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记叙文

高中记叙文

时间:2023-06-05 10:16: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记叙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记叙文

第1篇

关键词:新形势;高中语文;记叙文教学

一、 引言

记叙和记叙文的起源在没有文字之前,从我们的祖先结绳记事、图画记事、刻契记事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可以说记叙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早有定论,文学作品的创作都应遵循形象思维的原则,高中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既丰富又成熟的阶段.记叙文是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很好的手段。同时现在的课改又把记叙文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所以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得更投入更轻松,更能把握课文内容,领略范文的精妙,从而达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 记叙文的特点

1.记叙文定义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人物传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2.记叙文突出特点

首先,记叙文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作者歌颂什么,批评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包含在中心思想里。中心思想有时是直接表达.有时是含蓄间接地表露出来。

其次,记叙文有独特清晰的思路。围绕中心思想,安排材料,依据一定线索设计文章脉络,排列段落顺序。记叙文思路分为纵向思路和横向思路。纵向思路的记叙文是以时间先后的顺序和事件发展的过程为线索安排材料。最后,记叙文的语言比较自由,不像诗歌讲韵律,但比较形象、生动。另外.记叙文反映的内容还要求真人真事,不像小说那样可以虚构。

三、 记叙文写作的体会

1、人物描写要有立体感

文学作品,特别是叙事文学,主要是描写人及其生活的,是以表现人物性格,塑造典型人物为中心的,因此,人物描写在文学创作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人物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的三个方面:一是各种各样的的人;二是人的各个方面;三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三个方面,或说三个层次,又可以各自展开无可计数的侧面;这些无数侧面,纵横交错,变化无穷;由此构成了人间生活的大千世界。人物描写,事实上比景物描写难度更大。人是在活动中的,它有各种各样的行动,从一举手,一投足,到劳动生产轻歌曼舞,冲铎陷阵等等,各不相同,所以在行动中的人,是艺术情节的中心,入有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各种属性,人物的精神世界,宽阔无边,复杂多变。雨果说:“精神的眼睛,除了在人的心里,再没有旁的地方可以见到更多的异彩,更多的黑暗;再没有比那更可怕、更复杂、更神秘、更变化无穷的东西。世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内心活动。”这是非常了解人的心理状态的精辟论断。在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己之间,都有着极为复杂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联系。人的复杂性,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物描写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物描写的高难度,它是艺术描写的中心课题。

2、语言描写要有生活感

语言描写,是刻画和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人物语言可以最细腻地传递和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好的语言描写,可以使读者由语言想象出人物来,在语言描写中,尤其对话描写为重要,对话是展开人物性格的最灵活,最直接的一种描写方法,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坦露在读者面前。那么对对话描写都有那些要求呢?对话要求高度的个性化。这样的对话,不仅能表现出谈话时的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性格、心理情绪,也可以展现事件的进程,情节的发展、渲染生活的色调,增加作品的情趣。如孙犁的《荷花淀》中就有一段精彩的个性化对话描写:

(1)、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委婉、含蓄)

(2)、我有名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直爽)

(3)、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稳重、谨慎)

(4)、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直爽)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描写王熙凤的对话,就把王熙凤的身份及在贾府中的地位给活生生的刻画了出来。~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对话描写要艺术的处理含蓄与坦露关系。这里说的是含蓄与坦露的关系,什么情况下含蓄,婉而不露;什么情况下对话要坦露直率明了。有时候含蓄中有坦露,坦露中有含蓄,变化万千,因人因事而异因时因地而异,要求作者细心体察,《红楼梦》中,黛玉临死对宝玉说:“你好…“!”被称为含蓄的典范,你好什么,曹雪芹什么也没说,由作者去想象,发挥创造。

四、摄取细小动作

就是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概要或细致的描写。

第2篇

春节记叙文1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扶老携幼去亲戚朋友家拜年,大家欢聚一堂,一起吃着年夜饭,孩子们收到了长辈们的压岁钱,乐得欢蹦乱跳……

春节的来历十分有趣。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名叫“年”的怪物经常在正月初一来临的前个晚上出来吞食人畜,人们只好在年三十带着一家老少上山躲避。

有一年,一位老者来到了一个村庄,请求借宿一晚。这位老者年近九十,银白的头发在春风中随风飘动,花白的胡须散落在胸前垂到了地上。当时,人们正在收拾家当,带着家人,赶着家畜往山上躲,人喊马嘶,猪嚎犬吠,杂乱的声音混成一片,没有人愿意多留一会儿,更没有人搭理他。这时,东村大娘走了过来,老人便迎了上去,说:“老大娘,求求您,让我借宿一夜吧!我能帮你们除掉‘年’。”老大娘一听,面露喜悦,说:“老人家,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定要帮我们除掉“年”啊!”就这样,老者就留在东村大娘家等候“年”。

到了晚上,皎洁的月光温和地撒在大地上,村庄里格外宁静。突然,一阵怒吼打破了宁静。“年”掀起了百丈巨浪,气势汹汹地来到了村庄,到处肆掠。此时,白发老者气淡神闲,在门口挂起了红灯笼和贴上对联,当“年”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点燃了炮竹,“年”被鲜红的颜色和“噼里啪啦”的响声吓到屁滚尿流,灰溜溜地逃回大海去了。自此,每年一到春节,每家每户就贴上红色的对联和挂上红灯笼,还在除夕晚上点燃炮竹,“年”就再也没有出来过,大家合家欢喜,高高兴兴的过大年。

春节不仅有有趣的来历,还有传统的习俗。我就挑几个说说吧。

正月二十三,祭灶神。人们在家摆上桌案,献上甘甜的米酒,粘粘的关东糖和糖瓜,还有香脆可口的糍粑和芝麻糖,家家户户都在家里挂上写有祷词“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红布条,愿灶神上天庭作报告时多说几句好话。

正月二十七,逛花墟。市场上可热闹了,大大小小的铺子摆满了兰花、、鸡冠花,金桔、四季桔、代代果,花朵竞相开放,桔子你挤我碰,似乎都急不可耐地供人们挑选。商人们拿着货物大声叫卖,游人来来往往,人山人海,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披落。拥挤的街道上,前脚挨着后脚,熙熙攘攘,吵吵闹闹,大家忙着挑选鲜花、年货,拥挤的街道顿时变成了一锅上下翻滚的热粥。

正月二十九,理家务。这是过年中最繁忙的一天,人们不管男女老少,一大清早,就忙着扫地、擦窗,剪窗花,贴春联,挂鞭炮,摆鲜花等等。

大年三十,吃团年饭。人们携家带口去亲戚朋友家拜年,一家老小高高兴兴地围在一起吃团年饭,小孩子收到了长辈们给的压岁钱,高高兴兴地玩起了放鞭炮、点烟花……

春节还有好多好多好吃的食物。

长寿面是男女老少新年里都爱吃的食物,寓意长命百岁,健健康康,寿比南山;鱼是团年饭里必不可少的,寓意年年有余(鱼),祈愿每年都能余下有钱……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每到春节我都会收到压岁钱,还会学到更多有关过年的习俗,更加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春节记叙文2

在中国各个地方都有自己过年的习俗和方式,而大连这个海滨城市 也有着它自己独特的过节方式。

在大连,人们都爱热闹,在劳动公园里张灯结彩。一般腊八节开始年的序幕就算拉开了,我和家人到市场上采购年货,真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市场上的人摩肩接踵人来人往,小贩子朗朗上口的叫卖声让你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聆听,也是一种享受!今年的腊八节天气有些寒冷,但是热情的大连人们并没有因为天气的寒冷而停下购置年货的脚步,每个人都热情洋溢奔走着,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我跟在家人后面走走停停,边看边乐,心里的喜悦之情 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我想每个人都像我似的,快乐着,幸福着!

腊八,家家户户是要做腊八粥的和泡腊八蒜,一早起来,爷爷在厨房忙着做腊八粥,我和家人开始剥蒜制作腊八蒜。整个房间里瞬间飘满了腊八粥的香气,诱人香味绵延好久!

腊月二十九,各大商场年货爆满,人也爆满,喜气洋洋的歌曲响遍每个商场,所以这应该算是除夕夜的大彩排了,有些回家过节的人早早关闭的自己的店铺,还有些不能回家过年的打工的人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回家,对他们来说是个遗憾,但是在大连过年也算是稍稍弥补了他们心里的 缺憾,毕竟大连过年是比较热闹的!

年味越来越浓,家家户户开始要贴对联了,说来也奇怪,贴上对联后立刻有了过年的气氛,红红的对联,吉祥的对子,看着就让人舒心,让人兴奋,年真的要来了!

腊月三十,也就是大年除夕了,这天早上开始就要忙活年夜饭了,毕竟是比较隆重的一顿饭,所以各家各户都是早早就开始准备了,家家都是肉味飘香,分不清是自己家还是邻居家的香气,反正鼻子在任何地方都能闻见飘香的饭菜味道。夜晚渐渐来临,年也拉开了序幕,好戏刚刚开始,小孩子们都到大街上放自己购买心仪已久的小鞭炮和烟花,这个夜晚是属于烟花的夜晚,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站在高处,眼睛都不知道该往哪个地方看哪个烟花,因为都是那么漂亮,那么绚丽。配着家家户户门前的大红灯笼,整个滨城也成了烟花和火红灯笼的世界。小孩子们放完鞭炮一般就回家了,因为丰富的年夜饭吸引着小孩子们肚子里的馋虫,联欢晚会开始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美食大餐就要开始了,美食美酒飘香,欢乐声交杯声响遍各个大街小巷,这就预示着年已经开始啦!

正月十五,又名元宵节,也称上元节,这一天,大连大街小巷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让人能看花了眼睛 。这一天,家家户户也要吃元宵的,因为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欢乐美满!

转眼,十五过去了,也就预示着年要过去了。大连一切都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了,上班的上学的,都各就各位啦!

年和快乐是一样的,总是悄悄地离开,但是也会悄悄地再回来,这就是大连的春节!我爱的春节!

春节记叙文3

我的家乡是一个热闹的小城市,虽然没有高耸的摩天大厦,也没有川流不息的车海,但是每逢春节,宁静的家乡总会透露出一种忙碌的喜悦氛围。而家乡的春节自然要有几个重要的日子,除夕就是第一个。

家乡的除夕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团聚的日子,只有每逢除夕我才能见到我久别的父亲,才能享受真正的一家团聚之情。待夜幕降临,所有的家人都团聚在饭桌前,各自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和一年以来的收获,不时还能迸发出一阵笑声,此时的我才能彻底感受到春节的特殊含义。待用餐过后,真正的欢乐时光才从此时拉开序幕。大人们就开始一项很特殊的"工作"——打麻将,这在我们家乡是非常普遍的,此时打麻将不一定要有个输赢,关键在于借此机会拉拢一下亲戚朋友之间的感情.而在此时,我们弟兄几个则开始春节的独有活动——放鞭炮。各式各样的鞭炮带给我们不同的快乐:轰隆一声,春雷齐鸣,尽管我们都捂住耳朵,尽管我们都有一丝害怕,但那种惊喜是我们很久都没遇到的;火光一瞬,焰火冲天,此时我们正沉浸在五光十色的绚烂天堂!但是在一阵喧嚣之后又忽然宁静下来了,大人们也不"工作"了,都开始摆弄着一长串鞭炮。当时钟的秒针,分针,时针都汇聚在最高点时,震耳的鞭炮声铺天盖地而来,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都仿佛在告诉我:新的一年来了!

家乡春节的第二个重要日子就是初一。在我的记忆中,初一是睡不成懒觉的,父母总是很早把我喊起来,穿上新衣服,吃完汤圆或面条,便开始我们的拜年之旅。初一拜年在我们家乡是一个很重要的习俗,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小孩子逢人就说好话,然后就等着大人的红包,大人当然不会这么容易就给红包,还故意"为难"一下你,把你弄得很急之后,再笑呵呵地把红包给你,现在看来这都是一些再美好不过的童年记忆。

家乡春节的尾声就是正月十五,这虽说是尾声,但仍可以和除夕有得一拼,吃汤圆,闹花灯就是正月十五的特色。正月十五的时候,春节将逝,人们都即将恢复忙碌的工作,自然要在这最后的放松中狂欢一次。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完美味的汤圆后,便一起出门"闹花灯"。花灯会可是热闹非凡,各式各样的花灯挂满了整个会场,人群熙熙攘攘,不时还有几个小孩拿着精致的花灯从你身边挤过。两头"狮子"在会场中央狂舞,还不时引起一阵喝彩。一家人穿梭其中,赏花灯,猜灯谜,观舞狮,那种乐趣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一眨眼,春节就逝过,我们又在期待中迎来新的一年。家乡的春节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团聚时的温馨,不仅仅是鞭炮响起时的惊异,不是收到红包的喜悦,更不是花灯会的难忘,它所带来的是我们国家五千年来的风俗习惯,它所带来的是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春节记叙文4

“春节到,春节到,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真热闹;压岁钱,装口袋,包饺子,贴春联,小娃盼望春节到!”每当我听到这首儿歌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过年时热热闹闹的景象。

在所有的节日中,我最盼望的就是春节了!因为过春节可以远离堆积如山的作业,可以睡懒觉,可以和亲人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热热闹闹地看春节联欢晚会,还可以放各种各样绚丽多彩的烟花……当然,压岁钱一定是少不了的啦!走亲访友时,舅舅、伯伯、婶婶、姑姑……一人一包。每当压岁钱把衣袋挣得鼓鼓囊囊,满载而归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每年除夕,我都会去婆婆家过。婆婆家宽敞,小姨和姨夫也都过去住。每年也只有这时,大家才能欢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享受合家团圆的乐趣。虽然婆婆60多岁了,但是烹饪技术还是一流的。除夕她总是要亲自下厨,看她忙里忙外,我们都很担心她的身体,都想帮帮她。但她却不让,还说:“我累也开心。”每次吃婆婆做的年夜饭总是吃得那么香,那么令人回味。吃完饭,我们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打着香喷喷的饱嗝,大家坐在沙发上一起收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我最喜欢的节目是小品。演员的表演十分滑稽搞笑,常常把我逗得前仰后合,乐得合不拢嘴。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我都从头看到尾,生怕漏掉一个新颖的节目。即使在深夜一点才结束,一家人仍意犹未尽。

“拜年”是我过春节时最期盼的,也是我收获最多的时候。每年大年初一一觉醒来,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亲戚来拜年后给我留下的礼物。同样,我也会和爸爸妈妈带着礼物去给亲戚朋友拜年。大人们聊天、畅饮、欢乐开怀,而我最开心的是收到压岁钱。一想到我的账户就要“涨”了,心里就美滋滋的。

春节呀春节,你为什么每次来的都如此慢?我盼望春节,我想“留守的小朋友”更是天天盼春节,盼着爸爸妈妈在过年时平平安安地回家,全家团聚,过个幸福年。

我祝愿和我一样盼望春节的小朋友,心想事成,来年过得更好!

春节记叙文5

盼着盼着,春节的脚步近了,大家穿上了羽绒服,盼着春节的到来!

说起春节,我的语气里总是充满了向往。春节对于我们全家的意义都十分重大。因为过春节不仅能收到奶奶给我的大红包,还能和家人团聚,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每当听到那熟悉的乐曲想起时,我的心里总会沸腾起来,虽然这些都令我兴奋不已,但我最期待的,还是奶奶做的一手好菜了。

我的奶奶,可正所谓是“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她做的菜可不是一般二般的好吃,而是堪比酒店大厨。知道我家为什么很少去饭店吗?就是因为有奶奶。每每有客人来时,奶奶便会拿出她的看家本领去招待客人,什么“红烧狮子头”啊,“清蒸鱼”呀,“糖醋排骨”啊,“凉拌黄瓜”啊,“土豆烧牛肉”啊,“排骨汤”啊,通通不在话下。这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奶奶做的土豆烧牛肉,土豆的表皮稍微有一点脆,土豆里面却很软,入口即化,牛肉也是经过奶奶再三挑选用的,都是最新鲜最嫩的,就是因为食材好,所以做出来的牛肉也很嫩。牛肉吸收了菜里的汤汁,嚼起来味很足,也很劲道。

奶奶不光菜烧的好吃,还会腌制小菜。就比如说“萝卜干”吧!奶奶腌的萝卜干清脆爽口,微微有点辣,是我的最爱。有了它,我的早饭小菜就解决了。

奶奶包的包子和饺子也很不错哦!包子外形美观,娇小玲珑,只有小半个巴掌这么大,咬开薄薄的外皮,里面的馅也别有用心,香菇和肉切成丁,胡萝卜切成细条,荤素搭配,健康美味!再看看饺子,一排排放得多整齐,好似小哨兵一样守护着我家的安全。咬开以后,汤汁流了出来,很鲜,很香!

第3篇

一、开篇点题向“明”

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曾经在其高考作文专题讲座中讲过,记叙文写作要像“二锅头”,不要像“碧螺春”。二锅头不算是好酒,但是味道浓烈,一口饮下,酒意翻滚;碧螺春是名茶,但需要慢慢细品,才能感觉到香醇。记叙文作为叙事性较强的文体,在开篇就应该将文章的题旨揭示出来,而不应该追求所谓的委婉含蓄。记叙文写作开篇点题要直接明了,给读者一个鲜明的指向,让读者明了叙事与题旨的关系。如《感动就在你身边》一文,作者就深谙开篇点题向“明”之道:

正如在水里自由嬉戏的鱼儿常常疏忽了身边的水流、在天空自在飞翔的鸟儿常常忘了周围的空气一样,我们是否也因为忙碌和粗心而淡忘忽视了身边不经意的感动呢?感动就在你身边,需要潜心寻觅和默默珍重。

作者在开头以鱼儿、鸟儿忽视常见的水和空气作类比,揭示了我们也常常忘记品味、珍视身边不经意的感动,点出文章的题旨,开门见山,形象鲜明。

二、叙述描写向“情”

记叙文主要以叙事为主。记叙文的叙述和描写除了要符合客观事实外,特别要融入情感。正如白居易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记叙类文章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所在。记叙文切忌就事论事,在叙述中不带任何感情地交代事情经过,而应该借助环境、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熔铸人物情感于细节事件中,才能真正让记叙文耐读、耐品,才能散发出感动的气味。如文中作者这样来叙述:

漆黑的夜色笼罩着整个城市,只有街道旁的路灯散发着圈圈光晕,为这个夜晚添了几许光亮,却依旧掩盖不了那无边的黑暗。凛冽的寒风从身边掠过,消失在前方无边的黑暗中。

这段细节是环境描写,为下文作者的“霉运”铺垫了相衬的环境氛围,下文的叙述就显得非常自然:

我推着破胎的电动车,顶着寒风向前缓慢移动:哎,怎么会这么倒霉!放学被老师留下“喝茶”,原来一起回家的好友有事先走,车骑到半路居然破胎,怎么什么事都赶在了今天?想着想着,一阵凄凉的感觉涌上心头,泪水充满了眼眶。抬起头不想让泪水滑落,却发现朦胧的月光也如此凄冷。不争气的泪水滴在手上,在灯光下闪烁着。

四周一个人也没有了,地面上只剩下了我孤单的身影,无休止地变长、变短,踽踽独行。路旁凋零的树枝在风中摇曳着,在地上投下参差婆娑的影子,不停摇晃,仿佛也在讥讽我的霉运……

这段叙述综合了动作、神态、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并没有多用笔墨去写作者遭遇怎样的霉运及遭遇霉运的详细过程,而是通过细节突出对作者情感的描绘、烘托,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自然读起来有滋有味。

三、情节设计向“巧”

记叙文的情节切记不能平铺直叙,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而应该有所设计,设计出波澜起伏的情节,在“巧”字上下功夫。可以通过误会法、巧合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设悬念、埋伏笔等,将情节巧合化、曲折化,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如此文,作者紧接上文进行了这样的转折描写:

突然,后背被人轻拍一下。惊讶地转过头,竟然是一起回家的好友,她骑在车上,冲我微笑着。当她看到我满是泪痕的脸时,一丝担心爬上了她的眼睛。她把车架在路边,转过身来轻轻为我拂去脸上的泪珠:“怎么了,放学的时候不还好好的吗?”“没事的!”我想挤出一个笑容,可挤出的却是一滴滴泪。她轻轻拥住我:“不想说就不说了吧,不哭了,我们回家!”于是,我的影子不再孤独,同路朋友相伴,一路笑声一路歌……

她送我到楼下,才匆忙离去。看着她离去的背影,一阵感动涌上心头。转过头正想上楼时,开门的声音传来,原来母亲一直在等我。

应该说,作者的描写很细腻,情节设计一开始虽然也有转折,但还在正常的理解范围,正当我们以为这就是作者所有的情节设计时,作者突然写到母亲一直在等我,就这么一个情节却独具匠心,原来前文对同学的感动情节的描写是为了衬托母亲。同学等我的感动我已经了然、感受到,那么母亲无数个晚点等待呢?

四、结尾提升向“深”

记叙文的结尾是提升文章思想、深化文章主旨内涵最为重要的地方,可以说一个好的结尾是文章最大的亮点,一个糟糕的结尾则足以毁了整篇文章。记叙文结尾关键在写出深意、写出力度。如文中作者结尾这样写道:

我不是孤独的,因为感动就在身边;我将不再孤独,因为我已学会感动。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训练 写作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 best 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 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 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 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 best 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还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ts an

d w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赵永青 从语篇思维模式看英文写作教学,《现代外语》2005.2 

第5篇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分值70分,可以说作文课对于提高学生作文得分至关重要。可是,现实教学中,高中作文课堂的病状很多。本文结合笔者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高中作文课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及对策。

一、作文训练呈无序性,致使作文训练的随意性很大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根据每个专题设置了写作训练点,最大的优点是写作训练点与专题内容结合得比较紧密。不足之处是每个专题写作要求之间缺少缜密的逻辑性。而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材的作文训练点由记叙文到议论文,层次比较清晰。审视当下江苏省高中作文课堂,很多高中语文老师作文训练“东一榔头西一棒”,一会训练记叙文,一会训练议论文,一会训练考场作文。造成这方面无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写作规律的理解、对学生的训练达到的程度都有不同的标准。但是无论如何,写作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进行科学有序地训练,才能让学生写作少走弯路。

构建有序的作文训练课堂。作文教学首先把考场作文与平时作文训练区别开来,从文体训练的角度来看,高中学生先把记叙文写好,然后写作议论文。张克中先生在《中学写作教学观察》一文中说:“写作只是一种倾诉过程而已。写作教学也只是让学生逐步学会倾诉的一种过程。”笔者在平时批阅学生日记、随笔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这里写的作文远远比考场作文要好。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思想自由,随心所欲地抒发心中情感。整个高中阶段,贯穿写作是一种倾诉的教学思想,从记叙文训练开始,让学生会写令人心动的细节、会写构思奇妙的情节、会写真情实感的文章。记叙文训练每次确立一个重点,例如从语言、结构、构思等角度切入,每个训练点让学生反复揣摩,反复写,自然会有感悟。

记叙文训练好了,高二阶段可以确定议论文训练的主题。在近几年的高考阅卷中,很多老师发现学生的作文文体意识淡薄,高考中考生写成的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散文不像散文,这是平时训练不到位导致的后果。议论文训练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观点写起,让学生学会用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其实,学好写记叙文对于写议论文特别重要,议论文的论据就需要简练的概括、精当的选材,论据才能够为观点服务。议论文的结构,让学生从并列式结构写起,即围绕中心论点,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再到递进式结构,即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逐层深入证明中心论点,“我手写我心”,让学生在写作中倾诉心声。在议论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提炼论据、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注重议论文结构等小的训练专题,让议论文训练有章可循。

二、作文训练读写结合不够紧凑,致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离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目前很多高中都专门安排阅读课堂,让学生阅读。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阅读中,教师指导的少,阅读与写作训练脱节的现象多。例如,一周有2节阅读课,让学生进入图书馆阅览室,学生由于经验的缺乏,阅读一些时文精粹之类报刊杂志,但是阅读之后缺少教师点拨,没有转化为写作能力,所以,缺少读写结合训练的作文课堂。假如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离,那么笔者认为两者教学效果都不会很好。

作文课堂需要读写结合。

首先,给予学生阅读指导。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江苏省考试大纲,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经典,例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哈姆雷特》《欧也妮葛朗台》《边城》《老人与海》等。作文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阅读经典谈读后感,再引导学生把感想写下来,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产。与此同时,把阅读经典与写作教学联系起来,找到突破口,让学生在阅读经典后想倾诉、会倾诉,教师要善于在作文课上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笔者认为,有针对性地阅读经典,有针对性的读写指导,让学生在阅读后写作,在写作后继续深入探究阅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非常有益。所以,作文课需要教师点拨,读写结合的点需要教师挖掘,师生一起在读写中提高语文素养。

其次,教师可以创新读写结合指导方法。比如教师创造机会提供学生发表习作的园地。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一次学生的随笔,教师都可以选择优秀的作品,编入校报。鼓励学生把写作的读后感投稿,让学生在享受写作的乐趣后更加热爱阅读,然后又不停地写作。班级的墙报、校园里的刊物、外面的报纸杂志,都可以引导学生开辟园地发表自己的作品。多读多写,永远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法宝。深圳市熊芳芳老师,指导学生在全国各地发表习作,学生写作热情高涨,何愁写不出优秀的作品?教师还可以激励学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如果说高一以训练记叙文为主,高二以训练议论文为主,那么高三主要训练学生考场作文。江苏省这几年高考作文也是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非常关键。学生审题雷同,构思“撞车”,都是考场作文大忌。那么在平时的读写结合训练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切忌人云亦云,写作中要有“我”,久而久之,学生在读写训练中磨练了自我,升华了情感,保持了自己独立的个性,这样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学生写出有个性的考场作文。

(钱燕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高级中学 214200)

第6篇

关键词:记叙文 具体 生动

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坚持记叙性文体的写作,老师运用了各种手段,想尽了一切办法,力图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到了高中,大多数学生仍然害怕写作文,特别是害怕写记叙文,即使勉强写出来了,许多学生连自己的文章都不愿意读第二遍,那么,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指导学生把记叙文写得具体、生动一些呢?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有一些感受。

先看学生的作文片段:

我曾经观察过母亲的发丝,那瀑布般的绿云,令我爱不释手,我轻轻的抚摸着它们,生怕弄痛了,我在心里偷偷地想:要是我的头发也能这样,该多好呀……我的黑发哪是时间梳成的,分明是母亲用她的心血一点一点染成的啊,我痛恨这无情的光阴,夺去母亲那曾经的美丽,可又无可奈何,谁能阻止得住它呢?只有在今后无愧于光阴,才对得起母亲……

这是一次作文题目为《光阴的故事》中学生的考场作文。这个片段是赞美妈妈的,它通过“我”和母亲的头发由于“光阴”的作用而发生的变化,表现了小作者对母亲养育自己的深深的感激之情。这类题材学生从小到大写的太多太多,许多学生都觉得自己的妈妈的确平凡而伟大,但一写到与此相关的作文又总觉得不能感动自己,更别说打动别人了,为此,相当一部分学生也感到很无奈。为什么这篇文章读后能让人有所触动呢?首先,小作者观察细致,进而产生联想和想象,‘我的头发能像这样吗?’‘天地间垂着的那一片黑瀑布,便是我的青发’;其次文笔细腻,多次运用比喻,如“天地间垂着的那一片黑瀑布”、“毛糙糙的如亚麻绳一般”、“时间真是位公平的法官”,另外还有对话,有动作“揉揉”、“摆”、“摸”,有心理活动等;第三,小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特别细腻真挚,并能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的提炼,比如,“我的黑发哪是时间梳成的,分明是母亲用她的心血一点一点染成的啊”。

再看一个学生的作文片段:

是那枚精致的玉戒吗?那是,年少的我不知怎么回事,特别的顽皮,这玉戒是我从妈妈的宝贝箱里淘出的物件儿。不知是对它有什么特殊的感觉,那是我把它揣在身上到处摆弄。一不小心,‘叮’的一声清脆的响声,玉戒从我手上滑落,掉在地上,妈妈觅声而来,慌忙拾起了那枚玉戒。‘这是你爸爸给我的。’妈妈自言自语。‘哦?’我来了兴致,见妈妈脸上竟有了难以察觉的红晕。‘就是那年去武当山,回来时顺路买的啊。’妈妈着,轻轻的把它放回去……

这个片段写的是“我”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妈妈的“秘密”,它实际上涉及了许多中学生很少提及的关于自己父母的“敏感”话题――爱情。篇幅虽然很短,但是,读者读完这个片段后,会马上体会到人物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文中两个人物鲜明的个性也会立刻展现在自己面前:从“淘出”、“摆弄”、“来了兴致”等可以看出小作者的机灵、天真与调皮;从“慌忙拾起”、“难以察觉的红晕”、“”等词语可以感受到小作者母亲羞涩中饱含着对自己甜蜜爱情的珍视与自豪的回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么短的篇幅中情节还起了波澜,显得摇曳多姿。同上面的文章片段一样,这个片段也充分运用对话、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等手法,也同样能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的画龙点睛,如“那枚玉戒似乎装满了父母的青春岁月”。就这样,小作者从自己独特的视角,通过多种途径传神地表现了父母之间甜蜜的爱情,诠释了“光阴的故事”。

最后来看一个记叙性的课堂练笔:

只听见飒飒飒记笔记的声音,有的时候就有一点哗哗的翻书的声音,老师讲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窗外有的时候还传来两声鸟叫,有一个同学一不小心把铅笔盒碰得掉在地上,大家很吃惊地回过头来看着他。

这是学生写教室的“安静”,片段中没有直接提到“静”,但读后让人分明感到教室很安静。

第7篇

一、品读语言之美,为记叙文写作添色彩

袁先霈先生说:“诗歌的艺术分析第一步就是语言分析。”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是高度凝练化的语言,更值得咀嚼品味。赏析语言是诗歌鉴赏最基础的一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也是带来写作效益最重要的一步。

洪镇涛先生认为语文学习的正确途径是在阅读教学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生通过对诗歌中内涵丰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语言进行独特的感悟,对于培养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从炼字入手,品读语言精确性

诗歌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那就是一字传神。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里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读者可以想象红杏枝头蜜蜂忙碌,一派喧闹的景象,也可以联想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所以“红杏”是春天的写照,“闹”字是整个春天活力与生命力的体现。又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中的“弄”字,将无情化为有情:月下花朵如一个个活泼的儿童在逗趣、游戏,让你感受到花草的情趣。诗歌阅读中还有诸如此类传神的字词数不胜数,其意味皆值得咀嚼、品读。而对此作出探究后更应在记叙文习作中注意遣词造句的精确传神。比如记叙文《围观》,描写围观的场面:“人潮向‘尖叫’处涌去,不多时,已形成围观之势。人群间的空隙已不多,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大胖补满了;后面的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妈子想乘机挤进来;一个小学生奔上来,向人丛中直钻进去。”以上几句在选择进出动作的动词时,胖子用“补”、老妈子用“挤”、学生用“钻”、这样不仅符合个人的形体特征,同时也将围观人群的典型心理――“凑热闹”、“好奇”表现得生动形象、用词精确传神。

(二)从风格入手,品读语言多样性

语言风格多种多样,不同体裁的文章对语言形式有着不同的要求。曹丕《典论・论文》言:“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而作为同一体裁的诗歌也因写作内容的差异、作家创作风格的迥异而拥有不同的语言格调。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体现诗歌“清新”的语言特点;如“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气势雄伟,立意奇特,体现诗歌“雄奇”的语言风格。幽默讽刺、含蓄委婉、苍凉悲慨……各种语言风格在不同诗歌中表现得淋漓精致,为广大学生提供语言的盛宴。学生在品读诗歌的同时,应于其中濡染吸收,在记叙文写作中也能因文变化,自然表达,提高语言修养。如写作《我的2012》时,有学生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风格,写到“两天前,却仿佛已是至少几个月前的事,我背着一包的无奈、迷惘、忧心,随着父亲踏上了人生的2012之旅――回到久别的故乡学校做最后的冲刺:准备我的12年的高考”;又有学生运用“朴实通俗”的语言风格,写到“一天中最让人振奋的午餐时间到了。餐桌上有狼吞虎咽的、有高声喧哗的、有狠狠地咬筷子的……”,多样的语言风格,使文章各具特色。

(三)从借鉴入手,品读语言相关性

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诗词的海洋中,不同时代、不同文人对于相同命题都有着或相似或不同的理解,如写“雨”,有“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朦胧之美;有“小楼一夜听春雨”的细腻之美;有“渭城朝雨轻尘”爽朗之美;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取之无尽的原材料。如写作《追寻一缕书香》,“低吟浅唱体会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地闲愁’的刻骨爱恋;体验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惨失落……心被濡湿了,我开始静静思索,任空气中弥漫阵阵书香。”在记叙文写作时,如果能够巧妙“引用”或“化用”古诗词,将佳诗丽词引入作文,就会使作文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处处透出文雅之气,使得作文神采飞扬。

二、品析形象之美,为记叙文写作增表现力

诗歌会依据主题的不同创作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描绘了一位因现实与理想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烦扰的人物形象;“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描写了一位纯真羞怯的采莲女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主要因为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前句以少女面对小伙子“欲语低头笑”的细节表现其羞怯;又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塑造老渔翁高傲品性而进行了环境气氛的烘托。

人物是记叙文的灵魂,是文章吸引人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常用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细节描写更应借鉴到记叙文写作中,从而提升文章品质,增强表现力。如《母亲》一文中“她老了。灯光下可以清晰地看见她的双手因为长期的操劳变得不再纤细美丽,细纹像是有生命力的藤蔓一样在她的手上伸长,舒展,而此刻这双手因为悲伤而微微地颤抖,带着我的心也狠狠地颤了一下”。细节刻画母亲的手,通过母亲手的变化强化母爱对自己的冲击,形象可感。文章如此塑造形象,让读者过目难忘。

三、品味意境之美,为记叙文写作描情境

袁先霈先生认为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开始,进而至于意象,再进而达于意境。诗歌教学应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意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善于选取符合诗意的意象“鸡声”、“月”、“板桥霜”,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描绘了早行的典型画面,营造了早行时清冷宁静的意境,交代了旅人凌晨赶路的凄冷、寂寞心情,让读者自然领会野况羁旅之愁,可谓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而记叙文写作同样以有意境为上。意境是否运用得当已经成为衡量记叙文成败的重要尺度。如《那时花开》“洁白的病房,洁白的床单,同样白的,还有病床上那人苍白的脸色,仿佛生命已连同血色一齐褪的干净。唯有病房外那一株红梅仍兀自开的热烈……”,以白色的物象营造病房的环境,暗示父亲身体的病痛。与画面不协调的红梅伏笔,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意境氛围的创设,让文章一下子就能灵动起来。

同时,有许多意象经过古典诗歌与文化千百年来的层层积淀而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情感。如:“花”作为诗歌的传统意象,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命的赞美与留恋。在记叙文创作中,可以触类旁通,让读者准确快速的理解、想象,如《花落春犹在》,“那年,桃花如云如雾,红遍满山。叔叔迎来了如桃花般的婶婶”,通过桃花盛开场景的设置,为婶婶的出场营造了热烈、美好的氛围;同时也因为“花”意象的传统意义,激发读者对婶婶美好形象的想象。

第8篇

关键词:古代诗词;记叙文;审美空间;作文意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号:1673-9094(2017)05B-0041-02

经典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常读常新,更多的是因为作者在创作时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审美空间,为读者第二次创作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在各类文学体裁中,诗歌的语言表现力更强,诗人创作时给读者预留的审美空间往往更大。当下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状况堪忧,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的习作缺少一种独特的“韵味”。那么,这种“韵味”如何获得呢?我们可以借鉴诗歌的写法,为记叙文写作留足审美空间,并以此来提升记叙文的“韵味”。

一、闻声识人――犹抱琵琶半遮面

记叙文写作,塑造人物形象尤为重要。高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塑造人物的基本技法,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等,多数学生能够对人物进行精细的、典型的刻画,形象地把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然而,很多时候读者在仔细品读后会觉得少了一点什么,也就是这“一点”,让作文未能达到上乘佳作的境界。

到底少了什么呢?我们可以看看几首诗歌,思考一下诗歌中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例如韦庄《菩萨蛮》(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诗人抓住了江南女子肤色“白皙”的特点,以点带面地写出江南女人之美。诗人先写酒家之女似月般美好的总体印象,再腕白皙似“霜雪”,十个字便传神地从一面一点两个角度刻画出美人的韵味。“皓腕”这一细节引发了读者无尽的联想,酒家女的美深深印在了每个读者的心中。我们阅读之后,似乎没有看清她,又似乎看清了她,这便是诗人的高明之处,留足了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能够根据审美的特质去无限地填充并补全酒家之女的形象。再如,宋代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钟”、贺铸《青玉案》中的“凌波不过横塘路”等等,都是运用这种方法来描绘美女,这样的例子在古代诗词中比比皆是。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可能发生了变化,但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的追求,作者在创作时要留下足够的审美空间,这样方能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景中藏情――此时无声胜有声

不少学生在记叙文中的抒情常常是无病,他们不懂得隐藏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的脉络,而是全方位地暴露甚至硬塞给读者,而读者却不一定认同。如何隐藏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的脉络?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诗歌的写作方法。例如,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东溪》:“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本诗的起句便写了诗人乘船到东溪去看水,到了东溪,登上孤屿,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不由得留连忘返。中间两联用“野凫”“老树”“蒲耳”“沙石”四个意象写出东溪景色的“美”与“闲”,推己及物,物我两忘。尾联中的“情虽不厌住不得”是直接抒情,而“薄暮归来车马疲”便是以景结情。薄暮催人归去,车和马也劳顿了一天,既传导出诗人公务缠身不能久留的无奈,又体现了其东溪赏景的闲情逸致。“薄暮”和“疲”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与穿透力,读者能与诗人形成精神上的共鸣。又如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的“高高秋月照长城”、明代诗人杜庠《赤壁》中的“荒矾鸥鸟满烟芜”等等,都是在结句中“隐藏自己的思想脉络”,以此来拓展诗歌的情感意蕴,把有限变成了无限。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的手法,有时候比直抒胸臆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喻的情韵。记叙文写作也应如此,有时候不直接言说所表现出来的意蕴可能更加广阔、深厚,真正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三、跳跃叙事――拨弦转轴三两声

第9篇

一、特定的环境营造氛围

在记叙文写作中,环境描写往往能营造一定的氛围,特定的环境描写还带有特殊的含义,使得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具有鲜明的形象。在具体写作中,环境描写要注意客观、合理,有一定的寓意,针对性要强,要结合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有目的、有选择地氛围营造,不能为了写环境而写环境,在佳作《别样的辉煌》一文中,作者开头这样写道:

窗外朦胧的月光照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上,干枯的老树皮记录下的种种沧桑,即使在月光下也清晰可见。顺着蓬松而又挤挤挨挨的树枝的方向,我又一次清楚地看见了年事已高的奶奶用她艰难而又平凡的一生写就的别样的辉煌。

作者在文中塑造的是奶奶这个人物形象。在文章开头,作者巧妙借助窗外的老槐树,干枯的树皮,朦胧的月光,以此来喻示奶奶的沧桑人生,为全文定下一个带有淡淡忧伤的抒情基调,暗示人物的善良与不幸。可以说,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到作者的叙事世界,进而去探寻人物的故事。同样,在结尾,作者再次写道:

风吹过院子里的老槐树,发出沙沙的声响,月色越发纯净,越发祥和。接着四叔的越洋电话,奶奶的脸上如绽放的年轻的。奶奶就如那窗外的老槐树,用她的艰难而又平凡的一生刻录下一圈圈充满爱与奉献的年轮,也在我们全家人的心里刻录下一种别样的辉煌。

作者首尾呼应,老槐树沙沙的声音,虽无语却道出心声;月色纯净、祥和,这不正是奶奶形象的物化吗?环境描写在全文中为塑造人物形象营造了氛围,预设了情感,和人物形象互相映衬。

二、特定的背景赋予内涵

除了自然环境描写外,记叙文写人要善于把人物形象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加以塑造,以特定的时代或故事背景,来赋予人物特定的内涵。在不同的时代或故事背景下,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内涵。在具体写作中,对人物的背景设置要科学、合理,符合逻辑。如在这篇作文中,作者将奶奶的故事放在中知青上山下乡的时代背景下,使得故事具有特别的意义:

楼下的电话铃响了三声停了,过了一会儿又响了起来。不用问那是四叔从大洋彼岸向奶奶问候报平安。说是四叔,却和我们家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听说他是中一个上山下乡的未婚知青被人抛弃返城无望而自杀后留下的遗孤。当一个弱小而又无助的五岁男孩的哭声打破村庄的宁静后,谁也不愿意收留这个孩子,毕竟在那样家家吃住都很艰难的日子里,多一张嘴多一份负担,更何况又是个半大的孩子,还是那样的身世!

文中几句话交代了“四叔”的来历,也就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奶奶接下来对四叔的收养故事就截然不同于今天的收养孤儿了,为奶奶这个形象赋予了勇敢、善良的内涵。

三、特定的语言塑造人物

语言是反映人物心理和形象特质最直观的形式。记叙文写人,要善于运用特定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特定的语言不仅仅是反映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还是能够反映人物品性的语言,不需要太多,但一定对于故事情节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能够鲜明深刻地表现人物的光芒或者与之相反的特质。如文中,奶奶抚养“四叔”的事件中,语言并不多,但却能够直接展现奶奶的鲜明特质:

某天早晨,“四叔”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和我的伯伯叔叔走在一起时,全村人愕然了!“反正我是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奶奶微笑着解释,“家里三个公鸡猴子,不在乎多一个了”。其实当时的奶奶已经守寡多年,独自一人拉扯三个半大的儿子,走在年代艰难的日子里。收养四叔后,奶奶比原来更辛苦了,连院子里的这棵老槐树也不时沙沙作响,似乎在诉说着奶奶内心的憔悴。

“大妈,眼看你家老大老二快上高中了,你招一个人回来,好帮你一把。”“不了,四个儿子呢!我自己苦也就罢了,何苦再连累别人!” 奶奶起早贪黑侍弄七八亩责任田,隔三差五步行二十多里地赶次集,卖掉一些瓜果蔬菜、鸡蛋鸭蛋贴补家里。儿子们到了上学的日子,一个不落全都送进了学校。

文中收养“四叔”前后,奶奶的语言只有两处,第一处看似奶奶说得轻松,却足以看出奶奶的勇敢与乐观,在那个特定时代中,奶奶的行为愈发可贵。第二处奶奶拒绝再嫁,更是看出奶奶的坚忍和爱心,一方面不忍拖累人,另一方面更是怕几个孩子委屈,奶奶的形象在特定的语言中愈发光彩动人,质朴却极不平凡。

四、特定的细节刻画形象

写人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也很重要,精彩的细节会说话,精彩的细节能传神。可以通过具体的肖像、动作、心理等特定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细节越具有特征性,人物形象愈加鲜明、生动、可感。如文中奶奶的一些细节即是如此:

当大伯接到一张中专录取通知书时,奶奶因长期劳累过早衰老的脸上,流下了第一滴幸福的泪。二伯、我爸也相继顺利考上了大学,奶奶的泪水变成了笑脸与幸福的哀愁,为儿子们高兴,也为学费发愁,但还是挺了过来。等到四叔最后捧回一张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四叔的生父带着一摞钱来了,奶奶不知所措,面色灰黄。四叔最终还是拒绝了,只淡淡回了一句“我大哥工作了,能帮我妈了,以后我还能勤工俭学。”奶奶的皱纹舒展开来,“儿子真的都大了,我等着享后福了!”那是奶奶这辈子说过最高调的话。

文中,奶奶最具特征性的细节是神态描写,大儿子录取时“幸福的泪”,二儿子、三儿子考上大学的“笑脸与幸福的哀愁”,四叔考上大学和其生父拿钱时的“面色灰黄”,四叔拒绝后的“皱纹舒展”,一系列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奶奶的真实心理、喜怒哀乐,将奶奶这样一个虽然平凡,却始终善良、坚忍,充满大爱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第10篇

(鹿泉市第一中学 河北 鹿泉 050200)

【摘 要】教师不大爱教说明文,学生也不大喜欢学说明文,觉得它枯燥而乏味。这一认识,使说明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事实上,让学生学好说明文体,不仅是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且它对学生整个思维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重视;说明文体

说明文体平时练得少,然而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用处却不少。练好说明文体的写作,不仅有利于工作、生活,还能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1. 说明文与其它文体思维的区别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所谓说明,就是要客观地对某种事物或某一事理作解说,使人能够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这就决定了无论在表达方式上或是在思维形式上,说明文都不同于记叙文、文学作品和议论文。 与记叙文、文学作品相比,记叙文和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回想、联想和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而说明文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进行抽象思维。可见,二者所运用的不是同一类思维。 与议论文相比,二者同属于抽象思维。无论议论或说明,都要运用抽象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说明文甚至像议论文那样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但是,二者的抽象思维又有所不同。议论文的思维,主要在于通过逻辑推理能够一步步地推出结论(观点或论点),从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说明文的思维,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以及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议论文和说明文虽然都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但议论文更多地是对抽象道理的分析和综合,而说明文中对实体事物的说明则更多地对事物的实体进行分析和综合。说明文虽然往往也要用到推理,但说明文的推理在于说明客观性的事理,而议论文的推理则在于论证自己的观点。

2. 说明文的在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引起大家对说明文教学的重视,在这里有必要谈谈说明文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初中到高中,是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迅速发展并不断走向基本成熟的重要时期。学生要由记叙文的比较初级的形象思维发展到议论文的比较高级的抽象思维,其间起着过渡性重要作用的便是说明文的比较初级的抽象思维。 我们知道,说明文一般可分为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和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为了说明事物的形状、质料、特征、成因、类别、构造、功能等,虽然需要抽象的分析和综合,但它毕竟还有着眼前的具体实物的形象或其表象的依托。在这一点上,实体事物说明文和记叙文思维凭借的材料或思维的对象都是实际事物的形象或表象,只是在思维加工的方式上一个采用了一形象加工的方式,一个采用了抽象加工的方式。所以,学生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中,第一步首先应该由记叙文过渡到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即由再现性的形象思维过渡到实物概念的抽象思维。实物概念是对实体事物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结果,它已从具体形象或表象上升到了概念,但又比社会概念、科学概念、哲学概念等的抽象度低。因而可以说,实体说明文是由记叙文的比较初级的形象思维向着初级的抽象思维过渡的最佳转换点。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再由实体事物的说明文过渡到抽象事理的说明文,这样,思维的抽象度就又提高了一步。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如《人类的语言》、《食物从何处来》),为了阐明事理的概念、内容、规律、性质、关系、作用等,不仅要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而且要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它的要求比实体事物说明文高。但与议论文相比,因为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只是客观地解说,主要不在于通过推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所以它的思维难度又比议论文要小一些。在学好抽象事理说明文的基础上,第三步再过渡到议论文的抽象思维就比较容易些。由此可见,要学生由记叙文的形象思维一下子跳跃到议论文的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说明文正好在二者之间起着一个中间环节的过渡作用。

3. 说明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说明文的思维能力应该包括思维方法(分析、综合等)和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的运用能力,根据说明文的教学重点,这里着重谈谈思维方法运用能力的培养,关于思维形式问题我们结合到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去讲。学写说明文,所涉及的主要是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的方法。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最基本的方法,其它的方法都是由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派生出来的。分析和综合,是彼此相反而又互依存的两种思维方法。分析,就是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方面,或者把整体的个别特征或属性分出来。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整体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联系起来,或者把整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属性结合起来。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总要经历一个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过程,才会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说明事物,就是要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并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所谓特征,也就是个体与类或类与类之间所存在着的差异性。所谓特征,也就是个体与类或类与类之间所存在着的差异性。而要能看出这种差异性即抓住事物的特征,就必须在思想上先能够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方面,通过比较认识,看其具有怎样的个别特征,然后再把这些个别特征结合起来,形成对这一事物整体特征的认识。这是写说明文必然要经历的一个思维过程。

说明事物,不能只说明事物的外部形态,最根本的还在于能够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如它的性质、规律、原理、关系、成因等。如果说对事物外部形态的表面认识还是一种感性的认识,那么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则是一种理性的认识。这就必须对具体的感性的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中国石拱桥》在说明赵州桥时,就不单进介绍赵州桥的形体结构,而是从对桥的形体结构分析出发,分四个方面研究了桥的结构原理和设计特点,这就是对感性材料的抽象,然后经过概括,说明“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这就达到了对赵州桥的理性认识。在说明文的几种思维方法中,分析、综合是基础,而抽象、概括是关键。要让学生能够由表及里看到本质,能够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必须对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培养予以特殊的重视。学生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了,说明事物本质属性或特征的能力也就提高了。而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来讲,他们具备了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也就顺利地由形象思维过渡到了抽象思维。

第11篇

记叙文有六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对于高中生而言,写出来的记叙性文章应该是复杂一点的,这就涉及到如何熟练掌握并艺术地处理场景、人物、事件诸要素及其内在关联。

1.描摹典型场景。场景是记叙文的外衣。典型场景有两个必备的特征,一是能将宏观内容与细节描摹相结合。二是场景能为叙事服务,为人物塑造和事件发展作铺垫。在叙事性文章中,场景可以推动人物性格塑造营造氛围和特殊背景,可以推动事件的发生发展,因而它是记叙文写作必不可少的辅料。

2.刻画典型人物。人物是记叙文的血肉。对于人物而言,典型有两层意思,一是刻画出人物的个性。二是人物形象丰满,这里个性品质不是贴标签的假大空,而是有血有肉、真实可感的,能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3.塑造典型事件。事件是记叙文的筋骨。判断所选取的事件是否典型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是否与刻画的主人公有直接关联。二是事件的思想和情感价值取向是否和主题直接关联。为了突出典型事件,记叙事件时应注意有铺垫,有详略,有波澜。同时,记叙手法应多变,灵活运用倒叙、插叙、补叙、平叙,使叙事灵动多变,摇曳生姿。

二、类型化叙事症候

类型化叙事的基本症状有场景游离化、人物扁平化、事件纲目化。

1.场景游离化。一是泛诗化,借景抒情。有的学生在描绘场景时,运用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看上去很美,可这类场景只是凭空抒情,而不是为主要人物营造活动环境。二是非目的性,为了写景而写景。有的学生只是习惯在文章开头或某一事件的开始前写一段无关痛痒的景物描写,没有任何目的,只是为了写景或凑齐字数。三是空穴来风,与事件现场剥离。有的学生也知道要把场景描写融入到事件的描绘中,可是所描写的场景与事件并无紧密关系,甚至毫不相关,既起不到烘托渲染的作用,也达不到推动事件发展的功效,成了游离态的因子。

2.人物扁平化。一是外貌脸谱化。有的学生描写外貌流于俗套,看上就像京剧的几种脸谱,不能揭示人物的性格、命运和心理。二是性格符号化。限于篇幅,千字左右的文章是很难把人物性格刻画得生动、具体、入木三分的,于是有的学生为了面面俱到,把人物性格符号化了。三是心理主观化。人物要紧贴事件去写,心理活动必不可少。心理活动本是人物的主观想法,而这种想法必须与人物的个性相吻合,具有“客观性”。不少学生在刻画心理时“以自己之心度人物之腹”,流于主观随意。

3.事件纲目化。一是流水账,缺乏灵动。有的学生记事情总将经过从头到尾无一遗漏地记录下来;写多件事时,无主次详略,如流水账般写足字数为止。二是抒情化,感情泛滥。记叙文并不完全排斥抒情,适当的抒情可以升华主旨,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然而有的学生在文章开头无关题旨,大肆抒情,难免会适得其反。三是模式化,落入俗套。由于缺乏生活的积淀,加之作文指导类图书的泛滥,高中生写作素材十分狭隘,套作化倾向十分严重。

三、针对性矫正策略

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提高还是要从生活体验的夯实,细节的打磨,场景、人物、事件等要素的组合等方面综合优化来入手。

1.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夯实生活的厚度。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没有生活积淀的人,纵使写作技巧再高妙,写出来作品总是流于假大空。因而,生活的厚度决定了写作的高度。中学生要做有心的人,善于观察生活,才能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做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善于体验生活,才能融入生活。观察体验的视角决定了效果的独特性,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的观察体验绝不会雷同,就算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的观察体验也不会相同。

以杨绛先生的《老王》为例。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作家,杨绛大都是取材于文化历史和知识分子,很少把眼光投向基层民众。直到她被打成,下放基层,才真正观察底层人生活的艰辛,才体验到底层劳动人民的伟岸。于是,她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愧怍”之心不仅是对老王,更是对自己生活视野狭隘的反省。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杨绛此后的作品少了象牙塔气息,多了些社会的因子,思想境界和艺术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2.捕捉细节,打磨细节,强化细节的力度。细节描写是记叙文最见功力之处,有没有细节描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成败。描写的目的在于使读者具体形象生动地感知客观对象,唤起想象与情感的体验。在记叙文写作中要努力捕捉细节,通过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可感画面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表达具体的思想。细节描写得越成功,作文就越有魅力,越容易打动人。此外,还要打磨细节,使细节彰显其特有的魅力。所谓打磨,不仅要在文本上反复修改,不断修缮,使细节活起来,逼近生活的真实;还要在生活体验上不断积累、沉淀、提升。

如《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写记事写人的名篇。全文描写了很多有关金先生教学和生活的细节。这些细节全都统一在“有趣”之下,多而不乱,把人物真正写活了。对金先生穿戴的描写先声夺人,把一个特立独行的怪人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忍俊不禁。对教学细节的回顾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有点固执、有点幽默、有点迂腐的学者形象。和小朋友戏耍以及为林徽因庆生的细节,又把金先生童心未泯、珍惜友情、不通世故的一面展现了出来。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真正领略到细节的力量。

3.分析人物,刻画人物,丰富人物的形象。记叙文中人物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人物,最终都要归于个性的成功刻画。对于真实的人物而言,有的学生陷入“越熟悉越难写”的怪圈,这是因为缺乏分析的意识,细节和情感分析得越细,写得时候才会游刃有余。对于虚构的人物而言,重要是根据预设合成,把众多人物相似特质进行筛选、提取、聚合,并最终合在一起。这样,人物的性格才会形象生动。当然,写实和虚构往往要综合运用,才会相得益彰。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中篇小说,关于阿Q这个形象,用他自己的话说,采用了“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手法,“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是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我怎样做起小说来》)其实不仅是鲁迅,其他任何经典的文学形象都是这样被塑造被合成的。积累是合成的基础,合成是积累的提升。只有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人物言行举止,琢磨他们的心理活动,才会在脑海里积累众多的人物素材。把众多的“特异”有机地合成到一个人物身上,人物的性格自然就典型化了,阿Q让人又爱又恨的艺术魅力也全在此。

第12篇

高中语文新教师无法像老教师那样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规律,也没有多少押题猜宝的本领,因而更需要通过理论学习把握写作教学的重心。钱理群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重心在于“培育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大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与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精神的探索,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与创造的欲求”。学生们对写作没有欲望,甚至望而生畏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一种氛围暗示他们体察、关怀社会、自然、人生对于塑造一个完整健全的人的重要性;也没有一种氛围感染学生去感知生命的激情与活力、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永不满足的批判创造欲求等对于青年时期学子思想成长的重要性。

因而高中语文新教师首先就需要营造“勇”的氛围,也即是注重善于感知、敢于表达自我的氛围的营造。其前提是高中语文新教师必须意识到写作教学看上去是件费力不讨好的差事,但是写作教学的缺失培养出来的人却是不完整的人,无论从培养人的角度还是从拿到高分的现实意义上来说,写作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都事关重大。高中语文新教师也必须及时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上的薄弱部分,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帮助学生。

其次,高中语文新教师必须努力营造“纯”的氛围,也就是说在写作教学中要做到去功利化。教师需要明确写作教学的目的并非为了试卷上的分数,而是为了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生命的展开,自身思想的自由表达。更进一步说,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一项自觉行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关注自身成长,透过自己的眼睛对当代的社会人生百态进行深入思考,培养自己独立的人格,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文化使命。

再次,高中语文新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尽力营造“真”的氛围。在写作教学中老师通常会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但应让学生知道写作技巧并非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旦使用不当就会使整篇文章千疮百孔、不堪入目。掌握写作技巧并不强调作文模式化,它唯一的标准就在于拒绝八股文,呼唤真作文。所谓真作文,即能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文字表达真挚的情感,能用一颗以真、善、美为标尺的心来观照自己的生活乃至社会人生,展现自己独特思考的作文。写作是让学生在自我对话中体悟生命的本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提升对于生命的理解,实现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表现形式。它真正观照到了学生作为鲜活生命个体的能动体验性。

二、拟定周密渐进的教学计划

在备课时,教师必须搞清楚自己为何教、教什么、怎样教,学生为何学、学什么、怎样学,同时亦须考虑“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能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或者“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在此基础上,制定严密的阶梯性教学计划,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在人教版新课标中,编选者按照高考设定了几个板块,高一侧重于记叙文写作训练,高二侧重于议论文写作训练,高三侧重于综合性训练。高中语文新教师必须总览整个高中阶段写作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来安排每一学期写作教学进程。

高一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着眼点在于“我手写我心”。高中语文新教师应不局限于教材所安排的“记叙选好角度”“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写景要抓住特征”,将描写、抒情、虚构的学习不间断地贯穿到四个专题的学习中,还要适当增添“在记叙中议论”等专题学习,注重从记叙到议论的过渡性写作训练。在高一阶段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及知识,让学生学会透过“我”的眼睛观照自身、关注社会。

高二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着眼点在于“我手写我思”。写作教学着重培养学生从理性的视角思考问题,表达观点。每一教学单元,都可以设定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进行选材角度、论据选择、论证方法等方面的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