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0:17: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贴对联的讲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贴春联和贴福字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门前都要贴对联,门上都要贴福字,这象征着来年红红火火发大财,春节的愉快。
贴对联还有很多讲究,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对联、雅称楹联、楹贴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联语。它是用生动的语言描摹客观事物,表达人们的思想情趣和爱憎等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是从诗词演化而来的,比诗词更精炼,更工整,因此更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可是福字呢?贴在门上更有深刻的含义,而且福要倒写,倒贴,家家户户都是讨个好口气,希望来年福到财旺,这就是“倒”福的含义,因此每年春节到来时,家家户户房门和大门上都要贴上一个福子呢?
通过贴对联和福字,更证明了我们中国春节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使祖国的历史文化之花,永远开得美丽灿烂,也希望人们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更比一天强,早日实现小康水平,让“倒福”不落空。
指导老师:刘文英
寒对暑,日对年。蹴踘对秋千。丹山对碧水,淡雨对覃烟。
对对子也叫对联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过春节时贴对子,也叫贴对联是中国的风俗。
对对子就是对对联,一个人出上联或下联,由另一个人对下联或上联,这种文字智力游戏对于习作古体诗很有帮助。对对子特点概括起来是: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对对子:
对对子,俗称【对课】,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文学艺术。也叫对联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又称联语、楹贴等等。所谓对联,是指结构形式上由上下两句构成,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讲究对偶的一种联语。楹联是与中国传统建筑格式有关,古代时称一间为一楹。楹:指的是厅堂前的柱子,将联语悬挂或贴在柱子上就叫楹联。对子是民间对对联的习惯称谓。联语又与律诗有关,律诗讲求对偶,其中第三句与第四句,第五句与第六句类似两副对联。因此,对联被誉为“诗中之诗”,是汉语言文学中的奇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珍宝。关于对联的产生年代,历来众说纷纭,传统的说法是最早的对联始于五代,认为后蜀主孟昶所作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对联。对子又叫对联、联语,贴在楹柱上的称楹联。
(来源:文章屋网 )
贴春联时,上下联不可贴错。面对大门,右边贴上联,左边贴下联;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
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2、禁忌二:贴春联的时间
民间传说,春联实际是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破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情况。
为了让天神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好运,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3、禁忌三:单数才吉利
中国人一般讲究“好事成双”,双数意味着心想事成。可是春联的字数却要讲究单数,单数才象征吉祥,与供奉神明的数目相同。 单数1、3、5为阳,偶数2、4、6为阴,容易招阴。因此,在大门口贴春联时,一定要记得贴象徵吉祥的单数。
此外,家门口不要单贴「春字,可以贴福、招财进宝等 ,因为古代,只有声色场所会在大门口贴春字,此举也容易招来烂桃花。
4、禁忌四:福字不可随意贴
时下城里的人多不愿意自己撰写春联,而是到市场上去选购。购联也是有学问的,不能随意为之。下面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一、明确主题
春节各家有各家的喜事,内容不可能相同。因此,要选择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对联更好。
二、看春联的质量
这里说的质量一是印刷质量,更重要的是春联的内在质量。怎样分辨它的质量高低呢?
春联来源于对联(楹联)。因而要求对联的撰写者必须懂得诗词格律。
1 上下联字数相等 比如上联是七言,则下联也必须是七言。
2 用字不重复 一句中,或上联与下联中,用字不能重复,但是叠字可以除外,如声声、阵阵之类。
3 对仗 对仗是诗词格律的术语,有对称、对应的意思。举例言之: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其中“生意”对“财源”,“兴隆”对“茂盛”,“通”对“达”,“四海”对“三江”。
对仗要求上下联对应的部分词类相同,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
4 平仄协调 做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平,是指汉语音律的平声,汉语字典中标“阴平”、“阳平”者即是,仄,是指音律的仄声,字典中标“上(读作‘赏’)声”、“去声”者即是(古汉语中的八声也归入仄声。普通话中入声字已经消失,南方的许多地方仍有保留)。平仄协调,常常运用古诗词的规矩,比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而且上下联要对应。以上例来说,上联中的二四六为“意”、“隆”、“四”,分别为“仄”、“平”、“仄”:下联的二四六为“源”、“盛”、“三”,则分别为“平”、“仄”、“平”。
如果是长联,其断句另有规律,就不能套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了,另当别论。
5 横批与内容对应 横批常是两联内容的概括,千万别张冠李戴。
读者还须注意,上联常以仄声结尾,下联应以平声结尾。这样的对联读起来才响亮。在贴对联时一定要注意,右侧门框是上联,左侧门框是下联,不要贴反。没有门框,贴门边时,也是这样。
漫话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一种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上面刻着“神茶”、
“郁垒”二神,用以驱灾压邪。后来,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在一次过年的时候突发奇想,让手下人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预示着春意常在。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由那时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用文字替代“神荼”、“郁垒”像,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据传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发动杀兄篡位,以至于经常夜里梦见鬼魂缠身。为了皇上的身体健康,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尉迟恭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夜。此举果然奏效,唐太宗不再做噩梦,一段时间后身体逐渐康复,但他不忍心让两位大将继续站在那里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以驱鬼神。秦叔宝和尉迟恭也渐渐被奉为门神,春联中多了这两人的形象。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反映了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
春联真正普及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据说,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从那时起,春联广泛流行,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新年愿望
即使是从唐代开始,中国的春联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开端、万物萌生的季节,所以人民对春天给予厚望,祈盼在新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
既然贴春联是要寄托某种祈望和祝福,那么,不同的人家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与祝福,因此贴春联应符合自身的特点。无论是居家住户还是单位贴春联,都体现出一定的审美趣味和追求,也与自己的生活状况相关,包含了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庭幸福的期盼、对自然的赞美之类。“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是人们对自然的尊崇赞美,“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祈望与祝福,“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是对幸福的期盼,“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是希望发家致富,还有赞美国家社会繁荣富强的“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等等。
春联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春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两联彼此相“对”,字数相同,既要词性相同,又要相对内容互应,且语言鲜明简练。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幅春联里,新春对佳岁,富贵对平安,年年对步步,好对高。
除了词语对仗,春联还讲究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读起来错落起伏、铿锵有力。一般情况下,现在的春联每幅的最后一个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对于区分春联的上下联,除了尾字声调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标志特征,比如以时间先后分,“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为上联;“迎新春”在后,为下联。以空间范围分,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国”比
“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贴春联顺序也很讲究,要先贴正门,而后堂门、偏门。贴的时候一般按照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次序贴春联。对于春联上下联的左右位置,一直“嘴仗官司”不断。民俗专家认为,春联上下联的左右顺序与中国传统的尊卑秩序是一致的。古代皇帝朝南而坐为至尊。以皇帝为坐标原点,东为上,东为皇帝左手边,故左为上;西为下,即右为下。春联上下联的位置应该以观看者为准,人在门里朝外看,上联在左,下联在右,符合左上右下的规定。但如果站在门外对着春联看,就成了右手边贴上联,左手边贴下联。
载福呈样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一般为方形,有门神和对联不同的样式:“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就是两个长条竖联:“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如“五谷丰登”贴在粮仓上,“抬头见喜”贴在正对门的外墙上,“家畜兴旺”贴在牲口棚里;“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春节贴“福”字也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山东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贴吊钱是冲屋里还是冲外面是每每春节的时候大家最爱聊得话题之一,毕竟春节作为我国的传统吉日,人们为了来年有个好运气衍生了各种的讲究,而贴挂钱是大部分北方地区都有的,下面小编就同大家一起来看看挂钱怎么贴才正确。
贴掉钱是冲屋里还是冲外面
贴掉钱是冲屋里还是冲外面当下并没准确的答案,主要看地方,像小编老家哪边就是冲外面的。由于图案清晰绚丽,花纹细腻精美,又因图案多为古钱状,故古人才将其称“挂钱”。挂钱,其形状如小幡。新春佳节,北方乡村的人们喜欢并且都很自然地在自家的门楣上贴上一排色彩缤纷的“挂钱”,作为新年点缀,借以邀引财源。挂钱在乡村最是盛行,除门檐、房檐下,也有把它贴在财神洞、仓库、鸡舍、 猪舍和井台上的。
吊钱怎么贴才正确
吊钱多贴在窗户外面,贴在门楣、房檐上面。吊钱也叫挂钱,传统的吊钱是贴在窗户或门上,一边贴一个。现在什么规格的门窗都有,吊钱也有各种不同的大小,有人要贴上很多个。应该注意的是,不论贴多少,都要取双数,为的是节日里讨个吉利。窗花也同样要成双成对地贴,切忌取单。
过年贴挂钱选什么颜色
颜色是这样的,一般过年都用红纸,氛围喜庆,但如果当年人家有丧事,那过年只能贴黄色的纸张雕刻的吊钱。第三年就用绿纸,外人一看这对联及吊钱,就知道这家去年老了人。这是守孝的一种形式。挂”吊钱”的习俗,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传统习俗。现在这个习俗修正了。“吊钱“是白纸和黄纸剪圆的,两种颜色,剪圆纸整张为古币铜钱连串样。年三十就正房门后面挂起”吊钱“也就是”白钱“和”黄钱",白为灵,黄为神。因大年三十下午有陋习,下午饭家家食长面时,提前做一小碗素长面用做祭品,端素长面到庄子外,面对祖坟方向叩头烧纸燃香,请祖宗来家中过年
(来源:文章屋网 )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老北京过除夕的风俗泡腊八醋
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北京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从这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供佛龛或神像、吃团圆饭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团拜、给压岁钱
除夕子时接神后,全家要进行团拜,团拜最早出现在汉代为官方朝拜皇帝之礼。老北京的团拜从清代盛行。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头拜年,然后晚辈再给长辈磕头拜年,这时长辈要给未成年的小辈压岁钱。给压岁钱的习俗起于清代。为的是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之情,也有驱邪取吉之意,团拜后,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馅的接神饺子,又称五更饺子。
放炮驱邪、焚香祭祖
一交丰年子时,迎来了新年,首先要放炮驱邪、焚香祭祖。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守岁最早起源于晋代。守岁其意有二,年岁大的是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之意。年青人守岁则有为父母延寿之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再搞些娱乐活动。
团圆饭菜谱1、洪福齐天
原料:豆腐、虾仁、番茄。
调料:精盐、料酒、鸡汤、粉芡。
做法:将豆腐切成2寸见方的块,煮一下。将葱、姜、番茄炒至红色下豆腐及虾仁、调料,倒入高汤炖透即可。
2、节节登高
原料:肉排骨、葱、姜。
调料:精盐、姜、料酒、李锦记排骨酱、色拉油、高汤。
做法:将排骨剁成约4指宽的节块,放葱、姜、精盐、料酒入水煮成八成熟捞出。锅内放油烧热,下葱姜炒香后,放入排骨、调料,高汤煨透即可出锅食用。
3、吉祥如意
原料:鸡胸脯肉400克、火腿条50克配料:葱、姜丝各30克、鸡蛋2个、面包糠少许。
调料:精盐、味精、胡椒粉、料酒各10克、色拉油500克(约耗50克)、生粉适量、花椒盐少许、李锦记生抽10克。
做法:鸡胸脯肉用刀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薄片,用葱、姜、料酒、精盐、胡椒粉、味精腌约10分钟待用。将鸡胸脯肉铺平,放上火腿条、葱姜丝,然后卷成筒状放在生粉内蘸匀,再放入鸡蛋液内蘸匀,最后放在面包糠内滚蘸均匀待用。锅内放入清油,烧至五成熟(约80℃~90℃)放入鸡卷浸炸至金黄色熟透即可摆盘食用。
4、五谷丰登
原料:鸡脯肉、腰果、黄瓜、红萝卜、木耳、葱、姜、鸡蛋。精盐、味精、料酒、粉芡、香油、色拉油。
做法:将鸡脯肉切成丁,用鸡蛋、粉芡腌一下。各种配料切成三分见方的块,腰果用油炸到酥脆待用。锅放火上,放入花生油待油热时放入鸡丁滑熟、沥油,锅内留少许油,放入葱、姜炒香,下配料、鸡丁、调料、腰果翻炒,最后勾芡放一点香油,出锅装盘即可食用。
除夕那天是最热闹的,那时到处都是一派红红火火、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菜香,耳边总是传来欢声笑语,热闹非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夕之夜优秀作文600字以上,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除夕之夜优秀作文600字以上1一年一度的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放鞭炮,到处充满着喜庆、欢快的氛围。除夕夜,我们一家三口也不例外,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寻找中国的“年味”。
年三十为什么叫除夕呢?爸爸告诉我,版本有好多种,公认的说法是古时候有一个凶恶的怪兽叫做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夕最害怕红色和响声。于是年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户贴大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逐夕兽,以求得新的一年安宁。从此,这种习俗流传下来,年三十就被称为除夕。
中国的有着独特的年俗文化,如包饺子、贴门神、耍花灯,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期盼来年财源滚滚,吃鸡寓意“吉利”,吃鱼就是“年年有余”……不过,听说过年不能吃酸菜,说是“辛酸”;白菜也不能碰,说是“白干”。但我觉得,不能光靠这些食物决定来年的好运或厄运,想要得到上天的眷顾,是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得来的。
接着,爸爸妈妈聊起了自己的家乡过除夕的风俗。爸爸给我讲了湖南老家过年的习惯:在湖南,除夕的团圆饭是在除夕的早晨或中午开始的,食物一般有腊鱼、腊肉、油炸豆腐等,还有地瓜干和花生等零食。而且,豆腐是一定要吃的,因为豆腐谐音“多福”或“斗富”,寓意着新的一年更加富有、幸福。爸爸说,他小时候最盼望的事就是除夕观看花灯,还有耍杂技、变魔术和原汁原味的湖南花鼓戏。
妈妈是江苏人,她也讲起了小时候除夕的情景:在江苏,每家每户的团圆饭都是在晚上吃的,“鱼米之乡”的年夜饭一定少不了鱼,当然和湖南一样,豆腐也是必不可少的。妈妈小时候的新衣服是自家买布料,请裁缝做的,新鞋子是外婆亲手纳的千层底布鞋;初一还会跟同龄小朋友结伴去拜年,一圈下来就会“大获丰收”,瓜子、花生、糖果等把衣服口袋塞得满满的……
除夕之夜优秀作文600字以上2当还有两天就到除夕时,我和爸爸妈妈带着大包小包,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回乡下老家的路。
刚进院子门,就看到我亲爱的爷爷忙的可热乎了,他正举着长长的鸡毛掸子打扫屋檐和墙壁呢。记得爷爷说过,将往年的灰尘打扫干净,来年就有新气象、好兆头。见此情景,妈妈赶紧放下行李,接过爷爷手中的工具,说:“爸爸,让我来吧。”我也自告奋勇地加入其中,做妈妈的小助手。她扫地,我在后面拖地,爷爷乐呵呵地看着我们娘俩,一会儿,厨房的奶奶叫我:“煜煜,来帮奶奶包包子喽。”
蒸包子是我们这边的传统习俗。奶奶已经发好面团,做好各种馅料。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了一块面团放入手中,用手指在面团上挖个小坑,再用勺子挑了适量的肉馅放在面团的小坑里,然后一捏,谁知面团不听话,它不肯变成胖胖的包子,非要变成了扁扁的面饼。包子没包好,倒把我全身弄得都是面粉,简直一个小花人。奶奶看了我的狼狈样,笑得合不拢嘴。奶奶熟练地包了许多大包子。她说:“包子蒸得大,预示着下一年大大发发、红红火火。”白白胖胖的大包子热气腾腾地出锅了,这么可爱嫩滑的大包子,我真舍不得吃它。
盼望中的除夕到了,我和爸爸忙着贴对联。爸爸先将对联铺平,然后仔细地在对联反面涂上胶水,再将它贴在门上。一幅“新春开门红,佳节连年顺”的对联红火的展现在我眼前。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贴福字。福字要倒着贴,也就是福到了的意思。
晚上,奶奶烧了一桌子丰盛的团圆饭。爷爷拿来白酒和饮料,我们一家互相说着祝福的话,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吃过了,这时爷爷悄悄地对我说:“煜煜,快躲到门后吃猪尾巴,明年一定能长个大个子。”我偷笑着说:“好呀,好呀。”
“噼里啪啦”,热闹的鞭炮声响起来了。爸爸也赶紧点燃摆放在地上的炮竹,只见这红红的炮竹像一条火蛇钻地道,它欢快地呼啸着从这头游到那头,转眼间不见了。待鞭炮燃尽,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飞鹰弹”,叫爸爸帮我点燃,点着了后,“飞鹰弹”发出了“哧哧哧”的声音,然后“轰”的一声开始精彩表演,它一声比一声响,一声比一声亮,一声比一声高,最后像一朵盛开的彩菊撒向树梢,再变身成无数颗小火星又从树梢落了下来。它燃放过程中发出的亮光照耀着大地,像是给大地点了一盏五彩的灯。
除夕之夜优秀作文600字以上3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鞭炮声打破了夜的寂静除夕之夜,总是令人难忘的。
今年的除夕之夜,我们一家人来到外婆家过年。厨房里十分热闹,大家各自展示自己的厨艺。我也上去凑热闹,帮大人们包起饺子来。下午,家长们奏起了“锅碗瓢盆交响曲”我和堂姐、表哥玩得正尽兴,突然听到爸爸的吆喝声:“上菜啦!”我连忙跑过去一看,哇,饭桌上真是应有尽有:绿油油的青菜,黄澄澄的鸡,香味扑鼻的糖醋鱼,冰凉可口的饮料……我忍不住坐了下来,抢过盘子,一阵狼吞虎咽,肚子就被撑得鼓鼓的。
我们来到客厅,嗑着瓜子,吃着水果,有说有笑地等待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咚——”伴随着震天的锣鼓,春节联欢晚会隆重开场了!晚会的节目异彩纷呈,煞是好看:小品、唱得悦耳动听,优美的旋律飘出了窗外;最精彩的是艺术团表演,他们娴熟的动作,配合默契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
春节晚会还没做完,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霎时,窗外已是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焰火腾空而起,又一个一个地炸开,展现出迷人的光彩。有的礼花在地上炸开了,好像一把撒在地上的金豆子,孩子们又蹦又跳,迎接新年的到来。
当钟声敲响十二下的时候,满屋子沸腾了。大地立刻变成鞭炮声和烟花的世界。啊!烟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象个美丽的大花园!这边的“闪光雷”刚刚炸开,那边的“窜天猴”又鸣叫着飞上空中,接着“金龙狂舞”紧追而上。
此时,一朵朵烟花又炸开了,里面闪出五颜六色的火花,火花越闪越大,漫漫地现出一个树形,一朵朵金色的火花从“树”上落下来。“奥—发财喽!”人们望着“摇钱树”欢呼雀跃起来。妈妈又端来饺子,“外婆吃到花生饺子喽!”表弟跳着欢呼起来。外婆的嘴唇在微微地抖动,她深情地望着大家,说:“我有这么孝顺的儿孙,也算是有福了。祝合家欢乐,欢乐、幸福!”“祝大家欢乐,幸福!”欢声笑语编织在一起,荡满整个屋子,飘向节日的夜!
啊,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除夕夜!
除夕之夜优秀作文600字以上4除夕夜是美好的,它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是我们最难忘的一天,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这不,我已经闻到了浓浓的“年味儿”,这种味道总是令我那样的难忘和回味。它就像酝酿已久的陈年老坛,发散出诱人的味道:咸的、酸的、辣的、甜的……
除夕是咸的,我们这里的人们,为了追求幸福,就会去买许多咸猪头和咸猪尾,其寓意为“有头有尾”。我家的猪头很大,奶奶很早就买了,把它用盐腌制到大年三十下午,我们家就会让“猪先生”下锅煮,奶奶在上锅,爷爷在烧火,只见爷爷半蹲着,还时不时 取灶膛里的木材点自个儿的烟斗,笑眯眯的,整个脸庞被燃烧的火焰映照着,红通通的。
此时的我便问:“奶奶,为何不放在高压锅里煮呢?”奶奶会拉起我的手,用她的手上下含着我的手,说:“乖孙子,你不知道啊!用木头烧的香,好吃!”这时的我有些急耐不 住,抽回自己的手,用双手托着自己的下颚,等待着、期盼着、张望着,就等那大猪头出锅。
奶奶不时的揭开锅,看看煮的是否熟,在旁边的我会闻到一缕缕沁脾的香味,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在旁呢喃道:“终于出锅了,要先敬菩萨。敬完菩萨,便可以吃了。”只见爸爸持刀迅速的将猪头切成一片片工整的肉片。我喜欢吃嘴唇,爷爷爱吃鼻子,爸爸爱吃脸,妈妈爱吃耳朵,奶奶喜欢吃瘦的,嗨嗨,那个可叫个大饱嘴福啊,哈 哈……哈哈哈……,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开心,奶奶腌的,爷爷烧的,永远都是那个味道。 除夕是咸的。
除夕是酸的。 年 夜 饭必不可少的是“鱼”,蕴意为“年年有余”。说实在的,鱼很好 吃。煮鱼的工序也较为繁琐。奶奶煮鱼,必放些生姜、料酒、葱,还要放些酸菜、醋,因而鱼吃起来就是那酸酸的。所以除夕是酸的。
除夕是辣的。 年 夜 饭,我们必吃“猪血”这道菜。其寓意为“血财”,就是来年大发, 财源广进之意。猪血要用许多常用的佐料,必须用大量的辣椒。奶奶用铲子不停地翻炒,我也不知她翻炒了多少来回,但一看就知道阅历很深。妈妈将它端上来,那种辣乎乎、热腾腾的味道迎面而来。吃到嘴里那更是回味无穷,满香盈溢着我们的笑口。除夕是辣的。
除夕是甜的。蕴含着“幸福甜蜜”。我们这里家家户户这天都会买上葡萄酒,老老少少都会喝上一口,纯纯的、甜甜的。让人心旷神怡,很惬意,很舒适。一家人高举酒杯,开怀畅饮,其乐融融。除夕是甜的。
除夕之夜优秀作文600字以上5“辞旧迎新除旧岁,欢天喜地又一年”这句对联凝缩了这一年,概括了这一年,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是团圆的、热闹的、喜庆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今年的除夕过的格外特别,一大清早,我们一家便早早起床。爸爸、妈妈为我们买来一大堆写春联的红纸,我和弟弟则准备笔墨,家里准备举行春联评比,选手是我和弟弟,评委当然是严母慈父了,这比赛讲究字体美丑和含义丰厚,不求速度,刚开始速度落后的我,慢慢酝酿,在对联纸上写上“辞旧迎新除旧岁,欢天喜地又一年”。弟弟却只写了八个字“春安夏泰,秋吉冬祥”。
我介绍对联含义时说:“这幅对联,表达了我的喜悦的心情和对新年的期盼……”而弟弟只是说:“我字数少,却祝福了一年,含义深,言简意赅……”。因为我写字经验比他丰富,又加上他不认真对待,作为姐姐的我被评为一等奖,弟弟二等奖(奖状是爸妈用纸做的)。写完就该贴对联了,获一等奖的贴在正门,弟弟的贴在侧门,亲手写对联,亲手贴对联,年味更浓了。
快到中午,亲戚都到齐了,他们在一起,相互聊天,主人们准备好各种年货招待他们,爸爸妈妈要求在吃饭的时候我们小辈要致敬酒辞,所以我们老早准备好了!“开饭了!”随着奶奶一声呐喊,我们飞奔到饭桌前,立正站好,先深鞠一躬,然后念道:“祝在座长辈们和同辈孩子们健康幸福,万事如意,在新的一年里,心情愉快,天天开心,工作顺利……”我念完后,弟弟接着念,所有人都夸我们懂事,夸得我们喜笑颜开。让我们感到年味又浓了一层!
下午,我和弟弟结伴去买烟花,街上烟花各式各样都有,有些店里还摆上了玫瑰花,一打听才知道大年初一是公历二月十四情人节,它们要五十年才能重和一次呢!买烟花当然少不了零食,为《春节联欢晚会》做伴怎少得了它呢!天色渐渐暗了。西边红艳的晚霞渐渐变成了黑色的屏幕,忽而一条长龙腾空而起,伴随着尖叫,忽而花开万簇,万紫千红;忽而流星滑动,仿佛心愿必成。
弟弟禁不住眨着那闪亮的眼睛看着我说:“姐姐,我们来作诗吧!我说一句,你说一句。”我惊讶地回头看他说:“你先说,我尽力。”“龙飞凤舞闹今宵,花团锦簇竟相交。” 我思考片刻说:“无限憧憬在此刻,家家户户乐陶陶。”忽然妈妈喊道:“快来吃饭。”我和弟弟闻声飞奔到桌前,锅碗瓢盆齐动员,享受这一年告别的晚餐。当指针指在八点时,《春晚》开始了,小品令人捧腹大笑,歌声委婉动听,魔术变幻莫测,杂技动人心弦……
结婚后头一年的讲究主要集中在新年前后,平时并没有特殊的要求与习俗。
第一年过年夫妻两个人要先在除夕去男方的父母家里面,男方要给家里面贴对联,女方要给家里面的人做年夜饭。除夕的夜晚,妻子会得到公婆的大红包,但也要在这一天给家里面做一些家务。初一夫妻两人要开始给男方家的亲戚拜年,同时要准备一些礼品,长辈则需要给这对新人一个红包。初二新人要回到妻子的家里面,给妻子的父母拜年,男方要拿足礼物,见到岳父岳母要鞠躬行礼,女婿这一天要陪伴他们过年。初三开始是这对新人开始给不同的女方长辈拜年,当然男方依旧要备好礼品,男方称呼随女方。初四夫妻两人要走访家里面的同辈亲人,男方的亲属要随男方的称呼对待女方,而女方的亲属则随女方称呼,这些规矩叫落到亲。初五,新人不能出门,因为初五是破五,所以女方不能在自己家里面,但是男方可以和妻子在爸爸妈妈这里过年,这一天两人不能出门见朋友,这叫做闭门亲。
(来源:文章屋网 )
指导老师:陈新姣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句俗话告诉我们: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是不一样的。下面以我的经历来说说我们家乡过年的一些习俗吧。
习俗一:福字要倒贴
大年三十那天下午,老爸拿着对联、年画和“福”字出来贴。当我看见他把那“福”字倒贴在大门两边时,就忍不住地喊起来:“‘福’字贴倒了!‘福’字贴倒了!”“倒得好!倒得好!”老爸笑嘻嘻地回答。这时,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爸爸就说:“小傻瓜,这都不知道,你的书不是白念了吗?”我摸摸后脑勺,恍然大悟,原来“福倒了”不就可以谐音成“福到了”吗?
习俗二:三十晚上要搞献饭仪式
大约下午五点钟左右,妈妈把精心烹调好的年夜饭端上餐桌,浓浓的肉香满屋子飘荡。我赶紧走过去瞧瞧,只见那桌上的菜五花八门,有猪包炖香菇,有清蒸红鲤鱼,有牛肉炖萝卜,有炒龙虾,有粉蒸肉……看得我眼花缭乱,馋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嚷嚷着要先尝尝菜的味道。可是,老爸却不许我动筷子,说是要搞什么献饭仪式。我不明白献饭是怎么回事,就问老爸。老爸说:“献饭就是把年夜饭先敬天地和祖宗。”老爸一边说,一边把一捆香都点着,分给我们小孩子每人三根,带我们一起到大门口先拜了拜天地,再到堂前拜了拜祖先的灵位,然后把香插在饭甑里,接着老爸又烧了黄纸。我问老爸这样做的原因,老爸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拜天地就是祈祷老天爷和土地公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敬祖宗就是提醒我们后辈要记住祖先的功德。”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
习俗三:大年初一不能看病吃药
也许是年夜饭吃多了或是守夜着了凉的缘故,大年初一一早,我的肚子痛得难受,还拉稀了。于是,我叫老妈带我去医院开药吃,没想到她一口回绝了我。要知道在平时,我的身体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老妈都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可今天不知为什么,老妈居然这么轻描淡写,只是泡了一碗红糖生姜水叫我喝下去。我很生气,便问她理由。她告诉我,如果谁大年初一上医院,那就可能意味着这个人今年会老是生病的。
习俗四:初一早上要喝糖水,吃面条
“小孩望过年,大人望挣钱”,从年头一晃就到了年尾,守着元旦,就已望见了年的背影,年成了一个不速之客又要到了,让我感到有点恐慌和伤感,心下不禁叹息一声:——又老了一年。
我明白,那个缠着大人要压岁钱的小孩,现在已变成发红包的人;昔日过年,那个等着母亲喊吃饭的小孩,现在已经变成喊小孩子吃饭的父亲,再也找不到儿时盼过年那种急切的期待,那种纯真的快乐;再也找不到过年时萦绕在心头的那种亲切的问候、新年的祝福、浓厚的亲情、熟悉的乡音;取而代之的是麻将声盖过了鞭炮声。年夜饭如常,春晚依旧,无忧无虑的那种心情,早已被岁月的劲风洗涤得荡然无存。倒不如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过年才是真正的快乐,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然后蒸、炒、煎、炸忙得不亦乐乎。家家户户都用农产品做成半成品,招待客人时稍经加工便成了一道菜。如糯米淘净后,用清水浸一天再手工磨成米浆,经过滤凝固成面团状,再做成一个个圆饼干大小,放锅内蒸熟,便成了“圆子”,待冷却后用冷水浸泡,经常换水可以长期存放、随时食用;将黄豆手工磨成豆浆,过滤掉豆渣,再将所得纯豆浆在锅内烧开,将石膏捣成粉状再过细筛,所得细石膏粉用清水调和于大缸内并不断晃荡,使其不沉淀,再用水桶装烧开的豆浆迅速冲入晃荡的大缸内,需一次完成,若有两桶豆浆则要两人同时冲入,所以这个工序至少需二人同时操作,静置一会儿就可用布过滤压在两扇门板中间,滤干水后便成了豆腐,将豆腐切成长条用油炸成半成品称为“生条”,豆腐切成小块经过发霉后拌入盐、辣椒酱再做成“豆腐乳”;花生、蚕豆、红竽干等都要在过年前炒熟、存放,便于农忙时在田间地头方便食用;麦牙糖的制作,从温水浸米、煎熬、拌入爆米花,到切成小块成品,需要十二、三小时;真正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们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炸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长工、短工,二十四日才可满工;祭祖用的纸钱,则要从一刀纸里每次数出五张或七张,只能是单数不能成双数,裁成十到十三厘米宽,再叠成三折后略象一个正方形,然后用铁钱凿在纸钱上凿五行,每行五个印,但必须在上午操作,在下午打纸钱必须点一枝香,是何原因,不得而知。铁凿总体高度、上截粗细同圆珠笔差不多,下端是圆的,如一元硬币大小,中间还有一个圆点,凿印后还真的有的象钱。接下来是写春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每道门上,都要贴上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楣上的称为横披,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记得在县民劳局(民政局与劳动局合在一起办公的机构)当局长的大伯,书法自然了得。那时他大权在握,要是有人想安排、调动工作,只须他一句话、一纸书函便能如愿,上他家活动的人不少,拿东西的人不少,如愿的却极少,他铁面无私,公事公办,常常将提东西的人拒之门外,或是逐客令驱走,唯独乡亲们拿来红纸请他写春联乐此不疲、照单全收。大门上一副对联是每家必要的,只要你告诉他要写几副房门对联,然后龙飞凤舞、一挥而就,大门上诸如“山青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人勤三春早,地肥五谷丰”之类,房门上则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利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写给灶王爷的则是“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等,每年的过年前都要忙活好几天,甚至邻村人家娶亲嫁女或别的喜事,都愿意星期天来求汪局长的一副笔墨,更有人以此为借口请他过去“坐坐”,大伯则要看这户人家是否另有目的再作决定,我那时候非常羡慕大伯,写几个字就能换上一餐美食,可大伯却总是推辞,我们小孩子当然不懂其中的玄机。有人请吃请喝,何乐而不为呢?现在每年正月去县城大伯家拜年时,看到他家对联都是买现成的。年三十,讲究就更多了,清洗餐具、打扫卫生、贴对联、贴门神,贴年画,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完毕,才可以吃年夜饭,平日里吃不到的鸡、鸭、鱼、肉,蒸、炖、煎、炒、炸,贫也好,富也罢,童年的天真和欢乐,这时候在饭桌上显露无遗,可以无所顾忌地左挑右拣,唯一无法挑拣就是酒,那年代也就只有一种零散的白酒,只是档次高低不同,用盐水瓶到小店里打上一斤酒,虽然有些舍不得但还是要加上几汤匙白糖,晃一晃就是甜酒了,?菀豢诶钡弥蓖律嗤罚??恢??衔?挝铩3怨?暌狗梗?┥戏史蚀蟠蟮男乱拢?故蔷醯煤芨咝耍?蛭?改敢?颐谴┑男乱轮辽僖?芄??饺?鲂履辏?鞘钡纳?钐跫?上攵??恕1?裨蚴谴右桓鋈?傧旎蛭灏傧斓谋啾?弦桓龈稣巯拢?缓蟮阋桓鋈右桓觯?裁挥惺裁床帘?⑺Ρ??裁豢吹接腥朔殴?婊ā3跻换虺醵?褪前菽辍⒆咔追糜蚜耍?恢钡秸?率?骞?暝??冢?瓴潘愎?辍=幼疟闶歉鞔遄?胂钒喑?泼废罚?恢背?脚┟Γ?庑┠暌恢痹谕獯蚬ぃ?苌倏吹轿杼ㄉ匣钌窕钕值谋硌菀帐趿恕O衷诼笱捞恰⒍垢?⒄ㄉ?跏忻嫔纤娲?杉??ldquo;蒸圆子、打钱纸”已变成遥远的回忆,也很少有人写对联了,只有炒花生、唱黄梅戏还在延续。回忆是令人神往的,尤其是儿时过年的情景更令人难忘,年年过年,年年忙碌,年的背后也寄托着厚重的责任,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对于人生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对新的一年,如何调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对新的一年,这就是过年的意义吧!
安徽省望江县成人学校高三:辉哥WANG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