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0:16: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员工培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 为解决新员工成长慢、供电企业技术骨干断层现场突显等问题,结合供电局管理实际,建立了新员工(特指入职两年以内的劳动合同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培养过程的规范管理,明确培养的组织形式和实施、考核要求,提升培养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确保新员工尽快具备岗位所需的胜任能力。
关键词 新员工成长 规范管理 岗位胜任力
本次探索,主要是通过深入分析新员工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新员工培养方式,探索出一套契合基层供电企业实际、简单高效的新员工成长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
新员工通过系统化、目标化的培养,入职一年后通过转正定岗考试,入职两年后具备所在岗位高级作业员层级的胜任能力或取得所在岗位高级作业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合格证书。本科及以上学历新员工,在入职后第2年取得高级工资格和助理级技术职称,专科学历新员工,在入职后第2年取得中级工资格。
二、科学有效的培养机制
(一)建立《新员工成长档案》
新员工报到后,应为其制定《新员工成长档案》,该档案应包括员工基本信息、参与培训情况、参与科研项目及论文撰写情况、考证情况、奖惩情况、专业培训记录和岗位变动材料等内容。
(二)设立新员工成长积分账户
新员工报到后,应为其设立成长积分账户,配套制定成长积分加扣分标准和荣誉加分标准,对表彰表扬、工作业绩、竞赛获奖、技术与管理提升等事项进行加扣分。积分的用途可以包括高积分的新员工在局公开竞聘中享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权;优先推荐其到局职能部门进行学习锻炼、择机选派到外单位开展轮岗交流活动,优先纳入局后备人才库,以此激发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三)实行“师带徒”培养模式
在新员工报到后两周内为其指定一位师傅,并签订师徒协议书。人事部门应按季度对师带徒工作情况进行考评,重点关注培养计划落实及新员工成长情况。评价合格的,师傅每季度可领取一定的酬金,反之要进行一定的绩效扣罚。
(四)制定并实施具体的培养计划
新员工报到后必须尽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在岗培养计划,培养过程中可根据培养情况对培养计划进行修订。培养计划的实施以师傅为责任主体,由师傅跟踪培养计划的落实情况,对已完成的培养项目逐项进行效果评估。
(五)开展互助学习活动
新员工报到后,应在单位组建或加入互助学习小组,实现员工在工作、学习上互帮互助。互助学习小组由组长带领组员开展日常管理,以培养新员工集体观念、增进职业知识技能、丰富工余生活为主要活动内容,可自行组织或参加上级组织的知识、技能竞赛活动。
三、进阶式培养模式
新员工培养包括入职和晋级两个阶段,持续两年时间。入职阶段从新员工入职至第二年6月,包括集中培训、轮岗培训和定岗培训等三项内容,总体安排可参考下表:
入职阶段 时间 基本要求
集中培训 2天 了解新员工整体素质,帮助新员工转变心态,尽快融入企业。
轮岗培训 2.5个月 熟悉供电所基本业务流程。
定岗培训 轮岗结束至第二年6月 按照岗位的须知须会或应知应会要求,掌握岗位要求的技术技能。
晋级阶段从入职第二年7月至第三年6月。经过培训后,新员工应通过或达到高级作业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取得相关技术技能证书,能独立开展工作。晋级阶段包括进阶培训、分享培训和学习锻炼等三项内容,总体安排可参考下表:
晋级阶段 时间 基本要求
进阶培训 第二年7月~12月 新员工达到所在岗位高级作业员岗位胜任能力水平,加强对自身岗位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分享培训 第三年1月~3月 新员工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学习主动性增强,熟练掌握所在岗位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锻炼 第三年4月~6月 基本达到学习锻炼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综合管理能力提升。
四、r值成果
目标化、系统化的培训可以使新员工达到所在岗位高级作业员岗位胜任能力水平, 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加深对自身岗位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高级培训中心组.电网企业新员工培训读本[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关键词:电力企业 新员工 培训 培养
1、前言
随着我国电网的快速发展,国内的电力建设企业根据相关计划招聘优秀人才,对企业的人才队伍进行全面优化调整,全面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电力建设行业招聘新员工的人数呈现逐渐攀升的趋势,怎样将新员工技能实际操作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全面提高,是电力建设企业新员工培训培养工作面临着主要难题。
2、电力建设企业新员工培训培养工作对策
2.1、改变新员工入职前的培训工作
电力建设企业要想在新员工入职之前使培训员工的工作获得真正的效果,则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应该从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出发,先要采取相关的措施让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全面认识新员工在进入职场工作之前培养培训等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让相关管理人员全面认识企业实际生产工作中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应该从电力建设企业发展战略出发,重视对新员工的培训培养工作,能够给电力建设企业员工素质结构、企业信誉度以及企业竞争力提供一定保障。
2.2、构建健全的培养原则
新员工的培训工作中构建健全的培养原则对提高新员工的培训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原则能够起到指导的作用。首先,新员工在实际的培训培养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工作实践阶段,主要是让新员工接受具体相应挑战性的工作,在实际的岗位中锻炼自身的工作能力,有着相应的工作经验。例如,可以在新员工到岗位培训后,让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员工给予相应的指导,同时可以通过新员工的工作能力当成对老员工工作能力衡量的一个相对重要的指标。其次,培养新员工综合素养的原则,老员工可以通过辅导、常规反馈、工作指引等方式合理的培训新员工,促进新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综合素养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团队协作、专案演示、沟通技巧以及工作改善等重要内容。最后,则是通过新员工所在单位以及主要部门培训专业理论知识等工作,具体是采用集中授课等方式,让新员工对与岗位互相符合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了解以及掌握,确保新员工在培训工作中能够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2.3、合理优化以及挑选新员工的培训内容
电力建设企业在培训新员工的工作流程中,应该精心挑选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培训的内容,除了让新员工对企业发展理念、企业发展文化、岗位要求、规章制度以及企业过去发展的业绩等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帮助新员工规划工作以后的职业生涯。另外,为新员工挑选的培训内容应该与企业经济规律的发展互相适应,确保新员工完成培训后能够将自身的能力以及素质全面提高,与企业发展需求互相适应,对新员工培训课程体系不断优化以及创新,对培训内容不断优化,确保能够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时代性以及针对性。新员工的培训工作还应该与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难点、热点以及重点等内容互相结合,根据企业的特点合理的对培训内容进行更新,确保能够与实际工作切实贴近。同时,还应该针对性的根据新员工工作内容对培训专题进行设计,使新员工能够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学到相关知识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新员工对岗位职责履行的能力全面提高,重视对实际工作中典型经验、最新成果以及重大问题等资料信息的整理工作,在新员工的培训工作中合理的引进典型案例,使新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4、构建相同的平台对新员工培养工作持续跟踪
通常情况下,由于新员工有着较为分散的工作单位,造成电力建设企业对培养新人工的实际情况无法全面掌握,为了将这种问题全面解决,电力企业可以通过统一开发信息系统等方式,构建培养培训新员工的信息平台,通过对不同专业、不同工作内容的情况,分别设置了评价岗位指标以及培养目标岗位,不同指标将新员工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以及知识全面涵盖,培训新员工的指标的评价方式主要分成未知、了解、掌握以及精通等标准来进行。另外,培训工作主要负责人还应该合理的评价新员工在培训中的优缺点,企业构建的信息平台通过新员工掌握指标的程度进行打分,新员工在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则能够通过信息平台积累的评分分析新员工掌握工作技能以及知识的范围,给下一阶段培养新人员的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采用构建信息平台的方式对不同阶段对新员工培养的情况进行记录,能够记录新员工在工作中的成长情况。
3、结束语
新员工培训培养工作主要是让员工全面掌握工作的方法以及基本内容,让员工能够清晰了解工作的标准、程序以及职责等,同时逐渐的将企业发展的行为模式、价值观、规范以及态度等工作向员工灌输,确保新员工能够对工作岗位以及企业环境全面适应。良好的培训培养工作不但能够将员工处于陌生环境工作出现的心理压力全面缓解,同时还能够使员工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想法得到降低,对企业工作待遇、工作要求以及工作态度给予正确的态度,为了企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施莹.浅议如何做好企业新员工的培训[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1,12(04):654-655.
[2]王丽,张晨.如何提高新员工培训效果[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4(01):126-127.
[3]刘金进.关于新员工培训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4(02):100-101.
论文关键词:双导师制;新员工;培训;供电企业
为了适应电网的高速发展,加快人才强企战略实施进程,国内各供电企业根据每年人才需求计划招聘优秀大学应届毕业生入企,优化调整企业的青年人才队伍结构,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优势智力资源。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电网新技术不断发展,供电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每年引进的新员工数量也不断攀升,如何快速有效提升新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一直是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领域探讨的课题。
阳江供电局借鉴国内外先进电力企业人才开发的成功案例,并结合自身实际,推行双导师制新员工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实践经验。下面以阳江供电局为例,探讨双导师制在供电企业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并为双导师制在供电企业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一、国内供电企业新员工培训问题现状
近年来,各供电企业非常重视新员工的培训工作,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制定相关计划不断加大培训师资建设和资金投入,开展多样化的专业和技能培训,取得一定成效,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培训体系方面
现有培训体系中新员工培训部分欠缺统筹的规划性、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浅泛、培训效果评价标准模糊。培训项目繁杂且项目之间衔接性较小,也缺乏对培训质量的有效监督措施,没有形成一体化的培训体系。
2.培养模式方面
为了让新员工熟悉企业各部门业务运作,供电企业一般会采取定期轮岗制的粗放新员工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靠新员工的主动性学习为主,过于开放自由,缺乏具体目标。短暂的轮岗周期使得新员工未能深入了解专业知识,技能难以得到持续的锻炼,进而导致学习兴趣减小,技能提高水平期望值降低。此外,生产一线的新员工因未具上岗操作资格,加之缺乏实操培训基地,整个实习过程局限于以理论学习为主,观摩技能实操演示为辅的形式,较少通过亲自操作深刻体会设备结构原理、运行和操作要领,技能水平提高较为缓慢。
3.师资条件方面
目前,各供电企业已经建立内训师体制,并具备了一定数量的内训师,满足了企业内部专业技术和技能方面一般性培训需求,但是部分中小型供电企业的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覆盖面窄,直接面向新员工的授课较少、调动实践引导性不强;高级工以上的技能人员虽覆盖面广,也存在个别基层班组缺乏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资格人员的情况。总体来说,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未能形成师者与学徒一对一的紧密关系。
4.新员工自身方面
新员工在经过统一的入职培训后分配至各实习岗位,由于对所在岗位专业、技能人才晋升渠道不甚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也没有得到所在部门个性化培养和引导,往往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产生困惑,出现迷惘甚至焦虑的不良情绪。因此,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导师帮助新员工树立科学、适合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二、双导师制概念及其优势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它通过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这种差异化的导学关系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模式,并被逐渐推广至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发展成为企业导师制,即将企业内部有丰富生产经验和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与年轻员工或经验不足但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建立支持性关系,帮助他们尽快提高业务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导师制是企业快速有效培养技术人才的途径之一。
本文提及的双导师制是以南方电网公司人才晋升渠道为依据,实行“专业技术导师”和“技能导师”制度,分别从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建立导师与新员工的“导学”关系。目的是调动企业的资深技术管理者或技能专家、新员工教与学的积极性,通过签订师徒关系合同建立新员工培养新模式,以快速有效提升新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的目标。它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1)清晰员工职业发展道路,帮助新员工树立正确职业生涯目标。该制度贯彻执行南方电网公司人才发展战略,结合本局实际情况提供专业技术和技能两条职业发展道路,对正处于职业初期的新员工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改进新员工培养方式,实行差异化、一对一的精细化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度的实施,整合和调动供电企业自身的优势师资参与人才培养,构建学习型组织平台,通过一对一的师徒关系实现知识与经验的传承,能更快更好地培养新员工成为专业技能人员。同时,通过不脱产培训达到专业技能人才培训目的,节约外出培训时间,降低培训成本。
(3)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导师制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导师本身的管理技能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也可以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优秀管理者队伍,实现双赢,具有较大的人才开发意义。
三、双导师制的创新实践应用
阳江供电局在新员工培养体制探究过程中,积极推进双导师制的创新实践应用,2011年4月制定了《阳江供电局实习生双导师制实施细则(试行)》(下称《细则》)、《阳江供电局实习生双导师带徒合同书(专业技术导师使用)》、《阳江供电局实习生双导师带徒合同书(技能导师使用)》,以及《员工辅导记录表》,建立起有特色的双导师制新员工培养模式并首次实施。指定人力资源部作为新员工实习期间的管理部门,负责制度落实、过程监控、效果评估、考核和反馈等重要环节的管控,角色履行的主要工作如下。
1.建立专业技术导师库和技能导师库
导师对新员工的培养不仅仅在于技术或业务方面,还需要能够有效地激励新员工,解决新员工在职场中遇到的问题和与人沟通等问题,因此还需要导师具有责任心和充裕时间。在过往导师制实践中,由部门指定人选作为新员工导师的方式效果不理想,原因是选定人员通常因工作繁忙无暇对新员工进行悉心指导,往往委派部门的技术或业务骨干来代替自己指导新员工,而替代者由于并没有导师的责任制,对于指导新员工不一定会尽心尽力,致使导师制流于形式。为了避免出现此类情况,首先根据细则要求筛选符合基本条件的人员,建立初步的双导师库。然后分发至各部门负责人及导师本人征求意见,综合考虑初选人员的讲授能力和工作时间,保证导师有能力、有时间胜任新员工的培养工作。可接受并严格审核由部门或班组人员三人以上联名推荐工龄达到一定年限,技能水平达到一定要求的员工入选技能导师库,做到每一班组都有技能导师,构建全面的技能培训网。最后,由人力资源部汇总审核并双导师库以供新员工自主选择,并每年根据人员变化和考核结果进行动态管理。
2.签订双导师带徒合同书
新员工进入全新的工作环境,需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期去熟悉岗位业务规范和技能要求,充分了解部门班组文化,建立起与人沟通的关系。在相互了解的前提下,新员工按照《细则》要求自主分别选择与岗位、工种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导师和技能导师签订双导师带徒合同书。导师则分析新员工特点和学习领悟能力,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实际的个性化、详细的培养计划和具体目标,交给所在部门初审后由人力资源部最终审核确认备案。
为了保证培养效果,双导师制定的培训计划中应有具体化的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分别从专业技术管理和技能方面加以侧重,设立适当的培养目标,作为导师成果考核内容之一。如设立生产一线本科学历新员工可实习期满后通过助理工程师资格认定、技术水平达到相当于本专业高级工技能鉴定水平的目标;非生产一线岗位的本科新员工实习期满后通过助理工程师资格认定,技能水平达到相当于本专业的岗位任职资格的目标;硕士学历新员工期满转正后,技能水平通过本专业高级工技能鉴定目标,再经过一年时间,专业技术水平达到相当于本专业中级技术资格水平的目标。
此外,《细则》规定不允许一师带三徒或以上情况出现,不允许跨岗位、跨工种建立师徒关系。同时,要求导师做好实习过程辅导记录,客观反映各新员工的技能水平存在的问题,以便做好针对性专项培训,弥补短板,使新员工技能得以全面发展。
3.实施监督机制
新员工签订双导师合同后,培养工作进入实践阶段,也是决定培养成效的关键过程。因此,我们采取了多样化、容易操作、施行有效的措施对培养工作进行全程管控,保证制度落地和培养效果,具体如下。
(1)实行随访制度。相关管理人员通过即时随访和短期随访制度,以面谈、电话访谈等方式与新员工、导师及归口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及时掌握培训计划的落实情况和新员工的学习近况。双导师制首次实施过程中,教育培训专责在双导师合同签订两个星期后,对制度落实情况分别对导师和新员工进行首次随访,结果显示各导师都能按照细则要求履行导师职责,通过专项岗前知识培训磨合师徒关系,增强交流效果。新员工表示自实行双导师制度后,有了经验丰富的前辈作为专门老师作为督导,平时羞于问怯于主动学习的情况得以较大改善,避免了形成松散的工作习惯,日常工作的目标性更强并能够在符合自身实际条件下设立短期专业技能提升目标。
(2)定期回顾,形成一体化的培训体系。每3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双导师制新员工培养模式的效果评估,检查培训计划的实际落实情况和目标兑现情况,收集实施意见并加以分析总结,不断完善计划和制度,实行PDCA闭环管理。
(3)实施导师考核和人才激励。在合同期满后,组织专家委员会根据合同制定的培养目标对双导师的工作进行评审,对于完成目标兑现的导师,实行绩效奖励并作为岗位竞岗选聘的优选考虑人选。另外,如期间新员工在导师指导下取得技能竞赛成绩、通过专业职业考试,则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未完成培训计划的新员工或未能兑现既定目标的导师则采取新员工延期转正和延长师徒合同期限的惩罚性措施,直至计划完成和目标兑现,不断激发广大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学习型企业。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根据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现状分析可知,大多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培训管理方式单一、缺乏理论指导和考核过于形式化等。那么针对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且本文主要以创新新员工培训管理为发展方向。
一、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现状分析
1.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方式单一。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方式单一,主要体现在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上,大多数的企业采取单一的培训方式是你说我听,问卷考核等。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这种方式不能体现出员工的优势能力,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定向的培养有潜力的人才的障碍,而且这种单一的培训管理企业新员工的方式缺乏一定的创新,使得企业在选拔,合理任用人才上有所欠缺。2.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缺乏理论指导。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缺乏理论指导,主要原因来自于企业对于新员工培训管理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意识薄弱,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由于新员工培训管理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就使得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实践工作无法着实有效的进行,更不能发挥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应有的价值。而且缺乏理论指导的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反而会使得新员工对于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等,影响企业形象的树立。3.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过于形式化。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过于形式化,主要在于考核的方式以问答为主,或以卷面测试为主。这种过于形式化的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没有新意,而且这种考核并不能突出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的优势和特色,由于缺乏考核机制的创新研究,更加起不到对新员工提高自身能力的督促作用。
二、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创新研究
1.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创新,应该在充分认识到原有培训模式缺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弥补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中的不足之处。首先,对企业新员工培训应该各取所需,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选择合适的培训管理模式,以此增强不同层次员工的各项必备能力。如企业基层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基层新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培训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以增强企业基层新员工自身实际工作能力为根本目标。而对于中高层员工的培训管理模式,应该倾向于培养其领导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挑战能力等为主要目标,从而激发企业中高层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企业新员工与老员工、及中高层的互动、交流培训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从而增强企业的集体协作能力和企业集体荣誉感。最后,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创新应该具备灵活性,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培训管理方式,灵活的处理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各种针对性的培训管理创新模式解决企业新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2.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主要来自于企业管理层的基本思路,企业管理层对新员工培训管理思想意识,决定了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能否被实现。首先,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对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的创新研究,充分认识到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的创新的必要性。如企业管理层与时俱进的不定期的学习新员工培训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企业自身新员工的特点,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以便于通过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来增强新员工的各项基本能力。其次,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对自身培训管理理念的更新,坚持与时俱进的对自己的培训管理能力和理念进行革新,以此指引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的方向和趋势。最后,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借鉴国外先进的培训管理经验和理念,将先进的培训管理理念应用在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研究中去,以此形成企业特色的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为其服务。3.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创新,主要是为了促进企业新员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各项技能和水平等,激发企业新员工斗志,从而提高企业新员工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首先,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的创新,应该以为企业培养人才为根本目标,并为新员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统一企业新员工的核心价值观等。其次,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的创新,应该注重对考核形式的创新研究,通过研究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形式,并使其与绩效产生必然联系,从而提高企业新员工各项技能和水平,并因此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最后,应该建立新员工培训管理长效考核机制,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如定期考核、抽象考核、个人考核和集体考核等。对企业新员工进行全面的考核,并对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后的效果跟踪记录、及时反馈,建立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档案记录,以便于对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的进一步创新研究。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创新研究是企业持续发展管理人才的需要,而且对于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创新研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除此之外,完善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的创新工作,可以提高企业对人才的甄别能力,激励新员工发挥自身的潜力,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中国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6)
摘要:为了让新员工能尽快融入企业,适应企业文化,胜任岗位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新员工培训,把它作为培训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新员工培训后往往不尽人意,达不到企业的期望。本文分析了新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在企业的实践经历,阐述了导师制在新员工培训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的方法,提出只有解决培训个性化问题才能使新员工培训更加有效,满足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 :新员工培训;导师制;培养计划;岗位任职资格标准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165-02
近些年,各大中型企业对新员工培训越来越重视,大家都已经认识到新员工培训对企业的意义,都希望通过培训让新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尽快胜任岗位,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绞尽脑汁探寻了很多新员工培训的方法,通过我们这些年对新员工培训的探索和实践,发现将导师制应用于新员工培训无疑是最有效的,由于研究所实施企业化管理多年,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导师制在企业新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一、新员工培训的困惑
通常企业会对新员工进行为期几天甚至几周的培训,人力资源部门会编制新员工培训计划,设计必要的培训课程,企业领导也会新员工进行交流座谈。新员工培训看似很圆满的结束了,但实际工作中却发现部分新员工无法快速融入企业,工作绩效提升缓慢,甚至有新员工在入职后不久就提出离职。通过几年的调查发现,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实施新员工培训时,没有考虑培训的个性化需求。因为不管是校招还是社招的新员工,他们在之前的学习或工作中已培养了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使得新员工在融入新的企业文化,进入新的工作岗位时的进度和效果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只是把新员工培训作为一种例行行为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要解决差异性问题,人力资源部门就必须为新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辅导。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采用导师制的“一对一”辅导有效地解决了差异性问题,加快了新员工的绩效提升速度,也较好地提升了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二、导师制在新员工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及样例分析
导师制的辅导方式在国外管理先进的企业都有应用。例如摩托罗拉公司有三个月的“融合培训”给新员工安排“老师”,不仅涉及日常工作事务的培训,还会针对新员工的业绩表现安排轮岗培训。而国内多数企业往往进行几天的培训之后,就不再有后续的培训了。相比之下,新员工所能体会到的关怀就降低很多,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对企业的期望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在新员工培训中,要重点关注培训的长期性问题,让新员工得到持续成长。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把新员工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把新员工集中起来统一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培训课程包括企业文化、职业素养、规章制度、质量管理体系、专业软件操作、工作流程办理等必备课程。培训结束后新员工就开始进入工作岗位,新员工培训也就进入第二个阶段。这时人力资源部门会为每位新员工安排专业对口的导师承担一对一的辅导工作。导师通常由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者担任,导师在新员工三个月或六个月的考察期内对其岗位必备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养的提高负主要责任。企业会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导师承担责任,把导师的晋升和利益与新员工的成长相关联,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导师晋升的优先权、导师考核和津贴发放等都与新员工的培训效果相关。
导师根据新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为新员工定制个人培养计划。必要时,可以采取轮岗培训,新员工只要拿着培养计划就可以在企业其他部门进行为期几天或几周的轮岗培训,轮岗期间由所在部门指定临时导师负责新员工的学习安排。新员工考察期内的学习安排均有导师负责,工作任务安排除了管理者负责外,导师也需要参与。
需要说明的是制定培养计划必须要有标准,没有标准就无法衡量员工的进步状况,企业对员工能力的评价就会“拍脑袋”。避免这种现象的方法就是制定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只有基于这样的标准才能使新员工有目标地成长,使新员工更快地符合企业的要求。可以这样说任职资格标准是导师制实施的基础,它详细地说明了每个岗位的每一个职级具体“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如何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们已经建立了适合自己企业的任职资格体系,使导师制的实施更加顺利有效。
表1是某电子专业新入职的一位硕士研究生考察期的培养计划,分别从必备知识、产品经历、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四个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提出培养要求和辅导方法。
从表1可以看出,培养计划的各项要求全部转化为量化指标,新员工在实施时能明确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便于考核和评价。
三、新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新员工培训效果评估也是新员工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很多企业往往忽视了这个环节。事实上,培训本身并不是目的,培训效果转化为企业价值才是培训的真正目的。所谓培训效果转化是指员工持续而有效地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运用到工作当中,从而使培训发挥其最大价值的过程。因此新员工在考察期内培训成果如何,如何评价新员工的成长状况是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持续谈讨的问题。在我们企业通过不断的实践采取了应用考核和答辩考核两项评估,各占考核总成绩的50%。应用考核主要是由管理者对新员工工作业绩和职业素养进行评价;答辩考核是通过新员工制作PPT进行自我介绍以及考核组提问答辩的方式,对答辩人知识点的掌握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与新员工转正定级的薪资相关联,与导师的晋升和导师津贴的发放相关联,这样使得培训效果评价更具有实用性。
导师制在我们企业已经运行两年有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员工在导师指导下大多在半年内能独立承担起业务,他们不懂的时候知道去“问”谁,没有了陌生感和孤独感,对企业的满意度大大提高,离职率也逐步降低。总而言之,新员工培训不仅仅是请几位老师上几门课这样的短期培训,它是一个持续的,具有一定个性特征的动态过程。要保证这样的过程结果,还需要企业人力资源制度的完善,比如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工作绩效考核办法等,只有在相互配套的制度下,新员工培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少华,姚望春.员工培训实务(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李玮.企业新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08,(11).
[3] 孙艳.浅析当前企业新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34).
[4] 张祖忻.企业绩效技术分析[J].华东科技,1996,(4).
[5] 庄天宝,韩瑛.绩效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作用[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4,(6).
[6] 武晓琳.绩效技术在企业网络培训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2007,(3).
[7] .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6,(11).
[8] 于长洲.中美企业员工培训比较分析及启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1).
[9] 李世聪,夏飞.人力资源当期价值理论与方法[J].企业管理,2002,(3).
[10] 任惠娟.浅析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激励组合[J].企业活力,2006,(9).
[11] 赵育琴.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
[12] 刘杰,司江伟.加强我国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思考[J].经济师,2003,(8).
[13] 齐铁军.员工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企业教育,2007,(21).
[14] 张迎春.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企业研究,2011,(2).
[15] 李双雁.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低效误区及其突破[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16] 刘淑敏.请慎查员工培训的效果[J].通信企业管理,2005,(11).
[17] 赵少平,李.浅析企业员工培训[J].商场现代化,2007,(16).
[18] 包艳波.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员工培训[J].现代商业,2011,(3).
[19] 赵小峰.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9).
[20] 张煜.我国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和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9).
名称: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行业:交通运输
规模:10000余人
人才培养特色:在充分了解和尊重90后行为特点、价值观等典型特征的基础上,海南航空(以下简称“海航”)为新员工提供平台、展示才能,创造场景、建立共同价值观和愿景画面,通过“体验认知”“角色融入”“蜕变升华”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的培养,帮助 “职场新鲜人”尽快融入海航文化,并加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和后备管理梯队人才。
秉承“天地之间皆为用心之处”的企业理念,海航的新员工培训也是无处不用心、无处不走心。新员工从入职到真正融入组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和适应过程,为此,海航设计了为期半年的递进式培养项目――“启航计划”,从“体验认知”“角色融入”“蜕变升华”三个层面安排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内容(见图表1)。通过详细科学、环环相扣的培训安排,使得新员工真正认识、了解海航,建构“职场新鲜人”的共同愿景――“海航梦”,为融入海航、发挥才智做好充分准备。
“浸润式”体验
海航认知初养成
体验认知阶段是“职场新鲜人”首次了解和体验海航文化、对海航产生初步认知的阶段。该阶段是“启航计划”的基础和后续环节的辅垫,也是培训者最需用心的部分。怎样让新员工通过一周的集中培训,了解、认同并自然而然地融入公司文化和价值观,关系到整个“启航计划”的实施效果,也是从招聘入职到上岗留任的关键步骤。
在培训环节设置上,除了职业化素养、企业文化、品牌、安全运行知识等课堂培训外,海航还安排了晨跑、公益活动、“预见・未来:写给入职百天的自己”、“温馨加油站:一封家书”、生日派对及毕业晚会等活动,让新员工全方位、多感观地体验公司文化和业务运营模式,帮助他们适应新角色。
“预见・未来”:写给入职百天的自己
海航相信,“预见”方能“遇见”,新员工带着对职场的期待和憧憬来到海航,入职培训是他们感受海航的第一站。在这个阶段,他们对组织文化、工作氛围的判断会从抽象到具体,认知职业发展前景的角度也由远及近。为了引导新员工将这些感受通过理性的思考沉淀下来,以设置里程碑的方式督促自己,同时为未来三个月融入真实工作环境设置目标,海航组织了“预见・未来:写给入职百天的自己”活动。
在励志音乐的陪伴下,每位学员会收到一张清新淡雅的明信片,并在上面写下对百天后的自己的期许。百天时,人资部会安排职业素养提升培训,届时再请学员进行回顾与反思。小小的明信片,寄托了学员对未来的设想、嘱咐和期待,会在每个学员的心中都留下力量。
“温馨加油站”:一封家书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家书”已经难觅踪迹了。海航选择这种方式,用印有海航飞机图案的信纸和信封,伴随着温馨的音乐,让大家静静地给自己一些关怀的时间:离开家、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校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给父母报一个平安,写下感恩、回报父母的承诺……这是大家都会想到的内容。当大家写好、封好,排着队将家书塞进邮筒时,空气中充满感性的力量――“爸妈,放心,我很好,在海航,我会更好”。
H5分享 为新团队暖场
培训过程中,海航通过建立新员工微信群,实现实时沟通与互动,并以“培训小喇叭”的形式通知,鼓励新员工用简短的词句,随时分享培训期间的感受和心得。
Html5(简称为“H5”)移动场景式分享更是海航新员工培训的一大亮点,即用H5移动页面将各种创意以交互的手法呈现出来。每天,新员工班级会轮流以H5移动场景的形式(见图表2),总结回顾当天的培训环节和收获,用有心有爱的图片、音乐,记录和分享经历、沉淀情感。连续一周,海航人的微信朋友圈都被新员工培训H5分享刷屏,为新员工走向工作岗位、融入真实的工作团队,起到了很好的暖场效果。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海航还注重充分发挥新员工的力量,通过班委会实现自我管理,通过自创自演参与各项活动,将培训作为真实工作场景的“体验场”来展示才能、凝聚心力、合作创造,给新员工提供“浸润式”的职业化养成体验。
角色转换
“刚柔”并济促融入
新员工进入职场后,对相关业务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其发展的首要需求。海航会安排专人对部门做整体介绍,使新员工了解并掌握各部门的核心工作、内部业务关系、工作流程以及部门核心价值。学员在学习、掌握所在岗位相关业务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通过最终的考试及各种形式的验收。在此过程中,海航注重加强对学员的关怀与鼓励,“刚柔”并济,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适应期,完成角色转化。
“刚”性实战验收
实战锻炼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佳方式,新员工入职培训结束后,各单位HRBP会安排新员工跟班体验一线生产,并相互交流心得,由人资部跟踪了解一线实习情况。
新员工赴岗位实战训练时,海航会给新员工配备导师,由基层或部门级领导担任。导师每月都要对员工的工作表现等进行评估,评估材料由各单位HRBP汇总收集。新员工通过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结合,达到独立上岗的要求。在岗实习期间,海航还会根据相关岗位要求及特点,安排新员工轮岗,现场体验感受其他岗位的生产运行情况。
“柔”心关怀
海航的“走心”体现在培训的每个环节上,即使在专业、严肃的业务培训阶段,海航也会为新员工组织丰富的业余文体活动,如足球赛、篮球赛、羽毛球赛、撕名牌、户外拓展、中心团队活动等,帮助新员工尽快融入团队、适应新环境。与此同时,各单位第一负责人会通过座谈会或其他形式,与新员工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倾听员工心声,帮助员工成长。
职场加油站
为尽快满足新员工拓展职业发展路径的渴望,新员工入职百天后,人资部会通过“职场加油站”的形式,牵头组织新员工职业素养提升专项培训,从“工作方法”“沟通与表达”等多角度设计培训内容。
提升训练结束后,人资行政部会联合各部门HRBP,通过座谈等形式,与新员工畅谈工作情况,了解其融入状态。在新员工入职百天之际,再根据各部门的业务特点、新员工工作任务等,以主题工作坊的形式将新员工分期分批集中起来,进行回顾和展望。工作坊主题包括“EAP工作坊――幸福海航人”“团队协作”“我服务、我快乐”等。各工作坊由中基层管理干部、优秀员工代表、公司EAP咨询师、内训讲师主导,新员工根据自身情况及工作时间安排,自选主题工作坊参与。工作坊的举办地点也选择在氛围轻松的咖啡厅、航空主题餐厅等。
通过参与工作坊,新员工从多角度参与职业素养提升训练,为下一阶段的融入和进阶补充了能量。
蜕变升华 规划未来之路
为拓宽新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使优秀新员工能够脱颖而出,海航会根据其表现进行人才盘点,将表现优秀者纳入新员工人才库,并制定专门的培养及提升方案,提升其职业化素养及综合素质,并指导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人才盘点 设置优秀人才库
新员工转正定岗3个月后,各单位会对新员工进行人才盘点。人才盘点采用员工述职、主管评分的方式进行,既考察当期的工作业绩,也测评员工的发展潜质。对于业务上手快、能主动思考、能对业务提升进行建设性思考和创新的优秀人员,海航会将他们纳入新员工人才库进行专项培养。
优秀人才 专项培养
各部门HRBP针对入选新员工人才库的员工,会进行专项培养:安排导师进行岗位辅导,由新员工人才组成课题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并配合指定书目阅读计划和E-Learning课程的学习,扩展他们的职业思维和综合能力。
“师带徒”成效渐行渐弱
我们是一家制造型民企,在新员工的培养、指引方面,最初采用的也是“师带徒”模式:没技术的新员工由车间主任指派给有技术的老师傅做学徒,建立起师徒关系。之后,师傅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徒弟,同时在其工作的时候予以监督和照顾;徒弟在学习过程中帮师傅多完成的计件加工量归入师傅名下,非计件工种则由企业按帮带月数发给师傅帮教津贴,让师傅在经济上也获得一定的收益。如此一来,徒弟学到了技术、师傅涨了“工资”、企业获得了人才,三全其美。多年来“师带徒”的模式帮助公司培养了一批批员工,尤其是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刨床工、铣床工、模具工等稀缺技术工种。然而近几年,“师带徒”模式却不那么好用了,以下问题比较突出:
师傅在具体操作方面都各有所长,但对于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更不会在教授徒弟时专门涉及,而徒弟虽然在学校里或多或少接触过这些理论知识,但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师傅加以指点和融会贯通,对技术的领悟往往仍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上,看似学会了如何操作,其实却并未真正掌握技术的精要。
师傅由车间自主指定,水平参差不齐,加之缺乏必要的考核和管控,有的师傅只知道让徒弟替自己干活,却不教徒弟真本事,而有些师傅虽然真心实意地带徒弟,但限于自身技术水平和表达能力,徒弟最后还是学得稀里糊涂。
徒弟在企业内缺乏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也因此对学习、工作没有持久的动力和热情,往往急功近利,头几天的新奇劲儿一过,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就直线下滑,有时甚至还未学成就跳槽走人,而真正过硬的技术其实都是在无数次反复枯燥的操练中掌握的。
徒弟被动学习,一味依赖师傅填鸭式的帮教。没有自主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学习前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多长时间内学会,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
当今的徒弟自我意识强,往往通过增加内在的满足来逃避现实中的困难和挫折,所以只要空闲下来,很多徒弟就会掏出手机上网、聊天、打游戏,而不是主动地请教问题、自觉地与他人接触,在同事中很难获得人际支持,这样在团队里的探索期就会比较长,虽然有师傅的人际资源,但一对一的帮教模式又客观减少了徒弟与外界的联系和互动,不利于徒弟尽快地融入团队。
综合分析上述问题,我们发现:“师带徒”模式暴露的种种弊端,根源在于其一维的系统结构只能满足新员工操作技能培养的单一目标,已经无法满足企
业和新员工自身对此项工作的多维度期望。如图1,“师带徒”模式关注的只是师傅对徒弟技能上的培养,整个过程以师傅为中心,徒弟处于从属、被动地位。而当下由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新员工个人的内在特征均已发生明显变化,企业和员工对新员工培养、指引工作产生了更多维度的期望。如图2,新员工希望学到技术,希望在企业中能够有好的职业发展;企业希望新员工掌握包括技术在内的其任职岗位需要的所有知识技能,同时还希望新员工能尽早融入团队并稳定下来,更希望新员工能在企业内部职业发展通道的框架内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成为企业的新生力量。企业和员工的这些需求,“师带徒”模式显然无法满足。
“一维”到“三维”升级“师带徒”
在改变了对新员工培养、指引工作的整体认知后,我们引入了导师制,结合三个需求维度建立了一个多维、立体的新员工培养、指导的工作体系。
1.职业生涯发展维度
由企业外聘有资质的职业规划师担任新员工的职业规划导师,在企业现有职业发展通道的框架内,指导新员工树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编制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利用“彩虹图”技术帮助新员工明确自己各阶段的生涯角色(如图3);利用“生涯幻游”技术指导新员工锚定自己具体的职业目标,并比照自身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与目标岗位任职要求之间的差距编制具体的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用小行动撬动大目标(如表1)。
2.知识技能提升维度
由人力资源部结合新员工自己制定的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按照企业新员工整体培训工作的安排,为各批次的新员工制订专门的培训计划(如表2)。然后由负责理论指导的导师为新员工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制度、规定、标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再由负责具体操作的专业技术导师,以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方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指导新员工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练习。期间也会根据部分岗位的需要穿插安排到客户单位进行参观、学习。
3.团队融入维度
在这方面主要是增加新员工与所在团队及外界的联系和互动,减少其对内在满足的依赖,帮助其尽快融入团队、获得更多企业内的人际支持,降低流失率。具体措施主要有:每隔一个行动周期,职业规划导师会来厂组织新员工一起总结各自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同时让大家相互交流、分享,增进新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同时还由专业技术导师安排一些集体性的
培训、外出参观和实践,通过统一行动增强新员工的团队意识。
此外,除了为每名新员工指定相对固定的实践专业技术导师外,还按科室、车间或工段指定了新员工的团队指引导师。要求在新员工入职的第一个月,团队指引导师每星期必须到新员工的宿舍走访一次,第二个月到第六个月,每月必须走访一次。同时,团队指引导师还要清楚自己负责的新员工的籍贯、年龄、家庭成员、收入情况等信息。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除本岗位专业性业务外,其他与工作、团队、企业相关的所有问题,新员工均可以向自己的团队指引导师请教。团队指引导师也有责任将新员工介绍给团队的其他成员,并尽可能多创造新员工与团队其他成员间合作、交流的机会,帮助新员工尽快融入团队。
系统管控保障落地
导师管理
我们目前有三类导师,对导师的管理主要涉及选聘、考核、奖励(报酬)等内容。
1.职业规划导师,主要从企业外部有资质的职业规划师中进行选聘,按签订的培训服务协议进行考核和付费。
2.专业技术导师,从周边院校的讲师、企业设计研发部门的技术人员、生产技术骨干以及客户单位的相关人员中进行选聘。
选聘的标准如下:a.本专业理论基础坚实或操作技艺精湛,在本专业(工种)中享有良好声誉,从事本专业(工种)工作至少三年以上;b.敬业、负责、认真、细致,在公司最近三年内无严重质量事故及其他责任事故;c.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在公开场合进行讲授;d.具有一定的文字组织能力,能够编写讲义。一线专业技术导师在其他方面表现突出的情况下c、d两项可不做严格要求。
对专业技术导师的考核主要有四个方面:a.专业知识及技能(30分);b.教学态度(30分);c.语言表达能力(20分);d.讲义、教材准备(20分)。每次
培训后由人力资源部组织新员工及其所在部门对专业技术导师进行评价打分,年终进行汇总,年度平均分在90分(含)以上的专业技术导师,由公司授予“年度优秀专业技术导师”称号,年度平均分在60分以下的取消其专业技术导师资格,已发放的聘书收回。
对外请的专业技术导师的奖励主要是按协议直接支付课酬或相应费用。对企业内部专业技术导师的奖励主要有:a.课时补贴:一般在培训项目结束当月的工资中体现,负责实践操作的一线专业导师不享受课时补贴,新员工帮助其额外完成的计件工作量划入其名下。单次培训评价低于60分的不享受课时补贴及额外增加的计件工作量;b.享受健康体检:专业技术导师年度综合评分60分(含)以上的,由公司安排参加企业内部职业健康体检一次,专业技术导师本身从事特殊工种的不重复参加体检;c.出具帮教证明:专业技术导师在申报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职称评审)、技师评审时可依据自身从事专业技术导师的时间填写申报材料中有关“传、帮、带”的业绩项目,使其参评申报材料更加充实。
3.团队指引导师
由各科室、车间、工段负责人担任,按新员工流失率进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计入其年度考核总评分并与年度绩效工资挂钩。
新员工培训管理
对新员工的管理主要是对其在培训过程中的态度、表现、成果等通过笔试、答辩、实操检验、360度评分等形式进行评价和考核,由新员工的专业技术导师、团队指引导师具体负责,考核结果作为新员工未来转正、转岗、调级的主要依据。这方面各企业的“好法子”都很多,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从“师带徒”升级到导师制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人力资源部门要做好应对准备。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曾遇到三只“拦路虎”:
(1)一线导师有顾虑。原来“师带徒”时徒弟做的计件量直接计入师傅名下,而实行导师制后,这个额外的计件量开始与对导师的考核相挂钩,一线导师担心收入受影响,抵触很大,人力资源部做了大量解释、说服工作,最后通过试行的方式才好不容易打消了导师们的顾虑。
(2)兄弟部门不理解。增加职业规划环节和外聘导师讲授专业知识的费用支出很大,企业内很多部门认为乱花钱、不值得,刚开始培训时不愿配合,直到在人力资源部的一再坚持下,这些项目步入正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后才真正赢得大家的支持。
文/周文敬
导师带徒活动要着眼于提高青年职工的管理水平、技术业务水平和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技术业务素质”培养为重点,兼顾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导师带徒的深入实施,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俨然成为公司人才建设的活泉眼。近五年,公司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近2000人,全司30岁以下青年员工占比超过50%。
对号人座,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师带徒
导师带徒,由于培养对象的不同,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均有不同。从对象上来分,可分为新员工、新转岗人员、新任项目经理和优秀后备人才。
新员工的导师带徒。主要做法。1.明确目标。公司出台《“导师带徒”管理办法》,明确导师带徒工作目标:新员工入职1个月能看懂图纸,3个月能独立上岗,1年成为岗位能手。下属各分公司、基层项目根据公司总体培养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又制订了详细的阶段性培养目标,指导导师带徒活动的开展。2.双导师培养机制。公司为每位新员工配备技能导师和职业发展导师,技能导师主要由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担任,职业发展导师主要由项目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技能导师依据岗位技能培训计划、师徒协议为学员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传授工作技能和管理经验,做好日常工作指导和思想沟通等。职业发展导师主要负责新员工的思想沟通与解惑、职业发展指导、实际困难的帮助解决等。3.双向选择。新员工入职时,召开导师、新员工座谈会,搭建双方沟通的平台,促进相互了解,收集导师、新员工意愿,实施导师、新员工双向选择,并组织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双方权、责、利及考核方式等。
具体措施五步走。1.选导师。导师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工作经验丰富、操作技能突出:二是思想品德优良,为人正直友善,认同企业文化,有强烈的事业心:三是有意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其中,为新员工选择的师傅是在各业务系统工作3至5年的骨干员工。2.签协议。新员工入职后一周内,公司会根据导师和徒弟的特性为师徒配对,组织师徒签订导师带徒协议,明确师徒关系。导师带徒协议的内容包括师徒双方的职责和义务、培养的目标和计划、培养考核机制等。3.传、帮、带。按照“缺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用什么”的带徒原则,根据协议的培养目标,导师分步骤有重点地对徒弟进行“传(经验)、帮(帮业务)、带(作风)”。同时,积极开展师徒技术业务培训,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面。积极对徒弟开展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方面的教育。4.严考核。公司人力资源部、师徒所在单位(部门)按照协议规定的培养周期,定期组织考评,找出徒弟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指导帮助,保证教学质量效果。5.重运用。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新员工,予以提前半年薪酬待遇转正。对于部分在考核周期内不能通过考核的,由导师和主管领导对其进行绩效面谈,找出绩效差距并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师徒协议继续有效,最迟可以延长半年出师。
同时,为鼓励导师将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在绩效考核时公司会给完成一定带教任务的师傅加分,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
新转岗的导师带徒。公司参照新员工培养模式,为新转岗人员配备导师,以帮助其掌握新业务领域的操作技能和管理知识。为新转岗人员安排的师傅是现岗位上有丰富经验、品行端正、耐心的老员工。同时在严格的考核机制上,辅以多层次的培训,促进转岗人员顺利入职。
新任职项目经理的导师带徒。项目是企业效益的源泉,项目经理是项目的核心。因此,公司把新任职项目经理的培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除提供培训外,还指定担任项目经理职务满5年以上且具有丰富工作经验、担任过2个及以上项目经理的老项目经理、业绩优秀的人员担任其导师,帮助新任职项目经理迅速胜任岗位工作。同时,对于新提拔的项目经理在考核中表现优秀的,在有新的规模更大的项目经理职位空缺或经理部班子职位空缺时,予以优先考虑。
优秀后备人才的导师带徒。2013年,公司启动“星火计划”,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专业带头人定点联系指导各级优秀后备人才,签订师徒协议,定期联系学员,为其制定学习计划,关注、指导、帮扶优秀后备人才成长,协助其完成工作任务,并组织考核,带教3年后,根据考核情况,导师按1:3的比例制定本岗位的继任者计划,将导师带徒与人才梯队建设相结合。
提升导师培养要求,夯实导师带徒效果
传统的导师带徒的优点在于导师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聆听、观察、模仿等领悟真谛;缺点在于教学环境相对封闭,缺乏交流和互动。因而,创新讲课形式对于提升导师带徒效果影响甚大。
学员上讲堂。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基层项目每周组织一次新员工讲堂活动,安排新员工授课,向其他学员讲授自己的收获,课前准备及授课对新员工本身来说就是一次考验和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导师带徒氛围。
导师讲课比赛。导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成果。鉴于此,公司、分公司定期组织导师讲课比赛,导师之间相互点评,促进导师学习他人的教学技巧及因材施教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导师带徒的迸阶管理
充分挖掘导师资源。根据导师带教成果,淘汰不合格人员,公司每年定期更新导师库,给予导师一定的费用津贴,鼓励导师进行自我提升和课件开发,公司收集导师课件并进行评选,将优秀课件上传至内部学习平台,供全司所有学员学习, “双导师”晋级为“多导师”,员工既可以博采众长强化本岗位相关知识学习,又可以广泛涉猎掌握其他岗位相关技能,加速了企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进程。
丰富授课内容。近年来,公司在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辅导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导师带徒授课内容。老一辈员工的无私奉献及坚守、公司厚实的“铁脚板”文化等是导师带徒中容易忽略的地方,此外,公司还通过座谈会、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搭建平台,引导学员加强宝贵精神财富的学习与传承。
考核激励。公司、分公司成立教官组,负责导师带徒日常管理工作;同时,通过演讲、述职、工作汇报、业绩考核、公开竞聘等多种形式,考核导师带徒带教工作。同时将带教考核与导师专业职级评定、晋升、导师资格评定(不合格者3年内不得担任导师)、荣誉推优等工作挂钩,激励导师不断创新。
导师带徒工作缩短了项目团队成长周期,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资资源保障。青年员工中,一大批人已经走上项目领导岗位,其中,通过公开竞聘等形式,部分人员工作3年内已走上项目经理岗位。
关键词:新员工 岗前培训 体系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企业为适应电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每年都要招聘一批应届大学毕业生充实人才力量。岗前培训,是企业招聘后紧接着的环节,成功的岗前培训可以有效传递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清晰展现工作特征及组织期望,明显减少新员工岗位适应时间,为企业赢得更多发展优势和空间。
如何基于供电企业现状,研究出一套适应85后和90后特点的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使新员工快速成长为适应电网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现状分析
企业经过多年实践,已建成较系统的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培训内容需进一步完善。我局新进员工多为85、90后,他们较少经历过艰苦环境的历练,自我意识较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等问题,进入企业后往往无所适从,存在“等、靠、要”思想,对职业环境要求不熟悉。需结合新员工的新特点完善培训内容,为新员工更好完成角色转换扫除障碍。
二是培训方式需进一步丰富化。据授课培训师反馈,新员工在授课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课上打瞌睡的情况。调研发现,很多新员工反映“课堂笔记抄不完”、“听不太懂”等。因此,除务必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外,更多的结合各部室轮岗,采用实地、实物、实操的方式进行互动式培训,以提高培训效果。
三是培训评估、反馈机制需进一步健全。目前,车间、班组培训情况缺乏反馈和过程跟踪管理,存在部分培训计划未能有效落实、未能获得预期培训效果等情况。需健全培训评估、反馈机制,加强过程跟踪管理,确保车间级和班组级培训计划的落实和培训效果的达成。
三、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结合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现状,本文提出从系统化方面着手进行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的优化,如图1所示。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内容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自上而下”的新员工岗前培训的目标;二是“自下而上”的培训需求调查结果,三是新员工的特点。得到的培训课程体系见图2。
在培训内容设置方面,本文提出:
1、在刚性的培训计划中,导入员工辅导计划、专业口分组培训等环节,提升新员工岗前培训效果。
2、强化职场礼仪、服务意识的培训和熏陶。由于新员工相对较自我的特性与老员工观念之间差异较大易导致沟通协调不畅,有可能影响到工作开展。因此应加强对新员工职场礼仪与服务意识的培养,加快新员工角色转变,并提高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契合度。
3、增加职场心理等课程设置。在对本局往届新员工的问卷调查中,为数颇多的新员工希望增设职场心理的课程。调查发现,身为独生子女的新员工也由衷地希望减少自我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可增加压力调试、职场心理、感恩奉献、时间管理、沟通效率、行业礼仪等课程设置,培养新员工主动承担和感恩企业的理念。
(二)培训组织实施
将新员工岗前培训分为五个阶段:报到入职、公司级培训、局级培训、车间级培训、班组培训。培训关键点及方案如表1所示。
(三)注重培训工作的闭环管理
为了避免培训流于形式,确保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估,对培训工作进行“P-D-C-A”闭环管理。一是组织学员对课程、师资、服务等内容进行满意度测评,了解学员对培训策划和实施的满意程度,二是组织学员参加培训前后的考试考核,衡量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上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三是建立培训效果跟踪监查机制,对学员进行培训后的随访评价,辅之以《长期评价表》、《任务观察表》等方式,衡量学员在培训后运用所学内容使其行为改善的程度。
(四)保障措施
一是统筹规划,提升重视。新员工培训是一项关系到企业持续发展的要务,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做好宣传动员使各部门将关注度、重视度提升到足够高度,给予培训工作最大的支持、最优的师资、最宽的空间。同时,在人资部开展一系列培训的同时,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的效用,群策群力地做好新员工引导、培养工作。
二是转变思想,以人为本。目前,青年员工与老员工间思想、心态、沟通等差异、矛盾逐步凸显。为有效拉近差异、减少矛盾,助推新员工快速成长,这需要各部门更注重“人”的因素,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辅之以学;导之以行”的方式,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新员工岗位适应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务实肯干作风、廉洁从业品德等。
四、结语
本文基于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需要,对目前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进行了几个方面的优化:一是根据岗位的知识结构要求,重新审视和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向;二是在传统授课教育基础上,创新授课方式;三是对培训方案的有效组织落实;四是完善三级培训评价体系实现培训工作的闭环管理。
为确保新员工快速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不仅需凭借人、财、物等要素的支持,更应该采取多措并举和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只有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和补台,有效形成合力,才能确保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的实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晓春.新员工岗前培训的创新与实践.中国培训[J].2009.08.15
[2]朱全欣.S公司基于COAST模型的新员工岗前培训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林叶,陈燕燕.体验式新进员工岗前培训.中国卫生事业管理[J].2010(S1)
[4]贾伟伟.通信企业新员工培训问题的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作者简介:
邓琳慧(1979-),女,广西横县人,经济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工作:人力资源管理。
20xx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范文1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目的是提升员工和管理者的素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公司员工培训工作要紧密围绕企业经营生产发展战略目标。
20XX年员工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应该本着以创建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队伍基础,做好年度员工培训工作。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主要包含药品、科技、网络、电子、地产、珠宝、物业、百货等等行业。
一、目前新员工培训的现状
从目前现有情况来看,集团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不规范,操作上无制度可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集团公司和一线公司在新员工培训的操作上没有清楚的界限。即总部的新员工培训应该哪些人参加,分公司的新员工培训应哪些人参加,课程如何设置等都不清 楚。以今年4月份即将举办的一期新员工培训为例,置业公司没有参加过新员工培训的已经达20多人,如果把在深地区所有没有参加新员工培训的人统计起来,就 达40人左右。这样对新员工培训的组织、课程设置等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因为很多人都是已经加入公司很久了才举办新员工培训,会导致培训失去意义。
新员工培训的课程体系目前还没有完全成体系,特别是"金地之道"的推广活动开始之后,原有新员工培训的课程和"金地之道"的培训推广计划的关系需要明确下来。
二、新员工培训目的
为新员工提供正确的、相关的公司及工作岗位信息,鼓励新员工的士气
让新员工了解公司所能提供给他的相关工作情况及公司对他的期望
让新员工了解公司历史、政策、企业文化,提供讨论的平台
减少新员工初进公司时的紧张情绪,使其更快适应公司
让新员工感受到公司对他的欢迎,让新员工体会到归属感
使新员工明白自己工作的职责、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
培训新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供寻求帮助的方法
三、新员工培训内容
1.就职前培训
到职前:
致新员工欢迎信
让本部门其他员工知道新员工的到来
准备好新员工办公场所、办公用品
准备好给新员工培训的部门内训资料
为新员工指定一位资深员工作为新员工的导师
准备好布置给新员工的第一项工作任务
2.部门岗位培训(部门经理负责)
到职后第一天:
到人力资源部报到,进行新员工须知培训(人力资源部负责)
到部门报到,经理代表全体部门员工欢迎新员工到来
部门结构与功能介绍、部门内的特殊规定
新员工工作描述、职责要求
讨论新员工的第一项工作任务
派老员工陪新员工到公司餐厅吃第一顿午餐
到职后第五天:
一周内,部门经理与新员工进行非正式谈话,重申工作职责,谈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回答新员工的提问。
企业文化,公司制度,产品介绍.
对新员工一周的表现作出评估,并确定一些短期的绩效目标
设定下次绩效考核的时间
到职后第三十天
部门经理与新员工面谈,讨论试用期一个月来的表现,填写评价表
销售技巧的培训
到职后第九十天
人力资源及培训部与部门经理一起讨论新员工表现,是否合适现在岗位,填写试用期考核表,并与新员工就试用期考核表现谈话,告之新员工公司绩效考核要求与体系。
3.公司整体培训:)
公司历史与愿景、公司组织架构、主要业务
公司政策与福利、公司相关程序、绩效考核
公司各部门功能介绍、公司培训计划与程序
公司整体培训资料的发放,回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四、新员工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首先在公司内部宣传"新员工培训方案",通过多种形式让所有员工了解这套新员工培训系统及公司对新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
每个部门推荐本部门的培训讲师
对推荐出来的兼职培训师参与新老员工交流会.
给每个部门印发"新员工培训实施方案"资料
每一位新员工必须完成一套"新员工培训"表格
根据新员工人数,公司不定期实施整体的新员工培训
在整个公司内进行部门之间的部门功能培训.
20xx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范文2一、引言
开始一项新的工作对新员工来说是充满压力的,新员工常发现自己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下与不熟悉的人一起工作。为了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成功,新员工必须学习新的工作方法、了解事实、做事的程序、公司对自己的期望以及公司的价值观。新员工也可能还会因为过低地估计了新的工作责任所带来的情绪影响和适应新环境的难度而感到吃惊。此外,新员工也许还需要放弃一些在以前的工作环境中帮助其取得成功的而并不适合新的工作环境的一些行事方法。
适应新组织的过程被称为组织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新员工要想在新的工作环境中熟悉组织对自己的期望并被新组织的成员所接纳,需要花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成功的组织社会化对员工个人和组织都很重要,它将关系到新员工的满意度、绩效;投资在新员工身上的启动成本(如招聘、甄选、培训、员工达到工作熟练所需的时间);员工继续留任组织的可能性;替代离职员工的费用几个方面。
尽管组织社会化很重要,但一些组织在介绍新员工和帮助新员工融入组织的工作却做得很少,迫使新员工只好靠自己摸索。一些员工虽然通过这种“自生自灭”式的学习适应了新的环境,但他们在入职的早期有可能经历焦虑和挫败感。企业管理顾问罗百辉认为,认识组织社会化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帮助新员工在组织中顺利过渡是必要的。除了招聘阶段的现实性工作预览外,入职培训是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
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是为让新员工了解其即将从事的工作、即将与之共事的上级主管、同事以及组织的情况而设计的一项计划。该计划常常是在新员工同意加入某组织并为其效力后即开始实施。一般是新员工到岗的第一天开始。新员工到岗首日所受到的问候及待遇将给其留下深刻而长久的印象。然而,与着重于组织社会化的预备阶段的现实性工作预览不同的是,入职培训计划重视社会化过程的遭遇阶段,新员工在本阶段将会认识组织中的工作与生活情况。
入职培训的目的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1、减少新员工的压力和焦虑;
2、减少启动成本;
3、降低员工流动;
4、缩短新员工达到熟练精通程度的时间;
5、帮助新员工学习组织的价值观、文化以及期望;
6、协助新员工获得适当的角色行为;
7、帮助新员工适应工作群体和规范;
8、鼓励新员工形成积极的态度。
入职培训在各种规模的组织中都被广泛采用。不同的组织使用不同的入职培训方法。
二、入职培训内容的评估和决定
从理想的角度来说,入职培训应该遵守评估-设计-实施-评估的框架结构。组织代表应在培训之前进行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的精心评定。培训完成之后,再对其进行系统地评估,以评定培训项目的成功程度。
一般来说,入职培训计划应包括如下信息:公司的整体信息,通常由负责人力资源开发的员工提供;与工作紧密相关的信息,通常由新员工的直接上级主管提供;公司信息可包括公司总体概况、关键政策和程序、使命宣言、公司目标和战略,也包括薪酬、福利、安全和事故防止、员工关系以及各种物理设施。工作信息包括部门或工作小组的功能、工作职责和责任、政策、规则、程序、部门参观,以及部门成员介绍。
鉴于组织社会化的本质,组织应该清楚地向新员工传达组织对其的期望。应该向新员工讲明诸如工作职责、任务、报告关系、责任和绩效标准等。虽然有工作说明书,但一些重要的工作特征信息并没包括在内。因此,构成员工期望的要素,工作规则、工作条件、同事关系、客户关系、顾客关系等都应纳入讨论之列。
组织应让新员工从总体上了解组织的使命、目标、结构、文化、产品等关键要素。组织的使命宣言起着强化基本价值观和组织在行业和社会中的地位的作用。懂得使命重要性的员工更有可能产生符合组织使命的行为。有的组织使用信条来传达核心使命并在公司政策和目标中加以强化。许多组织试图简化这些宣言而只通过正式文件,如员工手册和业务报告等来传达。
入职培训中还应向新员工解释清楚薪酬和福利政策。有些组织在入职培训中安排填写薪酬和福利表,以使员工知道他们应该得到的薪酬和已参加的福利计划。
引导新员工了解他们即将任职的部门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各种不同的工作如何与整个部门相配合,以及各部门如何与整个组织相协调。培训中还应讨论工作流程、协调等事宜。最后,实际的工作场所布局也应该得到解释,包括办公日用品的存放、各种设施、紧急出口和其他非常规的特征。
在入职培训中,可使用各种媒体,包括讲课、录像、印制的材料、讨论等。电脑软件也可作为培训的方式之一。公司的内部电脑网络也可为新员工了解公司及人员提供很独特的机会。入职培训的时间根据情况而各异。从几小时到几天,甚至几个月不等。
20xx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范文3新员工培训对于新员工快速和全面了解公司、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认同公司企业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在原有新员工培训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加强新员工培训体系的建设。
一、目前新员工培训的现状
从目前现有情况来看,集团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不规范,操作上无制度可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集团公司和一线公司在新员工培训的操作上没有清楚的界限。即总部的新员工培训应该哪些人参加,分公司的新员工培训应哪些人参加,课程如何设置等都不清楚。以今年4月份即将举办的一期新员工培训为例,置业公司没有参加过新员工培训的已经达20多人,如果把在深地区所有没有参加新员工培训的人统计起来,就达40人左右。这样对新员工培训的组织、课程设置等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因为很多人都是已经加入公司很久了才举办新员工培训,会导致培训失去意义。
新员工培训的课程体系目前还没有完全成体系,特别是“金地之道”的推广活动开始之后,原有新员工培训的课程和“金地之道”的培训推广计划的关系需要明确下来。
二、搭建新员工培训体系的设想
1、将公司原有的入职指引人制度重新修改并进行一定形式的推广
在集团范围内推行入职引导人制度,并提供相应的在职训练培训。
入职引导人应做到:在新职员入职报到当天,部门负责人即应为新职员指定入职引导人。入职引导人在新职员入职第一天,确认并协助新职员取得《入职须知》上所列各项资料及表格,向新职员介绍部门职能、人员情况、讲解本职工作内容和要求,帮助新职员了解公司有关规则和规定。任何有关工作的具体事务,如确定办公位,领取办公用品、使用办公设备、用餐、搭乘班车等,新职员都可咨询其入职引导人。
同时,集团人力资源部将通过各种形式,不定期跟进入职引导人制度执行的情况,并在集团范围内予以公布。
2、重新调整新员工培训课程
以往的新员工培训是两天时间,去年共举办了两次新员工培训,原有课程安排基本如下:《走进金地》专题片、《金地发展规划》、《怎样做一个金地人》、《人事制度问答》、《金地员工绩效考核体系》、《职业生涯规划》、《营销个案分析》以及参观、座谈、户外拓展和考试等几部分组成。根据上述的培训课程清单,将新员工培训的课程调整如下:
1、删除《走进金地》专题片等课程内容,开发《金地发展史》课程,课程时间1.5小时。
2、将《金地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和《人事制度问答》两门课程进行合并,统称《金地的人事政策和考核体系》,课程时间1.5小时。
3、将《营销个案分析》增加内容,形成《金地项目介绍》,课程时间1小时。
4、保留《职业生涯规划》、《怎样做一个金地人》课程。
5、增加以下课程:《集团各部门职能介绍》、《房地产业务流程》、《职业礼仪》、《团队工作》、《有效沟通》、《时间管理》等内容。
3、安排新职员尽快接受网上入职培训。
应加快网上学院的建设,重点完成新员工网上课堂的建设,使网上课堂能弥补新员工很长时间都无法参加入职培训的现实情况。并且,还可以让异地公司新职员统一的接受网上培训,达到企业文化统一的效果。
由于目前网上学院还没有开始建设,因此,网上学院建设之后将形成新员工网上课程体系,并且新员工网上课程体系和新员工培训共同组成金地新职员入职培训。调整之后的整体入职培训将如下:
网上新职员课堂:网上学院将提供《入职指引》、《金地发展史》、《集团组织架构及各部门职能介绍》、《房地产业务流程》、《金地项目介绍》、《金地的人事政策和考核体系》等课程,供集团全体新员工学习、并参加新员工网上考试。
新职员培训:除原有课程之外,将增加《职业心态》、《房地产业务流程操作课程》、《个人发表和自我展示技巧》、《电脑操作》等课程。
4、合理处理好各分公司之间与集团总部之间新员工培训的关系。
初步设想如下:
集团的新员工培训应该根据人数多少定期举行,建议人数超过10人即可举办。培训时间为两天,另一天安排户外拓展训练。集团和在深地区的新员工都必须参加,在深地区公司可以视情况举办自己的新员工培训。异地公司的新员工培训,可借助集团的资源,需要不定期举行(但不得少于三个月举办一次),培训时间至少0.5天。
为了保证新员工相关制度的推行,需要在人事政策上进行相关规定:所有新员工转正必须经过集团人力资源部审批,没有参加新员工培训、新员工网上培训和新员工考试的员工将不得转正或延期转正。
尽快建设新员工课程框架和培养内部讲师;同时加强一线公司专职兼职培训人员的课程授权工作;
笔者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医院开展拓展训练的重要作用,提出拓展训练已成为当前医院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拓展训练是全面提高医院新员工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同时可以传播企业文化、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拓展训练;岗前培训;医院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培训方式,既能让新员工了解医院的文化精髓,熟悉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塑造组织的团队精神,又能提高职工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终帮助新员工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发挥个人专长,适应医院工作。将拓展训练纳入人力资源岗前培训,以其独有的特点,给员工带来新的培训体验和感受,激发员工潜能,为做好本职工作打好基础。
一、拓展训练的起源和目的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最早起源于英国,又称为户外体验式培训。英文名为Outwa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离开了平静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义无反顾的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的挑战,战胜一个个的困难。拓展训练最早的训练对象是士兵,二战结束后,许多人认为这种训练仍可保留。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从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员、工商业人员等各类样本,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1994年由原北京拓展训练学校董事长刘力先生引入中国,开始了拓展训练在中国的发展史。拓展训练是指学员在拓展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崇山峻岭、瀚海大川等自然环境,借助一定的场地、器械,通过对模拟的各种惊、险、奇、特的情景体验,来拓展素质,提升自我的一种训练方式。即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学员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达到“磨练意志、完善人格、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目的的一种训练方式。拓展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人们主动的亲身体验,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卓越、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峰,鼓励人们敞开心灵,培养人们树立明确的生活目标,勇于挑战自我的极限,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促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意识,发展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拓展训练项目及应用
本院一直十分重视新员工的培训,人力资源部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而拓展训练已成为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拓展训练中,采用的项目有破冰、团队建设、激情60秒、水上大闯关、扎筏渡河、团队钻网、奔跑吧青春、指压板、毕业墙等,各环节的项目应用非常到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拓展训练在培训中的作用
在拓展训练过程中,通过团队建设,培养了员工沟通、协调、信任、妥协,为他人着想,并愿意帮助他人的心理素质,向内挖掘了员工的潜能,向外挖掘了更大可能性,增强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医院方面而言,了解了新员工的个人能力、特长、性格特点,为到岗后更好的安排人、使用人、培养人提供直接参考依据。通过连续四年、203人的拓展训练,结合自身体会,认为拓展训练具有以下作用:
1.有利于医院文化的传播和构建。通过拓展训练让医院文化即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传授到员工,培育医院精神,让医院文化在新员工中得到创新发展,形成新的力量,为医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激发潜能,培养员工的创造力。在拓展训练项目中很多都是为了培养员工创造性思维而设计的,如“激情60秒、扎筏渡河、团队钻网”等项目,没有人教你怎么做,都要靠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团队协作来完成任务,要充分挖掘队员的潜能和创造力,发挥队员的主动动手能力。拓展训练为队员提供了一个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以及培养动手能力的场所。
3.团结协作,增强团队凝聚力。拓展训练让团队中每一个队员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与心酸,这种特有氛围使得每个人之间建立起彼此的信任、理解、关爱,通力合作才能取得胜利。在“毕业墙”等项目拓展训练后,员工之间增加了理解与信任,开阔了心胸,拓展了意识,在集体利益面前,以大局为重,舍弃个人利益,充分体现团队精神,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4.增强新员工之间的了解、交流。新员工刚刚进入单位,对周围的环境和人都很陌生,通过拓展训练,让新员工在活动中互相接触、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鼓励,彼此从生疏到了解和熟悉,并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为今后在工作中更好的沟通、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5.促进新员工的心理健康。拓展训练就像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试验场。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员工要克服恐惧、胆怯心理,要提高自我调控能力,要把握情绪,平静心态,增强勇气和胆量,用于挑战自己、战胜自己。通过“水上大闯关、扎筏渡河”等训练项目,培养了员工冷静、果断、勇敢、不怕困难、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良好品德和意志。这些也是员工在今后工作中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
6.为医院更好使用、培养新员工提供参考。在拓展训练过程中,也是医院认识、了解新人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拓展项目,使员工表现出更佳的领导与管理才能,挖掘员工的内在能量,使之聚合,并在工作中全部释放出来。经我们的观察,初步了解了新员工的品德、个人能力、性格特点以及个人特长,这为医院使用人、培养人提供初步参考,使医院做到知人善用、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岗前培训引入拓展训练后,强化了岗前培训的效果。让新员工有了非常深刻的体验,快速融入集体,认识到了自身潜能,增强了信心,增进了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预见了职业生涯发展前景。医院结合个人特点,安排适合的岗位,让员工为医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钱永健.拓展训练[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7
[2]李旗.拓展训练在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中的作用[J].石油教育,2004(8)
关键词:入职培训;“学习岛”;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2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46-03
入职培训是新员工进入企业的必修课,也是新员工首次全面了解企业文化、价值观、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第一课,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和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入职培训能够帮助员工从进入企业的第一天开始培养作为团队成员的意识,帮助员工从心理上“准备好”,通过对公司整体了解,尤其是对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健康与安全方针的做法以及工作环境等的熟悉,员工才能够建立起投入到新角色的信心,尽快适应新环境。本文就如何组织入职培训,提高入职培训的效果,以达到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目的,做以下探讨。
一、入职培训普遍存在的问题
入职培训是企业自发的行为,是企业帮助新员工较快适应企业新环境,由于没有规范的教材及其培训体系进行参考和指导,企业入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五花八门,时间、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了很多,但其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入职培训的目的不明确
许多企业的入职培训目的不明确,培训计划不周密,入职培训流于形式,培训者与被培训者都不满意,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这对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为日后员工的流失埋下种子。另外,很多企业对新员工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和培训教师的甄选等都很随意,缺乏系统的思考,没有将新员工培训放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的高度来考虑。这种随意性增加了培训部门的组织工作和协调工作,并导致了培训成本上升和时间的浪费,不利于新员工角色的快速转换。
2、忽视培训与实际工作的联系
目前,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政策、制度以及企业文化等内容,忽视培训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同时,入职培训不区分培训对象,不考虑新员工的学历、岗位,都采用同样的培训方案和课程。对新员工来说,企业各种规章制度培训固然重要,但新员工特别是刚入职场的大学生,渴望从入职培训中了解岗位的实际运作,以便能较快地适应并胜任新的工作岗位。
3、培训方式单一
目前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大多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少数企业增加了军训内容,总体来说,还是方式简单,方法单一。单一的传统授课方式往往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效果欠佳。传统培训以培训者为中心,员工是被动的学习者,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形式的多样性,不仅能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职业意识以加强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学习与认可,而且能使他们感受到新环境的生机与活力,使新员工印象深刻,为留住员工做好铺垫。
4、培训效果缺乏有效地评估与反馈
很多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过程中,缺乏互动与反馈,没有反馈,就不知道将来培训工作如何改进。另外,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培训结束后,缺乏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继续跟踪,或者虽然对培训效果有评估,但测评的方法单一,培训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培训后的一个简单考试,而且考试也流于形式,事后不再做跟踪调查。这样的结果,一方面,由于企业没有看到预期的效果,就会降低对入职培训的重视程度,减少对入职培训的投入;另一方面,由于员工没有收到培训的考评结果,也不知道未来的改进方向,也会降低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这样的最终结果就是整个入职培训过程只是一个过程,一个形式。
5、入职培训是一种投入或一种“成本花销”
目前,大多数企业把入职培训视为一项例行的“成本花销”或消耗性培训,没有意识到其背后的增值效应。企业通常关注的是入职培训过程,很少将增值或收益与培训结合起来,这必然也是导致企业培训积极性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学习岛”的涵义和特点
“学习岛”模式是目前德国生产企业内部培训中运用的一种比较普遍模式。“学习岛”的涵义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由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和岗位上的学员组成团队,根据培训原则制定并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通过思考、讨论和激励等方式把培训工作任务以及研究与质量开发等领域联系起来并用于实践。“学习岛”要求团队成员通过相互合作完成实际生产过程中一项特定工作任务,并依照一定的质量标准,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只是作为一位辅导员的角色进行参与,其特点具体如下:
1、以学员综合职业能力的开发为培训目标
组织培训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员综合职业能力,从能力内容的角度,职业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从性质的角度,分为基本职业能力(硬技能)和关键能力(软技能),前指主要是专业能力,后者主要是指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在“学习岛”的现场培训中,学员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技术能力及个性能力在真实和复杂的工作环境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并内化为自身的基本素质。在复杂多变的培训环境中,学员能从容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获取未来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
2、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源于工作实践的学习
“学习岛”设立在企业的生产区域中间,不涉及实验或模拟练习,学习活动以充任某种工作角色为前提。按照培训规划目标,组织学员直接参与企业生产活动,接受公司系统下达的订单以及工头和其它部门的订单,按真实的生产标准进行管理,并依照所生产产品的价值来给予报酬,培养员工的责任和质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