过于抽象,老师可以将视频或者模型给学生观看,这样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感知,有助于学生去记忆所学知识。

2 课程讲授的智慧

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讲什么,怎么讲,都是需要老师提前计划的,如果老师盲目的讲授,不分轻重,会使课堂失去色彩。影响讲授质量的因素分为以下几点,老师语言的幽默性,老师语言的节奏性,老师语言的精准性。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将幽默应用到小学生教育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笑,这种气氛下,学生的表现会活跃,大脑运转较快,进而提高了效率。教师的语言如果没有节奏感,学生听久会产生疲劳感,所以老师的语言应该注意抑扬顿挫。教师语言不能太累赘,这样学生会记不清楚重点。当然准确性也很重要,小学生跟老师学习的语言很多,如果老师的语言不准确,缺乏逻辑,学生也会形成这样的语言风格。

3 课堂组织的智慧

课堂组织最能反应老师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能力的方面。很多老师讲授课程的能力非常好,但是组织课堂却很乱,连简单的课堂秩序都无法维持好。这就说明,良好的课堂组织是吸取知识的前提,讲的好但是没有观众,也是徒劳。另一个组织课堂的方面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老师讲过的知识学生不一定都能领悟,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有皱眉头或者想睡觉的状态,那老师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讲授方式和课堂组织方式。除了观察学生的表情反馈,还要重视学生的课下反馈,老师课下一定与学生多交流,现在社会信息技术发达,除了课堂上的沟通,老师应该在课下多听学生的问题,如果学生反应这节课有些知识没有学好,老师可以在下节课再着重讲解一下。

4 课堂板书的智慧

板书是老师呈现给学生的笔记,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上会记笔记,数学笔记需要记的是一些重要的定理及其相关举例,而语文课堂上,笔记的重点往往并不突出,所以很多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会把老师写的和说的通通记下来,这样纯碎的抄写就是去了笔记的意义,所以老师在板书上老师应该着重的写重点,将所讲知识的机构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重点。板书不仅考验老师的写字功底,更考察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逻辑性,板书中体现出的智慧比我们想象的大很多。从课堂教学的四个步骤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智慧,虽然不够全面,但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

小学语文课堂本就是浪漫的,加之现在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们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了巨大挑战。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多变的课程结构,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这一切因素的变化虽然带来的挑战,但是也给老师们更多展示教学智慧的机会。很多优秀的老师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教学成绩优异,彰显了自身的教学智慧,但是教学智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单纯的套用经验并不一定取得好的效果。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要明白,教学智慧是老师们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学生的特点,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灵活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虽具有普遍的借鉴性,但更需要老师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理解并探索教学智慧,这样小学语文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施瓦布(Schwab,J.J).实践:课程的语言[M].2003.

[2]李定仁,赵昌木.教师及其成长研究:回顾与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6.

[3]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

1997.

[4]胡燕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智慧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科学,2006.

[5]杜萍.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优化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发生了很多客观的变化。

小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会查字典、识字以及造句、写作文,为今后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出现的不合理现象

1.师生互动模式单一

很多老师为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有时学生并不是很配合,让老师非常无奈和尴尬,导致老师只能自问自答;还有的老师存在严重的偏心现象,对班上学习很好的同学就关爱有加,每次所提的问题都会让成绩好的同学回答,将学习成绩稍差的同学忽略,这样做不仅会耽误班级整体的学习,而且会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缺乏生机和活力。

2.缺乏足够的教学指导

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造句和认字,还有较为简单的一些运用和理解,大部分都是老师将课本上的问题讲完,然后再象征性地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后作业,完成批改以后直接发给学生。对于这个过程而言,即使老师发现学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并不会将其客观公正地指出。教学,其实质就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学是老师的一种责任,并不是单纯地执行一项任务。

二、激活小学语文课堂的措施和方法

1.进行生动的课堂讲解

如果一堂语文课缺乏生动有趣的讲解,学生会很容易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因为学生的新鲜感维持度较低,这就为老师优化教学方法增加了很多的困难。老师可以尝试将一些生动有趣的、和课文相关的故事加入教学过程中,和生活的典型案例相结合,或者让学生对课文中所出现的人物进行模仿,使他们切身体会到人物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如果想要将一门学科学好,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语文学科也是一样。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课堂笔记做好,并且教学生做好笔记的方法;当学生升到四五年级的时候,就会学习写作,这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老师应该让学生多阅读好的文章,记录其中的优美句子和段落,可以随时对其进行朗读,学生自己认为好的也可以分享给同学们。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活跃语文课堂的氛围,使教学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若想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积极活跃,老师应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性格特点等,提出学生所乐意接受的、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宋百岳.多种方法,激活小学语文课堂[J].小作家选刊,2012(10).

[2]王艳丽.用多媒体教学激活小学语文课堂[J].小学科学,2012(11).

第4篇

教育是人生一项大的工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每个教师都应该耐心的帮助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心学生的情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这方面有所成就。语文教学就是使学习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

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方法

1.1加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阅读方法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阅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理解字词句、理清文章的思路、体验情境等具有明显标志性的环节上,通过各种常用的阅读技巧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而且,还要在“三个维度”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展开阅读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对体验生活的积极性,开展个人化阅读。

1.2教法的转变,激励学生和教材能够平等“对话”

读书是语文课堂不必可少的一个环节,要想学好语文课就必须要善于读书。语文课的主旨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世界,让学生在文字中体会到语文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阅读课上,要特别注意三点对话:一是学生与文章的对话,二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三是学生与编著者的对话。

1.3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方法的运用和创新

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应该提倡“自主学习”―“共同探讨”―“个性化创新”的学习方式。这个学习方式的好处是: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习阅读,是每个人独自思考、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过程。

1.4开放性的问题

对阅读而言,文章的意义不是独立性的,同时也不是封闭性的,而是立体性的。因为学生的年龄、生活体验、家庭背景、知识接受能力的不同,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就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讲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受。

2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积累和整理知识

知识是需要整理和积累的,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和梳理知识的过程。在新课标上明确的指出:根据学习目标不断的积累有关的语文知识,在积累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取舍。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方法、能力和价值等方面的整理,提高语文的素养。

语文的积累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要显形的积累,是知识性和事实性的。它主要包含字词句篇章等知识、素材和语言运用于案例,也包含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语言修改的范例。二是隐形的积累,它包含方法的积累、生活的态度、情感的体验、思想的转变等。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知识的整理和积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勇于学习的态度。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一是做笔记、剪裁报纸、记纸条。老师指导学生知识的分类总结,并教会学生边读边做笔记来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整理。二是诵读。边读边记是最有效地积累方式。典型的语言材料,包含经典字词句、名言警句等,都要诵读。通过大量的记诵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语言,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三是阅读。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阅读,通过阅读课内或者课外文章,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情感,并且在阅读时做好笔记。四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烈,一旦学生有了好奇心就会提出很多奇怪的问题或者钻牛角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会很努力的去寻找其中正确的答案。这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出耐心的引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从“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五是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目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实行课堂改革,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目标,不仅要在上课之前明确学习目标,还要学生掌握、了解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灵魂,因此就要求学生学习文章的大致方向,老师教学时也要紧紧围绕这个学习目标来进行讲课。老师在上课之前,就应该向学生说清楚文章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都能清楚这节课到底要学习什么,作者是如何展开的,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巩固。老师需要注意的是:确定下来的目标不能够太繁琐、太笼统,应该具体、清楚、简明,确保学生不费力,一听就懂。

总而言之,教师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整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归类,不能杂乱无章,指导学生对代表性的语言、材料、方法等进行归纳。

3 引导学生的写作要贴近社会生活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把目光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去认识社会,体验生活,理解人生。

首先,让学生对生活充满兴趣。要想文章写得好,就要对各种事情都充满新鲜感。要记得指导学生带着想象和情感去对待生活,要记得指导学生用新的眼光和多种角度去看待身边普通的事情。例如在引导学生以“我的爸爸”为题,我就指导学生通过爸爸做过的一两件事来入手,可以使用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这样学生就会去观察生活中爸爸的各个方面,而不会只把目光停留在测试上。

其次,让学生感受生活。生活是一面多面镜,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生,所以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它教会我们很多的人生道理。体验生活就是感受和接受生活。我们在写作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使用各种生活资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对这件事的看法。在生活中要多吸收和利用语文知识,从而实现写作时感情要真挚的要求。比如,我平常会要求学生写日记,把每天遇到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对这件事的内心感受。

第5篇

关键词: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课例

一、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与特点

(一)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操作形式。它不是一种静态的组织模式,没有固定的操作程序,它将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同时进行,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与新的学习内容进行互动中掌握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活的教与学形式。学习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五项修炼为目标,即在通过系统思考,整体把握学生能力发展方面,不断自我超越,不断改善心智模式,确立共同愿景,通过团队共同学习,从而培养出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学习型人才。

(二)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1.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它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课环境的灵活多样方面。由于语文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传统赋予了它博大精深的内涵,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要教好语文课,对教师备课、上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运用语文知识,而且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网络环境通畅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收集海量的教学素材。经过筛选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达到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目的,也能给学生以美的视觉感受,更能使学生感受语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所选取的环境方面,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教师自由选择上课地点。

2.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小学语文课有专门的识字课、口语交际课、阅读课、写作课、综合实践课等。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再由老师点拨总结的学习过程,让这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感觉令人乏味、沉闷的死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使得课堂生动有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及课例分析研究

(一)学习型小学语文识字课教学模式

1.寓教于乐编字谜式识字教学。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在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编字谜、编儿歌、加减法识字等方法,给学生更多的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吸取同伴成功学习经验的同时,以实现学生识字量的自我超越。如,教(风)字,谜面编成(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云儿见它快快跑)。根据小学生好奇、思维活跃的心理特点,教师从谜面上进行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答案,不仅使课堂幽默风趣、寓教于乐,又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2.纠错式识字教学。由于汉字属于非表音文字,相对于表音文字来说,语文学习中要读准一个字非常难,因此读错字音的现象比较普遍。汉字是由形近字、形声字、多音字、难读字、异读字等构成的,容易造成读音和书写错误。

3.小组合作式识字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在识字课堂中创造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教师讲授完教学内容后,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记忆生字的音、形、义。教师可有言在先,对那些记忆速度快、准确率高的小组有一定的奖励。由于有这一共同愿景,小组成员都会为实现这共同标而加油记忆生字。建立共同愿景的修炼就是建立一个为组织成员衷心拥护、全力追求的愿望景象,产生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和驱动力的伟大(梦想)。

(二)学习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是学生语文知识积累成果的展现。作文来源于生活,也必然反映生活。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灵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复杂系统,(学习型小学语文作文堂教学)需要建立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将每一个环节置于整个作文系统教学中进行思考与应对,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步骤。

三、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合作探讨解决问题,与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记笔记模式截然不同。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了自主能动性。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课堂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它以自我超越为目标,形成强烈的个人愿景,通过教师反复训练,不断改善心智模式,通过制定一个共同愿景,进行团队合作学习,并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系统思考是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全局性的把握。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让学生能力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三)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新要求。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鼓励学生通过奇思妙想创造新的观点,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和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被提上日程。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敢在课堂中发言,仅仅通过认真听课和做笔记来提高知识水平,这显然不适用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和谐课堂气氛对教学有效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探究和互动的欲望,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开放民主的,不是一味地安静保守的。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关心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与学生加强交流,实施情感教育;第二,在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互动讨论、自主学习等形式可以营造开放化的学习环境,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中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积极思考、感悟提升语文素养。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法。在语文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创设具体的情境模式,让学生积极融入文本情境中去,理解文本中的角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表演话剧、情景剧、分角色朗读课文等都是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或者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等,促进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进而学会思考和探究,学会学习语文学科的方法。第三,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不仅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语文教学,还可以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进而大大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刘春莲.巧用善用课堂观察,提升语文课堂实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6).

(作者单位 河北省滦南县宋道口镇初级中学)

第7篇

地处偏僻山区的农村学生,受地域、家庭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局限,相比视野开阔的城镇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差距越来越大。如何全面提高农村学生语文素养,使广大农村语文教师急需探讨的话题。我通过近十年的教学摸索,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始终做到突出课堂,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抓住以下两点。

一、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四步互动式"。

(一)、预习发放指导

教师给学生们课前指引学习研究的路径,要认真指导学生预习,布置预习任务。预习内容既有基础知识的掌握,资料的搜集整理,还应有文本的阅读理解(课文整体感知、结构、主题、写作手法以及含义深刻句子的品味),文本阅读理解一定要注意精心设计问题,便于学生动脑思考。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能主动接受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激发学生们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从而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如:我在教学《少年闰土》时,主要布置以下预习任务:1、搜集鲁迅先生的相关资料,了解鲁迅。2、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在文中勾画出7个生字和5个词语,并把注音和词义积累在预习本上。3、二读课文,找出闰土讲述的几件趣事,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4、再读课文,划出并体会含义深刻或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后,可以让小组讨论制定预习内容,在教师指导下采取小组轮流对全班同学布置预习任务,从而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课前自主学习

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和任务进入自主预习环节,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和与之相关资料,探究、感悟、吸收、积累新知识,并记录整理学习笔记,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或疑点问题进行圈点勾画加以梳理,准备在课堂上向老师、同学质疑。自主学习关键是预习时间的调配。精读课文或预习量大的课文,专门安排一节预习课;略读课文或预习量少的课文让学生课余时间完成。这一环节的重点是教师要辅导学生养成如何整理笔记,如何梳理问题或疑点的习惯。这一环节的难点是预习结果的督促检查,教师可用随机抽查批改、小组长检查或小组交流检查等多种方法,努力使学生养成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三)、课中交流展示

教师通过情景创设进入课堂后,教师或学生先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接着进入展示环节。此环节首先按预习指导分组在课堂上通过黑板展示、多媒体展示或小组交流展示等方法把预习结果呈现给大家。如:教学《少年闰土》时,我分六个组进行展示:1、生字注音和多音字;2、词语解释和近反义词;3、鲁迅介绍;4、闰土讲述的四件趣事和闰土形象;5、含义深刻的句子;6、朗读课文。其次让展示同学或本组其他同学充当小老师角色,小教师设计问题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问题设计突出应考训练和分层训练,尤其利用简单题目关注学困生的展示,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如:《少年闰土》中学生设计的题目:给生字注音组词,给多音字注音;词语造句,写近反义词;四件趣事中"雪地捕鸟"文中哪几自然段讲述?闰土"见多识广"的特点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等等。接下来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对知识内容进行评价、点拨和总结,来体现教师主导地位。最终达到同学间、师生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并对疑点问题通过相互讨论辩解得到解决。交流结束后指导学生完善、修改自己读书笔记。

(四)、课后拓展提升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练习册等复习资料进行强化训练,同时针对教材内容的感悟认识,还可以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或研究型活动,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或引导学生开展知识系统的梳理和写作练习(日记)等。如:学习《少年闰土》后,可以让学生阅读《故乡》后,比较"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性格的巨大反差,理解造成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或学习课文外貌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求学生仿写老师或同学外貌,写的时候不出人名,只写特征,让全班同学猜猜是谁等。

"四步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使我的语文课堂比以前变得活泼而生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能够在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成绩。多年的教学探索深深领会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随着新的教学理念深入,我意识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提升语文素养整体的关键。

(一)、调控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总以一种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尊容"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把自已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朋友谈心式的语气带领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的思想松绑,放飞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发挥学生积极创造力。这将改变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的状况,形成师生之间互动学习的良好局面,有利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深深感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解除束缚,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知品位,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一个个昏昏沉沉。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对课文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究。我倡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去揣摩、品味、欣赏文中的语言,学生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学生在各自体验和相互启发之中,兴致十足地领略课文的"美",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富于教益的精神生活。

(三)、"听说读写"相辅相成,发展学生思维。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动”;读;写;赏

小学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认识到“动”的语文课堂带来的影响,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构建“动”的语文课堂,以确保学生在自主参与、主动体验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读”“写”“赏”三个环节入手构建“动”的语文课堂,为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学生维持长久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在读中“动”

读是指阅读,在读中“动”是指让学生在阅读时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或复述,或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而且还能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课堂的主体性归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概括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阅读《田忌赛马》时,为了构建“动”的语文课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也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学生自主阅读结束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复述活动”或者是“讲故事”活动,鼓励学生将这一故事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自主地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顺利地实现高效课堂。所以,在构建“动”的阅读课堂中,除了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表达之外,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一些课外阅读,自己选择与之类似的故事进行阅读,并在以后的阅读课中讲给其他同学,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在写中“动”

“谈写色变”是学生对语文写作最直接的反应,这也说明了学生对习作学习的态度。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也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语文教师要积极改变这一现状,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在写中“动”,在写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坚持写的过程中形成终身写作的意识。

一直以来,“写”都处在“静”的状态,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写作,将写看做是一项作业、一项任务来完成,然而这是不利于“动”的写作课堂的构建的。因此,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组织多种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去写,构建“动”的语文课堂。比如,创设情境进行描写,即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相关的内容,如,春景、运动会、一则公益广告等,之后,组织学生动手写出自己的感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身边的写作素材,就愿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笔记录下来,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写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在赏中“动”

所谓的赏是指解读和鉴赏,在应试教育下,语文教学中的解读和鉴赏都是依赖教师“讲”,之后,就是学生通过背诵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应对考试,但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为了构建动的赏析课堂,我们要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赏析,同时,这也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打好了基础。

例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更为了构建“动”的语文课堂,在本节课的文本解读部分,我组织学生对下面的几个句子进行了自主解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等,组织学生自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主进行思考和赏析,从而使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自主的鉴别欣赏中学会感悟,并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当然,除了上述的三点之外,我们还可以在思中“动”,让学生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讨论给课堂注入生机,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进而使学生在各种“动”中体验语文课程存在的价值,同时,也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总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找准方向,组织多种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构建具有活力的、能够“动”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性

语文课堂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所以如何强调和带动发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成为现代初中语文教学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生动意义入手,综合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实现的对策。

一、生动的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理论知识,还要求关注和重视学生的技能、个人情感、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的培养。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管理模式过于僵化,脱离了文学情感培养的基本要求,单一地将语文作为文字和书面语文积累的学科,不利于塑造人的个性发展,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和重视文学精神情感的传递,应该重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及未来理想追求的鼓舞。

二、生动的语文教学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生动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和感悟来获得个人体会,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生动的语文教学属于学生个人文学情感的内化过程,所以要求学生重视课堂活动设计的生动性,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初中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动态的交流和学习过程,可以综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与乐趣。

三、生动的语文教学是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学总结的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读写的结合,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这也是实现生动教学课堂建立的重要基础,通过朗读来感受文字的情感表达,通过写来巩固自己对细节的理解,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总结对文章的理解,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总结写作特征,转变过去被动接受的语文学习状态。学生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和写作来提升个人文学素养,培养文学理解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四、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实现的对策

1.加强师生交流

传统的语文教学学习强调以课堂和教师为重点,以教材内容为指导核心。现阶段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在逐步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课堂上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互动,避免教师课堂讲解,学生单一听讲、记笔记的无交流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活动的安排和设置上多花心思,多设计生动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语文问题,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课堂教学应该使文学理论知识与趣味性相结合,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文学素养,不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要调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通过幽默的语言和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语文课堂氛围,生动有趣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一个幽默、睿智、文学素养较高,善于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语文教师可以感染课堂上的每位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课堂是自由发挥想象、自由交流个人感悟、表达个人情感的舞台。

3.采取多类型的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影视作品片段、图像资料以及标本等来组织课堂语文学习活动,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带学生进入文学的情感世界中,陶冶情操,感受文学的巨大魅力。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个人学习语文的感受,在欣赏经典散文、词曲、诗歌画作中提升文学素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不同主人公的心理情感变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生动的语文课堂环境和课堂氛围的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理论知识,还要求关注和重视学生的技能、个人情感、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的培养。通过研究和分析初中语文课堂的生动性,有利于充分发挥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和支持作用,带动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关注和重视生动的课堂氛围的构建,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薛秀春.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26):76.

第10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

一、在教学理念上,体现学生“主体性”

在教学理念上,“有效的中学语文课堂”必须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即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主动地学习,做学习的真正主人,而不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实施的灌输式学习。钱梦龙说过,“学生总是认识的主体,他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在他自己的头脑里进行,旁人是谁也替不了的。”

例如,在教《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时,某教师让学生去品读赞扬白杨树坚毅品格的一句话,找了两个学生起来试读都没有达到教师预设的那种效果,于是教师便迫不及待地作了范读,但是范读过后并没有留时间让学生自己再去品读一番,而是草草地结束了这一环节,进入授课的下一个环节。教师这样声情并茂地范读文本,继而想当然地以为,自己范读了一遍,学生再自己读的时候也就会读得跟教师一样声情并茂,一样准确、流利、有感情。我们不禁要问,学生在听了教师的范读之后,就真的会和老师一样拥有了朗读能力吗?其实,不然。北京市101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程翔老师曾经说过,“范读只会让学生受到感染、熏陶,这只是一种展示,但无法让学生学会读书,成为学习的主人。”可见,教师的范读能力并不能转化成为学生的朗读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失去“主体性”,这种语文课堂教学也就无“有效性”可言。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就以上这个例子来说,教师进行范读是必要的,它能够在朗读要求上给学生以示范和启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但是,教师在范读之后,应该留有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反复地去模仿和揣摩,真真正正地将教师的范读能力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朗读能力。只有学生获得了学习上的“主体性”,才能使“有效语文课堂”得以很好的实现。

二、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授之以渔”

在教学方法上,“有效的中学语文课堂”必须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这个道理比较简单,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已有的知识。例如,某教师讲解文言文———《桃花源记》,其中一项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文中重点的字、词的意思,包括一些句式的用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前,教师将这些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字、词和句子板书在黑板上,之后便带领着学生一起来学习这些重点字、词和句子。等这一切都结束之后,很多老师往往会很快地结束这一环节,进入下一个环节,进行文本的深度分析。但是,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通过学习应该在“应用和拓展”方面获得发展。因此,单单只学会某篇课文中的某些指定的知识点是不够的,那只是死的知识,并不能帮助学生在“应用和拓展”方面获得发展,更何况,文言文的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说,原本就枯燥乏味的,难以把握的。只“授之以鱼”而不“授之以渔”,语文课堂也就无“有效性”而言。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做呢?就以上这个例子来说,教师首先应该结合刚刚学过的那些字、词、句子来分析,给学生们相应地总结一些浅易文言文中简单的字、词类活用知识等语法知识(句式),例如,“欲穷其林”中的“穷”是形容词作动词,是“穷尽,走到尽头”的意思,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告诉学生:在文言文中,会有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的情况,这时就出现了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慢慢学生就会结合教师教给的例子学会阅读文言文,只有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中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才能够很容易得以实现。

三、在教学手段上,制作切实有效的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手段上,“有效的中学语文课堂”必须要制作切实有效的教学课件,即立足文本,制作一些既简单、实用,又能充分体现文本主题的多媒体课件,而不是一味地为了追求课堂的观赏性和新奇性,就毫无节制地滥用一些既花哨又容量大的多媒体课件。太过花哨的多媒体课件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地方,继而偏离了教学目标。如若“整堂课看到的是眼花缭乱的图文,充满耳鼓的是点击鼠标的声音。课堂上没有了交流,没有了思想的碰撞,有的只是被动地接受、倾听。”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成为无稽之谈。

再者,容量大的多媒体课件所涉及的信息内容较多,在短短的一堂课时间内,教师不断地翻阅课件,学生一张接一张地阅读课件,往往这张课件的内容还没有看完,下一张已经出来了,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思考。毫无疑问,学生根本就无法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只会感到学习起来越来越吃力,越来越感到有负担。例如,某教师上公开课,讲解光未然的诗———《黄河颂》。总体上来说,整首诗解析的深度和广度是成功的,也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肯定。但唯一不足的就是,多媒体课件容量特别大,几乎把所有的内容都显示在了课件上,学生几乎没有时间低下头去阅读文本和记笔记,更不用说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即使是学过这首词的老师都无法跟上他的节奏,更何况是那些刚刚接触到这首词的学生们了。整节课听起来,节奏很快,学得很累。这样的课堂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无效的。原本,多媒体课件是运用现代先进科技手段来促进教学取得更好效果的,但如果运用不当,势必会妨碍教学效果的。在我看来,“有效的中学语文课堂”就是在教学理念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课堂;在教学方法上就是要“授之以渔”的课堂;在教学手段上就是要制作切实有效多媒体的课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中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这一课题。在我看来,“有效的中学语文课堂”就是在教学理念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课堂; 在教学方法上就是要“授之以渔”的课堂; 在教学手段上就是要制作切实有效多媒体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艳慧.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9.

第11篇

1.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之观念

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语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在语言训练的运动场上,学生是“运动员”,教师是“教练员”。故教师要本着“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从“学”的角度上,做到了“四字”教学观:“得”、“快”、“法”、“趣”。

“得”,即由原来教师讲得多,转为教师尽可能讲得少、讲得精,让学生学多点,学好点,得多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把本节的语文基础知识当堂掌握,基本能力当堂训练,基础性作业当堂完成。非智力因素当堂得到培养,当堂受到思想、审美等方面的教育。

“快”,即营造语文课堂教学的快节奏氛围,培养学生课堂快速学习的观念和行为。在语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逐步做到''''“五快”。一要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二要快速阅读,即迅速读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要点。三要快思。即老师提问后,要快速收回并转移思考点,围绕“问题”展开逻辑思考并合理想象。四要快记。即快速记住学习要点,快速的做好课堂笔记。五要快结。即快速进行课堂小结,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之乐趣。

“法”,就是学法与教法并重。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就必须掌握学法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一味注重学法忽略教法,也会使学生在学习上无的放矢。灵活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趣”,即设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感到饶有兴趣。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语文学习兴趣是影响他们语文成绩的较大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我强烈地感觉到非智力因素已越来越大地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想方设法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点燃他们心中探索新知的思想火花,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

2.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赞科夫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不同的课型要求不同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讲读课要以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梳理、综合、概括能力为中心,侧重探索课堂教学策略:一是变“满堂灌”、“满堂问”和“满堂练习”为指导学生课堂探知。教师围绕重点、设计文中本质问题,指导学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有效合作。把相互交流、相互探索作为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答疑,以读促悟。二要精讲,简明板书。讲解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点拨疑点、梳理要点。板书要用关键词、符号、图表等,将知识的量、度、序位形象化。三是合理运用录音、图像、电视等教学媒体,用声、电、光、色等营造生动的语文学习情境,来有效的辅助教学任务的完成。

阅读课教学要从“发胖式”的分析讲解模式中解脱出来,以学习语言文字为主要目的,以读写训练为主要手段,运用以读为主线,螺旋深入的阅读教学方法。我认为: “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受到教育,再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经过这样两个环节,才算完成阅读教学的全过程”。缺少哪一个环节也不是完整的阅读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获取写作的营养主要靠阅读教学。即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拔,使学生系统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现事物的方法,从而悟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情达意的写作规律和技巧的。

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

教学离不开评价,没有课堂评价的语文教学是盲目的教学。评价是调控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课型应有不同的评价重点和不同的评价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侧重从下边几个方面给予学生评价的。1、阅读的速度、方法、习惯。2、回答问题的广度、深度、准确性、创造性。3、课堂练习的正误、多少、快慢。4、学生的注意力和听写读的能力,动作规范,集体合作的程度等。概而言之,课堂教学的评价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投入情感,以鼓励表扬为主。以学生的学习表现为评价内容。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不可为评价而评价,要注意评价内容详实有据。否则评价就会苍白无力,流于形式。无论是称赞、表扬或者是批评,都要选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只有这样的课堂评价才能体现民主、平等、协商的人文精神。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才能促进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才能真正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积极主动、和谐发展的大舞台。

第12篇

关键词 多媒体;初中语文;课件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直观的感受得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频繁地被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多媒体的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1 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有思想上的“误区”

多媒体技术在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已经被广泛地使用,也取得很好的成效,但是一些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在思想上有着很大的误区:不使用多媒体就是落后,就是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为了追求时髦,为了追赶潮流,而盲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甚至到了没有多媒体不上课的地步。因为那么多教师都用了多媒体,多媒体已经成为现今教学手段的标志,如果自己不用,一来表示自己落后了,跟不上时代潮流了,二来怕被领导批评,怕评不上各种奖项。所以,这些教师被“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心理左右,就忽视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是什么类型、什么题材的课程,都要用到多媒体。只要营造出课堂热闹、学生活跃的教学氛围,并且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那么,就算是课堂教学的成功了,至于课堂实效、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反而成了不重要的问题。教师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是表面热闹、虚假繁华,上课时热热闹闹,下课后学生晕头转向,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根本不会得到提高。长期下去,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感。

2 多媒体课件脱离学生实际

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脱离学生实际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教师套用现成的课件,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设计制作。“课件”是多媒体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需要教师精心准备的部分。但是一些教师有可能是因为主观上懒惰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电脑技术比较差,自己做的课件不好的原因,总之就是将别人现成的课件不加改动地拿过来,在自己的课堂上使用。借鉴别人的成果没什么不可以,但是如果是原封不动地照搬硬抄,则是错误的。因为学生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别人做好的课件是根据他当时的情况而做的,肯定不能满足你们班学生的需求,于是就出现了授课流程不顺畅,学生有怨言,课堂效果不满意等状况。这样的强扭硬用课件对于课堂教学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另外一种情况是教师把全部精力都放到制作课件上了,反而忽视了研究教材和学生,从而使课件脱离了学生实际,成为没有用的“华美装饰”,反倒成了本末倒置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是为了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所以教师要研究学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制作的课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那么,再精美又有何用呢?

3 课件“统治”课堂,师生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被淡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掌控课堂的必要手段。在这样的情感交流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积极参与教学,创造性的思维得到启发,“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但是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由于信息量大,多媒体课件“统治”了课堂,教师只是电脑操作员和讲解员,忙于操作和解释画面,省去了和学生的交流,学生成为被动接受机器满堂灌的“容器”,忙于记笔记、做练习,而失去和教师互动以及提问、思考的机会,教师和学生都沦为机器的“奴隶”。这样的做法,和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从人的灌输变为机器的灌输。少了这种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课堂上就少了一些“人气”,更不要谈和谐、融洽、热烈的课堂氛围了。长此以往,学生肯定会产生学习倦怠感,学习效率就得不到提升。

4 远离文本,限制了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多动手,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读读文本、记记笔记,对于语文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多媒体占据主导的课堂,学生在一节课中一直在看大屏幕,不看课本、不读文章、不记笔记,这样的远离文本、淡化教材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学生思考、领悟的过程,而这种领悟需要建立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语言文学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它有一定的模糊性,有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人生观有差异,所以每一个人读相同的文本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也有不同的思维想象,由此才能提高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但是如果不让学生自己思考,就直接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就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影响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感悟能力,影响与制约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对语言文字的审美作用、思想陶冶性、情感感化功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教师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语文教师面对多媒体教学应该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和合理的运用,摒弃其缺点,发挥其优势,在实际教学中为自己和学生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董丽华.关于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两点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7):79-80.

[2]翁建斌.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4):77.

[3]原清华.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教研版,2010(12).

[4]黄丽玲.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弊初探[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