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全员营销心得体会

全员营销心得体会

时间:2023-06-05 10:16:57

全员营销心得体会

第1篇

1.缺乏营销的专业素质。

营销专业素质是对营销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开展营销工作的关键。目前部分企业的营销人员存在专业素质薄弱的问题,制约着企业营销工作的开展。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会直接影响营销的效果,营销人员由于对产品或业务的不熟悉,导致不能够熟练的介绍相关的业务,对产品的功能、效果不能透彻的讲解,营销质量严重下降。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会对营销的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缺乏营销的专业素质,不能开展规范性、专业性的营销工作,不会为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利于企业业务的开展。

2.营销的方式过于陈旧。

营销方式是决定营销业绩的关键因素。在企业的营销过程中,营销方式的选择是营销工作开展的关键内容。如今,企业的营销方式大部分是以面对面讲解的方式开展营销,营销方式过于陈旧,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营销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不能吸引足够的顾客前来光顾,企业的营销业绩会随之下降,长此以往,企业的营销水平和营销业绩会不断的降低,影响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3.团队的团结意识不强。

企业的营销团队是一个集体,共同为企业的绩效增长而努力。但是在现代企业营销的过程中,由于营销人员之间也会存在竞争,在业绩上进行竞争,会影响员工之间的和谐,团结意识不断降低,对企业整个营销过程来说是不利因素,直接影响了企业营销工作的开展。营销团队的团结意识不强,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问题,存在心理上的不平衡。在营销团队中,各个营销人员组织分工不明,也会导致其团结意识不强,不能为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4.营销管理制度不健全。

规范的营销管理制度是营销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关键内容。在现代企业中,由于营销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对营销人员、营销过程、营销档案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不利于对营销工作开展的规范,使得营销工作出现一定的纪律性和规范性问题。在企业中,营销人员经常会不严格执行领导下达的命令,对领导布置的工作不断的抱怨,新老员工的交替,其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都是企业营销团队建设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约着企业营销工作的开展。

二、企业营销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策略

1.加强营销人员的专业培训。

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决定营销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加强企业营销团队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加强营销团队的专业培训,可以让员工在培训中提高营销的专业技能,掌握营销的技巧,对企业营销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对于一家电子企业来说,建立电子产品的营销团队是必然选择,对电子营销团队进行专业培训,对各个品牌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功能、特点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能够熟练的表述出来,以及销售技巧等方面都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可以优化营销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企业营销中。“微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逐渐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微博营销、微信营销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主要营销方式,对营销人员的进行相关的培训,为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动力。

2.建立营销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营销绩效考核体系是有效提升营销团队工作能力的最有效方式,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绩效。建立营销绩效考核制度,为营销团队制定营销目标,规定绩效考核的周期,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考核制度。加强绩效考核的反馈机制,能够让营销人员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绩效考核来不断的完善企业的营销工作。例如,一家经营电器的企业,营销团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冰箱系列产品进行销售,对营销团队的营销人员下达一定的销售目标,让整个营销团队对冰箱的系列产品在规定的期限之内完成任务量。在考核的过程中加入面谈的部分,充分体现考核的人性化,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员工有权知道自己的考核结果,将结果反馈给员工,能够让员工了解自己在营销中的不足以及优点,能够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衡量,在以后的营销工作中会不断的完善,提高工作效率。

3.健全企业营销管理体系。

健全企业营销管理体系是企业营销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的对营销人员与营销过程进行管理和规范,对营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管理。企业的营销管理制度首先是对营销人员的管理,对营销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建立奖惩制度,由于营销人员的过失为企业带来利益或荣誉损害,要采取惩罚措施。相反,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的员工也会的到奖励,完善奖惩制度也是健全营销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健全企业的营销管理制度,应当提倡一视同仁,不得存在由于是领导的关系就不予以追究,保证营销管理的公平性。例如,在电力营销过程中,由于电力服务问题与电力用户之间产生冲突,或者由于自己的过失为企业带来了利益与名誉的损失,让企业失去客户,应当予以相应的处罚,以示警醒。对于在电力营销过程中,营销成绩好,业绩高的员工,应当予以奖励,激励与员工更加努力。不管是普通的电力营销人员还是营销的领导干部,都要一视同仁,赢得员工的尊重,保证员工的心理平衡。

4.建立企业营销激励制度。

在企业营销中,建立营销激励制度,实行多种激励方式并存,根据企业营销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营销激励制度,有利于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最为关注一种激发员工上进心的方式,通过物质奖励、职位晋升等与营销人员个人利益建立联系的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提升员工的上进心和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激发营销人员的创新性思维,为企业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动力。在企业营销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营销激励制度,对80后的营销人员可以采用物质激励的方式,满足80后营销人员对于物质的需求。而90后是比较要强的一代,上进心很强,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建立企业营销激励机制,是提高企业营销业绩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营销人员个人与企业的共同进步。

三、结语

第2篇

人本管理,简单概括就是“以人为本”核心理念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其效果体现为内部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提高和企业外部良好社会形象的塑造。一般来讲,人本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个人的自我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本质特征。人本管理强调人的主体意识,既能自觉主动参与企业管理,也能进行自我管理,根据企业的总目标,在各自所在的工作岗位上自主地做好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价值。(2)企业文化是人本管理的核心。人本管理的基础是基于员工对组织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它所依托的是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管理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启发、引导和支持。(3)人本管理对人的约束是柔性的。它主要不是依靠权力影响如上级的发号施令,而是依赖于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管理比较松散,弹性较大。寿险营销体现了人本管理,但其效果与人本管理目标相悖。本文拟对人本管理在寿险营销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一、人本管理在寿险营销中的体现

寿险营销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就是一个对组织和人员的管理过程:从一个组织的角度来看,寿险营销是寿险公司对销售的管理方式之一,需要有职业经理人对寿险营销活动进行全面过程管理;从销售人员的角度看,寿险营销是销售人员自我管理的过程。从我国民族寿险业寿险营销的多年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寿险营销管理的一些具体方式,比如说销售人员的自我管理、寿险营销文化的塑造及对销售人员的柔性约束似乎都体现了人本管理的形式和内容。一是人力资源的招募体现了充分的民主。已经从业人员对适合从事寿险营销的人员进行招聘,一般是通过熟人或职业介绍所推荐,再通过公司的面试、培训,考试后录用。招聘的权力、过程、结果等完全由从业人员自主决策。二是寿险营销管理中体现了对人才培养的充分重视。目前国内寿险公司所开列的培训大致有:新人岗前培训、新人衔接训练;主任晋升培训、主任研修班;经理研修班、营业区经理研修等等,不胜枚举。据国内一些调查公司资料报道:如果按我国企业对员工开列职工培训课程来评比的话,寿险公司排在前三名。三是营造寿险营销的文化氛围。寿险营销的管理者:营业区经理、营业部经理、营业组主任都非常注重营销文化的塑造,尽可能地调动业务员的主动性、积极性。销售人员也把职场当成自己从事寿险营销事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凝聚大家的是一种被认同和趋同化的文化。四是寿险营销的动力机制:员工晋升。寿险营销的组织架构及发展模式给了销售人员对寿险事业的期待和憧憬。寿险营销管理模式为业务。员的生涯作了长远的规划,职位的晋升不会因人际关系或职位设置及数量而受影响。

二、人本管理在寿险营销中的尴尬表现

人本管理最终体现的效果是多方面的,但就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而言所要求的微观效应无非是:内部员工士气高涨、对企业忠诚度提高及企业外部绩效显著、企业社会声誉非凡。但寿险营销人本管理应用的结果却表现为:

(一)营销队伍不稳定,脱落率高。我国寿险营销队伍的脱落率平均在60%左右,成为全国行业员工流失率之最。我们仅以寿险业比较发达的浙江省为例,据统计,2002年底浙江省有7.8万寿险营销员,分布于近1900个营销服务部之中,平均每个营销服务部有40余人,庞大的营销队伍中仅有62%的营销员在本公司从业一年以上;2003年6月末,该省寿险营销员总量降至7.3万,而在本公司从业一年以上的比例降为43%;从持证情况来看,浙江省通过保险代理从业人员基本资格考试的累计8万余人,但近几年营销队伍的持证率始终徘徊在50%上下,说明有大量取得代理从业资格的营销人员脱落。

(二)营销误导问题突出,寿险信誉受损。寿险业的经营已经出现了诚信危机,为此保监会还专门制定寿险销售人员的行为规范,强化社会对寿险销售人员的监督,由此可见寿险营销对寿险企业形象的塑造更多的是负效应。目前普遍认为:低素质的营销队伍、短期化的销售行为与寿险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社会公众对保险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寿险营销队伍为了维持和拓展自己的销售业绩而产生大量误导行为,损害了寿险业形象。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人本管理在寿险营销实践中既没有实现对内的目标,也没有实现对外的目标,理论与实践是否出现了矛盾,我们不能武断地下结论。但是,对于人本管理在寿险营销应用的良好愿望及得到不令人满意的结论,是很值得理论界及寿险公司进行反思的。

三、对人本管理在寿险营销中的反思

(一)人性假设与人本管理。管理理论的建立,总有一定的前提与假设。由于管理的对象是人,因而古今中外管理理论的建立都是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基本前提的。任何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都无法回避对于人的基本看法或人性观这个根本问题。

人本管理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人是目的”。人本管理是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的的管理。所谓人本管理即通过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活动和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实践,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人获得超越受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这意味着我们从那种把对人的投资视为“经济性投资”的立场转变为“全面发展性投资”的立场。企业组织在非人本管理学的指导下所进行的一切投资,希望得到的仅仅是利润;而在“人本管理”时代,企业的投资不仅产出利润,还产出“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人。

第3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营销;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179-03

当前,世界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成为一国发展经济的资本,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企业的发展也从依靠资本积累转向依赖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营销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强调产品和服务的网络化、智能化和定制化,不仅在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而且还在改变着传统的营销方式和营销法则。对于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企业来说,谁能运用好知识营销,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知识营销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知识营销,是指企业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广大消费者不断传播与企业产品有关的知识,并且通过知识创造需求,全面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以实现消费者满意和企业长期发展的一种营销方法。其本质是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注入知识含量与文化内蕴,帮助消费者增加产品知识,提高消费素质,从而达到推介产品、树立形象、打造核心能力、提升品牌忠诚度、实现培育市场的目的。

知识营销作为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营销形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营销是学习营销。知识营销是企业围绕着产品销售,以知识学习为主要手段所展开的一系列营销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向消费者和社会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广普及新技术;其次,知识营销不仅使消费者从直接的产品消费中实现一定的使用价值,而且还从企业那里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文化;最后,知识营销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具有成本低廉、无存货样品、全天候服务和无区域界限等特点的虚拟商店和虚拟商业区进行广告促销和市场调查,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了一个交互式的信息交流系统,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实现零距离沟通,为提升企业市场响应能力提供了保证。

2.知识营销是绿色营销。随着人们消费的日益健康化、理性化,强调节约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知识营销成为企业营销的主要方式。企业在进行知识营销时恪守绿色理念,坚持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出发点,把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开发绿色产品,在销售中实施绿色营销组合策略。

3.知识营销能够统一消费者、企业和社会三者利益。知识营销不仅为全社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从根本上提高了全社会的知识素质。从贝因美知识营销的效果来看,既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又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科学观念,既满足了消费者提高育婴水平的要求,也为社会带来了整体文明水平和知识素质的提升,使三者的利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4.知识营销能够开辟新市场。传统的营销只是去占领市场,在有限的市场中尽力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将市场看做静止不变的,而知识营销则是培育和创造市场、拓展市场,变有限市场为无限市场。它是以知识带动需求,以满足需求来创造市场,使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二、贝因美知识营销的内容

贝因美创于1992年,坐落于西子湖畔的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是以婴童业为主体、致力于婴童行业的专业化集团公司,涉及婴幼儿食品、用品生产、研发、销售等多个相关经营领域。贝因美自主研发生产的贝因美系列婴幼儿食品,涵盖代乳品、断奶期食品和辅助食品三大类,专为中国宝宝研制,共计200多个品种。产品以遵循国际安全保护法规为前提,关注孕妇和婴儿两代人的身心健康和智力提高,同时倡导绿色、环保、健康、安全的科学理念。十多年来,贝因美从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到全方位的生、养、教服务,成功打造出“爱婴工程”、“育婴工程”和“亲母工程”三大工程,在生育、养育、教育等多个层面为中国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服务。此外,贝因美借助现有的营销网络、渠道和品牌影响,突破原有产业格局,广泛拓展服务领域,以特许连锁加盟的业态模式介入整个孕婴童用品、食品、服装及玩具等行业,全方位发展婴童业。贝因美正努力朝着中国孕婴童产业的领跑者和综合运营商的目标不断迈进。

婴幼儿食品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婴幼儿食品不同于一般的产品,它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着祖国的未来。由于婴幼儿食品结构复杂,加上市场上产品众多、功能各异,作为生产企业,无论从产品销售的角度,还是从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都存在消费引导问题。因此,贝因美决定走知识营销路线。贝因美的知识营销策略包括内部营销知识与外部市场知识两个方面。内部营销知识,包括企业战略、文化、资源等各方面的知识,是企业对营销基本思想的确立和发展方向的构想,是对营销观念的创新,形成与企业长期的营销实践。外部市场知识是与企业存在联系的客户、竞争者等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外部因素所形成的综合体,主要通过对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竞争情况和竞争优势的确立以及如何适应环境并发觉市场机会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的。立足于以上两个方面,贝因美制定并成功实施了知识营销战略――通过爱婴工程提升贝因美品牌形象,通过育婴工程传播育婴知识,这不仅提高了对消费者责任感和满意度,而且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可信赖的育婴专家品牌形象和领导地位,以赢得竞争优势。

(一)育婴工程

育婴工程主要通过向消费者传播育婴知识,其宗旨是通过持续的努力,传播科学育儿知识,促进中国婴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包含“生育、养育、教育”三个层面,主旨是倡导“优生、优育、优教”。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开展科学育婴咨询活动,资助有关机构及研究人员深入开展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的科学研究,资助、组织交流科学先进的育婴知识、研究成果和经验,向全社会传播科学的育婴知识。

1.在全国各地设立贝因美育婴咨询服务中心,以会员制形式向孕妇和养育3周岁以下婴幼儿的年轻妈妈提供各类服务,通过全新的科学育婴理念和方法,全方位帮助她们科学育婴;聘请众多著名儿科医生、营养学家,开通北京、上海等地的12条育婴免费咨询电话,并开设800全国免费咨询热线免费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2.倡导科学喂养,定期评选奖励健康宝宝。这是贝因美传播育婴知识的一个全国性平台,对中国儿童安全健康的成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编著出版中国第一部育婴专著――《育婴指南》,包括婴幼儿的营养、培养、更有贝因美专家讲堂板块,家长可以获得权威育儿指导,轻松成为育儿专家;免费向全国新生儿家长发送《科学喂养手册》,普及婴儿科学喂养知识;独家斥巨资创建以提供怀孕、早教、胎教、育儿等科学生养教资讯为主的中国育婴网。中国育婴网设有育儿论坛、育儿问答、宝宝博客等互动频道,为宝宝生长之路提供充足的源动力。

3.加强对新生儿资料库的管理运用,对消费者进行跟踪调查。建立用户数据库,对用户进行跟踪服务,将科普宣传与产品促销紧紧融为一体。通过消费者意见反馈,改进产品和服务,使消费水准得以提高,价值得到提升。十几年来,贝因美在上海、杭州的部分幼儿园设立早教班;各地分公司还组织早教队伍,进入社区,对1~2岁的散居婴幼儿开展早教指导活动,加强幼儿园与社区的联系,帮助社区家长更好地进行优生优育、科学育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反响。

(二)爱婴工程

爱婴工程是贝因美对有特殊困难的婴幼儿家庭进行资助的一项更具针对性的公益活动,是贝因美企业文化内涵的延展和传播。主要内容:对特殊困难的婴幼儿家庭进行资助,如多胞胎、残疾人家庭;向特殊新生儿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如弃婴、孤儿等。设立全国性的爱婴基金,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婴幼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援助。

1.成立贝因美多胞胎之家。1993年开始,贝因美向全国三胞胎以上家庭免费提供两年营养米粉;1997年,贝因美成功策划举办“情满中华・全国四胞胎大团聚”活动,并于当年正式筹建成立全国首个“多胞胎之家”,设立多胞胎基金。目前已累计向300多家经济有困难的多胞胎家庭提供近300多万元的援助。

2.向全国各地各儿童福利院和其他特殊家庭捐助大量产品,至今价值近1 000多万元。2007年,贝因美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手共同设立1 000万元的“贝因美母婴关爱基金”,旨在关爱弱势群体,把爱心献给最需要的人群。首批启动的100万元基金,针对农村0~2岁留守女童展开了援助。与此同时,从灾区婴童的长期需要考虑,贝因美还联手中国儿童基金会启动了为期六年、预算达1 200万元的“四川地震婴童公益扶养计划”,向灾区的孤儿、单亲家庭及认养孤儿的家庭提供长期的全方位养教扶助。

3.倡导优生优育,开展产前检查,提高人口素质。通过经济、简便和安全可靠的检测方法,从孕妇群体中发现怀有某些先天缺陷异常胎儿的孕妇个体,进而采取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异常胎儿出生,从而提高整体人口素质。

贝因美紧紧围绕育婴工程和爱婴工程,立足知识营销组合策略,以最大限度创造消费者满意和消费者、社会的长期利益,从而实现了贝因美自身的市场价值和知识社会价值。

三、贝因美知识营销给我们的启示

贝因美采用知识营销策略,稳扎稳打,赢得天下。通过树立“育婴专家”的大旗,全面打造“育婴工程”和“爱婴工程”,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品牌价值、深化了企业文化内涵、员工的素养也进一步增强,更重要的是使贝因美通过知识营销将育婴咨询紧密联结妇幼保健、婴幼儿食品和婴幼儿用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顾客满意度,维护消费者、社会的长期利益,从而实现了贝因美自身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贝因美知识营销可以看出,知识营销贯穿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其实现需要企业的技术平台、企业文化、员工素质、企业形象等支持,是考验企业管理者管理能力、员工执行能力的营销方式。

1.搭建完善的技术平台。贝因美有着完善的信息化营销服务平台及包括客户服务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UFmobile系统、Call Center系统、专家知识系统、市场营销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在内的ERP系统,为员工进行知识交流、提高知识学习与共享能力提供技术支持提供了保证,如通过专家知识系统,员工可以获取外部信息、截取情报资料、推动产品知识、宣传企业形象;通过UFmobile,贝因美搭建了与客户沟通的短信平台,可以随时提供服务、辅助销售、留住客户、提高效率、品牌整合与延续,并可以通过短信促销、客户关怀、新品上市通知、促销信息、会员生日提醒等模式,将其几十万的客户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每天从短信平台中就可以得到几百条客户需求线索,形成一个良好的宣传渠道。

2.打造高素质营销人员。知识营销要求企业员工用知识去赢得消费者,而营销队伍的高素质是保证企业产品中的知识含量能被客户感知和接受的条件,是知识营销能否成功的基础。高素质营销人员需要有良好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知识共享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并通过各种能力的综合,实现市场营销的全过程知识管理。贝因美不定期开展各种知识营销讲座,在企业中创办辅导班,开展企业文化拓展,对企业销售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使销售人员充分了解企业知识与文化,努力增强销售人员的责任心、主人心、学习心、自信心和合作心。帮助营销人员做到不管发生什么问题对公司、客户不抱怨,因为抱怨解决不了问题;指导营销人员不满足于自身目前的成绩,因为满足自己容易消磨意志;引导营销人员如何具备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不断改变自己、战胜自己以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由此,贝因美销售人员不仅可以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信得过的使用技能向消费者传播产品中的知识与信息,引起消费者的认识和认同,从而促使消费者接受和购买企业的产品,同时,面对日趋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贝因美销售人员可以自行通过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进行有针对性的促销,以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去满足消费者。

3.提升品牌价值。品牌价值的理性层面是以产品为基础,带给消费者的实际利益。当消费者从产品中获得的利益与满足感超过所支付的代价就会产生对该品牌理性层面的认同,这就是品牌核心价值的基础。贝因美品牌从创立之初就有着良好的品牌内涵与健康的品牌架构。“育婴专家”的品牌定位,准确地抓住了年轻父母的心态,极具权威性和亲和力,旨在全面地关心、帮助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贝因美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品质较高,针对中国宝宝身体系统有更为专业和营养的育婴方案,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上也居于领先。贝因美产品扎实的品质根基,成为进一步提升品牌的最为有利的基础,在强化品牌认知的同时进一步拉升品牌,占领高端市场空间。这一独特的品牌路线,不仅使贝因美从国内外奶粉品牌的双面夹击中走出来,把奶粉行业品牌混战的局面巧妙地转变成“中国婴儿奶粉”与“西方婴儿奶粉”两大阵营;更令贝因美一跃成为“中国婴儿奶粉”阵营中站在塔尖的品牌。由此,贝因美有效地规避了与竞争对手的直接对话,稳固了贝因美“育婴专家”的地位,也使下一步与消费者的沟通成为可能,其品牌价值进一步得到提升。

4.深化企业文化内涵。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环境熏陶、认知结构、管理规范、规章制度、行为培养等措施,使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评判和价值选择,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推进企业的发展。贝因美努力推崇“以人为本、员工以事为本,价值认同、目标达成”的管理理念。从创业伊始,贝因美就在传播着爱心和奉献的企业文化,将“爱心”和“奉献”这一观念深化于每个员工心中,以爱为核心,倡导爱心事业、爱心企业(品牌、文化、产品)、爱心员工,深化“生命因爱而生,世界因爱而美”的品牌理念。“爱心”和“奉献”作为贝因美的企业文化进一步深化,体现了贝因美的价值,也是贝因美的共识,这将会对贝因美每一个员工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健.营销新方式:知识营销[J].企业文化与管理,2005,(4).

第4篇

(一)战略层面,大多数餐饮企业只是把会员营销与优惠券、广告、团购等营销手段等同,普遍认为会员营销只是餐饮营销形式的一种,而并没有把掌握顾客信息,通过分析开展主动而精准的营销,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

会员营销的核心是拥有一套完整的会员信息数据库。这些信息应该包括但不限于顾客的基本信息、交易信息、网络评价信息以及顾客来源渠道、消费频率、消费金额、时间及地点等。很显然,这些信息是企业宝贵的资产,是企业建立以自身品牌为核心的营销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任何的广告式促销都是解决企业一时生意下滑的问题,但只有建立以顾客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的会员营销,才是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百年水坝”。企业需要收集顾客的各种信息(相当于大坝蓄水的过程),让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大坝;等生意不佳需要营销的时候(相当于下游需要用水的时候),就可以让大坝的水按节奏、有计划地流出,从而支持下游的生意运作。整个过程就是以“CRM为核心”的会员营销运营精髓。

由此可见,会员信息数据库营销根本是企业核心战略的一部分,与优惠券、团购或广告等短期营销手段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大多数餐饮企业对此认识非常淡薄,不知道顾客信息就是财富的简单道理。不断重复,靠一盘菜、一味汤来吸引消费者,招揽回头客,很显然这是商业意识的落后,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企业思维的差异。当一个企业战略高度不够的时候,企业的行为也就无法承载一个杰出的会员营销体系了。

(二)战术层面,有些餐饮老板可能对顾客信息数据库也是非常重视,可能花费不菲的软件开发费用和营销人员配合,希望能实现完整有效的会员营销体系,但是苦于没有专业的方法、流程、思路,让整个会员体系的运营一直处于混乱状态。

有不少餐饮企业玩起营销来,可以说是“无新不玩”,市场上流行什么就玩什么,只要能带来一些生意就不会拒绝。可惜这些企业由于缺少基本的营销战略规划,没有能力辨别真正可以为自己带来长期利益的营销方式,一旦被外部的营销平台所绑架,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出现营销局面的混乱就不足为奇了。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场景:周一银行卡5折优惠,周二至周五大搞团购,周末开始优惠券营销,与此同时开展会员营销,20元办一张卡(每次可以积10%积分,下次当现金使用),但会员优惠不能与其他优惠同享。这样的状况,效果可想而知,会员体系是完全无法建立起来的,顾客信息数据库也成了无本之木。

营销界流行这样一个说法――当你有两种以上优惠活动在门店开展的时候,顾客是很容易选择的, “优惠力度最大的那种活动”即可。因此大多数餐饮企业开展过团购之后,其他的优惠活动几乎都自动失效了。

会员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首先,企业要有自己的营销战略;其次,要知道如何利用外部平台和各种营销活动,有效地收集尽量多的顾客信息,进而在不同的情况下,开展不同的营销手段。其中一个基本原则是,所有的营销活动都是以收集顾客信息为根本目的,因为一旦有了顾客信息,就可以逐步建立自己的“百年水坝”,水坝的蓄水越多,自己对生意的掌控力就越大。而目前,大部分餐饮企业的行为却恰恰相反,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菜品毛利,源源不断地为外部营销平台提供折扣资源,使得外部平台的顾客信息积累越来越多,最终导致自己生意的好坏受制于人。很显然,如何利用好外部平台做大做强自己的营销体系,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需要专业的判断力、科学的流程、以及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归根结底,如果企业重视会员体系的建立但不知道该如何建设,这个百年水坝也无从谈起!

(三)运营层面,有不少餐饮企业为了做好会员体系不惜血本到其他行业邀请专业的营销人士加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建立自己营销平台。殊不知,会员体系的建立、维护、运营是一个不断挑战、更新、提升的过程。

营销的手段、方法、流程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在建立会员体系的期间只是建立了一个顾客信息数据库,掌握了部分顾客的消费行为信息必然为你制定营销方案提供很好的依据。同时,掌握了这些顾客的联系方式你就可以轻松地触达他们,将营销活动信息直接传达至你的顾客。

很显然,这个运营过程实际上经历了三个步骤:

1. 顾客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2. 制定适合这些顾客的营销方案;

3. 采用合适的渠道,将你的方案信息通知到这些顾客。

如果要把这三个方面做到优秀,就需要一个懂营销的专业团队。这需要懂会员建设的专才;同时也需要知道如何从大量信息中去分析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的人才;也需要懂得如何制定营销方案的人才;更需要全面了解各种新媒体工具,知道用何种渠道去触达消费者效果为最佳。要具备这些能力,很显然不是一两个人的团队可以搞定的。企业内部的人才往往只有本企业的营销经历和经验,很难从行业的最佳实践中去学习成长,这也从根本上限制了人才的发展,也让会员营销体系建设产生了比较大的瓶颈。

第5篇

中图分类号:F84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47-03

近年来,保险业发展很快,但保险营销员频繁跳槽和离职而导致队伍不稳定,稳定性差和忠诚度低已成为保险业日益突出的问题。保险营销员流动性不断加大,既在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进行,还在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漫延,流动过剩导致营销员的总体留存率日益低下,留存率低对保险业的稳定增效极为不利,严重阻碍了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保险营销团队稳定性差的原因

1.入职门槛不规范

一是招聘标准过低。保险公司在招聘营销人员迫于公司人员紧张的压力,在入职标准和条件限定上都不太严格,把门槛放得较低,入口较宽。只要有意愿,往往初中以上文化就可以入职。低门槛导致低素质,宽口径导致少选择,必然影响后期的队伍留存率。二是面试环节粗放。面试中经常产生问题的是对招聘岗位诠释不清,即信息提示方面的有意设陷,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不是明确告示招聘保险营销员或者是保险业务员岗位,取而代之以“助理”、“储备干部”以及“客户服务人员”等名义虚假招聘。表现的最为明显的网络和电话招聘,对招聘人员工作性质、岗位、任务和薪酬不作明确说明,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以欺骗的名义进行引诱,然后匆忙参加前期培训和资格考试,待新招聘来的人员真正进入工作职场后,发现工作性质、岗位与之前告知的有出入,有上当受骗之感。这种不规范的招聘方式直接导致营销队伍的不安定,营销人员的流出在所难免。

2培训体系不完善

在保险营销中,培训是保险公司成功运营的生命,从各个保险公司培训的质量就能看出各家公司服务水平的差异。培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训练,更体现于培养方面,可是目前的培训体系出现了诸多问题,保险培训过于功利,少有共同愿景、公司文化和核心价值树立,多是普通的知识和技能,导致培训不能抓住保险营销员的心,不能满足营销员的要求。不符合市场要求。新人的销售技能和产品知识都很肤浅,根本没有办法开拓市场。不完善的培训体系是影响保险营销员留存率低的突出因素。培训体现的不完善主要表现:首先,时间段衔接不够紧凑。有些刚入职的员工无法参加任何培训,而有些员工则好几个培训时间重叠。新人的销售技能和产品知识都很肤浅,根本没有办法开拓市场,这样的时间段的空闲让新入司的员工觉得自己没有被公司重视,工作热情被浇灭了,离职情况也比较普遍。其次,保险公司对保险营销员进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使保险营销员能够了解保险产品并熟练讲解保险产品的功能特点,提高营销人员的销售技能与技巧,并通过模拟营销场景的话术演练积累营销经验。但新招聘的营销员良莠不齐,素质相差大,各人的喜好不,需求各异,众口难调,造成培训出勤差,参与率低,效果达不到预期。再次,授课讲师水平参差不齐。保险营销培训方面的讲师大多是从营销队伍中选拔出来的,培训缺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多是经验分享,缺少归纳,有的甚至将一些行业的败德行为和“潜规则”传授给新人。有的为了提高讲师级别通过关系主动要课、抢课。

3.收入体系不合理

福利待遇是员工流动的最根本动因,员工对收入和福利体系的心理预期与公司发放的现实薪金水平差距过大,势必造成营销员向更能满足个人需求的地方流动。主要体现在佣金比例分配以及社会保障的两个方面。佣金比例分配主要是首佣和续佣的比例分配。目前保险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各保险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基本模式是首佣比例设定较高以激励营销员开拓市场,续佣的比例相对很低且年限也短,营销员拿到的首佣要远远大于续佣。营销员的续佣得不到保障,对收入的影响很大。对于绝大多数营销员来说收入下降,导致营销员产生利益近视症,把开拓市场作为第一要务,不注重市场维护,对存续业务失去热情。市场做不了了,油水不多了,便离职走人,给客户感觉是保险公司营销员不敬业、变动频繁、后续服务不及时和不到位,进而影响保险公司的形象。

4.职场环境压力大

员工对于职业的热爱取决于公司提供给个人的工作环境。对于保险营销员来说,工作环境就是营销人员所属营业部的职场。保险营销的模式和市场激烈的竞争决定了竞赛和激励是最好的促进销售的手段。因此在营业部职场中各种宣传资料比比皆是:一是职场环境压力导致情绪紧张。公司内部保险产品的海报、业绩达成的口号、业绩和增员评比的宣传画粘贴在整个职场的内部,过分压抑的职场氛围给营销员感觉很大的压迫感,更对保险营销性质本来就认识模糊的人感到公司只重业绩和绩效,缺少人性和安抚。例会、早会,喊口号、做承诺等整个工作气氛让人精神紧张,心神疲惫,仿佛随时都有解聘和开除的危险。不难想象,这样的工作情景和工作环境容易导致营销员对保险营销的认识偏差,而选择远离这个行业。二是独自处理问题和化解危机的能力弱。新人在营销过程中经常遇到来自客户的问题和来自公司同事的竞争危机,没有能力解决也无法独自承担,这样的情况本可以通过主管或者是营业部的主管解决,而主管管辖的下属比较多,不可能一对一的进行心理安慰和技能辅导,更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指导和排解,问题久拖不决,让营销员和新入职人员感觉失落和不被重视。致使营销人员特别是新进营销员心理压力增大而被迫选择离职。

5.重规模轻素养

保险规模和效益是借助人海战术来堆积的,系统的客户开发和优质的客户服务是公司规模战略发展的主要模式。但以增员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模式必然带来负面效应。一是降低入职标准,放宽入职范围,重数量轻质量。首先是入职面试流于形式,不看文凭,不讲水平,不顾素质,招聘条件开同虚设,为了完成增员指标,于人员素质于不顾,可谓“只要自己愿意谁都可以做保险”,很多不够条件的社会闲杂人员进了公司,导致公司整体人员素质下降,时间长了,低素质人员自然被淘汰,为补充人员,又进行同样的招聘,又一些低素质人员成为公司营销人员,形成营销人员招聘的怪圈。二是招聘不靠能力靠人脉。保险营销员招聘就是“传帮带”,先入职人员把自己熟悉的亲朋好友都推荐进来,有的全家卖保险,有的七姑八姨在同一家保险公司做营销,还有的甚至采用“挂单”的手段作为“电脑人”顶替。新鲜感过了,业绩上不了,就自动离职。凡此种种,公司以人海战术扩大规模,必然带来虚假增员,当然也就无法保证保险公司营销员队伍的稳定。离职是必然的。

6.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保险公司的激励主要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指营销员达成一定的销售业绩可以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物质奖励有个缺陷就是兑现时间的滞后性,这是公司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发生的控制措施。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营销员为了得到物质奖励经常搞假签单,拿到物质奖品后在犹豫内退保。公司为防止这种行为发生在保单超过犹豫期以后才会兑现奖品。公司的措施又使营销员失信于客户,指责业务员存在骗保嫌疑。再就是激励奖品与当初宣导的不符,品牌上、质量上差异较大。公司失信于营销员,引起营销员的反感,有上当受骗之感,公司的失信导致很多营销员离职。精神激励是对营销人员的精神表彰,是根据营销员对公司的贡献状态,业绩和增员达成度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以体现个人价值实现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激励是因人而异的,对新入职的营销员吸引力不大,因为新入职的营销员来说获得这些荣誉称号的指标是高不可攀的,大多数够不到。精神激励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职务升迁。晋升的条件是业绩和增员双达标。而某些保险公司规定新入职员工在试用期(一般3个月)没有发展新员工的权利,三个月不能增员,业绩又做上不去,那些美丽的光环照不到新员工头上,荣誉成为新员工的梦。个人的生涯规划与公司设计的职业通道不对接。对未来的发展失去信心,新员工因心灰意冷而不得不离职。

7.考核体系过分严格

与别的销售人员相比,保险营销员承受更多的考核压力。首先,保险产品是“非渴求”无形商品,这意味着保险营销员在推销过程中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够让客户购买这种商品。其次,在现行的代理人制度下,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代理公司并没有提供给保险营销员基本的底薪,可以说,保险营销员的收入所得完完全全是依靠业务提成,收入下不保底,收入没有保障。再者,保险营销员的业绩考核方式极为残酷,以保单论英雄。无论保险营销员曾经为公司做出多大的贡献,当他们的业绩考核不能达标时,就会被无情地淘汰。一般而言,作为一个新人,如果在半年内达不到规定业绩标准,就只能被淘汰掉。在成为正式业务员之后,任何时期连续三个月内零业绩,公司将自动清除该保险营销员代理资格,解除代理合同。如此残酷的考核方式使保险营销员倍感压力。巨大的考核压力让他们一刻也不敢懈怠,这种压力消磨他们对本身职业的热爱之情,工作的快乐指数低,成就感缺少,离职也就无可避免。

8.保险营销员地位模糊

保险营销员模糊的地位体现在保险营销员既不是公司的正式员工又不是能够全权代理公司的代理人。我国保险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保险代理人是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同时,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保险人委托保险代理人代为办保险业务的,应当与保险代理人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依法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及其他代理事项。”按照这两条规定,在目前的代理人制度下,保险营销员与保险公司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民事代理关系,保险营销员除了销售保险产品、收取保险费,同时根据销售业绩获得佣金(代理费)之外,与保险公司之间没有其他的关系。二者在法律上是两个独立的、平等的民事主体。所以很多保险公司除了根据营销员的销售业绩支付佣金以外,不会为其提供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保险公司也无权对营销员实施行政管理。另外,严格来讲,作为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代理公司的代理人,委托人即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代理公司应当支付代理人相关代理费用。然而在实际中,对于餐饮费、车旅费这些展业费用,保险营销员通常是自掏腰包,并没有完整的代理人身份。保险营销员与保险公司或者代理公司之间的关系定位模糊,在展业过程及公司与客户发生纠纷时,保险公司或代理公司就把保险营销员视作代理人,但对他们进行限制管理的时候,又把他们看成公司员工。这样的双重管理管理标准常常会使保险营销员无所适从,保险营销员感觉自己好像是公司的人,好像又不是。员工不像员工,代理人不像代理人,身份尴尬,这是许多保险营销员的悲哀之一,模糊的身份让他们无法以自己的职业为豪。

二、建立稳定的保险营销团队的对策

1.明确保险营销员地位关系

为了保证保险营员明确的归属和在公司地位,可以由政府机构作为第三方中间人,实行保险营销员劳务外包方式,保险公司把保险营销员作为另一种“员工”。政府与保险公司联合对营销员进行福利待遇统筹,首先在收入方面确定无责任底薪。如果营销员达不到一定的业绩标准而无法达成一定的收入,则由社保部门按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行合理的补充,保险公司承担相应的最低社会保险费用。对与达成业绩要求的营销员,保险公司支付全部责任底薪,同时支付给政府营销员的委托报酬和社保费用,政府则负责提供社会保险。保险公司对保险营销员的职业行为、发展机会等给予充分保证,纠正对营销员的错误认识,增加保险营销职业魅力,推动高素质、高品质、高绩效保险营销职业化人才队伍的建立和发展。

2.创造和谐职业发展空间

要达成这样的局面,不仅仅需要保险公司、营销员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监管机构、保险行业协会的积极协调,通过各种方式改善营销员在公众中的形象,树立正确保险观念。进一步树立营销员健康的职业形象,提升社会认可度。第一,为保险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全行业应高度统一,树立保险业良好形象,通过业务咨询、媒体报道、公益活动活动等方式对保险的意义与功用进行宣传;第二、健全、提升客户服务体系,提供高水平、全方位、多角度、高附加值的服务,树立保险公司良好的口碑;第三,提高业务品质、加强诚信教育、塑造营销良好形象。建立营销员信用等级制度,约束营销人员恪守诚信原则,全行业确立统一的信用等级标准、规范展业行为,给营销员建立公开的诚信档案,对优秀营销员进行表彰,通过社会舆论强化保险营销员的诚信行为意识,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作用。

3.完善立体型职员薪酬体系

为了建立上支稳定保险营销员队伍,设立恰当薪酬体系制度是必需的。我们觉得合理而有效的薪酬体系是模块式构成的:一是基本保障报酬制,即底薪,每月按一定的标准发放给营销员特别是新进营销员适当薪金,解除保险营销人员生活后顾之忧,给他们以生活安全感,从而提升对公司的忠诚度。二是佣金制(代理费),可按季发放。主要是按营销员所达成的业绩进行一定比例的提成,这部分应是主要薪金,以体现多劳多得,激发营销员积极展业,从而提升业绩,达到公司与营销员的双赢。三是特殊奖励制度。即公司对卓越的营销员超值奖励,按年发放。另外,各家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部分保险营销员提供商业保险保障,这也是当前多数公司所提供的营销员的福利保障;再是保险公司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协助营销员办理相关社会保险等事宜,切实维护保险营销员利益,加强其归属感。

4.构建多方位员工激励机制

根据保险销员现状和层次,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手段,进行针对而有效激励,充分发挥其对各级保险营销员的激励作用。(1)荣誉激励。保险营销员希望获得实力、成就、独立和自己,渴望,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和高度评价。期待在取得成绩时希望被认可,在展业过程中希望被客户理解,这就需要保险公司进行职业荣誉感的塑造,通过种激励方式鼓励保险营销员坚定从业信心,热爱保险事业,用荣誉的光环来证明他们的价值。(2)成功激励。保险业中很多营销员的业绩都来之不易,是在忍受委屈,客服困难,才渐渐赢得客户的信任与尊重的。他们有更多的迷茫和困惑,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信心,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对营销员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构建职业发展轨迹和成长通道,架设一条成功之路。(3)特殊激励。保险营销员队伍中个体差别很大,因此在激励时,要区分开来对待,制定激励政策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多方研究、多面调查、同时完善支持系统,保证各项激励方案发挥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左小川.完善我国保险营销员管理的措施[J].管理工程师,2010,(5).

[2]项俊波.坚定不移地抓好寿险销售误导治理工作[J].保险资讯,2012,(4).

[3]曹晓琳,张庆洪.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寿险个人代理人佣金激励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2).

作者简介:吴义成(1963-),男,浙江义乌人,总经理,从事保险营销研究。

第6篇

一个世纪以来,经济学家、决策学者和营销人员都是把顾客当作理智的购买决策者作研究。“理”的营销方式一般把顾客的购买过程非常理性地分为四个步骤:即产生需求、寻找相关信息、评定产品和购买。如理分析顾客的汽车购买过程:首先,是产生购买汽车的想法;然后,是寻找有关介绍汽车的信息(广告、熟人的介绍、看样等途径);再者,就是很理性地评判这些信息;最后,择优选择购买。大家以为这就是全部。传统营销更多的是注重产品的功能特色、外型美观、价格优势等,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的变迁息息相关,随着科技、信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与欲望也在不断改变,现在趋势则是从生活与情感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以此抓住顾客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即顾客的体验对其购买行为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伯德•施密特博士(BerndH.Schmitt)在他所写的《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Marketing”一书中指出,所谓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Marketing)就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此种思考方式突破传统上“理性消费者”的假设,认为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的体验,才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品牌经营的关键。

以顾客为中心是企业实施体验营销时的基本指导思想。体验营销首先要考虑体验消费的环境,然后才考虑满足这种消费环境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思路,充分体现了顾客至上的思想。客户在我心的最直接效益就是增加顾客群和销量,间接的效益则是增加下一轮的营销机会。将心比心,客户都愿意与服务好的企业来往,愿意与尊重客户的企业做生意,愿意与尊重自己体验和感受的人长期交往和合作。

二、中国汽车的体验式营销

正如托夫勒预言,“未来的工业将是一种体验工业”,未来的生产者是“制造体验的人”,“体验制造商将成为经济的基本支柱之一”,体验营销代表了未来营销的发展趋势。对于汽车销售企业来说,那就是进入了“体验营销”的时代,为顾客创造与众不同的消费体验是营销的主要手段。这种体验除了直接诉诸顾客的感官享受之外,更多的是通过营造一种感性氛围和想象空间从而刺激起顾客的想象和购买欲。随着顾客需求心理的日益成熟,汽车的质量、功能、配套售后服务的完善早已成为参与竞争的基本必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顾客在关注汽车本身之余,购买体验与消费体验逐渐走上前台,重要性日益得到体现。很多汽车消费者是通过一些印象深刻的试乘试驾活动后做出购车决定的,也有些消费者是通过一些专业的汽车杂志做出的介绍,才有的买车经历。

面对需求心理日益成熟的消费者,我国的汽车销售企业也认识到了体验营销的重要性。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洪江表示,体验式营销是惟一经历残酷市场竞争洗礼之后,形成的相对成熟、完善的营销方式。它的作用在于,能够让消费者以最直观的方式,最深刻地体验到汽车产品本身的魅力,有助于消费者理性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他指出,敢于选择封闭式专业赛道开展体验营销的车型,必然有着突出的运动性能,这与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相吻合。近期,马自达6睿翼在北京乐驾汽车体验基地进行的培训活动,充分证明了该车具有过硬的运动性、操控性。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总监姚雨也表示,体验营销是汽车营销的利器。长安福特车队2006年初成立,以专业车手和改装过的福克斯赛车参加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全锦赛),取得了骄人的战绩。长安福特马自达也充分利用全锦赛平台,进行了一系列体验营销,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营销人员是在与客户相互对接的时候产生反应和达成沟通的。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可能会因为某些营销人员自身的素质、心态或者说培训不到位而产生沟通无效,相反,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反应。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客户的走访和个性化的体验来及时做出调整和迁善。因为体验式营销始终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以客户的价值为中心,以客户的体验为中心。

三、我国汽车体验式营销的深化

目前,汽车体验营销在中国还属于发展初级阶段,虽然很多厂家都很看重体验营销,但是在具体操作上还显得形式比较单一,缺乏深度。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院长张树庭教授指出,在中国汽车体验营销还处在发展阶段,不管是车展、经销商的赏车会,还是媒体试驾、消费者工厂参观,这些活动都是汽车体验营销的初级阶段。很多情况下,公众惟一的感受就是让眼球接受一下新鲜事物。在美国买车往往可以拥有一周的试驾期,消费者在整个一周都拥有体验汽车的机会。国内车企、车商进行的体验营销没达到这么大的力度,覆盖面也较窄。因此我国的汽车体验营销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更加的深入。

除了增加消费者直接体验汽车的机会之外,体验式营销还应该渗透到营销人员与顾客的接触过程中,因为顾客在看车、试车、买车、修车这些环节中,无时无刻不在与营销人员接触,他们的一举一动时刻和直接影响到顾客的体验。如进入展厅,销售人员的言谈话语和举止也就是说你的体验将对你的购买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当一个深谙沟通技巧的销售人员与你交谈时会使你产生愉悦感,当一个不善沟通的销售人员与你交谈时会使你产生厌恶感,从而直接影响到你的购买行为。因此,对于营销人员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创造一种氛围和环境,最终给顾客带来难以忘怀的、有价值的体验或美好感受,此即体验营销。

参考文献:

[1]袁明鹏,刘雪强.体验式营销在汽车营销中的应用.上海汽车,2006,(11).

[2]袁明鹏,刘雪强.体验式营销在汽车营销中的应用.汽车工业研究,2007,(1).

[3]李英.体验营销在汽车业中的应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9).

[4]BerndH.Schmit..体验式营销.中国三峡出版社,2001.

第7篇

市公司2009年营销工作会刚刚落下帷幕不久,我们就召开公司市场营销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公司2009年营销工作成绩和经验,部署2009年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动员公司营销战线全体干部员工,为确保顺利完成公司年度营销工作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结束。按照会议安排,下面进行会议总结。

一、会议的基本情况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市公司2009年营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成绩,分析形势,研究部署公司2009年电力营销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开得很及时,短暂而高效。刚才,王总的报告总结了2008年营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深入分析了当前营销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2009年营销工作的思路,对08年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安排。市公司领导也作了重要讲话,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相关单位和科室作了专题发言,对2009年工作要点作了说明。会议还表彰了2008年度营销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各基层单位也都签订了营销目标责任书。会议的成功召开,对于我们全面落实市公司营销工作会议精神,实现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保证和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会议的主要收获

(一)总结了成绩,坚定了信心。

2008年公司营销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公司“1281”的年度奋斗目标,克难奋进,团结拼搏,使得公司的各项营销指标得到了优化和提升,营销工作呈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营销指标再创历史新高,经营质效取得一定进步,营销精细化管理全面展开,营销基础管理进一步加强,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优质服务明显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更是营销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劳动的结果。这些成绩的取得为确保××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坚定了我们搞好2009年营销工作的信心。

(二)认清了形势,提高了认识。

会议充分肯定了2008年营销工作的成绩,在全面总结工作经验的同时,还认真分析了当前公司营销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一是营销指标压力较大。二是营销基础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营销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报告对当前营销工作形势的分析使大家在看到成绩同时,更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营销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在2009年搞好营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针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王总的报告明确了2009年营销工作思路,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营销工作的目标,即认真贯彻落实市公司营销会议和公司2009年工作会议精神,以营销精益化管理为主线,通过抓基础管理、抓过程管理、抓规范管理,促进效益提升,深入推进营销基础管理和营销标准化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营销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创营销优良业绩,全面完成2009年的营销工作目标任务。在报告中王总对下一步工作重点作了具体安排,思路很清晰,措施很得力,这对于促进公司营销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再上新台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为今后的营销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四)布置了措施,突出了重点。

王总的报告,紧紧围绕公司“12331”年度总体工作目标,提出了2009年营销工作的总体工作思路,确定了2009年营销工作将以精益化管理为主线,着力于抓基础、抓过程、抓规范,重点搞好十项工作:即加大增供扩销力度,确保电量的稳步增长;严格执行电价政策,确保均价合理上扬;加强电费回收风险控制,切实保障经营成果;

突出线损管理工作,努力实现降损增效;加强营销分析和考核,促进营销指标全面完成;推行营销精益化管理,提升营销整体管理水平;

加强营销基础管理,提高营销工作质效;推进营销标准化管理,全面规范营销作业;创新优质服务举措,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十项新措施的提出使得我们2009年的营销工作思路更清晰,重点更加突出,实际工作中更具可操作性,这对于公司08年的营销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几点意见

今年的营销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以后的工作,我们营销战线的干部职工,要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过硬的工作作风,顽强的拼搏精神,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的管理。

(一)贯彻会议精神。当前公司的营销工作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员工的市场开拓意识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会后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员工学习会议报告和下发的十五个管理办法和制度,对于会议精神要入脑入心并迅速地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要结合会议精神,大力开展各类营销培训及竞赛活动,在培训及活动的形式、实效上下功夫,力争在员工开拓意识和业务技能上有较大的提高。

(二)抓好过程管理。各单位要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围绕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按照营销工作08年重点安排,对照此次下发的15个制度和办法,加快对失效、过期制度和办法的清理,加快对突出、急需解决问题的整改进度;要进一步理顺明确上下、左右、内外的工作关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流程的执行;要加快抄核收等控管体系建设进度,合理调整营销系统管理权限;要进一步加强内稽外查力度,强化问题闭环管理,实现对营销行为的全过程监管。

(三)规范营业行为。要大力推行制度管人、标准管事的理念,严格执行下发的十五个制度和办法,进一步规范营业行为,强化内部协调,完善内部流程的传递手续,抓好关键环节的控制点,抓好管理和执行的协调配合;要建立和完善营销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制定工作行为量化标准;要积极探索有效的考核模式,加大对营销工作质量的考核力度,用制度和标准来规范营销行为,用指标来考核工作质量;要加大考核结果的兑现力度,通过经济手段来引导员工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第8篇

【关键词】区域营销 经营 管理

一、区域营销模式

(一)区域营销模式的概述

区域营销模式的特点是,把同一地区或区域内发生的各种业务活动划归同一部门,然后再按这一部门所管辖的范围进一步建立有关的职能部门。这样,一个地区或区域的业务活动便被集中起来,交给一个管理者负责。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本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便获取区域经营的效益。区域营销的运作是一个公司整体营销战略规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也是营销战略规划在执行中的具体体现。可以说,区域营销的操作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整体营销业绩。

(二)区域营销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责任落实到区域营销中心,经理都要对责任区域负责。放权到区域营销中心,经理处理问题,相对会比较妥善、实际和及时。有利于区域内部资源的协调。有利于服务与沟通。这对培养通才管理人员大有好处。缺点:区域营销中心的营销内容和营销方式可能受到总部整体性目标或发展方向的制约或限制。区域市场营销的许多职能需要借助总部的支撑才能实现。缺乏全面管理能力的人员。

二、专业化销售

(一)精准的销售定位

根据电信行业的特点,以及区域营销中心有限的资源,要想取得理想的业绩,首先必须做到精准定位客户服务,即合理布控营销人员。

行业客户顾问化。每个区域营销中心,都有价值较高的客户,我们称之为行业客户,一般在电信的月销售额在3000元以上。这一类客户虽然客户数量不大,但是对于电信贡献非常大,所以这一类客户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顾问式销售与传统的销售理念不同的是,顾问式销售认为,客户是朋友、是与销售者存在共同利益的群体,好商品是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服务本身就是商品,服务是为了与客户达成沟通。可以看出,顾问式销售将销售者定位在客户的朋友、销售者和顾问三个角度上。

一般说来,顾问式销售给客户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使客户在收集信息、评估选择和购买决定这三个过程中得到一个顾问,从而减少购买支出;同时,促进了企业的长期发展。顾问式销售使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了双赢的销售关系。

所以,对于定位在服务行业客户的销售人员,他们所服务的客户数不宜过多,一般建议不超过30户。

高端聚类行业化。高端聚类客户是仅此行业客户的对电信贡献很大的客户群,月消费在1000-3000元。这一类客户数量相比行业客户稍微多一些,但是这类客户是非常有潜力发展成为行业客户,所以这一类客户群的服务也不容忽视。

服务于这类客户群的销售人员,其工作除了做好客户关系外,更重要的在于发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即发展业务。他们所服务的客户数也不宜过多,一般建议不超过50户。

普通聚类社会化。经过前面两类客户的筛选,剩下的客户称之为普通聚类客户。这一类客户群数量众多,分布在区域各地,如果采用上述两种营销服务方式,那么将会需要数量众多的销售人员,这是经营上不允许的。所以,社会渠道成为这一类客户的主要服务方式。社会渠道又分为行商和座商两大类。行商,就是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采用流动的方式寻找客户做销售。座商,拥有对外营业的固定店面,不仅可以开展行商的销售工作,也可以服务上门的客户。

在区域营销中心内部,设立社会渠道支撑经理,主要工作在于对社会渠道做好电信内部的支撑、业务指导以及社会渠道的拓展和优化。

(二)到位的支撑服务

销售工作的后援。区域营销中心销售人员的工作重点在于客户服务和业务销售,还需要做支撑服务的人员。销售人员和后台的支撑体系要有充分的沟通,销售人员将客户的想法充分反馈给后台人员,前后台一起设计,使得我们的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客户的愿望。这是整个工作流程中的难点,也是一个团队合作是否协调的问题。

(三)专业的销售模式

提升团队的专业素质。坚持“以人为本”,适时地组织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帮助团队放松身心、摆脱压力的束缚;加强团队专业化训练,提高团队整体业务水平,以适应各种业务的需要;主动参与业务部门的讨论,收集问题,通过组织管理体系的调整,将影响团队战斗力的压力问题拆分、化解,以利于业务部门开展工作。

适应行业特点,创新学习方式。采用分组学习、集中训练的办法。每周三晚上17:30-18:30为“每周培训日”,以客户部为单位开展政策学习、案例分享、营销系统使用和制订营销方案等学习活动,以此提升客户经理的工作能力。实行以业务骨干,不定期的对全体客户经理进行职业技能轮训,以此促使全体客户经理加强学习,提升协作能力。

开展“明星客户经理”评选活动。通过综合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比、排次并计入当月KPI绩效考核结果中。综合成绩靠前的员工,可参加区域营销中心小范围的集体活动,以示鼓励。

加大与兄弟区域营销中心客户经理学习交流力度。一是邀请兄弟营销中心的客户经理代表前来传经送宝;二是组织客户经理到兄弟营销中心实地交流学习;三是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客户经理与后端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互动式交流和学习。

第9篇

1.首先聘用乐于营销的人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企业招聘营销人员组建营销团队时,要选择以营销为乐的人,乐于营销才能对营销产生浓厚兴趣,有营销兴趣才能有营销激情,有了营销激情而后才能设法保持激情,乐此不疲嘛,因此企业组建营销团队时一定选择乐于营销的人才。

2.让合适的人来做合适的事 裁衣先量体,在营销管理中,辨识人才、界定工作和使用人才显得相当重要,准确判定工作适合的人才和人才适合的工作,然后将人才和工作进行精准的匹配,只有将工作选择和个人特长相匹配,才能相得益彰,才能激发营销员的工作激情。因此企业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才有可能保持营销的激情。

3.树立营销必胜的坚定信念 营销有很多不确定性,经常要面对失败的打击,遭遇拒绝、遭受挫折更是家常便饭,这就需要营销员要有必胜的坚定信念。企业营销管理中要帮助营销团队树立营销必胜的信念,淡化失败的不利刺激,告诉营销团队失败乃成功之母,迅速从失败中找回自信心,重新树起营销必胜的坚定的信念,然后才能取得营销的胜利。必胜的信念是激情的支撑,更是保持激情的根基,所以企业一定要树立营销必胜的信念。

4.把营销工作当成自己的事  大公无私只是相对而言,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自私总是浮现,所以人们总是对自己的事最关心、最有激情、最负责。谈到营销亦然,只要营销员把营销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他就有激情、有责任、容易做成。企业在平时的营销管理中尽量把营销工作跟个人利益挂钩,讲明某项目标或每件具体工作带给营销人员的收益,比如销售收入、奖金福利、工作技能、职位提升等方面的重要利益,以此激发工作激情达成营销目标。因此企业要设法使营销员把营销工作当成自己的事。

5.科学规划营销人员的目标  关于制定营销人员的目标应该遵循Smart原则,制定目标时必须是具体的(specie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nable)、相关联的(relevant)、有时间限制的(timebased),Smart原则强调了四项指标,制定目标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算是合格的目标规划,目标规划不好就无法激发营销人员的激情,如此无论目标容易完成或根本无法完成,都不能激发营销员的工作激情,因此企业一定要科学规划营销人员的目标。

6.及时兑现营销考核的承诺  对于营销人员的工资、奖励、提成、职位晋升、保险、福利、培训等各项承诺,企业都应说到做到及时兑现,这些承诺就好比营销人员的三餐,营销人员不按时吃三餐就没力气工作,如果不及时兑现承诺,营销人员就会失去工作的激情,因此企业一定要及时兑现绩效考核 的各项承诺。

7.在营销管理中要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曾激励一代代人争做好事,同理营销管理中也要树立榜样,包括营销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典型操作等,以此为参照物引领和规范营销工作,激发营销人员释放激情,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企业在营销管理中要树立榜样。

8.适时调整营销的布局结构 喜新厌旧是人的通病,营销人员在工作初期往往充满激情,但熟悉或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变得懒散而失去激情,在合适的时间里适当调整营销布局结构变得比较重要,这种调整包括营销区域的改变、营销人员的调动、客户的更换、营销组织的变动等,通过这种调整来满足营销人员求新猎奇的心理,从而重新燃起营销人员的工作激情,因此企业要适时调整营销的布局结构。

9.鼓励全员参与营销的创新  企业的营销创新不仅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样也能激发营销人员的工作激情,如果同时鼓励全体营销人员参与营销创新,不仅使营销人员有被重视、尊重的感觉,也能体现营销人员为企业当家作主的自豪感,从而极大地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的热情,因此企业要鼓励营销人员积极参与营销创新。

10.听取并采纳营销员的反馈 主动听取并采纳营销人员的反馈,包括正面的反馈、负面的反馈,比如建议、意见甚至是牢骚,为营销人员搭建沟通的平台或宣泄的管道,为营销人员解答疑难、提供支持,抚慰营销人员的心灵,减轻营销人员的压力和压抑,使营销人员轻装上阵,激情焕发,顺利完成营销目标,因此企业要及时听取并采纳营销人员的反馈。

11.创造和谐宽松的营销环境 就这一点来说,营销环境也可以说是营销文化,营销环境对营销人员的影响至关重要,比如创建企业中人人平等、互相关爱、沟通无碍、反应迅速、团结协作、不畏困难、奋力拼搏的营销环境,不只是追求企业利益,而且还造就大量优秀人才;不只是给营销人员压力,而且还给营销人员动力、活力;不只是指正营销人员的缺点,而且更能发挥营销人员的优点,悉心帮助营销人员成功;整个营销团队各成员之间,不只是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而且还是朋友关系、亲人关系;告诉营销人员企业不只是股东或老板的,而且是包括营销人员在内的每个人的,从而使营销人员有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自豪感、荣誉感、忠诚感、归属感,因而也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营销人员的工作激情,所以企业要创造和谐宽松的营销环境。

12.营销工作也需要劳逸结合

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营销工作动脑力也动体力,还有工作环境不稳定,加之有压力和一定风险,因而很容易身心疲惫,所以聪明的企业总是叮嘱营销人员注意休息、注意安全,也有的企业过段时间就组织营销人员旅游或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此一来营销人员会以更高的激情投入营销工作,再说人不是机器,总得适度休息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充沛的激情,所以营销工作需要劳逸结合。

13.帮助营销员做好职业规划  企业如果能结合企业实际和个人职业素质,帮助营销人员制定科学而现实的职业规划,比如制定营销人员一年后、两年后、三年后、五年后的职业规划,并告诉营销人员达成职业规划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提升,藉此使营销人员有奔头、有方向,就能给营销人员带来动力,激发强烈的工作激情,因此企业应帮助营销人员做好职业规划。

14.营销管理要原则也要灵活 对于企业纪律、营销制度等,对营销人员要宽严相济弹性管理,更多地体现人本管理,该严则严该松则松,严责令行禁止,松则量人、量事、量情适度灵活处理,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完美结合,使营销人员心悦诚服、无地自容或感恩戴德,以便使营销人员以更高的激情来工作,因此企业的营销管理要原则也要灵活。

15.做好营销人员的营销培训  培训是给营销人员更好的营销武器,通过营销培训,营销人员可以提高工作技能,了解产品知识、企业状况,改变工作态度,营销人员经过营销培训,信心百倍激情工作,才能更顺利地达成营销目标,因此企业要做好营销人员的营销培训。

16.用真爱真诚来感动营销员  企业要关心营销人员的工作,更要关心营销人员的生活及家庭,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以体贴入微的关怀,做好营销人员的坚强后盾,给予营销人员鼓励、支持、帮助,尤其对营销人员的困难和需求要给予妥善解决。有时候也许一句真诚的问候,也许一次简易的餐会,也许一次小小的帮助……细微之处最能体现真情,往往能深深感动营销人员,使营销人员彻底消除后顾之忧,以感恩之心,激情忘我地投入营销工作当中,因此企业要用真爱真诚来感动营销人员。   17.对营销员管理要公开公正 孔子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营销管理中,政策制定、资源分配、支持协助、奖励处罚、矛盾处理等,对整个营销团队都要透明公开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人,也不打击任何人,公允地解决营销团队各成员之间的利害冲突,使大家和谐相处,而不致使营销团队各成员之间因偏私厚薄之事影响工作激情,因此企业对营销人员管理一定公开公平。

18.通过会议加强营销员管理 企业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会议,可以加强沟通、贯彻政策、汇报工作、凝聚共识、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也可以燃起营销人员的工作激情,所以企业要通过会议来加强营销员管理。

19.对营销人员也要量力授权

现代营销管理虽然强调过程管理,过程管理包含了指导、支持、监控、反馈、修正等方面,因此很多企业在营销管理中走了极端,反而歪曲了过程管理的本意,管的过死、过严,营销人员具体工作中失去灵活性,或者形成一种工作依赖,阻碍了营销人员的工作激情,过程管理并不否定授权,一定的授权可以给对营销人员信任感,还能帮助营销人员提高工作能力,促使其自动自发,进一步激发工作激情,因此企业对营销人员也要量力授权。

第10篇

[摘要]供电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战略是供电企业最重要的职能战略。本文根据电力市场营销特征、原则和目标,以获得供电企业电力产品市场份额和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提出了在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电力进入买方市场的今天,开拓电力市场应采取创新战略、重点突破战略、优质服务战略、一体化战略和人才战略等一系列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关键词]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市场在供求方面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电力市场的消费群体对电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要求日益提高,而供电企业现代市场营销的理念尚未完全形成,市场营销战略模糊、定位不清。因此。明确目前供电企业的市场营销状况并实施积极的营销战略,是供电企业营销工作的核心问题。

一、创新战略

市场营销实行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供电企业要走出买方市场条件下不良的营销环境,必须不断地进行营销创新,主要在四个方面着手:

1.观念创新。要认清经营新形势,树立起电力营销新观念,尽快实现两个转变:

第一、思想观念转变到以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要树立竞争观念,在价格、质量和服务上誓与煤、油、气销售行业比高低,通过竞争不断扩大电力销售市场;要树立价值观念,以科学合理的电价和优质服务的办法促进电力销售;树立供求规律观念,调整营销策略,把解决用电卡脖子问题、社会上缺电的问题作为扩大电力市场的重点来抓;树立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观念,变“客户围绕电力转”为“电力围绕客户转”,使满足客户的需求成为供电企业不断努力的方向;树立依法经营观念,一方面以严格遵照执行已有的法律法规开展营销工作;另一方面要学会、掌握并进而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供电企业合法权益。

第二、从以计划用电为主转变到以电力营销为主的轨道上来。供电企业员工尤其是开展营销服务的员工,其思想观念要完成从旧的计划用电管理模式到市场营销模式,从计划用电、限制用电到促进用户合理用电、安全用电的转变,企业管理模式要完成从生产管理为主到以市场营销为主的转变,要主动研究市场、开拓市场。一切围绕市场转,全心全意为客户。

2.市场创新。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推动,社会对电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份额也必然会越来越大。电力市场有许多空档,是“卖不掉”与“买不到”和“买不起”同时并存的市场。供电企业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管理,开拓电力市场。从当前看,市场创新的要点是:(1)尝试让利促销经营策略,在对大中型高耗能企业生产经营了解的基础上,对确实能通过降低电价、且能保证售电量和结清电费的企业,我们实行电价优惠,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度,对城乡所有配电线路敞开供电,不拉不限,并采取鼓励措施,动员大负荷用户在低谷时段满负荷运行,最大限度地向市场推销电力。(3)开拓好城乡居民生活、农村、三产等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前景广阔的大市场。(4)最大限度地减少检修停电次数和时间,实施零点检修作业,从检修中抢电量。(5)开发能改善电网运行状况,有利于环保和企业效益的低谷电消费市场。与此同时,要解决制约用电市场发展的具体问题,比如:城乡用电卡脖子问题,以及农村户户通电问题,等等。通过市场创新,能够在买方市场总格局下挖掘局部性的卖方市场,开拓区域性的卖方市场,营造阶段性的卖方市场。

3.组织创新。营销组织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各项创新的保证。原本一套办事程序复杂、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方式简单、营销意识薄弱、部门之间不协调等“坐等”上门的用电管理体制,仅仅靠“承诺”服务、示范窗口等治标的手段并不能改变营销体制的僵化,应尽快将用电管理职能转换为市场营销职能。按照市场营销规律,以市场为立足点,建立具有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客户服务、电力销售、合同管理、公共关系与形象设计、用电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咨询等功能的市场营销体系。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构建市场导向型的专业营销组织机构——“一部三中心”(市场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电费管理中心、电能计量中心)的模式,具体可引申为将原有营销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电网生产经营特点的、整体协同运作的营销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构建供电企业统一、高效通畅、反应快速的专业化营销组织管理体系,实行管理层与执行层分离。

4.技术创新。第一,大力促进科技与市场营销的结合,加快实施对电力市场营销全过程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与管理,开发符合市场需求和适应各供电企业自身特色的电力营销软件,促进营销流程应用电子商务技术。第二,在供电企业现有营业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加速营销环节电子化业务流程管理。建立需求预测、合同管理、负荷管理、工程管理、表计资产运行管理、划账付费等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第三,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网络系统,推进网络电子付费方式,方便客户网上交费。通过用电计量设备方面的创新,大力推广高精度、长寿命、多功能的电表,并使其具备有效防止智能窃电的功能,以遏制窃电歪风屡禁不止的势头。第四,在营业场所宣传以电代油、以电代气、以电代柴的新型电气产品,引导电力消费,刺激用电需求,积极推进用能结构的合理调整。

二、重点突破战略

根据电力市场营销的适应性特征,我们不难知道在一定的营销阶段,必有一种主要矛盾对公司营销活动的方向、规模、速度产生制约作用,加强调研,找准主要矛盾,采取重点突破战略,就能有效地拓展电力销售市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今后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商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将呈最旺盛的上升势头,将成为今后电力销售最亮的增长点,消除商业和居民生活用电的障碍,除了优化配网外,从战略上讲,今后供电企业营销中要重点解决的有三个问题:

1.将电力建设的重点优先放在建设主网、优化配网、改造农网上,这是拓展电力销售市场的一个带有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由于电网建设长期滞后于电源建设,影响企业电力市场的正常发育,造成了一个“卖不掉”与“买不到”和“买不起”同时并存的充满结构性矛盾的电力销售市场。

2.将电力消费的主攻方向放在商业和居民生活用电上。我国工业用电所占的用电比例由1990年的78.8%下降到2005年的69%,而发达国家工业用电所占用电比例仅为36%-51%之间。可见,今后我国工业用电所占用电比例必然呈稳定下降趋势。在工业用电15年下降10个百分点的同时,我国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比例由7.5%迅猛上升到17%,但距发达国家26.9%-34%这一比例还相差甚远。2005年发达国家商业用电比重为25%-30%左右,而我国只有8.89%,仅为发达国家的1/3。从比较中可知,若具备良好的用电环境,可推行一户一表,将动力与照明用电分开,每户居民单独配备足够容量的电表,保证大功率电器能顺畅用电,这是刺激居民生活用电的有力措施,也是解决部分困难企业欠费问题的重要举措.

3.将继续推行台线绩效考核,把电费回收、台线考核作为衡量营销绩效的关键问题来抓。进一步深化内部考核机制和管理办法,更好地实现电力营销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高营销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加强营销环节全过程管理,不断提高营销服务水平,充分调动基层营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一体化战略

供电企业的核心工作是电力营销,而营销工作应定位在“以市场为导向,以视客户为生命”上。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营造“大营销”电力市场营销理念,电力企业必须从整体意识和全局性的大营销观念出发,真正树立起“基建为生产服务、生产为营销服务、营销为客户服务”的一体化战略。为此,笔者认为一体化战略应强调三个方面:1.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企业的营销是全员营销,企业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市场营销的需求。党政工团除一些特殊活动外,从事的各项工作都应纳入以效益为中心、以营销为核心的轨道上。2.内部机构营销协调。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企业的各部门应改变分块管理、各自为政的不协调局面,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战略观念。首先,部门利益要服从企业营销的整体利益,消除营销部门与生产等部门间和营销各功能性部门间的不协调弊端,使营销活动贯穿于整个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其次,各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不仅要从本部门角度而且要从客户角度考虑问题,充分配合营销部门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3.城乡市场同步开拓。长期以来,重城市用电,轻农村用电;重工业用电,轻农业用电;重城市居民用电,轻农村农民用电,造成了电力市场发育不健全。事实证明,农业人口占80%的农村,有着潜力巨大的用电市场,随着“两网”建设与改造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农村电力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增长点。对城乡电力市场的开拓,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同步开拓的一体化战略,以满足全体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四、优质服务战略

优质服务是企业的品牌,必须把优质服务和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市场营销的自觉行动。要有服务内容、业务流程的创新,在建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的用电服务体系后,要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与服务,立足以快速化、保障化、简便化、多样化的优质服务来赢得市场。

1.提高服务水平——提供高效方便的服务。视客户为生命,体现在服务水平上,就是要向客户提供高效率、不间断、十分方便的服务。要不断创新和拓展为客户服务的功能,只需简单程序和操作就能快速响应并满足客户的用电要求。主动向客户推出多种用电方式和付费方式,让客户自由选择,尽可能做到“您只需打一个电话,其余的事情由我们来办”

2.注重服务时效——提供快捷的服务。要实施全员、全天候、全过程的快捷服务策略,每一位员工都有义务及时解答客户提出的用电业务及相关问题。实行首问负责制,客户找到时,“主动接待、主动带路、主动解释、主动为客户排除困难、主动将处理情况快速反馈给客户”,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办事时间,做到有电供得出,供电可靠性好,电能质量高。一旦发生用电故障,用电抢修“95598”能风雨无阻地提供紧急服务。

3.增加服务项目——提供主动、优惠服务。以优质服务为核心,在行动上首先要改变以往“人求于我”、“坐等上门”的工作作风,主动增加承诺服务的项目,树立一批优质服务的“示范窗口”和先进典型,并逐步推广。其次要变“客户找电”为“电找客户”,千方百计让客户早用电,用好电。在积极主动服务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推出对供电企业和客户双方都受惠的服务项目。

4.拓宽服务领域——提供有偿增值服务。据调查:大部分居民用电户不懂电,他们中有孤寡老人,有妇女儿童,还有的人虽懂电但公务繁忙没有时间去做。平时遇到此类问题他们只有求左邻右舍或亲朋好友帮忙,没有一个正规的服务组织上门服务。推出用电增值服务项目,可填补这一空白,让广大居民用上安全电、便捷电、放心电、满意电、和谐电。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供电企业的价值,也是“优质服务进万家”的具体实践。

通过优质服务,树立了供电企业良好的形象,与客户建立了一种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必然有利于促进电力消费和营销管理。

五、人才战略

因为营销是供电企业运营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决定企业经营成效的关键。所以,营销战线上的员工在这个环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供电企业营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一线营销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操作技能差、市场观念和服务意识淡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用户求我”的思想没有彻底转变,目前的营销队伍远远不能适应企业营销业务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配备和培养一支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供电营销队伍。

1.优化配置营销负责人。选拔品格素质优秀、文化知识素质全面、业务能力素质强的干部作为营销部门负责人。直接从事营销的部门和单位领导岗位要充实和配备善经营、懂管理、掌握法律、财会、计算机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才。对供电市场需求的变化,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在维护用户利益的基础上,保证供电市场营销效益的最大化。

2.优化配置好营销人员。必须重视企业营销环节的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素质、操作技能、服务意识,将文化层次较高、责任心强、思路清晰的人才充实到供电营销一线中去。

3.提高供电营销岗位人员的待遇。以高待遇激励更多的政治、文化和业务素质好的供电营销人才竞争到供电营销岗位,从而造就一支新型的供电营销队伍,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开拓电力市场的需求,促进供电企业的创新发展。

4.加强营销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了提高现有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加强营销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定期向他们灌输市场营销、法规、财会和用电等专业知识,进行营销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更新营销人员的业务知识,以适应供电市场营销工作的发展。

5.实施营销人才流动和轮岗制度。要坚持多渠道选拔合格营销人才的原则,应用合同招聘的办法,使人才充分流动,形成合理的营销人员结构,对不适应营销工作岗位的人员更要及时调整,以适应电力营销事业发展的需要。

供电企业的发展在于营销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改革的中心在于市场营销,营销工作是全体职工的共同任务,凭借崭新的市场营销理论、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无可挑剔的优质服务,供电企业的营销市场一定会越做越大。

参考文献:

[1]于崇伟.电力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第11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市场营销;问题;策略

电力市场营销是一个崭新的问题。由于传统的电力工业由国家高度垄断与计划供应电力产品,根本没有电是商品、电力市场与市场营销观念。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电力经济体制改革,与电力市场化的发展,才开始宣传与尝试电力市场营销。目前,电力市场营销虽然尚处于观念形成与营销世纪初级市场营销起点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从20世纪初市场营销学诞生时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与推销观念做起,而要反映当今时代的特点,树立以消费者需求与企业市场竞争为导向的整体市场营销观念,树立顾客既是上帝,又是企业合作伙伴的观念,树立服务市场营销与合作市场营销观念,树立动态经营观念、危机转化观念、电力市场创新观念,才能有效地开拓电力市场。

一、我国电力市场营销现存的问题

由于电力行业由的特殊性,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的缺电局面和“以产定销”的做法,形成了电力销售部门的服务观念淡漠、僵化,市场营销在电力企业管理中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目前,我国电力市场营销存在以下问题:

(一)传统的电力经营观念根深蒂固

在我国的电力市场中,传统的电力经营观念根深蒂固,电力经营思想没有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仍然习惯于“靠国家、靠政策、靠行政手段”的方法去处理和解决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认识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市场营销,电力产品销售困难、供电服务质量差、不能完全适应电力需求的增加,这些都制约着电力销售,使得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形成了电能需求量大但供应不足和电力企业销售困难同时并存的矛盾性电力市场。

(二)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供电企业经营了许多年,积累了许多的销售经验,但缺少总结归纳,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营销策略来指导实践,我国电力企业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电力市场营销体系。主要表现在,电力市场营销体系不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专业的电力网点布局不合理,营销组织结构不够健全,人员素质比较低下。

具体说来,供电企业在对电力市场进行营销分析时,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如应用系统的数学方法比较少,极不利于电力营销的合理决策。目前,虽然我国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已经认识到电力市场开拓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电力市场改革还处在初步阶段,供电企业战略的前导性和组织结构的滞后性矛盾,使得我国的供电企业仍然没有真正设立专职的市场营销管理部门。带来的更严重的问题就是,供电企业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员采取适当的措施去监视和预测其周围的电力市场营销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不能分析和鉴别由于环境变化而造成的主要机会和威胁,及时采取适当的对策。

(三)高素质营销人员缺乏

在电力营销管理上,整体队伍的素质较低。未来的供电企业要在服务市场上赢得并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意味着在多层面上与他人竞争。而电力营销人员不能完全正确的认识自己企业的生存状态和市场变化,将会给企业顾客群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必须把不断提高优质服务,作为促进电力的市场营销的自觉行为体现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使每一个电力营销人员,真正树立全员营销的观点。都为企业的社会形象负责。

(四)缺乏营销服务意识

由于我国电力市场改革时间较短,大部分供电企业的市场营销意识淡薄,以及缺乏电力市场营销的体系,使得供电企业的营销服务水平比较低。具体表现在:首先,服务方式和项目远不能适应客户逐渐多样化的需求;其次,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意识落后,坐等客户上门的现象普遍存在;再次,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普遍不高,如很多企业仍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与便捷高效的要求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最后,供电企业的服务水平仍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没有推出适应客户的多样化的服务项目。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客户至上,对电力企业来讲,为客户服务是电力企业员工的宗旨,要树立优质的服务是一种长期投资的思想,以优质满意的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电力法》颁布实施后,用户对供用电双方的权力义务,加之电力市场的供需矛盾的转变认识越来越清楚,用户要求供电企业提供更多的优质的服务,同时对供电企业不规范的现象投诉增加,要求供电企业必须依法经营,规范优质服务,促进营销。

(五)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

电价是电力市场的基础,是国家用以宏观调控电力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手段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电价形成机制不合理,电价未反映供求关系,电价管理体系混乱,电价审核权限分散,没有统一的定价原则和标准,区域差异大。从整体上看,目前的电价不能较好的起到电力市场的杠杆作用。电价结构混乱,行政控制因素太多,难以发挥电价应有的控制作用。

电力部门属企业行为,需要建立起强有力的市场监管机制,通过建立一整套与《电力法》相适应的电力法规体系,从法律的角度规范电力市场的企业和政府行为,保护企业的利益。虽然我国于2002年成立了“电监会”,但是由于电力市场改革进程很短,电监会的职能还难以全面有效发挥。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主义的封锁等各种与市场相悖的做法仍在一定时期内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电力企业市场化进程,也阻碍了我国电力市场营销的发展。

二、我国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一)建立长期有效的营销激励机制

采取薄利多销的销售原则、用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优质服务来争取用户等都属于对外的激励机制。对内,电力企业必须建立全员关心、全员参与、全员奉献的营销激励机制,电力营销也决不能仅仅局限于用电营业的销售环节,而必须贯穿于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并在各个环节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供电局是电力系统直接面对用户、面对市场的窗口部位,也是实现电力销售的最终环节。必须彻底改变供电局在长期计划经济和卖方市场形势下形成的传统管理模式,变单纯的抄表收费为主动的推销、扩销、开发市场,使供电局在电力经营中成为一个功能齐全,有相当分析、调研、开拓能力的基层营销核心。除采取二级模拟法人承包或落实目标责任制的办法外,还必须从机构、人员上来保证供电局市场营销功能的真正实现。作为电力营销的实施者,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服务质

量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奖惩机制,而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估标准,则是激励机制是否有效的关键。

(二)正确实施价格策略

电价是电力经济最有效的调节杠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消费者与供电部门是一种平等的互惠互利的关系,给客户优质和满意的服务是电力市场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国家电力体制彻底改革,电价形成机制完全理顺后,供电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而价格作为企业市场营销组合中的最活跃因素,是电力市场营销中的核心问题,由于是电力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电价应由政府规范管理,但应由过去的政府定价逐步转变为企业定价,由过去的计划垄断价格转变为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价格,政府可以制定和颁布电价管理条例”进行规范,或通过物价管理部门进行监控。监控的主要目的,防止与反对垄断价格,保证自由竞争合理价格的正常交易。电力企业应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正确实施价格策略促销。

1、实施降价促销。降价主要是为了增强电能产品在多种能源争夺用户中的竞争力,扩大电能商品的市场份额。同时,通过降价转移一部分利润到用户企业,刺激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企业脱困与地方经济振兴,又将促进电力消费。

2、实施峰谷、丰枯分时电价促销。我国各大区电网最高负荷逐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峰谷差增大,造成系统调峰投资增大,低谷机组大量闲置,水电在丰水期或低谷用电期损失大量弃水电量,造成资源浪费与整体经济效益低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优办法是实行峰谷与丰枯分时电价。

(三)促销策略

1、有针对性地进行广告宣传。对于电力这种特殊商品,我们不能简单套用一般的广告宣传,而应结合电力特点,采用说服性内容。运用比较的方法,如可以用生活片断、生活方式、气氛或印象、个性的象征、技术特色、科学证据等不同的表达式来显现。选择宣传媒体要考虑媒体影响和成本的概念。宣传重点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且用电量较大的电器产品安全使用知识并体现国家能源环保政策。

2、转变工作作风,积极主动上门推销。电不具有直观感觉,因此借助人员推销十分重要。我们的销售人员一定要转变工作作风,变坐等客户用电为主动宣传推销用电。这不仅是一种观念的转变,更应是一种行为的转变。一切与用户直接接触的电力职工都是电力商品的推销人员,不与用户直接接触的电力职工都是电力商品的义务宣传员。

3、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营销工具,电业部门不仅要建设性地与政府、企业建立关系,而且也要与大量的感兴趣的公众建立关系。其目标是:建立电力公司的知名度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通过舆论宣传以增加电力公司的可信度,刺激基层电业部门和营销队伍的建设,降低促销成本。选择的主要营销公关工具有介绍电力知识和电力企业情况的公开出版物、新闻报道、社会文化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建立宣展中心等。

(四)定期培训员工,提高电力企业人员价值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以市场为导向销,已不再局限于产品的流通领域,与企业经营的整体活动密切相关,电力营销不仅仅局限于销售环节,需要每个岗位、每位员工的共同参与。电力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的素质教育,定时地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使职工在思想认识上更加以客户和市场为重点,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培训的内容及目的:当前迫切需要促使员工彻底转变观念,真正树立起“服务为本”的全员营销思想,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开展技能培训,满足客户对不同电力服务的要求;以窗口单位员工为重点,进行全员利仪培训。

第12篇

A公司是一家股份制涂料集团公司,在工业涂料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从1999年开始,公司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适时开发出具有广泛市场前景的民用市场新产品,从而使公司的市场重心也从以工业市场为主转变为以民用市场为主。

A公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在全国二十多个省份设立了办事处,并广招省级和地市级经销商经销商,但是公司经过一年的市场运行,在市场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在市场营销人员的流动性太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60%的营销人员变成了新面孔,人员的频繁流动,造成了市场工作没有延续性,增加了培训时间,延误了市场网络的建立和新产品的推广,眼看着竞争对手的产品出现。据研究15%左右的离职率是一个合适的比率。而现在A公司高达60%的离职率,肯定对公司的市场发育和拓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公司为应付市场营销人员的匮乏,更是不断地在各种媒体上大肆发布招聘信息,并到各种人才交流会上招聘人员,但是营销人员还是象走马灯一样不断地辞职走人,换来换去。

分析

其实本案例就是企业对市场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误差。通过对A公司营销体系的综合诊断后,发现A公司在营销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上出现上述问题有一下几个原因:

1, 管理者根本没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A公司是以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以前一直是老板的“家天下”,以前在工业市场方面,靠着人际关系的优势,也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经营重心在从传统购销到市场营销的转变中,企业的市场营销措施已经作出了相应的改变,但是对于市场营销体系中最关键的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变革。

2, 缺乏有效的营销绩效管理机制;

在咨询过程中了解到,A公司的营销人员的薪酬体系根本没有量化,“印象 + 考勤”的模式依然是公司的薪酬管理主线。所定的工资制度没有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特别在新产品的推广阶段,市场没有完全打开时,就对营销人员只实行提成制,会使营销人员感到缺乏安全感。而选择走人。

3, 企业内部没有健全的营销人员培训机制;

陪训也是一种投资,陪训即是管理的前提,又是管理的过程和手段。但是A公司因为没有健全的营销人员陪训管理提系,从而使营销人员抓不住企业的市场管理脉搏,没有和企业真正溶为一体。

4, 企业内部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优劣对于一个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是很重要的。一个有着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就有了一个让人留下来的环境,应该抛弃过去的粗放型的管理体系,强调企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传统的命令加控制模式对确保企业成功已显得苍白无力,因为你的关键资源就存在于你员工的头脑中。惟有切实了解员工的期望和需求,发展新型的员工与企业关系,以企业文化来形成一个家的氛围。才能让员工释放出而不是被挤出自己的能量。

针对A公司的情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三、注意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模式,它强调企业应该“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它通过企业精神的企业价值观的灌输,来使公司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象麦当劳连锁经营,不但连锁经营企业,而且连锁经营文化,因此你会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吃到的麦当劳都是相同的,而且它的店铺布置到服务方式是一样的。这就是一种除了各种组织与质量体系外,其所具有的特殊的麦当劳文化。但是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一些公司其企业内部并没有形成核心的企业文化,或者形成了核心企业文化,但其子公司和办事处的文化与总公司的文化并不一致。特别办事处文化和公司文化的不一致,将对市场统一网络的形成,对于市场管理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