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0:15: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生教育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 G6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9—0066—01
当前,甘肃大部分中学都有校报,但是这些校报在办报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很低,尽管这些报纸也有一些学生的活动,但学生的新闻只占报纸极少的空间,而且刊载这些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学校的领导和学校的主要活动宣传,不能为学生服务,因而大部分学生也没有兴趣去读。为此,2010年至2012年,我们在全省13所中学开展了中学生媒介素养培训与实践活动。
一、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训
首先,由这13所中学各选2名教师以及5名学生参与为期一周的培训。培训的主要目标:第一,提高学生对传媒理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新闻实践能力;第二,提高学生通过社区新闻活动推动社区事务发展的能力;第三,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第四,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能力,以及讲授新闻采编课程的能力;第五,学生和教师创办报纸的能力。培训的内容包括:新闻的概念、新闻的结构、新闻导语写作、新闻主体的写作、评论写作、漫画、新闻摄影、报纸排版技巧、编辑软件的使用、传媒组织结构等。
其次,各校师生回校后招聘校园记者,并创办校园报刊。各校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在学校开设新闻校本选修课,培训新招聘的校园记者。与此同时,各校开始创办报纸, 报纸内容主要以校园新闻为主,但也包含诸如社论、娱乐、高考、双语、体育、文艺等内容。办报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办报。从创意、采集新闻、采访到写稿、审稿、设计排版均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完成,指导老师进行宏观指导。
二、校园报刊创办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断层。由于经费有限,每个学校只能派4名学生,以及2位教师参与培训。中学校园报刊的记者或编辑主要来自于高一。高三学生很少参与,高二有部分学生参与。然而,由于参加培训的学生到了高三,会升到大学或走向社会,他们就很少有时间或者没有时间帮助下一届学生进行采访、写作或编辑学习。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接受集中培训的学生会离开学校,学生传帮带的效果会越来越差或者中断。
2.与学生学习时间冲突。由于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因而很多采访只能在课外完成。然而,新闻是有时效性的,新闻的发生是有随机性的。所以,很多中学生记者在办报过程中会发现他们经常错过一些新闻事件,也增加了新闻报道时效性的难度。
3.校园报刊的社会评价问题。尽管素质教育提倡了许多年,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子依然存在。只要有利于高考的事,学生、家长和学校就愿意去做。反之,则会受到他们的反对。许多教师和家长会抵制学生去办报。因为他们认为学生做新闻会浪费时间,影响成绩。
4.资金匮乏问题。无论是对学生记者的培训,还是办报过程中需要的印刷成本、设备以及厂地等都需要资金支持。由于经费有限,个别学校印刷的报纸份数有限,学校培训教师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因为他们更愿意将时间花费在提高学生成绩上。
三、建议与对策
首先,加强舆论宣传,提升社会对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知。让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得到学生、家长和教师认可。
其次,加大媒介素养培训的资金及政策支持力度,经常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培训,使更多的学生能得到媒介素养教育;可以让媒介素养培训教育规范化——成为每个中学生的必修课。在教育改革中,应加入中学生媒介素养课程设置,中学和高校的传媒院校合作,使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培训得到更多专业教师的指导。
近期,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目标、功能、规格、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和建议。《指南》的,对于规范和指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给中小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帮助他们疏导并解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排解心理困扰和防范心理障碍,是目前学校亟需做好的一项工作,尤其是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显得愈发重要。
当前我国的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学校,其实都很缺教师,不单体现在教师总量上,更体现在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上:老教师多,年轻教师少;基础文化课教师多,艺体、心理教师少。很多学校尽管名义上配有心理辅导教师,但往往名不副实。有些心理辅导教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不愿找教师倾诉,教师也不会积极主动关心学生,久而久之,这一岗位就形同虚设。某些地区对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时间过短,培训效果不理想。许多学校,包括心理咨询室在内的九大功能室都建起来了,但往往使用效果不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些功能室的指导教师专业技能跟不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在知识上的解惑功能正在逐渐减弱,但面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教师为他们解心理之惑、情感之惑的功能却在不断增强。当前,我国青少年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尽管全国层面尚未开展大规模的权威的心理调查,但从各地的调查来看,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远比公众想象的要高。2014年公布的《浙江省2013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浙江小学生常担心自己做错事情,感到焦虑、寂寞、没人疼爱,中学生心理压力更大,超过48%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发生率比2001年时上升了一倍多。2013年的《哈尔滨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同样显示,有49.43%的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广西目前尚未有相关的权威数据公布,但广西多数市县都有大量留守儿童,也凸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各地、各校一定要充分认识《指南》的重要意义,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给予心理辅导室更多的支持,尤其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不但要培训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还要对班主任、各学科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培训,努力让广大教师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
学校应以《指南》为指导,把心理辅导室建设好、使用好。刚起步时,可以先从基础做起,为学生建立成长信息记录,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心理状况、辅导记录等,只有多了解学生的这些基础信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班主任和每一位教师也应以《指南》为指导,细心观察和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精英梦想”特训营活动是由精英梦想团队发起,并获得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上海交大、外交学院等全国知名高校学生支持,面向高中学生的公益创业培训活动。
她旨在帮助高中学生拓展视野,培养能力,顺利实现中学到大学的过渡,赢在大学的起跑线上。同时,她也是大学生公益与创业相结合的一次勇敢尝试。
**年是“精英梦想”团队破冰的一年,在团队各成员努力,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团队将第一期活动地点定在四川省达州市。团队将向着打造公益与创业相结合的具有良好声誉的培训机构的目标奋进,并将这样的活动延续下去,造福即将迈入大学的莘莘学子。
二、团队描述
1、团队的名称
我们的团队名为“精英梦想”,主要有两种含义:第一是我们的成员都是名校的精英学生,我们的活动是他们梦想的载体;第二是我们的目标是为帮助高中生顺利完成高中向大学的过渡,培训未来的精英,我们要成为他们精英之路的一个起点或者台阶。
2、团队的宗旨
帮助中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扩展视野,为大学生活提前做好准备,顺利实现高中向大学的过渡,赢在起跑线上。
我们第一期的目标是把名校的理念带入达州,成为达州市教育培训的值得信赖的品牌,影响达州的教育理念和格局。
3、团队的目标
在20xx年内完成组织的制度与规范建设。并在20xx 年暑假,组织我们的第一期培训。同时,充分拓展与达州市政府和各大学校联络及项目合作,积累各种社会资源,丰富开展活动的经验,树立组织的良好声誉。在20xx年,注册成为正式的组织。扩大我们的影响范围,并开发更多的项目。
我们的长期目标是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国,帮助全国的高中生顺利完成向大学的过渡,并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变部分地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面貌。
4、团队的结构
5、团队经营策略
以公益创业为导向,以精英成员成就精英学生。
三、产品与服务
1、产品与服务
在20xx年暑假,组织20位左右名校学生(其中清华北大10位左右),到达州组织达州市的优秀中学生,参加特训营活动。一起度过15天左右的时间。我们的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是文化课堂,第二个是特色公益培训。
文化课堂
每天上午9:00到12:00,按照年级分成不同的班(每班不超过20人),由有经验的优秀名校大学生以专题形式授课。对于高一高二的同学,培训数学、英语、文综和理综,以讲解学习方法为主;对于高三毕业的同学,培训一些大学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小班教学有利于授课老师与学生的充分交流,使上课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获得突破,以取得在以后学习中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色公益培训
凡参加第一个环节的学生可以自愿免费参加。该环节主要在培训期间的下午展开,形式灵活多样。
①讲座形式:用以介绍大学生活及文化,探讨人生及职业规划,启发中学生对大学及人
生的思考,提早为大学生活及社会生活做长远规划,特别有助于高三毕业生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顺利过渡。
②预开大学兴趣课程:对大学课程做简单的讲解和介绍,让中学生提前了解大学课程的特点,引导中学生提前适应大学里的课程学习,更有助于高三毕业生提前适应大学学习。③带领参与的学生外出参观:在游览的过程中,使参与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充分平等自然地交流,使中学生在轻松的游览过程中畅所欲言。培养参与的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并对中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我们的优势与特色
相对于传统的培训机构,我们的优势有三个方面:
一是我们的培训是大学生公益创业活动,还可以获得国家政策和支持多方公益支持,能有效降低学生参加培训的成本;
二是我们身上的名校光环让我们更容易获得社会承认;
三是我们都是在校学生,与学生的年龄很接近,易于相互交流和理解。
我们的特色是多种教学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普通话教学、研讨式教学等,让高中生提前熟悉大学的教育方式,缩短进入大学后的适应过程。
四、市场分析
市场状况
我们计划在公益教学培训行业发展,选择目的标地点为达州市。目前,达州市的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比较滞后。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由此导致的教育投入的不足;二是教育理念滞后,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大学教育的能力较弱,在大学里在转型方面的成本投入较高。
再则,学生逐渐产生对枯燥的学校教育的反感,也没有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有经验的学长们的指导与建议,寻找到中学阶段好的学习策略与思维;与此同时,提前了解一些大学生活方面的信息,以弥补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做好以后向大学生活过渡心理和思想上的准备,以期尽量降低大学里学习和生活方面转型所花费的成本。
据目前的市场分析,现阶段,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据统计,目前教育投入接近家庭收入的一半。家长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
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也迫切感受到在现阶段社会里知识的重要。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竭力继续学习。目前升学压力的不断加大,他们对更高的教育水准、以及对更好的学习方法的渴求与日俱增。
一、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组织开展好教育培训活动,结合行为规范教育月,组织好开学典礼。
1、以“衣冠整,谈吐雅,举止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召开主题班会,开展诗歌朗诵活动,开展板报、手抄报设计大赛活动)
2、开展“衣冠整,谈吐雅,举止端”——“文明校园我先行”、“文明家庭我有责”、“文明使者进社区”,系列教育活动并准备成果展示内容,以此来强化落实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到人人知晓活动主题,培养目标。
3、进行《德育规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文明礼仪读本》内容学习,做到“人人知规范”,“人人明礼仪”,把学习内容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
4、将校级文明岗、年级文明岗、班级文明岗值勤工作落到实处,加强规范三级文明岗值勤制度。
5、根据不同年级,落实不同的养成教育目标。
七年级:迈好中学第一步,做合格中学生,强化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四杜绝五做到》等的要求,做到全员达标力争优秀。
八年级:迈好青春第一步,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学生。提高《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四杜绝五做到》等的要求的认知率和形成率,达到优秀水平。
九年级:迈好人生第一步,做合格的有特长的毕业生。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上,努力成为行为规范示范年级在此基础上狠抓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6、通过“文明班集体,文明学生评选”落实良好行为习惯。
7、规范升旗检查制度,提高学生爱国意识。
8、做好现代化学校评估验收迎检的各项工作。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与各项竞赛活动。
1、9月份第二周,开展“红烛颂”的感恩教育活动。
2、喜迎建国六十周年,开展“祖国万岁”的“班班唱”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各班要选唱统一推荐曲目,开展班级合唱活动,举办班级合唱比赛)9月底举办年级合唱比赛并在校会,升旗时间请优胜队进行展示。
3、开展以喜迎建国六十周年为主题的阅读创新读书交流活动。
4、组织安排七、八年级军训社会实践活动。
三、加强法制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自护意识。
1、请法制副校长,交通安全辅导员进行相关法制安全教育讲座。
2、每月利用校会、晨讲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安全系列教育。
3、组织实施全校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的紧急疏散演练活动。
4、组织开展法制、安全系列教育活动的黑板报、手抄报、漫画作品的评比、竞赛及成果展示活动。
四、加强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德育干部的队伍建设,提高德育队伍整体素质。
1、通过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
2、开展班主任、德育干部工作的研讨会。
3、完善建全助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使助理班主任融入到班级教育管理之中。
4、积极组织班主任与助理班主任参加市区级各种班级建设培训活动。
5、规范班主任工作手册的使用,使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具有针对性,提高班集体建设水平。
五、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建立建全,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2、成立心理辅导教师中心组。
3、建立建全心理咨询室教师值班制度,固定开放时间。
4、开展好全校学生的团体辅导与个别心理辅导。
六、充分利用三结合教育网络,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积极争取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发挥其教育功效。
1、组织开展家长学校的授课。
2、坚持定期的四方联席会制度。
由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且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又很难找到切实有效的措施,这使学生的德育工作显得更加艰难。令许多教师苦恼的是,往往琢磨不透学生的所思所想,教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而更为严重的是,近几年来,因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通和矫正而爆发的恶性校园事件呈上升趋势。这些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我们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冷峻思考。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社会环境因素
学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影响问题必然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当前,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的社会问题比较多,一些消极因素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例如,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一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心理压抑之中;单亲家庭的增多,导致这些家庭的学生得不到完整的家庭关爱;社会的主流人才观与新课程理念相悖,一部分学生在社会评价中屡遭挫折,其心理自信及成功期望不能正常建立等等。
此外,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令人关注。由于留守孩子大多由隔代抚养或寄宿在学校,致使学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实际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四难:一是溺爱放纵,教育难;二是缺乏管护,安全难;三是隔代管教,监护难;四是管理脱节,磨合难。可见,留守孩子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由此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了教育的一个新的难题。
2、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但就农村中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还不健全,还不能有效地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学校的管理重心在智育而不在德育。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向来不敢在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学质量上有丝毫马虎。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做得少。学校在重视智育的同时未能有效地实施德育,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疏于指导、研究和教育。这样,学校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理念,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一个得力的人员保障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并实施有体系的心健康教育工作。
3、师资培训因素
教师是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主体。但农村中学的教师在这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二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和专家指导;三是教师编制矛盾突出,教师教学工作量太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农村教师接受了大量的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零散地接受了少量的心理教育培训,但不成系统,且具体要求也不够明确。加之近几年,农村学校编制紧缺,在岗教师工作量成倍加重,完成教学任务已疲于奔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生中许多积淀已久的心理问题追根溯源大多都能找到家庭的原因。而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至少有三个不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问题:一是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二是学生大多在校寄宿,与家长的沟通不够;三是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受到较大冲击,问题家庭、特殊家庭数量增大,受害学生的数量也在增大。
二、加强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
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近几年才引起重视的。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社会各界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关注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设置了课程,培训了师资,加强了管理,进行了督导。可以说,这项工作正逐步走向规范科学的发展轨道。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
首先,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仍然是教学质量,社会对学校评价的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学率。
其次,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理应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但学校仍然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摸索,对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而,学校在这方面显得比较被动。当问题发生了才引起重视,日常的教育工作还很不到位,其管理水平与师资培训力度还不能适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再者,家庭是学生心理压力及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背景,家庭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农村家庭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不少家庭的氛围不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我们在对部分家长中做了调查,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学生的成绩,其次是身体健康和安全问题,只有四分之一的家长把学生的心理问题摆在最关注的位置,高达75%的家长对学生青春期的教育科学不了解、不关心,高达80%的家长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懂。这就很难保证每一个家庭都能给学生一个有利于心理成长的家庭环境。
由此可见,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切实加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显得刻不容缓。
1、加强教育督导。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评估、教师评价的重要范畴。一方面加强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一方面形成适合农村学校及农村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方案,进行跟踪督导评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予以重视和加强。
2、改善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应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管理重心,制定措施,完善过程,以培育身心健康的人为根本目标,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不仅要把学生心理健康作为学生德育工作重要内容,更要把它深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从整体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3、重视师资培训。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教师抓起,必须以良好的师资队伍为保障。当前,应特别加强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继续教育部门应把此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指导,倡导所有教师研究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加强家长培训。针对农村学生家长的状况,学校应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深入的家长培训工作,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观,加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沟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积极改善学生的心理成长环境。
5、关爱特殊学生。特殊的心理问题往往出在特殊的学生身上,关爱特殊学生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关爱特殊学生应采取个性化的实施办法,将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学生,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一、 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 中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学习积极性偏低
教材内容的陈旧与竞技化,使得学生对体育教学缺乏新鲜感觉,另外,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的常规教学,严重束缚了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足
很多中学的体育理论课尚停留在体育竞赛新闻和运动员轶事介绍等方面,缺乏健康知识与科学锻炼方法的理论教学,致使中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模糊。
(三) 中学生运动能力严重偏低
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忽视体育锻炼,造成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严重不足,据统计显示:中学生入学前,约有76.2%的学生缺乏基本的体育锻炼知识与能力。
二、 制约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 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忽视体育教学。目前,中学学校教学虽然在向素质教育转轨,然而仍有多数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随意变更体育教学计划,缩减体育课时,中学体育长期处于边缘学科。
(二) 教学内容枯燥。很多中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陈旧、单调,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性,甚至会出现抵触、抗拒心理。
(三) 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中学体育教师还停留在“灌填式”阶段,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比比皆是,要么搞“一刀切”忽视学生的差异性,这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 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不高。据调查显示,约有62.6%的中学体育教师不注重学习专业新知识,一味在吃老本,使得教师知识面狭窄,知识的运用也比较僵化,加上相当一部分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不高,往往采取“放羊式”教学,直接影响中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五) 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目前一些中学体育考试内容仍以技能达标为主,不注重过程性评价,忽视学生体育的态度,努力程度及进步幅度等,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也违背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
(六) 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匮乏。由于学生偏多,同一节体育课有多个班一起上课时,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活动场地不够,或没有器材,降低了他们的活动范围及活动能力,锻炼器材及活动范围不足使得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丧失兴趣。
三、 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 加强体育宣传,提高认识。首先,中学老师(特别是班主任)需要对体育学科有个正确认识,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认真对待体育课;其次,促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体育对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总之,需要学校、社会与家庭三管齐下,切实提高对体育的认识,从而确保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 创新教学方法。中学体育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质疑争论,使其在课堂上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实施互交式教学,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技能,并有效发展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的能力。总之,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趣味性、游戏性和竞赛性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与教师配合,在学习中保持积极高涨的兴趣。
(三) 利用心理因素展开教育。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注重与学生心理上的沟通,有效运用心理学规律来提高教学质量。首先,体育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看待教学,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其次,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相处,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其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
(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中学体育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收益,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创新意识;其次,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该鼓励学生有目的的质疑与实践,认真体会、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来精心培养,发动学生提出创造性的建议,正确对待和积极引导,既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五)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以单纯考察学生技能为评价方式的教学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首先,要考查学生综合的体育学习成果,即多角度进行评价;其次,评价时应注重学生的进度幅度与努力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
关键字:中职;业余团校;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56-01
、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生团校建设的意见》指出:中学(含全日制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民办中学)团校是对中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壮大团员队伍、加强团员发展工作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对照《意见》,中等职业学校业余团校建设显露出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来,如:团校部分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活动开展的力度不够,内容有待更新;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规范等。根据上述情况,结合新形势的发展,本人对中职团校的建设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一、加强中职业余团校制度化组织管理
完善健全的组织、管理机制是中职团校工作取得实效的基础。中职业余团校建设要逐步走向制度化、正规化,必须做到几有,即:有制度、有牌子、有班子、有师资、有教室、有经费、有教材。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在中职开办业余团校的重要意义,将团校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在校党总支的领导下,以团委为依托,设立团校校务委员会,并建立健全团校章程和学生登记、学习、考核评价、奖励、服务等相关制度。此外,团校可聘请学校的德育教师,青年骨干教师为团校的主要教师,有条件的还可聘请校外的党政领导,高校教师、先进人物以及青少年工作者等作为团校的讲师。团校的教学应制定严密规范的教学计划,有相应的教材,有相对固定的教学时间和相对固定的教学场所。
二、改革中职业余团校课程建设
根据《意见》对中学团校的教学内容要求,中职团校除主要进行《团章》、团员意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爱国主义等政治理论教育外,应积极拓展政治理论课程,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式政策教育,把学生关心关注的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和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引入到教学中来,同时结合中职生实际,有效开设特色课程:
(一)开设职业技能特色课程。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团校建设,团中央指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各级团校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青少年技能培训。当前,开办中专教育的团校,可将开展青少年技能培训作为拓展办学领域的重点。
中职团校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校中校”,开办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类课程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中职团校在授课当中,应结合职业学校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指导,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提升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并适当融入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开设针对性心理课程。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血气方刚,自我意识、自尊心理尤为强烈,但同时他们又比较稚嫩脆弱,在努力维护自尊之时易产生自卑和自我封闭。此外,随着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空前复杂多变,这也很容易给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带来冲击和困惑,很多学生在环境适应、自我管理、人际交往、理想现实和情绪调节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心理疑问和困扰。为此可适当在团校中增设心理挫折教育、健康心理教育等课程,向学生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和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从而增强团员心理素质,增进团员心理健康。
(三)开设实际能力培养课程。中职团校可选择性地设置社交公关、文明礼仪等课程,在提高学生现阶段沟通能力、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也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中职业余团校教学方式
《意见》指出,中学团校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坚持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道德教育与全面拓展素质相结合、传统有效教学手段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中职业余团校可具体从如下几方面实施:
(一)以集中培训为主,鼓励团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基础知识和开展教育活动,发现学生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指导和教育。
(二)发挥课堂讲解基本知识、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功能,并通过社会实践理解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全面综合素质。
1、立足校园开展实践活动。以中学生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为载体,组织形式新颖、富引导性的活动,让通过参与展现自我,学会合作与竞争,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深化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深入社区、敬老院、孤寡困难家庭等,参与到社区建设、扶贫助残、环境保护等各方面中来,使学生有机会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满足其自我成长的需要。
(三)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团校教学中快速便捷、信息量大、对学生吸引力强的优势,采用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等形式,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育的成效。
四、开辟中职业余团校教育阵地
中职团校要树立“大团校,大发展”的新理念,注重对校外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通过与驻地部队、福利院、高职院校等进行合作、共建等各种方式,广泛利用各类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取得社会各方面对团校教育阵地建设的支持,从而进一步延伸中职团工作手臂,丰富团校教育内涵。中职团校还应结合学校专业建设特色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单位作为校外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业就业素质。
参考文献
加强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加强中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既有助于弘扬、发展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加强中学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种传统文化都可以在民族音乐中找到它们的缩影。中学的民族音乐教育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它在整个基础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一曲《阳关三叠》,再现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赠别诗,把诗人送友人西出阳关时的愁情伤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用富有浓郁民族气息的越剧音乐旋律与外来的交响乐形式的结合,生动而感人地讲述了我国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因此,在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深入透彻地学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2.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研究表明,在素质教育中,审美观的培养占主导地位。因此,我们一定要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民族审美观。民族音乐教育主要有“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五大类,它们都充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观。我国有56个民族,各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各异。如,新疆民歌《青春舞曲》活泼欢快、富有舞蹈性;内蒙古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则柔美舒展。我国的戏曲音乐种类繁多,不同的剧种在唱腔、念白、曲牌、锣鼓等方面各具特色。如:安徽的黄梅戏《天仙配》和河南的豫剧《花木兰》等。然而,笔者从教学中感受到,很多中学生不了解这些民族音乐中的珍贵财富,不会欣赏这些民族音乐,有的学生甚至不愿意去欣赏这些民族音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刻挖掘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元素,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审美观。
3.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民族音乐往往与本民族的文化思想、民俗习惯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民族音乐教育是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前不久上《我是中国人》这节观摩课时,抓住歌曲由京剧西皮唱腔改编这一元素,引入京剧的经典动作为歌曲添彩,使用民族打击乐把握歌曲的节奏,并且让学生观赏外国人表演京剧的录像,加以总结“说明我们的京剧艺术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世人”。这节课让学生演唱歌曲深入了解京剧唱腔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课堂得以拓展、升华,获得同行的一致好评!因此,中学音乐教育者应该立足教材、深入研究,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积极创造条件,合理有效地运用民族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育的主要措施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取向,体验民族音乐内涵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新课标》带来的是“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重要手段,体现在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音乐能更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获得美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拉近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激发学生喜欢民族音乐,从而让学生真正感知民族音乐艺术的内涵,感受民族音乐的美。
2.加强师资培养,提高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教学能力郭声健教授在《艺术教育论》中指出“:艺术教师既是教育家,同样也是艺术家。他们具备一般教师往往难以具有的艺术家的各种素质。”音乐教师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具有人格、威信、专业修养和教学技巧。曹理老师说:教师个人的优秀品质、贡献,对学生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如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学魅力等。2011版《新课标》指出:“各种形式的音乐和音乐教学交流活动(包括教师培训)能有效地促进课程资源和信息的沟通。学校要支持教师参与这些活动。”当务之急,应该加强在职音乐教师的培训学习,利用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机会,开设相关的课程或讲座,加强教师民族音乐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育。
3.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载体,丰富民族音乐感悟渠道如果把音乐这种灵活的艺术形式局限在课堂教学的范围内,就会使之丧失其本身的意义。在中学民族音乐教育中,就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开展民乐专题欣赏会,创建民族音乐兴趣小组,举办民歌、民乐的表演、演奏比赛及知识竞赛,组织民族音乐知识讲座,开展民族民间音乐采风活动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的演唱、演奏能力,提高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平。
4.调动各种手段,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教育氛围“环境造就人才。”社会大环境可运用传媒对我国民族音乐积极宣传,如广播、电视、电影等,引导人们学习、热爱民族音乐。家庭环境中父母鼓励孩子学唱民歌,学习民族乐器,培养孩子的民族音乐学习兴趣等。艺术化的音乐课堂氛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熏陶感染学生,音乐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新课标》明确提出:“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为了中华民族民族音乐的未来,我们一定要加强中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
2017年云南中考时间:6月28日-6月30日
记者从云南省招考院获悉,目前云南省2017年中考考务工作通知已陆续下发到各校,明确了我省今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将于6月28日正式开始。
《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关于做好2017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内容中,具体公布了2017年云南省中考的考试科目、考试方式以及考试时间等内容。
在考试科目中,统考科目具体包括:八年级下学期考试科目为生物学、地理、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学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物理、化学;体育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4月底前进行。此外,昆明市和曲靖市的抽考科目为数学、思想品德。
根据通知,统考科目的考试时间为6月28日、29日和30日3天,信息技术考试为7月1日至2日,体育考试由各州(市)招考机构确定。其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学科实行笔试、闭卷方式;信息技术学科实行网上考试方式;体育学科实行必考与选考项目相结合、现场考试方式;音乐和美术学科的考试方式由各学校自行确定。
通知要求,各考点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积极协调沟通过,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严格试卷管理,确保安全保密;加强教育培训,狠抓考风考纪,切实做好我省今年的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各项考务工作。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提出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中学生在校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这大大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是随之而来的家庭教育就变得更加重要了。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孩子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多的要依靠家庭教育来培养,家长如何有效的开展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话题,农村家庭有着家庭的特殊性,家长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的不同决定了孩子的个性、品质的不同。家庭教育抓得好,孩子普遍品德好,学习好,进步快,现就农村家庭的家庭教育现状,做如下分析:
第一,农村学生家长学历较低,文化知识尚浅。生活在农村的家长大多数只是初中毕业,他们读书时成绩好的一小部分学生,选择继续上学,念中专的较多,而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基本上都留在了城市生活,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只能选择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这样的学生成为今天学生的家长。即使他们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也是当时班里的差生,还有的初中都没有毕业,所以现如今农村家长学历很低,文化知识很浅。
第二,农村家长家里耕地较多,少有农闲时间,忙于打零工。近几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外流,生活在农村的家长们家里的耕地变得越来越多,农村家长需要起早贪黑不停的忙碌农活,平时没有时间顾及孩子,家长教育严重缺乏,有的家庭不仅缺少家庭教育,而且中学生或大一点的小学生家长还让特别农忙时放学回家做饭,孩子的作业不检查就算了,就连写作业的时间都变得少了。随着农村小城镇的变化,农村家长还要在农闲时打些零工以维持家用,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和教育孩子,有些家长甚至把家庭教育简单理解为给孩子一些零花钱那样简单。
第三,农村家长与教师的沟通较少。农村家长与孩子的老师沟通机会很少,除学校统一组织的家长会外,家长很少平时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许多家长甚至不知道自己孩子的任课教师是谁,这种缺少家校沟通的教育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第四,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缺乏有效的教育措施。家长家教方法简单,大致分三种情况。第一种过分溺爱,目前农村家庭,已由过去的多子女变为两个孩子或独生子女,由于孩子少了,家庭生活条件相比过去好了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具体表现在有的家长一味迎合,百依百顺,过分地关心呵护。这样的孩子成了家庭的主宰,惟我独尊,自私冷漠,不通情理,这样的孩子将来很难立足于社会。第二种过分的指责训斥。家长和孩子之间缺少沟通,疏于管理。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或犯错误时,家长不去认真查找原因,以自己干活动较忙为借口,一味的指责、训斥孩子,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抵触情绪,当孩子受到挫折打击时,父母经常责备。第三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淡漠。家长对孩子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指导不了,无法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于和隔辈或与亲戚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则更缺乏亲人的理解。孩子不能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导致自闭孤僻性格。
基于以上的现状,学校应如何帮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呢?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切实有效做好家长学校培训工作。首先,每一个农村中学都要创建家长培训学校,给家长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家长培训学校有专门的领导负责,有家长学校培训教师,有课程表、作息时间表、 活动日程表等,并按计划开展好各项家长家庭教育培训工作。培训教师大部分是学校有很高声誉的教师,他们要么有着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要么有着深厚的心理健康知识,要么有着广阔的专业知识。其次,家长学校要有专门的家长培训教材,学校的教育主要面向学生,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教材并不多,甚至没有,家长学校的培训教材要从两个渠道获得,一个是向上级主管部门积极征订,一个是学校要结合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自编校本教材,这样做既有家庭教育的理论支撑,又有家长的校本培训。
第二,学校要成立家长委员会,便于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是每个班的家长代表,每个委员会成员要代表不同层次的学生,家长委员会可以参加学校的班子会议,学校周工作例会,也可以参与学校各项重大建设和重要决策。家长委员会要协调好学校领导、老师和每一位家长之间的关系,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家长的联谊活动,还要协调好各村领导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便于开展各项工作。
第三,学校要创新家长会的形式,丰富家长会的内容。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主要沟通渠道,切记每次家长会都开成学生的成绩分析会,家长会上老师确实要客观、委婉地去分析每一个学生的成绩,但还有更重要的内容:如何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如何帮助家长去与孩子相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怎样与家长进一步了解沟通,开展家长、老师、孩子融为一体的德育教育活动等等 。
总之,当今农村家庭的家庭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思考,更要为这样的家庭教育做出努力,不断创新家庭教育培训的形式,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法国职业高中相对于普通高中和技术高中来说,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的功能,都处于法国高中教育系统中的弱势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社会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如何在法国职业高中进行补偿教育以缓解就业压力,便成了从萨科齐到奥朗德时代的主要政绩承诺。从补偿教育的视角,可以了解在萨科齐和奥朗德执政期间,法国职业高中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与遇到的困境,并可对其改革措施进行反思。
关键词 :法国;职业高中;补偿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5-0088-04
作者简介:刘丽平(1970—),女,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外国教育。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西部民族地区女童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KA130099)
法国高中阶段教育因普通高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的“三轨制”而闻名。其中,普通高中为高等教育输送学术型人才;技术高中为高等技术型大学输送科技和管理人才;职业高中则以就业为导向,为法国劳动力市场培养各行各业所需的技术工人。法国非常重视通过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科技人才,这种重视高等教育的传统,以及追求“才能至上”精英化的教育模式,在实现教育民主化的过程中一直遵循着“过滤理论”,对每位学生进行选拔和排序。法国劳动力市场则根据学校的排序接纳学生就业,排在后面的,即文凭较低者,则被排斥在就业市场的边缘。法国职业高中因生源和质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家长对升学教育的追求,因而一直处于劳动力就业市场和高中教育阶段的弱势地位。如何对处于弱势地位的职业高中学生实施补偿教育,以缓解失业问题,就成为自2007年以来萨科齐政府和奥朗德政府首要的教育改革政绩承诺。
一、萨科齐政府的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改革
从2007年到2011年,是萨科齐政府支持高中教育进行深入改革的时期。2009年,法国教育部颁布“面向2010年的新高中”改革方案,法国政府和教育部声称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使每位高中生都获得成功,使职业高中毕业生的无文凭率降为零”。其中,法国职业高中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偿。第一,打通了职业高中学生进入技术高中或普通高中的课程学习通道,以此提升职业高中教育的社会地位;第二,增加了教师对职业高中学生在专业课程选修学习中的个别辅导时间,以此激发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缩短了职业方向高中毕业会考文凭(BACprc)学习年限,延伸了其进入高等教育学习的空间,以此实现法国职业高中教育在就业和升学方面的有机结合;第四,转变了观念,注重学好外语,开发行业高中,以此提升职业高中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经过这次教育改革的补偿,到2011年,有关资料显示,法国职业高中会考文凭获得者人数达到15.4万,占全部高中会考文凭获得者总数的27%,而2010年的上述数据分别为11.9万和22%。两组显著变化的数据说明职业高中改革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青年选择职业教育。然而,萨科齐政府在实施财政“瘦身计划”时,想通过缩减教师岗位,增加在岗教师的工作量来实现以学生利益为主的职业高中教育改革,引起了教师和学生群体的严重不满,认为这次改革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改革后,法国职业高中的学生还是难以通过探索性课程进入技术高中和普通高中学习,也很难通过毕业会考文凭进入高等技术教育领域。脱离学生成长的社会属性,而仅仅在学校教育内部环境中进行的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改革,不管计划多么严密,目标多么美好,最终都难以适应法国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规律,也难以满足法国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求。在萨科齐时代即将结束之际,法国的就业压力经过短暂的缓解后,在奥朗德执政期间又创下了历史新高。
二、奥朗德政府的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改革
如果说萨科齐时代的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是“由内及外”通过对学校内普职融合的教育补偿以求缓解社会就业市场的压力,那么,奥朗德时代的法国职业高中教育则是“由外及内”通过增收企业税和削减开支计划等措施拓展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服务于市场经济的能力,鼓励更多的法国青年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以求促进法国经济的复苏。2012年,奥朗德在法国中部城市布卢瓦承诺,将通过推出职业教育法案来促进失业者再就业,保证1/2的失业者可以在两个月内获得培训机会。尽管奥朗德认识到改善法国日益严峻的失业状况,是事关民族团结的头等大事,然而到2012年7月,法国本土失业人口总数达298.7万,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2013年度法国劳动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5月份,法国本土内“失业大军”人口总数最高达到326.44万,法国的人口总数为6 386万人,也就是说,每100个法国人中就有5个人失业在家,而法国年轻人的失业率也达到25%。但这一事实并没有影响奥朗德实施“未来就业”、“代际合同”和学徒税收等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措施。其中,在对学徒税收专款专用的改革措施中,将学徒税收的2/3用来补偿法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不足,如此,法国职业高中教育在学徒税收的投资下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第一,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增设或取消职业高中教育专业设置的优先顺序;第二,发挥地区政府对职业高中教育的协调与沟通权利,以便能有效地服务于地域性经济发展;第三,增加企业税收,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尽管在奥朗德执政期间法国职业高中教育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法国“经济赤字”、“财政消减”和“失业大军”的社会现实面前,想通过职业高中教育改革实现短期内法国经济的复苏,或是通过增加税收缓和法国经济和市场的就业压力,结果都是徒然的。强行的税收制度,使得部分企业无力提供更多的长期合同工作岗位,甚至对一度热衷的短期合同岗位的需求欲望也有所降低,还有的企业因学徒税收改革和削减开支,准备逃离法国。法国职业高中教育也因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和瞬息万变,依然处于就业和升学教育的弱势地位。
三、对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改革的反思
(一)法国职业高中实施补偿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补偿教育,就是为了使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通过社会给予的再次教育和救助,获得更好的生存技能,实现自我的价值。18世纪,法国教育家金恩·奥维林最早提出了补偿教育的主张。19世纪60年代,英美国家民权运动的兴起推动了补偿教育的实施。例如,英国划定的“教育优先区”,通过鼓励优秀师资在这些区域服务,提供优惠的教育津贴,以弥补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使文化落后或资源不足地区之教育能够得到适当的发展;美国政府于1965年提出“头脑启迪计划”,以期所有儿童都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机会。法国的教育秉承“才能至上”和“过滤理论”的精英化教育传统,社会人才的任用标准是以“优胜劣汰”的规则和学校的排名决定的,为接受不同教育的人提供具有等级差异的职位。法国职业高中教育的对象,通常是来自于社会中下层的工人或劳动者家庭的子弟,无论在知识方面还是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在这种状况下,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获得更多的社会晋升机会困难重重。因此,有必要对这种社会不公正进行“差异补偿”,使职业高中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否则,无论萨科齐还是奥朗德,甚至未来任何政治人物执政的时代,对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改革做出的政治承诺都难以实现。
(二)补偿视角下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改革的成效
从萨科齐到奥朗德,法国职业高中的学生通过补偿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利益。第一,法国职业高中加大了普通高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之间第一学年公共课和基础课的学时及比重,有利于职业高中的学生通过努力进入普通高中和技术高中,实现自己的大学梦。第二,职业高中通过探索课程、现代外语、个性辅导以及节假日补习等学习方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及时自我补偿的平台与机会,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职业的信心和自我承担的责任心,实现了职业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三,法国政府通过税收的方式促使企业共同参与职业高中教育,提升了法国职业高中学生的社会地位和就业保障,拓展了法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空间,使职业高中的学生获得更多社会晋升的机会。
(三)补偿视角下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改革的困境
法国职业高中在萨科齐到奥朗德时代的教育改革过程中,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面临一定的困境。首先,从学校内部普职融合的教育改革来看,很多改革法案和计划规定看似完美和有效,但在师资数量减少、师资质量不高和职业幸福感缺失的情况下难以实施;每周2小时的个别辅导形同虚设;学科间探索性课程的开设,没能带给基础知识薄弱的职业高中学生任何转机;外语学习因法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而一直效果不佳。其次,从学校外部校企合作的教育改革来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在强制的法律法规面前变得消极和被动;“未来就业”和“代际合同”的教育改革计划,在雇主看重短期合同的就业制度下,并没有达到“教学做”的有效结合;法国政府及教育部门近年来的多次教育变革一波三折,使得家长、学生和学校总有一种不安而浮躁的心态,同时也对历届政府通过教育法案改变职业教育的政绩承诺失去了信心;长期以来法国政府因不能有效解决失业率居高不下的问题,也引起国际组织对法国政府执政能力的怀疑。
(四)对法国职业高中补偿性教育改革过程的反思
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型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不仅在数量上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质量上也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法国在近10年间遭遇历史上持续最久、数量最高的“失业大军”,使得原本处于弱势地位的法国职业高中教育在人才“入口”和“出口”上都严重受阻,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从萨科齐到奥朗德,法国职业高中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表面上看在就业、升学、教育资源公平享受以及教育民主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补偿,而实际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职业高中教育依然处于弱势地位。究其原因,除了法国传统文化、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对职业高中价值的认识走入了误区。
1.以弥补社会就业为主的法国职业高中
法国一直以精英化的学校教育为社会各界培养人才。法国是第一个为工程师提供专门培训的国家,早在拿破仑时代,法国就有了巴黎理工学校,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培养工程师及技术人员。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并且在国际“人力资源理论”和“内增长理论”影响下,各国开始关注劳动者的素质,对劳动者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从萨科齐到奥朗德时代,法国社会的高失业率一直是阻碍经济、政治和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法国国家政治力量全面干预经济和教育的前提下,法国的职业高中希望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弥补法国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并期待通过加强职业高中教育在学术与职业之间的互动和流通,为法国劳动力市场注入活力。
2.以补偿学术教育为主的法国职业高中
为了实现法国职业高中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效率,萨科齐颁布了相关教育法案,旨在促进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技术高中、普通高中之间的普职互动与融合,提供给高中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更多的学校辅导机会、更高标准的国际化要求以及多样化课程组合,以便学生在教师和咨询机构的帮助下,获得未来学习专业和生活准备的教育信息。另外,通过教育优先区计划,部分名校可直接录取教育资源相对处于弱势地区的学生,以平衡地域性教育差异,促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有利的社会晋升机会。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开学时,有138名来自教育优先区(ZEP)的学生进入巴黎圣纪尧姆街这样的名校,政府计划在推行教育优先专业建立11年后,使出身贫寒学生的比例从当年的4.5%提升到13%。通过进入名校学习,以提高法国职业高中教育的质量,通过有限的优先区学额,以补偿职业高中教育在高等专业教育上资源享受的优先权。然而,“高等专业教育优先权”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在普通学术教育标准之上的。对职业高中的学生进行2小时的补偿教育,以实现向技术高中和普通高中的过渡,以及职业高中的英语、公共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都是在理论学习和成绩考核标准框架之内的,事实上,职业高中的学生往往难以达到这样的学术教育标准,符合这样的资格标准的学生很少,面对学术理论课程教育的压力,很多职业高中学生力不从心,最终只能选择逃避,从而失去更多的学习兴趣。
3.以补偿技能培训为主的法国职业高中
如果说萨科齐时代的职业高中教育是通过学术教育标准来促进公平和高效发展,那么,奥朗德时代则是通过衔接职业教育与培训,直接以经济活动为目的,来尝试缓解严重的高失业率以及培养失业后再就业的能力。萨科齐时代加大了对企业税的征收力度,企图通过税收加强雇主对职业高中的关注和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入。由于短期失业能得到国家的福利补偿,这使得法国继续教育培训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尽管在奥朗德时代法国的继续教育培训已承认最初的职业高中教育文凭,并以人性化的方式保障个人接受培训的权利,但是法国依然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深造,走学术型的职业教育之路依然是社会评价职业高中质量和效率的唯一标准,继续教育培训并不是家长和学生的首选。
职业教育的雏形形成于中世纪城市学校,是学徒教育在系统行会制度下的产物,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子承父业中演变出来,开始贴上了“行会利益为第一,家庭生活利益为第二”的标签,只有具备行会规定的学习经历,才能取得社会承认以及社会晋升的资格。在工业革命时期,职业教育被当作一种补偿性的、赐予弱势群体必备生存技能的教育。如此一来,行会中的学徒式职业教育,就被补偿性的学校技能教育替代,其目的是为工厂培养懂得操作的劳动力。在全球化经济时代,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的,可以更多地激发市场经济发展的活力,并在政治或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断进行改革。然而,职业教育不是被人为地规定属于那一部分人的教育,或仅仅作为专门化的技能教育,而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需的生活教育。杜威说过:“我们必须避免的,不只是把职业的意义限定在立即可见的产品制造上,也应避免误以为只有我的分配是排他的,一个人只能做一种职业。这样限制下的专门化是行不通的;再也没有比教育一个人制作某一种行为更荒唐的想法了。”从萨科齐时代到奥朗德时代,法国政府对职业高中的改革,无论从教育内部环境还是从教育外部环境来看,都是权威性、强制性地干预职业教育目标的形成,法国职业高中在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的权威干预下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义,没有得到继续教育的拓展空间,因此,使得法国职业高中的学生在继续教育和终身化发展方面严重受阻。
参考文献:
[1]王晓辉.法国吸引青年选择职业教育[J].教育,2013(18):63.
[2]李明.法国本土登记失业人数创13年最高[EB/OL].(2012-08-28).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5/31/c_115983024.htm.
关键词:中学生 视力下降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一、前言
视力低下在我国的中学生身上非常普遍,这对学生的身心及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减少中学生视力下降得到了各界的关注。预防学生视力低下,减少近视学生数量,保持学生良好视力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及教师应制定相关规定,并认真落实,做好学生的护眼工作。
二、影响中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分析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中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个别患者是遗传因素所致,但绝大多数患者是后天环境因素所致。
1 思想重视不够,认识深度不到位。调查研究表明,学生视力下降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学生的思想认识有着重要关系。近年来,虽然部分学校采取系列措施开展了保护视力的相应活动,但效果不明显,未得到真正的改观。
2 管理机制不全,政策执行不力。部分学校管理机制不完善,对国家政策法规执行不力是造成学生近视的又一重要原因。其通常表现为:一是管理机制不健全。二是政策执行表面化。
3 硬件设施不齐,环境条件较差。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日前部分农村学校基本上还是因陋就简办学。有的学校的教室未按照国家规定配齐相应日光灯、黑板等;有的学校盖加长教室以容纳更多学生,有的将教室窗户开的很高以防盗,有的学校阴天不供电等;有的学校的学生教室、宿舍、学生公寓等存在脏乱差现象;有的学校为追求学校规模,存在大班额、超班额,非教室空间作为教室用的现象,这些因素均导致教室光线不佳,从而使患近视的几率增加。
4 课业负担过重,用眼时间太长。当前,在素质教育未得到真正实施的大环境下,“唯分数论英雄”的评价观,给中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课业负担,部分学校为了追求学生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健康教育,除白天在学校学习外,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开夜车,不仅造成体力疲惫不堪,更严重影响了视力。
5 营养摄取不均,生活习惯不好。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的黄金阶段,如果不注意科学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很可能导致视力的急剧下降。
三、中学生视力下降预防措施
1 减少课业压力
减少补课、减少作业量、减少考试次数,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中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他们眼睛承受疲劳的能力比高中生低。如果教师仅仅用延长学生学习时间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至少对学生的眼睛是有害的。要减轻学生的负担,除了社会、家庭方面要做努力。招生、招工考试体系也要变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需改革。教师应通过充分的备课、精彩的讲解,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还要适当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如今,多数科目均有儿套练习题。学生疲于应付。学校应对学生完成的习题数量加以控制,根据质量加以选择。另外,还要控制考试次数,防止滥用考试,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2 提高学生对眼保健操的认识
端正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态度,提高做操的准确性学校的各部门应配合抓好日常的眼保健操,使学生能自觉认真地做。检查人员要认真负责,公正评价。学校应组织每年的初一新生重新学习眼保健操,以提高做操的准确性。学校每年也可像举办广播操比赛一样。举办一次眼保健操比赛。它可提高学生做操的积极性。同时还可检查做操的准确性。建议学校将各班的近视率做为评选优秀班级的一项指标。
3 增加户外活动次数及时间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这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适当减少补课时间和作业量,以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从而让下午两节课后的校园充满生机。学校还应组织一些运动队,并时常组织一些体育比赛(如球类、田径和趣味运动会等),来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4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各学校要通过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栏、手抄报、黑板报、征文比赛等形式加强宣传;要以“爱眼日”为契机,定期邀请知名眼科专家进行专题报告,传授保护视力的基本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要开展“视力保护小标兵”评选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 加大投入,配齐设备
各学校要划拨专项工作经费,加大对保护视力工作的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学校建设标准,开展采光照明、黑板、桌椅的验收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使所有教室达到硬性指标;要严格控制大班额,谨防阴雨天不开灯现象的出现。
6 科学营养,合理锻炼
各学校要利用家长会、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时间开展营养教育培训,增强家长和学生进行科学膳食的意识。要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教会学生正确地做眼保健操,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课余体育锻炼时间。
视力低下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其原因主要有两大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后者更为重要。因此,针对青少年视力低下的防控重点在于落实控制学生的视近时间、合理设计学习环境光线、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坚持做眼保健操等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庞燕,张严卓,孙立军,曹加国.中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9(03)
[2]曾恕妹,李星德,吴用纲,姚文忠.福建省三明市中学生近视状况分析及相关健康教育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