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0:15: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校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我校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发生和蔓延。
二、工作方针和原则 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三、学校职责 (一)负责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预案;
(二)指定校医或保健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课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三)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四)负责组织开展对本校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五)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专人作为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以下简称学校疫情报告人)。
1、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①首选校医或保健教师;
②工作要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③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
④必须为学校或者幼儿园的在编人员。
2、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①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②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③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④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四、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 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课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做好记录。
(一)晨检 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班级要有晨检记录本,学校医务室要有就诊登记本、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
(二)因病缺课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立即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并做好记录。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三)出现以下情况的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五、应急措施 一旦学校发生群体性传染病疫情,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疫情报告 ①学校师生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学校医务室或当地防保站报告。
②校医(保健教师)或当地医务人员对可疑病人进行首次诊治,并上报学校有关领导。学校领导根据传染病类别、发病人数、病情等疫情程度,指派学校疫情报告人2小时内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心校逐级上报。任何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一经发现将视情节后果追究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应急措施 ①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医务室)进行医学观察,不能确诊的,应送当地医疗机构诊治。
②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③对引起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等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来检测和处理。
④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学校医务人员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消毒处理。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学校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
⑤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未经学校和医务人员同意,任何同学、同事不得前往探望。
⑥暂时停止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必要时经请示教体局批准后全校暂停上课;
加强对校门的出入管理,控制人员的进出。
⑦学校在接到当地政府、中心校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应按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听从指挥。
⑧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的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l 六、善后处理 1、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学校要做好病人及其家人的安抚工作;
要配合和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病防治、调查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要形成详细的疫情报告,对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2、执行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将对在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中有突出表现的学校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幼儿园水痘病应急预案为了有效控制水痘在校园内的传播,在区教育局、区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监督下,结合校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方案。
一、成立水痘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全面负责防控工作) 副组长:xxx xxx xxx xxx(校医)(分管具体防控工作) 组 员:全校老师
二、全体教职工严格落实“五早”要求,对水痘疫情做出快速反应。
1、早发现: 交待学生及家长,发现皮肤上有红疹及水疱,及早到医院就诊。
2、早报告: 出现疑似病例,要第一时间隔离学生并报告学校校医及有关领导,同时告知学生家长,带医院确诊。
3、早隔离: 一是对患者及时隔离,通知家长立即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治疗;二是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隔离,通知家长接回家观察或到医院检查。患病学生病愈后返校学习(必须是疱疹结干痂后),需带病历或医院的复学证明到校医务室。
4、早治疗: 发现水痘学生,及时通知家长并将学生送往医院治疗。
5、早处理:患者离校后,应及时对桌椅、抽屉等公共设施,进行科学的消毒处理,教室内开窗通风,拉开窗帘,晚间学校统一进行室内空气消毒。
三、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防控水痘疫情监测系统,各班级建立因病缺课上报制度,建立晨检、消毒、隔离制度。
2、重视信息的收集。与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随时保持联落,密切关注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防控工作。
(二)疫情报告
1、学校召开预防水痘会议,指定疫情报告责任人,由校医负责每日疫情防控报告。
2、严格执行学校水痘疫情报告程序,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出现水痘疫情时,学校领导小组必须马上启动本校应急预案,校长立即(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3、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平时要加强日常工作,各负其责,一旦发生疫情,按责任分工保证工作迅速到位。
4、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迟报、谎报,对有违反者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四、流行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响应
学校一旦发现流行传染病,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响应:
1、启动日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疫情通报。
2、学校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3、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4、发现传染病疫情时,要及时与卫生、疾控部门联系,加强对传染病患者的追踪管理,做好教室消毒工作。
5、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出好宣传专刊,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五、全体教职工必须把水痘的防控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落实各项防控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因工作不力、不负责任、措施不当等造成疫情扩散传播或对师生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的,要实行安全责任追究。
六、落实防控措施
1、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班主任要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对出勤学生进行询问,对生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及主要症状。建立班主任校医校长三级上报防护网络。
2、缺勤缺课登记制度。对每天缺课缺勤的师生要做好登记(由各班在因病缺勤登记簿上填写),并注明原因,每日登记情况及时反馈给校医。
3、做好健康教育,消除恐慌心理。学校密切关注水痘的流行趋势,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加强宣传力度,有效利用校园网、升旗、班会课、宣传栏、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深入地进行预防水痘知识的专题宣传和防治动态的相关报道,普及水痘的防治知识,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师生卫生防病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消除恐慌心理。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环境卫生,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 5、建立资金保障制度。根据需要,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各种防控措施的落实,如消毒用品及器械的储备。
七、疫情应急处理
1、当学校发现传染病疫情时,立即报告教育部门和疾控中心,并采取果断措施,对病人实施严格隔离,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
2、对与水痘等传染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就地隔离,并进行医学观察1周以上,无相关传染病症状并经指定医院医生检查确认后方可复课。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
按照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加强疾控中心的基础建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已经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已投入使用。通过硬件建设,大大改善了疾控机构的工作条件。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结合本地区传染病发生流行特点,制定了《应对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和《汉川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人力、技术、设备、物资储备等方面加强了卫生应急工作,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为提高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养,加大了培训力度,对市疾病控制中心的业务骨干进行了重点培训。认真做好计量认证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实验室的管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急性传染病防治
今年我市加大了对全市传染病的管理力度,实行每月定期与不定期的到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传染病督导检查。同时成立了疫情监测工作专班,对全市疫情网络的报告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全市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认真对门诊发热病人进行预检分诊,落实首诊医生负责制。市人民医院开始启动传染病区,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院内感染,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的感染性疾病科,专门负责院感控制,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各乡镇卫生院分别确定一名临床医生,专门负责对门诊和住院发热病例进行鉴别诊断。由于防控措施到位,到目前为止,我市未发生大的传染病疫情。截止XX年年11月30日,全市共发生乙类急性传染病12种,共计2629例,死亡4例,报告发病率为 257.64/10万,病死率为0.15%。与XX年同期相比,报告发病率上升5.13%。报告的12种传染病分别为:肝炎(952例)、麻疹(65例)、狂犬病(4例已死亡)、痢疾(177例)、肺结核(1326例)、伤寒(16例)、百日咳(1例)、淋病(57例)、梅毒(16例)、血吸虫病(15例)、出血热(1例)、hiv(6例,未计入发病总数)。
1、紧急疫情处理:
XX年年8月12日,孝南区东山头集镇李贤幼家举办丧宴引起了一起“霍乱”疫情,我市有5人(东山头丧宴乐队成员)参加。我们迅速组织人员通过数日流行病学调查摸清这5人的腹泻病发病情况,掌握了该起疫情的发病情况,确定了引起此次发病的原因,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该起疫情的蔓延。经过仔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汉川共有9人参加孝感市孝南区东山头集镇李贤幼家举办丧宴。我们对这9人均进行了详细的个案调查,调查除发现徐书根及其妻子(未参加丧宴)有腹痛、腹泻症状外,其它8人通过动态观察到目前为止未发现任何不良临床症状。这9人及邓珍玉采集粪便样均未检出o1群及o139型霍乱弧菌。发现这两例腹泻病人后,市人民医院立即派120专车将病人接送到隔离区进行隔离治疗。入院后病人未出现腹痛、腹泻症状,且停用抗菌素后,连续两次粪检o1群及o139型霍乱弧菌均为阴性,8月17日下午解除隔离。我们对凡和徐书根接触的乐队成员、其参加丧宴东家的全家所有人和徐书根家人等共计92人,给予氟哌酸胶囊进行预防性服药,对病人、其密切接触者采样24份,对外环境采样72份,均未检出o1群及o139型霍乱弧菌。同时在全市启动紧急预案,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求全市各医疗机构,对辖区内村卫生室和社区服务站搜索病人,做到逢泻必检,进一步完善送检制度,畅通送检渠道,并实行24小时值班制,每天由各单位分管院长将当地的腹泻病例上报市疾控中心,并派出医务人员到各村站室进行了检查和督办。目前未发现类似的腹泻病人。且全市各地送检的28例腹泻粪便样品均未检出阳性菌株,系其它原因导致的腹泻病人。通过我市疾控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控制了本次霍乱疫情。
2、网络直报:为了确保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报告,程序规范,保证全市疫情报告网络的畅通。针对当前传染病信息报告不及时的问题,我们严格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全面对我市疫情网络直报情况进行整改,使我市传染病直报及时报告率较去年的有较大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市、乡两级疫情报告网络体系,对全市34名传染病信息管理员实行聘任制,责职到人,奖罚分明,实现了疫情报告定领导负责,疫情资料定责任人收集,疫情网络直报定人员操作。健全了以传染病病例个案报告为基础的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解决了疫情及时报告与订正、常规监测与突发事件预警和流动人口疫情报告管理等诸多问题。我们现已能按月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并建立健全定期公布传染病疫情制度。32个疫情报告网络直报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明确、程序规范、网络畅通。(1)
3、重点疾病监测:为了进一步加强以霍乱、伤寒为重点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监测工作,根据湖北省卫生厅、孝感市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各医疗单位从5月1日起至10月31日要开设肠道门诊,实行“五专”管理,市直医疗单位要做到专人、专用处方、专室、专药柜及专用厕所,乡、镇、场卫生院要做到专人、专管、专桌、专用登记簿和专用处方。要认真做好腹泻病人登记和病原检查,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对腹泻病人给予全程抗生素治疗。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开展自采自检,检查率要求达到20%以上,其它医疗单位要及时采集腹泻病人样品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检查率应达到8%以上。
二、寄生虫病防治
1、疟疾防治:按照上级有关业务部门有关精神,我们于XX年年4月28日如开了全市12个疟疾镜检站的培训动员会,并于XX年年5月1日-XX年年10月1日开展了对疟疾的主动监测我防治工作,目前全市的疟疾镜检工作已按要求完成,共完成对11599人的疟疾镜检,均无阳性病例报告。今年无疟疾新发病例报告。
2、肠道寄生虫病监测:根据省厅有关要求,为了解我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及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按照我省统一方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城隍镇同裕村及其周边小学、幼儿园为调查点,调查约727人,用改良加滕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查3—12岁儿童蛲虫卵,11月5日市cdc组成专班,分成5组入户发放了统一编号的便盒1064个,在土城小学发放了便盒217个,在中岭小学发放了便盒125个。11月6日至8日,我们一行8人分成4组入户、入校收集了粪便标本505个,回收率35.92%。11月9日我们到土城小学学前班及阳光宝贝幼儿园现场采集了蛲虫标本分别为68张和154张。此次活动中收集粪便标本505张、蛲虫标本222张,共查出土源性线虫两种,分别为蛔虫38人,蛲虫14人,感染率分别为7.52%、6.31%,总感染率为7.15%。
三、地方病防治
为了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卫生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消除疾病带来的威胁,确保幼儿园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幼儿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特制订出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在幼儿家长中加大各种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坚持每一天做好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事件的信息检测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性疾病和传染病在校园里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幼儿园是各类疾病高发的场所,一旦出现疏忽和遗漏就会带来不可阻挡的危害
幼儿园师生的生命健康受到极大威胁,因此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应该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之一,针对当前各种传染疾病高发的情况,应该加大力度宣传防范传染病和传播性疾病的知识,提高幼儿的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全力杜绝传染病在校园的传播,并且要形成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毫不放松,真正要做到有备无患。
2、依法管理、快速反应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存在的瞒报和忽略等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幼儿园成立突发性疾病和传染防治领导小组,针对可能出现的传染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和医疗救治机制,要坚决做到快速、及时、完善、稳妥的处理,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保证幼儿园师生的安全。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班幼儿教师
幼儿园成立以***园长为组长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幼儿园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分工如下:
1、根据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和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园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处理预案。
2、健全和落实突发事件责任制,检查、督促幼儿园各班级预防突发事件措施的落实情况,责任到人。
3、广泛深入班级定期开展突发流行疾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在幼儿学习生活中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幼儿的应急处理能力。
4、建立和完善幼儿的每日一次的晨午检记录,及时掌握幼儿的身体状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流行行疾病和传染病,坚决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治等一系列的反应措施,确保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和幼儿园师生的身体健康。
5、如发生流行行疾病和传染病要及时向上级有关主管部门汇报情况,并配合有关医疗部门做好防治工作。
6、所有应急小组领导成员的通讯方式要24小时保持畅通。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讲突发事件的登记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结合本幼儿园的特点和实际,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一)所在地区发现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相应,立即启动一日一报告制度与加强疫情的通报,二是加强幼儿园各个班级以及部门的公共设施的卫生状况检疫工作,积极采取消毒措施,确保幼儿园的安全。三是加大对校园进出入人员的检查工作,最大限度防止疫情进入校园。
(二)所在地区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首先在校园内开幼儿园的幼儿开展定时测量检查身体状况,发现健康问题及时排查和及时救治,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三是加大对幼儿园的消毒力度,配合上级医疗部门做好隔离工作,最后及时通告疫情防控情况。
(三)所在地区发生特大突发事件,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首先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幼儿园,二是全面掌握流动进出幼儿园人员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三是幼儿园加大对力度对幼儿园各公共设施的消毒力度,确保校园安全。四是加大防控和监测力度,并做好疫情的防控情况公布。
(四)园内出现疫情
幼儿园出现疫情后要启动应急预案,针对感染的幼儿或者老师要及时进行隔离,同时要向上级有关管理部门通报情况,另外加大力度排查校园的感染人数,有关部门到来后,通过排查对幼儿园师生进行检测,对幼儿园进行隔离,杜绝感染者离校,根据疫情的发展的状况制定出解决方案,最大限度控制和消灭疫情的扩散,维护幼儿园的健康。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20xx为了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市、区防疫部门的要求和托幼管理中心及景园总园的手足口病的防控方案,并结合我园实际工作情况,特此制定景园幼儿园的手足口病预防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
1、利用板报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常识知识,做好家长宣传动员工作,建议家长不带幼儿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尽量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蔓延。
2、 加强幼儿晨、午检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及时切断传染源。
3、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幼儿活动室、寝室等场所良好通风;加强幼儿玩具、口杯、毛巾、及物体表面等物品清洗消毒工作,幼儿被褥曝晒每日两次,餐具顿次消毒,口杯随用随消,幼儿用过的物品在每日离园后用紫外线灯消毒,同时用含氯制剂对幼儿接触的物品进行擦拭消毒,幼儿离园后用含氯制剂进行空气消毒,并做好记录
4、对幼儿食用的蔬菜和水果用盐水浸泡30分钟,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操作规程。
5、保教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并教育指导幼儿养成勤洗手、洗净手,勤洗澡、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卫生习惯。
6、 加强幼儿家长联系工作,对不出勤幼儿及时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并由本班保教人员和后勤人员进行家访,将不出勤原因详细在幼儿家长联系记录本上登记。
7、发现疫情要及时逐级报告,不能瞒报、漏报,同时做好疑似幼儿的防控登记工作。
学前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指南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此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 A组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多见(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一、临床诊断可分为:
(一)疑似病例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发热伴手、足、口腔、臀部皮疹,或无发热。
3.有上述类似病例接触史。
(二)确诊病例
1.普通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手、足、口和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愈后良好,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肌无力或瘫痪;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二、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年龄小于3岁;
(二)持续高热不退;
(三)末梢循环不良;
(四)呼吸、心率明显增快;
(五)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八)高血压或低血压。
三、幼儿园具体防控措施
(一)建立健全卫生保健管理制度,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及职责
1.幼儿园应有一名园长负责传染病防治的人员、经费及各项措施的落实与协调,并负责有关硬件设施的建设。
2.保健医生或卫生保健教师负责制定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协助幼儿园领导并与班主任密切配合,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具体包括宣传教育、健康教育课、收集和保存健康信息、负责与卫生部门沟通。
3.班主任老师应积极配合园医做好健康教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主要包括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协助开展健康调查,认真做好晨检,登记和报告缺课学生等。
4.所有老师都有义务发现和报告幼儿的异常情况。
(二)严格执行并落实卫生保健制度
1.严格执行健康体检制度,加强晨检、午检及全日观察巡班制度。
规范晨检及午检内容,增加巡班次数。
一问:询问病史,问离园后的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情况以及最近有无接触史。
二摸:用手探摸幼儿额部是否发热。发现发热及时隔离。
三看:观看幼儿精神状况,面色,咽部,眼神及皮肤的情况。
四查:重点检查易感儿,做到早发现、早隔离。
2.加强执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因病缺勤的儿童,班级老师或保健人员一定要追踪到疾病诊断,以便及早切断传染源,尽早保护易感人群。
3.加强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发现患儿及时隔离。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环境消毒要点: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消毒。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8)对有接触史的儿童及其班级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班级交叉活动,不进行入托和转托手续办理。
(9)传染病流行期间嘱咐家长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及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4.加强执行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严格饮食卫生管理及工作流程规范,严把食物购买、贮存、加工关。
5.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24小时内(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同时,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疫情变化时要续报。
6.停课制度
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定,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出现2例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幼儿园停课10天。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通过幼儿园宣传栏、亲子活动、幼儿园网站、家长信息交流平台、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还可通过家长会或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以增强体质;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决不随地吐痰、决不随地大小便等;
3.生活要有规律,要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嘉定区江桥镇公立幼儿园8所,民办幼儿园6所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依据《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6]、《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7]、《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8]和《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9]等要求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托幼机构基本情况、班级卫生保健措施、保健室及卫生保健工作、卫生保健知识培训和儿童传染病防控相关内容。
1.3 判定标准
本次调查指标分3大类:① 合格率。合格率涵盖3个指标,即保健老师配比、每班厕所便坑蹲位总数和每班卫生间水龙头总数。保健老师配比标准幼儿园应当按照收托150名儿童至少设1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配备卫生保健人员,收托150名以下儿童的可配备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每班厕所便坑蹲位应为4个或以上;每班卫生间水龙头数量应为6个或以上。② 现场测量值,如保健室平均面积。③ 管理情况,如儿童出勤登记表等。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EpiDate 3.1和SPSS 19.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幼儿与教职工人数
公立幼托机构平均在托儿童数低于民办幼托机构,公立幼托机构平均教职工总数多于民办幼托机构,公立幼托机构教职工与儿童的比例高于民办幼托机构。
2.2 保健室面积
公立幼托机构平均面积明显大于民办幼托机构,但所有幼托机构均达到标准。
2.3 保健老师
公立幼托机构与民办幼托机构保健老师配备比例分别为1∶[KG-*2]226.42和1∶[KG-*2]286.34,合格率分别为25%和16.67%,公办幼托机构保健老师配备以及合格率高于民办幼托机构。
2.4 每班所便坑蹲位数量
公立幼托机构与民办幼托机构配置分别为4.10和2.55,达标率分别为62.5%和16.7%,公办幼托机构便坑蹲位数量及合格率高于民办幼托机构。
2.5 每班水龙头数量
公立幼托机构与民办幼托机构配置分别为8.29和3.74,达标率分别为87.5%和16.7%,公办幼托机构水龙头数量及合格率高于民办幼托机构。
2.6 卫生培训与到园指导
公立幼托机构与民办幼托机构教职工每年平均卫生知识培训分别为10.62次和8.83次;公立幼托机构与民办幼托机构家长每年平均卫生讲座培训分别为5.12次和3.50次;公立幼托机构与民办幼托机构保健医生每年平均参加培训分别为4.00次和6.33次;上级医疗机构平均每年到公立幼托机构、民办幼托机构指导次数分别为5.87次和9.00次,见表1。
2.7 儿童传染病防控管理状况
14家幼儿园均有“儿童入园消毒检查”、“定期儿童体检”、“儿童出勤登记”、“传染病健康教育”措施,并有
“严格晨午检制度”、“常见传染病登记、管理和应急处置制度”、“儿童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儿童伤害管理制度”、“每日卫生消毒记录”、“儿童入园查验制度”、“离园3个月以上返园体检登记”、“转园儿童和新收儿童健康证明”、“每日保健人员对班级巡视制度”。
3 讨论
江桥地处城乡结合部,位于嘉定、普陀、长宁3区交汇处。近年来,随着江桥经济迅猛发展,涌入大量的流动人员。随迁子女大量流入,民办园解决了随迁子女入园的困难,同时也给我镇传染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保健室的设立是托幼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控的关键因素,大连市西岗区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保健室面积合格率分别为83.0%和25.0%[10];谢美玲[11]的研究表明,江西省24.4%的托幼机构没有设置保健室;郑琳[3]的研究显示,杭州市西湖区托幼机构100.0%设置保健室;杨洋等[12]调查显示,北京市海淀区托幼机构全部设立保健室。本调查显示江桥托幼机构保健室设置率达到100.0%,公立园和民办园保健室面积平均为30.66 m2和20.98 m2,合格率达到100.0%,也存在部分民办园缺失灯箱视力表和留观室。除此之外,保健室建设上需要考虑通风朝向、污水排放和传染病防控应急处防护设备配置。
保健人员是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主要管理者和实施者,保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决定了保健工作的质量。沈芳[13]的调查显示,海淀区保健人员与儿童数配比达到1∶[KG-*2]150占比为68.9%,具有医学学历保健人员占比为78.8%;黄锋[14]的调查显示,宁夏省托幼机构中27.90%的托幼机构专职或兼职卫生保健人员配备不足,其中54.12%的乡镇托幼机构配备严重不足;周首俊等[15]调查显示,深圳市罗湖区托幼机构保健老师与儿童数配比达到1∶[KG-*2]150占比为32.4%;资料显示,,公办园与民办园保健人员与幼儿比例分别为1∶[KG-*2]226.42和1∶[KG-*2]286.34,这与邱双燕[16]深圳市托幼机构保健人员与幼儿比例1∶[KG-*2]214接近,达到国家标准1∶[KG-*2]150合格率分别为25%和16.67%,表明江桥镇托幼机构保健人员配备不足,这与托幼机构重教轻保有关,也与监管部门缺乏有力监督有关。提高保健人员与幼儿比例,需要政府加强监管,托幼机构管理者是落实卫生保健工作第一负责人,应提高保健人员待遇水平,招收更多的具有医学背景保健人员。
班内水龙头数与厕所便坑总数是托幼机构班级卫生的重要指标,邱双燕[16]的调查显示,深圳市托幼机构每班便坑总数和水龙头达标率分别为61.8%和28.4%,本资料显示,江桥托幼机构公办园班内便坑总数与民办园配置分别为4.10和2.55,达标率分别为62.5%和16.7%;公办园班内水龙头数与民办园配置分别为8.29和3.74,达标率分别为87.5%和16.7%。江桥公办园班级卫生水平好于民办园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公办园硬件建设投入多,硬件实施保障到位,也与民办园重教轻保,忽视班级卫生有关。
调查显示,江桥公办园的教职工卫生知识培训和家长卫生讲座开展多于民办园,然而公立园保健人员参与培训与上级部门到园指导次数少于民办园。表明公办园的传染病健康教育开展好于民办园,民办园保健人员培训次数和上级部门到园次数多于公办园主要是由于民办园传染病发生例数多造成。
幼儿教育是兼有公益、教育、产业的多重属性,国家层面鼓励民办园发展,未来幼儿教育也会以公办园为主导,以民办园为主体,这会给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带来很大压力[17]。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是园所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此项工作,需要大力投入硬件,也需要加强软实力提升。保健室设备齐全,保健医生业务水平提高是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保证。为了保障儿童健康,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加强合作,严格执行办园标准,剔除资质不合格的园所,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硬件设备和软实力标准落实到每一所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张艳,杨少萍,吴静,等.武汉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6,5(37):741-743.
[2]鲍叶琳.南京市鼓楼区托幼机构保健师资与儿童传染病患病率相关性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4,8(18):2909-2910.
[3]郑琳,潘益峰,沈利民,等.西湖区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现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6,2(28):212-216.
[4]金连梅,荆瑞巍,丁凡,等.我国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制管理现况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11(36):2036-2040.
[5]夏春梅,王敏.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J].中国校医,2016,9(30):715-71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A].2010.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A].2012.
[8]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A].1987.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A].2005.
[10]赵志杰,王盛,李锐,等.大连市西岗区幼儿园卫生设施与传染病管理工作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4,6(35):954-956.
[11]谢美玲.江西省城市幼儿园卫生保健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12]杨洋,时福礼,韩红星,等.北京市海淀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F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法制,2015,9(23):59-62.
[13]沈芳,袁全莲,周钰,等.海淀区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6,3(37):473-475.
[14]黄锋,薛秀琴.2013年宁夏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现况调查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2(35):165-167.
[15]周首俊,陈艳琳,龚建华.深圳市罗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6,8(37):1225-1227.
[16]邱双燕.深圳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和儿童营养状况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5.
为进一步做好富春街道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小学、托幼机构正常运行,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省、杭州市及富阳市的有关规定,结合富春街道目前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富春街道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控制疫情的传播与流行。
二、组织领导体系
1.街道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防保所所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同时安排必要的经费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2.各村、社区居委会、小学、幼儿园相应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小组,做好本单位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3.建立和完善由街道、村(社区、小学、幼儿园)二级组织组成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体系,开展全街道的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医疗卫生工作体系
街道防保所成立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防保所所长任组长,各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全街道手足口病防控业务指导,提出全街道手足口病防控意见,检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当好办事处领导的参谋。
1.配合协调市疾控中心开展手足口病的监测,收集和上报疫情控制相关信息;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做好疫情控制的各项准备工作。
2.开展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以消毒为重点的监督检查;成立手足口病疫情控制工作小组。街道防保所要成立手足口病疫情处理工作小组。配合市疾控中心对手足口病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手足口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医学观察措施;对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对居家隔离场所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进行技术指导。
四、防控措施
(一)病例诊断
1.临床表现
(1)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A.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B.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C.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2.实验室检查
(1)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2)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3)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4)病原学检查。特异性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
(5)血清学检查。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阳性。
3.病例定义
临床诊断病例: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二)疫情报告
1.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2.报告内容与方法
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时,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报该病。医疗机构应填写完整的传染病报告卡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富春街道各村卫生室、民营医院、个体医、其他各类医务室由富春防保所代报)。
3.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三)留观或住院指征
1.留观指征。
3岁以下婴幼儿,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留观。乡镇卫生院如发现符合留观指征患者,应立即将其转至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1)发热伴手、足、口腔、肛周皮疹,病程在4天以内;
(2)疱疹性咽峡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3)发热、精神差。
2.住院指征。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住院,应立即将其转至指定医疗机构。
(1)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2)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
(3)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4)呼吸浅促或胸片提示肺水肿、肺炎。
(三)流行病学调查
富春街道防保所应积极配合市疾控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参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使其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熟练掌握调查的内容和方法,认真仔细地按调查表和有关要求进行调查登记。具体的调查内容和方法按市疾控中心制订的方案执行。
(四)居家消毒隔离点划分居家消毒隔离点是指发生病人以及可能引起新感染的地方。
(五)居家隔离消毒点处理:
1.病人均送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实施治疗,由诊疗单位根据病情确定是居家隔离治疗、留观治疗、住院治疗。
2.对居家隔离点做好消毒隔离等管理,居家隔离病人要做好首次消毒、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工作。首次消毒和终末消毒由富春防保所负责,随时消毒由病人所在村(社区)、学校(幼儿园)负责。严禁将未经消毒处理物品带出疫点或向外界排放未经消毒处理的排泄物、污水等。
(1)环境消毒要点
A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
B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性消毒。
C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2)消毒方法的适用
A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B食、饮具: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C生活用具、玩具、校舍、书籍: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D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E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
F饮用水:用1~3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
G灭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
H生活污水:用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I垃圾:用1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3.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天,发现有出现类似手足口病临床表现的应立即要求其家长送医院诊治并立即报告富春防保所。
4.居家隔离消毒点的解除:上述措施落实到位,病人症状全部消失后再经一周时间的消毒隔离观察,无相关症状出现可解除居家隔离点。
(六)消毒隔离措施
按市疾控中心有关技术方案进行。
1.加强传染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病例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各类托幼机构应根据发病情况,必要时可上报教育与卫生部门要求停课,以预防疫情扩散。
2.学校幼儿园要认真做好晨间体检工作,可疑患儿不得入园,应立即劝其去指定医院诊治,减少疾病扩散机会;同时,也要做好巡查工作,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其就医。
3.增加教室、卧室等处的通风换气频次;延长儿童户外活动的时间;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干燥,提倡采取湿式卫生;儿童卧具应经常在阳光下暴晒;工作结束时可采用紫外线灯照30分钟。
4.严格食品卫生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卫生、饮水卫生与食具消毒工作,把好“病从口入”关。
5.培养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倡勤洗手,注重咳嗽礼仪。应采用肥皂在流水下洗手,有条件的单位可提供抗菌洗手液;儿童在入园时,饭前便后与使用玩具后坚持洗手;在室内或人群中咳嗽、喷嚏时应采用餐巾纸捂住口鼻部,防止感染性液体经空气扩散,污染的手纸丢入污物桶内,并立即洗手;如来不及取餐巾纸,可用双手捂住口鼻部,并立即洗手;严禁对着他人咳嗽、喷嚏。
6.在疾病流行季节,应加强室内环境物表与儿童玩具、用具的清洗消毒,以阻断间接接触传播途径。环境物表可采用有效氯浓度为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在清洁的基础上进行湿式擦拭;塑料等耐湿玩具、用具在清洁的基础上,放入有效氯浓度为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中浸泡30-60分钟后,清水冲洗后干燥备用;纸质、布质等书籍与玩具可在阳光下暴晒。
[关键词] 手足口病;三间分布;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a)-0171-0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呼吸道和飞沫途径传播。最常见的引起HFMD的病毒是柯萨奇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1]。该病近年呈散在发生,具有起病急,潜伏期短,传播广泛的特点,常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等公共场所,潜伏期为2~7 d,学龄前儿童和婴幼儿多发。该病的传播力强,容易引起局部暴发流行。经过治疗后多数患者痊愈,仅个别患者出现脑炎、肺水肿、心肌炎、急性迟缓性麻痹、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也有个别患者因病情发展迅速而死亡[2]。本研究对2012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的486例HFMD小儿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的486例HFMD患儿,其中,男性279例,女性207例;病程1~12 d,平均5 d。
1.2 调查研究方法
采用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各单位上报的2012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的486例HFMD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486例患儿中,461例(94.8%)患儿在第一阶段(急性期)即确诊为HFMD,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手、足、臀、膝、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口腔溃疡,308例患儿也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精神不振等症状。HFMD以特征性皮疹为主要的临床诊断依据,该类皮疹的特点是痒、不痛、不结痂、不留瘢痕。发病初期患儿可见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皮疹以口腔黏膜疹出现最早,表现为水疱、粟米样斑丘疹等,疹子四周伴红晕,随后进展到两颊、手、臀、足等部位。红疹多在一周内变暗,后慢慢消退。皮疹呈黄豆大小的椭圆形或圆形,内有混浊的液体,愈合后不留瘢痕[3]。23例(4.7%)患儿在第二阶段(危重期)确诊为HFMD,患儿以神经系统受损为主,伴有急性迟缓性麻痹、脑炎、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例(0.4%)患儿在第三阶段确诊,该阶段为恢复期,患儿的生命体征稳定。
2.2 HFMD的三间分布
2.2.1 时间分布
486例患儿均在5~8月起病,其中5月121例(24.9%),6月132例(27.2%),7月100例(20.6%),8月133例(27.4%)。
2.2.2 地区分布
486例患儿有397例(81.7%)集中发病,其中,托幼机构和幼儿园214例,小学校183例;89例(18.3%)散在发病,发病地点有家庭、公园、游乐场所等。
2.2.3 人群分布
患儿年龄8个月~13岁,中位年龄3岁。8个月~1岁65例(13.4%),1岁~ 271例(55.8%),3岁~97例(20.0%),5岁~53例(10.9%)。
2.3 HFMD的预防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加强了本县对HFMD的预防,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2.3.1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HFMD主要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预防。在多发的地方,如学校、托幼机构、医院、公园等发放印制的健康教育小册子,以普及HFMD的疾病和预防知识。通过广播、媒体等宣传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等可以有效预防HFMD的发生。建议婴幼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发病的机会。黄玉华等[4]指出,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普及大众的预防、卫生知识,特别是手的卫生是提高HFMD防治效果的关键。
2.3.2 个人预防 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食物要洗净、煮熟之后再吃;避免与发病儿童接触;轻症患儿最好居家治疗,防止院内继发感染;婴幼儿手接触的玩具应勤擦洗、消毒,奶瓶、奶嘴应充分清洗、及时消毒;对于出牙期的婴幼儿更应注意其用手卫生,婴儿用手、嘴感知世界,在婴儿用手接触未消毒的物品后,应洗手后再让其吮吸手指;家长在接触婴幼儿尿布、粪便后应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秦淑文等[5]指出,不良的洗手习惯是HFMD发病的危险因素,洗手是预防HFMD的关键。2008、2009年原卫生部制订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均指出,预防HFMD的一个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洗手是一个很有效的措施。
2.3.3 家庭预防 家庭应用消毒液定期消毒衣柜、床、地板、家具等;每天早上、中午、下午都要开窗通风换气;天气好时应将被褥和衣服进行晾晒;保持家庭内成员良好的用手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定期修剪指甲,保持指甲内无污垢。
2.3.4 幼儿园和学校预防 保持宿舍和教室的通风换气;每日放学后要对学生的课桌椅、黑板、地板、扶手、门把手等进行清洗消毒;对学生的餐具和用具进行清洗消毒;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用手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对可疑HFMD的学生,及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就诊,并指导其居家休息,直至好转后才能上学,以防止学校内的传播感染;当HFMD发病的学生数增多或呈聚集暴发流行时应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学校应将如何正确洗手纳入日常教学中[6]:正确的洗手分为5步,湿、搓、冲、捧、擦。其中“搓”包括手心、手背、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 s,整个洗手过程不得
2.3.5 疫情报告制度 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以及时了解疫情的变化情况,指导学校、托幼机构、医院等及时上报HFMD疫情,加强主动监测。对于已发生HFMD的地区,应加强晨检工作,以便及时发现患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HFMD的高发季节,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的定期检查、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 讨论
了解HFMD的三间分布有助于合理判断疾病的发生时间、分布区域和好发人群,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保健措施,改变易感人群的卫生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
时间分布方面:HFMD一年间任何时间均可发病,发病时间较为广泛,以夏、秋季节多见,每年的5~8月为发病高峰期[7]。冬季发病较为少见,本组486例患儿均发在5~8月发病。
地区分布方面:HFMD发病无明显的地区性,任何国家和地区均可能发生。历史上3次[8],重症HFMD发生在1975年保加利亚、1997年马来西亚和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HFMD虽无地区性,但发生地点较为集中,多见于婴幼儿聚集的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等;家庭也可聚集发生,严重者全家及成人均可感染发病。本组486例中81.7%的患儿在托幼机构、幼儿园和小学校集中发病,18.3%在家庭、公园、游乐场所等散在发病。
人群分布方面:HFMD发病年龄跨度大,可发生在24 d~17岁的人群,1~5岁的儿童为HFMD的发病高发年龄。研究[9]指出,3岁以下小儿发病占所有HFMD发病的70%,5岁以上的儿童发病率逐渐下降。本组患儿年龄为8个月~13岁,以3岁以下为主,其中8个月~的患儿占13.4%,1~3岁的患儿占55.8%,5岁以上患儿仅占10.9%,可能与3岁以下儿童尚没有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不注意用手卫生,饭前、便后不洗手有关。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6个月以内的新生儿由于带有母亲的血清抗体,具有一定抵御疾病的能力,很少发生HFMD;6个月以上婴幼儿发生率逐渐上升。本组没有6个月以内患儿,最早的一例患儿为8个月发病。
本研究通过对2012年本县486例HFMD患儿进行疾病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的三间分布调查,发现HFMD好发于8个月~3岁的儿童,发病地点多集中在托幼机构、幼儿园和小学校,发病时间以夏秋多发。针对HFMD的分布特点,制订了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加强对该类儿童、托幼机构、幼儿园、小学、家庭社区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指导其对婴幼儿加强个人卫生知识和行为,尤其是注意用手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吃手前洗手等,同时加强家庭的消毒卫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幼儿园和学校等HFMD聚集暴发场所的卫生宣传和教育,加强疾病疫情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10-11]。
综上所述,HFMD是常见的婴幼儿传染病,具有扩展迅速、传染性强的特点,但该病完全可以预防,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做好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学校卫生,及时的疫情监测上报制度,对于预防HFMD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辉,李新华.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及心电图异常68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6,46(25):85.
[2] 高莉丽,徐敏,贾丽丽,等.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07.
[3] 刘跃,吴智娟.小儿手足口病172例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2):128.
[4] 黄玉华,刘丽华.手足口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3B):693-694.
[5] 秦淑文,吕华坤,缪梓萍,等.浙江省幼托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8):985.
[6] 张秀珍. 加强洗手是幼儿园预防小儿手足口病的关键[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9):329-330.
[7] 温小兰,邱跃华,李英姿.儿童手足口病的处理与预防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171-173.
[8] 孙军玲,张静.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9):973-976.
[9] 刘辉,潘家华.EV71感染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J].安徽医学,2008,29(4):372-373.
[10] 吴美荣.102例手足口病患儿检查结果分析及预后评估[J].2012,29(1):30-31.
[关键词] 手足口病;托幼机构;发病;防控现状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4(a)-0171-03
手足口病是由于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手足口病病毒属于肠道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粪-口途经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其中粪-口途径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正常人群的肠道会携带手足口病病毒[1]。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告本病[2],近年来,其暴发和流行多发生在托幼机构[3]。部分托幼机构的老师和家长缺乏足够的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易引发本病的局部流行,再加上人群集中,可发生暴发。本病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炎、迟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4-6],所以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应提升到一个高度。托幼机构是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也是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一切保健措施必须以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主要内容[7],因此,降低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防止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是控制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为了解毕节市市区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及防范措施,本研究于2013年4月对此进行调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毕节市市区共有88家托幼机构,2200余名儿童,为获取2012年的手足口病防治现况,本研究对此进行全面调查,同时结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获取2008~2011年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纳入病例均以实验室检测到手足口病病毒为标准。
1.2 方法
对毕节市市区所有托幼机构进行普查,统一制订调查问卷,以问卷形式对托幼机构及相关人员的手足口病有关问题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2008~2012年毕节市托幼机构不同性别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的比较
2008~2012年毕节市手足口病累计发病人数为143例。五年的发病率作趋势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7,P
2.2 2012年毕节市托幼机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的比较
2012年各年龄组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作趋势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1,P
2.3 防治状况
对毕节市托幼机构及其相关人员的手足口病了解现状进行调查,将配备消毒器械、执行消毒措施(具有完整记录、制度)者视为合格。57所托幼机构有相关防治文件,占总数的64.77%。托幼机构中,消毒器械配备的平均合格率为89.02%,喷雾器拥有的合格率最低,为75.00%;消毒措施的平均合格率为60.45%,其中餐具消毒的合格率为89.77%,厕所卫生的合格率及其消毒合格率分别为46.59、39.77%,其余相应措施的合格率也不高;执行情况的平均合格率为57.95%,其中食堂、儿童活动场所、玩具消毒制度的合格率为67.05%,晨检、午检制度的合格率为65.91%,消毒记录的合格率为34.09%;在健康教育方面的合格率为89.77%(表3)。
3 讨论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学校突发病毒肺炎事件。确保学校师生员工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公共场所病毒感染的肺炎卫生防护指南》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对病毒肺炎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可参照制订。
四、工作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快速反应、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预防为主、及时控制,系统联动、群防群控的工作原则;
以普及病毒肺炎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为中心;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稳定。
五、机构职责
1.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负责统筹部署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副组长(副校长,负责学校应急方案的制定、突发事件处理、报告等)
应急办公室、后勤管理部门、学校管理部门、隔离区管理
2.校内信息疫情报告制度
日报告制度:每日信息报送制度
零报告制度:24小时内,即使没有出现新病例,也要将报表填上“0”上报的制度
寝室长(寝室第一报送人)——班长(班级第一报送人)——班主任(班级负责人)——年级部(高中)主任(年级第一报送负责人)——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责任报告人)
六、事件分级标准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当前疫情实际,突发病毒肺炎事件按严重程度,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
Ⅲ级为出现发热、咳嗽、无力等病毒肺炎症状患者;
Ⅱ级为出现疑似病例;
Ⅰ级为出现确诊病例。
七、信息报送
学校应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完善快速应急信息系统。
㈠信息报送原则
1.迅速。学校应在第一时间(1小时内)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报告,不得延报。
2.准确。信息内容要客观详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
3.直报。发生Ⅱ级(重大)事件,要向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县卫生健康部门同时报告。
㈡信息报送时限及程序
责任报告人为各级各类学校指定的信息报送人员
1.初次报告。各级各类学校发生突发病毒肺炎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1小时内),向教育主管部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进行初次报告。
2.进程报告。Ⅰ级和Ⅱ级突发病毒肺炎事件处置中,学校每天应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教育主管部门。
Ⅲ级突发病毒肺炎事件处置中,学校及时应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县级教育主管部门。
3.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学校应将事件处理结果报告教育主管部门。
㈢信息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患病人员症状、患病人数、事件经过、可能的原因等
2.进程报告内容:患病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事件控制情况、造成事件的原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
3.结案报告内容:事件处理结果(包括事件性质与发生原因)、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等。
八、预防措施
1.坚持校内所有人员每日体温“晨午两检制度(寄宿制学校晨午晚三检制度)”。填写体温登记表。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发烧、咳嗽、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上班。
2.坚持“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班主任填写因病缺勤登记追踪表。追踪学生体温、病情变化情况,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
3.落实“消毒记录制度”。加强校园各类场所(如教室、宿舍、餐厅、办公区、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保育室)的消毒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公共上课场所要求一批学生进去消毒一次。并填写消毒记录表。
4.掌握校内所有人员动态情况,严格落实去向追踪制度。
5.疫情防控期间,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不安排师生外出活动。
6.加强师生健康知识教育,打喷嚏时要主动掩住口鼻,及时洗手,落实手部卫生,配备洗手液或肥皂,推进七步洗手法,佩戴口罩、加强体育锻炼等提高防病能力。
7.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工作。
防控措施:应急预案具体防控方案、防控培训演练、学校两案九制、健康排查、严格校园管理和人员管控、环境整治、物资储备。
两案九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学准备工作方案;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学校晨午检制度(寄宿制学校实行早、中、晚三次体温检测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门卫管理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
九、流程处理
㈠发热处理流程
1.可能发现发热地点及处理要求:
晨起家中,家长及时电话告知班主任,由家长陪同去医院,途中均需佩戴口罩,避免与他人接触。
学校门口,学生在指定区域,不得接触他人。负责体检值班人员迅速与班主任任联系,班主任到达现场,及时联系120车辆专车接离,家长能在一个小时内到达由家长陪同,否则由班主任陪同。
班级门口或上课过程中,由班长(副班长),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由班主任陪同到临时校内隔离室,按相关流程处理。
寝室内,由寝室长在正常上班时间内报告班主任,其他时间(夜间)报告值班老师,相应人员负责把学生带至临时隔离室。
校医应佩戴N95口罩、无菌手套,穿上防护服,注意个人保护,把患者置于单间,避免交叉感染。具体管理内容包括:
①复测体温。
②询问健康状况,主要询问有无不明原因发热或咳嗽、气促、腹泻、结膜炎、乏力等症状;发病前14天内有无武汉市等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居住史;是否曾接触过以上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无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感染者的接触史。
③做好病人的详细信息登记(包括姓名、性别、专业、班级、家庭住址、学生及家长的联系电话、体温、接触史等),通知应急办公室。校长在半小时之内掌握此情况。
2.在晨午两检中,对体温高于37.3度,或有疑似病毒感染的肺炎症状(如咳嗽、咽痛、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的患者,由班主任带至临时隔离点,并第一时间逐级上报,学生交由临时隔离点进行鉴定管理。
3.学生带至临时隔离点后,学校立即通知相关医院接诊,由专门救护车送至医院诊治。
4.教职工如出现发热,值班领导立即通知其家属护送去医院。
5.结果判定
①普通发热,排除病毒肺炎的,值班老师上报应急办公室及告知班主任,陪同学生返校,叮嘱学生按时吃药,注意休息。
②疑似病毒肺炎的,发热学生需要集中医学隔离和进一步检查,值班老师上报应争办公室及告知班主任,班主任联系家长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值班老师返校。
③确诊病毒肺炎的,班主任第一时间上报应急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上报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通知卫生部门,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所在班级和密切接触者采取措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经指定医院检查排除病毒感染的,查验复课证明后方可复课。对病毒肺炎患者到过的场所及用过的物品,迅速、严密、彻底地做好全面消毒工作。
㈡病情报告流程
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校内的疫情通报。
发现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学校办公室向上级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㈢应急处置措施
1.发现1例疑似病例,可对疑似病人所涉班级暂停集中上课
2.相关师生在家进行医学观察2周后,如无新发病人或疑似病人,可再行复课。
3.做出上述决定的学校、幼儿园应报告县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4.发现1例临床诊断病例或2例以上疑似病例,学校报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对该班级及相关班级实行停课。
5.学校、幼儿园有多名师生感染并临床诊断病例(2例及以上),县教育主管部门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全校(或整个校区)停课,并及时报告市教育主管部门。
㈣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应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师生不离校园。
㈤对病毒病人到过的场所及用过的物品,迅速、严密、彻底地做好全面消毒工作。
㈥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流行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㈦积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十、善后与恢复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秩序。
一是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工停学的教职工和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卫生健康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出具有效的病愈证明后方可返校。
二是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或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对于,疏于管理,造成学校卫生安全事故者,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有关责任人以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受到突发病毒肺炎事件损害的相关人员的善后工作。
四是对突发病毒肺炎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十一、应急保障
一是信息保障。学校要建立健全并落实突发病毒肺炎事件信息收集、传递、报送、处理等各环节运行机制,完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传输设施和通讯设备完好,保持通讯方便快捷,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二是物资保障。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特别寄宿制中小学校参照建立处置突发病毒肺炎事件的设施设备(如隔离场所等)、防护用品(口罩、防护服等)、消毒药品储备,为妥善处置突发病毒肺炎事件提供物资保障。
1.个人防护用品: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隔离衣、一般防护服、医用防护服、护目镜、一次性橡胶手套、防护面屏、工作鞋开胶鞋、防水靴套等
2.晨午检物品:红外线额温枪(每班至少1把)、耳温枪、水银体温计(每个宿舍至少1个,同时提供足量的75%酒精棉球,并做好体温计使用和消毒方法宣教、避免交叉感染)、电子体温计、压舌板、手电筒。
3.消毒用品: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4.消毒器械:移动式紫外线消毒设备、超低容量喷雾器、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呕吐物应急处置包、高温(蒸汽或煮沸)清洗消毒设备、废弃口罩专用的收集桶。
三是资金保障。各学校应急资金纳入统一财政预算,保证突发病毒肺炎事件应急处置所需。
四是人员保障。各学校应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突发病毒肺炎事件防控的专业知识培训,为应急预案的启动提供人员保障。
五是培训演练保障。各学校应配合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十二、中小学校(幼儿园)临时隔离室设置相关说明
㈠设置目的
迅速将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与其他师生进行有效隔离,等待救护车接送至专门医院就诊,预防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校内传染扩散。
㈡处置过程及要求
校园内(或校园入口)发现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时,学校应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按规范随即将患者安置到临时隔离室,避免与他人接触。并做到:
1.有专人专管;
2.做好患者记录;
3.督促密切接触者做好个人防护;
4.对患者曾接触场所及时开展严格规范化消毒;
5.做好疫情报告、开展后续相关的疫情防控、相关场所的通风消毒、相关人员的心理支持和辅导、总结经验教训等工作。
㈢临时隔离室设置要求
1.保证单人单间;
2.远离教室、宿舍、食堂等人员密集场所,最好设在距离学校大门不远处(也可搭建临时板房)。临时隔离室应设警戒线或明显标志;
3.宜选择通风良好房间;
4.临时隔离室内参照准备必要的物资储备,如医用防护服、医用N95口罩、医用护目镜、一次性无菌手套、专用药品、体温计、紫外线灯、消毒液、座椅、床及简单的床上用品等;
5.临时隔离室内规章制度上墙;
6.设置医用废弃物回收装置,及时消毒;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防治对策
流行性腮腺炎也叫“流腮”、“痄腮”,为一种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十分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1],患病人群大多是4岁-15岁的儿童及青少年,成人也可能发病,高发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在幼儿园、学校等儿童集中单位容易出现流行,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儿童及青少年身体健康的疾病。本文选取本地区2008年到2011年疾病检测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资料,回顾性进行分析,提出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地区2008年到2011年疾病检测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资料。
1.2 方法 选取本地区2008年到2011年疾病检测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资料,回顾性进行分析,提出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对策。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发病人数 本地区2008年到2011年疾病检测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共计625例,分别为2008年167例,2009年134例,2010年155例,2011年169例,详见表一。
2.2 流行病学分析
2.2.1 发病地区分布 2008年到2011年城市发病509例(509/625),占总发病例的81.44%;农村发病116例(116/625),占总发病例的18.56%。在农村、城市人口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4.32,P
2.2.2 发病季节分布 2008年到2011年期间,每年全年均有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报告,经回顾性分析,发现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高峰为春季、冬季,4年内4月-7月期间发病人数比较多,总发病人数325例,已占到总发病例数的52%;而11月-12月发病人数次之,总发病人数93例,占总病例数的14.88%。
2.2.3 发病人群分布 在2008年到2011年期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人群中,男性发病人数为432例(占69.12%),女性发病193例(30.88%),性别比例为2.24:1,可见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率,并具有显著性差异,(x2=15.32,P
3 讨 论
目前已经肯定,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有十分严重的影响,是目前我国主要关注的一种公共卫生问题[2]。通过本文的回顾性分析发现,2008年到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高度散发和局部暴发同时存在的形式,局部暴发多以中小学校、幼儿园发病为主,并且和人群拥挤、天气寒冷、卫生条件不良、通风不良等有直接关系。由于流腮病毒可侵犯腮腺以外的一些其它腺体,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的产生,所以进行积极的防治十分重要,对可以人群进行早检查、早诊断和早隔离以及早治疗十分重要[3],主要本地区各级医疗机构一定要高度重视,相互积极配合,重点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监测,重点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对少年儿童的危害。目前对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一种防治手段就是接种流腮疫苗或者含有腮腺炎成分的一些联合疫苗,有效的疫苗接种可以在人群中设置有效的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屏障,避免人群的交叉感染。对于发现的流行性腮腺炎疑似病例,应该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医疗隔离措施,并进行应急接种,重点保护易感人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进一步的建立、健全本地区疫情报告,及时切断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重点加强对偏远乡村医生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管理以及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的相关培训工作,强化其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报告意识,务必做到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处理。并且严格隔离制度,对疑似患者要隔离至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者发病后10天以上[4],并对发病人群接触者同时进行相关医学观察。对高发人群的密集单位要进行留验三周,对相关流行性腮腺炎疑似患者要马上采取暂时隔离观察。并重点加强对本地区大众的流行性腮腺炎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大面积普及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知识,提高本地区人民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的意识。综上所述,本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还比较高,要提高防治力度,积极开展流行性腮腺炎免疫接种防治。
参考文献
[1] 杨晓丽.116例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2):386-386.
[2] 石海丽,蒋武.689例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Applied Prev Med,2010,16(2):70-70.
(一)工作取得的成绩
1.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增长幅度有所提高。**年,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
2.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为抓住国家扩大内需项目建设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环境。**年12月至今,争取了清水江、腻脚、曰者卫生院住院楼建设项目,下达建设面积1900平方米,总投资222万元,实际建筑面积3074平方米,总投资331.386万元。其中:中央补助206万元,省级配套16万元,自筹109.368万元。中央补助部分资金全部到位,地方配套部分尚未到位。目前,清水江、腻脚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现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曰者中心卫生院住院楼建设项目于9月28日开工建设,预计12月底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同时,还完成了13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楼建设设备配套工作,配送医疗设备179件,总投资175.04万元;村卫生室配送价值37.23万元的基本医疗设施设备,预计12底完成41个村卫生室的设备配套工作。
3.中医药力度进一步加大。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及时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卫生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财政、发改、经济商务、科技、农业、林业、招商、食药监、工商、银行、医院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加大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年县人民政府己将中医药工作列入财政预算。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良好。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扎实推进惠民工程稳步实施。**年,全县共有农业人口数431807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362325人,参合率为83.91,应筹集参合资金3623.25万元。其中:参合农民个人缴费724.65万元,中央、省级补助资金2898.6万元。目前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到账2536.28万元(中央补助到账资金1086.98万元,省级补助到账资金1449.30万元),加上农民个人缴费724.65万元,共有到账基金3260.93万元,中央补助基金尚未到位362.32万元。**年1至10月全县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的共有603662人次,住院补偿29293人次(含住院分娩补偿2433人次),门诊补偿574398人次(含妇女病普查23735人次),参合受益率168.18。全县补偿总金额3564.17万元,其中:住院补偿金额2256.25万元(含住院分娩补偿101.74万元),人均住院补偿0.077万元,住院受益率8.09,住院补偿占补偿总金额的63.3;门诊补偿金额1307.92万元,门诊受益率158.53,门诊补偿总额占全县补偿总金额的36.70。资金使用率达98.05。
5.药品配送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巩固医疗机构“药品统一竞价采购,统一配送”工作。按照《××县药品统一配送实施方案》、《××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配送管理考核标准》和《××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配送管理办法》,各定点医疗机构结合实际按时上报药品采购审批表,经县药品采购中心审批后按时反馈到三家中标公司进行药品采购配送工作。1-10月份,全县共审批标内数量41720个次品种,标外7380个次品种,配送进药资金2098.93万元。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配送工作力度,规范统一进药渠道,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全县总体药品价格明显得到降低,为缓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献血法》及**省《实施意见》和文山州《实施办法》进一步得得到落实。认真贯彻落实《献血法》及**省《实施意见》和文山州《实施办法》,确保用血安全。1-11月,全县共完成无偿献血278450ml,占全年任务数的79.56。各医疗卫生单位均按照《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合理安全用血,未发生一起用血事故。4月19日,组织了县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内科、儿科、妇科、皮肤、中医等有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21人,深入温浏乡坝达村民委开展了巡回医疗,共免费诊治各类病人37人,咨询361人,测血压113人,展出宣传画44板,发放各种宣传资料3180份,受宣教6000余人。
7.社区卫生服务正有序开展之中。我县己出台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办法报上级审批,待审批后组织实施。同时县级己按人均3元配套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由锦屏镇卫生院负责组织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目前已建立健全了家庭健康档案,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8.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得到加强。认真组织各医疗机构医疗法律法规和普法的学习,强化痕迹管理,全面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确保医疗安全。1-10月份,未发生医疗事故。同时,依照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积极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整顿医疗市场秩序活动。一是加强日常监督。共监督检查食品、公共场所、学校、饮用水、放射、职业卫生1350余户(家)次。二是严格落实“六类”食品市场准入制。截止10月底,对餐饮单位、37所学校、幼儿园、医院食堂“六类”食品市场准入制实施率均达100。三是继续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力度。共督促检查个体医疗机构17户,自行歇业3户,变更名称3户,限期整改5户,查获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给予处罚1户,罚款500元。在各乡镇助理卫生监督员密切配合下,加强对医疗市场巡查,取缔无证镶牙14摊次,查获非法行医并给予立案查处1户,罚款12000元。四是进一步提高行政许可质量。截至9月底,共办理行政审批788件,其中,食品卫生许可证634件,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154件,督促从业人员健康体检1663人。受理护士执业注册换证申请304人,护士首次注册28人。受理执业医师注册29人,其中:变更执业地点3人,遗失补办2人,首次注册24人。办理医疗执业证(即上岗证)704人。发放《医师资格证书》19份。
9.科学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格按照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救灾防病和突发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规范》要求,切实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1—11月份共处置公共卫生事件22起,发病108人,死亡5人(菌子中毒1起,死亡1人;食物中毒1起,死亡3人;狂犬病疫情1起,死亡1人),其中:16起为食物中毒事件、6起为传染病疫情。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报标准3起,分别是平寨乡共设村张朝应1户发生菌子中毒,死亡1人;树皮乡白色菇陈金魁1户发生食物中毒,死亡3人;天星乡布红村完小发生1起2例甲型h1n1流感疫情。均给予及时有效处置,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10.鼠疫、霍乱、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与计划免疫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县1—10月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941例,发病率为203.66/十万,与去年同期(854)相比上升10.19。完成剖鼠386只,占任务数的85.78,蚤鉴定及培养113份,正向血液试验94份,结果均为阴性;对城区6个固定霍乱监测点采集腹泻病人粪便标本8份,污水监测85份,结果均为阴性;对19个脊灰疫情报告点和哨点医院监测,未发现afp病例。加大结核病防治工作力度,初诊病人1445例,应查痰744例,实查痰744例。完成项目管理病人238例。加大计划免疫工作力度,以村为单位冷链运转9轮次,报告接种率为:卡介苗90.25、脊灰疫苗97.92、百白破98.54、麻疹疫苗99.59、乙肝疫苗90.25、乙脑疫苗97.66%、a群流脑疫苗96.04%。新建和补建卡3644人。认真开展春秋季灭鼠蚤工作,组织全县12个乡镇42个村民委73620户,配制和投放毒饵36889.24公斤,使用大功达28公斤,对18个疫点3832户开展灭蚤33.26万平方米。对双龙营、新店、腻脚、八道哨进行灭前、灭后效果监测,结果分别为:灭前室内鼠密度为1.67,室外为4.67;灭后室内鼠密度为1.11,室外为0.87;灭前蚤指数为0.044,灭后为0.007。
11.妇幼卫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10月,住院分娩率为79.52,与上年同期相比,住院分娩率上升17.68;孕产妇死亡5例,死亡率77.28/十万;无新生儿破伤风死亡,婴儿死亡63例,死亡率为7.74‰;5岁以下儿童死亡70例,死亡率为10.82‰;实施贫困孕产妇救助3930人,发放救助资金1206507元。以贯彻落实新农合制度为契机,深入开展全县妇女病普查普治、健康教育和免费住院分娩等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全县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
12.认真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麻风病防治工作坚持以宣传开路、联合化疗为中心,发现病人为重点,加大麻风病防治工作力度,1-10月,共发现麻风病患者18例,均及时给予联合化疗,规则服药治疗率达100,收集并上报性病疫情69例。其中hiv阳性7例、淋病23例、尖锐湿疣24例、非淋菌性尿道炎28例、生殖器疱疹4例、软下疳1例。组织乡镇卫生院防疫专兼职人员及乡村医生培训麻风病防治知识2次共370人。
13.爱国卫生运动和改水改厕工作稳步推进。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6月9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城区县直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农民等20000余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出动大小车辆18辆,清除垃圾废物200余吨,清除卫生死角16处。省、州下达的改厕任务625座正实施中,目前已完成489座,其余工作正有序进行中。
14.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得到加强。**年1-10月,共选送县乡两级医疗卫生人员42人到省、州、县业务进修学习,175人次参加省、州、县业务培训学习,其中:乡镇选送到县级进修30人,参加省州县相关业务培训56人次;县级选送到省、州进修学习14人,参加省州业务培训人119人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150人。开展乡村医生视频培训320人。安排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12人。组织申报副高3人,招考聘用1名执业医师到舍得卫生院工作。通过采取以学历教育、资格考试、职称晋升、临床进修培训及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中层干部管理人才库、人才流动工作机制等多种形式,乡(镇)卫生院业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业务总收入达938万元,与上年同期(575万元)相比增长了63.13;县医院业务总收入3438.78万元,比上年同期(2450.96万元)相比增长了40.30;中医院业务总收入381.55万元,比上年同期(288.69万元)增长了32.17;妇幼保健院业务总收入269.97万元,比上年同期(78.19万元)增长了244.89。
15.精神文明建设及医德医风教育和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完善。1-10月,为加强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积极采取了以会代训、集中学习、自学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规范教育,努力做到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推行人文服务,全面推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年,先后制定了《××县卫生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方案》、《卫生系统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县卫生工作奖惩实施办法》等制度,并印发到各医疗卫生单位贯彻执行,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卫生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行为。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成立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学习实践,深入对乡镇进行了调研,调整了两个卫生院的领导班子,并充实部分卫生院的班子成员,为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保障行政执法对象的合法权益,县卫生局首次举行了卫生行政处罚听证会,县政府法制办、县纪委领导亲临指导,逐步规范了依法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县卫生局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在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学习指导组的领导、指导帮助下,结合实际,精心组织,严格依照三个阶段各个环节各项规定动作的要求,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召开1次动员会,组织集中学习9次43个学时,收集党员干部心得体会146篇,悬挂宣传布标3幅,出宣传墙报2期,报送学习简报22期。深入开展基层调研10次,收集意见和建议19条,形成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各2份,收集县属医疗卫生单位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各5份。开展征求意见2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组织生活会1次,离退休人员座谈会1次,发放问卷调查表200余份,设立征求意见箱1个,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广泛征求系统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16.积极发展红十字会员及志愿工作者。**年县编委已下××县红十字会单列文件,但现在尚未落实人员、经费和办公地点。**年,全县共发展了红十字会会员1200名;发展红十字会志愿者50名。
17.积极开展红十字、救护等工作。4月28日,为加强现场救护知识培训,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县红会派出2名具有资历的专家对**省文山电力××分公司55人进行了为期1天的现场救护知识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8.加大艾滋病防治工作力度,遏制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1-10月,共组织人员上街开展宣传244次,发放宣传资料128654份,受益人口达231680人,开展入户宣传57849户。开展电视宣传1543次,广播宣传112次。开展防艾知识普及培训35次,培训人员2595人。开展自愿检测466人,占任务数500人的93.2,阳性40人,阳性率为8.58。其中:吸毒人员检测56人,阳性9人,阳性率为16.07;性病人员检测30人,阳性1人;女性性工作者检测71人,阳性0人;其它人员检测309人,阳性30人,阳性率为9.7。开展孕产妇检测5459人,占任务数5000人的109.18,检出阳性10人,阳性率为0.18。开展婚姻登记检测1638人,占任务数1600人的102.38,无阳性。发放安全套172804只,其中,星级宾馆摆放3268只,使用3268只,娱乐场所摆放855只,使用520只,育龄人群发放109360只。在外展服务中,为吸毒人员发放安全套2898只,感染者及病人家庭发放2370只,女性性工作者发放84260只。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门诊为接受治疗者提供有效的维持治疗和健康教育,现累计入组人数146人,维持治疗人数73人,脱失73人,脱失率50,使用美沙酮1096186毫升。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截止9月底,共累计入组治疗103人,现有86人正在治疗,死亡15人,退出治疗2人。加强孕产妇艾滋病筛查工作,共筛查5459名孕产妇,检出hiv阳性者10例,对9例实施母婴阻断。
(二)工作经验
1.县委、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各项卫生工作,加强对各项卫生工作的领导,是有效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
2.建立健全卫生工作机制,制定并完善相关卫生工作制度,明确职责,措施落实到位是开展好各项卫生工作的必备条件。
3.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及物资储备工作,不断提高卫生应急能力,是确保及时有效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质基础。
4.加强与部门沟通协作是做好各项卫生工作的基础。
5.做好各项卫生工作的宣传教育是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也是展现工作取得成绩的载体。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紧缺、总量不足。按云计社会20011199号《关于印发**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试行)的通知》,全县应配置卫技人员1199人,实有编制845人,现有职工806人,缺编354人,缺员393人,且学历层次低、业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和艾滋病防治服务需求。二是县、乡(镇)合管办属纯事业机构,无经费来源,体制不健全,工作人员晋职晋升困难,加之工作量大,致使部分工作人员思想不稳定,影响了新农合工作的开展。三是艾滋病防治、宣传经费紧缺,部门协调力度不够,致使艾滋病防治工作难以得到全面开展。四是由工作经费、专项资金、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致使工作不能顺利开展。五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传染病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六是红十会机构虽然县编委已下单列文件,尚未落实机构及人员等工作,致使红会工作正常难以开展,无偿献血任务艰巨。
三、2010年的工作思路、主要任务、措施及建议
2010年全县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州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食品安全质量监督,统筹做好各项卫生工作,不断开创卫生工作新局面。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按照省、州工作安排,认真落实各项措施,积极推进九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公共卫生六大专项等卫生改革工作。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改善民生的有利时机,争取政府增加投入,进一步加强城区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和县医院标准化建设,切实发挥县医院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龙头作用。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推进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健全管理制度、保证基金安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群众受益水平为重点,强化新农合的监督管理。探索建立合理增长的筹资机制,逐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加强新农合基金和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合理控制医疗服务收费,规范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提高新农合基金使用率和参合农民受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