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0:15: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呼吸疾病护理诊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23-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状态,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脏对有害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晚期常常并发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我院对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给予无创呼吸机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42例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3年9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2.8±4.1岁,病程10~30年,平均病程16.8±3.9年,所有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结果示,PaO2≤60mmHg,PaCO2≥50mmHg,符合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同时具有无创通气的指征。
2 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
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在给予抗生素、祛痰剂、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氧疗、营养支持、康复治疗等措施的同时,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
2.2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呼吸困难和紫绀消失,神志转清,心率、呼吸、血压、PaO2、SaO2恢复正常,精神好转,能进食和有效对话;有效:呼吸困难改善,紫绀消失,神志转清,PaO2、SaO2增高或接近正常;无效: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紫绀和意识障碍无好转,甚至病情恶化。
3 护理
3.1 观察病情 在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患者呼吸频率、胸廓起伏幅度、人机同步、血压、心律、心率等情况,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PaO2、PaCO2以掌握通气效果,依据动脉血气分析值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各项参数。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窘迫缓解情况、皮肤色泽及弹性、紫绀程度、尿量变化等情况,如出现恶化等情况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置,同时注意患者与呼吸机配合是否协调,有无人机对抗。
3.2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保持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的关键,如病情需要口腔内可放入口咽通气管。患者入院后协助患者取舒适、安全的,同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及鼻腔的分泌物。对于患者痰液粘稠,应指导患者适当增加饮水量,如病情需要可给予化痰药物治疗。如患者痰液不易咳出或意识障碍者,必要时可使用吸引器清除分泌物。
3.3 呼吸机护理 患者上机前应对无创呼吸机严格检测,对呼吸机的功能、管道消毒与否、滤膜、细菌过滤网更换与否、湿化器水位正常与否、电源稳定与否等进行检查。依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面罩,固定要松紧适度,同时定时去下面罩,按摩受压部位。
3.4 饮食及口腔护理 入院后合理调配膳食,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及营养状况选择合适的饮食,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糖、易消化、产气少的饮食,少食多餐,补充水分。保持口腔清洁,对于生活不能自理及神志不清者,护理人员应给予口腔护理。如出现腹胀,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3.5 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病情危重,而且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容易产生恐惧、濒死感、焦虑、烦躁、紧张等心理情绪。医护人员在上机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本病病情、发展变化及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必要性及优越性,取得患者配合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要耐心疏导,关心病人,做好解释、安慰、鼓励工作,引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6 预防并发症 定时用棉签湿润口唇,嘱患者间歇饮水,给予患者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口咽不适;在面罩使用过程中,可以在面罩与面部之间用纱布或海绵衬垫,防止面部皮肤受压或破损;告知患者正确的呼吸方法,避免张口吸气,给予腹部按摩,从而减少胃肠胀气发生;昏迷患者注意有无眼球干燥或角膜溃疡的发生,必要时给予氯霉素眼药水点眼。
4 治疗结果
42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10%,其中37例治疗1~4天后病情好转,4例因病情加重改行气管插管,1例死亡。
5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引起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常常危及生命。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简便易行,使患者避免气管插管,减少人工气道相关性并发症。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熟练掌握无创呼吸机的性能、使用方法、观察要点等。加强沟通,耐心宣教,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经鼻气管插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153-01
经鼻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地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增加氧分压,纠正患者内环境紊乱,以维持重要脏器的氧供应,为患者渡过危重阶段,控制肺部感染赢得时间。尤其是目前应用硅胶管取代原来的硬质塑料管后,经鼻气管插管更具有组织耐受性好、患者易于接受、导管易于固定、留置时间延长、便于实施口腔护理等优点[1]。但由于该项技术属侵入性治疗,并且接受治疗的多为老年患者,其病情重、抵抗力差、反应迟钝、加之人工气道管理不当也会出现漏气、导管堵塞等情况,加重患者病情。因此,有效预防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时处理抢救过程中的各种意外,是提高COPD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现将我科从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1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经鼻气管插管的护理进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病人中男18例,女3例,年龄分布在71-86岁,平均7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入科后行经鼻气管插管术。经过治疗后病情好转,转普通病房继续观察治疗。
2 护理干预
2.1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检查前既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经鼻气管插管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又要向家属讲明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插管前准备好患者资料,需了解简单病史、术前诊断、X线、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
2.2 术中配合 接通呼吸机电源,调节呼吸机参数。选择内径大小合适的鼻导管,做好解释工作,操作过程中给予吸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完毕后,标记好插管外露部位,听双肺呼吸音,确定导管的位置。全程进行心电监护并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护士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意识情况,有无口唇紫绀,监测心率、心律、血压、面色及指端氧饱和度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3 术后护理 ①气管插管的固定:用胶布同定导管于鼻部,测量导管插在鼻腔外长度并记录,经常核对,防止被牵拉或出现打折[2]。②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吸痰管要插入鼻插管的深部。如痰液黏稠阻塞气道时可用药物雾化后再吸。吸痰过程中观察痰液的量、颜色及性状并注意有无血痰。注意呼吸的频率及节律、深浅度及自主呼吸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配合情况。③呼吸机的监护。保持呼吸机各管道通畅,注意呼吸机湿化罐,雾化瓶必须24h用蒸馏水更换1次,每日雾化量不宜超200mL,并及时清理呼吸机管道中的积水。加强气道湿化,每1h-2h气管内滴人5-10mL湿化液,管内滴药不宜过多、过快等。④气囊的护理:每天吸痰,鼻饲前后检查气囊情况,充气8-10mL,充气前要吸净气囊以上声门下间隙的分泌物,防止上呼吸道的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可用带有冲吸管的气管插管,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3]。
2.4 加强基础护理和营养支持 加强肢体锻炼,清醒者鼓励双下肢屈伸活动,昏迷者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并进行被动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预防静脉血栓;加强皮肤护理,加强口腔护理。观察口腔黏膜情况。注意预防霉菌感染。COPD患者由于呼吸负荷加重,能量消耗增多,营养不良十分常见,因此应重视营养摄入,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少吃产气食品,食物要易嚼、易咽、少量多餐。
2.5 加强心理护理 清醒者要消除顾虑和恐惧心理,树立自信心,由于病人插管比较难受,尤其吸痰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取得其配合,对其家属进行相关的知识宣教,鼓励其家属对患者除在身体方面的关怀外,在生活、心理上给予更多的关注。昏迷者需向其家属解释患者病情,对其进行相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取得其配合。
3 小结 综上所述,经鼻气管插管在建立人工气道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具有以下优点:①组织耐受性好;②患者易于接受,并发症少;③留置时间长;④经鼻气管插管后,导管易于同定,口腔易于清洁,可减少感染机会,不仅减轻患者痛苦而且易于耐受。经鼻插管可边插管边抽吸,能有效及时地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4]。总之,密切的护理配合及娴熟的操作技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之一,同时与清醒患者的有效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及插管后的人工气道的管理也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廖平,郑小华,杨爱平.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临床实践[J].中国内镜杂志,2004,10(5):108.
[2] 俞琬如,计淑琴.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9):7-10.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要床护理;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16-01
呼吸性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一种。国内文献报道的患病率为43.1%,病死率为51.6%,是威胁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生命的严重疾病[1]。一旦发生,会造成患者的依赖性呼吸,影响患者疾病的恢复,甚至导致死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患病率和病死率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临床护理方法的干预作为影响呼吸性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下面笔者将有关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月10月间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而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学》中关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于使用呼吸机及拔管后48h发病,并排除结核肿瘤等相关性疾病[2]。其中实验组30例,男19例(63.33%),女11例(36.67%),年龄52岁~79岁,平均(67±6.4)岁。 观察组27例,男16例(59.26%),女11例(40.74%);年龄49岁~80岁,平均(59±9.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特别护理。首先,要注意对病房环境的干预,对病房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保持合适温度的恒定及无菌状态。医护人员需规范化穿着,减少走动,同时禁止患者家属的探望以减少交叉感染。其次,对也有严格要求,保持头部30~40度的抬高。同时也要做好口腔护理和人工气道护理工作,对于需要吸痰的患者要注意操作的时间和方法。再有,营养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可施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等。其次,也应注意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对于神志清楚的患者,需耐心的与其进行沟通和问题解答。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l5.0分析结果。计数资料:X2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两组患者死亡情况的比较详见表格1。观察组的好转率、死亡率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一种院内发生的感染性疾病,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发生率较高。由于需要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通常自身状况差、年龄大且常合并各种基础类疾病,所以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要注意的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不同于一般肺炎,属于难治性混合感染性肺炎,非常棘手。因此,加强护理方法的干预显得格外重要,包括对病房整体环境的干预,恰当的保持,规范的口腔护理,人工气道护理,痰液引流及并发症的预防等,同时心理护理也当引起重视[3]。本研究显示,在特别的护理干预方法下,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10.00%)低于对照组(33.33%),P
综上所述, 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法可以降低呼吸性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对于进行呼吸机机械统计的患者应当使用特别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建议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马群华,张静,杨阳.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1898,1899.
【关键词】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急诊护理;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38-02
基本概念简述
医学上,胸膜腔内积气称之为气胸;胸腔膜积血称为血胸;血胸常与气胸同时存在,所以称为血气胸。气胸的形成多由于肺组织、气管、支气管、食管破裂、空气逸进胸膜腔,或因胸壁伤口穿破壁胸膜,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其是胸部创伤的常见并发症,可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其危害往往比骨折本身更为严重。创伤性血气胸是由于胸部外伤后所造成的胸膜腔积血、积气,其发生率在钝性伤中占15%~50%,在穿透性伤中占30%~87.6%。一些胸部创伤病人早期并无血气胸发生,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出现,被称为延迟性或迟发性血气胸。
一、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护理的临床意义
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由于病情复杂,创伤重、病势急,给救治与护理带来一定困难。医护人员对此类病患者如果抢救不及时,护理措施不得当,会造成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娴熟的抢救护理技术,认真细致观察病人病情,及时发现、及时抢救处理,才有可能避免发生对患者不利的严重后果。同时,由于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没有固定的发作时间,因此要仔细的对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及时准确地记录观察结果,才有可能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情况,防止患者休克和呼吸衰竭的发生,最终提高该类疾病的治愈率。
二、急诊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护理
对急诊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的护理,在做好创伤急救的常规准备工作之外;护理人员最为关键的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医护配合工作:首先是实时监测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急诊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大多病情危重,生命体征变化快,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地给患者接上心电监护仪,根据病情需要对患者心率、血压、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分别进行实时监测;其次是积极做好与主治医生的配合工作。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必要诊断性操作,如严密包扎、封闭体腔伤口胸部、腹部伤口,熟练掌握绷带包扎技术等;最后是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由于急诊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创伤的不可预见性和突发性,患者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护患沟通,对患者及家属作好安慰和病况解释工作,以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
三、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常规护理
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正确而专业的护理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笔者结合自己胸外科护理工作经验,对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的常规护理,总结应予充分重视的护理事项如下,供同仁探讨参考。
第一、密切观察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的胸部病情变化。由于患者的病发时间不固定,观察患者的胸部变化,能够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帮助患者尽早得到正确的治疗,防止延误诊断和治疗情况出现;
第二、预防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休克情况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定时观察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等方面的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对于患者出现的异常变化,应及时对症处理;
第三、保证合理的有效氧疗。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由于胸部受伤,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现象,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患者采取不同程度的氧疗。比如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氧气吸入4 L/min~6 L/min,以蒸馏水湿化为宜,这有助于患者症状的缓解和康复;
第四、畅通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对于胸腔大量积血积气,肺组织受到不同程度压迫,伴有缺氧、呼吸困难、肺不张、肺部感染等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的畅通。护理人员应保持引流管道密闭,防止空气的进入,同时仔细观察引流物的性状、颜色、流量、引流速度以及有无气泡等现象变化,并及时做好记录,确保患者肺部复张,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第五、做好术后疼痛护理,预防患者肺部感染。患者术后若出现肺部感染现象则会导致其不断咳嗽而引发疼痛,当患者因疼痛不敢咳嗽时,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可自下而上式协助患者扣背,教会患者有效咳嗽,以利痰液排出。必要时,护理人员可以给患者服用疼痛剂;
第六、重视心理护理,营造良好康复氛围。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由于于突然受到外伤,导致患者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惊吓,同时他们对于治疗过程还会心存恐惧。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确保病房环境整洁、安静的前提下,对患者及家属热情、体贴、安慰,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消除他们的顾虑,同时鼓励他们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康复治疗工作。
四、结论
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伤情复杂、如抢救不及时,护理措施不当,都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甚至会使患者病死率极度走高。因此,医护人员的及时抢救、护理人员及时正确的护理,对该类疾病患者的诊治康复都有着非同寻常的临床意义。笔者结合自己对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护理的临床工作经验,论述该种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护理措施,不仅是希望能够得到相关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也衷心期望能够引起该类疾病患者及家属的应有重视,从而对该类疾病的诊治献出我作为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者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肖接承,华飞,陆士奇等.外伤后迟发型血气胸65例患者的诊断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5(6):1126-1127.
[2]黄巧依,钟锦丽,叶小芳等.严重胸部创伤并血气胸的观察和护理[J].广州医药,2006,37(4):75.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45-01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全身疲乏、失眠、盗汗、午后潮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肺结核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病人除了躯体发生病理变化外,心理上也随之有一系列变化。在肺结核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发现患者心理压力大是影响身体健康好转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从而战胜疾病、恢复健康是很有必要的。目前,肺结核仍是我国一个常见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肺结核亦有增加趋势,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更为突出,且临床发病隐匿,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治疗效果不佳。
1 概况
老年人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衰退性改变,包括:呼吸运动效率的减退、部分小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及引流不畅、肺组织顺应性下降、肺泡表面积减少。由于老年人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及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老年肺炎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青年。随着人中向老年化发展,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显示,发病率及患病率高峰向老年人推移,并和许多老年疾病一样,老年人肺结核病人同样具有症状、体征不明、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并发症多及多脏器受损等特点,其胸部X线表现也可不典型,因此老年肺结核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常较高。这些问题不仅造成治疗不及时,影响疗效及预后,而且被误、漏诊的病人还可能是家庭、老年公寓和敬老院等集居老年人群的结核病传染源。
2 临床表现
老年肺结核病人的常见症状与其他年龄组病人一样,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盗汗、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症状。
常与肺部病变轻重,起病缓急,有无基础疾病等有关,但部分老年病人可有以下不典型表现:
多数老年病人起病隐匿,无明确发病史,近三分之一的老年肺结核病人无明显临床表现。
肺结核病人常见的发热、盗汗、咯血等症状,在老年病人中的出现频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病人。而常出现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消瘦等症状,而易被误认为老年性自然改变。
老年病人常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当肺结核病活动进展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加重,易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急性发作或继发感染等。
老年人罹患结核性胸膜炎时,该病常见症状如高热、起病较急、因咳嗽、深呼吸而加剧的锐性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常不突出,易被误认为“冠心病”。
少数老年病人可罹患急性血型散播性结核病,常有高热、无力、衰弱、食欲不振等症状,而呼吸系统症状不明显被误诊为急性感染性疾病。
老年肺结核病人常伴有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及贫血等,易被误诊为慢性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
3 诊断要点
老年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改变、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及其它辅助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
3.1 老年人,尤其是并发糖尿病、矽肺、恶性肿瘤及营养不良等疾病者,易发生结核病。
3.2 老年肺结核病人起病可隐匿,结核中毒症状可不明显,而慢性咳嗽、咳痰、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又易与原有慢性心肺病混淆。需提高注意,对咳嗽、咳痰持续2~3周不见缓解者宜进一步检查。
3.3 部分老年肺结核病人可能无继发性肺结核的典型胸部X线改变。对出现下叶肺野病变或空洞者,尤其抗感染治疗不见好转时,应考虑到老年肺结核病的可能性。
痰结构分枝杆菌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应多次连续检查(包括涂片、培养),并注意痰标本的质量。
3.4 老年病人PPD皮肤试验可阴性或可能阳性,但不能据此而否定结核病的诊断。PPD试验强阳性者结合临床及X线表现可有明显的提示作用。
3.5 当老年病人胸部X线表现为肺部圆形阴影或肺门团块阴影或双肺多发小结节影或胸腔渗液时,需注意与恶性肿瘤及其它疾病鉴别。
4 治疗原则
老年肺结核病人的抗结核治疗也应坚持早期、联合、规律、全程、适量五大原则。
5 护理要求
【摘要】当前妇产科对胎儿及新生儿的护理中,常见的异常护理主要包括胎儿窘迫的护理 和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本文从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的相关概念谈起,然后分别对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进行分析说明,在此基础上就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措施就行剖析。
【关键词】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护理措施
一、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概述
1、 胎儿窘迫
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为胎儿窘迫。根据胎儿窘迫发生的速度,又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于分娩期;慢性胎儿窘迫多发生于妊娠晚期,产妇多伴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孕期加强检查及孕妇自我监护,分娩期严密监测产程进展和胎心变化,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窘迫异常,为抢救胎儿创造有利时机。
2、 新生儿窒息
指胎儿娩出后一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临床特点是新生儿窒息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与重度:评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病症,也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
(一)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评估
1、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评估
(1)健康史/致病因素
首先,母体因素: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心脏病、贫血、急产等;其次,胎儿因素:胎儿畸形、宫内感染、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最后,胎盘及脐带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脐绕颈、脐带打结等。
(2)身体状况
一是胎心率改变,胎心>160次/分,或
(3)辅助检查
主要包括胎动计数、胎儿电子监护、NST为无反应型、OCT出现晚期减速、胎盘功能检测以及血气分析、B超等。
2、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有无新生儿窒息的诱因如高血压、贫血、产程延长、前置胎盘等,产程中镇静剂、麻醉剂使用情况(药物、剂量、使用时间、给药途径)。
(2)心理状态
产妇因担心新生儿的安危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表现为分娩疼痛、切口疼痛暂时消失,急切询问新生儿情况,焦虑不安。
(3)辅助检查
查新生儿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新生儿头皮血PH值,了解缺氧和酸中毒情况。
(二)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诊断
1、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诊断
一是气体交换受损(胎儿)与胎儿宫内缺氧有关;二是焦虑与胎儿有生命危险有关;三是有胎儿受伤的危险与胎儿缺氧及抢救胎儿需要手术有关;四是预期性悲哀与胎儿可能死亡有关。
2、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诊断
第一、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内羊水、粘液等梗阻有关。
第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肌张力降低有关。
第三有感染的危险与抢救操作时可能的损伤及缺氧引起的抵抗力下降有关。
第四、产妇焦虑与新生儿生命收到威胁有关。
三、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措施
(一)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首先,加强孕期检查,并增加检查次数;其次,指导孕妇自测胎动,有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最后指导孕妇左侧卧位,阶段吸氧,改善胎儿缺氧状况。
2、 医护治疗配合
一方面,要遵医嘱给药,遵医嘱可静脉滴注葡萄糖及维生素C,纠酸、补液、给氧等;另一方面要终止妊娠,产程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变化,有条件者可用胎儿监护仪监护,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及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工作;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助产。
3、 病情监护
严密监测和动态评估胎心音一般15分钟听取并记 录一次胎心或进行胎心监护。严密监测胎动、胎动时胎心率变化的情况。
4、 心理护理
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向孕妇及家属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经过,耐心解答孕妇及家属的问题,减轻焦虑,使孕妇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5、 健康指导
宣传孕期检查的重要性,使孕妇主动定期检查,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教会孕妇妊娠晚期自测胎动,发现异常随时就诊。
(二)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对复苏后新生儿加强观察和护理,保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心率、体温,按医嘱用药,预防感染,做好重症护理。侧卧、保暖、吸氧、延迟哺乳,以静脉补液维持营养。严密观察产妇宫缩、阴道出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
2、 病情监护
严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呼吸、心率、喉反射、肌张力。待呼吸道通畅后给予氧气吸入。
3、 心理护理
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对于重度窒息患儿,应告知产妇新生儿可能因重度缺氧出现后遗症(智力障碍);抢救新生儿应有条不紊,避免喧哗、紧张,以免增加产妇思想负担。
4、 医护治疗配合
首先,准备:分娩前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包括人员、设备、器械、药物等;其次,医护配合: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A即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B即建立呼吸。C即维持有效循环。D即药物治疗。E即评价。
5、 健康教育
指导产妇和家属学会观察新生儿的变化,如呼吸是否平稳、面色是否红润、哭声是否响亮,吸吮力和大小便是否正常,以便尽早发现新生儿异常,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程小红. 新生儿窒息110例的临床病例分析及处理措施[J] 中外健康文摘,2011(06).
【关健词】观察病情;早期诊断治疗;危重患者;观察对象;临床经验;重要资料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74-01
1 确定重点观察对象:
1.1 病危患者:病情变化快,如观察不及时,就会错过抢救机会;
1.2 疑难未确诊的患者:病情复杂,尚未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在未作出正确的诊断前,应严密观察,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1.3 新入院患者,通过观察,了解病情;
1.4 手术前后患者:对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尽快作出手术方案,并为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对术后患者的观察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可预防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5 进行特殊治疗或体检的患者:重点观察治疗和检查观察效果及副作用;患者抗病能力较差,病情变化快,应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2 确定重点观察内容:
各种疾病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我们应根据不同的病种及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重点观察内容,并把观察的结果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性。不论何种疾病,都应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2.1 一般情况的观察:包括患者的意识、表情、姿势、、饮食、睡眠等。精神意识的变化,往往是由于各种疾病导致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的结果,是病情严重的外在表现。因此应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烦躁、谵妄、嗜睡、昏迷等情况,表情是否痛苦,淡漠、恐惧、意识上有无定向障碍及手足震颤,是否自然、有无强迫、瘫痪或角弓反张等。在饮食上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食欲情况,有无特殊嗜食等。
2.2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生命体征是身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可以了解机体重要脏器等机能活动,反映某种疾病的病情发展,提示疾病的归转。①T 的观察:正常T36℃~37℃。T异常:往往是机体机能活动障碍的表现之一,检查体温要注意其变化规律,可以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重要依据,如伤寒患者检查体温的表现为稽留热,而败血症、风湿热及重症肺结核患者表现为驰张热等。②脉搏的观察:正常80~100次min。脉搏直接反映心脏、大动脉和循环血量等情况,也间接反映其他器官的变化。脉搏的速率、节律及强弱的改变,可以提示某种病情变化,体温升高时,脉搏升高时,脉搏亦相应增快,如反而减慢应考虑是否有伤寒,出现奇脉时则应考虑是否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肌炎,白喉患儿脉搏变动速弱,不整时,应注意是否是并发心肌炎。③呼吸的改变:正常呼吸16~20次/min、节律规则,呼吸过快、过慢、过深或过浅,都可以提示病情变化,呼吸过快过慢常为早期呼吸衰竭象征,严重呼吸衰竭时常有点头呼吸、双吸气、施-陈氏呼吸、吸气性呼吸困难,并有三凹征,说明上呼吸道有阻塞、吸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所以我们护士在观察病情时,应该注意每一个细微变化,才能不失时机地、有效地做出判断及处理,否则由于通气不畅或呼吸暂停超过一定时间,很难挽回。观察呼吸,还要注意观察气味,如肝昏迷有肝臭味;糖尿病昏迷有烂苹果味;尿毒症昏迷有氨味。④血压的观察:血压高低直接影响各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测血压时,应注意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差,一般收缩压低于8kPa以下。说明有休克的可能,有时血压并无改变,但搏动声突然减弱也是病情变化的标志。
2.3 瞳孔的观察:瞳孔改变有很多疾病,尤其是颅内压增高或中毒性疾病中变化的重要指征。对瞳孔观察包括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等。两侧瞳孔缩小,多见于冬眠药物和有机磷中毒等患者;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并伴有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脑疝的出现;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则多见于临终患者。
2.4 皮肤粘膜的观察:某些病情变化,可以通过皮肤粘膜反映出来,一般观察皮肤的弹性、颜色、温度、湿度、有无皮疹、出血点及水肿等,如肝、胆疾病有皮肤、巩膜黄染;肝硬化患者有蜘蛛痣出现。皮肤粘膜情况还可提示微循环灌注量不足。流脑患者:出现皮肤粘膜发花及皮下出血点提示病情危重,口唇呈樱桃红色,是酸中毒的象征,口腔粘膜内有白色小点,可能是由于广谱抗生素大量应用,引起酶菌感染,卧床过久患者,不能主动翻身,患者应密切观察有无压疮。
2.5 二便的观察:①大便的观察: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及排便习惯的改变,常常引起便秘,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应特别注意患者排便情况防止便秘。注意大便的性质、量、次数、气味及有无寄生虫等,大量粘液便多贝于肠道炎症;兼有血液多见于痢疾、肠套叠;洗肉水样或红豆沙样大便,多见于坏死性肠炎;病灶在直肠下段时,常有鲜红色血便。②小便的观察:小便的情况反映肾功能情况;也可反映机体循环、内分泌系统。正常排尿无痛、无困难,每日尿在1000~2000ml左右,色淡黄、透明,新鲜尿无特殊气味,放置一段时间后有氨味。当泌尿系统或其他器官有疾病时,小便常会发生相应改变,排尿时尿频、尿急、尿痛排便困难,尿液质和量也发生改变,如多尿、尿、无尿、尿闭、血尿、蛋白尿、糖尿、乳糜尿等情况。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有甜味,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有蒜味等等。还有下腹部手术患者小便带血色,应注意有无误伤膀胱的情况,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强心、利尿等药物以及肾病综合症患者使用激素和利尿药物后,应注意排尿量是否增加,对药物疗效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6 呕吐物的观察:对呕吐物一定要仔细观察,如呕吐出大量鲜血,应鉴别是否来自消化道或呼吸道,如呕血前有恶心,首先考虑上消化道出血,而呕吐前无恶心咳嗽,则考虑是否为呼吸管咯血。呕吐、咯痰血都要注意观察量和性质,气味及呕吐物的情况等。如:低位肠梗阻时,呕吐物量多,有粪臭味;肺水肿是咯粉红色泡沫痰;颅内压增高时,呕吐物呈喷射状。
临床护理工作中观察的内容极为广泛,除以上各项内容外,对于各种引流量的观察,对患者自述的症状,如疼痛、腹胀、心慌、心悸、疲倦、无力等,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患者主诉疼痛时,应注意性质、部位、持续时间、有无放射痛、压痛及反跳疼等等。
3 注意病人对治疗和处理的反应
首先护士对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必须时刻把病人放在心中,把观察疾病作为每日重点工作之一,特别是对急、难、重的病人,应时刻注意捕捉病情演变。这样才能急病人所急、疼病人所疼,认真对待病人每个细致变化,要明确护士的责任心,正确理解医护分工,主动为医生提供病情,时刻对病人进行细致观察。
对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如病人的诊断是否已经确定,初步诊断是什么,哪些是重点及病人现有的表现怎样等等。
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能把护士工作只看作是打针发药和执行医嘱,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更新、更高,要求护士掌握的内容更广泛。作为一名护士,应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能满足现状,要努力进取。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2.
关键词:认知疗法;放松训练;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心理干预
呼吸道疾病大多数需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方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镜检查也是呼吸道疾病诊断的必需检查之一,被广泛的运用于临床[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比较痛苦,其操作手段具有"侵入性",将细长的镜管经过患者的鼻或口置入患者的下呼吸道,从而观察呼吸道病变或者提取肺泡细胞进行活检观察,整个过程患者常会伴有恐惧感、心理焦虑等心理情绪[2]。本文选取我科80例患者进行观察,检查前对患者进行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收治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焦虑评分均>70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男55例,女25例,患者平均年龄(56.43±10.37)岁,所纳入患者标准:①认知功能良好,无精神疾病;②积极配合检查,无心、肾、肝严重疾病;③社会认可度良好,家庭和谐,无严重的经济困难;④家属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1.2护理方法 在镜检查1 w前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日常的住院护理,包括给药、饮食指导、卫生指引、病房消毒、和蔼的心理安慰。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认知疗法:识别自动思维,护理人员采用提问、自我演示或模仿等方法,找出患者导致不良情绪反应的思想;识别认知性错误,护士记录患者的自动性思维,然后帮助来访者归纳出它们的一般规律;真实性检验,鼓励患者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式或情境中对假设进行检验,使之认识到原有观念中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并自觉纠正;减少焦虑。具体操作步骤,放松训练:①向患者讲解镜检查的目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以及在检查时如何更好的配合,以便让患者全方面了解镜检查内容,消除无知恐惧心理;②呼吸放松训练护理:教会患者做深呼吸放松做法,正确引导消除焦虑的呼吸方法,标准为:在深呼吸时,双手叉腰,吸气时双肩不能抬起,20 min/d;③精神护理:鼓励患者闭上眼睛30 min/d,想起以往美好的事情,集中精神回忆,分散对镜检查的注意力。检查前30min评定SAS评分。SAS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3]。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处理数据,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取P
2结果
两组患者心理焦虑变化情况,见表1。
3讨论
认知疗法,医学上也称之为认知行为治疗,起源于上世纪60~80年代的美国,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患者对事物的认知、对人对事的看法从而改变自身对疾病的态度,以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3]。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方式,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谷朝晖等人认为该心理干预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负刺激反应,提高患者对检查过程的依从性,有助于医生更好的进行治疗和检查[3]。经过有计划、有规律的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加强对自身注意力的控制,调整呼吸,在遇到检查问题的时候更好配合医生,说明原因,避免因紧张原因造成对自身的伤害,现代医学也证明,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不仅对患者有帮助,对正常的焦虑紧张者进行干预后也可减轻其心理紧张感,提高其自信度。
纤维支气管镜用于慢性咳嗽、咳血、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阴影、食管癌侵犯支气管、支气管肿瘤等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检查,是呼吸科常用的检查设备,但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导致痉挛、心律失常、出血等并发症,该检查会引起患者心理紧张。本文选择西京医院呼吸科80例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且焦虑程度严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进行了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从干预1周的数据可以看出,相比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焦虑明显减轻,说明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是可行的,对减轻患者焦虑十分有利。
总之,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干预对减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焦虑是有帮助的,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镜学组.纤维支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临床应用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 (3):134
【关键词】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教学;护患沟通;语言技巧;职业素养;综合素质
临床护理教学是提高护理学生临床技能及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名护理学生转变为一名合格护士的必经之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知识了解的增多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护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患纠纷的现象也越来越多[1]。临床护理教学除了要对护理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注重对其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2]。近些年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患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特别是老年危重患者较多,临床护理工作复杂繁重,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应急能力及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内科在对护理学生的教学中,强化护患沟通教育,现将其实践及体会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本科实习的60名护理专业学生,年龄21~23岁,平均(21.02±0.85)岁,男5名,女55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实习学生为28名女性,2名男性,年龄21~23岁,平均(20.98±1.12)岁。观察组实习学生为27名女性,3名男性,年龄21~23岁,平均(21.04±1.18)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护理学生接受常规护理教学。常规护理教学包括护理查房,与医生及与患者间的交流教学。观察组护理学生在常规护理教学的基础上同时接受护患沟通强化教育。强化护患沟通教育的具体措施如下:(1)在护患沟通中强化语言技巧的应用: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护理学生首先要做到尊重患者,称呼患者时尽量用“您、老人家”等称呼,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体验到医院温馨的人文环境。礼貌用语可以体现出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增加患者的好感度及信任度。比如有的患者经历呼吸机甚至气管切开等治疗,内心十分恐惧,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信心不足,这时护理人员言语上的安慰能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在护患沟通中强调肢体沟通等非语言技巧:呼吸内科有些患者反复发病,住院期间难免会有焦虑烦躁的情绪。护理学生要学会宽容、多从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向患者作出解释和交代,切忌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适当的微笑与同情等面部表情会给患者以安慰,可以拉进护患之间的距离,患者更容易配合诊治。良好的仪态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医护人员要做到着装整洁、面带微笑、阳光自信,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比如,当患者呼吸困难难以表达时,轻轻抚摸患者给予适当的安慰,在精神上给予鼓励,缓解患者的不适。气管插管在呼吸内科是一个常见的操作,由于插管时的不适,患者经常会躁动挣扎,此时护理人员轻拍肩膀、眼神交流等身体接触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
1.3评价指标
1.3.1患者对学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由患者填评价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评价指标包括护理质量、医护配合、病情掌握情况、临床护理中生活方式等注意事项的指导。采用李克特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满意、还可以、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这五种满意度,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
1.3.2护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价:由学生填写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评价指标包括:加深对疾病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护患沟通的信心、临床护理患者综合能力的提高。采用利克特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满意、还可以、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这五种满意度,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
1.3.3由护士长及护士长助理组成检查小组,同期考核两组学生对所管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包括两组学生对患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诊疗方案、阳性体征、治疗目的及效果的掌握情况,每项满分25分,总分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对两组学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患者对观察组学生的护理质量、医护配合、病情掌握、生活方式等注意事项的指导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尤其生活方式等注意事项的指导满意度最高。总体上,患者对观察组护理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对教育方法的满意度较高,满意度调查包括对疾病理论知识的理解、护患沟通的信心、护理患者综合能力的提高,其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学生对患者的病情掌握情况比较
两组学生对患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诊疗方案、阳性体征、治疗目的及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对患者病情的评价成绩较观察组更高(P=0.000),见表3。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作为人体的一种常见慢性病,在各年龄段都有发生,老年人居多。其主要特点是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4]。漫长的疾病诊治过程,使得患者对疾病及诊治有一些了解,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对于未进入或刚进入临床的护理学生来说,临床知识匮乏,很难获得患者的信任,护患沟通存在难度。因此呼吸内科护士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护理技术之外,还要不断的学习并总结沟通技巧,注重护患沟通,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5-6]。呼吸内科疾病病种较多,有些护理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工作,仍然只重视专业知识及考试成绩,没有意识到临床中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而且学生的社会经验少,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社会地位的患者心理状况缺乏了解。作为带教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做好从课堂学习到临床工作学习的角色转变。呼吸内科护理中的专科操作比较多,包括吸氧、吸痰、雾化吸入、胸腔闭式引流等。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关注这些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并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比如吸氧时需要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禁烟防火及通风的重要性,取得患方的积极配合。而且是吸氧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气道干燥及出血等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安慰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呼吸内科老年危重患者较多,病情重而且变化快[7-8]。护理人员需要多巡视观察病情,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与医生共同采取有效地救治措施。因此,在呼吸内科护理教学中强化护患沟通教育非常重要。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除了需要对临床技能进行强化,同时需要增加与护理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等知识。科室定期组织各位带教老师进行护患沟通教学经验分享与交流,规范教学流程,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本科带教老师教学经验如下:(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临床技能是良好的医患沟通的前提。呼吸系统疾病相对复杂,有些学生专业素质不够,在患者询问病情时无法正确回应。比如患者询问护士,“我呼吸困难加重了,能否增加我的吸氧浓度?”此时护理人员要掌握每一种疾病适合的吸氧浓度,才能正确回答患者的问题。因此,带教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复习理论知识,不断把呼吸内科相关的理论知识融入到临床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患者满意度。在临床技能操作方面,带教老师应在操作前详细讲解其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带教老师进行示范教学,护理学生作为助手完成操作,待学生完全掌握后,方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监督下进行实践操作。(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患沟通意识。带教老师要培养护理学生的敬业精神,带领学生们刻苦钻研业务、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护理人员要提高个人修养,在护患沟通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力争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9-11]。(3)在护理学生操作前,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4)规范教学流程。严格遵守参观学习-实践-总结并纠错-再实践的教学流程。(5)采用任务驱动结合经典案例教学法强化护患沟通教育。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点设计成多个具体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完成各个任务的方式[12]。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护患沟通教育为教学目标,选取在医疗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及总结[13-15]。带教老师精心挑选护患沟通的经典案例(包括失败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法能够大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点评学生,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护患沟通中的不足,提高学生对护患沟通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分析临床问题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配合 护理
正常人体胸膜腔是由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构成的密闭腔隙,其内的压力为负压,低于大气压3-5cmH2O,以保障肺脏呈膨胀状态,参与正常的通气与换气。气胸就是胸膜腔内进入一定的气体,使肺组织受压萎陷而引起的,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它是肺科的常见病,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否则将引起肺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自发性气胸根据脏层胸膜破裂的情况和胸膜腔的压力在临床上可以分为闭合性气胸(单纯性)、开放性气胸(交通性气胸)和张力性气胸。
(一)生活护理
发生气胸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用力排便、剧咳、打喷嚏等,以免使气道压力突然增高而造成肺与胸膜破裂,注意调节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证营养供给,防止便秘。
(二)心理护理
自发性气胸的病人由于肺扩张能力下降、疼痛、缺氧等,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心理,因此,应该多巡视病房,尽量陪伴在病人身边,尤其是在严重呼吸困难期间,允许病人提问和表达焦虑紧张隋绪,同时告知病人有关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法,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告诉其疼痛产生的原因,消除病人对治疗和疾病本身的恐惧、焦虑和紧张,增加病人的信心,使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
(三)治疗配合
1.病情观察 病情轻重取决于气体进入胸腔的速度、肺萎缩的程度、肺部的基础疾病及并发症,临床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患侧胸痛、干咳和呼吸困难程度,如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冷汗、发绀、呼吸浅快,甚至发生呼吸衰竭,查体时可发现气胸患侧胸部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语颤和呼吸音均减低或消失,气管向键侧移位,应立即通知医生予以对症处理。
若伴有胸腔内大出血,可发生休克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心率、尿量等变化。
临床上常见有气胸病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由于气胸的表现可以酷似其他心肺疾患,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心肌梗死、肺栓塞等,因而造成诊断上的困难,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患者如有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的症状,应考虑气胸的可能,应根据病史和体征认真进行鉴别,协助病人及时做胸部X线检查,以便及早明确诊断。
注意观察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复张性肺水肿是指病人在排气过程中或排气后短时间内发生的同侧肺水肿,多在大量气胸、肺被压缩时间较长,一次大量排气时发生。临床表现为迅速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样痰,听诊有肺部水泡音。一旦出现,应按急性肺水肿处理。
2.对症处理
(1)胸痛、咳嗽、呼吸困难:气胸病人胸痛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时协助病人采取舒适卧位,遵医嘱给予患者氧气吸入治疗,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患者止咳、镇痛药物,做好心理护理,嘱患者放松心情,不要紧张。张力性气胸或血气胸如发生休克的患者应备好胸腔闭式引流用物及抢救药品。
(2)并发症护理
1)血气胸:气胸发生后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常因壁、脏层胸膜粘连部位的血管被撕裂所致,当有血性引流液时应严格记录引流量,注意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变化,待肺复张后出血多能停止,如继续出血不止,要积极做好术前准备,以备手术治疗。
2)脓气胸:常合并于细菌性肺炎、肺结核等,或由于食管穿孔至胸腔,需紧急行胸腔引流排脓排气,应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性状及引流量,注意病人体温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胸腔引流通畅,并给予控制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
(四)用药护理
病人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及时评价止痛效果并观察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取得有效处理。有胸腔引流的病人,肺完全复张后可引起胸痛,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并且向病人解释,以消除紧张心理,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刺激性咳嗽较剧烈者,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咳药物。用药后及时评估药物疗效,及时反馈。
(五)健康指导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剧烈咳嗽;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屏气,平时多吃粗纤维食物;气胸痊愈后1个月内避免抬举重物以防止复发;一旦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应立即到医院救治。
参 考 文 献
[1] 朱怡然.自发性气胸及护理.临床护理全书.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7:38.
[2] 佟学一.引起自发性气胸的原因及发病机理如何.护理医学问答.第一版. 武汉:人民卫生 出版社,1983,50.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焦虑症;支持护理
重症肌无力(MG)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主要临床特征是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具有活动后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1]。重症肌无力患者大多存在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障碍[2]。我科于2012年收治一例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合并焦虑症,经治疗护理,患者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7岁,主因意识不清6 h,心肺复苏术后经呼吸机支持、激素冲击、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等治疗,神志转清,脱机后病情稳定由ICU转入神经内科继续治疗,诊断:①重症肌无力,②心肺复苏术后,③胸腺瘤术后。查体:T37.2℃,P78次/min,R20次/min,BP138/75 mm Hg。患者神情,双眼闭合有力,气管插管,心脏、肺部、腹部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化验血、尿、便常规及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均正常。腹部超及脑电图正常;心电图:T波改变;胸腺瘤术后。治疗13 d后出现烦躁、失眠;14~15 d患者无诱因情况下反复出现担心、紧张、胡言乱语,惊恐、害怕等症状,由精神科医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进行评估,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MD-3)的诊断标准,HAMA评分28分,诊断焦虑症,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支持护理,治疗35 d后精神科医师给予HAMA评分6分,患者拔管治愈出院。
2 支持护理
2.1 环境支持 尽量安排在环境安静整洁的病房,温湿度适宜,生活方便,营造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氛围,使患者生活在能让精神放松、心境平和的环境中,淡化医院病房环境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激源。
2.2 营养支持 营养的满足是机体恢复的基础,安全的进食环境和丰富的营养是患者心理安全的基础。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钙和钾的软食或流食,避免干硬或粗糙食物。患者进餐时环境安静,专注进食,避免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对于无法正常经口进食足够营养的患者给予鼻饲饮食,注意营养搭配合理,新鲜配置。床边备好吸引器,必要时吸出误吸物。
2.3 亲情支持 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强调亲情支持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应持有的正确态度,理解和关心患者,给予精神支持和精心的生活照顾,细心观察和及时发现患者心理、行为的变化。在焦虑症康复进程中,让患者家属加入到治疗和护理工作中来,使患者体验到亲情带来的幸福感和愉悦感,以缓解焦虑程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
2.4 心理支持
2.4.1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沟通交流时面带微笑,目光温和,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语速减慢,让社会角色的称呼代替了姓名和床号的称呼,淡化患者角色,拉近与患者的感情距离。每日认真询问和倾听患者睡眠、饮食、肢体功能锻炼等情况,对于一点点进步给予表扬,帮助患者增强疾病恢复的信心,使患者感受到重视、尊重和关爱。
2.4.2 非语言行为的应用 构音障碍和气管切开使患者不能用语言表达,鼓励运用非语言行为沟通和交流,如手势、点头、眼神、表情、触摸、写字板、卡片等肢体语言和文字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要求。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动作、姿势等了解患者的需求,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使其情绪稳定,减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2.4.3 心理放松训练 询问患者音乐的喜好,选择播放让患者放松的音乐,患者倾听音乐时舒适,环境安静,避免一切外界干扰,指导患者调整心理状态,疏导心理压力,身心随着音乐进入放松状态。患者在较完全的放松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及有关功能下降和副交感神经及其有关功能的上升,从而改善患者的既往不良情绪体验,在全身放松基础上体会到精神与心理同时放松及焦虑 紧张情绪逐渐消失[4]。
2.4.4 心理防御能力训练 教会患者正确对待情绪变化和排解情绪的方法,以增强心理防御能力,进行预见性护理。如①深呼吸:当面临情绪紧张时,慢慢用鼻子吸气,口鼻呼气作深呼吸,有助于舒解压力消除焦虑与紧张。②保持乐观。③冥想:是舒解紧张与焦虑的好方法。④肯定自己。⑤保持良好心态,改变对生活事件、挫折、压力的看法。⑥学会倾诉,尽量把自己的烦恼与忧愁向别人倾诉,以减轻自己不良的心理压力[5]。心理防御能力让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理,降低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种应急事件的发生。
2.5 气道护理
2.5.1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评估呼吸及肺部感染情况,翻身、拍背排痰严防感染。向患者讲解有效咳嗽、排痰的益处,教其掌握咳嗽、排痰的要领,帮助患者取端坐位,先作腹式深呼吸5~6次,然后屏气1~2 s,在呼气末张开伸舌,连续轻咳,待痰液咳到咽部时,再用力咳出,休息片刻,重复上述动作,保持氧气的持续吸入[6]。
2.5.2 人工气道护理 患者气管切开,注意湿化气道并进行有效吸痰。采用定时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及时有效吸痰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措施,严格掌握吸痰的方法和技巧,动作轻柔、快速、准确,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痰鸣音、咳嗽和血氧饱和度等情况,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且需间隔3~5 min后再吸。在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吸入1~2 min,预防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利于肺部感染控制,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慌[7-8]。
2.6 信息支持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知识需求,讲解本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信息、药的目的和方法等。鼓励患者和其他患者,尤其是治疗成功的患者交流,了解疾病的治疗新进展、药物的相关知识,了解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副作用。使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及时规范用药;还能提高患者参与能力,形成良好的遵医行为。
2.7 自理活动 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洗漱、进食、穿衣、个人卫生等生活自理活动,并且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让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和规律的运动可以很好的转移患者注意力,减低对疾病的过度关注和心理的依赖,有效地降低焦虑的程度,促进生活质量的康复。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病情重,需要长期服药,患者易产生悲观焦虑情绪,需要医院,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面的支持和关爱,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身心处于最佳状态[9]。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关爱患者、调动和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患者的潜能,引导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护理,成为维护和恢复健康的主体,能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焦虑症状,降低焦虑症的发病。
参 考 文 献
[1] 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95-196.
[2] 黄泂,张瑞香.重症肌无力患者情感障碍症状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142-143.
[3] 刘香凤.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临床合理用药,2012,5(3A):122-123.
[4] 周志英.心理放松训练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96.
[5] 齐红梅,杨雪梅,刘雅琴.家庭护理对焦虑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疗效观察.河北医药,2012,34(2):308-309.
[6] 何丽金.Orem自理模式在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护理应用.广州医药,2012,43(2):70-72.
[7] 王建琴.重症肌无力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1,8(31):189-190.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呼吸衰竭;无创机械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阻肺)属于气流受限的肺部疾病,在我国>15岁人群中大约可占3%[1]。慢阻肺患者急性发作期常出现呼吸衰竭病症,如高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在最近几年,不断有医学研究证实无创机械正压通气对于此类病症治疗恢复效果较好。如下选取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对其采用无创机械正压通气治疗方法,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56~77岁,平均年龄为62.8岁;所选患者的慢阻肺病史时长为8~23年;经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衰竭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过常规鼻导管吸氧、抗感染等治疗,但血气指标均未见明显好转。将所选的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基本信息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性治疗护理,如抗炎、抗感染及胃肠外营养供给等;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治疗组患者进行无创机械正压通气。在进行无创机械正压通气之前,测量并记录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在对呼吸机性能检测完毕之后,为患者连接呼吸机。设初始吸气正压为8~10 cmH2O,后缓慢增加压强至20 mmHg;呼气正压4~8 cmH2O。将氧气浓度设定在30%~35%范围内,呼吸频率在12~16/min。
1.2.2护理方法 ①为了尽可能避免患者出现精神紧张的情况,应提前将治疗注意事项向患者说明。②要防止患者出现呼吸机萎缩和营养不良症状,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加重病情,导致不同程度的撤机困难。③护理人员要建立特护记录单,定期进行病房巡视,认真记录患者气道压力、心率、血压等数据,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瞳孔及意识的变化,保证人机协调,及时进行血气检查以患者实际血气结果来调整机器的参数。④呼吸道的护理,遵医嘱定时给与雾化吸入,协助患者叩背咳痰,保证呼吸道通畅。⑤皮肤护理,为防止枕头过高而影响呼吸气流,患者头略向后仰。要注意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面罩,观察面部受压部位皮肤,防止皮肤受损。⑥饮食护理,选择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食物。⑦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完成日常大小便排泄,必要时以缓泻剂应对便秘患者。
1.3疗效标准 在为治疗组患者进行一定时长的无创机械正压通气之后,记录患者的动脉血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及氧分压等指标数据,并与对照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若存在显著性差异,则说明疗效显著(P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临床数据进行t检验,对患者的基本身体状况等信息进行检验,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组患者无创机械正压通气治疗及护理、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前后的情况进行检验,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在30例无创机械正压通气患者中,除1例在治疗后血气指标毫无改善而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之外,其余29例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通过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能够明显看出无创机械正压通气显著的疗效(P
3讨论
3.1在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机械正压通气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护理方法十分重要。恰当的日常护理:①能够使患者的内心恐惧降低,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亲近感,②也有助于抑制并发症的出现[2]。
3.2要做好呼吸道护理 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因素。
3.3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 如,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增加患者舒适度。
3.4强调对患者并发症的护理 医护人员要嘱咐患者尽可能以鼻吸气,以口呼气,防止胃肠胀气。另外,在鼻面罩与患者皮肤接触处以干净的敷料来有效预防压伤[4]。
3.5做好撤机护理工作 针对无创机械通气使用时间较长的患者而言,往往存在过分依赖于呼吸机的情况,因此在停机之前,相关医护人员要注重对此部分患者心理护理[3]。
参考文献:
[1]王辰,张洪玉.改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策略[J].中华内科杂志;2000,(06):369.
[2]吴英,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