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党的创新理论

党的创新理论

时间:2023-06-05 10:16: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党的创新理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党的创新理论

第1篇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要素贡献论 创新

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这种分配理论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深化了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对过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创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一、提出了“四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多年来,“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只强调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把劳动置于特殊的地位,并且把劳动和生产资料所有制联结在一起,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采用不同的分配方式,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个体经济则按个体劳动者运用自己的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劳动成果进行分配,其他所有制形式的经济成份,则采取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这样很难体现机会均等和社会公平。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劳动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基于此,十六大报告提出“四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把劳动与资本、技术、管理并列,都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各自以提供者和所有者的身份同时参与分配。也就是说,劳动不再处于特殊的地位,同资本、技术、管理一样只是生产要素之一。

资本在财富创造上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那么,承认资本创造财富作用的同时,当然就要承认资本在财富分配上的地位。但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恰恰是忽视或者说否定了资本的作用,认为只有劳动者最为重要,资本不仅不创造财富,而且还具有剥削性质,甚至成为压榨人民的劳动工具。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要让劳动、技术、知识、管理及资本,都充满活力,充分发挥它们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承认和尊重资本的作用,是十六大报告的重要创新,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对资本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过去我们过份强调劳动,把劳动作为特殊生产要素置于特殊的地位,与我们对于劳动的不正确认识有深刻联系。我们往往把非体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起来,把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对立起来,在歧视脑力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时候,必然将把从事管理、技术、经营者的劳动当作具有剥削性质的劳动。虽然技术和管理的所有者--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在参与生产的过程中,既有资本的投入,又有劳动的投入,他们参与分配所依据的贡献大小既取决于劳动的复杂程度,又取决于人力资本投资多少,但将其与资本和劳动区分,并列为“四种生产要素”,其积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这样,不仅能够在充分肯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所投入的劳动和资本价值基础上,进一步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更新换代以及经济效益稳步提高,都有积极的作用。在工业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化过程中,脑力劳动和复杂劳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技术和管理。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脑力劳动和复杂劳动,在经济生活中恢复它的原有地位。

二、提出了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要素贡献论”

十六大报告中,不但提出了“四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还明确了各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要素贡献论”。

在传统分配体制中,虽然提出了按劳动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但对分配的标准,对如何评判“按劳分配”中的“劳”,没有明确的规定。“按劳分配”中虽提出了“劳动尺度”问题,但并没有作出明确的具体规定。这种分配理论,着重于以劳动为基点评价收入,因而往往把劳动收入当作社会主义性质的,把非劳动收入当作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特殊历史背景造成了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分配体制,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十六大报告调整了评价收入的基点,不再仅仅把劳动收入作为分配评议基点,而是强调各种要素的贡献,按贡献大小分配收入,以要素贡献作为基点评价收入,即“要素贡献论”,充分体现了分配理论上的重大创新。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各要素的贡献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经济活动对各生产要素利用的要求不同,使某些要素具有更大的稀缺性,对经济增长具有更高的贡献率。例如在农业经济时代,劳动是主要生产要素,发挥着核心作用,其贡献率是相对较高的;但到了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迅速提高;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如技术、管理)的作用和地位明显上升,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高。同时,不同的生产要素其贡献率是不同的。贡献的大小取决于劳动者按照所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投资者按所提供资本数额多少和资本的类别,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则按照劳动复杂程度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多少,这就必须通过劳动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及其它市场的运转来实现对“四种生产要素”的分配。这样就在分配制度上首次引进了市场机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对过去多年来所实行的分配制度的一种创新和发展。

三、确定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的分配原则

在收入分配调节中,过去虽然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但说法比较含糊。效率和公平之间如何兼顾,如何优先,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必须重新寻找效率与公平之间的新的平衡点。

第2篇

党的十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并对此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这充分体现了我党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清醒认识,对巩固执政地位、坚持长期执政的高度自觉,这是对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也为当前的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形势下,我们组织工作者要自觉运用执政党建设规律,按照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使党的建设在科学化轨道上不断推进。

一、强基固本,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新主线。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主线的表述是“必须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党的十报告通过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新挑战,对党的建设主线进行了新的概括,指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在党的建设主线中增加了“纯洁性”要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核心内容就是牢牢党的十适应党的建设主线,使这一主线不断丰富和完整,这体现了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变化。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根本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两者互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新形势下,我们党要经受住“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必须要全面提高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把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使党的各个方面都紧紧围绕这一主线,不断提高我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不断增强党在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上的先进性,始终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

二、与时俱进,尽快掌握党建理论新变化。

十报告对党的建设有了很多理论创新,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引发了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这也是我们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熟悉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重中之重。一是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新理念。四是全面小康社会由“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五是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三是创新理念,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

当前,在党建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只务虚的陈旧思维、讲服从的定势思维、凭经验的惯性思维、靠权威的常态思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认识不够深、研究不够透、破解不够多。因此,要以新的工作理念引领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升。一是树立服务理念。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价值取向,以转变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为突破口,以提升服务质量、强化行动落实为着力点,在整合各种有效资源的基础上,为广大党员提供思想、生活等方面的人文关怀,精心打造覆盖范围广、服务功能强的党建工作新平台。二是树立开放理念。打破闭门搞党建的理念,以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视野、开放的形式推进党建工作,大力推进党建工作的民主化进程,大力推进“电子党建”、“数字党建”等现代化党建体系建设。三是树立创新理念。在继承和借鉴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大胆创新。针对本地区、本部门党建工作的难点问题,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机制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突破。

四、立足实际,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

党的十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市公路职工,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这一新思想、新要求,立足行业实际,把握结合点,找准着力点,以公路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升促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突出抓好思想政治建设。把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与干部党性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双管双责等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促使党员干部树立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精神。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结积极构建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树立讲实绩、重德才的用人导向。三是不断优化领导班子配备。综合分析、统盘考虑科级干部状况,拓宽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的渠道,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着力改善领导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使领导班子在年龄上梯次配备、在知识结构上互补。四是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对党政正职、关键岗位进行重点配备、重点培养、重点管理、重点监督。同时,在部分重点岗位实行轮岗制度,坚持提高素质、量才使用的原则,对科级干部实行动态管理。五是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完善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统一考核、综合评价举措,完善党委统一领导、行业具体指导、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推进组织体系创新、工作载体创新。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是更加自觉地把握和运用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过程。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完成。作为人员比较多,工作线比较长,专业性比较强的公路行业,当前,就是要在贯彻落实十精神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大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力度,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3篇

总书记在“6·25”《讲话》中,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及理论体系作了系统的论述,丰富创新了我们党逐步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观。最鲜明的亮点集中体现在理论体系、思想观点、基本要求等方面。

第一,理论体系的创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地把我们党的发展观称为”科学发展观“,并对这一理论作了精辟论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中全会之后,总书记多次深刻地论述科学发展观,《讲话》系统地完整地论述科学发展观的体系框架还是首次。其创新点有三。《讲话》第一次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概括为九个基本观点,这九个基本观点可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三个阐明”,即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新起点,阐明了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这“三个阐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第二层意思,是“六个揭示”,即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论是统筹兼顾;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价值取向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这“六个揭示”,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部分,也是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部分。第三层意思,是“一个要求”。《讲话》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提出了四项战略举措,以保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使之真正成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思想观点的创新。《讲话》在精辟论述科学发展内容体系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思想观点,归纳起来有四个“首次”。一是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新起点。这一历史新起点就是新世纪新阶段的“国情”起点和“世情”起点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起点。把握好“新的历史起点”,对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都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六大站在时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第一次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讲话》把这个战略机遇期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新起点。它告诉我们,机遇为科学发展提供了可能,并把可能变为现实,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把世界眼光、科学决策、创新精神与历史机缘结合起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和忧党、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只争朝夕的精神抢占发展先机,赢得发展优势,实现发展目标。

二是首次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论。第一次提出“统筹兼顾”概念的是,他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作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基本方针。总书记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论,科学地把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展开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相协调。发展了的辩证法,创新了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

三是首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和落脚点。第一次提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思想,是总书记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针对执政党的奋斗目标而强调的。《讲话》把“三好”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相联系,不能不说是一种思想创新。从党的宗旨到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丰富发展了群众观,发展创新了党的宗旨观。科学发展观这一立足点和落脚点,要求我们做好“四件事”,分“三步走”。即做好多数人受益的事、做好群众最急需的事、做好长远起作用的事、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三步走”,即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要实现好,人民群众的近期利益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要发展好。

四是首次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讲话》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价值取向的高度,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归属问题。科学发展观这一价值取向,要求一切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目的;要求一切为了人、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在发展中要尊重人、依靠人、塑造人、解放人、发展人、为了人;在发展中维护民利、解决民生、保护民权。丰富发展了党的群众基础,发展创新了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创新。《讲话》明确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四项基本要求的内容,过去都明确提出过。但是,把这四项内容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还是第一次。其创新之处就在于指明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进方向,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路线保证、目标保证、动力保证、组织保证;抓住这项要求,就抓住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关键点、切入点、着力点,使基本路线的保证力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度、改革开放的动力度、党的领导的核心力度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综合力,保证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推动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发展。

第4篇

个人存在的问题:1、理论学习松懈。没有将学习学实学细,流于形式,只把学习当成一项任务,没有主动去将学习纳入生活和工作中,将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对党的基本理论掌握的少,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缺乏深入了解,流于表面。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工作本事有待加强,没有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业务知识不够全面。学习不够自觉主动,进取意识不强,文字水平和整理材料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加强,掌握知识不够全面,对于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还不能做到独立解决,还有知识空白区。3、自我要求懈怠。在日常工作中,对自己要求有松懈,没有投入百分百的热情和精力,对工作实效造成影响。为同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淡化,没有发挥好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

自我剖析原因:

1、政治理论学习缺乏主动性。思想上对于理论重要性的认识,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停于形式,没有主动的去学习。2、工作方法简单,没有创新性,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思考不深刻,没有注意方式方法,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

下一步改进措施:

1、加深理论知识学习。要自觉把理论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扎实深入学,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不断用新知识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2、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保持工作热情,不断总结和完善已有的经验,找出新思路,开拓创新,严格要求自己,克服松懈心里,积极肯干,吃苦耐劳。3、加强服务意识。在工作中自觉的服务大局,自觉把自己的工作同整体联系在一起,自觉做好本职工作不拖科室工作后腿,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做好领导交给的任务。

第5篇

一、进一步把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引向深入,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充分利用理论武装工作的各种形式、阵地、手段和载体,引导广大职工深刻领会xx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努力在全面准确、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在深入人心、推动工作上见成效。

一是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xx大精神实质,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学习贯彻xx大精神,要围绕xx大报告的主题,紧紧抓住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牢牢把握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精髓,要深刻理解报告中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进一步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贯彻落实。

二是要抓好结合。要把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中央书记处关于工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工会工作的主要任务目标和肩负的职责;要把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与全面振兴营口老工业基地的实际相结合;要把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与“环境建设年”我局的年度主要任务相结合。要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指导工作上狠下工夫,不断把学习引向深入。

三是要搞好理论培训。各级工会组织要根据上级的部署,搞好培训。局将适时组织理论学习培训,并根据实际召开系列专题讲座会、研讨会。局属各单位工会也要根据情况,做好学习辅导工作。可以确定一些专题,通过板报、单位宣传刊物进行宣传,真正通过学习xx大文件,使xx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职工头脑,不断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二、进一步扎实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局属各单位工会要坚持以职工为主体,以班组为基础,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继续深入开展“一组三动”、奋战“xx”建功立业系列活动,组织动员职工积极投身“环境建设年”活动,立足本职岗位,为环境建设、为沿海经济强市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一是要开展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着力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全系统每个单位都要有“工人先锋号”的班组、车间,总结树立1至2个自己的先进典型。

二是要开展好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活动。拓展技能竞赛的内容、项目、规模,完善激励机制,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年内,局系统职工培训要不少于3000名,岗位培训不少于50名,技术革新全局不少于1000项,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操作法不少于3项。要组织参加营口市第二届“十大首席工人”评选活动;积极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达到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不少于1项;要与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和政府有关部门协作,深入开展“群众性节约环保联合行动”,引导职工立足岗位,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为节能减排做贡献,通过这一活动,每个单位要达到推广节能新技术至少一项,全局节约环保增收不少于100万元;年内还要深入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按照市总工会要求全系统不少于9000条。争取获得营口市职工最有价值合理化建议奖项。

第6篇

党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党校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志指出:“党校是执政党培养执政骨干的学校,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能力提升的主渠道,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也不是一般的培训机构。”党校与其他培训机构和高校相比,在培训方面,要坚持自己的优势。

一、干部培训:主渠道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党员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力量,是带领广大党员人民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在培训班次、培训内容上突出中央的政府要求,充实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布局,使广大干部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认识更加深刻、把握更加全面、运用更加自如。为保证效果,要坚持教与学的互动。党员领导干部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承担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任务,要把培训与解决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观理论,实现培训的根本目的。

二、党性教育:着力点

“我们党坚持推进中国化并用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坚持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教育、团结、鼓舞广大党员和党的干部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这是巨大的理论优势。”坚持用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是党校的中心任务,是党校教育培训的特色和优势体现所在。党校工作要把党校教育作为党校特色和优势来充分发挥。新时期党校的理论教育工作,一是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作为党校教学的中心内容,二是要利用党校师资,围绕学习党的十精神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主动组建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单位,推动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教育大众化,使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更加深入人心,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作用发挥:思想库

党校作为党委的重要部门,与党委和政府的关系比一般高校和培训机构更加密切。党校作为党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切实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要坚持党委对党校的领导,为做好党校工作提供根本保障。党委要部署任务,要适合各工作阶段给党校下达课题,要让党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去。上级党校要加强对下级党校的业务指导,负担起指导下级党校的责任。党校要推进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共同提高,增强党校系统整体办学实力;要深入实际,充分发挥党校专业人才、智力密集优势,组织精干人员,开展理论应用课题研究,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表率作用。要切实组织党校教师深入基层,通过座谈了解和实地考察,发掘提炼基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验和典型,提高培训的实用性;要以重大理论研究为主导,积极组织力量,搞好科研攻关,为党委决策服务。

(作者单位:济南铁路党校 E:CWK)

第7篇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宣传工作;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处于一个重要战略地位,做好农村宣传工作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加快实现中国梦进程的关键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十以来党的宣传工作继续高歌猛进,在各个领域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然而农村地区作为党宣传工作中的短板弱项必须要予以重视。在新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斗争正未有穷期,各种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同时物质生活的充足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对知、美、乐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宣传工作建设,敢于亮宣传利剑,找准宣传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打好农村宣传攻坚战。

1新时代农村宣传工作现状

新时代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每一次变革都是范式的转变,它为农村宣传工作提供丰富而海量的信息内容,不断拓展宣传范围,创新宣传载体,使党的思想政策方针快速传达到每一个农民群众耳中心中,同时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思想也日益活跃,给农村宣传工作带来了挑战。此外,封建迷信、教会等活动在农村地区蔓延,侵蚀农民的信仰和精神,加强农村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

1.1农村宣传方式更加多样化

新时代新宣传。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农村宣传载体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报纸、大喇叭、公告栏等传统媒介,互联网、手机、电脑等新兴媒介脱颖而出,丰富了农村宣传工作的渠道,人们能够快速、及时、准确获得有关党的思想方针政策,又通过这些新兴媒介表达自身利益诉求,提高政治参与度。新时代宣传媒介形态的变化,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为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契机,县级融媒体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增强了农村宣传工作实效,促进了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

1.2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沧桑巨变,人们物质生活充足,精神和思想境界也日益提高,一些传统固化的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向先进文明思想观念转变。他们视野开阔,大胆创新,勇于突破,敢于走出农村走向城市,接受新鲜事物,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他们渴求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给农村带了巨大的压力,受外来思想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农民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复杂多样化,不同年龄阶段对事物的看法差别化明显,特别是一些农村青年人思想浮躁,功利性心理凸显,追名逐利,变得更加现实。

1.3政治意识弱化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农民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权益意识不断增强,追求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能够积极参与进来,社会责任感也不断增强。同时部分农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信仰也不断弱化,对党的认识比较狭隘,对党的信仰不够坚定,更有甚者不信任党。此外一些农民主导精神的缺失和信仰上的真空,使得教会活动不断扩大,封建迷信活动盛行,组织趁虚而入,容易削弱党和国家在农村群众心中的信服力和影响力。农村群众在政治意识的弱化和信仰的缺失,迫切要求加强党在农村宣传工作能力建设,打好农村意识形态主阵地。

2新时代农村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宣传意识淡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乡镇领导以及村级干部是否能够认识到宣传的重要性决定了宣传工作成效的好坏。长期以来,经济建设是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再加上宣传工作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宣传成效好坏不像经济工作立竿见影,在较短时间凸显不出来,而且也不易评定。因此乡镇领导以及村级干部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经济上,从而忽视对农村群众的思想教育。即使是宣传,也只是形式主义,上级领导不重视,下级人员不作为,宣传工作只是走走过场搞表面文章,不能根据农村群众现有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进行宣传,对宣传的内容农民群众能否了解,了解的程度漠不关心,对农民群众关心的、表达的诉求不能形成良性的传达反馈机制,从而使党的宣传工作在农民和党之间的桥梁作用发挥不到实效。此外,由于乡镇领导以及村级干部对宣传工作的重视不够,使宣传工作在机制体制建设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得不到落实,影响宣传工作在农村顺利开展。

2.2宣传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

在农村现阶段最为常见的宣传方式主要是广播喇叭、公告栏、横幅、墙体标语等传统媒体,它们是做好农村宣传的主渠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媒介在宣传工作中的问题凸显,缺少交互反馈、更新速度慢、耗时多成本大。新媒体乃至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兴媒介以其时效快、强交互、成本低、省人力等优点脱颖而出,但由于受农村经济条件、文化素质等限制,新兴媒体在部分农村的移植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宣传方式,促进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融合发展是农村宣传工作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宣传内容上主要宣传党的思想理论、政策方针、路线纲领等,宣传内容理论性较强,缺乏创新,没有针对性,只注重将理论灌输到农民耳中,忽略了农民的文化素质能否了解和接受,从而使宣传工作流于形式,降低了宣传效果。

2.3宣传人员匮乏

当前农村宣传的主体力量主要是乡镇党委宣传委员、村级宣传员以及一些党员村干部等,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乡镇党委宣传委员统揽宣传工作,很难将全部村级宣传工作逐个落实,村级宣传员又很难配齐一村一个宣传员,常常是村干部兼职做宣传员。此外由于缺乏对农村宣传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宣传工作人员不受重视,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不能充分体现宣传人员的价值。在宣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不能正确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将工作重点放在文体娱乐活动上,忽视对村民精神层面的引领;宣传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宣传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将宣传工作当做是一项政治任务,上级发文件,便照搬照念给群众,对于要宣传的内容自己也是一知半解,无法快速准确的将党的思想传递给农村群众,更不能根据村民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

2.4宣传受众群体参与度低

人员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宣传覆盖全体农村群众成为一个重要难题。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化给农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移,农村宣传工作存在盲区,这些人员在不同地区和产业之间流动,难以进行集中有效的管理和宣传教育。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妇女、儿童等是宣传工作的主要受众对象,除农忙时间外,还要在家或附近做工挣钱补贴家用,不愿在接受宣传教育方面浪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宣传工作开展过程中配合度较低、参与度不高,此外宣传人员的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不能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进行宣传,难以贴近生活实际,没有吸引点,激不起群众的兴趣。

3做好新时代农村宣传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新时期新宣传,做好农村宣传工作,不能纸上谈兵、上行下效,要根据农村现有的条件和人民群众思想状况有针对性进行宣传教育,强化宣传意识,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方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宣传人员。

3.1强化宣传意识

乡镇党委以及村级干部要有强烈的宣传意识,充分认识对农村群众做好宣传不仅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和中国梦进程,更关乎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提高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转变以往重经济工作而忽略宣传工作的观念,明确宣传工作,是需要长期坚持并始终予以高度关注的重要工作,杜绝将宣传工作形式化和任务化。其次,要明确宣传的任务。新时代做好农村宣传工作要巩固党在农村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的学习和了解有关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形成强大合力共同为中国梦实现而奋进。最后,加强宣传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力度,让党员活动室活起来,电影放映队动起来,文体广场和宣讲队建起来,使现有设施都能成为宣传工作的重要场所。

3.2创新宣传内容和手段

新时代农村宣传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党的方针政策理论路线为基点,辅以农民感兴趣的农业科学知识、法制宣传、民生、农业创业等内容,使宣传内容理论性与趣味性并存,富有吸引力。宣传手段和方法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采用不同的宣传方法,要深入农民生活实际,以通俗口语化的语言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使党的思想理论深入人心。要开展经常性的群众工作,对于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要充分利用大喇叭、宣讲团、文体活动、流动电影放映等传统宣传媒介,以活动吸引,寓教于乐地开展宣传;对于外出务工的中青年群体,充分利用手机、微信、宣传网站等新媒体进行线上教育,或利用春节、假期等集中教育,使宣传面覆盖全体农村群众,进一步增进党群干群关系,引领群众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3.3培养专业宣传人员

宣传人员综合素质、理论水平和宣传能力直接关系到宣传工作实效的好坏。各级政府必须重视宣传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宣传人员的学习能力和宣传水平。首先,建立严格的宣传目标考核制度,通过评比表彰,对宣传成绩突出的宣传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树立典型模范,增加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将宣传工作落实做细。其次,充实宣传队伍,除了村级宣传员、农村党员干部外,大学生、创业返乡人员、农村教师、离退休干部也是宣传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的文化素养高、经验丰富,能够全面改善和充实宣传队伍的素质结构。最后,通过在职培训、观摩宣传典型、挂职交流等方式提高农村宣传人员的素质,不断掌握新思想、新理念,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敏锐性,培养创新意识,更新宣传理念,见微知著,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舆论是强有力的武器。做好农村宣传工作,有利于在农村传播好党的声音,讲好党的故事,加强党在农村工作的领导权,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落到实处,推进农村意识形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涂光晋.时代之声:新时期中国新闻评论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熊倩.江津县农村宣传网研究(1950-1956)[D].重庆:西南大学,2018.

[3]毕耕,唐叶,祝健.农村宣传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党史博采(理论),2011(02):28-29.

第8篇

[关键词]高校;统战工作;创新

高校汇集了众多派和统一战线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多呈现出层次高的特点,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高校统战工作无论是工作范围、工作对象、还是工作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切实加强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不断探索统战工作方法与途径的创新变得更加重要。

一、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职责

统一战线是我党经过多年革命实践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统战工作与我党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高校统战工作最为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体现在:了解情况、贯彻政策、协调关系等方面。了解情况,就是要及时了解反映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的思想动态和意见建议、各项统战工作的开展情况;贯彻政策,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参与有关知识分子重要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协调关系,就是要认真协调统一战线各方面的关系,及时排查和化解各种矛盾,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等等,都与高校统战对象的本职工作密切联系。

二、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高校统战工作对象增多。在高校,统战对象涵盖了各派成员、无党派高中级知识分子、归国留学人员等统一战线工作的各个方面,而且相对数量相对集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人才强国战略和西部开放战略的实施,高校统战对象还将进一步增多,而且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高校统战工作要求更高。高校统战工作在于团结凝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沟通上下、解决问题。当前,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及高等教育的分层次建设的打背景下,各高校都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千方百计培养、吸引人才,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校的相当大一部分人才在党外, 做好人才工作,统战部门责任重大,同时也对统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高校统战工作难度更大。近年来,国际互联网迅猛发展。高校是网络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前沿阵地,网络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和领域。西方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在网络上的激荡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了不良影响, 对高校的稳定、改革和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因素,也对高校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深入分析和研究校园网络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是高校统战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三、新期高校战工作的方法与途径创新

高校统战工作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工作方法与途径,团结统战对象,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服务,是统战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有针对性的开展理论学习,提高对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各级党政干部的统战意识,每年应以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对各党总支书记及统战干部进行分期、分批集中培训,认真学习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各级党员干部对新世纪统一战线重要地位、作用和所担负重要任务的认识;要系统组织统战对象进行统战政策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使其更加深入了解党的统战政策,提高对于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充分调动统战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致力于学校的发展。

2.加强网络宣传,扩大统战工作影响。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报、校刊、广播站、宣传栏等传统宣传媒体,做好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宣传,进而推动学校统战工作的发展,为统战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尤其要利用新型的网络资源,加强统战网络宣传,建立统战工作网页,宣传党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开辟专栏宣传本单位统战对象的典型人物事迹,使外界更直观的了解本单位的统战工作,进而扩大影响。

3.组织高层次、目标明确的联谊活动。高校教师自主时间较宽松,统一交流的机会较少,统战部门应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定期组织本单位的统战成员的联谊活动,以此为载体,促进广大教师在教学、科研、学院建设等面的交流,及时准确地反映统一战线成员及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民主环境。

4.创造校际统战工作的交流机会,增强派的活力。组织统战干部向其他的兄弟院校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取长补短;组织统战成员的校际交流,使其了解其他院校统战情况,将有助于促进本院的统战工作,并能够增强党外代表人士的集体荣誉感,从而为学校发展汇聚力量。

5.把统战工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把统战工作的宣传、教育延伸到大学生的政治理论课和素质教育中,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讲座、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加深大学生对统战理论与实践的理解,引发他们进行深度思考,使他们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基本掌握政党建设、统战工作的基本理论与规律,为大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理论与思想储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意识的变化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统战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跟上新形势发展的步伐,深刻理解统一战线新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具体措施,从全局出发,求真务实,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并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改进方法,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不断开创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邓大庆. 试论高校统战工作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中的特殊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60-61.

第9篇

学习方永刚精神 敬业精业见行动(学习心得)

最近单位一直在组织学习活动,我身心备受鼓舞,虽然每天工作都很忙,但是一点也不疲倦,真的佩服楷模的力量!若干天以前还素不相识的人,今天就变成了自己崇拜的对象,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不知道方教授现在身体状况如何,相信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像我一样关心着他的生命。

突然发现自己身边居然也有这么多熟悉方教授的人,其中有他的学生、同事的亲属,还有许多听过他讲课的人。从他们那里我听说了更多方教授的故事,方永刚教是个大嗓门,有一次在旅顺给部队讲课的时候,礼堂很大,但是只要方教授一张嘴,没有他声音覆盖不到的地方。

对党的无限忠诚是他最根本的原则,这么多年来,在党的创新理论的道路上,他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常人无法想像的努力。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是他有所成就的动力源泉,不管社会发展到哪一步,他始终坚信马列主义。真学、真信、用真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是他人生的深刻写照,为了让广大群众理解党的理论,每次为群众作报告前他总是精心准备,稿子要改几十次,试讲要讲十几次,体现的是高尚的敬业精神。他的听众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稚气未脱的青年,有的时候作报告还出现过一家男女老幼齐听众的场面。

我喜欢我的工作,我愿意把它做好,我也愿意踏着楷模的步伐,成为一个敬业精业的军人。希望方永刚教授的事迹可以流传得更广,希望他的精神可以教育感化更多的人,希望他可以早日康复。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党校

高校党校作为学习和传播思想的阵地,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是顺利完成党在新时期的各项任务的强大组织保证和思想动力,但是,近几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人的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党校的发展出现了相对滞后的问题,致使高校党校教育日渐偏离社会发展形势,本文以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为研究的出发点,采取调查研究法、理论综合法,实际考察高校党校的现状,提出新形势下,高校党校发展的新模式。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特点

当前,我国青年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热情,入党积极性高。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转型、传统家庭结构改变,以及受不当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加之青年时期缺少社会阅历和生活磨砺和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致使功利性、利己性、实用性、不稳定性在大学生价值观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主要表现为:

一是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开始用自己的眼光独立地观察世界、思考人生;二是追求美好的理想,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三是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四是个性独立、思想偏激;五是缺乏规则意识;六是思想不成熟,好冲动。

这些特点表现在党建工作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入党动机出现偏差

入党是光荣而神圣的,是青年实现自己人生抱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贡献的最高追求。但是调查研究,发现现在大学生入党主要有以下几种动机:一是爱国主义信仰;二是爱慕虚荣;三是为了就业;四是盲目从众;五是为家长逼迫。这些入党动机与当代中国社会变化中的许多现实情况密切相关。

第二,理想信念淡化

面临着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考虑个人未来的工作、住房、医疗、婚姻等未来生活保障,这使思想尚不成熟的青年大学生更多的估计现实和眼前利益,追求及时得利,放弃了对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慢慢迷失了人生追求的目标,失去了崇高的人生理想。

第三、学生党员素质相对降低

学生既是高校的主要群体,也是高校党校的主要培养对象,能否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加强对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关系到高校党校工作的成败,特别是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性质和战斗力,直接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以上现象在大部分高校党校中都现实地存在着。如何在新的环境和发展形势下,针对学生群体出现的新特点,进一步提高党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摆在高校党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是创新党校工作的出发点,为高校党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为高校党校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一些高校党校在教学和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但是力度都不是很大,高校党校依然存在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形式单调,方法单一;教学流于形式,不能形成大学生对党的正确认同感;没有建立起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可客观上决定了党校改革和创新工作势在必行。

(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党的认同感

在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学生党员素质、保证学生党员质量的基础。但是,对于接触社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说,实践应该是最生动的课程,也是较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因此,党校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认知灌输,更重要的应该是实践体验。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领悟的空间,在增长技能的同时体会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的现实的价值,提高学生对党的认同感。

(二)要针对学生特点,创新党校教学模式,提高党校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要有针对性,所谓因材施教早已成为教育常理。对于高校党校而言,学生无疑构成了这个主体重最为活跃的占主要方面的教育对象。

党课内容创新:高校党校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切合时代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突出时代性和针对性。党课的内容政治理论性强,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集中体现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针对大学生活泼好动、反对空谈的心理需要,党课教育要适当地把理论知识教育和历史知识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的记忆和理解;把理论课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把教学内容和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国外发展形势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献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崇高理想。

党课教学形式创新: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以胜任繁重的教学任务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创新党校教学形式,及时进行改革。一是要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育、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党校网站等,将各种现代教学设备和手段引入教学之中,使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互融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要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各种有效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党课学习、组织生活、支部活动、“两课”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网上论坛、辩论、参观访问等,对教育对象进行开放式的、全方位的教育。才能促进学生从思想上和心理上真正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要建立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党校教育模式

第11篇

[关键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方式方法 实效

当前,面对低油价和经济发展新常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工作方法上有新举措,紧跟新常态的节奏,不断增强新常态下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一、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凝聚基层思想共识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讲话精神,这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基层学习教育的主要任务。党的十以来,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也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基层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前列,认真组织好基层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学习,深刻领会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和任务,切实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及职工群众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能力和引导水平。

当前,油田企业发展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寒冬时期,要教育引导基层干部职工认清加快发展的大趋势,正确把握形势,坚定加快发展、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而把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形成谋发展、促发展的浓厚氛围。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教育职工、引导职工、依靠职工,才能把基层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企业中心决策部署上来;只有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意、集民智,才能使企业作出的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采取的举措更加符合职工群众意愿。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开展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解疑释惑、平衡心理、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从而为促进基层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切实加强基层思想作风建设,形成基层发展合力

通过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解决严守政治纪律、履行职责使命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基层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等方面取得了成效。然而,作风建设仍然在路上,基层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锲而不舍地抓作风、改作风,采取有力举措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要坚持从严管理基层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要持续深入推进基层思想作风建设,坚决防止“”问题卷土重来、反弹回潮。要把严明党的纪律摆在突出位置,做到严明纪律要求,完善纪律规定,强化责任追究。要以务实管用的举措服务基层职工群众,着力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让广大基层职工群众工作更加舒心,生活更加美好。

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基层舆论引导能力,着力为基层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增强引导力。要紧紧围绕基层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根本职责,观大局,识大局,工作才能有为,服务才能到位,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要持之以恒做好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宣传,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新经验的宣传。要认真组织谋划,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舆论引导攻势,从而形成促进基层发展的合力。

三、切实把握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现实生活,引领职工群众思想文化,才能始终赢得职工群众。只有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才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在促进基层改革发展中考验水平,以实际工作的落实,来检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水平,从而推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要切实加强理论武装工作。要在内容、形式、方法上下功夫。着力加强基层党支部学习制度建设,坚持分类指导,使学习有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形成爱学习、会学习的氛围。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矛盾、新问题,面对职工群众新期待、新需求,做好解疑释惑、疏导化解工作。要结合基层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理论研究,用以指导实践。

要积极创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思想理念、工作方法、活动式样是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在社会形态、信息传播、文化式样多样化的今天,不能指望靠一堂课、一张报纸、一场活动来解决所有人所有的思想问题。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为其注入时代的理念,使其迸发时代的活力。要更新思想观念,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疑心聚力,要强化使命意识,引导基层干部职工校准角色定位,增强基层干部职工群众的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和使命感。要强化基层干部职工群众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激发职工群众的创新创造热情。要创新工作载体,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新兴媒体等多种信息传播手段,构建覆盖广泛的多维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省、州、市重要会议精神为主线,大力弘扬精神,切实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大服、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水平,为把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生态口岸城市提供思想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筑牢干部职工思想基础

1、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结合我市和我局实际,及时制定并下发学习计划和学习材料。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和中国梦教育。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创新型理论,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时,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本局工作实际,认真做好理论研究,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理论依据。

三、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2、做好主题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新闻、网络等信息传播途径,大力宣传十精神,宣传十七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宣传市委全委会精神所采取的新举措及取得的新成就,认真做好“精神”的宣传。

3、做好典型宣传。结合“大走访”、“创业先锋评选”、“我推荐、我评议身边的好人”等活动,激发干部职工学习先进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职工文明程度

4、切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以“四讲四做”、“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三讲一树”等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职工思想道德建设。

5、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我局志愿服务体系。围绕“江冰雪节”、“江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