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产业发展的建议

产业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3-06-05 10:15: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产业发展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产业发展的建议

第1篇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加快。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在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县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少、服务水平低、服务产品短缺的问题仍然存在,迫切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广泛参与发展养老产业,为全县老年人特别是六十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失智老人,提供康复调理、生活照护、营养配餐、医疗保健等基础人文照护服务,为老年人安享晚年创造条件。

一、XX县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受传统观念影响,XX县大部分老人对新型养老方式抱有偏见,认为只有居家养老才是最符合其内心愿望以及现实需求的养老选择,被送到养老机构则是子女不孝顺的表现,有些老人愿意到养老院养老,但是子女怕外人说三道四。相对于大城市如火如荼的养老产业,我县的“夕阳红”产业略微显得举步维艰。

(二)整体水平有限,服务质量不均衡。我县很多的养老机构,尤其是社会养老机构普遍存在设施简陋陈旧、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不规范、管理不健全等问题,且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好的养老院床位难求,条件一般的则入住率不高。不均衡的发展也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未建立起专业化服务队伍。目前,XX县养老机构专业护工占护工总数的20%甚至更低,剩余护工以普通务工人员为主。这些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养老护理培训,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技能,且护工工资没有保障。工作的不稳定加上观念上的排斥,使专业养老服务人才严重缺乏,专业化服务的供求极度不平衡。 

(三)政府对养老机构的补助政策覆盖面有限。目前我县很多的养老院尚支付不起需要看护老人的最低成本开支,极易出现亏本经营,总体营业状况并不理想,进而影响了养老产业整体的发展。

(四)养老机构自购土地、房屋困难。养老机构场所的建立标准相对较高,包括相对独立、居住宽敞、设施齐全、有活动场所等条件,租用场地不仅通常达不到这些要求,而且不利于养老机构的长期发展。但是养老机构的投资者在自购土地时又往往会有资金不足、购地手续繁琐、无相关扶助政策等困难。

二、关于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建议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与引导,鼓励公立养老机构与民营养老机构齐头并进,尽可能为养老产业提供土地和税收上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如,如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全额免征、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减半收取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新建的民办养老机构,开业并正常运营一年以上,按其投资总额,给予床位建设补助,养老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等都应有优惠措施等。

第2篇

>> 林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广西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建议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澜沧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浅析制约河南动漫产业的因素及发展对策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浅谈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羊绒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建议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羊绒产业出口贸易可持续性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辽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郯城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农合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制约通江革命老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建议 我国发展金融工程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我国人才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前制约消费增长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郁义鸿.产业链类型与产业链效率基准[J].中国工业经济,2005-11.

[4]张军杰,杨铸.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NO.13.

[5]侯赟慧,岳中刚.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02-10.

[6]甘志祥.物联网发展中问题的初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03-01.

[7]杨永志,高建华.试论物联网及其在我国的科学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2期.

[8] ITU.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R].2005-12.

[9]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EB/OL].http://

[10]胡向东.物联网研究与发展综述[J].数字通信.2010-4-25.

[11]倪一鸣.浅析我国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科技信息.2012第3期.

[12]刘勇燕,郭丽峰.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瓶颈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4月

[13]袁国智,董毅明.我国物联网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分析[J].商业时代.2011年第4期.

[14]程元栋,陈巧莲.我国物联网发展中的瓶颈及应对策略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2年第3期.

基金项目

第3篇

一、充分认识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意义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之一,茶油享有“东方橄榄油”美誉。油茶综合利用产业链长、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维护国家食油安全的战略举措,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社会对优良生态产品、天然绿色食品的需求,以及改善和构建良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油茶产业的认识,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油茶产业发展的领导,充分利用油茶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顺应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努力把油茶产业做大做强。

二、明确油茶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总体目标:到年,全市新造和低改油茶林总面积达到万亩,其中高产油茶林基地面积达到万亩(新造油茶林万亩、更新改造油茶林万亩、高标准垦复低改万亩),常规刀抚低改万亩,茶油年产量达到万公斤以上,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左右。油茶产业年产值达到亿元。建设一批能满足油茶产业发展需要的油茶采穗圃和良种苗木生产基地。全市重点培育-个产值过亿元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打造几个全省乃至全国的名牌产品。初步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

基本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集约化经营的原则;坚持适度规模,相对集中,新造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品种的原则;坚持种育改、林工贸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业主经营,平等竞争,多元投入的原则。

三、制定和完善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全市油茶产业规划,按照“二群四带”的区域布局,建立以祁阳、零陵和道县、宁远为中心的两个油茶产业群,以衡枣高速公路和国道、高速、高速、国道为重点的四条油茶产业带,以“金浩”永大高科等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为链接的加工产业集团,创建各县区共同发展的油茶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格局。全市以油茶林保存面积万亩以上的县区为片,以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乡镇为点,以高速公路、国道两侧为线,建设片、点、线相结合的高产油茶林基地。油茶产业作为全市农业产业链建设的主导产业,要纳入全市农业产业化建设总体规划。市里在零陵区创建集良种选育、种植示范、系列加工为一体的高科技油茶工业园区。各县区要将油茶产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规划任务落实。

四、建立油茶林权林地流转机制

政府鼓励各种社会投资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油茶产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油茶开发;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鼓励油茶林和油茶林地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投资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鼓励和支持油茶林地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集中,确保合法依规流转的油茶林地,长期稳定不变;统一税费政策、资源利用政策和投融资政策,为各种油茶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各县区政府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出台油茶林权林地流转实施意见,进一步明晰产权,引导油茶林和油茶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推动油茶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

五、大力扶持油茶种植大户

按照总体发展规划,全市计划培育扶持各类油茶经营大户(新造亩、亩、亩以上,高标准垦复低改亩、亩、亩以上),力争油茶生产大户所经营面积占规划总面积以上。凡集中连片新造油茶新品种亩以上的农户,除纳入计划安排享受国家、省、市相关补助资金外,均由县区免费提供优质油茶种苗;其中,集中连片新造油茶新品种亩以上的大户(含公司),按省、市验收的合格面积,另由县区一次性每亩补助元;新造油茶新品种亩以上的大户(含公司),按省、市验收的合格面积,另由县区一次性每亩补助元;对深挖垦复施肥亩以上的大户(含公司),除纳入计划安排,享受国家、省、市相关补助资金外,按省、市验收的合格面积,由县区一次性补助每亩元。对深挖垦复施肥亩以上的大户(含公司),除享受国家、省、市相关补助资金外,按省、市验收的合格面积,由县区一次性补助每亩元。

六、积极培育油茶加工龙头企业

油茶加工龙头企业除享受种植大户和所在工业园区有关优惠政策外,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市、县区要对“企业+基地+农户”的油茶龙头企业给予造林贷款和贴息补助;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从事油茶新品种选育、油茶林培育和种植、油茶籽采集和初加工、农技推广服务等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业为开发油茶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加计扣除。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茶籽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茶籽免征增值税。批发和零售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销售由茶籽进行初加工制成的茶籽油及茶籽粕等副产品按计算销项税额,同时对其从农业生产者和小规模纳税人手中收购的茶籽可按的扣除率按规定计提进项纳税额。

七、加大油茶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力度

年-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万元建立油茶产业开发基金,重点用于市农业科技园办点示范、油茶良种繁育和表彰奖励。县区财政也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种苗补助和大户扶持。要统筹涉农的退耕还林后续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以工代赈、土地整理、移民专项、水土保持、科技研发等投资项目的部分资金,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不改方案、适度变通、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重点扶持油茶产业发展。根据省有关精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以上用于后续产业建设项目的规划,后续产业建设资金的要用于油茶产业开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重点扶持油茶种植、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村油茶专业合作社(组织)建立油茶基地;政府其他部门要从涉农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办点示范,支持油茶产业开发;金融机构要建立面向林农等生产经营者的小额贷款扶持机制,简化贷款手续,扩大信贷规模,开展包括林权抵押贷款的符合油茶产业特点的多种信贷模式融资业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多方吸引国内外资金开发油茶产业。

八、增强科技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加强油茶良种的收集、保存、选育和推广工作,搞好现有油茶良种繁育和苗木基地建设,积极繁育产量高、含油率高、抗塑性强的优良品种。大力推进油茶产业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加快油茶相关标准制订工作,规范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建设。推行油茶原产地标识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发展油茶无公害的绿色有机产品。加强油茶种苗生产和市场监管,实行油茶种苗生产和经营市场准入制度,切实加强种子、嫁接穗条的来源管理,依法打击非法经营、制售假劣种子、嫁接穗条、苗木的行为,切实维护林农的合法权益。依靠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国家、省、市县级科研教学、人才培训单位的科技人员的作用,大力开展油茶科技攻关,切实解决油茶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重点和难点,为油茶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九、加强行业指导和服务

各级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林农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积极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代销生产资料和产品营销等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要加强规范管理,抓好典型示范,不断增强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能力,增强对农民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各地要围绕油茶产业的发展,培育建设油茶产业发展要素市场和信息网络市场,着力建设现代化油茶专业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种苗供应、产品销售、产品定价等方面的资源配置作用,为林农、油茶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质服务。

十、依法保护油茶林资源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设立油茶林保护区,对油茶林实行重点保护,防止抛荒和乱征滥占油茶林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严格规范油茶收摘秩序,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抓好联防巡守,从根本上改变提前无序收摘油茶的混乱局面。油茶采摘前,各县区要适时公告,相邻县区要开好联席会议,统一采摘时间,严禁提前采摘、无序采摘。采摘期内,由乡镇、村组干部组织人员巡查,对违规采摘的行为,各地要依照法律法规和乡规民约严肃处理,切实保护油茶林资源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十一、建立油茶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实行油茶产业发展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并将油茶产业发展纳入县区领导任期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市政府逐年把油茶林基地建设任务分解到各县区,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将列入年度目标单项考核,兑现奖惩。对油茶林基地建设目标考核达标和科技创新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4篇

一、当前生物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生物产业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均存在着很大差距。目前我国生物产业规模还很小,包括医药在内的广义生物产业规模只有500亿美元左右,其中现代生物产业产值约为50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约为1%左右。生物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主要是中小型企业,缺少拥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和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产品缺乏创新,技术含量低,特别是生物医药产品90%为仿制品。不仅如此,目前我国生物与医药园区分散、分割、低水平重复问题还比较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分散,大多数园区远未形成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集聚效应。因此,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生物产业在技术研发阶段与国际差距较小,但产业化阶段差距在不断拉大。据专家估计,前者大约相差5年左右,后者相差15―20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生物产业在发展中受到一些重大制约因素的影响。

(一)资金制约,企业融资难

据课题组对全国1182家生物企业的调查,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是当前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从表面上看,一是由于我国生物技术企业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且为高技术行业,无形资产远大于固定资产,没有过多的固定资产作抵押或担保,很难得到银行贷款;二是没有创业板市场,中小型生物企业不能直接从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三是风险投资不发达,真正投资于生物企业,特别是投资处于种子期或早期阶段的生物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很少,生物企业得到风险投资的支持较少。但究其原因,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和金融创新不足,不适应培育新兴产业和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需要。金融体制改革的缓慢,使我国非国有的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严重滞后。金融创新不足,使天使基金等投资于生物企业早期阶段的风险投资难以形成,特别是对应于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有不同投资性质的风险投资公司(基金)进入的风险投资体系难以形成。分析美国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因,其重要因素之一是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的发达。正是这种体制性的制约,才产生了我国生物企业具有普遍意义的融资难问题。

(二)税收政策制约,企业负担重

生物产业是一个正在形成的新兴产业。从世界范围看,目前尽管形成一些大公司,但大多数还是中小型企业。因此,许多国家都制订了扶持其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加拿大魁北克省为促进生物产业发展,制订了研究开发零税收政策,从而吸引大批跨国公司到该地区建立研发中心。日本也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大公司向生物技术企业投资。但在我国,目前生物企业不仅享受不到优惠,税负反而高于传统产业和一般大企业。首先,增值税率偏高。生物技术产品附加值较高,但物料投入价值低,导致进项税额扣除少,现行增值税税制下生物技术企业的实际税负明显偏高。目前生物技术企业增值税率实际在13―14%,大大高于传统产业。其次,难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两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这是由于生物技术产品开发不仅耗资巨大,而且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往往长达10年左右,因而等产品开发出来上市已过了税收优惠期。因而这一优惠政策不适应生物企业。最后,生物技术产业属智力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高,个人所得税不能进行税收抵免,企业负担较重。

(三)“工程化”瓶颈制约,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畅

生物科研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是目前科研院所和企业反映最普遍的问题。从课题组所调查的地区看,生物科研成果产业化率普遍不到15%,西部地区更低。据介绍,陕西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率不到5%。可以说,科研与经济“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除科研体制制约因素外,一是“工程化”环节薄弱,形成产业链条的中游――“中试、放大、集成”等的瓶颈制约严重。目前一些科研成果在实验室里的产品都达到标准,但一旦进行中试、放大和规模化生产,就不成功。从企业角度来说,这一成果仍然不能满足生产和商品化需要。而对科研机构或科研人员来说,由于无中试基地或无资金进行中试、放大,其科研产品不能直接延伸到下游,从而造成产业上、下游链条的衔接不够,大大影响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二是科技中介机构不发达,缺乏科技成果经纪人和有较高信誉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由于缺乏公正的评估市场,企业与科研成果持有人因信息不对称而互不信任,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比如,有的企业认为与专家合作困难,专家有好成果不愿出让(想自己搞产业化)或报价太高;而科研成果持有人则认为,企业往往不守信,导致自己被骗或吃亏上当。

(四)医疗体制制约,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在目前医院“以药养医”及其垄断性医疗体制下,国家对医药产品降价、实现招投标等办法,在药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同时,销售费用也在不断上升,从而大幅度地挤掉了企业的利润,致使企业研发投入下降,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后劲。医药企业普遍反映,在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前,企业需要“公关”的对象主要是医院;而实行该制度后,“公关”对象又加进了其他环节,不仅没有减轻企业成本,反而加大了销售费用。

(五)管理体制制约,有限资源被分散分割

由于生物产业涵盖的产业领域较广,包括化学药、中医中药、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工业及生物安全等,涉及的产业发展的主管部门较多,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药监局、国家工商局等15个部门,致使在管理体制上形成多头管理的格局,相互之间缺乏高效协调和沟通。这种多头管理而又缺乏协调、沟通的体制,不可避免地产生各部门从自己的管理职能出发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的现象,而各部门因职能的分割所制定的政策,要平衡和统一协调的难度也相当大,甚至还会出现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地方。这种体制性制约,不仅造成管理效率低下,而且造成有限的资金和资源被分散、分割,不能有效地集中力量办大事,不能很好地体现国家战略和国家意志,严重影响了我国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在国外,为抢占世界生物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许多国家纷纷成立高层领导机构,以统筹协调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

二、加快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成立国务院生物产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我国生物产业发展

为加强生物产业的统一管理,克服目前有限的资金、资源被分割、分散及其低水平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实现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建议成立国务院生物产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将统筹协调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发展,统筹协调相关体制改革和生物产业政策制定,统筹协调生物技术产品生产、市场销售和安全监管,实现我国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尽快出台促进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为战略性、先导性的新兴产业,生物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出台产业政策加以推动和引导。通过政策的实施,重点解决生物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国内外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向生物产业,以促进我国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投融资政策。国家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特别鼓励对生物产业的风险投资;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通道。要为生物技术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其上市融资,特别是中小企业板。国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要优先支持在我国境内从事生物技术开发及其成果转化的中小型企业,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可为其贷款提供担保。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中小银行,为中小型生物企业提供贷款渠道。

二是税收优惠政策。国家鼓励在我国境内开发生产生物技术产品。对生物企业生产的国家急需的防疫用生物制品实行零税收。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生物技术产品,先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再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由企业用于研发和扩大再生产。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生物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新创办的生物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对投资于生物产业的风险投资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对生物企业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配套件、备件,除列入《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的商品外,均可享受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优惠。

三是人才政策。教育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类型结构,并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对原始创新人才、生物技术工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极推动生物技术研发人才向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流动,并给予政策的支持和配合。实施全球化人才战略,鼓励国内外生物技术科研和开发人才在国内创办生物企业。设立生物技术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专项基金,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和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第5篇

 一是成立专门机构,结合本地主要产业和主要原材料采购,提供动态性的市场研究报告

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化、以机器人为主的智能化、以石墨稀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以太阳能、氢等为代表的新能源。

人类已知的十大最强韧材料、最贵的材料及熔点最高的材料有石墨烯,碳纳米管,金属玻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氮化硼纳米管,朗斯代尔石,金刚石 ,气凝胶,碳化硅,达尔文吠蛛丝 。

   铝

材料创新

形成众多新型铝合金材料

产品用途创新

产品用途创新

新材料A

新产品A

新材料B

新产品B

新材料C

新产品C

新材料D

新产品D

将上述部分材料与铝材进行融合,形成众多新型铝合金材料,对产品的用途进行创新。

二是引导企业和农民充分利用期货工具

用互联网由先造后卖, 变为先卖后造。对产业流程进行重大颠覆,消费者由被动接受变为提前参与和主动设计。

针对新安县的情况,建议政府补一点、设计机构优惠点、企业掏一点、对全县制造企业进行流程改造。将传统的生产流程“设计—生产—库存—销售—消费者”模式转变为互联网生产流程“消费者设计—生产—消费者购买”。

三是区域经济产业转型的方向——与国家战略新型产业做配套

加快产业转型是当前重中之重。产业转型有两种方式:就近转型与跨行业转型。以现有的优势产业为依托就近转型。

目前有六种扩张渠道:新区域(全球、 全国、 地方)、新渠道(网上销售、、直销)、新消费群体(对现有消费群体进一步细分、新消费群)、新环节(向前整合、向后整合、外包)、新业务(新需求、新模式)、新产品(新一代产品、互补性产品、全新产品、辅助)

转型升级重在人才。人才工作要抓好五个方面:一是评价;二是引进;三是培养;四是使用;五是激励。

打造四支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研发和技术人才队伍;政府部门产业管理人才队伍;政府部门社会管理人才队伍。

根据本地产业特点建立本地的人才评价体系分为三个体系:特级人才;高级人才;中级人才。(以颁发荣誉证书的形式予以鼓励)

产业建链、补链、延链需要通过“三个专业化”来实现:区域内产业发展专业化; 每个企业的专业化; 干部分工的专业化。

减少乡镇和乡镇干部,成立若干产业办公室。实现专业招商、专家招商;补链式招商,补弱式招商。将一批干部培养成不同产业的产业专家。

四是发展产业集群要龙头 + 配套

培养龙头企业的几种方式 :扶龙头;拼龙头;引龙头。既要引进新企业,更要扶持老企业。引资重于招商,通过为现有企业引资, 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

产业集群内的几种龙头:制造龙头;销售龙头;科技龙头;服务龙头;投资龙头。发展产业集群要促进产业集群内部与企业之间的分工。

五是将高端养老产业作为新安县未来的重要产业

新安的旅游资源很丰富,龙潭峡、万山湖等景点在全国都可以名列前矛。

黃河小浪底水库在新安县形成了1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山青水秀。但这么好的资源目前没有形成旅游产业,只是修一条索道,让游客在至高点看一眼。目前游客很少。其实,这么好的资源,只是看一眼,没有充分被享用,也没有获得应有的价值。为了让游客充分享受这优美的风景,我建议,除了发展水上游乐项目外,在这里建一个欧洲风格的小镇。将小镇本身建成中原地区极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小镇的主要建筑之一是高端酒店,接待高瑞游客,举办高端会议。发展高端养老和休闲产业。建人造海滩。如三亚半山半岛之所以以成为三亚最高端的小区,原因之一是有一个人造海滩。

发展旅游,一要抓龙头,二要参与感和重复性。一个景点如果只是看一眼,一般不会来第二次。如果能参与其中,进行互动,一般都会反复多次。现在家庭旅游的模式是:小手牵大手,孩子是龙头。孩子要去哪里,全家人都会去哪里。孩子最爱的就是在海滩上玩沙。 我小孙女到三亚去了十多次,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玩沙子。除了玩沙子外,在上述小镇建若干露天游泳池,这个游泳池将是中国水质最好的游泳池,因为它与黄河连为一体,是活水。一有沙滩玩沙,二有活水游泳,小孩子没有不重复来的道理。

这个欧式小镇还有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吃。吃黄河野生鲤鱼、小银鱼、黄河虾。我实地考察的那天中午,就是在这附近吃的午饭,全是黄河河鲜,味道真是好极了。在万山湖(即小浪底水库)边建这么一个欧式小镇,再加上众多的水上游乐项目,新安县的旅游将会上一个大台阶。

第6篇

【关键词】产业同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创新

河北省主要囊括在环渤海经济圈内,区域经济的核心在于互动和联合,河北省的腾飞主要是依靠产业腾飞来带动。尽管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已多年,但结果一直不尽人意。产业结构能否实现有效调整并高级化,是河北省能否快速发展和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关键所在。进一步加快河北省产业之间合作和互补,合理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区域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实现河北省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有助于河北省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河北省的快速腾飞。

一、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所带来的历史机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产业转移的模式、广度、深度、构成等都发生着新的变化,不仅呈现出产业链整体化、层次高端化、企业组团化的特点,而且产业转移的重点从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原来的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转移,金融保险业、贸易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资本密集型的汽车、石化、钢铁等重化工业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河北省可以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历史机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承接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转移。首先,要尽力发展区域信息产业,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区域信息化水平。其次,要对承接的国际转移产业有所选择,逐步减少或取消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和待遇,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引进。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科研教育人才的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中的“高”、“精”、“尖”技术产业。抛弃“大而多”的思想,加大地区服务业的开放力度,实现接、放结合的双向转移。

二、尽快融入环渤海产业结构统一协调战略

应将环渤海地区看作一个统一的经济体,要将自己置于环渤海地区整体框架之中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强环渤海地区合作开发和整体开放,推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现代化和高层次化。一是把环渤海地区有效联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区内共同优势。对于各个地区来说,应该加强各个港口之间以及港口与腹地之间联系,取消各自为战状态。第二就是发挥骨干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以此带动兄弟城市的合作共赢发展,要加强环渤海地区城市的经济联系和有效合作避免无效竞争。三是沿海港口为龙头、通过产业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转移明确各地的分工关系,使得河北省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四是实施环渤海地区各省市的比较优势,各省市之间要进行横向联合以形成合力发展经济,联合扩大煤炭出口、联合开发创汇农业、联合开发国际旅游业等战略,推动环渤海地区的整体开放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三、构筑京津唐高科技产业带,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京津唐高科技产业带由高速公路以及沿线的开发区为主组成的点轴系统,产业带内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有中关村科技园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报税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产业带资源,实现“点”到“轴”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让产业带的品牌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把滨海新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协调合作作为京津唐产业带协同发展的先导,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打破体制制约,形成体制、机制、规模的一体化和统筹化发展格局。利用产业带各开发区实力和规模的梯度,充分发挥产业带内的扩散功能。将天津产业加工制造优势和北京的科研开发优势以及河北的低成本承接优势结合起来,共同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势能。各开发区间互相借鉴学习,进一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整个产业带的一体化。

四、实施区域开发重点,激活区内经济龙头和培养核心增长极

一是以京津冀的合作开发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逐步形成“一个核心,两个翅膀”的区域开发重点格局。形成一个既有龙头带动又有两翼齐飞的区域发展组织结构,无论从中心城市到,还是从局部到整体区域发展联合都是对经济产生促进作用。二是以京津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为主导,优化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三是强化中心城市龙头作用,通过大型中心城市在金融与人才科技等方面的辐射作用为区域内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网络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五、逐步建立统一有效的权威性区域协调机构

河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要加强政府的协调机制。可以首先由民间、地方等较低层次的合作逐步开始实行,经过慢慢发展发展,最后形成高层次的环渤海区域性协调机构。这个权威性的协调机构在区域协调以及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在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产力布局等方面,要奔着协调公正解决区域联合的重大事项的态度,制定河北省发展的政策,以保证本地区区域合作的顺利进行。

六、实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是环渤海区域一定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对于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要做好规划,仔细研究,以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要成立专门机构来保证经济圈内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制定区域经济与社会整体发展的规划时,要保证地区的资源共享与合理分工以实现环渤海区域市场、资源、环境和消费结构的相互协调发展。三是进行环保方面的合作,实施生态及绿色经济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周立群,谢思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67-172.

[2]王永锋.环渤海地区产业同构实证研究,经济与管理,2008.

[3]林仲豪,陈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改革开放后广东省的统计数据[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9:11.

[4]黄烈亚,翟印礼,梁霁.产业结构变动与林业经济增长:贡献与差异[J].林业经济,2010.

第7篇

一、云南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

云南是我国资源富省,自然条件优越、比较优势明显,具有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省委、省政府于2000年就确定了“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四大战略,培育和壮大烟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旅游、电力和矿产五大支柱产业,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目前,云南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的增加值已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0%以上;其中,烟草产业创造的税收占全省财政收入的60%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一)烟草产业

云南烟草有三十多个卷烟品牌荣获国优、部优、省优产品称号,云南“两烟”以其优良品质和良好声誉畅销全国,并出口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烟草行业已成为我省最大的优势产业和财政的重要支柱。2010年,全省生产卷烟714.76万箱,增加23.18万箱,增长3.4%;销售卷烟697.16万箱,增加8.9万箱,增长1.3%;12月末卷烟工业库存41.57万箱,增加109.6万箱。烟草制品业实现增加值797.2亿元,增长16%;销售收入874.32亿元,增长8.9%;利税711.08亿元,增长10.2%;利润97.9亿元,下降9.6%。

(二)生物资源开发产业

云南省具有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拥有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和寒带的各种植物种类,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材之乡、花卉之乡等美誉。云南有高等植物1.7万种,占全国的63%,有脊椎动物1737种,占全国种类的59%,是世界难得的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除了继续发展制糖、橡胶、茶叶等传统产业外,重点发展天然药物、绿色食品及保健品、花卉及绿色园艺、生物化工等产业,努力构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体系。2010年,全省生产食糖179.78万吨,食糖产业完成增加值24.95亿元;全省生产化学医药产品3774.91吨,增长68.3%;中成药20846.54吨,增长17%,医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2.59亿元,增长12.4%。

(三)有色金属和磷化工的矿产业

云南矿产资源的总量大,矿种齐全配套条件好,经济价值高。全省已发现有用矿产150多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92.6%,有52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35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5位,有25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3位。目前已形成以锌锡铜铝为主、产学研配套发展的有色金属产业体系;磷矿石、黄磷、磷肥产量居全国第一,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和磷化工基地。2010年,全省生产十种有色金属240.34万吨,增长11.4%。有色金属采选业完成增加值62.27亿元,增长5.7%;有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23.8亿元,增长11%。全省生产化肥363.97万吨(折纯),增长2%,化工行业完成增加值125.91亿元,增长17.1%。

(四)水电为主的能源产业

云南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且开发条件优越。全省年均水资源总量达到2210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364万千瓦,居全国第三位;经济可开发为9795万千瓦,居全国第二。云南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全省煤炭资源远景储量约691亿吨,保有储量246亿吨,居全国第八位,其中褐煤储量居全国第一位。此外云南生物能、太阳能、风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具有重要开发价值。2010年,全省完成发电量1364.85亿千瓦时,增长16.3%。其中,火电546.39亿千瓦时,下降0.1%;水电813.8亿千瓦时,增长30.1%;风电4.55亿千瓦时,增长1.2倍。电力行业完成增加值255.7亿元,增长19.9%。全年送广东电量322.59亿千瓦时,增长26.4%,送越南电量55.29亿千瓦时,增长35%。

(五)旅游业

云南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使云南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10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达1006.8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接待海外旅游者3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2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3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916.8亿元。

二、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2000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云南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大对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支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经济结构,2010年末,烟草、磷化工、旅游、电力行业贷款余额分别为22.91亿元,81.64亿元、17.47亿元、1759.47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达21.43%,2010年末,有色金属产业贷款余额达315.25亿元。云南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烟草行业继续稳居全国同行业榜首,继续保持云南最大的优势产业和财政经济重要支柱,烤烟产量从2000年的64.6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87.8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一;十种有色金属、磷肥产量从2000年的74.9万吨、100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15.8万吨、209.18万吨;花卉、橡胶、茶叶等优势产业得到巩固和提升,鲜切花产量从2000年的13亿枝增加到2010年的56亿枝,居全国第一,橡胶产量从2000年的16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30.2万吨,在全国居第二位,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7.9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8万吨,居全国第二位;旅游业实现快速增长,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从2000年的3941.1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2577.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000年的211.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10.73亿元。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原有的特色资源优势相对弱化,资源型特色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由于技术进步对西部资源优势产生了冲击,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资源相对短缺的东部地区在原材料、能源需求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加之进口资源的扩大给西部地区带来了挑战,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使资源短缺的东部地区在满足初级产品需求方面有了更为灵活的选择性,对资源丰富的西部产生了新的冲击和影响。

(二)由于边缘、偏远,基础设施薄弱,不利于特色产业的发展

云南深居我国西南边陲,区位偏远,加之交通落后,运输不便,运费昂贵,既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又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力,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三)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制约着特色产业的发展

云南经济基础薄弱,资金匮乏。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科技教育投入、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等欠账多,利用外资规模小、水平低,地方经济自我积累能力弱,难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也严重影响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规模。

(四)产业链条短,资源综合开发能力低

云南拥有丰富的生物、能源和矿产资源,但围绕这些优势资源形成的一些特色产业,大都加工深度不够,产业链条较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较低。在这些资源型的特色产业中,初级产品、中低档产品比重过大,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大量优势资源难以形成整体产业优势,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

(五)产业配套能力差,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产业配套条件。就云南来说,无论是基础设施和生产配套,还是生活和创业环境的配套,目前均不能适应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与沿海地区具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由于各类市场发育不完善,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技术、信息服务、咨询、培训等中介机构不发达,严重制约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六)科技教育落后,人才短缺,特色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云南是全国科教不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劳动力素质较差的地区,现有的劳动力素质和人才结构无法适应特色产业发展的要求。科技力量薄弱,人才短缺和教育落后严重制约着特色产业的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建议从中央层面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确保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开放性,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来西部投资的企业和经营者均可享受国家和省出台的西部大开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的各项优惠政策。

(二)加大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

建议中央充分考虑西部省区特殊的省情,特别是要加快西部开发的步伐,“十二五”期间西部开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改善民生、惠及边疆各族百姓的过程。当前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中小企业和“三农”的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请人民银行总行协调各商业银行总行在信贷规模、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西部12省区一定倾斜,加快对西部地区上报特色优势产业项目的信贷资金审批进度。

(三)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合力

“十二五”期间国家应增加西部省区民族贸易网点建设和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技术改造贴息贷款,同时建议取消民贸民品优惠贷款利率一律不得上浮的规定,即承贷银行按利率市场化定价向民贸民品企业发放贷款,人民银行通过承贷银行按2.88%的标准予以补贴贷款企业。同时,也可按照比当地市场利率水平低2.88%的标准予以补贴,或以同期基准利率标准直补贴贷款企业,支持边疆民族经济发展。

(四)人民银行应增强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

要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加西部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来源,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特色产业的信贷投放。在当前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西部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主要承担了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投入和扶贫贴息贷款的主要任务,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比较低,建议人民银行总行综合考虑西部边疆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存贷比较低,“三农”信贷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在计算当年合意贷款时,可将资本充足率、资本缓冲要求、宏观经济热度参数适当降低,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增加合意贷款的资金,增加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力度。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推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各种建设债券,积极开展融资租赁项目采用BOT、TOT、ABS等投融资方式,引导外资和社会资金参与各类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建设;争取更多的优势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通过上市直接融资对于促进西部优势企业的资产扩张、解决资金问题、拓展特色产业发展空间产生巨大作用。

第8篇

轨道交通以其安全、快捷、准时、舒适、运量大、能耗低且污染轻等特点,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便利,有着其他交通工具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成为国家交通建设的重点。四川省应抓住机遇,发挥已形成的产学研优势,加快步伐、加大力度发展轨道交通产业。

四川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当前又恰逢轨道交通在我国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遇。省科技顾问团邀请了多位院士、专家及中铁二院、中铁二局、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等单位的专家,从长远、战略、合理、优化统筹考虑,就四川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积极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进行了多次讨论,提出如下建议。

发展轨道交通产业面临的机遇

到2020年,我国的铁路网总规模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铁路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交通线路1.5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气化率达到50%和60%。将建成1.8万公里的高速铁路,其中时速250公里的高速铁路6000公里,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6500公里。铁路不但在客运高速、货运重载上使铁路运输实现现代化,而营运里程也将在目前已有里程基础上翻一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猛,全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显示,2016年我国将新建轨道交通线路89条,总里程为2500公里,投资规模9937.3亿元。全国有27个城市在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其中22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总投资达8820.03亿元。近万亿元商机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受益最为直接的车辆制造业,2010年投资就将达360亿元。

国家在《“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等自主品牌的运输装备以及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在高速磁浮、高速轮轨等关键技术上有重大突破。针对轨道交通建设,强调大力发展快速客运、重载货运和城市轨道交通,将轨道交通装备列入装备制造业振兴的重点,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四川省应抓住机遇,发挥已形成的产学研优势,加快步伐、加大力度发展轨道交通产业。

四川具有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在轨道交通领域,拥有多年科研积淀的四川,具有比较大、比较强的优势。从事轨道交通研究、设计、工程建设及设备制造的单位,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发展轨道交通产业资源优厚。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企业产业支撑。四川在轨道装备制造领域拥有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是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货运机车制造企业,既能生产内燃机车又能生产电力机车,是我国最大的工矿企业调车机车研制基地,市场份额约占75%;还是我国最大的内燃机车出口企业,内燃机车出口量约占50%。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铁路货车制造和出口基地、中国铁路货车及拉铆钉等关键配件研制龙头企业、中国铁路制动产品研制主导企业和开发生产基地。成都机车厂是全国500家铁路机车车辆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大型骨干企业之一,也是南车集团唯一的电机制造基地。成都通信设备厂是铁道部定点生产系列高频开关电源、系列信号设备的骨干企业,是全国500家最大电子通信设备生产企业之一。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铁路用钢科研和生产基地,品种规格达30多个,居世界第一,同时在铁道车辆用钢研发方面也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国内铁道车辆用钢品种最全的生产厂,已成功开发出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国内唯一的钢轨在线热处理生产线,年产量60万吨,居世界首位。成都桥梁厂是以生产铁路、公路交通等行业所需要的钢筋混凝土产品为主的国家大型骨干企业。以上这些核心企业的技术力量和产业发展经验,为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

二是技术和人才支撑。四川聚集了众多轨道交通领域的科研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拥有发展轨道交通的雄厚科研力量和强大的科研平台,拥有西部唯一的一个国家实验室――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以及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铁二院先后勘察设计国内铁路重要干线、支线上百条,承担了北京、上海等20个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咨询和设计工作;承担了尼日利亚、委内瑞拉、伊朗等多国海外工程设计任务;荣获国家、省部级等500多个奖项,全院勘察设计收入排名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2008年销售收入29.8亿元。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作为铁路技术和工程研究的专业研究院,拥有先进的科学实验和工程测试仪器设备和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三是工程建设支撑。中铁二局是全国55家优秀施工企业之一,位居全国500家最大建筑工业企业之首。在铁路、公路、地铁与轻轨、城际轨道交通施工领域已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核心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2009年施工产值400亿元;中铁二局近年在铁路市场份额占有率居各工程局前茅,2009年,铁路建设投入7000亿元,中铁二局铁路施工产值近300亿元。中铁八局获得过5项国优工程,56项省、部级优质工程,生产的混凝土轨枕被评为国家级优质产品。中铁二十三局具有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等十多项。这些拥有雄厚技术基础和工程建设实力的优秀企业,在轨道交通建设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面对轨道交通产业市场,四川虽然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产业综合优势却并不十分明显。原因主要在川的轨道交通研究机构及企业大都还处于各自独立发展的状态,并没有形成产业联动的合力。为此,四川省应该抓住机遇,利用已有的轨道交通产业优势,抢占先机,尽快建立轨道交通产业联盟,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产业链,锻造高新技术及制造业新的增长极。

发展四川轨道交通产业的建议

一是统筹协调,制定规划。建议省政府成立协调领导小组,积极推动我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把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纳入“十二五”规划,着重技术研发的整体性和适当的超前性,加大针对成套技术方面的研究投入,争取高速动车组的生产。在货运重载机车方面,继续抓好电力机车生产,努力发挥强大的内燃机车制造优势。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四川乃至整个西部都还没有城轨车辆生产企业,要充分利用四川投资的成都地铁项目,支持本土企业获得资质、进入这个领域。

二是建立联盟,形成合力。由省政府牵头,依托轨道交通龙头企业,整合科研单位、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单位、施工单位和运营单位等,建立企业互相协作、资源整合的轨道交通产业联盟。联盟能以较低的风险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调配,企业优势互补、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产业或行业竞争力。坚持自主创新和集群化的发展方向,以产业联盟为牵引,加快相关产业的集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科学规划、资源共享、能力互补、统筹协调与国家部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中央直属企业的关系,建立有效合理的环境平台和轨道交通相关企业院校协商议事的平台,形成抱团走市场的机制,提升市场竞争力,力争在全国的轨道交通产业链中得到更多项目支撑,在国际国内市场,向客户提供轨道交通建设的方案。

三是布局园区,聚集产业。着力打造轨道交通制造及生产型服务业基地,推进轨道交通高科技产品产业化,以“中铁二院・国家级综合交通高科技产业中心项目”为纽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优化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环境,吸纳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力强的企业总部和职能总部,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总部经济为特征,以集中集约集群、功能集成为方式”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着力延伸轨道交通产业链,引进和培育国内外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制造、轨道交通光机电与系统集成、轨道交通新材料与节能产业、轨道交通其他产业的研发、设计、孵化及高端制造企业总部,成套技术、设备、工程的系统集成及咨询服务企业总部,软件开发、现代物流及数字展示企业总部,工程设计、建设与运营的相关企业总部。以资阳市的机车产业园为基础,利用成都一资阳工业发展区,扩建省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增加高速动车组、城轨车辆及其相关产业。对于园区在产业导向、重大产业化项目立项、用地、研发资金扶持、税收、高科技企业的认证、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是项目带动,加快发展。组织省内有关力量,争取500公里/小时线路实验线在成渝线上实现;以西南交大“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为平台,争取“高速列车智能监控中心”落户四川;高速列车动力单元“空心车轴+碾压车轮+电力驱动系统”目前以引进为主,铁道部正组织国产化研制,四川最具有潜力,争取铁道部把重点放在四川。积极支持以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龙泉基地为主的盾构机设计、运用及养护技术的产业化;促进攀钢和西南交大的合作,提升钢轨焊接技术。

第9篇

碳纤维已经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目前,正在迅速进军民用产品的生产领域,如自行车、网球拍、滑雪板等。尤其是在自行车运动方面,国外的自行车生产企业已经占领了我国绝大部分的高端市场。

自行车运动以低碳、环保、健康、时尚等特点风靡世界,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成熟的消费市场,中国作为新兴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目前,吉林市吉研高科公司研发的“吉昊麟”牌碳纤维自行车一期产能为20000辆,现已达产并通过国际欧盟认证。通过国家体育总局质量测试,该车成为体育总局指定训练、比赛用车及中国击剑与自行车运动中心指定采购用车。

2012年,吉林市第二届“吉昊麟”杯环松花江公路碳纤维自行车大奖赛取得圆满成功,得到国际自行车联合会的赞誉和行业内的认同,共有来自内地及港澳地区的200余名选手参加。赛程除由吉林市电视台现场直播外,还吸引了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几十家新闻媒体的跟踪报道,让全国乃至世界认识了“吉昊麟”牌碳纤维自行车。

然而,受制于产品研发和设计的劣势地位,碳纤维自行车生产企业仍然面临国际知名同业竞争者在市场开发上的强力挤压,产品的知名度有待提高,市场有待进一步扩大,亟需政府政策扶持。如果得到政府的支持,我省碳纤维自行车生产企业将很快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树立起闻名世界的吉林省轻工业品牌,填补我省空白,助推全省经济发展。

为促进我省碳纤维自行车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出台扶持碳纤维自行车政策。建议省政府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台税收、新产品开发奖励等相关政策,对碳纤维自行车生产企业进行扶持。同时,建议省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增强品牌竞争力。

二、为企业走向市场牵线搭桥。一汽奥迪为促进企业销售,实行随车配送自行车。按2012年全球销售145.5万辆的3%计算,每年配套自行车应在1.2万辆以上。目前,配送的自行车无正规生产厂家。如能从发展地方经济出发,为企业牵线搭桥,促成企业之间横向联合,定会促进吉林省碳纤维自行车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组织开展自行车赛事。大力提倡全民健身,以省和吉林市两级政府的名义,举办第三届环松花江公路碳纤维自行车大赛,聘请国际著名自行车赛事公司策划,邀请国际知名选手参赛,提高赛事规模和档次,努力把碳纤维自行车大赛打造成世界知名的赛事品牌。

四、倡导自行车运动。结合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倡导以企事业单位、学校、居民区为单位的各类骑行活动,使自行车运动成为低碳生活、全民健身活动中最普及、最受民众喜爱的群众运动。在每年的世界“无车日”(9月22日),组织大规模的群众骑行活动,动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积极倡导和要求公务人员骑自行车上下班。

五、创造良好的自行车运动环境。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增加,我省许多城市自行车道路宽度不足2米,有的甚至已取消自行车道,严重地挤压了自行车运动的空间。因此,建议地级以上城市修建自行车专用道、自行车租赁站、自行车公园等基础设施,努力为开展自行车运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10篇

关键词:香橼;栽培;病虫防治

香橼又名枸橼、香圆,芸香科植物,是植物和果实的统称。其中香橼植物是芸香科中少有的,是可适宜长江以北栽植的常绿观叶观果植物,花和果实都具有浓郁的芳香,兼有观赏和药用价值,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近年来,泰州及周边地区通过籽播培育的方法繁育了大量香橼苗木,应用于城乡绿化,特别是作为行道树的大量使用,取得良好的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但是由于香橼抗低温能力有限,在香橼的培育和绿化应用中总是遇到一些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供同行参考。

1 自然条件

泰州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地处东经119°38′~120°32′,北纬31°51′~33°10′,属于长江冲积平原。气候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型,年均气温15℃,最高气温38℃以上,最低气温-15℃。年降水量1091ml,土壤为长江淤泥土,土层深厚,肥力较高,质地多为中壤土,pH值8左右。

2 苗圃地的选址

由于本地区在香橼栽培的北缘,在没有保护地栽培的情况下,4、5年生的苗木一般都极易产生冻害,因此对苗圃地选择要求比较高。可选择地势北高南低、向阳背风的地块作为苗圃地,并在苗圃地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及时栽植常绿防护林。这对短时间强冷空气可能引起的冻害有非常好的缓冲作用。

3 品种的选择

目前香橼主要作为绿化苗木进行培育,对该种的分类还是延续1964年恩格勒系统。因此选择品种还是从叶形偏大、果实大而果皮薄的母树上采集种子,这样培育出的苗木生长速度快,花和果实都芳香浓郁,观赏价值更高,用于园林绿化更受欢迎。

4 抗寒栽培

苏中地区造成冻害的极端气候的频率比较高,因此每年要落实好抗寒栽培措施。

树体的抗寒能力与树体的木质化程度和树体养分的储存都有很大关系。木质化程度低,枝叶幼嫩,树体的抗寒能力会降低;树体内营养积累少,树体的抗寒性也会减弱。生长期施肥要在前期即春梢(一般7月底前)施完,避免8月后施肥,造成树体营养生长过旺,使新梢停止生长,木质化程度低而降低抗寒性。

新梢木质化程度取决于其停止生长时间,根据10多年观察记录显示,9月上旬以后抽生的枝条基本属于晚秋梢,基本都易在-6℃下低温冻死,即基本保持每年抽梢1~2次,如第2次抽梢应该在8月中旬即应抽生,9月中旬前枝条抽生基本完成。

第11篇

摘要 山东是一个食用菌生产大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加之生产成本和品种的优势,使该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但

>> 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科技发展趋势与对策 山东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比较及选择 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发展趋势与产业技术创新方向 基于SWOT分析的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基于产业视角的山东省动漫产业人才培养战略路径选择 山东省服务外包产业的SWOT分析及政策性建议 基于SWOT分析的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成都市金堂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论产业化是徐州食用菌发展的必然选择 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淳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 山东省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及战略选择 丹江口市食用菌产业形势分析及发展策略 山东省食用豆类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营林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食用菌产业发展意义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浅析 山东省泰安市农科院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辐射全国 浅析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尤溪财政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张正.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山东农业科学,2007(4):123-125.

[3] 山东省食用菌工作站.“十一五”期间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EB/OL].(2011-01-10)[2013-02-01]..

[4] 吕文.山东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和深加工能力有待提高,需进一步由大谋强[EB/OL].(2011-09-07)[2013-02-01]..

[5] 韩葆颖.我国食用菌产业的机遇与挑战[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2(1):20-22.

[6] 张俊飚,李海鹏.2010年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趋势与对策建议[J].浙江食用菌:食药用菌,2010(3):4-6.

[7] 庞茂旺,高霞,郝国芳.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食药用菌,2008(4):6-9.

[8] 我国食用菌进出口贸易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J].食药用菌,2008(5):3-5.

[9] 龚凤萍,竹玮.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的探讨[J].食用菌,2013(1):7-8.

[10] 任素芳.泽州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12):11-12.

第12篇

关键词: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外地经验;对策建议

济南市于2010年11月被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认定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深圳、西安、长株潭、武汉之后全国第8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标志着济南已进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先进城市行列。济南市应高度重视和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充分发挥这一国家级品牌作用,以基地建设为主要着力点,综合施策、强力推进,努力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加快推动省会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增强我市的核心竞争力。

一、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承担的战略任务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国家发改委从2000年开始组织进行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认定工作。所谓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是指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具有支撑、示范和带动功能的特色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其中,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是同时在高技术产业的多个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技术优势并已形成了产业集聚的城市(地区),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家发改委将主要从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重大专项项目申报、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资金补助、创新能力建设等诸多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二、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济南市把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来抓,不断提升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先后跨上1千亿、2千亿两大台阶,到“十一五”末达到206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1.5%,较“十五”末提高了11.4个百分点;全市各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0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1家,企业科研水平和承担重大创新项目的能力不断提升。二是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我市高技术产业现已基本形成了以信息、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五大优势产业为主导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拥有重汽、浪潮、中创、齐鲁制药、福瑞达、力诺、圣泉、二机床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在机械装备、汽车电子、服务器、软件、生物医药、有机高分子材料等领域拥有一批名、优、特产品,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三是济南高新区产业支撑作用显著提升。济南高新区是我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在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的综合排名上升至第11位,已成为全市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逐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交通机电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产业。

三、同类城市在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武汉等城市近年来在发展高技术产业、建设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值得我们充分学习借鉴。经验启示主要有:

(一)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大规模投入。

各市纷纷出台扶持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发挥其对市场、社会资金的引导促进作用。上海市为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政策引导和杠杆放大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国家发改委创投配套扶持资金,与国家发改委联合设立了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5只创投基金,同时还设立创投引导基金,支持专业领域创投基金发展,引导基金总规模达30亿元。

(二)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核心区支撑带动作用。

各市都充分发挥高新区的支撑作用,通过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集中优势资源,集成有力政策,全力把高新区打造成为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北京的中关村、天津的滨海新区、西安的高新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等,都成为这些城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力核心。

(三)加大土地和政策倾斜,开辟发展新空间。

为拓宽发展空间,武汉市把东湖高新开发区的用地、规划进行打包整合,争取了国家和湖北省在土地、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做到了在新规划的518平方公里科技新城中所有功能一次到位。

四、加快推进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加快综合性基地建设,必须打破常规,建立起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为此,提出以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