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0:15: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儿科; 医师; 抗菌药物; 管理
【Abstract】 The main core of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management approach to antimicrobial drug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then our country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antimicrobial agents grading and classification principle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lso exist, but regional core strategies are mainly prescribed limit, pre-authorization and prescription of antibiotics intervention feedback.Good management of the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drugs antimicrobial management has a good effect,can also effectively reduce antimicrobial agents, allowing mor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to reduce the generation of resistant, reduce medical costs and adverse clinical events, protection of life and health of the patient safety. In addition, because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is in under a special state,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this understanding of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management approa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pediatrician an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Pediatrics; Physician; Antimicrobial agents;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0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1.037
我国于2012年8月1日开始实施第8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本“办法”实施后,其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导及管理规范,且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纳入到国家行政管理法制中[1]。从医师角度来看,其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分级管理,并提出对二级以上医院医生及药师要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及规范化管理培训,待医生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并提出各个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需指导本机构各科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参与到临床抗菌药物管理。
1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据“办法”规定,抗菌药物管理的核心内容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并根据药物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耐药性等分为非限制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及特殊使用级[2]。其中非限制使用级为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实为有效、安全,同时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较低;限制使用级:经临床长期应用证实为安全及有效,同时对临床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价格较昂贵;特殊使用级:具有以下相关特点且需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存在严重或明显性不良反应、需严格控制或不宜随意使用、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缺乏疗效及安全性等相关资料、价格昂贵[3]。如非限制使用级为治疗轻度或局部感染或预防感染人群的首选药物。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时需根据患者感染部位及感染严重程度、药敏实验结果来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同时还需结合患者生理、病理特点及药物价格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再选择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如患者存在严重感染或免疫低下伴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等,此时医师需根据患者病情情况来选择合理的限制使用级药物治疗,同时还需根据药物适应证等情况综合考虑[4]。在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时,需接受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的监督、检查,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如临床需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医师需严格掌握好药物使用适应证,并经医院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且由医院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并做好记录,然后再由于具有相应处方权的医生开取处方[5]。据“办法”规定,各医疗机构需建立及完善好各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会诊咨询常规[6]。在紧急情况下,临床医生可越级使用高于自身权限的抗菌药物处方,但仅可使用1 d的量,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及用药指征,同时需于1 d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手续,如需连续使用则必须有相关会诊流程。
抗菌药物的出现不但给人类生产及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同时还对临床感染性疾病治疗提供重要价值。随着抗菌药物地不断深入研究,抗菌药物种类也逐渐增加,随着临床抗菌药物范围的不断扩大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增加,使细菌于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下产生耐药性,最终导致抗菌药物治疗失败[7]。当细菌一旦对某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其将难以恢复对其的敏感性。所以面对耐药性的严峻形势,需积极开发更为有效的抗菌药物。但目前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产生是最佳的途径[8]。目前较多高效广谱抗菌药物不需特异的病原菌诊断则可治疗较多细菌感染,然而过度经验性用药则会导致高耐药菌产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欧美等国家就已经实施抗菌药物管理,且全球各国、各地区对临床抗菌药物分级及分类办法存在异同[9]。我国香港地区于2003年开始实施抗菌药物管理,其将万古霉素和碳青霉烯类及三代头孢菌素等纳入临床限制性使用级,从而对本地区细菌耐药控制起到积极效果。然而我国台湾地区按照一、二、三线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这与非限制和限制及特殊使用级分级基本相同[10]。但不管如何分级管理,其主要强调感染治疗中药物使用的先后顺序,但事实上临床主要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选择抗菌药物使用,对于临床严重性或耐药菌感染者,其并不一定选择一线类抗菌药物治疗。良好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可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从而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减少或避免耐药菌产生,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开支,提高临床疗效,此外,其还可避免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经较多抗菌药物分级实施研究发现,通过限制不合理或滥用抗菌,并大力提倡静脉-口服转换治疗,可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如正确选择药物和疗程及剂量等,从而减少临床耐药菌产生及耐药微生物的传播,同时还可减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11]。
2 从儿科医师角度认识抗菌药物
对儿童人群来说,感染性疾病对其健康产生严重性威胁,同时也在小儿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各个科室均可发生感染疾病,因此正确、及时、规范诊断及处理感染性疾病对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还对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初始治疗不同病原体所致感染疾病均凭经验用药,待治疗48~72 h后则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及患者病情转归来评估抗菌药物临床疗效及疗程均为经验性用药[12]。我国目前有关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指南较少,同时也缺乏不同年龄和机构对感染性疾病等治疗的相关资料[13-15]。大多抗菌药物都是借鉴国外或成人临床试验结果,目前尚缺乏有关儿童抗菌药物的代谢及与动力相关的指标评价。对于儿童人群来说,其体格及器官功能等均处于逐渐发育阶段。此外,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来说,其解剖、生理均存在一系列快速及连续性地变化,且其新陈代谢旺盛,因此对药物排泄较快[16]。但由于儿童人群肝肾功能不成熟,因此如果使用抗菌药物不当,极易发生严重性中毒及不良反应,从而危害小儿生命健康。对儿科医师来说,其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应明确患儿是否发生细菌感染,且需分清感染与定植,要合理地分析,并预测病原体,掌握细菌耐药性等。同一类抗菌药物间的差异较小,因此需感染学专家来为患儿设计最佳的治疗方案[17]。按照国家卫生部办公厅3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及《常见手术预防用药抗菌药物表》的要求,对抗菌素的合理应用,实施了药学干预措施[18]。制定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手册,并发放至全院医务人员,然后进行培训和考核,加强监管[19]。全院每月均对各科室病历进行调查,并定时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同时需将调查情况进行公布,对存在的问题要求各科室限期整改。实行严格奖罚措施,对整改不到位或无整改者均给予处罚,并降低考核评分。
3 讨论
我国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其不但可推动我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分级及会诊制度建立,同时还可组织经验丰富的抗菌药物使用医生与药师及微生物人员来共同承担医院抗菌药物会诊工作。落实和贯彻好该“办法”相关内容,并组建相关抗感染管理及治疗团队,同时对抗菌药物进行严格管理,并对医师、药师等医务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从而可避免抗菌药物滥用情况发生,减少对儿童人群的伤害,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潘洁,符明龙,雷伟娟,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在某三级医院的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药房,2013,24(8):730-732.
[2]丁玉峰,杜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述评[J].中国药师,2013,16(8):1228-1232.
[3]郗君.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7):719-720.
[4]庞家莲,蒙光义.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思考[J].中国药房,2011,22(30):2785-2787.
[5]刘伟,郑继海,宋辉.九家医院对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实施前后的调查[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10):142-143.
[6]吴永佩,颜青.《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释义与药物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药房,2010,21(38):3553-3557.
[7]朱君荣,陶宜富,刘军,等.采用综合干预措施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4):57-59.
[8]张超.学习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确保临床合理用药[J].海峡药学,2012,24(2):280-281.
[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J].中国执业药师,2012,9(6):3-8.
[10]庞家莲,蒙光义.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2稿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药房,2012,23(21):2002-2005.
[1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3):236-240.
[12]董平,孟现民,许寅,等.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J].上海医药,2012,33(19):3-6.
[13]陈志东.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药师职业定位的思考[J].上海医药,2012,33(15):36-39.
[14]罗敏.不合理用药分级标准在临床药学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0,21(2):182-184.
[15]郝翠红.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难点及应对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2,12(3):127.
[16]陈维,余卫国,史海波,等.Meta分析方法在临床药学工作中的应用[J].药学实践杂志,2011,6(3):232-234.
[17]李志业,冀建伟.DUE临床药学工作模式在头孢西丁的合理应用中的作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3,12(10):113-114.
[18]严金柱,孙艺萍,廖莎莎,等.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3):152-153.
关键词:抗菌药物;用药指导;病原菌送检率;干预式管理;经济成本;
近些年来,抗菌药物滥用滥服的现象频频发生,并且酿成许多伤亡事件,这就引起临床医学界的思考,绝大数专家学者将焦点放在医院的抗菌药物管理机制上,希望从管理上寻找答案。为此,本文我院从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应用抗菌药物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接诊的200例患者,他们都在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按照患者的意愿,将其划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处于26~7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6±0.9)岁;男60例,女40例,男女比例为3:2。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处于24~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3±0.7)岁;男50例,女50例,男女比例为1:1。这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职业等方面比较中没有显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B组)进行一般的用药指导,如用药方法、剂量、次数、疗程等,观察组(A组)采取干预管理措施,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具体区分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疗程及次数,并与其他感染科室进行联系。在此基础上,检查以上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菌送检率,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1]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的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来详细分析统计的,同时为加强可信度,这两组数据的资料在比较中都是运用了了χ2检验,文中的实验中数据均为使用的平均值。P
2.结果
在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各种疾病治疗中,由于缺少有效得管理机制,社会上出现了乱服乱用的现象,不加区分的应用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疗程,进而出现种种不良事件。[2]为此,临床上应当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提升患者用药质量。目前,我国针对以上事件,已经在政策上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这对医院、医疗机构用药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可以提高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安全服药。
笔者从事多年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认为干预式管理应当具体体现如下几方面:(1)完善医院的抗菌药物干预式的管理机制。医院应当认清社会发展的现状,积极采取有效地管理措施,如设置药品管理委员会,在医院实行统一的抗菌药物干预管理;其次,合理配置人员,组织一支抗菌药物干预式管理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药剂师、感染科护士组成等。第三,全面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在依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配套的管理机制。[3]第四,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对抗菌药物管理进行分层管理,先对医院制定一个整体的总目标,而后分给每一个部门、科室、员工,在这些环节中,设置一些公正的考核机制,并进行量化处理,进而可以构建一个良性的医院绩效考核体系。(2)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医院的宗旨为“以患者为中心”,办院得目的就是服务广大患者,为此,应当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让他们正确认识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种类、方法及剂量等。同时结合抗菌药物的最新资讯,对以上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他们抗菌药物专业知识。[4](3)加强各科室的联系。本院的药品管理委员会应当每周举行一次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学送检情况的会议,对这段时间医院出现的抗菌药物应用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并进行有效地分析,总结经验。[5]同时将抗菌药物应用不良事件的情形在全院进行通报,这样就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抗菌药物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抗菌药物采取干预式的管理机制。可以改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效果,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提高病原菌送检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并且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值得在各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魏颖,阎彦,王莉;我院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医学检验调查分析[J]. 河北医药. 2010,12(17):143--145
[2] 欧阳山丹,朱诗塔,潘浩;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0,17((05):183--184
[3] Karageorgopoulos DE,Falagas ME.Current control and treat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 infection.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 2008,14((06):156--157
[关键词] 全样本;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b)-0127-04
The role of prescription comment on the whole samples in rational drug use
SUN Qian
Department of Pharmacy, Beijing Daxing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Hospital, Beijing 102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quality of prescriptions and rational use of medicines through prescriptions comments. Methods All 180 993 prescription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commented for an evaluation in respect of prescription standardization, inappropriate use of drugs and the unusual prescription by the combination of electronic prescription review system and manual reviews. Results Among all the prescriptions, the rates of unqualified prescriptions were 1.37%. Among them, irregular prescriptions accounted for 53.08%, 46.92% of the prescription was not appropriate, there was no unusual prescription. Conclusion Improving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prescription review, strengthening the pharmacy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personnel, and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rate of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ational drug use.
[Key words] Total sample; Prescription comments; Reasonable use of medicines
t疗机构应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是《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其目的是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处方是医师实施药物治疗的重要文书,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临床应用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1],通过全样本的处方点评,有利于发现微小问题,以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将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2015年1~12月全部处方180 993张,进行处方点评,将不合理处方通过处方点评信息系统导出,生成Execl表格,统计出处方医师、科室、具体不合格项目。全体药师对纸质处方再一次点评,通过Execl表格记录科室、不合格处方内容,将电子处方点评与纸质处方点评两者结合,确保全样本处方点评。
1.2 评价标准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在2010年实施[2],是不合理处方判定的依据,依照规范将不合理处方分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处方管理办法》[3]在2007年5月1日实施,是判定合格处方的依据,本文所指的合格处方全部符合其规定;《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4]在2011年实施,明确规定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认真审核处方,经适宜性审核后调剂配发药品,发出药品时应当告知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安全用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5]在2012年实施,主要用于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判定;药品说明书是评价用药不适宜处方的依据。
2 结果
2.1 点评结果
点评180 993张处方,其中不合理处方2487张,不合格率为1.37%;不合理方中不规范处方1320张,占比53.08%;用药不适宜处方1167张,占比46.92%;不合理处方中电子处方1545张,占62.12%,纸质处方942张,占37.88%。
2.2 不规范处方的构成比
根据处方点评结果,我院不规范处方1320张,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具体见表1。处方医师未签名一项,占不合格处方的19.30%;医师不签字,为无效处方,失去法律效力,提示门诊药房药师调配发药须谨慎。
2.3 用药不适宜处方构成比
根据处方点评结果,用药不适宜处方1167张,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具体见表2。用法用量、用药频次不适宜项占24.08%,用量主要表现为与药品说明书不符,超出或未及说明书用量;用法表现为医师书写错误,例如,口服药的用法写为外洗等,需提示药师检查核对用药提示单的内容,避免用药错误。
2.4 特殊处方的判定
点评2张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和布洛芬混悬液2种药理作用相同的药品开在同一患者同一处方上,经询问,医师告知患者两药交替使用,判定为合格处方。据SarrelE.M等[6]进行的一次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两者交替使用对发热幼儿行解热治疗的一项随机双盲试验,报道对乙酰氨基酚(每次12.5 mg/kg),和布洛芬(5 mg/kg)交替治疗方案,每4小时1次,用药72 h,在婴儿和儿童中较单一药物治疗解热更有效。
3 讨论
3.1 全样本处方点评的优势
我院每日平均门、急诊处方495张,全部处方进行点评,全体药师均点评处方。根据表1的结果,电子处方不合格构成比高,主要点评的问题是用药不适宜处方,例如:临床诊断书写不全;违反农村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保险管理规定;用法用量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药品剂型与给药途径不相符;遴选药品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等。纸质处方点评不合格比低,主要针对的处方问题是不规范处方的点评,如医师是否签字,调配、发药药师是否签字;是否违反抗菌药物管理规定,越级开药;由此可见,在用药不适宜性处方上需加强监管,加强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将有效降低不合理处方的比例。在不规范处方上需加强对医师、药师的宣传教育,严格按照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开具药品,两者互补,有利于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值得推广。
3.2 不规范处方的探讨与分析
3.2.1 医师、药师未签名 处方是医师和药师对患者共同负责的重要医疗文书,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意义。处方书写正确与否,是安全、合理用药的前提[7]。我院为电子处方,打印后经医师签字确认,方可生效,由表1可以看出,不规范处方中有18.51%的医师未签字,2.35%的药师未签字确认,共计20.86%的比例是由医师、药师的疏忽造成,看似虽小,事情却大。
合理用药是全球关注的一个热门议题。据WHO的公告称,在所有药品当中有50%以上的药品都存在处方、配发或销售不当的状况,有50%的患者不能正确地服用药物[8]。医师、药师的签字确认,也是一个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的过程,一旦错误发生,患者服错药,后果不堪设想,全球有1/7的人死于不合理用药[9]。看似夸张,实则有理,针对此种情况,点评药师积极与医师沟通,此类处方拒绝调配,医师签字后方可调配。针对药师未及时签字的问题,指定点评的药师定时检查核对,一经发现,记录在案并扣除相应的奖金,惩罚不是目的,提示药师签字的重要性,合格规范的处方也是保证自己的安全。
3.2.2 越级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k法》的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使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由表1可以看出我院有13.20%的不合理处方是因为普通医师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只有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由此可见,医师未熟练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知识,未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医院仍需要加强与医师的沟通交流,继续开展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并深化信息化管理手段手,利用HIS系统实现“医师权限不适宜开此类抗菌药物”的提示,实现信息系统管理,固化抗菌药物使用权限,有效降低越级开药的几率。
3.2.3 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由表1可以看出,临床诊断不全的处方占9.62%,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诊断为早孕,开具了聚维酮碘溶液,孕妇禁用的药品,实际情况是患者准备实施人工流产前的治疗药物;②诊断为子宫息肉,开具头孢氨苄缓释胶囊,实际情况是行宫腔镜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诸如此类情况,除加强医师培训外,还需加强合理用药系统软件的开发和监控,提示医生“药品没有添加适合的诊断”类似的对话框,对医生有一个警示的作用,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提示,提高处方合格率,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经济。
3.2.4 未遵守医疗保险规定用药 医疗保险管理与合理用药相辅相成,在医疗保险的引领下,以合理用药为核心,控制不合理费用,同步提升医疗质量[10]。在本次调查中,违反医疗保险制度的占3.74%,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的诊断应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医生诊断为月经不调,属于不合理用药,医疗保险中心拒付;②头孢克肟干混悬剂应为儿童医疗保险药品,为成人开具,超出限制范围,医疗保险中心拒付。针对此类情况,加强医师培训,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是关键,此外针对儿童医保药品,增加“限儿童使用”的提示,也能有效避免医保资金的不合理使用,促进合理用药。
3.3 用药不适宜处方的探讨与分析
3.3.1 用法用量不适宜 由表2可以看出,用法用药频次不适宜占24.32%。用法不适宜,部分分散片、泡腾片需要加水服用,而不是简单的口服,需注明加水冲服。例如娃娃宁泡腾片、头孢地尼分散片等剂型,需特别加以注明。针对急性高血压,硝苯地平片应为舌下含服,而不是口服,若单纯口服将影响其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11]。
用药频次不适宜,为了减少儿科患儿输液的痛苦,每日一次静脉输液,不按照药品半衰期给药,随意改变给药频次会降低药品疗效,抗菌药物还会增加耐药菌的产生[12];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应每日4次给药,医生更改为每日3次给药,导致药品不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影响药效的发挥;某些中成药,不按说明书给药,例如坤宁口服液每次2支,1日2次,正确的应为1日3次,难以针对疾病,发挥疗效。针对以上原因,除加强用药宣传和教育外,还可通过HIS系统固化某些药品的用法用量,利用强制功能,约束不正确的用法用量。
3.3.2 适应证不适宜 由表2可以看出,适应证不适宜占13.68%。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保胎无忧胶囊的诊断是停经待查,而其功能主治却是安胎、养血,主要用于闪挫伤胎、习惯性小产、难产的治疗,需进一步明确诊断,确系有小产的迹象,方可使用;牡蛎碳酸钙泡腾片的诊断为孕18周,不是诊断,是状态,不适宜开具药品。
3.3.3 剂型与给药途径不相符 由表2可以看出,剂型与给药途径两者不相符占7.23%,两者不符用药风险增加。应外用的药品,给与口服,例如卡前列甲酯栓剂,应阴道穹隆处给药,若舌下含服会增加血液循环的药物剂量,不能局部发挥作用,反而可增加药物导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13]。
注射剂给予雾化吸入,例如庆大霉素注射液雾化吸入,据报道氨基糖普类抗菌药物的耳毒性并不限于传统的全身性治疗中,腹腔内给药、局部吸入和滴耳都与此不良反应的发生相关[14]。庆大霉素是一种高极性的聚阳离子分子,脂溶性较差,因此它很少被胃肠道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仅约0.2%[15]。一直以来,由于庆大霉素在黏膜很难被吸收,但事实并非如此,庆大霉素在任何剂量、任何治疗方案、任何的血清水平下都有可能产生前庭毒性[16],因此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是根本,不得随意改变用药途径。
3.3.4 遴选药品不适宜 由表2可以看出,遴选药品不适宜占2.15%,处方中经常会出现三拗片和小儿豉翘颗粒合用,三拗片治疗风寒感冒,小儿豉翘颗粒治疗风热感冒,风热感冒宜选用药性寒凉、具有疏风清热作用的中成药,以寒制热。若是风寒感冒错用具有寒凉药性的药物,则是“雪上加霜”;而风热感冒错用具有温热药性的风寒感冒,则是“火上加油”[17],这样不仅不能治疗病情,相反会加重病情。由于两者病理基础不同,治疗方法截然相反,故其用药也不尽相同,辨证施治,宜遴选适宜的药品。临床实践中,有超过70%的中成药是由西医师开出的[18],因此,中成药没有按辨证施治原则使用的情况还不少,中药处方点评工作要重视,重点关注。
处方是临床医师治疗患者时的凭证,具备法律意义且能反映出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19]。通过全处方点评,可以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处方合格率。例如,①信息系统的应用,通过固化用药频率、用药途径、限制处方权限、限制适应证等措施,提高合格率;②改善HIS系统,通过嵌入合理用药软件,自动判断处方的合理性,筛选出不合理处方,点评药师针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再次点评,两次复核,针对特殊处方判定其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使处方点评更加符合临床实际用药情况,提高处方点评的客观性。③加强点评药师的培训,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及时准确地掌握药品说明书修改更新内容、了解最新权威的药学资讯是提供高质量药学服务的前提[20],更是提供科学、合理的处方点评结果的保障,规范点评的方法和标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管理和合理用药教育,提升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对我院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余兴群.《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解读与实施体会[J].淮海医药,2011,29(5):449-450.
[2] 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S]. 卫医管发[2010]28号,2010.
[3] 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 卫生部令53号,2006.
[4] 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S].卫医政发[2011]11号,2011.
[5]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S]. 卫生部令84号,2012.
[6] Sarrel EM,Wielunsky E,Cohen HA. Antipyretic treatment in young children with fever:Acetaminophen,ibuprofen,or,both alternating in a randomized,double-blind study[J].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6,160(2):197-202.
[7] 刘宪军,赵志刚.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剖析与思考[J].药品评价,2012,9(11):12-13.
[8] WHO. WHO Policy Perspectives on Medicines-Promoting rational useof medicines: corecomponents [R/OL]. http:// apps.who.int/medicinedocs/pdf/h3011e/h3011e.pdf. 2002-09/2011-11.
[9] 蒋刚,曾晓玲.应加强对群众正确识别药品广告的宣传教育[J].中国药业,2003,12(3):19.
[10] 赵冠宏,沈素.医保引领下的合理用药[J].中国社会保障,2015(12):32-33.
[11] 李家泰,临床药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9-30.
[12] 杜晓红,张建瑞,王瑞芳,等.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629条不合理医嘱分析[J].包头医学,2013,37(1):57-58.
[13] 李丽娟,郭宏亮.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4(9):205-206.
[14] Ariano RE,Zelenitsky SA,Kassum DA. Aminoglyco-side-indueed vestibular injury:maintaining a sense of balance [J]. Am Pharmacohter,2008,42(9):1282.
[15] Al-Amould AI,Clark BJ,Chrystyn H. Determination of gentamicin in urine samples after inhalation by reversed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sing preccolumn derivatisation with o-phthalaldehyde [J]. J Chromatogr B Analyt Technol Biomed Life Sci,2002,769(1): 89-95.
[16] Ahmed RM,Hannigan IP,MacDougall HG,et al. Gentamicin ototoxicity:a 23-year selected case series of 103 patients [J]. Med J Aust,2012,196(11):701.
[17] 梅全喜,曾彦,吴惠妃.中药处方点评实施要点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5):1272-1273.
[18] 张建利.西医开中成药应先学中医[J].中国中医药报,2011,7(7):3.
[19] 刘桂莲,曾建军.临床药师干预处方点评[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52-553.
【关键词】处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卫生行政部门各医疗机构加大了对医院处方的书写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检查力度。因此,我院为进一步加强门诊药房处方的书写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更加明确了医师药师的职责和责任。笔者对医院2010年的门诊药房处方药品的合理用药;处方管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费用控制;实施随机抽查进行处方点评和处方评价。医务科每月对抽查结果进行通报,对处方书写合格;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进行表扬奖励;对处方书写不合格;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医师进行相应处罚。通过对处方的检查和监督,进一步规范了医院门诊药房处方的管理,提高了医师药师对处方的书写和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责任心。通过抽查2010年1月-12月门诊药房处方,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医院2010年1月-12月的门诊药房处方,每月随机抽取100张处方,共计抽查1200张处方。按照处方的书写规范和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归纳。
2结果
2.12010年医院门诊药房处方情况,见表一
2010年医院门诊药房处方情况表一
从表一可以看出,1200张处方。合格处方比例占78.83 %,不合格处方比例占 21.17 %。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占的比例为23.58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占的比例为 42.4 %。儿科处方合格率最低,这可能与儿科问诊和检查较困难有关,所以住院医师在使用上更为小心。
2.2不合格处方书写存在的常见问题;见表二
不合格处方书写存在的常见问题表二
从表2可以看出,医院门诊药房处方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诊断;年龄书写;药品通用名;剂型;剂量;规格;数量的书写;用法和用量的书写;超天数用药及药物过敏试验的书写等不规范。针对医院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方案和解决办法,使目前医院门诊药房的处方合格率明显提高。
3讨论
通过对我院处方抽查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处方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药品通用名;剂型;剂量;规格;用法和用量的书写不规范占的比例较大,这些问题主要与医院门诊医师诊治工作繁重和药师没有认真审查处方有关。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如:1、抗菌药物给药次数不够:头孢呋辛钠粉针剂1.5g,一日给药一次,静点;青霉素钠粉针剂640万u,一日给药一次静点;克林霉素磷酸钠粉针剂0.9g,一日给药一次静点等。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2、抗菌药物的配伍禁忌: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杀菌剂联合应用(抑菌剂和杀菌剂联用),如:青霉素钠粉针剂与乳酸红霉素粉针剂联用;克林霉素磷酸钠粉针剂与头孢噻肟钠、头孢呋辛钠粉针剂联用;又如:头孢呋辛钠粉针剂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同用等。3、使用抗菌药物疗程不当:如头孢硫脒粉针剂2.0g,Bid,8d。左氧氟沙星注射液,qd,10d。4、过度预防用药。5、经验用药等等。
有些药物在口服时还需注意:头孢菌素类口服药物多在饭后服用,如头孢拉定胶囊;大环内酯类药物多在饭前空腹服用,如阿奇霉素片剂;健胃药应在饭前服用,补铁剂药物宜在两餐之间服用。所以,药剂师在发药时应认真审查处方,严格按照处方“四查十对”操作程序;对不合理的处方拒绝调配,合格处方也要详细交代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用药过程中出现不当,提高药物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控制“抗菌药物应用起点”,对患者将来的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将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与医院的临床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更好治疗起到实质性作用,将是药剂师与医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高度重视,组织到位。
我局历年来高度重视医院管理年活动,将医院管理年活动作为全局中心工作和医院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局党委和局长办公会多次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合川区“医院管理年”领导小组,根据活动进展情况分年度制定了“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确定了每年活动的重点内容、工作步骤及工作要求,并将“医院管理年”活动纳入目标管理、院长评优和医院等级评审,实现了“全局有人管,大事有人抓,工作有人做”。
(二)及时部署,广泛宣传发动。
我局通过召开动员会,下发文件等形式对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和安排。为便于各医疗机构掌握医院管理年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我局在XX年的时候,将医院管理年涉及的六个方面33项指标归纳为“六要六不要”(即一要严格制度、保障安全,不要违反规范、造成事故;二要合理布局、流程便捷,不要增加环节、就诊繁杂;三要改进服务、医患和谐,不要态度生硬、激化矛盾;四要强化管理、降低成本,不要有章不循、放松监管;五要合理收费、信息公开,不要巧立明目、增加负担;六要救死扶伤、崇尚医德,不要利欲熏心、道德缺失),要求各医疗机构将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主要精神以及“六要六不要”通过新闻媒体、院报、标语、板报以及制作成小卡片下发给每个职工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与此同时,在医院管理年活动宣传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典型引路,通过组织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切实加强职工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职业技能教育,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氛围。
(三)强化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我局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三基竞赛等形式,努力提高人员素质,为全区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奠定了基础。如举办重庆市政协助推合川活动全区管理人员培训班;与重庆天安保险公司共同举办了全区医疗质量、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培训班;邀请重医儿童医院、重医附二院、大坪医务等上级医院专家教授就如何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执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医患沟通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等。XX年、2010年,我局先后两次与区总工会、团区委共同举行了医务人员技术操作和护理知识竞赛。通过竞赛,促进了我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加强三基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医务人员三基水平。
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各级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认真执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的认识,强化了各级医疗机构质量意识和医疗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了各级医疗机构防范和处置医疗纠纷的能力,为全区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营造良好执业环境,和谐医患关系
一是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建设活动。与区委宣传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区公安局、区民政局、工商局合川分局等六部门联合开展了《以“关爱生命、强化服务、防范纠纷、构建和谐”为主题的平安医院专项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医疗安全管理,重点加强医疗行为规范、规章制度落实、基础质量提高和医务人员责任心教育,2010年9月18日,我局在钱塘中心卫生院召开了全区平安医院建设暨医政工作现场会,会上通报了全区平安医院创建以来的基本情况和医政工作的情况以及2010年1-8月医疗纠纷情况,就当前医疗纠纷的特点、今年几例典型的医疗纠纷及目前全区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进一步推动了平安医院建设工作,全区平安医院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是积极贯彻实施《合川区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试行办法》。为更好地防范与处置医疗纠纷,合川区政府于XX年年底出台了《合川区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试行办法》(简称〈办法〉),从2010年1月开始实施。
三是加大农村医疗责任保险推进力度,实现医疗责任保险在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从2010年1月1日开始,我们在全区各公立医疗机构启动了农村医疗责任保险工作并制定了《合川区医疗责任保险实施方案》,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在各医疗机构和天安保险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截止目前,全区 家公立医疗机构与天安保险公司签订了正式参保合同,参保医务人员 人,实现了医疗责任保险在公立医疗机构的全覆盖,天安保险公司共协助卫生局和医院处理医患争议 多起,累计支付赔款 万元,赔付率为 %。
四是推行医患沟通制度。近几年来,我区发生的一系列医疗纠纷归结起来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医患沟通不到位,因此,我局将推行医患沟通制度作为开展医疗质量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医患沟通时间、内容、技巧都做了明确要求:要求接诊医师和住院病人沟通要在病人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和急诊病人或家属的沟通必须在病人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并按规定的形式和要求将沟通情况记入病历中,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等。通过通过推行医患沟通制使患者和家属在就医过程中达到“三明白”(病情明白、治疗措施明白、治疗费用明白)。 (1) 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总结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五)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维护群众身体健康
一是认真贯彻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举办了一期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二是强化手卫生工作。将手卫生操作纳入了医院管理年医务人员考核内容之一。三是加强重科室医院感染管理。重点是口腔科、内窥镜、以及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四是切实做好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协调,并积极与北培、永川医疗废物处置机构衔接,2010年10月31日,我局正式与重庆同兴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达成委托处置协议,目前主城区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规范有序。
(六)加强医院药事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认真贯彻《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处方点评制度;继续严格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重庆市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在区直医疗机构推行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七)严格制度、强化责任追究。
按照“三不放过”的要求,制定了《合川区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试行)》,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近年来共通报医疗机构 家,处理医务人员 人。
(八)坚持依法行政,严把医疗服务要素准入关。
结合开展百日医疗机构专项清理整顿活动,进一步做好医疗市场清理整顿,协同有关部门治理违法医疗广告、打击非法行医活动。严格准入审批行为,贯彻落实《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及有关配套文件。
(九)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外科、妇产科手术病例是医疗安全隐患较为突出,医疗纠纷发生机率较高的专业,是医疗安全的重点环节。鉴于我区近期发生多起外、妇科纠纷均与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或基层医务人员超越自身条件或技术水平开展手术有关的实际情况,2010年,我局在认真研究、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制定了《重庆市合川区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暂行)》,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地杜绝了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或基层医务人员超越自身条件或技术水平开展手术的情况。
(十)加强血液质量管理工作
我局认真贯彻执行《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通过强化培训、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建立从血液的采集、检测、制备、贮存、运输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等措施,进一步规范采供血活动和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今年9月,重庆市合川中心血站接受卫生部血液质量专项督查受到好评。
(十一)强化督导,推动落实。
近年来,针对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我局先后6次组织督查组对全区范围内医疗机构的进行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及医疗质量管理督查。督查采取事先不打招呼、直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及现场考核等方式,重点对各医院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宣传动员、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改进服务、财务管理、依法执业、行风建设等情况进行综合督查,并在督查过程中就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讲评,下达《督查意见书》,要求要求各医疗机构针对发现的问题,一边推进实施,一边抓好整改。同时在每次集中督查结束后,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下发督查通报等形式对全区医院管理年及医疗质量管理好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归纳分析,把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成果转变为医院工作的常态,逐步建立起抓管理、促质量的长效机制,有效推动了医院管理年活动深入开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区在医院管理年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医疗机构对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存在松懈思想。二是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或虽有组织但履行职责不力。三是医院各项工作制度特别是医疗安全各项核心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落实;四是缺乏有效的评审和考核制度。五是管理干部队伍不稳,缺乏必要的培训。六是急诊急救“绿色通道”不畅通。七是人才缺乏仍是制约镇街卫生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突出矛盾。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加强医院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重点工作,今后,我区将巩固成果、持续推进医疗质量工作,把医院管理年活动引向深入。针对存在的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这个主题,切实抓好医院各项法律法规和工作制度的落实。重点抓好各项法律法规和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工作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工作制度的有效落实。
(二)以加强医疗文书书写为重点,切实做好病历书写和管理制度的落实,提高医疗质量。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加强对住院病历书写的监督检查和评价工作,切实履行院、科两级病案质量管理组织职责,从基础抓好病案的书写质量,提高病案书写的水平,保证医疗活动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 (2) 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总结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三)抓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的落实,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认真落实《指导原则》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加强临床药师素质的培养,提高临床药师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本机构基本药物处方集和目录,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水平,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四)抓好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工作,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管理,做好前瞻性调查和目标性监测,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转变医院管理者的发展思路和服务理念,端正办院方向,从注重外延和硬件发展,转向充实内涵,加强医院思想道德建设、人员素质建设、文化建设和学科建设上来,用科学的发展思路、先进的管理理念、忠诚的服务精神和人道的服务文化,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强化医院院长的责任,提高院长的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使院长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和改善医院管理、维护公益性质上来,减少专业技术,同时,加强和培养专业化医院管理干部,为医院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二是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三是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高医院技术水平。
(六)进一步加强急诊能力建设。健全各医疗机构急诊科或急诊抢救室,畅通医疗急救绿色通道,并通过组织培训、开展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医务人员急诊急救技能,切实提高急诊能力和急救水平。
(3) 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总结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
2012年5月8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经原卫生部颁布,并于2012年8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自2011年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卫生部为加强抗菌药管理而出的又一记重拳。2013年将是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收官之年,高压态势的行政管理是否即将结束?抗菌药的常态化管理何时到来?面对未来,抗菌药的研究和监管将路向何方?经历了降价、严控等种种政策的洗礼之后,中国抗菌药将怎样步入生产、销售、使用和监管的新时代?为此,本刊专访了国内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临床研究知名专家肖永红教授。
《上海医药》:近年来为应对抗菌药滥用导致细菌耐药等问题的挑战,卫生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这些都对抗菌药物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您觉得这些管理措施的严厉程度及实施效果如何?
肖永红教授:对抗菌药的严格管理,不仅可以节约医疗资源、减少不良反应,更重要的是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带来的细菌耐药现象。与很多缓解性、改善性治疗药物不同,抗菌药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唯一能有效治愈疾病的药物,然而细菌耐药将会毁掉我们人类历史上这一伟大的科学发现。
从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启动,到《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管理部门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是基本保持一致的,并且收获了较好实践效果,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的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经过这3年的专项整治,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医疗机构都逐渐形成了抗菌药临床合理使用的监管团队,用具体的行动来带动和影响周围的医生养成合理使用抗菌药的习惯,为将相关干预工作逐步转化为常态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中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抗菌药的临床使用量的下降,据统计,2012年样本医院药品购入金额显示,已经被抗菌药占据了多年的第一名的地位,第一次被抗肿瘤药物所替代。
尽管从2005年前后我国临床就出现了耐药情况发展迅速的现象,现在细菌耐药趋势仍处于高位平台期,是一个相对严重的阶段,但我坚信,坚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再经过4~5年,中国细菌耐药的情况一定会有所好转。
《上海医药》:抗菌药临床用量的减少直接影响了制药企业的产品销售,因此很多企业将《管理办法》形象地称为“限抗令”,企业也因此经历了历时最久、最严酷的“寒冬”,大家都很关心这个“冬天”还会冷多久?
肖永红教授:用“限抗令”来形容是个简单化的理解,似乎并不很准确,《管理办法》的初衷并不是限制抗菌药使用,而是促进其合理使用——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不用。“不该用的时候用了”是不合理的,而“该用的时候不用或错用”也是不合理的。当然结合中国目前的国情,政策实施的开始阶段可能主要体现为限制,但接下来就要引导医生怎样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办法》的实施不仅仅是行政问题,更重要的也是专业问题。比如分类管理,分类的原则是安全、有效、经济,这种分类是有科学依据的,而非单纯的行政命令。
抗菌药的管理目前是以行政强制为主导,但政策干预不会是常态,卫生管理部门已明确表示,3年整治之后,将不会再对抗菌药或其它某类药进行专项整治。行政管理只是希望起到引导作用,最终还要靠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还是要采取与学术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从抗菌药物管理角度来看,可将其融入医疗体系的质量管理中,将其作为医院质量考评的指标内容成为医院评级的一部分,通过管理与学术相结合的方法推动《管理办法》的顺利实施。
《上海医药》:减少了行政管理的限制,您觉得3年整治之后抗菌药的临床使用量是否会出现反弹?
肖永红教授:3年整治之后不会再有其它专项整治活动,但像分级管理等一些基本管理思路不会变化,只是行政监管的强度可能会有所减弱,抗菌药的使用量很可能因此有所反弹。企业似乎可以“喘口气”,但切不要以为抗菌药用量会再回高位。
结束行政强制管理后,抗菌药用量适当增加属正常现象,但经过3年整治之后,绝大多数医生已逐渐意识到了抗菌药滥用的弊端,并已在相关政策的监督指导下形成了较好的用药习惯,不太可能因为政策的松动就大量使用抗菌药。尽管社会上有很多关于医生开大处方收红包的诟病,但其实作为临床一线的医生,绝大多数人还是凭着良知在看病,在病人生死存亡的时刻,想到的不是要用进口药、国产药、还是回扣多的药,而一定是要选择能救命的、可信赖的药。
所以,我觉得即便整治行动之后抗菌药用量有所反弹,企业也千万不要抱有幻想,觉得可借此机会重新乱来,这其实是一个给企业的难得的转型调整的机会,如果把握不好这次机会恐怕真的就再也没有生存的可能了。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受到致命打击的主要是那些毫无研发能力的企业,品牌药、创新药都没有因为抗菌药的严格管理而失去市场。优胜劣汰表面上看对企业不好,但长远来看,促进有能力的企业升级转型,这是好事。事实上,随着耐药菌的不断出现,临床上对抗菌药的需求很多,但很多企业不了解临床需求或不愿意投资去进行药物创新研发,生产出来的产品,很多或是因临床已出现大量耐药而濒临淘汰的品种,或是因质量控制等原因让医生不敢相信的品种,这样的药当然会被临床拒绝,而那些品牌药和临床急需的药物还是为广大医生所渴求的。
《上海医药》:提到抗菌药的研发,国内企业可能都会有经费方面的担心,毕竟大多数本土企业不像跨国制药巨头那样“财大气粗”,新药研发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似乎还是一个奢望,对此您有何建议?
肖永红教授:即便对于那些国外知名的制药企业,抗菌药物研发也曾经历“瓶颈期”——大概在1995年至2005年期间,很多大型制药企业都不愿再做抗菌药物的研发,那段时间临床医生也出现了无新药可用的担心。但近几年,这个“瓶颈”已经逐渐被打破,药物研发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专做研发的“小公司”,它们规模不大,有的只是由几个人的研究团队组成,除了小分子化合物,它们还开始着手针对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制剂进行研发,这几年国外已陆续有产品批准上市。大企业可以通过合作或并购的方式来“享受”这些研发公司的研究成果,这已成为一种新的研发模式。
另外,对于家底似乎没那么殷实的本土企业来说,除了新药,研发仿制药也不失为一计良策,但关键要提升仿制药的质量,使其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质量水准。已经有以色列的梯瓦公司、印度的一些制药公司,它们都在仿制药方面树立了典范,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
所以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能树品牌的一定要努力树品牌,能创新的一定要开拓创新,而两者都不能的必将遭市场淘汰!
《上海医药》:要巩固专项整治行动的成果,对于广大临床医生您有何建议?
肖永红教授:从专业人员的角度,我们建议还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尽管现在医生的培训看起来好像很多,有政府组织的,有专业学会或学术机构主办的,也有企业组织的,但仅靠这些大班教学的理论培训还很难达到培训目的。更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采用“传、帮、带”的形式,以骨干医生为主,形成一个小组团队合作的机制,通过具体病例的分析,深入实践地进行培训,这样才能印象深刻、学以致用。另外,抗菌药的合理使用不仅要面向感染科医生进行培训,还应该对更多科室的医生广泛开展教育,并应该将合理用药知识作为医生继续教育的必修课。
《上海医药》:谢谢您结合抗菌药的管理给企业和临床医生提出的宝贵建议,作为一位医生,您同时担负着教学和科研的任务,“医生”、“教师”和“科学家”这三个称谓,您更喜欢别人怎样称呼您?
肖永红教授:医生!其实,这些角色都是值得尊敬的,但比起教学和科研工作,我更喜欢临床工作,因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躺着来的病人走着离开医院、让四处寻医无门的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疗帮助,这个时候都是我最开心的,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不仅是我,很多医生都有这样的体会。
[关键词] 抗生素;滥用;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R95[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b)-0148-02
抗生素滥用可导致细菌耐药性,甚至出现无药可用的细菌感染,即不利于患者治疗,又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1]。为进一步遏制抗菌药物日趋严重的滥用,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有效控制细菌耐药,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院从多方面严格控制抗生素滥用,笔者总结如下:
1 控制原则及目标
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采购、使用、监测、考核奖惩等关键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和控制措施。加强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教育与培训,增强自觉性和规范性,逐步扭转“以药补医”机制,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临床科学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导,针对不同专科、不同感染性疾病的特点,与临床路径管理相结合,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科学合理的抗感染方案。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考核评价、奖惩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规范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全过程,以制度管人、管事。
通过控制抗生素滥用使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有较大提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抗菌药物采购、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同时使本院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自觉性明显增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进一步规范。
2 组织管理
2.1 建立健全院、科二级抗感染药物管理组织
成立由医院主要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控制抗生素应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日常工作。建立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抗感染治疗团队,制定并落实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管理办法;定期评估全院各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临床各科室成立合理用药评价小组,负责本科室合理用药的管理、指导工作。并制定医院抗感染药物应用制度及管理方法。
2.2 严格考评
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以及医师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实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不规范的行为,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或科室,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警告、限制处方权、撤销主要负责任职务等,增强医师及科室管理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视。
2.3宣传教育
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展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培训的重点内容包括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细菌耐药预防、整治活动方案、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原则等,并有培训、考核记录。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和多种途径,加大对社会面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患者加深对科学使用抗菌药物知识的认识,配合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共同遏制抗菌药物滥用。
3 采购管理
3.1 采购品种管理
严格本省药品采购目录,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抗菌药物。优先采购国家药物目录或处方集规定的基本抗菌药物品种[2]。对于临床出现的特殊类型感染患者,需要采购之外的药物时,可以临时性采购,但必须由相关科室提出采购申请,包括采购的原因,药物具体规格和数量,交由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经药剂科购买。
3.2采购渠道管理
抗菌药物由药剂科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临床科室不得使用非药剂科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4 用药管理
对本院各级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进行明确规定,对各级医师进行抗菌药物应用培训,考核合格后授予其抗菌药物使用权限。然后医院定期组织处方点评,对于外科、呼吸科、感染科病例,尤其是手术病例抗生素处方进行重点抽查,严禁超权限使用抗生素,对于多次违规使用抗生素者进行全院通报,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结果纳入医师个人及科室的绩效考核,对于3次以上不合理处方的医师进行警告,警告后仍出现不合理抗生素处方2次以上者,取消处方权。
5 临床监测
5.1 加强技术支撑
医院要加强药剂科及药师队伍的建设,完善感染科设置和感染医师配备,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在本单位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中的作用,为一线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此外,对我院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5.2 抗菌药物监测与评估
建立医院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监测、检测与评估制度,确保医院用药安全。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评估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对于抗菌药物使用量、频度异常的药物进行干预控制[3-4]。
5.3 细菌耐药监测
临床减少经验型抗生素的使用,增加微生物标本的检验,严格根据检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定期汇总各科室细菌耐药情况,并向全院通报,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5-6]。
总之,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解决的,我们应该由现在的摸索开始阶段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逐步遏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健康。
[参考文献]
[1]汪复.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几个问题[J].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 5(1):1-3.
[2]朱会英,曹洪涛,韩丽萍,等. 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52-155.
[3]崔精礼. 抗菌药物临床研究及合理使用[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6,4(8):29-32.
[4]申东翔,郭振辉,胡文魁,等. 我院抗生素应用存在问题及对策[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4):232-234.
[5]张波,徐小薇. 抗生素滥用的根源及其合理使用的策略[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1):1-4.
述职报告对自身所负责的组织或者部门在某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按照法规在一定时间(立法会议或者上级开会期间和工作任期之后)进行,要从工作实践中去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不足与教训,从而对过去的工作做出正确的结论。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药剂科工作述职报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药剂科工作述职报告范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下面就20__年药房的各项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同事汇报一下,希望大家能够对药房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规范管理
为了工作的顺利完成,根据科室的实际制定了药房调剂操作规范,具体要求是调剂药品要细心、提问要耐心、对患者要有爱心;对药品品种、数量、效期要勤查看;提前备药,保障供应;提前沟通,及时反馈。
这些措施的实施,减少了在工作中的失误和差错,在下半年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个人执行力情况
(1)团结、爱护科室员工。他们有问题、有困难,尽自己所能予以帮助。
(2)全局意识。从医院的利益去考虑问题,不计辛苦、不计得失,尽努力去完成工作。
(3)严格要求自己,少提要求多帮助引导。凡事要想在前、学在前、做在前,以实际行动带动科室成员。
(4)对相关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做到及时认真、准确保质保量。
在这一年中自己以务实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科室人员的尊重,也带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三、完成任务指标
药房全年调配西药处方39101人次,慢性病处方3533人次,中草药处方3456人次,煎药2059人次,麻醉药品处方719人次。
全年处方合格率在80%,未完成年初制定的处方合格98%的任务。
特殊药品管理吸取13年的教训,本年度由我亲自审核、发放、处方的登记,做到了账物相符、登记完整。
本年度根据科室实际情况组织科室人员进行了,药事管理基本知识、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相关法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本科人员自我学习的习惯有待提高。
在忙碌中完成了全年工作,同时感谢院领导和各科室的支持,综合全年的管理,药房工作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作为药房管理人员的我,需要以质量考核为基准去评价自己的工作,并努力地完善自我。今后我会在各项不足中弥补自己的缺点,逐渐完善各项工作。
四、2___年工作思路
1、明年的第一要务就是要适应各种变化,重视学习,促进人员素质的大幅度提高。、
2、严格按照处方书写规范进行处方质量控制。
3、特殊药品严格按《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执行,做到账物相符、登记完整。
4、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沟通能力和对患者的服务水平,做到患者和医生满意。
5、加强工作责任心,发药时做到认真负责,对每张处方做到仔细查对,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述职人:
20__年__月__日
药剂科工作述职报告范文2
进入____年以来,药剂科在医院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下,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____年孝感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相关法律法规,紧紧围绕医院的工作重点和要求,严格落实到位,结合本科室年初制定的目标和要求,现将____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根据《湖北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为进一步保障药物的使用安全,加强药品质量监管,根据《关于印发〈全省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电子监管系统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药品电子监管实施方案,录入狂琼范文并上报了相关信息。
2、积极配合医院网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元月底住院部启动电子病历试运行阶段,6月份初门诊电子处方正式实施启用,药剂科加班加点对医院药品电子数据库进行录入、调整、核对,做好预备工作。系统启动后与临床科室相互勾通协调,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与网络工程师反馈,修改调试,保障系统正常使用。
3、积极响应医院号召,搜集并整理近20年(1996-____年)来药剂科发生的重大变化、重要事件、历代负责人的业绩等材料,为医院的《院志》贡献一份微薄力量。
4、为了加强和完善药品管理,促进医院临床合理用药,严格实行药品销售零加价。在继续做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同时,经县纪委、局纪委批准同意,院委会研究决定对医院药品实施委托采购管理,成立了《药品采购托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药品托管方案、托管考核办法、考核表等,5月中旬签定托管合同,6月1日正式启动执行。
5、根据《湖北省药品集中招标管理办法》、《湖北省药品集中招投标中心》文件精神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从5月10日起执行____年《湖北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新标准,6月10日对医院所有未中标品种全部清零退库。这期间完成了我院所有药品品规、厂家核对、勾标、清退工作。既要保证临床用药,又要将我院药品品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二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品种控制在40%以上,金额达到50%,原研、单独定价、专利、优质优价药品控制在25%以下)。
6、坚持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每月对医院处方(门诊和住院各100份)和住院部病历进行用药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报医务科,及时发现、纠正医生不合理用药现象。针对市场短缺的血液制品,为保障住院病人的正常使用,制定了相应使用规定,保证了临床用药需求。
7、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坚持每月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点评、分析,住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动态监测,销售排名,抽查住院病历,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针对一些不合理使用情况提出干预措施。
8、组织学习和宣传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到临床收集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并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可疑必报"的原则,督促临床主动填报不良反应报告,____年在网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直报系统中上报药品不良反应53例。针对上报的药品发生不良反应,协助临床科室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工作并查找原因,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9、业务收入,截止____年12月底,药品零售入库金额3947万元,(西药库3425万元,中药库522万包含试剂200万元),药品销售额3922万(西药3608万元、中药314万元)。门诊西药房处方54934张、金额540万元,住院药房处方265620张、金额3064万元,惠民医院药房306张处方4万元,中药处方24422张、金额314万元。
____年虽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弥补不足!
药剂科工作述职报告范文3
根据医院的安排,现进行总结和回顾本人之前的工作,不妥之外,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20__年度本人在院党委、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室全体同道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努力学习,积极工作,认真落实院科两级负责制,带领全体同道发扬吃苦刻苦、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医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一年的工作小结如下:
首先我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通过全科职员的共同努力,全年共购进药品、器材_万元,销售药品_万元,逾额完成了医院下达的工作任务。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思想、邓理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纪遵法,清政廉洁,模范遵守院规院纪,服从领导,透明治理,发扬奉献精神,在科室人少、任务重的情况下,调动科室全体同道工作积极性,精诚协作,牢固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思想。不计个人得失,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为了工作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但从未向医院提过非分要求,也未报过一个加班。
二、积极组织召开全科职员会议,狠刹购销领域中的不正之风,严禁药剂职员参与药品供给商的任何经营活动,严禁统方。
三、积极组织科内职员的业务学习和法律法规学习,进步了全科职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四、狠抓药品质量,坚持药品验收、领药、发药“三把关”制度,坚持每月一次对药房、库房上架药品的质量抽查,保证了所售药品的质量。全年未发生任何假劣药品事件和纠风投诉事件。
五、强化安全治理,坚持对科内各药房每月一次的安全、卫生大检查,消除了不安全隐患,堵尽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完成药品、器械招标、议标工作,签订器械、药品购销合同20余份,有效地保证了药品,器械的规范化采购。
七、积极参与县卫生局组织的法律法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进步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八、接受市、县的药监部分检查三次,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评。
九、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先后两次将我院所售利润较大的200余种药品进行大幅度降价,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十、配合市、县级技术监视部分对我院部分医疗器械的抽验、检查工作,并组织维修各科器械40余台,保证了临床工作的正常开展。
十一、坚持每周下科室一次,密切联系临床,及时了解各科药品、器材需求动态,了解药品、器材使用后的信息反馈,保证了临床药品、器材的及时供给。
十二、组织全科职员进行了三次盘底工作,清理、清查了几千种药品、器材,均无帐物差错现象。
十三、完善了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固定资产等七本帐册,及时核对了几十家供货单位在我院所供药品、器材的进、销、存状况,有效地保证了医院药品、器材帐务的清楚、明白。
但是也还有一些问题:
一、在科室治理上,某些方面的治理欠科学和规范。
二、科室治理不大胆。
三、由于科内无器械维修职员,部分科室的仪器维修不够及时。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实惠
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扶持和促进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围绕“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和措施。
(一)优化公立医院布局。严格规划刚性,控制区域综合医院数量和个体医院规模扩张;明确公立医院的类别、数量、规模和布局;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任务和职责分工。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公立医院工作量补助的办法进行修改完善,探索建立公立医院长效监管和激励约束机制。合理调整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明确政府办医、部门监管、医院运营责任。
(三)进一步加快中医科建设。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全部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进一步规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建设。做好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工作。让中医中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服务机构建设更加完善,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四)加快重点临床学科发展、薄弱临床学科建设。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建立学科发展激励机制,促进医院内涵建设,加强专业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儿科建设,加强儿童呼吸机等设备配置和儿科人才培养,争取儿科床位补助;加强重症医学科建设;加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开展院前急救机构和人员绩效考核,充分调动院前急救积极性。
加快医疗事业发展,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满意
(一)继续深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区医院选择3—5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充分利用电子病历等信息化手段,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和监督。
(二)做好重大医疗救治工作。做好卫生资源共享,整合区急诊抢救资源,统一医疗急救规范,做好医疗急救队伍的技术培训,提高我区医疗急救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并完善急救体系建设,建立急救服务规范、急救网络设置原则,开展急救人员培训,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建立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各级医疗机构应及时规范的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伤病员的医疗救治情况。根据“四集中”的原则,重点加强重症、危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努力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三)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加强村卫生所改造提升工程,实现一村一所目标,实施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继续开展创建示范乡镇卫生院和示范村卫生所活动。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开展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改扩建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间的分工合作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托大医院的龙头和技术辐射力,实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达到资源共享、服务基层、共同发展、造福百姓的目标。
(五)继续做好“三下乡”工作、“千名医师”对口帮扶活动。在活动中间注意做好宣传、组织和督导,使“三下乡”活动、支医活动开展的扎扎实实、确有成效,起到为群众办实事的作用。继续把卫生技术人员下乡与职称晋升和执业注册挂钩,进一步做好区级医院对口支援山区卫生院和开展双向转诊工作。促使区级医院在输出技术服务的同时,也同时输出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真正把城区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带到广大农村,使城区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全面提升医院服务,让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
(一)完善医疗服务模式。从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规范”入手,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狠抓各项核心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全面规范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将以区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为契机,提升区医院综合水平,一是逐步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到2011年底,区医院本地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50%,其中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达到60%。二是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改善医院急诊设施和条件。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医疗服务信息。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人,可开具2-4周的处方用量,方便慢病患者配药和就医。急诊病人抢救推行“三先三后”,即先救治后检查、先抢救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确保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和救治的及时有效。三是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逐步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及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
(二)逐步推广优质护理服务。以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实行责任护士制度、规范提供分级护理服务为三大核心,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范围,深化护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推进护理垂直管理体制,建立符合护理工作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实施与绩效考核挂钩的薪酬分配制度。以高危科室为重点,扩大专科护士培养面。完善护理事业发展保障机制,加强临床护理服务支持系统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合理调整护理服务价格。
(三)加强医药费用控制。按照省、市、区制定的相关规定完善措施、开展工作,重在制止乱检查、乱收费、高收费等违法违纪的现象,而不是要降低法律授予的收费标准,从而规范收费行为,树立卫生行业形象,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配合纪检监察、规划财务做好违法、违规、违纪收费的监管和查处。一要加强控费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控费管理制度。各基层单位要成立“费用控制领导小组”,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督促问题整改。二要规范医疗收费行为,依托于“一卡通”建设,建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全部全部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医院所有收费都应开具合法的正规票据,严禁分解收费,重复收费。三要实行价格服务公开,在门诊大厅设立价格服务公示栏,向社会公示常用中西药价格,医疗服务价格,公布举报电话,实行住院收费一日清单制。真正使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得到维护落实。
(四)努力改善医患关系。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切实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等各项权益。妥善处理与新闻媒体的关系,主动向社会医疗服务、科技创新、典型事迹等方面的信息。严格规范医院投诉管理,落实“首诉负责制”等各项工作制度,建立投诉责任追究机制,对发现医疗差错的当事人要严肃查处。积极应对、认真处理各类医患矛盾纠纷,配合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公安等部门做好医患纠纷调处工作,努力将各类医患纠纷的处理引入合法化渠道。努力形成部门协作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2011年,所有一级以上公立医院都要达到“平安医院”建设要求,6月底前全部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做好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狠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放心
(一)提升核心制度执行力。结合“三城同创”活动,组织开展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明查暗访和医政管理相关规范标准执行情况抽查活动。在全区基层医疗单位开展以“加强内涵建设、规范执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题的管理年活动,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上新台阶。按照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抓好督导,按照《区医院管理年活动考核细则》开展相应工作。对全区各医院医疗质量的薄弱环节、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督导检查,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促使各医疗机构自觉的抓好医疗质量的环节控制,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规范综合医院的管理,提高质量管理和督查力度。2011年我区基础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医院感染控制、临床合理用药、新病历规范执行等方面。定期开展医疗质量点评工作,进一步健全医院内部管理体系,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健全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医学证明文件管理。落实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对在重大医疗纠纷或事故中被认定负有责任的医疗机构和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充分发挥各质控组织的作用,建立基础质量定期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管理培训。
(三)加强医院药事管理。一是积极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目录外药品比例,实行目录外用药备案管理。除区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外全部药品统一实行零差率销售,各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零差率销售情况及让利情况实行季报。二是严格执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集中配送,统一组织结算;严格执行第七批药品集中采购规定,对于第七批药品目录外药品采购实行严控准入,并报我局医政科备案。三是各医院应制定有《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严格实行“一品两规”、“两票制”,建立药品引入和退出制度,《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应动态管理,每年至少调整一次。四是重新成立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组),并加大培训力度,今年内将对新成立的药事小组进行专业培训两次以上,规范药品采购程序,规范医务人员用药习惯。五是推进医院合理用药,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与医院评审评价工作结合,对于抗菌药物管理和使用存在严重问题的医疗机构,要一票否决;六是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进行排名和公示,对排名靠前的医院负责人和有关当事人进行诫勉脾话或行政处分。
(四)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知识全员培训,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控制意识和能力。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管理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科规范化建设。加强专职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专职人员的业务素质及管理能力。落实医院12个重点部门院感质量控制工作,重点加强介入治疗室、手术室、内镜室、口腔科等院感高发科室管理。继续加强血液净化机构管理,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妥善处置并指导各地规范处置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结合“三城同创”测评任务,切实做好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暂时贮存工作。
强化服务要素监管,让群众看病就医更给力
(一)严格医疗机构监管。进一步加强对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减少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加强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加强日常不良行为监管,规范医疗机构间合作、协作行为,落实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加强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年4月底完成对对我区所有在册医疗机构摸底、清查,做到不漏不少,心中有数。二是严厉打击,规范市场秩序。2011年5月—10月对医疗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加大力度,查处大案要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建设一支业务精干、政治过硬、办事高效的监管队伍。三是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对于无证行医,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选择典型案例,通过活生生的教训教育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生命,爱护别人,爱护自己。要向群众宣传到无证非法诊所就诊的危害性,使得广大群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无证非法诊所,提高对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负责的意识。四是把好医疗广告的初审关,加强对医疗机构宣传的监督管理,对误导人民群众就医的宣传、虚假医疗广告、未经卫生厅批准的违法广告,依法从严处理。
(二)严格医务人员执业管理。医师护士执业考试、注册、变更注册已成为医政科长年性、琐碎性的工作。为规范卫生技术人员的执业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树我局的工作形象,将进一步规范窗口服务,加强对注册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做好医师护士注册、变更工作。强力推行医师定期考核,医师定期考核是《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一项法定的医师考核制度,也是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2011年将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完善考核方案,继续对适龄医务人员开展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单位的岗位责任制结合、与本人的晋升评优结合,为医疗质量持续改善建立良好的人本基础。加强医师执业注册管理,依法查处无证执业、超范围执业等行为。贯彻执行《护士条例》,努力改善护士执业环境。完善相关规范制度,强化护士执业行为管理,配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规范医院护理员队伍建设与管理。
20**年**市医政工作将紧紧围绕全市卫生中心工作,以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为重点,以启动医院电子病历建设为切入点,深化医院内涵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一、突出重点,继续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
进一步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全面实施“**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方案”,结合我市实际,着重做好七项工作。
1、逐步健全质量管理组织、评价考核、信息报告分析和教育培训体系。
一是在已调整各市级医疗质控中心的基础上,健全区、县、市医疗质控组织,充实医院质控组织,完善全市三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二是在有条件的局属和县(区、市)第一人民医院试点建立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制定医疗质量观察员的入选、考评和退出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开展相关培训,逐步发挥其医疗质量监督的作用。
三是依托各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立医疗信息报告、收集分析制度,并逐步实现信息网络技术化。及时发现问题,加强质量信息的反馈、通报,督促整改,消除影响医疗质量的各种因素。
四是发挥各市级医疗质控中心作用,建立质量管理培训制度。开展医政管理人员培训、民营医院院感、检验、麻醉等质量管理培训。
2、认真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本单位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包括管理组织、伦理委员会、准入条件、技术审核、评估方法、监督管理等机制和制度;建立医疗技术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认真审核,严格管理;做好开展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的准备和申请工作,依法开展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3、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管理的试点。单病种质量控制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根据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要求,确定**市第一人民医院等11家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并适时总结,逐步推广应用。
4、加强重点领域质量管理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重点部门的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开展对血透室、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各类镜检室、感染疾病科等的督查。
二是加强麻醉质量管理。建立麻醉操作主治医师负责制,规范麻醉工作流程,实施全程的、规范的麻醉复苏监护。加强县级医院及民营医院麻醉科建设,规范麻醉工作。
三是继续实行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确保患者安全;实施《手术安全核对表》制度,落实手术安全管理制度。
四是加强临床药事管理,落实和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加强临床药师工作;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积极开展三级医院输液减少试点。
5、加强护理工作,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严格执行《护士条例》,继续把床护比例列入目标考核,提高床护比。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完善护理制度,简化护理书写;加强专科护士培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6、积极推进建立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新机制。主动配合司法部门建立我市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深化医疗争议事件认定和责任追究评析制度。
7、继续开展全市医疗机构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重点开展医师规范执业、护士技能和素养、检验等项目大比武。
8、做好第三轮医院等级评审工作,重点是三级综合医院,认真做好迎检和评审工作。
二、启动电子病历建设,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
电子病历是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是医院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医院临床工作开展所需的业务支撑系统,也是居民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等要求,提出建立电子病历的相关需求和规范,开展电子病历建设工作。
三、加强监管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1、根据**市医疗机构规划和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原则,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抓紧制订和修订本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依法审批医疗机构。
2、依法加强医疗机构、人员、技术准入管理,切实落实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备案制度、医疗机构校验工作、执业医师和护士的注册管理等。
3、加强对管辖医疗机构的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医政管理以及各项专项检查,从严监管,规范执业行为。
4、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指导和监管。引导和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向精细化、专业化发展,强化内涵、提升品质、树立形象。
四、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积极参与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凸显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
2、继续实施已出台的解决“看病难”问题的各项举措,进一步细化措施、强化落实、优化服务、惠及群众。
3、抓好“爱心门诊”、“惠民医院”等各项惠民救助措施落实,进一步完善流程、简化手续、方便群众。
五、不断创新推进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1、创新无偿献血工作措施和机制。推进无偿献血宣传常态化,应急献血队伍有效建立,固定献血屋设置稳步进展,努力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
2、依法加强采供血机构和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用血,杜绝重大血液不安全事件。
六、强化内涵,提升院前急救能力
1、以全市院前急救指挥和通讯系统建成启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站(点)布局规划,形成高效统一的全市院前急救网络。
2、加强院前急救内涵建设。着重抓好院前急救人员的规范化培训、院前急救机构的规范化管理。
七、全面完成各项医政工作
1、深化“万名医师下基层”工程及对口支援工作。组织、协调三级综合医院支援贵州省县级医院工作,完成卫生部下达的工作目标。实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程,深化“万名医师下基层”工程。
2、继续做好医疗卫生援川工作,完成三年援川工作目标。
3、做好创建省级“平安医院”工作。
4、完成“光明工程”的困难残疾人白内障复明目标。
5、完成**会等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及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
6、完成征兵体检、高校招生体检工作。
7、完成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执业医师及护士注册、变更注册等工作。
8、做好医疗投诉、及医疗争议行政调解等工作。
[中图分类号] R246.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89-01
儿童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易发生医院感染。特别是住院患儿体质较弱,免疫功能低下,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接触少量病原体即可引起院内感染,从而加重原有疾病,增加患儿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重者可引起高热不退、抽搐、顽固性腹泻,脱水,且年龄越小的患儿越容易发生。因此,加强儿科病区管理,降低院内感染率是现代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简单介绍我院儿科病区院内感染原因及防控。
1 儿科病区院内感染的原因
1.1 儿科病房人员流动频繁,住院期间探视人员较杂,探视次数多,难免有探视者带致病菌感染患儿。有的家长还喜欢换病房,互换玩具,部分家长卫生意识淡薄,患儿随地大小便,吐痰后又不及时处理干净,这样极大地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几率。
1.2 我院儿科病房床位不多,病房比较拥挤,床距过小,空气不流通,特别到了冬季,家长怕小孩冻着,不愿开窗通风,容易造成院内感染。
1.3 同一病房病种混杂,不同系统疾病及疾病不同时期的患儿同住一室。
1.4 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不强,不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一个医生或护士分管病床多并且分散在不同的病房,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有利于病原体传播,特别是手污染传播现象较严重,往往是护士从肠炎、肺炎病房处置后未及时洗手,到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儿床前,触摸听话、可爱的患儿,引起感染。
1.5 病区卫生员缺乏必要的消毒意识,各病房拖地板、擦桌子时同用一个拖把、抹布,造成交叉感染。
1.6 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如抗菌药物选择不当、用药指征掌握不明确、用药时间过长等。[1]
2 院内感染防控
2.1 加强管理,定期培训考核
2.1.1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体系,充分发挥三级监督组织的作用 院领导高度重视,在医院医务科、护理部和感染科的具体指导下,儿科病区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检测和管理工作。同时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使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职责明确化。层层监控,做到定期检查与随时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保证信息通畅,反馈及时。
2.1.2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对医务人员加强院内感染的教育,增强消毒意识,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学习医院有关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要定期进行考核;组织卫生员重点学习消毒隔离知识,熟悉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及有效浓度,牢固树立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2.2 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标准预防是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1995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医院感染的预防策略,1999年引入我国,并在2000年编入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标准预防的内容是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均需隔离,强调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双向防护[2]。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长期接触、处理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极易被感染上传染性疾病,故应通过培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防护观念,凡是接触沾有患者血液、体液等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口罩,穿长工作服,操作后及脱手套后必须洗手并严格预防针刺伤。调查显示护士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较低[3],因此我院加强了对护士标准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提供必备的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护服、鞋套、防护镜、防护面罩、口罩、手套等,使护士能够熟练掌握防护用具的使用指征和使用方法。从而提高护士标准预防行为的依从性,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健康。
2.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规范手卫生
2.3.1护理工作者应掌握消毒剂的性能和注意事项,严格消毒护理用品 在配置药物、肌内注射、静脉穿刺及各种侵入性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积极学习消毒、灭菌相关进展知识。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一次性治疗巾、一次性氧气面罩、一次性备皮刀、一次性输液托手固定板等;止血带一人一根,用后用500mg/L的84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晾干备用,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2.3.2 规范手卫生 医护人员的双手在治疗操作过程中与病人频繁、直接接触,若无消毒隔离观念,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给病人带来极大威胁。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最直接的传播途径。因此,洗手是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之一,是防止医务人员因操作引起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是患者与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4]。我们将洗手示意图贴于洗手池旁,时刻提醒医护人员规范洗手,并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以监测洗手效果,防止院内感染。
2.4 控制环境污染,重视环境清洁 环境污染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5]。儿科病区人员流动大,不仅有护士医生、患儿及家长,还有实习学生、进修医生,而且一个患儿来住院,陪伴的家属往往是3~4人,甚至更多。这些因素使儿科病区的空气中微生物数量较其他科室增多明显,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因此应加强环境的清洁消毒,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4.1 病区空气消毒 病房时时开窗换气,尽量少用空调。在冬季至少每日2次开窗通风,每次15 min,病房及治疗室每晚紫外线照射消毒1 h,每间病房的病床数不超过3张,拉长病床间距在1m以上,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分房隔离治疗,尽量同一病房收治同一病种的患儿,病房要定时开窗通气,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照射时间为每日1次,每次1h,每周用无水酒精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并且要做好紫外线消毒登记。
2.4.2 病区物品表面的消毒 床、桌子、凳子、治疗车等每日用5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每月彻底擦拭1次,病区床单要定期更换,污染后立即更换。抹布做到一床一椅各一巾,避免一块抹布到处抹的现象,平时有污物染随时擦拭。
2.4.3 地面的处理 做到一室一拖把,治疗室、病房、厕所等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记,避免混淆。有污物时应500mg/L84消毒剂浸泡30min,用后集中消毒处理,晾干备用。
2.4.4 做好陪护人员管理 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定期不定期向患儿家属讲解院内感染知识。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员及次数,家属有病暂停陪护探视。宣教家属不乱串病房,不使用别人的物品,不随地吐痰,垃圾袋装,大小便专盆并及时倾倒。
2.5 合理使用抗菌药
3 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处理,可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扩散,切断其传播途径。对医疗废物应分类管理,医用垃圾用双层聚乙烯黄色塑料袋装,损伤性废物装入锐器盒,标志醒目,有盛有医疗废物类型的文字说明,如“感染性废物”,当锐器盒或塑料袋装3/4满时应进行有效封口,紧实严密,包装外面要标有警示标记,贴有中文标签,注明废物产生的单位、日期、废物的类别等,由专人、专车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终末处理,运送交接时要做好交接记录。
4 小结
控制儿科病区医院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安全、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组织领导和知识培训是前提;做好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是重要手段。为了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我们必须从最基础抓起,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身边做起,使院内感染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王芸,孙雪宁,等.我国儿童抗生素滥用现状及改革对策研究[J].齐事药事,2009,28(6):370-373
[2] 刘胜文.现代医学感染管理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92-193.
[3] 周建伟,罗阳.护士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7-10.
根据《市卫生局关于转发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2012年工作方案的通知》(徐卫医〔2012〕64号)和市卫生局《关于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的通知》(徐卫医〔2012〕27号)文件精神,医务科制定了我院2012年开展“三好一满意”及“优质服务年”活动工作方案,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管理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工作要求,医务科制定了我院三好一满意工作方案及考核标准,将各项考核指标分解到科室,实行工作责任制,并定期进行考核通报,保证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二、具体工作完成情况
(一)改善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不断优化服务流程。门诊“一站式”导医服务,为病人提供便利的检验检查结果查询。专家门诊“全日制”服务,同时增加了高血压等特色门诊,使门诊服务更加便利。
2、加强和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工作通知的通知》、《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推进全市预约诊疗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实现所有普通号源和专家门诊号源全部开放预约;出院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100%。
3、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护理事业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江苏省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2012年)》的文件精神,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1)、进一步落实护理工作制度和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核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全面开展用一份爱心、一份温暖、一份安全承诺、一份高质量服务作为规范服务内容的“四个一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努力做到护理零投诉,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2)、继续推行护士的分层使用,贯彻落实《江苏省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方案》。按照能级对应原则,分为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做到病人分级,护士分层。落实责任护士职责和激励机制,以科室为单位对年轻护士进行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年轻护士的传、帮、带、教工作。努力培养吃苦耐劳、技术过硬、知识丰富、不断进取的护理人员。
(3)、规范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
重点加强基础护理,要求护士“九知道”,为患者做到“三短、六洁”,护士为病人修剪指甲、床上洗头、床上擦浴,定时翻身拍背,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为携带胃管、尿管的患者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及各管道的管理。为携带压疮的患者做好压疮换药,为危重症患者做好专科护理及病情观察,并制定护理计划,完善整体护理。
实行弹性排班,安排了帮班以加强每天的晨晚间护理,帮助患者洗漱、进餐、服药、泡脚等。
(4)、勇于创新,拓展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为了给病人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我们勇于创新,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如:护士利用业余时间,手工制作“爱心提醒卡”放于病人床头,提醒病人预防压疮、跌倒、坠床;并将不用的海绵用棉布缝制成“爱心翻身靠垫”、“防压疮海绵垫/圈”,以保证病人卧于舒适的卧位;还用海绵缝制出“爱心输液手握小棉垫”,即保证了病人输液的安全,又为病人带来了舒适,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一致好评。长期住院的老年人,因疾病的原因不能外出,不能回家,老人倍感孤独,护士们在病人活动厅提供“每日天气预报”、“最新报纸、书刊、杂志”等,并利用业余时间给老人们读书读报,节日期间为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的病人提供“节日祝福卡”,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同时还开展了病人出院回访制度,将内分泌科在护士长指导下设计了“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替表”,使每班都能直观的看到部位轮替情况,避免患者因记不清而导致部位的重复注射而影响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5)、细化护理服务流程,确保护理安全
建设护理安全文化,保证患者安全。实行小组负责、包干到人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各科室有《住院指南》和专科健康教育。配备齐全的患者安全用具,同时加强患者的安全意识及常识的健康宣教;规范病区物品摆放;进病室先敲门,保护病人隐私。从细节出发,打造整齐、干净、舒适的病区环境。落实“首问负责制”及治疗性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每个班次接班的护士,都要自我介绍让患者知道责任护士特别是夜班值班护士,使病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一份温暖、一份承诺、一份爱心和一份高质量的服务。
(6)、响应卫生局号召,开展“5.12”国际护士节活动
贯穿落实市卫生局《关于开展纪念“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的通知》,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主题为“爱心圆您健康梦想”科普宣传活动,通过举办科普视频、科普讲座、科普展览、发放科普宣传资料、实际操作演示等形式,全院团员护士利用“5.12国际护士节”,开展了“我的一天”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护理部组织以护士长为组长带领护理骨干利用业余时间走进社区,将健康知识送到社区、家庭,指导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做到了优质护理的延伸服务。本次活动有86人参与,受益人数达2500人。
(7)、提供优质便民服务措施
增设纸杯、针线盒、老花镜、指甲刀、剃须刀、洗头车、开水车等,方便病人使用。增设优质服务信息反馈箱,每个病房增设健康教育手册,
为病人代购生活用品,提供爱心拐、轮椅等,在病房醒目位置提供每日天气预报。
4、全面落实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关于开展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检查互认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临床检验中结果相对稳定、费用较高的项目和医学影像检查中结果相对稳定、根据客观检查结果出具报告的项目,只要检验检查结果可靠、临床确认不需再次检验检查,实行二级以上医院间互认。
5、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由院团支部牵头,认真落实《“志愿者医院服务”活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志愿者服务活动。上半年志愿者通过下社区、与社区群众联谊等服务形式开展了8次服务活动。
6、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认真贯彻执行《2012年江苏省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工作要点》、《2012年徐州市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工作要点》文件精神,上半年医患纠纷为零,病人投诉处理满意率100%。
(二)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1、强化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以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交接班、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为重点,加强制度的落实和考核,进一步落实院科两级负责制,通过每月进行“三基”和核心制度的考试,运行病历的检查等方式,确保核心制度的有效落实。三基本考试合格率100%。
2、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管理。认真落实《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规定》,医疗质量各项指标纳入科室考核中,深化质量控制内涵,提升质量控制水平。继续落实执行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落实卫生部颁发的“六个规范”。加强环节管理、提高院感监控质量,确保医疗安全。进行了《感染相关知识》、《环境卫生学采样方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江苏省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讲座等4余次。
3、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认真落实临床路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章、规范,深化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上半年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33.2%,门诊抗生素使用率<20%;开展14个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病例数34例。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4、强化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认真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江苏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2010版)》及医疗技术管理规范。上半年开展三级以上手术4 例,申请一项二类医疗技术,对全院医师进行了摸底调查,执业变更2人,新注册执业医师2人,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三)大力弘扬高尚医德
上半年我院在市卫生局行风办和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及卫生局《2012年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意见》的要求,以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和深入开展百姓办事“零障碍”、“双争”活动、“三好一满意”为动力,在全院大力营造文明行医、优质服务、净化、优化、美化环境的浓厚氛围。院领导班子面对日趋艰巨而繁重的卫生改革形式和工作任务,狠抓班子自身建设,促进班子成员思想上与时俱进,感情上融入职工,作风上求真务实,生活上严格自律,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院内以思想教育为核心,行风建设为主线,加强医院内涵建设,致力打造医院品牌。通过开展形式任务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卫生法规教育、医务人员服务礼仪教育、先进典型事迹教育等,注意挖掘、培养、推广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在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活动中,通过设立值班领导、协办员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把方便让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召开“三好一满意”、“双争”活动动员会、通过挂条幅、宣传册,激励职工昂扬上讲,努力形成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唱响正气歌。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服务理念、创新意识、理想追求得到了进一步升华,职工的综合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热情得到了提升。
(四)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开展。上半年定期召开院行风领导小组会议,逐步完善21项行风制度的落实和管理;与政工科共同制定反腐倡廉职业道德学习计划,组织全院职工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全员学习《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纪违规问题调查处理暂行办法》、《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在医疗服务活动中不规范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倡导廉洁行医,建设一支思想端正,业务过硬、无私奉献的医疗卫生队伍。上半年病房综合满意度:98.7%,门诊:98.9%。
(五)、坚持实行并不断完善网上采购药品、试剂、耗材,医用设备,基建工程进行招投标。各项采购进行严格按照徐卫[2009]49号文精神,杜绝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工作中不正之风。按时记录病人来信来访。认真做好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工作,随访率100%。建立医德档案,做好“一人一档”的统一管理,为年终医德考评积累素材
上半年,我院在三好一满意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具体工作距离上级要求还有一段差距,望各科室对照标准,继续努力,使2012年各项工作取得圆满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