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5 10:17: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合作和交流;新课程;平等;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124-01

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习惯,在课堂上大胆采用一些新的做法。

一、突出学生的“学”

新课程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取知识,而不是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具体实践中,就要破除传统观念,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在教学中敢于放手,多给时间让他们去安排,多给机会让他们去把握,多给权利让他们去选择,多给问题让他们去解决,多给是非让他们去明辩,多给疑难让他们去探讨……让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机,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从而积极主动的求得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大胆运用探究法进行教学

传统教学设计太过严密,问题答案是唯一的甚至连学生该用怎样的句式,词语来回答都预先设计得天衣无缝,对于这样的教学过程,执行得又过于呆板,教学就了教师一厢情愿地演示自己设计的教案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牵到自己预设的哪条道上来。来不得半点变通,容不得一丝意外。学生的思维稍逾常规,回答稍有偏差。教学就急急忙忙地点拨引导,唯恐偏移教路。根本没有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也没有给学生主动创新的余地。这样的课堂教学在平淡中一帆风顺,实际上丧失了其应有的活力和灵气,扼杀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根据这类传统的教学根基。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给学生预留探究创新的空间,营造“天高鸟飞”的自由环境,让学生的潜能,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让“合作和交流”成为习惯

在语文课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课堂上,可以将学生按前后座位分为自然小组,按学习水平的高低搭配分为学习小组,每组选出调控员和发言人。在思考问题时,小组成员自由展开讨论,互相交流;在分角色表演时,小组内每一个人都很投入,争取本组成为最佳表演组,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尤为强烈;在做练习时,小组成员互相监督、帮助;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学习,充分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如在学习《春雨色彩》一文时,我说:“我们都见过春雨,可是你们发现过没有,春雨有好多色彩呢!你们想知道春雨到底是什么年色的吗?就快快读课文吧!”我把学生分成了几组,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小组内读课文,讲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言语深处,经历体验,触摸作者的心灵。在课文的情景和情感中“悟”,在人物的“对话”与碰撞中生成了带有个性的思想和语言:有的同学说“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在草地上,在柳树丛中飞舞,还唱着欢快的歌,春雨沙沙地落下来,小草,柳树更绿了,所以春雨是绿色的。”又有的同学说“小黄莺飞舞在田野中,春雨落下来,油菜花黄了,所以春雨是黄色的。”……说完了课文的内容,小朋友们意犹未尽,一些学生又抢着说:“春雨落到梨树上,梨花白了,春雨是白色的”“春雨落在花坛里,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蝴蝶花以所以春雨是彩色的”……

四、积极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老师与学生的地位要求是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伙伴,成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有益帮助者和引导者,从而形成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地位平等的关系,清除以往在学生心目中老师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观念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放下架子,用寻常、委婉的语言和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来影响学生,同时学会倾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善待学生,对学生流露出来的情感或阐明的观点,有道理的给予赞赏和肯定;不正确的决不嘲笑、批评。教师应常常设身处地的体验学生的感受,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敢说,乐于学习,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

五、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特别需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可以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并且具有交互性,能让教学活动变得直观、形象而有趣,还可以达到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效果。例如:教学《月光曲》一课,导入新课时可先用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同时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然后老师加以引导:“同学们,你们能用几句话来描述画面上的情景吗?”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继续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英俊潇洒的青年男子是谁吗?你们知道刚才播放的美妙的钢琴曲的名字是什么吗?”学生摇头漠然,老师又指着画面说:“他就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贝多芬,刚才播放的美妙钢琴曲就是他为身边这位姑娘即兴创作的《月光曲》。此时,再出示课题、贝多芬像,像的旁边配上贝多芬简介,老师进一步引导:“这里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心来聆听这神奇的《月光曲》,了解那感人的故事。课堂伊始 ,利用贝多芬美妙动人的《月光曲》创设情景、强化意境、诱发心境,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又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时候,让学生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并与送总理灵车的人们产生心灵的共鸣,心中升起对总理的崇敬、热爱之情。

以上,就是笔者对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后的一些认识。在此,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建立开放的语文课程意识和语文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终身发展对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需要为要旨,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组织丰富采的教学活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积极构建人人参与、多样并存、随机变化的课堂生态,这样,新课程语文教学才会真正做起来并越越好!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教学艺术 抚摸 鼓励教育

表扬的语言、眼神和手势这些都是鼓励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而我重点要阐述的则是另一种最简单的鼓励方法,那就是抚摸。以下是一些教学案例。

(一)“我不会做!”――《胖乎乎的小手》课堂练习

《胖乎乎的小手》讲的是小孩子帮助家里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带给家庭的快乐。课文中就有“兰兰替爸爸拿拖鞋。”,“兰兰给妈妈洗手绢”等句式,在课后练习中,也要求学生照样子写写句子。

在课堂教学后,我让孩子把后面的练习“我替爸爸?摇?摇?摇 ?摇?摇?摇。”“我给老师?摇?摇 ?摇?摇?摇。”完成。

“老师,我不会做!”一孩子低声说。

“啊?这么简单的也不会做!”

是啊,确实是很容易的句式练习,可确实有孩子不会做。

我到他身边,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手,问他:“你的手可以用来做什么?”

“按摩!我给老师按摩!”

孩子立即把老师的抚摸用到题目中,这不仅是鼓励的抚摸,还是提示的抚摸。

(二)对付“小动作”――日常课堂教学中小插曲

我们常常会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发现个别学生做小动作、听课不认真的现象。

那是我在教学《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时,在课件优美的图片和声音的隐射下,在我步步牵引的教学设计中,很多学生都陶醉在春雨的美丽中。

我引:“小燕子说――”

学生接读:“春雨是红色的。……”

正在大家都很投入学习课文时,有个孩子把头埋在自己的书本下,不知在做什么……

为了不影响大家学习的情绪,不打扰大家沉浸于文本的情绪,我走到这个孩子身边,抚摸了一下他。

此时,我想言语的批评远不如轻轻的抚摸或是触碰,因为那是无声的提示和批评。

(三)午睡时的困惑

夏天时候,天气太热,建议学生每天在校午睡。

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令人头疼,总也不能入睡,这时我们不妨试一试抚摸。我们可以坐在孩子的座位边,轻轻地抚摸他的太阳穴,使孩子慢慢地安静下来,让孩子的精神慢慢放松下来,不一会儿他就会睡着。

反思:抚摸是一种行为表现,医学中有“抚摸疗法”,育婴中有“婴儿按摩”,教师在工作中也应该有意无意地运用抚摸。从学生角度看,抚摸是对他的关心;而从教育的角度看,抚摸是一种无声的艺术。我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一直崇尚“抚摸艺术”的运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不是迁就调皮的孩子,不是不加思考地满足闲得发慌的孩子的稀奇古怪的要求。而是让孩子心理安定,精神放松,从而平和地对待他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抚摸”的意思是用手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运用好抚摸这一艺术行为,不仅是抚摸学生的头、手等,还要抚摸学生的心灵。

怎样在教学教育中合理地运用抚摸艺术呢?实践告诉我们:

(一)教师要明确:抚摸是孩子的一种需要,也是孩子感受他人的一种语言方式。

科学研究表明,成长中儿童生活在被人抚摸、被人关心的环境中,很容易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感,这类儿童长大后往往性格开朗、自信心强并富有爱心,社会适应性较强。相反,遭早期情感剥夺,不被长辈的儿童常常显得胆小退缩、过分敏感,容易出现焦虑,性格孤僻,人际交往较差,社会适应性不强。

在日常教学和教育中,要运用“你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等语言表达方式,并综合运用抚摸这一行为方式。

(二)重视抚摸的作用。

在《青年文摘》中看到过一小段文字:一位孤儿成名后,他回到自己生长的地方,他最想感谢的却是一位老奶奶,最想做的事就是到一所学校抚摸每一位学生。因为当年这位老奶奶就是这样抚摸他,使他觉得自己不再孤单,使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我也在历史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位苏联英雄说起自己的成功背后的原因,竟然是因为看了一幅画“一个母亲,抚摸着两个孩子的头”的宣传画,而最终成为了勇士。

可见,抚摸的力量是多么强大。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传递给我们的是身体的温暖,而抚摸传递的却是心灵的暖意。抚摸孤单的人,使他孤单的心灵不再寂寞;抚摸伤心的人,使他获得安慰,并因此快乐;抚摸懦弱的人,使他瞬间自信大增。抚摸能使身心得到舒缓、放松。

(三)适时、适地地抚摸学生。

抚摸其实是一个高尚的、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动作。当学生因为和同学吵架生气时,你抚摸他的头,可以让他安静下来,情绪不再激烈;当学生因惊吓而恐惧时,你抚摸他,可以让他平静下来,不再害怕;当学生取得进步时,你也可以抚摸他,让他更有冲劲,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抚摸也要看时间和地点,比如上课时,你可以选择抚摸这一种提醒或是批评,抑或是鼓励的方式,因为抚摸是无声的艺术,教师运用它,不会影响课堂的有序进行,也不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下课时,对于学生的调皮捣蛋,你可以运用它;对于受伤的学生,你也可以抚摸他,而此时的抚摸是一种关心、一种安慰。

抚摸也是心灵的碰撞。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的孩子,他们在活动中总是游离在集体之外,他们对老师又敬又怕,这时我们可以运用抚摸的方法,拉近孩子和老师的距离。

(四)适度运用抚摸艺术。

通常情况下,抚摸会给学生以安慰、鼓励,使他更有信心面对学习和学习中的困难。一般情况下,抚摸头,是关心与关怀;抚摸后背,是爱心与温柔;抚摸脸庞,是纯真的一种表现,那是对学生的喜欢和安慰。但除此之外,学生也是个体的人,不能对其进行恶意的抚摸,只能是对抚摸这一艺术教育的扭曲。

第3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诉求

当前高校舞蹈专业面临教学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同时学生和老师也同样面临各种教学困境与时代的挑战。如何摆脱教学困境,如何迎接时代挑战,如何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代社会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章中作者扼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建议。

一、充满时代活力

现在不少大学的舞蹈课堂教学吸引不住学生,效果经常不尽人意,很大程度上与舞蹈教学缺少应有的现代气息和时代活力有关。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学生每天都在接受大量的鲜活资讯和信息,而且包含了很多学生个人喜欢的、认为对学习有用的舞蹈内容。但过于程式化的舞蹈教学形式不但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使得教学双方都趋于保守和平淡,难以表现出应有的状态和水平,也很难体现出现代教学应有的教学活力。另外,过于格式化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住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并逐渐依赖上了老师,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变得相对较弱,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缺乏新意与活力的教学习惯,实在难以满足这些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很难让学生获得好的教学体验与感受。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被打折扣是常有的事情。舞蹈教学形式的程式化和教学过程的格式化,一方面折射了舞蹈教学过程缺少创意,循规蹈矩,落入窠臼而不能自拔;一方面反映了当前一线教师队伍的建设明显滞后于时代对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摆脱当前舞蹈教学陷入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教学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无论是舞蹈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和内容的创新,还是舞蹈教师授课方式方法的升级换代,都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诉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满足教学双方主观能动性的正常发挥为准绳。使得老师对所教内容和学生对所学所练内容常有新鲜的感觉和良好的体验。唯此,教学才能逐渐摆脱困境;唯此,舞蹈教学才能使得教学双方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新的面貌,不断呈现出新的色彩,并充满时代气息。这既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初衷,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基本诉求。

二、充满时代色彩

学生的理想和追求是七彩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并时刻与时代变化相吻合的;那么舞蹈教学就应当紧贴时代的发展,紧扣学生的追求与诉求,呈现出浓浓的时代色彩。教学色彩的斑斓与绚丽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同时也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现在不少高校的舞蹈教学所呈现出的色彩缺乏层次感、丰富感和时代感,比较单一和单薄;直接导致了教学吸引力匮乏,老师教书育人的影响力疲软,并且舞蹈教学自然而然就会给予学生单调乏味和枯燥的感觉。本来舞蹈教学就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如果老师还不注重调整教学色彩,不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用不了多长时间,学生的心理疲劳和审美疲劳就会自发产生。而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的下降、以及身体容易疲劳就会导致教学吸引力不断减弱。学习热情不高、缺乏积极主动、教学效果不好实属教学色彩单一的必然结果。产生教学色彩单调的主要原因还是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设计缺乏创新意识,同时还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情怀;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如果同样的舞蹈教学内容,老师能够经常变换方式方法进行示范和讲解;能够安排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去体验;能够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场合去实践;即便老师的水平和能力有所缺欠,学生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收获也会好很多。当然,如果老师能够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将上述教学过程有机融入时代需要的色彩和元素,并及时灵活的反应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自然会有耳目一新、别开生面的学习感觉。正如每一届、每一个班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一样,每个高校的专业舞蹈老师的个性、涵养、水平和习惯也不尽相同。反应在教学上,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水平差异较大,使得学生感受到的教学眼界、教学情怀、教学特色和教学品质都会有所不同;学生能够感觉到的教学色彩和学习体验自然也会大不相同。平时,每个班的学生都会很自然的对任课老师的教学和为人做一些比较,并会倾向性的喜欢某些老师,也会毫不留情的贬损某些老师。在喜欢和贬损之中,某些是带有个人色彩的,某些是带有集体色彩的,而且容易情绪化和简单化。但不管学生如何评价教学,总能从某些侧面和角度判断出老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能大致判断出学生对教学和任课老师的基本印象和基本评价。因此,无论是否受学生喜欢和爱戴,如果想跟上时代的进步,如果想作为一名称职的、具有时代责任感的高校舞蹈老师,就应当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能力,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把自己认为富有时代特征和浓厚时代色彩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之中,并能将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让学生总能感觉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和引人入胜的时代色彩。

三、充满时代气息

舞蹈课堂上的时代气息是一种流动的、与时俱进的学习氛围;是一种充满活力和驱动力的教学生态气氛。这种良好教学生态气氛的创设来源于老师的潜心钻研和苦心经营,也来源于老师的教学视野和人文精神,还来源于老师的时代感、责任感和岗位履职的能力。目前有些高校的舞蹈教学经常陷入困境,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课堂上缺少良好的教学生态以及其所流露出的时代气息。由于学生的口味和喜好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改变着;学习的能力和需求也在提高和变化着,心智在不断成熟,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也逐渐趋于冷静和客观,当然对授课老师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自然就会越来越高,越来越苛刻。另外,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觉往往比较主观化和个性化,很容易导致学习的情绪化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化。而老师的教学相对比较客观和趋于保守,课堂上对学生的态度和看法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对自己已经形成的教学习惯容易形成路径依赖;对未定的和超前的东西总会秉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学生和老师的角色特征以及所持的态度、观念、价值取向也左右着教学生态的品质和教学气氛的好坏。就学生而言,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会过时。在学生心目中,把教学做好、做到学生喜欢,本应当是老师的天职。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尽管有些理想化,但却是合理的,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基本利益诉求。由于不良的教学生态所呈现出的各种气氛和所流露出的各种气息,会长时间的滞留在教学中,不但让老师忧心忡忡,而且让学生难以忍受。因此,创建一个健康的教学生态环境和充满时代气息的良好的教学氛围,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至关重要。如果学生经常感觉教学模式老套陈旧,甚至迂腐,那说明老师的教学观念需要更新,教学方式需要调整,教学立场需要改变;如果课堂里的气氛总感觉是沉寂的、缺少生命活力的,而且还充斥着紧张与不安,那说明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涵养和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老师而言,学生勤奋好学是不可或缺的品质。在老师眼中,学习兴趣、身体条件和舞蹈禀赋固然很重要,但要想练就一身好的舞蹈功底,还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以及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所以,如果学生已经选择了舞蹈专业,那就要致力于本专业的学习,心无旁骛的提升学习效果和专业能力。只要不讨厌所选专业,那么老师所教的舞蹈课程学生就应当努力学好,学出点成绩来,练出点本事来;即便以后改行,有个舞蹈专业的底子和大学文凭也好在社会上立足。实际上,学生和老师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但通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往往却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在选择途径和方法上各持己见,就很难达成教学共识,教与学双方的基本利益、基本责任和基本诉求也很难得以实现。因此,学生和老师之间,只有做到了相互理解与相互沟通的顺畅、以及相互尊重与相互接纳的坦诚,才能共创一个大家喜欢的教学生态环境,也才能使老师教得起劲,使学生学得来劲。不可否认,学生的教学需求和老师固有的教学观念与教学实力是有出入、有偏差的。这些出入和偏差往往也是引发教学矛盾和教学冲突的主要因素。很显然,化解矛盾和冲突,有赖于老师循循善诱的人文情怀和苦心孤诣的教学经营;有赖于学生孜孜以求的学习态度和勤学苦练的学习精神;还有赖于教学双方的相互包容和相互认同。当然,时代气息最终还是来源于老师和学生共同创设的一种充满人文关照和时代精神的教学生态环境。这种散发时代气息的教学生态环境不但会紧随时代的需求与发展不断进化与完善,而且还经常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春雨,让学生在课堂、在有限的大学生活里、在希望和期待中成长出自己喜欢的样子。

四、充满时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