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课堂小结

初中数学课堂小结

时间:2023-06-05 10:16: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数学课堂小结

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启发学生;引导学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非常精彩,教学资料积累丰富,教具卡片准备充分,但其中作为总结与反思的“课堂小结”往往被忽略。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课堂小结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体现形式与作用。

一、一句话总结全节内容,加强学生记忆与理解

在学习“单项式的认识”这节课中,同学们根据单项式的概念进行了多项练习,逐渐熟悉后,大家争先恐后的列举出了各式各样的单项式,教师都一一记录在黑板上,并适时地给予评价与鼓励。临近下课时,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同学们,单项式的个数是无限的,形式多样,但主要类型包括以下五种,单个数字,单个字母,数字与数字的积,字母与字母的积,数字与字母的积,如:2、a、2×5、ab、2a”。把学生列举的单项式都进行了上述分类,适当进行补充。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在无限个单项式的海洋中感到茫然之际顿时看到了海岸线,提高了知识,增强了理解判断能力。

二、启发学生归纳知识结构,引起学生的共鸣

古罗马数学家鲁达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就是说,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的难点内容。几个回合下来进入课堂巩固阶段,李佳欣同学看着练习题还是难以下笔。师:“同学们,佳欣同学胸有成竹,不动笔就想出答案了。”李佳欣同学满脸通红说:“老师,我……”师:“好,佳欣同学,该题属于哪类数学问题?涉及哪几个数量?”佳欣:“路程问题中追击问题,涉及到路程,速度,时间三个数量。”师:“完全正确,题目中已告知甲乙两人速度,所求的问题是时间,设为未知数。甲乙两人所行的路程相等吗?”佳欣同学:“相等,即甲行的路程等于乙行的路程。老师,我会了。”师:“很好,那上黑板来解答给大家一起看吧!”李佳欣很快就写出了正确解答过程,教室里响起了热烈地掌声。师:“同学们,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主要有哪些步骤呢?”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①审题,建立数学模型,设出未知数;②写出等量关系式;③列出方程;④解出方程;⑤检验并作答。

三、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堂课快结束时,教师进行了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运用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进行运算来判断该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与直角有关的物品,这些物品中的直角是否很规范呢?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就可以进行验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一试。”课后,大部分同学都对身边的“直角”进行了探索,积极踊跃,兴趣盎然!让学生体验生活问题教学化的过程,感受教学就在身边。这就是学生的一个学习巩固的过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知识与技能通过这个方法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的能力,享受情感上在此过程中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四、类比归纳小结

类比小结是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之一。例如:新旧知识的比较(如方程与代数式、解方程与解不等式),易被混淆的知识的比较(如非负数与正数、互为相反数与互为倒数),对立知识的比较(如乘方与开方、定理与逆定理)等。也可跨学科进行类比,例如学习“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引入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平常耳熟能详的古诗也包含了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全面深刻地理解和巩固知识。

五、编歌谣小结

对于一些步骤较多,结构复杂,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不能仅仅是对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小结,要求学生死记牢记,更多的是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教授“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编成这样的歌谣:“已知未知闹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移加变减减变加,移乘变除除变乘”。又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可以这样小结:“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平行。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平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可以,两组对角才能成。”这样,一下子就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娱乐化,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小结起到了“别样红”的效果。

总之,课堂小结很短,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课堂小结方法多种多样,如何合理的运用,提高课堂小结实效性,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进行探索,明确任务,抓住重点,方式新颖,突出成效。完善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可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尾声再掀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课堂小结;重要性;常用类型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09

如果说一节课引人入胜的情景导入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课堂小结则能使这节课锦上添花,给人以完美感和艺术的享受。一个成功的课堂小结常常能让学生大彻大悟、豁然开朗,或者犹如余音绕梁,久久回荡,并且对后续内容的学习起到激情增趣、催人奋进的作用。这也符合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理念。一个好的结课能使一堂课所讲的知识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既可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反馈,又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好结语,让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从而使他们乐于学习数学,积极参与其中。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针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原则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只是把课堂小结当成形式化的一环,仅仅为了课堂形式上的完整,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形式,一边是教师滔滔不绝的独白与忠告,一边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强加的教学成果,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是低劣的。因此,认识课堂小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努力追求课堂小结的高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是我们应该不懈研究的课题。

通过多年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笔者逐渐了解了课堂小结的功能,课堂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画龙点睛的课堂小结,对于是否落实了知识目标、重点和难点,学生是否能抓住重难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深化思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兴趣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的行为方式,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对教师而言,课堂小结是对“教”的一种反思

作为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可以通过课堂小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我们进入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时,我们面对学生提问“今天有何收获”时,教师也应当回顾:“我教会了学生什么”,回顾自己教学生的每一个环节,是否下次应作调整,应作怎么样的调整,反思自己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这时,课堂小结犹如一面镜子,折射着这堂课的成功之处或不足之处。

2. 对学生而言,课堂小结是对“学”的一种深化

对学生而言,它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它可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巩固知识、提升知识。课堂小结时,学生会对已掌握的知识、技能通过分析、重组、联想、猜测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而产生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解题方案等,使学生总体把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乐于学习并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课堂小结的常用类型

1. 知识梳理式

这是一种常见的小结方式,教师利用一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简明扼要地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课堂上的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系统。

例如,在教学《正切》时,可为: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知道了正切哪些知识?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然后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加以提问,学生逐一解答。

2. 知识对比式

教师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小结,抓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其类似的内容认识到区别和联系,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

例如,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就可以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比较它们的图形、公共点个数及数量关系,让学生把零碎的知识点纳入知识体系中。

3. 问题拓展式

一堂课45分钟时间,学生所学知识的容量和难度都是有限的。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和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在结尾时可根据当堂所学内容,提出几个有价值的思考问题,让学生感觉这节课虽已“终结”,但“意犹未尽”。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抽签方法合理吗》这一节时,结课时教师可提出题:(1)你认为街道上一些江湖艺人的“有奖游戏公平吗?先调查再思考,与同伴交流。(2)你买过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吗?猜猜看,买一注有多大的中奖机会?

4. 设置悬念式

这种结课方式是指本课时所学内容与下一节课有密切的联系,在结课时,教师可设置几个悬念,让学生在悬念中形成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做到节节相扣、环环相连。

例如,学习《有理数的除法》后,教师设置悬念:你相信一张普通的白纸能叠成35层楼房那么高吗?你相信薄薄的一张白纸能让人类在理论上从地球到达月球吗?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你就会相信了!

5. 作业讲评式

作业讲评式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结课方式,课堂上学生做了练习、作业,对与错、解题中的误区、思维的局限性、错解的启示、奇思妙解的欣赏等都需要教师总结、评定。例如,学习了认识三角形时,笔者设计了几道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题目。在练习中有学生自主发现了方法,即只要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最长边,或者最长边与最短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时,一定能组成三角形。于是,通过练习和讲评,把认识三角形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推广。

6. 创设情境式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插入“意外”的问题,从而增强课堂的感染力,把课堂结尾推向,让学生在惊讶、感慨、猜想中结束本课的学习,能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全班做一“传话”的游戏:方法是先由教师把一段话传给两个学生,然后每个学生再分别传给其他两个同学,这样下去,直到传给全班所有同学。如果每传一次一分钟,问能否在最后的5分钟内让教室里所有的同学(54人)都知道这教师的这句话。通过游戏活动,学生体会了“谣言”传播之快,从中也掌握了有理数乘方的实质。

7. 组织活动式

新课程强调学生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预设一个游戏或实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悟、提高。

例如,学习了八下的《黄金分割》一节时,在学生掌握了黄金分割的意义、画法及简单应用后,可以组织学生实验测量美女维纳斯上下身的长度,看其结构比例是否符合黄金分割,从而回答为什么人们觉得维纳斯的体形美?再测量一下我们自己上下身的长度结构是不是符合黄金分割?再想一想大多数女孩子喜欢穿高跟鞋的原因?从而体会黄金分割的实际意义。

8. 师生互动式

可先让学生谈成功比收获,教师加以补充,再谈疑惑,教师解答,然后提建议。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3篇

一、兴趣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降低数学教学的难度。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难度非常大,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质量。教师应用兴趣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势必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即使是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学生也会想法设法解决,进而实现最佳的数学学习效果。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过去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气氛沉重,课堂教学过程非常不科学,学生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对学生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教师通过采用兴趣教学法,在教学中采取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课堂教学过程也得到了充分的优化。

二、营造轻松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程度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都是一种压制化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畏惧教师,不敢说、怕出错,这不但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长此以往还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为此在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转变感念,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敢于提问。为此首先教师要将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不要采用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跟着教师走,而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意见,切记不可为了维护教师的话语权,将学生的问题一笔带过。其次是教师要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要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不要整节课程都板着脸,这只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同时当学生提出一些浅显的问题,或者错误的问题时,不要打击学生,而是要适时的给予学生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大胆的说出疑惑苦难,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得到培养。

三、兴趣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将游戏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游戏有效的融入到教学中。由于初中生年龄的特点,对数学游戏有着由衷的热爱,相比于枯燥的课堂学习,学生更热衷于游戏。因此,教师可以将游戏与数学知识进行紧密的结合,科学的设计游戏,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玩游戏,而学生在积极游戏的过程中,实际上就将相应的数学知识掌握了,真正的实践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全面的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能够更加充分的学习,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有利。

2.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目前已经在教育行业普及开来。多媒体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例如,能够展示海量的教学资源、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等等,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数学教学情况,将多媒体技术有效的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观看到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图形、可以用视频模拟解题过程,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影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的学习中,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3.将数学故事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实际上,很多初中数学知识都可以编成趣味性的故事,通过合理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将数学故事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而教师在讲数学故事之前,教师应该为学生预留几个小问题,要求学生在听完故事之后,联系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以达到学习的目的。而教师采用此种教学方式,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的集中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摄取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实现最佳的数学学习效果。

第4篇

杨光云

(剑河县革东中学,贵州  黔东南  556400)

摘  要:本文主要从巧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质疑—释疑”的学习兴趣;开展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引入阶段性教学小结,促进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学科是一门研究数和形的学科,具有逻辑性强、抽象性强的典型特征。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待发展,尚未成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不易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数学理论知识实践运用能力差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数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能够启发、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课题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是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巧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质疑—释疑”的学习兴趣

敢于质疑,善于释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释疑”的学习兴趣是鼓励学生应主动发现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新问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进而激发兴趣,驱动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诱发疑惑,敢于质疑,善于释疑,最终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主动质疑,释疑呢?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认知能力较为薄弱,但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准确把握学生质疑思维与教学内容的交叉点,将数学知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联系起来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将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设置成有趣的、生活化的情节内容,诱发学生主动质疑、主动思考、主动探讨,体验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全过程。从而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达到“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的境界。

例如:在初中《正弦定理》这一课时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趣味情境:

师:某一海域,一天,甲方在该海域A处执行巡逻任务时,忽然发现其正东处有一乙方敌艇B正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朝北偏西40°方向航行。甲方为防治该舰艇对甲方造成威胁,予向其发射速度为60海里/小时的鱼雷给以打击。那么甲方怎样确定发射角度可击中敌舰呢?

有疑必有思,有思必有探。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去开展深刻的思考和探索。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以其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和永恒的创造性成为体现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同时,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到计数、计算、量度等多种数学元素所形成的概念和公理,其中包含的数学信息较多。而这些信息正是学生找出解题突破口、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只有通过质疑、思考、调查、讨论、分析等途径去探讨、发现、研究,才能真正的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形成认知体系,掌握知识。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主要分为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两种。其中,“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合作学习理论,以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提供学生共同思考、讨论的平台, 同时,有明确责任和任务分工的互探究活动。

在具体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中,教师一方面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的适时引导、适时启发,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方法,学会收集、分析、处理数学问题中包含、隐藏的信息,促进探讨活动更好的开展。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反复读题,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探究已知条件、问题及其联系,从而在思维意识上形成为问题的整体把握。其次,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信息,探究题目中告知的已知条件,对信息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探究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讨,增进学生之间知识的交流、对比、改进、提升,通过学生之间的配合、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促进学生积极建构正确的探究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引入阶段性教学小结,促进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教学中每一个概念的产生,每一个法则的规定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不注意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直接抛给学生单一的、不连贯的概念和法则常常使学生感到茫然,在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使知识真正内化,就必须加强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的指导。而初中阶段,学生认知体系的构建能力较为薄弱,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是肤浅的、感性的,需要经过提炼和升华,才能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而这一上升过程则是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来实现的。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阶段教学小结活动,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理清,找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规律性的知识点,能够不用深思维就能快捷识别和掌握做此类题的方法,进而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巍.针对初中数学教学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初中教学园地,2012,(6).

[2]杨丽红.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分析[J].数学教育资讯,2013,(1).

[3]邹舒云.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数学教研信息,2011,(4).

第5篇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悖于“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理念的践行,而且桎梏数学本质凸显,严重弱化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影响了生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基于问题解决,不少人士都积极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江苏省洋思、东庐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学模式,既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尽管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论文、案例数以万计,但因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导县域初中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辖22镇,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一直以来,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县情,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研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申报立项安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寻出“创新课标教材学习方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三项策略,引领全县数学教师积极建构人文化生态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切合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尝试将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经过反复探索求证、筛选提炼,构建了具有开放探究特点、能充分体现“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谐的“三部五环”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盲区和死角,极大地增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构了覆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库。然而,由于参研教师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学环境等良莠不齐,致使成果生成参差不齐、普适性受限、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效度受阻,难以适应课标教材变化和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学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实化研修价值、强化研修目标、深化研修内容、活化研修策略,解决课堂上“过于追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过于倚重现成资源,忽视个性化创新,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数学素养有所降低”等问题,已成为数学学科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本课题研究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点围绕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课例研究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引导县域初中数学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轻负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助推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促进师生数学素养质性提升。

本课题主要研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有一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计策、谋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学策略,即: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并在杜威实用主义教学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核心指向为“有效”,即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一定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

1. 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经验,建构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框架和各类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科教师突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实施低效化瓶颈,促使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步入规范、高效的快车道。

2.探索符合课改理念要求,能强力推动学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课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领学科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专业发展。

3.探索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助推学生在“善学——乐学”的轨道上良性运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得以优效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不断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机制,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持续发展。

1.研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课型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模式。建立覆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

2.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学习策略,探索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数学课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课例研修质量有效

策略。4.研究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运用与管理长效机制。

1.研究假设:针对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操作体系,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与学行为,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模式,促进师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1)构建“三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六类课型教学设计进行统摄性研究,从而规范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即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整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实现“学、思、习、行等智力条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条件”达到高度统一。终极指向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按照“问题诱导、自主探究、交互评价”三个部分横向展开,具体实施则按照“导、探、变、结、展”五个环节纵向延伸,从而架起“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桥梁,扬 “生命灵动”之帆、行“知识探秘” 之船,体现在文本上,则按 “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横向贯通,且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问题诱导,探究新知(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变)——全课小结,细化新知(结)——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展)”活动序列展开。从而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为有效课堂学习引擎式 “学习指南”,既规避了因预习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符合以学定教理念,层递性问题序列利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在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与教学设计有效对接,不仅有利于减负增效,而且有利于学科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3)案(课)例研究模式为学科教师深度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优化提供了操作要领和技术支撑。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助推初中数学教师施教水平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探索适合初中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和学的模式。

1、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2、行动研究法。以实践研究为主,动态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3、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采用 “统一要求,严格标准;分校承担,责任到人;加强引领,通力协作;分步实施,循环递进”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沟通的研修共同体。本课题以县师训教研中心组织由片校学科教研(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和有代表性初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研修共同体,共同研究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设计、跟进实践、优化提升。

2.聘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学科专家,成立由县域初中数学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策划指导、流程监控。

3.在课题组指导下,县、片、校数学教研组围绕总课题,开展子课题研究。

4.边研究边改进,因需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观察、难题会诊等系列活动,推进课题深入研究。

(一)课题研究时限及阶段划分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2012.9---2015.9)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9——2013.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重点工作如下:

(1)拟定调查问卷,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学校学生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研究框架,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召开课题开题会,进行子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完成实验校的布点。

2.实施研究阶段(2013.9——2014.6):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课题负责人编写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设计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参研人员按照统一要求分课型编写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导学案样例。

(2)各子课题负责人在总课题的引领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分年级、按章节开展优化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编写实践研究,聚焦课堂,开展学案导学实验探索,并在比较实践中修改完善。

(3)修订《旬阳县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制定《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4)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完善阶段(2014.7——2015.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册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汇编,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2)整理校本教学设计案例、制作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应任务。

4.应用推广阶段(2015.9——):本阶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于文献法、调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阳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和《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践探索、修改完善、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共享。

(2)按照“个人申报,片校筛选,县级展评”的程式,组织优秀成果评推,特优成果推介参加上级成果评选。

1. 成果预期

(1)建立完善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题教学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设计策略,有效实施策略,有效管理与评价策略。

(2)建构描述性概念课、推导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等六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3)建构导学案设计基本框架和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4)修订完善初中数学课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有效开展课例研修。

(5)形成覆盖初中数学学段的课堂教学资源库(包括:章节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2.成果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

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实施方案

③《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④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窥(论文)

⑤《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录》(光盘)

⑥《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

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教与学系列成册)⑦《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报告

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论文、叙事、反思集》(装订成册)

(2)最终成果

①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窥(论文)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结题报告(报告)

③《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见阶段成果)

本课题研究是在县师训教研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本中心及时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课题负责人及各初中教研联片组长校校长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题研究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参研教师的选定和研究进程的督察。成立由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主要参研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实施组。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立项,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参研人员的选定,负责子课题选定及任务分解,承担对片校参研教师的业务指导,负责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跟进调控。各片区数学教研联组协助实施组负责辖区所承担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督查、成果收缴、展评遴选、汇总上报等。各中学、九年制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或带头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务外,负责组内任务分解、收缴、审核、修改与上报,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可通过“青蓝共进”方式结对协作)参与既定成果的优化完善。各中学、九年制学校不仅要进一步确立校长第一责任人地位,充分认识课题研究在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强管理的“观念点拨”、“心灵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设法为参研教师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进学科教师真心实意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担当参研教师的支持者、服务者,体会教师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专业造诣、人格魅力感召教师、吸引教师、带动教师积极前行。

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__

(2)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组

__

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促使数学教研组长明确职责、认识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拉动作用,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运行。通过专题培训、提供资讯、难题会诊等引导学科教师认识到生源日渐锐减、人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日渐强烈、教师准入政策日渐拓宽等现状,迫使教师不得不发展,不能不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教师应充分感受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引领教师认识到本课题研究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有效载体,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积累专业知识、磨练专业能力、明确研修方向、丰富专业智慧、塑造专业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从而增强参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研修时效性。

课题负责人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和实践跟进等为教师提供资讯服务,做到“六个及时”: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咨询或资讯服务;及时发现、遴选推介优秀研究成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征集、汇总、求证、解决问题;及时组织过程性监控和展评引领;及时向上级专业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推介优秀作品;及时引导学科教师在规范中优化,在优化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华,在升华中发展。带领学科教师在辛勤中收获智慧,在矫正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成功。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途径 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传达“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观念,这样的观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那么何为“有效”呢?有效是指学生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育帮助之后,能够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有效性的核心是教学效益。时至今日,课改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作自己的教学目标。那么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效性途径又有哪呢?

一、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与意义

在新课改中,初中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锻炼学生真正形成数学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其对数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基础,教学质量将获得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会进一步得到增强。

现在,学生减负和数学的教学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矛盾,而解决这种矛盾最关键的方法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这么做还能使学生在学习到数学知识的同时,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过分重视“教”,忽略了“学”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低效情况就是,教师依旧忽略现代教育理念,采用“灌输式”教学,反复把知识点掰碎后灌输给学生。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本身的想法以及能动性。这种灌输会导致学生缺少得到认可,进行展示的机会。这种没有认同感的学习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此外另一种情况就是,教师在上课时,要求学生以“纯听”为主,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的程序。这些典型的“反客为主”的情况,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而其课堂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班级内部本身学习机会的差异较大

初中的课堂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和精英式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基础教育应该尽可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个人的学习能力等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和差距,同样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时间,同班的同学的学习效果却有着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最终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数学应用题教学为例,全班的学生参与到应用题分析的机会并不一样。在一个班级当中,能够全程参与应用题分析的学生大概只占总人数的20%左右。换言之,学生即使同时上课,每个人由于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最终收获的知识也会是存在差异的。每个班级中大概还有约20%的学生因为学习能力过差最终导致其彻底丧失了分析解题的机会。这种差距一天天积累最终必将导致学生成绩的差异。

三、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遵循教材框架,宏观把握知识内容

对教材的整体体系进行宏观地把握是教学的基础和关键。这种整体的框架把握对于避免教学过程中的顾此失彼是极为重要的,它能保证知识点之间形成系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初中数学课堂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唤醒学生脑海中的既有学习经验,帮助他们将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对规律的好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所以教师要调整教学思路,以教材为立足点,设计数学的问题情境。

(二)倡导探究式学习

数学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极强的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同一类题型往往有着多种解法,而看似相似的提问却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题目。因此,数学学习中采取题海战术并不可取。老师们应当帮助同学们真正明白问题要问的是什么,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比如九年级代数二次函数部分:在探讨y=ax2+bx+c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时,教师可以利用下面所说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探讨数学问题, 之后再慢慢地分析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参与研究增长学识。

首先教师可以给出三个二次函数:y=3x2+x-2; y=x2-x+1;y=-x2+2x+4。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学习研究:

(1)分别求出这三个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

(2)在作图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二次函数彼此之间存在交点:有的是两个,有的是一个,而有的却没有,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3)接下来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 x轴交点的个数与什么有关?”通过提问引出教学的重点将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三)营造学习氛围,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学习氛围好不好将最终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好的学习氛围能促使学生增加学习的动力并更加积极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结合“教”与“学”本身的特点,探究新鲜的学习环境。这种探究是十分有益也十分必要的。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学习方式将有利于对初中生心理学习心境的迎合,最终将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小结

初中的数学教学对于建立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改之后,初中数学老师应当将注意力放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这种质量既包括课堂教学内容,也包括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地主动调动学生在面对学习内容时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在短暂的课堂时间中保持高度集中。只有真正提升课堂效率,推进优质化教学,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品质。总之,随着学生状况以及教育环境的变化,初中教师应该不断探究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能力,满足初中数学教学的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教育,2006(18).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主题式教学 探究

主题式教学的核心出发点应当立足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摈弃陈旧古板的教学形式,踏上拓展学生思维严密性、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引领教学模式注重人文性的实质性教学道路。由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设定贴近日常生活的教学主题,并对问题加以数学化的悉心探究,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向多模块发展的目标。

一、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的意义

1.主题式教学的内涵。作为发展最早的自然科学,数学经过如此多年的发展,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逻辑性以及抽象性。自然以及人类社会都富含各种数学规律,针对这些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初中数学阶段拥有适合主题式教学发展的土壤。初中生面对抽象的数学学习,教师运用具有针对性与现实性的主题性教学方式能够具体地表达抽象的数学问题。同时,数学的逻辑性在主题的程序化下得到了完善的体现。

2.主题式教学的实质。在形式化教学倾向严重的今天,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教学实质,主题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根本为实质性教学的主题性教学,聚焦于现实问题,运用探究项目或解决问题的形式,整合课堂内外的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将具体的生活问题与抽象的数学问题相结合,使抽象化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传统课堂上学生是单纯的被构建者,而在主题式教学中学生成为了参与者、构建者,原本负有教学管理职能的教师则更多地在一旁指导学生而不是进行粗暴武断的干涉。

3.主题式教学的发展现状。多元化发展是当今主题式教学方式的发展趋势,各个地区的主题式教学由于地理因素以及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呈现出发展水平上的不一致,发展好的地区应该把先进经验进行广泛的推广,各个地区应当加大交流,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主题式教学方式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二、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方法探究

为紧跟课程改革的时代潮流和高效执行教学大纲的实质要求,对于初中数学进行主题式教学探究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数学课堂中主题式教学的方法:

1.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尤其对于数学这样严谨的学科,更不应该仅仅是拘泥于书本上干枯呆板的知识。而且数学的应用性很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教师应多引导学生以数学眼光看待实际生活问题,将所学知识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比如,为什么现实生活中车轮是圆的而不是方的或者三角形的?结合书本上圆的知识可以知道,当使用圆作为车轮形状时,由于圆心到圆上距离相等,当车轮滚动时,车轴离地面的距离总是等于车轮半径,因此车子可以平稳开动,而方形等则不具备这一性质。

2.新颖活泼的课堂气氛。“新颖”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提出一些特别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逻辑性较强的开放性问题,比如一些热点数学问题,由点及面地延伸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活泼”是指课堂上教学方法的灵活变通,将数学与活动相结合,以满足主题式教学的本质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可以采取分小组讨论数学问题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可以让学生做数学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升华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课下做数学调查,比如调查十字路口的人流量等,然后结合统计概率知识自己提出相关问题并解决,增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归纳演绎的教学模式。归纳重在总结,以便使得从个体问题提炼出来的解决方法能够推广到更多数学问题上,而演绎则是将普遍适用的方案调整到个体问题上。由此可见,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非常贴合数学强逻辑性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在主题式数学教学探究中,教师应该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而非让学生强记各种公式和方法。

三、小结

综上所述,广大初中教育工作者为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积极拓展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模式上突破了自身的局限性,主题式教学的提出就是其中最好的体现。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主题式教学能让数学知识被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自身的不足也能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发现补足,团队意识也能在同学们的相互讨论中得以强化,数学成绩的提高也就自然而然了。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主题式教学探究需要进行更多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叶阿明 初中数学课堂中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4,(9),328-328。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48-01

随着新课改地不断进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逐渐应用新的教学思想,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正确地认识与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是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关键。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充分地理解新课改教材。一些教师没有充分地理解初中数学新课改的教材,没有把握好教材的难点和重点知识,这严重影响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比如,对于教材当中的"平移"这一节内容,教材当中的主题图片是由一些通过平移而得到的,编者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平移的整个过程,加深理解平移的有关概念。而一些教师却没有充分地理解编者的目的,应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随后提问学生:"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呢?"你们发现了什么呢?"学生会说:"这些图片都是相同的",学生仅仅能够说到这些,最后,教师会说这就是需要讲解的平移。这样,会使学生错误地理解平移,甚至有一部分学生错误的认为:"平移指的就是全等的图形"。

1.2不重视学法的指导。一部分教师尽管善于改进教学方法,却不重视学法的指导,导致学生不能够长时间地巩固教学效果,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更加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的指导?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面毕竟是有限的,有时在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是他们自己无法解决的,但是老师认为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所以他们就放任学生去讨论。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导致他们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时,他们就会选择索性放弃,不解决了。而教师如果发现不了这种现象,就必然会导致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1.3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代的教学理念以倡导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以教师为主的现象。教师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并不是教师讲解的越多越好。在有些时候,教师所讲解的知识都是学生明白的,或者是教师仅仅需要启发、引领和点拨一下,学生就能够理解。如果长期这样,学生的学习变得比较被动,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去考虑问题了,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练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与提高数学技能。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没有弄清楚应该怎样才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练习,教师在教授完新的知识之后,就马上安排学生做练习题,在学生做完练习之后再进行讲解,讲解完之后再进行练习,课堂练习的时间占了整个教学时间的一大部分,造成了"满堂练"的状况,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的时间得不到保障。最终让学生失去了独立解读与互动的机会。

2.解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充分地理解新课改教材。教师需要深入地研究初中数学新课改教材,新课改当中的一些主题情境图有助于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教师需要认真领悟,理解编者的目的,以能够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需要真正地吃透教材,进一步地理解与把握新课改教材,全面地应用教材丰富的资源,并能够创造性地应用教材。

2.2重视学法的指导。当前形势下,多数教师认识到:可以结合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内容进行学法的指导。不拘泥于方式,灵活地应用。比如,在复习课当中为学生介绍一些复习的方法:回忆再现的方法,歌诀概括的方法,对比小结的方法。在开发学生智力的时候,指导学生观察图形与数式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概括、对比、综合和分析等思维方法:指导学生例证记忆、归纳记忆、列表记忆,图示记忆的方法等。总之,学法指导要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为最终目的。

2.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以所有的学生作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求异、勇于思考,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和成长。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来讲,需要理性地对待存在的新问题,不可惧怕困难与挫折,需要不断地反思、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教学的和谐、民主指的是学生和教师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表现是:学生尊重教师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尊重学生的在数学课堂上的行为,教师需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不可以迅速地否定学生错误的回答,以避免给学生造成一些心理上的压力,教师需要进行科学的指导。初中数学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互动的一个平台,而学生和教师的共同互动是建立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基础之上的。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教师跟学生一同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总结

总的来说,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高分,而是要求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巨大的挑战,针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需要从问题根源出发,寻找合理的应对措施。将具有创新意义的手段运用到教学当中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寻找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初中数学课程的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来,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智瑞. 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现状及反思[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9:.

第9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能力

自苏教版教材实施以来,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对初中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正确引导。反思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动力,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分析和揣摩,学生才能认识数学本质,了解数学规律,掌握学习方法。为此,我们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反思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下面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对反思能力训练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做出探讨。

一、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反思能力训练的作用

反思能力训练其实就是一种加深和巩固知识的方法,是学生对概念认识、问题解答活动等的一种再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正确指导,使学生学会在反思中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对学习思路、方法、策略的回顾、分析和探究,主动寻找并挖掘知识中所蕴含的规律、经验、方法,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解题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可见,在反思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横向理解和纵向探究都有所加深,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会了自主观察和解决问题,还使学生学会主动寻求数学知识、规律之间的共同点和交叉点,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二、反思能力训练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在预习中引导反思

在日常数学学习中,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在预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预习反思,使学生在形成预习习惯的同时逐渐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比如,在教学“一次函数图象性质”时,设置课前预习环节,向学生提出问题:(1)一次函数图象有什么特点?(2)一次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与哪些量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引导学生以反思的眼光对待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尝试在以后的预习中能否自己提出一些问题,体会预习是否像以前他们所想的那样毫无用处。长期坚持这样的预习,学生会慢慢地养成反思习惯。

2.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活动中提倡反思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知识体系之间是环环相扣的,需要学生进行缜密的思考和探索。这就要求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去观察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对知识进行巧妙的转化和应用,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反思。

比如,初二学习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后,安排探究性学习课题《中点四边形》。笔者作如下尝试:

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称为中点四边形。

问题1: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学生通过探索后会发现:中点四边形始终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如何证明你的发现?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各边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1:连接AC,因为E、F分别是AB、BC的中点,在ABC中,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EF= AC,EF∥AC;同理,HG= AC,HG∥AC。所以,EF=HG,EF∥HG,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2:连接AC和BD。分别证EF∥HG,EH∥FG;或EF=HG,EH=FG。

反思1:对于一般四边形问题,你认为如何处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反思2:“任意四边形”改变成特殊的四边形(如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其他条件不变,结论又如何?从中你找到什么规律?

反思3:要使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原来的四边形一定要为菱形吗?

反思4: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是否完全取决于原四边形的形状?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原来四边形的什么密切相关?

上面,通过不断反思探索中点四边形的有关特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发现了规律。

3.加强学生解题能力训练,在出现错误时及时反思

错误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教师应加强解题能力训练,让学生在解题中反思错误,弄清哪些地方容易犯错误,回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找出错误根源所在,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寻求改进方法,进而明确正确解题思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来自知识缺陷、能力缺陷、逻辑因素、非智力因素等各个方面,所以在解完一个题目后及时总结、纠错和反思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比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这个知识点时,给出问题:等腰ABC,AB=AC,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求顶角A的度数?

有的学生给出的解是:作BDAC,垂足是D,由BD= AB,得∠A=30°。这个解是错误的,分析错误的原因,发现一些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三角形的高这一知识点,认为高一定都在三角形内部,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和讨论,可得正确的解: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A=30°,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BAC=150°。

4.善于利用课堂小结,调动学生内在的反思能力

由于初中生在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有限,他们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总结,所以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反思和相互反思活动,调动他们的内在反思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我提问、自我评价等形式实现对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鉴别能力。

例如,问题:(1)点C在直线AB上,AB=8,BC=5,求AC长?

(2)点C不在直线AB上,AB=8,BC=5,求AC范围?

教师可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和探究,对问题的解题过程进行辨析,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找出解答中存在的不足,真正提高反思训练效果。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反思能力训练能够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想法以及面对的学习困惑,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这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反思能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反思、习惯性反思,在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反思探究中优化知识结构,逐渐掌握数学规律和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应当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有效的情境和问题中开展高效的反思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全面提升教学成效,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彩霞.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与教学方法创新[J].新课程学习,2013(5):78-79.

第10篇

[关键词]讲学案;自主学习;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25-01

讲学案既不同于教师的教案,也不同于学生的学案,而是教师教案和学生学案的统一,它有效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现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运用讲学案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体会。

一、精心设计讲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讲学案是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精心设计好讲学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在教学《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时设计的讲学案。

1.尝试活动

(1)利用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A,使A的半径r=2.5cm;

(2)再画一点P,点P与A有哪些位置关系?假设点P到圆心A的距离为d,那么:①点P在圆外,也就是d____r;②点P在圆上,也就是d_____r;③点P在圆内,也就是d_____r。

2.概念归纳

(1)圆是到圆心的距离____半径的点的集合;

(2)圆的内部是到圆心的距离_____半径的点的集合;

(3)圆的外部是到圆心的距离____半径的点的集合。

3.练习巩固

画线段CD=5cm。①画出到点C的距离是3cm的点的集合;②画出到点D的距离是2cm的点的集合;③到点C的距离是3cm,并且到点D的距离是2cm的点有哪几个?④画出到点C的距离≤2cm,且到点D的距离≥3cm的点的集合。

二、有效运用讲学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数学教师应在课前发放设计好的讲学案,这样学生能按讲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了解下节课要学习的基本内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备注在讲学案上,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讲学案的教学。

(一)精讲启发

由于学生课前已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了讲学案,初步掌握了新授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时不必面面俱到,而是重点讲解学生易错的内容和能力提升题。这样可节约教学时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巩固

学生课前已自主学习了新的知识,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并且能尝试着用新知识解决课本后容易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知识点后,可以用讲学案进行课堂检测,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练习期间,教师要注重巡视,尤其要对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三)讨论交流

教师可组织小组交流讨论,并了解每个小组的交流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然后,要求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在黑板上板演解题过程,最后进行讲评。这样既起到板书示范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提高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讲学案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和小结。通过反思和小结,学生可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提高综合能力。教师在批阅讲学案时,要认真看学生的小结反思,不能流于形式。

三、讲学案的优越性

通过讲学案的教学实践,我感到它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讲学案可以有效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使得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学会了预习,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课上能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通过运用讲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初步达成了W习目标,并且把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标注,上课时能注意听教师讲解,从不懂到懂,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印象更深刻。由于学生在课前已通过讲学案进行预习,所以课堂气氛更融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三)查漏补缺,教学相长

第11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数学教学;新课改;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学生的成长阶段,离不开教师的伴随,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了主要的责任。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现我们的教学魅力,实现教学的价值,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以谋求更好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回顾从教学改革实施之初,到教学改革初见成效的现在,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盲从,导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以下一些教学状况:

1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从填鸭转变成生硬的课堂提问互动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实行启发式教学。当这样的口号提出时,很多教师由于急于跟上改革形势,没有深入的体会其教学主旨,误将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这样就造成教师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过多,忽视了教学问题的质量。具体表现为: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问题无层次性、争对性,没有抓住重点。一句话,缺乏精心安排。教师过分重视问题的提出过程,而缺乏对结果的重视,忽视了对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的讲解。新课改中的启发式教学,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内容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主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开阔思维极其创造能力。虽然提问式教学是实现启发教学的有效途径,但是我们对于两者实际意义的区分,还是要做足功课。为了实现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我们的一切教学行为都不能够单纯的注重形式,要将其实际意义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2错将减少练习和讲解,当成精细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对于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能够进行拆分重组,渗透教材,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透彻的剖析,对于份量较轻的部分可以适当的进行删减,合理安排课时,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紧抓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教学内容却不能很好的把握。知识结构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没有及时的进行深入分析讲解,教学案例的选择上也不能贴合学生的实际,照本宣科;课堂上学生通常在做着无味的模仿练习,对于练习题目选择也是完全不具备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终导致学生对于前后知识的联系不够紧密,出现了脱节的状况。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求根公式的推导,那么学生在练习时只能套用公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讲清楚,学生练习时仍然套用公理。究其原因,就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讲解不透,交待不清。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精讲”的实际意义呢?新课程改革中给出这样的解释:“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适当地讲解。”所以,真正的靖江精练,并非是减少练习的内容,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找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练习内容进行教学。而且在讲解时,要对学生讲明这类型内容的变种题型,然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通过一道题,学会三道题甚至更多的解法,由此可以看出,精讲精练绝对不是形式上的少讲少练。

3教师只是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忽略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新形势的教学改革中,教师能够积极的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我们无疑是支持的,但是在进行教法的改良时不慎造成了对学法指导的忽视,又未尝有些得不偿失。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很容易造成只是掌握不牢靠,或者对知识只会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等情况的发生。这些现象都是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的结果,所以学生学法指导必须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如何渗透学法指导,也是我们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一直研究的课题,在此认为:“学法指导”———实际上只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传授学生一些学习的有效方法,这些学习方法要配合教师的教学改革,齐头并进,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复习课中结合内容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复习方法: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在培养学生智力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数式和图形特点;教给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概括等思维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图示记忆、列表记忆、归纳记忆、例证记忆的方法等。我们旨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

4错误的将数学教学过程简略,过于注重思维结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后,教学效果还是不会非常的明显,学生的学习效率没能得到显著的提高。我们的课堂还是不能进行究根结底的改善。实则是我们的出发点方向出了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过于偏重数学知识的工具性、极其整理性的论证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从而忽视了它在发展思维方面的智力价值,削弱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探索性非论证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在解题过程中,过分强调“框题型、对套路”,企图强化思维定势,其结果是使学生陷入思路呆板、单一状态。要改变这些教学现象,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认真研究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和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

5结束语

课程改革,带领着教育工作者,对教学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次全范围的审视,更将先进和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带日常教学当中。但是因人而异,教学改革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误区,这将影响到教学改革能否顺利的推行。跟随教学改革的形势,不断的回顾与反思,给教育一个全新的定义,努力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爱军.初中数学课改浅析[J].成才之路,2011,(8):I0009-I0009.

[2]王贵富.浅谈初中数学课改[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10):7-7.

[3]张玉祥.初中数学课改中存在的问题[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11).

[4]谢应文.浅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第12篇

一、数学教师 ――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导因素

在学生对一门学科由初步认知到熟知喜欢再到灵活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起到这一作用呢?

1.绘声绘色,让学生对初中数学有一个良好的认知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对抽象思维能力有着较强的要求,因此经过了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后,有些学生喜欢数学,有些学生不喜欢数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在这一点上明确告知学生,喜欢数学的继续努力,不喜欢数学的也不要在心理上有所畏惧。明确告知学生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很有意思的,比如利用方程可以把小学时期棘手的应用题变得简单而有条理;图形的多姿多彩以及它与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而有趣的数学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课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尽快入门,渐入佳境

学习数学知识,对现实生活的模拟很重要。如果不能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那么数学就只是干巴巴的几个符号,提不起学生的半点儿兴趣。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带领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去探究,尽量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

3.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熟练掌握知识

自然科学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在于它的实践性。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往往更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对具体实际问题的解决,也会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出进一步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了图形的章节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如果你的小屋需要重新装修,想铺花样地板,如何用几个形状各异的图形来组合成一块正方形,让地板多姿多彩而又整齐有序。这样,在对图形的组合运用中,学生对各种图形的形状特性、图形之间的相互组合可以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通过组合地板,也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有了小小的成就感。

二、学生 ――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固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接收教师传达的信息后所掌握知识的程度、自身能力的提升却是衡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标尺。学生不只是一个被动接收的群体,他们其实也是一个主动接收、主动过滤、主动选择的群体。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课堂效率达到最大化呢?

1.课前提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可以对教师将要讲解的知识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在预习的过程中,哪些知识已经了解,哪些知识不太明白,学生可以了然于胸,重点强化那些不熟悉的知识,从而既能集中脑力又能节约脑力,达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2.课中主动思考

教师的有效指引、学生的主动思考,两者之间若能形成良性互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课中主动思考,一方面能让自身的知识融会贯通,把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牢固;另一方面,还会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把教学思路拉得更加开阔,两者相辅相成,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

3.课后积极实践

课后积极实践,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明晰、具体的印象,从而扎实地掌握。不断消化、累积所学知识,不断加固学生自身的知识框架,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才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教学方法 ――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关于优秀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模式,但是,死搬硬套是起不了作用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本班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在此不再赘述,强调两点,仅供参考。

1.切实做好数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性互动

我国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中,明确了两点: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熟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其实,这就涉及数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引用实际问题作例证,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方面的训练大多数教师已经做得很好。但是关于后者,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做得还相对较少。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强化后者,形成两者的良性互动,使数学更加生动、具体和实用。

2.尝试分组共进法

一个班的学生,其数学的学习水平往往参差不齐,不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会产生偏差,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一顾及。为了使学生能够共同提高,教师可以按照学生水平的不同,将优等、中等、差等学生结合分组,每组包含相同数量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在一个小组的范围内形成帮扶合力,同时,各个小组之间形成一种竞争的态势,促使各小组努力提高数学水平,形成积极、活泼、共进的数学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