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0:16: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站建设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站;建设规划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4—0018—01
2005年3月,天祝县民族中学率先建成了全国首家藏文中学网站——中国藏族中学网(),开辟了藏语言教学类网站的先河,对藏区教育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全县尚无一个小学类的藏语文教学网站,天祝民族师范附属小学作为县城唯一一个传播基础藏语的“三语”小学,自然就肩负起了建设小学藏语文教学网站的重大使命。笔者对小学藏语文教学网站的设计规划、技术解决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等问题也作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一、小学藏语文教学网站设计规划
1.版块栏目 小学藏语文教学网站初步设计规划6大版块,分别为“学校新闻”、“教师风采”、“学生天地”、“学习园地”、“ 藏族文化”、“软件下载”。网站的重点设在“学习园地”,包括“藏语拼音”、“藏语基础”、“藏语语法”、“教学论文”、“教学课件”、“教师教案”、“年级试卷”、“在线课堂”、“复习资料”等9个子栏目界面。
2.网站界面设计 在网页风格上,颜色可根据藏族习惯,以藏蓝色、米黄色为主题颜色,并在界面中添加藏族元素,如建筑、风景、人物、服饰等;网站界面设计和版面的编排设计上,要有一定的美术创意,力求简洁美观,给人带来舒适的视觉享受。
二、小学藏语文教学网站技术解决
1.网站程序开发 为了提高网站的访问吞吐量,网站平台硬件最好由学校自购WEB专用服务器。考虑到网站建设初期投入成本可能不多,设计上应达到用户使用方便简捷,功能上尽量以实用为主,可选择基于J2EE标准、以JDK+TOMCAT架构搭建的JSP运行环境,通过使用JAVA脚本语言来完成动态交互功能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实现学校网站的多种功能。
2.网站数据库 由于资源库内容需要经常修改和维护,对数据的传输要求比较高,所以需要强大的数据库作保障,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服务器平台和数据库系统非常重要。操作系统建议使用Windows 2003 Server,数据库可以选择成熟的MySQL,Windows Server2003+IIS6+MySQL的配置具有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和管理的特点。
3.网站藏文嵌入技术 早在IE4.0版本推出后,微软公司就引入了嵌入字体技术作为浏览器显示任意字体的解决方案:首先利用Web页面制作工具生成一个页面或者整个网站,在页面中使用藏文字体;然后利用专门的页面转换工具WEFT(Web Embelding Font Tool)对包含藏文字体的藏文Web页面或者藏文网站进行处理,运用Css样式表技术控制页面的布局,页面就不会随浏览器设置而改变,防止了乱码的出现,轻松实现藏文在浏览器中的完美显示。
4.网站安全性 任何优秀的网站都有一套完整有效的安全措施,在网站建设规划初期就要将网站安全放在重要位置。网站安全不是购置一套硬件防火墙或者购买一套正版杀毒软件可以解决的,更重要的是网站在投入运行之后如何提高网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5.申请域名和网站 申请域名可到当地中国电信委托申请,一般选择600元左右、五年有效期的域名方案。在域名选择上要遵循便于记忆、不容易与其他域名混淆的原则,为了使网站后能够长期安全、稳定、有效地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网站还需要及时办理ICP备案。
三、小学藏语文教学资源库建设
根据信息资源自身的性质,我们知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是对资源的简单收集,藏文教学资源库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能够进行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教师可以自行添加资源;资源种类齐全、科学;系统易维护等。
1.资源库分类 根据中小学藏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天祝县藏文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把资源分为十大类:藏文拼音素材、藏语基础、藏文试卷、藏文课件、藏文教案、藏文配套练习、藏文教学论文、藏文文献资料、藏文常见问题解答、藏文资源目录索引。
随着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纳税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税务网站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淮南市地税局自1999年先后建立内、外网站以来,网站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网站建设情况及成效
(一)网站建设情况及主要功能
淮南市地税局网站于1999年建成,20__年进行了一次全面改版,现建有内、外两个网站,各设一名网站维护人员。网站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法规、政策、通知),反映动态(工作),提供服务(查询、咨询、学习),网上办公(网上申报、报送报表)。内网开设了热点报道、最新文件、时事新闻、分局网页、网上学校等20多个栏目,设立了4个专题;开辟了“论坛”互动栏目。目前,内网的访问量年内将达100万人次;外网设有文件公告、税务动态、最新报道等20多个栏目,设立了税收宣传、政风建设、纳税服务等5个专题,开办了网上申报纳税、报送报表资料等办公事项。20__年市局制定文件,规范了网站栏目设置、信息上网流程和责任单位,使网站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建立了信息快速传递的渠道。过去,下文件,发通知,要由部门起草,办公室打印,通过邮政部门邮寄或电话通知基层来拿,费时费力;到基层一般也只有少数人知道内容。现在,文件、通知一律上网,不受距离、时间、交通和人员的限制,上下周知,接受信息时间短,传播面广,效率高,节省了纸张和交通、通讯费用。
2、加强了信息交流。建立了基层网页,加强了基层动态信息的报道,为基层单位之间的横向交流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各项税收工作的开展;建立了“论坛”和“在线社区”,为税务人员之间、上下级之间和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平台,加强了内外和内部上下之间的交流。同时,为各级领导掌握基层情况,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新的渠道。
3、推动了学习。开设了“理论学习”、“税收政策”、“计算机知识”等栏目,为税务干部学理论、学业务、学现代科技知识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方便了纳税人学习掌握税收知识和政策规定。
4、提高了服务基层的效率。通过开辟“税收问题”、“征管软件操作问题”、文件管理等专栏,为基层在税收政策和管理、征管软件操作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为基层查阅税收政策文件提供了网上资料库。改进了服务基础的手段,提高了服务效率。
5、改进了纳税服务。通过开辟“网上申报”、“网上报送报表”、“网送税法”、“涉税举报”等栏目,把办税服务厅建到纳税人的办公桌上,为纳税人提供网上办税服务,方便了纳税人网上申报缴税、报送报表资料,提高了办税效率;拓宽了纳税人获取最新税收政策法规和进行涉税举报的渠道,受到纳税人的好评。同时,减轻了税务人员日收和整理纳税资料等事务性工作的压力,为解决税务干部人力不足,征收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使税管员能够真正腾出时间和精力,为新时期加强税收征管,强化税源管理和分析,开展纳税评估创造了条件。
二、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外网调查情况看: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40,还要增加一些栏目的占37.9。因此,网站建设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分析网站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站内容方面
1、内容不够丰富。内网内容偏重于税收工作、会议信息和税收政策文件。外网内容偏重于税收公告。栏目和内容少,信息量小。
2、形式比较单调。以简讯、文件形式为主,图片少,趣味性低。更新不太及时。
3、功能不够齐全。信息服务和税法宣传是网站主体,双向互动很薄弱,外部网上办税、内部网上办公刚刚起步,还没有能够通过网络有效行使税务机关的管理职能作用。
(二)网站管理方面
1、对网站功能作用的认识尚未提高。对税务网站在税收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明确定位,因而对网站的功能作用认识比较模糊,不少机关干部和基层领导对网站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同志认为网站只是税收宣传的一种手段;有的甚至认为网站建设是信息中心的事,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总之,还没有把网站建设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主动关心网站建设,及时反映各自部门的工作,查阅和解决基层和纳税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设,而是等待问题找上门,被动应付。
2、网站建设缺乏规划。网站是一项新生事物,对其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目前税务网站建设尚处在初创阶段,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走一步看一步,逐步改进完善。但由于网站涉及到税收各个部门和各个单位,以及广大纳税人,网站制作技术也在发展。因此制定长期规划,进行统筹考虑势在必行。
3、管理责任不太明确。尽管对各栏目,规定了负责部门,但对各部门上网的内容、时限未作要求,造成有的栏目内容更新有及时,甚至很长时间无人过问。开设了分局网页,但对分局网页建设的责任未予明确,各单位网页建设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分局很长时间不上信息,网页处在无人管理状态。
4、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制定了信息上网流程,但尚未制定检查监督、考核奖惩办法,对各部门、各单位缺乏约束力,形成网站建设好差无所谓的现象。
(三)网站技术方面
1、技术力量薄弱。网站建设完全依靠信息中心自身力量。由于现阶段,征管信息化任务繁重,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工作繁忙,无力投入更多的力量,又没有聘请专业技术
公司提出支持,造成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2、缺乏技术规划。我局网站的内网是以静态页面为主,ASP动态页面为辅,后台以ACCESS数据库支持的网站系统;外网是以PHP动态页面为主,静态页面为辅,后台以MYSQL数据库支持的网站系统。两个网站之间在技术和资源方面均相对独立,几乎没有资源共享,这给网站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3、网站性能较差。首先表现在后台的数据库支持方面:无论是MySql还是Access数据库,都是小型数据库,难以处理高并发性、大容量的信息,并且安全性及稳定性较差,缺乏事务处理的能力;其次表现在WEB服务器的架构方面:我局的WEB服务器内网通过IIS实现,外网通过APACHE实现,但都是单台运行,这不仅限制了服务器的业务处理能力,更不能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后是编程语言的选择:虽然ASP和PHP都是成熟的编程语言,也能够实现复杂的业务处理,但因其自身的原因,代码将很难维护,为网站的持续性建设带来了困难。
三、加强网站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首先是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随着多元化申报特别是网上申报等办税服务的网上开展,税务内部信息平台的搭建,税收宣传和纳税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网站已成为各级税务机关之间,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办税平台、信息交流互动平台、纳税服务平台、税收宣传平台;同时也是税务机关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降低征税成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建立网上税务局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因此,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网站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规划,强化督促。其次,明确网站的定位和功能。税务网站的定位和功能应是:信息交流的平台。税务新闻和工作动态;政务公开的平台。公布税务政策、法规、办税程序、办税通知;征纳双方互动平台。公开征求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设,及时解答纳税人提出的问题;纳税服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公共税收服务;办税和办公平台。外部网站为纳税人提供办税平台,内部网站为税务干部提供办公平台。目前,尤其是要完善互动平台、办税和办公平台功能,充分发挥网站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利用网络行使税务机关管理职能作用。第三,广大税干要积极参与网站建设,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税收服务,强化税收管理出发,出谋划策,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网站建设,不断完善网站功能,丰富网站内容。形成人人关心网站,个个参与网站建设的氛围。
(二)制定网站建设规划,完善网站建设配套制度
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涉税事项改在网上办理更加方便快捷,网站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考虑到网站建设涉及到征管信息化、征管改革、纳税服务、税收宣传和计算机技术等诸多方面和税政、征管、信息中心等各个部门,制定网站建设规划,并作为税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税收工作长期规划之中,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立健全网站建设相关制度,对网站栏目设置,信息传递的程序时限、部门职责、监督检查、考核奖惩等方面,都要做出全面规范,使网站建设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三)改进网站栏目设置,丰富网站内容
总结网站建设经验,借鉴优秀网站成功做法,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不断改进网站栏目,丰富网站内容:
1、及时性。及时性是网站的生命。采取划分栏目包干,责任到部门、到人的办法,确保税收动态信息得到及时更新和处理。
2、服务性。细化办税服务,尽可能把可以在网上办理的纳税事项,放到网站上处理;提供政策服务,尽可能方便快捷地为纳税人和税务干部提供查询税收政策法规服务。
3、互动性。优化外网“在线社区”,与纳税人直接交流,由相关科室负责管理,及时解答纳税人提出的问题。完善内网“论坛”栏目,搭建系统内部互动平台,畅通信息沟通渠道。
4、学习性。增加“学习园地”栏目,丰富学习内容,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探讨新时期税收发展规律,以适应建立“学习型税务机关”的需要。
5、效率性。优化网站版面设计,科学归并设计栏目,提供多种查询手段,简化网上办税处理程序,切实提高网站使用效率。
(四)严格网站日常管理,增强技术力量
1、加强网站日常管理是保持网站生命力的重要一环,要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和考核,确保各部门、各单位把网站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负起责任。
2、逐步增强网站技术力量,初期以地税信息中心力量为主,待条件具备时,可聘请实力较强的网络公司作为技术支撑。
讯:一段时间以来,营销型网站建设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及,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营销型网站的概念也不断被丰富延伸。营销型网站建设首先隶属于网站建设范畴,我们说京东商城是一个成功的营销型网站,或许没有人会提出质疑。因为他成功的将产品转换为商品,产生实际的交易,并且提高了商品的附加值,网站营销的使命也在一次次交易中完成。但是,如果我们将一个普通的宣传展示型的企业网站,定义为营销型网站,估计不少人会提出异议,因为其本身不会产生实际交易。
这是一个误区,真正的营销型网站,或者其更为宽泛的定义,是能否成功将流量转换成销量,并不断提升此转换比率。一个成功的营销型网站,取决于调研、策划、美术设计以及程序编写、整合营销推广等等,而用户体验则是贯穿其中的主线。比如,简短易记的域名网址,精致传神的专业设计等等,只有适合网站浏览群体的、不断提升用户体验的网站,才能完美掌控营销过程。用户体验也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而且存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分歧,但是专业网站建设公司引航科技()认为,结合企业网站建设营销的本质,至少以下三点是为必备。
一、提升访问速度,确保稳定运行
没有速度,一切都是浮云,对于营销型网站建设,这就是真理。一项调查显示,网站加载时间超过5秒,三成人会放弃等待;而超过10秒,且毫无任何提示,至少有80%的人会选择放弃;超过20秒无法打开,95%甚至更多的人就直接关闭浏览器选项标签了。不仅是浏览速度,网站运行稳定性也至关重要,不稳定的运行犹如加载速度不给力,会极大的破坏用户体验。在中国,目前三网融合只停留在口头,而没有实质进展的时候,互联互通就是一个头痛的问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此困境惟一的化解办法就是选择多线接入的网站主机,虽然成本略高。
导致网站加载缓慢,运行不稳定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站设计及程序开发问题,比如页面用到太多的Flash动画或者JS特效,虽然很炫动,但是相当耗费带宽及服务器资源,人为的拖慢了访问速度。页面出现太多的滚动,也会极度耗费服务器资源,增加内容加载负担。人为的程序编写BUG,比如在调用数据库忘记关闭,循环语句没有指定结束条件等等,都是让服务器不堪重负以此耗费太多的资源。网站运行速度和稳定性,与网站主机空间关系也很大,配置高带宽足接入线路优异的服务器,自然会给力网站访问速度。尤其是线路互联互通问题,服务器及接入带宽的质量至关重要。
二、视觉先入为主,设计专业取胜
第一印象直观主要,尤其是在用户对一切尚不了解的时候。就像茅台酒、五粮液酒好,也需要好的瓶子,好的包装,好的广告宣传一样,对于企业来说网站也是一种包装宣传,有其是营销型企业网站,更是如此。精于细节,能够完美演绎企业形象及理念价值的设计,可以有效提升网站宣传力度;同样的,一个粗制滥造的网站,也会起到宣传作用,只是这样宣传是负面的,是消极的。在网站设计制作的问题上,专业网站建设公司引航科技()的观点是,无论功能简单复杂,设计一定要专业精细。宁可没有网站,给用户以想象的空间,也不要粗制滥造缺乏设计的网站。
网站留给用户的第一印象,往往决定着后期营销的成本。无论网站设计的精细专业与否,其直观感受是网站本身,其实会延伸扩展到企业整体管理,一个连网站都做不好的企业,能提供怎样让人放心的产品和服务?营销型网站设计不应以花哨炫动取胜,而是要专业,可以结合行业有效展现公司业务、核心价值及经营理念;基于营销为目的的网站建设也一定要精细,因为那体现着企业的态度。专业的设计是个宽泛的范畴,包括狭义的美术设计,包括动画制作,也包括网站整体文案。
三、善用站长工具,营销完美掌控
建设制作营销型网站之前,有三个站长及营销工具不得不提及:流量分析统计工具、百度热力图及在线客服沟通工具。流量统计的目的,是让我们知道网站流量来源,营销强势和弱势所在。比如客户经常访问那些页面,那些内容还有待提升,用户经常通过哪些搜索引擎哪些关键词浏览访问网页等等,在后期的网站营销优化中,有了这些数据的参考,就可以针对性的有的放矢了;百度热力图,有些类似流量统计分析,只是它侧重点在网站的某一个页面,更具针对性;在线客服工具现在有很多,作为有效的即时沟通洽谈工具,可以瞬间及时抓住潜在用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营销不应过于主动,营销工具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的解疑释惑,提供顾问式服务,而不是频频主动出击不断骚扰用户。
什么样的网站才是好网站?判断标准虽然不一,但是有一个主轴就是用户体验,即用户浏览网站后的感觉。营销型网站建设更是如此,有效的将访客引导为顾客,将流量转换为销量,才是营销型网站建设的目的。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用户良好体验的基础之上。上海网站建设公司引航科技()的建议是,如果条件许可,在网站建设规划前不妨进行一次简单的调研,结合行业及产品服务定位,更多从用户角度出发。因为,用户就是上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也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动态过程,网站建设充分的考虑到了用户的需求,自然会到用户积极的反馈。(文/岳志轩)
关键词:电子政务 政府管理 创新发展
1.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实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时代,电子政务是现代化政府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业务保障,只有引入现代化科学技术,开展电子政务,才能促进政府管理运行体系的创新优化,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升政务工作效率。当前,我国政府管理实践中,已科学引入了电子政务系统,然而其实践发展却仍旧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具体体现在规划与实践标准缺乏一致性,基于传统分割管理模式影响,我国较多地方城市在实施电子政务实践中,存在各自为政的不良现象,并呈现出较多地方建设标准,令政府管理无法基于统一电子政务实现信息共享,有效互联、协同政务。而是形成了较多信息孤岛、地方分散的冗余建设,阻碍了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的创新发展。同时,实践发展阶段中,还存在过分注重电子发展、忽视政务建设的弊端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为实现创新发展,过分注重电子政务中相关信息技术、软件工具的投入开发,却没有将其同自身业务需求、体系建设特征有效集合,欠缺统筹认识,无法科学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政务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一些政府岗位、工作业务、组织机构布设始终没有更新优化,而电子政务工作,也仅仅简单借助网络系统对传统行政办公体系进行照搬照抄,取代了一些手工操作。而实际上一些政务工作流程、实践管理标准与相关内容却仍旧没有体现较大改观。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鸿沟问题逐步显现,在我国则体现为国内与国外的双重数字鸿沟现象。在国内体现了政府管理与电子政务的不平衡建设,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而在国际层面,我国网络普及率水平有限,对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的创新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从政府层面来讲,其承担着信息、编制、应用与汇总的重要职能,在信息处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当前,政府管理却呈现出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有限的弊端问题,无法对价值化信息进行合理利用,欠缺信息资源的经营、所有与相关开发权利,令其不良浪费,无法对政府创新发展、电子政务建设发挥优势作用。
2.优化电子政务,推进其与政府管理的创新发展
2.1促进建设规划标准的一致规范
为推进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实现信息化创新发展建设,首先应促进相关规划标准的一致规范,进而确保电子产品、系统接口的有效互通、网络互连,为资源共享、信息传输提供统一平台。应基于当前地方电子政务标准众多、分散的状况,开展统一化管理,有效杜绝滞后泛滥不良问题。应通过统一集成规划,创建完善的电子政务管理体系,优化机构组织建设,深化政务研究,协调管理,树立阶段建设目标,摒弃盲从建设弊端。应秉承由简单到困难、由单纯到复杂的循序渐进原则,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参与规划标准制定,同时应聘请行政管理、计算机技术专家,提升电子政务建设合理规范性、创新实用性。再者应确保规划制定的公平公正,设立专项管控部门,并赋予其相应的信息处理权利,进而优化应用信息补偿体制,创建共享信息两方的长效关系体系,进而为政府管理与电子政务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2.2均衡发展电子政务,拓宽创新途径
电子政务的创新发展建设,需要秉承均衡发展原则,并重实施电子与政务建设,应通过深入群众的广泛调查,了解民意,确保电子政务工程的切实可行、体现良好的效用价值。应基于社会广泛需求,开展电子政务,提升政府行政管理综合效率。还可借助政府力量组织网络民意调查、网络评估、论坛交流,进而充分获取群众意见。再者,可通过深入企业评估,了解基层经营单位开展电子政务实践中最关心的问题,存在的不足,进而树立科学整改目标,梳理政务、优化工作品质,基于社会需求构建良好的协同管理关系,优化政务信息的处理、、应用模式。另外,政府可进行实践业务流程的有效划分,提升人性化服务意识,推进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的人本化、创新性发展。
2.3优化政府网站建设,打造集成服务体系
信息时代,政府网站建设尤为重要。首先应进行明确定位,注重政务公开与透明化管理,同时应重视公共服务。政府应基于公众需求,打造网站系统,提升民众参与管理热情。同时应树立人本服务意识,令政府网站成为与群众沟通交流的门户平台,进而为其提供必要的人性化服务。为实现创新发展,政府应打造集成服务体系,优化电子政务建设,将分散、割裂的部门机构组织打造为集成政府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电子信息服务。应杜绝表面物理集中的一站式服务,而应从根本层面入手,简化审批流程。针对发生于多个部门中的相关业务,促进部门职能的优化组合,进而有效摒弃部门障碍、界限,令服务业务包含的部门、体现的功能环节与资源真正的实现集成一体化。令政府办事流程合理简化、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真正体现人性化服务、创新型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
3.结语
总之,针对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发展策略,促进建设规划标准的一致规范、均衡发展电子政务、优化政府网站建设,打造集成服务体系,才能真正提升电子政务工作水平,促进政府管理与电子政务服务实现创新、健康、优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在认识“政府门户网站”这个概念时,必须明确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政府门户网站有赖于各政府部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条件。但是,这种基础条件并不一定要求各政府部门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只要具备完善的内部办公与业务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即可。
第二,政府门户网站不仅是政务信息平台和业务处理平台,而且也是知识加工平台、知识决策平台、知识获取平台的集成,它使政府各部门办公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更加流畅,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加工而使零散的信息成为知识,使相关人员能够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知识,为行政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和知识支持。
第三,后台整合是政府门户网站区别于其他网站的关键所在。
一、政府门户网站的“前台———后台”关系
与互联网门户网站和企业门户网站不同,政府门户网站具有两种“前台———后台”关系。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双重的“前台———后台”关系,即:门户网站作为连接所有政府网站的前台,并不直接面对各政府机构的业务职能部门,它只是作为一个强大的搜索引擎,快速便捷地为客户找到办理相应业务的政府网站,这是第一重“前台———后台”关系;在此基础上,客户就可以通过具体的政府机构的网站直接面对业务职能部门了,在这里,政府网站与其职能部门之间构成了又一重“前台———后台”关系。
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是一种单一的“前台———后台”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客户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即可直接进入业务办理程序,客户无须与具体的政府机构(网站)打交道,也不用知道自己是在与哪个政府机构打交道。此时,客户似乎在通过这个门户网站面对一个“超级政府”,因为人们通过这个门户网站可以办理包罗万象的业务。
无论是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还是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都需要对后台业务进行整合。尽管在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里,政府门户网站仅仅是所有政府机构的网站业务连接,但是要实现这一点仍然需要对所有政府机构的业务类型进行分类与排列,通过某一主题按照逻辑关系而对所有这些业务进行整理,同时在技术上以及在管理上都对门户网站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在政府机构之间仍然分离的情况下,门户网站应当看作是所有经由该门户网站的政府机构的业务监督窗口。
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超越了“电子政务”的概念,已经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府”了。在这里,所有的政府业务部门都已经按照业务流程进行了重组,传统的政府机构已经逐步地淡出了电子政府的范畴而成为电子政府的“业务处理车间”。
因此,所有的政府门户网站都是政府网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政府网站都是门户网站;而且,政府门户网站意义上的“政府”的含义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府机构”了,它已经超越了现有的政府机构的含义,成为一种虚拟的“超级政府”。
二、国外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
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直接受益于互联网门户网站以及企业门户网站的发展。与此同时,近些年来政府网站的泛滥也给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在如此众多的政府网站面前,人们往往不知所措,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简单、实用、重点突出”的单一政务处理入门网站。大约从2000年开始,在一些信息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完善、电子政务较为发达的国家,电子政务开始走出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旧制。这些国家已经认识到,要求民众去浏览每个政府网站才能办成一件事情是对民众不友好的,这与现实中要求每个人必须亲自到每个政府机构才能办成事情其实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它们在一个统一的政府网站下,将比较分散的各类政府网站综合到一个协调一致的目录下,根据特定用户群的需求开发一系列集成的政府服务项目。政府门户网站开始作为提供政府服务的唯一的电子政务网站。
目前,政府门户网站还处在发展当中,各国的做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从发展程度来看,总体上还处于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阶段,即主要是按照业务流程的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将各政府机构串联起来。但是也还有部分业务已经实现了在线实时处理,正在向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转变,新加坡的“电子公民”网站即是这方面的代表。就国际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来看,美国、英国和新加坡三国的做法具有典型性,包含着许多网络条件下的政府行政管理与服务的制度创新。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国家建设政府门户网站的情况。
美国政府门户网站。美国是电子政务最为发达的国家,政府网站的数量也最多,共有两万多个。这些政府网站的内容非常丰富,页面数量多达几千万,一般的公民很难通过网络搜索来准确快捷地获得政府服务,这当然就需要门户网站加以引导。
我们可以从地域属性和权域属性来分析美国的政府门户网站的情况。从政府行政管理层次上来看,美国政府可以划分为联邦、州与市县三级。由于实行联邦制,三级政府在许多的行政事务管理方面相对独立,因此政府门户网站也就划分为这样三级,每级政府的门户网站的服务内容各不相同,彼此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分工。每个州政府和市(县)政府都建立自己的单一的门户网站,企业或公民根据业务内容,通过访问所在地域的单一的州或市(县)政府网站,即可获得各种不同的服务。每一个政府门户网站都各具特色,包括税收、执照、注册和护照信息以及满足所在地域的每个居民的具体需求的信息。
联邦一级的政府门户网站是“第一政府网站”(firstgov.gov.)。该网站于2000年6月开始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功能最为强大的超级政府网站。作为联邦政府唯一的政府服务网站,该网站整合了联邦政府的所有服务项目,并与许多政府部门如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建立了链接,同时也与各州政府和市县政府的门户网站都有链接。作为一个综合性网络门户,用户通过该网站可以接向任何政府网站,包括州和地方政府。“第一政府网站”所要达到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要让客户只须点击3下即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类政府信息与服务。它允许用户同时搜索全部2,700万网页,使用一个由私营企业和联邦政府一起开发的高强度搜索引擎,个人通过关键词、主题或机构进行搜索,可以在不到1/4秒的时间内搜索到半兆的文件。从这个意义上讲,该网站与联邦各职能部门、州及市县级政府网站实际上就构成了一种前台与后台的关系,任何企业和公民通过前台网站即firstgov.gov,可以找到所有美国政府部门提供的所有服务。
从内容分类来看,该网站一方面按地区划分,囊括了全美50个州以及地方县、市的有关材料及网站链接;另一方面又按农业和食品、艺术和文化、经济与商业等行业来划分,各行各业的有关介绍及网站也是随点随通。该网站的设计非常有特色,它将政府服务分为三类,即对公民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citizens)、对企业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business)以及对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governments)。每一类又分为诸多项目,如“对公民的在线服务”就包括申请护照、天气预报、彩票中奖号码等;“对企业的在线服务”包括在线申请专利与商标、转包合同、商业法律与法规等;“对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包括联邦雇员薪水册变化表、联邦雇员远程培训以及联邦政府职位等。这种设计简单明确,任何一个寻求政府在线服务的人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英国政府门户网站。早在1994年英国政府就建立了一个类似于政府门户网站的网站:/network/">网络服务,彼此之间没有进行一体化的整合。1999年,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开始出现整合趋势,一些业务不再按照部门来设置,而是按照流程做打包处理,也就是说,公民或企业在办理网上业务时,不必再考虑要登陆各个政府站点,分别办完各种相关手续,而是按照业务流程,一步步地在一个单一的网站上完成所有这些相关业务手续,实现了“一站式”网上办公。
所有这些打包服务都可通过新加坡的政府门户网站(/jiaoyu/">教育、就业、家庭、医疗健康、住房、法律法规和交通运输,这些驿站把不同政府部门的不同服务职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家庭”驿站里,“老人护理”服务包来自卫生部,而“结婚”服务包则来自于社区发展部。
“政府电子商务中心”于2000年12月正式开通,它实际上就是新加坡政府的采购系统,它把新加坡政府各部门和机构的财务系统与采购软件整合到一起进行工作。政府部门的贸易伙伴可以在网上得到政府招标的邀请并购买招标文件,供应商可以在网上索要发票、检查付款情况、提交产品目录和竞标。同私营部门的b2b交易中心一样,它也是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供应商的激烈竞争而获得价廉物美的产品,通过网上下单而节约更多的时间,通过更低的库存而减低成本。目前,政府通过“政府电子商务中心”采购的产品价值已经达到1.1亿美元,今后还要求将80%的政府采购都搬到“政府电子商务中心”上来。
三、对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建议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主要依两条途径展开。一是政府上网。政府上网工程促使政府网站的数量快速增加。据最新统计,政府上网工程实施3年来,全国政府部门建立的网站已突破1万个,3年净增10倍。二是建立纵向的业务应用系统。我国以“金”字工程为主体的纵向业务应用系统不断增加,由最初的3个增加到现在的12个,许多政府职能部门也在建立自己专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并且都希望尽量能够向“金”字工程上靠。仅仅依据这两条途径,其负面效应已充分暴露。一方面,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各级政府机构建设电子政务的积极性都很高,政府网站数量也快速增加;另一方面,政府网站的社会应用水平却总是提不上去,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的弊端尽管世人皆知却就是解决不了,很多专网都说自己是“金”字工程,不能共享,所以,每个政府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与服务数量都很有限,彼此独立,业务流程串不起来,电子政务的快速、便捷、公开、透明的优势自然也就显现不出来。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了电子政务的社会化应用水平,将对未来电子政务的顺利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建设政府门户网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种困难局面。政府门户网站已开始受到关注,例如,在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中就提出了建设“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内容,其中的“一站”即是指政府门户网站。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在往这方面努力,开始花费很大的精力来建立自己的政府门户网站。但是,从有关的电子政务建设规划来看,我们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性质、特点、作用还缺乏清楚的了解,将政府门户网站等同于一般的政府网站,对政府门户网站与电子政务建设的其他相关问题也未作明确的安排。另外,就已经建立起来的地方政府门户网站来看,除了北京市()和上海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外,大多数地方政府做得还很不理想,有些甚至还停留在政府上网阶段。
针对今后电子政务及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继续建设12个重要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同时,提高政府门户网站在未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地位,将政府门户网站看作是实现我国电子政务战略的核心。一方面,通过“金”字工程提高那些重要部门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加强办公资源的整合,消除“条”与“块”之间的割裂状况。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发展“金”字工程加强对经济生活的监管,通过发展政府门户网站来体现电子政务的“服务于民”的本质要求。
与此同时,有必要对政府上网工程进行调整,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上来。因此,今后的电子政务要从重视数量转向重视质量和效果。
(二)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政府机构改革相结合。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将秉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所有这些要求都与政府门户网站一致,政府门户网站可以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
(三)分层次规划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可以考虑在中央政府、省、市(地)层面上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并分别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例如,就省级层面来说,要对那些厅、局已经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对那些还没有建立或打算建立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职能厅局来说,一定要放在省级门户网站的规划内加以统筹,不应鼓励各职能部门单独建立自己的政府网站。再比如,在中央政府层面,可以考虑建立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统一整合各部委已经建立的政府网站,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总之,要根据政府门户网站的要求来规划电子政务的发展。
关键词:资源;品牌;管理
在快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正以独特的方式改变着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教育主题的网站已成为学生对教学资源的重要载体,数字化的学习方式变得越来越普遍,如何用教育类的资源网站进行科学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是当前教学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一、教育网站的教育规划及定位
在教育与网络全面接轨的时代下,要迅速让教育资源与网络技术手段衔接,需要进行系统、科学的工程建设规划。尤其在小学的教学资源基础建设上,必须在内容繁多的教学资源保证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规划、加大投入,根据教育资源库建设的需求,以小学课程、学科为契合点,进行教育组织开发建设。同时,小学教育资源网站要以现有小学课程信息为网络资源基础,在吸收新课改的道路上,进行规模化、批量化的网站建设,以先进、实用为特点的软件开发为资源内容,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特点,为小学教学资源提供信息化的服务。
二、教育类网站的内容开发建设策略
1.教育类网站必须在栏目策划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建设
首先,教育类网站必须确定明确、适宜的网站主题,再以主题为指导进行教育分类:主栏目和其他栏目,凸现出主栏目的显要地位,加深大家对该网站准确、清晰的关注度,并遵循以体现需要求者关注的价值内容为主的编排原则,使网站能够快捷、迅速地为需求者提供教学信息。
2.教育类网站的教学信息设置
在主题网站的栏目建设之下,教育网站的信息是教学资源的重点内容。首先,要注意教学信息的有序性,由于教学资源信息内容较多,资源量较大,极易使需求者感到无从下手而失去搜寻的兴趣,因此要注意教学信息结合主题进行有序的策划,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失去网站的竞争力。其次,教育类网站教学信息建设要向品牌化发展,要树立自己独特的形象,以品牌名称和标志为教育类网站宣传要素,针对目标受众,系统分析其教学需求和心理,进行网站的准确定位,打造网站品牌。如:可以学生考试动态资料为主、以教育新闻资讯为主、以远程培训、在线视频和辅导为主、以教学课件资源为主等,教育类网站必须在消费者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才能精准地为其服务。
三、教育类网站的设计建设策略
教育类网站是面向广大普通教师的,目标是为了让教师都能够使用网站界面便捷、功能齐全、操作简易的资源数据库,掌握网站资源库的系统性操作。因而要对教育类网站的设计开发采取模块式的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库主要涵盖软件库、教师备案库、学生学习库、科教研究库、自创资源库等,它必须实现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应用一体化,具有层次鲜明、结构清晰的设计特点。其各功能模块设计如下:
1.教学资源模块设计
这一模块是包括教学资源的上载、下载、审核、查询和删除为内容的功能模块,在这些模块之中,具有不同的网络功能,网站通过上传和下载模块实现教育工作人员和需求者对资源的使用;在网站审核模块中,主要是由网络管理员对上载资源进行确认和评审,再对其进行;在查询和删除模块中,主要是实现用户对教学资源的关键字搜索以及网络管理员对教学资源的更新与替换。
2.网络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这是以网站为对象的系统管理设计,由网络管理员对教学数据库系统进行初始化设计、用户的权限设置、网络安全设计等,并在安全性管理的前提下,实现教学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升级与扩展。
3.教学资源用户模块设计
教育类网站是以教育为对象和目标的,它主要是针对教育类使用客户进行需求性设计,因而它也对用户的使用权限进行了模块设置:在网站的上端,是网站系统管理员由其通过浏览器对教育类网站进行管理和维护;在网站的中端,是系统教学资源审核管理员,它对上载的教学资源进行资格确认和审核,并实施功能;在网站的下端,是教学资源数据库的使用客户,包括教师和学生等,他们通过在使用权限内进行引擎搜索和查询,进行教学资源共享。
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中,可以上载有关数学科学家的故事、自然常识等,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说课三类,例如:在“空间与图形”教学领域中,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数学教研活动:教学实践、教学反思、课例征集等;在“统计与概率”专题中,重点突出分类与统计的数据性概念,并研讨统计中的“可能性”问题,使学生在网络数学数据库资源的激发下,感受到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4.教学资源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管理
由于教学资源内容的庞大性,因而要做好教育类网站的日常维护与更新管理,可以对资源数据库进行科目章节的顺序设计管理,也可以进行模糊查询,使数学资源与数据库进行属性链接,实现安全、快捷、快速访问的功能性管理;并对于支持网络直接播放的课件,进行超级链接制作,而对于不支持网络播放的大型课件,则利用Winzip进行压缩、链接。
同时,要注重对教学资源库内容的更新管理,首先是教育类网站内容的更新频率要保证,建议进行轻重缓急的分批次更新;在网站的更新数量上,也要教学栏目进行更新,对于可有可无的栏目进行删除,对于访问量高的栏目则要逐步细化,确保教育类网站的更新质量;在教育网站的内容版权问题方面,对于搜集的教学信息,要进行版权注明等。
小学教育类网站的系统建设是时代所趋,是现代化教学策略与科学信息化统一的必由之路。为了改善小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解决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的诸多问题,需要对教育类网站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借助网络的软件支撑技术,对教学各科目设计进行优化的资源共享管理,并进行长期和持久的系统性维护,为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胡玲静.用Web 2.0技术构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教学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3).
[2]赵喜玲,李友国.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0(03).
[3]韩锡斌,程璐楠,程建钢.MOOCs的教育学视角分析与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4(01).
一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与指导思想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精品开放课程的完善和升级,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高等学校应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高度来认识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组织规划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时,要始终坚持量大面广的基础课程优先建设,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优先建设,专业主干课程优先建设的原则,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能够从中受益。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目标是逐步实现精品开放课程逐步向精品开放课程转型。通过建设不同类型的精品开放课程,展示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普及共享,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满足学习型社会的需求。
二 加强规划管理,科学组织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1 加强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宏观规划和科学管理
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从课程建设规划和目标来说,就是分步骤实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成熟一个确定一个。从课程建设的层次来说,就是逐步从单门课程建设发展扩大到系列课程,以至于更高层面的整合性、综合性课程建设。在组织管理上实行学校宏观管理,学院监督指导,课程建设岗位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的体制。学校工作的重点是经费支持、政策保证和组织验收评审。课程建设的过程和重点在学院。
2 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精品开放课程评估机制
实行评估――建设――再评估――完善的全过程,将立项评估、中期评估、验收评估、验收后跟踪衔接起来。在评估中,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负责人对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全面负责。对立项的精品开放课程实行跟踪评估,采取滚动竞争的方法,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确立后,每门课程每年必须向学校提交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成果年度报告,接受学校组织的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中期评估。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成果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改革措施、课程建设现状、资金使用情况、评价结果等。在评估中实行同行专家评估与学生评估相结合,精品开放课程的任课教师的同行评价应在良好以上,学生满意率应在90%以上。对不按学校要求进行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课程取消立项,对不符合精品开放课程条件的课程不予以认定。
3 严格组织精品开放课程的评审验收工作
高校应参考国家和省级精品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与学校课程建设水平相适应的校级精品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并且严格组织精品开放课程的评审验收工作,做到“公正”、“公开”、“公平”。评审验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审查网上教学资源、教学效果评价和公示材料,采取听课、实地考察、查看网上教学资源、召开师生座谈会和审查申报材料等方式进行;学校组织专家按照校级精品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对课程进行考核,逐项打分,评定出该课程的总分数,写出评定结论,并报送学校审批,评为“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的课程颁发荣誉证书,并在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的基础上,择优推荐省级、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对评为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的课程提出进一步建设的希望和要求。
三 掌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高标准建设精品开放课程
任何事物都是由其独有的要素构成的,课程也是如此。谈到一门课程总涉及到六方面要素。一是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应符合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二是课程的理念。它是课程的灵魂,决定着课程具体的知识安排,也决定着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三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它是课程的核心,不同的知识体系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同时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四是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与手段等,不同的教学模式要求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师。五是课程的教学条件。包括教材、课件、网络资源、试验及实验资源,以及其他辅助教学设施等。六是师资队伍。教材和教学资源要靠教师开发。教学活动最终要靠教师实施,故教师是将各种课程要素联系起来的中枢。这六方面在精品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中都有明确的体现,指明了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
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要制定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一支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尤其要重视学术(或课程)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的选定和培养,要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明确培养青年教师是老教师应尽的职责,做好传、帮、带工作。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建设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安排以及实践教学的设计。课程内容要符合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和改革课程内容,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整合优秀教改成果。
教学条件。教学条件建设主要包括教学实验、教学文件、教材建设和选用情况等。编写或使用精品系列教材、包含多种媒体形式的立体化教材。要通过课程建设,使教材、教学参考书、实验和实习指导书等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得明显效果。实验室仪器、设备等要满足教学需要,扩大使用面,提高利用率。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和研究性实验项目,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要适时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制度等,并注重提高教师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包括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况。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要实行教考分离制度,采用试题库进行命题。在教学实践中,要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实效性。
课程特色。课程特色是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课程特色指课程的特点和独到的特征,如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上的重大特点,这种特点应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特点应是动态的、发展的、先进的。
四 加强精品开放课程网站建设,完善网络教学资源
教学网站建设是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中极其重要的环节。精品开放课程网站是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窗口,也是精品开放课程网络化在线学习的平台;是精品开放课程示范
辐射的载体,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精品开放课程网站具有资源丰富、交互性强、易于维护等特点,既能够为教师提供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课程教学资源,又能够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主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让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网上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要精心设计精品开放课程网站,使其真正成为功能齐备、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的教育平台。精品开放课程网站的主要功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教师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精品开放课程网站能够为教师提供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本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课程教学大纲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学网站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网站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建立起了一个由以教为主变以学为主的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网站在线学习,也可以下载课件、作业等学习。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提前学习,上课没听懂的同学可以重复学习。教师还可通过教学网站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在网站中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网络技术的实时性和可交互性,可以为师生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在一个完整的教学网站中,一个功能完善而且能够发挥作用的交互平台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教学网站通常涉及下述几种互动方式:(1)上网访问方式。教师在网上适时精品开放课程信息、作业题、模拟试题和在线测试题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直接在网上完成作业或测试后,发回网站服务器,由服务器直接评判并将评判结果发回学生。(2)电子公告板(BBS)方式。学生可以把需要解答的问题张贴到电子公告板上,教师在公告板上作答,其他学生也可通过公告板看到问题的解答。(3)电子邮件方式。学生注册后,可获得教学网站提供的电子信箱地址,师生之间通过E―mail讨论问题,提交批阅作业等。
所谓政府门户网站,是指在各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公民、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业务应用、组织内容与信息,并获得个性化的服务,使合适的人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获得恰当的服务。
在认识“政府门户网站”这个概念时,必须明确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政府门户网站有赖于各政府部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条件。但是,这种基础条件并不一定要求各政府部门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只要具备完善的内部办公与业务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即可。
第二,政府门户网站不仅是政务信息平台和业务处理平台,而且也是知识加工平台、知识决策平台、知识获取平台的集成,它使政府各部门办公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更加流畅,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加工而使零散的信息成为知识,使相关人员能够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知识,为行政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和知识支持。
第三,后台整合是政府门户网站区别于其他网站的关键所在。
一、政府门户网站的“前台———后台”关系
与互联网门户网站和企业门户网站不同,政府门户网站具有两种“前台———后台”关系。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双重的“前台———后台”关系,即:门户网站作为连接所有政府网站的前台,并不直接面对各政府机构的业务职能部门,它只是作为一个强大的搜索引擎,快速便捷地为客户找到办理相应业务的政府网站,这是第一重“前台———后台”关系;在此基础上,客户就可以通过具体的政府机构的网站直接面对业务职能部门了,在这里,政府网站与其职能部门之间构成了又一重“前台———后台”关系。
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是一种单一的“前台———后台”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客户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即可直接进入业务办理程序,客户无须与具体的政府机构(网站)打交道,也不用知道自己是在与哪个政府机构打交道。此时,客户似乎在通过这个门户网站面对一个“超级政府”,因为人们通过这个门户网站可以办理包罗万象的业务。
无论是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还是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都需要对后台业务进行整合。尽管在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里,政府门户网站仅仅是所有政府机构的网站业务连接,但是要实现这一点仍然需要对所有政府机构的业务类型进行分类与排列,通过某一主题按照逻辑关系而对所有这些业务进行整理,同时在技术上以及在管理上都对门户网站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在政府机构之间仍然分离的情况下,门户网站应当看作是所有经由该门户网站的政府机构的业务监督窗口。
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超越了“电子政务”的概念,已经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府”了。在这里,所有的政府业务部门都已经按照业务流程进行了重组,传统的政府机构已经逐步地淡出了电子政府的范畴而成为电子政府的“业务处理车间”。
因此,所有的政府门户网站都是政府网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政府网站都是门户网站;而且,政府门户网站意义上的“政府”的含义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府机构”了,它已经超越了现有的政府机构的含义,成为一种虚拟的“超级政府”。
二、国外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
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直接受益于互联网门户网站以及企业门户网站的发展。与此同时,近些年来政府网站的泛滥也给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在如此众多的政府网站面前,人们往往不知所措,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简单、实用、重点突出”的单一政务处理入门网站。大约从2000年开始,在一些信息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完善、电子政务较为发达的国家,电子政务开始走出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旧制。这些国家已经认识到,要求民众去浏览每个政府网站才能办成一件事情是对民众不友好的,这与现实中要求每个人必须亲自到每个政府机构才能办成事情其实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它们在一个统一的政府网站下,将比较分散的各类政府网站综合到一个协调一致的目录下,根据特定用户群的需求开发一系列集成的政府服务项目。政府门户网站开始作为提供政府服务的唯一的电子政务网站。
目前,政府门户网站还处在发展当中,各国的做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从发展程度来看,总体上还处于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阶段,即主要是按照业务流程的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将各政府机构串联起来。但是也还有部分业务已经实现了在线实时处理,正在向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转变,新加坡的“电子公民”网站即是这方面的代表。就国际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来看,美国、英国和新加坡三国的做法具有典型性,包含着许多网络条件下的政府行政管理与服务的制度创新。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国家建设政府门户网站的情况。
美国政府门户网站。美国是电子政务最为发达的国家,政府网站的数量也最多,共有两万多个。这些政府网站的内容非常丰富,页面数量多达几千万,一般的公民很难通过网络搜索来准确快捷地获得政府服务,这当然就需要门户网站加以引导。
我们可以从地域属性和权域属性来分析美国的政府门户网站的情况。从政府行政管理层次上来看,美国政府可以划分为联邦、州与市县三级。由于实行联邦制,三级政府在许多的行政事务管理方面相对独立,因此政府门户网站也就划分为这样三级,每级政府的门户网站的服务内容各不相同,彼此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分工。每个州政府和市(县)政府都建立自己的单一的门户网站,企业或公民根据业务内容,通过访问所在地域的单一的州或市(县)政府网站,即可获得各种不同的服务。每一个政府门户网站都各具特色,包括税收、执照、注册和护照信息以及满足所在地域的每个居民的具体需求的信息。
联邦一级的政府门户网站是“第一政府网站”(firstgov.gov.)。该网站于2000年6月开始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功能最为强大的超级政府网站。作为联邦政府唯一的政府服务网站,该网站整合了联邦政府的所有服务项目,并与许多政府部门如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建立了链接,同时也与各州政府和市县政府的门户网站都有链接。作为一个综合性网络门户,用户通过该网站可以接向任何政府网站,包括州和地方政府。“第一政府网站”所要达到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要让客户只须点击3下即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类政府信息与服务。它允许用户同时搜索全部2,700万网页,使用一个由私营企业和联邦政府一起开发的高强度搜索引擎,个人通过关键词、主题或机构进行搜索,可以在不到1/4秒的时间内搜索到半兆的文件。从这个意义上讲,该网站与联邦各职能部门、州及市县级政府网站实际上就构成了一种前台与后台的关系,任何企业和公民通过前台网站即Firstgov.gov,可以找到所有美国政府部门提供的所有服务。
从内容分类来看,该网站一方面按地区划分,囊括了全美50个州以及地方县、市的有关材料及网站链接;另一方面又按农业和食品、艺术和文化、经济与商业等行业来划分,各行各业的有关介绍及网站也是随点随通。该网站的设计非常有特色,它将政府服务分为三类,即对公民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citizens)、对企业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business)以及对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governments)。每一类又分为诸多项目,如“对公民的在线服务”就包括申请护照、天气预报、彩票中奖号码等;“对企业的在线服务”包括在线申请专利与商标、转包合同、商业法律与法规等;“对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包括联邦雇员薪水册变化表、联邦雇员远程培训以及联邦政府职位等。这种设计简单明确,任何一个寻求政府在线服务的人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英国政府门户网站。早在1994年英国政府就建立了一个类似于政府门户网站的网站:open.gov.uk,其功能主要是提供政府网站的联接,但是服务的内容很少。2000年12月,英国政府开发出一个服务内容更多、搜索更方便而功能也更为强大的单一的政府服务门户网站系统,它由“英国在线”网站(ukonline.gov.uk)和“政府虚拟门户”网站(gateway.gov.uk)组成。“英国在线”网站不仅将上千个政府网站连接起来,而且把政府业务按照公众需求进行组合,使公众能够全天候地获得所有政府部门的在线信息与服务。该网站的内容分为五大块:生活频道、快速搜索、在线交易、市民空间、新闻天地。“生活频道”向用户设置了11个主题的服务,用户无须考虑各政府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其他的各大块也都包括众多主题的服务内容。
“政府虚拟门户”网站是一个为了让公众和企业获得政府在线服务而进行登记注册的专门网站,它可以使公众和企业通过一个单一的入口同政府的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和实现在线办理行政事务。已经在“政府虚拟门户”网站运行的主要服务项目中,包含国内个人所得税在线征收和部分增值税的在线返还等内容。该网站是提供“集成化政府”服务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英国在线”网站形成了又一种“前台———后台”关系新加坡政府门户网站。以前,新加坡也是由各政府部门单独地建立政府网站并提供网络服务,彼此之间没有进行一体化的整合。1999年,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开始出现整合趋势,一些业务不再按照部门来设置,而是按照流程做打包处理,也就是说,公民或企业在办理网上业务时,不必再考虑要登陆各个政府站点,分别办完各种相关手续,而是按照业务流程,一步步地在一个单一的网站上完成所有这些相关业务手续,实现了“一站式”网上办公。
所有这些打包服务都可通过新加坡的政府门户网站(gov.sg)找到。该政府站点就像一本政府白皮书,完全代表政府,而不是政府的某一个方面。例如,该网站有一项统一的接受用户反馈的业务,用户发往政府各个部门的意见、建议、反馈等都通过这里的统一格式进行。
与美国的first.gov不同,该中心站点将政府服务划分为政府信息与电子服务、新闻公告、为企业的信息与电子服务、为非新加坡公民的信息与电子服务以及电子公民服务等几大块,虽然看过去没有像美国的first.gov那样将电子政务划分为G2G、G2B、G2C三大部分那么简洁,但是,从逻辑上看仍然清晰明了,栏目的设置让人一目了然。就电子政务来说,最重要的是其前台的业务流程设置与后台不同政府机构之间的业务协调处理上。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建设别具一格,深受人们的称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电子公民中心”(ecitizen.gov.sg)和“政府电子商务中心”(GeBiz.gov.sg)。
“电子公民中心”始建于1999年4月,其目的是将政府机构所有能以电子方式提供的服务整合在一起,并以一揽子的方式轻松便捷地提供给全体新加坡公民。“电子公民中心”将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过程划分为诸多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你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政府服务,政府部门就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个个“驿站”。每一个“驿站”都有一组相互关联的服务包。例如,在“就业驿站”里,你可以找到这些服务包:“雇佣员工”(专为雇主设计)、“寻找工作”(专为求职者设计)、“退休”、“提高技能”和“在新加坡工作”(专为外国人提供)等。目前“电子公民”网站里共有9个驿站,涵盖范围包括:商业贸易、国防、教育、就业、家庭、医疗健康、住房、法律法规和交通运输,这些驿站把不同政府部门的不同服务职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家庭”驿站里,“老人护理”服务包来自卫生部,而“结婚”服务包则来自于社区发展部。
“政府电子商务中心”于2000年12月正式开通,它实际上就是新加坡政府的采购系统,它把新加坡政府各部门和机构的财务系统与采购软件整合到一起进行工作。政府部门的贸易伙伴可以在网上得到政府招标的邀请并购买招标文件,供应商可以在网上索要发票、检查付款情况、提交产品目录和竞标。同私营部门的B2B交易中心一样,它也是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供应商的激烈竞争而获得价廉物美的产品,通过网上下单而节约更多的时间,通过更低的库存而减低成本。目前,政府通过“政府电子商务中心”采购的产品价值已经达到1.1亿美元,今后还要求将80%的政府采购都搬到“政府电子商务中心”上来。
三、对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建议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主要依两条途径展开。一是政府上网。政府上网工程促使政府网站的数量快速增加。据最新统计,政府上网工程实施3年来,全国政府部门建立的网站已突破1万个,3年净增10倍。二是建立纵向的业务应用系统。我国以“金”字工程为主体的纵向业务应用系统不断增加,由最初的3个增加到现在的12个,许多政府职能部门也在建立自己专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并且都希望尽量能够向“金”字工程上靠。仅仅依据这两条途径,其负面效应已充分暴露。一方面,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各级政府机构建设电子政务的积极性都很高,政府网站数量也快速增加;另一方面,政府网站的社会应用水平却总是提不上去,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的弊端尽管世人皆知却就是解决不了,很多专网都说自己是“金”字工程,不能共享,所以,每个政府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与服务数量都很有限,彼此独立,业务流程串不起来,电子政务的快速、便捷、公开、透明的优势自然也就显现不出来。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了电子政务的社会化应用水平,将对未来电子政务的顺利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建设政府门户网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种困难局面。政府门户网站已开始受到关注,例如,在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中就提出了建设“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内容,其中的“一站”即是指政府门户网站。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在往这方面努力,开始花费很大的精力来建立自己的政府门户网站。但是,从有关的电子政务建设规划来看,我们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性质、特点、作用还缺乏清楚的了解,将政府门户网站等同于一般的政府网站,对政府门户网站与电子政务建设的其他相关问题也未作明确的安排。另外,就已经建立起来的地方政府门户网站来看,除了北京市()和上海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外,大多数地方政府做得还很不理想,有些甚至还停留在政府上网阶段。
针对今后电子政务及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继续建设12个重要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同时,提高政府门户网站在未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地位,将政府门户网站看作是实现我国电子政务战略的核心。一方面,通过“金”字工程提高那些重要部门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加强办公资源的整合,消除“条”与“块”之间的割裂状况。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发展“金”字工程加强对经济生活的监管,通过发展政府门户网站来体现电子政务的“服务于民”的本质要求。
与此同时,有必要对政府上网工程进行调整,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上来。因此,今后的电子政务要从重视数量转向重视质量和效果。
(二)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政府机构改革相结合。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将秉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所有这些要求都与政府门户网站一致,政府门户网站可以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
(三)分层次规划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可以考虑在中央政府、省、市(地)层面上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并分别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例如,就省级层面来说,要对那些厅、局已经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对那些还没有建立或打算建立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职能厅局来说,一定要放在省级门户网站的规划内加以统筹,不应鼓励各职能部门单独建立自己的政府网站。再比如,在中央政府层面,可以考虑建立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统一整合各部委已经建立的政府网站,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总之,要根据政府门户网站的要求来规划电子政务的发展。
关键词:精品课程;图形图像处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5-7174-02
The Exploration and Experience in the Buliding Provincial-level Excellent Courses of Graph and Image Processing
JI Yong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Yangzhou 225127, China)
Abstract: Excellent course building is a complex systematic project, involving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the building of the teachers team,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laboratory building.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Provincial-level excellent courses, combining the course features,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nditions, take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courses site, promot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the system of the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for achieving the goal.
Key words: Excellent Courses; Graph And Image Processing; Buliding
最近几年,各高等院校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杰出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在教育部的统一领导下启动了高等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基于上述指导精神,我校在最近两年启动和开展《图形图像处理》省级精品课程创建工作。《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主要介绍Adobe公司开发的Photoshop软件的各项功能及操作,包括图像基础理论知识、绘图修饰及图像编辑、创建选区、通道和蒙版、图层的应用、文字图层、图像色彩校正、图像的分析与扫描、滤镜的特殊效果等内容。相关教学内容实践性强,在实践中的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该课程建设小组的负责教师和各位主讲教师的辛勤努力和踏实工作,制定出科学的建设规划,并在该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了教学师资团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配套教材,教学激励和评价机制、实验和实训基地等多方面的建设工作。目前该课程已经通过江苏省省级精品课程的评审,被确立为省级精品课程。
1 具体的经验和体会
1.1 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以加强精品课程配套网站建设
目前在各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课程网站的建设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精品课程配套网站的建设,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增强学生现场真实感,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效。实际上在教育部最新的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中,已经赋予了信息技术应用这一观测点更大的权重值。伴随着这一调整,必将有力的促进目前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工作。另外考虑到目前在高校中,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已经逐步得到改善和更新,教师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和网络操作技能也日益熟练,无疑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工作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在《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配套网站建设过程中,我们有这样几点经验:
1.1.1 在网站内容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和项目
我们不能仅仅将网络建设仅仅看成是精品课程的申报条件、手段或方法,切勿将课程网站变成课堂教学的翻版。如果只是将主讲教师信息、教材电子版、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录像等简单的挂在网站上,而没有仅仅更多互动环节的设计,就不能认为建成了一个高质量精品课程网络,这样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来促进课程教学,也不能吸引学生长期关注课程网站。在我们的网站建设与设计实践中,为不同班级的每个学生都预留了相应的网站空间容量,并为学生分配相应的帐号和密码,这样学生可以在能够连通网络的任意地方及时将自己的项目任务的实例作品及时上传。主讲教师需及时审阅这些作品,在下次课程的教学课堂上对学生作品或者设计实例进行点评。点评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在学生上传的作品中遴选部分优秀的作品,向广大学生分析这些优秀作品的精巧的设计思路,突出的操作技巧,进而可以回顾和强化各个理论知识点,有效提高教学实效。二是以不点名方式点评一部分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有缺陷的学生作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这一好一坏两种作品的点评,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操作技能,学生对精品课程网站的这一功能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借助于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精品课程网站中,我们也设置了师生互动交流板块,借助网络,解决部分比较内向的同学羞于向老师当面提出疑难问题的困境。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感触、体会发表在网站上,以便主讲教师分析总结,改进其教学手段和方法。
1.1.2 精品课程网站的界面设计
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界面的总体设计要求是风格朴素简洁,并带有适度的创意,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惊喜和视觉冲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学生导向原则
设计网页要站在学生的观点和立场上来考虑设计网站。要作到这一点,必须要和学生来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目标、期望和偏好等。
2)简洁和易于操作原则
没有必要在网页上设置过多的操作,堆积很多复杂和花哨的图片,尽量使用文本链接,操作设计尽量简单,并且有明确的操作提示。
3)布局控制
根据心理学家George A.Miller的研究表明,人一次性接受的信息量在7个比特左右为宜。基于这个原理,一般网页上面的栏目最好选择在5~9个之间。如果栏目过多可以考虑分组处理,组与组之间以平行线分隔或者利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4)和谐与一致性原则
通过对网站的各种元素(颜色、字体、图形、空白等)使用一定的规格,使得设计良好的网页看起来应该是和谐的。网站的众多单独网页应该看起来像一个整体,这些网页应采用一致的结构设计,一致的导航设计,一致的操作设计。
1.1.3 重视精品课程网站的维护管理工作
我校由专业网站设计人员构建一个统一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拥有一个独立的域名并配备独立的服务器。在该网络平台上设置有本校所有省级和院级精品课程网页的链接,即通过该平台可访问所有课程网页。不同课程网页的界面风格、结构设计大体保持一致。通过这种方式,将专业课程教师从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依赖中解脱出来。教师只需及时修改和更新、维护课程内容,精品课程动态信息,开展网上教学活动即可,而无需亲自从事复杂的专业网站的代码设计工作。
1.2 推进与专业课程相衔接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是为了让职业资格证书的拥有者更好更容易的就业,因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精品课程建设之间就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而课程就是二者最佳的切合点。从根本上讲,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其实质是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着重进行如下几项工作:
1)增加实验与实训教学比重
结合本课程的专业特点,将教学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设计了若干项目任务,通过这些项目任务的相关实验实训课程,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目前实践性教学环节已经超过整个教学总学时的50%。
2)推进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覆盖了职业标准要求的理论考核知识,实践性课程的技能模块涵括职业标准规定的技能操作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该获得相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具体技能,使持证者进入行业后反映的技能能够达到相应的职业或行业标准,能够胜任实际的工作岗位,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3)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
为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必须加大课程主讲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证。目前《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主讲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并具有相应职业资格或考评员资格。
在《图形图像处理》精品课程的建设实践中,课程建设小组参加了Adobe数字艺术中心计划(ADAC),并要求学生参加Adobe公司的中国教育认证计划。如学生通过Adobe公司的在线考试,即可获得Adobe Photoshop CS科目的中国产品专家证书(ACPE)。该证书在图形图像处理领域的专业人员中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并使得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在已经组织的数次认证考试中,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5%以上。
2 结束语
上述内容是本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的一些心得体会,实际上创建维护一门精品课程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教材和辅助教材建设等若干方面,因此在创建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教学规律,研究教学理论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俊英.从国家精品课程政策看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J].北京:教育与职业,2006(7).
[论文摘要]公益性文化事业本身的性质必然要求信息公开。我国文化事业的信息公开在有关条例、文化信息化建设虽然有了初步探索,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平衡机制上的信息不时称;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公开方式比较被动,文化信息化建设不完善。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增强文化信息公开意识;继续完善文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信息公开机制。
一、公益性文化事业信息公开的内涵界定
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社会兴办的面向全体公民的非营利性的文化事业组织及其场所和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就我国文化发展状况来看,公益性文化事业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种:一是如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省级党报与党刊等承担党和国家喉舌功能的政治性文化事业;二是如作为国粹的京剧、昆剧等民族文化遗产的文化事业单位;三是如公共图书馆、文物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四是如面向社会群众的文艺演出、文化展览活动等文化事业。
公益性文化事业信息公开就是政府机关、文化事业单位、部分非政府组织以及个别企业根据社会公众需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公开所管辖范围内的与社会成员利益相关的所有文化信息以及文化管理信息,并允许公众通过查询、阅览、复制、摘录、收听、观看、下载等形式充分利用信息公开主体所掌握的文化信息以及文化管理信息的行为与制度。
公益性文化事业信息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文化管理信息,比如文化决策、财政、人事方面的信息。二是文化系统本身应该传递的服务于大众的文化信息,主要包括文化事业单位为公民提供的教育、知识、审美熏陶和休闲娱乐信息。
二、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信息公开的有益探索
1.公益性文化事业信息公开在我国有关文化条例中的体现
2004年5月31日,据国务院法制办透露,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草案已完成,但是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信息公开法案,只是在其他法律中仅有零星的法律条文。1997年颁布的《关于颁发的通知》,第十一条规定:文化事业建设费的使用必须遵守国家财政、财务规章制度和财经纪律。必须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X200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第八条规定:宣传文化机构要加强资金管理,接受的捐赠资金要专门用于发展宣传文化事业,不得挤占、挪用甚至私分,对出现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2003年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涉及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前,应当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这些规定体现了文化事业信息公开趋势越来越明显。
2.国家五年计划凸显公共文化事业信息公开趋势
文化信息化建设“十五”规划被列入“十五”计划的重要任务。文化部信息化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强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增强文化发展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信息日益扩大的需要,加速我国“十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要把文化资源数字化、文化管理网络化、文化事业信息化作为“十五”信息化规划的主体工程,使文化事业真正成为信息社会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建成的“中华文化信息网”和已经启动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标志着当前文化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绩。
在“十一五”规划中,文化部注意解决城乡公共文化信息不对称问题,把《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规划》列入国家专项规划目录。《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规划》(文化部分)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县县建有图书馆、文化馆(或两馆功能合一的综合性文化设施)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乡乡建有文化站,1/3的行政村建有文体活动室;乡文化站和村文体活动室藏书人均达到0. 1册以上,县公共图书馆藏书人均达到0. 5册以上。到2020年,与比较完善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兴办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
“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人,转换机制,增强活力。由此可见,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信息公开已经落实到政策层面,注意从大局出发,总体规划,注意从信息传播方式和信息共享主体上改进和加强。
三、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1.在信息平衡机制上,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
图书馆的信息不对称,集中体现在信息公开披露制度上。概括起来,图书馆的信息不对称反映在国内图书馆与国外图书馆、图书馆与上级主管部门、图书馆与信息资源供应商、图书馆与用户、图书馆内部门之间、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混淆和相关政策变动等运行的多个环节和层面。
大众传媒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政府与媒体之间信息不对称,政府手中掌握着大量的信息,而媒体无从获知或者是无权报道。其次是不同传播渠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传播渠道之间由于传播内容、传播技巧的悬殊,强势与弱势得以体现。
博物馆作为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负有收藏、科研和教育三大职能。但是由于博物馆工作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比较强,它往往与社会联系比较少,管理方式比较陈旧,不大注重自身的宣传,公众对它的了解非常有限,所以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尤为明显。
2.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信息失真现象普遍
一些文化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会只公开社会公众已知的信息,避开公众未知的信息;只公开已经办好取得实效的信息,避开未落实未办好甚至办砸了的工作信息;只公办事结果方面的信息,避开依据性的、过程性的信息;偏重于公开政府占有的社会公众信息,而很少公开反映政务工作的信。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公开只注重公开为大众服务的科学文化信息,而用户对图书馆的组织、机构、决策、管理、规划、目标、计划等一无所知。这就造成用户信息的闭塞,从而引起图书馆与用户彼此之间的误会,造成图书馆在用户心目中信用度的降低。政府和传媒之间应该是合作多于分歧。前者致力于更多地公开信息,后者致力于更好地收集、处理和传播信息。我国新闻传媒存在着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有时不能全面、如实和及时报道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判断的国内外重大新闻,而且,新闻媒体在获取资源和传播过程中可能造成信息失真,使公众通过新闻媒介不能如实地获得准确、充分、及时、可靠的政府信息。其表现有:对信息不披露,披露不及时,披露的信息不实、不真、不全。
3,信息公开的方式比较被动,文化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目前的信息公开形式是一种政府权力型公开,文化主管部门掌握信息公开的主动权,是否公开,在多大范围内公开,政府拥有最终决定权,大众只能是被动接受,在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公开的信息范围内,在它们不公开时,大众也没有请求公开的权利。
我国的文化信息化建设虽然已经纳人国家发展规划,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对文化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经费和人才不足;现有成果多数为早期开发,未能考虑网络环境,数字化程度较低,且宣传推广不够;未广泛采用国际信息化相关标准与规范;对外交流和宣传不够;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文化部门的某些领域信息化程度较低等。
四、公益性文化事业信息公开发展对策
1.增强文化信息公开意识
要增强信息公开意识,要从两个方面人手。第一,提高公民的文化信息权利意识。文化权利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二是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三是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飞公民要切实维护自身文化权利,就要珍视自身的文化信息权利。文化信息弱势群体要强化维权意识,处于文化信息竞争强势的群体要尊重弱势群体的信息权利,杜绝各种形式的信息垄断和信息欺骗行为。第二,公益文化部门要强化文化信息义务观念。明确为公民提供文化信息服务是自己应尽的职责,保障公民获取信息机会的平等,保障公民求知的自由与求知的权利。
2.继续完善文化信息化建设
总体思路是:以信息共享为主要出发点,促进文艺繁荣和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文化管理体制;努力研究开发文化信息资源,积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全面地将社会文化生活提升到信息时代。
今后文化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以下几大网站的建设。推进文化部政府网站的建设;加快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完善中华文化信息网;进一步丰富网上文物资源;配合国家文化艺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文化管理网络化;搞好社区文化活动网建设;在中华文化信息网址下设立社区文化活动网站;实施对外文化宣传交流网站建设,将网站建设成为具有政府导向、数据准确、最具权威的高层次的中外文化交流信息中介和宣传中国的窗口。
[论文摘要]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建立科学、规范的网络资源管理平台,对于精品课程的建设、使用与维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更新步伐日益加快,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时空观。一个开放、多元的国际性互联网络将不断地给各学科体系带来新的增长点,教师和学生将随时获取学科前沿及其发展的最新知识信息和学术动态。而随着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日趋完善,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案等在内的精品教学内容资源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借助将课堂教学录像上网所建立的“网上课堂”,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涵;那些只能借助师生面对面的单一形式才能实现的教学服务与教学管理功能,如答疑、论坛、测验、考试、教学调度、教学评价与反馈、实验室开放预约等,都可基于网络以一种更加便捷和更加有效的方式实现;网上实验仿真系统的开通,为学生提供了虚拟环境下的全天候实验室开放教学环境;同时,通过师资队伍、课程演变、教师赠言、教学观点等模块,间接而有效地传达了我们的教学理念和育人思想。
一、完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意义
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先期启动的四大项目之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不仅要造就一批具有一流教学质量的课程精品,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精品”的共享来提升精品课程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内在价值。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的矛盾,特别是同优质教育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顺利地解决这个基本矛盾并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但是小范围、校本意义上的“精品”课程对解决或缓解这种矛盾的作用极小,只有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提供大范围、校际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精品课程在缓解上述矛盾,实现更大范围内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上的作用与价值。因此,完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
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网络本身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精品课程”上网,使精品课程在最大限度上扩大了受益人群。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应用,我国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已具有相当的规模,80%~90%的高校都有了自己的精品课程网站,这些网站对高等学校的教学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精品课程网站“热”的兴起,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出来。
1.受技术“瓶颈”的制约,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制作质量难以保证。由于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中技术应用的难度很大,技术与内容分离的瓶颈就不可避免,所以往往导致制作者与授课者的角色分工,具体表现为其功能不是从满足教育和被教育者的需要出发的,而是从技术能否实现的角度出发,难以把教师的知识和经验与网上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另外,精品课程网站页面制作无序,风格不统一,而为了统一界面,往往需要复制代码之后再进行修改来建设新页面,这样使系统难以形成独立的模块,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扩展能力,在集成其他应用时更是降低了其灵活性。
2.内容组织繁琐,管理效率低下。内容是一个教学平台的灵魂,在基于静态和动态网页系统的课程教学网站建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内容组织繁琐、更新困难。对于简单的内容,比如文字、图片等新闻信息,可以通过动态网页技术开发自己的专用系统来维护更新。但是课程教学网站的信息量十分庞大,而且内容以多媒体、流媒体等形式居多,一般的系统难以将种类如此繁多的信息上网。因此,在特殊内容时就需要编写新页面,这样就在严重影响了网页更新效率的同时,网站难以对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如果网站需要改版升级,其工作量将是巨大的。
3.缺乏长远的课程建设规划和平台。高等学校对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缺少统一的、合适的网络教学平台。许多课程只是为申报而建,仓促应战,一次性建设结束即告完毕,缺乏长远的维护和使用目标;课程组教师各自为政,无统一的平台管理,仅仅按照申报条件要求,将有关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五十分钟左右的现场教学录像放在一个网页上,较好的也只是powerpoint讲稿的网上,大部分内容往往只是数字化的文本,难以称为优质教学资源。
4.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缺失。精品课程资源的“毫无保护”容易产生剽窃,“过度保护”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违背了教育部要求精品课程向高等学校免费开放的要求。虽然“毫无保护”和“过度保护”都不可取,但知识产权保护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将侵害作者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作者创作和给网络资源升级的热情。
三、改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建议
为了改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利用,使精品课程网站以形式取悦于人,以内容信服于人,建设出一流的资源交流平台,笔者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1.制定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是一个紧随精品课程自身建设与改革步伐的动态过程,针对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的这种特点,制定一个有一定前瞻性的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规划是很有帮助的。该规划作为精品课程总体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必须结合课程自身教学建设的推进速度,从资源共享与立体化教学相融合的角度出发,给出网络共享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与框架、分阶段任务与实施计划。提倡“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这不仅有助于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工作的稳妥推进,避免因仓促上马或无序建设影响教学资源的建设质量,还会有利于精品课程共享资源的后期管理。尤其是有利于提高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可扩展性,使得所规划与设计的网站能更加灵活地适应因课程建设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扩充需求。
2.构建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根据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要求,针对技术症结,建议省级主管部门构建精品课程的专用平台,集中管理该省各年度的国家级与省级精品课程,同时要求各高校网站在醒目位置提供各级精品课程的网址链接,从而实现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共享,可以克服静态网站制作、应用、管理等诸多弊端。一是学校统一配置服务器,统一实施网络管理,技术管理、技术维护得到加强,具有统一的管理机制,便于学校实施统一的规划和宣传力度,统一考虑制作质量,便于开展各级课程的评价、评审工作,有利于课程的长远建设。二是课程自身的教学管理。平台自有的教学管理功能,为课程的教学管理提供方便。比如,用户可以分级为学生、教师、管理员、访客等,给各级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与更新教学资源信息、作业,批改作业、测试等教学活动;通过答疑信箱、师生园地(bbs)等互动交流空间,课程老师定期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得精品课程真正用于教学,克服课程建设与教学应用脱节、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的弊端,使精品课程收到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三是有利于课程内容更新与维护。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备课功能,教师可以随时自主修改、调整与更新课程内容,控制课程内容的;课程组成员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上,无须关心网站的技术问题,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技术瓶颈问题。四是协同工作。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生用户可以协同工作,发挥各方面能动性和参与机制。
3.健全动态的检测机制,完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完善的精品课程监督检查机制是提高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服务质量的根本保障。这不仅需要得到精品课程所在学校的进一步重视与支持,需要“国家精品课程”荣誉获得者的进一步努力与投入,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健全现有的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动态监测体系,从外部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动态监测机制不应只局限于网站访问的连通性,而应扩展到资源更新率。针对不同的监测内容,监测的形式也应该多样化。因此,建议现行评审体系纳入网络资源建设及应用状况的考评指标,各参评课程除提供现有参评材料外,还必须提供网站运行、课程连通、基本维护以及网上资源的点击率、访问ip地址数、pv流量、资源更新、学生对课程的应用状况及具体效果的反馈信息等,从而避免评审前突击建设、评审后疏于管理的现象。
4.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的知识产权保护进程。一门精品课程的“出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经过了制作、修改、完善、评选等过程的历练才形成的产品,凝聚了整个课题组老师的辛勤劳动和心血,是大家智慧和经验的结晶。这样一件好的产品难道就是为了让其“养在深闺无人识”吗?肯定不是。为了让精品课程的“优质”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在课程网站入口设置“公众网”和“教育网”两类,网站内容根据入口不同而有差异。在“公众网”,公用性资源可以互相开展共享活动,扩大资源利用的受益面,同时可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保护,使大家能够看到精品课程的内容,却不能过度下载。而在“教育网”,则可以开展校际资源共建共享合作。学校有特色的、自创的、有知识产权的资源可以推介给兄弟院校使用,象征性收取一定费用。还可以开展一些相同专业课程的资源共建共享合用,统一规划,分工建设,共用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样,既避免了商业用途的恶意下载及使用,又可以在各教学院校间进行学术交流,从而达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号)[z].2003-04-08.
[2]国家精品课程支撑网站连通情况的抽查报告[eb/ol]. schoolsports.com.cn/info/info.asp?info_id=6440,2005-12-20.
[3]张艳萍,隋清江,张进宝.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构问题初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5).
[4]娄道凯,孙光国.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精品课程网络建设[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4).
[5]施晓秋,薛伟.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6]谢幼如.广东高校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课程教改试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5).
[7]谢幼如,何芳.高等学校基于网络环境的教改研究与实践[a].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唐俊英.从国家精品课程政策看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21).
讯:橱柜,90年代进入中国大陆,近几年整个行业形成一定规模,全国内也逐渐出现一些知名品牌,同时电器行业也有进军橱柜的趋向。而作为耐消费品的橱柜业,在网络营销方面,无论是行业整体还是企业自身,相比之其它成熟行业,都稍显脆弱。
橱柜企业的网络营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是这几方面:建立企业网站,重点在网站的美工上面,整个网站美感和动感十足,部分站点缺乏橱柜行业的整体特色。网络广告,大型橱柜企业会在房产、家居、橱柜类网站投放广告,这类直接的网络广告营销方式也是目前橱柜业实践网络营销最为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另外,关键词及网络软文也是最惯用的方式。然而,即便是这样简单的网络营销尝试,参与的企业也不多,行业整体参与不够,也是网络营销水平发展浅显的重要原因。而对于橱柜企业而言,受阻于对橱柜这类耐消费品特性与消费者网络特性的认识及深度挖掘不够,无法找到突破目前简单广而告之的网络营销方式。
对于橱柜行业整体来说,也有不少的知名企业看中网络营销的发展前景,选择更多的网络营销方式,也非常的注重橱柜自身的网络营销发展,中华橱柜网分析橱柜行业的网络营销发展前景认为:
第一:具有橱柜行业特色的建站式网络营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企业独特具有个性化的网站。网站建设的本身就需要根据行业特色做站点建设规划,对于知名橱柜来说除去和其他企业网站的相似处之外,也会根据橱柜行业特点,上传企业的工程案例,与房地产商合作的样板房橱柜装修的相关资料,同时也有橱柜企业的相关加盟信息,有意向的加盟商可以从网站上了解到橱柜企业的加盟信息,从各方面对企业做整体全面的介绍,利用企业自身的个性化网站来作为网络营销的开始。
第二:加入更多的B2B平台,增加网络渠道发展,做好网络营销。这种渠道合作服务于橱柜企业的招商和采购,利用B2B的平台来精选各种合作伙伴。例如:鑫海橱柜,在国际品牌网上免费信息以供其他商家联系合作,同时这样的B2B平台也会协助宣传企业品牌,无论是现在橱柜企业所做的网络广告宣传,还是众多媒体报道的整合营销宣传方式,都可能暗示着橱柜行业在B2B平台上进行的网络营销发展趋势。
第三:追随团购主流发展,近期随着团购的火热,有一些橱柜企业也加入其中。只是橱柜作为定制产品,区域性强和产品价格构成含糊,付款、反馈方式单一化,成为影响网络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不过团购作为一种网络营销手段,橱柜行业也可以借助团购进行促销式网络营销,同时追随互联网的主流进行趋势发展。如果橱柜企业的团购结合线下的实体经营,可能也会吸引很多真正的买主到实体店参观、体验消费。
第四:B2C线上和线下联营合作。一些大型的卖场会建设自身的B2C商场,实体卖场的橱柜商家也会进驻这样的B2C商场,客户直接在网上的商场里也可以找到相应的橱柜品牌,例如成都的富森美家居,在网上建立了一站式家居主题购物商场,利用360度的全景观摩技术帮助实体的橱柜品牌发展线上的网络营销,由此橱柜品牌实行线上、线下都与大型商场合作无疑也是橱柜行业网络营销的又一发展渠道。
当众多行业的网络营销都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逐渐形成规模的橱柜行业也会看中网络营销的发展前景,根据橱柜本身特性,例如上文所提到的国际品牌网就有众多的网络营销方式,我们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网络营销方式。而不管目前橱柜行业的网络营销发展现状如何,从少数的橱柜品牌和行业卖场的网络营销发展中都可以探析出整个橱柜行业的网络营销发展前景,由此也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橱柜行业的网络营销也会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缔造出众多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