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0:17: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肉牛养殖管理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国肉牛养殖产业起步较晚,很多肉牛养殖场仍然应用传统老旧的肉牛养殖技术,导致肉牛产品产量和生产效率较低。只有应用规范化的肉牛养殖技术才能切实提升肉牛产品质量,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牛肉产品。本文就是对肉牛规范化养殖技术进行探究,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1我国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1.1肉牛养殖主要是以散养为主
我国肉牛养殖起步较晚,肉牛规范化养殖技术还不健全。肉牛集中养殖的模式还没有普及,仍然以散养为主,而且肉牛养殖户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很多肉牛养殖户文化水平较低,他们不能及时吸收外界先进的肉牛养殖技术,仍然是将肉牛放养,特别是小牛犊的培养阶段,经常出现营养不良情况,还会因为管理不当导致牛犊患病死亡。因为营养摄入不均衡,导致肉牛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
1.2饲料质量较差,营养成分不够完善
很多肉牛养殖户的经济实力非常有限,他们在选择饲料时更多倾向于小厂家生产的质量、市场销售价格较低的饲料。这些饲料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如果营养搭配不合理会抑制肉牛的生长,降低肉牛产品生产品质,使肉牛合理化的增肥,肉质的鲜美程度不能达到市场需求。
2肉牛的规范化养殖技术
2.1牛犊饲养管理
刚刚诞生的小牛犊因为身体免疫力较低,机体内部抗体较少,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可能导致牛犊死亡。母牛初乳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免疫抗体,饲养人员应让牛犊及时的吸收初乳,获得母源抗体增加牛犊机体抵抗力。小牛犊诞生后饲养人员需要对其脐带部位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其放置于经过消毒处理的干燥区域,并且做好该区域的保温工作,然后在应用母牛的初乳喂养小牛犊。此过程中需要注重的是,小牛犊诞生到初乳摄入的时间间隔不能超过1h。牛犊诞生4个月以后,母乳的营养不能满足牛犊生长的需求,这时饲养人员需要进行断奶处理,断奶前要应用营养均衡的饲料辅助喂养,代替一定的母乳摄入量。出生不久的小牛犊不能良好的调控自身体温,饲养人员需要对牛舍进行恒温设定,牛舍的温度不能低于5℃。小牛犊生长2周之后饲养人员需要在其角基处进行凡士林的涂抹,然后在应用一些磨砂类的物质对该部位进行摩擦,其目的就是促进牛犊角基的脱落。
2.2肉牛品种的选择
要想使肉牛产品的生产品质可以达到市场需求,肉牛饲养人员一定要做好肉牛品种的选择工作。饲养管理人员对不同品种的肉牛特质需要有较深入的了解,杂交牛体重增长情况较为良好,可以产出大量的牛若,但是该品种肉牛的牛肉品质与纯牛品种进行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就是要注重牛龄的控制,出生牛犊肉质虽然非常的鲜美,但是肉牛机体的抵抗力较差。年龄较大的肉牛,肉质口感会很差,所以通常情况下牛龄需要控制在一周岁以上,但是不能超过2周岁。肉牛的体型与牛肉生产品质有着非常紧密联系,所以饲养管理中需要结合肉牛体型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育。
1指导思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肉牛养殖公司、建设养牛小区、培育养牛大户、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为主要模式,依靠科技,强化政策扶持,着力发展基础母牛,迅速增加肉牛养殖量,逐步使肉牛产业走上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真正把肉牛产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2发展目标:从发展基础母牛着手。培育养殖能繁母牛专业大户和肉牛养殖大户,引导、鼓励农户养母牛、繁小牛、出栏商品牛。力争用2-3年的时间,全市培育发展2-3个年供良种母牛500头、出栏商品牛1000头以上的养殖公司,建成20个肉牛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以上)培育200户养牛大户(户均出栏百头以上)带动2000个肉牛养殖户(户均出栏5头以上)基础母牛存栏10万头,新增出栏商品牛5万头。5年内,实现目标任务翻一番。
二、发展肉牛产业的扶持政策
1项目扶持。对达标的肉牛养殖公司、养殖小区和加工企业优先进行项目申报。
2信贷扶持。采取金融部门发放货款。市财政贴息代补的形式。扶持对象:养殖能繁良种母牛5头且饲养1年以上的专业户;存栏商品肉牛50头且饲养4个月以上的养殖大户;入住养牛小区的养殖户;规模化种牛繁育场。扶持措施:对良种母牛养殖专业户和规模化种牛繁育场,按每头种牛贷款3000元,市财政贴息300元;对肉牛养殖大户和入住小区的养牛户,按每头肉牛贷款500元,市财政贴息50元。
3财政扶持。鼓励农民利用民间资本发展肉牛产业。市财政按每头良种母牛奖励300元;对存栏商品肉牛50头且饲养4个月以上的专业户,市财政按每头肉牛奖励50元;对达标的肉牛小区,市政府奖励5万元;对建成并发挥社会效益的肉牛品改站,市政府奖励3万元;对肉牛养殖大户每年进行评比,前10名每户奖励1万元。
三、发展肉牛产业的主要措施
1搞好技术服务。1加快品种改良。要指导各乡镇或专业大村建立肉牛品种改良站(点)大力开展人工授精技术。以民营化为主要形式,乡镇(场)建设标准化肉牛品改站和养殖基地,年在全市普及。2加强技术培训。多层次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和应用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及肉牛安全生产等技术,从整体上提高农户肉牛养殖水平。3加大指导示范。分区域建立养牛示范户,技术骨干对养牛小区或示范户实行包联,全程跟踪技术服务,以点带面,拉动肉牛产业发展。
2鼓励种草养牛。积极鼓励养牛户大力发展牧草种植。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带动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各地要根据各自肉牛养殖规模,及早动手,科学规划,保证肉牛饲草需求。
3培育龙头企业。依托食品公司。组建肉牛屠宰、分割、熟食加工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之路,延伸产业链。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为建厂提供便利条件。对养殖户的扶持、奖励兑现与公司收购挂钩,公司应按市场价收购。
4发展经济合作组织。要把民间协会建设作为促进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向农户提供市场、技术等系列化服务,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经济合作组织健全合作章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5严格考核结账。市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经常性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深入小区、深入大户。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并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要层层研究制定肉牛产业发展的考核结账办法,并严格考核结账。
四、加强对发展肉牛产业的组织领导
[关键词] 农村 肉牛养殖 问题
[中图分类号] S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210-01
牛属于食草动物,牛肉的特点是高蛋白、低胆固醇、低脂肪,且营养丰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肉越来越受到欢迎,使得肉牛养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这对肉牛的养殖带来了很好的机遇。然而当前环境下,农村肉牛养殖业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牛舍的建设不合理
农村肉牛养殖一般是小规模的养殖,大多数养殖户都是将家中的旧房改造成为牛舍,改造而成的牛舍中牛床往往会凹凸不平,牛舍矮小、空气污浊,不能保证牛舍日常的通风换气,同时也不利于牛舍夏季的降温,而冬春季又过于寒冷潮湿,甚至有的牛舍难挡风雨,光照条件也得不到满足。肉牛每天都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会严重的影响到肉牛的健康,影响肉牛的增重。为了改善肉牛的生活环境,首先要对牛舍进行改进,肉牛养殖户要确保牛舍冬暧夏凉,并且要保证牛舍的通风和光线充足。
二、肉牛的肉质不佳
农村养殖户一般是到农村市场挑选本地的水牛或者黄牛作为种牛来自繁饲养,其后代大多数用来出售。而黄牛的体型一般较小,生长速度也比较慢,出栏时间相对比较长。水牛的体型相对黄牛比较大,但水牛的屠宰率比较低,饲养的周期更长,产肉量也比较低,肉质相对较差。肉牛与黄牛或水牛配种进行繁殖,往往会造成后代的品种不良,导致肉牛的增重慢、肉质差、不易消化,从而导致肉牛的销售价格受到影响。
三、饲料营养不全面
天然牧草的数量不足,对于放牧的肉牛来说,不能很好的满足肉牛的需求,从而会使肉牛的增重变得缓慢。虽然农村也有种植牧草来喂牛,但是牧草的种类过于单一,牧草的产量虽然高,但不能提供肉牛足够的营养,尤其是缺乏蛋白质,这会严重影响到肉牛的增重速度。而到了冬季,如果没有贮存足够的优质牧草,而是以农作物的秸杆来喂肉牛,严重的不能满足肉牛的营养需求。同时,农村肉牛养殖户由于资金的紧缺,科学饲养管理技术运用不当,认为饲喂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会影响肉牛的品质,很少用营养达配全面的高蛋白精料来喂养肉牛,从而严重影响肉牛的生长,导致牛肉品质下降。
四、繁殖技术落后
农村小规模的肉牛养殖户基本上没有学习过肉牛的繁殖技术,对公母肉牛往往采取的是混群放养的政策,使肉牛自由进行。没有人工管理的,往往会造成肉牛过早进行,也会出现近亲繁殖的现象,从而导致肉牛的后代早产、体重不足、体制较弱、生长缓慢、增加出栏时间等问题。而推广肉牛的人工受精技术能够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克服本交造成的配种困难的问题,但人工受精有很强的技术性要求,养殖人员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较好的掌握并应用该技术。
五、不注意肉牛的防疫工作
当前农村小规模的肉牛养殖户往往不注意肉牛的卫生防疫工作。当肉牛患病时,会不断的用药把肉牛的病治好,但一般养殖户的消毒防疫意识很低,舍不得花少量的钱去做好肉牛的消毒防疫工作。由于在牛舍内没有专门的消毒池,牛舍也不定期消毒处理,也没有及时对肉牛注射防疫针,肉牛一旦患病,特别是患上传染病时,就会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农村肉牛养殖户应该注意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尤其是在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更要注意消毒措施,同时也要增加牛舍消毒的次数。养殖户需要树立消毒防疫的意识,根据本地区肉牛疫病的发生情况,给肉牛注射相应的疫苗,同时也要注意饲料的安全卫生,保证牛舍的干净。
六、销售渠道不畅通
农村的肉牛市场体系不完善,缺乏规范的活牛交易市场,肉牛的交易一般是牛贩子在村里收购肉牛。农村的肉牛养殖一般采用零散的小规模养殖经营,这种性质就使得农村肉牛养殖呈现分散饲养的状况,且饲养量相对比较少且不集中,品种低劣,不能很好的吸引有竞争力的外来购牛户。即使有购牛户来购买肉牛,而肉牛养殖户本身缺乏市场价格判断,这就会使养殖户受到经济损失,从而挫伤农民养殖肉牛的积极性。如果肉牛没有及时的销售出去,养殖户只能继续饲养肉牛,而对于饲养时间过长的肉牛来说,其肉质就会下降,无形中增加饲养成本;即使最终销售出去,也会影响肉牛的销售价格。因此,当前农村肉牛养殖缺乏畅通的销售渠道对养殖户有很大的影响。
七、结语
本文主要对当前环境下农村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牛舍的建设不合理、肉牛的肉质不佳、饲料营养不全面、繁殖技术落后、不注意肉牛的防疫工作、销售渠道不畅通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会对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也不易于农村肉牛养殖业的发展。而在提出改善农村肉牛养殖问题的对策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推行科学的养殖模式,使农村肉牛养殖产生良好的市场竞争力,最终使农民受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陶佑强. 我国南方肉牛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西川畜牧兽医:牧业论坛.2007(05):22-23.
[2]汤绍贤,邱务喜. 松阳县肉牛养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07):473.
[3]南涧. 山区肉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业:生产指导.2009(08):69-70.
关键词:肉牛;育肥;饲养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1-0050-02
由于牛肉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很多的养殖户扩大了对肉牛的养殖范围,但效益的好坏取决于肉牛在育肥时期的管理技术,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对此进行了概括,以供同行参考。
1 育肥阶段前期的准备工作
1.1 称重
为了有利于对肉牛实现科学的管理,更为科学第做好分床及分群工作,在肉牛饲养后期,再转入育肥阶段前,要对其进行称重,结果记入档案,以此来提升管理的质量。
1.2 驱虫
驱虫是肉牛养殖中不可忽视的工作过程。因此,在进行驱虫前,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在药物选择上,应该针对寄生虫的种类进行选择。做到驱虫有针对性,以提升饲料的转化。
1.3 分群与分床
对肉牛进行合理的分群、分床,不仅便于日常管理,也便于饲养者提高劳动效率。对肉牛生长质量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分群、分床中,一定要根据牛的体重及身体情况进行细致划分。在分床时,要考虑到体重情况,依次进行排位。如果是圈养,则群中牛的数量应控制在10~15头之间,比较容易管理,减少了牛与牛之间打斗情况的发生。如果牛群过小,在喂养中难以形成抢食的局面,不利于生产力的提升。
2 育肥阶段肉牛的饲养技术
2.1 饲喂次数
在肉牛饲养中,为了提升喂养效果,一般每日早晚各饲喂1次。一是充分保证肉牛的休息时间,二是提升反刍的效果,提升肉牛胃肠的消化功能,减少了肉牛的运动量。
2.2 饲喂方式
一般以精、粗、青混合饲料为主,这是较为理想的喂养方式,非常有助于牛的消化。如果养殖场很大,采用这种喂养很困难,也可以采用分开喂养的办法。先喂粗饲料,再喂精饲料,减少剩余饲料量。在粗饲料喂养时,要尽可能进行湿拌、浸泡或者发酵、粉碎等加工,来提升牛的消化率,有关于饲养的细节,笔者列举如下:
(1)育肥过程中对饲料的要求。饲料以粗饲料为主,不低于50%,以提升牛的消化功能。
(2)投料。根据牛的体重及分床的顺序,进行饲料的添加。一般而言,体重大的肉牛,其采食量也很大。体重小的相对吃的也少。同时,要先喂粗饲料、最后喂水。
(3)若肉牛出现食欲减退的现象,可添加青绿饲料,以恢复其胃肠功能。也可以在其食物中添加消化剂,有助于对饲料的消化。也可以改变饲料的形态,或者对饲料进行蒸煮,以改变口感。
(5)保证牛充足的饮水。
(6)饲料要逐日增加,在增加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一次性不可大量及过猛,容易引起肉牛的消化不良或者饲料的浪费。一般增食时间需要一周的过渡。
2.3 饲养方式
应采取拴系饲养方式,也可以与放牧相结合。栓系饲养是规模生产的主要方式,不仅便于管理,也使得生产速度快,且有很高的饲料转化率及经济效益。
3 育肥阶段肉牛的管理技术
3.1 称重
肉牛体重的增加时生产性能高低的关键性指标,承称重的分群及分床过程中,非常重要。也可以对肉牛的育肥情况进行直观了解。在育肥阶段,最好是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称重,这样可以及时对生长速度慢的牛进行处理,以降低饲养成本,促进效益的提升。在称重时,最好选择在早晨空腹进行。
3.2 驱虫和消毒防疫
肉牛在进入育肥之前,需对其做一次全面的检查、驱虫及防疫注射。并且在育肥中期,也要做一次驱虫。如果遇到外购情况,外购牛需经过健康检查及过渡期后,才可以与牛舍中的牛一起饲养。对于牛场及牛舍,要定时进行消毒,每出栏一批,都要对其牛舍进行彻底打扫及消毒工作,同时,禁止外来人员进入。
3.3 做好牛的清洁卫生工作
每天都要对牛进行身体擦拭,既促进了牛的血液循环,也保证了卫生。对牛的粪便,要及时清理。保证牛场干净清洁的卫生环境,给牛营造一个宁静,清洁的生长空间。
3.4 限制运动
对肉牛进行育肥的目的,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努力增加牛的体重。因此,要尽可能减少牛的运动,降低消耗。采用的栓系饲养,就是减少牛运动的最好方式。3.5 适时出栏
牛的出栏,以其生长曲线出现下峰时为准。这样可以有效提升饲养成本,提升效益。
合作社运作,农户联动
安龙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管理模式,主要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原则,以“服务社员、谋求共同利益”为宗旨,以“提高养殖技术、降低劳动成本、创新管理方式”为目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盈利返还,利益共享,风险同担,地位平等,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尊重群众的创新意愿,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农民意见,认真分析传统的单家独户养殖肉牛信息不灵通、劳动成本高、技术服务不到位、管理防疫不规范、规模难发展、市场竞争能力弱等缺点和不足,充分借鉴发达地区、发达国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引导农民按照现金入股、一人一票、售后返利、职业经纪人管理理念,组建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创办养殖小区。
养殖小区采取“五统一分”方式进行饲养,即统一投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防疫、统一购销和利益分成,将广大农户的土地、资金、技术、信息、人力等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培养农民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由传统的散户饲养到合作社集中饲养的历史性转变,让社员抱团发展。
由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肉牛养殖小区,使养殖管理模式更加精细化,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尤其是以入股方式集资,以合同制形式约束,让有闲钱的农民入股,无钱农户到养殖小区打工,农民农忙去种地,农闲在牛棚养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安龙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主任黄吉祥介绍说:“我县在肉牛养殖上,采取成立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养殖小区的管理模式,大大调动了广大养牛户的积极性,在新桥镇尝试成功后,各乡镇纷纷效仿,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县普遍推广。”
党员带头,能人带动
合作社养殖肉牛源于新桥镇荷花村老党员吴万林,是他大胆探索,敢闯敢干,动员农民入社合伙,开启了安龙县合作社养殖的先河。
今年54岁的吴万林1981年就开始做牛生意,多年来,一直与牛打交道,把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了牛身上。多年来,他一直想把自己喜欢的事业做大,但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未能如愿。2009年初,他萌生了筹办养殖小区的念头,决定邀约大伙共建肉牛养殖场,一起致富。
“农民喜欢吹糠见米的效果,一提到办合作社,他们开始时都以为又要吃‘大锅饭’,心里有顾虑。”吴万林说。
2009年8月2日,吴万林召集愿意入伙的54个户主开会,初定每家出资3万元,分期投入,按70头养殖规模建设牛舍和青贮池、消毒室、病牛隔离房等基础设施。但在交钱时,却只有20户交了入股金,不到3天,又有两户打了退堂鼓,最后只有18户入伙。
18户农民在合伙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按下了鲜红的手印,荷花村向阳坪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通过民主选举,吴万林当选为理事长。根据合作社章程,首期筹款先用于牛圈和青贮池等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4月,购进安格斯、利木赞、西门塔尔优质肉牛60头。
合作社在扩大养殖规模时,安龙县农林部门和扶贫办给予了大力支持,按每平方米牛圈60元给予补助,部分购牛款给予5年期贴息贷款。
2010年7月,合作社第一批肉牛出栏,每头净赚2500元。2011年初,合作社又增加了7个养殖小区,牧草种植达1400亩,养殖规模达2050头。
由于有向阳坪养殖合作社的示范带动,新桥镇的畜牧产业蓬勃发展,2011年,全镇肉牛存栏达6000头,出栏3561头,销售产值2400万元,纯利润249.3万元。
“向阳坪合作社刚成立时,只有1个养殖场,18个社员,现在已发展到12个养殖场,329个社员。去年仅我们1个养殖场就出售肉牛2170头,纯收入151万元,今年预计可出售4000头,纯收入将达280万元。”吴万林对合作社的发展满怀信心,高兴地对笔者说。
“新桥养殖模式”的成功,带动了全县的肉牛养殖,目前,安龙县8个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先后成立,建成100~1000头规模不等的肉牛养殖小区57个,牧草种植17500亩,入社农民6215户,肉牛存栏8000头,年出栏一万余头,助农增收2000万元。
2011年7月,安龙县委组织部实施了“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由全县各养殖小区推选15名带动面大、影响力强的“党员创业带富”示范户,县有关部门在资金和项目的安排上予以支持和倾斜,给首批每户5万元贴息贷款作为扶持资金,在全县肉牛养殖户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标准化养殖,管理驱动
安龙县的专业合作社养牛模式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联动了市场、政府、企业、农户,整合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多元投入,不断壮大肉牛养殖规模,提升了全县养殖业的现代化水平。
由于肉牛食量大,草畜配套平衡很关键,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养殖,在规划每一个养殖小区时,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都要求养殖小区管理人员实行标准化管理,充分考虑草料供应、人工成本、排污防洪以及水、电、路等因素。
养殖场的养殖规模一般控制在100~200头,13~25个养殖户,户均8头肉牛,每户第一年达到能繁母牛2头,育肥牛6头,以后每年至少新增1头能繁母牛,直到实现自繁自养。
养殖场在管理过程中,对入社农户,根据其性别、年龄、体能、技能、文化程度等进行岗位职责分工,充分发挥各个社员的优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养殖环节上,针对能繁母牛、牛犊、育肥牛等不同类型所需营养成分和防疫要求,依托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分别制定不同的饲料配方和疫病防治计划。
市场竞争,重在品质。向阳坪合作社成立之初,社员们就达成走优质养殖之路的共识,在饲养中,坚持使用玉米、谷糠、麦麸等无公害精料和不施用农药的黑麦草等优质草料,“坚决不砸自家的牌子”。2011年,合作社申报的“安龙牛”商标正式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育成肉牛产品供不应求。
财政扶持,政府推动
为了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推动多元化投入,2011年,安龙县委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肉牛产业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从各乡镇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专门负责组织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肉牛养殖项目,县政府还与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县政府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为每个养殖户提供不低于5万元的项目贷款,要求农户在建设圈舍的同时,将项目资金的一部分存入县农业银行,作为风险担保金。
项目贷款由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集中使用,封闭运行,统一偿还,贷款所产生的利息由扶贫部门协调补贴。一些民间资金也投入到肉牛养殖产业中来,形成了多元化投入、产业化扶贫的格局。
扶贫的主要对象是贫困农户,因为贫困户存在资金、技术、文化素质等方面的不足,脱贫致富难度大。县扶贫办、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共同制定了《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实施办法》,要求部分非贫困户对贫困户给予帮扶带动。
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告诉笔者:“十二五”末期,安龙县肉牛存栏将达到16.5万头,建立1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500个以上,扶持农户2.5万个,发展畜产品加工企业1~2个,配套实施人工授精、人工输配点良种繁育场等相关产业,使安龙县的肉牛养殖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歪子镇位于河南省新野县城西北25公里处,与邓州市、南阳卧龙区、宛城区接壤。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10万亩,人口7.8万。城镇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2.9万。街道四纵六横,基础设施完备,集镇辐射带动能力强,自古有“旱路码头”之誉,2008年被南阳市政府命名为“五星级集镇”。
近日,记者走进新野县歪子镇肉牛产业集群示范区,满眼是“绿野无边牛群壮,金牛腾飞在潮头”的迷人画卷。
得中原者得天下。歪子镇有河南南阳肉牛产业的“大龙头”——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落户歪子镇,在填补南阳市乃至河南省高档牛肉加工空白的同时,也引领歪子镇肉牛产业集群示范区快速形成和发展。
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是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歪子镇独资兴建的肉牛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年屠宰10万头肉牛加工项目于2009年建成投产,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西班牙屠宰生产线,依托南阳皮南肉牛优质资源生产加工高档肉牛及制品,主要供应国内大型超市。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用新理念和新机制,组织牛源建设、产品加工、市场开发、品牌打造,进一步推进企业做大做强。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利用中原肉牛集中养殖的优势,运用现代肉牛产业的经营思路,抓好质量安全,打响产品品牌;创优企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企业的龙头作用,推进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歪子肉牛产业发展水平。
歪子镇党委书记孙林儒告诉记者,近年来,歪子镇立足该镇历史上是南阳黄牛中心产区的优势,强化畜牧产业支撑。他们依托2008、2009年连续被南阳市政府列入“发动机计划项目”的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项目,瞄准南阳市畜牧强镇目标,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形成了“以科尔沁牛业加工企业为中心,万头肉牛育肥场为支撑,母牛专业村和养牛小区为基地”的“龙头+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肉牛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歪子镇共发展母牛养殖专业村2个,200头畜位肉牛育肥场6个,千头畜位肉牛育肥场3个。
孙林儒说,在争取肉牛产业项目入驻上,歪子镇的党政领导没少跑腿和公关。为了与国内知名的肉牛加工企业洽谈联姻,经过连续3年的不懈努力,才成功引进了内蒙古科尔沁牛业公司落户歪子镇。目前已完成投资2.5亿元,建成年屠宰10万头肉牛加工厂和1个1万头畜位肉牛育肥场、10个千头肉牛育肥场。加工厂已正常运行,育肥场存栏肉牛达1.4万头,年出栏优质肉牛2.6万头。
在促进歪子镇规模肉牛养殖健康持续发展上,歪子镇政府与新野县畜牧局共同探索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农户参与、协会管理”的运行机制,推广了“政府+企业+金融+农户+协会”五位一体的运作模式,成功破解了制约肉牛规模化养殖中土地、资金、技术、环保、治安、销售等一系列问题,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一是统一规划。对新建规模化养殖场的,报县畜牧局统一规划设计,严格按照标准化设施的标准设计建设。规模养殖场建成后,由县畜牧局和歪子镇政府挑选农户入驻,鼓励畜牧系统人员优先入驻养牛。二是统一技术指导。依托歪子镇畜牧兽医站,选派站长和技术人员驻场,由科尔沁公司发工资,负责疫病防治、饲料配制、秸秆青贮、饲养管理等技术指导服务,并负责建立耳标追溯体系,加强饲料兽药投入品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三是推广新技术。对千头育肥场业主,从建设、购牛、疫病防治、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进行培训,确保管理规范、经济效益稳定。在千头场和小区建TMR站,推广TMR技术,利用当地丰富的廉价秸秆资源,使用TMR技术生产牛全价饲料,降低了育肥牛养殖成本。
在母牛养殖小区,养牛大户梁丰东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说,“统一规划、农户投资、政府扶持、契约生产、综合服务”运作模式,帮他们解决了人畜混居问题,提高了母牛饲养水平和经济效益,一举多得。
“大户养母牛、专业户育肥,科尔沁加工、政府全程帮扶”使得全国五大良种之一的南阳黄牛,从历史中“走”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局面在歪子镇得以形成。
走进肉牛加工厂,年屠宰10万头肉牛的产能令人惊叹不已,按照欧盟标准设计,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西班牙屠宰生产线,采用美国、德国的生产工艺,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南阳黄牛在这里变成了以克计算的高档牛肉,“走”向了全国,“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歪子镇就是要强力打造科尔沁牛业品牌,通过创优环境、强化服务、资金协调、保险保障、提供‘三通’等措施,辐射带动全镇棉花庄、史营、马渠湖、何营等村的皮南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孙林儒说:“依托年屠宰加工10万头肉牛的科尔沁南阳牛业有限公司,重点扶持发展棉花庄1900头母牛养殖小区、棉花庄1500头肉牛育肥场、史营1200头肉牛育肥场、何营1000头肉牛育肥场等,进一步强化引导服务,鼓励其发展壮大规模,提高科技增产水平,大力推广养殖保险、养殖业资金贷款以及兑付上级对养牛业补贴的各项政策,消除广大群众发展养牛业的后顾之忧。同时,镇政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养牛户通水、通电、通路,并为他们常年跟踪提供技术服务,为全镇养牛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1.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1.1产业转型 宜阳县养牛业历史悠久,养牛业一直作为役畜繁殖生产。改革开放后,养牛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养牛业的役用性能逐渐丧失,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95年以后,引进了法国优良肉牛品种夏洛莱牛,广泛推广了人工授精技术,实施了肉牛品种改良,养牛业实现了由役用型向肉用型的转轨变型。
1.2 产业加工情况 我县韩城镇回民聚集区多年来有屠宰加工肉牛习惯,但方式较传统。
1.3 生产模式 我县上观乡、花果山乡、张午镇、莲庄镇等山区部分因机械化无法推行,仍有役、肉兼用,肉牛业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户均3―5头;韩城镇、高村乡、柳泉镇、三乡镇、赵保镇、董王庄乡、樊村乡、白杨镇等乡镇多以规模化发展,全县共有存栏50头以上中小规模牛场54家。
1.4 政策支持
2013-2016年,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每年分配我县500万元,按照畜禽良种化、生产设施化、管理标准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等“五化”要求,以养殖场粪污沉淀池、雨污分离、防渗防漏等设施建设为重点,减少污染排放,进一步提高了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生产水平,新建、改扩建20余家规模化肉牛养殖场。
2.肉牛产业存在问题
2.1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县级畜牧工作站编制3人,人员少,无交通工具,无实验室及设备;现有肉牛人工授精繁育网络中无政府投资建设,2013年,畜牧局虽招录16名技术人员充实到宜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各乡镇分所,疲于应付面上工作仍力有不逮;个体人工授精繁育站点,设施薄弱、仪器设备陈旧、技术人员老化,缺乏发展后劲。
2.2品种落后 我县肉牛的主要品种是以南阳黄牛和秦川牛(本地品种)为基础,引进法国夏洛莱牛进行杂交形成的改良型肉牛品种夏洛莱牛,还有部分西门塔尔改良型品种。按照洛阳市畜牧局计划,在我县推广安格斯肉牛良种。
2.3资金投入不足,空栏问题突出
肉牛养殖是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保民生的产业。由于各级财政困难,长期以来对畜牧业投入不足,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龙头企业、养殖小区、规模养殖户、育肥场、扩繁场、技术培训等整个产业链普遍存在资金缺乏状况,空栏问题突出。马龙县建成的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现只饲养100头左右,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现只饲养肉牛50头左右,且无支持资金,导致后继无力。
2.4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链不完整,产业化程度不高。2011年,洛阳伊众入驻宜阳,到今天仍未投产。由于饲养分散,产业化组织程度低,未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3.肉牛产业发展建议
3.1 落实好现有扶持政策,做好上报宣传工作,争取上级更多扶持资金。
认真实施好现代农业畜牧类项目和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宣传好建设效果,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争取上级更多扶持。整合农业、财政、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等部门的有关项目资金,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贴息等方式,吸引企业、养殖户、民间和社会资金投入。在用好扶持资金,激活民间资金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和农业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和授信额度,给予符合条件的养殖专业合作社Y金支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建立政府奖励机制,表彰奖励龙头企业、养殖大户、运销大户、畜产品加工企业、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3.3 完善服务体系,拓宽产业发展平台 一是通过政策和机制改革,建立稳定、结构和人数合理的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吸纳毕业生,稳定技术队伍,彻底解决“上有技术、下无推广队伍”的瓶颈问题。二是健全中介服务机构,组建肉牛养殖协会、屠宰协会、经济人协会;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加强对肉牛产业运行的监测预警;组建肉牛产业信息服务中心,常年提供国内外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等多层次、多领域的信息服务。
3.4加强项目建设,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在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及传统产品改造,着力提高牛肉精深加工能力的同时,投入专项资金,成立专门办公室,负责牛副产品深度开发利用工作。研究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加大对骨、血、皮、毛、脏器及生物制药等精深加工项目的引进力度,做大做强循环经济,进一步促进产业上档升级。
1编码体系及编码方案的选择
实现肉牛养殖信息可追溯的前提是对每头牛进行个体标识,且每个个体的编码应具有唯一性,EAN/UCC系统和EPC系统则为全球个体标识提供了解决方案。1.1编码体系1.1.1EAN/UCCEAN/UCC系统(全球物品统一标识系统)在我国称为ANCC系统,是对全球多行业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的国际标准,可以有效地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进行跟踪与追溯。EAN/UCC系统主要以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体系为主,可以对一个种类产品进行唯一编码,但无法做到对单个商品的全球唯一标识,而新一代的EPC编码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1.1.2EPC系统EPC(ElectronicProductCode,产品电子编码)系统是EAN/UCC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代的与GTIN兼容的编码标准,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的扩展和延伸,是EPC系统的核心与关键,EPC码为每个物理对象都赋予一个全球唯一编码。EPC码由版本号、域名管理、对象分类和序列号4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均按二进制编码。版本号标识EPC的版本,域名管理描述生产厂商信息,对象种类记录产品的精确信息,序列号指明具体的哪一件货品。EPC分为EPC-64,EPC-96,EPC-256等3大类,共7个版本,如表1所示。考虑到标签成本,目前EPC编码方案以64位和96位为主。以96位为例,可标识2.68亿个公司,每个厂商可以有1600万多个种类产品,每类产品可以有680亿个,这足已满足编码需求。1.2编码方案1.2.1一维条形码又称一维码,是在一个方向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黑白相间、粗细不同的条状符号组成,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条码的种类有很多种,每种一维条码都有自己的编码规则。由于计算机设备只能识读二进制数据,因此条码的编码方法就是要通过条码中线条与空白的不同排列组合来表示不同的二进制数据。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维条码编码方案有EAN码、UPC码、39码、128码等,其中尤以EAN-13使用最为普及,最典型应用就是超市物品的标识。在超市中的每件商品都会有一个条形码,用来唯一标识每一类产品,该条形码多为EAN-13,在超市购物进行结账时,通过条形码扫描枪即可读取相应的产品信息,包括商品的名称、价格、产地等信息。此外,现在所使用的装有摄像头的手机,可通过安装手机版条码识读器实现一维条码信息的读取。一维条形码规则简单,识读器造价低;但也存在着数据容量较小、空间利用率低和一旦出现损坏信息将不能被读取的缺点。1.2.2二维条形码又称二维码,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条形码。与一维码相比,二维码具有信息容量大、译码可靠性高、纠错能力强、保密与防伪性能好等优点。但二维码也只适用于近距离、静态、小数据的流通领域,而对于环境要求较高、具有大容量信息存储的应用领域,RFID具有明显的优越性。1.2.3RFID编码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通过电磁感应或电磁传播方式,使用读写设备非接触地对于电子标签进行写入或读取,实现自动识别的技术。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标签、阅读器和天线3部分组成。RFID具有非接触、读取距离远、读写速度快、穿透能力强、适于恶劣环境、记忆容量大和可重复利用等优点,用于对物品或人员进行自动识别,在动物追溯管理领域应用广泛。1.3本系统编码方案肉牛养殖环节首要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肉牛个体的快速、准确识别。一维条码多用于商品流通领域,基于信息容量的限制与饲养环境的特殊要求,一维条码不适于养殖环节肉牛个体的标识;二维条码信息容量大,但识别距离较近,一旦条码被遮盖数据将无法被读取,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而RFID电子标签具有识读距离远、适于恶劣环境等优点,即使标签被异物遮盖仍能正常读取数据。目前,由于成本原因,RFID电子标签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应用并不是很广泛;但随着国家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国际发展形势要求,采用RFID对畜禽个体进行标识已是大势所趋。本系统在试验中采用RFID电子标签来实现肉牛个体标识。RFID电子标签是畜禽个体信息标识的载体,实现唯一标识每一个畜禽个体还需定制编码方案。我国农业部于2006年6月26日公布了《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农业部第67号令),该办法对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进行了规范,对畜禽标识管理做了明确规定。该办法规定畜禽标识实行一畜一标,编码应当具有唯一性,畜禽标识编码由畜禽种类代码、县级行政区域代码、标识顺序号共15位数字及专用条码组成。猪、牛、羊的畜禽种类代码分别为1,2,3。编码形式为X(种类代码)-XXXXXX(县级行政区域代码)-XXXXXXXX(标识顺序号)。本系统的肉牛个体编码方案遵循《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某养殖场为例,某一头牛的耳标编码可标识为:2-230106-00000001。其中,牛的畜禽种类代码为2,哈尔滨市香坊区的区域代码为230106,某一头牛的标识顺序号为00000001。
2养殖信息采集养殖场的养殖数据信息存储在数据管理中心的
数据库中,当需要记录每个牛舍每头牛的饲喂信息、饲喂信息、免疫信息、疫病与治疗等信息时,传统的方式是饲养员以纸质的方式记录各项信息,然后再送到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录入,这不仅会使工作量加倍,也容易造成信息输入错误,且没有应用RFID电子耳标,现代化管理水平落后。在本项目试验中,项目组开发了基于PDA的肉牛个体识别与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对RFI电子耳标的读写操作通过手持PDA和固定读写器完成。在肉牛饲养过程中,饲养员通过PDA读取肉牛的耳标号,获取该头牛的基本信息,在PDA中记录当日操作信息;信息记载完成后,既可通过无线方式传至本地服务器进行存储,又可通过PDA的数据接口在本地与服务器相连实现批量导入;数据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之后,终端用户可进行信息查询,实现信息的可追溯。
3可追溯系统设计
3.1溯源管理系统模块设计系统能够实现可追溯的前提是必须有大量的、可靠的数据,肉牛养殖溯源数据来源于饲养、管理人员记录的数据信息。只有记载的信息丰富、真实,追溯的信息才更加全面、可靠。一般来说,个体标识、饲养情况、免疫、疫病、饲料和用药等信息是必须记载的,是可追溯系统必须的数据,除此之外,肉牛养殖的标准规范与法令法规、养殖档案等信息根据情况也需做相应记录。肉牛养殖溯源系统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养殖场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牛舍信息管理和配套设施管理等。其中,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养殖场的工商代码、名称、负责人、地点、兽医人数、联系方式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等信息;人员信息主要记载饲养场的管理人员、饲养人员、兽医人员等信息;配套设施主要包括环境条件、设备情况等信息;牛舍信息主要包括牛舍编号、牛舍名称、牛舍面积、容纳牛只数和朝向等,牛舍信息管理对规模化养殖场尤为重要。在牛群日常管理中,对肉牛的饲喂、免疫管理等通常均以群体为对象,若以肉牛耳标号为对象进行数据信息录入,需逐个进行个体识别,然后逐条进行信息录入,若一个牛舍有60头肉牛,则需进行60次的录入操作;而以牛舍号作为识别对象,一次即可实现所有肉牛养殖信息的批量录入,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饲养信息管理实现对肉牛整个养殖阶段信息的全程记录,包括免疫记录、饲料记录、兽药记录、疫病记录和饲养记录等,是可追溯系统的主要数据源。在养殖过程中,当肉牛健康情况出现异常时,管理人员可通过耳标号查询到该头牛的饲养信息,实现养殖信息的可追溯,为生产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档案信息管理主要实现对出生记录、生长记录、转群记录、购买记录和出售记录等信息的管理,若系统建有肉牛养殖信息专家库,还可通过比对各阶段肉牛生长数据判断其健康情况与生长发育状况,以及时调整饲养策略,实现健康养殖。个体标识管理对于养殖场信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是实现肉牛养殖信息可追溯的前提,每头肉牛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编码,存储在该头牛的耳标中,用来唯一区分每一个个体,在数据库中用15位数字标识。在养殖管理过程中,首先通过耳标号检索出该头牛的信息,然后进行相应信息的操作。3.2系统实现系统基于B/S架构进行设计,前端开发工具为VisualStudio.net2008,开发语言为C#,后台数据库为SQLServer2005。用户只需登录浏览器即可实现信息的浏览与查询,不同的用户拥有不同的访问权限,管理员既可实现信息查询,又可以实现信息的录入与修改,而普通用户只能浏览和查询信息。可追溯系统如图2所示。
4结论
养殖环节是肉牛及其产品安全生产的起始环节,在整个生产链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阶段的安全生产对保证肉牛及其产品质量安全尤为重要。可追溯系统作为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管理的有效手段备受社会关注,尤其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领域应用广泛。本文深入探讨了肉牛个体标识技术,剖析了一维条码、二维条码和RFID编码的特点及适用环境,选用RFID耳标作为肉牛个体标识介质,肉牛个体编码遵循《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编码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与扩展性,每头肉牛都有唯一个体编码,并基于该编码进行养殖数据信息的录入与管理。可追溯系统基于B/S架构设计,养殖场饲养与管理人员通过浏览器即可查询所需记录信息,从而实现养殖数据信息的溯源。溯源系统虽然能够实现信息的追溯,但一些养殖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针对养殖数据弄虚作假的现象仍有存在,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和兽医畜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养殖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监管机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这样溯源的信息才具有实际意义,对畜牧生产才具有指导价值。
作者:贾银江 苏中滨 沈维政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电气与信息学院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紧紧围绕面向市场、优化品种、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开发思路,草食畜牧业是县的传统产业。全县上下把草畜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以林缘乡村为重点,坚持小群体、大规模,大力发展设施规模养殖,培育形成了一批养殖专业户、专业场和专业村,全县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18%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服务落后,畜牧业发展仍处在低层次、低水平阶段,发展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还十分突出,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怀着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真挚感情,坚持把“农户贷款、职工担保”扶持发展草食畜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中心任务,作为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际行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解决“贷款难、难贷款”问题,精心把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实施好、发展好,努力促进全县畜牧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二、指导思想
紧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以发展肉牛养殖为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采取农户贷款、职工担保、扶贫及财政支农资金贴息的方式,大力扶持发展养殖专业户、专业村、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片带,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形成品种优良化、饲养科学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运作市场化的肉牛产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
三、目标任务
年6月底前完成任务的50%10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县上统一检查验收,力争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10万头,人均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真正把肉牛产业培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主导产业。
四、运作程序
农户贷款、职工担保”就是由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为农村养牛户发放的国家干部职工为其提供信誉担保的由扶贫及财政支农资金给予贴息和风险补偿的贷款。贷款应按以下程序规范运作:
1全县所有财政全额供给的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都可作为信誉担保人。不以存折、现金或实物做抵押。每人为农村养牛户信誉担保贷款1万元;职工仅以个人信誉担保为农户提供贷款。
2坚持“谁贷款、谁还款”原则。农户贷款期限为2年。期还清。按年结算。
3农户贷款、职工担保”贷款利率。上浮最高不得超过10%农户贷款贴息由县扶贫、财政部门共同筹集。原则上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核定的基准利率执行。
4农户贷款须由农户本人提交贷款申请。村委会加注意见。推荐给金融承贷单位审查相关条件和手续,乡镇政府初审确定后。最终确定贷款农户。
5贷款农户审查确定后。由乡镇政府负责签订《农户与职工担保贷款协议》县农牧部门监证并备案。
6县扶贫、财政部门与金融部门签订《农户贷款、职工担保贴息协议》
7为了方便贷款户和担保人。贷款农户审查、手续办理、贷款资金发放等工作一律实行限时办结。不得随意改变贷款用途或变相套取贷款,不得借故拖延;担保贷款必须用于肉牛养殖。否则除收回贷款资金外,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8农户还款实行分期分次偿还或到期一次偿还。贷款到期后。乡镇政府协助。职工为贷款户担保的贷款在合同期内,金融部门按相关规定负责收贷。因农户饲养管理不善造成损失的农户自行承担责任,延期还贷产生的利息由农户自付。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宣传。广泛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宣传动员作为抓好农户贷款、职工担保扶持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基础性工作。周密安排,精心部署。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地宣传“农户贷款、职工担保”重大意义和作用,积极宣传报道真心为民、倾力帮扶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消除干部的后顾之忧,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扶持农户发展肉牛养殖;要教育引导群众以干部职工担保贷款为动力,抢抓机遇,诚信经营,积极发展肉牛产业,真正形成干部职工一心为民讲奉献、群众诚信经营抓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依靠科技。科学管理。一要严格肉牛购买程序。各乡镇要审查确定有文化、善管理、讲信用、能吃苦、致富愿望强烈的农户作为扶持对象。由乡村确定专人负责,推荐给金融承贷部门贷款。肉牛调购以乡村为单位。并推选5-6名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县畜牧中心积极协助,严把肉牛品种、价格、检疫等关口,购买品种以14-16月龄的早胜牛、秦川牛和鲁西黄牛为主。二要注重肉牛品种改良。现有3个冻配点的基础上,每乡镇新建一个冻配点,引进利木辛、西门塔尔、安格斯、夏洛来等良种肉牛冻精授配繁育,每户每年至少繁育2头良种肉牛,实现滚动发展。三要积极推行舍饲圈养。按照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标准,大力推行高科技、标准化设施圈养,每乡镇按每头牛6平方米、每户30平方米以上标准,抓1-2个圈舍建设示范点,引导农户以肉牛养殖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养殖农户每户种植紫花苜蓿2亩、饲料玉米1亩,修建25立方米青贮窖1个,年青贮饲草量10吨以上。四要切实加强养殖管理。所有引进的基础母牛,必须全部进行耳标编号,以乡镇为单位实行卡表档案管理,建立健全肉牛养殖管理和疫病防治档案,确定专人对基础母牛品种、数量、疫病防治和牛犊繁育、出栏等情况详细记载。贷款期内农户不得出售基础母牛,出售牛犊应向村委会报告并填入管理档案。要加强肉牛疫病防治,严格按照规定实行程序化免疫,定期防疫,查病驱虫,确保肉牛生产安全。
关键词:肉牛;产业;法国;发展
French Experience in Development of Beef Cattle Industry
HUANG Yayu1,2,3, HUO Yunlong1,2,3, Jean-Fran?ois HOCQUETTE1,2, MENG Qingxiang3,*
(1. Frenc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RA), Clermont-Ferrand 63122, France;
2. College of Agriculture, University of Clermont-Ferrand, Clermont-Ferrand 63000, France; 3.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bee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China has risen sharply and the beef cattl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How to adapt to loc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o construct a sustainable system has become a crucial point of the Chinese beef industry. France has a long history of beef production, its cattle herds and beef production is currently ranked first in Europe, and its beef industry has a lot of quotable experienc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volution of the French beef cattle industry in recent decades and its current status, and describes the highlights of development. The French experiences that are use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beef industr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beef cattle; industry; Franc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S25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15)02-0033-07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1502008
近年来中国牛肉生产和消费量都经历了巨大的增长,肉牛养殖和生产体系也正在发生一系列变革,一方面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耕牛数量持续减少导致牛群存栏总量降低;另一方面耕牛的退出,为专业化肉牛养殖腾出位置,使专业化肉牛饲养体系开始形成,大型集约畜牧生产模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1]。然而,单纯集约生产模式对粮食的消耗巨大,由世界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从根本上限制了这种生产模式的大范围发展。当前,业界需要思考肉牛生产在未来社会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建立能适应当地生产条件、减少环境污染,并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
法国拥有悠久的肉牛生产历史,其肉牛品种选育工作开始于19世纪末,在1960年代又开始了肉牛生产专业化的变革。如今,法国肉牛存栏量在欧洲排名第一,其中能繁母牛存栏量400万 头,远超西班牙(203万 头)、英国(164万 头)和爱尔兰(107万 头)等其他肉牛业大国。论牛肉产量,法国也在欧洲排名第一,年产1 323 000 t(胴体牛肉)。法国的肉牛产业有许多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其中最值得思考的有两方面,一是肉牛业发展方向问题,二是肉牛产业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实践的问题。
本文分3 个部分介绍:第一部分回顾法国近几十年来肉牛产业的演变和发展现状,第二部分介绍法国肉牛业的发展亮点,如肉牛品种选育、肉牛饲养、追溯性管理和高品质牛肉产品认证等;最后讨论法国和欧盟对肉牛养殖业补贴政策和肉牛养殖业对法国社会的贡献。
1 法国肉牛产业的演变
在20世纪上半叶,法国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是作物种植加畜牧生产,耕牛的广泛使用和充沛的家庭劳动力是当时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2]。从1950年开始,工业和服务业得以迅速发展,大量吸收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与此同时,以拖拉机的普及为代表的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耕牛等役用家畜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并开始消失,这为专门化的肉牛产业发展留出了位置。适宜粮食种植的地区朝着集约化生产模式发展,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随之增加。其他不适宜粮食种植的地区则选择了发展畜牧业。农业研究机构和媒体适时的对牧草-粮食作物轮作模式所具有的优势进行宣传和普及,加上一些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使得牧草和粗饲料的产量在这一时期迅速提高。
20世纪60年代末期,法国畜牧学研究技术的进步以及家畜育种组织的政府立法,对畜牧生产模式和家畜类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时期法国肉牛业优先发展了肉用性能突出(粗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三大专门化肉牛品种夏洛来牛、利木赞牛和金色阿奎丹牛。用专门化肉用品种杂交改良当地广适性品种(萨莱尔牛、奥贝莱克牛、嘎斯贡牛)的研究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另外,这一时期青贮专用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普及和青贮机械的快速进步,带来了粗饲料收割、贮藏和加工业的第。肉牛养殖环节的农民合作社组织形式,使粗饲料的统一种植、统一收割、统一加工变成了现实,并藉此机制实现了新技术和实用信息的快速交流和传播。
在1970―1983年期间,由于肉牛专业化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大体型、生长迅速的肉牛品种的普及,混合型生产模式和广适型牛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在80年代初期,肉牛生产区从传统的中部高原区域扩展到其他地区,但牛场规模仍以小型为主,即牛场规模在50 头以下,全国只有2%的大型牛场拥有500 头以上繁殖母牛,占全国母牛存栏量的11%。这一时期肉牛的粗饲料也是以永久性草场放牧为主。
由于牛乳产能过剩,法国政府于1984年开始对奶牛场实行产乳配额限定政策,导致奶牛产业发生重大重组,全国奶牛存栏量呈现规律性降低,肉牛存栏量随之增加,其中肉用母牛存栏量从200万 头逐渐增加到80年代末期的400万 头。这个主动降低产乳量和增加肉牛存栏量的动机,来源于人们对乳、肉平衡性和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深刻思考。
随后,母牛存栏规模在40~80 头的专业化家庭牧场逐渐最多,并成为主导类型。养殖模式也在发生悄然的变化,半数以上的断奶公牛(8月龄左右)被出口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进行育肥。法国境内的专业化肉牛育肥场也在曾经以作物栽培为主的西部地区发展起来。
由于肉牛养殖过程的收入普遍较低,政府对于山区肉牛养殖提供各种政策性补贴以维持山区畜牧业的发展。法国在1973年开始实行山区畜牧业特别补贴政策,该政策随后被欧盟所采纳,以困难地区畜牧业补贴的形式在全欧盟各成员国普遍实施。法国从1980年开始针对母牛进行补贴,这一政策于1992年开始在全欧盟实施。由此可以看出,法国肉牛业的发展受到产乳配额政策和农业补贴政策的深刻影响,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不仅促进了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畜产品品质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2 法国肉牛业的现状
据法国畜牧业研究院2013年资料,法国肉牛存栏量的增长在近8 年来达到顶峰,肉用母牛存栏量维持在400万 头左右。法国生产的牛肉主要来自专门化肉用品种牛(占60%),剩余部分来自乳用品种(占40%)。法国牛肉总产量(以胴体计)为140多万吨(法国畜牧业研究院2012年数据),主要消费市场在国内。肉牛群体每年还生产超过100万 头断奶犊牛(8月龄左右),其中81%出口到意大利、15%出口到西班牙,平均售价为每头1 000 欧元。
2010年,法国牛肉生产(包括来自奶牛业的牛肉和来自肉牛业的牛肉)营业额为66亿 欧元,占农业总产值(650亿 欧元,2010年)的10%,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肉牛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带来了10万 个直接就业机会,分布在养殖场、屠宰场、食品加工厂和销售部门。另外,肉牛业还给畜牧相关产业如饲料、育种、科研等部门带来了数量可观的间接就业机会。
3 法国主要肉牛品种及其育种程序
3.1 主要肉牛品种
法国专门化的肉牛品种都具有较强的产肉性能
(表1)。法国夏洛来牛、利木赞牛和金色阿奎丹牛等三大牛种的存栏量(其中繁殖母牛320万 头)约占肉牛群体的80%。其中,夏洛来牛原产夏洛来地区,1770年前后扩展到法国中部地区,2011年繁殖母牛存栏量165万 头;利木赞牛原产法国中央高原西部的草原地区,2011年繁殖母牛存栏量106万 头;金色阿奎丹牛包括西南地区3个金色牛种的分支(加龙牛、凯尔西牛和比利牛斯金牛),于1962年统一归类为金色阿奎丹牛,2011年繁殖母牛存栏量53万头。除此之外,法国还有红色草原牛(Rouge des prés)、帕特奈兹牛(Parthenaise)、巴扎带牛(Bazadaise)、蓝白牛(blanc bleu)等大体型肉牛,以及繁育性能出众的广适型牛种,如萨莱尔牛(95%用于产肉,5%用于产乳)、奥贝莱克牛和嘎斯贡牛等
(表2)。如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牛场都引进产肉性能出众的专门化肉牛品种与当地奶牛或其他主流品种母牛杂交,来提高牛肉生产的总量。虽然法国的优秀品种牛常销往世界各地用来改良当地牛种的肉用性能,但法国本土的情况有些不同,法国的肉牛群体中杂交群体很少,绝大部分为纯种牛。
3.2 法国肉牛育种
法国种公牛的系统选育程序是在上世纪60~70年代建立起来的,最初的工作主要是选育用于与奶牛杂交的种公牛[4]。当时的选择标准主要是产肉性能,即提高个体产肉量和肉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从70~80年代开始,选择标准中加入了母牛的繁殖性能,在提高育肥利润(由提高产肉性能实现)的同时提高断奶牛的生产表现(由提高母牛繁殖性能实现)。
种公牛通过后裔测定后,优秀个体可得到法国农业部颁发的认证证书,获得生产冻精的资格。这些种公牛都具备优秀的遗传性能指数,能生产高品质。目前法国政府颁发的种公牛认证证书有3类:优秀产肉性能认证证书、优秀繁殖性能认证证书和专为生产幼龄小白牛肉(即用来与奶用母牛杂交)的性能认证证书。除了认证种公牛外,法国政府也允许一部分来自用于自然种公牛选育群体的优秀种公牛生产少量冻精。由于这些种公牛没有经过后裔测定,其冻精只允许在小范围内使用。
法国肉牛存栏总量中有13%的个体都参与常规性能的测定,有55%犊牛的父亲来自经过选育的群体。三大肉牛品种的选育组织形式大致相同(图1)。选育基础群的牛场分为(专业)选育牛场和生产型(非专业选育)牛场。
专业选育牛场专门生产待选种公牛。专业的自然种公牛选育牛场组成自然公牛核心群。成功选育25 头以上夏洛来自然用种公牛的牛场被认定为自然公牛专业选育牛场。这一标准对利木赞牛为20 头以上,金色阿奎丹牛为18 头以上。这些牛场选育的公牛一部分在断奶后直接出售,一部分进入个体性能测定站进行生长性能和体型指数测定。专业的人工采精用公牛选育牛场组成采精公牛核心群。人工采精公牛的选育分为3个阶段:1)通过祖辈(直系尊亲属)性能登记信息及公犊牛断奶时的生产性能选择最符合要求的个体;2)在个体性能测定站测定生长性能、体型指数以及饲料转化效率;3)个体性能测定优秀个体转入后代性能测定站进行后裔测定。以利木赞牛为例,每年从选育群体中选出700 头优秀青年公牛进入个体性能测定站测定。从中再选出12 头公牛,分别配种50~60 头母牛对其公牛后代(25~30 头)进行产肉性能测定,对母牛后代(25~30 头)进行繁殖性能测定,最终有5~6 头公牛获得产肉性能认证,4~5 头获繁殖性能认证,2~3 头产肉和繁殖性能兼顾种公牛。成功选育5 头以上采精种公牛的牛场被认定为专业选育牛场计入核心群。这些牛场也可以选育并出售自然种公牛,所以一些采精公牛选育牛场同时也计入自然公牛核心群。核心群以外的其他牛场参与常规性能测定的目的主要是为寻求生产技术支持,它们对育种工作的参与不多。然而,还是有少量种公牛来自这些牛场,选育的标准主要是产肉性能和体型指数。表3列出了1979―2008年间法国三大肉牛品种参与常规性能测定(即选育群体)牛场和犊牛总数。以生产肉牛为主要目的的牛场仍然占大多数,自然公牛和冻精公牛核心群牛场分别只占牛场总数的4%~9%和1%~3%。
4 养殖体系和管理制度
2010年,法国养殖肉用母牛的牛场达到128 000 个,平均每个牛场拥34 头繁殖母牛,这一指标自1990年以来稳步上升(1990年为16 头,2000年26 头)。 2011年,拥有50 头以上肉用母牛的牛场比例为29%,这些牧场饲养了法国60%的肉用母牛。拥有少于20 头肉用母牛的牧场比例达到34%,但是他们却只占肉用母牛存栏量的10%[5]。
根据牛场中肉用母牛的作用以及公牛生产的主要去向,可以将牛场类型进行以下划分:1)犊牛(体型小,质量轻)生产牛场(比例为50%以上),一般在犊牛断奶时出售,普遍分布于各大肉牛产区;2)架子牛(体型小、体质量相对较重)的生产牧场(比例为20%,持续增加中),分布于夏洛来盆地,中央高原以及巴黎盆地的混作种植区;3)青年牛生产和育肥场(比例为15%),牛场规模较大,分布集中;4)阉牛生产和育肥牧场(比例为5.5%,持续减少中),主要分布于诺曼底地区的草地牧区;5)小白牛肉生产和育肥牧场(比例为5%),主要分布于法国西南部和利摩日大区,此类牧场的特点为是草场放牧或农牧混作,利用带犊母牛饲养犊牛直到出栏;6)专门化肉牛围栏育肥场(数量有限),一般分布于作物生产发达的地区,以谷物和农副产品肥育肉牛。
4.1 牛群管理
肉用母牛冬季舍饲主要以粗饲料(干草、牧草青贮等)为主,辅以谷物和糟粕类精饲料。这一时期的饲料成本较高,饲料供应通常低于动物的营养需要。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日粮推荐标准考虑了母牛利用体内营养储备的能力。被消耗的体内储备可以在放牧期得到补偿[6]。
母牛自然配种始于春季草地放牧初期。部分牛场选择秋季集中产犊,这样可以在夏季干旱来临前让犊牛断奶。母牛产犊后,犊牛一直跟随母牛通过哺乳方式生长,直到7~8月龄断奶时才与母牛分开。由于产犊季节一般在冬季或者初春,因此母牛从产犊到秋季断奶一直处于放牧期。犊牛在放牧期逐渐开始吃草。这些犊牛或用于后备母牛群的更新,或以架子牛形式出售,或用于育肥(青年公牛、阉牛、育肥母牛等)。因此,每头动物的生产管理方式将主要决定于其个体生长发育、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以及年龄等。
法国牛场各种类型肉牛的养殖管理,如图2所示。待售牛可分为以下几种:架子牛(6~10月龄断奶牛、断奶后短期育肥100 d的犊牛)、繁殖用牛(青年母牛、孕期母牛、已繁母牛和种公牛),以及育肥牛。其中育肥牛又分为以下3 种:1)育肥青年牛:经育肥后屠宰的青年公牛。法国市场上的青年公牛(未)主要在秋季断奶(大约7~9月龄),然后经育肥达到15~20月龄时屠宰。这种类型的公牛生产特点为采用高能量谷物饲料育肥,以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实现持续快速增加质量,对放牧地利用却很少;2)阉牛:其特点是饲养周期较长(一般达30~36个月),可以充分利用廉价的草地放牧饲养。肉用牛群中只有8%的公犊牛用于阉牛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并不追求达到动物的最大生长潜力,而是充分利用廉价的牧草资源。在该种生产方式下,阉牛的生长曲线是间断的:即放牧期动物生长速度较快;舍饲期(减少饲料供应量)生长速度会放缓。通过这种生长速度的规律性调节,可以获得较高的胴体质量,并且能够避免动物过早长膘;3)淘汰母牛:用于繁殖的母牛群逐渐被青年母牛所取代,而淘汰的母牛可用于育肥后的牛肉生产。淘汰的原因可以是年龄、攻击性、繁殖、哺乳或产犊等方面存在问题,加之饲养背景也不尽相同,所以淘汰母牛间的体况差别很大。如果这些淘汰母牛在之前的生产阶段饲养得当,其身体储备已然较多,可在泌乳后期直接出栏屠宰。如果淘汰母牛在之前的泌乳期饲喂不足,那么它们在淘汰初期的体况较差,需要育肥一段时间再屠宰。采用草场放牧育肥时,若牧草不能单独满足育肥需要,可以给每头母牛补给2~3 kg精料育肥60~100 d。若采用舍饲育肥,那么通常喂以干草加谷物或者青贮(每天30 kg鲜质量)加糟粕类饲料育肥80~100 d。
4.2 法国反刍动物饲料配方体系
法国反刍动物饲料配方体系的特点是通过最大限度的利用粗饲料来满足动物需要。这个饲料配方体系包括4 个饲料价值,统一衡量动物营养需要量和饲料价值[6]:采食充盈度单位、饲料净能单位、小肠可消化蛋白和主要可吸收矿物质元素。中文版的《牛、绵阳和山羊饲养精要》[6]对这4 个系统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本饲养精要以及配套的INRAtion软件涵盖了不同种类反刍动物的营养推荐量和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1 250 种粗饲料和200 种精饲料)。该INRAtion软件加上其中的饲料资源的营养价值,可以用来设计不同动物的日粮配方。PreAlim软件能够根据精粗饲料的粗略快速或精细的化学分析预测饲料价值,该数值比饲料营养成分表给出的数值更加准确。
5 家畜的身份标识和产品可追溯系统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可追溯系统的国家[7]。早在1970年,法国就对每头牛个体(生在法国或是进口牛)进行身份标识[5]。这套针对家畜个体信息收集以及从牧场到商场的信息追踪的国家计划,旨在确保家畜及畜牧产品的可追溯性。牛只身份标识系统包括以下4 项内容:1)每头牛都有一个唯一的身份标记数字耳标,这个识别号有10位数,前面两个字母表示国家代码(FR表示法国);2)这些信息记录在国家数据信息库里;3)每头牛的生产活动记录全部保存在国家数据库里;4)每头牛的身份文件(身份证)都要及时编辑和更新,直到该动物死去,背面记录其所有的行踪,包括养殖者的异动。在每头牛的身份证上均有其身份信息(如编号、品种、出生日期、出生牛场、当前养殖牛场等),健康状态及其父母信息。养殖人员在犊牛出生20 d内必须对其身份标识。有两种方式进行身份标识:1)在犊牛的两个耳朵上佩戴相同耳标;2)犊牛右耳佩戴塑料质可视耳标,左耳佩戴电子耳标,电子耳标包含一个电子芯片可以快速识别动物身份,并可简化养殖管理工作(如精料供给、体质量称量等),以及便于整个产业链中的追溯管理。
可追溯性的建立旨在整个生产链跟踪产品信息(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其目的是确保可靠和真实的信息,并在产品可能带来风险时进行迅速和有针对性的防范。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确保牛只个体耳标和身份证信息的一致。在屠宰过程,为了方便进一步的追溯管理,牛耳经常绑定在相应的胴体上直到分割环节。分割过后,屠宰场的内部编号与该牛的身份编号相统一,以确保可追溯性。
6 高品质牛肉产品的认证
实施品质和原产地认证标识的目的,是根据消费需求区别各种层次的高品质产品。就牛肉产品而言,已经有4 种常用的标识:1)红标认证标识:它代表最卓越的牛肉品质,达到红标认证的肉牛须采用传统生产方式,即夏季长达7~8个月的草地放牧饲养,冬季采用粗饲料和谷物饲养;2)受保护地理标识:它确保畜禽饲养地区与产品特点之间的联系,生产规范限定特定的生产区域,特定肉牛品种和传统饲养方式;3)原产地命名控制标识以及与其对等的欧洲标准:原产地命名保护标识可以确保牛肉的出产地与该地区的生产技术特点,特别是当地气候、土地以及生产过程的特异性(年龄、肉牛生产类型、饲料等),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原产地命名控制标识和原产地命名保护标识牛肉的特殊性;4)有机农产品标识:它代表一种尊重自然环境的生产模式。在该种生产模式下,产品的生产不使用化学合成产品,并对有机物进行回收,提倡轮作和生物防治等特点。以上各种标识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在销售时进行出示。在产品的包装上除了包含品质认证标识外,还必须标注动物的身份标识以及动物的生产类型[5]。
7 政府补贴与肉牛养殖业的公益性职能
7.1 政府补贴(包括法国及欧盟)
根据法国农业部的数据[8],2010年全法国33 500 个中型和大型肉牛养殖场的基本数据如下:平均总产值71 000 欧元,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农业用地99.9 hm?,平均劳动力人口单位1.5。在法国,养牛农民的平均收入其实很低,肉牛养殖业需要大量政府资金补贴以维持正常发展。即便加上政府补贴,农民平均年收入也仅为每个劳动力单位14 700 欧元(即1 225 欧元/月,而法国2010年事业单位员工最低工资标准为1 344 欧元/月)。
法国针对养牛业的主要补贴有:1)繁殖母牛补贴(PMTVA):每头母牛每年补贴200欧元;2)繁殖母牛补充津贴(PNSVA),各地不等;3)草场农业环境补贴(PHAE):以草场面积计算补贴值(须遵守相应环境规范和法规);4)屠宰补贴(PAB);5)困难地区(山区)畜牧业补贴(ICHN)。各项补助都有不同的计算标准,为了给出一个具体的参考,表4统计了各种类型农场2007年全年各项补贴和津贴的总额。
7.2 肉牛养殖业的公益性职能
肉牛养殖业的公益性职能(或称贡献)是指除了生产牛肉之外,肉牛养殖活动对整个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贡献。实际上,在条件艰苦地区(山区)的反刍动物养殖业,除了能高效利用不适宜种植粮食的地块外,还能通过放牧和维护草场基础设施等活动抵抗土地荒芜化的进程,对山地空间的有效利用起到关键作用;另外,肉牛养殖业对维持农村地区社会结构的稳定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也起重要的积极作用;肉牛粗放型的饲养模式,还有利于降低动物排污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粪便作为有机肥的利用率。而在地理和气候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肉牛放牧饲养在草场形成的围栏、田埂等设施以及动物的放牧采食活动,对当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9]。据一项研究指出,肉牛粗放饲养模式的生态贡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约为
600 欧元/(hm?・a)[2]。因此,肉牛养殖业在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多样性的维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8 法国肉牛业发展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之处
8.1 生产体系
我国目前农业领域正在发生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的一系列变化,如农业机械化、农村人口减少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等,这些对养殖业的专门化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农业机械化使耕牛的数量进一步减少甚至消失,这也给肉牛养殖也发展留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有资料显示,10年内我国预计还有1.38亿人口转向城市[10],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大部分为年龄偏大、体力欠佳且文化技术落后的传统农民,他们很难承担起专门化肉牛养殖和现代化牛肉加工的大任。
我国政府的农业政策积极支持大型规模化肉牛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而小型家庭农场将多数转变为养殖母牛,并将断奶犊牛或架子牛转售给大型育肥场集中育肥,这似乎是一种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肉牛养殖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和集中化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先进技术的应用、传播和普及,也有利于产业化过程和终端牛肉产品质量安全的调控和管理。
但是,这种单一的发展模式也有不小的弊端。首先,在这个体系中,由于小型传统的家庭农场的技术含量不高,市场优势不明显,其发展空间和利润都会受到限制。加之肉牛养殖周期较长、母牛存栏补贴不足,以及其他行业可选择的就业竞争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小规模肉牛养殖者将不得不放弃肉牛养殖行业。这一点从我国肉牛总存栏量的变化轨迹也可以清晰的反映出来。根据肉牛在线(/show112c148d9814.html)数据,我国2000年肉牛存栏11 864.3万 头,到了2013年这个数字仅为8944.1万 头。为了缓解这个问题,首先需要通过政策补贴等机制保障母牛有足够的存栏量,法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其次,大型育肥场和龙头企业采用集约化生产方式,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将消耗大量粮食(谷物)。实际上,生产模式的专门化和专业化并不一定必须是集约化,粗放型生产模式也可以做到专业化和高效生产。如同法国一样,采用多样化的生产模式,更能充分适应各个地区的特殊条件和高效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并提高产业的抗市场风险能力。2007年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涨价和进口粮食数量大增,已经对大量消耗精饲料的集约型肉牛养殖模式提出了挑战[1]。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国情和粮食市场存量不足的大环境,已经从根本上限制了这种模式的发展。
鉴于我国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多样化,应当倡导和支持多样化的肉牛养殖模式。这样不仅能使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和饲料条件与不同养殖模式相适应,而且还能充分发挥不同养殖模式之间的互补性。具体来说,就是一边发展大型、高效的肉牛养殖业,以稳定生产、促进先进技术的普及,另一边也要兼顾发展规模中小型且相对粗放的肉牛养殖模式,以稳定牛肉市场供给,并体现不同模式间的互补性和发挥其对环境及社会的公益性职能。
8.2 饲料资源
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国情限制了我国动物饲料的生产。反刍动物对精饲料的转化率较低的事实,更加剧了饲料资源的紧张。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反刍动物可以利用单胃动物不能利用的粗饲料这一特点,大力开发粗饲料资源。目前,大量废弃的农副产品就是很有发展潜力的饲料资源,已经有很多研究致力于优化各种农副产品的加工和贮存。由于农副产品成分的差异性和不稳定性,在饲料配方时需要多种模型进行饲料营养价值的预测。法国饲料配方系统中饲料价值的预测公式只需要少量化学分析值即可预测饲料的营养价值,这为我国的饲养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发展一些基于粗饲料的饲养体系,并开发草地的牧草生产力。一方面,上文提到的粗放型饲养模式的公益性职能在我国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应该重新考虑草地对于环境和整个社会的综合功能;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特别是山区坡耕地,低效的粮食生产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情况越来越严重[11]。一直以来的政策都优先发展粮食生产,而如今国内人口直接消费的粮食只占粮食需求总量的30%,而其余的70%是饲料用粮的需求[12]。所以,应该重新考虑粮食生产计划,尽快淘汰低效且污染环境的粮食生产模式,并适度开展牧草的生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山区耕地资源,满足快速增长的动物饲料需求,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任继周等[12]认为,在粮食集中产区也可利用牧草-粮食轮作方式生产牧草,同时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等措施来改善目前因长期集约化生产粮食而退化的土质,并缓解水土流失。
8.3 高品质牛肉认证
为了体现各种不同生产模式和不同地域产品的附加值并满足消费者的各种不同偏好,中国牛肉市场也应该逐步采用多层次、高品质认证标签制度。目前,国内一些地区正兴起对雪花牛肉的消费喜好。许多关于生产雪花牛肉的研究项目相继展开,大理石纹等级也被列为牛肉品质评级的重要指标。然而,如果认定只有雪花牛肉才是高档牛肉,甚至能产雪花牛肉的牛种才是好牛种,这无论从脂肪对于人体营养的危害方面,还是从人牛争粮的社会现实以及动物福利等方面来说,都严重不合理。特别是为生产雪花牛肉而采用长时期高精料养殖的模式,这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近年来消费者对牦牛肉的青睐,就体现出人们对肉产品生产模式(如无污染、天然、畜牧生产和自然风景的融合等)的关注。根据西方国家经验可以预见,随着牛肉消费人群的变化、新烹饪方式的流行,以及消费者对牛肉营养价值的正确认知度的提高和对不同饲养模式对环境的影响的了解,我国消费者选择消费牛肉的标准一定会向西方牛肉消费大国(如欧洲、北美)趋同。在西方国家,牛肉品质既包括牛肉产品本身的固有指标,如风味、大理石纹等级、嫩度、脂肪酸组成等,也包括一些间接(或外在)的指标,如养殖造成的碳排放量、产地、整体形象、饮食传统、动物福利等[13]。
9 结 语
中国城乡居民的牛肉消费量有巨大增长空间,肉牛业也有巨大的生产潜力,肉牛业的专业化和产业化还需进一步完善。法国肉牛生产历史悠久,其生产体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并纳入了环保和尊重动物福利等新要求。法国肉牛业发展的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中国同行广泛借鉴。
参考文献:
[1] HUANG Y, HOCQUETTE J F, PORRY J L, et al. Evolution de la consommation et de la production de viande bovine en Chine[J]. Viandes et Produits Carnés, VPC-2013-30-1-1.
[2] PFLIMLIN A, FAVERDIN P, BERANGER C. Un demi-siècle d’évolution de l’élevage bovin[J]. Bilan et perspectives, Fourrages, 2009, 200: 429-464.
[3] DUDOUET C. La production des bovins allaitants[M]. Paris: Editions France Agricole, 2010 : 383.
[4] BOUQUET A, RENAND G, PHOCAS F. Evolution de la diversité génétique des populations fran?aise de bovins allaitants spécialisés de 1979 à 2008[J]. INRA Productions Animales, 2009, 22(4): 317-330.
[5] ELLIES M P. Les bovins allaitants[M]//DANS ELLIES M P. Les filières animales fran?aises: caractéristiques, enjeux et perspectives. Editions Lavoisier, 2014: 22-49.
[6] INRA. 牛、绵羊和山羊饲养精要: 动物营养需要与饲料成分表(2010年修订版)[M]. 黄亚宇,译.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3: 294.
[7] 孟庆翔, 张义, 赵金石, 等. 借鉴法国经验开展我国肉牛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J]. 中国牛业科学, 2006, 3(2): 219-225.
[8] CHATELLIER V, GUESDON J C, GUYOMARD H, et al. Les productions d’ovins et les éleveurs laitiers extensifs sont les principaux bénéficiaires de l’application fran?aise du bilan de santé de la PAC[J]. INRA Productions Animales, 2010, 23(3): 243-254.
[9] CHATELLIER V, VERITE R. L’élevage bovin et l’environnement en France: le diagnostic justifie-t-il des alternatives techniques[J]. INRA Productions Animales, 2003, 16(4): 231-249.
[10] OECD-FAO. Agriculture outlook 2013―2022[M]. OECD-FAO, 2013.
[11] 黄黔. 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成因和治理重点[J]. 草业科学, 2010, 27(8): 5-9.
[12] 任继周, 林慧龙. 农区种草是改进农业系统、保证粮食安全的重大步骤[J]. 草业学报, 2009, 18(5): 1-9.
1要养好母牛
1.1选好母牛品种
肉牛养殖场要选择好基础能繁母牛,必须要选取优种改良牛作为养殖场的基础母牛,如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等优种肉牛公牛和本地黄牛的杂交后代牛,并且杂交优势表现较为突出的母牛留作基础母牛。
1.2基础母牛的饲养管理
1.2.1饲喂技术在饲喂上做到先粗后精,先喂后饮,每日喂3次。精料(全价料)喂前6~8小时用水调湿混匀,闷软后拌料喂给。饲喂时要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不喂发霉变质、结冻的饲料。青贮饲料在冬季要在舍内饲喂,现喂现取。
1.2.2饲养管理对基础母牛要进行科学化管理,饲喂用具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舍、圈、场经常保持地面平坦、干燥、无泥坑、无宿粪。经常保持牛体卫生,每天对牛体刷拭1次;经常注意观察牛的健康状况,观察牛的精神、采食、粪便等是否正常,做到早发现病牛,早治疗。
1.3产前母牛的喂养
母牛怀孕以后,一定要加强营养的供给,有人认为繁殖母牛不能喂得太好,怕母牛长得过肥而影响繁殖,或者怕牛犊长得太大而不易产出。实则不然,在母牛怀孕后期必须加强营养,因为母牛在怀孕后期对营养的需求量加大,如果营养缺乏会对犊牛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影响,也可影响到产后的成活率。
1.4产后母牛的喂养
母牛产后的喂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喂养不好营养不良会引起无乳或泌乳力低下,使牛犊吃奶不足而导致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哺乳母牛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平衡的条件下,才能泌乳充足。在每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100~150克、苏打粉3千克,可有效地促进母牛泌乳。
2做好犊牛的接产和护理
2.1新生犊牛窒息的预防
犊牛出生后,首先清除口鼻内的粘液,犊牛已吸入粘液而造成呼吸困难时,可拍打犊牛胸部,或握住犊牛的两后肢将其提起,头部向下,拍打其胸部,使之排出粘液,开始呼吸。
2.2剪断脐带
犊牛出生时往往自然地扯断脐带。如果没有扯断,则需人工用消毒剪刀剪断,方法是:用双手将脐带慢慢理出,将脐带内的血液向犊牛腹部方向挤压后,在距腹部10~12厘米处用剪子剪断或用手指掐断。注意:在剪断或掐断脐带时,一定要用2~5%的碘酒棉球消毒。以防止脐带感染或发生破伤风。
3做好犊牛的饲养管理
3.1保温
犊牛产出后被毛稀疏,皮下脂肪极少,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完善,抗寒能力很差,所以,新生牛犊要做好保温工作。
3.2吃足初乳
母牛产犊后7天内所产的乳叫初乳,初乳中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并具轻泻作用,能促进胎粪排出。更重要的是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母源抗体,可使牛犊获得对疾病的免疫力。
3.3犊牛的饲养管理
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一般采用自然哺乳,每隔4~6小时哺乳1次,5日龄开始补喂优质干、青草,20~30日龄开始补喂精料,到3月龄,每头每天可料0.5千克。肉用母牛产后40天左右为泌乳旺期,如果母牛的日泌乳量超过10千克,则犊牛往往吃不完,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容易引起犊牛消化道疾病和母牛炎,这些措施包括寄养其他犊牛、人工挤乳或调整母牛日粮,适当降低饲喂标准的方法。
4抓好犊牛的育肥
犊牛的育肥的步骤通常分为三期,即适应期、育肥期和催肥期。在适应期主要是通过饲喂优质、易消化的青绿饲料让犊牛的消化器官得到良好的发育,同时,还要对犊牛进行驱虫,可每头犊牛口服左旋咪唑0.8毫克/每千克体重。进入育肥期即通过饲喂高蛋白、高营养的饲草饲料让犊牛快速生长,体重增加;然后即进入催肥期,在催肥期通过饲喂高蛋白、高能量的全价饲料,使犊牛体膘肉丰满,沉积脂肪,达到快速育肥的良好效果。
5搞好肉牛养殖场的疫病防治
5.1搞好防疫消毒工作
肉牛养殖场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特别是场区管理制度、消毒制度和无害化处理制度等。
2003年以来,县委、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县政府高度重视以肉牛产业为主体的畜牧业,将其作为全县重点工作之一,作为一项富民工程、强县产业专题推进。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以肉牛产业为主体的畜牧业获得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果。现将畜牧业发展及产业基地建设情况做调研报告如下。
一、过去四年来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生产指标情况。预计2006年底,肉牛存栏达到29万头,年出栏达到11万头,与2003年底相比分别增长20.8%、34.16%。生猪饲养量达到60万头,与2003年底相比增长18.8%。禽类饲养量达到950万只,与2003年底相比增长15.85%。禽蛋达到2.9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5.7万吨,与2003年底相比分别增长11.5%、52%。四年来,从总的生产形势来看,受宾西牛业及我县产业政策拉动,我县肉牛业发展形势乐观,牛行较高维持在3.8—3.85元(毛斤)左右。生猪生产情况受全国形势影响,波动较大。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来,空栏率增加,生产能力削减。禽类生产也呈现波动态势,禽蛋价格偏低。
(二)规模经营情况。预计到2006年底,全县各类畜禽专业场(户)发展到10400个,与2003年底相比增加1500个。畜禽专业场(户)占全县总农户的比例达到10%,与2003年底相比增长1个百分点。规模养牛专业户发展到4000个,年出栏百头牛育肥场发展到350处。养猪专业户发展到3300个,千头猪场25处,养禽专业户发展到1900个,万只鸡场达到25个,特种动物养殖专业户发展到1200个。
总的来说,我县的畜牧业在四年来的时间内,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畜牧业已基本实现由支柱产业向主导产业的转变。主要表现是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多年来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都超过了50%,基本实现了“半壁江山”。预计2006年底,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24.6亿元,与2003年底相比增长28.12%。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与2003年底相比增加2.5个百分点。农民畜牧业人均收入1200元,与2003年相比增长33%。畜牧业对于加速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及地方财政收入,保障市场供给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肉牛产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准化肉牛小区推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肉牛产业的重视程度,把肉牛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坚持走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之路,通过政策引导、机制推进、专题扶持等多项措施,肉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肉牛产业素质不断提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为我县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预计到2006年肉牛产值达到8.65亿元,农民肉牛业人均收入450元,分别较2003年底增长14.2%,33%。基地建设取得实效。2005年宾西牛业公司落户宾西经济开发区后,标准化肉牛小区建设全面启动。预计存栏1000头以上肉牛专业小区达到15个。目前部分乡镇的小区已入户投入使用。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采用购买、利用政府机动地等形式,解决了土地使用的难题。二是放宽信贷额度,活化担保形式,对入户小区的养殖户优先给予贷款和贴息,在牛舍建设上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全县肉牛专项贷款1亿元,目前投放7300万,其中50%以上用于小区及养殖大户。三是制订《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方案》,规范肉牛小区牛舍建设和设施配套。全县各乡镇总计投入30多万元,为小区建设解决了机井、电力线路、道路改造等实际问题。四是落实哈尔滨市地方标准,加速发展生态、环保型肉牛产业。预计到年底,我县可新增优质肉牛生产能力3万头。以标准化小区为主要载体的优质肉牛产业基地,将在我县肉牛产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小区,小区带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将有效推进我县传统肉牛产业向现代化转变。
(三)畜禽品种不断得到优化,畜产品质量逐年提高。通过繁育改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我县良种覆盖率不断增大。猪、黄牛、禽的改良面分别达到98%、90%和98%以上。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改促繁,以繁促发展”的方针,繁改体系建设不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断加强。截止目前,全县共建立繁育站点143处,实现了繁改不出村的目标。连续多年冻配改良黄牛都名列全省第一。大力开展三元杂交技术,培育适合宾县情况最佳肉牛杂交组合和三元轮回终端杂交最佳父本,为培育我县品牌的肉牛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开展良种猪的人工繁育及良种猪的人工育种及禽类、良种肉羊、良种肉犬等品种的冻精配种工作,使我县所有畜禽基本实现了良种化。
(四)科技兴牧作用不断强化,畜产品效益水平稳步提升。四年来认真落实丰收计划,大力推广十项新技术,使我县养殖业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扩充和总结出“选良种、标准舍、冬防寒、夏防暑、高精料、加酒糟、添秸秆、饮足水、快育肥、适时出栏”肉牛育肥综合配套技术,现已成为我县农民饲养育肥牛的主要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肉牛的日增重、出栏量,缩短了育肥期,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增加了养牛的经济效益。据测定,肉牛采用快速育肥综合技术育肥,经80—90天育肥,日增重达到1.53kg,500kg左右出栏,每头赢利330元左右,比本地黄牛(153元)提高115%。秸杆综合利用比例加大,种草养鹅、种草养畜也出现了良好势头。
(五)依法行政,稳步推进,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有序推进。齐抓共管,群防群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有效推进。落实“两强化、五强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四年来,按上级要求,全面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阻击战、牲畜口蹄疫强制免疫大会战。禽类免疫率达到95.5%,口蹄疫免疫率达到91.8%。猪瘟、丹毒免疫率达到了96.7%,肺疫达到了95.3%,鸡新城疫免疫密度达到97.61%,禽霍乱免疫密度达到94.2%。认真贯彻畜牧行业法规,动物防疫、草原、饲料、兽医、兽药等执法环境和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
(六)强化市场体系建设,主要畜产品外销量连年增加。几年来,我县主要畜产品外销率逐年增加,外销率都分别达到60—90%。2002年我县建成宾安肉牛交易市场,集市上市日肉牛达到1500头,日交易量400多头,年交易额达到1.4亿元。2006年,全县牲畜交易市场达到10处,畜牧业经纪人达到1000人以上。宾县已经成为哈东地区最大的肉牛交易集散地。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以宾西牛业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上海驻东北办事处协调,按照协议向上海等地的供应肉牛,打响了宾县品牌,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年来,我县以肉牛产业为主体的畜牧业取得显著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加快发展畜牧业的正确决策和强有力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农村经济发展形式,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村经济新框架的产业来抓,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财政、信用社等部门也大力支持畜牧业的发展。县信用合作社逐年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今年已下放7300多万元资金用于支持肉牛生产的发展。二是得益于各乡镇和各部门对畜牧业的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三是得益于广大农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对畜牧业发展投入很高热情。近年来,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种植业,常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使农民认识到单纯发展种植业的生产方式是行不通的。所以,发展畜牧业逐渐成为广大农民自觉的行动,纷纷行动起来投入到生产之中。畜牧业收入在农村经济收入比重逐年增加,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我县畜牧业逐渐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二、畜牧业发展及产业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和分析,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应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及基地建设工作的推进落实,必须尽快予以解决。
(一)肉牛产业基地建设资金不足。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份,农民人均收入低。40%以上的农户发展肉牛生产,农户自筹资金的能力不高,肉牛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政府财力紧张,对肉牛产业的投入明显不足。标准化小区建设需要新建牛舍,每平方米的投资都在300元以上,前期投入大。标准化生产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方面都有严格要求,产品监测、检验等公益性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这些资金短缺问题,都将在较长一个时期影响我县畜牧业进一步发展。
(二)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标准化畜牧业生产观念还不深入人心。养殖户对实施标准化生产的意义认识普遍不足。繁育改良工作也面临新挑战。夏黄f1代在生产性能上明显好于其他改良牛一代,但由于长期利用夏洛来冻精级进杂交,肉牛生产性能、牛肉质量提高不快。农户在饲养配方、环境卫生、疫病防治等方面都存在认识误区,对科学生产、动物防疫等认识不够。
(三)企业和养殖户对接存在一定距离。宾西牛业公司落户我县宾西经济开发区后,养殖户对企业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还不托底。能不能按照市场价格收购,养殖户有怀疑思想。同时,养殖户认为公司制定的政策还不够明显。农民想看到的是实惠的政策。另外,农户普遍存在养牛不愁卖的心理,与宾西牛业公司的合作积极性还有待于通过宣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
(四)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工作亟待加速。我县以标准化肉牛小区为主体的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已取得实质性突破。但是,建设速度还是相对缓慢。原有的小区布局不尽合理,人畜混居,农民习惯成自然,对小区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小区建设的标准化规程实施工作尚未完全启动。标准化生产规程实施还没有列入日程。虽然有了集中饲养,但如果不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小区建设的主要目的就难以实现。部分乡镇基地建设工作力度不大。
(五)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截止目前肉牛养殖贷款发放已达到7300多万,为缓解我县肉牛产业发展资金紧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农户还是认为贷款利息偏高,手续还应当进一步简化。县政府扶持政策出台后,在我县农户中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但是,也有一些政策涉及到的部门,部门利益为重,在农户办理贷款担保、评估等工作中,不作为或不积极主动承担义务,引起群众不满。
三、未来五年的工作安排
“十一五”期间,我县畜牧业必须紧密围绕标准化生产,努力突出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生态、绿色畜牧业,加速构建畜牧强县步伐。在总体的发展思路上,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必须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突出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必须坚持以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为工作格局,把龙头企业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做为突破口,着力提高产业化对畜牧业的调控作用。三是在发展上,要继续坚持以牛为主,大力发展“牛经济”,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创建绿色、特色品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处理好畜产品基地化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问题。当前随着卖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市场对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要求日益强烈。在实行畜产品基地生产时,必须认真研究市场需求什么的问题,立足于本地区实际,定位于国内、国际大市场,去考虑和研究发展什么畜种和畜产品,建设什么基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适宜本地区条件的优势畜产品。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发展特色畜产品,满足企业生产要求,开拓国内市场,开发国际市场。二是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基地养殖户间利益问题。基地化、产业化发展的龙头是企业,规模大、起点高、有市场的产品必须由龙头企业来消化和拉动发展,同时也是农民实现收益的关键。要引导企业以多种形式与养殖户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特别是在基地建设时期,要确定正确的共建模式,采用多种可行的方式,扶持广大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三是养殖小区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合企业生产要求。四是养殖小区必须实行企业化管理。畜牧业基地建设的最终去向是工业经济,因此,在管理上要实行企业化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饲养管理水平。一方面要抓紧时间建设合作社,落实生产、销售等各项制度,适应基地和市场的发展要求。
未来五年的预期目标是:在现有基础上用5年时间,把畜牧业建成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畜产品实现绿色、特色、品牌化,畜产品加工实现系列化,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到2020年畜牧业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准。预计2010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0%,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25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0%。肉牛饲养量达到45万头,生猪饲养量达到85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1300万只,羊饲养量达到8.5万只。肉类、禽蛋产量分别为8万吨、5万吨。鲜奶产量7.5万吨。
重点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建设。
一是加强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以宾西牛业公司为重点,扶强扶壮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向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技术服务、原料供应以及出资建设基础设施等措施反哺养殖业。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契约机制,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紧密合作关系。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合作社管理、部门服务、农民受益、各方满意”的目标,鼓励肉牛小区业主、养殖大户、经纪人参与合作社建设。十一五期末畜产品加工预期目标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二是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体系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突出绿色畜产品生产,全面推广标准化饲养规程。坚决推进以标准化肉牛小区为主体的生产基地建设。到2010年,全县每个乡镇至少发展3处存栏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肉牛小区,规模养殖出栏的肉牛占全县出栏总量的70%,肉牛生产实现绿色、特色、品牌化。规模养殖出栏的生猪占全县出栏总量的80%,肉料比达到1∶3;绿色畜产品达到50%。建成规范化的肉牛产业合作社17个。
三是加强畜禽良种工程体系建设。实施标准化繁育改良站点制度,建成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科技含量高、遍布全县的黄牛改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黄牛改良三元终端轮回杂交,严禁杂交乱配。到2010年,黄牛冻配改良达10万头,其中三元杂交所占比例达到60%以上。生猪、家禽良种率达到100%。
四是加强饲草饲料工程体系建设。加快草地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草原载畜能力。对胜利、新甸、满井的草场进行人工种草、围栏封畜、松土补播。按《宾县退耕还草实施方案》要求,加快退耕还草的进度,建设高产人工草地和饲草饲料基地,增加饲草饲料产量。积极推行舍饲圈养方式,大力开展“三贮”、“三化”,普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2010年全县秸秆利用率达到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