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时间:2023-06-05 10:16:21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第1篇

一、农村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基本现状

农村小学由于受到传统观念以及现有资源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其教育偏重于读写方面,而忽视了听说技能,因而导致学生的表达能力远不如城市学生,具体表现为:

1、从态度上看,怯于开口说话,不敢与人正面交流,怯弱胆小,讲话自信心不足,不敢说、不会说。

2、从逻辑上看,在说话时前言不搭后语,跳跃性较强,思维反应迟钝,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观点。

3、从表达上看,说话断断续续、不能成句,只能断断续续描述短语,且经常夹杂着方言,语言表达不规范。

4、从情感上看,语音语调过于平淡,缺乏对描述事件的情感投入,毫无生动性可言。

二、思维方式对农村小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影响

教育模式、教学条件、生活方式等外在因素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农村小学生的内在思考方式乃至思维模式。

1、教育模式。纵观多少年来的教学模式,农村教育还停留在说教上面,忽视了与学生动态化的语言交流。老师说、学生记,一味地灌输知识给学生,结果学生对于“说”的感知越来越弱,懒于动口,羞于开口,最后甚至是想说但也不会说了。

2、教学条件。农村的教育始终保留着教师、教材、学生三个基本要素为一体的教育方式,而不少现代化的教育当中融入了教学媒体这一元素。受资源的限制,农村硬件设施跟不上,对孩子的教学无法摆脱陈旧的讲授模式,更易造成死板的教学氛围,不利于激励孩子们的互动。

3、生活方式。农村的生活方式往往是相对封闭的,撇开课业负担,剩下的是慢节奏的农耕生活。而城市的生活相对快速,除了过好自己的家庭生活,还需要有更多的精力去应付社交,这就迫使个人要有言语交流能力。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言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启蒙期。外部对农村小学生的言语发展产生抑制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被动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对其思维方式的束缚。可以说思维方式是影响农村小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核心因素。

三、运用思维训练提升农村小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基于小学生的言语发展“所述即所思”的特点,通过增强对小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促进其思维清晰化发展,可以规范小学生的言语表达,帮助其思维的过渡和发展。

1、增强纵向思维训练,提升言语表达的逻辑性

纵向思维训练要求集中注意力把握主干事件,一层一层地发现被现实掩盖的事物的本质,从现象入手找结论,做纵向的剖析。例如,训练学生复述曹冲称象的故事要把握四个关键步骤:首先把大象牵上船,然后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道杠,再把象牵上岸,把石头往船上装直至那道杠与水面平齐,最后只要称石头的重量即可知道大象的重量。事件的原理在于等量交换、化整为零,这四个步骤是环环相扣的,顺序不可颠倒。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描述的顺序,显然称石头不可能在称大象之前进行,这是对逻辑性的基本强调。

2、增强横向思维训练,提升言语表达的准确性

横向思维训练要求摆脱思维定式,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多角度立体分析,并从中找到最佳的立足点。例如,提问“形容花好看有哪些成语”,学生可能有许多回答,然而每个成语的侧重点不同:姹紫嫣红强调颜色艳,繁花似锦强调数量多,婀娜多姿强调姿态美,暗香浮动强调气味好闻……虽然对于描述花很美丽这件事情上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但是老师要注意提点在不同的场合要求下要使用不同的成语,这就是对言语表达准确性的把握。

3、增强综合思维训练,提升言语表达的情感性

综合思维训练要求受训者会从横向、纵向综合考虑问题,既要看透事物的本质,又要看到事物的每一面,并得出一致结论。例如,对于“这个人心眼不坏”这句话,如果念作“这个人,心眼不坏。”(在“人”字后面停顿,且用降调念)则是陈述句,表示这个人没有坏心眼;可如果念作“这个人心眼不坏?”(没有停顿,用升调念)则是反义疑问句,表示这个人是有坏心眼的,只是你没有发觉。据此,老师可以教导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要加入自己的情感,不同情感对应着不同的表达方式,要注意语音语调对言语表达的重要作用。

第2篇

一、教师做出说的示范。

可塑性强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我们知道,任何创造都离不开 “原型启发”。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模仿―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课堂用语的精炼、严密,具有启发性。特别是有关数学概念的表述,数学问题的阐述,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使学生仿有“范例”。为达到会说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示范、渗透、指导说的方法。再次我们还要给学生指导一些发言的技巧,例如语言表述时的节奏、速度、语气变化等。在学生形成一定的口头表述能力时,进一步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

二、训练学生学会听

要学会一种语言,第一步就是听。只有身临其境,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不仅能专心听老师讲话,而且还要认真地听课堂上每个同学的讲话,要听后作出思考,也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养成听的好习惯。

三、对学生的说作出要求

数学语言与其它语言不同,因为在数学的“词典”中,只有“记叙”,没有“描写”,也没有“比喻”,更不能有“夸张”。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把数学语言说得完整、准确、简洁和有条理,一定要言简意赅,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要添枝加叶。

1.完整性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思维单一,语言不完整,不会有意识地说一句完整的话。根据学生的这种弱点,训练时要求学生先想后说,训练学生说得规范化,表述问题过程要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

2.准确性

数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准确性。无论是下定义,还是做判断,都要求用词恰当,科学合理,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偏差。要求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条理性

第3篇

一、激发兴趣,让幼儿能独立说话

幼儿语言常爱依赖周围的环境,有时这种语言如果脱离了语境,就让人费解。所以老师要让幼儿学习脱离环境,独立说话。

1.借助图片,逐步提高。

幼儿讲一件完整的事情往往要借助于图片的提示,否则说不出较复杂的事情。因此,在开始学习时,不妨拿一些图片,让孩子照图片中的意思说完整的故事,再叙述给老师听,教师一定要注意听,如果讲得不清楚或出现情境性语言,要作提示或纠正。当孩子能够完整的叙说之后,抽去图片,让他再把故事中的事情讲出来。这时,由于没有图片的帮助,缺少了情境,有利于独立说话能力的培养。

2.穿针引线,创编故事。

通过学编故事让孩子锻炼独立说话,训练的内容也更多一些,编故事需要构想更多的情节,而且需要幼儿独立完成整个过程。这种训练,可首先给孩子设计几种小动物,如小兔、小猴、小猫,再给孩子出个题目,如“小兔过生日”。然后让孩子想一想怎样将他们连到一起,编成一个故事。编故事时,起先孩子可能讲得很简单或很乱,教师听后不妨给孩子一点启发,如小兔准备怎样过生日,小兔怎么邀请大家来过生日,小猴、小猫是怎样祝贺小兔的等。孩子编好后,让他讲一讲,有不妥的地方,教师再启发提醒,帮助他完成。然后,还可以让他去讲给别人听,使他有更多独立说话的机会。

二、利用表演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表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幼儿正处在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幼儿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发展规律是一方面在生动、形象、符号三个不同的水平输入信息,形成表象形字;另一方面,通过非语言手段和语言手段输出信息,而表象游戏符合幼儿期语言表达特点,需要大量非语言手段。由此可以看出,表演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首先,教师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采取游戏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幼儿掌握与表演有关的语言及非语言表现手段;接着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特点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如,纠正幼儿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学习运用词句,为幼儿创造语言交往的机会,最后鼓励幼儿根椐表演内容进行创造性表演。通过表演游戏这一形式,即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沟通心灵,撩开语言学习的灿烂天空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是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的事业。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离不开循循善诱,更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法则,如果只顾齐步走、搞一刀切,那么就会伤害到许多幼小的心灵:进步快的吃不饱,进步慢的则跟不上。尤其对一些后进的幼儿来说,由于教师的一时疏忽,教学策略上的粗枝大叶,说不定,从此就会了断了孩子语言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举一个例子:当我每次组织孩子听录音故事的时候,我经常这样边做动作边说:插上电源,再按键,好听的故事就出来。教师的多次重复,孩子们就自然而然会说这句话了,不会再对我说:老师,这个,这个。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四、利用悬念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心强,对其未知事物进行开放性的质疑,能提高他们投入活动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教师在活动中巧妙设计悬念式情境,给幼儿留下质疑的空间,也是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发展语言的有效手段。开放式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不受故事语言和情节的限制,可以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我们经常创设的各种悬念式情境,如判断性问题有:“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他这样做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这样的问题都可以引发幼儿在掌握概念和判断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想象和推理。这无疑会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促进幼儿连贯叙述事物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言教学中为幼儿创造适宜情境,能使教师教的更轻松,使幼儿学得更愉悦,使语言活动的组织更实效。在语言教学的情境创设研究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更新,努力探索,使我们的语言教学真正达到《纲要》提出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的总体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董旭花.幼儿园游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本书编委会.多元整合幼儿园管理与活动课程设计方案典范[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4.

第4篇

关键词:问题思维;语言表达;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和质疑。科学地释疑、解疑,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拓展思维的方法

1.进行扩句训练

2.仿写训练

3.片段写作训练

尤其是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不仅能巩固已有知识,学生也容易写、乐意写。

(1)根据已有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展开扩写。

如:《木兰诗》中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续写。

如:在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续写“下课之后”或“散学以后”。

(3)猜想补写。

如:在都德的《最后一课》中“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4)特定的场景描写。

①给定一个具体的意境。如:进教室的瞬间、大雨中前行、深夜古巷。

②根据给定词语写一段话。如:爷爷、橘子、傍晚、嬉笑、哭泣。

③给定一个感情基调。如:写一个“以乐景写哀情”的场景。

(5)刻画一个你最熟悉的人。借助对人物描写所用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正侧面描写、欲扬先抑等手法。

4.结合综合性学习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如: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感兴趣自然就有话可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不恰当的表述,这就可以让其他同学帮忙修改,老师更应该给予点评加以鼓励。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烦恼写成小作文。

二、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1.推陈出新训练法

(1)观察:感觉全新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段文字惟妙惟肖地刻画出由于光线变化而带来的全新的视觉感受,优美而又富有科学性。如果没有平时对自然景物变化细致入微的观察,断然写不出如此美妙诱人的文字来。

(2)积累:材料翻新

积累材料才会翻新,才会有话可说,才会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才会有思如泉涌不择地汩汩而出的基础,才不会在老材料堆里兜

圈子。

(3)思考:观点创新

《赤兔之死》这篇考场满分作文曾轰动全国。凡读过《三国演义》的没有不知道吕布坐骑赤兔宝马的,可把赤兔马与诚信联系起来,借赤兔言诚信,这位考生却是第一人。善于思考才会有观点的创新,观点创新才能调动人们潜意识中似曾相识的东西,使之喷涌而出,震撼人们的心灵。

(4)提纯:语言求新

例如: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急不可耐地跑到了十八岁,父亲极不情愿地走到了五十岁。

(5)借鉴:技法革新

请看白居易的一首诗:《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至,时闻折竹声。”白诗写雪很别致。由于写的是夜间之雪,所以不能直接写。①作者采用侧面烘托:“冷”知雪至,“明”知雪厚,“折”知雪大。②调动感觉:一句为触觉,二句为视觉,四句为听觉。短短四句诗,技法独特,值得借鉴。

(6)实践:常写常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熟能生巧,常写才会常新。

2.聚合抽象训练法

这个训练方法首先要对感知材料形成总体轮廓认识,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其次要从感觉到共性问题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进而抽象出本质特征;再次要对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进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成果。

3.循序渐进训练法

人们常说:“宝剑锋从磨砺出”(也就是说即使龙泉太阿也离不开磨刀石的砥砺作用,何况一般顽铁?),而训练中的砥砺,我们以三字概括(严、速、美):严,即把关从严,要求从严,决不苟且;速,即定时写作,兼顾质量,决不拖交;美,即卷面美观,工整清洁,争得青睐。

4.生疑提问训练法

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养成习惯;尽可能地寻求自身运动的规律性,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知觉假象所迷惑。

总之,在语言有了丰富的积累后,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自然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没有东西可写,而是随手拈来,甚至还会精挑细选自己最想要的材料来展现自己的作文世界。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口语实训

语言表达是母语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但在学校母语学习中因为重视不够,缺少相关的实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完全是一种放任滋长的状态,以至于本可以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变得不强或较弱。语文教学需做出改变,增加语言表达实训环节。

一、 语文课堂口语实训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语文实训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达到实效是语文实训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

1. 兴趣原则。兴趣就是动力。语文实训让学生感兴趣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做到。实训的组织形式应尽量避免刻板、严肃,而要活泼、有新意。虽然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项目,诸如介绍、演讲、朗诵、辩论等不会有什么本质性的变化,但是可以在这些项目上增加新意。增加新意,可以偷换实训名称,如将演讲比赛的名称改为“故事大王争霸赛”,诙谐有趣;可以借鉴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意,打破传统的比赛模式,如将演讲比赛变成超级演说家,借鉴“导师制”,建立“团队制”。还可以在活动开始前预热,给学生播放视频,或者对教室加以布置,改变讲台课桌对立的摆放格局等等。再比如朗诵,可以借鉴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鼓励学生配乐朗诵录音,课上展示作品,进行交流。从内容上来看,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实训主题。如辩论,教师提供多个辩题,学生投票选择,辩题应当是学生关心和正在经历的,如打工与学习、爱情与友情、能力与学历等的辩论。为使活动更有新意和趣味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作用,交由他们进行策划。

2.激励原则。由兴趣带来的动力要持久保持还需不断激励。将学生在语文实训中的参与和表现纳入到平时成绩中会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教师应在布置活动时就明确赋分标准。如演讲实训,主持人、演讲选手、学生评委分别多少分,分数必须体现出差异性。积极参加和不参加的不能等同对待,表现优秀和表现较差的也要有区别。赋分的标准要详细具体、客观公正,赋分必须依据标准进行,不可随意更改。为了更好地激励,也可以采用一些物质奖励,如利用班费购买文具等物品作为奖品。或者由活动承办小组发挥创意自制奖状。也可以全程录像,之后将视频传至微信公众平台或者QQ空间。这些措施都能激励学生认真准备,拿出最好的表现。

3.思维原则。语言是思维的表达,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也要重视思维的训练。说话之前要理清思路,使得话语条理清晰。每次活动时,需在评分俗贾卸哉庖环矫孀龀雒魅饭娑ǎ教师也要向学生强调。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思维技巧并开展相关训练,如巧用“首先”“其次”等表示时间、层次的词语,放慢语速,类比联想等等。

二、语文课堂口语实训活动形式设计

语文实训设计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训练目标。同一班级的学生其语言表达能力并非是在同一层级的,有的学生能说会道,有的学生则笨嘴拙舌,要让他们在同一场训练活动中各有收获,必须要明确各自的不足,或者需要训练提高的重点是什么,如此才能有的放矢。

根据多年来教学观察发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表现为:普通话较差;语病较多;口头禅使用频繁;紧张;无话可说;声音太小等。另外,体态语言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眼睛不敢正视;站姿不端正;表情呆板;缺乏手势语等。学生结合自身问题确定需要训练提高的重点,还需进一步确定训练达到的效果,如不出现口头禅等等。总而言之,要让训练目标明确具体才能保证实训效果。

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根据这一特点,语文实训活动可设计为:介绍、演讲、朗诵、辩论。

介绍是较为基础的语言表达训练,所训练的内容为语言组织能力,训练目标为词句准确,语言流畅。具体训练形式可设计为:自我介绍、他人介绍、家乡介绍、产品介绍、书籍介绍等等。为激发学生在训练方面的兴趣,教师可以提供多个介绍任务,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还需在训练开始之前讲解介绍的方法,诸如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如何分清内容主次有所取舍,如何做到条理清晰,如何推敲词句准确表达等等。

演讲与介绍相比对表达者的口语能力和体态语言有了更高的要求。演讲的训练目标是绘声绘色讲述,演讲训练可采用的形式有: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令节日的“主题演讲比赛”、结合课外阅读的“故事大王争霸赛”、结合自我经历和他人事迹的“我是超级演说家”等,也可以开展命题即兴演讲“脱口秀”等等。演讲训练开始之前教师要讲解演讲的技巧和体态语言的运用,同时明确演讲要求和考核标准。

朗诵是文学艺术的有声表现,声情并茂是朗诵的要求。朗诵训练的目标是让声音充满情感。朗诵训练可采用的形式有经典诗文朗诵会、剧本朗读会、“我是主播”朗诵录音交流等。朗诵训练之前教师要讲解朗诵的技巧,包括语调、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朗诵不仅是对学生语言技巧运用的训练,也是认识态度的端正。教师不可忽视对学生心态的调整,可以进行朗诵示范、播放名家朗诵视频等,营造出朗诵的氛围。

辩论首先是思维训练,其次才是口才训练。思维通过语言加以外化,想到什么才能说什么。至于表达者能够想到什么自然是与他的知识占有情况相关。这应在平时加强阅读学习,进行知识积累。其次也与表达者的思维敏捷度有关。辩论训练的目标是语言技巧的运用。辩论训练可采用的形式有一对一的擂台赛、四人合作的团体辩论赛等。教师要在辩论实训之前向学生讲解思维和语言技巧,并进行单项训练。如类比联想与归谬法等。另外,辩论赛的辩题可由学生选择确定,再以抽签形式决定辩论的正反方。

以上四个语言表达实训形式虽然训练目标有所不同,但都包含了语言表达的各个方面,每一次实训都有所侧重。反复训练和重点训练相结合确保了口语实训效果。

三、语文课堂口语实训的组织与实施

口语实训对设备的要求很低,可以在正常的语文课堂上开展。每次实训时间是固定的,因此要合理策划和组织。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交由学生策划组织,教师进行指导。具体做法为:教师实训任务,提出实训要求;学生组建团队,撰写策划书竞争承办权;教师根据策划书确定承办小组并对其进行指导;承办小组全权负责实训活动的组织开展;活动后教师进行点评,其他小组也对承办小组作出评价;承办小组的表现计入语文平时考核成绩。

第6篇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残病人出现失语症的比率高达20%~30%[1]。失语症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因此,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自2004年以来,笔者对经头颅CT、核磁扫描证实为脑卒中后致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了语言训练,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明显。现将训练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住院病人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8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46例,均经CT或MRI确诊。病前均智力正常,言语流利,阅读、书写能力正常。按失语症分类诊断为运动性失语38例,感觉性失语23例,完全性失语11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言语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言语不能使人理解;Ⅰ度,能说极少量词汇及短语;Ⅱ度,能说单词或短句,对日常用语可理解,表达中存在语法上错误;Ⅲ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度,多数情况下无言语障碍,但有时有理解障碍,言语欠流畅;Ⅴ度,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病人自己有所体会[2]。根据评估标准,其中0度的有11例,Ⅰ度的有28例,Ⅱ度的有21例,Ⅲ度的有12例。笔者把经康复护理后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如由Ⅰ度提高到Ⅲ度),评估标准提高Ⅰ度者为好转。

1.2方法

1.2.1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运动性失语以语音训练为主。先做好心理行为干预,运动性失语病人最初多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等,此时护士应给予耐心开导,并与家属一起制定训练计划。(1)发音训练:先要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运动的训练,以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2)词、句单音训练:发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病人说出单词-词组-短句。从简单的单词开始,逐渐加大难度。0~Ⅰ度病人以单词训练为主,Ⅱ~Ⅲ度的病人以词组、短句为主。(3)阅读训练:将适合病人发音的生活用语录制成磁带,让病人跟读,反复进行语言刺激。

1.2.2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感觉性失语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1)听觉训练:护士与病人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通过病人以往所熟悉的声音,如平常最喜欢的音乐等,刺激病人的听觉,强化应答能力,刺激思维,增加语言的理解力。(2)手势训练:通过病人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梳头,护士做梳头动作,让病人模仿、重复。(3)实物刺激:让病人说出所看到的实物的名字,护士可适当提醒,反复练习。(4)图片刺激:护士用图片边读边示意,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病人思考后回答,以锻炼病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1.2.3完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完全性失语康复训练时不应该过于着急,一般选用适当的难度,使病人基本能完成为宜。因部分病人的情绪常不稳定,连续生硬的语言可使病人失去信心而不能配合治疗。可请病人尽可能多地进行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和自己的病史述说等,训练病人的表达能力,同时指导病人家属配合训练,可以互相促进效果。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结果

本组病人采用BDAE检查法评价效果。在总共38例运动性失语的病人中,Ⅱ度以上病人或经过3~4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的词组、短句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有31例由Ⅰ度恢复到Ⅲ度,属明显好转,另有7例语言能力提高1度,总有效率达到100%。经康复锻炼后,感觉性失语的23例病人经6周训练有6例病人的恢复不稳定,只提高了1度,而其他17例病人效果较为明显,由Ⅰ度恢复到了Ⅲ度,不但对常用的语句能够理解,对日常熟悉的事物也能较快地表达,对于感觉性失语,康复疗效也满意,总有效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经过语言康复治疗7周后,效果均没有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恢复得好,有7例由0度恢复到Ⅲ度,仍有4例经康复后并无明显改善。见表1。

表1脑卒中康复锻炼效果(略)

3讨论

病人一旦确诊为失语,应立即进行语言训练,可加快代偿活动,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病人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大多数病人是可以恢复语言功能的。为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要教会家属语言训练的方法,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实践证明,家属的支持帮助是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运动性失语病人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不能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常表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而语言康复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帮助病人建立和巩固语言康复的信心和决心非常重要。完全性失语症较难治愈,对于此类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治疗才能得出最好的疗效。而对于运动性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训练是肯定有效的,通过词汇的反复再现和再积累使病人重新能够与他人交流,使之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降低致残率。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可使病人达到语言恢复最好程度的必要条件。要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进步和表现改变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并根据病人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语言训练,以改善交流能力,充分发挥残存功能,才能使失语症病人语言能力的康复达到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33-01

语文教材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极力挖掘文本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这样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理解,而且,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随之提高。笔者认为,在语言训练方式的选择上,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提纲挈领”式

在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的构段方式比较特别,有总分结构或并列结构,这些都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有效素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教材中有独特表达作用的语言段落,设计出能够统领整个段落的句式,提纲挈领,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例如,在教学《莫高窟》一课时,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这句话既是本段的总起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接着围绕着总起句具体描写了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体现在什么地方,这个特殊的段落是训练学生语言的良好素材。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以此为范例,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1)这些松树千奇百怪,姿态万千 。(2)这些水果颜色不一,味道鲜美 。(3)这些牡丹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4)这些石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 。(5)这些玩具精彩纷呈,功能独特 。在这些语言训练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总分段落这一结构表现形式,还学会了语言,运用了语言,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填空训练,但由于教师选择的例子恰当,提纲挈领,为学生尽情地表达提供了契机。

二、“无中生有”式

在语文教学中,对一些表面浅显但意义深刻的文章,如果仅仅采取“走马观花”的形式教学,学生不仅无法领会文章深刻意蕴,而且无法进一步领会文章鲜活的思想。因此,教师不妨采取“无中生有”的形式,对文本的空白处进行挖掘,以丰富学生的表象体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例如,在教学《少年王冕》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结合这句话,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王冕的画画得好是如何传开的。在教师话题的设计下,同学们展开了想象,脑海中出现了以下画面:(1)茶楼上:你听说了吗?有一个叫王冕的画家,他画的荷花可像了,价格还便宜。是吗?在什么地方?改日我一定去买一张。(2)画行老板(自言自语):这批刚进的画又卖光了,明天王冕的画一定得多进一些。(3)大街上:别买了,这画画得既不好看,还贵得很,我带你到王冕家看看吧,他的画,画得逼真,还便宜,包你满意。

从上述教学过程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这种“无中生有”的语言训练形式非常感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的各种生活学习经验被唤醒,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极了,还加上了个性化的元素,每个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独特想法,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语言,还培养了表达能力。

三、“自我享受”式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大都会有自己对课文初步的感受体会和认识,教师要尊重这种体验感受,为学生搭建表达自己阅读体验的桥梁,让学生尽情去表达,在自我享受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表达带来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课文主要描写了黄山三大奇松的样子以及其他松的姿态,把黄山的松树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教学时,教师以文本为媒介,设计出有助于学生表达自我的语言训练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假如我是游客(黄山的一棵松、松树旁边的岩石、大松树、小松树),我看到的松树……,我心目中的松树……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那么,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被激活,进而在完善话题补充话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语言表达丰富多彩,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上述教学课例中,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想象,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训练话题的指引下,学生会说得精彩,学得快乐。此时,在每个学生心中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黄山松树的形象,深化了学习效果。

总之,语言训练作为语文教学一项重要内容,训练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依据文本教材的特点,不断优化语言训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听说训练 强化

听说是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听说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1 听说训练教学的意义

1.1 加强训练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实践证明,凡口头语言发展的好,听说能力强的学生,读写能力也比较强。所以,听说读写联系紧密,不可偏废。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教师从训练口头语言入手,加强听说能力和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1.2 加强训练小学生的听说训练,能够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听说读写都和人们思维紧密相关。听人说话要理解内容,抓住要点,离不开思维活动;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识,不仅要想清楚要说什么,还要组织好语言,也离不开思维。所以,听说训练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和书面语言比较,口头语言以声音为载体,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没有从容思考的时间,而书面语言允许在一定时间内推敲修改。所以口头语言要求有更高的应变能力,这必然促进思维灵敏性、准确性的发展。

2 灵活教学方法进行听说训练

2.1 与读写训练结合起来。说与写,都是表情达意,不过两者形式不同。在作文教学中说与写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说促写。如写一件事时,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说,然后教师评点优劣,再写下来。

2.2 与课本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后,让学生延伸内容,进行想象、口述。

3 按照一定的原则,加强听说训练

3.1 鼓励原则。培养小学生听说训练的途径之一就是“鼓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尊心和上进心强。研究资料表明,对小学生的评价,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初练口语表达,学生往往语无伦次。无论学生会说或不会说,教师都应多鼓励。因为成功的满足可以激发上进心和自尊心。

3.2 实用原则。在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实用性,是听说训练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儿童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因此,在语言训练中,除按照大纲要求和语文教材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外,尽可能有计划地带领学生接触社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指导学生多听、多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3 激发主体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听说训练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定要避免只让少数能说、会说的学生“表演”,而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的现象。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听说训练的实践中。

3.4 评价性原则。当小学生活动的时候,同时也就把注意指向了学习的结果。因此,在听说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要及时作出评价,同时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听说内容,这个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听说能力。

3.5 逐渐进步的原则。教师在进行听主训练时,一定要根据小学生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不同年级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低年级学生要能听明白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说的习惯;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中年级学生要达到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少年儿童广播,理解内容;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说清楚自己的意思。高年级学生要达到能听懂别人的讲话,理解主要内容,能口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4 开展多种活动,强化小学生听说训练

4.1 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多种活动强化口语表达训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制定的相应的训练计划,可以每月进行一次大型语文兴趣活动,为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搭建了锻炼、展示的舞台。可以举行“朗读大赛”、“小主持人大赛”、“新年话新意”等活动,让小学生时刻感到形式新颖,有积极的参与性,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第9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概念和其特点告诉我们:语文是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科。学习语文就是要学生掌握语言工具。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表达,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学习语文就是要学得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的能力。

        在现行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语文老师因我国教育体制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都很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甚至忽视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这就产生了语文教学重心的偏移。其实,语文教学中对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偏废就是浪费了实现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曾说:“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故而应当一把抓”;“作文就是用笔说话”,“看书看报就是用眼睛听人说话”,“听就是读,用耳朵来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

        因此,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叶圣陶先生在《说话训练》中强调“说话训练是开启学生智力的总枢纽,抓住了这个总枢纽,就能带动语文教学的其他环节。”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采取哪些方法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呢?

        1.进行必要的思维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容。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 

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没有语言,思维成果无法表达,语言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活动,也就无所谓交际和思想,语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可以这样说:口语训练其实就是一种思维训练。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口头表达是边想边说,说前面的就得想后面的,这就要求说话者有敏捷清晰的思维。在思维训练中,可以先进行带稿说话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后必须进行强行脱稿训练。

        2.口语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模仿和朗读   电视、广播、与课本的录音磁带等这些有声材料可以为学生提供纯正地道的语言模仿范例。大量的模仿,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和语调,为培养熟练的口语表达能力奠定坚实的标准语音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直接而有效的办法。朗读训练有利于学生语音的辨正,语感的培养。在教学中可挑选重点段落进行训练。朗读以自读为主,教师带读为辅;课内读为主,课外读为辅。当然,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必须在朗读的语气、语调、感情等的把握上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

        复述和角色扮演   复述是用口语将现成的语言文字重复述说。这种形式不同于背诵,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原文意思表述出来 ,因而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角色扮演是由教师向学生讲解了一段陈述性材料后,要求学生在理解内容,掌握其中角色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把内容表演出来。这种训练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完后进行小组间的互评。

        讲故事和演讲比赛   故事可以是学生自己编写的,也可以是从阅读得来的。可以是学生一人编写的,也可以是多人合作编写的。可以由一人讲也可以多人轮流讲。通过讲故事的表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加强了思维的训练。正规的演讲训练是口语表达和训练难度较大的形式。在初试阶段丝毫不能马虎。教师要向学生讲明白演讲中要注意的事项,如体态、语言、情感、演讲中的应变能力等。方式上可以采取课前3分钟演讲的形式。演讲既是口语的训练,也是心理锻炼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与作文训练挂钩进行训练   可以进行口头片断作文、口头看图作文、口头听音乐想象作文或对某种社会现象、某部电影发表评论等等各种形式的口头作文训练。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说话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另外,还可以在写作课上让学生互评作文,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择一些优秀作文在全班交流,要求学生指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同时也就是口语训练的过程。

第10篇

【关键词】玩具 ; 智障儿童 ; 语言训练语言既是人类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又是进行思维的建筑材料。对智障儿童来说,语言更是他们与外界交流以及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智障学生的语言障碍严重影响了思维的发展和沟通交往。

1智障儿童语言方面的主要问题

⑴无口语能力,有的听力有问题,有的是失语症。

⑵无主动语言,他们很少会提出问题来发问。

⑶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像木偶一般。

⑷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语句不连贯,难以完整的讲述一件事。

⑸语言理解差,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周围人的语言。

2语言发展障碍形成的原因

⑴智障儿童的构音发育障碍。

⑵受智力水平的制约,在语言表达和使用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

⑶语言功能低下,由于平时很少说话,语言器官得不到适当锻炼,引起其功能退化。

⑷日常生活中语言刺激不足,与周围的人交流较少,加剧了语言能力的进一步低下。

⑸多数智障儿童不爱运动,所以大部分智障儿童说话声音小,不会换气或者语言反应迟钝。

3我们的困境

近年来,我们学校招收的智力障碍儿童的障碍程度越来越重,他们难以理解语言和进行沟通交往。我们通过在各科教学中生活情境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对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智障儿童学习语言很困难,对周围事物缺少兴趣,意志比较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形象生动的材料和游戏活动较感兴趣。

4游戏的意义

游戏是人类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倾向和需要,作为游戏的物质支柱玩具更是儿童了解世界,表达情感,发展智力,锻炼体能的重要媒体,成为幼儿最基本的学习工具,成为他们的“第一本书”。

5玩具对特殊儿童的作用

很多理论专家认为玩具是促进儿童智力、语言、情感、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媒介,因此能给儿童提供此类经验的玩具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玩具与其生活和学习的联系就更加紧密。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能够发展和补偿特殊幼儿的感知缺陷。

⑵可以促进特殊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

⑶可以促进特殊儿童学习准备能力的发展。

⑷能够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⑸还能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由此可见,玩具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意义十分重大。

6利用玩具图书馆平台训练语言

2010年4月,我们学校承担了重庆市科委2009软科学课题《特殊教育学校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社区浸润式教育模式探索》的子课题《特教学校与社区资源共建服务探索》的研究工作。在带学生到玩具图书馆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多数孩子兴致都比较高,语言也相对平时活跃。这可为我们对智障儿童语言的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如何利用玩具协助教学,训练智障儿童语言,这就成为我们玩具图书馆的研究内容之一。在开展玩具图书馆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就如何利用玩具训练、发展智障儿童的语言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语言训练活动的尝试:

6.1辅导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对受训学生做语言方面的简单测评

我们主要利用玩具图书馆的资源,辅导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运用王书荃的《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发现与训练》中编写的简易的语言评量表,对个案学生进行语言能力测评,了解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状况,找到学生学习起点。

6.2根据测评做个别的语言训练计划,设计语言训练序列

它包括口部模仿训练、发声训练、动作沟通训练、模仿发声的训练、数字发音训练、自我认识、正确称呼熟人、正确应答、表达需求、学习礼貌用语、传递物品及口信、用语言表达肯定与否定、说一句或者几句话。

6.3指导选择相应的玩具、设计相应的活动进行语言训练

指导教师和志愿者选择相应的玩具、设计相应的活动进行语言训练,具体如下:

⑴口部模仿训练。一个人想要正常说话,就要用到嘴和舌,嘴和舌要一起动,在正确的配合下才能发出声音,而严重的智障孩子要学会这一点特别困难,因此,利用泡泡水、乒乓球、小风车、口哨、镜子等玩具进行模仿唇部和舌部动作训练比单纯的做口舌操,学生学习的兴致要高一些。活动举例,模仿向各方位吹气。具体方法:老师拿起学生的手,先进行示范。将气吹向学生的手心、手背,再由学生吹自己的手心、手背,最后吹老师的手心、手背。进行吹泡泡比赛,吹水中飘动的乒乓球比赛,吹自制的小风车等。

⑵发声的训练。可以选择发声的仿真动物玩具、学拼音卡片、玩具电话等。

⑶动作沟通训练。有些智障学生有终身的语言障碍,可能永远无法开口说话。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带响声的小汽车玩具或孩子喜欢的其他玩具,训练学生用手势语与别人进行沟通,使他们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⑷模仿发声训练。对于有语言障碍的学生,训练他们的口语能力,要以基础的发声练习为主,可以选择常见的动物玩具和各种常见车玩具、手枪玩具等,使他们能够模仿口型发出声音。如模仿常见的自然界声音,具体方法:老师与学生玩火车玩具时,问学生“火车怎么响”,并让学生模仿发出“呜呜呜……”的声音。玩汽车玩具、手枪玩具等也可以这样训练。在训练发声,教师动作要夸张,示范时的口型变化速度要慢。要让学生先看实物,再看老师口型,边拿着仿真玩具发出各种声音,扶着孩子的双手做不同的动作,引导发音。

⑸数字发音的训练,可以选择形象数字卡片、带音乐的玩具。

⑹自我认识的训练,可以选择镜子、洋娃娃等。

⑺用语言表达肯定与否定的训练。这项训练是必须要的,通过这项训练,可以使学生明确说明自己的想法。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可以分别选择几样学生喜欢和不喜欢的玩具。具体方法:老师与学生面对面,老师举起一个孩子不喜欢的玩具问“你要吗?”提示孩子摇头或者说“不要”。老师马上移走学生不喜欢的玩具,并用东西进行强化。接着,老师举起一个学生喜欢的玩具问孩子“你要吗?”提示学生点头,伸手或者说“要”,并对学生的正确反映及时强化。然后还可以让学生和学生这样互动练习说“要”“不要”。训练学生说“是”“不是”“喜欢”“不喜欢”也可以这样进行。在训练“可以”“不可以”时,可以结合在同学们玩耍玩具的过程中进行。

其实,在利用玩具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时,只要我们教师有语言训练的意识,不管玩什么玩具都可以随时渗透进行语言训练。每次带学生玩玩具,在开始时,我们教学生认识玩具,说玩具的名称,说颜色,形状;在玩耍中,给学生讲解、示范玩法,让学生听、看、说;玩耍结束了,告诉学生要收拾玩具,放回指定地方,点评同学们的表现的过程,也可以进行语言训练。

6.4辅导家长利用玩具训练学生的语言

6.4.1指导家长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玩具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发现我们的家长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玩具,什么样的玩具适合孩子并不太清楚,因此,利用玩具图书馆的开放日,邀请家长和孩子到馆活动时给家长一些意见是非常重要的。我利用一次活动的时间,通过具体例子让家长了解: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年龄、性别、身体障碍类别和程度等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玩具,在选择玩具的过程中,要耐心引导,鼓励孩子们作出自己的选择,会让孩子们觉得安全、有价值、富有挑战性、充满竞争和自信。

6.4.2指导家长与孩子一起玩玩具,在玩中学习

很多时候,玩具买回家或到玩具图书馆,家长一般都放任自流,让孩子随便玩耍,为了让家长树立玩具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语言的意识。我通过示范怎样利用玩具进行认识颜色的训练,让家长感受怎样运用玩具辅助学习语言,在玩中快乐学习。我示范完后,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我巡视,提醒家长在玩耍的过程中,注意一次不要给太多的玩具,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要逐渐增加难度,注意多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通过这样的活动,家长真切地感受到与孩子一起玩耍玩具,真是一个训练语言的好机会。

7利用玩具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要注意的问题

在利用玩具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7.1要有计划、有测评,循序渐进。对智障学生的语言状况进行观察、了解、测评后写出语言训练计划,按照计划循序渐进进行训练,其目的是对以后的训练提供依据,规范训练,使训练成为有明确目的的活动,便于督促检查。

7.2个别训练与集中训练相结合。运用玩具进行语言训练时,对于相同层次的智障学生可以就一个主题运用玩具开展集中训练,但是由于智障学生的个别差异非常大,进行了集中训练后还要再利用相应的玩具对个别学生开展单独辅导和巩固练习才会有一定效果。

7.3学校训练与家庭训练相结合。学校每集中一次利用玩具进行了语言训练后,通过电话或者家校联系本、家长会等方式告诉家长我们利用玩具进行了什么样的语言训练,让家长能够配合进行相应的训练,训练的效果会好一些。

7.4要有信心、有恒心。由于中重度智障孩子的语言表达存在着很多问题,学习语言很困难,有时要学会说一个词都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因此,家长和教师对于能否教好这样的孩子缺乏信心,所以,要树立家长和教师的信心,相信每一个孩子会有进步,只是需要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而已。一定要坚持利用玩具进行训练,不放过每一次训练孩子的机会。

7.5要尊重孩子、激发兴趣。智力落后儿童和健全儿童一样也有被尊重的需要,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培养智障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运用玩具进行语言训练时,要善于发现孩子微小进步,多多鼓励孩子,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从而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玩耍和说话的氛围,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发孩子的兴趣。

7.6活动的难度必须适合孩子的程度,玩具的选择要符合年龄特点。运用玩具训练语言的活动难度要适合孩子的程度,如果活动难了,孩子就会失去玩耍的兴趣,无法从活动中得到收获。还要根据智障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玩具,要为他们提供挑战其能力发展的玩具,促进儿童在玩中学。

7.7使用玩具时要注意全面性和针对性。不要经常只给儿童某一类或者某几种玩具,要经常用不同的玩具来进行语言训练。对于不同性别和性格特点的孩子,有针对性的给予玩具,满足不同性格和性别孩子的要求。

7.8用玩具进行训练时要重视给予示范、还要准备强化物如食品或者玩具。

总之,我们在利用玩具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时,能够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智障学生的实际,制定出科学的训练计划,选择合适的玩具,切实开展训练,对提高智障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促进智障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参考文献

[1]周月霞. 浅谈智力落后儿童的言语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0(3):59-61

[2]张文京.弱智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 [M].重庆出版社.2005:18-1

[3]邱轶,叶朝晖. 学前特殊儿童玩具的选择与利用[J].道客巴巴

第11篇

关键词:空乘专业;口语表达;实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333-02

航空服务业对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需求,要求提高高职空乘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填补航空服务业人才缺口,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航空服务专业。然而,一方面航空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航空服务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造成这种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不高,而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则是最突出的一个方面。

一、空乘专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空乘专业口语实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训练,使学生掌握较多的口语表达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服务和发展。因为,航空公司属于服务行业中的标志行业,空乘又是一个高层次的管理岗位,对空乘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语言表达又是其核心能力,往往通过面试或晋级比赛的形式选拔人才,没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很难进入这个岗位。然而中学语文教育是应试教育,重读、写,轻听、说,这就造成了学生口语表达水平较低,和岗位要求严重脱节的问题。因此,空乘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二、空乘专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内容

空乘专业学生口语表达实训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演讲与口语的技能训练。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相关训练科目的语言技巧、具有专业所需的演讲与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语言应变能力。根据学生口语表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就业后反馈的信息,我确定了空乘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1.空乘专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目标。空乘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标,是通过学习、训练,使学生掌握口语表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进行服务。(1)熟悉相关的口语表达知识;(2)掌握增强勇气、信心的方法;(3)学会有效口语表达的技巧;(4)掌握系统化的训练方法。

2.空乘专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要求。(1)内容正确,观点鲜明、见解独到;(2)论据确凿,论证严密,层次清晰;(3)语言准确生动、清晰明亮、自然流畅;(4)感情真挚朴实,亲切感人;(5)态势语言自然、大方;(6)应变能力较强;(7)形象端庄大方、自信、礼貌;

3.空乘专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内容。练语音,做到语音标准、清晰、有感染力;练表达,做到表达清晰、有条理,反应快速灵活;练礼仪,做到自信,礼貌,说话文明,仪态大方;练胆量,做到发挥自如,不怯场。

三、空乘专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实训的实践

在实训教学中,精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最为关键。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中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实训教学质量。所以,精心设计、优化实训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我在这方面做了如下尝试:

1.培养兴趣、提供示范,增强表达的积极性,让学生想表达。首先,让学生了解口语表达的魅力,比如让她们观看欣赏一些名人的朗诵、著名演讲家的演讲、一些著名辩手的辩论,甚至说唱艺术,让她们在感动之余,生发一种表达的欲望和冲动,达到跃跃欲试、不说不快的状态。

2.加强认识,树立信心,解除表达的顾虑,让学生敢表达。让学生认识到口语表达是一种技能,只要具备基本的条件,通过努力谁都可以掌握,没什么神秘的。同时让她们了解一些著名演讲家和身边学生成功的实例,鼓励他们,最后解除她们表达的顾虑,如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害怕说错了被别人笑话等。

3.营造环境,提供机会,使表达贴近生活,让学生真表达。设置一些工作、生活场景,让学生去应对实际问题,从而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如针对空乘专业的学生,设定客舱服务的环境,让学生模拟乘务员迎接乘客、服务旅客、应对旅客刁难或投诉等,练习学生的语言应用、临场反应等,还可以结合客舱特殊服务,如节假日、特殊旅客生日、代表团载誉归来等场景进行演讲,让学生大胆参与,畅所欲言。

4.目标明确,由易到难,设置课堂表达训练项目,让学生会表达。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进行系统的训练,内容和形式要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为目的。以下几个训练环节效果明显。第一阶段:用故事、笑话、歌曲等形式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开始可以设定节假日飞行的场景,采取讲故事、讲笑话、唱歌等与旅客联欢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因为这些形式大家都很熟悉,又不打分,学生没有压力,可以自如地发挥。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很快找到上台的感觉,积累临场经验,增强信心。第二阶段:用客舱播音的场景进行语言技巧训练。可以设定客舱播音的场景,先让学生上台朗读播音稿,针对学生本人的语言问题进行训练,纠正问题。如纠正平翘舌不分、边音、鼻音不分等语音问题[2]。有文字材料,可以集中注意力,减少心理压力,逐步消除胆怯,积累经验,增强自信心,同时播音稿材料较短,易背诵,可以节省时间,也便于学生在任何场合进行训练。训练中要强调声、韵、调、语调、重音、停顿等表达技巧,要求做到声情并茂。可以采取自愿和要求相结合的方法,先自愿上台,对胆子小、不自信的学生,要要求她们上台,并且多鼓励、指导,帮助她们获得成就感,以消除畏惧和自卑。第三阶段:用常规客舱服务的场景进行态势语训练。可以设定客舱常规服务的场景,针对眼神、微笑、动作、手势、身姿、距离等态势语进行客舱常规服务训练,如,迎接客人时,通过问候、询问座位、存放行李等训练态势语,做到自然、大方、协调、有亲和力,从而打造自己良好的服务形象。第四阶段:用客舱演讲的场景进行思维训练。可以设定祝贺运动员载誉归来等场景,让学生上台进行演讲训练。要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语言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个性和风度。事先要让学生了解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技巧、演讲中要注意的事项,如如何注意仪容仪表,如何运用手势表情等,然后让学生上台感受和实践。首先让学生进行命题演讲,充分准备,熟悉内容,这样容易成功,可以给学生带来信心。要做到不受环境的影响,能表现出勇气和自信,并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然后师生点评。点评要以优点为主,同时指出态势语方面的不足,这方面容易改变,学生容易有成就感。然后进行即兴演讲,培养学生的应变和语言组织能力,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重点是训练学生快速构思、沉着应对等。在演讲前一分钟宣布演讲,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准备。要达到能在各种场合作简短的讲话,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点评要指出优缺点。第五阶段:用客舱特殊旅客服务的场景进行沟通训练。设定客舱特殊旅客服务等场景,让学生上台进行沟通训练。要求服务沟通能表达自然、沟通顺利、有亲和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同时训练学生关注旅客利益、关注客户心理需求,以此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亲和力。首先,让学生了解沟通的基本知识、注意事项。如,要有亲和力,要有观察力;要有表述力,要有促成力[3]等,同时播放一些客舱服务的录像,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其次,让学生对儿童、孕妇、老年、残疾人、VIP、内部旅客等特殊旅客进行服务,让他们找到表达的真情实感。再次,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如客舱服务问题处理的案例等,让学生上台评价、辩论。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一举三得。最后,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指出优缺点,加深印象。第六阶段:用面试的场景进行礼仪素质训练。可以设定面试的场景,让学生上台进行模拟求职面试。要求能展示礼仪、推销自我,成功应试。首先,让学生了解面试的程序和相应的礼仪,然后上台进行求职面试。结合仪态礼仪知识,特别注意训练文明用语、礼貌交谈。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同时学会恰当地表达、委婉地拒绝等。既可以练礼仪,练胆量,也积累了求职应聘的经验。

5.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开展丰富多彩的表达活动,让学生多表达。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很好的补充。如自我介绍、课堂讨论、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演唱会等。这些活动,由于身临其境,更容易让学生有口语表达的真情实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实训是获得口语表达的关键。在口语实训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系统的实训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积累成功的经验,培养学习的兴趣,增强成功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心理素质、服务意识,为他们将来在空乘服务的岗位上更好地为旅客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苏炳琴.演讲与口才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

第12篇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听话、说话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要求高年级学生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转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语言具有交际功能,能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跨世纪人才,良好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是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

一、从实际出发,提高效率

1.常态性。不增减课时,可利用学校安排的“兴趣课”每周一节进行有意识训练。不另挑选口头语言特别好的学生,而是让全班同学同时参加训练,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集体氛围。

2.优化性。适当配备有助于学生提高口头语言能力的硬件,如购置讲故事、相声等语言艺术的音像资料。平时,家庭作业的形式也要作灵活安排,如布置“说话”作业,把作业录在录音带里。

3.民主性。教师发扬教学民主,善于倾听学生意见,放手让学生讨论、争论、辩论。学生说错了,绝不挖苦,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个个跃跃欲试,各抒己见的口头语训练氛围,增强训练的主动性。

4.层次性。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口头语言训练规律,从说好一段话到讲述见闻、叙述事情;从说准到说顺、说完整。

5.科学性。口头语言训练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关键在于要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引用名人名言、历史典故等表达技巧,做到论证逻辑严密、充分有力。

6.示范性。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要努力加强语言修养,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语言功夫,讲究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锤炼,使自己的语言清晰流畅,形象生动。

二、形式多样,训练到位

重复的语言训练显得较枯燥,小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这就需要教者设计多种训练形式。

1.正音。发音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口语发展。在说话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全班性的错误读法以及个别同学发音方法不正确进行纠正,杜绝一错再错。

2.创设全天候普通话的班级语言环境。要求无论上课、下课、师生沟通、同学交谈都自觉使用普通话。大家都讲普通话,就不会感到别扭,天天都讲就会越讲越流畅。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规范语言,实在是事半功倍。

3.纠正方言。本地口语习惯影响学生规范口头语言的发展,更阻碍书面语言的表情达意。在日常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方言口语。举出方言与规范语言表达易混淆的例子,加强指导并提议多练。

4.加强朗读、背诵训练。朗读、背诵是把规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规范的口头语言的一种有效训练途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使口头语言表达赋于感彩,易于表情达意。

5.口头复述。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选择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连贯地说话的技能。

6.看图说故事。图画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选择能反映儿童生活的画面,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说出完整的故事。

7.讨论。讨论不局限于课外。在课堂上讨论,抓住问题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的才智,提高口语训练的自觉性。

8.辩论。发掘同学普遍关注的问题,分正反双方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社会、对问题的认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辩论中发展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明辨是非,发展思维能力。

9,每天背诵一句名家警言,每天说一件新闻,坚持不懈,积少成多。

10.锻炼当众说话的胆量。创设让学生当众说话的机会,如站起来说话,站在讲台前,面对全班同学,眼看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多给予鼓励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