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

时间:2023-06-05 10:15: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无线通信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无线通信技术

第1篇

在目前的配电网通信方式中,主要有两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即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配电载波通信与光纤通信是主要的两种有线通信方式。其中的配电载波通信又可以划分为低压宽带载波与低压窄带载波两种,该种通信方式下,能够很好的满足配电网络双向通信的需求,并且采用该种通信方式,不用进行通信线路的另外铺设,对于远程的数据监测及抄表来说是非常经济的一种通信方式,并且该种通信方式的技术非常的简单,易于操作,但是该种通信方式也具有没有统一的通信标准的缺点,很多厂家生产的设备不能很好的兼容,并且受电磁干扰的现象比较严重。光纤传输通信具有安全性能高、实时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容量大、可靠性好的诸多优点,但是该种通信方式下,组网的成本较高,并且组网方式不灵活,这些缺点导致其在配网通信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配电网中采用有线通信的通信方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是建设其通信网络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并且通信方式不够灵活,这使得其在配电网中的应用无法得到广泛的推广。在配电网中常用的几种无线通信技术有GPRS、CDMA、430M数传电台等,下面就对这几种无线通信方式应用于配电网通信中的优劣性能进行简单分析。

1.1430M无线通信技术

430M无线通信技术具有组网灵活、组网成本低、单站覆盖范围广的优点,但是将该种通信方式应用于配电网的通信中,也具有一系列的缺点,主要表现为:(1)在电力行业中数传电台所采用的调制方式通常是比较落后的,并且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采用的是透明的无协议传输模式,不能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也没有响应的纠错能力,所传输的信号很容易被截获,这对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是有较大影响的。(2)该传输方式中进行数据交换的主要方式是轮询,并且其周期是随着监控点的数量的增加而表现出现行增长的特点的,对于配电网通信的实时性要求无法满足。(3)各个传输节点是独立存在的,没有进行统一的网络管理,也不能进行无线信号的同步,信道的利用率非常的低,在通信的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非常的严重。

1.2GPRS/CDMA20001X无线通信技术

GPRS/CDMA无线通信技术是目前配电网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该技术具有网络覆盖面积广、成熟度高的特点,但是该技术中还是存在着一些缺点,如:(1)资费比较高,运营商所采用的计费方式是以比特为最小的计费单位,导致其自费较高。(2)该通信方式中的节点连通率较低,该传输方式中的传输网络中,主要的传输任务是语音传输,这就会导致电力数据业务在传输的过程中连通率较低,容易发生断线。(3)该传输方式中的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由于该传输方式中是租用相关的运营商的网络,无法满足配电网数据传输安全、可靠性的要求。(4)无法保证网络延时,在该种通信方式中,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网络延时,而配电网数据传输要求具有较强的实时性,这与配电网络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2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配电网无线通信中的优点

配网中的自动化通信的主要特点是:信息总量大、信息节点分布广、单个节点的信息量小;并且要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对于传输带宽、时延、速率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而通过对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进行分析,其传输特点正好能够符合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的要求,尤其是BWA技术,其具有较高的传输带宽、带宽分配机制非常的灵活等优点。通过对BWA技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1)覆盖范围非常的广,对于零散分布的配网监控点能够进行有效的覆盖,并且能够通过无线接入点信号交叉覆盖的方式能够很好的保证各个监控点的传输可靠性。(2)通过窝组网的架构方式,能够实现多种形式的双向数据传输,限制业务性能的只有带宽。(3)能够实现带宽的动态分配,该种分配机制能够满足配电网中的不同业务需求。(4)带宽非常的大,具有很高的吞吐量,对于配电网的业务开展非常的方便。(5)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为了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无线宽带技术中采用了MAC地址绑定、地址/协议过滤、防火墙等一系列的措施,并且具有很好的加密功能。(6)基于全IP架构,因为是采用这种架构,使得该传输方式能够兼容任何基于TCP/IP协议而进行开发的配电网业务。正因为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以上所分析的一系列的优点,因此,在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采用宽带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信息的传输是非常可靠的,下面就对目前使用的两种主流的无线宽带通信技术的优劣性能进行比较。

3各种主流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劣比较

WiMAX与McWiLL是目前国内的两种主流的BWA技术,这两种技术都采用的是宏蜂窝组网技术,但是二者在技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从整体上来讲,McWiLL相对于WiMAX存在一些技术上的优势,主要表现为:(1)McWiLL采用的是智能天线技术,这使得其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并且具有较大的链路预算;(2)McWiLL采用的是CS-OFDMA技术,成功克服了OFDMA技术在窄带业务上的缺陷,这使得其能够进行宽窄带业务的良好融合,并且该种通信方式在进行大量的窄带并发业务的处理时,具有非常高的通信效率;(3)McWiLL采用的码扩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McWiLL技术是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国家在政策上对其进行了大力的扶持,而WiMAX技术的核心技术是从国外进行引进,在国内已经没有频率资源,虽然两者的技术水平各有特点,但是从相关的政策扶持上来看,McWiLL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前景相对较好。但是从产业化角度来对二者进行分析,McWiLL的主要市场是行业市场与专网,其联盟成员的数量也是比较少的,而WiMAX技术的企业联盟数量非常的庞大,尤其是在国外的发展非常的迅猛。随着国内外通信网络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不管是WiMAX技术还是McWiLL都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无线宽带通信技术必将在配电网通信中取得更加广泛的应用。

第2篇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 应用 发展

在信息化极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普及到各群众的生活中。无线通信技术不再局限于用于语音通话方面,它已经全面运用于商业、生活、金融及工作中。移动电话,语音通话,数字电视,网络通信,数据交换等,都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平台繁衍而生。人们只需要一个可以移动或者固定的终端设备,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即可享受无线通信技术带来的语音或视频通话,数据及交换,图像和传真等便利服务。我国的无线通信技术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了解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是必要的。

一、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无线通信技术最早是从固定模式开始的,大致上通过了五个发展时期才进入移动式模式。

第一个发展时期是在19世纪50年代初,当时只有利用短波频和电子管技术进行无线通信。并且因为技术和设备不够成熟稳定,没有得到普及应用,仅用于军事用处。50年代末,才通过实验研究出现了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

第二个发展时期是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此时出现了半导体的UFH450MHz,出现了公用电话网,就是所谓的通过有线连接终端进行传输语音通话的公用电话系统,并向移动电话的发展迈了一大步。

第三个发展时期是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这个时段我国借鉴美国的视频段技术,引进了科学家贝尔的蜂窝系统概念,经过实验,将视频段提高到了800MHz,为后期的视频传输奠定了基础。

第四个发展时期是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个时段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大力发展的时期。出现了GSM等系统,并运用于个人通信业务中。

第五个发展时期是19世纪中期至今,这个时段是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时期,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如3G,UWB,WLAN,WiMax。移动终端设备也越来越精巧。

二、无线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我国现行的无线通信技术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较早时期出现的红外线传输技术。它是通过短距离的数据交换。21世纪初期我们应用于我们的移动手机中。它虽然耗能小,但是受距离远近的控制,而且传输速度较慢。

(二)蓝牙技术。蓝牙技术能实现全双工传输技术。它主要用于移动手机、无线耳机和电脑上,进行无线的信息等传输交换。简化了移动设备和终端设备与网络之间的通信技能,实现了数据通信高效传输功能。

(三)WLAN的接入。WLAN即是我们所说的无线局域网。用户可以通过无线电波作为媒介接入无线WLAN网络,它是通过RF射频技术,利用存取架构的简易化,使信息快速的达到用户终端。在大型的酒店、机场或商务场所基于IEEE802.11的标准随时随地共享无线局域网带来的高速快捷的网络体验。虽然WLAN得传输距离只有几十米,但它是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无线端口接入,具有传输的高速性。我国的WLAN技术相较于外国正处于初步引进阶段。而我国大多数城市还没有接入这种无线通信技术。

三、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融合。由于技术和开发原因,我国现有的无线通信技术有由电信推出的3G业务TD-SCDMA,该无线通信技术能为广大客户提供高速的语音通话、数据传输和多媒体等覆盖广的无缝率移动业务。是广大用户使用率最高和最频繁的无线通信技术。但此无线通信技术受诸多产业链的影响,要利用流量数据KB实现,技术方面还未形成大规模的趋势。而由外国引进WLAN无线通信技术,虽然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高速的中距离网络接入服务,但网络具有局限性,覆盖率低,仅在我国一级城市应用,在我国二线城市还很少普及运用。其次,在19世纪出现的使用脉冲无线接入技术的UWB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近距离10米的极速无线接入服务。根据各无线通信技术的不同功能,我们可以对各种网络无线技术进行统一融合,互补长短,将无线通信技术广度和深度完美结合化。做到客户全方位的需求,以提高无线通信技术市场需求。

(二)无线高频谱接入,主要用于GSM和CDMA网。无线频谱是指在频率3000GHz下通过空间进行传播的无线通信技术。它是靠电磁波进行传输交换。无线高频谱有14个频段,可以在同一时间供多个客户端同时使用,而不影响其传输交换速度。提高了使用无线通信技术的时间间隙问题。

(三)宽带无线接入,由于用户都具有大的移动性和不同的需求性,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方向必须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发展。当前主要的无线宽带技术有3G,UWB,WLAN,WiMax。他们都有各自的优越和技术性。都具有覆盖广,传输快的功能。依当今网络用度广来看,3G是主导产品,主要用于蜂窝移动通信。它的无缝性是大多二线城市注重的,也是我国无线通信技术广度发展的方向。而UWB的短距离高速度是我们深度技术的发展方向。WLAN在某个局域或商务上极具作用。WiMax主要用于城域网,成本低,通过网络塌能达到数英里的网络覆盖。是当前最好的一种蜂窝数据网络。

四、结束语

在当今的经济飞速的时期,无线通信技术不仅要综合各个网络技术的优越性,更要合理的规划发展方向。符合各大区域,不同用户群的多功能化和个性化。使无线通信技术多元化和一体化得到全面运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嘉. 现代化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9:44.

[2]杨博,王磊,杨创业. 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8:4912-4913.

[3]赵慧.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及未来趋势展望[J]. 信息通信,2011,03:123-124.

第3篇

【关键词】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未来前景

一、目前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来看,我国有关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对比较快的,而对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运用来说,通常表现在多方面的特点之上的,其主要特点有一下几个方面:1、移动通信技术。目前,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可以说在全球发展当中仍处于比较快的国家,移动网络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业务平台朝着更为广泛的方向发展,而且还不断的朝向更多方面的客户发展,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以逐渐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移动运用实现4G服务,而且采用这种网络形式的用户还在进一步的增多,依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正在逐渐朝向5G服务的时展,这种快速而迅猛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2、蓝牙技术的发展。蓝牙技术主要是以现代化无线通信技术作为其发展的重要基础,采用无线数据技术以及语音技术作为其发展的主要载体,进而更好的实现具有全球通信理念的开放性的通信技术,这种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在短距离之上,通过降低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的传输方式,其主要所采用的服务对象则为固定的终端设备以及移动端等,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3、无线宽带技术。无线宽带技术则主要是基于固定的宽带接入方式,这种方式采用较为特殊的优势,在起初的投资速度上表现出非常快的速度,而在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则是一种具有无线宽带方式的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发展过程当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是缺少良好的结技术,其次则是所采用的接入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2.1通过群体传输转向个人信息传输

在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当中,个人信息传输则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采用无线通讯技术,为个人方便、快捷的传递相关信息一定会成为后期逐渐发展和演变的主流形式。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个人信息的需求逐渐得到了更为强烈的重视,而这种发展同样是一种具有客观性的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并且在推广形式上表现出良好的自由化特点,与移动智能网络共同促进全球个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开拓。

2.2构建系统、完善、优良的无线通讯技术宽带系统

对于宽带系统的发展方向则是非常明确的,也就是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进而实现对无线传输速度进行提升,由传统上的通信系统逐渐向更高层次的通信系统进行发展。无线通讯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宽带系统,在接入方式上肯定不能仅仅只是采用无线的介入方式,而是应当朝向具有人工智能化的方向不断的发展,同时对传输的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从而使得无线通信技术不断的完善和优化。

2.3对无线通讯技术内部结构进行优化

对无线通讯技术内部的结构进行转变则是进一步提高其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传统的无线通信网络当中,已经很难满足现当代高速度、大容量的运用上的发展速度及需求,因此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之后,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其重要的优势以及高频率的特点,促进增强其中的频段通信技术,进而实现高效率的发展。

2.4运用新技术对无线通信格局进行转变

无线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上一定会呈现出综合化、多元化、一体化和宽带化的发展趋势,从目前有关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LTE技术将会逐渐成为发展中的主流方向,进而逐渐实现对全世界网络移动的全方位覆盖模式,而对于WLAN、WIMAX等宽带接入技术,将会因为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在不同的覆盖区域能够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形成良好的发展互补趋势,从而在未来,逐渐将宽带化演变成一种具有无线通信技术特点的特殊演进方式。

参考文献

[1]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刘波,刘建伟.通讯世界.2016(17)

[2]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前景[J].叶红霞,代博兰,李军.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2)

[3]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陈芳芳,苏艳涛.中国新通信.2014(15)

[4]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前景[J].熊卿青,邓媛嫄.科技创新导报.2012(02)

[5]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应用[J].彭罡.中国新通信.2014(12)

[6]对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J].赵璐,张坤.民营科技.2009(09)

[7]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热点问题分析探讨[J].李思慧.中国新通信.2015(24)

第4篇

1.1解码中继协议

解码中继协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放大中继协议的不足以及缺点。正如上述所说,放大中继协议在对信号协议进行转发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音频杂质,从而会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一定的困扰。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协作分集技术中又出现了解码中继协议这一新的分集技术。解码中继协议的应用使得无线信息进行转发的同时得到判决,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杂音的放大,减少杂音的传输距离以及传输时间。解码中继协议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无线终端系统做出更加准确的判决,如此一来,传输信息的真实性得到了保证。但由于传输和判决的同时进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号处理的难度。

1.2编码协作协议

编码协作协议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放大中继协议以及解码中继协议的转发冗杂问题。编码中继协议的特点在于利用不同的传输信道进行信息传输的,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传输步骤,提高传输效率。编码中继协议可以提高用户之间的联系,使用户获得更好的无线通信环境。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如果用户间的信道环境很差,通信用户通过使用编码通信协议可以获得很好的无线信息的传输效果。但是由于传输步骤的减少,对信息传输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准确度的要求就提高了,所以编码协作协议的应用需要高精度的无线通信系统与之相配应。

2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目的

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为了适应科技以及经济发展对于无线技术的高度要求。具体到技术层面而言,协作分集技术对于解决多种信号同时传输,提高信号传输速率以及安全性具有很大作用。协作分集技术的应用使得无线通信用户在选择信号传输途径以及满足自身对于信号传输要求方面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由于人们对于信号传输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在对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应用时往往得不到满足。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现以及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通信技术中的这一问题。为了克服当前信道的服务质量下降所引起的系统资源重新分配所导致的无线系统应用的不方便性,提出了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系统。采用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提高中继重叠区域用户的通信质量,减少用户越界时所需的切换。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特点,所以在当代社会中受到了广泛欢迎。

3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要求

首先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以及开发离不开科技以及资金的支持,所以科技力量以及政府或企业的投资是开展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的基本要求。只有人才、设备、资金、政策的全方位支持,各种科技活动的开展,科学技术的研究才能够进行到底并取得预期的目的。在对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研究的时候,既要重视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应用,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以及技术设备,提高研究水准和速度是是实现研究目的的唯一要求。由于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所以相关部门在制定研究方向时要尊重政府的意见,合理开发和利用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

4结语

第5篇

【关键词】蓝牙(Bluetooth);近距离无线通信

1.蓝牙的起源与发展

蓝牙是1998年5月由东芝、爱立信、IBM、Intel和诺基亚共同提出的一种近距离无线数据通讯的技术标准,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通信,使数据的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

蓝牙的支持者从最初的五家企业发起的蓝牙特别兴趣小组(SIG)发展到现在近3000个企业成员。蓝牙从实验室进入市场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底到2002底):蓝牙产品作为附件应用于移动性较大的高端产品(如移动电话耳机、笔记本电脑插卡或PC卡等)中,或应用于只要求性能和功能且对价格无要求的特殊场合。

第二阶段(2002年到2005年):蓝牙产品嵌入中高档产品中,如PDA、移动电话、PC、笔记本电脑等。蓝牙的价格进一步下降,估计其芯片价格在10美元左右,而有关的测试和认证工作也初步完善。

第三阶段(2005年以后):蓝牙进入家用电器、数码相机及其他各种电子产品中,蓝牙网络随处可见,蓝牙应用开始普及,蓝牙产品的价格在2美元~5美元之间,每人都可能拥有2-3个蓝牙产品。

2.蓝牙技术的工作原理

2.1建立连接

在微微网建立之前,所有设备都处于就绪状态。在该状态下,未连接的设备每隔1.28s监听一次消息,设备一旦被唤醒,就在预先设定的32个跳频频率上监听信息。跳频数目因地区而异,但32个跳频频率为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连接进程由主设备初始化。如果一个设备的地址已知,就采用页信息(Page message)建立连接;如果地址未知,就采用紧随页信息的查询信息(Inquiry message)建立连接。在微微网中,无数据传输的设备转入节能工作状态。主设备可将从设备设置为保持方式,此时,只有内部定时器工作;从设备也可以要求转入保持方式。设备由保持方式转出后,可以立即恢复数据传输。连接几个微微网或管理低功耗器件时,常使用保持方式。监听方式和休眠方式是另外两种低功耗工作基带技术支持两种连接方式:主要用于语音传输的面向连接(SCO)方式;主要用于分组数据传输的无连接(ACL)方式。

2.2差错控制

基带控制器采用3种检错纠错方式:1/3前向纠错编码(FEC);2/3前向纠错编码;自动请求重传(ARQ)。

2.3认证与加密

认证与加密服务由物理层提供。认证采用口令——应答方式,在连接过程中,可能需要一次或两次认证,有时也无需认证。认证对任何一个蓝牙系统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允许用户自行添加可信任的蓝牙设备,例如只有用户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才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进行通信。设置蓝牙安全机制的目的在于提供适当级别的保护。

2.4软件结构

蓝牙设备具有互操作性。对于某些设备,从无线电兼容模块、空中接口,直到应用层协议、对象交换格式都要实现互操作性;对另外一些设备(如头戴式设备等)的要求则要宽松得多。蓝牙计划的目标就是要确保任何带有蓝牙标记的设备都能进行互换性操作。软件的互操作性始于链路级协议的多路传输、设备和服务的发现、以及分组的分段和重组。蓝牙设备必须能够彼此识别,并通过安装合适的软件识别出彼此支持的高层功能。互操作性要求采用相同的应用层协议栈。不同类型的蓝牙设备对兼容性有不同的要求,用户不能奢望头戴式设备内含有地址簿。蓝牙的兼容性是指它具有无线电兼容性,有语音收发能力及发现其它蓝牙设备的能力,更多的功能则要由手机、手持设备及笔记本电脑来完成。为实现这些功能,蓝牙软件构架将利用现有的规范,如OBEX、HID(人性化接口设备)、vCard/vCalendar及TCP/IP等,而不是再去开发新的规范。设备的兼容性要求能够适应蓝牙规范和现有的协议组成部分,它允许用户自行添加可信任的蓝牙设备,例如,只有用户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才可以通过用户自己的手机进行通信。蓝牙安全机制的目的在于提供适当级别的保护,如果用户有更高级别的保密要求,可以使用有效的传输层和应用层安全机制。

3.蓝牙通讯技术的特点

4.蓝牙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以下蓝牙连接,我们可以从家庭办公的线路束缚中解脱出来:

(1)保持计算机、电话及PDA上的联系人、日历和信息同步。

(2)从计算机向打印机无线发送文件。

(3)将计算机无线连接至鼠标和键盘,免去了桌上一堆的杂乱电线。

(4)通过连接手机至扬声器召开免提电话会议。

(5)从拍照手机向打印机发送图片,并进行打印。

(6)通过无线立体声耳机收听从家庭音响或其它类似音频设备传送的流音乐。

(7)通过蓝牙连接从膝上型计算机或手机向媒体查看器发送图片,在电视上查看数码照片。

(8)在无线立体声系统内,基站可以通过蓝牙连接向无线扬声器流传输音频。

(9)在进行日常活动时,使用连接至手机或固定电话的无线耳机,就可以随意接听来电。

(10)在家时,可以使用连接至陆线CTP电话的手机,以节省话费。

5.结束语

蓝牙技术产品与因特网Internet之间的通信,使得家庭和办公室的设备不需要电缆也能够实现互通互联,大大提高办公和通信效率。因此, “蓝牙”将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新宠,将为广大用户提供极大的方便而受到青睐。蓝牙技术对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衷心希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蓝牙产品早日投入市场,也希望有更多有识之士关注和支持我国蓝牙技术的发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工作与生活都在逐渐变蓝。 [科]

【参考文献】

[1]超低功耗(ULP)蓝牙技术规范解析[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第6篇

【关键词】 无线通信技术 技术热点 发展趋势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得人们也得到了越来越便捷的生活,同时无线通信技术热点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无线通信技术不断从最初的模拟通信过渡到现在的数字通信时代,甚至在现在的发展过程中,无线通信技术也已经涵盖了各行各业。通过人们对现代网络的多元化要求,因此在网络发展上也提出了更多多元化的服务要求。接下来本文就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对今后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热门的研究行业,并且这门技术也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在现在全球无线通信行业不断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网络用户也在保持着上升的趋势。但是从全面的角度来分析,各地区仍然存在着十分不平衡的状态[1]。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是非洲的大部分国家来讲,无线通信技术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完善,甚至有一些地区在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还仍然处于空白的阶段,但是在发达的欧美国家,无线技术不仅十分普遍,同时这项领域已经得到了十足的发展。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3G无线通信技术TD-SCDMA和WCDMA已经呈现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甚至也已经初步呈现出压倒GSM通信技术的趋势。像是我们熟知的网络运营商在竞争的过程中更是明显,分别都有着自己忠实的客户。但是总体来讲,现在3G移动技术在我国还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普及率比较低,还有很大的成长和进步空间。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热点

2.1 3G时代的来临

所谓的3G就是指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在第三代的移动通信中,主要有三大主流标准:WCDMA、TD-SCDMA、CDMA200。在这个过程中,3G网络不仅可以像以前一样支持不同的信号之间进行相互转换,同时还能支持电信用户向全网络覆盖的通信提供数据和信号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还支持着语音信号的传输,是网络时代一次跨越性的发展和进步。现在,各个网络运营商纷纷建立起更先进的3G网络,也使3G网络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2]。

2.2后3G时代的LTE技术

在现代的通信网络发展过程总,LTE就是在3G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演进得来的一项技术。在这项技术中,不仅将3G技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完善,同时这项技术也具备了更高容量、高传输效率的优势。在日常的通信要求下。其下行的网络最高传输率可以达到100Mbps以上,上行最高也能达到50Mbps。咋几项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由于改进和完善了传统3G网络的空中接入技术,因此在今年的发展过程中,LTE也被不断地发展和应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使用和关注。

2.3 WiFi

在这项技术的发展过程中 ,WiFi的突出特点就是将上行的数据速率和下行的数据速率得到对称性的发展。通常情况下,我国采用的是802.11b标准,因此理论数据的基本速率一般能达到11Mbps,覆盖的范围也基本在300米以内,是一项技术性的完善和突破。在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项技术和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因此WiFi今后的发展也必将得到更大的进步,并且迎来更好地明天3]。

2.4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UWB

UWB这项技术采用的是超短的周期对脉冲情况进行调制,通常发出信号的时候都是以0或是1的方式进行传输,而不是通过载波对信号进行传输,这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时域通信技术。和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这项技术不仅在 结构的安排上更加简单,同时成本相对来讲也比较低,同时这项技术还保持着比较高的传输效率,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通信技术。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中我们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能看出在技术的发展上我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将无线通信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将现阶段存在的不足进行妥善的解决,并将地区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将无线通信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帮助我国无线通信技术走向智能化、数字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无线通信技术将得到更大的进步。

参 考 文 献

[1] 杨昌黎.探讨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大科技,2014,23(10):366-367.

第7篇

一、超宽带无线通信相关技术的定义

所谓的超宽带无线通信相关技术,即是一种带宽很大的通信技术,也指信号的传输可以在带宽为超宽带的信号上进行。超宽带最早应用在美国国防部,最初的目的是运用超宽带技术来完成对某些频率范围内的信号界定。超宽带技术不同于普通的通信技术,其脉冲信号非常短,通常单个的脉冲信号可以持续几十皮秒甚至几纳秒的时间,实现数据传输速率的最大化,达到一秒几百兆比特。

二、超宽带无线通信相关技术的特征

超宽带技术作为一项崭新的技术领域,其可以完成无线以及个人局域网中的无线接口之间的相互连接,主要的特征包括:功耗低、传输速率高、带宽高等。超宽带无线通信相关技术主要是采用以下方式来完成信息传输:调整脉冲幅度、持续时间或者间距等。运用超宽带无线通信相关技术构建系统的优点主要有:

2.1耗电量低因为超宽带系统的收发机结构比较简单,所以系统的耗电量大大降低,仅仅消耗原有耗电量的10%~20%,有效的对系统电源供电的时间进行了延长,超宽带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是移动终端以及传感器网络。

2.2穿透能力强超宽带无线系统的穿透能力很强,例如可以穿透树叶以及其他障碍物,可以形成隔墙成像,使得常规超短波信号可以在丛林中得到有效的传播,也可以应用在窄带系统的丛林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2.3共存性超宽带技术中的发射设备通常具备很小的发射功率,而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共存性即指利用超宽带来完成和其他通信系统之间的频谱共享。通常的超宽带通信技术的频谱范围足以满足大部分通信系统的频谱需要,超宽带技术的应用过程也不会影响其他信号。

2.4频谱利用率与带宽高由于超宽带技术具有的带宽很大,因此其可以利用大带宽来满足高速率的数据传输需要。现在,超宽带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无线个域网中,是一种实现无线传输的新技术。超宽带技术所用的通常都是很高的带宽,又因为其本身包含共存性,因此缓解了频率资源的使用紧张,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无线电通信方式。

2.5传输速率高以及抗干扰水平较高超宽带无线通信具有很高的的数据传输速率,甚至数据传输的速率可以达到一秒几百兆比特,这种数据传输速率要比蓝牙的传输速率高出很多。超宽带无线通信的发射信号主要分布于宽阔的频带,具有很小的输出功率,其可以在接收端有效还原信号的能量,并且利用解扩来产生相应的扩频增益。因此,超宽带技术比蓝牙技术具有更高的抗干扰水平。

2.6发射功率较低在超宽带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因为信号在进行扩频处理时的增益很大,所以可以利用低增益的全向天线,通过有效的调整发射机的功率来完成远距离的数据传输。超宽带信号的优点主要是处理简单,不需要使用很多的射频以及微波元件。

三、超宽带无线通信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

超宽带无线通信相关技术的带宽非常的高,而其又具有共存性,可以满足和其他技术共存的需要。因此,可以将超宽带无线通信相关技术应用到多个领域,例如个域网、军事和智能交通系统等。

3.1应用在家庭以及办公环境中超宽带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通信的需求,使得家庭以及办公环境的设备可以得到快捷有效使用。超宽带技术的应用,淘汰了以往电子器件之间的有线连接,取而代之的是无线连接的方式,利用大容量的数据之间进行相互的转换以及传递来优化家庭以及办公环境。超宽带技术中的设备载体的优点主要是方便小巧,因此可以通过计算机中的某一设备来有效实现对整体计算机网络的利用效率。

3.2应用在军事领域中由于超宽带无线通信相关技术的隐秘性非常好,因此可以在军事中利用这种技术来研发新式的雷达系统以及对传统的无人机驾驶技术进行改革。[3]在现代的军事研究中,应用最多以及发展最为迅速的就是隐身战术。超宽带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在战争中隐身的战斗机暴露出来,因此必须重视超宽带无线通信相关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运用。

3.3应用在智能化的交通系统中定位精准以及搜索速度快是超宽带无线通信相关技术的两大特点。超宽带技术在智能化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设置阻止障碍物的雷达装置,并且在智能汽车里安装这种雷达装置来实现智能驾驶。智能驾驶主要体现在:雷达装置可以在遇到障碍物的时候提醒司机注意,并且主动绕开,同时也可以帮助司机更好的停车,达到司机不进行停车却可以自动进行收费的目的。

3.4应用在成像系统中由于超宽带技术的穿透墙以及楼层的能力较好,因此可以在成像系统中广泛的运用超宽带技术。最突出的应用是穿墙雷达以及穿地雷达的制作,穿墙雷达在战场和警察防暴行动中可以用来实现墙后以及角落中的敌人的定位。

3.5应用在有线电视的网络中有线电视网络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网络具有很多优点,主要包括容量大、频带宽、成本低等。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为信息高速发展做出了铺垫。现在最高的数字电视标准是具有优良的视频以及音频效果即高清晰度电视。传统的电视网络主要采用的传输方式是模拟信号,而现在的有线电视网络则与其不同。在高清晰度电视网络系统中运用超宽带无线通信相关技术,便于节目的处理、制作以及采集,对数据传输进行数字化的管理。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电网通信;应用前景

1 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无线通信技术一般是由无线终端,无线基站以及应用服务器等设备组成,是当前信息科学技术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通信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信息传递,无线通信技术不仅信息传递功能较强,还具有较多特点:第一,安全性高,无线通信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输入密码才能够连接使用,安全性相对较高。第二,覆盖面广,覆盖面广是无线通信技术显而易见的特点之一,在一些居民家中,餐馆,企业,甚至是公交都覆盖了无线网络,由此可见,无线通信技术覆盖面较广。第三,业务功能强大,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较多功能,其中包括无线网络技术,WPAN基于IEEE802.15的无线局域网以及WMAN基于IEEE802.16的无线局域网,具有较多功能,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能够连接网络运用网络实施多种监控、检测、勘察以及娱乐功能,功能十分强大,业务能力较强。[1]除此之外,无线通信网络还具有不受城市建设约束影响,安装容易,简单灵活,投资小扩充容易等特点,致使无线通信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无线通信技术类型较多,应用较为广泛,在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探究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我国通信业的发展,弥补传统通信业存在的不足,提高通信覆盖面积以及通信传播率,产生较好电网通信效果。

2 无线通信技术类型

2.1 WIFI技术

WIFI技术是一种近几年发展迅速可以将终端设备以无线方式连接的技术,多数人对WIFI技术并不陌生,生活、工作中都经常用到WIFI技术,WIFI技术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捷,在具有WIFI无线网络的情况下,用户只要输入无线密码,就可以登录网络,进行学习,工作以及娱乐,十分方便快捷,当前WIFI产品以及技术十分成熟,相关设备,软件也形式多样,无线路由器,随身WIFI以及WIFI万能钥匙等都较为常见,具有广阔市场。WIFI技术十分适用于无线局域网络中的技术类型,是有限网络的延伸,应用性强,覆盖面积广,并可以进行多人网络共享的技术,优势十分显著。当前,WIFI无线网络技术受到多数居民的喜欢,投资小,不用铺设多余线路,使用方便,不仅在城市具有广泛应用,在林区也具有应用价值,只要具有通信信号,通过购买无线路由器以及无线网卡,就能够连接无线网络,使用简单,经济实用。WIFI无线网络技术具有较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最大的缺点就是安全性较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当前已经研发出较多破译WIFI密码的软件,如WIFI万能钥匙,WIFI畅游等,手机等移动设备在下载此类软件后,可以查询到附近的WIFI热点,并进行破译,一旦连接成功,就可以在不知道无线网络密码的情况下连接破译的无线网络,窃取他人网络信号。WIFI无线网络技术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源自于WIFI无线网络应用的射频技术,射频技术通过空气传递信息,发送与接收数据,易受到外界干扰攻击,技术高超之人能够轻易在电波覆盖内盗取数据与信息资料,甚至是进入公司内部局域网。[2]

2.2 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是指利用卫星来配合陆地通信的技术,其适用于范围较广但却不密集的用户,主要手段是通过卫星将用户连接至有线网的接入设备。利用卫星建成宽带卫星接入系统具有较好发展前景,不仅切合实际,还安全可靠,适用于作战通信、应急通信以及海外通信。但卫星通信技术也存在一定不足,首先,成本高,卫星通信技术采用卫星作为通信平台,通信信道租用费用以及地面站的建设,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应用通信技术成本较高,支出较多,不够经济,不适用于日常生产生活。其次代价大,采用卫星通信技术所使用的通信资源是卫星通信公司所有,受到宽带限制,传输通信数据是需要付出较多代价的,因此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主要适用于作战以及应急通信,通信安全性高,切合实际。

2.3 4G技术

4G技术即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RS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是指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导航与定位的系统,具有实时,全方位,高精确度的特点,在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3]GIS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信息处理,在土地勘测,国土资源审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RS遥感技术,是指通过从高空中接收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并通过电磁波信息进行扫描,摄影的勘探技术。4G技术较为成熟,4G网络部署具备相当的实践经验,4G已经成为网络通信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具有一成套建网理论,包括仿真,模型预算以及链路预算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3 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无线通信技术能够适应电网通信业务信息量大、通信点多、接线复杂等特征,在电网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保证电网双向通信功能,在恶劣情况下同样能够保持它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4]其次,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有效实施电网控制,较好完成电网保护工作,在电网出现故障之后,配电网能够控制电网自动恢复,但在偏远地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电网故障会对设备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给设备维修工作造成一定难度,并且此技术建设周期长,造价成本高,具有显著缺点,应用无线通信技术不用重复进行网络架设以及通信网升级,方便适用,便于扩展。有助于完成电网保护工作,有效实施电网控制。[5]最后,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构建控制保护系统,满足电网需求,提高电网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不仅扩展方便,成本也不高。除此之外,无线通信技术还具有免维修,运行费用较低易于扩容等特点,因而其发展前景较好。

4 结语

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成本低、覆盖面广的通信技术,无线技术的发展,弥补了光纤通信成本高,维修困难操作复杂的缺点,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变革,将其应用于电网通信中作用较大,不仅能够方便扩展,还具有较高安全性,是一种需要大力发展的通信技术。

参考文献:

[1] 罗瑶.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前景[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04).

[2] 崔志皇,鲍培波.关于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5(04).

[3] 熊卿青,邓媛.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前景[J].科技创新导报,2012(02).

[4] 张健,郑春.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9).

[5] 刘建军.无线接入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与发展[J].华章,2011(20):247.

作者简介:高雪松(1994―),男,辽宁阜新人,沈阳理工大学本科在读。

第9篇

一、LTE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整合

就现在来说,互联网的核心主营业务模型中,有着不同类别和种类的业务、数据包频库、性质、属性以及终端密度等,然而互联网的数据模型与现在的常用的软件QQ相同,其模型是比较小的、频率是比较高的,所以很容易使网络资源产生浪费情况,进而致使了网络的效用无法达到最高,这一情况对互联网日后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妨碍作用。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下,LTE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相整合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样的两项技术相整合有着较为关键的价值和意义。而LTE无线通信技术和传统通信技术相较来说,是存在着许多不一样的。LTE无线通信技术是正在发展的高科技技术,其LTE的终端是LTE和互联网技术互相整合和在创新这个阶段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并且互联网的不同运用想要获得较为快速的发展,就需要依靠LTE技术终端的发展以及推广来完成的。而紧跟着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互联网信息的类别和数量都在不停的提升,所以对数据的分析也随之在增加。相较于互联网的网络层面来说,2G、3G、Wifi和有限网络等都是目前来说,运用的较为广泛的传输系统技术。所以,在LTE终端中,其主要的侧重点在于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及LTE网络技术两者相互结合的过程实施分析和研究,进而使得异构网络在运营中可以稳定、安全以及快捷。在互联网的运用层面上,重点是使得互联网信息可以存储和分析,且对数据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影像智能处理等实施处理和探讨。在互联网的运用中,云计算就是处理这些问题中的核心关键。所以,把互联网技术和LTE技术进行相互整合,是达成云计算技术和LTE无线通信技术相互整合的关键,而这样不仅能够使数据中心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以使得互联网的所提供的服务更加便利,同时还可以和LTE终端数据信息获得共享。而这两项技术的相互结合,可以有效的防止信息出现泄露、黑客进行入侵等现象的产生。

二、LTE无线通信技术在互联网技术中的应用

LTE无线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整合的过程中,其互联网是需要价格传感器和控制器等,利用局域网来达成传感器之间叠加情况的,利用这样的形式把LTE无线通信技术融入其中,这个时候许多数据会利用局域网络进入到LTE无线通信的过程中,而这一过程所出现的的小规模、大频率的业务会包含着对无线网络所产生的的压力。LTE无线通信技术指的是重点运用OFDM技术把巨大的数据传送信道分为许多个小的信息传送信道,在高速数据流中获得变换,与此同时能够运用层二调度器达成对无线资源所进行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使得小规模、大频率的业务包在LTE无线通信的原则下达成。除此之外,LTE无线通信技术的核心系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能够主动释放的性能,不能够在还未检验到数据就自动对链路实施释放,唯有在接收入网信息的情形下,或依据一定的形式告知核心网后才可以达成这个性能。LTE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相互整合的过程中,如果从核心网层面上看这个技术在互联网中的运用,手机就是成为群众进行信息、数据沟通协调的核心方式,在使各个数据信息实施传送后务必要建立无线进行承载,在这个时候使用NAS当作是消息可以传送的平台,把有关信息数据向核心网实施传输,而在这个过程中应设立QCI无线承载来达成数据的传送。而在数据传输的完整过程中,LTE系统的核心网络并没有设立自动释放的性能,唯有收到了接入网的信息分析后,或是UE利用了NAS的信息进行传输和通知,方可实施核心网的释放。而从接入网层面上看,需要依据核心网中的QCI参数设置对新接入的网络实施设置处理,并且LTE用户在实施数据传送中都是需要利用适配对资源实施分析和处理,这样有利于资源配置的运用效用实现最大化。

三、总结

紧跟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LTE无限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整合成为了必然的一个趋势。所以,需要不断推动LTE无限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整合,促使两者更好地融合和发展,成为推动科学技术的重要支撑力量。

作者:关丽嘉 霍昕 单位:广东宜通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10篇

关键词:短距离无线通信;读卡器;通信协议;功能测试

引言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要基于市场需求和定位,配合技术标准建立对应的技术规范模式,并配合认证机制和互通测试环节,有效提高市场对于技术方案的认可度,维护无线通信工作的综合水平。

1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近几年,针对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蓝牙技术标准、IEEE802.11、红外技术标准以及ZigBee技术标准等方面。

1.1蓝牙技术

支持设备建立短距离通信,一般<10m,配合相应的设备建立无线信息交换。蓝牙技术能有效建立数据和语言接入点,并且替代传统的电线电缆,最大化提升固定中心信息传递的效率。具体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1.2IEEE802.11

IEEE802.11是实现无线网络设备互联的基础公约类局域网标准。其中规定由DSSS、FHSS以及红外技术构成基础物理层,基础频段主要分为2.4GHz频段和5GHz频段。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会将RC4加密算法作为安全基础,配合有限的密钥管理,吞吐量为11Mb/s和54Mb/s。相较于蓝牙技术,IEEE802.11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室内100m范围、室外300m范围[1]。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无需进行布线处理,有较高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加之产品的应用范围广泛,对应的成本价格适中,因此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1.3ZigBee技术

近几年,作为低距离和低能耗的代表,ZigBee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将其应用在自动化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监控平台中能大大提升地理定位的合理性与及时性,技术支持的结构主要分为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以及应用编程接口,匹配市场和测试需求建立相应的技术模式。

1.4红外技术

红外技术是一种基于红外线建立的点对点通信技术方案,能被广泛应用在小型移动设备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应用人员无需建立频率使用权的申请机制,配合红外通信模式就能满足数据传输要求,更适宜应用在文件信息量较大与多媒体数据传输方面[2]。

2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应用方案

在应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建立对应运行系统的过程中,为了满足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基本需求,就要匹配无线通信任务建立相应的模块。本文以某企业井下作业使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建立考勤定位管理为例,要结合模块应用需求设置对应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以及应用层,在满足数据汇总的同时,还能有效发挥技术优势,提高数据传输和数据发送的时效性。

2.1整体框架

在设计工作中,要保证人员的相关信息都能借助标签处理逻辑框架(图1)完成信息的上传,汇总到监控主机。在通信过程中,标签并不是单一化的信息接收和发送,而是要结合数据应用要求配合输入/输出匹配网络建立复位模式,并结合微控制器完成nRF2401A振荡回路的处理。另外在实际作业中分析了无线电波不同频段衰减数据。其中,频率为150MHz,衰减为113dB/km;频率为47MHz,衰减为9.8dB/km;频率为900MHz,衰减为2dB/km;频率为1700MHz,衰减为1.6dB/km;频率为4000MHz,衰减为0.7dB/km。结合数据值可知,以数据来看频段越高衰减越小[3]。分析无线传输距离,保证综合设计框架的合理性时使用的公式为:式中,C为信道容量;B为信道宽带;S为信号功率;N为噪声功率。

2.2软件设计

在软件设计工作中,要匹配不同的收发模式,结合数据低速送入后完成高速发射处理,能在节能的基础上满足发射应用要求和规范。本文将ShockBurstTM作为收发模式的代表,在基础模式应用基础上,按照自动处理字头和校验码分析的方式,保证数据链路层能满足命令数据帧的应用规范[4]。

2.2.1读卡器的工作流程首先数据读取进行初始化设置,收到上位机的实时性指令,且指令长度在3字节以上,其次进行集中的校验分析,若是出现校验错误或者是地址错误则重新校验数据,再次读取数据和标签,最后向上位机发送获取的基础数据。在整个应用流程中,单片机配合双通道接收模块就能维持综合数据处理效果,确保频率设定参数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单片机在USART查询时就能了解串行数据,若是显示0则继续等待,若是显示1则表示上位机系统已经接收信息并且将指令传输到对应单片机上。只有保证发射对应的命令字或者是数据,才能满足标签响应要求[5]。

2.2.2标签程序基本流程在标签应用过程中,初始化单片机和单通道模拟发射模式形成配合机制,有效进行频率处理,具体流程如下。(1)初始化设置;(2)定时器延时设置;(3)时间到则进行单片机退出休眠处理,时间未到,则向读卡器发送对应的数据请求,获取读卡器的相应命令;(4)在获取命令后,分析命令字的情况。若是有按键要求,则寻找上位机,不成功则指示灯不停闪烁,成功则响应上位机指令后指示灯闪烁并在30s停止。若是收到广播指令或者是单片机命令指令,则相对应的数据信息情况要按照30s接线方式完成工作;(5)进行电量的实时性检测分析;(6)完成收发模式的转换,单片机进入休眠状态。综上所述,在软件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单片机平台的特点,发挥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提高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并对读卡器和标签等功能模块进行程序化的设计处理,维持综合应用效果[6]。

2.3硬件设计

在数据传输系统中,利用单片机控制程序设计环节提高信息处理效果。鉴于要维持特殊场合应用的可靠性标准,且满足低能耗的具体要求,在软件设计方面,要落实相匹配的选型工作。将功耗参数、发射功率参数、接收灵敏度以及芯片成本等作为选择依据,最终选取nRF2401A芯片。其由频率合成器、功率从放大器以及晶振等共同组成,工作速率为1Mb/s。无线收发芯片基于Chipon’sSmartRF技术,实现射频发射、射频接收以及FSK调制解调,配置10~20个频点,才能更好地完成校准处理。综上所述,配合硬件设计,要充分提高核心芯片的应用效果,并选取匹配的电路设计模式,完成电路原理图的分析,保证对应工序的最优化,发挥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效果[7-10]。

3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功能测试

在完成相应模块分析工作后,就要结合技术要求和匹配的应用处理方案进行功能测试,确保能搭建更加合理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从而维持通信的可靠性。

3.1功能测试

结合系统功能的设计目标,测试标签读取功能和群呼标签功能。

3.1.1标签数据功能测试选取19个标签,完成卡号输入,按照16进制数完成标识数据的初步处理,并且保证相应的数据可以被读卡器予以读取分析。然后将对应的标签放入读卡器射频技术应用范围内,自动完成卡号无线传输,并集中归纳在总线上完成数据的保存,在完成缓冲区管理后等待上位机指令信息(图2)。结合数据可知,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基础通信和功能应用模式合理,并且大大减少了标签之间的数据碰撞概率,能利用再次接收完成碰撞数据的回收。

3.1.2读卡器群呼功能测试发送群呼指令,结合指示灯闪烁情况进行控制,30s后自动停止,转变为正常运行状态,说明群呼功能有效。

3.2距离测试

在室内和室外进行了通信测试对比分析。室内测试的距离为30m时,传输15次,成功15次;测试距离为50m时,传输15次,成功15次;测试距离为80m时,传输15次,成功15次。室外测试的距离为30m时,传输15次,成功15次;测试距离为70m时,传输15次,成功13次;测试距离为100m时,传输15次,成功7次。结合相关数据可知,相较于室外,室内的成功率更高,因此数据传输设备在室内完成数据传输更加可靠和有效。主要是因为室外存在辐射效应和多径效应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传输效果[8]。

第11篇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在车联网中;应用探讨

物联网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其涉及面广且复杂,物联网被学术界以及业界重点关注是在两千零八年之后,那时候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各国都开始重视科技的发展以推动社会经济,而物联网则恰好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在近些年的研究以及投入应用当中,智能交通领域是物联网应用能力体现最为显著的方面,于是车联网的概念便由此提出。车联网是物联网当中的组成部分,其结构与物联网结构类似,上层的应用、下层的感知和中间层的信息传输是车联网的重点所在。车联网,顾名思义,其主要信息节点自然是车,所以无线通信技术能否落实的关键便是移动性、及时性和安全性。

一、车联网概念概述

车联网的架构与物联网近似,主要通过先进的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以及智能技术来对公路交通以及城市交通进行全方位的感知,以此做到多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以及共享,建立起以交通效率以及交通安全为主的网络结构,而无线通信技术则是实现车联网应用的基础技术。

二、车联网特点

2.1移动性

车联网与互联网最大区别在于连接对象的区别,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网络主要的连接对象是人类,其主要提供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服务。然而,车联网的连接对象是车辆,其提供的是车与车之间、车与道路之间、车与站场之间还有车与综合信息平台的连接服务,而车辆在需要使用到车联网时必然是在道路上行驶的时候,所以在车辆高速移动过程当中通信链路以及传输速率稳定是车联网的基础。

2.2及时性

车联网的连接对象是在公路上高速移动的车辆,而车辆则必然涉及到交通安全方面的问题。车与车之间、车与行人之间、车与驾驶者之间是否能够及时的传递信息是保证车联网能够

2.3安全性

在车联网当中连接车辆的行驶安全以及道路信息传输的安全都是第一位的。由于车联网当中有着数量巨大的通信节点并且多以集群的形式出现,实时数据的数量极为庞大,如此海量的数据交互对于网络可靠性方面的要求特别高。现阶段已经商用的无线通信网络都是基于交换机进行数据收敛、分析的树型网络。其传输、处理数据的速率无法满足车辆网的需求,正在研制的5G网络是一种物理mesh网,数据不需要传输到交换机进行处理即可完成端到端的通信,端到端的时延控制在毫秒级。大大提高了网络数据传输的及时性,为车辆网的应用提供可能。

三、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目前,车联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当前车联网内的各个应用都较为独立存在,不能完美地表现出车联网的优势,但是仍然能够从目前的发展阶段看出车联网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速率。在目前的车联网中应用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1.专用短程通信技术,简称DSRC,其主要用于识别车辆。2.全球定位技术,简称GPS,其主要用于实时获取更新连接车辆的位置信息。3.无线传输技术,其主要用于实现网络内信息的传输以及共享。4.数字广播,其主要用于快速实时交通信息。5.无线射频识别,简称RFID,其主要利用无限的讯号来对特定目标进行识别以及相关数据的读写。目前,我国的许多厂商都在研究的一个项目,基于5G网络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的车载终端和相应的系统平台,一旦研究成功并投入使用便会成为车联网应用当中的关键应用。该应用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以及车载传感器来定位车辆位置信息以及获取车辆状况数据信息,获取到信息后利用5G无线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到管理平台同时分析数据信息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信息需求用户。该应用实现了技术融合,将多种现有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将各个技术的优势以及作用最大化,在车与平台或是车与人之间的连接通信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应用在某些工程车辆或是大型客车一类的特殊车辆上效果显著。

四、结语

近些年,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以及技术改革方面,物联网技术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车联网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智能交通领域方面的作用极为显著。在车联网当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对于交通运输的安全方面起到了巨大保障,并且无线通信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车联网的应用当中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对于交通运输安全的保障以及交通率的提高都有着巨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郭建文.无线通信技术在车联网中的应用探讨[J].交通科技,2012,04:124-126.

[2]韩志嵘.无线通信技术在车联网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6:73.

第12篇

[关键词]地铁;无线通信;技术

中图分类号:U2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351-01

一、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地铁无线通讯系统是由光电传输系统、漏泄同轴电缆传输系统、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等组成,所使用的主要设备有无线移动交换机、光电转换设备、集群基站设备、控制中心设备等。在整个系统覆盖范围内,以控制中心为主,在配置多个集群基站,通过无线移动交换机等设备,自主的根据当前各区域内用户数量及业务量的大小,合理的配置基站信道,并依据具体的情况完成分配。调度人员只需要在中心控制机上发出指令,经无线移动交换机处理并传输出去,基站收到后对信息进行处理然后通过光缆将信息传递至下属车站的中继器,中继器将信号放大并回馈到全线漏泄同轴电缆,将信息传递至各下级地铁控制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如车站值班人员或司机。

二、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能

地铁无线通讯系统的功能主要在于公共治安、指挥列车运行、防灾应急通信、设备线路维修等方面。地铁运行和管理按照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分为:停车场调车,检修无线通信子系统;维修、施工无线通信子系统;列车无线调度通信子系统;车辆段调车、检修无线通信子系统。对于地铁中的无线通信系修调度等人员的通讯需要。能够借助无线通讯系统实现调度员和移动台间的接续,以及和无线用户等间的通话接续。地铁无线通讯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有:系统集成技术、光纤传输技术、无线集群通信技术和多信道射频中继技术。

三、标准无线信号及应用

(1)4G

4G 作为第四代的移动通讯技术,它能够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在其频谱宽带是 20MHz 时,其传输的峰值速率上行是 50MBit/s,下行是 100MBit/s;其信号覆盖的范围大,覆盖半径为 100km 的小区;其信号容量很大,能为速度 350km/h 的用户提供不小于 100kbit/s 的引入服务;其能够提高系统传输信号的速度,把平面从睡眠状态转换到激活状态的时间调控在 50ms 内,小于 5ms 的单向传输;因此要灵活的选择宽带配置。

(2)DVB-T

DVB-T 是一种数字视频地面广播,广泛应用于数字视频方面,国际标准的编码选用及编码的控制调节影响着开路系统。地铁无线通讯系统采用 DVB-T 技术能够接收到漏接发射信号和高速行驶时候的信号,通过机顶盒解码信号,然后转换为视频和音频显示出来。DVB-T 的传输速度快、引入方便、容量大,使它能够在多个频段工作,且能够减少干扰。

(3)Mesh

这项技术是一个无线的多跳网络技术,同时也是网络协同通信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形状较小便于携带。在这项技术中,有一些绝对的优势,包括无单点故障,支持高速的移动,快速组网,传输性能较高,网络融合性能较好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无线移动通信的主要关注点。需要注意的是,安全是选择这项技术不容忽视的问题,被应用在国内许多无线通信中。

(4)TETRA

该技术能够支持无线数字的移动通信领域,它能够统一指挥调度、信号传输和数据传输,它的优点是开放性强,已经广泛应用到很多无线通讯技术方面。

(5)TRAINCOM?

该无线通讯技术可以将各种信息应用到地铁的无线系统中,它有很大的宽带容量,能够提高传输速率。能够适用于轻型轨道列车、悬浮磁力列车和高速列车。

(6)WLAN

WLAN包括等网络和基础结构网络,其标准为IEEE802.11,其标准有三种形式为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IEEE802.11a使用的OFDM技术,将频段控制为5.8GHz,在54MB/s的速度下无障碍物理是30m~50m;IEEE802.11b采用的是最高11MB/s的共享信号,在2.4GHz频段中使用,比如 wifi;IEEE802.11g也采用的OFDM技术,在频段2.4GHz,能够和IEEE802.11b 兼容。且是IEEE802.11b 的五倍速率。

四、无线通信技术在地铁中的应用案例

(1)地铁通信系统案例概况

地铁XX号线所使用的系统是CBTC信号系统,此系统依靠IEEE802.1DSSS标准的无线自由波完成整个系统的信息通讯。其所拥有主要优点如下:通道链路冗余完整齐全,所需硬件配置少,便于对系统升级、扩展和维护,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显现出了关键性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调查分析XX地铁线的CBTC系统的设计信息和运行状况,可以发现其无线AP设计非常合理,即满足了对信号强度和范围的要求,又有很强的抗外界干扰能力。

(2)无线技术的选择

通过对地铁无线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对于各不相同的地铁环境,选择通讯方式时要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和技术规定,要因地制宜,从项目实际情况去考虑,不能一概而论。综合这几种通讯方式,可以发现WLAN技术越发的成熟,其适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但是要注意原有的通信系统自身会对所引入的无线信号产生一定的干扰,为了降低或消除这类干扰,一般都是在在车厢中安装。

五、结束语

随着地铁事业的快速发展,无线通讯技术成为地铁系统中最关键的技术手段。无线通讯系统能够保证列车的快速运行,避免列车受制于传统的有线网络,使得地铁运行更加便捷、高效、实时。但是,无线通讯系统相较于传统有效系统还是存在传输延迟、稳定性不足的缺点。

参考文献

[1] 郑祖辉.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M].三版.电子工程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