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

时间:2023-06-05 10:16: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颈椎病病因及治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

第1篇

中国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020-02

【Abstract】cervical disease is a worldwide middle age, common disease. Peopl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s a continuou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lth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cervical disease history of more than a century, but China has its research late date (20th century, 70 years later) to the entire medical profession is concerned, is still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cervical disease is the mainstream, speaking of cervical ill always think of neck pain, many people have neck and shoulder-arm pain is confirmed or denied as the main basis of cervical disease, and the heavy-duty and special types of cervical disease misdiagnosed as other diseases are currently the main trend.

1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1.1与冠心病的关系早在1929年就有报道,颈椎病引起心前区疼痛,呈现类似心绞痛样症状。以后,国内外不少学者提出颈椎病可引起伪心绞痛,或称为颈椎病性类冠心病综合征(又称颈源性心绞痛)。近20年来,发现颈椎病不仅可引起心前区疼痛,而且常与冠心病同时存在。因此,对于颈椎病是否诱发或加重冠心病,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二者发病年龄相似,某些症状及体征也相似,故临床上极易相互误诊,但将颈椎病误诊为冠心病是主要趋势[1]。李起鸿等曾有一组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颈椎病性类冠心病综合征30例报道,其中在两个月内有12例被连续误诊[2],并经统计占颈椎病的13%,可见本征并不少见,而且误诊率甚高。魏征等[3]通过家兔实验,人工造成胸椎1~5错位,压迫/刺激或牵扯神经根,可引起根内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影响而出现ST段压低或抬高、T波低平或双相以及心律失常等异常心电图改变,经解除人工损伤后,心电图则恢复正常。同时,他们单纯用治脊疗法共治疗冠心病81例,显效48例,改善32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59.26%,有效率98.77%,均说明了脊椎病与冠心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李传红[4]对204例颈椎病心电图分析表明,其中109例有心电图异常,占53.4%,并证明随着颈椎病治疗的好转,86.5%的心电图表现好转或正常。说明了颈椎病与心电图的异常改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之,颈椎病合并心脏损害确为常见,但与颈椎病的分型无关。特别是颈椎病和冠心病合并存在尤为明显(常见为心绞痛样发作及心电图ST-T改变等),虽然两者的发病年龄相近,但不应认为是单纯的巧合,因为从解剖生理学和病理机制方面分析,两者有着内在联系。临床上,不少病例并无明显动脉硬化征象,而心电图却有明显缺血改变,颈椎病很可能就是这部分病例发生心脏损害的主要原因,而对于有冠心病的患者,颈椎病对心绞痛发作有“附加的启动机制作用或激发作用”。

1.2与心律失常的关系颈椎病可引起心律失常,于1980年已由潘之清提出[5]。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与对颈椎病的深入研究及临床观察,这一理论被广泛证实并得到肯定。但在临床上分析心律失常原因时,常忽略颈椎病引起心律失常这一重要原因而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颈椎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包括心律的冲动起源异常,心率、节律及冲动的传导等任何一项的异常。早在1972年,总医院脊椎病科研组为2例3、4胸椎棘突偏歪,并有频发性室性早搏的患者经推拿正骨后,早搏消失。以后共治疗类似患者138例,显效82例,改善53例,无效3例,显效率59.42%,有效率97.83%。马修云等报道2例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冠心病的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后经进一步追问病史及查体,发现了与颈椎病有关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经按颈椎病系统治疗后,心律恢复正常。最后诊断为颈椎病致窦性心动过缓。陈志等报道2例频发性房性早搏,经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按颈椎病治疗后早搏消失,而且疗效稳定。

颈椎病所致心律失常,临床上常见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或室性早搏、房颤、房扑、房室传导障碍、束枝传导阻滞等。这一临床观察结果已经动物实验证实。

颈椎病引起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为支配心脏的心上、心中及心下神经分别由颈上、颈中及颈下三个颈交感神经节发出,当颈椎病时,由于神经受到直接或间接刺激而改变了正常功能状态,从而引起心律失常。有人发现:上位颈椎(C1~C3)错位,易发生窦性心动过速;C4~C6错位易发生心动过缓;C7~T2错位发生房颤;T3~T5错位易发生室早、房早及房室传导阻滞。

由上可见,颈椎病确是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临床上分析心律失常原因时,要考虑颈椎病这一病因,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不佳者,应详细追问病史,并做有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及时治疗

1.3与血压异常的关系 李学江等曾对718例年龄为65岁以上的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的方法进行调查,其中高血压组307例,有颈椎病者112例,患病率为36.46%;冠心病组287例,有颈椎病者110例,患病率38.05%;对照组244例,有颈椎病者66例,患病率为27.05%。表明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椎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2.1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关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原因多种多样,由颈椎病引起者称为颈源性VBI,是VBI的常见重要原因之一,但往往却被临床医师忽略而误诊。据研究,50岁以上者眩晕发作,VBI是最主要原因,而且50%以上与颈椎源性病因有关。因此认为,颈椎病是引起中老年人VBI的最常见重要原因之一。

2.2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关系1889年Peabody首先对因脑内血流量的不足而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称为“脑血管痉挛”。由于Fisher、Russell及Pikering分别于1959、1961和1963年对微栓子学说的进一步证实,其诊断名称则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所替代,并沿用至今。

2.3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既然颈椎病可致VBI及椎基底动脉TIA,那么,从理论上讲也可促发或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福建省干部疗养院陈础[10]等,对收治的433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合并脑卒中者44例,占10%。同时对他们所收治的133例中风患者进行分析,有颈椎病者44例,占33%,这44例中脑梗死38例,脑出血6例,说明了颈椎病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他们对其中6例脑梗死患者在进行项背温热治疗前后做了脑血流图检查,结果治疗后脑血流图明显好转,这也证实了颈椎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渊源关系。

大量的科学信息表明,现对颈椎病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近几年的国际性研究成果证实:颈椎病是血压异常的原因之一,是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原因之一,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等全身数十种疾病的原因之一,是多病之源。由于颈椎病是涉及多学科的常见病,即跨学科的“边缘性疾病”,而且近年来发现在青少年中发病率并不低,并呈上升趋势,故需要多学科的临床医师对其进一步强化认识,并积极开展对颈椎病的全面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贤英.在校大学生颈椎病抽样调查分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11):1203.[2]李起鸿.颈椎病性类冠心综合征.中华医学杂志,2006,60(7):393.

[3]魏征.脊椎病因治疗学.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2007,37.

第2篇

关键词:社区 颈椎病 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72―01

随着对颈椎病的深入研究及临床观察,颈椎病可引起心律失常这一理论被广泛证实并得到肯定。但在临床上分析心律失常原因时,常忽略颈椎病引起心律失常这一重要原因而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颈椎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属于心外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律的冲动起源异常,心率、节律及冲动的传导等任何一项的异常0]。而在临床中,也已注意到:成人颈椎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老年人群中则相当普遍。我们针对性收集在2002年11月到2007年4月在社区就诊的伴颈椎疾患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23例,就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对象。在社区就诊的伴颈椎疾患的老年心律失常23例患者中,男14例,女9例;年龄平均为63.6岁。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CT片确诊为颈椎病,经心电图诊断为心律失常,同时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1.2方法。所有病例均详细询问病史,准确记录心率、心律、脉搏、血压情况。常规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律平、心得安、慢心律、胺碘酮、索他洛尔等)治疗,仅1人出现短期室性期前收缩缓解现象。后改用颈椎牵引、按摩、理疗加丹参、脑复康、维生素E等治疗14―21天,疗程结束后予以两次复查心电图,前后间隔1周。

1.3数据处理。调查表及随访表用’Excel整理,统计分析用Epi6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一般情况。所跟踪的伴颈椎病的老年心律失常23例患者均有颈、项、肩痛、麻木感症状,诱因调查结果显示:头颈摆动19例,扩胸运动3例,弯腰运动2例,其它运动4例。所有病例颈椎片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其中椎间隙或椎间孔变窄16例,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征3例,颈椎项韧带钙化2例,颈小关节脱位1例,颈椎假性滑脱1例。心电图检查(存在几种心律失常并存的患者):阵发性心动过速7例,房性期前收缩7例,室性期前收缩6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心房纤颤2例,预激综合症1例。按颈椎病进行系统治疗前ST―T异常9例,无异常者14例。

2.2颈椎病治疗后心电图情况。

17例患者颈椎病症状缓解,其中12例病人心电图恢复正常,占到所有观察者的52.17%(占颈椎病症状缓解者的70.59%)。短期内复发患者4例(疗程结束后的第二次心电图检查)。

3 讨论

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复杂,由颈椎病所致的心律失常不是很常见,但是逐年有增多的趋势,可能与颈椎病的发病率增高有关。由颈椎病引发的胸部症状及心电图变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有学者称之为“颈心综合症”。

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对89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从疼痛护理、牵引护理、康复护理及心理护理四个方面进行,考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患者84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98.9%。结论:护理干预对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

关键词:颈椎病:护理干预;疗效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因急性外伤或长期伏案慢性劳损引起,临床表现为颈、肩胛、肩臂、上背及胸前区疼痛,患者手臂麻木、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现将对该类患者的护理工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的颈椎病患者89例,男47例,女42例;年龄22-65岁,平均41.7岁。所有患者均经X线摄片、MRI扫描或CT扫描,确诊为颈椎病。

        2护理干预

        2.1疼痛护理:颈部疼痛为颈椎病的主要症状,虽然没有生命威胁,但其导致的颈部肌肉僵硬,疼痛不适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部分患者甚至会丧失工作能力。所以颈部疼痛症状必须予以重视[1]。首先要让患者了解引起疼痛的病因、机理、治疗方案及预期效果,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教给患者一些放松的方法以减轻疼痛压力。其次风寒潮湿刺激会导致疼痛程度加剧,因此要注意患者的颈部保暖。最后可以辅助患者用一些镇静剂以帮助入睡,防止声光刺激同时并保持室内安静。防止患者因睡眠不足而使疼痛症状加重。如患者疼痛较重时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

        2.2颈椎牵引的护理:颈椎牵引是缓解颈椎疼痛的主要手段,目前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颈椎病,且简单易行。牵引治疗对局部型和神经根型效果均较好,可是对于老年椎动脉型患者及和脊髓型病程长者患者效果在临床上没有确切的疗效,甚至可能加重患者症状,因此护理工作在牵引时十分重要,特别是考虑牵引的方式。目前主要有持续牵引与间歇牵引两种。牵引的姿势有携带式、坐式和卧式。牵引角度大多采用垂直位或前屈位,不做后伸位牵引,以颈部从躯干纵轴前屈10-30度为宜.牵引带支架要够宽,不压迫颞浅动脉以避免引起头晕。牵引力调整至颌面、耳、颞部以及颈部无疼痛不适为宜,其重量以患者体重的1/10 作为参考,以后逐渐增加,牵引时间每次10-30分钟,每日一次。注意保持牵引效能,经常检查牵引力是否正常且不受影响。牵引治疗时需要患者的配合,同时也要结合患者的个例,患者对自觉症状的评述有利于牵引的顺利进行。

        2.3患者健康教育护理 颈椎病的发病率虽然较高,但是患者对于此病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康复理疗知识一知半解,尤其是此病需要养护结合,因此患者健康教育的工作是十分重要。介于多数患者对于颈椎病的不清楚药物和理疗的作用。这就需要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同时进行颈椎病相关知识教育。针对于颈椎治疗方法、发病原因、类型、病程的长短以及临床常用药物的疗效等,对患者进行告知,考虑患者没有医学知识,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患者。

有文献报道,对患者进行集体讲解,并发放书面材料同时以编写短文、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临床疗效显著,P<0.05[2]。①患者应避免颈部挥鞭性和运动性损伤,以保持颈椎的稳定性;②睡眠时要采取正确卧姿,避免俯卧位等不良姿势,以免损伤颈部;其次在睡眠时应避开电风扇、空调直吹颈部;免得风寒刺激及卧于潮湿床铺和地面引起疾病严重。③枕头的高度一般以8~15 cm为宜,不能用高枕也不能用低枕、保持颈椎的舒适态度。④ 要坚持做颈部保健操,以巩固疗效避免复发。

        2.4心理护理 椎病由于病因复杂,临床分型多。且颈椎病的发病与治疗均为缓慢的过程,且愈后易复发。疾病的反反复复,易造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问题[3]。因此临床护理时不能仅仅注重消除颈椎病患者的躯体症状,同时也要注重颈椎病伴发的心理问题。对于因颈椎病

第4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2例患者均经X线证实为颈椎病,年龄17~25岁;其中男13例,女9例;学生16例,社会青年6例。病程3天~2年。

临床表现:①症状:22例均以恶心呕吐为主诉或首发症状,同时伴随复杂多样的临床症状。头痛、头晕、失眠、耳鸣、视物模糊5例,胸闷、胸痛、气短、心悸2例,项背不适、肩臂疼痛或麻木4例,其他如恶寒潮热、脱发、臭觉异常、尿频等6例。②体格检查:所有病例均常规测生命体征、颈椎物理检查,并经五官科检查排除眼、耳相关疾病。体温及呼吸率无明显异常。

血压心率变化:高血压(收缩压>120mmHg,或舒张压>90mmHg)4例,低血压(收缩压

颈椎物理检查结果:棘突间压痛3例,椎旁压痛6例,颈椎活动范围检查阳性1例,旋颈试验阳性2例,前屈旋颈试验阳性3例,椎间孔挤压试验和椎间孔分离试验阳性1例。

辅助检查:均摄X线正侧位片,5例摄颈椎六位片,主要表现为生理曲度变直,椎关节失稳,椎间隙狭窄,每例均有上述1~3种变化。心电图变化主要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性或室性早搏。5例经头颅CT检查均未见异常。9例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发现反流性食管炎3例。所有病例均查“三常规”,肝功、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肝胆B超等检查,排除相关疾病,发现贫血7例,Hgb 93~107g/L,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乙肝大、小三阳3例,慢性胆囊炎2例,丙肝未检出。

治疗转归:在药物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均按颈椎病给予专科治疗,并辅以运动、休息,1~4周后症状缓解,停药无复发。

例:患者,女,20岁,学生,2006年11月20日初诊。主诉:恶心呕吐3个月。病史: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恶心呕吐,非喷射性,伴食欲不振,渐重,进食即吐,伴上腹不适、腹胀、反酸嗳气,大便量少,每5~10天 1次,无头痛头晕、耳鸣失眠、项背不适、肢体麻木,无运动感觉障碍,无潮热自汗盗汗。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断“神经性呕吐”,或无明确诊断,给予对症治疗,无明显疗效。既往史:无特殊。个人史:有长期高枕习惯,枕高30~35cm。无其他嗜好。体检:T 36.8℃,P 96次/分,R 18次/分,BP 14/8kPa。神清。营养差,消瘦。颜面皮肤稍苍白,口唇淡红,水平眼震(+)。颈软,颈椎C4~6棘突间压痛,旋颈试验(+),前屈旋颈试验(+),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无音。心率96次/分,心音正常,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莫非氏征(-),肾区无叩痛,双下肢不肿。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①外院(二甲级以上医院)检查:血常规提示Hb 96g/L,尿便常规(-),肝肾功及电解质(-),心电图、胸部透视及肝胆脾胰B超均(-),头颅CT示正常,腹透示轻度肠腔积气,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并返流性食管炎。②本院检查:颈椎X线正侧位平片示生生理曲度消失,在C4~5椎间向前反折。诊断颈椎病,转专科治疗。随访,经综合治疗4周,恶心呕吐渐缓解,进食增加,排便情况改善,每1~3天排便1次。

讨 论

发病机理:颈椎、颈椎间盘、韧带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失稳、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如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是颈椎病最基本的发病机理。颈椎病引起恶心呕吐可能通过以下途径:①椎动动脉受压狭窄或受刺激痉挛致内耳缺血,从而引起前庭功能紊乱。②延髓缺血:延髓背外侧网状结构中有呕吐中枢;延髓通过迷走神经背核的传出纤维支配食道、胃肠道的平滑肌并调节其运动;在迷走神经背核附近的网状结构中有吞咽中枢。呕吐中枢受刺激,咽、食道、胃肠平滑肌运动失调导致恶心呕吐。③膈神经受刺激致膈肌痉挛,膈肌痉挛是呕吐发生的原因之一。膈神经为一混合神经,是颈丛神经的一个重要分支,从胸廓上口进入,在心包两侧通过肺根前方下降,分布于膈。因颈椎病对上述结构刺激的部位、方式、程度不同以及个体差异使临床症状复杂多变。

病因及防治:睡眠不足、运动缺乏是青少年颈椎病基本病因,特殊原因有姿势不良,过度使用计算机等。“伏案工作”易患颈椎病是常识。伏案工作者因颈椎长期处于过屈状态而发病,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颈椎长时间处于过伸状态同样可导致颈椎病,如使用计算机。颈椎病不仅是颈椎局部的疾病,这不仅是因为其临床表现可以涉及全身多系统,而且因为它的发生可有全身的原因,如营养不良、睡眠不足、运动缺乏等。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病,是机体长期发展变化的结果,且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故颈椎病重在预防。在颈椎病的防治中,除以缓解症状为目的的专科治疗外,应强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重视体育锻炼。运动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初期不宜进行颈部活动和比较剧烈的运动。

体会:恶心呕吐患者初次多就诊于内科门诊,内科医生应熟悉颈椎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恶心呕吐可以是颈椎病的症状之一,甚至可以是惟一的症状。临诊时遇恶心呕吐患者,特别是病史较长者,应详细询问其职业、爱好及病史,对疑似者进行有关颈椎病的初步物理检查,必要时作进一步检查,及时明确诊断,按颈椎病给予专科治疗,以免误诊误治,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张建松.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颈椎病误诊分析.临床医学,2005,(6).

2 徐山等.12例延髓型颈椎综合征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9):804-805.

3 廖云贵,等.对青少年颈椎病X线影像与临床表现的探讨.医疗装备,2007,(10).

第5篇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牵引 起短波治疗 中频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常见类型,多由于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其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临床表现以脑血管供血不足所致头晕、头痛为主要症状。这类颈椎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颈椎的退变,包括向后方突出的椎间盘,钩椎、以及椎体半脱位或上关节突向方滑脱,都可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造成动脉供血量不足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为了探讨有效的康复理疗方法,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应用颈椎牵引并超短波与中频治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片检查确诊,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确诊椎动脉型颈椎病172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74例,年龄在31-70岁,其中31-40岁20例,41~50岁36例,51-60岁62例,61-70岁54例,病程均为3年~20年,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2例采用颈椎牵引并超短波与中频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颈椎牵引并超短波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颈性眩晕;(2)旋颈试验阳性;(3)x线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4)多伴有交感神经系统症状;(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1.3 方法

1.3.1 颈椎牵引: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诊断分型及病程等因素确定牵引重量,患者坐位,牵引带固定在颌枕位,以6kg开始,持续15―18kg,每日1次;间歇式,即持续30秒,间歇2秒,每次20分钟。

1.3.2 电脑中频:将两电极置于颈部或颈肩并置,按1号处方进行.电流强度为耐受量。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1.3.3 超短波:患者平卧,电容电极放于颈部以第4颈椎为中心,颈前后对置,电极间隙为2~3era,急性期患者用无热量治疗,每次10分钟,慢性期患者用温热量20分钟,无热量:在温热感觉阈下,无温热感。温热量有明显的舒适的温热感。

观察组按照顺序依次作颈椎牵引、超短波并电脑中频治疗;对照组只作颈椎牵引及超短波治疗。两组病人均以10次1个疗程,1日1次,治疗2个疗程。

2 疗效标准与结果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疗效诊断标准》制定,治愈:临床眩晕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显效:临床眩晕症状基本消失,能参加原工作或轻工作;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改善,能参加轻工作,但尚有部分症状;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3 总结

椎动脉型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病因多为长期劳损引起的颈椎退行性变,对周围组织产生刺激并使之水肿,以致椎动脉受压,同时因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导致动脉痉挛,从而进一步加重椎一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引起眩晕、头痛等不适症状。

第6篇

资料与方法

本组颈椎病115例,男78例,女37例;年龄18~72岁,平均38岁,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其中神经根型64例(56%),脊髓型15例(13%),椎动脉掣18例(16%),交感型8例(7%),突出部位C3~44例(3.5%),C4~523例(20%),C5~672例(63%),C6~716例(14%),病因中以慢性劳损、间盘退变占大多数(76%),其他占24%,全部病例均在门诊治疗,随访时间平均2年。全部患者需经颈椎正侧斜位,有颈椎不稳定时,加拍过屈过伸位x线照片检查,必要时行CT式MRI检查,以临床表现为依据,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

治疗方法先采用椎间孔注射法,配制药液:0.5%利多卡凶15~20ml加意大利沙代马药厂生产的曲安奈德40mg,必要时酌情再加山莨菪碱8~10mg及维生素B12100μg。根据分型、部位、病情程度,经颈椎选择3~5个注射点,可采用背靠椅骑坐位或侧卧位,施以椎间孔注射治疗,观察10~15min,无异常反应冉配合针刀,选择合适的部位定点2~3个针对性的予以软组织松解,针刀孔无菌包扎。最后采用徒手牵引、点揉穴位等手法,慎用扳法,结束治疗。每周1次,4~5次为1个疗程,如效果明显,1个月后再重复1个疗程。

结 果 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压头试验(Spurling征)阴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者为优,本组73例,古63%:良为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功能明显改善,基本能达到一般性工作和生活要求,本组38例,占33%:差为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9例,占8%;优良率96.5%。

讨 论

颈椎病因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病程长短,及有无并发症等导致病情较为复杂。加上骨刺、钩椎关节增生、韧带肥厚合并椎管狭窄等使病情多样化,因此,术前应尽可能明确病因诊断,有无并发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意椎间孔注射加针刀手法疗法的适应证的选择,除脊髓型的颈椎病应慎用,根据病情以手术为宜外,其他类型均适合本法。椎动脉型颈椎病,伴颈性眩晕者效果较好。但对合并有血糖未控制糖尿病、溃疡病的活动期、严重心肺病患和高血压等患者禁用,操作要精细,解剖清楚,注意血管、神经负损伤及无菌操作,还要配合钙剂的补充及牵引理疗、运动疗法,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进入病灶部位,迅速控制局部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消除水肿和减轻炎性介质、突出间盘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卡压作用,舒张痉挛的椎动脉,从而改善局部微循环,有效地阻断痛感神经的传导,解除肌痉挛。作为辅助治疗的针刀加手法是在此基础上,调整椎旁肌的功能失调及小关节的功能紊乱,松解了椎旁肌痉挛及肥厚的项韧带,阻止或延缓椎间盘退变和改善了组织功能的“气滞”状态。颈部的后伸位牵引手法可改变颈椎生理弧度,使纤维环髓核张力减低和后纵韧带紧张,从而使突出间盘与神经根发生位移,促使膨出或轻度突出的间盘还纳。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治疗与有效的闭合性微创手术相结合,作为一种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之一,简单、实用、有效。

第7篇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2―0004―02

张耀主任医师是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绵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从医40余载,医理精深,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列于门墙,受益匪浅,现将业师治疗颈椎病经验介绍如下。

1 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气滞血瘀为基本病机

颈椎病又称“颈椎症候群”指颈椎骨关节病变,并发颈丛、臂丛(神经),椎动脉或颈髓及其相关联的神经组织病变而出现的症候群。其常见病因认为退行病变为主的骨关节病与体质衰老,外邪入侵,劳伤,疾病,运动,饮食,精神状态,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西医主要病因为椎间盘退变,后关节与钩椎关节退变;韧带退变;颈椎移位;颈部急性损伤;脊髓、脊神经充血、水肿、变性;椎动脉血供不足;炎症反应;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颈椎病病因分型不同表现为颈肩背强痛,上肢麻、痛,活动受限,头晕,恶心,呕吐,肢软乏力,肢冷发白(或发热潮红),出冷(热)汗,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变缓(或加速)等一系列从头到足均可涉及的不同临床症状,业师认为祖国医学虽然没有颈椎病的提法,但相关症状可见于“痹证”,“痿证”、“项强”、“眩晕”等方面的论述。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由于肝肾不足,筋骨懈惰,引起椎间盘退化,颈椎韧带肥厚化,骨赘增生等病变,易发生颈部劳损,至椎间孔变窄,神经根受压,脊髓和主要血管受压,逐渐出现颈椎病的各种症状。故张老认为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气滞血瘀是导致颈椎病的主要病机。

2 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活血通络,解痉止痛为治疗大法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生髓”,张老云:肾“在体为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充在骨”(《素问。六节藏象论》)“肾主骨”(《素问・宣明五气篇》),“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气血”。(《素问・六节藏象论》)。故张老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活血通络,解痉止痛为大法,运用自拟颈椎病经验方加减治疗,收效甚佳。

经验方:熟地30 g,鹿衔草30 g,葛根30g,狗脊15 g,骨碎补15 g,川芎15 g,山楂30 g,怀牛膝15 g,当归15 g,白芍15 g,甘草5 g。每日3次,2日1剂。

方中: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补肝养血,狗脊、怀牛膝、骨碎补滋补肝肾,山楂活血通络,鹿衔草补肾活血,除痹止痛,葛根升阳解肌、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滋补肝肾,活血化瘀,解痉止痛之效。根据临床患者情况不同,随症加减。项强明显,夹外感者加羌活祛风止痛;血行不畅,头昏明显者加姜黄、丹参;头晕明显者加天麻、钩藤;痰滞经脉者加白芥子、威灵仙以祛人络之痰;气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益气养血。

3 提倡针、药、颈椎牵引综合治疗颈椎病

张老认为颈椎牵引适用于大部份痹痛型及部分眩晕型患者,可作坐位或卧位牵引。牵引角度:通过颈屈角度体现,角度愈小,最大作用力愈接近颈椎上段,角度越大,愈接近颈椎下段,通常C5~6颈屈角约15°,C6~7约20°,C7~T1约25°;牵引力:以不超过体重的1/8为宜,通常以4kg开始,根据患者体质及颈部肌肉情况逐渐加重;牵引时间及疗程:每次20~30min,每日1~2次,15~20次为1个疗程。颈椎牵引可放松颈部肌肉,解除颈肌痉挛,恢复颈椎椎间关节的正常列线,增大椎间孔,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拉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伸张被扭曲的椎动脉,拉开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使移位的椎间关节复位。适应症: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一般对神经根型有明显疗效。禁忌症:脊髓压迫严重、牵引后症状加重者、椎管内压增高、炎症水肿期者禁用颈椎牵引;硬膜受压或脊髓轻度受压的脊髓型慎用。对年老、骨质松患者应以轻负荷、短时间为宜。

手足三阳经均经过颈项部,内外因素导致颈项部经络阻滞不通或失养而致颈痹、眩晕。针灸治疗取主穴:天柱、风池、曲池、外关、颈夹脊、阿是穴;配穴:外邪内侵者配风府、合谷、列缺,气滞血瘀者配阴郗、膈俞、肝肾不足配肝俞、肾俞、三阴交,眩晕加百会,恶心呕吐加内关。操作:毫针刺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天柱穴可疏通太阳经气,配以局部风池、颈夹脊、阿是穴使局部经气调畅,气血通利,辅以远部曲池、外关以疏通阳明、少阳经气共奏通经止痛之功,百会用补法可提升气血,充养脑髓而止晕,用泻法可清利脑窍而定眩,内关和中止呕,肝俞、肾俞三阴交滋补肝肾。

4 重视康复训练,提倡预防为主

张老认为防治颈椎病需改善与调整睡眠状态,注意枕头适度(枕头的高度一般为自己拳头的1.5倍),改变工作生活中的不良,如:工作台的高度、视物的高度、定时改变头部位置,避免床上屈颈看书、看电视;坚持医疗保健操,如:米字操等;戒烟酒,避免颈部外伤,避免风寒湿等不良因素。

第8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449-01

颈椎病有称颈椎症候群,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变,椎间关节囊松弛,小关节紊乱,颈椎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等原因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等组织受到压迫或刺激引起的颈肩、背痛、肢体麻木或头晕头痛、恶心、耳鸣耳聋甚至大小便失禁的一系列综合征。本病多发生于中年、老年男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有所增加。近几年门诊的就诊人数有所增加年龄有所下降,在2009-2013年期间我院内科门诊对颈椎病就诊的136例运用中药治疗进行分析。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36例均来自我院内科门诊,年龄在25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其中58例属于颈型颈椎病,36例属于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属于椎动脉型,其余30例为混合型

12诊断标准根据1984年全国颈椎病座谈会上的标准拟定。

2颈椎病的分型及症状

211颈型颈椎病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也是其他各型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以颈部症状为主,故又称局部型。由于症状较轻,往往重视不够,以致反复发作而使病加重,不少反复落枕的病人多属此型。以往不少人不承认此型.因而在文献中提到的较少。颈型颈椎病,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该型颈椎病多因睡眠时枕头高度不合适或睡姿不当,颈椎转动超过自身的可动限度,或由于颈椎较长时间弯曲,一部分椎间盘组织逐渐移向伸侧,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痛。"落枕"也不排除非颈椎因素。如颈部股肉受寒出现风湿性肌炎、项背肌劳损或颈部突然扭转等,亦可导致"落枕"样症状。此型颈椎病可运用针灸、推拿、中药运用葛根桂枝汤加减治疗口服或外敷治疗均得到满意的疗效。

212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孔受压出现放射性健反射出现亢进或减退或出现踝痉挛出现上颈部肌肉僵硬,手麻木,无力,尤其握力减退的症状。颈椎病病人常有颈部发板的症状。颈神经根受到刺激,可反射地引起所支配的颈、肩部肌肉张力增高或痉挛。在急性期,检查多可现病人后颈部一侧或双侧甩肉紧张,局部有压痛。此型颈椎病运用中药葛根桂枝汤加通经活络蜈蚣、乌梢蛇等药物治疗。

213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出现头痛,头晕尤其上抬旋转较甚,严重发生晕厥,四肢麻木,全身无力,头痛耳鸣恶心,呕吐,压迫椎动脉引起脑血管痉挛有些视物不清。中药运用葛根桂枝汤加天麻、僵蚕、竹茹等药物治疗。疗效满意

214脊髓型颈椎病主要出现进行性的双下肢麻木疼痛,无力发冷,行走不稳如走棉花。少数患者皮肤麻木,胸部如裹状步态不稳,有病理反射征。运用葛根桂枝汤加黄芪、桑寄生、杜仲、当归等药物治疗效果满意。

21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是头部、上半部躯体麻木疼痛、眼睑无力,血管运动障碍,无汗、汗多,流泪、心率加快,鼻塞、咽干肢体发冷。运用葛根桂枝汤加煅牡蛎、木瓜、丹参等药物治疗。

216混合型颈椎病:是几种颈椎病混合出现,不能明确哪一种。临床上运用葛根桂枝汤加减。

22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生是由于外伤劳损、风寒湿热等内侵致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痰淤阻络,督脉及膀胱经脉空虚。

3颈椎病中药基础方如下:

基础治疗方:葛根30g桂枝12白芍30 木瓜20

桑枝12蜈蚣1条,全虫6 路路通20

丝瓜络20竹茹12 伸筋草20

一日一剂 十天为一疗程药渣拌酒外敷颈部一日一次。

31疗效观察:1临床痊愈:颈痛、头晕手足麻木、头晕、恶心症状消失,不影响活动及工作。随访半年未复发。2显效:颈痛及相关压迫症状基本消失,随天气变化或劳累有轻度的症状。3无效:颈痛、头晕、手足麻木、恶心等症状治疗

第9篇

方法:将300列患者进行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均采用牵引、针灸、理疗、推拿、脉冲、等治疗。观察配合颈肩部功能锻炼、治疗疗程。

结果:两组治疗疗效明显(p

结论:采用牵引、针灸、理疗、推拿、脉冲、等治疗颈椎病具有很好疗效,配合颈肩部功能锻炼及颈部 保护措施可明显提高远期疗效,并降低复发率是颈椎病人预后的好方法。

关键词:颈椎病治疗.牵引、针灸、理疗、推拿、脉冲、功能锻炼

一、资料与方法:

1.

2009年至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颈椎病,300例男172例,女128例,年龄在22至72岁,35至45岁占80%,病程3天至三十年,其中颈部僵硬98例伴单侧及双侧上肢疼痛麻木占156例,伴头疼呕吐眩晕46例。

2.

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有X片检查确诊,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无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改变。2.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长期伏案工作,习惯长期看电视,呈慢性发作。3.颈肩背疼痛伴颈部僵硬。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在颈部棘突,患侧肩胛区内上角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臂丛牵拉实验阳性,压头实验阳性。

3.

纳入标准:1.符合颈椎病标准并有颈痛着,2.年龄在大于18岁,小于65岁以下,3.意识清醒无智力障碍能配合治疗,4.知情同意。

二 .治疗方法

1.1药物 骨松宝胶囊(贵州富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3ⅹ24粒/盒)

1.2服用方法 骨松宝胶囊,每次2粒,一日三次,开水冲服,4周为一疗程,

1.3疗效判断标准 优:症状、体征消失,颈部活动正常,不影响活动及工作,良: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仅在劳累或天气变化有轻度症状,不影响活动及工作,中: 症状、体征减轻,活动有影响,无效:症状、体征、,颈部活动无改善。

1.4(对照组)采用苏州产华佗牌一次性管针(长40mm,直径0.35mm)。取双侧颈部夹击脊穴,(病变节段)、双侧风池、双侧肩井、双侧外关。刺入穴位深度以穴位部位、体形胖瘦定为10-30mm,每个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每个穴位行针0.5分钟,连续一周为一疗程。

1.5药物熏蒸采用活血通络的药物,如当归、荆芥、防风、红花、艾叶、伸筋草、透骨草、五加皮、海桐皮、秦艽、川牛膝、乳香、没药、木瓜、威灵仙、川芎、防己、独活、甘草。每位药量均为30g.采用仰卧位,让患者平躺一熏蒸床上,颈部直接接受药物蒸气熏蒸,一般时间为30分钟。

1.6(观察组)配合颈肩部功能锻炼,每天早晚各做康复操30分钟,避免长期低头和使用高枕、软枕。

建议选择荞麦枕的软硬度,且可适当变形的枕具,以适应自己的颈椎曲度,避免病情的复发,坚持一周。

三 .治疗结果

两组差别很大,观察组症状明显改善,半年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低,对照组一部分症状减轻,复发率高。

四 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与多发病,主要表现为颈部、颈肩部及枕部酸困疼痛,颈肌紧张,压痛,头颈部活动受限,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类型,男性多于女性。影响人群较广,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留滞于颈部、经脉、肌肉、筋骨关节等处,经脉闭塞,气血淤滞,“不痛则疼”,而瘀血阻络是颈椎病的主要病机,故活血药是颈椎病治疗必备之品。针灸、药物熏蒸、颈肩部功能锻炼,于一体的治疗方法,改善颈部供血,从而减轻神经根疼痛,本研究治疗中选用夹脊穴为主穴,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中神经根、椎动脉的无菌性炎证是主要病理之一,夹脊穴在局部解剖学上每穴都有从相应的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相应的动静脉从,通过对夹脊穴进行腧穴刺激,可促进神经根、椎动脉等无菌性炎症的消散、吸收,配合颈肩部功能锻炼可更加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代谢和营养血管神经,达到消炎镇痛,解除肌痉挛,纠正椎体移位的目的。

研究结果发现:本研究观察组采用“针灸及药物熏蒸法配合颈肩部功能锻炼”治疗颈椎病,两种疗法起到协同与累积效应,其近期总疗效、镇痛效果都优与单纯采用“牵引、针灸、理疗、推拿、脉冲、药物熏蒸法”疗法的对照组,表明针灸及中药熏蒸法配合颈肩部功能锻炼治疗颈椎病有良好的疗效。

五 预防:

颈肌的力量较四肢的力量薄弱,加之颈肌很少像四肢肌那样得到锻炼,因而长期的不良姿势和因素易导致颈肌的劳损,产生颈肌力量的不平衡,易至颈椎失稳。颈椎病的病变部位在颈项,为了预防和减少本病的发生,我们要增强自身的素质,提高对外界的抵抗力,加强颈部功能锻炼、增加颈椎的稳定性,纠正不良姿势,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头部保持略微前倾,避免头颈过度后仰或前倾前屈,以使头、颈、肩、胸保持正常生理曲线为准,其次,在职业需要头部常向一个方向转动或相对固定时,因与在工作一段时间(约1-2小时左右)后,有目的地让头部向另一相反方向转动;转动时宜轻柔,缓慢,重复数次,以达到该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佳。避免长时间保存单一的姿势,注意颈部的防寒与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和外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大的情绪激动。

六 结语:

笔者认为:综和疗法治疗颈椎病以颈椎牵引矫正颈椎垂直重心及生理曲度,有助于恢复椎盘弹性、韧性及生理曲度,使椎旁孔开大,缓解脊神经根受压状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局部的生态环境更具有临床意义,、。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对颈椎病的报道越来越多,已引起了临床各科医生的注意,也逐步减少了误诊的概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已日趋完善,其治疗方法也层出不穷,按颈椎病因治疗效果甚佳,但治疗方法欠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上文只是对颈椎病近年来在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预防上的研究做出一个初步的归纳,在本病的发病机理的基础研究上尚需同道一起能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病而献出一份薄力。

参考文献

【1】

孙远征.针刺配合药物熏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临床杂志,2010(12):25

第10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228例颈椎病患者,男124例,女104例;年龄25~81岁,40岁以上发病较多189例。

1.2方法

1.2.1颈椎牵引颈框牵引是治疗颈椎病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的方法,适用于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颈椎牵引可以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损伤的软组织修复,促进水肿的吸收和炎症消退,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矫治脊柱后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使脊柱后关节嵌顿的滑膜复位,或有助于关节轻微错位的复位,改善或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改变突出物或骨赘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减轻神经根受压,改善临床症状。颈椎牵引方法有两种(1)坐位牵引:适用于病情较轻或经卧位牵引后需要继续牵引的患者。采取坐位,枕颌布带牵引,牵引重量由3~5kg开始,每天牵引1~2次,以后每隔3~5d增加1~2kg,一般不超过10kg。每次时间20min,最长不超过30min,每周治疗6次,1个疗程10次。(2)卧位牵引:适用于病情较重或不能坐位牵引的患者,由于需要24h牵引,常在病房使用。牵引时颈部保持30~45,持续性牵引时重量从2~3kg开始,逐渐增加到4~6kg,每2小时休息10~15min,2~3d或症状缓解后牵引重量再减少到2~3kg,并逐渐缩短牵引时间或改为坐位牵引。

1.2.2推拿按摩适用于除严重颈脊髓受压以外的各型颈椎病,可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有利于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供,减轻疼痛。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应有全面了解,手法要得当,在颈、肩及背部用揉、拿、捏、推等手法,每次推拿20~30min,1次/d,10d为1疗程。

1.2.3药物疗法

1.2.3.1非类固醇消炎镇痛药主要是针对神经根受到刺激引起的损伤性炎症,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常用于颈痛、肩痛、上肢麻木的患者。主要药物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等。

1.2.3.2肌肉松弛的药物这类药物使肌肉的痉挛得到缓解,解除对脊髓、神经、血管的刺激,如复方氯唑沙宗片0.25g,每次1片,3次/d,饭后服用,7d为1疗程。

1.2.3.3镇静剂能减轻神经的兴奋性,也能使肌肉的紧张得到缓解,适用于精神兴奋、紧张、激动的患者。一般常用地西泮,睡前口服,也可用健脑安神的中成药。

1.2.3.4神经营养药对任何一种类型的颈椎病都有治疗意义。常见的药物有维生素B1片,每次10mg,每天3次。另外,其他复合维生素也可。

1.3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好转:症状好转或稳定,能参加一般工作和劳动。无效:症状无改善。总有效=治愈+好转。

2结果

228例患者中治愈162例(71.1%),好转63例°°(27.6%),无效3例(1.3%)。总有效率98.7%。

3护理

3.1心理护理

颈椎病病程长,患者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不良心理情绪[3],因此临床护理时不但要注意患者的身体症状,而且也要注意伴发的心理问题。对于因颈椎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患者,要主动进行解释、安慰和关心,以消除患者紧张急躁情绪,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同时要求患者家属进行配合,从生活及治疗两方面缓解患者焦虑,消除或减少因恐慌、抑郁等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3.2疼痛护理

颈部疼痛为颈椎病的主要症状,虽然没有生命威胁,但其导致的颈部肌肉僵硬、疼痛不适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部分患者甚至会丧失工作能力[4]。护理人员对颈部疼痛症状要予以重视,让患者了解引起疼痛的病因、机制、治疗方案及预期效果,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以减轻疼痛;告知患者风寒潮湿刺激会导致疼痛程度加剧,注意颈部保暖;辅助患者使用镇静剂帮助睡眠,保持室内安静,防止患者因睡眠不足而使疼痛症状加重。如患者疼痛较重时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

3.3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可减少颈椎负荷,有利于局部充血、水肿及症状的消除或减轻。一般以仰卧位为佳,俯卧位可破坏颈椎自然生理曲度,易造成1~4颈椎扭伤。仰卧位枕高一般为患者的双肩宽与颈部之差的一半,侧卧位枕高与肩等高,以便于颈肩部肌肉放松。颈椎后缘增生明显者,枕头可相应偏高;黄韧带肥厚及钙化者枕头应偏低[5]。

3.4纠正颈姿

注意防止和纠正工作与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长期伏案低头或仰头工作均可破坏颈椎的生理平衡。日常生活、学习和劳动过程中注意颈部,不弯腰不低头,躯干挺直,保持头颈部于颈椎前凸的生理位置。避免头颈长时间处于固定,持续1h左右应变换位置并做颈肩部的多方向运动,避免颈肩部过多负荷,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避免突然快速转动颈部,以防眩晕或突然晕倒。脊髓型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持颈椎稳定,防止过度伸屈造成脊髓损伤。预防慢性损伤,除工作或业余时间做平衡运动外,还可选择一定的运动项目,以增强肌力和体质。另外,可选择一些规律性的长期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预防颈椎病的再发。

3.5颈部肌肉练习

加强对颈部肌肉的强化练习,增强其功能运动,方法:

(1)取站立或坐位,双手交叉紧抵头后枕部,头颈用力后伸,双手则用力阻之,坚持10s,放松10s,10次为1组,每天10组。

(2)取坐位,双手托下颌,下颌向下用力,双手则用力阻之,坚持10s,放松10s,10次为1组,每天10组。

3.6牵引的护理

牵引前让患者大致了解牵引的原理、作用,取得患者的配合。牵引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发生头晕、恶心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牵引治疗。牵引的重量和时间应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适时调整,注意压疮的发生。

第11篇

关键词:针灸;推拿;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7-0073-02

颈椎病是一组以颈椎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病因的颈椎综合征,长期慢性劳损、不良姿势等都可以引起颈椎病的发生[1]。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主要因脊神经压迫导致感觉功能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反射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西医主要采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但是难以改变退行性病变的趋势,复发率高。有关研究显示[2-3],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可以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颈椎部位的血液循环,减轻患者的炎症症状,舒经通络,祛瘀散寒,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X线片、MRI)及压颈试验和上肢牵拉试验检查[4],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1.9±3.5)岁,病程1~10 a,平均病程(5.2±1.3)a;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6~67岁,平均年龄(52.1±1.4)岁,病程0.6~9 a,平均病程(5.1±1.5)a。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针灸进行治疗,针灸的穴位主要有夹脊穴、大杼、百劳、关元、天柱、合谷、风池、气海、足三里等,选择直径0.5 mm、长1.5 寸的钨锰合金针,常规消毒针刺部位并置针于酒精灯烧透至白,同微通法取穴后,对准穴位,迅速刺入迅速拔出,刺入深度为 3~5 mm,针刺得气后顺时针捻转,以患者难受为度。然后在针柄上各放置一壮艾条,点燃艾条,留针20 min,每天1次,坚持治疗20 d。对照组采用上述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推拿进行治疗,患者取端坐位,推拿穴位有颈椎夹脊穴、天宗、风池、肩井、外关、落枕、合谷、手三里等。对颈椎夹脊穴选用一指禅推法、滚法进行推拿,对天宗穴采用点按揉法肩井穴用拿法,对其他穴位选用按法、揉法。然后对颈椎选用摇法、颈椎斜扳法,对肩部腧穴选用滚法。搓抖患者上肢5分钟,缓解患者的肩部疼痛感。最后拔伸患者的手指,结束推拿。每次推拿时间为40~60min/d,推拿治疗的时间为20 d。

1.3疗效标准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积分参考王文春等报道的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表[5]进行,疼痛评分按照视觉模拟分析法进行,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疼痛明显减轻、功能障碍情况减轻。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对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2组患者的疼痛和颈椎病临床评价积分比较见表1。

2.2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3讨论

多数颈椎病患者均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常常累及双肩及上肢,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中医将颈椎病归属于“痹症”范畴,主要因长期外感风寒湿邪导致肝气不舒、素体亏虚、经络淤阻、气血不畅从而引发疼痛、头痛头晕等症状。中医针灸具有舒经通络、行气活血、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炎症水肿症状。针刺夹脊穴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血管痉挛症状。针刺顺时针捻转为补法,针刺大杼可以强健筋骨、祛风解表。百劳属于经外奇穴,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针刺关元、天柱、合谷、风池、气海、足三里可以松懈经脉、补益肝肾、强健筋骨、排除毒素、排解疼痛、行气活血,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采用放置艾柱可以调活气血、行气解郁、舒经散寒的功效,可以改善患者疼痛、肿胀的临床症状。推拿治疗主要采用松解类手法,可以松解局部肌肉粘连,缓解肌肉痉挛。颈椎斜扳法属于一种旋转复位法,可以纠正颈椎关节错位,减少对颈椎神经根的压迫。点按揉肩颈部位的腧穴可以缓解局部疼痛症状,头颈部摇法可以放松颈部神经,搓抖上肢可以将效果传递至肩部,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本文观察结果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颈椎病临床评价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明显提高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降低了患者的疼痛,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单独针灸治疗。因此,建议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

参考文献:

[1]胡艳.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7):26-28.

[2]刘华.葛根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5,9(5):182,192.

[3]孙志刚.葛根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7):719-721.

第12篇

1、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

>>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 颈椎后纵韧带胶原和蛋白多糖含量变化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颈椎病:办公室里的多发病 用枕不当与颈椎病发病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颈椎病发病趋势分析 “怪异”的颈椎病 声东击西的颈椎病 颈椎病的蔓延 颈椎病的防治 颈椎病的预防 “声东击西”的颈椎病 宁海县中青年不同人群颈椎病发病率的调查研究 广州市中青年不同人群颈椎病发病率的调查研究 颈椎病的运动疗法 颈椎病的非医学因素 你不了解的颈椎病 颈椎病的“仨要害” 颈椎病的中医外治法 按摩治疗颈椎病的体会 颈椎病的治疗与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病因:

1、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

(1)椎间盘变性当椎间盘开始出现变性后,由于形态的改变而失去正常的功能,进而影响或破坏了颈椎运动节段生物力学平衡产生各相关结构的一系列变化。因此,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为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这一过程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病至关重要,也是其从颈椎间盘症进入到骨源性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学基础。事实上,在颈椎病的早期阶段,由于椎间盘的变性,不仅使失水与硬化的髓核逐渐向椎节的后方或前方位移,最后突向韧带下方,以致在使局部压力增高的同时引起韧带连同骨膜与椎体周边皮质骨间的分离,而且椎间盘变性的本身尚可造成椎体间关节的松动和异常活动,从而更加使韧带与骨膜的撕裂加剧以至加速了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形成。

椎间隙后方韧带下分离后所形成的间隙,因多同时伴有局部微血管的撕裂与出血而形成韧带-椎间盘间隙血肿。

(3)椎体边缘骨刺形成随着韧带下间隙的血肿形成,成纤维细胞即开始活跃,并逐渐长入血肿内,渐而以肉芽组织取代血肿。随着血肿的机化、骨化和钙盐沉积,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向椎体前缘的骨赘。

(4)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颈椎的退变并不局限于椎间盘以及相邻近的椎体边缘和钩椎关节,尚应包括:①小关节多在椎间盘变性后造成椎体间关节失稳和异常活动后出现变性。②黄韧带多在前两者退变基础上开始退变。其早期表现为韧带松弛,渐而增生、肥厚,并向椎管内突入。后期则可能出现钙化或骨化。③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其退行性变主要表现为韧带本身的纤维增生与硬化,后期则形成钙化或骨化,并与病变椎节相一致。

(5)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由于前述之诸多原因,首先引起椎管内容积缩小,其中以髓核后突、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内陷、钩椎关节和小关节松动及增生为主,这些后天继发性因素在引起椎管内容积缩小的同时,也使椎管矢状径减少,从而构成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的直接原因之一。此时如再有其他局限性致病因素。例如,髓核脱出、椎节的外伤性位移、骨刺形成及其他占位性因素,均可引起或加重神经受累症状。

2、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近年来已明确颈椎管内径,尤其是矢状径,不仅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且与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手术方法选择以及预后判定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人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并不发病,其主要原因是颈椎管矢状径较宽,椎管内有较大的代偿间隙。而有些患者颈椎退变并不十分严重,但症状出现早而且比较严重。

3、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

(1)不良的睡眠不良的睡眠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

(2)不当的工作姿势长期使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如长时间低头工作,易发生颈椎病。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

(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正常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但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如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颈椎的负荷,尤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

4、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对正常人颈椎进行健康检查或作对比研究性摄片时,常发现颈椎段可有各种异常所见,其中骨骼明显畸形约占5%。但与颈椎病患者对比,后者颈椎的畸形数约为正常人的一倍。

5、头颈部外伤

50%髓型颈椎病与颈部外伤有关。一些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使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颈部外伤常诱发症状的产生。

6、慢性感染

主要是咽喉炎,其次为龋齿、牙周炎、中耳炎等。

7、风寒湿因素

外界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可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继之产生无菌性炎症。 并发症

1、吞咽障碍 颈椎前缘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或骨刺形成过速使食道周围软组织发生刺激反应

2、视力障碍 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或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或致失明。因颈椎病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的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

3、颈心综合征 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中搏等)及心电图ST段改变,易诊为冠心病。这是颈背神经根受颈椎骨刺的刺激和压迫所致。

4、高血压颈椎病 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

5、胸部疼痛 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这与颈6和颈7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

6、下肢瘫痪 下肢麻木、疼痛、跛行,走路时如踏棉花感,或伴有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等。因椎体侧束受到颈骨刺的刺激或压迫,导致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所致。 临床评定

一、常规检查

病史:本病多发生于一些长期从事低头伏案或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的人员,要详细询问发病原因,患者的职业,生活习惯与爱好,有无颈部外伤史及受凉史等。

症状和体征:颈椎病患者多颈肩臂背疼痛,一侧手麻、头疼、头晕、心慌、胸闷、多汗、上下肢无力、行走不变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常见的体征有:头、颈、肩的压痛点(枕孔、棘突、棘间、颈椎旁、冈上窝、肩胛区);肌肉紧张,活动受限;压顶试验、颈丛神经牵拉试验、低头仰头试验阳性、上肢腱反射亢进或减弱,病理反射阳性(Hoffmann征、Rossolimo征、Babinski征),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上下肢肌力减弱,肌张力增高。

特征性检查(颈椎试验检查)

1、压顶试验 病人取坐位,头部微向一侧偏斜;检查者位于病人背后,将手按于其头顶部向下加压,若该侧上肢发生放射性疼痛,则为本试验阳性。阳性提示颈椎病存在。

2、臂丛牵拉试验 患者低头、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颈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这称为Eaten试验。如牵拉同时再迫使患肢作内旋动作,则称为Eaten加强试验。

3、前屈旋颈试验 令患者头颈前屈,做头部左右旋转运动,如颈椎出现疼痛为阳性。提示颈椎有退行性改变。

4、上肢后伸试验 检查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外呈伸展状,以增加对颈神经根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表明颈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或损伤。

5、低头试验 患者站立,双足并拢,双臂在侧自然下垂,低头看足一分钟。如出现明显的头昏、头晕、视雾、闪光、恶心、呕吐或倾倒,即为阳性。

6、仰头试验 患者站立,姿势同仰头试验,头后仰,双眼看屋顶1分钟,症状及意义同低头试验。 影像资料

1、X线片检查

正常40岁以上的男性,45岁以上的女性约有90%存在颈椎椎体的骨刺。故有X线平片之改变,不一定有临床症状。现将与颈椎病有关的X线所见分述如下:

(1)正位 观察有无枢环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或缺失。第七颈椎横突有无过长,有无颈肋。钩椎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或变窄。

(2)侧位 ①曲度的改变颈椎发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弯曲。②异常活动度在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中,可以见到椎间盘的弹性有改变。③骨赘椎体前后接近椎间盘的部位均可产生骨赘及韧带钙化。④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可以因为髓核突出,椎间盘含水量减少发生纤维变性而变薄,表现在X线片上为椎间隙变窄。⑤半脱位及椎间孔变小椎间盘变性以后,椎体间的稳定性低下,椎体往往发生半脱位,或者称之为滑椎。⑥项韧带钙化项韧带钙化是颈椎病的典型病变之一。

(3)斜位摄脊椎左右斜位片,主要用来观察椎间孔的大小以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情况。

2、CT检查

CT已用于诊断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脊髓肿瘤等所致的椎管扩大或骨质破坏,测量骨质密度以估计骨质疏松的程度。此外,由于横断层图像可以清晰地见到硬膜鞘内外的软组织和蛛网膜下腔。故能正确地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纤维瘤、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症,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3、MRI检查检查

了解椎间盘突出程度,硬膜囊和脊髓受压情况,髓内有无缺血和水肿的病灶,有无神经根受压,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等。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4、其他检查(如肌电图运动、诱发电图,体感诱发电图等)

二、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

1、关节活动范围评定

颈的屈曲与伸展活动度,襄枕关节占50%。旋转度襄枢关节占50%,上颈椎的病变引起颈椎活动受限。神经根水肿或受压时,颈部出现强迫性姿势,影响颈椎的活动范围。主要针对颈椎的屈曲伸展、测弯旋转进行评定。

2、肌力评定

(1)徒手肌力评定:对易受累的肌肉进行肌力评定,并与健侧对比。常评定的肌肉如下:冈上肌(外展、外旋肩关节)、三角肌(屈曲、外展、后伸、旋转肩关节)、胸大肌(肩关节屈曲、内收、内旋)、肱二头肌(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肱三头肌(肘关节伸展)、伸腕肌(腕关节伸展)、骨间肌(手指内收、外展)。

(2)握力评定:使用握力计进行测定,测试姿势为上肢在体测下垂,用力握2~3次,取最大值。反映屈指肌力。正常值为体重的50%

3、疼痛评定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其部位与病变的类型和部位有关,常用的评定方法有:视觉模拟分法、数字疼痛评分法、口述分级评分法、McGill疼痛调查表。

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

较严重的患者进行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能力和购物、上街、乘车等ADL评价。常用的有Barthel指数评定法和FIM评定法。 社会心理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