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0:15: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防灾减灾小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防灾减灾日”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州委州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成立了以州防灾减灾局牵头,州民政局、州国土资源局、州公安局、州教育局、州科技局、州司法局、州住建局、州交通运输局、州公路管理局、州安监局、州食药监局、州水务局、州农业畜牧局、州环境保护局、州林业局、州卫计委、州人防办、州气象局、州消防支队、州森警支队、州交警支队、州红十字会等30多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宣传领导小组。
并专门召集州级机关有关部门和直属有关单位召开宣传活动协调会,要求各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重大意义,密切协调、积极配合,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全州“5.12”防灾减灾日各项宣传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州应急办在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联合拟制印发了《州开展“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方案》(甘应急委办〔2020〕11号)的通知。
要求各部门认真按照活动方案,结合本部门宣传活动重点,精心筹划宣传载体、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确保集中宣传取得实效。紧紧围绕国家减灾委“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活动主题,并按照安全有序的活动原则,周密组织、严格要求,为全州“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日”各项宣传活动,并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根据《州开展“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方案》,全州有关部门紧密围绕“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活动主题,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面向社区、学校、企业,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1、组织开展主题集中宣传活动。5月12日上午,防灾减灾、民政等30多个成员单位在康定情歌广场设置集中宣传点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广场宣传活动紧紧结合民生主题,不仅发放了数千份防灾减灾宣传资料,还有民防应急指挥车、交通应急救援车、消防宣传车进行现场展示。特别是现场互动环节受到市民的追捧。
印有防灾减灾知识问答题十分抢手,市民们有的认真细致观看现场展示的各类防灾知识图片展示、有的翻阅防灾知识资料手册,并互相切磋,不停地请教咨询现场的宣传人员,整个广场上洋溢着浓厚的“关注生命安全,加强防灾减灾”的互动式活动氛围。此次活动共设立咨询台30多个,悬挂“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5月12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防灾减灾日”等横幅30多条,摆放宣传展板35个,咨询人数达2000余人次,宣传活动覆盖群众近万人。
发放《x州常见自然灾害种类及术语解释》、《防震避灾小知识》、《应急自救与互救小知识》、防灾减灾宣传挂图、宣传手册、宣传品等各类涉灾宣传资料8000余份。
2、组织社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从5月6日到12日为期一个星期宣传,主要在城镇主要路口、广场、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以及社区悬挂防灾减灾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让5.12活动走进社区、走进机关、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家庭、走进寺庙等,让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走进千家万户,播放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干部群众进一步了如何较合理的避震、如何科学地自救和互救等知识。
3、组织学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全州学校开展了防灾减灾主题活动、技能竞赛和疏散演练,在校园内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布置了以“学防灾知识、讲公共安全”为主题内容的知识墙报。“5.12”前后,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严格按照“校不漏班、班不漏生”的要求坚持“每周一跑”,狠抓应急演练现场管理,精心组织了校园防震避险演练活动。
4、组织媒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信等媒体,开设专栏专题,播放防灾减灾宣传片。向全州广大读者和群众介绍防灾减灾日相关知识,并充分结合今年5月12日试鸣防灾减灾警报这一举措,让广大众群了解对防灾减灾警报与防空警报信号的识别方法。
在认真开展“防灾减灾日”各项宣传活动的同时,全州进一步做好当前防灾备灾的各项工作,深入查找灾害风险隐患和防灾减灾薄弱环节,制订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推动防灾备灾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于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小结
学校是城乡较大的人员密集场所,学生是在地震灾害中可能受到严重伤害的较大群体。如何加强对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防御地震灾害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校地震应急演练工作,在演练中检验并不断完善学校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演练逐步增强学生自觉识别地震谣传和积极防震避震意识,掌握防震避震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使学生在遭遇地震等突发灾害事件时能够镇定应对,积极进行自救互救,尽量减少伤亡。综合我们学校组织的数次疏散演练,得出如下几点体会。
一、疏散演练目的要明确
疏散演练并不是让学生产生恐慌,认为灾难即将来临,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真正的地震来临时减少恐慌,避免更多损失。经常性地演练,学生才能在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按照曾经演练的程序迅速、有序撤离,避免在地震时真正发生出现恐慌、慌乱。
演练和不演练绝对不一样。通过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紧急疏散的程序和路线,确保在地震来临时,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能力。
二、疏散演练人员责任要明确
平时疏散演练,急时疏散疏导人员,必须责任到位,培训到位;必须保持一贯的警惕性,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在第一时间履职到位。
班主任是本班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的指挥员,不但要听清楚学校下达的警报,而且要组织好本班学生按应急预案进行实施。
疏导员即任课教师,在演练开始前要到达所负责的岗位。在疏散路线的每个拐弯处,都要有专人负责,而且要切实履行职责,严防学生踩踏和串线,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学校应急疏散演练领导小组成员要及时掌握和观察各个班级疏散情况以及各个楼梯口的情况,做好应急指挥调整。
关于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小结
为广泛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深入推进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增强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根据山西省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20xx年防灾减灾日通知精神,我市及时安排部署,认真扎实地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区和市民政局、科技局、地震局、水利局、科协、气象局、农业局、林业局、教育局、安监局、公安局、红十字会等有关单位自5月9日起开展为期一周的“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围绕“防灾减灾从我做起”的活动主题,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着重做好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应急演练、隐患排查等工作。
各县区和市直各相关单位按照通知精神,均制定了各自的活动方案,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全市各级各类机关、企业、团体、学校共组织1000余人进行宣传,累计投入30余万元制作了版面、条幅、挂图、宣传单、扑克、纸杯等宣传资料,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广泛宣传,深入开展。
自5月9日起,我市各县区和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
——“四个一活动”。全市各级各类机关、企业、团体、学校共组织20000余人分别观看了《唐山大地震》、《惊涛骇浪》灾害影视片,学校师生还撰写了心得和观后感并进行了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公民的忧患意识和对防灾减灾重要性的认识;其次以社区为重点,协同专业人员动员居民开展家庭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线路、煤气等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理,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活动。5月12日当天,我市各地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责,集中人力物力面对民众广泛开展了宣传活动,共悬挂200余条幅,展出各类版面150余块,散发各种宣传资料5万余份;同时市科技局、地震局、科协、水利局、学校和县区部分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和专业工作者开展各类灾害知识讲座;市电视台、广播局、报社等新闻单位也集中进行了报道并滚动播报“5.12防灾减灾日”各类信息和知识。有效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防汛抗旱、洪涝灾害防范、地质灾害防治、防震减灾、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沙尘暴防治等方面防灾减灾的知识和避险自救的技能。
——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5.12”宣传周期间,我市各地和部分职能部门结合本地本部门应急预案,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一次乡村居民转移避险演练、地震灾害演练、医疗救助演练、防洪演练活动,各级机关干部、学校师生、企业员工共2000余人参加了演练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检验了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了群众防范意识和避险自救互救技能,进一步增强了本地、本部门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灾害风险排查治理活动。我市各级安监、水利、林业、卫生、教育等职能部门结合市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工作部署,着重对校舍、厂房、重要仪器设备、有毒有害物品保藏设施、排洪管网、防雷、防火设施进行了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20余处,有效维护了公民利益、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效能建设,深化文明创建工作
20*年,我局结合全县“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全市气象部门“树形象创一流”活动、职业道德教育月活动和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的开展,在全局上下形成了“抓理论学习,树工作新风”的局面,进一步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廉洁自律意识,形成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务实创新、严纪守法的良好部门风尚。全局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上下树立了“立足本职,优化服务,千方百计、扎扎实实地搞好气象服务工作”的思想。
今年我局进一步深化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市级文明单位复评,并积极申报省级文明单位。积极开展“心连心”慈善募捐活动,同时积极为社区、村文明创建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在“八一”前夕,专程问候部队官兵,慰问因病卧床的复员军人。
二、扎实推进一体化进程,特色气象服务出成效
随着市县业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利用一体化后的预报产品为当地服务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3月3日—5日,受北方强冷空气和水位共同影响,我国沿海遭遇了38年不遇的特大风暴潮。*澉浦、白塔山两地自动站分别出现了8级和9级大风。我局提前通过短信、电子邮件以及广播电台向社会各界风暴潮警报,并建议做好防风措施。7日,*县副县长黄江莺做出专门批示,对气象部门在防范风暴潮过程中的预报服务工作表示肯定。在南北湖中秋联谊晚会、团县委的五一节“*十佳青年表彰会”、中国•*南北湖旅游节等一系列我县重大社会经济活动中,我局配合嘉兴市局制作的预报产品为这些重要活动提供准确可靠气象服务,并都得到了各界好评。按照“多轨道、集约化、研究型、开放式”要求,从今年元旦起,我局影视节目共享市局节目主持人,提高节目档次,减少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如何更好利用一体化后的优势,我局开始尝试探索发掘出特色气象服务工作。在*蚕桑饲养期间,我局加强蚕桑期天气的监测,连续1个月滚动春蚕防氟一周预报,同时又进一步完善春蚕防氟预报,向蚕桑专家请教防氟知识,在预报中增加防氟指导意见,得到了广大蚕农和农经部门的欢迎,县蚕业管理站特地来信表示感谢。
三、认真贯彻49号文件,完善防灾体系,提升监测、预警水平
今年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简称“49号文件”)正式印发,*县委县政府对此也十分重视,黄江莺副县长专门批示:要求气象局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49号文件”精神,要将当前有关工作结合到我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具体环节和措施之中。按照县委县政府指示精神,我局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县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了*县气象灾害和雷电灾害两个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和各个成员的职责。同时进一步落实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特别是全力以赴做好台风、暴雨、雷暴等灾害性天气和强对流天气的预测预报服务工作。在今年抗击“韦帕”和“罗莎”台风期间,我局依托科技的进步,使准确的监测、预警信息源源不断的提供给党委政府和老百姓,为县委县政府科学指挥、取得抗台全面胜利做好了参谋。两次台风我局共气象信息内参51期,四套班子、部门乡镇领导决策短信50000多条,传真1600多单位次,台风期间气象网站访问量50000多次。
按照“49号文件”精神,我局把气象服务工作融入新农村建设,致力构筑县、镇、村三级防灾减灾体系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今年进一步完善县气象灾害短信预警平台,同时又在全市率先推出气象显示屏,到目前为止完成了全县八镇二区、核应急办、95980部队61分队、王庄村、以及13家砖瓦厂和政府大楼的气象信息显示屏安装工作,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体系。
继续利用气象开放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邀请学校学生到我局新观测站参观,以PPT讲座的形式,为基层小学送去气象科普课;积极参与“全国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等活动,发放防雷安全宣传资料。加大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力度,深入农村发放防雷安全手册,宣传防雷知识,并免费为安装防雷设施的基层农户进行防雷检测。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气象防灾意识,为进一步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提供思想保障。
建立*气象协理员队伍,共确定13名气象协理员,要求协理员根据气象灾害分类及时上报分管区域内的灾情状况,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以及气象灾害信息反馈等方面的工作。
加强各类气象仪器维护、清洁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继续加强全县7个中小尺度气象自动站日常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有效地加强了全县的台风、暴雨、强雷雹、高温热浪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减少了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四、现代化建设、科研工作稳步推进
抓紧实施绿色台站建设,搭建防灾减灾平台。占地6.7亩*气象观测站于2006年12月31日按时启用,*气象防灾减灾楼也于今年3月初破土动工,整个防灾减灾楼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目前工程已经进入装修阶段。防灾减灾楼工程建设将为提升嘉兴全市绿色台站整体档次发挥积极作用,为*地方防灾减灾工作搭建更宽广的平台。
科研上,《*沿海海面风力预报研究》课题,顺利通过验收,为我县今后探索风能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各级气象部门今后沿海海面风力预报服务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推进依法行政,加强综合管理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行政审批程序,行政审批项目全部进办证中心,实行审核合一或一审一核制,加快了审批速度,办事窗口多次被评为月度“五星窗口”,全年没有发生一起投诉事件。
今年2月向全县各镇、各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从3月份起对全县相关单位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性能进行检测,杜绝防雷安全隐患。5月23日,重庆开县雷击事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黄江莺副县长做出重要批示要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宣传力度,积极与县教育局、安监局沟通共同做好全县防雷安全工作。6月初,县防雷站对全县65所学校进行了防雷安全检测,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
加强办公管理、宣传和档案工作。坚持公共、开放的气象宣传原则,创新手段,极大提升了*气象的整体形象,积极参加全市气象部门的形象宣传PPT制作比赛,PPT从各个方面较好的展示了*气象的整体形象,并获得制作比赛一等奖。*气象网站功能也进行了升级,新增了防雷减灾专栏,及时更新防雷动态和防雷安全小知识。目前*气象网站点击率突破59万。同时注重加强*门户网站的信息更新,并蝉联门户网站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六、加强内部管理,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继续完善全局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年初与各科室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书,健全各科室岗位的工作责任,加强财务监控管理力度。局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制度,做到重大事项由领导班子讨论研究决定。全局党员干部自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出现违法违纪行为。
七、20*年工作重点
1、继续加强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当前和今后的头等大事是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同时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争创学习型机关。
2、抓业务,强素质,努力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气象预警应急能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特别是台风、暴雨、强对流等天气的预报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警机制,努力提升应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灾害天气报警系统和气象灾害信息平台建设,并加强与周边县市气象灾害的联防工作。充分发挥气象在农林业病虫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区域环境污染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中的重要作用。
3、不断完善*防灾减灾预警体系。以气象基本业务系统为依托,建立完善现代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体系,实现公共服务的连续滚动、灵活迅速、个性化、数字化、多媒体化及动态跟踪全程服务。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和重大活动的气象服务和保障工作。加强气象信息播发设施的建设,建立畅通的气象信息渠道,扩大气象信息的覆盖面,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时效性。
关键词:气象信息服务;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微博气象网红;微信公众号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 10(c)-0000-00
近年来,气象服务无论是对政府部门、企业还是个人的作用日益增长。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的出现,互联网搭建的信息网络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反馈度更高。有许多专家在新的服务渠道及“互联网+气象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侧重点各有区别。本文试图浅谈互联网经济环境(“互联网+”)与青岛气象服务的结合并探讨发展思路,建立多元化的服务通道,为公众用户提供便利,从而与时俱进,得以实现气象服务稳固而长期的发展。
1青岛市气象信息服务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气象服务作为气象部门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窗口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自由市场的冲击。青岛市气象信息服务主要业务为日常天气预报、预警信号等信息的发送和12121声讯服务热线内容的制作,主要服务方式为定制和点播两种。据统计,2008年,青岛市气象短信定制用户多达68万,创造了历史最高。但是,传统气象服务结构不平衡,对短信服务依赖过大,加之近年来免费提供天气信息的供应商和多样化的服务不断涌现,气象部门的短信用户增长率迅速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由于气象服务产品结构单一,当短信业务受到冲击时,整个行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因此,为实现气象服务的更好的发展,顺应互联网之势,寻求一条科学的“互联网+气象服务”发展道路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互联网+”的概念与发展
2.1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即结合现代通信科技、互联网平台、其他传统行业而产生的概念,传统行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实现信息、服务的更优化,可以对本行业产生的数据进行云分析、云计算,发展壮大新兴业态,给予大众新的创业平台,为生产服务业提供智能化的技术支撑,助推经济发展。
2.2气象服务与互联网融合的走向
服务立足民众。天气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互联网+气象服务”融合提供的服务不会再局限于告知人们关于天气的最基础的信息,如:今天是否刮风、下雨等情况,而是更好的与实际生活进行融合,在告知气象信息的情况下,也会根据后台强大的数据库给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建议,如出行沿途站点天气实时查询、海洋气象、交通气象、旅游气象等。
服务可定制性。气象服务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业务,关于在其细化的过程中,不同行业、领域关于气象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即关于气象服务,人们的侧重关注点不同。气象部门也应对服务进行重新科学的布局,让服务更加的灵活,适应人们对于服务的需求。另外,进一步强化和优化目前的数据库,提升信息服务的效率。同时,也应该时刻P注用户关于信息的需求和反馈,根据需求反馈适时调节服务的类型,更好促进气象服务的发展。例如,针对青岛海洋服务来讲,可以通过集成气象业务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矢量地图数据、船舶交通数据、港口作业数据等多元海量数据,融合气象实况提供给用户定制型的信息。
服务可反馈性。服务的主体是顾客,在了解顾客的实际需求后,才能提供更好的针对,而不是进行单方面的服务信息的输送,有效的形成信息反馈循环是保证服务能良性发展的基础。根据反馈适时调整服务布局,最终形成符合市场的服务类型。如通过互联网开展《满意度调查》,积累用户反馈意见和建议等。根据反馈调查,出具相关分析报告,对于短板项目有针对性的开展气象服务。另外,在设计产品的模块中,也可以设置回馈信息功能,更好的掌握用户的动态,更好提升产品的性能。
3 互联网+背景下青岛气象服务新探与优化
3.1“两微一端”气象服务
青岛市气象局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多元的特点,主动适应防灾减灾的新特点,与新媒体紧密结合。市局专门组织了热心科普的年轻业务员维护‘青岛气象’手机客户端、‘青岛天气’微信公众号、‘青岛气象’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
3.1.1青岛气象手机客户端
目前青岛市气象局正着力气象服务手段与新媒体的融合,开发我市首个气象手机客户端,用于提升气象服务水平。该手机客户端突出本地化、集成化和便携性等特点,将有关的服务整合在软件中,进行“一站式”客户服务,现有产品包括天气实况、预警信号、气候概况以及海洋气象、旅游气象、交通气象等更多服务。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用户通过下载APP,了解自身需求的信息,进行信息的分类,用户通过自身的需求出发,关注需求的版块,避免信息的冗余,给用户造成使用疲劳。
青岛气象手机客户端的发展,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尽快将“青岛气象”手机客户端推出上线,谨遵“百姓生活的参考、气象科普的园地、应急信息的平台、与公众沟通互动的桥梁”的服务定位。推出后引导传统气象短信用户、12121声讯服务热线听众免费试用,在试用过程中及时沟通,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2)着力开发如:一周天气、上下班天气、农业气象、海区天气、天气预警等精细化预报服务产品,根据市场,开发定制,通过快速、权威、多样化来吸引客户。3)增添时景天气的应用模块,可以便于用户进行信息的交流,内部上传实时天气图片和文字,便于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分享,也可以进行交流,增加了天气消息传播的广泛性和趣味性。
3.1.2青岛气象微博网红
青岛气象新浪微博注册于2014年11月,起初为日常更新维护,主要内容是早、晚24小时的天气预报以及预警信息等。2015年11月,正式更名为“青岛气象”并通过实名认证成为官方蓝V。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周天气预报、降雨量统计、气象科普小知识等,并有专家随时解答网友提问,与网友及时互动。
“网红事件”。受冷涡影响,2016年6月14日-15日,青岛市迎来了久旱后的一次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并伴有雷电、冰雹、大风的复杂天气。降雨过程中,青岛市气象局通过@青岛气象发声,先后官方微博36条,阅读量达62万次,被转发评论总数3500次,微博关注粉丝总数两天激增3000多,“网红事件”得到岛城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关注和宣传报道。
“青岛气象”微博小编在微博信息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口语和网络语言,相比于其他政务类官方微博,“青岛气象”对于专业问题的解释是采用口语的表述和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解释了降雨过程,在不失专业的同时,能够让网民在充分了解专业知识后,消除对青岛气象官方的误解,获得谅解,消除负面舆情。
青岛气象微博的优化,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内容的关注度,增加粉丝数量。微博粉丝的多少是衡量微博r值的有力指标,因此,此阶段应着重提高气象信息质量和吸引力。2)内容继续采取贴近民众的生活用语,多用轻松易接受的方式传达气象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增近彼此了解消除误解。3)“气象网红”培养计划。经过“网红事件”后,青岛气象小编走入了公众的视线,微博粉丝突增,回复量暴涨,市局可建立“气象网红团队”,培养多个“气象网红”、“气象网红专家”等。在培训气象知识的同时,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拒绝死板,积极引导舆论。4)在微博平台上开启“直播”,让公众与气象专家“面对面”,及时答复网友提问,建立一个畅快的沟通渠道,打造实时的与公众最直接开展互动的平台,对传播气象科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更为有利。
3.1.3青岛气象微信公众号
2014年12月,“青岛气象”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适时更新天气信息的预报,在遇到恶劣天气、节假日会提前短期预报、短时临近预报、预报预警、温馨提示,科普知识等公众号文章。除此之外,重要事件前也会提前制作公众号文章,如中考、高考前会通过“青岛天气”微信公众号推送“青岛高考天气预测”。文章内容生动活波,采取当下流行网络语言,获得大量转载和点赞。
青岛气象微信公众号的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微信公众号中可增加气温、降水、空气质量、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实况资料,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一周天气、近海预报、生活指数、预警标准、专家访谈、历史天气、气象科普知识和原创的微信推送。2)可以建立线下线上服务站,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气象信息服务。例如,可以利用自身线上的微信用户流量,相关的线下活动信息,线下组织一些活动,类似关于恶劣天气的预判以及在恶劣天气下的自我保护措施等,也可以组织一些安全演练。3)此外,随着人们对于网络自媒体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多,也可以根据气象信息的特点定期录制一些关于气象信息的视频,例如讲解一下气象科学的入门知识等,传到建立的自媒体上,供用户学习和交流,提高自身的影响力。4)可以制作气象小游戏或科普知识竞猜类的问卷,在微信(微博)上宣传转载,增强用户粘性。
4结论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行业来讲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可以给予传统行业巨大的活力,更好的迈入美好的明天。进行“互联网+气象服务”结合的模式对于气象部门是一次新的机遇,在结合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更好的促进本行业的发展,是一条良性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云满.现代通讯技术论文集[C].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2]贾子冰.气象科技服务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作用[J].气象软科学,2009(3):154-157.
[3]巨晓璇,屈直.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陕西气象手机客户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N].陕西气象,2015(4):45-48.
[4]杨武,陈恒明,屈凤秋等.聚焦手机天气客户端软件软件产品及应用[J].青海气象,2012(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