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0:15: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务英语课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是指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目标与目标要求所做的调查与分析,以指导教学实践。Richterich(1972)首次将需求分析模型应用于外语教学,后来用于ESP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制订。Cohen(2000)指出需求分析可用于外语教学中了解学生教学需求,分析学业成就。1.需求的分类Hutchinson&Waters将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是指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中所应达到的需求标准,分为需要、差距和愿望。需要是指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中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但仅有需要并不够,还要知道学习者的已知,进而了解学习者所欠缺的需求。是否需要,或者在多大程度上需要学习取决于学习者的已知情况。目标能力与学习者已有能力之间的差即为差距。愿望是学习者的主观需求,有时学习者对需求的认知与课程设计的需求可能会有矛盾,因此课程设计还要考虑学习者的求知愿望。了解了需要、差距和愿望之后,就要考虑如何帮助学习者从学习的起点到达需要的终点,即另外一种需求:学习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学习者要从课程学到什么、学习者的态度、学习者是谁、如何学习、学习者喜爱的学习方法以及课程的时间、地点等。2.需求分析的过程需求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制定计划、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制定计划要考虑所需信息、为什么需要信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数据收集阶段需要明确的信息源和数据收集工具的选择。数据分析阶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程起始阶段提供课程设计基础,过程进行阶段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过程结束阶段的反馈信息为下一步的课程安排提供更合理的依据。
二、能力本位教育
能力本位教育(CBE)是目前北美国家比较流行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它把职业实践中所必备的能力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能力本位教育有着独特的课程教学方法来开发学习者以职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包括行业分析、职业分析、技能分析、课程设计、学习条件发展、课程实施与评价等几个部分。Foyster,Delker,Nortonetal.认为能力本位教育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这些能力是精心选择的;理论与技能实践相结合,基本知识的学习用来支持操作技能;培训材料是所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关键;教学方法包括掌握学习,保证充足的时间和适当方法的前提下学习者都能够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在事前即得到评估来决定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由学生自定进程;灵活的教学方法包括全体授课、小组活动、自主学习等;多样的教学材料包括印刷品、视听及模拟材料等;教学成果取决于所需能力的获得情况。能力本位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以能力为本,以实际的能力获得为成功的标志,课程教学由学生自定进程,及时的反馈,多模态多媒体的教学材料,情景训练场景,教师和实训指导下的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式,目标明确具体,教学评价客观全面,以能力的获得为最终学习结果。
为提供需求分析所需数据,本研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并按照Hutchinson&Waters的需求分析理论框架进行分析总结。1.目标需求分析职业需求上看,从业者的实际应用能力是首要因素,多数用人单位把试用期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其次才是应聘表现、水平考试、在校表现等。几乎全部的用人单位都非常看重学生的国际贸易实践经验,青睐熟悉贸易规则和程序并精于语言交流的人才。由于目前商务交往中电子邮件等商务信函这种交际媒介比重的增大,商务写作能力也受到更大的重视。差距分析上看,多数用人单位认为语言技能欠缺方面输出问题远大于输入问题,大部分学生不能满足岗位需求需要进一步培训,反映出现状与目标需求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尤其是写、说等输出能力和商务情景的实际操作能力。岗位期待上看,社会需求为教学提供了一些建议:教学应该以实践能力为导向,为学生提供真实场景下的职业实训;精通商务信函写作和口语交流;熟悉物流文件的基本术语;了解公司产品与技术流程;课程教学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等。学生的个人期待上看,多数学生对自己商务英语学习的预期水平没有清晰的认识,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或者目标需求并不清楚。而学习者学习商务英语课程的动机主要是为满足未来职业需求,这种工具性的学习动机也反映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2.学习需求分析教材的选择上,多数学生不满意课堂所用教材,认为教学材料理论性过强,难度过深或充斥大量术语,对实践技能缺乏指导意义和趣味性,部分教材过于局限或过于宽泛,教师推荐的课外扩展阅读也无法得到重视和有效的完成。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学生认为自己并不懂教学,因此不能提供具体明确的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仍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也不能使语言与商务较好地结合,学生更希望在课上能学到更多的商务知识,接触更新的商务领域活生生的真实案例,更倾向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情景教学活动等教学方式。而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清楚商务与英语之间的关系,清楚商务课程主要任务是关于商务领域英语语言的使用,并在教学中注重交际教学法的使用。教学评价方式上,学生普遍反映缺乏有效的教学反馈,考核方式和内容也较为单一,以统考为主,考核内容也以翻译、语法、阅读等语言技能为主,考核结果也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目标能力需求。
四、基于需求分析和能力本位的商务英语课程设计
高等应用型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熟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其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应以课程教学需求为基础,岗位能力适应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1.教学材料商务英语课本的选择不同于普通语言课程,既要考虑学习者的特殊需求,又要包含特有领域的专业知识。由于商务英语旨在培养学生商务领域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教材的选择应注意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安排,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习得能力范围,商务场景安排真实合理,要避免走向用英语讲授商贸业务专业知识的极端。实训材料要提供真实场景的模拟,实现做中学,工学结合,教师可自行开发符合该原则的教学材料,以满足教学的特殊要求。另外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除课本以外的多种形式的学习材料。2.教学方法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与英语知识的教授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因此要采用符合商务英语教学的独特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可提供真实的商务场景,提供洽谈、签约、物流等语境,培养专门用途英语的应用能力。案例教学法围绕教学案例进行,可开展互动式教学,运用所学知识推理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而真实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展示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形式展示语言模式、操作过程等,为学生提供知识认知基础。校内模拟实训教学利用实验室模拟商务情景,设定具体任务,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课外实践教学利用校外真实工作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直观的实习机会。社会调查法可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等综合能力。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首先要建立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的立体式评价体系,还要保证评价内容的客观全面性、评价方式手段的多样性以及评价过程的完整性。评价行为更要体现需求分析为基础,能力为标准,重视实践能力的评价。
五、结语
关键词:需求分析;课程设置;商务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142-02
随着中国入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商务交往活动日益频繁。“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少,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的培养模式”。商务英语人才作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不断增加。
一、对商务英语的界定
商务英语是在ESP理论背景下提出的,ESP通常是某个特别工作或行业相关的特定内容与一般有效沟通能力相关的内容的结合,它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学习者有明确的目的,应用于特定的职业领域;二是有特殊的内容,即与该职业领域’相关的专门化内容。商务英语具有ESP各个领域重要的共性,如需求分析、大纲制定、课程设计和教材建设。社会语言学家Strevens认为ESP的教育目标是由学习者对英语的功能和实际应用的需求决定的,因此,ESP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从ESP理论视角看,商务英语是一种特色鲜明的英语教学方式。Kennedy和Bolitho曾从ESP的分类上界定商务英语,把ESP分为职业用途英语(EOP)和学术用途英语(EAP)。EOP指从事某一行业工作所使用的英语,实用性、专业性较强。EAP指用以完成学业或进行学术研究交流所使用的英语,学术性强。商务英语归为EOP。
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不足
作为我国高校的新兴专业,目前的商务英语专业还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1. 课程设置不合理
设置的课程与学生的需要和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存在差距。商务英语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用英语进行外贸商务活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缺乏对行业、社会需求的调查和综合分析而设置的课程和选编的教材会与学生的需要和未来的实际工作要求存在差距。
2. 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大部分课程仍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理论课时大大超过实践课时。课程设置中仍偏重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关于商务英语知识的教学内容较少,涉及商务英语的实践课程就更少。另外,我国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师大多数是知识结构单一的语言型人才,缺乏系统的商务专业知识和从事商务活动的实践经验。加上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理论与实践常常脱节,因此,尽管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不少经济和外贸知识,但是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较低。
3. 设置模式单一,未体现“复合性”
目前,大多数院校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仅是在原有的英语专业课程基础上增加几门经济类课程。这种设置缺乏英语与商务的整合,不能体现商务英语跨专业学科的特点。纯语言性的课程缺乏商务背景,不利于学生将语言与商务知识和技能融合并形成综合能力;纯粹的商务理论知识,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特殊用途英语的水平。
三、需求分析理论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Purposes)的一个分支,其研究者们认为需求分析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指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和教师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对学生的主观与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需求分析是ESP课程设置的基础阶段,也是大纲设计、教材编写的基础。
1987年,Hutchinson and Waters提出了目标需求(target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两个概念,构成了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教育者一定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并在设置课程时尽可能满足这两种需求。
1. 目标需求
目标需求是指未来工作情景要求学习者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目标需求又可细分为必学知识(necessities)、欠缺知识(lacks)和想学知识(wants)。所谓必学知识,即是学习者将来为顺利完成他的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欠缺的知识即为目前知识水平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想学的知识即为学习者面对特定情景而感到想要学习的部分。
2. 学习需求
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为了学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需要做的一切。需要了解的信息有学习者目前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学习动机等。Waters&Vilches认为学习者有打基础(foun,dafion building)和开发潜能(potentiai―realizing)这两种不同层次的需求。在进行学习者需求分析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接受能力,运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即从满足学习者打基础方面的需求逐渐过渡到开发潜能的需求。
需求分析是课程设置的基础阶段,最终目的是获取有效数据,并据此确定教学目标、采取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活动,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的效能。
四、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设置一门课程从根本上来说是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便为以后的大纲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与评估提供一个理论基础”。Dubin和Olshtain则指出设置课程的第一步应该是调查摸底阶段。
需求分析法为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提供了理论框架。首先,从课程规划者的视角宏观分析社会或某些行业对商务英语教学的需求;其次,分析了解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态度、经历和要求,同时还要分析了解学生目前的语言水平、学习障碍和差距,并以此为依据设置课程;再次,还要考虑高校的自身条件。
1. 目标需求分析
高校和课程设计者在课程设置前要思考: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Tyler,1949)。按照Tryler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课程设置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教育目标。
商务英语的教育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在商务环境中熟练地使用英语,对基本商务知识有所了解,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商务人员相互交流、参与各种商务活动以及了解其他国
家商业文化的能力。
高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格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因此,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反映课程设置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前,应以就业为导向,考虑学生未来的就业情况,这就需要调查分析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和期待,征求并听取学生未来的目标工作机构如外向型企业、外经贸管理机构等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当今社会更侧重对商务英语毕业生商务知识、英语运用能力和听说能力的综合素质的要求。
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培养英语语言技能在商务环境中的运用能力,尽可能地扩充商务知识,熟悉掌握商务规则和实务。经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经济贸易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能适应当代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工作。
2. 学习需求分析
学习需求分析包括客观需求分析与主观需求分析。课程设置者需要对学习者的主观需求进行调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案例调查等形式来了解学生对商务英语课程的认识,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实习、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会自身的不足并明白未来努力的方向。需求分析的关键就是要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水平与他们所期望的能力与水平之间的距离,从而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此外,我们要分别在课程前、课程中与课程后对学习者的需求作一个动态的分析,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各高校还应从自身条件出发,把商务英语专业与其特色专业相结合,培养出既懂商务英语又熟悉某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才。学校可以通过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增加专业方向选修课的课时,也可以通过辅修第二专业等实现这一目标。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其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因此,商务英语课程应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设置适合发展要求的商务英语课程,以最终实现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阮绩智,ESP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3).
[2]周敏芬,詹元灵,需求分析理论下的特色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黑龙江教育,2010,(9).
关键词: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综合素质
目前,全国有2000多所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开始普及,至今虽有30多年的办学历程,但仍未发展成熟。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深入推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也进入新一轮的改革,解构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一种符合高职教育规律,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高职课程体系,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措施。
一、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发展现状分析
(一)商务英语专业定位与市场需求脱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国内外商务合作与业务往来也日益频繁,对复合型商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然而在庞大的缺口下,用人单位表示,在各院校的商务英语的毕业生中,既有英语的应用能力又具有商务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却很难求。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课程的定位由于沿袭了学科本位的“唯学”型的课程模式,使其课程体系实际上是本科的“压缩”,只注重高等教育中的“学科性、系统性”,而忽略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的本质,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综合化、整合化程度不高目前,高职课程开发的理论还处在探索阶段,理论“一张皮”、实践“一张皮”的现象还很普遍。课程体系结构基本按语言和商务两条线进行简单的组合,理论课程与实践性课程、语言类课程与商务类课程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不够,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程度也不高,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与商务技能的练习与现实职业岗位结合不紧,这也导致了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一般,商务知识、商务技能薄弱。
(三)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置与现代社会生活脱节,教学方法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也不能满足企业“走出去”对人才的需要。要创设“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仿真式商务职场情境,使“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紧密结合,这才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
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
(一)各院校课程建设的现实基础分析在各院校轰轰烈烈搞课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各自的现实基础,切不可盲目照搬。目前试点较多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要基于一定的改革基础之上。如作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的课改都是基于多年的实践基础,并且已经经历了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模块化课程的改革洗礼,无论从教师基础和实践基础等各方面都积累了成熟的经验。
(二)教师现有的职业教育能力分析当前商务英语课改的最大动力来自教师,但最大的阻力也来自教师,主要原因:一是来自观念。二是职业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比较薄弱。三是商务实践知识的匮乏。基于此,课改前要通过教学现场观摩、专家学术报告、与企业专家深度交流、参与教师教育能力培训与课程改革等途径,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外贸公司、海关等相关单位实习体验和实践锻炼是十分必要的,能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成为“双师型”教师。
(三)实践教学情境分析作为语言类、文科类特征明显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是以实践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通过实践带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养的养成。商务英语的实践场所要建成“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仿真式、体验式教学实践场所,通常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安装专业实习软件,创设虚拟的贸易空间,让学生进行仿真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感悟的能力。
三、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构想
(一)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工学结合”的原则“工学结合”是指“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学习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教育部16号文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工学结合”就是要将传统的“教育专家主导”转变为“社会需求主导”,使涉外行业、外贸企业专家全程、全面深入参与商务英语课程开发、课程实施、改进、完善的各个阶段,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获得商务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二)素质教育要注重“职业性”的原则高职的素质教育更加关注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家黄炎培曾说:“职业教育将使学习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要让学生树立“能力本位”的观念,充分意识到商务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加强实践工作,积极鼓励学生多参加商务实践活动,获得更多有关商务工作的从业资格证书和商务职业能力。
(三)课程体系构架要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实践表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笔者根据实践教学,将商务英语课程优化整合成五个模块:语言综合技能模块、商务技能模块、综合素质模块、实践技能模块、素质拓展模块。语言综合技能模块是基础,以“听说”技能练习为核心,其它课程如综合英语、翻译写作、听说等作为辅助课程。商务技能模块是是他们融入信息社会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切入点。构建一个合理、规范、标准的信息化环境,是实现教学治理信息化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和提高教学治理者信息素养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曲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我们以学校具体情况和专业特色为依据,确定了以下培养模式:
第一,以英语语言能力为基本立足点,培养学生拥有扎实的英语应用能力。以此设置英语基础类课程,包括基础英语、英语写作、英语视听说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
第二,商务英语能力课程与商务知识课程并进。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分为商务英语能力课程和商务知识培养课程,其中商务英语能力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口头和笔头交流能力,包括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写作等课程;商务知识培养旨在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外贸函电与单证、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礼仪等课程。根据学校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学生的就业面较广,因此,对这些知识课的基础理论不需要太大深度,但各门知识课要能够合理配置,务求实用,使学生掌握国际商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了解国际贸易操作规程,以便学生在将来的择业过程中能够适应不同岗位对综合能力的要求,增强竞争力。
第三,突出本地市场特色,做到课程本地化,进行有效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设置要与市场接轨,职业教育才有生源,有出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努力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广州市花都区位于珠三角经济圈,私营企业多,个体经济发达,从事皮具皮革行业和汽配行业对外贸易加工订单生产的企业数量比较大。因此,我们提出不仅要使学生懂得普通的商务英语,而且还要了解皮革皮具文化和汽车文化,掌握皮革皮具和汽车配件方面的专业英语,从而使学生在择业竞争中能够技高一筹,更具专业特色。为此,我们在课程设置时开设有关皮革皮具商务英语和汽车商务英语课程,以外贸各个流程为主,内容覆盖皮革皮具和汽车配件外贸销售全过程,如产品介绍、报价、谈判、定货、付款、运输、电话交流等各个方面。
第四,重视实践环节,建立商务英语实训场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能。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强调实践能力。为了加强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增强专业适应性,我们尝试以校内模拟实习为主、社会实践为辅的多种实践方式。在校内建一个高质量的商务英语实训场所,利用实训场所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现实情境体验,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熟悉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为了让学生有社会实践的机会的同时又不会影响课程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对所学商务知识学以致用,我们灵活调整了课程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将所有的课程提前学完,第二学期就到企业里顶岗实习。实践证明,提前学完所有课程并没有降低教学质量,反而使学生学习动力充足,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着眼能力培养,改变考核方式
本着“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笔试考试形式,探索多元化的考核途径和方式,在教学的不同时段进行准备性、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评估,加强对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核。指导学生在学校期间获得相关商务英语证书,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例如,LCCI国际商务英语职业资格证书,它是中国教育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引进的第一个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此证书不但代表持证人的文化素质和英语能力,更代表持证人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是世界最大的及最受承认的国际职业资格鉴定组织,特别是在英联邦国家和东南亚国家一直享有“求职的通行证”的美誉。我们帮助学生通过相关学习取得此类证书,为他们在择业时增加竞争力。在鼓励措施上,还采取让学生凭证书可以获得学分、免考相关类课程的考核方式。
三、适应改革,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办学质量根本保证,也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技能,打造鲜明特色的关键。我校在编英语教师共11人,虽然高级职称的老师占36.3%,但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师普遍没有企业工作或实习经验,存在着商务英语师资匮乏、专业实践能力偏弱、培养渠道相对贫乏等问题。为此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解决师资问题:首先,加强对本校现有师资的培养,优化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结构,让教师轮流参加省市举办的商务英语教学的相关培训,参加各种商务英语教研学术活动,有计划地考取本专业相关职业证书。其次,实习专兼结合,积极聘用商务英语专业的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老师的教师作用,促进兼职教师和在编教师的交流。最后,加强教师间的校际交流,多到兄弟学校学习、访问,大大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四、结语
商务英语课程开设方式,教材内容以具体的商务活动为主线,重点突出语言交际功能,同时又能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商务句型和表达用语。
一、课程设计
1.教材与教学内容设计本课程选用由姜荷梅与陈振云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世纪商务英语:听说教程I—III》,该教材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际出发,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教材内容以具体的商务活动为主线,重点突出语言交际功能,同时又能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商务句型和表达用语。课程的辅助教材主要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程》与译林出版社的《灵通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程》。此外,还向学生推荐《走遍美国》、《英语900句》、VOA广播节目等,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分为三个模块:(1)微技能模块——主要针对语音、词汇、句型等,结合故事、会话、短文等课程内容进行专项训练。(2)专业知识模块——商贸类专门用途英语听说的教学,即对专业术语进行知识传授。此模块包含了商务接待、商务谈判、贸易实务、商务礼仪等教学情境。(3)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模块——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等背景知识。课程组教师以教材与课程标准为基础安排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通过集体备课,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氛围与课堂活动的选择等。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程的每一个单元都划分出情景对话、小组讨论、听说测试等交际模块,以此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同时拓宽其知识面。
2.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课程组教师十分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将此作为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革,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满堂灌的做法,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同时要协调教学计划、教学手段与教学进程等。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保障了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等新旧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智力,使学生逐步掌握英语听说的技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为了改变传统英语听说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手段,课程组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来进行课程的教学。与传统听说教学相比,基于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更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媒体既是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又是促进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教师对学生及其学习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进行总体的指导和把握,学生拥有大量的经过教师选择并控制的学习资源,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基于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组提出了课程整体解决方案——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场所的融合,创设出多元的、立体化的学习氛围,改善英语听说教学生态环境,从而构建良性循环的听说课程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多媒体语言实训室。多媒体课堂的形式生动多样,为师生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课程教学平台。镇江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多媒体语言实训室配备了最新的数字语言学习系统,这一互动化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融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功能于一体,教师可以进行监听、录音、分组、任务分配、学习结果呈现,还可以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上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2)网络自主学习中心。网络自主学习中心是由数字化语言实训系统有机整合而成,既能满足数字化教学和学习的要求,又能满足教师使用网络资源系统进行教学。在互联网与局域网内,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相关教学软件以及媒体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自主沟通与交流,③同时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管理、监控和评估。(3)空中英语广播。利用无线电广播的形式在不同的时间段向学生播放英语节目,学生可在学校的任何地点收听,使学生方便、快捷地自主学习英语听说。空中英语广播使得课程教学从课堂的单一场所转移到了整个校园,为学生课外学练英语提供了平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4)第二课堂。以英语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大赛等活动作为第二课堂,将第一课堂内容与活动在课外有效延伸,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这些活动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听说学习环境与气氛,提供了展示和锻炼英语技能的舞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听说的积极性。
3.校外实训基地镇江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现有镇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四个。企业提供设备及场地,并派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作为学生实训的指导教师,为学生又好又快地掌握商务听说技能创造了条件。学生们在工作实践中进行学习,在实践中得到提高,能够进入真正的工作状态,尽快适应从校园到企业、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心理与职业能力的基 础。
4.课程教学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形成性评价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而终结性评价则是对学生完成该课程后的整体评价;两种评价在英语听说的学习中相互依存。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注重期末考试成绩,把课本知识内容掌握的情况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过程性学习,也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本课程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其中形成性评价占60%,主要由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任务训练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构成。商务英语课程开设方式终结性评价占40%,以期末口笔试形式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因此能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切实提高学习成效。
二、结语
镇江高专商务英语专业英语听说课程组教师不断钻研,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重点”的思想,坚持“以听带说,以说促听,听说结合”的原则,强调学生独立自主、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方向发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向学生们传授适应社会需要的最新的知识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地方本科院校;职业资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74-02
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多元需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办学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也为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为适应国家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英语类专业学科内部也应“随需应变”,实现英语专业教学的转型升级。因此,如何针对地区社会发展、院校特色与学生特点制定英语类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何种课程设置才能培养英语能力扎实、满足不同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明确指出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要着力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人才。这一规划的提出也为此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海南与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将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因此,商务英语类人才的培养也应面向海南经济、社会和行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一、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简介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简称BEC证书)是由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主办,国家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引进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该考试根据商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对考生在商务和一般生活环境下使用英语的能力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对成绩及格者提供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的标准统一的成绩证书。考试能够权威客观地反映持证者商务英语知识运用能力,因此BEC证书也就成了外企招聘和培训员工的重要依据。
BEC考试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高校商务专业(方向)的学生考取的目标等级一般为中级或高级。本课题研究以国家职业证书中的BEC证书为依准,探索其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以缩短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差距,以实现人才与行业的对接。
二、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应用型本科英语人才除符合对英语专业标准的一般要求外,更需要突出“重实践、强能力”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征,即具有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宽、知识应用和转化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既要考虑国家政策,也要依据专业标准,更应参考行业标准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BEC证书是国家职业标准中制定的商务英语类人才资格证书,也是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与行业对接的桥梁。因此,以职业标准为导向重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体系,缩短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差距是现阶段应用型本科课程设置改革的重要任务。
鉴于BEC证书考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以及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的反拨作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应该适当加入针对此类考试的课程。但是目前多数高校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并不包含此项内容。以笔者所在海南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其商务英语课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模块和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在一二年级开设英语听说读写技能训练课程,使用文史类英语专业通用教材,三四年级的商务专业类课程有商务英语、营销英语、金融英语等以语言类为主的商务管理课程。虽然本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学生毕业时必须获得BEC(中、高级)或专业八级证书中的一项,但在教学中并没有体现出对于商务英语从业资格考试的重视,使得学生在备考方面缺乏理论和实践指导。特别是高级证书考试的通过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广度和就业能力。因此,在现行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中加入针对BEC考试的课程内容对全面提高学生商务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重要作用。
三、BEC考试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
BEC考试分为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四个模块,这与日常商务英语教学内容是紧密相连的。本研究尝试把考试的每个考点编入商务英语教学的课程中,使其自然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课堂及课后练习中既注重课本知识又注重通过对考点的实际操练以巩固学习成果。
1.听力课程。以BEC中级考试为例,听力测试由三部分组成:记录电话留言、搭配和选择题,主要考察考生总体听力能力和推断能力。本校现用的商务英语听力教材中也有根据录音填写留言和选择题目,但学生较缺乏的是听一段较长的讲述或报告后根据话题、语境和功能获取主旨和主要思想的能力,这也是英语专业八级听力测试的重点,因此,教师首先要对对现行的听力教材内容要有所取舍,适当的加入BEC听力考试的测试试题,以弥补日常听力教学的不足之处。其次,BEC考试听力录音为标准的英式发音,在课堂听力练习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熟悉英音发音特点,如重读、连读、弱式等;在听长篇材料时要养成边听边做笔记的习惯,学习记录关键词、数字、地点等重要信息。
2.口语课程。BEC中高级考试的口语测试由两位口语考官对两位考生同时进行提问和打分。在口语考试的第一部分,提问官先和每位考生交谈,询问考生个人信息,谈论过去的经历、目前情况和将来的打算,鼓励考生表达个人意见,让考生逐渐进入状态。第二部分每位考生要就一个商务话题组织一段大约6分钟左右的“小演讲”,给出观点,并证明自己的观点有道理。第三部分两位或三位考生就一个题目讨论大约3分钟。口语测试主要考察语法和词汇是否运用恰当,是否能足够表达自己的意图,并且个人谈话是否连贯,切题,长度是否合适。可以看出,BEC口语考试力图在短时间内考察考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的能力。这与外企招聘面试中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非常契合。
因此,商务英语综合课程除了讲授商务术语及理论外,要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就真实的材料讨论、聆听、提问,训练其在提问和提供事实性信息时所需的各类类型的交流技巧。在每一单元结束的案例分析环节,鼓励学生基于本单元的商务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案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小组讨论之后上台做结论性的“小演讲”以训练长时间谈话的能力。在案例分析之后,要求学生将讨论内容和结果写成备忘录或邮件的形式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3.阅读课程。BEC中高级考试的阅读测试共包含5部分,是占整个考试题量最多和分值比重最大的一部分。除了学生熟悉的多项选择题外,还涉及句子完型填空题和改错题。
在商务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可准备与考试相关的主题式短文,也可做阅读技巧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和结构。在讲解教材文章时,教师可以把课文像试题中那样分成小块,引导学生理清循序渐进的逻辑关系,并且对与上下文关联紧密的句子进行研究,讨论文章遣词用句等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做好考试准备也同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还应训练学生意译句子的能力,鼓励学生对课文的相关部分用英语做出自己的解释,因为多项选择题考查的不是简单的词汇搭配,而是考生推论和理解上下文的能力。完型填空题考查的是词汇量,因此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特别应该注意同义词辨析,熟悉典型的词语搭配。商务语言往往十分精准,所以在阅读中要特别注意作者的使用不同词汇的目的和意义。
4.写作课程。目前的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主要采用的是商务函电教材,教学目标和内容侧重于外贸交往的中的函电往来。但是在公司内部交流中,便条、留言、备忘录或电子邮件也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BEC中高级考试的写作测试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要求用中性或非正式的语言写作商务函件、报告或建议做信息陈述。在写作训练中要注重训练学生考虑目标读者、写作目的、格式、内容要点及句型结构的多样化。
四、结语
BEC考试的目标旨在考查二语学习者以工作场合为背景的商务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这与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BEC考试可以看成是商务英语教学的实践,从而能够丰富课堂语言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的目标更为明确。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测试的知识点也可为学生备考做充分准备,为其语言运用和检验提供实践平台。但此类知识点的融入也对商务英语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注重讲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要研究考试内容和题型特点,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点,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此类考试的反拨作用。另外,高校也应考虑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从纯纸质化考试逐渐过渡到引进职业标准的综合性学习评价,将BEC考试的考点,特别是口语、听力测试的评价方式纳入到已有的考试评价体系中,将其作为评估学生学业水平的一个标准,使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引起足够重视,促进商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景永.构建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1,(3).
论文关键词:需求分析 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
论文摘要: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缺乏对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成功地将传统的以语言和文学为主的英语专业转到商务英语方向上来是许多学校正在探索的问题。文章介绍了专门用途英语的需求分析理论,阐述了需求分析理论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指导作用,探讨了以需求分析为理论基础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随着中国入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商务交往活动日益频繁。“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少,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的培养模式”。商务英语人才作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不断增加。
一、对商务英语的界定
商务英语是在ESP理论背景下提出的,ESP通常是某个特别工作或行业相关的特定内容与一般有效沟通能力相关的内容的结合,它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学习者有明确的目的,应用于特定的职业领域;二是有特殊的内容,即与该职业领域’相关的专门化内容。商务英语具有ESP各个领域重要的共性,如需求分析、大纲制定、课程设计和教材建设。社会语言学家Strevens认为ESP的教育目标是由学习者对英语的功能和实际应用的需求决定的,因此,ESP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从ESP理论视角看,商务英语是一种特色鲜明的英语教学方式。Kennedy和Bolitho曾从ESP的分类上界定商务英语,把ESP分为职业用途英语(EOP)和学术用途英语(EAP)。EOP指从事某一行业工作所使用的英语,实用性、专业性较强。EAP指用以完成学业或进行学术研究交流所使用的英语,学术性强。商务英语归为EOP。
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不足
作为我国高校的新兴专业,目前的商务英语专业还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1. 课程设置不合理
设置的课程与学生的需要和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存在差距。商务英语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用英语进行外贸商务活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缺乏对行业、社会需求的调查和综合分析而设置的课程和选编的教材会与学生的需要和未来的实际工作要求存在差距。
2. 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大部分课程仍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理论课时大大超过实践课时。课程设置中仍偏重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关于商务英语知识的教学内容较少,涉及商务英语的实践课程就更少。另外,我国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师大多数是知识结构单一的语言型人才,缺乏系统的商务专业知识和从事商务活动的实践经验。加上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理论与实践常常脱节,因此,尽管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不少经济和外贸知识,但是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较低。
3. 设置模式单一,未体现“复合性”
目前,大多数院校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仅是在原有的英语专业课程基础上增加几门经济类课程。这种设置缺乏英语与商务的整合,不能体现商务英语跨专业学科的特点。纯语言性的课程缺乏商务背景,不利于学生将语言与商务知识和技能融合并形成综合能力;纯粹的商务理论知识,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特殊用途英语的水平。
三、需求分析理论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Purposes)的一个分支,其研究者们认为需求分析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指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和教师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对学生的主观与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需求分析是ESP课程设置的基础阶段,也是大纲设计、教材编写的基础。
1987年,Hutchinson and Waters提出了目标需求(target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两个概念,构成了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教育者一定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并在设置课程时尽可能满足这两种需求。
1. 目标需求
目标需求是指未来工作情景要求学习者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目标需求又可细分为必学知识(necessities)、欠缺知识(lacks)和想学知识(wants)。所谓必学知识,即是学习者将来为顺利完成他的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欠缺的知识即为目前知识水平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想学的知识即为学习者面对特定情景而感到想要学习的部分。
2. 学习需求
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为了学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需要做的一切。需要了解的信息有学习者目前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学习动机等。Waters&Vilches认为学习者有打基础(foun,dafion building)和开发潜能(potentiai—realizing)这两种不同层次的需求。在进行学习者需求分析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接受能力,运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即从满足学习者打基础方面的需求逐渐过渡到开发潜能的需求。
需求分析是课程设置的基础阶段,最终目的是获取有效数据,并据此确定教学目标、采取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活动,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的效能。
四、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设置一门课程从根本上来说是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便为以后的大纲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与评估提供一个理论基础”。Dubin和Olshtain则指出设置课程的第一步应该是调查摸底阶段。
需求分析法为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提供了理论框架。首先,从课程规划者的视角宏观分析社会或某些行业对商务英语教学的需求;其次,分析了解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态度、经历和要求,同时还要分析了解学生目前的语言水平、学习障碍和差距,并以此为依据设置课程;再次,还要考虑高校的自身条件。
1. 目标需求分析
高校和课程设计者在课程设置前要思考: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Tyler,1949)。按照Tryler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课程设置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教育目标。
商务英语的教育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在商务环境中熟练地使用英语,对基本商务知识有所了解,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商务人员相互交流、参与各种商务活动以及了解其他国 家商业文化的能力。
高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格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因此,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反映课程设置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前,应以就业为导向,考虑学生未来的就业情况,这就需要调查分析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和期待,征求并听取学生未来的目标工作机构如外向型企业、外经贸管理机构等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当今社会更侧重对商务英语毕业生商务知识、英语运用能力和听说能力的综合素质的要求。
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培养英语语言技能在商务环境中的运用能力,尽可能地扩充商务知识,熟悉掌握商务规则和实务。经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经济贸易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能适应当代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工作。
2. 学习需求分析
学习需求分析包括客观需求分析与主观需求分析。课程设置者需要对学习者的主观需求进行调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案例调查等形式来了解学生对商务英语课程的认识,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实习、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会自身的不足并明白未来努力的方向。需求分析的关键就是要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水平与他们所期望的能力与水平之间的距离,从而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此外,我们要分别在课程前、课程中与课程后对学习者的需求作一个动态的分析,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各高校还应从自身条件出发,把商务英语专业与其特色专业相结合,培养出既懂商务英语又熟悉某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才。学校可以通过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增加专业方向选修课的课时,也可以通过辅修第二专业等实现这一目标。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其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因此,商务英语课程应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设置适合发展要求的商务英语课程,以最终实现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阮绩智,ESP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3).
[2]周敏芬,詹元灵,需求分析理论下的特色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黑龙江教育,2010,(9).
论文摘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中已经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列为重要目标之一。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和英国中兰开夏大学于2000年创建了国际商务英语合作项目。该项目从成立之初,就一直把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项目从国外引进的一系列商务英语课程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本文从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因素入手,探讨了引进式商务英语课程在教学理念、课程设计、评估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是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
自主学习的研究和推广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历史。我国外语教学界最近几年也开始重视这一理念。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摆到相当重要的位置。我国的一批学者也围绕这一课题展开了调研(王笃勤2002;彭金定2002;魏玉燕2004;高鹏2005),他们的研究或实验都表明,外语自主学习在我国还未能被“广泛接受”或者“在中国实行自主学习模式任重而道远”。既然自主学习的概念和实践在我国外语教育界还属起步阶段,那么是否有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其中,国外的教育理念在中国的探索和实践显得尤为珍贵,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引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作为个案,来分析英国是如何利用一系列商务英语课程,从课程设置、教学理念、课程设计、评估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一、个案背景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和英国中兰开夏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以下简称UCLan)于2000年创建了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合作项目。该项目从最初的计划外招生(学生在中国学习3年,成绩合格者第四年可以赴英完成本科学业),到目前已经拓展至计划内专科及本科层次的教育,可以说成绩斐然,广受外界好评。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由英方大学授权引进的10门课程,它们分别是《国际商务英语初级》、《学习与交际》、《英语国家概况》、《商务入门》、《国际营销》、《国际商务英语中级》、《跨文化交流》、《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和《国际金融》。这10门课程分布在两个学年,构成一个较完整的课程体系。除中国教师协助完成的少量本土化改进工作,原型均来自UCLan, 全部由英国专家设计,这种近乎原汁原味的课程如果单独来看也许并不稀奇,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其在教育理念、教育功能,乃至教育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就非常值得研究。笔者在本文中选取该项目在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做法加以探讨,主要原因在于:该项目从成立之初,就一直把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引进式课程大纲设计本身就蕴涵了西方教育所一贯强调的自主学习的理念;另一方面,项目运作至今已有7年的历史,无论从老师的观察还是从项目学生的访谈记录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有提高。
二、引进式商务英语课程的前提优势
在进行外语自主学习在中国的可行性分析时,魏玉燕等(2004:13-21)将自主学习在中国没有推广的原因归纳为:教育环境和课堂环境的严重束缚,教师难以改变传统角色,以及学习者不能适应新的角色。比照这些原因,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引进式商务英语课程在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以下的前提优势:
首先,这些课程经授权在中国设置,基本采用英方体系来操作和执行,受我国教育环境和课堂环境的束缚相对较小。换句话说,从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评估与测试、乃至教学管理等都基本遵循英方系统,我国教育体制的一些弊端,如应试教育、不按需求的课程设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避免,这就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理念的贯彻和实施。
其次,引进式课程的授课教师由外籍教师和在国外接受过专门商务英语教学法培训的中国教师承担。Gardner & Miller(1999)认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态度受4个因素的影响,即教师、教育体制、同学和社会。在学习者向自主外语学习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具有广泛的角色和多重责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师“教”的单一角色,培养具备自主观念、适应自主教法的教师。在这一点上,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师资培训的力度很大,有30多位从事该项目教学的教师先后被派遣到英国接受专门的商务英语教学法培训,从而保证回国后胜任引进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
三、培育自主学习能力的课程实践
在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中外合作项目的引进式商务英语课程具有以下5个特点:
1. 以专门的语言学习策略课程培养自主学习引进式商务英语课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设置专门的语言学习策略课程《学习与交际》。该引进课程旨在通过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与认知特点,帮助学生有效地实行时间管理,并掌握阅读、记笔记、信息检索、写小论文、写报告和进行演示的技能,同时要求学生建立一个包括学习计划、学习心得、读书报告、自我评估等材料在内的文件夹。通过两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大大增强了,为独立自主学习方式打下基础。其实,学者们早就对语言学习策略及其作用进行过研究并予以肯定。O’Malley & Chamot (1990:1) 认为,学习策略是个体“为了理解、学习或留存新信息所采用的特殊思想或行为”。Oxford (1990) 认为学习策略泛指学习者为了促进学习而采取的一切行为。合理使用学习策略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提高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有趣。根据Fedderholdt (1997)的研究,语言学习者如果能在学习中灵活正确使用各种学习策略,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制定并分配学习时间,能更自觉地投入学习,并且能更加客观积极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能以更饱满的态度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去。所以,系统的学习策略课程对项目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以语言文化课支持自主学习引进式商务英语课程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文化课占有相当的比重。10门课程中,文化课有两门,分别是《英语国家概况》和《跨文化交流》。作为相辅相成的两门课程,《英语国家概况》主要从语言和社会文化两个层面介绍主要英语国家的情况,包括英语的产生、发展和在全球的传播,英语在各种商务语境中的文体特点以及英语国家的社会生活基本知识、社会体系和主要社会制度等。《跨文化交流》则介绍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以及国际商务交流中认识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亲身实践,通过“做中学”来了解和体验中外文化的差异。Gardner (1985) 将外语学习动机划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两大类。拥有融入型动机的学习者对目的语社会有特殊兴趣,热爱该社会的文化并期望融入或参与该社会的生活;而工具型动机学习者多是出于某一特殊目的而学习外语,如通过一门考试、获得某一职位、读懂外语资料、从事科技活动或旅游等。Gardner认为融入型动机学习者与工具型动机学习者都有可能在外语学习上获得成功,但融入型动机学习者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他们对目的语社会的文化或对这种语言本身感兴趣。设置文化课的好处在于通过学习目的语文化和加强文化意识,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并促成学习英语动机更接近融入型动机,或由工具型向融入型转化,融入型动机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持久,更有利于自主学习。
3. 以“项目式”课程设计激发自主学习引进式商务英语课程广泛采用“项目式”课程大纲设计。项目式大纲设计是以项目为焦点的教与学的模式,目的是让学生解决问题并完成有意义的任务。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性强,学会自我建构学习并积累实际的、自己得到的成果。在课程设计中,项目就如一根红线,贯穿教、学,以及评估的全过程。项目的内容根据各个具体的课程而定,通常由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比如:
(1) 《国际商务英语初级》课程中要求学生在学习了有关TQM(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后,分成小组,对某一具体商业组织展开访谈调研,并集体完成一份该组织的TQM报告。
(2) 《商务入门》课程同样要求学生经过实地调研,完成相关公司的人力资源报告。
(3)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并展开信息检索和收集,最终为该国设计制作一份旅游小手册。
(4) 《跨文化交流》与《企业经营》两门课程更明显地突出了项目式的教学设计,其中《跨文化交流》有一个学期的课程就是围绕一个称之为“国际日”的展演项目来安排的,即学生分成小组,选定某外国文化为研究对象,然后精心准备,在某个时间集体“设场”,展示成果。为了完成这个项目,学生必须在课外调查研究,通常要走出校门,如预约采访某国使领馆,以获取该国的文化信息和资料。这个过程中学生需用英语进行对外交流和沟通,并运用与人打交道的技巧,如电话、介绍、说服、宣传等,经过锻炼,他们逐渐学会个人决策,并掌握信息收集的渠道和策略,自主性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企业经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商务英语课程,它要求学生组成项目组,体验建立、运营和评估企业的全部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各项目小组建立各自的经营项目,推销服务或产品,从中了解企业经营的过程以及习得英语在商务环境中的应用技能。这是一个较真实的模拟操作过程,每个小组得到一定数量的启动资金,选择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则全由他们自己做主,且需计算盈亏。每年项目组的同学在校内策划、实施这一项目时都热情高涨,甚至成为引起轰动的校园新闻。
4.以形成性评估促进自主学习引进式商务英语课程的评价测试体系统一称为评估,而不是单纯的考试。每个课程评估的形式多种多样,合理分布在整个学期进行,且大部分是学生在课外利用自己的时间完成的。这与我国传统的依靠期中、期末考试等确定学生成绩的做法有显著不同。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关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有终结性评估,但更注重形成性评估。
不难看出,这种评估体系合理地设计了学生成绩的分项和分值,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可以进行综合评估。引进式课程评估体系改变了以往学生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到了期末为应付考试而短期“突击拼命”的学习方式,他们开始重视平时循序渐进的积累,开始学会自我组织、制定并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有了更合理的时间观念,课内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普遍有成就感与自信心,与他人协调与合作的精神也得到强化。
5. 以导师制度和资源配置保障自主学习强调自主学习就必须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并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引进式商务英语课程为此在教学管理方面上建立了独特的导师制度。导师均由课程教师担当,他们熟悉课程内容与评估体系,每周在课外均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给学生解疑释惑。这种交流通常是小范围,甚至一对一的交流,充分体现了个性化、人性化的特点。实际上,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的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阔的知识面,还应具备丰富的辅导和支持学生学习的技能(华维芬2001)。而传统上,教师一般上课结束就离开课堂,不能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持作用。所以导师制度与其他课程特色形成合力,尤其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强的时候,就从制度上保障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教师启发性、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克服了最初自主学习的不适应,逐渐明确了目标,增强了信心。
除此之外,合作项目在硬件环境上也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如辟出专门的场所,建立项目资源中心,使项目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资料查询等,同时资源中心还储备了大量的工具书和相关课程的学习书籍,以及英语报纸、杂志、光碟、影印资料等,供学生课外自学使用。这也从教学管理和设施上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了物质保障
四、关于个案的一些后续思考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中外合作商务英语项目顺利运行7年,至今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项目引进的商务英语课程在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一个个案,它还带给我们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课程以及教师培训等问题也可以成为研究学习自主能力的课题,而且这可能比建立网络/语言学习中心等硬件设施更能从根本上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本文研究的个案具有一定特殊性,比如作为外方授权项目,它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较小,同时外贸学院在师资培训方面的投资和力度堪称巨大,这也是课程成功的重要原因。
再次,在项目拓展,学生增多的情况下,要保质保量地实现上述课程特点需付出艰辛努力。比如形成性评估,由于一个学期评估项目众多,且绝大部分是主观性任务,所以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评估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繁重的工作量使其大规模推广的可行性受到影响。
最后,并非所有经历该项目的学生都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有的同学觉得由“接纳式”学习方式转型为“自主式”非常痛苦,并且在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方面始终没有起色。我们认为这可能有非常复杂的原因。而且经历该项目的很多同学都在第四年远赴英国学习,是不是到了一个真正真实的英语国家环境,他们的自主能力又有了质的飞跃呢,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Gardner D & L Miller. 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3]Gardner R C.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Edward Arnold Ltd, 1985.
[4]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5]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 Dublin: Authentik, 1991.
[6]O’Malley J M & A U Cha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7]崔岭. 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理念、新系统、新模式、新方法[J]. 外语界, 2005, (1):17-23.
[8]高鹏,等. 大学英语课堂中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培养[J]. 外语界, 2005, (1): 33-39.
[9]华维芬. 试论外语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定位[J]. 外语研究, 2001, (3): 76-79.
[10]彭金定.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问题研究[J]. 外语界, 2002, (3): 15-17.
一模块与模块化设计
RobertB.Stone提出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包括四步:收集和确定客户需求;建立功能模块;建立结构模块;进行模块组合。[2]对于课程设置来说,每门课程是专业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每门课程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并且通过教与学传递其功能。课程的属性符合模块的特征,所以课程可以进行模块化设置。蒋乃平从语言教学的角度定义“模块”。从广义上说,模块至少有以下特征:(1)每个模块是相对独立的,但其内容指同类型科目组合,不是单纯只有一项技能、知识或能力的内容;(2)模块的内容考虑岗位的实际需要,但不是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唯一依据;(3)模块中既包括能力性的教学内容,也有学科性的教学内容;(4)模块可以组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4]根据笔者进行需求分析的结果,商务英语毕业生不能完全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和教师对当前课程设置表示不满意(占59.1%),所以有必要考虑重新进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结合RobertB.Stone提出的模块化设计方法,本科院校商务英语课程模块化可以理解为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现有商务英语课程按模块化要求分解成若干个模块,将分组后的模块置于学习的单元库中,然后根据模块化课程目标要求把相关联的课程模块进行集成处理,组合成一种新的商务英语课程模块。
二模块化设置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开设的大多旨在强调英语水平的语言技能课程,商务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知识课程的比重比较低,主要表现在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难以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另外,就业市场还对商务英语本科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专业知识方面注重对商务专业知识的了解与运用,技能方面强调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等。[5]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学校结合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行业需要,将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模块化分解成若干独立的模块,学生按照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块来完成课程学习的一种课程设置模式,它能有效解决实际需求与课堂知识的差异,为学生提供立体化的教育环境。第一,课程的模块化改革一方面从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出发,提供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使其各项技能得到个性化提高,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例如,商务知识模块分成了五个方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兴趣和学习需求选择不同方向的课程。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了教学效益。第二,模块化课程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保证商务英语教育的连续性。模块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构成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结构体系。第三,商务英语课程分为五个模块,即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模块,商务英语技能模块,商务知识模块,交际策略模块以及人文素养模块,课程顺序清楚,层次分明,有利于规范化管理、测评。同时避免了课程内容间的交叉重复,使学生按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接受教育。
三商务英语课程的模块化设置
根据笔者做的需求分析的结果和《全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标准(试行)》规定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明确各个功能模块,才能体现知识的系统性,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全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标准(试行)》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各课程群为:语言能力,商务知识(商务专业知识+商务技能),人文素养。[6]为此合理的商务英语课程应包括五个模块,即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模块,商务英语技能模块,商务知识模块,交际策略模块以及人文素养模块。1.模块一———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模块。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模块是整个课程设置的基础部分,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技能,才能进行商务英语技能的学习。其包括两个子模块:英语语言技能模块和英语基础知识模块。英语语言技能模块涉及到以下课程(包括学时):基础英语(256)、英语口语(128)、英语听力(128)、高级英语(128)、英语写作(64)、翻译理论与实践(64)。英语基础知识模块:英语语音(32)、词汇学(32)、英语语法(32)、语言学导论(32)、英语学习策略(32)。2.模块二———商务英语技能模块。需求分析的结果显示商务英语学生和用人单位一致认为英语流利程度的重要性,商务环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是商务英语学生普遍欠缺的能力,仅次于商务沟通能力。所以除了一般英语语言技能,商务语境下的语言技能尤为重要。表1包括了商务英语听说、阅读、写作和翻译等子模块。3.模块三———商务知识模块。商务英语用人单位在访谈中提出毕业生需要了解的商务知识,比如经济学、金融、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同时,《全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标准(试行)》说明商务知识应涵盖五个方面:经济学,企业管理,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所以如表2所示,商务知识模块分成五个子模块。4.模块四———交际策略模块。访谈中被问及到“对商务英语毕业生有哪些能力要求”时,用人单位一致认为:毕业生首先要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尤其是面对外国客户,有效的交际决定了商务谈判的成败。另外,根据10家用人单位对招收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满意度调查,其中涉及到一个问题:“您如何评价目前您所接触的商务英语本科毕业生?”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商务英语毕业生总体上好学,工作热情高,但是在进行商务谈判时听说技能有所欠缺,往往表现比较紧张,不善于跟外国客户沟通。也就是说,针对具体的商务性质的交流和谈判时,毕业生的交际能力、商务谈判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和锻炼。这提醒我们在教育中更加关注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高校对于交际策略、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定位最直观地体现在课程设置中。然而,跨文化交际的课程定位是作为外语类课程的附属品,无法适应当前社会背景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根据戴晖将交际课程系统拓展分成的三个模块———理论教学,培养教学和能力教学,[7]笔者认为交际策略模块可以分成两个子模块:跨文化交际模块和商务交际模块。跨文化交际模块包含的课程有:中西商务文化对比(32),跨文化交际学(48),国际商务联系学(32)。商务交际模块包括:商务谈判(48),商务礼仪(32),商务交际技巧(32)。两个子模块包含的课程不仅仅局限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技巧,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也被纳入课程体系。5.模块五———人文素养模块。和前面四个模块相比,人文素养模块通常被忽视。事实上,人文素养知识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文化,提高文化素养,而且也符合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目的,即将学习者培养成具有宽广视野、创造性思维、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所以人文素养模块可以分成文学方向和文化方向。文学方向主要涉及的课程有:中国文学通览(32),英国文学史(40),美国文学史(40)。文化方向的课程包括英语国家文化与社会概况(32),欧洲主要国家文化与社会概况(32),中国文化(32)。6.各模块开课比例和开课顺序。需求分析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和教师赞成《全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标准(试行)》要求,商务英语专业总学时应不少于1800学时,并且开课大体比例为:语言能力约占60%,商务知识(商务专业知识+商务技能)20%,交际策略10%,人文素养10%。[6]如表3所示,各模块所占的课时比例符合《教学标准》的规定。因为各模块之间相互联系,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英语语言技能模块和交际策略模块应该贯穿于四个学年之中,人文素养模块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学年,商务英语技能和商务知识模块应放在第三、四学年。
四结语
商务英语模块化课程以其整合性、结构性,课程内容适用不同的对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上,一方面将现有的商务英语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进行模块化分解与集中,实现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将某一个模块中的部分内容分解出来,融入其他模块的课程教学,这样各个模块相互衔接,相互关联,课程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能力应用,循序渐进,从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作者:王娇艳 单位: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贸专业;商务英语;口头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新型外贸交易模式层出不穷,进军跨境电商已成为越来越多外贸企业升级的路径选择。一般认为,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传统的国际贸易如有涉及使用电子商务工具或应用的,都可视作跨境电商活动。作为推动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的技术基础,跨境电子商务不仅冲破了国家间的障碍,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同时它也正在引起世界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企业来说,跨境电子商务构建的开放、多维、立体的多边经贸合作模式,极大地拓宽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大大促进了多边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企业间的互利共赢,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力。随着我国跨境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占中国电商的比重以及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提升,2014年跨境电商占电商的比重达30%,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约15%。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急需大量复合型跨境电商外贸人才,从市场需求情况看,懂国际贸易、商务英语以及平台操作等专业知识的新型外贸人才缺口巨大。目前,在跨境电商领域,毕业生主要来自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以及国际商务专业。
一、 商务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良好的商务沟通能力是外贸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职业技能,可大幅提升国贸专业人才在跨境电商领域的竞争力。邢丽荣(2014)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青岛和威海57家外贸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方面的调研,结果显示:外贸类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需求量较大,主要是业务员、跟单员和单证员三个岗位;但是对能够与外商进行无障碍业务交流的技能性人才需求尤为迫切。该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英语沟通能力的需求,发现外贸企业对国贸专业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在很多岗位上,如果毕业生英语水平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企业情愿调整需求的专业,转为招聘外语类毕业生,对他们进行国贸专业知识的集中培训,使之能适应岗位需求。而极少的外贸企业愿意对国贸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英语培训,原因在于从事外贸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如接单、跟单、市场开发和市场调研方面的技能,业务流程与操作相对固定,可通过反复操作迅速掌握,而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耗时长,成本高;另外,如果在校学了十多年英语并未学好,企业并不认为国贸专业的毕业生能在短时间提高英语水平,达到企业的要求。
此外,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显示:虽然跨境电商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特点,但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是国际贸易,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结合出现了新特征,所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要求,70%的现有企业在招聘跨境电商人才时仍倾向选择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在复合型人才与专业型人才选择上,跨境电商企业更倾向于前者。跨境电商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指精通外语、熟知各大平台操作运营规则,掌握对外贸易政策动态、了解知识产权与区域风俗习惯等知识的这类人才,绝大多数企业更青睐于具备综合能力、有一定技巧和实战训练、能够解决问题的业务岗位人才,并非高级管理人才和纯技术性人才。具体来说,跨境电商人才的核心能力可分为电子商务技能、国际贸易技能、国际物流技能、国际商务谈判技能、国际网络营销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王锦,2015)。
综上所述,从外贸领域,尤其是跨境电商领域,外贸人才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可以看出,国贸专业毕业生仍然处于有利地位。与外语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相比,国贸专业毕业生的优势在于熟悉国际规则和贸易流程,对商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要成为复合型人才,关键在于利用原有优势,进一步提高商务沟通能力,能熟练运用语言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在面对来自外语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竞争时,难以脱颖而出。
因此,跨境电商背景下,如何利用相关课程的教学提高国贸专业人才的商务沟通能力,让他们掌握与外商进行高效、无障碍交流的技能,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 英语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的比较
商务沟通能力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沟通。书面的商务沟通包括信函和报告的写作;口头国际商务沟通包括电话、社交、演说、开会、谈判等多种技能,书面和口头的沟通能力覆盖了商务场所大多数常规的、传统的商务沟通。在商务沟通能力中,外贸企业对英语沟通交际能力、英语听说能力和英语商务谈判能力等口头沟通能力显示出较强的偏好,而对书面交际和笔译等并不作要求(邢丽荣,2014)。原因在于多数外贸企业都有一个认识:口头英语沟通与交际能力良好,书面交际时借助查阅资料也不会差;反之则不成立。因此,外贸企业更看重的是口头国际商务沟通能力,因此在招聘面试中,会采用英语交流、即时翻译商务文件等方式,判断应聘者的口头商务沟通能力是否达到企业的要求,对应聘者的商务英语听说能力要求较高。调研发现,外贸企业普遍认为国贸专业学生英语能力最薄弱的环节在于听说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其口头沟通技能,包括扩大国际商务知识和提高商务英语谈判能力。
在培养国贸专业学生的国际商务沟通能力中,笔者所在单位的国贸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大一和大二开设两学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奠定和巩固一般英语基础,大三开设一个学年的商务英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口头国际商务沟通技能,也就是能在适当的商务场合熟练应用如电话、会议、演说、社交和谈判等技能,并利用所积累的商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顺利沟通的目的。
三、 跨境电商背景下英语口头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改革与创新
商务英语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在真实商务场景下的商务英语口头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商务领域知识的批判分析和协作探究等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目标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语言知识、商务文化和交际能力。三个方面贯穿于不同主题的教学中,同步并行,螺旋提升,以实现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在商务背景下为完成特定任务而有效交流为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以商务活动为主题,侧重累积商务知识,更注重语言技能输出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如在口语方面,通过各种口语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输出能力,使他们能够对听觉信息做出恰当的反应,并运用正确、得体的英语讨论各种商务和日常生活的话题,进行电话交谈、客户接待、商业谈判,作简单的会议发言、商务报告、产品演示和介绍。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使用专业词汇,表达连贯、内容充实、语篇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和重点突出。同时,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提出建议和讨论问题的能力等。
(二)教学环节设计创新
为实现培养目标,在教学环节设计中,笔者始终贯彻以下两个理念:
1. 营造逼真商务场景,按商务模块教学,提高商务交际能力
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以选用的教材《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上下册为例,商务英语一学年课程的口头商务沟通模块可以分为四大模块:面谈交流、商务谈判、演讲与演示以及商务礼仪。大模块里面又包涵多个子模块,具体如表1。
这四大模块既覆盖工作场所传统和常规的商务沟通,也涉及国际贸易、国际合作等较高层次的沟通。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常规交流、商务谈判以及演讲与演示都需要遵循商务礼仪,演讲与演示又可服务于常规交流和商务谈判。
在课程的设计中,以商务模块为背景,以商务情景下的各种交际活动为主线,将语言知识的习得和商务交际能力的提升放到各种仿真的工作场景中。在实践中,通过目的明确、系统完成的内容教学,使学生完成指定的学习、练习任务,同时,掌握主要商务模块的专业表达、商务背景知识和多种沟通技巧,如电话、会议、正式发言、谈判和社交技能。以“工作面试”模块为例,语言知识是与工作面试相关的基本表达,包括面试开始、进行过程及结束,提问与个人、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以及与职位相关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回答;商务文化是熟悉工作面试的准备、流程、以及回答问题的技巧;交际训练任务包括:(1)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展示一次工作面试的全过程;(2)以编对话的形式,完成有关通知面试、接待面试者等情景对话。在经过模块训练,掌握传统、常规性的国际商务沟通技能的基础之上,再应用这些技能到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的不同环节中,完成无障碍交流。比如国际贸易中一笔交易可能涉及如交易会、询盘、工厂参观、谈判等环节才能最终达成交易。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需要应用到一种或多种国际商务沟通技能。如交易会,作为卖方需要在展位前欢迎、接待客商,并向客商介绍自己的公司和产品,还需要回答客商的询盘。这就要求熟练掌握社交、正式发言和谈判等模块。
2. 坚持教、学、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为培养学生“语言交际+商务运作+国际文化理解”的三维能力,教学过程坚持教、学、练相结合。让学生先熟悉模块的基本作用和功能,然后通过直观生动的音频和视频演播进行学习和模仿,为之后完成特定的任务奠定坚实基础。除常规课堂教学之外,每个模块结束以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完成一定量的对话练习、小组讨论、上台表演等。学生演练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如此不断反复演练以提高商务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将作为形成性评估的指标,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做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达到专业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突出知识性和实践性的良好结合;在模拟商务场景中操练商务交际技能,了解相关知识。具体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法
针对商务英语课程的理论性强的特点,商务英语视听说教程必须在其理论知识扎实学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得以进行。因此,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尤其重要。理论课的教学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主,学生课堂互动以及课后复习为辅。
2.案例分析法
在每个商务模块理论课时结束后,根据不同的主题,组织课堂进行相应的案例讨论,以掌握与该单元有关的关键词、关键词组、句型,提高专业表达能力。另外,经过深入分析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为达到共同目的而相互配合的过程。通过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从而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商务英语课程提供很多机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各种课堂内外的任务,如角色扮演、小组互助学习、新闻播报等。角色扮演指的是,在每一个商务沟通模块学习结束后,均提供相应的商务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组互助学习是指导学生互练,在课堂内外,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相互之间开展互相指导,互相启发,互相练习听说能力,提高和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新闻播报任务是在第二个学期分派给不同小组的课堂任务,先推荐引导学生利用地道权威的英文网站,示范如何进行新闻播报,再让学生小组在每次课堂轮流进行新闻分享,旨在培养学生定期阅读英语新闻的习惯,了解最新资讯,跟踪时事热点,扩大国际视野。通过实践发现,小组合作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能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帮助,共享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自主性、独立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考试形式改革与创新
考核是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考试改革方面,笔者一直都在进行探索和创新。考虑到语言技能的学习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口头的国际商务沟通能力需要从多方面来考察,摒弃了传统的闭卷笔试,采用了考核的形式,以便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沟通水平。
考核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的具体形式包括课堂学习活动评价,即对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如发言、口头报告、角色扮演、作业等做出评议,然后教师进行点评,还包括平时测验,就某个章节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堂测验,并分析测验结果,提出下一步的学习教学改革方案。终结性评估包括期末测试,重点考核语言和商务知识基础以及商务综合应用能力。形成性评估占最终成绩的30%,终结性评估占70%。而期末测试主要是口头表达为主,第一学期末采用口语考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包括个人一分钟自我介绍和小组的商务场景活动。第二学期末依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国际贸易的交易流程为主线,将所学的多种商务沟通技能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相结合,设计场景,编写对话,进行角色扮演,完成从交易会、询盘、工厂参观、谈判到履行合同等一系列商务活动,制作成视频的形式上交。
跨境电商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具备良好商务沟通能力,尤其是良好口头商务沟通能力的外贸人才备受青睐,国贸专业学生已具备扎实的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如能进一步提升其口头商务沟通能力,定能大幅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上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刑丽荣,崔春晓. 外贸企业对国际经贸类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基于商务英语沟通能力[J]. 时代教育,2014(3).
[2] 董亮,隋智勇,刘贤锋. “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5(7).
[关键词]商务英语;案例教学;CBI教学模式;复合式商务英语人才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7-0155-02
1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基本分为两类。
1.1传统课程模式
1.1.1课程内容介绍
传统课程又称“老三门”,课程涵盖外刊选读,外贸函电,外贸口语。此种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背诵外贸高频词汇,讲解外刊商贸文章,分析商贸语法、句式以及学习运用各种商贸文件模板进行写作。
1.1.2优劣势分析
这种传统模式存在着不可否定的优势,外刊选读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广度;外贸函电和外贸口语的学习让学生能更好地记忆使用专业商贸用语以及搭配的使用。
但传统的课堂设置和教学模式也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外刊选读,虽然内容丰富,趣味性强,但是由于都是从各类报刊书籍中上下节摘录的片段,内容略显分散,难成系统;至于外贸口语和函电中涉及的词汇和句式语法本身并不复杂,易使学生觉得内容简单且空洞乏味,难以调动起学习积极性。
1.2专业课程模式
1.2.1课程内容介绍
此种模式旨在讲授国际营销,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经济管理类(后称经管)专业课程。这种授课方式把商务英语划分在经济学的范畴之中,相对语言类课程的学习来讲,更侧重于经管类知识的学习。
1.2.2优劣势分析
专业课培养的优势在于能让商务英语方向的学生涉足经管专业的多个基础课程。相对单纯英语专业的学习者而言,真正意义上培养出一批集英语知识和商贸专业知识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但由于开设的经管课程(如市场经济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性较强;且课目零散,没有形成系统整体性,导致学生学习难度较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不理想。
那么作为独立院校,我们在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过程中,应如何借鉴上述经验教训?我们是否能引进一些符合自身办学特点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同时结合国外办学的理念制定出一套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呢?CBI(内容教学法)的提出为我们独立学院的商务英语教学提供了一条行之可效的创新之路。
2CBI教学模式引入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
2.1定义
CBI,全称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为“内容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即依托课程内容为基础进行的二语教学模式。
2.2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CBI模式下的课堂,语言不再作为主要学习对象,而是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来学习专业知识。教师不再刻意教授语法规则,语言功能等语言知识,而是转为特定内容的教学。
CBI模式创造了一种在国外课堂学习经管MBA课程的氛围,这种氛围能让商务英语的学生切实体验到和英专学生在学习环境和培养方向的不同。不但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语言使用能力,增强了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最终帮助学生们树立明确的就业发展方向。
2.3必要性
2.3.1符合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
商务英语最大的特点为“跨学科性”,目标培养集英语和商务专业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陈勇,肖云南,2004)。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把语言使用能力和商务专业知识合二为一,且缺一不可。
2.3.2CBI是有效的商务英语的教学途径
英国著名商务英语专家Nick Brieger(1997)把商务英语划分为四个方面a.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b.交际能力(communication skills)c.专业知识(professional content)d.管理技能(management skills)。参照Brieger提出的划分范围,我们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不仅要以英语教学为基础,更要加强专业知识内容的传授。CBI作为新兴的倡导“内容教学”的模式,把英语语言课程与商务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无疑是商英教学的有效途径(Dupuy,2000),适合商英课堂的教学。
2.4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特点和方向
商务英语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开设,已形成一定的教学规模,也培养出了大批毕业生人才。那么作为独立学院,我们开设商务英语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首先,作为独立学院,我们要了解自身优势,相对普通高校商务英语的学生,独立学院的学生应具有更强的商务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我们的学生应有更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强的学习能力。其次,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一批科研人才而是培养出一批具有实践能力,能立刻投入社会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那么在我们独立学院教学中应具体采取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呢?
3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几点建议
3.1注重“内容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
3.1.1教学材料
作为独立学院,我们应选择注重案例情景分析类的课程教材,而非单纯理论阐述类的课本,结合实际案例内容传授商务知识。教材选择还应注重其多样性、时效性、实用性。不仅局限于书籍,还应扩大到报纸杂志,多媒体音像资料,公司文档,合同,各类单据等相关资料。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真实社会工作中涉及的商贸知识。
3.1.2教学手段
由于我们引用的教材以案例分析为主,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案例教材并非对理论知识的论述,而是对真实商务场景的描述,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和吸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占据主导讲解地位,而是我们的学生要讨论、辩论和分析。
3.2增加实践教学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培养其语言能力应用和交际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商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尤其是商务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模拟现实商务场合,例如,招聘会,合同洽谈,presentation,等等,学生们可以扮演不同角色。利用网络交易平台模拟真实市场商务交易,例如国内流行的阿里巴巴网站,中国制造网站,让学生们真实的体验如何利用网络平台与客户建立联系,推广自己的产品。创造到外贸企业实习体验的机会,真实的接触整个单据流程。例如如何进行海关报关,如何进行物流运转。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最终使我们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增长社会实践经验,开阔视野,最终顺利投入到社会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07-08.
[2]马明,马亮,董亚军.商务英语教学法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3]虞苏美.商务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5-30.
[4]刘白玉.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5]徐鲁亚,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2005(6).
[关键词] 商务英语 学习自主性 英语专业
一、引言
随着国际商务往来的日益增多,商务英语已经越来越受到英语专业师生的重视。商务英语教学有力的推动当前市场紧缺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对于专业学生就业实用性强。尽管商务英语作为一门热门课程已经开设多年,学生商务英语学习状况如何,尤其是该课程学习自主能力如何,至今还是个未知数。鉴于此,笔者对英语专业本科生商务英语课程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情况
2008年6月,对杭州、绍兴、金华3地6所高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学校涵盖了重点大学、师范大学以及一般院校。发放问卷512份,收回有效问卷478份。调查学生平均年龄为22.3岁,男生133人,女生345人。他们都是从大三开始学习商务英语,学习时间接近一年。
基于徐锦芬(2004)等人对于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特点描述,并通过与20多位商务英语教师进行座谈,了解商务英语课程学习自主性的个体特征,笔者设计了该问卷。为了确保问卷的效度与信度,问卷先在小范围内进行了初步调查,通过统计项目分析和因子分析,剔除了不合适的项目,并提取了三个因子,即商务英语学习目的明确度、学习策略的运用度、学习策略和过程的监评度。
调查采用Likert五分量表的形式分级,从“完全不符合自身情况(1)”到“完全符合自身情况(5)”。数据统计工具为SPSS13.0。问卷的信度值Alpha=0.9536。
三、结果与讨论
1.商务英语学习目的明确度
如表1所示:学生一定程度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但不够明确;他们不能灵活的将教师的教学目的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的;但是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的跟上教学进度,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2.商务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度
如表2所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了解现状不容乐观,而且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策略运用发展不平衡,比较而言,他们在听力与阅读方面策略运用较灵活,而在交际与写作方面未能熟练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
3.商务英语学习策略与过程的监评度
如表3所示:大部分学生不能有效的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运用情况与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他们也不善于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评估并不断调整学习方法,他们也未能很好的克服一些不利于商务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而且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开展合作学习。这可能缘于这方面的培训较少。可喜的是,他们懂得学以致用。
四、结语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商务英语学习中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商务英语学习目的、学习策略的使用、学习策略与过程的监控和评估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的学习策略发展不平衡,不能利用元认知策略来促进商务英语学习,合作学习效果不理想。鉴于商务英语课程的重要性,建议商务英语教师广泛开展商务英语学习策略的培训,并不断研究有效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以此来推动学生商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