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型玻璃教案

新型玻璃教案

时间:2023-06-05 10:16: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型玻璃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型玻璃教案

第1篇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相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发和利用。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20世纪初的很多权威学者也说过:兴趣是个水闸门;兴趣是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兴趣是儿童成长的“指示器”。可见,培养兴趣是多么的重要!

引发兴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教师语言进行描绘、叙述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教学硬件让学生欣赏画面创设情境;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直观想象创设情境等。如:讲林海一课。我上课出示课件展示大海的画面,请学生说出大海的特点。然后,接着展示大兴安岭林海的画面,请同学简单概括出林海的特点:一望无边、满眼绿色,林木随着山势起伏如波浪,使学生感受到林海与大海的共同特点。通过提问学生:“你们看过大海,想不想去看林海呢?林海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要去!”;“我想看林海”;“我已经去过了”等等。顿时,课堂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于是通过创设这个情境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到了课堂上来,使孩子产生了观察林海、探究林海的欲望。孩子有了兴趣入了情境才有了学习的欲望,他们就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了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的兴趣或认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因此推动着学生努力地去学习、去探究。这样课堂上才会取得事半公倍的效果。

二、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表现为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缺乏生命活力,致使学生依赖性强,学习效益低下,所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每一个教师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它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相信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了解他们的愿望、意见、追求。学生的需要就是教师的需要。只有把情感因素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愿意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及时把教师的教育任务和教育设想整合进去。另外,教师说话态度要和蔼,声音要动听,给孩子亲切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己见解的欲望,努力创设和谐向上的课堂环境。

三、 留给学生学习的空间。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打破了教师满堂灌的一统天下,许多教师都加快了转变教学观念的步伐,以适应课改的潮流。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仍还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虽然,教学观念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需要锲而不舍地向旧观念挑战的勇气和决心,同时还需要新观念及时补充新鲜的血液。只有这样,新旧观念才能换位。所以,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

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自由支配、自由发挥的空间,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要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必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探究问题,合作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理解、解决问题。如:我在《新型玻璃》这一课,首先给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孩子初读课文,了解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作用。并填写表格的名称。

名   称 特    点 作     用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问题扫描;策略点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7-0039-03

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已进入延伸阶段,各地在课程标准的研读、教学方式的转变、评价体系的改革等方面,做出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但是,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对这些问题进行粗略的扫描,并就其解决策略加以适当的点击。

一、观念陈旧老套

问题扫描:接受了新课程培训,明确了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三个以”——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应该说理念是更新了。但理念归理念,行动归行动,新坛装老酒的现象在教学中还屡见不鲜。有些老师放不下自己的老经验、老做法,认为原来的做法门熟路熟,用起来顺手省力;有些老师认为旧船票照样能登上新客船,自己的教学设计一直走不出老教案的框框;有些老师忽视自己独立备课能力的提高,不愿研读课标,疏于研究教材,懒得分析学情,拿着备课组现成的教案和课件就匆匆走进课堂。上述现象反映的是教师变革意识的缺失,研究意识的缺失,这些缺失是制约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瓶颈,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策略点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理论书籍,真正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面对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的背景,反思自己的教学,彻底摈弃那些陈旧的、落后的教学方式;整合各种教材资源(目前全国范围内使用的教材有人教版、上教版、粤教版、湘教版、鲁教版等几种版本),设计出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教学路径,在研究教学的同时,使学生得到发展,使自身得到提高。

二、弱化实验教学

问题扫描:以往不重视化学实验的客观理由是缺乏实验药品、仪器,随着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硬件四配套”工程的到位,缺仪器、少药品的理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新理由是课时紧。事实上,课时紧并不是不做实验的主要理由,目前弱化实验教学的根本原因还是“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这一错误的价值取向。受这一价值取向的驱使,有些学校的化学实验室变成了摆设,不用说开设学生实验,就连教师的演示实验也难保障。化学实验教学的弱化,不仅剥夺了学生实验探究的机会,打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而且丧失了化学学科赖以建立的基础,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化学教育界有识之士的担忧。

策略点击:首先,从一个较高的视角去认识化学实验。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只有将实验教学放在突出的位置,才能实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其次,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注意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融合,如果课堂上学生分组实验的安排的确有困难,可以把重要的学生实验集中在一起,分阶段、分批次地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再次,改革评价制度,将实验操作考查作为纸笔检测中实验考查的补充。江苏省苏州市注意到了实验操作考查与中考实验试题命制之间的衔接与融合,每年中考试题中都会出现一道和实验操作考查相关的实验题,如此,既保证了实验试题背景的真实性,又确保了实验操作考查的实效性,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三、“度”的把握不准

问题扫描:一是教学的广度把握不准,教学内容太多、太杂,某些删减性的内容、拓展性的知识,也成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钡离子的检验等等。二是教学的深度把握不准,教学讲究一步到位,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涉及用木炭代替红磷后实验改进的问题;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中涉及为何不选用浓盐酸与稀硫酸的问题等等。三是教学进度把握不准,这一点不准是和前面的两个不准相连的,由于教学内容多,教学难度大,又要腾出时间进行总复习,新课推进速度快也就不可避免了。上述三个度的把握不准,为学生留下了大量的“夹生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策略点击:一是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抓住学科的核心知识,确立教学的重点,避免教学中面面俱到,把教学的火力集中到重点内容的传授与学习上。二是妥善处理好学生认知的阶段性和学科知识的严密性两者之间的关系,阶段性教学中不要把知识讲得过死,而是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待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回过头来引导他们重温昔日的问题。如,木炭代替红磷后实验改进的问题可以安排在碱的化学性质学过之后,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中为何不选用稀硫酸的问题,可安排在物质的溶解性学过之后。三是控制好教学的进度,与其花很多的时间去炒“夹生饭”,不如一开始就用温火把饭煮熟,新课教学中,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留出一节课帮助学生梳理、巩固、消化所学内容。

四、束缚学生思维

问题扫描: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为主,不给学生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思维的惰性,思维的变通性和发散性更是受到了极大的束缚。有的老师以降低思维难度为由,设计出的问题思考价值极低,学生只要答“是”“不是”或“对”“不对”即可。有的老师以教学时间紧为由,把问题的思考线路设计成一条窄窄的通道,牵着学生的鼻子在通道里跑,防止学生异想天开。有的老师以集体批阅试卷中标准答案要求十分严格为由,把问题的答案一字一句报给学生,要求学生背诵默写,以提高考分,好端端的自然科学课上成了语文听说、默写课。

策略点击:树立新型的学生观,学生不是知识和方法的容器,而是有个性、有潜力、会创造的生命个体。一节课中不可能时时处处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但针对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或几个发散思维的机会还是有可能的。如,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的探究环节,可在演示了“塑料软瓶变瘪”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软瓶变瘪的实质(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软瓶压瘪)之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只要放手让学生想,他们就会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玻璃片充分振荡,用手试试玻璃片是否容易拿开?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玻璃片充分振荡,将集气瓶倒置,看玻璃片是否掉下来?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用一张纸片盖住瓶口振荡,将集气瓶倒置,看纸片是否掉下来?将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倒扣于水中,观察集气瓶内液面的变化等等。至于学生答题语言规范性的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加以解决,没有必要用报答案的方式去束缚学生的思维个性。

五、讲练严重脱节

问题扫描:课堂上教学密度大,教学节奏快,没有训练的时间,巩固教学内容的希望全寄托在课后作业上。偏偏课后作业本上的习题,大多选自各地的化学中考试题,偏多、偏烦、偏难的毛病经常出现。这就苦了学生了,于是逃作业、抄作业的现象也就随之出现,大大降低了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策略点击:一是压缩课堂讲授时间,增设当堂训练教学版块,以提高训练的及时性、真实性。二是不用现成资料,由教师自己精选习题、编印作业,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将训练全移至课上。江苏南通的一所学校,两年前推行了一种“协进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将训练安排在了课堂上的“协进学习”模块中,即通过课堂上师生协作、生生协作当场解决巩固型及提高型两类问题,课后除了要求学生依照预习讲义预习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外,没有其他书面作业。当然,这一策略的实施,要有整个学校全面推行课改的氛围,否则,仅靠一门学科老师的努力是不行的。

六、过于依赖多媒体

第3篇

关键词:回归;本体性;言语价值

一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定位模糊,过分关注文本的人文价值,深度挖掘情感,落入“讲解分析”式的窠臼,而弱化了语文的工具性――知识、技能和方法的传授。导致语文教学成为众矢之的,进入怪诞之圈:语文不姓“语”,荒了自己的田,种了别人的地,本末倒置。我认为最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对语文学科的认知过于浅薄,多数老师认为只要把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情感、人物品质教给学生就完成任务,殊不知这样把课文单纯地内容教学,而忽视了课文是“例子”的作用,旨在通过“例子”向学生传授言语知识技能,并促使情感受到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我认为要让语文回归本体性,返璞归真,就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据此,我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目标设置,关注言语现象

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指导我们教学过程的风向标、指南针。然而,现在很多现行出版的教案当中却一味地关注文本的情感现象,理解文本的内容,而把重中之重的言语现象摆到次要位置,甚至忽略不计。这是极为可怕的。如,人教版五年级课文《再见了,亲人》教案中它的目标是这样制订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纵观以上教学目标的内容,第一、二条目标涉及言语知识,但这只是浅层次的言语学习,第三条目标关注的理解感悟,体会人物的情感,而忽视“语用”功能和价值。

因此,为了避免目标的设计偏离正道,我认为应该关注以下两点:

第一,关注学段目标。以《再见了,亲人》为例,作为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是“在阅读中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课标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而这些在《再见了,亲人》的目标中都没有体现。

第二,关注编者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旧版课标相比,多了教科书编者的对话,说明编者意图对我们目标的设置起了举重若轻的重要作用。编者意图主要体现在单元导读和课后习题中。如,《再见了,亲人》安排在第四组课文中,在单元导读中,它的学习要求是“学习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因此,结合学段目标和编者意图,我重新设计了《再见了,亲人》的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学习作者抓住典型事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来表达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4.运用搜集的材料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以朝鲜人民的口吻描写送别场面。

修改后的目标直接指向表达与运用。目标明确、有针对性,而不是笼统的“千人一面”。这样一来,教学时,就不会一味地引导学生体悟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而是通过学习表达方法领会人物情感。这两者之间的落脚点是不一样的。前者侧重表达与运用,后者侧重品读与感悟。

二、问题设计,指向言语表达

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是课堂提问,但是提问的内容绝大部分是为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服务的,而语言的运用反倒成为课堂的点缀,甚至成为镜中月、水中花。朱光潜说过:“任何一种表达都是独一无二的。一种思想只能用一种表达形式呈现出来。在表达与思想之间需要一种载体,一座桥梁,那就是言语形式,言语意图。”因此,课堂教学设计要有主核心问题,而核心问题要紧扣文本的表达形式和言语运用。

如,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我设计的问题是:默读课文,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两个问题的核心是建立在文本表达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议论文的体裁文章接触不多,表达形式特点比较陌生。因此课伊始,我让学生通读文本之后,找出文章的观点。其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事例来论证观点。然后比较三个事例之间表达方式的共同点,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学生通过探究和讨论有了议论文的基本写作模式和框架。所以,问题的设计应紧扣言语形式的表达和运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品读深悟,凸显言语特点

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倡导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主旋律,并不是不需要品读和感悟。因为学习运用文本的表达方法建立在感悟的基础上,品读感悟是基础和前提即得意的过程,领会表达是提升和运用即得言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如,本次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中江西省甘密老师《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片段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师:那你们是怎么躺的呢?从――

生齐读: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师:行了,那就开船吧!(音乐起)船慢慢地在孔隙中浮动,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生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师:是啊,此刻眼前昏暗了,可是我们还是能感觉。

生3: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师:你能不能动?

生3:不能。

师:你会不会动?

生3:不会动。

师:游客们,你们敢不敢动?

生齐:不敢动。

师:因为,我又感觉――

生齐: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终于,过了孔隙啦!游客们,你又有什么感觉?从孔隙出来了,你的感觉是?

生1:我感觉那个上帝保佑我。因为我终于出来了,很让人激动,没受伤。

师:你的感觉呢?

生2:我的感觉是终于出来了,不用再胆战心惊呢!

师:是啊,同学们,作者就是用见到的小船的小,这也就是他的?

生齐:见闻。

师:还有自己过孔隙的感觉,这也就是他的?

生齐:感受。

师:写出了孔隙的?

生齐:窄小。

师:读后,让人印象深刻,仿佛――

请你说:

生1:仿佛坐着小船进了孔隙,划出来了。

生2:仿佛自己身临其境。

师:是呀,仿佛就像自己就到了那里似的,用上了一个成语,你说得很好,这就叫?

师生同说:身临其境。

甘老师创设了“乘小船过孔隙”的对话情境,在师生配合的朗读中,一方面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孔隙窄小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在读中领会了作者贴切、形象的语言特色来源于内心感受,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把“语用意识”放在第一的位置,引导学生不断浸染在特定的语言形式中,由浅入深地品悟语言表达的独特韵味,就能让学生言意兼得。

四、练写结合,强化言语实践

刘仁增老师说过:“积累的图式若是在脑海中长期不使用,这些知识也就成了静态、消极的,失去了积累的价值和意义。”可见,假若一味从理论上灌输语言学或写作学的知识,而没有让学生去模仿、借鉴和运用,那也只是浅尝辄止,纸上谈兵。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吗?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9-0120-01

初中物理作为学生接触专业物理知识的开端,良好的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更有利于他们今后对更高层次物理知识的学习。然而受应试教育、中考升学压力等多方面因素所影响,目前初中物理普遍存在“填鸭式”教学方式,如此一来不仅教学效果难以保障,学生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这对他们今后高层次物理学习造成严重阻碍。鉴于此,下文将基于笔者实践经验,探究一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物理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优质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望,让学生对于物理教学中抽象以及平淡的问题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内容在备课阶段借助于教案、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比如适当增加一些简单有趣的小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让其能够主动开动脑筋去探索知识。例如在学习“大气压”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往往缺乏对大气压的直观感受,为此,教师就可以在备课阶段设计一个卡片托水实验,即往玻璃杯中加满水,并用一个塑料卡片将杯口盖住后倒过来。随后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如若将玻璃杯倒过来,把手放开,那杯子里的水会怎么样呀?学生们都不假思索地回答:漏出来。这时教师将杯子倒过来,并将手移开,让学生观察现象,学生会发现塑料卡片紧紧地贴在杯口上,且杯子里面的水也没有倒出来。此时,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对此现象进行猜想,并一步步将学生引入课程的重点内容“大气压”的学习当中。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

大部分初中生认为物理课程很难学,笔者根据研究发现,这一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物理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物理基础知识教授完毕后,向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较强的问题,随后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答案,最后教师在点评几名学生的回答后公布该问题的准确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例如,在学生学习完“物体浸在液体中会受到液体的浮力”这一知识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浸在气体中会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吗?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知识点与方法进行解答,引导学生在探究知识点的道路上另辟蹊径。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思考:物体会不会对地球也产生吸引力?又如,在学习“电”能生“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让学生反过来思考:“磁”能否能生“电”?让学生了解到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能够互相转化,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三、重视物理实验的探究性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物理规律与概念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而来的。因此,实验教学不单是物理教学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在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具有探究性的实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新,以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进行“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实验时,教师在学生小组完成“伏安法”测量后,继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小组分析、研究与讨论是否有新的测量方法,并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的制定以及实验结果的总结与论证。最后由教师对设计的方案与结果进行点评。有的学生在不断实验与探索中设计出了“安安法”与“伏伏法”来进行电阻测量,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加了创造热情,进而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综上所述,鉴于初中物理对学生今后更专业物理知识的学习以及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在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方法、模式的前提下,立足于教材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重视物理实验的探究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红霞.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旬刊,2009(5):179.

第5篇

【摘 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传统教育中的“单向式”、“封闭式”教学模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那么语文课堂如何“动”起来呢?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气氛 活跃

语文活动课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能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一、加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端正工作态度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笼罩在我们每一教师心头上的阴影,也是制约教学质量的因素,但它又决非是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们试想一下,一个对教学工作没有热爱之心的教师,一个不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教师,是很难出成绩的,因为他的工作是为了对付工作、应付检查,是一种很勉强的工作,也是没有什么工作效率的工作,所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数实践证明:激发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低下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书读得不够。新课标的两个关键词“感悟”、“体验”无一不是建立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的。教学文言文,朗读尤其重要,可以说古文的语感是勤奋刻苦地读出来的。始终要做到突出课堂,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培养良好习惯,做到课内开花,课外结果,抓住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下保底,上不封顶”的素质教育。

二、设问质疑,产生兴趣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如果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高质量的、富于技巧性的提问内容,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我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下面给大家两分钟准备时间,重新给课文拟个标题。发言时,先说出你拟的标题是什么?然后稍作解释。”生1:我拟的标题是“两面人”。所谓“两面人”是指奥楚蔑洛夫有对穷苦、没有地位的人凶狠的一面,还有对有权力、有威望的人一味顺从的一面。师:你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有两副面孔,对没钱没势的人一副面孔,对有钱有势的人一副面孔;生2:我拟的标题是“狡诈多变的警官”。理由是奥楚蔑洛夫来了好几次,一会儿夸狗,一会儿又说把狗弄死,这些说明他多变;而且在每次变化时,又总是为自己找到比较好的借口,这又说明他非常狡诈;生3:变色龙是爬行动物蜥蜴的一种。这种动物皮肤的颜色可以随着四周物体的颜色变化而改变。本文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也是随着环境、事态发展的变化而变化。警官的做法就好比是变色龙,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为题目。这个环节,经过学生的思考和老师的点拨,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原来死水一样的课堂变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

三、让学生的脑筋动起来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完成这样的教育目标,教师要树立“为创造性而教”的观念。首先教师要立足教材,预设问题,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学生通过动脑筋学来的知识掌握更牢固,通过动脑筋培养创新思维,如教学五年级第三单元《新型玻璃》时,以“缤纷玻璃梦”为话题进行想象训练,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当学生们看到其他同学积极思考,自己也会积极地投入思考,特别是是各种答案受到欢迎时,更使发散思维受到鼓励而活跃起来。其次教师要创造一种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在班级讨论中,多问“谁能对这个问题提出不同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利用不平常的方法解决问题,哪怕结果并不完善。教师能容忍异议并布置一些不评分的作业,在这种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为了培养学生倾听,并能抓住依据去辩论,我常拟定一定的主题,把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如主题“开卷有益和开卷无益”,双方都要对所持的观点进行辩论,并力争驳倒对方的观点,学生们情绪激昂,即使是平时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也会主动参与辩驳的,老师用赞许的目光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总之,语文是“活”的,它不像理科的公式、概念是定义性的内容,它只是选取的材料。教材者,教学之材料。而作为材料,在编者选取、教者应用等各方面都有其局限性,而作为语文教师应参照时代、环境、情景、学生精神状态等各方面的因素,根据阶段性、课时教学目标、对语文学科整体知识结构的把握,对教材作适当处理,排除局限性,从而让语文“活”起来。

第6篇

1明确培养目标

通过天然药物化学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文献系统查阅、整理和总结能力、数据统计、仪器设备的选择等综合能力和科研素养,强化学生对事物进行客观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制药前处理中的提取、精制、分离方法及操作技术,能根据中药中所含成分设计合理的提取分离工艺流程,能预见中药提取分离工艺流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实际工作中常见的简单问题。针对中药制药前处理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包括中药提取、浓缩、分离精制等步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1〕。天然药物化学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倡导教学内容学以致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实践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勇于创新〔2〕。教师在授课时对实验原理和操作进行重点讲解,对关键操作环节进行演示;学生需要提前进行相关实验的文献调研,撰写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预习报告。教师对学生实验方案进行点评后,学生开始实验〔3〕。在撰写实验报告时重点讨论项目的成败原因,解释实验现象,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利于项目的优化和改进。通过理论和实训的授课,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强化实验实训条件

我校的天然药物化学实训室的小型提取分离玻璃仪器和学校中心实验室的提取分离活性成份成套设备为学生实验实训的顺利进行及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力求满足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的要求,大力推进产学互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1〕。天然药物化学技术课程具有抽象性强、直观性差等特点,因此引入实训视频、微课程等方式来衔接理论课与实训课,解决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内容教学直观性差的问题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给学生观看了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连续回流提取法等溶剂提取法的具体操作视频;在实训前让学生通过萃取法、超声提取法、纸色谱、薄层色谱、柱色谱等相关视频、微课程,提前了解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与旋转蒸发仪、万能粉碎机等仪器的完整操作视频录制过程,使学生加深理解仪器的正确操作步骤。总之,利用实训视频、微课程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训课之前对实验设施合理搭配及组合使用、实验现象、化学成分提取分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所了解和预见,大大降低了由于操作造成的危险事故和人身伤害的几率,在整个模拟实训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4〕。

3合理安排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天然药物化学实训时间较长,需要教师优化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训时间。教师把密切相关的实训环节安排在一次实训课,先对实训思路做整体介绍,再讲解当天的实训内容,使学生充分理解实训过程。合理设计实训方法,节约实训时间,例如回流提取耗时长,而超声提取时间短且提取效率高,因此回流提取作为演示实验,要求学生看懂并会安装玻璃仪器即可,学生在实训中采用超声提取法。在上实验课之前,要求学生实训预习并书写预习报告,使其掌握实训目的、意义、实验流程。通过优化实训内容、合理安排实训时间、巧妙设计实训流程、提高对学生的实训预习要求等,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4提高创新性,增强实践性

4.1查阅科技文献,设计新方案

为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实训课前给学生布置翻阅与实训内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的任务,通过查阅文献中所用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在实训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预计结果,设计更合理的实验实施方案,最后再与教师给出的实训方案进行比较和调整。除了教材上列出的实训项目外,笔者还给学生布置了从油茶籽中提取分离茶油、茶皂素、茶多糖等各类化学成分的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文献,在理解文献所列方法的前提下,自己设计合理的技术路线和操作流程,标明实验原理。学生在阅读文献、设计方案、具体操作、实训报告的全过程中,创新能力不断形成和提升。

4.2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教师根据理论知识和实训任务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讨论内容,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讨论,课堂上学生脱离书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然后由教师总结点评,从而达到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互动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微课程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将实训课未开设的其它类型成分的提取、分离、检识实验过程拍摄成图片、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3〕。目前,笔者已将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分液漏斗萃取技术、减压蒸馏技术等实训视频及图片供学生实训前自学;制作了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秦皮中香豆素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检识等实训图片供学生实训过程中参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并完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讲义等教学资料;撰写适合本校药学系学生的特色实训指导校本教材;建立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库,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放中英文参考文献,实现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3强化科研思维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药材选择、药材加工、工艺流程、提取分离参数控制、制剂过程等多方面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1〕;在实训任务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提取分离流程、组合实验仪器,熟练掌握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精制、检识等技能。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如13级药学专业学生、13级药物制剂专业学生、13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积极参加了《闽台道地中药泽泻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成分及作用机制》、《油茶抗糖尿病多靶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油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有效部位和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药单体成分及其机理研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药单体成分的体外研究》、《槐花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活性成分筛选与健康产品开发》等省、市、校级科研课题的研究。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或参与科研项目,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思维的训练。

5增强实验力度

5.1加强基本技能

在学生完全掌握安全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其熟练使用实训设备,反复练习操作要领,强化基本技能,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学生在实训前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实训微视频,了解实验的具体步骤和详细要求。教师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演示实训任务中的基本操作,强调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为后续复杂的实训任务奠定基础。

5.2开设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由教师选题、学生检索查阅与实训内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并设计方案、实验员准备实验材料及试剂、学生具体实施实验等多个环节〔5,6〕组成。在每次实训工作中2~3人一组共同完成实训任务,通过完整的综合实验锻炼,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思路,强化操作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形成团结合作精神〔7〕。笔者现已给学生开设油茶叶中皂苷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检识、油茶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检识等设计性实验。

5.3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工作

将教师的与课程紧密相关的科研工作及国内外科研成果引入到天然药物化学实训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周末及寒暑假时间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开阔学生眼界;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机会〔8〕。笔者已申请省、市、校级科研课题,共计30余万元科研经费,已有十余名学生参加到科研课题工作中。

5.4拓展实训教学内容

将学生实训室开放,鼓励学生在周末和假期时间依据自己的兴趣选课并提交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行创新性试验。针对创新性试验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7,9〕。我校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鼓励和支持在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笔者已申请到10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科研经费和10万元校级科研课题经费,用于大力支持学生作为主体申报和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用于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有十余名学生参加到项目任务中。

5.5构建开放性实验室

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作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协调发展,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11〕。构建开放性实验室的主要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增强实验力度和实验效果,让学生在设计实训方案、实施实训、梳理实训结果、书写实训报告的完整过程中,创新能力得以提升。

6完善实训考核办法

为加强培养并合理评价、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专业素养,优化实训考核办法迫在眉睫。

6.1实验考核方式多元化

实验考核方法以能力考核为导向,以综合设计能力和科研素质考核为主,注重过程性评价,制定严格的扣分点,通过教师对实验设计方案、方案陈述、实验操作、实训预习报告、实验原始记录、实验报告及讨论、答辩等多环节的综合评判及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最终确定学生的实验成绩。该考核方式侧重对实验过程和综合专业素养的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热情〔3,6〕。

6.2鼓励讨论式实验报告

提倡采用讨论式实验报告,提高实验结果分析讨论部分的评价比重,要求学生提交原始记录,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理念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学生需要结合实验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3〕。

6.3优化题库

建立试题库,利用试题库系统对实训课进行辅考核,题型包含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筒答题、问答题、工艺设计等,试题内容涵盖本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训内容所有的重要知识点,既考核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训任务的情况,又考查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5〕。

7结语

第7篇

关键词:海头中学;生物教学;分组教学;自主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00-01

生物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发散思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为生物教学指引了方向,同时也向生物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及时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探索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模式。近几年来,我们广大同行在教学一线勇敢探索,各个学校也不断的推出新型的教学思路。本以为这样的方式已经够新颖了,没想到江苏省海头中学一行,让我们为之惊叹,原来分组教学可以这样做,教师一节课只讲五分钟,剩下的时间全交给学生自主探究,完全把自交给学生,教师真正做到了以导为主。

一、“海中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1、学生的心理压力减小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刚上初中,学生就开始接触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了,初中学生的课程明显增多多,书籍簿本加上各种学习资料有三四十本,全都垒聚在桌子上,犹如一座大山。我们可想而知学生每天面对它是什么心理,内心的压力有多大。而现在,学生对桌而坐,把书籍收到抽屉,搬掉了桌子上的“一座大山”,无形中把心中的那份压力也搬去不少。大家对学、群学,也不再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被老师强制喊起来回答问题,心理上的恐惧感也没有了。大家自主讨论,不再像以前一样,出现所谓的“第四排现象”、“十分钟现象”,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学习效果明显有了很大提高。

2、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分组合作学习对于生物学习尤其适用,小组学习最大的好处是学习不再是孤军作战,学生可以互相帮助,能力强的可以带领全组成员一起进步,这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提高了。生物课堂实验多,动手多,理论的学习要建立在实践上,这就要求学习小组在处理问题上有很大的弹性,能力弱点的承担容易的问题,能力强的负责难的,动手能力强的承担实验工作,语言能力强的承担讲解的任务。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的探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加大了教师的备课力度,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以往的生物课堂教学,生物教师以教案为主,即使探究也离不开课前的预设。而现在的小组活动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学生通过讨论,把小组的自学成果展示给大家。教师完全放下了主要的角色,让学生自己互助解难,只有在难点处给以点拨、解疑。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教师轻松了,恰恰相反,教师的工作量不但不少,甚至更多。教师只有更充分的备课,才能在课堂游刃有余。这样的备课对教师的功底要求更高,自然也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4、打破了原有的师生关系,增加了教师的亲和力

原来的课堂上,教师“高高在上”,站在讲桌前,与学生的距离拉得很远,而现在的小组学习方式把教师从讲桌拉到了学生中间。比如我们的生物教学由“信息库”“动手做”“探究技能”“超链接”组成,观察事物、动手实验都需要很细心才行,学生不能完全处理好,在这种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以点拨、帮助。教师可以利用在巡视时,根据学生的表现,或给以指导,或给以鼓励,或给以表扬。而且在巡视时顺便也做到心中有数,很好的协调各组的学习展示,这样就保证了时间的分配,达到课堂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二、“海中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在海头中学,观摩了两节生物课堂教学,在我校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运用过程中的诸多不足之处。

1、生物教师协调和处理问题能力不够,造成了学生消化吸收不足

对于学生在探究时出现问题的解决,以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教育的艺术,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仅仅做好课堂检查和总结来满足课堂的热闹是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思考与消化的作业。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产生更进一步的疑问,更深层次的探究。而我们现在在处理这些问题还不熟练,力度不够,所以现在我们还需反躬自查,做到“三分导,七分管”,切实做好学生的课后消化吸收。

2、预设与生成的矛盾,造成了生物课堂教学的容量不大

生物课堂,就如生物的多样性一样,一旦让学生分组观察、动手实验、总结结论,就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不可能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都能预设到,比如在《土壤里的小动物》一节,做观察蚯蚓的爬行试验时,学生发现蚯蚓在硬纸板上的爬行反而比玻璃上慢,这是与预设的结论相反的,教师走近小组了解才发现学生用的硬纸板太粗糙,吸干了蚯蚓身上的所有水分导致这一结果,所以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上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导致课堂的容量不大。

3、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造成了解决问题的力量不够

第8篇

1.1定义

所谓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在课堂上的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的形式,按照一定的分工合作性程序促进学生之间在小组中的共同学习,从而还能利用其合作性的人际交往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的形成。

1.2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对于新型的合作学习方式下面提出了三个要求:首先,学习主体: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要明确一件事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发挥着引导的作用;在教学上,不应该是教师来决定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其次,教学课程:教师在备教案的时候,尽量要做到新颖、深动、有趣,进而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以便于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并付诸于行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也能从教学中领悟出学习的合作精神。第三,共同体: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做到积极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要培养出交往的技巧。

1.3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属于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精神以及合作精神,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能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还能弥补学生之间的差异与不足,从而真正的实现每位学生的目标。学生的合作学习主要是将沟通、交流技能在学习中融为一体。合作的过程本来就是学习的过程,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与人相处的品质,探究式的合作与对话使学生主体获得发展,最终促使学生健康、理性的成长。

2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2.1教会学生倾听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部分学生不愿意倾听教师或者是别人的意见,因此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认真的倾听的习惯,注意听别人讲述重点,学会收集、思考、分析、综合、整理信息的要点,进而对其评价,完善自己的思维。

2.2教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讲出自己的观点,将自己所发现的事物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不同的探讨,从而发现不同的思路。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应该在不同的程度上鼓励学生发言,教师还要及时的给予肯定或者是表扬。同时小组中的组长人员要不断的更换,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对小组的合作学习充满信心。

3初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

以往的教学总是流于形式,那么现在的合作学习如何能避免学习流于形式现象的发生呢?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呢?下面将以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做为例子进行相关的讲解。

3.1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合作学习的创新之处就主要是借鉴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的合理核心,并且还赋予了崭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最鲜明的特点体现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班级中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与前提。分成的小组之间水平要相当,小组内的成员各有差别,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特点等进行分组,以便与他们之间的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其优势。坚持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平衡,这样才能良心竞争。通常每个小组以4~6为宜,组长一名。

3.2教会学生会疑问

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通常会先给小组制定学习目标及任务,接着学生会产生相关的疑问。例如,对初中化学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教学。学生对二氧化碳是比较熟悉的,清楚的知道二氧化碳不仅能消灭火种,还能制作成汽水;不仅知道二氧化碳是植物在夜晚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材料,而且知道使用石灰水对二氧化碳进行检验。此时学生会懊恼:为什么CO2会有这么多的用途?是什么性质决定的呢?待这些懊恼出现之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此进行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氧气的性质进行回忆,对其物理性质(色、味、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等)进行小结。然后再将一瓶灌满了CO2的瓶子取出,让学生对CO2的其他性质进行猜想并实验。

3.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进行指导

对CO2性质的确定,可以通过分析、讨论、推导、实验的流程而得出结论。遇见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可以先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进行协商、讨论,并查阅课本上的知识找出解决的办法。若是某些小组不能自行的解决,那么就可以请教老师给予帮助。当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操作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指正。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互助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就应该及时的对小组进行调控。尤其是对于能力较薄弱的小组更加要多点关心,适度的给予一些暗示,帮助该小组更好的进行学习。

3.4注重化学实验教学

对于初中生来说,刚步入化学教学,面对教课书上实验过程发生的一系列现象激发了学生了对学习的化学的兴趣,当然也勾起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向往,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化学实验的教学[4]。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设计好教材上的每一个实验的演示,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增加实验的内容,尽可能的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之前明白其中的实验方法,最好是能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方案(不能脱离该实验的本质),并且还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要仔细的观察与详细的记录。但是,因为实验器材、课堂的时间等的局限性,采用小组合作实验就是最佳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提升了教学的效率,而且还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的意义。例如:做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有的小组实验成功,有的小组却实验失败。请问:为什么做同样的实验,却会出现失败呢?请问这是否与倾倒二氧化碳时瓶口所对的地方有关系?接着分组让学生操作实验并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手实践,更加清楚的知道:顺着火焰上方将二氧化碳气体直接倒入烧杯中,这样的蜡烛是不会熄灭的,沿着烧杯壁缓慢的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就会成功的,接着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首先,各个小组中的学生分工完成二氧化碳的的溶解实验,并详细的观察做好记录;其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并要观察其变化;学生通过实验之后,教师问道:通过你们的操作,请问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哪些用途?对二氧化碳的检验有多少种方法?你们有什么样的体会,请在小组的交流中进行探讨、交流。

3.5将课内课外的实验研究相结合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处理,通常采用课内课外的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既能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的开动脑筋勤动手,还能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性的问题的能力。如设置“怎么样去证明人的呼吸作用确实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并通过小组讨论之后设计的方案,将学生带入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的对比。一般学生设计好的方案有:a、先将空气用较软的塑料管吹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再使用吸管在等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最后再对石灰水变浑浊之后的程度进行比较。b、在一个装有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的气瓶使用一个上面带有两根玻璃管的双孔胶塞将其塞紧,然后在不同的导管中吹入和吸入气体,最后对石灰水的浑浊度程度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设计、实验的探究之后,使他们在探究与对比中学习和了进而化学的学习方法,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6小组交流与问题的小结

小组在进行了交流学习之后,各个小组要派一名代表对其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的现象、CO2的性质进行汇报。报告完毕之后,再阅读化学教材,将学生探究出的结论与书中的知识进行对比,对CO2的性质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3.7对实验效果的合理评价

小组经过合作学习、交流之后,老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关的问题,再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本组的实验进行作答并对该次实验效果进行复述。同时还要让各个小组对本组以及其他小组的实验方案、实验效果进行评判,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在由化学老师对各个小组的方案,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或者是对表现比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等,教师的评价的同时尤其是注意多褒奖、少贬义;多激励、少打击;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围绕申硕,搬迁的中心工作,与时俱进,稳中求新,为创建和谐校园,为我系各专业的协调,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以申硕,搬迁新校区,迎评整改为契机,以提高科研立项,成果,论文,著作水平为突破口,以申报院级重点学科为切入点,以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稳步,扎实,全面地推进我系各项工作的良性发展.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荣辱观.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扬主人翁的精神,同心同德,创一流工作,争优秀水平.

(二)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1.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首要任务 借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整改阶段的东风,进一步强化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重点坚持教学督导检查和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听课制度,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继续举行观摩教学,教学竞赛或教学培训,相互取长补短,使全系教师的授课水平普遍提高;改进教师及学生座谈会,倾听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从而准确掌握本系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进一步规范任课教师报表,教学日历,教学周历,教师日志,实验课运行记录等教学文件以及毕业论文选题申请表等毕业论文档案材料;着重改进教案书写,实验报告批改,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薄弱环节.

3.更好地发挥教研室职能,完善"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模式 强化"教研室主任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教研室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基础"的意识.从有利于学科建设出发,适当调整教研室设置,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秘书;配合人事制度改革,合理定岗定编,实行用人机制的改革,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巩固和发展教学基地 开辟市卫生局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新的实习基地.对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要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尝试采取"双向流动"的方式提高实习带教和理论授课的水平,即基地教师讲授部分理论课,院部教师参与实习带教;做好基地兼职教师的聘任工作和培训提高工作;探讨与基地联合开展科研工作.

5.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开展pbl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积极探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角色扮演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逐步更新实验课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继续完成已经立项的教改项目的实施和总结,年内结题2~4项,并申报教学成果;做好新的教改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工作.

6.抓住新校区建设和搬迁的机遇,大幅度改善教学条件 建设资料室,增加实验室功能,增加大型设备和常规仪器,并且要通过教学,毕业实习,科研等全面提高设备使用率.

7.继续加大教师培养力度,为中青年教师成才营造宽松环境 按照学院规定,积极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读研,本年度推荐2名符合条件的教师考研;采取骨干教师进修培训,在职培训以及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实际工作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中青年教师,年内选派1~2名骨干教师短期进修,联系1~2项课程培训,选派2~4名教师到基地带教和从事公共卫生体系的实际工作.拓宽青年教师的知识面,强化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学习,注重创新型,复合型教师的培养.新教师的培养继续实行导师制,专业上从难从严要求,杜绝流于形式;生活上热情帮助,为青年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仪器培训,脱产进修途径,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8.加强教材建设及精品课程建设 继续鼓励教师参编高质量的教材1~2部;争取申请参编或自编预防专业实验教材.在2门院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再建设1门院级精品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争取申报1门省级精品课程.

9.做好XX级预本,XX级管本的毕业论文指导和答辩工作 重点抓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规范化和质量.对毕业专题实践工作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毕业专题实践的具体工作任务及经费要下移到教研室,系里和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进行中期检查,论文评审和组织答辩;积极争取专项经费的补偿机制和优秀论文的评选;将毕业论文质量与教师的报酬挂钩,鼓励教师在提高质量上花力气,下功夫,综述,设计,开题报告,原始记录,论文,参考文献齐备.

(三)以提高科研立项,成果,论文的水平为突破口,推进科技工作.

1.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用型科研课题为主,力争2010年省级立项1项,市级立项3~4项;计划结题2项,并完成相应的成果鉴定,申报1~2项科技成果奖.在国内科研合作项目的基础上,以中美合作项目"达斡尔族聚居地农村居民饮酒与农业伤害的相关性研究"为突破口,开展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共2页,当前第1页1

2.加大科技论文撰写力度 力争年内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争取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2~4篇论文.

3.加强学术交流 在学院和科技处的支持下,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我院讲学,年内至少举办2次学术讲座;年内至少参加2次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4.做好市营养学会的日常工作 加强组织建设;通过举办讲座,撰写科普文章,参加科普宣传和营养咨询,加强对居民的膳食指导;年内承办2期公共营养师培训班,为社会输送营养专业人才.

(四)以申报院级重点学科为切入点,推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

1.加强师资和学术队伍建设 重点提高学历层次,提高研究生人数和比例,优化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争取再引进1名博士,2~3名硕士;进一步发挥兼职教授的作用.形成学术梯队和相对稳定的3~4个研究方向.积极为博士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创造条件,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2.增加硕士生导师数量 2010年争取新增硕士生导师1~2名,联合培养1~2名硕士研究生.

3.建设1个重点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该学科的学术队伍,研究方向,学术水平,基础条件,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学质量等要做到基本达标.

4.在稳定,提高现有专业的基础上,拓宽专业口径,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增强专业培养的适应性.为申办新专业(专业方向)做好调研准备工作.

(五)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学生工作,强化学生管理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1.抓好学风建设这件头等大事 继续开展树优良学风的"比,学,赶,超"活动和"评学"工作;严格考勤,请假制度,将学习态度与综合测评挂钩;继续加强考风,考纪教育,违纪者取消参加综合测评的资格,并实行班主任责任追究制,坚决杜绝考试作弊.从而在全系真正树立勤奋刻苦,求实上进的良好风气.

2.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大学生的科研意识,采取"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扩大指导教师的队伍,扩大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人数和范围.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把课外科技活动的良好风气发扬下去,坚持下去.

3.提高认识,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发动群众做好2010年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使年底就业率继续保持在80%以上.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利用本系现有专业的互补优势,注重并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举办职业生涯教育讲座,结合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做出职业生涯规划.

4.改变学生管理模式,创建先进班集体 经过申报,创建,立项,考核,评选,表彰等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被动评选变为学生的自觉创建,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达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目标.

5.完善家长联系制度 要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学院的要求,交费情况,使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困难,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

6.继续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在学院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基础上,尽力自行解决一部分勤工助学岗位,辅以适当地捐赠,救助方式,保证贫困生完成学业;同时,激励他们自强自立,勤工俭学,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7.以学团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完善学团网页及就业指导网页建设.

8.及时更新,补充学生管理数据库,上报有关数据和信息;认真做好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按照学院学生工作规范的要求,及时完成其它方面的学生工作.

(六)做好搬迁的各项准备和搬迁后的安置工作 搬迁是2010年中心工作之一,为确保顺利完成搬迁,必须提早准备,周密安排,领导带头,发动全员.2010年3月开始着手实验室的搬迁准备工作,专人负责做好大型设备,玻璃器材的包装,力争把破损降到最低;2010年5月初步确定搬迁后安置方案;2010年6月召开师生搬迁动员会,并根据学院搬迁的总体安排,具体落实搬迁任务;2010年8月底完成搬迁后的安置工作,保证新学期按时上课,保证毕业专题实践和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

公共卫生系

第10篇

【关键词】化学试验室问题对策

随着高中化学教育的发展,使得化学试验室仪器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但是很多时候,学校并不能随时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来逐一添置新仪器,而是图方便,应大环境的更改来添置仪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仪器设备的重复购买以及资源的浪费,所以,如何扩大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节约人力物力,是所有高中学校都在为之努力的目标。从眼前的角度出发,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会直接作用在中学学生的素养中,也会影响中学的教育水平、管理水平等,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会影响到中学的发展与社会声誉,所以化学实验室是现代教育的心脏。

一、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体制与历史的因素,化学实验室往往依照化学老师的要求购置,并交由学校的后勤部门统一管理。一直以来,在过往的化学教学中,这种管理模式起到了配合理论教学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课程的不断改进、对中学生要求的日益深化、教育思想的不断转变,以往适用的化学试验室管理机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愈来愈多。

1.1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低,资源重复

化学实验室作为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基地,在教学和学科建设中地位斐然。因为长久以来实验教学建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仅仅只是验证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方法,所以实验室建设是以专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后勤部门负责管理实验人员、实验教学等重要内容,但是后勤部门日常管理事务较多,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关注的重点最多是购置设备仪器方面。而且由于很多中学的管理模式使然,管理部门负责人员大多数并不是专业的化学老师。这种模式导致管理分散,实验工具、仪器、设备等重复购置,化学实验室建设“全而杂”。在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缺乏全局意识与整体观念,化学实验室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化学试验室建设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上的重复购置与浪费。

1.2实验教师少,实验能力较差

目前而言,由于时代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也有所要求,因此在教改中提出要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利用学生所学知识综合考核,然而由于实验按课程设置的现状,大多数实验任然是验证性实验,这两者之间相互矛盾。此外,当前的实验技术含量偏低,主要是因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原本数量就少,全职专业的就更少,工作人员无法对实验项目投入大量精力;也由于没有专职的实验人员管理,实验仪器设备在需要时配不齐所需配件,只能搁置,配件没有统一放置,导致极大浪费;由于专职实验人员的稀缺,不少昂贵的进口设备成为奢侈的摆设,在购买安装后一直未曾使用;也因为实验室专职工作人员的稀缺,诸多仪器、设备都无法保证必须的保养与维护,有些设备处于半瘫痪状态,甚至无法正常运转,还有一些贵重设备使用率低,长期蒙尘,坏了也无人问津。与此同时,在设备浪费之后,某些设备由于配件丢失、故障多、长期不运转,所以原本预计开设的实验项目计划也被搁置,最终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训练,进实验室验证理论教学的机会越来越少,严重影响到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总而言之,实验室缺少专职的实验人员,就会导致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设备利用率低,实验室教学、管理和建设一直徘徊于低谷中。

1.3维修困难、责任制度不健全

仪器操作使用人员忽视了对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普遍存在只要会使用就行的观念,少数仪器操作人员在使用之前没有认真阅读使用注意事项,不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造成仪器的行为损坏,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难以追究责任。已损坏的仪器设备也没能及时检修,对正常的教学工作造成很大影响。

二、实验室管理主要对策

高中学校通过改革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更加重视创新和实践,加强学生素质教育,要逐步建立起融提高素质、培养能力、传授知识为一体的新型中学教育模式,志在培养更多素质高、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因此必须建立新的实验室管理模式,适应新时代、新课改的要求。

2.1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为了全面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实验室的资金、仪器设备和有限场所发挥出最大效益,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实验操作规程与管理规章制度。让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分工明确、职责严明、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2.2细化实验室的管理

2.2.1建立实验室档案

为了发挥实验室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对实验工作就必须有科学的安排,做到程序化、有计划。程序化就是实验室工作具备一定章程,根据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选择实验指导教师报学校审定,制定化学教学的教学进度与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课前老师要做预备实验,且应认真备课。要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检验药品、仪器等实验材料是否完善,要有预备实验记录与实验教案,做到心中有数。

计划就是每学年末拟定下学年要补充的药品和仪器数量,做好药品、仪器的盘存工作。每学年度,所有具备实验课的班级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安排好本学年的学生实验计划,实验室将按照计划制定学生实验安排表,并提醒任课教师按时完成。

2.2.2科学使用实验室及设备

学生实验使用仪器时容易发生丢失与损坏。所以为了方便管理,可以对学生分年级发放固定实验仪器,责任自负,实验时自由使用,在学期结束后统一盘点,检查各自负责的仪器是否存在问题,并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2.2.3安全有效管理药品和仪器

为了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发挥药品与仪器的作用,只有实现药品仪器的规范化管理。①保管药品和仪器,药品仪器的存放要有条理、有系统。仪器位置的排放按仪器的轻重大小高低层次存放,存放的过程中要注意仪器的清洁;仪器要写明仪器名称、标明橱号,并按性质分类分橱定位存放;对特殊药品采用严苛的方式,如盐酸、硝酸、硫酸等有或强腐蚀性物品等要由二人以上共同保管;实验室与账册上的仪器数量与种类要相符。②领用药品和仪器,在领取贵重药品、剧毒、易燃物、精密仪器、玻璃仪器、药品时必须填写各种领料单据,其中包括药品名称、用途、数量、单位、规格、领用人签名、领用时间、实验主讲教师签名及实验室主任签名等等。如果是贵重药品、易爆、剧毒及易燃物时,必须三人同时到场。

2.2.4实验中废弃物的管理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采取相应措施并积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因为在化学实验会导致很多的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物(固体、液体和气体)出现。可以使用燃烧、妥善收集集中处理、酸碱中和、药品吸收有毒气体等方法处理废物,这样不仅可以教育学生,还可以保护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2.5坚持对仪器的保养和维修

作为一名实验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对仪器进行简单维修的能力,维修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部分。实验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解决一些问题,例如部分仪器运行不正常、螺丝脱落、脱焊、保险丝烧坏、电源线损坏等。

2.3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实现人员资源共享、设备资源共享的目标。提高设备使用效益,健全规章制度。对于造成设备损坏、丢失,疏于管理、违反操作规程的应严加惩罚,对于使用效益高,故障率低,运转良好,管理出色的要给予奖励。要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转,固定实验人员专用专管,重视对仪器设备的定期检修、平时保养维护,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2.4强化实验教学管理

对化学专业而言,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实验教学由各实验室组织实施,完成相关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实验目的、实验学生分组情况、学生人数,开设实验时间,所用的实验消耗材料、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等。

三、结论

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处就是将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结合为一个整体,以满足教学等的需要。它可以帮助化学老师丰富化学课堂内容、帮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能够帮助提高设备利用率,让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能够最大化地满足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车剑飞,路贵斌,叶欣欣,沈丽英. 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中EHS文化的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9:19-24.

[2]何都良,陈敏东,王东. 基于管理新思维的化学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01:137-141.

[3]李雨婷,金周雨,姜秀云,宋慧. “5S”管理理念在高校生物化学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3,30:12227-12228.

第11篇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调查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62

Abstrac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discussion and fixed-point test way to ZunYi Huichuan area the status quo of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were investigated.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found i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thinking, in order to further develop and implement biolog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improve students experimental ability and scientific quality, provides th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Junior 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纵观生物学科的发展史,实验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物学科至今被认为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生物学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担负着普及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的任务。通过重点调查遵义市汇川区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现状,为汇川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及探索。

1 调查对象、内容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由表1可以看出,我们抽样调查的对象有学生和教师,师院附中生物教师1名,学生24名;上海路十九中教师3名,学生24名;北关中学教师2名,学生24名;团泽中学教师2名,学生24名;天仪中学教师3名,学生24名。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1)调查方法。对五所学校的教师与学生采用抽样调查法进行,教师与学生数量见表1。并通过实地测量各校生物实验室面积,观察实验器材与药品的数量和好坏等做好记录,通过与学生代表交谈,教师访谈等方式了解学校生物教师的师资情况与教学情况,对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视程度以及实验的开出率等。(2)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从五所学校的师资队伍情况、生物实验室建设、实验开出率、账、物、卡是否相符以及学生、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汇川区五所初中的生物教师师资队伍情况,总体来说教师的素质都比较高,都是生物专业毕业,不存在其他专业教师上生物课的情况。这样对生物教学的质量就有所保证了,拥有丰富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团队水平必定会对学生的教学起到更好的作用。

但五所学校没有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这使实验室管理还需理论教学老师负责,从而加重教学老师的负担,使之在实验室管理上常常力不从心,造成实验室药品存放杂乱无章,器材维护不周等现象,并且四所学校生物教师少,任务重,加大了实验课程开设的困难。

2.2 生物实验室建设情况

(1)实验室建设情况。汇川区五所初级中学都属于一类学校,根据《贵州省“两基”、“普实”评估验收实用手册》标准,一类中学理化生实验室不少于两间,显微镜应为50台,药品27类。①由表3得出,五所学校的实验室间数均未达到标准,生物实验室只有一间,教学时还需借用化学实验室或物理实验室;只有团泽中学显微镜数量没有达到标准,但在其他实验器材中,比如:双目立体显微镜、解剖镜、玻璃器材、实验工具等,五所学校的数量都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并且大多显微镜都已出现破损现象,如:目镜、物镜不清晰,粗、细焦螺旋螺丝松动,反光镜丢失等。

针对以上情况,学校方面要多加努力。筹集资金扩建生物实验室,对破损的显微镜要及时修理,损坏的要及时更换。在器材和药品上也要将缺失的补上以满足学生能正常进行实验的需要。当然改善这些问题需要增加很大一笔资金,学校对此可以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申请。

(2)实验室管理。由表2可以看出,五所学校均无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专职教师,因此实验室管理由生物教师代管和学生代表协助管理,学生的实验教学由生物教师全权负责。

实验室里都有专门的实验规章制度上墙,有必做实验目录,有学生分组名单以及有实验课审批单。

针对以上情况,学校需要聘请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专职教师,一方面减轻任课教师边上课边管理实验室的压力,一方面可以使实验室管理得更为具体和规范。

(3)账、物、卡管理。由表4得出,在帐、物、卡管理上,五所学校做得都较好,总账、分账和物品相符。调查中我们随机抽查的是100ml的烧杯,教师能对照账、物、卡很快地找到它,这说明学校在管理账、物、卡上很严谨,教师对账物卡信息也很清楚。

2.3 生物实验开出情况

调查生物实验开出率能直接反映学校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只有让学生亲自设计和操作实验,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从表5可以看出汇川区五所中学生物实验开出率的情况,教师演示实验为100%,学生实际操作实验只有上海路十九中、天仪中学学生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师院附中、北关中学、团泽中学实验开出率均未达到90%。

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对生物实验教学还不够重视。许多教师认为初中没必要开设太多实验,一堂课做实验的时间太紧,学生根本不能真正学会怎样去严谨地对待实验,再加上课程的内容较多,所以将应开的实验课上成了理论课,以应付高考。这些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待生物实验的观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差,没有理解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2.4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情况

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学生实际的操作情况,我们分别从五所学校八年级各班中随机抽取24名学生进行“洋葱鳞叶内表皮细胞”的实验,观察他们是否会做、是否规范。

由表6可以看出,天仪中学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比其他四间学校较强,操作较规范,但仍存在部分不规范操作与错误操作现象存在。

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主要为:取材错误,如:将洋葱内表皮取成外表皮;显微镜操作错误,如:使用显微镜转换器不规范,存在直接用手旋转物镜的现象;制作临时装片操作错误,如:直接在载物台上进行染色,观察装片时直接用右眼,或者睁只眼闭只眼,压坏装片,对光不好等错误操作。

2.5 教师实验操作技能

为了调查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情况,我们从五所学校中分别抽取了2名上生物实验课教师,进行“叶绿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具体数据如表7所示:

根据表7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教师在实验操作技能上比较规范,他们都是生物专业毕业的,所以在基本的实验操作上是有专业水平的。并且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提问都能准确回答,这说明教师对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是非常清楚的。

3 小结

通过对汇川区以上五所学校的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得到的结果:学校的师资队伍比较专业,但教师数量少,没有专门的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专职教师,生物实验室数量只有一间,实验设施和器材不够完善,实验的开出率较低,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水平好,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水平低。总体来说其生物实验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4 对策与建议

生物科学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而实验又是生物学教学的基础,因此,为了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必须加强生物实验的教学,只有搞好实验教学才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就是实验对生物教学的重要性。②根据调查结果及分析,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汇川区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和提高:

4.1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完善实验室建设

要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师和实验人员的实验教学技能是关键。加强生物教师培训,这是最有效的普及生物实验教学的方法。③学校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可以请有知名度的专家讲学,有针对性地对学校生物教师进行指导,使教师观念转变,特别是在实验操作上要重视细节,要有对科学严谨的态度,从而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各级行政部门应加大对中学实验仪器设备的投资,增加实验室的数目,保证每个学校都能随进度及时地开展实验。对实验条件差的学校,要集中财力、物力,有计划地分批进行配套建设,逐步改善实验条件,充实仪器设备和药品。要妥善解决好购置生物实验材料所需的经费。对于课外实验和学具制作所用的基本仪器和部件,学校也应尽可能地为学生配备,以保证其顺利开展。另外学校自身也要自力更生,积极创造条件,自制实验器材,合理搭配教学资源,厉行节约,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进行。

教师应注重学生实验过程的操作与实验原理的理解,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调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时,我们发现大多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差,对实验原理不理解,只是按照步骤去做而已,做出的结果也解释不清。因此在实验教学上,教师应培养学生实验兴趣,激发创新能力。要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实验;另外要将实验原理渗透进实验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理解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每个步骤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能对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而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实验的过程,这才是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思想。④

4.2 完善实验室的管理机制

各学校应配备专职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管理员,并制定实验员的工作考评制度,督促其积极管理,维修实验仪器来配合教师顺利开展各类实验;上级主管部门应建立严格合理的监督制度、规定实验室达标的硬性指标以及不定期的巡回检查等措施,能够督促学校领导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把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列为学校目标管理和考核教师业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作为评估生物教师应当转变以往传统老旧的教学模式,认为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是费时费力的事情,只需要在黑板上板书实验原理,步骤和结果就能完成一堂实验课,殊不知,这样的教学不仅枯燥无味,而且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违背了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的原则。只有让学生通过体验实验的过程,通过实践、反思而获得的理论实践知识往往比直接讲授更有效。⑤

教师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把大自然与生物教学联系起来,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附近的农田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近距离的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也可以采集树叶标本,昆虫标本等,让学生在自然中体会生物实验教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⑥

4.3 创新实验教学,增强教师教学水平

生物教师在年复一年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总结经验,改错纠正,同时还需创新思维,思考如何更好地改进实验教学设计,做到因此施教,因地制宜,不完全听从于教材教案的实验模式,设计出更适合本地特色的实验模式。如:在进行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传统用牙签刮口腔内壁的细胞往往容易掉落,甚至划伤内壁。教师可以尝试新的方法,如:在舌尖取细胞,既安全又不易掉落,或者直接将唾液吐入烧杯,从中取出部分液体也能观察到上皮细胞。在课余时间,教师要互相学习,提高生物教学水平。如:积极开展实验教研活动,共同总结优点加以发扬,寻找不足加以改进;每周开展一堂实验优质课,相互评价,共同进步,为更好地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提高整体水平。

总之,要完全改善汇川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希望政府和学校能加大对生物实验设施的建设,教师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过程的操作,真正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实验模式,增强教学水平,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新型人才。本文根据汇川区五所初中的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所得的数据,如实地做出结果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能为学校和生物教师以后开展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注释

① 贵州省“两基”、“普实”评估验收实用手册[M].贵州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办公室编,2005:89-93,209-235.

② 周晋.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许[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6:124-126.

③ 陈昕.影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实施因素调查及对策探讨[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6:88-91.

④ 吴志华,崔玉影.关于目前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8: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