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0:15: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公关礼仪的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应用本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140-02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于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素质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本科阶段实行的人文素质教育,比较集中地开设在大学一、二年级。主要以中文类课程为基础,开设的科目一般为《大学语文》、《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公关礼仪》、《职业道德与修养》以及一些通识课程等等。和两课、公共外语、体育等基础课程比较起来,人文素质课课时少、学分低、学生重视程度也不高。体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教学安排统筹不够,课程体系缺乏合理设计。
目前的人文素质课程之间缺少明确的联系,没有很好地与学生的培养目标、专业的培养计划、学生的职业能力等相结合,也没有对师资进行合理的安排与整合,总体而言人文素质课程处于无序状态,体系不完整,内容不合理。
2、课程缺乏连贯性,未能贯穿高等教育始终。
人文素质教育应该贯穿高等教育的始终,但是囿于课时和学分的限制,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仅在大一开设人文素质课,大二开设的较少,大三基本没有人文素质课程。这样的设置方式使人文素质教育必然产生脱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断层。
3、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
多数人文素质课程内容都比较单一,或者《大学语文》,或者《应用写作》,而且教学内容陈旧、近似于“高四语文”,难以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
4、教学方法简单,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的人文素质课程中,由于课堂人数多,教学方法往往是简单的“灌输式”、“讲座式”,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热情,导致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
5、过于求博求全,精深程度不够。
在目前的人文素质课程中,教学内容过于求全求广,而忽视了对作品、对例文、对案例的深度挖掘。课程讲授虽然面面俱到,但是很可能没给学生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也没有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起不到教学应有的效果。
6、课内课外联系不大,未能指导学生课外运用。
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成果就是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发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的人文素质课程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缺少指导,久而久之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并未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
针对此种情况,我校自2009年起在我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开展“人文素质平台”的教学改革,具体内容如下:
一、“人文素质平台”包含的课程体系及目标能力分析:
1、《经典导读》——对经典的阅读、体会、感受、结合现实进行思考的能力。
2、《文学欣赏》——掌握文学作品欣赏的技巧、方法,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艺术欣赏》——掌握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4、《实用口才训练》——具备良好的交际口才、与人沟通的能力。
5、《应用写作》——流畅的书面表达能力、常用文章写作能力。
6、《礼仪与沟通》——公关交际中的礼仪和人际沟通能力。
二、具体课程安排:
三、教学内容:
1、《经典导读》:结合学生专业,选取与专业相关的文学、哲学、历史、社会学、艺术、科学等名著经典进行导读,重在引导学生自行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文学欣赏》:选取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结合作者、时代、心理、文学母题、文化等角度进行深度剖析,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的鉴赏水平。
3、《艺术欣赏》:选取音乐、绘画、影视、雕塑等方面的代表作品,进行赏析、讲解,并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实用口才训练》:结合学生兴趣和实际应用需要,选取常用的口头交际方法进行讲解,组织学生进行口才训练,强化口语技能。
5、《应用写作》:选取最常用的写作文体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写作训练。
6、《礼仪与沟通》:根据人际日常交往的特点选取与学生专业、应聘、工作有关的礼仪常识和人际沟通常识进行讲解。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课和学生参与式教学的比例在1:1,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为主,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和课外阅读、调研、讨论、写作等合作式学习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五、课外活动:
在课堂教学之外授课教师还应承担起与人文素质教育有关的学生活动的指导工作,例如文学社、话剧社、口才协会、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指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融入课外活动中。
六、考核方式:
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和特点组织考试。《经典导读》、《文学欣赏》、《艺术欣赏》可以以写作论文的方式考试,《口才训练》以口试为主,《应用写作》可以采用“申论”的方式考试。
七、授课特点:
以例文、例题、案例精讲的方式授课,不求全求广,强调讲深讲透,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通过布置课外阅读的作业和书目,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八、改革的主要成效:
1、对教学目标的统一认识:
(1)基本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的书面、口头运用;文字的阅读、理解、编辑、概括能力;
【关键词】职业学院 舞蹈教育 知识技能 实践应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高新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知识的创新能力,职业教育能否准确把握社会需求,将职业教育和社会的整体教育相结合,培养出既能适应时展,又能适应未来就业市场激烈竞争,并且具有独特品质的技能型人才,成为许多职业学院争相探讨研究的热门课题。职业学院对舞蹈人才的培养,把学生由自然人转化为职业人的有效方式,已经成为许多职业学院舞蹈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职业学院舞蹈教育需因时而变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不乏关注度的热门话题,它因在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而牵动着众人的目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虽然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类型,但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类型不同。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为宽广知识面、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的技术型人才。无论是1996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还是教育部2000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及2006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都是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实用性和实践性特征也越来越突出,它促使职业教育从重视知识存储逐渐转变为重视知识应用的掌握。①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必须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重点是专业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社会对于某些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随之发生变化。比如以前只有在艺术院校才开设的舞蹈专业,如今已经是全国许多综合性大学和职业学院的主要专业,这是因为在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今天,集表演、音乐、戏曲身段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的舞蹈,已成为社会发展和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前身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在应知基础上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学院。无论是成立于解放初期的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还是1985年更名为华南文艺业余大学,或是1996年改名为华南文艺成人学院,始终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和“二为”方向,从严治校,精心育人,充分依靠社会力量,走社会办学道路,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优势,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文艺人才,有的已经成为当今广东文化艺术界的知名专家。作为全国文联系统唯一的由广东省文联主办的公办综合性多学科的艺术类高等院校,在2004年转制为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实现了由成人办学模式向普通高校办学模式的跨越。身为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的舞蹈教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今天,究竟怎样才能在发挥学院优良传统,汲取前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是笔者在舞蹈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
二、职业学院舞蹈教育需准确定位
教育的本意是要培养人们的本领和能力,如果要使一个人有本领有能力,就要发展他的耳目心思手足不可。②职业学院的舞蹈教育,需要靠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实用性技能,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深化教学质量,实施精品战略,加强教师自身建设为着眼点;不断提升舞蹈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具有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具备的专业水平。因为职业的内涵所涉及的技能、知识和价值观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无论什么类型的教育,其核心要素是课程设置。其实一门学科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的需求和基础,③在职业学院的舞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以掌握基本技能为目的。作为职业学院的舞蹈教师,其舞蹈教学的课程也必须根据社会的动态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变革,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有专业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实践能力、教育理论和职业教育理论的实践能力,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师手把手的传授,学会知识、技能。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舞蹈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面向不同地区群众文化馆站、少儿培训、演艺公司、健身培训等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舞蹈表演、培训、编排、形体设计等多技能工作的专门人才。
针对现代社会对于不同文化人才类型的需求,舞蹈系开设了舞蹈表演、礼仪文秘与流行音舞两个专业,同时还增加了爵士舞、交谊舞、公关礼仪表演技巧、办公室职员技能、舞蹈创作编导及演讲与口才等时尚热门课程。其中丰富的舞蹈表演专业主要有芭蕾舞基础训练、舞蹈基础训练、舞蹈剧目、现代舞技术、舞蹈赏析、舞蹈编创、国标舞等课程。对于舞蹈教师而言,必须集教学、创作、表演于一身,既有舞蹈表演实践,又有舞蹈教学经验,才能将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紧密结合,创造课堂项目化、项目技能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多种与舞蹈相关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培养实用性舞蹈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始终坚持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教学紧跟时代,课程贴近社会,既注重提高学生的艺术技巧,又重视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如果系统整体中的各要素之间是有机把握的,那么系统的整体功能应当大于各功能之和。笔者认为,职业学院的舞蹈教育必须对舞蹈教学进行准确的定位,找准需求和培养的方式,把与舞蹈艺术相关的人文知识不断扩展与外延,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对舞蹈创作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创新力,加深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培养学生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情景教学体验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职业学院舞蹈教育需注重技能
教育的作用是按一定的社会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④当今社会,不仅需要普通高校毕业的高层次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也需要高职院校毕业的高层次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职业学院的舞蹈教育,具有职业性、开放性、地域性、多样性等特点,应当适应现代社会对于舞蹈表演、编创、培训等方面的需要,必须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要求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对接。舞蹈教学的课程必须结合社会需求,学习内容与未来工作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职业能力,为其今后的职业活动做好准备,为实现学生的就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当前社会对舞蹈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市场调查显示,社会需要有舞蹈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主要舞种的分析方法和一般技术;了解相关艺术学科的基本常识,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具有舞蹈创作的基本方法和舞蹈表演的基本能力,能够在艺术团体、文化部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等进行舞蹈教学、舞蹈编排和舞蹈表演相关工作,适应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因此,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的舞蹈教育,注重吸收古今中外关于舞蹈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注重舞蹈与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对接,使舞蹈教学知识化、动态化、形象化、多元化。作为舞蹈专业的学科带头人,笔者要求教师在舞蹈教学模式上,着重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强化舞蹈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积极设置情景教学、项目教学、数字化教学。以舞蹈系针对社会需求专门开设的礼仪文秘与流行音舞专业为例,就是从培养学生掌握公关礼仪常规所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时尚舞蹈艺术表演和节目策划能力,适应公职人员市场、时尚表演与编创、培训等行业的一线需要量身定做的。在此专业的教学课程中,有一项是表演素质训练,这是主持与表演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比如人们的站姿、坐相,这些从表面上看都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却与舞蹈形体基本功的训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在工作生活中,无论是主持节目,还是主持会议,其言谈举止能否给人一种具有感染力、亲和力的形象,直接影响到这些活动的效果。所以,笔者在舞蹈教学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举手、投足、站立、挺胸、收腹等形体训练,培养学生外在的绅士风度和儒雅气质,这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环节。
四、职业学院舞蹈教师的知识结构
我国舞蹈家吴晓邦曾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舞蹈是用动作书写诗情画意,让人们通过舞蹈感受情感美的魅力,而懂得如何启发学生才是教师最大的本领。也就是说,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实践,向技能型人才发展才是硬道理。笔者在2011年创作的女子群舞《书情》,是编舞课教学中的一个命题作业。笔者在《新闻联播》中,看到有位热心人支援贫困山区儿童读书的信息后,紧紧围绕一个校长、两个青年教师,以及一群想读书却没有书的偏远山区儿童为主线展开。舞蹈表现了学生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和得到图书的激动欢乐场景,一是通过递进式的抒情肢体语言,表达山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需求;二是在动作设计上,当书送到山里,学生们欢呼雀跃;三是手捧书本回归到享受读书中的幸福畅想,将舞蹈推向。该舞蹈在创作中运用全新的理念构思舞蹈布局,在深刻挖掘人类内心世界美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具有真、善、美视觉体验的同时,让学生认识舞蹈、了解舞蹈、掌握舞蹈创作的基本要素。由师生之间交流碰撞而成的舞蹈作品《书情》,在创作过程中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性情,也使学生在获得美的享受中提高了舞蹈创作能力,还拉近了舞蹈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的距离,同时也拓展了实践教学环节,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真正达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该舞蹈荣获了第六届广东省大学生校园文化节之“红彩飞扬舞爱中华”广东大学生舞蹈大赛三等奖;荣获了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2011年“龙业杯”文艺汇演三等奖。由笔者指导的男子独舞《墨海孤雁》在2013年荣获全国职业高职高专技能舞蹈大赛广东赛区一等奖。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的职业的精神和哲学的原理,我们的工作的要求就是如此,为了给学生一颗知识的火星,教师应当从整个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营养。⑤笔者认为,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传递,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达生命的气息。教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言传身教,把舞蹈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舞蹈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艺术,也是一种风格独特的视觉技术,它可以通过立体多元的舞蹈语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生活、工作等内容,同时也可以折射出舞蹈艺术的时代风采。舞蹈创作是编者把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新生事物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场景,进行艺术的改造加工,组合成具有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反映人们现实生活的舞蹈作品。作为职业学院的舞蹈教师,自己在教学工作之余,创作的舞蹈作品《奔流》,荣获广东省“舞势界”广东大学生舞蹈大赛广州高职高专赛区一等奖、专业组二等奖。这个舞蹈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编舞课的教学。笔者在作品中运用现代舞的手法,以肆意的畅想,表现大海的复杂性,让舞者意会在人们看不见的波浪下面所存在的动力因素。在作品的编排上始终贯穿着流动性,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形体动作,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分地表现舞蹈艺术的动态美,让学生犹如大海的浪花,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奔流向前,仿佛是舞者在用形体语言,描绘自己的美好未来。通过舞蹈作品的创作,加深了学生对舞蹈本体特质的认识,使其在当代社会中更加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起到健康人的体魄、美化人的心灵的重要作用。⑥
五、职业学院舞蹈教育需深耕细作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的进步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舞蹈同样是一种以人为主体,与人类社会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的艺术形式。从古到今,舞蹈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与人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因为舞蹈是以人类自身的动作形态为存在方式、呈现方式和创新方式,舞蹈也是人类自身表达语言情感的工具,舞蹈还是人类生命活动宣泄抒发创造的手段,其本质决定了舞蹈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也决定了舞蹈这个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自娱自乐抒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增强体质延长青春、欣赏愉悦陶冶情操、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宣传教化团结鼓劲等功能,⑦最重要的是舞蹈以其自身的独特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舞蹈教育在现实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舞蹈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增加气质魅力的才艺,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通过一系列动作节奏韵律,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优雅与自信。
笔者在舞蹈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舞蹈艺术的各种功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感悟,在做中学,在做中教,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对高职类学生来讲,(转第页)
(接第页)编舞课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因为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舞蹈技术、舞蹈表现、舞蹈创作等综合能力。高职类学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数都是面对大众文艺爱好者,面对各行各业的商业演出策划等,这些工作项目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综合能力和舞蹈创作能力。因为舞蹈是用人的身体加之以有节奏的动作,以及内心的思想感情来塑造时间、空间的动态艺术,仅仅看舞蹈是不够的,还要学会欣赏舞蹈、体会舞蹈,获得舞蹈所传达的宇宙造化的信息。⑧所以编舞课程的前提条件,就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引导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当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进行独立思考,这才是学生开启想象力、催生创造力的第一步。在编舞课教学中,笔者以现代舞创作为切入点,强调舞蹈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强调以自己的真实感受为依据,去追求创新甚至是标新立异,⑨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抒发人的真实情感,以动态的直观的方式将国内外许多优秀的现代舞作品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对现代舞的表演创作产生兴趣。
在舞蹈创作中,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能产生共鸣?这是每个编舞者应思考的问题。正如人们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正因为我们存在其中,往往看不清或看不透,但就舞蹈创作本身而言,敏锐的观察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捕捉生活细节的敏感力,都是必须具备的创作要素。从舞蹈教学的实际出发,笔者要求教师的编舞课教案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启发性、艺术性和借鉴性,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掌握舞蹈编创的基本要素。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句话我们经常听到,但真正做到,就需要每天用心感受生活、聆听生活、感知生活,这样才有感觉触觉的印象,从而产生创作的欲望。在编舞技法中,笔者更倾向于现代舞的创作方式,贴近生活、方式多元、动态自由,最重要的是寻找到适合表现作品的动作语汇,通过这些新颖、表现力强的舞蹈语汇,释放出舞蹈作品的内在力量,让舞蹈作品游刃有余地展示出现代人的精神风貌。特别是职业学院的舞蹈教育,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是因为对于舞蹈专业的准确定位,笔者所在的舞蹈系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广东各地宣传文化单位的专业骨干。
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笔者认为智慧不仅存在于知识之中,还存在于运用之中,职业学院的舞蹈教学,犹如智慧之火,不只是教人不懂的知识,而是举出实例,让学生掌握舞蹈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具有一定的舞蹈表演、编排实践能力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注释:
①姜大源.以哲学的思维看高职教育[J].教育与出版,2013(4):23.
②梁漱溟.梁漱溟教育论文集[M].北京:开明书店,1945:108.
③陈永明. 教师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
④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57.
⑤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4.
⑥资华筠.中国的舞蹈艺术[J].艺术百家,2010(3):17.
⑦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42—46.
⑧姬英涛,王洁主.舞蹈艺术鉴赏[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2.
论文摘要: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要本着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主线,以提升学生综合就业能力为出发点,拓宽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规范职业指导工作的方法,全面实现职业指导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相结合,职业指导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职业指导与学生培训教育相结合。
(一)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内涵及现状
职业指导是指依据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为社会各阶层求职择业者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市场信息和协助人员招聘,通过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引导、促进和援助就业再就业,实现社会人职匹配的过程,是帮助劳动者成功地实现就业再就业的重要手段,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就业服务。
由于高校和大学生的特殊性,高校职业指导也有着特殊的涵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从教育本位来看,高校职业指导是一门课程,是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育活动;其次从学生个体本位来看,职业指导是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职业,分析和把握自身素质,处理好自我和职业的关系,做出良好的职业生涯设计:第三从学校行政本位的角度来看,职业指导是高校的一项制度,是推进学校毕业生就业、为社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提高学校社会影响力的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从社会本位的角度来看,高校职业指导是一种服务,即服务于学生,又服务于社会。
当前,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大部分仅仅停留在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上,主要是对毕业生进行政策解说、信息、技巧指导。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是职业指导职业化、专家化程度低。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系统的人在做,他们大多数是党政干部,很少接受过专业培训,离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相差甚远,导致职业指导工作缺乏一支素质高、知识化、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二是在指导内容和方法上也比较单一,且随意性较大,较少利用心理量表、职业兴趣库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的职业指导手段。传统的职业指导在教学上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职业指导忽视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教材薄弱,其中缺乏实践经验和具体技能方面的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需要;课程设置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部分职业指导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所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总的来说,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二)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呈现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应着力拓宽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本着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主线,以提升学生综合就业能力为出发点,全面实现职业指导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相结合,职业指导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职业指导与学生培训教育相结合的全过程职业指导理念,将职业指导工作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各个阶段。
1.指导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虽已进入成年人的行列,但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多数人还比较困惑和迷茫。所以,在他们即将步入社会的这段过渡期给予适当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结合职业指导、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意义更加深远。本阶段教育主要面向大一学生开展,其主要内容如下: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生目标的培养和确定。可以通过剖析典型实例,让学生从成功者的事例和就业的角度,认识到良好的心态、积极热情的参与意识和较全面的综合素质是回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前提,深刻理解新时期“三观”教育的内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以及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关于职业生涯的设计和规划.我们可以从介绍职业素质、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人手,帮助学生了解测定职业兴趣与职业选择的关系、了解职业能力综合测评以及性格、素质、能力与择业的关系等等。通过对学生职业兴趣、性格与价值取向以及各种职业能力的测定,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确定合理的人生定位。"
2.加强就业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多渠道就业指导
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就业。不仅是提高就业率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对高校的要求,更是学校足发展的关键。这个阶段的职业指导教育主要面向大二、大三学生。主要内容有三:一是为学生提供职业资格认证信息和培UIl。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行业都在搞资格认证,所以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和培训十分必要。学生通过了解各行业职业资格认证的概况,和重要性,积极参加有关培训和考试,从而起到促进就业的作用。二是加强就业前求职的准备培训。主要培训求职的基本文字能力、准备求职相关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公关礼仪、签约面试等外在能力。通过就业准备培训,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锻炼基本文字能力,组织编排富有吸引力的求职材料,通过相关的简单测试,掌握基本的面试技巧和初步了解求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借助情景演练,提供学生的应变能力。三是加强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指导。通过介绍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报考公务员、参军、留学、服务西部等内容,使学生熟知国家相关政策,了解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
3.宣传就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和就业服务指导
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调试就业心态是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就业服务指导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职业指导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怀,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建立良好的信心。因此,做好本阶段的职业指导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本阶段教育主要面向大四学生开展,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就业观的指导。主要结合近几年毕业生的成才实例和成功者的案例,介绍就业观与自主创业、就业观与人生目标、就业观与价值观的相关内容。通过就业观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使学生在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就业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目标和自主创业的关系,增强就业的信心。二是就业心理指导。主要介绍心理素质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如何才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分析学生就业常见的心理问题,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整和如何摆正就业心态等内容。通过就业心理指导,让学生对就业有良好的心理准备,有正确的就业心态,及早克服就业心理上的问题和障碍,避免走进就业心理误区,树立积极进取、善于务实、敢于竞争的良好就业心态。三是就业服务指导。主要介绍如何搜集就业信息,熟悉就业法律制度及国家有关就业政策,了解办理相关的就业手续。通过就业服务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就业信息,并且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信息,了解就业、签约的基本程序、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毕业生相关手续的办理程序和国家有关规定,心情愉快地步入社会。
(三)在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具体方法
1、确立在新生和毕业班开设职业指导课为主、其他教育方式为辅的职业指导新思路
多年来,很多高校尝试采取在毕业班开设职业指导课的方式对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采取以课堂教学、集中指导的方式对毕业生进行指导,针对性比较强,取得了很大成效。但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其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范,而毕业生一方面要面临专业学习、毕业实习、毕业考试、论文和答辩等诸多功课压力。另一方面面临迫切需要了解就业形势和方向,掌握求职技巧等求职择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还要承担来自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这样以来,就导致了职业指导出现时间难保障、内容难把握、人员难组织的困境。因此,在新生入学后开设职业指导课,不但可以减轻毕业生和就业主管部门的压力,还可以加大对新生的指导和管理,起到六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尽早转变角色,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二是可以指导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解决学习“动力源”问题;三是可以通过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确立人生奋斗目标,早立志、立大志;四是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择业观,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共同发展的合力;五是可以指导大学生树立终生职业发展观念;六是可以推进学生管理工作。
2.注重集体指导教育与个别指导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职业指导效果
就业工作中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但具体到每一个同学的就业,又会因为性别、家庭、性格、学习状况等不同情况而有很大差异。因此,高校学生职业指导不能仅停留在集体的共性指导上.还应该开展更多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
3.制定相关制度和激励措施,确保职业指导课的课程性和职业指导的实效性
就业和学生主管部门应注重结合学校实际,不断研究新形势、新任务,从引导和鼓励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职业指导课的课程性和职业指导的实效性。"
4.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真正有所收获,除了采取专题教学、理论和案例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外,还应组织学生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参观一次人才交流会,可在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期问,带领学生参观,并鼓励他们应聘;组织一次模拟招聘会,让学生们扮演招聘者和应聘者,现场应聘,每人十分钟左右,然后由指导教师逐一点评,指出优缺点;开办一次毕业生经验交流会,可在每学年的十一月份,请学校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就业经验;进行一次大学生就业论坛征文比赛,可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的第一周进行布置,要求围绕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研究,然后进行评比,并为优秀者颁发获奖证书;开展一次就业状况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调查所在院、系、专业的就业情况,采访优秀毕业生。通过在不同学年开展“五个一”活动,让学生尽早对就业增加感性认识,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学习更多的就业技巧,多渠道积累求职经验,同时更加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时间,进而增强就业信心,不断提升就业能力。
5.注重切合就业市场形势和学生实际状况的职业指导课程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