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窗花的知识

窗花的知识

时间:2023-06-05 10:16: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窗花的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窗花的知识

第1篇

山西大同地处塞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是北魏建都之地。大同地方美术领域宽广,门类众多,有著名的云冈石窟的石刻艺术,佛教明建华严寺的彩塑艺术,三教合一的悬空寺的建筑艺术,大同土著的煤雕艺术,九龙壁的琉璃浮雕艺术,广灵剪纸艺术等等。作为地方院校的大同大学的美术专业应该承担起继承和发扬地方美术的任务,同时作为特色专业进行研究与实践,使我们的专业学生和地方美术共同发展,得到双赢。这里就广灵剪纸进行研究和分析,使之成为美术专业特色课程之一。

广灵剪纸又俗称“窗花”,其历史悠久,是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它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它是一种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在全国品类繁多的剪纸中,风格别致占有较高的艺术地位。这种剪纸是用薄薄的宣纸,用锋利的雕刻刀,刻下来,再点染上颜色而完成的。在农村里,把它贴在窗户上,作为逢年过节时的点缀和装饰,所以也叫窗花。在本地人眼里,剪纸和窗花是没有区别的。因此,近年来出版的一些广灵剪纸的集子,有的题做剪纸,有的又称作窗花。剪纸和窗花,都是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并有很高成就的民间艺术。窗花是贴在窗户上的装饰,也可以说它是一种直接从农家的窗户上成长起来的民间艺术,主要流行在农村和小镇。因此窗花的内容也就以反映农民生活为主体,首先以花卉、戏曲人物、耕种、喂猪、养鸡为窗花的基本题材;其次就是象征吉祥、颂祝福利、反映农民生活愿望的图案,把美丽的自然风物,组成吉祥图案。从创作形式上大致可分为“单幅”(每幅画面是独立的)、“双幅”(采取对称形式的)、“多福”或成套的(如四人组成的戏剧,八幅组成的《八仙过海》,十二幅组成的《十二生肖》,二十四幅组成的《二十四孝》等)、“角花”(贴在窗户四角的四幅三角形组成的图案,或将一个整体分作四幅八幅剪开分贴)及“大幅”多是利用图案的重复与对称,在构图上多系圆形)五种。因为刻制窗花的目的是为了装饰窗格子,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既要把窗户装饰得美观,也不要妨碍外面光线的透入,这才能符合使用上的需要。所以在制作窗花时必须多处镂空,不能保留大片的“面”,道理便在这里。在广灵窗花剪纸中主要有单色剪纸和染色剪纸,一般单色窗花因为纸厚色度强,容易妨碍光线投射,面的部分需要改用线来表现;由于广灵剪纸主要的特色就是用宣纸来雕刻染色,纸质本身就透明,又有色彩的帮助,所以染色时,有些画面可以不镂空。透明和镂空,成了广灵窗花在形式上的一个特色。

广灵窗花艺术是以装饰为目的的平面图案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图案的意味特别强烈,图案的形式大都左右对称,上下均衡,或四面都采用均衡的形式,除了粘在窗户四角的窗花,很少用反复或对比的形式。也因此一般的窗花就不同于绘画要求线和面的丰满,要求画面的集中。人物小品、动物植物等图形,虽然不受一般窗花图案性所束缚,构图更生动自由一些,但也要具有图案的意味,线与面之间,不能距离太大,在着色上也是一样。染色窗花的着色,鲜艳固然重要,色调也常用对比色。广灵窗花大多是每两幅或四幅成一组,来求吉利,以成双成对贯穿着传统的吉祥观念,这也是广灵窗花的一个特色。

广灵地处塞外,气候比较寒冷,在农村里,为了室内能大面积采光,向阳的窗户都开得很大,宽敞得相当于大半堵墙。市井富裕的人家可以通过窗棂雕刻成复杂的花纹来美化这道大窗。而一般的农户家里的窗户就简陋了很多。窗棂只是一个方格,上面糊上一层白纸而已。所以窗花的尺寸有大型单色粗线条的剪纸图案和小型彩色细致的戏剧人物。尺寸长短也不相等,大约根据窗格来定,一般头号的高度大约有四十到五十厘米,二号约三十三厘米,三号约二十一厘米,四号约十五厘米,小号六到九厘米。每幅宽度约为长度的二分之一。

广灵窗花的制作工序,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取样。无论是业余的剪花,或是职业性的刻画,都是先绘图与熏样,就是先要完成画稿,然后把画稿放在纸上刻剪。如果不是用新画稿,就把旧样子和一张等大的宣纸叠加,平铺在小木板上,用清水喷湿,再放到油灯上熏烤。熏到全黑,再揭去原样,底纸就熏成有图案的印版。把这张阴版放在一叠白纸上面,便可以进行剪刻。第二道工序是刻剪。用剪子剪时,首先要把裁好的几张纸的四角和中间空隙处钉牢再剪,遇到对称花样,可以用对折法,折起来再剪,既省力又均匀。用刀刻时把纸放在有软皮底的长方格盒子里,并且把它固定好,使每一张纸都不能移动,然后在用刀刻。一般刻简单的窗花,用平刃刀,细致的人物用尖刃刀和小圆刀,先刻里面,再刻外面。第三道工序是染色。广灵窗花以阴刻为主,实大于虚,面多于线,这是为了点染着色方便。在广灵又流行这样一句话“三分刀工七分染”,染色是广灵窗花的特点。广灵剪纸的染色一般用白色宣纸为原料,以白酒调品色点染,因品色用白酒调过,色彩只向下沉,不向外溢,一次可透染四十多张宣纸。一般要一色干后再染第二色,以免潮湿串色。染出的颜色都很鲜艳,但经过一定时间,色彩的火候退了,就出现一种古朴质感。那种别具一格的色彩美,又是广灵窗花情趣别致的一个重要方面。

广灵窗花在艺术上的成就,完全取决于剪法与刻法技艺的高低。画稿无论咋样精美,如果剪手或刻手不好,往往就会弄得很拙劣。相反,画稿并不好,只要遇到剪刻高手,也可能剪切得很精致。所以,产生一副精美的窗花,不仅依靠优秀的画稿,更依靠剪刻的高手,在点染上面,还要依靠高明的着色。

总之,广灵剪纸(窗花)艺术,因为发生成长都在民间,所以在内容形式上基本是朴素健康的,反映了农民的直觉印象、淳朴的情感,在艺术的趣味上,洋溢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设色鲜艳明快、和谐统一,也充满着田园风味。而广灵窗花在形式上的特点,经过几辈人的不断创作和改进,形成了浓厚的地方色彩,获得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艺术成就。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全面开展,社会文化环境日趋成熟,艺术市场日渐活跃,民间剪纸艺术也在不同领域有所发展。尤其是随着旅游产业的壮大,剪纸艺术市场也在大步向前推进。剪纸艺术研究所的成立、小型剪纸企业的创建等,都促进了剪纸艺术的不断发展。

作为大同地方美术的广灵剪纸,在以自身规律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和美术专业教学进行结合,注重内涵发展。目前,高校都在做特色专业的建设与规划,注重应用性,突出地方特点。大同大学是一所多学科地方院校,办学立足山西北部,培养学生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重视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积极配合当地企业和文化产业的需求,进行校企合作,以求共同发展。大同大学美术学院是大同市内唯一的专业院系,也有义务承担起宣传和发展地方美术的责任。目前已经把石刻和小型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作为大同美术特色专业课程进行研究和建设,介于广灵剪纸的艺术特点和地域性,我们应该先了解广灵剪纸的发展历史、艺术特征、制作流程等理论知识,把它纳入大同美术的特色课程范围内,然后和广灵剪纸研究所联系,进行校企合作,进行研究开发,安排专业的剪纸艺术家来我校进行教学,作为特色专业进行研究和实践,这样会更好地宣传和发展广灵剪纸,同时把剪纸艺术和美术专业结合起来会对传统剪纸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会给广灵剪纸带来更美好的发展前景,也能使我们美术专业的学生真正掌握一门传统的地方美术,同时为地方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好相应的工作。

(责任编辑:刘小红)

第2篇

 

数学拓展课程是指学校教师自己开发、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资源,主要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说说对数学拓展课程的理解。

 

一、根据教材设计延展性数学课程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集相关生活中的数学,并在课堂上交流共享,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间的紧密联系。例如,教学“测量”这一单元中“生活中的数学”时,我围绕长度单位设计了一节数学拓展课,让学生课后收集相应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分享。

 

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组的同学都收集到了哪些信息。他说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4厘米,请大家比划一下14厘米大约有多长。

 

生1(用手比划):我的一拃大约是10厘米,所以14厘米大约是这么长。

 

师:这位同学说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8米,是地球上的第一高峰。

 

生:哇,太高啦!

 

师:想象一下,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8848米有这样的几圈呢?

 

生2:40多圈。

 

生3:44圈多。

 

师:如果一个人跑200米要1分钟,那么跑8848米就要40多分钟了。

 

……

 

可见,根据教材设计延展性数学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比较完整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估算、想象能力,使学生不是只会机械地做数学题。

 

二、结合教学内容探求趣味性的数学课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内容,寻找有趣、新颖的拓展性素材,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趣的、好玩的、神秘的,从而兴趣盎然地深入学习。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后,我为学生设计了“剪纸”的数学拓展课。

 

师:剪纸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我们先来欣赏一些美丽的剪纸作品,有一些图案还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1:这些剪纸真是太漂亮了!我们也想来学学。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剪窗花。首先准备好一张彩色的纸,对折,再对折,第三次对折,第四次再对折,接着用笔画出要剪的形状,用剪刀沿着画出来的图形剪,这就是剪好后的窗花图案。

 

生2(展示作品):哇,大家快看,我剪成功了,这是我的作品。

 

师:大家的小手真巧啊,剪出了漂亮的窗花。(出示窗花)大家数一数,这个窗花有多少条对称轴?

 

生3:这个窗花剪纸一共有四条对称轴。

 

……

 

上述教学,我结合轴对称的知识点,为学生设计剪窗花的数学拓展课,使原本枯燥的纸笔练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领悟到数学的内在美。

 

三、针对练习挖掘思考性的数学课程

 

封闭性、答案唯一的练习题,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在数学拓展课上可以将习题进行改编、重组或再创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例如,有这样一道习题:“用0、2、3、4、5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你能写出乘积最大的算式吗?”针对这道题,我开发了主题为“积最大和最小”的数学拓展课。

 

师:用一根长为20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长和宽都是整数的长方形,你能做出几种?什么时候面积最大?

 

生1(出示下表):我可以通过列表来解答。根据题目意思,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加宽等于10。

 

生2:我发现两数之和不变时,两个数相差越小积就越大,两个数相差越大积就越小。

 

师出示题目:用1、2、3、4这四个数字组成两个两位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要使积最大应该是哪两个数?要使积最小应该是哪两个数?

 

生3:我把所有的两位数都写下来了,根据“两个数相差越小积越大,两个数相差越大积就越小”,我觉得41和32的乘积就最大,12和43的乘积最小。

 

……

 

上述教学,我巧妙设计解题台阶,为学生提供思考的“脚手架”,帮助他们在举例中发现“大数配小数,小数配大数”的规律,顺利地解决问题。在这样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数学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数感。

第3篇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根据浙江省兰溪市诸葛八卦村的《诸葛氏宗谱》记载,早在明嘉靖年间,诸葛村“凿纸为灯,细如缕发,百变不穷”。 清末民国初兰溪剪纸艺术盛行,农家把剪纸作品普遍用于家庭装饰和婚娶、丧葬之中,也可用于年节门花、礼花,或用于刺绣。 兰溪剪纸历史悠久,有历史人物、戏曲、故事、山水艺术、鱼禽走兽、几何图案、诗词文赋等广泛题材,是研究民间民俗的宝贵资料和活化石。本节课旨在促使学生左右手并用、手脑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专注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兰溪地方民间传统窗花剪纸的艺术美,增强学生的爱乡之情。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当地民间传统的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兰溪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民间艺人以剪,不需底稿,手随心运,有如“一笔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剪纸造型以弧线为主,流畅优美,柔中见刚,作品具有韵律感、节奏感和浓厚的装饰趣味。一般来说,北方剪纸粗犷朴拙,而兰溪剪纸的艺术特点为“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如窗花喜花之类,大都在特定的花纹外廓内,围绕主题,根据内容需要和谐地构成完整的图案,显得美满充实,含意丰富。

三、学情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生以剪纸工具和画笔为载体,通过设计、绘图、裁剪和上色等手段,创作出人物、动物、静物等剪纸艺术形象,然后通过这些形象的粘贴、拼凑并添加自己的想象组合成一则小故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利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和剪纸的独特形式,来表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情或了解的故事,借以抒发内在蕴含的情感,同时深入学习和了解当地的民间传统艺术。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四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虽已有熟练运用剪刀的经验,但他们对剪纸的点、线、面相连的表现方法依然难以把握。教师在此基础上选取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或图片,将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方式分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与交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自主地体验窗花剪纸的制作过程,提出相对感兴趣的问题,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思考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讲求共同协作,师生研讨,探究方法。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优秀的地方民间传统窗花剪纸作品,使学生正确认识地方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窗花剪纸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进行剪纸练习,学习窗花剪纸的简单剪刻技法和创作方法,并运用恰当的方法制作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方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

六、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窗花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运用折、剪、刻等技法进行表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的能力。

2.教学难点:剪纸在设计和剪刻时要注意线线相连、面面相连。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善于观察、勇于创新,创作出题材新颖的剪纸作品。

七、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课件、欣赏资料(传统民间剪纸的图片、学生的优秀剪纸作品)、窗花剪纸制作流程图。

2.教学工具:小刻刀、剪刀、胶水、铅笔或水彩笔、彩色纸(两至三色)、白卡纸(稍厚白纸也可)、复写纸等(每人一份)。

八、教学过程

(一)观察激趣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出示多组优秀剪纸艺术作品或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观看后,教师组织讨论并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每逢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张灯结彩,十分热闹,你们猜猜看图片当中的他们在干什么?(学生自由猜想)

师:是的,他们正在剪窗花。窗花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一种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是采用剪、刻、镂的技法在纸张上创作的一种民间艺术。我们兰溪也有剪窗花的文化传统,有历史人物、戏曲、故事、山水艺术、鱼禽走兽、几何图案、诗词文赋等广泛题材,是研究民间民俗的宝贵资料和活化石,农家把剪纸作品普遍用于家庭装饰和婚娶、丧葬之中,也可用于年节门花、礼花,或用于刺绣。(教师出示课题:窗花剪纸)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教师出示直观教具进行展示,例如多组优秀剪纸艺术作品或图片,调动学生感官形成初步认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出问题并引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

师:看了这么多优秀的剪纸作品,你们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呢?能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吗?(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剪纸作品并提出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教师按小组分配任务,请学生欣赏剪纸作品,提出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从民间传统手工艺作品的美学角度、创作构想、基本流程各个方面进行探究学习。

(三)解释疑惑

师:大家喜欢的窗花剪纸各有特色,传统的剪纸主要是单色,形象以动物、植物和文字为主,技法单一。现代剪纸多采用染色的纸和各类彩色纸及金银箔纸。表现的形象延伸到人物、风景等题材。兰溪地方的民间剪纸艺术也有它的特点,充分运用谐和、象征、比喻、会意等手法,构思巧妙,含蓄华丽,富有诗情画意,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技法除了剪、刻还有撕纸,现代感极强。那么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来给你们做个简单的表演。(教师示范剪一个人物形象:造型要求大胆、简练,可以从自己想开始的任何部位开始剪,剪出生活中喜欢的动态。注意线条流畅、自然,人物身体各部分相连防止剪断,并在人物的衣服上装点衣纹、花边,刻画人物细节。边演示边讲解)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教师示范剪纸,向学生介绍剪纸作品的制作方法,解答疑难问题并简单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魅力,熟悉手工技艺流程并模仿学习。

(四)尝试创作

强调在剪纸前先构思设计画稿,注意条理化、图案化,图中各种线条彼此相连。出示不同的剪纸作品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在设计纹样时,也要注意纸的连断,图案可设计成花瓣、小草、人物、动物等造型,设计时注意形状大小,位置虚实对比。

师:我们把窗花剪纸完成之后,老师想要把它变成更加完整的作品,将它编成一个有故事的剪纸作品,可以怎么做?(学生自由讨论)

学习运用各种不同工具进行剪纸创作之后,将完成的剪纸作品衬上彩色的纸或染上颜色的纸,并尝试在作品周围画上一些纹样或者图案,创作一幅完整的剪纸故事,其中要注意衬纸外形和窗花纹样的协调性。色彩搭配可选用冷暖对比、近似色的搭配。

作业要求:可以在课堂上独立创作,也可以两两合作完成一组窗花剪纸,做到造型单纯、简洁、富有剪纸情趣和内涵寓意,并将其在衬纸上设计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设计说明:学生的创作时间大约15至20分钟。学生主要思考“我要画什么?”然后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技法要求,按照本节课所要达成的儿童画形式完成创作部分。在学习了剪纸之后,在完成的剪纸作品后面衬上彩色的纸或染上颜色的纸,进行剪纸故事的创作,要注意衬纸外形和窗花纹样的协调性。色彩搭配可选用冷暖对比、近似色的搭配。

(五)展示交流

教师挑选几幅学生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学生互评:你最喜欢这些作品中的哪一幅?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形状、材料方面分析评价同学的作品)

学生自评: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剪纸作品的构思,以及在课堂上的收获。

教师点评:选取构思巧妙、有新意的作品进行讲评,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指点。鼓励学生继承民族艺术传统,收集民间艺术剪纸。

设计说明:本环节用时大概为3至5分钟。学生展示创作的作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创作过程,教师观察和比较不同学生作品的构图、创意和技法。对构思巧妙、有新意的作品进行讲评,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指点。鼓励学生继承民族艺术传统,收集民间艺术剪纸。

(六)拓展延伸

教师总结:窗花剪纸可算是我们兰溪的一项宝贵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我们在学习它的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它的传统技艺。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好好爱护我们的民族传统,喜欢它热爱它,并让它在生活中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

作业拓展:将剪刻出来的人物组合成故事,适当添加道具或背景,粘贴在衬纸上,并给自己的作品编个有趣的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完成一幅完整的剪纸儿童画。

设计说明:课程最后教师用很短的时间作了总结延伸。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并启发学生在创造美的剪纸活动中继续探索前行,鼓励学生到生活和自然中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为当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作出贡献。

九、课堂小结

第4篇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方法

一、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热爱生活

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社会生活中来,又回到社会生活中去,拓展教学空间。教学时我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例如,教学《快乐的节日》一课时,我说道:“春节是我国大多数民族共有的节日,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我们的家乡,春节期间都有哪些活动?你和家人是怎样欢度春节的?学生们争相发言,说出自己节日的各种滋味。

“同学们了解了一些不同民族的节日及习俗活动,老师选择了一种大家较熟悉的节日习俗活动――剪窗花,请同学们体验一下吧!”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剪窗花,让学生通过参与制作,进一步体验节日的快乐气氛。教师通过展示样例,说明窗花蕴涵的意义,让每个学生在制作窗花的过程中,剪出自己的美好祝愿,表达出自己的理想。

使得学生们明白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不仅拥有各民族共同的节日,在每个民族内部,还有各民族特有的节日及其节日习俗活动。节日不仅是一种生活,也是各民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

二、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教学《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一课时,我先播放深圳火王俱乐部火灾视频,使学生们感受火灾的无情。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进行自救知识大比拼,看看谁懂得火灾自救知识最多。让学生如何正确拨打火警电话?拨打119时,应该说些什么?并且给出拨打“119”几种情况,哪种报警方式对?同学们积极回答,有的学生补充: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地点、所在区、县、街道、胡同、门牌或乡村地址都一一报上。并且把三讲一迎,(讲清失火地点,讲清火灾原因及火势大小,讲清姓名及联系电话,到路中迎候消防车),讲得清清楚楚。

紧接着,教师预设现在教室着火,怎样进行火灾逃生?熟悉教室火灾逃生路线最好的是哪一条?学生很投入的自救演练,知道在火灾中保护自己的自救和逃生的方法、技能。学会在火灾中保护自己和寻求帮助。

最后学生们总结出:“珍惜生命,远离火灾”,我们要尽量避免火灾,万一发生火灾,我们要沉着冷静,用自己的知识有效地保护自己。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

1.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

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如教学《走进不同的家乡》,“不同的家乡不同在什么地方?”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教材,结合平时的实际进行演出。学生们有的穿棉,有的穿纱。说着不同的方言,引起课堂的惊奇和趣味!海南岛地处热带靠近赤道,没有四季而只有旱季和雨季,所以年平均气温是最高的。冬季时,那里依然气温如夏,而|北地区气温最低。这些事例有很大一部分是班上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表演之后,学生对“不同的家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2.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

例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诸如:谁有过这样的体验?闯红灯,这样明显违反交通规则的事,有什么严重后果?说说理由。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多种闯红灯的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倾听、评价,进一步感受到了闯红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提高了学生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意识。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

四、走进社会参与生活实践

社会就是大课堂,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培养能力。

例如,教学《土地养育着我们》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田野去认识了一些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作物,学生们了解它们的种类、外形根、茎、叶、生长方式、分布、作用等,了解本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情况,懂得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长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理论知识与体验生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书本知识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引发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从而达到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

总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小学生思想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坚持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用生动典型的事例、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用适宜的方法,必定能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桂强.《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1)》

第5篇

[关键词]教师角色 艺术课程 主持人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上海东方台的少儿节目《欢乐蹦蹦跳》,它融多种孩子们喜爱的艺术形式于一身,以丰富的节目形式、新颖的活动版块、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及主持人具有亲和力的主持风格,把孩子们的最佳活动状态激发出来,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也因此,《欢乐蹦蹦跳》的几位主持人成为孩子中间深入人心的偶像。细细品味这台节目,我们不难发现,它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们的艺术课程十分相似:它由童言无忌开始,在孩子们的畅所欲言中,让我们联想起课堂提问时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紧接着串联的跳体操,就如同艺术课中的韵律表演,让孩子们舒展筋骨、愉悦身心;亲子游戏中,父母与孩子同台竞赛,这种亲密无间的温馨在艺术课堂里也可以演化为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最后的才艺表演是比较精华的部分,在艺术课中也是教学的重点;评比每一期的欢乐宝宝,则是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激发孩子最大的参与热情。这样的一台节目,能够连续多年长盛不衰,值得我们艺术教师用宋借鉴,它丰富多变的活动环节符合了艺术课程多门类艺术形式的设置。区别在于艺术课并不是简单的各艺术门类的拼凑,而是更深层次的人文内涵的挖掘。我们教师在上艺术课的时候,完全可以同样的成为课堂中的主持人,用自己更精湛、更深厚的专业素质,比任何入更熟知儿童心理特征的优势,做一个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具有亲和力与号召力的知名“主持人”。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和积极的反映者。而美术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唯一主角的现象,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就这一点来说,在艺术课程中就有许多值得美术教学借鉴的地方,我们的孩子希望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培养自己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新的美术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单一的两段式教学,摒弃单纯重技法的枯燥训练,吸取艺术课的长处,在不抛弃技能的基础上,融深厚的文化、人文底蕴于一身,运用更丰富的形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当电视传媒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而主持人的风格与角色定位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成败。作为美术老师,应当借鉴其长,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尝试:

1 将音乐引入美术课堂,激发学生幻想。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曾经有这样精彩的描述:“音乐是思维强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形象以新的方式在儿童面前揭示出现实中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的独特之点。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所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音乐的旋律在儿童心上唤起鲜明的想象,这种旋律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不可比拟的手段。”

将音乐引入美术课堂,旋律与节奏是幻想世界的载体,它充满着芳醇浓郁、绚烂多彩的诗情画意,只有通过幻想和想象,才能亲临其境,有所观赏和领悟。那些极富想象力的儿童音乐作品,更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音乐以其明快的旋律,能够改变美术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而美术则以其清晰的画面,能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增强形象性。因此将音乐引入美术课堂,可以使美术课做到“声中有画,画中有声”,两者和谐统一,从而既有利于创设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又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我经常把音乐引入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灵感。例如《石头造型》一课,在导入部分播放歌曲《雨花石》,那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声牵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孩子们感动于那块小小的石头,在创作中热情高涨。从他们那一幅幅热情洋溢的作品中,我知道是音乐点亮了他们心中最美的灵感。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之前,要经过大脑的精心构思,这个过程配上音乐,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吉祥图案》一课中,学生聆听歌曲《剪纸的女孩》,歌中唱出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画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创作起来则得心应手。在学生创作时播放音乐能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能营造极佳的教学氛围。如在教学国画时,我会播放中国古典乐;而在欣赏外国美术作品时,我则播放贝多芬的经典之作;在创作表现少数民族的作品时,学生聆听的则是极具韵味的民乐;从而达到了音乐与美术的完美结合,

2 将诗歌文学引入课堂,提升教学境界。美术通过造型视觉艺术去传播文化思想,文学则利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二者目的相同,只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已。在美术课中,有意识地酝酿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气氛,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画境、创造画境,或让学生带着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再联想,再创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例如在美术课的《水墨游戏》系列课程中穿插欣赏古代诗词。既配合了古文独有的韵味,又突出了中国画的传统神韵,令人沉醉其中,在一节以《月亮》为主题的国画创作课中,教师出示了一幅《李白邀月图》,画面格调高雅,神清气爽,李白的形象则清瘦矍铄,动作表情豪放张狂。要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情和李白与月亮的关系,光靠教师的讲解和画面的展示是没有办法深刻了解的,这时将诗歌引入课堂有利于学生对画面韵味的领会,能够让一切尽在不言中。伴着古琴悠扬的旋律,教师出示了诗人所写的有关月亮的几首诗歌,从《静夜思》到“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已具备一定文学功底的学生一下子对画面的意蕴心领神会,不仅教师的讲解分析能够省略,还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教学境界,可谓事半而功倍。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美术教学中选取适当的儿歌、散文、故事、传说等,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3 将传统文化渗入课堂。提高艺术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精髓,也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艺术的独特价值,激发珍惜美术遗产、关爱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传承与保护

文化遗产,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美术教育是我国新课改下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如何在美术中溶入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是关键所在,毋庸质疑,美术是人类智慧表现形式的结晶,具有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品质的功能。小学教育中开展美术教育无疑是从保护民族文化入手,重建美术文化生存、传承和发展的平台,把根留住,让传统美术进入课堂不失为一条良策。例如《剪纸》一课,教师联系过新年的生活情景,创设拜年剪窗花、贴窗花的祝福活动。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过新年的欢乐气氛,感受浓浓的民俗文化,接着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走进“民间剪纸艺术馆”,欣赏民间窗花作品,简介“窗花”的历史、著名的产地,了解其寓意,孩子们直观地领略中国剪纸艺术的魅力,初步感受窗花艺术之美,情不自禁地产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引发我也要剪窗花的表现欲望。

4 将游戏活动带入课堂,活跃课堂气氛。中国的学生从小就很难得到学习的乐趣,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在现在这样的形式下,唯一可能活跃的课堂就只有在小学教室里了。一根牛皮筋、一片树叶、甚至一团泥巴,可以让八九岁的男生、女生留恋半天,因为孩子喜欢“玩乐”。情节永远不切实际,结局大多美满团圆的卡通片对孩子有致命的吸引力,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看动画,因为他们充满“幻想”,喜欢“美好”。……如果没有了“欢笑”、“神秘”、“轻松”、“玩乐”、“幻想”、“美好”、“思考”,生活将是苍白的。我们追求高品位的生活,同样我们也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如果没有了上述这些,我们的教育将是无力的。如何在教育中添加“欢笑”、“神秘”、“轻松”、“玩乐”、“幻想”、“美好”、“思考”等调味品?我觉得。课堂游戏活动是关键。如在三年级学习三间色一课时,我将枯燥的知识设计成游戏的样式: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的彩色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瓶中,再拿三个空瓶,一齐放在讲台上,课堂上我来了个“魔术表演”,先做演示让学生认识三原色,然后用空瓶演示间色的调法,当我把两种原色的彩色水倒入一个瓶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来:“哇一一!”学生像看魔术一样,兴趣很浓。我的“魔术”表演完,接着学生做实验,板书:“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经过亲身体验,轻轻松松地牢记了色彩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6篇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简单的手法剪出简单的剪纸作品。

3、情感与态度目标: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具准备:

示范作品、红色纸、剪刀、刻刀、复写纸、胶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l、教师出示多种类的美术作品。(课件出示)

师:这些都是什么美术作品?

学生回答:绘画、剪纸等;

师:哪些是剪纸作品?(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

师:剪纸作品与其它美术作品有什么不一样,有哪些特点?生答:单纯、简朴、朴实、富装饰性。(教师板书)

师:今天老师与你们一起走近剪纸艺术。(板书课题:民间艺术――剪纸贴花)

二、剪纸的基础知识讲解。

1、 教师讲述:这些剪纸作品都出自农村老人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剪纸作品。

3.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出示课件)4.教师将剪纸展示给学生 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剪刀、刻刀等)

5、让学生认真观察图1图2,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再让学生观察图3图4,指出对错。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6、用课件出示贴花的剪纸作品。

9、下面老师先尝试一下,你们看老师是怎样剪的。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

10、教学制作方法和步骤

(1)同学们拿出一张彩纸。

(2)拿出笔在纸上画出动物的外形

(3)第三用剪刀沿着笔画过的痕迹剪纸。

三、学生创作过程

让学生把作品拿起来检查、及时指出优缺点

四、展评作品

组织学生把作品粘贴到黑板上集体讲评。

第7篇

一、风筝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最早的风筝是由春秋时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小小风筝也令中国人无比自豪!

我国制作的风筝,向来以精巧美观和独特的风格驰名中外,而且花色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从外形看,大致可分为三种:动物、人物、物品。从结构上看,风筝可分平面、浮雕、立体三种。依照观赏的角度,可把风筝分为板子类、硬翅类、软翅类、串式类、自由类等五个类别。依照风筝的地域分布,可以把风筝分为:北京风筝、潍坊风筝、天津风筝、南通风筝、江南风筝、台湾风筝等等。

风筝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和祝福之意;它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优良的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如“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余”“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近年来,风筝的制作有借助现代科技不断创新的趋势,各式新型风筝层出不穷,例如利用3D技术制作的立体风筝等。

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到了宋代,出现了“神火乌鸦”,就是利用风筝装上火药,投放到敌营上空,以达到军事目的。当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鸢城潍坊走向世界。鸢城潍坊市多次派风筝团到世界各地表演、参赛,加强了同海外的交流。1987年4月,潍坊被推举为“世界风筝之都”。

风筝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制作技艺(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北京曹氏风筝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风筝不仅是普通老百姓的,而且与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颇有名的“风筝迷”。他所著《南鹞北鸢考工志》系统地介绍了风筝的扎、糊、绘、放等工艺的技法,并配有彩图和歌诀,堪称一部难得的风筝史料。

戏曲家李渔,不仅喜欢放风筝,而且还写了一部以风筝为题材的《风筝误》。写的是詹氏两女,一个美貌有才华,一个丑陋且笨拙,却因风筝题诗各就姻缘。

明代大画家徐渭简直是个风筝迷。他写的《风鸢图诗》是当时放风筝热闹情景的真实写照。

著名作家梁实秋是个非常喜爱风筝的人。他说:“我对风筝有特殊的癖好,从孩提时直到三四十岁,遇有机会从没有放弃过这一有趣的游戏。”

和风筝有关的诗歌也很多:

春风语燕泼堤翻,晚笛归牛稳背眠。

此际不偷慈母线,明朝辜负放鸢天。

(明徐渭《题风鸢图》)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清郑板桥《怀潍县》)

二、窗花

窗花,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们心头注入轻盈怡然的新春之喜,带给人们飘逸俊美的艺术享受,也记录了亲人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

窗花,又叫刻纸、剪纸或剪画。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使用材料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物。窗花是我国民间久盛不衰的传统手工艺术之一,也是享誉世界的“中国符号”之一,窗花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窗花造型优美、寓意深刻,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纳福迎祥、装饰美化、馈赠亲友的艺术佳品之一。

传说窗花起源于汉朝。汉武帝非常宠爱他的妃子李夫人。李夫人不幸去世,汉武帝非常悲伤,卧不安席,食不甘味,思念不已。齐人少翁是一个好讲神仙方术的人,为了安慰汉武帝,少翁自称能将李夫人的灵魂招来。少翁用纸剪了李夫人的影像,到了夜晚,在一顶方帐中点起灯烛,映出了这个影子。晃动的烛影中,隐约的身影翩然而至,又慢慢远去,汉武帝痴痴地看着那个仿如李夫人的身影,凄然写下:“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这种用纸剪成人的形象,据说就是剪纸艺术的起源。以后这种方法流传到民间,人们剪了人物用来表演,于是便产生了皮影戏。

窗花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可贵的是它能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如“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象征婚姻的美满与神圣;“柿子和如意”表示四时如意、平安幸福;“喜鹊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

北方窗花以朴实生动为美,生活气息浓郁,其特点是粗犷写意,质朴夸张。“北方派”代表为山西剪纸、蔚县剪纸、陕西民间剪纸、磁性剪纸和山东民间剪纸。南方窗花以精致为美,雅致见长,讲究玲珑剔透,细腻写实,线条纤细顺畅。“南方派”代表为湖北沔阳剪纸、广东佛山剪纸和福建民间剪纸。

郭沫若先生曾说:“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

三、雕塑

泥人张――捏出人间百态

乔仲林

提起捏泥人,人们自然会想到蜚声海内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天津“泥人张”。

泥人张彩塑是清朝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创始人张明山。相传张明山的父亲张万全是浙江绍兴的一位师爷,随官吏至河北省深县上任,后官吏任职期满辞官而去,失去雇主的张万全辗转来到天津老城外西北角定居下来,以教私塾为业。当地许多邻居都是窑工,为了生计张万全也随他们捏些泥制的文具、玩具出售补贴生活。在这样生活环境中的张明山自幼就接触并喜爱上了泥塑,练就了一手绝技。他为人物造像只须和人对面座谈,抟泥于手,不动声色,不用多时,一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像瞬息而成。张明山聪慧好学,心灵手巧,技艺超人,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泥人张自张明山创始,经过四代人180多年的传承、创新、发展,成为了我国泥塑艺术的一座高峰。2006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泥人张彩塑艺术创作,题材十分广泛,作品多取材于神话故事,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传说、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除历史人物形象外,最具代表的,则是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三百六十行》描绘的便是现实的、市井的生活,他们善于捕捉人物刹那间的动态,着力刻画人物内在的性格与精神世界。在塑造上,作者准确地描绘出人物的特点和动态,记录了当时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作者以身边的人物为题材,采用写实技法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通过“塑造”与“绘色”不仅形象地表现人物,而且“随类赋彩”地刻划了人物的性格,展示出近代的生活气息,出神入化,达到神形兼备的境地。泥人张彩塑还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匠心独特,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泥人张作品的艺术特点是“塑与绘”的结合,先塑造后绘色。在泥塑过程中塑大体为关键,先将人物大的形体动态塑出,然后刻画衣纹表现质感,又不伤其骨骼。在绘色上多采取的是中国绘画中的工笔画法,使作品增添光感和色感。“塑与绘”这两者巧妙的结合,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个个真实而有活力的生命。

泥人张彩塑用料讲究,用色简雅明快,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他们采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揉而成为粘合性强的“熟泥”,辅以木材、竹藤、铅丝、纸张、绢花等。湿润软和易于捏塑的黏土,将形体大局依附于骨骼的肌肉运动、衣纹变化、面部表情等,自内而外地逐步塑造而成,通过塑造把一切可以观察的色相、体积、造型、神态等综合地体现出来,成为体质、神态、光色相结合的形神兼备的塑像。它不单形象地表现人物,而且是“随类赋色”地刻画了人物的神韵,使默不作声的塑像成为“凝眸欲语”的有生命力的生动造像。塑造好的作品避免阳光直射或炉火烘烤,应自然风干。泥人彻底干燥后要入窑烘烧,温度要达700摄氏度左右,出窑后经打磨、整理后再着色。在绘色时运用了绘画的技巧,用勾描、渲染、烘托达到苍劲、秀丽、典雅、艳美的目的,表达出雅而不俗、丽而不华、素而不旧的效果。泥人张的作品是以塑为根本,而画则使造像更接近真实的人物,在创作上对不同题材采取不同的创作方法,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选自《农民日报》)

四、中考链接

1.(2011福建厦门卷)探究性学习。

风筝(亦称“鸢”),浸染古典诗意,装扮现代天空。为筹办新一届厦门国际风筝节,主办单位拟组织“鹭岛竞飞鸢”宣传活动,同学们准备以志愿者身份积极参与……

(1)拟写“鸢节欢迎辞”

刘悦负责拟写“鸢节欢迎辞”。为凸显放风筝的魅力,他特地找来几则参考材料:

【材料一】古代诗文对放风筝的快乐情景多有描述,如宋代《武林旧事》记载“清明时节,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又如清代高鼎《村居》描绘“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材料二】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百子图》都有放风筝的生动画面。现代画家李可染也有一幅名画《牛背放风筝》(见右图),寄寓平步青云之意,表达美好祝愿。

【材料三】扶摇直上,小小的希望能悬得多高呢/细细一线,却想与整座天空拔河/上去,再上去,都快看不见了/沿著河堤,我开始拉着天空奔跑(佚名《风筝》)

【材料四】放风筝时,手牵一根线,看风筝冉冉上升,仿佛自己也跟着风筝飞起了,俯瞰尘寰,怡然自得。(梁实秋《放风筝》)

根据上面材料和你的生活感悟,探究一下:放风筝时,除了风筝,还放飞了什么?请将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横线上,帮刘悦把“鸢节欢迎辞”拟写完整:

来吧,来吧,相约鹭岛鸢节,相约在金色的阳光下,相约在温暖的情谊里。

来吧,来吧,放飞五彩风筝,放飞________,放飞________。

心相约,心相约,相约鹭岛鸢节,不论咫尺天涯。

(2)为“鹭岛鸢联”配画

擅长书法的林枫手书了一副鹭岛鸢联。班长提议,为这副对联配上图画,使诗情画意相得益彰。请你展开想象,将对联所体现的画面生动地描绘出来。

凤凰花开映鹭岛,风筝竞飞绘蓝天。

[注:凤凰,此指凤凰木,系厦门市市树。树冠宽广,叶呈羽片状,花大色红。]

(3)宣传“鹭岛鸢节”特色

主办单位印了数百份风筝节活动安排表,要求志愿者分发时结合安排表的内容向游客简介鸢节特色。请细读下表,简要说明新一届风筝节将体现哪些特色?(至少说明三点)

2.(2011浙江温州卷)语文综合性学习。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文化蕴藏在城乡的每个角落,滋养着每个人的心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温州的历史文化。

【城市印记】温州市五马街口的这座雕塑(见右图),体现了温州精神,请为其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2014模拟试题)民间剪纸产生在劳动者之中,劳动者的审美情趣又直接受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凭黄河水、黄土山养育的山西人民具有粗犷豪放、朴实敦厚的气质和性格。他们飞剪走纸,将自己的情思、才华和美好的心愿都倾注在朝夕相伴的剪纸中,构成了特有的地域习俗与人文心态,并显示着极高的审美价值。请你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你的了解,剪纸往往在什么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至少写出三个)

(2)民间剪纸中凝结了承传久远的集体心智,在作品中表现了社会形态、人类历史与丰富的心理。婚嫁贴“双喜”字可是很有讲究的,请你将你了解的贴“双喜”字的方法给大家作简要介绍。

(3)作为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的民间剪纸,是人们生活中最廉价的装饰品,也是最能体现主人意愿的精神产品。春节时粮仓、水缸等盛物器皿是人们着重美化的“天地”,一般都喜欢贴“鱼”,请你说说这其中有什么寓意?

・拓展积累・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价值;审美;思维;创新;个性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们如何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发挥美术课程的价值。

一、提高审美能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们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还要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作品欣赏与评析,理解自然美、艺术美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选择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从色彩特性的角度比较春天的主要色彩与夏、秋、冬的主要色彩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间色和原色之间相混调配,同时,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让学生在感受作品中的自然美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视频、图片、动画等效果,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国民间美术》时,我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中国的一些民间美术,如:年画、壁画、扇面画、建筑石雕、木雕、纸玩具、刺绣、窗花、竹编、糕点模等等。目的是通过多媒体一张张形象的图片展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我又向学生展示了窗花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图像情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形成创新精神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学生的视野局限在了教材中,或者是已经存在的事物上面,使得学生的作品基本上是如出一辙,没有创新。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寻找自己的绘画素材,使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运用自己的美术技术去描绘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例如,在教学《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时,由于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室内装饰品的设计种类;初步学习室内装饰品的制作方法。所以,在通过让学生欣赏室内装饰图片,感受到室内装饰品对于室内装修的重要性之后,我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观察生活中一些店铺的室内设计,一些家庭的室内设计等等,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最后,我让学生结合美术知识,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一个室内装饰品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具有生命力和实用价值的装饰品,来充分展示美术的价值。

四、促进个性形成

个性是每个学生一种独有的特点,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过于注重学生的共性发展,很少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去发挥展示自己。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的价值,要接受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通过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要一味地否定,这样会让学生找不到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要注重评价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风格。

例如,在教学《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时,为了让学生在欣赏自然与生命和谐的美术作品中,净化学生心灵,使学生理解生命的顽强与活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欣赏了《创造亚当》和《维纳斯的诞生》两幅作品,我先让学生通过画家的画,领会亚当被创造的过程,想象维纳斯诞生的经过,并以故事的形式用文字写下《创造亚当》或《维纳斯的诞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以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从而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美术的价值及重要性,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提升,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军红.如何搞好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美术教学[J].学周刊:B,2011(6).

第9篇

本届冬季农博会将突出展示特色,创新活动形式,体现文化内涵,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为广大参观者奉上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冬季农业盛宴。

瓜果蔬菜生机盎然

本届展会,现代农业展示区面积达到2.9万平方米。在基质栽培展示区,主要种植了瓜类、豆角、番茄、蒜苗、西芹、韭菜、茼蒿等30多个特色蔬菜品种,全面展示长季节蔬菜基质栽培技术;营养液栽培展示区将展示奶白菜、生菜、乌塌菜等10多个叶类菜品种和番茄、蛇瓜、冬瓜、食用小南瓜等30多个果类菜品种的营养液立体栽培技术,以及玫瑰花、郁金香等花卉水培技术;植物工厂采用了作物生长环境完全由计算机控制的世界设施园艺前沿技术,展示奶油生菜、花叶苦苣、紫背天葵和奶白菜4大类蔬菜绿色无公害种植技术;组培室重点展示了蓝莓种苗的组织培养技术。

在观光农业展示园,各种南北方果蔬集中亮相。这里主要种植了羽衣甘蓝、观赏南瓜、葫芦、西芹、蛇瓜等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较高的作物品种,以及火龙果、百香果、香蕉、枇杷、木瓜、菠萝等南方果树。

绚丽鲜花争艳迎春

除了绿意盎然的蔬菜瓜果,五颜六色的鲜花也成为了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在鲜切花展示区,种植了百合、玫瑰、火龙珠等观赏性较高的鲜切花,以及三色堇、石竹梅、欧洲报春等花卉,共展示50多个品种近10万株花卉。为满足市民选购鲜花的需求,组委会特别在基质栽培区开设了迎春花市,展示展销大花蕙兰、蝴蝶兰、郁金香、龙血树等150多种近3万株高中档花卉和绿植。喜爱君子兰的游客还可以到君子兰花卉温室、君子兰花卉展销厅欣赏、购买精品兰花。

此外,本届展会的渔业展馆进一步丰富了展示品种,展示了百余种淡水和海水鱼,新增了匙吻鲟、胭脂鱼、七彩海象等。

新鲜年货一应俱全

冬季农博会的年货大集一直非常受市民欢迎。今年的新春年货大集共设191个展位,展销山珍野味、名酒名茶、根雕藤艺、饰品玩具等上千种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食品、工艺品、轻工产品。

本次展会,共有114家绿色农产品和食品企业、38家工艺品企业、16家轻工产品企业及10家农资企业落户展会,展示展销上千种商品,还有8家台湾的茶商和水果商参展。

六组雪雕喜迎龙年

今年是龙年,农博园特别设计制作了龙舟、十二生肖、鲤鱼跳龙门等6组大型雪雕作品,展现北国冰雪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在6万平方米温室的通道上搭建了彩化长廊,利用门楼、龙柱、大红灯笼、中国结等装点各个展区,营造浓郁的龙年春节气氛。

文娱活动妙趣横生

本届冬季农博会正值春节期间举办。为营造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展会组委会安排了一系列精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展会期间,年货大集每天都在上演歌舞、杂技、二人转等精彩节目;在君子兰展销厅及渔业展馆还组织了古筝、琵琶等器乐表演。开幕日、正月初五、元宵节还举办了综合性文艺演出、秧歌展演、舞龙舞狮等大型活动。

第10篇

让学生对美术有初步了解

课堂上,我主要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印象。下面是课堂实录:

师:根据传统美术的分类,哪些是绘画里的?哪些是工艺里的?哪些是和建筑、雕塑相关的?

生:临摹、创作、写生、默画是绘画里的。

师:根据题材的不同又分为哪些?

生:人物、动物、静物、景物

师:随着时代变迁,美术的分类更多更细了。请同学们说说,中外著名画家有哪几位?

生1:齐白石画虾闻名。

生2:徐悲鸿画马闻名。

生3:外国的有毕加索、梵高。

我通过与学生的一问一答,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印象。继而开始欣赏徐悲鸿的马和齐白石的虾,让孩子对我国传统的水墨画有初步的认识。欣赏《奔马图》时,孩子们被八匹奔跑的骏马震撼了,眼睛都不愿意移开。

在讲解装饰画时,我运用意思递进或相反的词。比如形象、抽象,对比讲就容易理解,因为抽象和形象,是指不同程度的阶段,再如有点像――很像――非常像――太像了。变化了,不同于原样了,但还看的出是什么意思,这基本就叫装饰画。

同样一个描绘对象,在不同的画家手里甚至同一个画家手里,可以有太多不同的表现。从各个角度的画面,都有喜欢的人群。鼓励孩子画出自己喜欢的,对不喜欢的进行保留。

课堂上,给孩子们看各种写实的人物、动物、静物。再对比着看李可染、赵无极、马蒂斯的、康定斯基、保罗、毕加索等的抽象画,还要留意平时自己搜罗的图片资料归类、整理,给他们看同一个画家不同时期的画,常常是形象的、抽象的都有,又是非常生动的视觉感受。学生自然在对比中充分感受到形象、抽象的并存,感受到画家风格的多元性,感叹画家的天分和勤奋。

美术与摄影的区别

摄影艺术的出现曾经令大家担忧美术是否会因此而消失,后来的发展却更强,因为美术懂得调整、变化、出新。美术通过画家的画笔显示出自己的特色,相机表现不出来的内容,相机没有的思想,美术却有。

写实的画很美,一般人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我个人认为,写实的内容可以交给相机去记录。课堂上,笔者很少以画的实物逼真与否来限制学生,总是鼓励学生大胆画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大多数人对美术水平判断标准,仍是以画的实物是否逼真为基本出发点,但美术教师,应该尽量保护、肯定、引导孩子的观察事物的角度,让孩子们尽情的创新。学生在画画时,随心随意却又不随便,它的专业,不是相机能做到的。美术可以表达个性,蕴含其中的含义,需要美的眼光领悟。教师需要多肯定孩子的作品,从平时的美术作业到完成一幅美术作品,都需要教师的发现、保护、引领。

经典、非经典对比欣赏

一提到徐悲鸿人们就会想到马,提到齐白石就想到虾,提到达芬奇只知道蒙娜丽莎,提到凡高就是向日葵。我总是尽量让孩子们看的更广、更宽,尽量多展示同一个画家的不同题材、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

我给学生欣赏徐悲鸿的狮子、雄鸡、鹅、牛、猫;油画中有吹箫、珍妮小姐、坐在桌边的蒋碧薇。齐白石画人物题材、山水造型的不多,我找出来寥寥几幅给同学们欣赏。中国画的荷花题材,张大千、齐白石、刘海粟、潘天寿,各画家的风格又各有不同。

学生在欣赏中能充分感受到,各画家的个性理解和表现。对画家更是油然而生崇拜之情,从作品的风格变化中,看画家如何常出常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学生很自然地萌发崇拜的感情。

欣赏的内容不仅仅是绘画,还有雕塑、工艺等。比如同样是牛的题材,给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牛的摄影、绘画的牛、工艺品的牛、图案里的牛、雕塑里的牛。

艺术天地很大很广,美术只是其中一点。美术天地很大很广,美术课只是其中一滴。我们可以不局限于美术课本,在室外,校园里的环境布置、大街上的广告栏、精品店里的可爱玩具、超市里的生活用品、衣橱里的服装改变、餐桌上的色香味、舞台上的背景、同学们的开心笑容、身边的书包文具……到处都有美术。“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一直是美术课的要求,而平时的观察,可以不刻意,只要去真诚爱生活,去用心感受,自然会有美的发现、善的表达、美的表现。在我的课堂里,经常引导孩子发现近在眼前的美,对美的捕捉、美的留念。比如,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练习本的封面,画自己喜欢的春夏秋冬的美衣。临摹是经常有的,渐渐过渡到临变,过渡到默画,到学生自己也学习创作的过程。

美育教学要结合德育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我们具有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有着重要地位。

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小学生实施德育的途径之一,而不仅仅是思品课、社会课、语文课的专利。在美术课堂里渗透进德育部分和思品课、科学课等适当结合起来。使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

平时多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它们蕴涵着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加工。美术作品具备了可供审美的丰富内涵,也具备了引感的内质。教材里的各种范图集结了美术编辑的心血,当然是切合孩子特征的范例。不过在教材之外,还要注意搜罗相关内容的图例供孩子欣赏。

如观察冬天的雪景时,介绍的《沁园春・雪》和王冕的《墨梅》,在一起吟诵写雪的诗,深切感觉到冬天的美景。看王冕的《墨梅》,更是让孩子觉得亲切、自然。做手工作品《风筝》时,让学生先欣赏自己家乡的风筝制作视频,这是学生家乡的风筝节,再引申到家乡的蓝印花布,对家乡的美好情感就有更具体、更深切的感受。

学习《青铜器》欣赏时,给孩子看青铜器的发展简史、制作步骤,让孩子感受祖国远古工艺的伟大,讲解时结合历史故事,让孩子感受到祖国的传统文化。同样,中国的剪纸、雕刻、苏州园林的建筑等等课堂知识之外的扩展,更是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短短40分种课堂,将德育和美育自然的结合起来了。

设计符合学生的美术学习

虽说不局限于课本,但从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来讲,大多数孩子能把课本上的照做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课本上还有很多版画、水墨画之类,很专业,也不太容易操作。室外设计城堡类、青铜器、红木器的仿制类,笔者无暇顾及。笔者从实际出发,设计更接近农村孩子的内容。

比如,从折纸――剪纸――贴纸――撕纸――废纸加工――平面――立体的手工制作,从室内布置到课外做游戏,就有很多可学的内容。而我自己收集的各种精致的花卉折纸、立体剪贴、趣味拼图等美术类书籍,常常让学生们忍不住惊叹。随之激起创作热情而设计、布置自己教室、布置自己家里的角落,将美术与实用结合起来。

春天来了,我会跟着春天的脚步,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一系列主题的美术活动。

①说说形容春天的词汇,说说花卉的名称,说说每个季节的代表性花卉有哪些。

②看花的摄影作品,再看花的绘画。从素描到色彩画,从国画到油画,从漆画到工艺画。看花的图案,从黑白到彩色的,从单独纹样到连续纹样,从窗帘到桌布,从服装到菜肴。看花的工艺品,从平面到立体,从绣花到雕刻,从石头到纸艺。始终强调风格的对比,写实的、写意的;传统的、创新的。

③读花的文章、写花的作文、听花的诗歌、唱花的歌曲、赏花的乐曲、看花的舞蹈。

④感受花儿传递的情感:花店里的花语、卡片上的花、衣服上的花、头上的花、家居的花、清明节的花、母亲节的花等等,让孩子亲手做花进行赠送。从纸工、泥工、布工等,多材料进行尝试。从布置教室、参与活动的设计等,多范围的尝试。在这些尝试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增加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根据不同年级的孩子接受程度,设计不同深度的内容。还会结合每学期学校的丰富活动,做出相应调整。

设计多种美术作业批改方式

美术是小学里唯一有书面作业的学科,也平添了不少的烦恼。课堂上的表现是不用心,不认真。有的学生几乎从来不做作业。学期中不带这文具那材料是常事;让他回去拿作业,担心路上车多人杂;让父母送到学校,他们也都在上班,时间上不允许……总之,就是无奈。

笔者遇到这种情况,常常用名言自勉: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笔者自责:教学魅力不够,才吸引不了学生。课后批改作业,笔者也认真设计、尝试,不拘于一种形式。有时候是让学生带回去完成,第二天,作业本交来后课代表捧到办公室里批改。有时候是当面批改,及时把作业情况和孩子面对面的反馈、交流,指出学生作业里的优缺点,让孩子回到教室,进一步修改完善。

近几年,国家规定给学生的作业评价要求是用优、良、中、下等不同级别,可笔者认为,这对孩子参差不齐的作业评价太笼统了,差距拉不开,孩子对评价只是匆匆看一眼,没什么具体的感觉和反思,少了对学生的激励和批评的作用。笔者还是坚持以分数来批改,让孩子在分数的区别里,对比、探讨、感受差距。

结束语

第11篇

一岁之始(正月初一)即岁朝。古时,人们把庆贺这一特殊日子而做的插花,叫做“岁朝插花”。近两年来,每当春节的时候,我都会把自己创作的奇石“岁朝插花”作品,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发给亲朋好友,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和内容,祝福大家新年好。收到我的奇石“岁朝插花”的祝福,亲朋好友们都很是新奇,纷纷赞美,一位好友惊叹到:“插花是奇石啊!不可思议,太美了。”我的奇石插花得到了许多点赞,它既给亲友们送去了我对他们的新春祝福,又使他们感受了奇石的奇美,同时也让我收获了欢乐,体验了玩石赏石的成就感,那种感觉用陕西土话形容和表达就是:美忒忒了!

我为什么会喜欢上用奇石创作“岁朝插花”呢?几年前的一天,我看到一本收藏书籍,上面介绍了“岁朝插花”和清供,让我这个对此方面有点孤陋寡闻的人大开眼界。原来,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叫作元日,也叫岁朝。《尚书大传》对之释曰,“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称三朝”,指的正是农历正月初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在一年初始,在新春佳节,人们有许多习俗,比如吃团圆饭、点旺火、贴春联、放鞭炮……旧时还有许多地方和人家,每逢此时,还插上一瓶花,并与一些食品一起放置,供奉于堂上,以招祥祈福、礼神祭祖。对供奉用的插花,人们就称作为“岁朝插花”,也叫“岁朝供花”。如今,由于社会和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岁朝之时,礼神祭祖的习俗已淡化和消失,“供花”这一形式也远离了老百姓的生活,但是,每逢新春之始,农历春节,人们庆贺新春,清扫房屋、贴窗花、挂彩灯等装饰美化居室,欢渡美好节日的习俗却没有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逢过年,纷纷用鲜花装点居室、祝福美好生活的现象已十分普遍。因此,“岁朝插花”的形式,实际上又在各地、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悄然兴起了。当然,它的意义已与旧时不再相同,大家插上几束应时节的花卉,装点美化自己的工作、生活空间和居室,悦人悦己,同时也将辞旧迎新的美好期盼和随缘、珍重的生活哲理,寄予和融入到一瓶花中,“插下”新一年的家庭、个人念想与美好愿望,此方式美哉、乐哉!

了解了“岁朝插花”,联想到现今人们对节日插花的喜爱,加上自己的藏石中有一些花的象形奇石,我便有了尝试用奇石创作“岁朝插花”的念头。我深知,好的、成功的创作,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我从两方面开始充实“理论”:一是开始收集学习有关“岁朝插花”的传统知识。

原来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特别注重精神享受,他们都是那类在零星锁碎的日常生活中总能孕育出花园里五颜六色的妍丽,也可以滋养出原野上星星点点淡雅的人们。日常清枯寡淡的生活中,他们总能惹出些许雅致来,因此,有了“岁朝清供”与“岁朝插花”。所谓“清供”,又称“清玩”,是以寻常素淡之物供奉于年之初始之日。旧时的文人墨客在岁朝之日,自有许多闲情逸趣,他们或在案头摆上古瓶、古尊、字画、蔬果,插上应节时令的花草,或放上吉祥物件等,以表达迎新、赞春的美好心情。在历代的诗画中称之为“岁朝清供”。“岁朝清供”作为文人生活的雅趣,造就了艺术特别的题材门类,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成了诗、书、画,图文并茂的典型文人画。明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不无感慨地说:“年中插花,盆中养石,虽是寻常供具,实关幽人性情,若非得趣,个中布置,何能生致”。旧时的“岁朝清供”讲究颇多,现今我们在古人画中看到的“岁朝清供”图,从其读到的是它给人以祥和、欢乐的感受和祈福的心愿,同时,还领略了画家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再是关注和学习插花方面的常识。

我得知,我国的传统插花有四大类形式:即文人插花、佛前供花、民间插花、宫廷插花。其中,佳作都是以文人为主。古代插花需要重“三境”:心境、情境和物境。文人插花往往追求雅致,因此,一般不会超过四种颜色,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的插花方式。在古代中国,插花被视为“酷者”的艺术。它需要仔细品味,用心体悟,用崇敬之心来创作。唐代罗虬在《花九锡》中对插花进行了概述“一、重顶帷(障风);二、金剪刀(剪折);三、甘泉(浸);四、玉缸(贮);五、雕文台座(安置);六、画图;七、翻曲;八、美醑(赏);九、新诗(咏)”。插花与绘画、诗歌、文学等古典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这样方式,能让人们涉猎很多东西,向外可以看到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向内可以看到深遂无比的内心世界。比如在我们中国,爱情之花是芍药,“两情相悦,赠之以芍药”;母亲之花是忘忧草,它种在家门口,希望游子能忘记忧伤;还有牵牛花,别名朝颜……我们的祖先把花卉取名取的多么美啊!花美需人赏,自然,赏也是有讲究、有方法的。如隋唐时期,欣赏插花讲究边饮美酒,边听乐曲,还不时即兴咏诗,融插花、生活与娱乐于一体,这种鉴赏方式称为“酒赏”。到明代时,袁宏道对插花的审美要求更高一层,将插花与品茗相结合,谓之“茗赏”,这与之前朝代大异其趣,其注重品位,即赏花要花品兼得,重清香幽美之情趣和韵味等。在各种形式的花赏中,以“茗赏”最高雅。“岁朝插花”和文人插花都十分讲究,非常儒雅,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们的一种对美的追求的体现与再现,更是一种艺术。当了解了这些“岁朝插花”的传统和传统插花知识后,使我更加衷情于“玩”奇石“岁朝插花”了。

经过“理论”的准备后,我开始了奇石“岁朝插花”的创作。根据奇石的固有特点,参照古代“岁朝插花”的传统形式,我把彰显奇石特色、遵循传统、吸纳当今理念和元素等要素紧密相结合,确定了创作“岁朝插花”,以低花、堆花、花篮式为主;选用插花花瓶,力求要用天然成型之物,最好也是奇石的,以彰显天然成趣之美。

我创作的首个奇石“岁朝插花”作品是“自由花”式的。为了能搞好第一个“岁朝插花”的创作,我从存放的藏石中找出了早期收藏的几个奇石花朵来,在花的四周又给它们粘上了绿碧玉的奇石叶子,还别说,那些奇美的奇石花骨朵,在装扮上绿碧玉的叶子后,更加奇美,并“鲜活”了起来,只见那奇石花朵楚楚动人,甚显娇艳、妩媚。我从中选了三个精美的奇石花作为“自由花”式插花的主要“基材”,用枝条粘了状似柳芽的白色、黄色玛瑙小石,做出了插“自由花”用“银芽柳”辅材, 拿自己收藏的一个玛瑙花瓶作花插,经过精心布局,在玛瑙花的花插中插出了一个由黄、红、白三朵不同颜色的花儿和六支“银芽柳”合数为九的“自由花”式的“岁朝插花”,它正合了中国人三、六、九向上走的吉祥寓意。

初创作品出来后,按照自己创作奇石作品的惯例,一面请夫人欣赏奇石插花,征询她的意见,一面又拍了照片,发给石友老杨等,请他们评价,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大家看后都感觉不错。春节时,当它带着我的祝福发到亲友圈时,亲朋好友纷纷点赞。第一次创作奇石“岁朝插花”的“成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我“玩”奇石“岁朝插花”的兴致,接着又构思创意了一些新的插花体裁,其中,最让我费心费力的就是创作的一个堆花式“岁朝插花”作品了。那是2016年初开始构思要创作的一个作品,为了搞好它,创作构思出来后,我听了夫人和石友老杨的意见,他们给了我一些中肯的建议。我创作的总体意向是搞一个大气的花篮、堆花式的“岁朝插花”,插花的花朵要丰富、丰满,花形灵动,花色五彩缤纷,彰显气势,体现满是春色,满是彩(财)狻…可想法总归是想法,实际创作的难度还是很大的,最主要的是在石市上要想淘到我自己确定的“高颜质”标准的奇石花朵儿,真是太难了,但再难我都不改初心,坚持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完成自己的作品。今年十一假日,我还特意去了左旗赶了展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7年新春来临之际,我终于完成了第一个大的堆花式奇石“岁朝插花”作品(图一),作品有大小各式象形花儿,如牡丹、、玫瑰、喇叭花等数种花三十多朵,花瓶是自己收藏多年的一个清代青花瓷罐,古董加奇石花儿的巧妙结合,别有韵味,我又为恭贺亲朋好友们2017年的新春岁朝,准备了“满是彩(财)气”的祝福。后期我拟创作主题为“奇花现(献),满堂彩(堂财)”“岁朝插花”作品,但愿自己的这个作品能在2018年新春前完成并奉献给亲朋好友,让大家通过“奇石插花”这个平台,进一步欣赏奇石、奇石之花的绝美和奇雅,感受生活的美好。

第12篇

关键词:学生作文;教学技巧;培养能力;视野;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232-02

随着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观念越来越超前了,小学生的思想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做好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呢?这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深思的一个问题。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一、加强小学生作文基本功的练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所以做好学生作文基本功的训练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首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生字、词语的理解,让学生把生字词的意思理解了、融化了,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更准确地使用自己熟悉、理解的好词语。例如:在《画杨桃》一课的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教诲,重点给学生讲解了“叮嘱”一词的意思,并与“嘱咐”、“叮咛”做了详细的比较,使学生对三个词的感情表达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在一次写作中一名学生就准确的运用到了“叮嘱”一词,“我家就我一根独苗苗,每天上学前妈妈都再三叮嘱我过马路要注意安全,要等红灯了再走,还要记得左右都看看”,更好地表达了妈妈对儿子上学路上注意安全的谆谆告诫,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其次,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方式,老师不光要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物体的观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那样学生的写作内容才会更广泛,学生才不会陷入眼前的事物很多,却无从下手的境地。例如:三年级上册的作文《介绍祖国的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有贴对联,贴福字,贴窗花;有国画,书法;有布老虎,中国结,皮影戏,捏面人;有赛龙舟,舞狮子,闹元宵等。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是缺少写作的内容,而是缺少写作的具体材料。有的学生想写贴对联,结果三言两语就匆匆结尾了,原因就是知道的有关对联的知识太少了,在过年的时候只是觉得新鲜好玩,没有深入的去了解对联的来历,对联的常识性的东西积累太少,没有理解对联的意思,结果在写作的时候就显得无话可说。所以要培养学生少对周围的事物详细的观察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义活动,经常带他们到社会上,到大自然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只有教会了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使学生积累到更多的写作材料,为写好作文奠定内容基础。

最后,还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底,使学生学会运用一些写作手法。常用的写作手法有比喻,拟人,联想,想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正确的使用写作手法可以使小学生的文章显得更生动、更形象。例如:有一名学生是这样描写春天的:春姑娘像一位花仙子,挽着一个小花篮,把美丽的花儿撒向大地,大地立刻变成了花的世界,白的梨花,红的杏花,粉的桃花……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顿时显得秒不可言。还如:一名学生在一次作文中写到“我爱上了读书,读书时我就象坐着小艇穿梭于浩瀚的大海,心情是那样的愉快;读书时我就象品尝最爱吃的菠萝、蜜桃,丝丝甜蜜渗入我的心底;读书就象爬上高高的山顶,让我领略到了山下无限的美景。”比喻手法的运用把小作者在读书时的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增加新的写作内容,使文章更有新意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因此,作文教学也要尽量联系现实生活,体现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的作文不至于太老套,太空洞。如在写《爸爸妈妈的爱》时,好多学生写的还是妈妈给我送雨伞,给我系鞋带;爸爸、妈妈陪我过生日;我生病了爸爸、妈妈在病床前照顾我。作文内容显得很陈旧,没有新意。通过讨论和老师的引导学生明白了:在自己跑步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爸爸的鼓励是对自己的爱;在街上看到展出的花卉,妈妈教自己认识花的品种也是爱;自己到同学家写作业回家晚了,爸爸发大火也是爱。我们启发学生写作内容要新颖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写出新颖的内容。还如:在写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作文《介绍家乡周围的环境》这篇文章时,由于学生生活圈子小,年龄小,对环境的关注范围很有限,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自己外出调查,或访问家长、周围的人还可以查资料对家乡周围的环境有更多的了解,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学生才会有话可写,内容才会更贴近生活实际,更有新意。内容新颖的作文更有活力,也更加吸引读者。

三、加强作文的思想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