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0:16: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组织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组织 讨论 捕捉 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各种能够促进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合作学习的条件。”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的途径来实现的。从教学实践来看,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被教学工作者们所采用,它的种种好处,似乎在教师们的心中已形成共识。所以,现在许多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公开课、汇报课、演示课上,执教者都有意识地设计了讨论环节。但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率低,优生在讨论的时候只顾发表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大部分中等生和差生很少有发表意见,使得讨论的效果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精心组织讨论内容
教师在选择讨论内容是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要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思考价值的内容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因此,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例如,教学“自然数和整数”时,这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要选择能展开的内容进行讨论。要使课堂讨论能顺利展开,教师要善于寻找疑点,巧设问题,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全面的认知。例如,教学计算4+1=?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1、2、3、4、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4、5);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4+1=5。我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二、精心捕捉讨论机会
(一)当学生产生困惑时
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困惑时,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希望从别人的发言和交流中得到启发。所以,这时候组织讨论效果会较好。例如,教学“角的分类”时,教师出示不同的角,让学生先说说准备把它们按怎样的标准分类。有的学生说按角的个数来分;有的学生说可以按角的大小分;有的学生说可以按边的长短分。对于他们的见解,教师先不要马上否定或肯定,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按照上面三种的想法,边讨论边操作。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学生认为第一种的想法如果碰到有很多角时,这方法就行不通了。第二种想法,可以以直角为标准,看这些角中哪些角比直角大,哪些角比直角小,这种方法比较合理。第三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角的大小跟边的长度是没有关的。在讨论中,学生自己发现角的分类的正确方法,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
(二)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时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以及思维方法的不合理,在解答问题时经常会出现错误的方法,这正暴露出他们真实的情况:学习的内容没有掌握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讨论,并及时予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学习较难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反叙应用题: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黄花有多少朵?学生分析解答时会出现:15-7、15+7两种不同的算式。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组织学生讨论:“15-7、15+7哪个算式是对的,你们是怎么想的?”通过讨论,学生知道“红花比黄花多7朵”,就是红花多,可以把红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7朵,从红花的15朵里去掉比黄花多的7朵,剩下的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所以求黄花的朵数要用减法。而15+7,说明黄花的朵数多了,这和“红花比黄花多7朵”这一句话有矛盾。在讨论中错误的同学明白了错误的原因,而做对的同学的正确想法又一次得到了肯定,避免了错误的再次发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精心评价讨论效果
课堂讨论结束后,讨论效果必须及时反馈。通过各种形式把讨论结果呈现在课堂上,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师就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才能有效地调控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时,讨论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学生知道了。但当教师出判断题“正方体是长方体”让学生判断时,学生回答:“错误。”理由是: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没有“特殊的”就错误了。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他们的特征,明确:正方体不仅具备长方体的特征,还有自己的特征,而长方体不具备正方体的所有特征,所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是由于讨论效果的及时反馈,才促进了学生对知识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并实现自我教育的好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是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改变以往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最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师 课堂 教学 组织
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师主要通过教学来完成自己的任务。要提高教学质量,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固然重要,但事实证明,教师光凭专业知识雄厚往往还不足以顺利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认真研究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方法,讲究讲课艺术。这里就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师要善于组织一堂课的开端
一堂课的良好开端为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有经脸的教师总是巧妙而成功地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组织教学的手段或措施,使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有安定的秩序、积极的思维状态和良好的听课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讲课,老师的讲授才能“箭无虚发”。
1、教师用“感情”组织教学。当学生接连上了几节课精力已感疲倦,注意力容易分散,有些学生甚至无精打彩时,老师切不可也无精打彩地去上课。否则老师的讲课便成了“催眠曲”。这时老师要以振奋的精神、充沛的感情、激昂的语调开讲,往往会刺激学生的兴趣,鼓舞学生的情结,打起学生的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欲罢不能”之感。教师感情的波澜起伏会使学生心智激荡,学生由“无精打彩”会慢慢变得“精神焕发”起来。实际上教与学的过程就是一种师生“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
2、用“前言”、“导语”、“故事”或“例子”组织教学。把学生的情绪先行稳定下来,注意力吸引过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再开“正文”。但要注意这些“名堂”的运用一定要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或闸明学习目的,或激发学习兴趣,必须深思熟虑认真选取,切不可顺手拈来,信口开河,扯得太远不着边际。
二、组织教学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堂课的良好开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把组织教学的工作贯穿到一节课的全过程中去,使整堂课进行得活跃而不浮泛、严密而不倡促、踏实而不板滞。教师应机智而巧妙地“驾驭”课堂教学的方向使教学活动井井有条、系统连贯而有节奏地进行。
1、用教师的语言艺术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始终起着组织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兴趣的重要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无论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都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所以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在语言上下苦功夫,努力练好说话的本领。
2、教师要以运用语言的技巧声调的变化来组织教学。教师不但要注意掌握语言艺术,还要努力研究运用语言的技巧,要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声调的轻重缓急、高低快慢、抑扬顿挫,以造成教学过程的节奏感和课堂气氛的波澜起伏,使学生的智力“沸腾”起来。切不可单一死板、平铺直叙。当讲到教材重点、难点或关键之处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放慢,语气应该加重,抑扬鲜明、顿挫有致,一板一眼,词清句实。即所谓“用重锤子敲”以引起学生注意,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当课堂秩序出现混乱时,你不妨有意变换声压低嗓门,采取声缓而语重的方式讲课。这对学生是个“新异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使其注意力迅速组织到新授内容上来。
3、运用学生的注意规律组织教学。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所以大凡课堂上注意听讲的学生,一般来说便能较好地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相反那些课堂上不注意听讲,思想“开小差”的学生往往得到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学习成绩较差。因此教师能否正确组织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神贯注”的听讲,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三、教师要善于组织一堂课的结束
课堂教学的结束也像课堂教学的开始一样重要,是衡量老师教学艺术水平的标志之一。因为一堂课的成功不仅有赖于良好的课堂开端,讲课过程有声有色地进行,而且还要看教师是否园满地完成了全部教学计划,课堂教学结束得是否合理和恰到好处,该堂课的教学是否获得了好的“收成”。因此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千万不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草率从事。
1、课堂教学要按时结束。不可提前,亦不可“拖堂”。没有按时结束或由于某种原因而在凌乱中结束的课堂教学会大大损害课堂教学的价值,降低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准时结束必须建立在老师的周密计划,精心组织,认真讲解教材,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之上。那种“死卡”时间为准时而准时的机械做法是毫无实际意义的。
2、通过课外作业布置,组织好课堂教学。课外作业是一种复习和巩固,也是一种使用。它是运用学过的理论、公式或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教学上不可忽视的环节。
3、用“留问法”组织好课堂教学的结尾。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结束的艺术,要给学生留下“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结尾,使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力以进入知识的“新天地”;或采取“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方式以“燃”起学生对下面新教材的求知欲望;或前瞻后顾妙手点拨,使这节课的结束成为下节课的开端,架起沟通新课题的“桥梁”。一节课的结束大有考究,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深入体会,灵活运用,不断实践,定会有所帮助逐步提高的。
组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仅指教学形式的组织,更重要的是指教学内容的组织,使课堂讲授的知识都在紧密联系的顺序中进行,并要逐渐地将新的理论和新的事实与学生头脑中已经掌握的知识建立起科学体系的链条,环环紧扣,不使一环松懈或脱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深思熟虑,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诸如板书的科学设计、实验演示的合理安排、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等等,都应在考虑之列,并认真研究、周密计划、具体落实。只有课堂教学组织得好,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有所保证。
论文摘要:课堂组织教学、培训的问题行为现象与分析,问题行为的处理与控制原则,课堂问题行为心理控制方法。
观看了学校课堂教学监控影像资料,看到上课时有的学生睡觉、有的学生打闹、有的学生迟到、看课外书、听MP3、接打摆弄手机等现象。我们德育教研室老师进行了认真讨论,就课堂组织教学、培训的心理控制谈谈我们的想法和做法。课堂组织教学不仅在课的开始进行,而且要贯穿全课的始终。组织教学不是教师的机械施教行为,而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多种心理能力的协同作战,实现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交融。它以智慧打动心弦,以语言启动思维,良好的组织教学是教师应用教学艺术和经验总结的结晶。
一、影响课堂问题行为现象分析
就课堂教学管理过程来讲,实质上是师生在课堂中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培训的组织者与施教者,应该积极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正确处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促进与维持课堂的良好环境,创造一种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以保证学生能在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学习,达到预定的教学培训目标。那么,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有那些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教学培训业务水平的高低,教学培训能力与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心理气氛。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讲课准确、清楚、新颖、生动、有激情且风度翩翩,就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最佳水平。相反,如果教师的教学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废话连篇、拖泥带水,就会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产生厌烦情绪甚至造成消极或对抗的课题心理气氛。二是课堂领导方式,教师权威式的领导方式对学生要求严苛,动辄就训斥或压服,学生会产生压抑或反抗情绪。民主式教学培训则易形成和谐的教学互动式的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三是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教师要有教无类,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另外,还有生源素质、班级学额及班风等因素。
二、课堂教学、培训问题行为处理与调控的原则
(一)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课堂随机表扬与批评兼用原则。这是一种把赞扬好的、批评差的有机结合起来的组织教学原则。表扬和批评要恰如其分。以表扬为主,表扬可以提名,赏识教育可催人上进,以批评为辅,批评尽量对事不对人,批评应是善意的,反对讽刺挖苦,侮辱人格。
(二)任何课堂问题行为处理不能超过30秒钟。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因为处理学生的一些问题行为耽误很长时间而影响授课进度,甚至有的教师因为学生课堂集体纪律差,学生都说话就不讲课了,“你(或你们)说吧,等你(或你们)说够了我在讲课”的消极做法是错误的,是违背教学原则的,相当于教师把讲坛的主阵地丢了,靠学生的自觉性恢复课堂良好秩序的课堂问题行为处理的做法体现了教者的束手无策和不负责,把“皮球”踢给了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驾驭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课堂问题行为心理控制方法
(一)暗示信号中止法。教师对那些课堂违纪学生要用目光暗示和手势暗示等均可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起到有效的作用。如发现有学生悄悄说话或看课外书时,用目光凝视对方,或向学生摇头示意,或轻轻摆手,或静场数秒等信号示意学生停止。当学生领会老师的暗示后,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活动,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听课上来。
(二)邻近控制法。教师边讲课边走近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旁边,或用手轻拍其肩背,或轻声提醒,或提问此学生同桌的另一名学生等方式控制其行为。
(三)提高兴趣感化法。教师提高讲课的兴趣或提高一点声音,用行动影响或言语劝导使学生思想行为向好的方面变化的组织教学方法。或使用幽默纠正不良行为,可以缓和课堂气氛,不会使学生产生反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听课注意力。
(四)提出要求移除诱因。对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书籍或玩物可以暂时没收以消除诱因即可,一般不批评,课下再处理。对上课时爱在一起聊天玩耍的同学,可调开座位,对注意力分散的同学,可安排在教室利于控制的位置,以防出现问题行为。为维持课堂秩序,在必要时也可公开提出要求,以统一课堂行为,但应力戒训斥,谴责与侮辱性的批评。
关键词: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积分制测评;课堂组织管理
随着翻转课堂逐渐被熟悉和了解,国内外知名大学均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推出了慕课和微课视频,为翻转课堂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对于地方院校而言,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需要制作视频,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知名院校的慕课和微课视频资源。即使需要制作视频,思路和内容与传统课堂教学也大致相同,大多数教师都能胜任。但是通过视频学习只是完成知识传递的过程,知识内化的过程还必须由教师亲自来完成。因此,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在翻转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组织讨论,如何激发学生各种能力,如何激励和评价学生,而不是如何制作视频。翻转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也是直接决定翻转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翻转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要更多履行学生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1],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本课程特点对翻转课堂提前进行组织管理研究。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都是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组织和管理难分彼此,相互交织。让学生在翻转课堂上进行习题练习达到知识内化的方法,仅适用于如数学等课程[2],对于旅游学科的大多数课程而言,并没有大量的习题提供给学生;学生提问、组织讨论等方法又过度依赖学生和教师的个人能力[3,4],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课堂组织方式,有相对固定和成熟的教学程序,易于教师和学生理解和执行。否则,翻转后的课堂很容易变成自习课和作业课,达不到翻转课堂的教学目的。本文在“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以探究式教学作为翻转课堂的一种组织管理方式,并进行了实践研究。
一、探究式教学及其教学流程
探究式教学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观点并交流、检验,从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5]。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主要途径[6]。笔者讲授的“旅游地理学”使用了探究式教学,并总结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流程[7](如图1),包括成立兴趣小组、文献阅读、制定研究方案、制定调研方案、实地调研、调研结果分析、撰写报告、成果汇报等多个环节,师生共同参与每一个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完成一个科学研究过程,达到知识内化的教学目标。探究式教学有相对固定的程序,具体包括:(1)成立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是探究学习的基本工作单元,由3~5人组成。根据兴趣选择课题,课题由教师提供。(2)文献阅读。通过教师课堂讲授以及阅读文献,掌握兴趣课题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研究方法、所需数据等内容。(3)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的内容包括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所需数据、数据处理方法等。(4)制定调查方案。根据研究方案的内容,具体说明如何进行数据获取。包括数据获取时间、地点、方法等。(5)实地调研。根据调查方案,准备调查所需的问卷、访谈提纲等,并进行实地调研。(6)调查结果分析。将实地调研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7)撰写调查报告。将以上工作内容进行整理,撰写报告。(8)课上汇报。根据调查报告,制作幻灯片,并在课上进行汇报。此外,检查答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时间主要集中在课下,因为课堂时间需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除小组汇报外,其它探究式教学环节都需要在课下完成,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量都比较大,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大量的问题,教师无法及时帮助解决,学生的探究兴趣逐渐被压力代替,探究效果较差。
二、翻转课堂探究式教学研究及其效果
(一)翻转课堂中探究式教学流程
翻转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知识内化,发展学生应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目的不谋而合。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探究式教学,教学环节基本不变,但翻转课堂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充分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学流程安排会有所变化(如图2)。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探究流程相比,最重要的变化是,课堂翻转后,学生通过自学视频完成知识传递的过程,腾出宝贵的课堂时间,师生可以就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进行充分的讨论,学生有疑问时教师可以及时帮助解决,维持学生探究兴趣;其次,探究式教学的文献阅读环节与翻转课堂的课前环节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成为课前学习的三大内容:观看视频、完成习题、阅读相关文献;最后,课上汇报环节可以增加阶段性内容的汇报,督促学生学习,提高探究质量。探究式教学的其它环节仍然要在课下完成。探究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结合,能够相互促进,有助于达到知识内化的教学目标(表1)。
(二)翻转课堂应用探究教学的优势
探究式教学应用于翻转课堂,第一,可以充实翻转课堂,为整个探究过程提供讨论的内容和主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检查探究进度,回答探究疑问,学生可以对探究成果进行汇报;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相比,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不会成为作业课和自习课[8];第二,可以使翻转课堂有计划,教师根据探究流程制定翻转课堂教学计划,有助于学生明确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第三,可以使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如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阶段性结果进行展示,具体在“旅游地理学”教学过程中,会根据进度,请各兴趣小组讨论并宣读研究方案、调查方案等,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本人或邀请其他教师、业界人士在课堂上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探究过程;第四,“课题”驱动的探究任务使得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使翻转课堂成为师生交流的空间。
(三)翻转课堂探究教学中的学生激励评价研究
翻转课堂探究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9],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测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多年的被动学习习惯,使得他们更愿意在课上安逸地听讲,而不愿意外出调查、思考、总结,也不重视阅读,懒于探究[10]。与此同时,学生要出色地完成教师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需要具备自学能力、自我约束力、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设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翻转课堂上,能力不同导致学生的差异化更加显现,如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本研究借鉴了企业管理中“积分制”理念,对翻转课堂进行管理。1.积分制管理理念。积分制管理就是用积分(奖分和扣分)对人的能力和综合表现进行全方位的量化和考核,可结合软件记录和永久使用。企业应用积分制管理可以反映和考核员工的综合表现,把各种福利、待遇和积分挂钩,从而达到激励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积极性的目的。目前积分制管理被用于企业管理、党员管理、实习生管理等多个领域[11,12],在大学课堂管理中还较少应用[13]。2.翻转课堂实施积分制综合测评的意义。积分制综合测评应用于翻转课堂,一是使用鼓励的手段激励学生行动,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你不来上课我就扣分(平时分)”的惩罚性做法,用积分去鼓励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的每一个行为,例如主动回答问题、引导讨论等积极的行为都可以给积分。积分制综合测评可以帮助发现学生的优秀行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翻转课堂教学。二是帮助建立翻转课堂的学生评价体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中,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要将学生的平时表现与考核成绩挂钩,更好地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应用积分制综合测评,可以记录学生平时表现和行为,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甚至建立以平时成绩为主的成绩评价体系。总之,积分制综合测评有助于翻转课堂的管理,将学生评价从知识掌握评价为主走向综合素质评价为主,从结果评价为主走向结果和过程并重,从“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整体评价逐步转向具有多元标准的个性化评价[14,15],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符合教育改革的未来趋势。3.初步建立积分制综合测评系统。积分制综合测评关键在于积分制综合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课堂管理可以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3个阶段,内容包括课前学习态度、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程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程度、小组探究开展情况、探究成果等。在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初步建立了“旅游地理学”课程的积分制综合测评系统(表2)。通过实施积分制测评,学生课堂纪律、参与讨论的程度都可以记录评价,降低了期末成绩的比重,学生重视平时作业和平时表现,学习主动性增强,对探究式教学应用于翻转课堂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该评测系统中,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增加,还应逐步完善,尽可能用软件帮助教师进行评测。(四)探究式教学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在应用探究教学的翻转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承担小组的探究任务,探究报告质量明显提升,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以本课程的探究成果为基础,获得校级优秀论文,如《基于游客动机的长城工业园区工业旅游项目开发设计》《保定市农业生态园环境容量研究》等。这些论文的研究对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研究目的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经过问卷调查或实地考察,给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或得出科学结论。通过论文也看出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思维和能力,达到了翻转探究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
三、总结和讨论
关键词:低年级课堂;有效组织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083-01在一些低年级老师的课堂上,常会看到有的学生开始还能听从老师的安排,渐渐地就混乱嘈杂了,有的摆弄东西,有的自言自语,东张西望,有的和同桌你捅我一拳,我还你一脚,课进行到一半就失去了控制。
的确,有效组织低年级的课堂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师缺少方法,不善于组织,那么孩子们就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说,课堂上组织教学是一种艺术,只有关注每一个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孩子们才能上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互动问答,引起注意
课堂上发现学生精神涣散时,用上师生间的口令式对答,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之尽快回到课堂上来。如,老师轻声喊:"小兔子们--"学生便会齐声回应:"哎--"。师喊:"一二三!" 生回应:"快坐好,头正,肩平,腰直,足安"。回答的同时,学生也会检查自己是否坐端正,眼睛是否看到老师了。师喊"小眼睛--"生答"认真看!"师喊"小耳朵--"生答"仔细听!"培养学生认真看和倾听的习惯。师问"小火车,哪里开?"生答"小火车,这里开。"学生立刻坐直了,因为已经成为规定,哪一行做得最端正,老师就会请哪一行的学生发言。师喊"卡片,卡片快回家!"生答"我把卡片送回家"。于是,学生立刻开始行动,将学具收到书包里。学生到黑板前领读生字词,发出口令"我是小老师--"其他学生便会齐答"我来跟你读!"师生这种口令式问答,经过训练形成规矩后,远比强制执行的效果要好得多,能够很快地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唱读儿歌,活跃气氛
把一些教学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引进课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诵读中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可以说是一种组织教学的有效形式。如:教学"左、右"时,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唱读儿歌:"握握你的左拳,握握你的右拳;举举你的左手,举举你的右手;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右耳,用你的右手摸摸你的左耳;向左点点头,向右点点头,一二三,快坐好。"再如,写字前利用儿歌规范行为,强化习惯。"我有一双小小手,长着十个手指头,写字之前做指操,活动关节手灵活,拿起笔来坐端正,一拳一尺加一寸,头正肩平双足稳,字字端正又漂亮。"
3.做个游戏,激活课堂
在课堂上合理设置游戏,能够激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能力,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这样的课堂也会由此变得生动活泼。
如,用"猜字"的游戏复习巩固生字。指一名猜字的学生到台前背向黑板,看不到黑板上新学习的生字,然后教师指一个生字让台下的学生们都看到,但示意不能出声,让台上的学生去猜。游戏开始了,这位猜字的学生接连指黑板上的字,问台下的学生猜得对不对,如,"是'早晨'的'晨'吗?"如果指错了,台下学生会回答"错错错,不是'早晨'的'晨'。"生再指其他字再问"是'早晨'的'晨'吗?"指对了,生会回答"对对对,是'早晨'的'晨'"。这样直到猜对了,再换其他学生接着做猜字游戏。在游戏中,学生边玩边复习巩固了新学的生字。应该说,游戏中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在喜悦的心境中全心身地投入学习。
4.课中活动,调节身心
一节课四十分钟,低年级孩子们需要中间休息放松一下,才能以更饱满的精力继续学习。所以,我们可以安排和课上内容紧密相连的歌曲,拍手说唱等形式的休息活动。如,学习告一段落该写字了,领着学生做做手指操,边做边唱读:"一个手指点点,两个手指敲敲,三个手指捏捏,四个手指挠挠,五个手指爬上山,叽里咕噜滚下来。"学习累了再活动活动身体,学生和老师一起有韵律的唱读:"闭上小眼睛,和我一起做,闭上小眼睛,摇摇小脑袋,向上抬抬头,向下点点头,摸摸小鼻子,碰碰小耳朵,撅起小嘴巴,做个小猪脸。"
这样有情趣的课上活动,不但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对下一段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5.语言强化,适时调整
有时,课堂上也需要教师用语言提醒学生注意,如"听老师讲完要求再动手。"再如"请同学们轻轻地快速地翻到第58页--非常好,老师只听到了翻书声。"教师板书时可以这样说:"看看谁的小腰板挺得最直,比比谁看得最认真。"
打动情感,丝丝入扣,水到渠成。
以姜雪静老师出示的五年级语文《鸽血染红的求救信》一课为例。
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三大版块。
(一)创设情境,倒叙入课
姜老师首先为同学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动物与人类之间的故事的结局,引出碑文,让同学们说说从碑文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让学生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姜老师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使学生了解故事的梗概:课文讲了一对军鸽在危难中营救6位军人生命的感人故事。
(三)精品细读,感悟主旨
姜老师以六位军人陷入了怎样的困境?他们为什么向一对军鸽行军礼?在送信的途中两只军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危险?这几个问题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通过自由读、个别读、速读、引读、接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升华情感。学生在读、思、品、悟中进行评议的藕花深入,踏上与作者心灵对话的通幽曲径。
【案例赏析】
这是姜老师在教育局举办的首届林鹰杯骨干教师评选活动中成功出示的一节课,通过综合评审,姜老师被评为局首届林鹰杯骨干教师,同时获得局工会举办的教育系统第二届首席教师的光荣称号。姜老师煽情的教学语言,使所有在座听课的教育局领导、评委和我校教师无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这节课姜老师的教学流程是整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体会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两只军鸽舍生忘死、勇敢顽强的高贵品质,渗透出动物与人类之间的人文思想,培养了学生合理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了长文短教,提炼重点,情境创设,熏陶感染,激感。
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思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物理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传统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活动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受制于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物理能力,就应该创设一个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环境,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活动方式,努力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学生思维展开的层次,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其学习热情。
二、制定课堂活动原则
1.学生主动参与的原则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及其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和发挥。
2.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各不相同的学习物理的机会。在制定活动策略时,要鼓励个别学生学习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和“集体效应”,创造一种个体和群体相互促进的活动环境。
3.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缺乏形式运算的能力,要依靠具体的对象进行思考。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活动策略和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内化,适应形式思维和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模型的操作、生活实例的对比等多种活动方式,揭示抽象物理概念中的某种状态、某个横断面,并通过学生的活动来熟悉概念,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
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就是想法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获得物理概念的具体步骤。其中,活动情境的创设、选择和转换、活动中的议论和活动后的小结是四个关键的操作环节。
(一)活动情境的创设
从静止的平面教案到立体的课堂活动,首先应该把握好活动情境的创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形象引入,多动脑筋,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遵循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做了如下尝试:
(1)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活动情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问”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以问题作为出发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从而造成积极活动的课堂气氛。
(2)设计实验操作,构建手脑并用的活动情境。在进行抽象的物理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构建学生操作实验的活动情境,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
(3)实例引发,构建学用结合的活动情境。
(4)利用现代电教手段,构建多媒体的活动情境。
(二)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转换
为了达到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抓住教材加工的两个环节――选择和转换。所谓选择,一是选择教材中的关键内容,便于以点带面,以线成串;二是选择能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所谓转换,就是把现成的教材转换成既有教学内容又有活动步骤的教学课件。
(三)活动过程的组织和调控
为了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积极思维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两个要素――组织形式和调控手段。
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其选择必须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活动的要求。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个体活动必须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而通过小组活动和交流能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与他人思维的比较中得到补充和完善。班级活动是活动开展的起点和归宿,通过教师的调控、点拨和全班学生的集思广益,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达到更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应该充分估计到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做好适当的铺垫;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倾听并收集有关信息,进行适时引导;当活动发展下去不再具有发展性时,应立即结束活动。
(四)活动中的议论和小结
议论和交流,是物理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知识进行“内化”,可以提供思考和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充分发挥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出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良好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启动并协调有创造性、有成效的课堂讨论。
活动后的小结是检验活动是否有成效的标准。教师可采取“给出小结提纲――学生小结――教师补充――学生自己总结”的递进方式,使学生学会对活动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模糊到准确、从单一到系统的思维训练。
[关键词]产教融合;供给侧;需求侧;互助学习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学生源质量的变化
经过多年扩招后,高考录取率年已经大大提高。许多省份如果考虑没有参加高考(如出国上大学)的情况,实际的录取率已接近100%。特别是近几年有些省份(如江苏)的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招生数和报名数出现了倒挂。一旦上了高中就基本上能上大学,因此生源质量出现了明显下滑。
2.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的不同
正由于生源质量下降导致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对学习缺乏热情,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除了学习不好这一缺点外,他们也有许多优点如思维活跃,喜欢表现自己,动手能力较强等。此外现在的学生是生活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技术及运用层出不穷,特别是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化,学生人人一部智能手机,几乎机不离手。
3.高职的夹心层处境
按照国家教育层次高职是介于中职和本科之间的一个层次。从目前来看中职着重于动手能力,而本科着重于理论,不过随着一批本科院校转向应用性本科,本科也开始注重学生的技能。理论上高职生是应该掌握一定的技能知识和理论知识,但实际情况是高职生是既无扎实的理论也无可靠的操作技能,处境比较尴尬。这也迫使高职教育不得不改革,适应环境的变化要求。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能性
1.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涌现
时代的大变迁,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促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如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如何将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并发挥更大作用值得思考和尝试。
2.产业需求侧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现在产业需求侧需要的人才不仅是掌握一定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这样的人才炙手可热。面对产业需求侧的需求变化,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院校,必须突出实践教学,加大课程改革力度,降低理论知识要求,提高实践技能要求,满足产业需求侧的需要。
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
(一)课程设计
为了更好地做好课程改革,必须掌握产业的现状,根据产业的情况对课程进行改革。由于我校与顺丰、京东等建立了长期校企合作关系,并实行了现代学徒制,建立了专门的订单班。因此得以有机会深入这几家产业内规模较大企业的内部,了解这些企业的运营过程,特别是它们的配送中心的运营方式,通过一段时间深入实际,掌握这些企业的运营过程,提炼它们的共同特征,依此形成该产业配送中心的运作过程,即“采购储存分货送货”等。为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课程的内容,围绕这种运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组织《连锁企业配送实务》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其基本思路是按照“物流配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作业”这一主线设计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在于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备货进货储存堆码订单处理拣选配货送货”等作业环节,以期与产业中的运作过程基本一致。
(二)教学实施
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情况,在教学实施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上将“以教师为主的授课”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自学”,教学内容以基本理论够用为准,强调实践能力,因而分为两个部分: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1.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实施的思路
首先针对本次课的内容列举几个(3~5)关键问题,让同学们根据问题看书或借助其他手段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将答案记录在笔记中。由此在课堂上让同学们既可以动动脑筋思考,又可以让他们动动手,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其次针对关键问题组织同学们讨论,通过让同学们积极参与,使同学们对知识有更好的了解;最后老师对这几个问题总结并对其它一些内容作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要求同学们对笔记中出现的问题作调整,完善笔记的内容;最后在本次课结束前,让同学们拿出手机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完成本次课相关内容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深化对本次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下一次课时,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上次课的内容,使同学们温故而知新。
2.实践操作的教学实施的思路
在一个阶段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后,让同学们去校内仓储与配送实训室,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实践操作,确保同学们能够动手。实践操作是以组为单位,每组三到五人。下面以堆码作业为例说明教学实施。
3.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实施
教师在课前对“堆码作业”的内容准备归结四个关键问题和知识点:为何堆码;堆码的形式;堆垛的形式;堆垛的操作要求。第一步:同学们自助学习,并做笔记(用时30至40分钟,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裁量)。同学们参考课本或者利用其他方式获取四个问题和知识点的内容,并将看到的内容记录在笔记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中不停巡视,指导同学们从什么方面完成,督促同学们自助学习,并检查同学们完成情况。在与同学们交流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存在的问题,在后面的讲授中讲解。第二步:同学们互助学习(用时10到15分钟)。将同学们按照三到四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开展互助学习。对四个问题相互之间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相互借鉴,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第三步:教师讲授(用时20到25分钟)。由于前期同学们对四个关键问题和知识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讲授时针对同学们存在的不足之处讲解,并且讲授和这四个有关的内容,何为堆码;不同物品堆码有什么要求;不同堆垛有什么特点;堆码作业操作流程:选定垛型,确定货垛的参数和确定货垛五距,垫垛,堆码方式,苫盖。第四步:网络平台学习(用时5分钟)。让同学们利用手机登陆网络教学平台,进入堆码,完成练习。
4.实践操作的教学实施
通过上述四个环节完成有关堆码基础知识的学习,同学们对本次内容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基本理解,这只是对内容的初步掌握。在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完成货物堆码的实践操作,才能说明对本次内容的掌握。在实训室的现场,要根据货物选择货位和堆码方式及工具,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堆码作业,再总结堆码作业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到此整个堆码作业教学才算完成。
三、教学结果的检验
(一)考核的内容
将课程内容教学完成后,如何确认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在考核上如果按照以前针对理论课的考核方式采用笔试的形式,不仅考核形式过于简单,而且也无法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更无法调动现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除考核理论知识外,还要考核操作能力,根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操作情况及团队协作给小组评分,小组内同学也要互评,最终根据小组得分和互评得分确定每个同学的成绩。这样既能保证公平性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也能培养他们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根据课程设计的内容将本课程实践操作分为组托、入库上架、堆码、订单处理、拣选、配装、盘点、消防等八个项目,构成操作成绩。期末最终成绩中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各占50%。
(二)教学改革的效果
从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来看,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兴趣和参与程度明显提高,小组的团队合作密切,对遇到的问题相互之间能够共同探讨,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利用手机借助网络获取相关知识,发挥了手机的积极作用。从方案实施的过程来看,同学们对基本操作技能如叉车、组托、堆码、WMS系统、RF、消防器材等掌握娴熟,实际操作技能有了大幅度增长。考核内容既涵盖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又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这样的考核,很好地满足现在学生的特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学做合一,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提高了实践技能,而且综合素养得到了培养,为今后走向社会、适应企业的要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改革的反思
从上述课堂教学实施可以看出,要想完成教学内容,对教师而言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不仅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而且能从中提炼出若干关键问题和知识点,在教授时能将内容串联起来。在此基础上要让同学们明白各项内容之间的联系,理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其然而知所以然,而不仅仅只能照葫芦画瓢,不明事理。对于实践操作环节,要求教师只有自己能够独立动手完成相应操作,才能掌握要点,只有如此才能更好指导学生学习。这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教师需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促使教师不得不深入企业一线,掌握相应操作技能。对于院校而言,要有计划有目的安排教师去企业学习。在教学实施中也会遇到一些以往教学中没有遇到的问题,对教师也是不断学习进步、不断吸收新知识的过程。此外在课堂上鼓励同学们采取自助学习、互助学习,容许同学们利用手机查找资料和在网络平台学习,这样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自身优势和好动的个性,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热情,提高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组织策略
英语本身是语言的学习,语言的学习需要较多实践多练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并组织一定的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语言学习中,让学生在亲身参与语言活动的过程中感知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要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等方式,把握英语语言规律,在强化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理论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并加强同其他学生的合作学习,善于思考和创新,强化英语口语锻炼和写作练习,不断提高自身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水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主导组织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至关重要。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摒弃那些传统落后的旧观念,注重汲取新的优秀的思想。课堂教学组织策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因此课堂中的互动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一些课堂互动的技巧,善于把握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变化,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整体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另外,在英语知识理论和口语表达上,教师要坚持学习和提高,逐步提高自身综合教学水平。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要积极,对待学生要平易近人,善于同学生互动,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保持良好心态,端正学习态度。在课外,教师要拓展相关方面的知识,善于结合其他学科知识,为英语教学所用,在教学生涯中要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教学态度和乐观开朗的精神风貌。
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如何实施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乐于接受,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把握好教材内容,而且要优化教学设计,细化课堂教学步骤,并能对课堂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预估并及时做出回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体现出整套教学系统的计划、调节、监控作用。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就应该计划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各知识版块讲解在课堂上占用的时间比例,单词和语法的讲授顺序,预想教学效果,等等,体现出教学设计的计划性。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每一步都要进行监控,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考勤情况、班级是否缺勤、缺勤原因等,其次是旧知识的回顾、学生对新课内容的预习情况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监督和考察。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精神状态,及时调节、鼓舞使其积极兴奋,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3.创新英语教学活动
课堂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英语课堂活动是教师示范领读,学生跟读,单词和语法讲解相结合。现在有些教师已经在英语课堂教学上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比如两两对话、小组对话、分角色创设情境对话、小组间分配任务等,在一些范文阅读中,教师可以采用单人读、小组读、接龙读或是男女生换读等方法。通过一些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教师设定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借助一些实物、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新知。此外,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参与课堂语言交际的机会,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一些相关的英语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创新中,教师要警惕课堂意外的发生,面对意外要能够保持冷静,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
4.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给初中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音频、动画等功能,使英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更新教材观念,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很好地将复杂的语言知识理论具体化,愉悦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良好的教学组织活动,需要师生间的有效配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不断拓展学科知识,善于总结经验和创新教学内容,加强同其他优秀英语教师的学术交流,善于借鉴他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做好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同学生的互动交流,运用教学策略调节课堂气氛,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英语口语的锻炼,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英语语言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言实践能力。学生自身要强化学习目标,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课堂学习上态度认真积极,善于思考、分析、总结,强化和其他同学的合作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侯杰.浅析储总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学科教学研究,2011(09).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教学方法组织者
我上了一节《万以内数的读法》,也听到了一节《万以内数的读法》,这两节课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现对两节课进行分析比较如下:
教法一,这是我们听到的课,其过程如下
1.教师让学生独立写出几个有不同特征的万以内的数并有选择地把学生写的各种类型的数粘在黑板上。
2.教师让学生读出会读的数,并指名读数,第一个学生读了一个3060后,提问:还有哪些是这一类的数,并总结像3060这一类数的读数规律。
3.再尝试读另外类型的数,学生读了7400这一类末尾有0的数,并总结末尾有0的数的读数规律。
4.学生读中间有0的数,然后找出它们的读数规律。
5.最后学生读万以内没有0的数,总结规律。
6.巩固应用
……
可以概括为:按照学生选择读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
末尾有0的数中间有0的数没有0的数巩固应用。
教法二,这是我在学校里上的一节研究课
1.教师让学生轻轻地读在课前经过自己的社会调查得来的万以内的数,教师巡视,并有选择地把学生搜集到的没有0的数和中间有0的数、或末尾有0的数这样三种类型的数放到实物投影仪上。
2.让学生找一找这些数的特点,并给这些数进行分类。
3.学生给万以内的数进行分类,分成了没有0和有0的两大类。
4.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没有0的数)让学生读这一类的数。并总结万以内没有0的数的读数规律。
5.有0的数,你会读哪一个?并找出与之是同一类的数。(学生选择了中间有0的数),并总结中间有0的数的读数规律。
6.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并总结它的读数规律。
7.请学生板书一个中间和末尾均有0的数,并且读出来,问:你为什么这么读?
8.应用
……
可以概括为:收集教师有选择地展示分类。
读没有0的数读中间有0的数读末尾有0的数。
读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应用。
思考:
1.教法一:教师让学生独立写数,非常相信学生的能力,然后教师把学生所写的万以内的各种类型的数粘在黑板上,课堂上几乎所有的数都来自学生,课堂教学的展开完全是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反映了教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非常开放,完全让学生自己来读数,学生愿意读什么数,教师就让学生读什么数,学生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就让学生说那一种类型的数的规律,教师没有扶着学生走路的痕迹。
1导入课堂用语的恰当性
“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恰当的导语能让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听课者转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应精备课、巧导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添语文课堂的魅力,让自己课堂独放光彩!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语,犹如磁铁,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神,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求知的欲望,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那么,语文课该如何巧设导语昵?
1.1介绍背景,充实内容,加深理解。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导语形式。现在有好些课文都是经典之作,但由于学生一则阅读面窄,二则年代的隔阂,学生在理解这些课文时都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在学习时就有必要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但介绍时不能长篇大论地笼统叙述,而应突出一两点能对学生产生深刻印象的内容。
1.2创设情景,以境引入。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3用故事、寓言、谜语导入,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课本外的内容积极性很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寓言来导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联系实际,情感交流,以情动人。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语文教学这门艺术同样离不开感情,引语“不是无情物”,我们可用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
2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二是引起学生思考。有效合理的提问,能促进师生交流,使老师传授的知识能更好的被学生所掌握。
2.1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提问方式的有效性。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如果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2.3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针对性
3.1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面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检查、帮助、促进。教师要投入小组活动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与提高
教师应该在认真学习领会课改和新课标的精神基础上,清楚自己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利用合理的教学过程和方法逐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美术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一切本着学生的学习发展为重点,搞好自己的课堂教学,避免把美术课单纯地上成为美术专业课。当然,把握这个难度比较大,需要美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提高。
二、课堂导入环节是关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的把握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当学生对学习美术有种迫切需要的感觉时,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因此,课堂导入要新颖多样、富于变化,要先声夺人,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融入课堂。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如,(1)创设情境导入。对初中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在导入时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图文声影并茂等特点,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意愿。如,欣赏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影视片段,在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采用文学与音乐、图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精彩的画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2)实物展示导入。通过展示相关的实物,譬如剪纸、塑像,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式直观、形象、生动,能快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起学习兴趣。(3)设置悬念导入。教师通过猜谜、提问、设疑等方式有意识地设置悬念,这样既迎合了初中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其思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有利于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
三、组织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标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国家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我们的教学要教会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并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它不但增强了美术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做到三“要”:目标要明确、任务要落实、分组要合理。在实施过程中,要抓好两个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互相帮助,合作探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心灵手巧”的学生可以帮助“笨手笨脚”的学生。谁做得不好,组内成员及时提意见和商量解决办法。教师也可巡回指导,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启发性帮助。在师生达成共识的同时,既解决了问题,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也加强了师生交流,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组织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自由、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展示自我,让学生创造灵感的火花自由绽放。让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中体验快乐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重视美术作品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