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0:15: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内部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当前,内部培训师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对国内外企业内部培训师制度的起源和利弊进行论证的基础上,阐述了内部培训师选拔、培训、评估和激励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相关模式。
21世纪,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培训被赋予了越来越高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培训员工、如何保证员工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并进而与企业共同发展,成为摆在企业经营管理者面前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在不断摸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企业内部培训师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企业内部培训师的起源已经很难去推究,但是可以相信内部培训师与企业内部导师制度以至于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岗位技能培训有着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不同之处在于受众的多少和培训方式的正规与否。业内学者对内部培训师制度也给出了一些相类似的定义。例如刘洋认为,企业内部培训师制是指由企业中富有经验的、有良好专业技能或管理技能的资深技术专家或管理人员,对新员工或经验不足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地专业辅导和支持。
如今,国际知名公司大都拥有了自己的内部培训师队伍,在内部培训师的选拔、管理、评估和激励上均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与制度,甚至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企业学院。据报道,宝洁公司90%以上的培训都是通过内
部培训师来完成。相对来说,国内企业的内部培训师在制度建设和人员建设上仍处于一种相对薄弱的状态。
一、建立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利弊
一方面,内部培训师具有很多外部培训师所不具备的优点和长处,从而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一)内部培训师的培训课程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一般而言,内部培训师均在企业内部有较长的工作年限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企业内部的运作情况和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均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内部培训师在知识讲授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状况,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方案,从而帮助受众较快地将相关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内部培训师的培训课程往往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由于内部培训师是企业自身的员工,因此企业在培训时间的设置上、培训频率的掌握上以及培训内容、方式的调整上,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从而保证了培训课程的机动性,避免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三)内部培训师制度的开展使企业的培训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一般来说,外部培训师的培训课程是针对某一问题较为理论性的讲授,无法不断地积累升华,很难对企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产生影响。而内部培训师的培训课程则可以根据员工的意见反馈,在之后的授课过程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不断地修改和深入,从而达到最佳效果。对于某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内部培训师授课的过程也就是企业现有知识成果不断积累升华的过程。从长远来看,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升级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内部培训师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从而阻碍了培训效果的实现。一般来说,内部培训师在培训技巧的把握和培训风格的体现上与有着丰富培训经验的外部培训师相比,会有一定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内部培训师着力于本专业的实践与研究,不可能对相关专业和前沿知识有更深入的研究与把握。尽管如此,这些问题还是可以通过对内部培训师有效的选拔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来规避的。因此,在企业培训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决不能“因噎废食”,忽视了对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建设,而是需要通过加强对内部培训师的选拔、培训、考核与激励,使该项制度切实落在实处。
二、内部培训师的选拔
内部培训师的选拔,尤其是一支较为稳定的、受到广泛认可的内部培训师队伍的选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在选拔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相应的选拔标准和尺度。一般来说,培训师需要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思想品德、工作业绩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受到广大员工的认可和接受,从而避免员工对培训师可能产生的抵触情绪。同时,培训师需要是对企业有较为深入了解和把握的中高层以上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对于已经实施“专家”制度的企业,则可以明确规定专家在内部培训工作中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其次,在明确相应选拔标准的基础上,选拔程序的规范细致,对于选拔工作的顺利完成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一)在全面推广内部培训师选拔工作之前,需要明确出台相应的《内部培训师管理办法》
不可否认的是,相当一部分技术骨干对于是否申请内部培训师资格存有一定的顾虑。根据目前国内企业的现状,绝大多数内部培训师的培训工作属于兼职工作,培训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加大内部培训师的工作强度和任务甚至影响本职工作的完成情况。出于类似原因的考虑,部分技术骨干对内部培训工作会持有回避态度。因此,企业应当通过制度的建设和相关政策的倾斜,来保护内部培训师对培训工作的积极性,进而使潜在的内部培训师意识到该项工作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
(二)对于内部培训师的选拔工作需要进行充分的动员,各级领导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认可
一件新鲜事物从酝酿到实施到最终被大部分人所接受,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因此,企业的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需要借助各种途径,传达对内部培训师工作重视和肯定的讯息,从而增强员工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消除对可能因耽误本职工作而造成不良后果的担心。
(三)在内部培训师的选拔工作中,需要进行严格审核和评估
在单位内部进行相应的宣传动员工作后,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及时组织相关领导和专家对申报内部培训师资格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估。在考核和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对应聘人的工作业绩、专业知识水平、交流沟通能力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对相关指标在量化的基础上进行对比排序,进而确定相应人选。
三、内部培训师的培训
正如第一部分所分析的那样,内部培训师在具有诸多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就在于内部培训师普遍在授课技巧和授课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同时,由于长期从事实践性的工作,内部培训师往往在知识更新换代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对内部培训师的培训过程中,培训的内容和方向至关重要。
首先,为了弥补内部培训师授课技巧上的缺陷,在培训中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辅导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培训师职业形象的训练:包括怯场压力的破解、手势运用技法、表情运用技法、语言运用技法、培训师站坐走姿规范、培训师风格选型;2.培训师授课内容呈现的训练:包括开场结尾的方法、组织主体段落的方法;3.培训师临场能力的训练:包括课堂提问技巧、课堂应答技巧、点评技巧、培训现场应变技巧、现场掌控方法;4.培训课程亮点展示训练:包括新知识元素的呈现、哲理元素的呈现、情感元素的呈现、幽默元素的呈现等。
【关键词】 企业内部培训 学习能力 非正式学习 员工福利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内部培训被看作是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工具。然而在现实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培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经常会受到员工的抱怨,被认为是浪费时间或“形式主义”,甚至引起绩效的降低。
传统上,企业把内部培训的主要内容定位在员工技能培训、管理技能培训、企业价值观培训等,这些培训内容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以期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绩效。但这些培训内容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如果运用不恰当,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成效,反而会引起员工的反感。笔者认为,当代企业人力资源体现出一些新变化,企业培训如果看不到这些新变化,在培训内容及方法的开发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很容易被忽略,企业培训要想取得预期成效,必须重视这些新变化,以变化的视角看待企业内部培训,提升培训效果。
一、当代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新变化
要分析企业培训中哪些问题易被忽略,我们首先要看到当代企业的人力资源面临的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员工对于培训的福利性需求倾向明显加强
传统上,培训是一种企业行为,企业旨在通过培训来开发员工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现代社会,随着员工自我意识的觉醒,员工个人自我实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种需求使员工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正是由于员工有了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使得员工对培训有一种主动的、内在的需求。当培训与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培训就不仅仅是企业提升绩效的手段,而且是企业的一项福利制度。当前,员工对企业培训的福利性需求倾向明显加强,作为企业的员工,对待培训,也会像享受其他福利那样,斤斤计较、积极争取、主动参与、尽情享用。既然培训是一项员工福利措施,作为企业来讲,就应该将其列入计划、加大投入、适时组织、有针对性地进行;应该像其他福利一样,区别岗位,区别男女长幼,尽企业所能,投其所好,补其所需。
2、企业内部非正式学习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学习有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两种基本形式,“正式学习”主要是指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和参加工作后的继续教育,如岗位学习、文件学习、听报告讲座、参加培训等这些以单项为主的学习;而非正式学习是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主要指做中学、玩中学、游中学,如沙龙、读书、聚会、打球等。
传统企业培训是一种企业主导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正式学习。而当代社会,知识量大,更新速度快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电子网络系统的普及,人们沟通的便捷,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的现象。加之人们主体意识的增强,以自我发起、自我调控和自我负责为主要特征的非正式学习在企业中普遍存在。
3、员工主动性学习的诉求日益显著
当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企业对员工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也随之提高。企业员工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得不到及时更新,就会被工作岗位抛弃,或难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因而,当代员工对学习的需求不再体现出被动的特点,相反,其主动性诉求越来越明显。而传统的企业,包括近几年流行的“学习型组织”,铺天盖地提供很多的培训,尽管都是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但从本质上来讲,这类性质的培训只是一种外力,这种外力作用于成年人身上,效果往往不如主动学习好。
4、员工心理压力大,心理素质亟待增强
越来越精细的专业化分工在带来生产力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问题。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变快,工作压力和社会生活压力不断加大,企业员工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容易出现心理紧张、挫折感、痛苦、自责、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员工处于亚健康状态,有抑郁倾向甚至自杀的案例逐渐增多。当代企业培训中对员工的心理教育疏导显得日益迫切。
5、女性员工数量日益增大
近年来,随着女性职业意识的增强及女性受教育人员数量的增加,企业女性员工比例逐年增加。从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数量来看,1998—2006年八年间,中国女大学生在校人数飞速发展,从130.56万人增加到835.67万人,八年间增长了540%,平均每年多增加88.14万人。这是中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例最高的时期,也是中国女性自我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么多女性涌入职场,必然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在进行员工培训时考虑到女性职工的特点和需要。
二、企业内部培训应对新变化的策略分析
1、不断丰富培训内涵,把培训打造成员工的一项福利制度
现代社会,企业不仅是员工工作的场所,也是员工的主要生活场所,培训也不仅是提升员工绩效的手段,而且是员工学习其他社会知识的渠道。所以培训要不断挖掘其内在潜力,不断丰富其内涵,逐步完善并成为员工的一项福利制度。
如在现代社会,企业可为员工开办一些投资理财的讲座,传授员工一些基本的投资理财常识,以适应当前员工个人理财和家庭理财的需要。
其次,企业也可以为员工开设一些安全方面的培训,诸如如何应对地震等自然性灾害、如何应对火灾等突发性灾害、或如何应对机器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性灾害等,以此来满足员工的安全需要,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对灾害性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另外,传统上,企业也会组织一些文体娱乐活动,但大多是把这些活动归为组织文化的内容,而笔者认为,企业完全可以把娱乐活动纳入培训活动之中,比如可以教员工唱歌、跳舞等。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员工的精神需求。员工把这种愉悦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无疑会提高工作的效率,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改变传统培训模式,凸显企业在非正式学习方面的作用
研究表明,非正式学习广泛的存在着,它满足了大部分学习需要——达到个体在工作中学习需要的70%左右。非正式学习与实践的需要密切相关,能使人获得很多能够立即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的知识和技能,非正式学习在如何胜任工作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在重视正规培训以外,也不能忽略非正式学习形式的普遍存在,而且企业完全能够在促进非正式学习方面有所作为。企业可以营造促进非正式学习的氛围,鼓励和支持非正式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员工树立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目标;多媒体、互联网及其他新技术的发展使企业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成为可能,如工作助手、E-learning课程、资源站点链接等;提供典型人物和榜样;提供跨部门的交流和聚会等。通过这样一些手段,促进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有效整合。
此外,企业员工的非正式学习有些以提高工作能力为导向,有些则以跳槽(如应对公务员考试,应对其他单位招考等)为导向,对于这种性质的非正式学习的存在,企业需要慎重对待,如当组织中很多员工在为跳槽进行学习时,就应该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反思企业用人机制,对员工的非正式学习予以正确引导,使其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即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结合起来。总之,企业应在引导员工的非正式学习方面占据主动。
3、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面对员工主动学习的诉求日益明显的状况,企业要重视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注重学习能力的培训,强调通过员工之间的交流,通过他们思想与思想的碰撞、经验与经验的汇聚,通过有效的学习交流,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提高意识,如此,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员工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只有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员工学到的不仅仅是局限于现任岗位的技能,他们学到的是适应力、向心力、凝聚力,激发出来的是活力和潜力,因而更有成就感。
4、重视员工心理素质的培训
员工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是企业发展的前提,而以提升绩效为目的的技能培训,往往会忽略员工的心理健康,其根本上有违“以人为本”的理念。富士康集团的“十二”连跳带给每一位人力资源开发者沉重的反思,我们在关注员工技能提高的同时,必须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通过培训等多渠道培养员工健全的心理素质。经验和事实证明,良好的心理教育、疏导和训练能够增强员工的意志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还能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贡献意识、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在世界500强中很多企业会为员工提供心理帮助计划,开展心理培训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培训市场上已经开发的企业心理培训有态度培训、自信心培训、情商训练、压力管理训练、职业心理培训、生涯心理辅导、拓展训练等,培训市场大多数的素质管理训练、团队训练、领导力训练、体验培训和户外拓展等都把心理培训贯穿其中。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心理培训方法,经常性地对员工开展心理素质培训。
5、培训要体现对女性员工的关怀
针对现在女员工数量越来越多的现象,企业应该体现出更多的对女性的关怀,要从女性员工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如为女员工开展的关于优生优育、美容化妆、插花烹饪之类的培训,既可以提升女性员工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愉悦身心,也可以满足她们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需要,符合员工对于培训的福利性需求。
综上所述,内部培训是企业的一件大事,要结合时代特点和企业状况,做到细致入微,才能收到成效。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EB/OL].etc.edu.cn/academist/ysq/feizhengshi.htm.
[2] 王立波:改革开放与中国在校女大学生比例的高升[EB/OL].湖南社会学网.
1、培训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2、员工培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3、培训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4、培训是公司持续发展的根基。
不重视培训的公司,员工看不到前途,看不到成长,有思想的员工会迷茫,会流失,留下的只是沙子。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以风险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接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防范企业风险。一般来说,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部分。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注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
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建立了以账户核对和职务分工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牵制制度。随后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内部控制会计控制规范建设,财政部下发了《独立审计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内容和目标。2000年实施的新《会计法》要求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2002年财政部陆续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使我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日趋完善。2008年和2010年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先后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法律制度,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为我国企业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其原因
1.缺少相关知识培训,员工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德勤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对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调查,2011年5月德勤公布了主要针对中国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内部控制实施的现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实施内部控制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转变等四个方面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最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内部控制专业人才、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支持不足、仅有55%的受访者明确了解证监会监控管理工作中强调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全面内部控制”的区别,大部分受访者的企业内部控制无法与企业现在管理体系恰当融合,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安排、内部控制工作的成效表示“不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受访者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漠然态度。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起步比较晚,同上市公司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无论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进程还是员工的素质与上市公司都是无法相比的,国有企业中也普遍存在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部分国有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进程缓慢;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培训和文化建设,造成了许多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还比较陌生,内部控制意识比较淡薄。
2.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执行力
目前我国各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参差不齐,如深圳等大中城市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较好,小城市或地处偏远城市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较差。我国多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没能全部覆盖到所有的部门、所有的业务或所有的人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不完整性,使得操作者在实施过程中难以明确其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知识培训和文化建设,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部分国有企业有章不循,或将已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与监督,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而不是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3.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系统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了相关专业人员,审计范围也由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发展。但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来自企业内部员工,企业内部审计结果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利益,他们往往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受制于企业高层管理者,不能充分行使审计职权,从而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内部自我控制与监督的作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系统缺乏独立性。
4.内部控制考核与监督机制缺失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导致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非常薄弱,内部控制考核和评价缺少统一的奖惩标准。内部控制的监督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过程进行有效地监督,是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再控制,在必要时通过监督活动对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加以修正,没有监督就相当于没有控制。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不健全,导致许多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得到有效地执行,许多内部缺陷没有得到及时地修正。我国国有企业的考核和评价等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大部分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考核和评价奖惩制度,部分国有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考核和评价机制,由于缺乏科学依据和实用性,或者没有严格执行考核和评价机制,导致建立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不能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强化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员工内部控制意识
为了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内部控制意识。首先,企业负责应重视和支持内部控制培训工作,企业负责人应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与培训。其次,企业员工要端正工作作风,积极参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树立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工作理念。最后,企业应依据国家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制定详细的内部控制培训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对企业员工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提高员工内部控制意识。
2.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
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速度。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机构完善是提高内控执行力的保障,提升管理层和员工层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知度,将内部控制工作纳入员工的绩效管理体系。梳理企业业务流程和制度,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优化、规范企业业务流程,借助简易明了的业务流程,加快工作进度,降低工作执行难度。搭建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利用ERP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加大监督与评价的执行力度,及时反馈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公正地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评价。
3.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为了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必须提高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首先,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依据《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和常规化,调整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采取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董事会或总经理的管理模式。其次,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国有企业分、子公司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实行总部统派统管,委派人员的薪酬及福利由总部统一支付,不得在分、子机构获取任何福利及报销费用,严格执行审计回避制度。最后,积极借助外部的审计力量,建立内、外部审计机构共同合作的审计机制,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4.完善内部控制监督与考核机制
为了顺利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合理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工作,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监督与考核机制。第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与考核机制,细化考核指标,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第二,强化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监督,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第三,合理评价内部控制工作,通过对内部控制执行结果的评价,及时反馈内部控制工作成效,对内部控制的改进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晓波: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
[2]胡利民:浅议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及全面风险管理[J].中国商界,2010(9).
关键词:会计风险管理工作;方法;内部审计
伴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趋势,世界经济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愈来愈多。要使得企业在国际全球化的趋势中能够有一席之地,就应该做好企业的风险预算工作,深入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和风险预算工作,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但是企业在做会计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做好风险管理工作,需要提出切实有效的解救方法,从而使得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最终使得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企业内部会计审计风险管理
(一)风险识别
在企业的会计审计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正确清晰认识企业内部会计风险。一般而言,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人员主要的审计工作重点是企业财务与运营情况的真实有效性,资源浪费程度风险,国家政策执行情况,企业固有资产流失现象。与此同时,在企业审计工作的具体进行过程中,应该做到这些方面,企业内部体系现状的实时更新,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新发现的风险情况,企业实际审计过程中情况分析,在做好的基础上再具体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自身企业的有效措施。这样便可以在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工作的进行中,发现遇到的情况并针对该情况做出合理的解决。
(二)企业内部合理管理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部门具有一定的协调管理功能,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的作用体现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站在专业的角度分析,能够客观的对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提出更好的建议,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和整改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发展方向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状态的分析,来促进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中,内部审计部门能够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和做好企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工作。
(三)企业管理咨询工作
在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过程中,也需要做好会计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认识,来落实企业内部员工的具体工作。因此,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拥有特殊的咨询服务功能,能够对内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整改,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风险方法。
二、企业内部审计会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不完善的内部审计体制
在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时,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审计评估制度来对内部管理工作以及管理效果进行评估。但是,由于我国不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将致使企业内部管理评估缺乏支持。在企业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审计工作人员往往通过企业自身制定的审计评估制度来进行评估,可能导致企业审计管理工作评估标准的不同。此外,在企业内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情况方面,有局限性,由于对自身企业内部情况没有完全掌握,致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难度增大和审计风险预算不准确,从而将会制约企业的发展空间。
(二)缺乏准确的审计目标
由于我国针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不统一,这导致了在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时,没有确定的审计对象和审计标准,更有甚者,没有深入了解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致使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对企业进行审计工作时,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核对企业账本工作,还要做好对企业内部情况的全面了解,否则就不能顺利完成企业审计工作,也不能使得企业顺利发展,更不能使企业适应全球化的经济变化过程,最终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因此,要想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做好企业内部情况了解必不可少。
(三)缺少对企业内部审计的了解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注重的是企业经营情况和收入效益,可能会存在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疏忽或者忽视,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能落实,不能有效执行,将会导致审计工作的停滞。在另外一个角度,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独立于企业的其他方面,但是由于企业错综复杂的部门和关系网络,导致一些企业非审计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干预,致使企业审计的独立性的缺失,不能准确的了解企业内部情况,就不能使审计部门发挥职能,不能做好企业审计管理工作。
(四)企业内部审计方式的落后
在我国,由于缺乏相对健全的标准,导致了企业的审计工作的落后,部分地区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快速发展的经济,应该做出大的改变。通过了解发现大多数的内部审计人员是在20世纪的统一培训下的会计人员,虽然具有正规学历,但是缺乏工作经验,并且从前的岗位培训只能够适应以前的社会经济形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瞬息万变,以前的审计人员不能够满足现代审计工作的需求,急需培养出一批新型的审计人员或者在原人员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培训,来适应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审计人员由于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进程,再加上缺少工作经验、缺乏基本的现代经济审计工作技能、不能熟练掌握会计报表等情况,最终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能高效进行,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风险评估制度
在做好企业内部会计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做好企业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可以通过以下两部分来具体落实,一方面是加快建设企业内部会计风险评估体制,针对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科学的措施,来加强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工作。在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分析时,要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面两方面去分析,找到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解决措施。第二个方面,加快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工作的进行。在对企业内部进行审计工作时加强全面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得出完善的措施,来加强企业审计工作的管理。此外,还可以通过制定应急处理方案,来解决工作中的紧急情况,避免紧急情况的发生,提高企业审计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以增大审计工作范围和增强审计工作氛围为主要工作重点。在工作中要做到加快制度建设工作和落实企业人员市场工作能力,从而营造出好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员工能够增强对内部管理工作的控制。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来说,通过培训新的现代化审计人员和对老审计人员的培训,来加强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要使得审计人员内心存在一种良好的审计工作观念,落实具体的工作,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使得企业有序的发展。
(三)加强企业对审计工作的认知
在企业内部运营管理进行过程中,管理人员往往只重视企业的利益方面,缺乏对管理工作的认识,也缺乏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很难保证具体工作的进行。在进行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特性,通过合适的审计机构来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合理进行,来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工作。
四、结语
通过以上文章的内容,可以很清楚的发现,企业内部的会计风险管理工作是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部分之一,始终存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通过收入了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特点来增强对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认识,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机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会计风险评估机制也趋于完善,增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控制,增强现代信息化企业建设工作,降低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风险,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做好铺垫工作,使得企业建设工作拥有更坚实的基础。
作者:董 雯 董春英 单位:大连易才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 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锐.浅谈内部审计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7(04).
摘 要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在当前实际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企业的健康与快速发展。在这背景下,本文作者解读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分析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应对策略,为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问题 应对策略
一、解读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一)内部会计控制涵义
内部会计控制有如下涵义:一方面即控制会计工作与质量,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另一方面即借助会计工作与信息来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促进经营效率的提高,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
(二)内部会计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其中,内部会计控制即和会计信息与工作直接相关的控制,像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而内部管理控制则侧重提高经营效率与工作效率,保障贯彻执行经营决策,实现经营目标等,比如人事内部控制。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管理人员认识不足,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许多企业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不足,片面的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内部会计控制,这致使企业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局限于内部会计控制,参与主体也只是财务人员。
其次,不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未能在企业各业务领域与各操作环节中有效渗透,不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等现象。
(二)内部会计控制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当前,不少企业尽管有各类财经制度,但实施中却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保障,致使内控制度困难。某些企业注重事后监督,而事中控制范围的核算程序之间相互制约不够,事前控制范围内的制度建设较为落后;在有些企业管理中,普通性工作失误的查纠却替代了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未能深入考核企业内控运行状况,致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难以落实。
(三)内部会计控制主体素质不高,执行不力
当前,不少企业仍存在财会人员思想水平、业务能力不高的问题。一些不够格的人员混入财会队伍,素质不高,对业务了解不够,不能很好地处理会计业务,更不用说运用内部控制制度。
其次,在不少上市公司中,其会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弱,仅仅是经理与董事长的指令,这不利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
(四)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性不强
目前,尽管许多企业构建了法人治理结构,但其规范性不强。不少公司,其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任职者为同一人,董事任职监事,董事会成员多数由企业经理人员组成,这限制了董事监督功能的有效发挥。总经理直接领导企业财务会计,而企业财务会计在经济于组织上对总经理依赖性强,作为被领导者对领导者进行监督,明显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分离原则不符。
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应对策略
(一)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
企业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首先应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企业应基于相关规程,同时从实际出发,健全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现企业有效会计控制。会计控制制度体系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货币资金控制制度等。而不同控制制度所包涵的内容各异,可细分为各项具体控制制度,从而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完整化。
(二)明确控制目标,加强内部监督,强化外部监督
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能有效预防与避免出现错误与舞弊。所以,企业应明确内部控制目标,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内部控制原则相符合,加强关键点控制。
此外,企业应强化外部监督,促使企业实行与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我国诸如财政、工商及审计等各大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检查、监督以及评价,增大执法力度。
(三)加强宣传与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在内部会计控制中,人员是其主体所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经营以及会计风险。
其次,加强人员培训工作,不但需企业自觉行动,还应营造有益的社会环境与舆论氛围。不但要培训专业人员,还需培训与教育企业负责人,使其明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与相关规程相符合的,更是进行科学管理、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有利于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四)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重要措施。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应依据有关制度设立董事会:第一、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应突出董事会的主导地位,强化其核心功能;第二、董事制度独立化,以便监督与制约内部人员,维护股东权益;第三、内部分工明确。
结论:总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健康与快速发展,企业管理者应正确认识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提高企业管理主体的素质与管理水平,健全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参考文献:
[1]张俊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构造及其分层设计.会计研究.2005.12(2):45-47.
[2]张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会计研究.2005.15(1):76-79.
[3]席卫华,李军.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7.9.56.
[3]侯玉凤,卿向阳.关于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现代企业教育.2007(9).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作用,措施;
0 引言
企业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在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企业普遍存在过度盈余管理、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数据造假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与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有很大关系。企业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难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不利于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1 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主要是监督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对企业财务、经济工作进行分析和控制,以保证企业财务数据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为企业的良好经营提供有效依据,促进企业可持续经营和发展。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的整体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经营情况,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应该全面、深入地掌握和分析企业的财务情况,发现企业会计信息中存在的错误并及时修正,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企业财产,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建言献策,有助于加强企业资源配置、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企业财务管理,进而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
2 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内部审计模式有待完善
企业要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能仅仅依靠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还要优化内部审计部门的有关人员安排,创新和改进审计模式,审计模式要能够满足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要求,以确保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高效开展。但是,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还不健全,往往注重企业财务报表、合同、凭证等内部因素,对外部风险因素关注较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同时,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缺乏创新和改进,往往还在使用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无法跟上现代化审计发展的步伐,且多采用固定的上传下达的审计工作模式,基层工作人员一味地依赖和遵从领导层的指示和要求,不仅增加了领导层的工作,还会降低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2.2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由于审计工作的涉及面较广,要求审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财务、审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和掌握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审计工作还与利益相关,这就要求审计工作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养。目前,有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存在业务能力不足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的问题。首先,综合能力不足。目前,同时掌握财会、审计、法律、经济金融知识的综合型审计人员较为缺乏,且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其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个别内部审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谋取私利的现象仍然存在,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2.3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关系存在问题
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需要构建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同时还要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较大的权利,确保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充分发挥财务监督和控制作用,且管理层的权利要高于财务部门的同级别管理层。但是,很多企业往往将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同级别对待,使得审计部门的高级管理者与财务部门的高级管理者同级别,甚至部分企业的审计经理还要听命于财务高级总监,影响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能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财务监督作用,最终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2.4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不高
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建设,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平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利用自动化处理尽可能降低人为干预,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目前,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不完善,信息化平台质量有待提高,信息化平台的自主处理水平不足,且无法有效发挥信息化平台的自动化管理,出现信息化平台上内部审计信息被人为改动等情况,影响了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独立性建设中的作用。
3 优化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有效措施
3.1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有关制度规定,为内部审计独立性提供制度保障
优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强化制度建设,积极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从而为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提供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为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各省市政府审计部门要深入企业调研,全面了解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情况,研究和分析所掌握的情况,及时发现并综合考量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所发现的问题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制度,推动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高效建设。同时,政府审计部门要加强完善实施细则,确保内部审计有关制度能够更好地落实,以促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履行职能,进而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3.2 强化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提高有关人员专业能力
审计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专业的财务、审计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经济、金融、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员工的技能培训,以培养综合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一方面,企业要加强人才招聘,加强对审计人才引进的资金投入,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招聘具备经验较为丰富的人员,同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对人员的学历以及职称提出较高要求,以确保招聘人员的质量,优化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学历结构;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内部员工培训,完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员工学习业务能力,也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外出交流和学习,以提高内部审计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3 合理确定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关系
企业要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强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认识和重视,构建合理的内部审计部门隶属关系,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较大的独立性以及较高的权利。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该由董事会直属领导,内部审计部门管理层的级别要高于财务部门管理层,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并且,内部审计部门要由部门经理直接、独立领导,内部审计管理者对发现的财务问题直接向审计部门经理报告,以有效防止财务经理违规情况的发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作用,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强化对企业财务收支的控制,推动企业可持续运营。
3.4 强化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离不开信息技术,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强化平台的全自动运营,降低人为因素干扰,进而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以有效避免内部审计违规操作,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企业要提高员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信息化建设质量,加强构建在线审计平台,建立健全在线审计系统,实时监控、分析和处理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处理优势,利用信息平台监控企业财务信息,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企业还要定期维护在线审计系统,及时发现系统漏洞,并且对其进行修补,以确保在线审计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审计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独立性。
4 结束语
内部审计是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重要监督,对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运营具有重要意义。独立性作为企业内部审计的关键,企业要想紧跟时展步伐,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就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重视。但是,部分企业在内部审计独立性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完善内部审计有关规定和细则,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合理确定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关系,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魏畅。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企业, 2020(11):15-16.
[2]李书钊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 2020(12):152-153.
[3]李梦怡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论,2020(17): 105-106.
[4]李赛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中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9(13): 146+ 183.
关键词:内部控制;问题;建议
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能力欠佳。我国大部分企业容易忽视内部财务控制问题,其原因在于企业控制机制不完善,限制了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导致企业无法能正常运行内部控制机制。同时部分财务部的高层人员未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视,导致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效。
(二)建设内控制度进展滞后。一般情况下,我国企业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以经常发生的事项而制定的。但如今企业在建设内部控制时的进展滞后。归其原因,一方面是单位职工在思想上对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有所懈怠,另一方面由于业务发展速度较快,导致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滞后,阻碍我国企业良性发展。
(三)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形式化。企业在监督内部控制的态度上不认真,内部控制形式化,只是为了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并没有彻底的执行和监督。同时企业并未积极主动执行、维护及改善内部控制制度,最终只是将企业内部控制变成了一种应付有关部门检查的方式。
(四)缺乏企业内部控制人员。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人的实践。而企业内部控制员工的技能和素质对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产生的效果有很影响。目前由于我国企业在培训内部控制制度上不够积极,同时也未完全吸收消化内部控制程序,导致职工思想上没有重视,自觉性和警惕性不强,不能够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
二、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加强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我国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合理化,达到最佳的效果。一方面我们需要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管理,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开展资产负债的比例控制和财务安全性、流动性管理。另一方面,我们要制定适当的内部控制的政策,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一旦发现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对于发生的负面作用及时地进行相关的处理,以便尽量扩大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另外,我们应该加强企业内部的根本控制,提高控制信息的质量。
(二)促使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与时俱进。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趋势越发迅猛,我们适应并挑战国外公司的方法之一就是我们需要积极地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内部控制和创新管理制度,并强化公司内部控制的管理结构。另外,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高层人员要不断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保证我国企业的发展。
(三)加强对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国家财务部门等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企业提出整改意见,并对其存在的普遍现象进行总结,进而能合理的健全完善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二是企业要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合理安排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并不断提高审计人员道德素质和工作能力,保证内部审计的准确性。
(四)完善企业人员职业培训制度。第一要邀请高校教师来企业培训,以此加强企业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财务部门也应定期对应定期对企业领导进行有关方面的培训,使高层人员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最新理论得以了解,并针对企业自身发展做出相应的内部控制程序,以有利于内部控制执行的顺利执行;第二企业经营管理者应着重塑造企业文化,通过有计划地制定和实施企业文化战略,不断提升诚信建设,最终促进管理者素质和品质提高,使企业众志成城,目标一致,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第三高层人员要从上往下开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益于更好的运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使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有一种“企业是我家”的态度去工作,以便充分调动每一名员工的工作热情。第四要让每位员工在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同时做好实务指导,让每位员工都清楚自己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有什么责任,真正将内部控制融入员工日常工作中。另外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从而培养出优秀的管理者。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发展较为迅速,但因为我国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上出现一些不好现象,比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仍存在会计披露不真实现象,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对策,包括加强企业自律,增强其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加强企业自律,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严格立法,加强外部监督体系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以便为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风险导向;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务;对策
风险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风险问题已经影响并制约了众多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随着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体系的建立,结合监管部门法律、法规的出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风险控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同样受风险问题影响,在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不足
1.审计质量不高
从设置内部审计范围上看,部分国有企业内审方案主要是针对财务账项审计,在领导干部离任时对其基本经济建设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违规专项审计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审计质量不高;从开展内部审计准备工作看,部分国有企业在设计审计方案前,因人员配置不足,多数采取的是同级互审方式,这种方式执行过程受人情、裙带关系、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前期调查成为“走过场”,最终审计质量不高;从内部审计方法与技术上看,部分国企财务管理采取了信息化、集约化,但内审方面做得远远不足,甚至很多仍然依照事后审计、现场询问等方式进行,缺乏先进性,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2.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总体业务水平、敬业精神、道德标准及个人修养都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很多国有企业中,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采取的用人制度不一样,比如编制内正式员工、非全日制人员、外聘人员等,而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者,基本都是编制内员工,部分员工认为国企较为稳定,没有失业风险,造成员工消极怠工,安于现状,内部审计成为“走过场”。这类问题的出现,多是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养低下的表现,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不强,严重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同时,这类问题的出现,也与企业内部审计岗位员工的培训不到位存在必然联系。虽然部分企业存在对这一特定岗位员工的培训,但培训内容跟不上形势、培训中缺乏对敬业精神与执业素质的引导,再加之员工参与培训时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因素,导致审计人员素质偏低,有待提升。
3.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配合意识
国有企业中,多数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属于平级关系,如财务部门、销售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各部门权力平等,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各司其职。在展开内部审计工作时,前期现场调查、索要数据资料时,其他部门不能积极配合,甚至存在问题隐而不报的现象。此外,内部审计主要针对的是内部同事,部分人员认为开展审计容易“得罪人”,这一思想导致内部审计时畏首畏尾,沟通不畅,无法深入探究审计的结果的真实情况,影响审计质量。
二、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开展内部审计的有效措施
现代社会经济信息化、自动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造成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多元化性和复杂性,导致内部审计风险凸显。而部分国有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往往缺乏风险控制措施,内部审计风险因素严重影响国有企业审计质量。只有在风险导向下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不足,保证审计质量。
1.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为了保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需要从国有企业风险控制出发,做好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及控制等工作。充分认识风险因素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提升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在风险导向下认真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期准备,重视进场前的风险调查,识别出关键风险控制点,细化至审计方案中,避免出现重大风险遗漏。同时,不断改进加强内部审计方法,迎合企业信息化、自动化、集约化发展方向,主动从改变“事后审计、现场询问”方式入手,结合新的审计手段,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2.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责任意识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在L险导向下,充分认识内部审计风险因素,明确审计工作职责,考虑内审人员素质与责任对内部审计工作和审计质量带来的干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从提升内审人员职业道德、个人素质、执业责任等角度解决人员综合素质给内部审计质量带来的影响。要合理设置内部审计岗位,从专业技能水平、岗位从事年限、学历层次等多方面选拔内部审计人员。同时,需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培训及道德教育,在精神层面给予内审人员“正能量”,在能力上跟紧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知识架构,持续提高技能水平,从而提升内部审计的完成质量。
3.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
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沟通与配合不畅给内审工作带来的影响,充分认识到沟通与配合的重要性,并主动寻求加强沟通、配合的重要措施。首先,可通过提升国企整体沟通与配合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在管理层到员工的思想上形成配合意识。其次,需要沟通与配合的不仅是内部职能部门,也包括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互沟通、配合,外部审计接触行业问题复杂,可给内部审计提供更多的借鉴。因此,在审计范围、审计报告的应用、审计工作底稿应用、审计程序设计、审计技术方法等方面,需要积极沟通,完善并提升审计过程和方法,改善审计效果。
三、总结
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保障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风险导向下,要通过提升审计质量、强化人才培养、加强沟通配合等,防范审计风险,不断提高国企内审工作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为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企业内部管理 资金 成本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企业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在内部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电力企业应该重视日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对电力企业内部管理进行改革和深化,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由于市场监管体制的不完善,目前宜宾供电公司的内部管理中存在管理思想陈旧、管理方式不合理和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企业管理者应该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实现企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采用科学合理的经营理念,深化企业内部管理,有利于提升电力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只有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资金运营的安全性。
1、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电力企业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损失。经营者想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就要对企业进行一个长期的规划。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策略。同时,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要重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经营理念的革新,以保证竞争优势。
2、保证资金运行的安全性
由于电力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同,企业的资金管理也呈现出相对复杂的状态。企业资金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命脉,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要重视企业资金的管理和利用,制定长远的资本运作计划,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资金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心,企业应该重视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做好企业资金安全监管,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
3、财务信息的完整
财务信息的完整直接影响了企业资金的运转效率。财务报表直接关系到企业资金运转和使用情况,清晰准确的财务报表是企业资金利用的依据,能够保证各方面资金的合理利用。相关部门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让他们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管理的优质和高效,同时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定期的收集、审核和汇总,保证财务报表的完整合理。财务信息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管理经营状况,企业要重视财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以保证自有资本和债权资本。
二、深化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意义
深化企业内部管理是提高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企业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构建高质量的管理团队,提高企业的主体控制力,不断加强对企业资金和成本的管理。
首先,企业的内部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员工的利益和需求,加强对员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采用定期和不定期考核的方法,监督员工的日常工作。在绩效考核方面和实践运用中不仅局限于对员工工作状态的监督和鞭策,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的工作量和绩效汇总,确定员工日常工作的能力边际。具体而言,就是让员工通过绩效考核了解其工作效果在企业中所处业务水平段位,让员工更加清楚自己的工作表现是否优良。企业绩效考核结果的具体执行则是对工作绩效好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工作绩效差的员工给于惩罚,以此形成与之对应的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从而让绩效好的员工更加积极地工作,让绩效差的员工自觉反省和改善自己的工作状态,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氛围,提高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打造高质量的员工团队。
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相对比较复杂。在日常管理中要较多采纳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让每个员工都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中,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避免因为决策的独断性,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和发展。同时,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内部沟通,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也要重视员工对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企业的产权制度,促进企业产权和权责的明晰化,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环境,制定清晰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章程,使企业内部管理更加合理科学。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日常管理中重视企业管理的人文性,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和综合素质。
企业员工是企业内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该重视对员工的管理。企业要重视日常管理的人文性,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多考虑员工的利益,才能保证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促进企业的快速和长远发展。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员工的内部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日常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制定清晰的管理章程,通过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等,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也要重视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确保企业日常管理的科学合理。
其次,企业的资金管理也是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负责人要重视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根据企业的日常资金运行情况,制定合理规范的章程对企业资金进行管理。在企业资金的管理过程中,要规范企业的资金管理,保证充足的流动资金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建立健全的内部资金管理机制,使企业的资金管理更加合理规范,对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每一项资金的使用都有相关的记录和备案,避免资金问题的出现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要重视对企业预算资金的管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企业定额的制定。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规范企业资金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资金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资金规划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关企业负责人应该重视资金管理机制的构建,保证资金运用的合理性,最大程度减少企业资金的浪费。
最后,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重视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资金控制,有利于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员工的管理意识。对企业资金进行严格、明细化的管理,养成定时清算和核查的良好工作习惯。同时要完善资金监管机制,使企业资金管理更加合理有序,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工作任务进行严格的执行,制定合理的企业资金控制计划,将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从而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健全的资金管理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前提,重视企业资金管理是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因素。企业内部管理涉及到的范围很广,资金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分支,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相关负责人做好企业资金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企业内部监管体制的构建,同时重视对企业预算资金的管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市场定额,针对市场情况,对资金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资金应用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定时进行审查和统计,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措施
1、培养科学的管理理念
科学的管理理念有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推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企业相关负责人要重视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同时要关注市场动态。不断更新企业内部管理理念,将科学的管理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员工,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发展动态对企业内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2、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质量。企业要重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制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各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发现各部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也要重视日常审计工作,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保证审计的合理科学,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进行。还要重视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对企业内部发展的重要性,提升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3、增强风险评估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
风险评估和市场竞争是保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企业负责人要重视风险评估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增强风险评估意识,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评估,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更新管理理念,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让企业在竞争中寻求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对电力企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从人文管理和资金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措施和重要性,突出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我国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提高我国电力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不仅可以规范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而且有利于企业竞争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鸿:企业经济发展中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意义[J].科技与企业,2014(20).
[2] 永桑:企业内部管理深化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2012(9).
[3] 刘娟:网络营销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内蒙古水利,2015(2).
[4] 樊金虎: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几点作用[J].学理论,2015(2).
[5] 阿英嘎:企业内部管理深化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
关键词:内部审计 审计风险 防范措施
当下,我国企业的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尤其是企业风险越来越多。为了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早日实现企业的目标,我国各企业在风险管理时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越来越关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既是企业自身所建立的独立评价制度,又是对企业的所有经济项目考察与评价的工作,对企业在今后的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之一是,由于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的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在审计工作的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之二是,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存在时滞性差异,会计在进行信息记录时的用时要多于经济业务的处理,少数的审计内容又是在事后审计的,二审计工作的用时又多于会计在进行记录信息时所用的时间,这样就使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时滞性差异,进而企业内部的审计也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之三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特殊性,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属于企业中的职能部门,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因此,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无法自主选择工作,这就是企业内部审计的特殊性。
(二)主观因素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之一是企业内部的审计技术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抽样审计造成的误差概率、审计技术的手段存在缺陷、主观分析样本的规模与范围、以及样本的表现特点总结出的总体特点,并对此现象对审计工作的内容做了相应的改进,因此,无论是主观的抽样还是客观的抽样在形式上都具有局限性,进而能够使内在的企业审计风险暴露出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之二是,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致使企业的内部审计与企业的外部审计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造成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进行科学化管理
为了减少企业内部的审计风险,必须对其制度进行科学化管理,这也是完善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最佳途径。在企业内部建立相适应的经营制度,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以及在进行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时确保科学化的管理,这些手段都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企业内部的风险。
1、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机制
我国的内部审计协会属于各个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的一种自律组织,其作用是各个企业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都能给予正确的评价与指导。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协会对其内容的传播都必须快速的进行,也应符合国际审计工作的要求。并且在加强审计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多注重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机制,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准,为今后企业的内部工作创造一个新格局。
2、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
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职责是,建立适合的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底稿以及审计报告等制度,在制定审计计划与方案的时候,必须确保制度内容的严密性,在建立审计工作程序中时刻关注企业的动态,在对企业内部项目进行审核时必须确保其流程的准确性,并且在企业内部风险审计工作中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在企业风险评估的理论中,分析并总结出经验,在企业未来的内部审计风险工作中树立良好的榜样。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有效的进行。财务的相关信息都符合企业的标准,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为了彻底完善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各企业必须提高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以此促进企业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增强人员队伍的建设
1、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建设
为了彻底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必须对新引进的人员进行相应的考试,确保其自身都具有专业的知识理论;其次对不同的审计工作进行科学的分配,确保最大化的使用资源;最后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的审核制度,并定期对所有相关的工作者进行考察,与此同时,对积极主动,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人员进行奖励,以此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若想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并不断的进行完善,只有内部审计人员充分了解自身的职责,才能在符合国情的基础上开创新的审计手段与专业技术,依次减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第二,丰富企业审计人员的培训内容,与此同时,还要适当鼓舞审计人员与不同企业进行业务中的交流,培养审计人员的正确的工作理念,依次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众所周知,企业内部审计一直存在于企业审计项目中,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L险永远不可能为零,但是,对于企业内部的风险人们也不用很畏惧,因为,人们有时间可以充分了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内容以及特点,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归纳出风险来源的因素,以此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荣.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2)(05):156-157
[2]宋易霖,李玉红.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6,02(09):80-81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成为了社会和国家的必然要求。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提升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而且也可以增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内部控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我国,作为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还存在着内部控制薄弱的环节,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一、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1.内部控制机构不合理。完善的企业组织架构,将为内部控制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的国有企业中,大多在形式上已经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治理结构,但这个组织结构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而且在国有企业中存在董事会与党委会权责不明的现象。同时,部分国有企业沿袭“政企合一”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组织机构,未能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控制的建设与执行责任主体不明确。使我们的国有企业虽然具有了现代企业的外壳,却没有现代企业的内涵。
2.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一个企业要能够良好的运转,必须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障,国有企业也不例外。目前,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物资采购、运输、验收、付款等关键流程上仍存在缺乏统一制度规定的问题,在人事激励方面也存在未形成全面的员工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制度体系的问题,这些制度建设方面的缺失,都影响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执行。
3.专业素质强的内部控制人员匮乏。由于部分企业内部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和重要性,在人员调配上存在不足,特别是对内部审计的员工配合不足,导致内审质量下降。由于企业管理层会通过各种方式安排和自己有关系的人员,导致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不强,无法胜利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工作。此外,部分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导致员工专业性不强,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出现排斥或抗拒内部控制制度等,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摆设。
4.审计监督效果不明显。在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审计监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从目前的执行情况上看,无论是从内部审计上还是从外部监督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大都是从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划分出来的,甚至有一些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就是由财务管理部门兼任的,这大大影响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造成了对内部控制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使内部审计效果大打折扣;其次,作为外部监督的政府和社会监督,管理上极其分散,职能上交叉频繁,各监督机构间的信息沟通严重欠缺,而且如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审计机构在外部监督上存在被经济利益驱动而放弃应有的监督职责的现象,这就使外部监督效力被严重削弱,监督目标无法实现。
二、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对策
1.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内部管理机制是内部控制的源泉和基础,良好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可以使各利益集团相互制衡,是内部控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根据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结构的现状,必须重塑其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明确经营者、所有者以及监督者之间的权责关系,为企业内部控制的良性运行打下坚实基础。必须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的企业组织构架,在互相独立和互相制约的前提下,建立一个责权分明、协调运转的现代化企业治理结构,确保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2.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事关企业长远发展,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国有企业必须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 科学、合理地制订和完善一整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随企业的发展情况在实际工作中予以合理的增补和调整。只有从制度层面上完成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才能够规范国有企业的管理行为,从而使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实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强化企业员工的内部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效果,需要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作保障。因此,国有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对员工进行培训的重要性,通过培训使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和审计、自查水平。同时,可能通过培训将企业的战略方向与员工沟通,让员工认识到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为企业决策与执行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4.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监督。要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就必须对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进行有效的内部和外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上,在审计机构设置上要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并使企业从上至下形成尊重内审的氛围,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这是内部审计公正的前提条件。加强对内部审核部门和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得到提高,增强自我发现和自我纠正错误的能力。 外部监督上,必须构建强有力的外部监督体系,采取措施为外部监管信息的畅通传递开辟新的通道,各审计机构要加强信息交流,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检查,加大外部监督的执法力度,使外部监督成为遏制违法行为的有力保障,进而使外部监督与内部审计形成合力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发展。
随着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国有企业需对内部控制体系实时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有从组织构架、制度建设、人才培训、监督体系等各方面全面提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等五部委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9.
[2]曹晓丽.关于改进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若干建议[J].理论研究,2012 (12).
[3]宋芸.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