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灭鼠防治方案

灭鼠防治方案

时间:2023-06-05 10:16:24

灭鼠防治方案

第1篇

根据《云南省鼠疫防治联防方案》,结合《××县鼠害联防工作计划》要求,××县2009年的鼠害联防工作,在县委、政府及各乡镇领导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全县各级鼠害联防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以灭鼠、爱国卫生、鼠疫监测为重点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落实鼠疫“三报”等各项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鼠间鼠疫的发生,达到了防止人间鼠疫发生的目的。现将××县2009年鼠害联防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鼠疫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历史上曾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近年来随着全球鼠疫死灰复燃,我县部分乡(镇)的鼠疫疫情处于活跃时期,且来势凶猛,态势十分严峻。我县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十分重视鼠疫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对鼠疫防治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履行本地区鼠疫防治工作的领导职责,将鼠疫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按照《云南省鼠疫防治联防方案》、《云南省鼠疫防治联防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及时调整充实各级鼠害联防组织,完善网络机制,截止到12月全县鼠害联防组织领导共有166人,办公室人数52人,技术组77人,灭鼠责任人501人,为我县鼠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09年县政府召开了四次鼠害联防工作会议、二次鼠害联防工作反馈会。在年初举行的总结会上表彰了08年的先进,安排部署了09年鼠害联防工作,下发了2009年鼠害联防工作计划;安排鼠害联防经费1万元,用于开展灭鼠和鼠情鼠疫监测工作。同时,县人民政府与十个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责任书》,并将鼠害联防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并要求卫生、农业、粮食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认真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

(二)截止12月,全县499个自然村,已配有专(兼)职灭鼠员的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100%;每10—15户有一名灭鼠员的自然村占全县总数的100%,达到2031人。全县十个乡(镇)共有10个乡(镇)级联防组织,有52个行政村级联防组织,499个自然村级灭鼠负责人,联防覆盖面达到了100%。

(三)2009县鼠防办下乡督促检查5次,从根本上保证了鼠害联防工作有组织、有人员、有措施、有经费,使我县的鼠害联防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形成了全民除“四害”的良好局面,城乡各族人民对鼠防工作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因地制宜、综合防治

(一)认真组织灭鼠,控制鼠害

鼠害联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大规模群众性灭鼠是鼠害联防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达到“灭鼠保粮、灭鼠防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为创造文明、卫生的生活工作环境,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鼠害联防工作会议精神,强化“一灭三保”和“鼠情三报”,普及鼠防知识。县鼠害联防办根据州鼠害联防领导小组的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深入开展除“四害”、“灭鼠保粮、灭鼠防病”和环境卫生治理的群众国卫生运动。在县鼠害联防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卫生、农业、粮食等相关部门配合密切,对灭鼠技术人员进行逐级培训,严格要求做到:“三个到位”(经费、人员、药品)和“五统一”(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灭鼠时间、统一配制毒饵、统一毒饵投放、统一督促检查)。2009年共开展大面积灭鼠活动4次,投放毒谷20吨、溴敌隆杀鼠剂20件、都灭20件。

(二)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控意识

1、2009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县共召开各级各类动员会100次;举办培训班26期,培训人员1424人次;印发宣传材料12种共10850份,出黑板报、报刊宣传栏99期、进行电影、电视录相宣传37次,有线广播719次,直接受教育140893人次。

2、09年全县范围内共开展了4次大规模的爱国卫生活动,集中治理了居民生活区、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食品加工、河道等地的卫生死角,填平废弃不用的坑塘沟渠;清理乱堆乱放、乱挂乱摆、乱贴乱画;治理生活垃圾乱丢乱倒等问题,彻底清除卫生死角。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出动车辆600辆次,人员45244人次,清除各类四害孳生地20000余处、卫生死角1200余处、各类招贴5000余张、垃圾近百吨、环境消杀83198平方米、消毒水井50口、公厕30座;灭鼠5万余只,有效降低了我县的鼠密度。

通过广泛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灭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较好的完成了各项指标:

1、全年群众共集资2万多元,集粮17059公斤;投放毒饵20780公斤,灭鼠农户30285户,覆盖率达100%;

2、农村坝区室内灭鼠前鼠密度为2.34%,灭后鼠密度0.22%,灭鼠率90.7%;山区室内灭前鼠密度2.6%,灭后鼠密度0.36%,灭鼠率达86.2%;农村室内平均灭效88.3%;

3、坝区菜园地灭前鼠密度7.18%,灭后鼠密度0.92%,灭鼠率达86.9%;山区菜园地灭前

鼠密度7.44%,灭后鼠密度1.19%,灭鼠率达84%,菜园地平均灭效达到85.4%;

4、全县农田栽种总面积10.8万亩,农田发生鼠害面积9.3万亩,农田防鼠面积10万亩,占总面积的107.1%;坝区农田灭前鼠密度8%,灭后鼠密度1.4%,灭鼠率82.5%;山区农田灭前鼠密度8.1%,灭后鼠密度1.5%,灭鼠率81.5%;农田平均灭效达82%。

5、目前我县在农田灭鼠防治工作中,主要以药物为主,协调用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治技术。为做好农田保苗,广大农户普遍使用地膜围秧防鼠技术,减少害鼠对秧苗的为害,全年灭鼠5万余只,为国家挽回粮食287吨,折合人民币23.9万元,为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做好鼠疫疫情监测和农田鼠情测报工作

(一)鼠疫疫情监测和农田鼠情测报是“灭鼠防病、灭鼠保粮”工作的触角和视觉,是制定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县鼠防办要求疾控中心认真按照《鼠疫全国重点监测试行方案》和《云南省鼠疫监测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实际,抓好《自死鼠报告及零报告制度》工作,扎实开展鼠疫监测工作,设立固定监测点,前后监测45个点(次),覆盖面达10个乡镇。1-12月布放有效鼠笼(夹)5324夹次,获鼠176只,室内平均鼠密度为0.85%,室外平均鼠密度为1.96%。完成鼠疫血清学检验368份,均为阴性。染蚤鼠数为172只,染蚤率49%。蚤总数143匹,动物昆虫检验均为阴性。鼠疫零报告应报告84旬,实报72旬,报告率为85.72%.

(二)农业植保部门定点开展农田鼠情测报工作,全年共设置鼠夹3600夹(次),有效夹3578夹(次),共捕鼠50只。平均鼠密度为1.4%。其中黄胸鼠捕获40只,占捕鼠总数的80%,卡氏小鼠捕获10只,占捕鼠总数的20%,全年田间种群数量出现一次高峰期,为今年的10月,鼠密度为3.03%,12月为低谷期,鼠密度为0。根据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今年农田鼠害为中等发生。

四、加强防鼠设施建设,狠抓综合治理

粮食部门在鼠害联防工作中,积极开展“四无粮仓”活动,定期检查粮库,不断改善仓储条件,推广科学储粮技术,全县国有企业在用仓库7幢,全部实现“四无粮仓”。共有粮食库存4103吨(混合粮),均达到“一符四无”粮食标准,“一符四无”粮食占总库存的100%。全县农村共有粮仓30285户,占全县农户的99%;达到防鼠粮仓农户的有27740户,占粮仓总数的92%。

五、做好预防性灭蚤防治监测工作

开展预防性灭蚤工作是切断鼠疫传播途径,保护生命健康的最主要措施,是鼠疫防治工作的核心。2009年,我县应灭蚤行政村52个,应灭蚤自然村499个,应灭蚤户数30285户,实灭蚤自然村499个,实灭蚤户数30000户,自然村灭蚤覆盖率达100%。全年共投放粘蚤纸21000张,获蚤1107匹,全年游离蚤指数为4.65%。

六、做好灭鼠防鼠巩固工作

县鼠害联防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灭鼠防鼠巩固工作,在全县设立了综合防治试点村10个,覆盖全县10个乡镇,占总村数的100%;卫生和农业部门按时开展了居民区和农田鼠情监测,今年52个村委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208次,治理环境占总村数的100%。食品行业、饲料加工、养殖厂等特殊环境单位均设有毒饵盒。

七、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我县2009年鼠害联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州卫生部门及各级鼠害联防组织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全县各级鼠害联防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以灭鼠为重点的鼠疫监测防治任务,认真落实鼠疫“三报”等各项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鼠间鼠疫的发生,达到了防止人间鼠疫发生的目的。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鼠疫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一是鼠疫防治工作人员不足,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现有监测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时期鼠防工作的需要。三是灭鼠方法单一。目前主要限于开展药物灭鼠,虽然近年农村出现了群众积极养猫灭鼠的好现象,但覆盖面太小,形不成大气候,影响了灭鼠的面积和灭鼠效果的巩固。四是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宣传工作不够广泛深入,群众对鼠类危害及鼠疫防治的认识不到位,社会性灭鼠工作开展不够广泛。五是由于我县多年来未发生鼠疫,多数临床医务人员不熟悉鼠疫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疫情报告、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现场控制等预防控制措施,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又增加了鼠疫远距离传播的危险性,因此,难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鼠疫在本地区出现并造成传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六是经费不足。今年州政府给我县确定的指标是3万元,而我县财政下拨却只有1万元,达不到责任书的要求,也给我县工作实际带来很大的困难。

八、今后的工作任务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农业稳县”的发展思路。继续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因地制宜,综合防治,突出重点,科学规划”的原则。在省、州、县政府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鼠疫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把鼠疫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投入,不断加大对鼠疫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保证鼠疫控制工作必需的经费和装备,确保鼠疫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完善鼠疫控制工作的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断提高鼠疫防治工作法制化管理水平。

(三)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力普及“三不”(不捕、不剥食、不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和“三报”(报告病死獭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原因不明高热和急死病人)等鼠疫防治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和鼓励疫区群众开展经常性的灭鼠灭蚤活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卫生素质,主动参与鼠疫防治工作。

(四)开展临床医务人员鼠疫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加强鼠疫防治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和鼠防队伍素质。

第2篇

鼠害是一种世界性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的为害几乎涉及所有的农作物及其整个生育期。农村灭鼠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防治过程中,要做到统防统治,才能有效控制老鼠的危害,控制老鼠种群数量,预防传播疾病。

一、农田鼠害防治方法

灭鼠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生态灭鼠法、生物灭鼠法、器械灭鼠法和化学药物灭鼠法四类。

这里主要介绍化学药物灭鼠法:化学灭鼠是指使用有毒化合物杀灭鼠类的方法,化学灭鼠剂包括胃毒剂、熏杀剂、驱避剂等。目前生产常用杀鼠剂为胃毒剂,这类杀鼠剂的种类很多,目前杀鼠剂效果最好的是抗凝血类杀鼠剂,也就是通常说的“慢性杀鼠剂”。这类杀鼠剂都是通过破坏老鼠的凝血功能,使之在取食后造成皮下内脏和外伤出血不止而死亡,从而达到毒杀的作用。

1、化学防治的特点 化学防治是当前灭鼠方法中使用最广、见效最快、同时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其突出优点是:

见效快,效果好。化学灭鼠能在投毒后很短的时间内(急性杀鼠剂3天、慢性杀鼠剂7天左右)大量杀死害鼠,只要使用得当,就能控制鼠害的发生。目前的杀鼠剂的灭鼠率一般在90%左右。

适用范围广,方法简便。化学灭鼠适用于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鼠害的防治,不受地区或生态环境限制。常用的投毒法,毒饵配制和投毒方法易为群众掌握,也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条件,很容易被群众所接受。

省工省时,经济高效。与其他灭鼠方法相比,化学灭鼠工效较高。每人每天可以投毒饵防治几十公顷,在林区和草原采用飞机撒毒饵(丸),工效更高。防治成本较低,一般农户灭鼠一次的费用低,经济效益明显。

实践证明,在较短的时间内(1~2个月)大面积使用化学杀鼠剂,可以将高的鼠密度压下去,防止鼠害的发生。但是,由于杀鼠剂多数是高毒药物,对人畜毒性高,人畜可因直接误食或二次中毒引起死亡,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化学灭鼠的安全性。

2、杀鼠剂作用机理与分类

毒杀机理 各种杀鼠剂的毒杀作用机理不尽相同。抗凝血杀鼠剂,是抑制鼠体内凝血酶原,使血液失去凝结作用,引起微血管出血症而死亡。慢性杀鼠剂,如敌鼠钠盐、杀鼠灵、溴敌隆等,其作用特点是杀鼠作用缓慢,鼠类可连续多次取食,直到所吃药剂积累到一定的量后才中毒死亡。目前使用最多的慢性杀鼠剂是抗凝血杀鼠剂,其使用浓度低,鼠类爱吃,可多次取食,不产生拒食现象,对人畜相对安全,不易发生二次中毒,仓库和居家使用较为安全,误食中毒时可用维生素K1解毒。缺点是一般要多次投饵才能达到灭鼠效果,用工较多。

理想的杀鼠剂应具备以下条件:(a)对老鼠的毒性强,对人畜毒性低,老鼠不拒食。一般要求杀鼠剂的毒力适中,以1~50毫克/千克为宜。(b)对鼠类动物具有选择性毒力。(c)二次中毒的危险性小,保护鼠类天敌,不污染环境。(d)配制毒饵操作安全,使用方便。(e)在实际使用浓度下,对人畜安全,没有蓄积毒性,对植物没有内吸性,生物降解快,没有致畸、致癌作用。(f)有特效的解毒剂或中毒治疗方法。(g)不产生生理耐药性,药源广、价格低廉。(h)必须是国家登记的合格产品。

3、化学防治的基本原则

(1)掌握鼠情发生程度,制定防治方案,应用药剂,确定防治时期,及施药方法等。并进一步组织防治队伍,技进行术培训,物资准备。化学防治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和周密的组织准备工作。

(2)统一行动,大面积连片防治。鼠类具有流窜和迁移习性,防治区经灭鼠后鼠密度大大降低,而非防治区鼠密度高,就逐渐向防治区迁移。由于鼠类繁殖力强,在防治区往往在一定程度上给残留害鼠及迁入鼠类创造了最适的种群繁殖条件。如果防治区面积小,鼠的数量迅速增长,灭鼠效果很快丧失。如果分散治,盲目治,造成频繁投药,不仅经济效益不高,有可能鼠害越治超重。因此,化学防治必须大面积连片防治,防治区面积大,迁入鼠类的数量相对较少。在防治区内,村庄或城镇附近的农田,须做到农田灭鼠与农家或城镇灭鼠同时进行。统一灭鼠统一投药时间。大规模、大面积部署的灭鼠活动,达到控制鼠害的目的。

(3)突击性防治与经常性防治相结合,保持害鼠低密度水平,当农田害鼠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使用化学药剂加快压低鼠密度,可避免鼠的大量发生,以减少为害损失。平时应加强鼠情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在各生产环节注重农业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经常性的进行防鼠灭鼠。

(4)安全用药,防止二次中毒。目前使用的杀鼠剂大多数为广谱性对人畜及动物均有一定的毒性,甚至剧毒。因此,在杀鼠剂的运输、贮存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安全,药剂或毒饵要专人保管,搬运、配制、工作人员应做好防护工作,防止误食中毒。禁止使用二次中毒严重的鼠药,如氟乙酰胺、毒鼠强等。此外,还应合理调配和交替使用杀鼠剂,防止、延缓鼠类产生抗药性。

4、目前使用的灭鼠药剂

目前使用的灭鼠药剂有敌鼠钠盐、杀鼠灵、溴敌隆、溴鼠灵、杀鼠醚、大隆等。

5、投饵方法

毒饵投放是灭鼠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防治效果和投入成本。投放以人力和物力消耗少,地点易被鼠类发现为原则。常见的有:

(1)洞口旁投饵。普遍用于野鼠和家鼠,既可增加鼠类和毒饵的接触机会,又可避免牲畜、鸟类误食。最好将毒饵投在距鼠洞口0.1~1.3米鼠出入的道上。农田、草原鼠每洞口50~100粒谷物。洞口投饵简便易行。

(2)按鼠迹投饵。将毒饵投放在鼠类经常活动的场所。采取此法比洞口投饵工效高。一般每公顷3千克左右(具体根据鼠密度和鼠种定)鼠迹密集、多洞口栖鼠及林区或居民建筑内灭鼠均可采用此法。但饵料暴露,易造成家畜、鸟类误食而中毒。

(3)等距离投饵。也称棋盘式投饵,在灭鼠地块上,按行列排成5~10的棋盘式网格,于行列交会点投放5克左右毒饵,行列密度依鼠类密度确定。

二、化学灭鼠剂灭鼠安全、注意事项

在使用毒饵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展大规模防治。由于老鼠流动性强,种群庞大,繁殖速度快,一家一户灭鼠效果较差,因此应以乡、村为单位组织开展大范围的集中统防统治,实行大面积统一用药防治,以提高灭鼠效果。

(2)严禁使用剧毒急性杀鼠剂剧毒鼠药是指毒鼠强、氟乙酰胺、氟乙酸钠、甘氟等配制的鼠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毒鼠强类剧毒急性杀鼠剂。

(3)做好防护措施。化学灭鼠毒饵配制或投放时应戴橡胶手套,以免中毒。村庄、农舍化学灭鼠如使用自制毒饵,应添加警戒色,设立警示标志。特别是农田和牧场灭鼠时要订出合理的禁止放牧期,要求大家管好禽畜,切勿进入投毒区。居民区室内灭鼠时,也要管好禽畜,设立警示标志。

(4)投放毒饵时要按照规定用量,不要徒手接触毒饵,施药后剩余的毒饵要集中保管或处理,不能私留,以免因保管不当,误食而中毒。

(5)做好灭鼠后的处理工作。剩余的鼠药和毒饵应送回保管,不再用的毒饵应收回。每次灭鼠后,要仔细的搜查、清理并集中处理死鼠,由于老鼠身上带有许多病菌,加之被毒死的鼠体带毒,稍不注意就会成为许多疾病的传染源,或腐烂发臭造成污染,或被其他禽、畜取食导致二次中毒,对死鼠最佳处理办法是统一集中,连同收回的毒饵一起挖坑深埋。

(6)严禁食用中毒致死的禽畜。

(7)化学灭鼠应做好宣传工作。农户要管理好家禽牲畜,农田灭鼠区应树立警示标牌,禁止放牧,以免造成牲畜中毒现象。灭鼠期间,如发生人、畜中毒事故,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中毒后用维生素K1进行治疗。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民参与、综合防治”的要求,本着“有鼠灭、无鼠防”的原则,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灭鼠技能,使黄鼠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组织形式

(一)区政府专门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总指挥的灭黄鼠工作指挥部,负责领导指挥全区灭黄鼠工作;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

(二)镇村两级灭鼠单位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制定本单位工作实施方案,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层层签定责任状,将灭鼠工作任务指标落实到位、承包到人。

(三)灭鼠工作要做到“五统一”,即统一部署、统一时间、统一药物、统一方法、统一进度。

三、技术要求和标准

(一)投药原则:一是做到灭鼠重点区或有鼠区域投药;二是见洞投药,药投放在洞口周围(50克为一堆),投药覆盖率要达到100%,确保灭鼠效果达到80%以上。

(二)灭鼠质量验收:各灭鼠单位在灭鼠工作结束后要自行做好灭鼠效果考核和总结工作。

(三)具体指标要求:

1、莫力庙水库、小塔子水库、区堤防所、园林处的公园、民航等单位管辖区域的黄鼠密度不得超过0.3只/10公顷,沙土鼠密度不得超过2只/10公顷。

2、建国街道、红星街道、郊区林场、双泡子电厂、铁路所辖区域内的黄鼠密度不得超过0.5只/10公顷。

3、其他镇、、场、矿等单位所辖区域内的黄鼠密度不得超过1只/10公顷。

四、时间与方法

(一)第一阶段,以药物毒杀消灭出蛰黄鼠。

(二)第二阶段,人工捕打为主,消灭幼黄鼠。

五、具体要求

(一)各灭鼠单位,在参加灭鼠工作会议或接到此通知后,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二)各灭鼠单位必须将区政府分配的灭鼠药领回,并在三日内投放完毕,同时做好各级领发手续,投放药物数量、面积、方位及投药人员都要有详细记录,并有专人负责。

(三)灭鼠药物统一分配,统一供应。对购药迟缓,投放药物不及时,不积极组织开展工作,耽误灭黄鼠时间的单位,视情节轻重通报批评、追究责任。

(四)区林业局、农牧业局、交通局等单位要共同参与疫源地灭黄鼠工作。尤其要对河堤、铁路、公路两侧林地等重点地段开展灭鼠工作,并做好对下属单位监督检查工作。

(五)各灭鼠单位在组织投放灭鼠药物时,在投放药物面积上插上警告牌,并向各户发放通知单,禁止人、牲畜进入投药区,保证安全用药和灭鼠质量,防止人畜中毒事故的发生。

(六)各镇、、街道、场、矿、水库等卫生院(所)要积极参与,当好参谋,并在投药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培训,讲解药物的毒理和中毒的解救方法,以及对突发事件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在投药期间抽调专业人员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七)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开展鼠疫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对鼠疫的自我防护意识,充分认识灭鼠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参加灭鼠工作。

(八)各灭鼠单位要将各阶段灭黄鼠的鼠蹄由专人负责保存好(四蹄为一只鼠),经区地办室检查验收后再做处理。

(九)各有关灭鼠单位要将组织机构、实施方案、阶段小结、工作总结等资料按时上报区卫生局地办室(区疾控中心地病科)。

六、鼠疫监测工作

按照市地病站鼠疫监测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将鼠疫监测点设在余粮堡镇,要求余粮堡镇党委和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与配合,保证监测任务按质、按量、按时、按方案要求完成。其他镇、、场、矿、水库等灭鼠单位要充分发挥鼠疫监测站的网络作用,发现可疑病人或病死鼠要及时上报区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要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工作,一旦发现疫情及时到位、及时处理,有效地控制疫情。

第4篇

一、工作原则

坚持“治本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以环境防制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建立专群结合、群防群治长效管理机制,全方位开展除“四害”消杀,将“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二、时间安排

除“四害”工作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工作阶段:3月1日至3月31日。层层召开除“四害”动员会和技术培训会,广泛开展除“四害”宣传活动,做好密度调查摸底,组织消杀药物和器械。

(二)环境治理阶段:3月31日至4月10日。广泛发动群众,彻底整治室内外环境,消除卫生死角,堵洞抹缝,根治四害孳生场所,完善卫生防害设施和防鼠设施。

(三)药物消杀阶段

1.4月1日—11月30日开展灭蚊蝇工作。每月开展两次灭蚊蝇药物消杀。

2.5月和8月分别开展灭蟑螂工作。每月5月—10日集中采用药物喷洒和毒饵法进行消杀,每月第一次消杀完后间隔7天进行第二次消杀。

3.4月和9月开展灭鼠工作。采用毒饵法,分别集中在每月2日—10日统一开展灭鼠毒饵投放,中下旬查漏补缺。

4.12月份开展达标巩固工作。

三、技术措施

灭鼠、灭蟑螂、灭蚊、灭蝇主要采取环境防制、化学防制和物理防制三种办法。

(一)环境防制:要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搬家式大扫除,疏通阴阳沟渠,填平污水坑洼,清除垃圾污物,硬化垃圾存放处,抹缝堵洞,彻底铲除“四害”孳生场所。

(二)化学防制:

1.灭鼠(1)外环境灭鼠。①堵塞鼠洞:每个鼠洞投放磷化铝3-5片,同时用泥土封实鼠洞,使空气不能进入鼠洞内,将老鼠毒死并埋葬于洞穴中。②投入灭鼠毒饵:将溴敌隆或大隆灭鼠毒饵25-30克放在专用灭鼠毒饵盒内,投放间距7-10米一个,主要放置于隐蔽的墙角边、绿化带及其树根旁和其它隐蔽场所。(2)室内灭鼠。将溴敌隆或大隆灭鼠毒饵20-25克放在专用灭鼠毒饵盒内,按每15平方米房间3个设置。(3)灭鼠毒饵盒。采用塑料或PVC制作长22cm、直径8cm、毒饵盒下缘离地面2cm的专用灭录毒饵盒,毒饵盒上应特别标明“灭鼠毒饵盒”字样。第一次投饵后次日应检查毒饵盗食情况,盗食多少补充多少,全部盗食应加倍补充,直至老鼠不再盗食为止,毒饵盒中的毒饵保留率达到100%。

2.灭蟑螂。采取投放乙酰甲胺磷、敌百虫、残杀威、毒死蜱等化学药物制作的毒饵和菊酯类药物滞留喷酒进行灭杀。(1)室内采用饱和投饵和药物滞留喷洒。毒饵应投放于没水浸和无食源的场所,即碗柜、衣柜、书柜、办公桌抽屉、墙角、库房等。药物喷洒在蟑螂经常出没的地方。

3.灭蚊灭蝇。选用菊酯药物(如奋斗呐、凯素灵等)、有机磷类药物(如杀螟松、马拉硫磷、倍硫磷等)进行滞留喷洒和空间喷雾。(1)外环境灭蚊蝇,使用有机磷类药物或有机磷类药物与菊酯类药物混合每旬进行一次喷洒。对垃圾桶、公厕等重点部位每周消杀2-3次。(2)室内灭蚊灭蝇,使用滞留时间较长的菊酯类药物进行喷洒,重点对蚊蝇栖息地、墙面、天花板、门窗等地喷洒药物。

(三)物理防制

1.灭鼠。(1)所有的窗户和通气孔要装孔眼小于1.3×1.3厘米的铁丝网。(2)门和门框的缝隙要小于0.6厘米,木门框的下沿要包装20厘米的铁皮。(3)雨水落管的上下端要加装孔眼不超过1.3厘米铁丝网。(4)进入室的所有管线与墙壁结合处要密闭。

第5篇

一.工作目标:

今年的除四害工作以灭除四害,预防疾病,保护群众健康,确保我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正常运行为目标,组织动员师生对照除四害标准,采取综合性消除措施和突出杀灭措施进行大力消杀四害。

二.时间部暑:

1.三月上旬调整除四害领导小组和除四害专业队伍,加强对除四害工作的领导,使除四害工作事事有人做,处处有人管。

2.四月中旬进行动员和培训阶段,对各区域进行规划,落实专人,一定到底,签订责任书,施药规定,施药场所,除杀后处理,数据收集,资料汇集等工作做详细部署,确保除四害工作善始善终。

3.五月下旬,环境集中整治,开展突击性清理活动,彻底清除积存垃圾,卫生死角,彻底清除四害孳生场所。

4.六月上旬,采取集中投药清杀,并做好数据采集统计工作,为下阶段巩固期做好资料准备放假前进行集中补杀。

5.九月下旬,自查补杀阶段。根据除四害标准对消杀场所进行检测四害密度。

6.十月下旬第二次集中投药,消杀阶段。

7.十一月中旬进行自查补杀。

8.十二月份为考核总结阶段,根据爱卫会统一要求按除四害标准,进行考核验收,准备好书面总结材料。

三.组织领导:

1.成立除四害专项领导小组,制定除四害工作方案,并将除四害工作任务分解,分部门落实,并组织实施。

2.组织消杀技术方案和工作方案,包括环境整治,药物投放,除蝇、除蟑、防鼠、防蚊设施的修复与设置工作。

3.与爱卫会、防疫站取得联系,现场对除四害工作进行业务培训。

四.加强防制措施确保除害工作取得实效

1.灭鼠工作

这次灭鼠活动以年级为基本单位。由园卫生组负责发动相关人员在统一时间内统一投药。

①在全范围内清除内外环境杂物、堆放物,封堵楼前、楼后、垃圾道周围、上下水井周围的鼠洞。安排专人应将垃圾日产日清,从而断绝老鼠的食源水源。

②发现室内和院区有鼠洞的要及时堵塞并设置相应的防鼠设施。

③食堂、仓库等场所是灭鼠的难点重点。因此要加大投药、预防力度。投药时要加强防护措施防止污染环境及药物中毒。

2、灭蚊蝇工作

灭蚊蝇工作是我园除四害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将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师生共同参与。真抓实干将任务落实到人头。

第6篇

关键词食品冷库;鼠类;溴敌隆毒饵;粘鼠板

中图分类号S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115-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低温冷冻食品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各城市周边都相应建设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冷库。由于冷库本身的特殊环境,如密封性能好,内部光线昏暗, 食物丰富,货物存放紧密且无防害通道;加上入库货物来源广泛,种类繁多,编织袋、纸箱、泡沫箱等多种包装入库,鼠类随货物进入的几率也随之增加。冷库内一旦有鼠侵入,将会造成鼠密度高、灭鼠难度大的现象。针对冷库的上述特点,笔者于2009年3~4月,对某冷库采取了以下试验与研究,现报告如下。

1现场概况

所选冷库最大容量为5 000t,建筑面积约为2 000m2,分为1号库、2号库、3号库;其中1号库为低温冷藏库,2号库设计为低温冷藏和保鲜两用库,3号库为速冻库。发生鼠害的是1号库,面积约800m2,温度在-20℃左右,库内存有多种肉类冷冻食品、大量海鲜、水饺及甜玉米等。甜玉米入库时发现有老鼠,其并未因冷库低温而冻死,反而对冷库造成为害。甜玉米存放已半年,灭鼠前许多食品包装被鼠类咬坏,食品被盗食严重,鼠粪冻在食物上造成污染,新鲜鼠粪和鼠咬痕随处可见。冷库内无防鼠设施,老鼠乱窜,盗食的声音很大,严重的鼠害使部分食品因受污染而不能食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冷库内货物较多,货物进出频繁,灭鼠工作只能在不停产清库的条件下进行。

2研究方法

2.1密度测定与鼠种鉴定

采用粉迹法和粘捕法相结合的手段,于投饵前1d布置粉区和粘鼠板,15∶30以后沿墙根或货物位置每隔5m布置20cm×20cm的粉区1块或不规则粉区(由于货物拥挤无合适大小的地面时),调查粉区50块,第2天15∶30收回,阳性率100%。用粘鼠板放置在鼠道上捕获老鼠,根据捕获的老鼠和鼠粪形状、鼠足迹判定为小家鼠。

2.2诱饵选择

灭鼠前用甜玉米、新鲜小麦、新鲜干玉米作诱饵进行选择性试验。沿冷库内墙边每隔5m投放1处诱饵,每处诱饵点同时布放3种诱饵各10粒,投放20处诱饵,第2天检查,连续3d,以诱饵的盗食率大小来确定合适的诱饵。结果表明,该冷库内鼠类喜欢摄食甜玉米,确定甜玉米为理想诱饵(见表1)。

2.3毒饵配制与投放

灭鼠剂为沈阳爱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0.5%溴敌隆母液;试验诱饵为甜玉米棒和甜玉米粒。按照说明分别配制成0.005%溴敌隆毒饵,投饵时将两者分开使用,能够直接投放到鼠道位置的用甜玉米粒作毒饵,不能直接投放到鼠道位置的用甜玉米棒作毒饵(切成7~8cm的块饵),沿缝隙投掷到鼠道附近;采用一次性饱和毒饵投放法,约3m放1处,每处50g左右。在鼠害比较严重的原存放玉米的地方及老鼠的主要鼠道上、柱子附近和根据密度测定鼠密度较高的区域等处多投放毒饵。

2.4物理灭鼠

采用粘鼠板灭鼠法,在老鼠的主要鼠道上布放粘鼠板,根据密度测定结果选择位置,共布放38块粘鼠板,第2 天下午13∶00检查,清除捕获的老鼠,更换粘鼠板,连续放3~5d。

2.5环境防治

货物在入库存放前进行严格检查,尤其是破损的包装,防止鼠类被携带入库。清除冷库内的卫生死角,发现鼠洞等及时堵好,以减少、清除鼠类栖息场所。定期监测鼠情,据鼠情监测结果决定是否补充毒饵。

2.6灭效考核

采用鼠迹法[1]。于投饵前1d、灭后15d、灭后30d布置粉区,15∶30以后沿墙根或货物位置每隔5m布1块20cm×20cm的粉区或不规则粉区,每次调查布粉区50块,第2天15∶30收回,前后一致。依据灭鼠前后鼠迹阳性率变化,计算灭鼠效果。

3结果

3.1灭效观察

投饵后于15d和30d时分别进行灭效调查,灭鼠率达93.75%和97.78%。对冷库采用全方位溴敌隆毒饵灭鼠和粘鼠板灭鼠30d后,鼠密度由灭鼠前的100.00%降至2.22%,灭效明显(见表2)。

3.2灭鼠情况

第1次布放粘鼠板38张,在布放粘鼠板的第2天共捕获老鼠272只,最多1张粘鼠板上捕鼠24只,平均每张粘鼠板上捕鼠7.16只,以后及时更换、补充粘鼠板,又先后捕获老鼠239只;在投饵后的30d内于地面捡获鼠尸27只,均为小家鼠,共538只。从地面上捡获鼠尸数量较少,可能是大部分鼠分布在冷库内保温夹墙的鼠洞内或货架的下面,实际灭鼠数量应超过700只。

4讨论

4.1引起冷库鼠害的原因

由于货物入库前没有进行清检工作,老鼠随货进入是造成老鼠侵入的主要原因;同时,食品堆放拥挤杂乱、保温层破损、外包装为侵入的老鼠提供了定居繁殖的场所,加剧了鼠类的危害。

4.2制定详尽的灭鼠方案

一个好的灭鼠方案应建立在详尽的密度调查和诱饵的选择基础之上,由于冷库内货物拥挤且不能停产清库,还要考虑安全和方便因素,因此,密度测定不能采用夹夜法和鼠笼法,只能根据情况采用盗食法和粉剂法;而筛选出鼠类喜食的诱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定期进行鼠密度测定,依次调整灭鼠方案。

4.3灭鼠中的技术性难题

由于货物拥挤和不能停工,开始时考虑采用毒气熏蒸灭鼠的方法,但通风较差,容易造成人员中毒和食品污染,且费用较高;器械灭鼠又易造成人员伤害等不安全因素。因此,采用粘鼠板和溴敌隆毒饵相结合的方法,对投放的毒饵性状进行了区分,能直接投放到鼠道上的用颗粒状毒饵,不能直接投放到鼠道上的采用块状毒饵,对此次灭鼠起到显著效果,是此类场所灭鼠中需注意的一个问题。

4.4现场清理问题

虽然现场30d内在粘鼠板上和地面上共捡获538只鼠尸,但拥挤的货物使大量鼠尸仍留在库内,低温冷冻,死鼠不存在腐臭问题。根据严格出库检查制度,认真清理搬出的货位,随着货物的出库,鼠尸也将逐渐被清出[2],并且随着清理,对老鼠破坏的保温层进行修复,在重点鼠道布放粘鼠板和毒饵。

综上所述,冷库内的鼠类主要是随货物侵入,一旦在破损的保温层、外包装定居下来, 其生活习性会适应低温下的活动,为了御寒,其摄食量和摄食次数比在普通环境下有所增加。因此,加强入库前的检查和库内必要的防鼠措施是预防鼠害地关键。此类场所的灭鼠,应全面掌握鼠患程度和鼠密度变化的情况,了解鼠类的活动场所、种群组成和生活习性,为更好地开展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及时调整灭鼠方案,提高灭鼠效果。灭鼠后必须加强库内防、灭鼠措施,加强监测,并及时修复被老鼠破坏的保温层,既提高制冷效率,又防止鼠害再次发生。

5参考文献

[1] 汪诚信,姜志宽,刘起勇,等.有害生物管理(PMP)手册[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

第7篇

一、整治环境卫生

提高清扫保洁质量。要切实全天候保洁,保证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斗、果皮箱无外溢;彻底清除越冬积雪、各种垃圾、污物及白色污染。加大清扫保洁力度,保证校园卫生干净整洁。

二、抓好除四害工作

做好春季的灭鼠投药工作。要按照市爱卫会和《一汽集团公司20xx年除四害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每个阶段、每个投药日的投药工作。在清理环境卫生的同时对鼠洞、鼠迹进行踏查和投药,堵死鼠洞。要把集中灭鼠投药与平时防鼠灭鼠结合起来,查疑补漏、完善防鼠设施,降低鼠密度。

三、加强食品卫生治理工作

餐饮中心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和食品采购、加工、就餐过程中的卫生治理及餐具消毒工作,防止食物中毒发生,保证职工学生就餐安全。

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各单位要利用4月7日“世界卫生日”和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开展卫生知识和控烟工作宣传活动。传播健康知识,摒弃陋习。

五、活动月时间安排

按照XX市统一部署,活动月从4月1日至4月30日进行。安排二个灭鼠、投药周,设立两个集中卫生清扫日,分别为:4月3日—7日,4月17日—21日为两个灭鼠投药周。4月6日、4月20日为两个集中卫生清扫日。

六、有关要求

第8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高度出发,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依法严查,强化监管,深化整治,务必年内实现彻底清除剧毒急性鼠药危害目标,确保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康。

二、工作责任

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专项整治行动由县农业部门牵头实施,县工商、技监、公安、卫生、安监、环保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各街镇乡要明确一名领导具体分管,落实工作人员,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层层落实。各有关部门职责如下:

农业部门主要负责鼠药和高毒农药的监督管理工作,重点检查生产经营,无农药登记证的杀鼠剂。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无证生产、经营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对农药生产企业在其登记农药产品中掺杂剧毒急性鼠药成分的,依照有关规定严处并吊销其农药登记证。规范鼠药经销队伍,搞好农村灭鼠工作。

工商部门负责非法销售剧毒急性鼠药行为的查处,加强对城乡集贸市场农药和鼠药批发、零售摊点和游贩的监督管理,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行为。

公安部门负责查处取缔农村非法剧毒杀鼠剂生产作坊和窝点,收缴社会上的剧毒急性鼠药,查处非法制造、销售剧毒急性鼠药的违法犯罪行为。

技监部门要严格农药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加强执法检查,加大对无证生产、销售行为的处理。

安监部门要结合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以查处剧毒急性鼠药为重点,对全县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进行清理整顿。

环保部门要牵头负责剧毒急性鼠药的销毁工作,对专业处置单位进行认定及处置过程进行环境安全监控。

卫生部门负责食品和饮用水为载体的剧毒急性鼠药的检测工作,以及事故应急处置和中毒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医疗卫生机构应配备必要的解毒急救药品、医疗器具和卫生检验设备,确保中毒救治工作迅速有效展开。

爱卫办要在广大群众中宣传使用剧毒急性鼠药的危害和安全正确、科学的灭鼠方法,组织开展城市统一灭鼠活动和常年性的灭鼠工作。

教育部门要加强学校食堂的卫生安全管理,严防人为投毒事件发生,广泛开展对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并通过他们向广大家长进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剧毒急性鼠药危害的防范意识。

计经、贸易、药监等部门也要按照自身工作职能积极投入专项整治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经费和收缴剧毒急性鼠药安全处置经费的筹集和拨付。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制定相应的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落实责任,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疏于监管而造成非法制造、销售活动猖獗甚至发生利用剧毒急性鼠药投毒恶性案件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行政乃至刑事责任。

三、工作重点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突出薄弱环节,围绕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环节和重点线索,突出抓好本次专项整整治工作。

一是由公安机关牵头,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剧毒急性鼠药的违法行为,配合有关部门彻底捣毁制造、贩卖剧毒急性鼠药的企业小作坊、“黑窝点”,对工商、技监、农业、卫生等部门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公安机关要及时立案侦查,追查源头,依法严惩对重大案件要挂牌督办,要将彻底查清其来源作为案件侦结的重要标准,不查清销售来源不得结案。

二是由农业部门牵头,联合公安、工商、技监、爱卫等部门对市场销售的鼠药进行抽检,对无“三证”(生产许可证或农药生产批准证书、产品标准、农药登记证)或不符合登记要求以及存在严重问题的要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限期整改,并按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对农药生产企业在其登记农药产品中掺杂剧毒急性鼠药成分的责任人要依法从严查处。

三是由工商部门牵头,联合农业、爱卫等部门对城乡农药和鼠药批发、零售摊点和游贩进行排查,坚持经常性检查和突击性检查相结合,坚决取缔非法销售的经营单位和摊点,严肃查处走街串巷兜售、贩卖鼠药的不法商贩,对销售剧毒急性鼠药的要依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从严查处,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四是由环保部门牵头,抓好收缴鼠药以及有关制造、加工设备和原材料的安全销毁工作,各地收缴的剧毒急性鼠药由县环保部门统一组织送交市环保部门指定的专业处置单位进行销毁。

五是各街镇乡要按照农业部等九部委《关于清查收缴毒鼠强等禁用剧毒杀鼠剂的通告》(农农发[**]13号)和市政府《关于查禁收缴剧毒急性鼠药的通告》(**府发[**]5号)的要求,组织对本地区流失在社会上的剧毒急性鼠药以及有关制造、加工设备和原材料进行彻底清查收缴,并按规定封存上缴。县环保部门要按规定将收缴的剧毒急性鼠药等统一送交市环保部门认定的单位进行处置,对拒不上缴或随意丢弃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查处。要进一步发动群众举报非法生产、加工、销售、储存、运输、携带、持有、藏匿和使用违法行为,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四、时间安排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今年开展打击制售剧毒急性鼠药专项整治行动的实际,此次专项整治行动计划分以下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进一步宣传发动、整治查处阶段(8月中旬—10月底)。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各种宣传工具,宣传这次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尤其是在广大农村,要将农业部等九部门的《关于清查收缴毒鼠强等违禁杀鼠剂的通告》在农村、集镇、市场、村社广泛张贴。充分发动群众举报非法生产、销售、藏匿剧毒急性鼠药的违法行为,再一次掀起打击非法制售剧毒急性鼠药专项整治行动的高潮。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彻底清查本地区剧毒急性鼠药,依法严厉打击一批非法生产、销售、储存、运输剧毒急性鼠药和投毒违法犯罪活动,公开处理和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及时销毁剧毒急性鼠药和其生产、销售设施,并做到收缴、销毁彻底。

各街镇乡要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规范鼠药经销市场,在秋季老鼠繁殖高峰期广泛组织开展统一灭鼠行动,根据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分担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统一灭鼠行动。

第二阶段:规范管理,检查验收阶段(11月上旬—12月底)

在第一阶段整治和查处的基础上,各街镇乡要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添措施、堵漏洞,建立健全科学防范的长效机制,将规范鼠药市场进入常规管理,常抓不懈,杜绝违法犯罪活动的再次发生,防止剧毒急性鼠药的二次污染和死灰复燃,彻底消灭其危害。

在12月10日前,各街镇乡要对本辖区内的整治行动工作进行自查总结,报县打击剧毒急性鼠药专项整治行动联合行动办公室。县政府将组织重点抽查,并对各地市场检查上缴、案件处理、鼠药经营点管理规范、慢性杀鼠剂推广、统一灭鼠等方面工作进行总结评批。

五、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打击剧毒急性鼠药专项整治工作联合行动办公室

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专项整治工作由县农业局牵头,会同工商、技监、公安、卫生、安监、环保等部门成立全县打击剧毒急性鼠药专项整治工作联合行动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和检查督促各地专项整治工作,研究和处置专项整治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县农业局陈志坚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街镇乡要进一步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剧毒鼠药专项整治工作领导,统一部署,建立相应的协调组织和工作机制。

(二)进一步加大对打击剧毒急性鼠药专项整治行动的宣传

各地要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剧毒急性鼠药对人畜、生态的极大危害,宣传慢性抗凝血鼠药的优点和安全科学的灭鼠知识,让群众充分认识到生产、加工、运输、储存、携带、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剧毒急性鼠药是一种违法行为,增强群众拒绝使用剧毒急性鼠药的自觉性,增强人民群众自觉守法意识和监督意识。

(三)加强和完善杀鼠剂监管制度,从源头上切断剧毒急性鼠药的危害

**年9月1日以前,县农业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和各街镇乡完成杀鼠剂经营资格的核准和定点工作。对经营杀鼠剂实行可追溯管理制度,杀鼠剂合法经营的定点单位,必须取得县农业局发放的鼠药专销证,凭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并建立健全经营台帐。对未经核准擅自从事杀鼠剂经营的,由工商机关依法没收其非法物品,并处以罚款,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杀鼠剂生产企业不得向未获得资格的经营单位销售杀鼠剂,否则从严查处。对杀鼠剂实行统一采购和发放,农村由县农业局负责,城镇由县爱卫办负责。统一采购单位不得从中谋取利益,以减轻群众负担。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促销杀鼠剂。

(四)统一组织全县灭鼠行动

为了提高灭鼠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统一组织开展灭鼠工作。从**年秋季开始,按照城乡结合、统一时间、统一组织、统一培训、统一供药、统一投放、统一检查和“五不漏”(县不漏街镇乡、街镇乡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田)的原则,在每年春秋两季开展全县统一灭鼠行动。农村灭鼠工作由县农业部门负责,城市灭鼠工作由县爱卫办负责。

(五)把打击剧毒急性鼠药和高毒农药监管工作纳入常年管理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做到专项整治与灭鼠工作相结合,专项整治与打击剧毒急性鼠药和高毒农药监管相结合,在搞好专项整治的同时,把打击剧毒急性鼠药和高毒农药监管工作纳入常年管理,开展常年执法检查。要明确职能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执法经费,加强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9篇

一、工作目标

以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为总揽,以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为抓手,集中抓好集贸市场的环境治理和经营秩序整治,抓好责任区环境卫生,做好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害防病工作,预防和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干部职工的文明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创建秩序井然、生态良好、文明卫生的商务系统良好形象。

二、组织机构

成立区商务系统第24个爱国卫生月活动领导小组,由区商务局局长担任组长,区商务局副局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区商务局工会主席担任副组长,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区酒管办曾心、区市场服务中心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刘永任办公室主任,张伯瑜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安排与落实。

三、活动内容

(一)工作、生活区域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

1、加强区管辖的农贸市场内外管理,落实保洁制度,保持市场内干净整洁;做好区商务局所属路段大道的卫生保洁和创卫工作。

2、督促抓好各自单位庭院的环境卫生,并组织干部职工对各自的生活、居住地的环境进行治理,净化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利用宣传栏、宣传单、宣传标语、商务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预防和控制疾病知识,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防控疾病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集中开展春季灭鼠活动

按照《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关于开展第24个爱国卫生月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以开展第24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为契机,在全商务系统开展集中灭鼠行动,预防和控制鼠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活动时间与步骤

全商务系统爱卫工作分为制订方案与宣传发动、综合治理、迎检三个阶段。

(一)制订方案与宣传发动阶段(4月5至4月15日)

1、做好工作部署、拟订活动方案;

2、召开爱国卫生月活动工作动员会;

3、积极组织宣传发动,尤其要做好城区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的爱卫宣传发动工作。

(二)综合治理阶段(4月11日到4月29日)

各责任股室、区酒管办、区市场服务中心认真结合实际情况,集中开展综合整治行动。

(三)迎检阶段(5月3号至5月13号)

认真总结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情况,于5月4号前撰写好总结材料,上报区商务局,做好迎接区爱卫会的检查工作。

五、工作要求

1、精心组织,深入发动。召开干部职工和家属动员会议,学习区有关工作精神,动员全局干部职工、家属和各市场经营户投入到“爱国卫生月”活动中来。在责任区域内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举办墙报、开办宣传橱窗,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入脑入心。

2、做好责任路段保洁工作。每周五上午定时搞好责任路段的卫生保洁工作,确保责任区域内干净、整洁。

第10篇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中发[2010]5号)、《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省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34号)文件精神,查清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中鼠害防治工程的实施情况、工程成效以及好的做法和经验、存在的问题,从2010年4月15日开始,在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牵头,成立了青海省三江源办、农牧厅、林业局、水利厅、气象局、科技厅、环保厅等各有关部门专家组成的专题调查小组,调查范围涉及黄南、海南、玉树、果洛4州21县及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征求意见、收集资料、走访牧户、现场调查等多种形式,对2005—2009年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中鼠害防治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为期3个多月的全面调查分析,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对策。现将鼠害防治工程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1工程规划、计划与完成情况 1.1规划情况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总体规划》计划鼠害防治工程规模为209.21×104hm2,其中核心区面积为44.42×104hm2,缓冲区面积为63.11×104hm2,试验区面积为101.68×104hm2。投资75元/hm2,总投资1.57亿元。工程涉及玉树州6个县、果洛州6个县、黄南州2个县、海南州2个县、格尔木市1个镇。 1.2计划下达情况 自2005年以来,国家共下达鼠害防治资金15690.57万元,计划防治地面鼠面积为541.47×104hm2,地下鼠面积为44.96×104hm2;巩固扫残面积为410.15×104hm2,其中地面鼠巩固面积为402.15×104hm2、地下鼠巩固面积为8×104hm2。 1.3执行情况 三江源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青海省鼠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鼠害愈加猖獗。鼠害防治工程计划下达后,青海省农牧厅与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集有关单位专家进行了专题研究。根据青海省以往大面积连片防治的经验,草原鼠害防治必须坚持“集中连片、连续防治”的原则,采取第1,2年大规模防治,第3,4年连续扫残的方式进行,才能有效地防控鼠害的发生。为保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鼠害防治工程的实施效果,根据1998年青海省“三害”普查资料中三江源地区鼠害分布、危害面积情况,决定对三江源地区鼠害防治工程的防治规模进行调整,将防治区域由自然保护区18个分区扩大到整个三江源16县1乡鼠害危害严重区,防治面积由209.21×104hm2扩大到586.43×104hm2,其中地面鼠防治面积为541.47×104hm2,地下鼠防治面积为44.96×104hm2,投资15元/hm2。此情况已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行了汇报,并得到了充分肯定与认可。 1.4完成情况 截至2009年底,完成鼠害防治面积586.43×104hm2,其中地面鼠防治采用生物毒素防治的方法分二批实施,完成地面鼠防治面积541.47×104hm2,当年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5.3%,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完成地下鼠防治面积44.96×104hm2,完成计划的100%;巩固扫残面积410.15×104hm2(其中地面鼠巩固面积为402.15×104hm2、地下鼠巩固面积为8.00×104hm2),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共组织劳力85523人次,其中当地牧民劳动力54921人次,占劳动力总人次的64.22%。地面鼠防治采用C型肉毒杀鼠素进行大面积集中防治、连续2年扫残的方式,共使用生物毒素1386.77×104mL、燕麦饵料1386.77×104kg。地下鼠防治采用弓箭防治,实施地点在黄南州泽库县、河南县,海南州兴海县、同德县;同时在玛多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采用招鹰架生物防治鼠害,面积为30.67×104hm2,共设置招鹰架1.23万根。 2实施效果评价 经过各级政府和多部门的共同努力,鼠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工程区植被盖度和草丛高度显著提高,草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有效地控制了草原鼠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缓解了防治区的草畜矛盾,对保护天然草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生态效益 草地鼠害是导致优良牧草减少、毒杂草增生、“黑土滩”蔓延的重要因素。防治鼠害可有效保护草地植被和人工草地,有利于草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恢复,有利于遏制草地的进一步退化、沙化和“黑土滩”化,使草地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把鼠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之内,对于保护和恢复天然草原植被、增加优质牧草成分和植被盖度、提高涵养水源能力、改变项目区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鼠害防治后草地生产力调查结果表明,2007年平均植被盖度达到68.93%,平均高度达到9.92cm,分别比工程实施前的2005年提高了23.20%和32.60%,且优良牧草比例上升,从而加速了草地植被的恢复。据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监测组的监测数据表明,2009年防治区草地植被总盖度为75%,产草量为2608.78kg/hm2(其中可食牧草产量为2019.20kg/hm2),与2008年比较,总盖度增加2%,增幅为2.67%;产草量增加322.96kg/hm2,增幅为12.38%(可食草产量增加28.17kg/hm2,增幅为1.08%)。工程区内与工程区外比较,植被总盖度增加17%,草地总产草量增加193.48kg/hm2,增幅为7.87%。 2.2经济效益 据测定,地面防治鼠害每公顷产草量增加375kg,完成地面鼠害防治面积541.47×104hm2,共增产鲜草203.050×107kg,每千克鲜草按0.4元计算,折合人民币81220.1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3.1,按利用率70%计算,可满足97.37万羊单位全年的饲草量。据在河南县咨询捕鼠人员了解到,地下鼠轻度发生区平均有7.5只/hm2,中度危害区有15只,严重地区有45~60只;每公顷按7.5只计算,1只鼠(高原鼢鼠)日食鲜草264g;按180d计,整个地下鼠害44.96×104hm2防治区每年可挽回牧草损失1.6025×108kg,可产生经济效益6410万元;按利用率70%计算,可满足7.68万羊单位全年的饲草量,经济效益十分明显。2项合计,青海省整个鼠害防区每年可挽回牧草损失20.91×108kg,按利用率70%计算,可满足105.05万羊单位的全年饲草量。同时,可充分利用高原鼢鼠骨的医药价值优势,加强与鼠骨经营者的联系,在防治的同时,按每只1.0~1.2元的标准收购农牧民捕捉的高原鼢鼠。5年间,青海省共捕获高原鼢鼠441.3万只,每只最低按1.0元计算,共增加农牧民收入441.3万元,有效地调动了当地农牧民群众主动参与鼠害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p#分页标题#e# 2.3社会效益 通过大面积鼠害防治,不仅使该地区鼠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转变和更新了牧民群众科技兴牧的意识,促进了牧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充分调动了牧民群众保护草原、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项目区的7.8万余名干部和牧民进行了有关草地鼠害防治的培训,提高了基层干部和牧民群众的科技意识,促进了牧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使牧民从以前不愿“杀生”到主动投工投劳,积极参加鼠害防治工作,据统计,参与2005—2009年三江源地区鼠害防治工程的牧民达到60315人,占劳力总数的70%以上,通过投工投劳获得收入4700万元。这对于促进项目区经济的稳定发展、切实改善牧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增加牧民收入、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主要做法和经验 3.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制 为保证鼠害防治工程的顺利实施,青海省各州、各县相继成立了鼠害防治指挥部,各防治区在防前及时成立以主管畜牧业的县长、乡长为指挥长,以业务主管部门、计划、财政、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参加的防治指挥部,及时协调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每个防治作业区都有1名乡(镇)领导亲自挂帅,在现场驻点指挥,并有草原、畜牧兽医、卫生、治安等专职乡(镇)干部负责项目实施,保证防治区安全、科学、有序地实施鼠害治理。同时,逐级(省与州、州与县、县与乡)签定了目标责任合同书,明确了任务和职责,制定了有效的奖惩措施,建立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了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主管部门全力抓,各行业紧密配合、协同作战的良好局面。 3.2科学规划,坚持集中连片、连年防治 为保障项目区鼠害的防治效果,针对鼠害防治工程量大、任务艰巨、防治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制定了科学的防治原则和技术路线,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强监测,综合治理,保证防效”的方针,贯彻“统防统治”、“灭效防治与环保并重”的原则,全面规划、讲求防效、巩固成果和大面积连片连续防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大规模防治和扫残巩固相结合,生物毒素、招鹰架、鼠夹、弓箭相结合,科学地确定鼠害防治区域,改变了以往单打一、小片分散、撒“胡椒面”、按行政界限以乡村为单位分片防治的做法,充分发动牧民群众,将财力、物力和人力集中起来,在按照鼠害发生区域的自然界限实行跨村、跨乡以及跨县、跨州的连片联防,保证在防治区域内不留死角,发挥规模效益,做到防治一片巩固一片,最大限度地延长了灾害复发时间,最大限度地了发挥了工程的规模效益。 3.3加强宣传和培训,严格技术规范 为保证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在防治工作过程中,青海省各州业务部门抽调大批技术骨干深入各防区,防前开展技术培训,防中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防后检查验收,自始至终参与整个防治过程。在防治过程中,严格按《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草原鼠害防治工程实施细则(试行)》所规定的技术规程对参加防治的牧民和民工进行集中培训,在防治现场传授灭鼠常规知识,对拌饵、示范投饵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示范,防止了防治中的技术操作和防治药品使用不当问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全防区重点推行了“五统一”的管理方式,即统一时间、统一组织和调配劳力、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供应药品、统一验收考评。由于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了规范性操作,当年平均鼠害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 3.4加强工程监理,提高防治效果 三江源地区鼠害防治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防区处于高海拔牧区,防治时间在气候严寒的冬春季,工程区点多面广,监理费用低。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驻县监理人员根据各县特点并结合作业设计认真编写工程监理细则,严格履行监理制度和职责,规范监理工作,认真做好工程进度、质量、资金、安全的控制及合同和信息的管理、组织协调工作。对鼠害防治中各重点环节进行旁站监理和巡视监理,重点把好“三关”:一是严把施工材料质量和数量关,二是深入防治现场把好技术操作关,三是把好劳动力到位率、投洞率、防治效果检查关。 3.5广泛动员群众,做到群防群治 青海省牧区是全民信教区,“不杀生”的宗教迷信思想根深蒂固。为了保障鼠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牧区各级政府和草地业务部门始终宣传教育广大牧民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生存与之间的矛盾,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鼠害防治的重要意义,使他们充分认识草地鼠害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思想认识,树立“保护草原,人人有责”的意识,积极保护草原害鼠天敌,做到了群防群治,有效地巩固和扩大了防治成果。 3.6规范档案管理,实行标准化考核 为切实加强对鼠害防治的规范化管理,在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草地“无鼠害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青海省的实际,制定了《青海省无鼠害示范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对三江源地区鼠害防治工作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各防治区县农牧主管部门、实施单位制定了《实行鼠害防治物资核查管理制度》、《鼠害防治进展监督检查制度》、《防治质量效果检查制度》、《表格登记管理制度》、《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对防治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并指定专人管理档案资料,实行标准化考核,为今后的防治工作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技术资料。 4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草原鼠害复发严重 草原鼠虫害是青海省牧区与雪灾、旱灾并列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是导致草原急剧退化、沙漠化、大面积“黑土滩”退化草地的一个重要因素。据动物学家考察,草原害鼠之所以成群结队,年年捕杀而不见减少,主要是因其繁殖量太大,在适宜条件下,高原鼢鼠母鼠1只每年可产仔1~2次,每胎产仔2~6只,部分当年出生的幼鼠亦可进行繁殖。与家鼠和田鼠相比,其繁殖速度并不算太快,但由于它们的数量太多,1年的繁殖数目就相当惊人。草场经过大面积的灭鼠后,总会留下少量的残鼠,残鼠的多少及恢复速度是影响灭鼠效果的关键。灭鼠质量差的地区残鼠遗留多、数量恢复快,反之如果残鼠少则数量恢复慢。据西北高原研究所施银柱[1]的研究表明,灭鼠后害鼠的灭效在60%以下的,灭后第1年残鼠均已超过或者恢复至原来的水平;灭效在70%的,残鼠在灭后第1年已恢复至原来数量的77%,而在灭后第2年残鼠数量为原来的199%;灭效为80%的,在灭后第1年残鼠恢复至原来数量的52%,第2年为原来数量的133%;灭效为90%的,在灭后第1年残鼠恢复至原来数量的26%,第2年为原来数量的46%,第3年为原来数量的82%。同时,在害鼠低密度时的繁殖强度大于高密度时,繁殖时间也缩短,部分当年幼鼠也参加繁殖,这是生物维持种群数量的一种补偿现象。这就说明,要依靠灭鼠来控制鼠的数量需要年年灭,至少隔1年灭1次。据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梁杰荣等[2]的研究表明,对高原鼢鼠的灭效为63.16%时,灭后第3年尚未恢复到原有的水平。这是因为在正常条件下高原鼢鼠的繁殖力较弱,每年多繁殖1次,每次繁殖2~6个。由此可见,如果能设法提高高原鼢鼠的灭效,每4~5年灭鼠1次还是可行的,但灭治高原鼢鼠的困难较大,尚缺之理想的防治方法。由于害鼠繁殖能力强、迁移速度快,复发现象比较突出,但在资金安排上由于扫残投入少,不能真正巩固灭治效果,大部分鼠害防治区在防治3~5年后又成为新的危害区。#p#分页标题#e# 4.2防治任务重,资金缺口大 一是三江源地区草地鼠害面积大,分布广。虽然三江源地区对草地鼠害进行了有效的大规模防治,但由于鼠类繁殖速度快、迁移能力强,鼠害复发严重,鼠害面积仍有上升趋势,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如果继续按此规模开展灭鼠工作,无法缓解草原生态继续恶化的势头。二是防治投资标准过低。三江源地区气候严酷,人烟稀少,大面积鼠害防治需雇用大量的劳力,防治成本与环湖地区相比高得多,再加上牧民自筹能力十分有限,每年的防治经费只能防治当年鼠害面积的10%左右,在大面积防治后无力再进行持续巩固,造成大部分地区的防后持续巩固工作流于形式,造成鼠害迅速反弹和复发。 4.3草地保护队伍基础差,专业人员缺少 长期以来,三江源地区基层草原站基础设施薄弱、仪器设备落后、办公条件简陋、服务手段原始落后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目前,青海省草原鼠虫害防治仍以人工投饵为主,费时间,费人力,成本高,速度慢,给草原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诸多不利,草原保护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4.4鼠害测报体系建设滞后 草地鼠害预测预报是草地鼠害治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制订防治计划及实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依据。三江源地区草地面积大、鼠害分布范围广,由于鼠灾害防治比例小,残留基数的潜在隐患就越大,各州、县(市)鼠害测报专项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监测设备简陋,测报手段落后,测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加之测报时起步晚,测报站点少,测报队伍不稳定,交通及测报所需的仪器设备奇缺,只能做一些基础调查工作,大量的测报工作受条件的限制无法正常开展,从而造成工作相对滞后,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鼠害发生动态,远远不能适应目前防治和测报工作的发展需要。 5对策及建议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鼠害防治二期工程要紧紧围绕草地鼠害防治工作的突出问题,坚持贯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强监测,综合治理,保证防效”的方针,坚持“统防统治”、“灭效防治与环保并重”的原则,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核心,以鼠害重灾区、常发区为重点区域,以预测预报、持续控制和灾害救助为突破口,以新技术应用和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措施创新为动力,实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天敌保护与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通过测报体系建设、鼠害综合治理,带动整个草原鼠害防治水平的提高,从总体上遏制草原鼠害发展、蔓延的势头,使草原鼠害防治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全面实现。努力做到控制鼠种群数量,防止草原鼠害的爆发,减少灾害损失。 5.1建立鼠虫害防治的长效机制 在对地面鼠、地下鼠进行大规模防治的基础上,加大鼠害的巩固扫残力度,每年下发专项资金开展巩固防治,进行连续4年的成效巩固,控制鼠害复发,持续不断地开展鼠害防治的成果巩固工作,促进草地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坚持草原“谁使用、谁管理、谁保护”的原则,充分调动牧民群众保护草原的积极性,建立鼠害防治的长效机制。 5.2提高投资标准,保障防治质量 因物价上涨因素而造成防治成本不断增加、实际投入逐年下降,严重制约了草原鼠害防治工作向广度、深度发展,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投资标准,使之与当前物价水平相适应,投资标准尽可能与当前国家各类项目中的鼠害防治投资标准接近,以保障防治质量。 5.3加强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 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进行灭鼠药品、器械等科技产品的筛选试验,研制开发更多、更好、市场前景广阔的灭鼠实用技术和高科技产品,认真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树立典型样板,以促进草地灭鼠工作的发展。 5.4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应急抗灾能力 加强州、县两级草原站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交通和通讯设备及器械,改善技术人员的办公条件。在草原植保队伍建设方面,应下大力气抓人才建设,健全自上而下的草原植保体系。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搞好鼠害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扩大培训范围,从省、州、县自上而下地培训一支专业技术和组织管理技能过硬的鼠害防治专业队伍,全面提高青海省生物灾害应急防治水平,更好地为草地保护服务。 5.5加大测报体系建设投入,提高测报准确率 建立健全三江源地区鼠害测报预警体系,配备必要的监测设施和交通工具,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加强测报技术人员的培训,采用多渠道、多层次、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不同类型草地鼠害预测预报技术培训班,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提高测报水平,切实提高监测能力。搞好预测预报基础数据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测报资料的分析整理,为大面积防治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5.6加强鼠类天敌的保护力度 鼠类天敌数量的急剧减少是草原鼠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天敌是调节鼠虫害数量、保持草地生态平衡的一种自然控制力。研究表明,在高寒草甸上,艾虎的密度大约为0.1只/hm2,1只艾虎1年能消灭鼠兔1554只、鼢鼠471只;1只香鼬每天可食鼠兔2~3只,年食高原鼢鼠800只以上;1只狐在夏季74%的食物是鼠类,冬季为60%,1只狐一昼夜可食鼠类20只。鸟类(秃鹫、金雕、草原鹰、苍鹰、猫头鹰等)也是捕鼠能手,1只成年鹰1d内可捕食20~30只鼠类;1只鸢日食10余只鼠兔;1只小鹗1年可食鼠类448只。鼠虫类天敌对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平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调查中发现,鹰架控制鼠害技术深受广大牧民群众欢迎,防治效果良好。据研究,鹰架控制面积为25hm2/根,间距为500m×500m效果较为明显。另外,草原上的牧犬(尤其是那些经过训练的牧犬)捕捉鼠类的效率也很高。据了解,1条训练有素的牧犬每天能捕捉上百只鼠类。建议开展野生鼠虫类天敌的繁育研究,开展训练牧犬捕捉鼠类技术研究,加强鼠虫类天敌的保护力度,大力推广鹰架控制鼠害技术,巩固鼠害防治成果,保持鼠类存量在危害值以下。#p#分页标题#e# 5.7重建草原生态平衡,巩固灭鼠成果 草地鼠害源于退化草地,也会加速草地退化和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通过大面积防治鼠害,三江源地区的鼠害虽然基本得到了控制,但由于当地生态环境还没有完全恢复,适宜害鼠生长、繁衍的环境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如果不进行巩固,该区鼠害有可能再一次大规模爆发。施银柱[1]研究了高原鼠兔与草原植被的关系,植被的高度、盖度与高原鼠兔的密度呈负相关,即植株高而密不利于鼠兔的栖息,植株矮而疏有利于其栖息。鼠兔数量多促使草场退化,草场的进一步退化又会促使鼠类的增多,形成恶性循环。故害鼠的大规模爆发是可以避免的,巩固鼠害防治成果应采取综合措施,重建生态平衡。因此,大面积灭鼠后,要迅速进行草场复壮的措施,如补播牧草、松耙、施肥等措施,使牧草迅速长高长密,以巩固灭鼠成果。巩固鼠害灭治效果,必须与改善草地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坚持以生态治理为核心的综合治理对策及相应的配套措施。 实施以生态治理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治理对策,改善鼠害发生的生态环境的具体配套措施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禁牧和减轻草场放牧,使草地植被得以有效恢复,改变草场的退化状况,害鼠的数量就会自动减少;二是采用草地围栏、防治鼠害、补播、施肥、建立人工草地等措施改善草地生态环境;三是保护草原鼠类天敌,严禁狩猎猛禽和草原食肉兽,充分发挥它们与害鼠互为调节因子的作用,维护草原的生态食物链,重建草原生物多样性。

第11篇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5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127-02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 in Yingkou from 2003 to 2006

LIU Da-min, XIAO Yan, LI Ying

(Yingkou Municipal CDC of Liaoning Province,Yingkou 11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 in Yingkou,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according for furth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HF. Methods: Cases were collected from epidemic reporting system, EHF case questionary and laboratory rate.The density of host animals was surveyed by rattrap placed in house and field,and positive rate of EHF diathesis HV wa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by FAT method. Results: EHF accorded with house mouse diffuse characteristic in Yingkou area. Rattus norregicus was the main host animal of EHF virus and infective source. Conclusion: Intensify drumbeating of EHF prevention and cure, enhancing country physician clinical diagnosis level, mouse-preventing and mouse-killing and vaccination for risk people wer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bet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HF.

[Key words]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Precautionary measure

营口市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自然疫源地,1958年发现了首例病例,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近几年通过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发病率有所下降。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EHF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分析,为今后进一步控制EHF在当地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营口地区2003~2006年所报道发生的523例EHF病例为研究对象,病例资料来源于营口地区疫情报告系统、EHF个案调查表和实验室结果。病例诊断标准严格按照《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人口资料来源于营口地区统计局数据。

1.2 方法

EHF鼠密度监测采用鼠夹法,带毒率用FAT法检测鼠肺HV。

2 结果

2.1 EHF的流行强度

营口地区2003~2006年共发生EHF 523例,年发病率为(2.36~4.34)/10万,平均发病率为5.66/10万,死亡3例。

2.2 EHF的人群分布

EHF病例多见于男性,共发生423例,占80.88 %,年龄分布以20~39岁的青壮年发病为主,共237例,占发病总数的45.32%。EHF病例中多见于农民,共286例。见图1。

2.3 EHF的时间分布

见图2。

2.4 鼠密度及带毒情况

每年在全地区发病率最高的村选点进行鼠密度及鼠带毒率调查。共捕鼠 824只,平均带毒率为6.3%。

3 讨论

营口地区EHF病例在2003~2006年共发生523例,每年均有病例发生。病例多见青壮年农民,这跟男性青壮年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关。EHF在营口地区全年都有发生,3~6月份发病为302例,占总数的58%,呈明显的春峰型,提示营口地区EHF为家鼠型。近年营口地区鼠种监测表明本地优势鼠种是褐家鼠,是本地EHF的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

针对营口地区EHF的发病特点及近年来本地所采取的一些措施,特提出如下防控措施:①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特别是在农村的科普宣传工作尤为重要。由于我地区主要发病人群集中在农村,在某些乡镇村民把EHF误认为是鼠疫。提高广大群众对本病的认识,应视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采用传单、讲解、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平台,结合当地普遍能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②加强防鼠灭鼠,加强环境的整治工作。灭鼠工作的开展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对投药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历年鼠密度监测结果表明,发病率高的村鼠密度较大,所以要加强灭鼠工作。同时做好防鼠工作,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管理。③做好重点人群的预防接种工作。从2005年起,辽宁省政府为加强EHF防治工作,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EHF疫苗的免费接种工作。营口市2006年也接受了10 000人份的免费疫苗,对本地区发病率较高的4个村进行了疫苗的接种工作,接种人群为16~60岁人群,接种率为90%,接种后效果非常显著。接受接种的4个村在2007年10月前没有发生EHF病例。④加强农村医师对EHF的诊治能力。本地区出现3例死亡病例,经个案调查了解到,这3例死亡病例均出现了在农村个体诊所发生误诊情况,均在少尿期入院治疗。所以提高农村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对本病的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⑤加强EHF的监测工作。对EHF的报告实行日查询制度,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本病的高发村。

[参考文献]

[1]郑太英,印淑慧.沈阳市于红区1975~2005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分析[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7):304-305.

[2]谷宁.大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趋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125.

[3]刘怀文.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的概况[J].医药产业资讯,2006,3(21):121-123.

第12篇

一、强化宣传,依靠科学,规范运作,确保灭鼠工作取得实效

冬春交接是流行病的高发季节,也是鼠类繁殖高峰期,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提起高度重视,从全民的、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灭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灭鼠是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需要全民的参与和支持,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倡科学防治,做到群防群治。新闻媒体要广泛深入地宣传灭鼠工作对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宣传科学灭鼠知识,要组织好集中宣传报道,密切配合全县灭鼠工作进程;各乡镇各部门也要充分利用各自的宣传阵地和舆论工具,把科学的灭鼠方法和措施宣传到每家每户,做到家喻户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灭鼠工作的积极性,打一场灭鼠工作的人民战争。灭鼠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一定要讲究科学性,要大力提倡、推广和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灭鼠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全县的统一部署,建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集中力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灭鼠突击行动,做到全面灭鼠、科学灭鼠、安全灭鼠。

在经费保障上,根据上级精神,按照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由各乡镇负责统一筹集灭鼠经费,一定要想方设法保证经费及时到位。希望会后,与会的同志及时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拿出具体意见,将经费尽快落实,集中交县爱卫办,再由县爱卫办到市指定的单位统一购买鼠药并发放。各级爱卫部门要做好督促检查,县爱卫办要积极组织和协调社会各部门参与全县统一灭鼠行动,各乡镇爱卫会对辖区内的所有单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勤指导、勤检查,并做好灭鼠台帐资料工作。

二、找准定位,明确职责,加大投入,实现我县卫生乡镇、卫生村建设新的突破

创建卫生乡镇、卫生村,是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基础性工作,是建设绿色沧县的重要一环。由于我县有县无城,加之过来一段时间,抓落实不够,创建工作成效不大。今年,我们要将其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与文明生态村和小城镇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各乡镇要对辖区内卫生村建设负总责,乡村要层层建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财政、卫生、城建、民政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各尽其职。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利用广播、橱窗、标语等多形式宣传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突出创建主题,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一要围绕健康教育,抓载体。二要围绕村容村貌,抓治理。三要围绕卫生防病,抓防范。要加大农村创卫经费投入。财政部门要增加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安排专项经费保证农村创卫工作开展。各乡镇要积极探索市场运作办法,多方筹措资金,搞好日常环卫保洁。并督导各行政村要采取多种形式,筹措卫生保洁经费,落实和稳定保洁员队伍,努力开创我县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工作新局面。

三、认清形势,突出重点,协调联动,确保食品卫生安全见实效

食品卫生安全是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阜阳假劣奶粉案件曝光以来,国内、省内先后发生了多起严重的食品卫生事件,大家在各种媒体上都看得到,我县也曾发生过婚丧聚餐食物中毒、学校食物中毒、生产食品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等事件,影响较大。前不久,市、县有关部门检查,发现我县有的乡镇枣制品加工户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卫生状况极差,掺杂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等问题,并且已经引起市政府领导的关注。

目前,我县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为扭转被动局面,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严格控制婚丧聚餐大操大办。进一步明确乡村及有关部门的职责,将婚丧聚餐属地管理制度、提前申报制度、控制规模原则和责任追究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要把《关于加强食品卫生安全预防群体性食品卫生事件实施办法》传达落实到基层,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各乡镇及卫生、民政等部门要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坚决控制婚丧聚餐大操大办行为。二是要积极改善学校集体食堂硬件设施。学校集体食堂是我县集体食堂的重点,规模较大,服务对象固定。而目前,我县除了沧县中学、风化店中学外,其他学校食堂与上级要求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务必提起高度重视,将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安全放在首位,要克服一切困难,想方设法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把学校食堂的硬件建设搞上去。卫生部门要加大检查处罚力度,彻底改善广大师生的生活环境。三是加强以枣制品加工企业为重点的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在做好对生产经营者法律法规宣传的同时,要加大对生产过程中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认真查处生产制售不合格食品,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生产行为。对不符合条件生产的,坚决吊销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坚决取缔无照生产行为。工商、卫生、质检、公安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进枣加工行业的健康发展,把我县枣产品的形象搞上去。

四、加强HIV筛查和麻腮疫苗接种工作,切实抓好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

(一)进一步开展有偿供血人员的筛查工作,最大限度的发现和关爱救助艾滋病感染者。我县1990年以来有偿献血人数达2729人,经过年6月份和年1月份的1期、2期采血工作,共检测2148人,没有发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但仍有581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采血检测。这581人分布于7个乡镇,主要在纸房头、大褚村和黄递铺等乡。我们要认识到每漏掉一个,就可能成为沧县艾滋病的定时炸弹,这是关系全县人民健康的大事。按照《沧县既往有偿供血人员三期采血筛查实施方案》的要求,继续做好对这部分人的检测工作,组成工作小组,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深入农户,进行采血检测,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同时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