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高效学习法

小学生高效学习法

时间:2023-06-05 10:16: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高效学习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高效学习法

第1篇

一、内涵与特征

“思路图示”学习法是受英国“记忆之父”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思维导图”的启示,其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左右脑同时运作,将思维的痕迹在纸上用图画、线条等形成发散性的、可见的图示结构。在具体语文课堂实践中,“思路图示”学习法是指在学生对文本自主认知的基础上,运用简要符号、浓缩的文字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再现对文本认知的个性思维成果,也就是将课文学习转换成直观而具有儿童特点的图文并茂的“思路图示”。这一学习法非常符合小学高段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认知特点及语文学习规律。其主要显性特征有三:

(一)阅读过程。

体现自主性与个性。“思路图示”学习法要求学生在自主、投入地读懂课文后,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种图示方法,大胆、直观地表达自己对课文情节内容、情感发展、篇章结构、词句运用、中心思想等方面的感知与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无论是自主阅读还是同伴交流,都是按照自己的阅读理解方式与意愿进行,阅读的主体性地位和个性化理解方式得以充分发挥,真正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要求。

(二)表达方式。

体现多元性与开放性。“图示思路”学习法要求学生自由、个性、多元、开放的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与理解成果。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维力及语言文字归纳、概括能力。可利用关键词、短句、图形、图表、连接符号及各种色彩、形状来表现自己对整篇课文或某一个段落的理解与感知。

(三)内在要求。

思维、情感及语言文字训练的融合性。即学生所绘制的课文思路图应该融合思维、情感及语言文字训练于一体。无论是用何种形式、图形来表达,都要始终把握住“语文性”这一本质。也就是说“思路图”必须体现出语文学习应有的主要成果,诸如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情节的理解、思想的感悟、结构的掌握、语法的领会等。在这种组合型的表达方式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到字词、语句恰当、准确、凝练,而其他符号、线条、图形或颜色、形状仅是辅助、服务于其对课文理解的。学生的“课文图示”决不能画成类似美术作品。

二、策略与方法

“思路图示”学习法作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必须和其他环节联合运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学法优势与作用。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实践中,一般实施策略及步骤如下:

(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上课伊始,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一到两遍后,写出自己对课文大意的概括性理解。然后与学习对子、小组成员交流,进行自我完善与补充。难度稍大的课文还可以每小组推荐代表进行班级展讲,以助于全体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这一环节主要着眼于训练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及独立理解、表达能力,融课文理解、语句概括训练、口语交际训练于一体。

(二)细读课文,画思路图。

“思路图示”环节是整个课堂结构的核心环节。让学生在对课文大意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再细读一到两遍,画出自己对文章的各种理解与感悟。将知文本、识背景、懂意图、汲精华、悟情感、生感受、得收获等不同层次的理解,运用简要符号、图形、表格、浓缩的文字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很有个性地尽情表达。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并训练的主要要点有:1.通过图示方式深化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2.通过图示方式揭示课文各部分之间、各部分与中心之间的关系,初步完成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高年级可同时完成从内容到形式的理解;3.通过图示激发学生的联想,引发学生的思维。这一环节的基本操作流程为:画思路图――小组交流――班级展示。其中小组交流与班级展示这两个步骤要求要有恰当科学的评价方式及准确恰当的现场生成性点评与指导。

(三)精读课文,核心探究。

学生在思路图的整体引导下,可根据每篇课文的重点学习目标,选取1-2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讲、演、辩等各种学习方法可以尽情运用,最终让学生获得带有属于自己的个性语言及思维成果。中低年级可以在这一环节中完成“从课文内容到文章形式”(即结构、写法等)的深化理解。

(四)悟读升华,自我建构。

在学生完成“课文内容理解”及“文章形式”理解这两个过程后,为了使语文课堂学习真正达到“言意兼得”的学习效果,必须就本节课习得知识、能力、情感在联系单元主题与本节课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整理与运用。我们一般采用的是直指文本深处的小练笔、字词句自我整理等方式。当然可以有多种样式,最终达成回归文本的整体感悟及语文学科学习中习得知识、能力、情感的自我建构。

三、优势与效果

(一)符合小学阅读教学的规律。能够高效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学生阅读课文,实际上必须通过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理解这样两种理解过程。阅读理解首先是从认读字、词开始,然后由字、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理解,最后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中心思想。这是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过程,它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态度。实际上,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主要反映在他们能否顺利地完成对课文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过程。第二种理解过程是指从课文的中心思想出发,探讨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如何根据中心组织材料以及如何准确运用词汇描述事物和现象。这是从内容到形式的理解过程,它是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过程的发展,它可使学生将阅读理解与提高写作能力有机地联系起来。

学生的理解水平,受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加之认知水平还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这就使他们在理解抽象的字、词时,往往需要具体事物或感性经验的支持;再者,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充分发展,概括能力也较缺乏,因而在阅读中难以实现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图示思路教学法正是针对小学生阅读理解中的困难,采用将课文的文字表述转化为图形、图象、图表的方法,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蕴含在文字表述中的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及其意义外显化,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完成第一种理解过程。

同时图示学习法的作用还在于:它有助于根据文路逐步揭示作者的思路,使学生在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领会课文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图示可以在同一时空直观而完整地表现文路,使学生较容易地发现课文的中心思想与各段具体材料之间的关系,顺利完成第二种理解过程。

(二)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能高效训练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区别之一是两者所操作的材料不同,前者以表象与具体概念为操作对象,而后者以抽象概念及命题为操作对象。两者在反映事物时,其概括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发展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儿童对事物和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思路图示学习法的特点就在于重视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指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与综合。学生在读文写画思路图过程中至少体现出两种不同思维倾向,形象化思维的具体表现为: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整体地再现出对文本的认知;逻辑化思维的具体表现为:概括提炼,归纳整理,思路清晰、语言简练,他们借助文本信息进行思维,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协调运用,表现出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思维痕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各种综合学习能力、全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训练。

(三)符合新型课堂的特征,彻底改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行走方式”。

第2篇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究竟有什么好的良策呢?以发挥小学生自身条件为基础,结合英语学习的一些规律,就能找到适合他们的英语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以兴趣为契机,多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运用语言

初学英语阶段,意识还处于感性阶段,老师会千方百计地在课堂上激发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做游戏、唱儿歌、画图画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调动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小学生明白学习英语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二、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倾听的习惯。

2、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3、养成背诵的习惯。

三、注重积累,搜寻有效的记忆方法

记忆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记忆方法直接关系到英语学习的成败。小学生是初学者对于单词的记忆还知识处于感性阶段,如能引导得当,能发挥他们记忆的潜能。

很多人说在阅读中背单词,但那是需要一定的单词量作为基础才行。虽然阅读很重要,但集中精力专门背单词还是必须的,否则单词量太少,阅读就完全失去了兴趣。我们学习我们的母语,尚需要专门的记生词和生字。

可以使用单词记忆软件辅助记忆,笔者曾使用“四快高效学习法”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款软件最大的好处就是记忆的效果特别好,它的原理具体我也说不清楚,一开始用觉得这软件挺一般的,没什么特别的,但是用到后来(你试个几天),你就会发现很神奇了,他真的能监测到你即将忘记的单词,然后重现让你学习。这对于大量词汇记忆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四、持之以恒,把握未来

学习英语要过许多关,如语音关、开口关、拼读关、朗读关、默读关、快读关、词汇记忆关、句型转换关、情景说话关、快速听写关等。过每一关都要下够功夫,练够火候,才能苦尽甘来。

以下六点是重点

1. 上课时间一定要充分把握

2. 坚持大声朗读课文,可改善自己的语音,语调。

3. 通过学习课文,在课余时间翻译课文。

4. 对于每课的语法重点,要适时总结,细致分析。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数学教学中注重活动教学,在课堂加强师生之间,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课堂效率。在这种课堂教学中,“互动”逐渐发展成为一大创新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由此突显出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性。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互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一、注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要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个性,考虑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构建和学生相适应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用趣味知识和生动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课堂的轻松,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课堂知识。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又如,在数学课堂讲解“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拟“相背而行”和“相向而行”的知识环境。在互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终点的含义”,掌握“相遇问题”的知识点。在教学活动中多结合一些游戏和模拟,可以使课堂更为有趣,学生更加积极参与,体现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大脑思考能力,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课堂效率。

二、注重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环境下,应当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并将此作为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点。要注重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代替过去教师的主体地位,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知识学习中去。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自主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铺设良好的基础。

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方面,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叫做小组学习法。它能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调查报告显示,结合小组学习的方法,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提高约20%-30%。这种方法改变了以往“说教”的落后教学模式,留给学生很多自由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增进了学时间的相互讨论和交流,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也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这种能力的锻炼会对学生的终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三、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信息技术使课堂教育声形并茂,灵活生动,更快的给学生展现了直观的学习材料和知识点,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思维更加开阔,思路更加清晰。这种工具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一大重要手段。

例如教师在解释“角的度量”知识点时,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新颖的flash课件,展示做角、玩角、变角等不同过程的变化,让学生自己结合动画学习和思考,对角的认识由静态转变到动态,在动态变化了解和掌握广义的角。也可以在课件中展示两个一样大的角(但将角1的边弄长一些,角2的边弄短一些),然后让学生各自回答。有些学生会回答角1大,有些会回答两个角一样大,这样就使学生思维更为活跃。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课件演示两个角可以重合。这种直观教学生动地让学生理解了角的大小跟边长没关系,而只跟角的张开大小有关。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学生听课更加认真,对概念理解更为清晰,能感受到知识的获得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四、将数学教学与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相结合

数学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到生活中。所以教师在讲解课堂知识时要多注重引入一些生活题材,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还原了学习内容的生动背景,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思考生活问题,在学生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作用。

教师在教学时联系学生周围的生活情境,引入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促进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更好地形成一个良性学习循环状态。在交流中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在讨论中巩固所学的内容。

又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小数的加减法》时,让学生走进“课堂超市”。让明明在“商店”买一个1.9元的钢笔和0.5元的小刀,他给“售货员”3元钱,能够找还多少钱?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学习用品的单价,明白了以元为单位的加法(1.9+0.5),掌握了“小数点对齐”的知识点。继续追问: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把元改写成角(19角+5角),又会找回多少钱呢?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后,又学会了减法,最后得出结论:小数加减法跟整数加减法类似,都要将小数点对齐。学生从生活问题中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自主学习了数学知识,构建了数学思维模式,掌握了数学知识体系,学会了用数学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数学知识,又将其运用于生活中。

结语

要建立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体系,我们必须将新课程理念熟记于心,参照“有效教学”的理念,研究教材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探索简单的教学风格,灵活的教学方式,扎实的基础训练,直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能力,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下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带动学生进一步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沈灵飞.试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4,33:157-158.

第4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理念都在发生着变化。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生来开展,以此促进整个教学活动的推进。本文主要以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为内容,通过分析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 学习主体性;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人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无论是与他人相处还是与事物相对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我们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进行实践活动都需要激发自己的主体性,这样才能发挥作为个体的智慧、思维、才能等等。从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来看,因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学习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推进教学活动的进行,让学生在自己的信念、欲望、记忆方式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情感下去追求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进行自己的学习活动,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一、主体性的内容

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特质,又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据。主体性的内容形成了人作为主体而进行活动时候的行为。

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其主体性,首先是对其自律性特质的引导和发挥,让他们学会去发现和整合自己的学习活动,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计划去进行,这样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才是有效的。其次,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必须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才能有效地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最后,小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更好地去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自己的创造。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1.有效进行课堂设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在我们的教学之中,要想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需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保持教师与学生之间融洽、积极的师生关系。教学研究表明,一个好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营造出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被教师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加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也需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认识时间》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下,这样来引导学生。学生对于时间都会有自己的想象和概念,有的学生认为钟表上展示的就是时间,有的认为太阳出来到太阳落下就是时间,有的认为每天上下课的铃声就提示的是时间,那么在课堂开始之前,我们就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自行讨论,通过自有讨论学生都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情绪,这样一来整堂课的学习气氛就变得很融洽了,再来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就表现出了更加活跃,大大地提高了这节课的教学效率。

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鼓励小组合作学习,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的具体措施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学生的主体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合作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主体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进行交流、学习。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乘法口诀》的时候,对于小学生而言,乘法口诀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这节课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竞赛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参与,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乘法口诀的竞赛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以5-6人为一个小组,以每组小组为一个单位,通过设计竞赛的抢答题、必答题、淘汰题等等来进行比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有效地构建了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3.优化教学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形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让学生感受具有声音、图片、影像、视频等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圆柱、圆锥和球》这一章内容的时候,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教具来让学生了解圆柱、圆锥和球的不同特征,还可以通过PPT课件展示动态或者静态的相关图形的图片,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并且还可以收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圆柱、圆锥和球等物体,激发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新形式的教学作业来让学生主动参与,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到课下去进行圆柱、圆锥和球体等相关的生活中的物体的搜集,通过搜集、整理生活中相关的立体图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以这样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生活进行教学也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程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对于课堂教学活动而言十分重要,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应该积极有效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形式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以师生之间的良好的关系来维护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和发挥,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陈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分析[J].都市家教,2014(4)

[2]林钧.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10)

第5篇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8-0011-02

“人的毕业证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证书。无人能看到自己的毕业证书,凡是以为看到了自己的毕业证书的人,活着时已经死了。不自学,毋宁死。”这是郑渊洁在《我家三代小学生》一文中告诫后辈的话。

郑渊洁的父亲,读了5年私塾小学,靠自学成为华北军政大学、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哲学教员,创造了小学生教大学生的童话。郑渊洁自己,只读到小学四年级,是一个人写一本月刊25年世界纪录保持者,2009年以2000万的版税收入,荣登“第四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宝座。郑渊洁的儿子,因不堪忍受应试教育摧残,小学毕业后在家接受其父教育,完全靠自学计算机成为北京某著名网络媒体技术总监。

郑家三代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那就是不停地自学,自学,再自学!

自学即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及由此衍生的自我教育。由于自学的时间、内容、进度均可自己决定,避免了学习过难或过易造成的精力浪费。

自学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按理说,学习是不需要督促的——为什么今天有那么多孩子厌学呢?原因很简单,本应该让学生主动求索,自发进取,而学校教育将学习变成了高压灌输——思想、方法、知识,乃至一切行为都要用灌输的方式来处理。其结果是教育中的所有行为都变成了外在努力,而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追求。打个比方,学生就像小毛驴,学习就是赶路。理想的境界是在能看得见的前方摆着青草,让学生信“驴”由缰,自由奔驰;中等方略是苦口婆心地告诉“毛驴”,远方有吃不完的青草,再用根绳子拴着笼头,生拉硬扯;最次的做法是,要到哪里去毛驴不清楚,“主人”扯不动绳子就掉过头抽驴屁股……厌学由此产生。

自学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有效教学要想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欲望,前提就是归还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只有自主,才能解放学习力。生产队吃大锅饭和包田到户,生产力的高下不言自明;强制学习和自主学习,学习力的优劣显而易见。

自学是一种持久的学习。学习的诱因是自我需要,自学的好处是,易于激发并保持浓郁的学习兴趣,无师自通后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正像爱打球的男生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出汗是享受;棋迷盯着黑白棋子——熬夜就是幸福。你让一群老太太追着足球跑,让不知围棋死活的书呆子去下棋,那比出苦力还难受。

学到终极看自主。马斯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越是在自主状态下,独立地发挥出潜能,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越有成就感,越能成为自由、健康、无畏的人。自我实现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教育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帮助人满足这种追求,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体验最大的快乐。

从这个意义上,自主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不二法门。放手让学生自主的教师,才是真正爱生如子的教师——培养能独立生存的孩子,是所有父母共同的祈愿。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积极性;分组方式

小学时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每一个教师都想方设法地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经常会出现教师的付出与学生的收获不成正比。小学生思想单纯、思维简单,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喜欢和与自己同龄的学生在一起,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对他们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几个人在一起进行数学知识的研究,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在我国还处于一种起步阶段,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阐述,力求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以其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一直深受教师的喜爱,这种教学方式以小组学生的综合成绩作为一种评比标准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学习。首先,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尤其是小学生,内心对于周围的事物都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心理,上

课的时候他们非常听从教师的话,这就导致了他们把一部分注意力用于观察教师上,忽略了知识的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会让学生把注意力投入到与周围同学的交流当中,有助于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进程,而且和周边学生积极地进行问题探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开朗,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不少的帮助。其次,学生不论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多久,最后他们都需要步入社会这个大熔炉,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学生积极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慢慢的就会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面对问题互相讨论就是一个坚持自己观点的过程,在这种环境中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变成一个有自己独立思维与见解的人才,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每一个课堂不论教师讲解的多么生动,学生之中也难免有溜号走神的现象出现,使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之间的交流就可以帮助学生把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课堂教师的讲解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欢数学,进而帮助小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1.分组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奇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想要使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得到最大化发挥,首先就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

分组。以往的分组教师都是让学生几个人随机分组或者直接让离的近的学生成为一个小组,这种分组的方式限制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使得学生学习的时候不能最大化地提升自己,并且分组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开端,教师应该更加重视。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理解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及其他与学习有关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对学生进行长处短处有机的结合分组,使得每一个小组的学生之间都可以做到互相提高、互相促进。这样分组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

2.多元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促进高效课堂实现,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使用填鸭式教学的方式,使得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日渐下降,久而久之,看似坐在教室中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力逐渐被其他的事情所吸引,影响了学生的进步,因此,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着重了解如何使用积极的课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比,教师可以使用探索式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变成从不同角度看待就会有不同思路进而产生不同结果的新问题,这样可以发挥出团队研究的巨大优势,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不同的答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快速构建。其次,教师针对小学生都会采取游戏式教学的方法,而游戏式教学中经常会让几个小学生组对进行对抗式学习,小组此时的优势也会被发挥

出来。

三、注意事项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其中涉及许多问题需要教师格外注意。首先,既然教育对象是小学生,那么心智不成熟的他们难免会在一起出现打闹的情况,因此课堂上教师就需要加大对每一个小组的关注力度,让学生可以形成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评比标准是看每一个小组的综合成绩,所以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明白优胜小组的产生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种对抗式的教学方式会让一些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观察,保证学生的状态良好,让学生的心理上一直充满阳光。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手

段。教师应该积极地对其进行研究,保证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发挥最大的功效,让学生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7篇

关键词: 元认知技术 学习过程 应用

目前中小学教育现状是:一方面,社会各方面人士都在呼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学生被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得身心疲惫。因此,如何才能让中小学生真正减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习技术的心理探究》,并在珠海36所中小学开展长达三年的课题研究,课题核心内容为元认知技术。课题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元认知技术,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监测和调控,迅速而准确地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判断、加工和处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能。

一、元认知技术的理论基础

为“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使学习过程最优化,我们通过在课堂中实施一系列元认知课堂教学心理实验,全方位地探讨影响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心理因素,分析中小学生学习技术形成的心理机制,构建高效能的中小学生学习技术体系。

(一)什么是学习技术?

学习技术是人类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并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操作技能。中小学生学习技术是使学习过程最优化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程序化的操作系统。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学习技术在中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中小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使用他们已经掌握的有关学习的知识与经验,也就是说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他们所拥有的学习技术。而学生的学习技术的心理、生理机制是怎样形成的,对学生学业成绩、学习效能有何影响,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观察和研究的。本课题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中小学生的学习技术为主线,通过学习掌握认知过程技术、学习过程技术、学习管理技术、研究型学习技术,尤其是元认知理论的高效能学习技术在各学科学习中的综合应用技术,使中小学生成为一个策略型的学习者。

要实现高效能的学习技术,就必须掌握元认知的理论与技术、优化认知过程技术、把握学习过程技术、运筹学习管理技术、实践研究型学习技术。只有整合以上使学习过程最优化的态度、方法、策略系统,才能把握学生的学习技术状况,才能投入最少、产出最多,达到高效能学习的目的。其中,元认知技术在学习技术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它吸取了认知发现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学习管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精华,对认知过程进行计划、监测、调控,有利于提高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反思的能力。大量的研究表明,元认知技术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活动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对教育教学的实践和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元认知技术是学习技术的核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思维水平、智力水平的高低,就是元认知水平的高低。元认知技术是学习者运用元认知的能力,是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测和调控的技术。它高度地反映了主体的自我意识性和能动性水平。尽管学习受到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元认知技术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对这些因素的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因而成为高层次的、核心的、关键性的要素,并最终提高学习效能。元认知技术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元认知技术在提高中小学生学习技术中主要发挥如下功能:一是有助于开发智慧潜能,提高学习能力;二是有助于培养计划能力,提高认知效率;三是有助于主体性发展,弥补认知能力的不足。

本课题在全面系统研究中小学生学习技术的基础上,把元认知技术全面渗透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以达到认知过程的高品质、学习过程的高效率、学习管理过程的高目标,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二、元认知技术训练方法及实验程序

我们在综合运用教育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心理测量法、文献检索法、追溯回归法等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在珠海市36所实验学校用规范的心理实证研究法,把元认知技术全面渗透到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对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行为问题的类型、表现、分布,以及对影响学业成绩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构建了一套中小学生的高效能学习技术系统。

(一)元认知技术训练方法。

元认知技术是通过训练获得的。元认知技术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经验总结法、程序学习法。元认知技术训练的具体操作最常用的是自我提问法。本课题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梳理,汲取众家所长,形成了一套针对元认知技能训练的系统方案。

1.自我提问式的元认知技术训练步骤

第一步: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以例子向学生讲解如何回答自我提问单上的问题。

第二步:每天布置学生运用自我提问单,完成2―3道练习题;第二天,教师再讲解答案。

第三步:自我提问单也可使用提示卡进行。把卡放在桌子左上角,告诉学生每次解难题时,分几个阶段进行,每一阶段先看卡上相应的提示问题后再进行思考,如此反复直到成功解题为止,每解一道难题时都必须按卡上的几个顺序执行。

2.运用自我提问单的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要求学生在做习题的每个思维阶段,都必须结合题中条件先就提问单上每个问题向自己提问,并将每个问题的答案写在作业本上,然后再求解。

第二种形式:要求学生一边解题,一边填空。如我有没有将关系句准确地转化成代数式?我有没有充分挖掘在题中的隐含条件?它们是……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使用“提问单”,有效地监控自己解决问题的认知加工过程。

3.自我提问单三步训练法

第一步:教师提问。由教师将提问卡念给学生听,学生边听边填,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教师要加以适当解释。

第二步:学生相互提问。由学生就提问卡互相提问。

第三步:学生自我提问。要求学生将提问卡放在桌子右上角,思考问题时边看边问。

在语文学科中,我们采用直接传授学习策略(ISL教程),即直接教给学生阅读的元认知策略,学生接受训练后,在自己的课程学习中能正确地、自动地使用这些策略。

在数学学科中,我们采用启发式自我提问法,它包括准备计划阶段、解答问题阶段和解答反思阶段。在每一步骤中,训练者都要给学生提供一系列供他们自我提问的启发式问题。

在英语学科中,我们把元认知与英语学习的特点相结合,包括单词记忆时的自我调节与监控、听力中的自我反馈、会话时的自我调整、朗读时的自我监督、写作时的自我检查等策略。

(二)元认知技术训练实验程序。

元认知技术训练的实验程序包括三个方面:确定实验周期、选择研究对象、实施实验过程。

1.确定实验周期

元认知技术训练的实验周期为一年。

2.选择研究对象

该实验设置了元认知实验班和对照班。元认知实验班接受元认知技术训练方案;对照班不接受该方案。实验班级由每个学校中等水平的平行班中选取,其余平行班可作为对照班。实验班中小学选四年级、中学选初二年级、高中选一年级。实验班级由元认知实验班、对照班组成。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教师、学习科目、前后测时间等条件几乎都是对等的,但不是同一批教师。有条件的实验班应具备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教师,实验班的教师必须经过课题组的专门训练,接受课题组专家的听课督导。

3.实施实验过程

元认知技术训练的实验过程一般分为前测、元认知训练、后测三个步骤。

(1)前测。对两个班的学生同时进行元认知问卷调查测试。用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前测学业成绩。前测学业成绩两个班之间无显著差异。

(2)元认知技术训练。元认知实验班接受此训练,使用元认知提问单提示卡。具体做法:把卡放在桌子左上角,告诉学生每次解难题时,分计划、监测、调控三个阶段进行;每一阶段先看卡上相应的提示问题后再进行思考;然后再如此进行下一阶段直到成功解题为止。每解一道难题时必须按卡上的顺序执行。对照班则按常规教学。

(3)后测。再对两个班的学生同时进行元认知问卷测试。把本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后测学业成绩。

三、元认知技术对学生学习的创新与贡献

研究证明,元认知学习技术能有效地促进中小学生在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促进中小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为中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该课题研究对学生学习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地定义了“减负增效”的“高效能学习”概念,发展了学习理论。

针对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的积弊,提出“减负增效”的高效能学习新概念,通过提高教师的课题教学质量,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的目的,使学习过程最优化。

我们认为,高效能学习是能够真正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学习,是能推动能力和态度发展的学习。具体体现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多、快、好、省”。为此,我们首创“高效能学习”新概念。高效能学习可以形象地描述为学习过程中的“投入”最少,“产出”最多,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学习”最多与“精力投入”最少之比。这里所说的“有效学习”是指学生所学习到的终生受用的知识、能力和态度;这里所说的“精力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所投入的时间与脑力。因此,高效能学习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高效能学习=(有效学习/精力投入)=(学到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学习能力+学习技巧/学生设入的学习时间×认知负荷)

因此,减轻学生负担不仅仅是指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时间负担,还应该减轻学生的脑力负担和心理负担,也即减轻学生认知负荷。

我们认为,学习技术是使学习过程最优化的态度、方法、策略系统,也是学习者利用相应的学习工具作用于学习对象之上实现特定学习目标的能力。探讨中小学生学习技术的心理、生理机制,揭示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行为问题的分布特点、年龄特点与变化规律,发展、丰富学习理论,有利于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学业成绩提供理论基础。

(二)把中小学元认知课堂教学模式拓展到各科教学中。

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中小学生元认知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了其对学生学业成绩、学习效能的影响。此外,我们把元认知技术训练从以往的数学学科领域拓展到语文、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全面开发各学科的元认知技术。

(三)元认知技术训练证实了可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我们在实践上证实了进行元认知技术训练课堂实验后,中小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等学科学业成绩明显提高,说明了元认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各科学习质量。元认知技术训练主要是教会学生根据自己认知风格的特点、学习材料的性质及学习的具体任务和要求,灵活制订学习计划,采用恰当学习策略,并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反馈、修正调节,进而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增强学习的效能。研究结果表明,学优生能自主地进行自我的计划、监控、调节,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应各科的学习实际,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而学困生缺乏的正是这些能力,通过元认知技术训练,学困生在各科成绩其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元认知技术可以明显改善学困生学习的方法、策略等。如果对学困生进行听课、记笔记、复习、集中注意、防止学习惰性等学习技术的专题辅导,学困生的无力感就会减少,学习积极性将明显提高。

(四)把元认知技术与讲学稿相融合,增强其实用性。

讲学稿使元认知技术的训练方法更具操作性。讲学稿相比元认知外显训练中的自我提问单更具体、更全面。讲学稿的教学实践渗透了元认知技术的训练内容,使得元认知技术的实施运用更灵活、更有效。元认知技术与讲学稿相融合则有以下优势:第一,容易被学生和老师所接受,而且能把元认知技术训练的三个环节融入到讲学稿中,可操作性更强;第二,教师可通过学生完成讲学稿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运用元认知技术的能力,并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第三,讲学稿能使水平不一致的学生都能顺利地进入元认知技术的训练中。

(五)元认知技术证实了多元智能理论的价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元认知技术通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计划、监测、调控,不断地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认知特点、认知方式及认知倾向,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技术,成为主动学习者。元认识技术证实了多元智能理论的价值,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者、协助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实现以下三个转变:由学生的控制者转变成为学生的观察者;从学生的监护者转变为学生协助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情景的提供者。由此可见,元认知技术使教与学的空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资源实现了最大可能的丰富,学生的特性也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和理解。元认知学习技术使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创设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创造性地建立自己的独特学习系统。元认知学习技术的形成,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自我成长。

(六)编制了学习技术测量问卷,完善了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

我们从学习心理测量的角度,制订了学习状况调查问卷、学习技术问卷、元认知技术问卷。学习技术由元认知技术、认知过程技术、学习过程技术、学习管理技术四个因子构成。另外还制定了适合珠海地区的常模,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使中小学学习技术的心理探究实验更加科学、规范,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

本课题研究紧扣学习技术的主题,内容深入浅出,既有对元认知理论的探讨,又有具体的元认知技术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不仅为中小学生带来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技术,而且为学习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思路。

四、元认知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回顾我们三年的研究历程,受元认知理论、元认知训练方法研究及实验时间等的限制,该实验研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在进一步研究中改进和完善。

(一)进一步完善元认知理论与技术体系,拓宽其适应性。

目前关于元认知的理论许多方面尚存在争议。在实验过程中,元认知训练在教学中应用的方法还比较单一、粗糙,训练内容、目标、评估等都需进一步完善。元认知训练的课堂教学实验班级只在小学四、五年级,中学的初二年级,高一年级进行。这还有待推广到小学低年级和中学的毕业班,使其适应性更广。

(二)努力创设元认知技术训练的主客观环境。

在元认知技术训练的教学实验中,还存在个别实验结果没能证实实验假设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过多的干扰因素所致。教师是否掌握元认知技术的训练方法,是否适应角色的变换,课堂环境是否符合训练的要求等因素,都会制约训练的效果。因此,在开展元认知技术训练的时候,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控制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创设一个良好的主客观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把元认知技术训练结合到课程改革中。

当前如火如荼开展的基础课程改革,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与元认知训练的目标是一致的。如何在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中渗透元认知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需要更多地研究。目前,关于元认知技术训练方法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为我们今后的研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有许多方面还需要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工作者的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336-339.

[2]吴正,张厚粲.智力理论和智力测验的新发展[J].心理科学,1993,16,(3):186-188.

[3]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P6-48.

[4]单志艳.元认知的培养与训练概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29,(4):73-77.

[5]余嘉元.当代认知心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377.

[6]张庆林.元认知发展与主体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69-170.

[7]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23-248.

[8]张大均.教学心理学研究[C].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88-320,321-351.

[9]汪玲,郭德俊.元认知的本质与要素[J].心理学报,2000,32,(4):458-463.

[10]杨宁.元认知研究的理论意义[J].心理学报,1995,27,(3):322-327.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策略,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高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的潜力,激活思维,开启心智。下面就我在课堂教学引导小学生进行语文合作学习策略的具体实施作以介绍:

1.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同时还要考虑到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其次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小结讨论情况;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内的不同意见,把讨论一层一层引向深入;发言人负责代表小组,就小组讨论情况作总结性发言;监督员负责督促小组成员遵守小组讨论规则,协调组内关系;资料员负责收集整理上交本小组的“三单”及其它学习成果等相关资料;计时员负责提醒大家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讨论,提高学习效率等。等学生胜任了自己的岗位后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角色的互换,以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2.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角色定位

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和专注倾听是使合作学习得以开展的积极学习状态,这几种状态需动静结合,相互转化。作为积极的合作者,应努力做到:①按照角色分工,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②面向你的小组成员,大方、大声地展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③应鼓励自己大胆地展示没有把握的见解,有承受“说错了,说得不够好,说得不够完整”的健康心理状态。④应注意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能切中要害,适度概括,能借助手势等身体语言帮助阐明观点。

3.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3.1 教师是机敏的倾听者。当学生在合作讨论时教师不能只保持沉默,要尽快听出学生发言中的准确含义,还要听出学生的发言与主题的相关程度,以便在讨论受阻时能及时介入。

3.2 教师是积极的引导者。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有时会出现话题脱节、观点分歧、背离教学目标等情况,因此教师应努力做到:①调控合作学习的时间和节奏,在学生困惑处多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感受思考过程。②当学生讨论跑题时,教师需引导话题方向,启发学生沿着关键问题开展合作学习。③关注全班的合作学习状况,及时鼓励,让学生效仿学习的具体目标,给全班同学树立身边榜样。

4.合作学习的高效时机

4.1 在课堂生成问题时开展合作学习。

如在教古诗《墨梅图题诗》时,我一直苦苦思考如何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王冕清高孤傲、鄙视世俗的气概,进而理解托物咏志的古诗写作手法。没想到,课堂上一名学生讲了一个关于县官求画的故事,给我带来了上课的灵感。我让学生分组表演这个故事,建议学生表演时别忘创设情景,将诗歌融入表演中。学生兴趣盎然,分配好角色,投入的排练着,一会儿,就有几组学生上台表演了:

生1(傲慢)我乃堂堂一县之长,今天特地前来求画,不知能否赏脸?

生2(谦卑)县官大人,小人不才,那配给您作画?

生1(大吼)什么?岂有此理!难道你不想给我作画?

生2(不卑不亢)您另请高明吧!

生1(大怒)你不想给我作画,我剁了你的手指!

生2(一身正气,指着黑板上的墨梅画)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有一定舞蹈基础的生2把王冕演的活生生的,效果出奇的好。

4.2 在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教学时开展合作学习。

如教学完《跳水》后,可精心组织如下:问:如果你就是一名记者,你现在就在船上,你将采访船长、跳水的孩子、水手中的谁?你打算采访些什么问题?问题一出,孩子们便行动起来,有的扮演船长、有的扮演水手、有的扮演小孩,有的扮演记者,合作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内人物的品质认识,而且培养了创新意识,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为进一步优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在教学重难点时开展合作学习。

第9篇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快乐体育 渗透方式

近年来,小学生课业越来越繁重,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体育运动是释放压力的好途径,将“快乐体育”渗透于小学体育教学中是一种很好的释放小学生天性的途径。另外,“快乐体育”理念改变了传统教师单纯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的教学模式,在锻炼学生体力的同时对学生的人格和品德进行教育,使小学体育课堂更丰富生动,让小学生更主动、更快乐地学习体育。

一、“快乐体育”理念的内涵

“快乐体育”理念强调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参与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和愉快性,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多互动,学生将学作为一种享受,教师将教作为一件趣事,让“快乐体育”理念渗透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含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向导,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将情感与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运动主动性和体育热情,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及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

二、将“快乐体育”理念渗透进小学体育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顾名思义,“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体育的快乐,因此,将“快乐体育”理念渗透进小学体育教学中应遵循趣味性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时,教学内容和形式要做到有趣、活泼,在完成教师教学工作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而不是敷衍了事。遵循趣味性原则,要做到两方面,首先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尽量生动有趣,可以采取诸如阳光体育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游戏法等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语言要形象生动,示范运动项目时要配上绘声绘色的语言,教具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喜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互动性原则

小学生已经具有充分的个体意识,但相对来说还不够客观、全面,有很强的主观色彩,需要借助他人的评价完善自我意识。他们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要受到表扬,因此,“快乐体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遵循互动性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从体育活动中体验到快乐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出正面的评价,要求教师怀有一颗童心,与小学生进行互动,并在互动中鼓励小学生、表扬小学生,让小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针对性原则

小学生比较独特,他们很容易兴奋,好动活泼,并很快将这种氛围扩散开来,但其协调性及动作准确性很弱,能体验到丰富的感觉和知觉。不同年级的学生身心特征不同,同一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不同的身心特征,要贯彻“快乐体育”理念,需要教师遵循“针对性原则”,做好因材施教的工作,针对不同性格、不同体能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小学生的体育课堂更人性化,让每个小学生都能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四)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有些教师认为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社会行为,在体育教学中,容易忽视小学生的独特性格特征,在“快乐体育”理念的指导下,这种做法实不可取,小学生如今已经能很清楚地感知到周围的事物并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将学生当做独立的社会个体,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创设高效的、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

三、将“快乐体育”理念渗透小学体育教学的措施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创设趣味性情境

人的情感都是通过某些具体的情境体验到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创设有趣丰富的情境,不仅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极大地丰富,还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性,让小学体育课堂变得更快乐多彩。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努力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体验到体育教学的快乐。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精心设计体育游戏

对小学生来讲,没有比游戏更吸引人的了。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获得的,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协调性和灵敏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乐观、进取、机智、果断等优秀品质。另外,相比于枯燥的讲解和示范,游戏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体会到体育的快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在“快乐体育”理念下,教师要精心设计体育游戏,巧妙设置游戏规则和玩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快乐体育”的目的。比如,讲解《小学体育教学》四年级第五课《投掷》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抛接沙袋的游戏,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每组完成一定的抛接任务,优先完成的人能得到一定的奖励……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学会如何投掷,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沟通交流,整个游戏过程学生都自主参加,具有极大的积极性。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视觉、听觉、触觉交融

小学生的阅历有限,想象力有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视觉、听觉和触觉交融,将体育课堂打造得绘声绘色,这就需要借助相应的教学设施。借助多媒体设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多媒体视听结合、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都能对学生造成极大的吸引力。下面以《武术》为例,武术对小学生来讲比较陌生并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单调地传授,无疑使体育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热情。如果采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有趣的视频,或者将小学生爱看的武侠电视剧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课堂无疑就会丰富,学生在这些音乐和视频的带动下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达到“快乐体育”的目的。

(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用脑,启动思维,举一反三。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形象生动,能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可以不定时地引入顺口溜,让学生嘴、动结合,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力,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动作的要领,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更高效。

(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赛教学法

第10篇

关键词:注意力 培养 方法 兴趣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200-01\

小学生注意力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素质要求,注意力集中对学习内容接受的就快,学习的效果就好,否则,就会给学习造成困难,致使学生学习起来有厌烦情绪,学习效果不好。由此看来,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需要我们教师长期坚持。

1 小学生的注意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注意力与学习相关的感知觉功能训练,分为:注意力,记忆力,视知觉,协调性,执行力。

现有研究表明,注意力与感知觉功能与多种学习进程相关,有一种脑知健认知训练课程通过个性化的认知功能训练,提升注意力与学习相关的感知觉功能。它主要包括:主动注意力;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工作记忆;视空间感知和运动整合;通过训练后注意力缺陷与读写障碍者的学习相关神经机能将得到改善,从神经干预层面上改善注意力与冲动控制状况和读写表现。这个实验训练是高层面的训练项目,我们只能借鉴其优势,暂时还不能进行心神尝试。不过,我们知道了,学生的注意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这也给了我们信心。

另一项研究显示,读写和学习技巧训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提高。根据5-12岁儿童的识字、书写、阅读理解、写作表达水平定制的教材实例训练。通过多感官学习,字词游戏,视觉组织图、元认知学习技巧等个性化教学和学习法训练,帮助有注意力和读写困难的儿童更好的学习,激发兴趣,获得信心。训练基本形式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经典训练任务和脑知健多年面授课程成功案例研发的一系列训练任务,根据训练任务的特点创设。无论那种形式的训练,都证明了一点:注意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2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我们的学生上课时,常常出现分神现象,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生理上存在注意力障碍。最主要的症状是:频繁地、不自觉地走神。这种学生不是什么病态表现,只是他的意识中无法控制自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场合。这样的学生就要给他创造一定的让他感兴趣的事情,以此培养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二是学习异常性的学生身上缺乏注意力集中现象。有学习异常的学生的痛苦是需要不断地努力,而让他们最痛苦的是在语言上、思想上、表现上、创造力上、阅读上、文字上、人际关系上以及感情上与其他人的各种差距。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各种异常所带来的快乐也是在于这富于幻想的差别上。阅读障碍儿童或注意力缺失症儿童也许会跌跌撞撞,也许会和文字、书本或其他人脱离,但是他可能会大放异彩。他可能用新的、令人意外的方式连接事物,他以他的方式发现新的美好事物。所以必须保持这些孩子的心里之窗干干净净,不要受到羞辱、批评、失败和自我价值低落的污染。三是对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中西医诊治现状和规范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具体诊疗措施,便于指导临床应用。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ADHD) 、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BD),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行为异常性疾病,临床以多动多语、冲动任性、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为特点。据报道,本病发病率国外约为1.2%~20%,国内约为1.5%~10%。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儿童多动症是儿童精神病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当前儿科学、神经精神病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项综合性重大课题,已引起儿科工作者和社会学者的广泛重视,这也是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之一。

3 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方法

对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找到之后,我们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对这样的学生加以重视,以此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首先,给学生创设感兴趣的学习氛围。例如,现在所推崇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它一方面在众多人的努力下,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起到一个随时督促的作用,其次,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对其他学生的学习观点感到新颖好奇,促使这样的学生有新鲜感,使其有兴趣。有了兴趣,他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就会持续长一点。例如:读课文,一节课只让一个声音读,就会让人感到厌烦,在小组学习中,四个或五个人换着读课文,从听觉角度上讲就有了新鲜感,所以也能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习惯。第三,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变换角色,利用一些教具、课件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如:识字教学中,通过实物图配字配音配意学字,学生就会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的注意力时间就会自然延长,这也是一种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好方法。我教师不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下尝试。

其次,给学生创造一个敢于表现自我的机会。在课堂上,往往一些学优生成为课堂的主要表现者。对于那些学困生根本就没有表现的机会,所以,长此以往,这样的学生对学习就失去了信心,自然上课注意力也就不集中了。所以,我们在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今天,必须改变这种现状,给那些学困生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如:教师适当出一些浅显的问题题目,让学困生回答,一旦他们答对了,老师就加以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有了自信注意力也会持续集中的。

综上所述,学生的注意力培养需要一个长期耐心细致的过程,只要我们有信心,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就会成功。

参考文献:

[1] 在线注意力提升家庭训练课程[EB/OL].

http:///rzjk/view.aspx?id=68

[2] 儿童注意力不足与读写困难干预训练的四个原则[EB/OL].

第11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47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引导学生系统性的进行语文阅读学习和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力水平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对于阅读教学而言,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自制能力和语言文字理解力都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从自身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出发,以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合作学习作为当代教育中的主流理论和策略,是被广大教师群体所认可的一种高效教学方式,所谓合作学习就是转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角色,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则由教学的主导者和权威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班级内学生的知识点学习情况,将班级内的学生,科学的、合理的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合作,根据教师所讲解的课程内容和课程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小组意见的分析和整合,以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以及小组与老师之间的这种动态互动因素,来改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水平。在评价方式上,以团体成绩或者团体学习成果,作为课程评价的标准,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在小组共同的学习目标引导之下,更好的调动自身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提升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向着更加健康、全面的方向成长和发展。

而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阅读内容的灵活性和发散性都较强,运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将阅读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参与程度和参与水平,改进学生阅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则可以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所学习的阅读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阅读内容的含义和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和文学素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将合作学习引入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其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之前,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进而引导学生在小组之内和小组之间进行问题探讨和内容分析,可以说有效的小组划分是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只有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顺畅有效展开,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合作学习小组划分中,教师由于教学情绪较为急躁,或者由于对小组划分问题认识不够深入和确切,没有认识到有效的小组划分对于合作学习教学效果发挥的重要价值,从而导致教师在进行班级小组划分时,没有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学习情况和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做到深入的研究和整合,使得小组划分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影响了小组划分的质量。

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调整和改正,充分认识到小组划分的重要性,在小组划分过程中应该做到从学生的阅读学习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将语文阅读学习水平较高和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有机的整合和安排,突出小组成员的层次性,同时各个学习小组之间的小组整体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也应该追求一种均衡的状态,避免小组之间存在过大的差距,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

其次,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教学特点,就是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上,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并且使学生在自由讨论和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个人化的学习感受和阅读效果,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阅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制约,习惯于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一言堂的色彩极为浓重。这种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进而影响对于学生阅读意识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和提升。

针对这种阅读教学问题,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语文阅读教学思路,在合作学习教学中给予学生以学习尊重和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和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到阅读文本之中,按照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生活阅历,对阅读文本进行理解和挖掘,并且鼓励学生在小组之中说出自己的阅读看法,抒发自己的阅读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同时还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学习倾向,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现的错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避免学生合作学习时间的浪费,提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教学质量。

第12篇

【关键词】以境激趣;初中英语;课堂效率

以境激趣的教学方法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对老师所教的句子进行深化记忆。该方法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初中英语教学方法之一。身临其境地使用英语句子,会对英语知识的用法有着不同的了解。

一、新时代对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新要求

我国新课程标准对新时代的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以往没有的要求,显然,初中英语老师必须创新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那么新时代对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呢?

1.实用性

我国英语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具备运用英语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要注意所教的知识在具体生活中的实用性,尽量少教或不教生活中用不上的英语句子。同时初中英语老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挑选具有实用性的例子,尽量删除没有实用价值的英语知识。

2.高效性

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很重要,高效的课堂,老师知识该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新学的知识,这往往需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上课时死气沉沉的,就不容易学到更多知识,同时老师在讲一个知识所花的时间,也会花更长来给学生讲解。有些英语老师提到,课堂效率不高的时候,一个很简单的语法,要反复讲多遍学生才明白,课堂效率较高的时候,只要讲一两遍,学生就明白了。

3.活跃性

学生是否对老师的讲课感兴趣以及是否勤于回答或思考英语老师提出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新学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英语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活跃程度,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影响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因素

每一种影响英语课堂因素都互相之间有所联系,下面提到的知识价值、学生兴趣和情景结合都是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例如知识价值越高,学生兴趣就越大。

1.知识价值

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的知识所具备的实用价值,是学生专心程度的影响因素,如果老师所教的知识在生活中没能用上,那么学生自然没什么兴趣学习,相反,如果老师所教的知识在生活中使用价值很高,学生自然会把学习的兴趣提起来,而且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初中英语教学需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所教的内容,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上的,这样,课堂效率就能提高了。

2.学生兴趣

如果学生对某些事情很感兴趣,就会情不自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身上。提高学生的兴趣也是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一种方法。把游戏带到初中英语课堂,使学生在进行角色模仿时,也能训练到英语口语。并不是说游戏的学习方法只能用于小学生或幼儿园,初中生的游戏学习法的不同点在于所学的内容,小学生主要还是游戏,而初中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游戏成分。

三、情景结合

英语知识如果没能在生活中运用,也就体会不到使用它的感受,往往在课堂学习是一回事,到了课外使用又是另一种情况,没有真正在生活中运用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就不容易灵活地运用。英语老师可以设置模拟生活的情景,来训练学生如何使用英语短语。当然,由于我国大部分初中没条件去外国交流,只能在中国课堂上学习英文,但是可以模拟真实的生活对话来达到锻炼学生英语口语的地步。

四、如何以境激趣来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1.目的

以境激趣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英语老师模拟生活情景,让学生感觉自己就在生活当中运用了所学的英语句子。以境激趣即证明了所教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也满足了模拟真实生活情景,此外还达到了把游戏成分加入英语教学当中。一个成功的以境激趣教学,能提高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以及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2.具体操作

具体操作并不难,首先选定对话的英语句子。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老师教完关于人物描述的英文之后,请不同的同学来进行描述自己周围的人,尽可能地使用上更多的词语。从中学生能够训练到对人物发型、身材、性格等多方面的描述。不同单元的具体操作有所不同,主要是让学生在模拟真实情景时,能够尽可能把更多刚刚学到的英语句子用上即可。学生亲身体验,比起只听老师在讲更快地懂得如何运用英语句子,课堂效率不知不觉有所提高。

五、结束语

以境激趣非常符合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需求,其实,英语知识本来就可以用于生活,只是我国长期的英语教学很少搬出课堂,即使没条件允许初中生跟外国人交流,英语老师也可以在教室里模拟英文对话的情景,帮学生加深对刚刚学到知识的印象。学生亲自对话一次,比起背诵几遍英文句子,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竺仕芳.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5(4):74-76

[2]吴婷.小学音乐教学以境激趣打造高效课堂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4):89-89

[3]王国营.浅谈统计课教学的激趣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6,(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