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形的旋转课件

图形的旋转课件

时间:2023-06-05 10:15:29

图形的旋转课件

第1篇

目标明确本课件中的每一课时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便于教师和学生把握学习内容要求、学习的方法等。主体突出本课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在呈现内容、色彩搭配等方面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审美需求和生活化、情境化的特点,尽量选择艳丽的色彩、以学生作品作为学习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课件还注重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对不同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然后得出结论。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时(图略),我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利用轴对称绘制的图形,并让他们进行对比,进而发现图形的相同之处,从而初步建立轴对称的概念(如图3)。在这一基础上再给出轴对称的概念,符合“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孤关系”的结论,而且体会到探究数学规律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即提出假设、操作探究、得出结论。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课件还设计了一个学生自己利用课件提供的图形根据旋转、轴对称、平移等图形变换的方法设计图画的环节—设计,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清趣(图略。

为了让学生亲历探究旋转的结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本课件设计了一个实验环节(图略)。引导学生通过假设“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旋转中心”这三个因素的异同,点击“播放”按钮,得到相关的图形。本课件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对于每种类型的例题都给出了详细的步骤,只要点击右下方的“步骤”及“继续”按钮,即可逐步出示作图步骤这既方便了教师课堂教学时进行演示,也方便了学生课下自学,并自觉养成规范作图的良好习质(女唯邵)。的练习,并能及时对学生的答案做出反馈,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课件的练习题分为涂色题、填空题、连线题、绘图题、拖拽题、设计题等题型。涂色题可以通过给正确的答案涂色来完成练习。连线题可以通过把相关的信息连线,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绘图题可以通过尺子或格子来把握旋转的角度和线段的长度,完成后把相应图标拖到相应的点上,再点击“确定”按钮,课件即可判断答题是否正确。拖拽题是把拖动的对象拖到相应的位置,也可旋转对象到相应的位置,再点击“确定”按钮,课件即可判断答题是否正确。在设计题中,学生可以把屏幕下方的几种图形拖到操作区,把这些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还可以改变大小,来组成一幅图画。

内容丰害本课件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仅对本单元的知识氛进行了洋细讲解给出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而且通过介绍本节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与轴又巾你和旋转有关的科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并产生称押哗知讽球柑之焦内容结构(l)抽对称通过轴对称图形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轴对称的知识,为深人探究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做好铺垫。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轴对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使学生在能够画出三角形的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能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通过五道关于轴对称的练习题,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进行空间想象,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2)旋转由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建立旋转的表象。体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旋转。通过展示同一线段绕不同的中心点、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进行旋转,引出与旋转相关的几个因素,进一步观察、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通过五道关于旋转的练习题,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旋转的认识和理解。(3)欣贾与设计通过展示与生活相关的轴对称和旋转现象,让学生体会轴对称与旋转存在于生活之中,欣赏数学带给生活的美,以及学习生活中对称与旋转的科学知识。通过两个设计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想象,根据自己的需要绘制图形。

作者:曾玲宏 单位:山东省东营胜利孤岛第一小学

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多媒体技术;教学课件

一、新形势下高等数学教学中需注意的特点

(一)高等数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课程覆盖面大,全校绝大多数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高等数学学分比较高,课时比较多,也是考研必考的一门课。高等数学课有着定义、定理、性质及题型繁多、解法多样、难度大、每节课的内容信息量大、课程内容抽象、逻辑严密、应用性强、数形结合较多的特点[2]。该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数学基础[3]。因此高等数学课程非常重要,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对于学校和学生本身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特点

二本院校学生由于初、高中数学基础较差,升入大学后数学肯定也学不好是他们普遍存在的想法,甚至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开始就有着恐惧,排斥的心理。许多学生,特别是大一学生还认识不到为什么要学习高等数学,觉得和专业没什么关系,今后在工作岗位上也用不上,所以对高等数学学习有着抵触情绪,兴趣不高,主动学习和钻研能力不强,接受能力也参差不齐,这给高等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

(三)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在多媒体的教育教学方面,国外的研究和应用都相对较早。我国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较晚。这几年微课,慕课才刚刚兴起,还没有普遍应用于课堂上,多媒体课件是目前教师上课经常应用的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有着时效性、直观性、生动性、互动性和反复性的特点[4]。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应用的现状是除了在课堂中辅助教学外,学生还可以在课后随时通过课件来复习学过的内容,预习新内容,查看每节留的作业和相应的练习题,同学们也可以通过上网查看其它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所以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的手段。

(四)传统教学的特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在固定的时间、地点、有规律有纪律地组织学生进行的课堂教学。传统课堂教学沿用至今是因为它有着无法取代的优点,但仍然有弊端,以下是目前高等数学课程中只应用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1)乏时效性:完全靠教师在黑板写不能有效节省时间。(2)缺乏空间性:黑板空间有限,教师写的内容有限。(3)缺乏生动性:一些动画、声效教师是很难完成的。(4)缺乏翻转性:黑板擦掉的内容想再看是做不到的。综上,由于高等数学的课程性质和二本院校学生的特点,完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会觉得高等数学课就是老师每次课讲定义、定理证明、例题,对于这个过程学生很熟悉了,毫无新意,长时间学习学生会有厌烦心理。而多媒体教学形式新颖,合理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高等数学课堂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必要的。

二、求旋转体体积的多媒体教学案例设计

根据高数数学的课程性质和二本院校学生的情况,以高等数学第七版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定积分在几何学上的应用——求旋转体的体积”为例[5],探讨在高等数学课堂上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才能使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有机结合,真正地做到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笔者选这节课是因为这节课在高等数学上下册中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能够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一)旋转体定义的给出

在讲旋转体定义时,传统教学是教师只是说出一些旋转体的例子,学生自己去想象,现在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旋转体的例子,比如灯笼、陀螺、皮凳,还有一些建筑物等,让学生们直观地看到旋转体,对旋转体的定义有自己初步的理解,这就是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然后给出旋转体的定义,定义可以在黑板上写,边写学生们可以边考虑和以往自己对旋转体的理解是否一致。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圆锥、圆台的形成过程,这是动态的过程,过程连贯,真实生动,学生很清楚地看到旋转轴,代替以往黑板上静态图,必须通过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这个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旋转体定义的理解,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二)引出课的主题—求旋转体的体积

定义理解好之后,学生们知道在初、高中已经会求圆柱、圆锥、圆台这些旋转体的体积了。这时教师可以说这些旋转体是一些规则的旋转体,会求它们的体积只是“小儿科”,还有一些不规则的旋转体,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展示,比如灯笼,花盆,花瓶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才是“真本事”。通过课件上规则与不规则旋转体的对比,使学生清楚了这节课的主题,学生们很快抓住这节课的主题,学生觉得这节课有用,有意义自然就会往下听。相反如果是传统的教学,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这些图形,一是浪费时间;二是黑板空间有限;三是对老师的画工也有要求。多媒体课件的时效性、长期保存性、反复应用性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三)求旋转体体积的方法

当老师讲到求旋转体体积的方法就是上节课讲过的定积分的元素法的时候,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必须在黑板上重新写一遍元素法的条件及步骤,没有其它方法。如果应用课件,这些内容可以直接展示出来。高等数学各节之间存在着联系,每节复习上节课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有效解决了每节课内容多,讲不完的问题。

(四)如何应用元素法求旋转体体积

这部分老师要讲如何应用元素法的三个步骤,求曲边梯形绕x轴和y轴旋转所得旋转体的体积。元素法三步解题过程应该用传统的模式在黑板上书写,教师可以控制讲解速度,学生可以模仿书写步骤。曲边梯形绕坐标轴旋转过程要在课件中展示,特别是为什么用圆柱体的体积作为体积元素,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态过程,学生看得很清楚,曲边梯形近似看作矩形,矩形旋转一周是什么呢?可以以提问的形式加深圆柱体的体积作为体积元素的理解。元素法共三步,每一步老师先用课件展示图形,然后在黑板上写出这步的书写步骤,这是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结合,讲课形式不单一,重点突出,和学生有很好的交流。

(五)例题讲解及解题步骤归纳

这节的例题求抛物线“y=x2,直线x=2及x所围成的图形,分别绕着x和y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的体积。”例题内容可以用课件展示,既节省时间,又可以节省黑板空间。第一个问绕x轴旋转,旋转之后的图形是什么呢?如果用传统教学方法,老师只能在黑板上画图,而且是静态的,用课件展示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动态图,是一个喇叭口形状的立体,学生们很清楚知道下面就是求它的体积。接着就是按照元素法三步解题,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展示每一步的图形情况,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解题步骤。特别是体积元素的讲解过程在课件上,从一个曲边梯形,先变成矩形,矩形再旋转一周得到的圆柱体的体积作为体积元素的,这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在课件上可以很好地展示出来,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但是解题过程必须是在黑板上完成,教师分析题意,带动学生一起思考逐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到是和老师共同去做这个例题,而不是在课件中找答案。这个过程是多媒体课件代替不了的,特别是对于二本院校学生,应用多媒体课件讲例题学生跟不上,写作业时不会写解题过程,所以教师在黑板上边讲边写步骤,有利于学生培养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把解题步骤规范化。

(六)总结、思考题、作业

课程内容讲完后要对本次课的内容做个总结:(1)旋转体的定义;(2)定积分的元素法;(3)利用元素法求旋转体的体积。最后留两个思考题及作业:1.在例题中x轴是旋转轴我们就选x为积分变量,y轴是旋转轴就选y为积分变量,一定这样吗?2.例题中的旋转轴都是坐标轴,如果旋转轴不是坐标轴而是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或者是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能否用元素法来求旋转体的体积呢?第287页12、15、21.这部分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是老师说,学生瞬间记,学生记不住.现在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件可以展示一,两分钟,学生一目了然,作业也不会出现漏记题和记错题的现象。学生通过课后完成作业来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这样,这节课就讲完了。可见根据高等数学的课程性质和二本院校学生特点,教师可以在讲定理的来源,数学家的介绍,定义,复习之前内容,图形展示,总结,布置作业方面应用多媒体课件。在定理证明、例题讲解方面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充分将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

三、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要求

通过这节课发现,高等数学课堂上不是仅依靠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仅依靠传统教学,而是它们之间合理的结合。完成这一过程对教师有以下要求:(1)教师要能独立完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学习掌握多媒体制作技术。(2)多媒体课件不能只注重外表,华而不实。(3)教师要制作出符合授课学生情况的课件,不能“拿来主义”,把外校的课件拿来就用,因为学生情况不同,讲授方法是不同的。(4)在课堂中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衔接要自然,连贯,游刃有余。(5)对于每一节课的内容要熟悉,和有经验的教师讨论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的应用情况,多听意见和建议,反复琢磨,制作出合理的课件。

第3篇

关键词:数学思维培养;“旋转法”教学;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12-02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数学思维的发展是在落实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变式训练或一题多解而得以实现,它是基础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更是数学知识的精髓。

笔者在对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一章进行单元复习教学时,力求落实新课标理念,引导学生从运动观点来认识旋转变换,强化对这种变换的本质理解。教学时笔者结合多种几何图形进行拓展,精心设计了一堂层次分明、动感十足的解题方法教学课。“旋转法”不仅让图形动起来,更是在旋转中巧妙地为题设和结论的沟通架起了桥梁,突显了图形变换的数学思想之魅力所在。现将课堂教学归纳如下,以便就教于同仁。

首先,先要辨析两个不同的概念:旋转变换和旋转法。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旋转的三要素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旋转法”是在图形具有公共端点相等线段的特征时,可以把图形的某部分绕相等线段的公共端点,旋转到另一位置的引辅助线的方法,主要用途是把分散的元素通过旋转集中起来,从而为证题创造必要的条件。旋转方法常用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及正方形为背景的几何等图形中。

一、在旋转图形中找全等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连线所组成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因此解与旋转相关的问题时常用到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而利用旋转过程中的不变量、不变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1. 如图1两个正三角形:ABD、ACE绕点A转动; 观察在旋转过程中,线段BE和DC的大小有何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并求出BE和DC所夹锐角的度数。

分析:在两个正三角形绕点A旋转的过程中,ADC和ABE始终保持全等

解:BE=DC,理由如下:

ABD和ACE都是正三角形

AD=AB, AE=AC, ∠BAD=∠EAC=60°

∠BAD+∠DAE =∠EAC+∠DAE

即:∠DAC=∠BAE

在ADC和ABE中:

AD=AB, ∠DAC=∠BAE,AE=AC,

ADC≌ABE(SAS)

BE=DC, ∠ABE=∠ADC

∠FBD+∠BDF=∠ABD+∠BDA=120°

∠BFD=60° 得证

变式训练:如图2,两个正方形绕点B转动。 仿照上面的例子,写出相关的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几何问题变式的妙处在于图形虽然变化,但蕴涵的数学本质却不变。变式的目的是拓展解题的方法,而拓展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在旋转中“合并”条件

通过图形的旋转,把部分图形搬到新的位置,使问题的条件相对集中,从而使条件与待求结论之间的关系明朗化,促使问题解决。

例2、如图3,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个点,PA=2,PB= ,PC=4,求ABC的边长。

分析:PA、PB、PC比较分散,可利用旋转将PA、PB、PC放在一个三角形中,为此可将BPA绕B点逆时针方向旋转60°可得BHC.

解:把BPA绕B点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BHC.

BP=BH,∠PBH=60°

BPH是等边三角形

∠BPH=60°,所以BP=BH=PH

在HCP中:HC=PA=2,PC=4 ,PH

PC2=HP2+HC2

HCP是Rt, ∠CHP=90°

又HC=2,PC=4 ∠HPC=30°

又∠BPH=60° ∠CPB=90°

在RtBPC中,

BC2=BP2+PC2=(2 )2+42

=12+16=28

,即ABC的边长为 .

例3、如图4,正方形ABCD中,E,F分别在AD,DC上,且∠EBF=45°,BMEF于M,求证:BA=BM

分析:本题求证的结论无法直接用勾股定理或是全等,不妨以B为旋转中心,将∠ABE和∠FBC合在一起,“化散为整”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证明:延长FC到N,使CN=AE,连结BN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C,∠BAC=90°

∠EBF=45°∠ABE+∠CBF=45°

由ABE≌CBN知BE=BN,∠CBN=∠ABE

∠CBN+∠CBF=45°,即∠EBF=∠NBF=45°

又BE=BN,BF=BF

EBF≌NBF(SAS) BM=BC

BM=BA 得证

例4、如图5,在四边形ABCD中,∠ADC=60°,∠ABC=30°,且AD=DC

求证:BD2=AB2+BC2

分析:从所证的结论来看,令人联想到勾股定理,

但注意到BD、AB、BC三条线段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由于AD=DC ,我们可以考虑以D为旋转中心,将ADB旋转到和DC相邻的位置,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问题便迎刃而解。

证明:可将ADB绕D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可得DCB’

ADB≌CDB’

DB=DB’, AB=CB’ 且 ∠BDB’=60°

BDB’是正三角形 即BD=B’D=BB’

在四边形ABCD中,∠ADC=60°,∠ABC=30°

∠A+∠DCB=270°

∠BCB’=360°-270°=90°

在RtBCB’中,有BB’ 2= CB’2+BC2

即:BD2=AB2+BC2 得证

以上几例都巧妙地运用了旋转的概念及性质,借助等边、或旋转一角,把图中的一部分图形或相关线段、相关角转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将原本松散的条件集中起来,为题设和结论的沟通架起了桥梁。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时而冥思苦想,时而茅塞顿开,时而激烈争论,时而专注听讲,在感受了“旋转法”在解一类问题带来的便利之后,无不为数学思维的魅力所折服。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解题方法的教学始终是我们数学课堂的重中之重,更是数学复习课设计的核心!图形动起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也如泉水般汩汩而出,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也得到了有效地培养。

课后拓展训练

1.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PA:PB:PC=1:2:3,求∠APB的度数.

(答案:∠APB=135°)

第4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3页内容,第104页~105页1、2、3、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学会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讨、交流、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节课继续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揭示课题)

二、回忆整理,再现旧知。

1.欣赏图案:(出示课件)小精灵:“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显示五个图案,分别为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3页的京剧脸谱、第6页的紫荆花图案、第7页的花边图案,天安门图案、第五个图案是三个模样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奥运福娃,依次从小到大排成一排。)

讨论交流: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在这些漂亮的图案中,发现了哪些数学概念?(同桌同学互相交流,教师巡视,适当参与学生活动)

反馈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动态课件)

生1:花边图案是其中一个图案连续向右平移得到的。

生2:京剧脸谱是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

生3:天安门城楼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生4:紫荆花的图案是其中一个花瓣绕中心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生5:三个大小不同,模样相同的奥运福娃是按比例放大缩小后得到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

提问:誰能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已在不同学段学习了图形变换的知识,所存在脑子中的也是一些零散的记忆,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案素材,分别出示5幅观赏性强,并藏着不同的变换特征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欣赏图案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再现,避免学生空想,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体会图形的变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小学阶段所学的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系统地进行整理。在此过程中,感受我国的民族文化。)

三、综合运用,复习旧知

欣赏课本第104页板报花边图案。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图案大多是设计师们设计的,瞧,这是一位同学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的板报花边,仔细观察,你们知道他利用了哪些变换的知识吗?(出示课件)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当参与学生活动。

反馈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动态课件)

生1:他利用了平移的知识,把第一个图形连续向右平移5次就得到了这一排花边。

生2:他利用了旋转的知识,首先在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画好三个不同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将这一组三角形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旋转45度7次就得到了这个图案。

生3:旋转的每一组三角形是依次按比例缩小排列的。

生4:旋转的每一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5:其中的每幅图案是大小不同的三个正方形绕中心点旋转得到的。

小结:这个板报的花边是综合运用了图形变换知识进行设计的。其实人们在生活中利用图形的变换可以设计出许许多多漂亮的图案,让我们至身于这缤纷多彩的世界之中。

(设计意图:在上个环节中将所学图形变换的知识一一再现,回顾特征,这个环节中充分利用书上提供的板报花边图案,呈现的是图形与变换内容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图形变换的过程,并借助多媒体进行验证,发现这个图案综合运用了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知识,从整体上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再次感受到这些变换的魅力所在。)

四、巩固提高,拓展思维

1.做一做。

要求:仔细观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想法。

2.练十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汇报。

小结: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有的不只一条。

3.练十第3题。

要求:先独立想一想,如果还不能解决,在小组内可以利用学具转一转。(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反馈

(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空间感较弱的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知道旋转可使一个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切身体会到变换的趣味性和数学的好玩,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

4.练十第6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汇报时请学生演示是怎样画

的。

五、小小设计家。

师:今天要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家,利用图形的变换来设计一些你喜欢的

图案,请同学们分小组选用学具开始设计,完成之后将你的设计方法说给小组的伙伴听听。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并及时交流。学生作图后展示作品,并张帖在黑板上全班欣赏交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本堂课最后,设计一个小小设计家的环节,把本课所复习的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乐此不疲的设计图案当中,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加深了对图形变换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图形的变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领会数学的神奇与玄妙。)

六、评价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如果有,把你的收获写下来和这节课的作品一起存进成长记录袋中。

第5篇

1.多样资源有效整合

电子白板整合了大量资源,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丰富直观的资源素材,不仅提升了课件的视觉效果,更好地创设了教学情境,而且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引导学生有效分析与推理,拓宽延展了思维空间。

2.多重技术便捷整合

电子白板的手写功能、页面记录功能、捕获界面功能、随机旋转功能以及便捷的数学工具,超越常规媒体的技术优势,都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路即时呈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3.学科教师独立整合

电子白板环境下,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资源的搜集者、技术的运用者。而学生成了真正的课堂主体,氛围宽松、学习愉悦、实践充分,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兴致。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知识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普遍具有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轴对称、平移这两种图形基本变换,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通过实例观察,了解旋转的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三要素。②探索图形的旋转特征和性质,了解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②通过画图操作,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审美能力。②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环境与准备

多媒体教室、课件、作业纸、三角尺。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教师借助学生熟悉的马年春晚引出小彩旗。(播放视频)播放录音,邀请小彩旗作为学伴,和大家一起研究她最擅长的旋转,从而揭示课题《图形的旋转》。

设计思路:由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建立旋转的表象。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师生交流,感知旋转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预设:学生汇报,师生交流(如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等)。

(2)探索旋转的三要素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生活中有很多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前天老师开车到大润发停车场出入口,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播放视频)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两个朝不同方向旋转的转杆),提出问题:它们在旋转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设计思路:通过生活实例,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让学生感悟旋转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其学习新知的兴趣。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运用魔术笔凸显“都是围绕一个固定的点在旋转”。

师:我们把这个相对固定的点叫做中心点。(板书)还有什么相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角度”)不同点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方向”)

(教师出示转动指针的钟表)比较一下哪个转杆的转动和钟面上指针旋转的方向相同(如图1)?

生:A转杆。

师:都向哪边旋转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师生一起演示)。谁知道这个方向是什么方向?

生:顺时针。

教师指出与指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并板书“顺时针”。

追问:那这种情况(B转杆),与指针旋转方向相反叫什么旋转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逆时针”。

设计思路: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旋转含义的理解,降低理解上的难度。

(3)探索线段的旋转

活动一:指针的旋转。

(电子白板出示钟表)教师拨动钟表的指针从12转到6,一边拨动,一边提出问题:指针从12到6是如何旋转的?引导学生说说指针的旋转过程,运用手写笔突出重点同时指导学生,不仅要说是什么在旋转,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突出旋转的三要素(如图2)。

小彩旗邀请学生完成转盘游戏,并宣布游戏规则。学生根据转盘指针的转动来选择要回答的问题。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对具体实例“钟表指针的旋转”仔细观察。师生互动式交流,得出结论。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

活动二:线段的旋转。

师:小彩旗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道题:自己确定方向和角度,动手转一转。提出问题:指针变成了什么(如图3)?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捕获界面的功能,把学生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捕获下来,保存,对比,观察。

学生活动。

师:线段旋转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在对比中很快发现:旋转过后位置变了,但长短没变。

设计思路:抽象的概念在电子白板的直观呈现中,变得容易接受。学生与教师在电子白板上的人机互动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4)探究三角形旋转

活动一:画线段的旋转。

出示线段OA(如图4),把线段O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线段画下来。

学生拿出作业纸画一画,教师巡视,作业反馈。

师:你能说说你的线段OA是怎么旋转的吗?你是怎么画的?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工具三角尺和笔演示如何画出线段旋转后的图形,并利用页面记录的功能加强理解绘制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作品进行反馈和奖励。

设计思路:利用电子白板便捷的工具三角尺演示如何画出线段旋转过后的图形,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画法,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呈现的。

活动二:聚焦三角形。

师:把三角形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你能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吗(如上页图5)?

轻松的音乐伴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完成。反馈时,投影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说一说:你是先画什么、后画什么的?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旋转功能演示两条直角边旋转过后的正确位置。

师:如果这个三角形按照刚才的方法继续旋转下去,猜猜会形成什么图案?学生回答。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自主画图,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交流画法体现了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反馈和整理小结。

活动三:风车的旋转。

结合学生收获的4面小彩旗,教师提出问题:猜一猜4面小旗会变成什么?引出风车(如图6)。你能根据风车的转动判断风车是如何旋转的吗?

教师演示,学生回答。

师:仔细观察每个三角形旋转后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变?

根据学生的回答。电子白板显示结论: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发生变化。

设计思路:电子白板环境下,学生们一步步从线段的旋转走到基本图形,再从基本图形的旋转步入到复杂图形。电子白板赋予图形的旋转灵活多变的处理,使学生的能力一步步提升。

3.巩固练习,深化知识

闯关一:小试牛刀。欣赏中再现新知,利用电子白板中Flash的功能,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简单图形通过旋转从而形成美丽复杂图形的过程。

闯关二:勇往直前(如图7)。判断下列红色图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位置是否正确。学生说明理由。

闯关三:胜利在望(如图8)。判断小旗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以后是哪一幅图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演示旋转过后的正确位置,再次巩固对图形旋转性质的理解。

闯关四:凯歌高奏。利用电子白板中旋转功能验证,让学生体会完全一样的图形因为中心点不一样,旋转得到的图案也不一样。

设计思路:分层梯度练习,由易到难,层层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电子白板旋转技术的使用可以让学生直观看到图形旋转后的正确图形,让其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数学的综合性,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4.拓展延伸,总结评价

闯关成功后,学生进入拓展延伸的环节。教师出示直升飞机、电风扇、摩天轮、挂钟、小彩旗等图片,让学生谈谈旋转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和启示。

教师小结:旋转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让我们享受美。老师希望大家能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美。

设计思路:总结深化新知的同时,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数学”。数学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情趣、富有意义的。

教学反思

1.多种资源有效整合

电子白板整合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的切入,不仅提升了课件的视觉效果,更好地创设了课堂教学情境,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电子白板的遮幕功能和时钟指针的使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使其轻松地掌握了旋转的三要素,为后面的描述打下了基础。

2.多重技术便捷整合

电子白板自带的便捷数学工具,超常规媒体的技术优势,都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路即时呈现,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探索线段的旋转时,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钟表,一边拨动指针,一边引导学生说出指针的旋转过程。此时电子白板旋转技术的使用,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指针是如何旋转的,加深了对旋转含义的理解,降低了理解难度。而文字的拖动和手写笔即时呈现功能,则凸显了旋转三要素的关键词,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接着教师又利用电子白板技术、旋转图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达到知识目标。

第6篇

人体骨骼教学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在人体骨骼学习中常常需看图谱、观察预制的标本或特制的模型[1], 以求能直观的理解和掌握人体骨骼结构。传统教学中, 通常采用挂图来教学, 现代教学中, 可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及实物展示台来展示解剖图谱与解剖标本。然而, 前者体积大, 质量重, 使用时繁琐, 挤占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而且不能放大, 无动态效果; 后者虽然可以放大图像, 但操作繁杂, 调用图谱不方便, 也没有动态效果[2]。由于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图谱较多,为了方便学生学习使用,常见的方式为在课件中插入用Flash制作的一些动画,缺乏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且调用时由于资源分散而不利于学习;也有人利用FLASH 软件开发了人体解剖方面的教学软件[3],但其动态效果仅限于任意缩放图片功能,而不能体现图片旋转和三维旋转效果,且不具有各知识点的交互式的自测训练功能模块,不利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目前我校教师收集了不少人体骨骼教学图片方面的资料,但资源较零散,未能形成系统化人体骨骼教学演示平台,而且教师制作的课件方式主要是使用一般的PowerPoint课件制作方法制作授课讲稿,此类课件趣味性、生动性较差,互交性不强,且无交互式自我检测学习模块,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了人体骨骼教学资源能更好地系统化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为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我们设计开发了一套调用资源方便快捷、展示形式多样、具有自测学习功能的人体骨骼教学软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

2 系统的设计(Designed to system)

人体骨骼教学系统针对目前我校教师收集的各种人体骨骼教学的图片、视频等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汇集,并根据现有的资源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包括新资料采集、图像或视频处理),把现有较零散资源集成为系统化人体骨骼教学平台。它是在Windows7系统平台中使用Adobe Flash CS5、Macromedia Flash8、Adobe Flex Builder4.0、Photoshop CS5等工具软件进行开发的。系统软件最终生成exe可执行文件,并脱离开发环境单独执行,而且生成的文件较小,可直接用于任何单机。人体骨骼教学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2.1 素材处理

在系统设计实现的前期,需要对各种图片素材进行适当的处理。使用Photoshop工具可以实现专业的图像编辑与处理,同时利用其广泛的编修与绘图工具,可以更有效的进行图片编辑工作。

2.2 动画制作

在本系统中演示教学模块中需要利用Flash工具进行大量的动画效果的制作。为了让人体骨骼图片演示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只要将鼠标移到图中相应部位,在详解区域便会出现该器官或部位的中、英文名称及相关的功能说明信息。本系统在教学演示时,可放大图片和缩小显示,显示局部解剖图像。对部分骨骼制作立体自动旋转效果,当鼠标单击在旋转人体全骨骼向左则旋转按钮时,骨骼会向左旋转;在单击在向右则旋转按钮时,骨骼会向右旋转;当鼠标单击在暂停按钮时,骨骼会停止转动。当鼠标点击放大按钮时,该部位会进行放大,当鼠标点击缩小按钮时,该部位分缩小并显示。

另外,为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检测,系统附有课后习题自测模块,课后自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拖曳题,简答题等,客观题做完后系统能够自动评分并反馈正确答案等。该自测学习模块的交互功能主要采用了Flash软件中提供的Action Script脚本语言进行交互代码的编写。

2.3 模块集成

主界面采用Flex Builder4.0完全可视化开发和组件扩展,具有很好开发性能和开发效率,模块文件存储在外部文件中,存储路径使用XML文件,同样存储在外部文件中,提高了软件的可扩展性。主界面、3D人体骨骼旋转等均采用成熟的Action Script3.0语言编写,使得代码更利于维护。

3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system)

系统制作阶段包括界面设计、菜单设计、演示教学模块设计、自测模块设计、视频教学模块、课件自学模块和集成测试。

3.1 界面设计

人体骨骼教学软件主界面可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区域1为动态图解区,主要用于展示教学图片、视频播放、自主习题测试和趣味游戏等;区域2为详解区,主要用于提示图片的各功能详细注解;区域3为工具和欢迎区,主要用于放置放大、缩小、全屏显示、退出全屏显示等工具;区域4为学习导航区,该区域用树形目录集成了系统各部内容。主界面区域如图2所示。

3.2 旋转人体骨骼模块设计与实现

旋转人体骨骼是为生动教学而设计,也是该系统的亮点之一,随鼠标单击在旋转人体骨骼向左或向右旋转按钮时,骨骼图像会向相应方向旋转;单击在中间时,停止转动。当鼠标点击骨骼的某个具体部位时,该部位会进行放大,并且显示标注出各个部位的名称及功能。实现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收集想要制作成立体旋转的部位的各个角度部位图片,再采用Flash软件中提供的Action Script脚本语言,编写实现人体骨骼旋转效果的代码,用代码实现控制左右旋转和上下旋转播放的效果。

以小腿骨立体图为例,具体效果如图3所示。

3.3 自测模块设计与实现

自测模块具有课后习题自测功能,课后自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拖曳题、简答题等,客观题做完后系统能够自动评分并反馈正确答案等。Macromedia Flash8提供各种练习测验模板,由鼠标进行简单的设置后,只要加入试题,并编写少量的控制代码就能写出题库。虽然练习测验模板使用的是Action Script2.0脚本语言,但是还是能够直接由Adobe Flash Builder4.0直接调用。因此能够大大地简化开发步骤和节省开发时间。

以复选题为例,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onClipEvent (load) { //下一题控制代码具体实现

curQuest = 0;ateFrame();

}

3.4 视频教学模块设计与实现

视频教学模块中嵌入了教学录制视频、并将其陈列在树形目录中,在用户使用时只要单击树形目录中的对应教学视频即可播放教学视频,能够方便学生课后复习或教师上课教学。Adobe Flash Builder4.0中提供VideoPlayer控件,可直接调用外部Flv格式视频文件,因此只需要编写播放路径即可。该软件采用的是调用存储在外部的XML文件中的FLA视频路径,因而即使发布软件后也可随意修改路径。

3.5 课件自学模块设计与实现

该系统在课件自学模块中嵌入了基本的人体骨骼教学课件,并陈列在树形目录中,只要鼠标轻轻的点击,即可打开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和试题库一样,Macromedia Flash8同样提供了课件制作的模板,由鼠标进行简单的设置后,直接使用加入课件内容即可,并编写少量的控制代码就能一个SWF格式的课件。虽然课件制作的模板也使用的是Action Script2.0脚本语言,同样还是能够直接由Adobe Flash Builder4.0直接调用。因此能够大大地简化开发步骤和节省开发时间。

4 结论(Conclusion)

本文所设计开发的人体骨骼教学系统主要根据我校骨骼教学模块资源较多但较分散的情况,为更好地系统化应用人体骨骼教学资源,用于辅助人体解剖教研室的课程模块教学,并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开发的。开发过程中,在教学软件内容的系统化、交互性、动态性、调用方便,以及具自测功能等方面予以较多考虑,同时又注重其具有趣味性,寓教于乐,生动活泼,为此在学习版块的最后还链接了一些关于人体骨骼主题的小游戏,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为学习者提供“轻松一刻”。目前此教学软件已用于人体解剖教研室的教学中,今后还应适当增加解剖学教学内容,加大知识量,增加更多的中英文对照,以便该软件今后可运用的教学空间更广。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郭光金.电磁跟踪器在人体骨骼虚拟现实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2,9(3):215-217.

[2] 张天伍,陈利军,陈雪梅.Flash技术在人体解剖学虚拟实验室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2007(6):13-14.

[3] 余文富,王真富.FLASH在开发人体解剖彩色图谱教学软件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6):59-60.

if(_parent.Options.QuestionsToAsk < (_parent._totalframes-2) && _parent.Options.QuestionsToAsk > 0){

totQuest = "/ " + (_parent.Options.QuestionsToAsk+1);

}

else{

totQuest = "/ " + String(_parent._totalframes-1);

}

function updateFrame() {

curQuest++;

}

updateFrame();

}

3.4 视频教学模块设计与实现

视频教学模块中嵌入了教学录制视频、并将其陈列在树形目录中,在用户使用时只要单击树形目录中的对应教学视频即可播放教学视频,能够方便学生课后复习或教师上课教学。Adobe Flash Builder4.0中提供VideoPlayer控件,可直接调用外部Flv格式视频文件,因此只需要编写播放路径即可。该软件采用的是调用存储在外部的XML文件中的FLA视频路径,因而即使发布软件后也可随意修改路径。

3.5 课件自学模块设计与实现

该系统在课件自学模块中嵌入了基本的人体骨骼教学课件,并陈列在树形目录中,只要鼠标轻轻的点击,即可打开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和试题库一样,Macromedia Flash8同样提供了课件制作的模板,由鼠标进行简单的设置后,直接使用加入课件内容即可,并编写少量的控制代码就能一个SWF格式的课件。虽然课件制作的模板也使用的是Action Script2.0脚本语言,同样还是能够直接由Adobe Flash Builder4.0直接调用。因此能够大大地简化开发步骤和节省开发时间。

4 结论(Conclusion)

本文所设计开发的人体骨骼教学系统主要根据我校骨骼教学模块资源较多但较分散的情况,为更好地系统化应用人体骨骼教学资源,用于辅助人体解剖教研室的课程模块教学,并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开发的。开发过程中,在教学软件内容的系统化、交互性、动态性、调用方便,以及具自测功能等方面予以较多考虑,同时又注重其具有趣味性,寓教于乐,生动活泼,为此在学习版块的最后还链接了一些关于人体骨骼主题的小游戏,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为学习者提供“轻松一刻”。目前此教学软件已用于人体解剖教研室的教学中,今后还应适当增加解剖学教学内容,加大知识量,增加更多的中英文对照,以便该软件今后可运用的教学空间更广。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郭光金.电磁跟踪器在人体骨骼虚拟现实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2,9(3):215-217.

第7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两种运动方式即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区分平移与旋转。

2、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图形。

3、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思考方法,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4、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时,确定主要对应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游乐名称卡片、组图卡(或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

1.(出示游乐园场景图。屏幕上展现各种娱乐项目:小火车、摩天轮、风车、缆车、转椅、滑滑梯、荡秋千、跷跷板。)你喜欢哪个游乐项目?(指名说)它是怎样运动的?生做动作,感受一下它们的运动方式。

2.你能按不同的运动方式把他们分分类吗?同桌可以商量商量(指名分类,并贴出卡片)

为什么这么分?学生说理由。

像小火车、缆车这样的运动,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平移)

谁来用动作表示平移?

像风车、摩天轮这样的运动,叫?(板书:旋转)

动作怎样表示?

3.(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下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用手势表示。

4.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5.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四人小组交流)

二、观察图形,深化认识

1.瞧,一座漂亮的小房子,(课件出示小房图)那它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看的?跟同桌说一说(师巡视)

指名交流,出现不同答案。(课件演示:点)

(3)多数同学是看平移前后的点之间有几格,这个方法很好,那么,究竟哪个结果正确?我们跟着电脑一起数一数。(课件演示:线图形平移过程)看,平移前在屋顶右边的点,平移后还在……?象这样的两个点,我们叫做一组对应点。(板书:对应点)

(4)请在你的小房图中也找到一组对应点,用红笔点出来,再数一数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根据学生说的,点击演示)一起数数两个对应点之间有几格。

(5)通过点一点、数一数,我们发现,要看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找……?

小结:……一组对应点,再数数中间有几格就行了。

2.鱼图、火箭图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呢?(完成填空,交流)

3.仔细观察这三组图形,在平移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前后只是位置发生变化,大小和形状是不变的。)

5.看图填空。(想想做做4)

三、绘制图形,巩固应用

根据这一规律,请你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你准备怎么画?(指名交流,说清步骤)

(生动手画)

先画好的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要说清楚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展示交流。(实物投影仪)说一说是怎么画的?请生到实物投影仪前交流:先,再,最后。(肯定学生的多种画法)

2.画好之后,怎样检验?

3.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

想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再动手。(师巡视、指导)

4.组图(想想做做5改动)

今天崔老师给你们上课,非常高兴,想送给你们每人一幅画留个纪念,不过要你们动动脑,动动手才能得到它,愿意试一试吗?请你按照图形下的要求画出每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就能知道是什么了,赶快动手吧!

(生独立完成。展示作品:一帆风顺。)

四、游戏活动,拓展运用

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不久,我国有一艘宇宙飞船飞上了天,叫?(神州六号),它以每分钟行驶474千米的速度飞向太空,(放视频)在我国的航天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花样滑冰的赛场上我国的选手发挥出色,(视频)他们的舞姿多么的优美!还有美丽的小花图案等等,这些都运用了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动手又动脑,一定有(创造)。

那就请你把手中的学具,利用平移或旋转创造出像这样的图案?

展示,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教学后记:

平移和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创设了游乐园这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模仿喜欢的娱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吸引学生关注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其次,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让学生按他们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使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再通过交流讨论对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的认识就更加深刻。接着,让学生寻找自己身边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运动现象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认识。

第8篇

关键词:人体骨骼教学;flash CS5;action script3.0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With the purpose of better systematic application of human bones teaching resources which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autonomous learning resources,the author designs and develops a human skeleton teaching software based on flash,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nient resources calling,various display forms and self-test function.The system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Keywords:human skeleton teaching;flash CS5;action script3.0

1 引言(Introduction)

人体骨骼教学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在人体骨骼学习中常常需看图谱、观察预制的标本或特制的模型[1], 以求能直观的理解和掌握人体骨骼结构。传统教学中, 通常采用挂图来教学, 现代教学中, 可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及实物展示台来展示解剖图谱与解剖标本。然而, 前者体积大, 质量重, 使用时繁琐, 挤占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而且不能放大, 无动态效果; 后者虽然可以放大图像, 但操作繁杂, 调用图谱不方便, 也没有动态效果[2]。由于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图谱较多,为了方便学生学习使用,常见的方式为在课件中插入用Flash制作的一些动画,缺乏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且调用时由于资源分散而不利于学习;也有人利用FLASH 软件开发了人体解剖方面的教学软件[3],但其动态效果仅限于任意缩放图片功能,而不能体现图片旋转和三维旋转效果,且不具有各知识点的交互式的自测训练功能模块,不利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目前我校教师收集了不少人体骨骼教学图片方面的资料,但资源较零散,未能形成系统化人体骨骼教学演示平台,而且教师制作的课件方式主要是使用一般的PowerPoint课件制作方法制作授课讲稿,此类课件趣味性、生动性较差,互交性不强,且无交互式自我检测学习模块,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了人体骨骼教学资源能更好地系统化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为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我们设计开发了一套调用资源方便快捷、展示形式多样、具有自测学习功能的人体骨骼教学软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

2 系统的设计(Designed to system)

人体骨骼教学系统针对目前我校教师收集的各种人体骨骼教学的图片、视频等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汇集,并根据现有的资源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包括新资料采集、图像或视频处理),把现有较零散资源集成为系统化人体骨骼教学平台。它是在Windows7系统平台中使用Adobe Flash CS5、Macromedia Flash8、Adobe Flex Builder4.0、Photoshop CS5等工具软件进行开发的。系统软件最终生成exe可执行文件,并脱离开发环境单独执行,而且生成的文件较小,可直接用于任何单机。人体骨骼教学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2.1 素材处理

在系统设计实现的前期,需要对各种图片素材进行适当的处理。使用Photoshop工具可以实现专业的图像编辑与处理,同时利用其广泛的编修与绘图工具,可以更有效的进行图片编辑工作。

2.2 动画制作

在本系统中演示教学模块中需要利用Flash工具进行大量的动画效果的制作。为了让人体骨骼图片演示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只要将鼠标移到图中相应部位,在详解区域便会出现该器官或部位的中、英文名称及相关的功能说明信息。本系统在教学演示时,可放大图片和缩小显示,显示局部解剖图像。对部分骨骼制作立体自动旋转效果,当鼠标单击在旋转人体全骨骼向左则旋转按钮时,骨骼会向左旋转;在单击在向右则旋转按钮时,骨骼会向右旋转;当鼠标单击在暂停按钮时,骨骼会停止转动。当鼠标点击放大按钮时,该部位会进行放大,当鼠标点击缩小按钮时,该部位分缩小并显示。

另外,为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检测,系统附有课后习题自测模块,课后自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拖曳题,简答题等,客观题做完后系统能够自动评分并反馈正确答案等。该自测学习模块的交互功能主要采用了Flash软件中提供的Action Script脚本语言进行交互代码的编写。

2.3 模块集成

主界面采用Flex Builder4.0完全可视化开发和组件扩展,具有很好开发性能和开发效率,模块文件存储在外部文件中,存储路径使用XML文件,同样存储在外部文件中,提高了软件的可扩展性。主界面、3D人体骨骼旋转等均采用成熟的Action Script3.0语言编写,使得代码更利于维护。

3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system)

系统制作阶段包括界面设计、菜单设计、演示教学模块设计、自测模块设计、视频教学模块、课件自学模块和集成测试。

3.1 界面设计

人体骨骼教学软件主界面可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区域1为动态图解区,主要用于展示教学图片、视频播放、自主习题测试和趣味游戏等;区域2为详解区,主要用于提示图片的各功能详细注解;区域3为工具和欢迎区,主要用于放置放大、缩小、全屏显示、退出全屏显示等工具;区域4为学习导航区,该区域用树形目录集成了系统各部内容。主界面区域如图2所示。

3.2 旋转人体骨骼模块设计与实现

旋转人体骨骼是为生动教学而设计,也是该系统的亮点之一,随鼠标单击在旋转人体骨骼向左或向右旋转按钮时,骨骼图像会向相应方向旋转;单击在中间时,停止转动。当鼠标点击骨骼的某个具体部位时,该部位会进行放大,并且显示标注出各个部位的名称及功能。实现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收集想要制作成立体旋转的部位的各个角度部位图片,再采用Flash软件中提供的Action Script脚本语言,编写实现人体骨骼旋转效果的代码,用代码实现控制左右旋转和上下旋转播放的效果。

以小腿骨立体图为例,具体效果如图3所示。

3.3 自测模块设计与实现

自测模块具有课后习题自测功能,课后自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拖曳题、简答题等,客观题做完后系统能够自动评分并反馈正确答案等。Macromedia Flash8提供各种练习测验模板,由鼠标进行简单的设置后,只要加入试题,并编写少量的控制代码就能写出题库。虽然练习测验模板使用的是Action Script2.0脚本语言,但是还是能够直接由Adobe Flash Builder4.0直接调用。因此能够大大地简化开发步骤和节省开发时间。

以复选题为例,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onClipEvent (load) { //下一题控制代码具体实现

curQuest = 0;

if(_parent.Options.QuestionsToAsk < (_parent._totalframes-2) && _parent.Options.QuestionsToAsk > 0){

totQuest = "/ " + (_parent.Options.QuestionsToAsk+1);

}

else{

totQuest = "/ " + String(_parent._totalframes-1);

}

function updateFrame() {

curQuest++;

}

updateFrame();

}

3.4 视频教学模块设计与实现

视频教学模块中嵌入了教学录制视频、并将其陈列在树形目录中,在用户使用时只要单击树形目录中的对应教学视频即可播放教学视频,能够方便学生课后复习或教师上课教学。Adobe Flash Builder4.0中提供VideoPlayer控件,可直接调用外部Flv格式视频文件,因此只需要编写播放路径即可。该软件采用的是调用存储在外部的XML文件中的FLA视频路径,因而即使软件后也可随意修改路径。

3.5 课件自学模块设计与实现

该系统在课件自学模块中嵌入了基本的人体骨骼教学课件,并陈列在树形目录中,只要鼠标轻轻的点击,即可打开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和试题库一样,Macromedia Flash8同样提供了课件制作的模板,由鼠标进行简单的设置后,直接使用加入课件内容即可,并编写少量的控制代码就能一个SWF格式的课件。虽然课件制作的模板也使用的是Action Script2.0脚本语言,同样还是能够直接由Adobe Flash Builder4.0直接调用。因此能够大大地简化开发步骤和节省开发时间。

4 结论(Conclusion)

本文所设计开发的人体骨骼教学系统主要根据我校骨骼教学模块资源较多但较分散的情况,为更好地系统化应用人体骨骼教学资源,用于辅助人体解剖教研室的课程模块教学,并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开发的。开发过程中,在教学软件内容的系统化、交互性、动态性、调用方便,以及具自测功能等方面予以较多考虑,同时又注重其具有趣味性,寓教于乐,生动活泼,为此在学习版块的最后还链接了一些关于人体骨骼主题的小游戏,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为学习者提供“轻松一刻”。目前此教学软件已用于人体解剖教研室的教学中,今后还应适当增加解剖学教学内容,加大知识量,增加更多的中英文对照,以便该软件今后可运用的教学空间更广。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郭光金.电磁跟踪器在人体骨骼虚拟现实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2,9(3):215-217.

[2] 张天伍,陈利军,陈雪梅.Flash技术在人体解剖学虚拟实验室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2007(6):13-14.

[3] 余文富,王真富.FLASH在开发人体解剖彩色图谱教学软件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6):59-60.

作者简介:

林加论(1972-),女,硕士,副教授.研究领域:计算机应用.

第9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A-0084-01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孩子们看到了更美丽的数学。多媒体可以展示文字,可以演绎图象,可以播放声音等,它以无与伦比的优势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数学老师若能够充分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让数学课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近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摸索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应用。下面就跟大家分享我的做法。

一、利用多媒体巧设情境

数学知识枯燥无味,而使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咱们来玩个《我说你猜》的游戏好吗?

生:好!

师:有一种东西不怕打,你越打它转得越快。

生:(快速地)陀螺!

师:有一种梯子上下走,它和电是好朋友。

生:电梯!

(接着,教师分别描述了电风扇、大风车等物体的特征,并由电脑逐个出示相应运动着的物体。)

师:看过这些物体后,你觉得它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们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生:我觉得陀螺、大风车等应该属于一类,因为它们都可以用一个“转”字来描述它们的运动方式;电梯、缆车、轿车属于另外一类,因为它们都是沿着一条线直直地移动。

师:(电脑演示将物体分成两类)对!像陀螺、电风扇等这样固定地转动,在数学上叫做旋转;像电梯、缆车等沿一条线直直地移动,数学上叫做平移。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世界去认识平移和旋转。你们在哪里也见到过平移或旋转?

学生举例:潜水艇、直升机上的螺旋桨、哪吒的风火轮、火车行驶……

师:老师也带了一些,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东西是平移还是旋转。(电脑演示:方向盘、钟摆、拨珠、旋转门、俄罗斯方块。)

(学生判断)……

生:俄罗斯方块上的方块是上下运动的,所以是平移。

生2:我觉得也有旋转,每一个方块都可以变几种不同的形式,变的过程就是在旋转。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俄罗斯方块的运动既有平移又有旋转。

逼真的Flas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判断“俄罗斯方块”时,更是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多媒体的使用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更大的活力,让课堂内容变得更丰富、充实、快速、有效。

二、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有的知识不仅需要学生了解结果,更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由来等。教学这一类知识时,我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常常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此类内容的教学。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我将整个画图步骤制成课件。把画图的过程迅速、准确、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样既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抽象的知识穿上形象的外衣,又可以使学生轻松、准确地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画法。通过此举教师轻松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产生了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同时也慢慢促使学生的思维由形象向抽象过渡。如教学苏教版第十二册P71页例1。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1.课件出示。

师:看屏幕,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它们的面积相等吗?你是怎样比较的?(数方格比较)

2.出示例1。

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是怎么比较的?

3.交流想法。

结合学生交流,多媒体展示过程:

第一个图形通过平移后转化成长方形。

第二个图形通过旋转转后化成长方形。

结论: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

4.小结。

比较面积时你运用了什么策略?想想将原来的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有什么优势?(原来图形复杂,难以比较,转化成长方形后就容易看出每个图形的面积,也就便于比较了。)

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的帮助,化静为动,学生不只看到变化前与变化后的图形的比较,更通过多媒体演示的过程,充分感知图形的转化过程,思考过程一目了然,转化策略在学生头脑中印象深刻,并逐步内化,教学效果明显。

第10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初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思想方法,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区别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那游乐场都有什么好玩的?游乐场不仅好玩,里面还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不想发现它们。那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园吧!

2、课件出示游乐园设施图。

3、提问:这里有一些游乐项目,你们玩过吗?谁能给老师介绍这些游乐项目都是怎么玩的呀?(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游乐项目的玩法。)

4、你们刚刚用手势、身体模仿的就是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呢。那你们仔细观察观察,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学生同桌交流;汇报分类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5、教师小结:你们说得很对,像缆车、小火车、升降椅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平移;而像风车、旋转飞机、摩天轮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两种现象。

6、出示课题:平移和旋转。

二、  互动探究

1、感知平移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像这些物体是沿直线方向移动的属于平移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同桌互相交流,汇报)

2、 感知旋转

(出示课件)

那这些呢?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像这些物体围绕一个点转动的都属于旋转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同桌互相交流,汇报)

(如果学生提到车轮在旋转,就要及时补充:汽车沿着直线行驶的时候,车轮在旋转,车身相对于公路来说是在平移。)

3、体验运动:

(1)、体验平移: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

 (2)、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课桌上的数学书做做平移现象吗?

(出示课件)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把它移动到课桌面的右上角,再依次平移到右下角和左下角。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同桌讨论、交流)

生1:我发现数学书平移后形状、大小不变。

生2:我发现数学书的方向也没有改变。

师小结:对,数学书在平移的过程中,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

4.学习例2:(课件出示)

现在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平移这张小房子的卡片。(哪几座房子可以通过平移来相互重合?)

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我们每次平移后,小房子卡片的大小、形状有变化吗?卡片的方向有变化吗?

师总结:平移的特点就是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

板书:(平移:形状、大小、方向都不变)

 5.学习例3:(课件出示)

现在大家对平移有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旋转呢?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运动。

(1)旋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风扇,风车等等。我们的身体也可以做旋转,想不想试试?(左转一圈,右转一圈)

(2)看样子同学们对旋转也有很深的印象,那我们的数学书可以做旋转吗?

(可以)学生尝试练习做旋转。

(3)小组交流:通过旋转数学书你有什么发现?

生1:数学书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

生2:方向改变了。

师小结:对,数学书旋转时,它的形状、大小不变,而方向改变了。

板书:(旋转:形状和大小不变,而方向改变。)

6、请同学比较平移与旋转,你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并汇报)

生1、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形状、大小不变。

生2:旋转方向改变,而平移不变。

三、巩固拓展

师:现在你们能正确判断物体在做什么运动了吗?一起来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面的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四、课堂小结

第11篇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的引入上,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生动的优势,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中第6课《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可采用故事引入新课:(在幻灯片的上方给出了故事,下方出示一休),同学们,你们都认识他吗,他聪明吗?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有关一休的故事:聪明的一休刚学完三角形的内角和,师父就考起了他,大家看,师父到底考了什么问题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如果去掉一个角,是多少度?”一休马上回答到:“360度”。“如果再去掉一个角呢?”一休又马上回答到:“540度”。“再接着去掉一个角呢?”一休又迅速回答到:“720度”。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休能这么快回答出来的秘密武器是什么吗?学生当时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在讲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的第5课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演示两圆运动来引入新课,可制作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其中较大的圆不动,而较小的圆则从右侧缓缓向左侧的大圆方向滚动,通过连续滚动播出,让学生观察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分别是哪几种?学生很快异口同声的回答:五种,如下

实践证明:这样的引入在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调动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观其境、触景生情,从而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讲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中第1课《确定位置》时,则利用如下问题引入新课:在一个横六排、纵八列的教室里上活动课,老师说第五排的同学请站起来(设定靠门为第一列、靠讲台为第一排),话音刚落,一下子站起来8个同学。老师疑惑了,“我只想叫一名同学站起来的,怎么有这么多同学站起来呢?”(接着给出下面的设问)谁能帮一帮老师,到底应该怎么说才会只站一名同学呢?你是否能举例说出班级里某个同学的位置?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一下子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兴趣,使学生自然融入课堂教学。

二、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知识形成过程,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模棱两可。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动态演示功能,形象具体,如果恰当地加以运用,就会变抽象为具体,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对于比较抽象的几何教学,信息技术在突破难点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讲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3课时《生活中的旋转》时,学生对旋转的三大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不能很好地把握,这时我们可以利用Flash设计了一个三角形绕着一个顶点按顺(逆)时针方向旋转60度停下,还设计了一个三角形绕着三角形外一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度停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旋转由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决定的,从而加深了对旋转的三大要素的掌握。

又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镶嵌》时,学生对镶嵌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同一个顶点处各个图形的内角和要凑成360°”难以理解,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图形镶嵌时的情况,学生观看这一组组镶嵌的类型,很自然地懂得了图形的镶嵌必须满足“在拼接点的各个角的和为360°”这一难点。

在现实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能常常遇到一些比较费时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并非教学的重点,但为了达到所需目标又不得不经过这些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也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在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8课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中是通过以下“议一议”来探索并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观察二次函数y=x2+2x,y=x2-2x+1,y=x2-2x+2的图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图象与x轴有几个交点?

(2)一元二次方程? x2+2x=0,x2-2x+1=0有几个根?解方程验证一下一元二次方程x2-2x+2=0有根吗?

(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为了能有更多时间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也便于归纳总结,在教学中我把以上(1)、(2)两个问题用Powerpoint设计成如下表格,然后让学生讨论后把表格填完整。

如此处理,课堂教学条理性强,突出重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要注意合理、科学有效地使用利用信息技术来服务教学,把它与传统教学进行优势互补。

一是以教学为主,课件应主要针对某个教学难点或重点来设计,紧扣教学内容,切忌脱离实际,使学生的注意力仅停留在课件本身上,对其内容却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对此,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教师一定要以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规律,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辅助教学。

二是以学生情况为背景,制作课件前,教师要先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传统方式准备好教案,然后根据教案内容的层次,再上网查询和教材有关的信息资料,最后经过比较、筛选,确定需要补充的内容,最后采用PowerPoint、几何画板、Flash等软件完成课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能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地方特别多,但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不意味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非每一节课都要用到,而是要找准切入点,选择性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实践,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整合方法。应把信息技术的使用目的放在辅助学生学习上,而非辅助教师上课上。

参考文献:

第12篇

课堂"二分式"教学即"分层次目标教学、分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模式,就是运用课堂的教学渠道,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根据目标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构建目标为主体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形式。其基本模式是: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展示导读提纲,指导学生自学--师生交流,小组合作--课堂练习,分层要求,达标检测,总结提高--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的一种现代教学设备。

"班班通"设备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以及教学思想都发生了变革。合理使用班级中的电教媒体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能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新知的获取,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这必将有力地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首先,在课堂"二分式"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效的,合理的运用"班班通"设备,利用"班班通"教学所表现出来的新颖、生动、直观、有趣的知识形象,正好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吸引力极大,它能激发他们在学习中的各种心理因素,引起他们的好奇与联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在文字呈现教学内容的同时,利用Flash设计多媒体课件,不断变化的图、文、声、像,在深深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益,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强了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如教学《平移》时,通过多媒体,把图形平移的过程逼真地在屏幕上展现出来,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数学的兴趣与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在课堂"二分式"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用"班班通"设备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图形的旋转》时,就可利用课件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从线段的旋转到图形的旋转,由浅入深,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明白了旋转的三要素,并通过课件的演示探究出画旋转后的图形的基本方法,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始终沉浸在愉悦鼓舞中,上课情绪紧张而高效,这种高效是传统教学远远不能实现的。再如,研究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出现的机率与抛掷次数之间的关系,如果用人工来投的话,由于时间的限制,投掷的次数往往不够大,而利用抛掷硬币的课件,可实现较多次数的投掷,从而更能揭示其正反面的出现机率所固有的规律。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第三、在课堂"二分式"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用"班班通"设备,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传统的数学教学法是教师教的累,身心疲惫;学生学得累,不知所云。长期以来,数学学科被称为人们思维的竞技场,数学课运用"班班通"教学设备可以形象的把教师要表达的意图多方位,多渠道的展示出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同时,"班班通"的运用,大大节约了传统教学"板书"的时间,实时、高效地传播教育信息,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程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二分式"教学中灵活运用"班班通"设备,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