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自主招生的条件

自主招生的条件

时间:2023-06-05 10:17: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主招生的条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主招生的条件

第1篇

关键词:高校;自主招生;成效与问题;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02-03

2001年,教育部批准江苏省3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试点工作;2003年,教育部给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高校5%的自主招生名额;2012年,自主招生高校增至80所,国家也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不再限制优质生源高校自主招生的比例上限。至今,自主招生改革虽已试行十余年,且未形成稳定的制度结构,但其依旧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教育界研讨的热点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十余年来,自主招生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自主录取新生人数越来越多;试点范围越来越广,从江苏自行试点发展到由教育部在全国推行试点;试点高校越来越多,从当初的3所发展到80多所;报考条件越来越宽,从几年前对考生分数、条件严格控制到现在宽松报考,高校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意图已明确。自主招生改革作为高考制度的补充和完善,为高校选拔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和特殊人才。与此同时,由于诸多的原因,我国的自主招生仍存在很多的不足,如在公平、诚信、自主考试的科学性、成本与效益等方面都受到不少质疑,迫切需要理性的反思。

二、地方性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公平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始终是高考与高校自主招生中的核心问题。自主招生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其过程的公平性。所有自主招生考试都有着有形的和无形的门槛。有形的门槛,是只有具有学科特长或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才能获得参加考试的资格,这与高考不同,高考是面向所有人。无形的门槛,是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考虑到自身经济条件可能放弃报考机会。虽然自主招生范围已从地方向全国扩散,从重点中学向普通高中扩散,对象也扩大到所有的考生,但在面试环节,农村考生与城市考生相比,知识面较窄,综合素质有较大差距,这就难免在自主招生中处于不利的位置。

2.自主招生目标问题。作为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自主招生的初衷是扩大高校自,不拘一格选拔优秀创新人才,以期弥补高考“一考定终身”之弊。从2003年实施至今,自主招生考试走过十年。尽管自主招生在对人才的选拔上有其积极作用,但有关它的质疑也从未停止:学校在推荐学生时,常以分数作为标准,自主招生的目的更多变成了“掐尖”;与城市孩子相比,不具备校长推荐权的农村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考生的机会明显更少;自主招生考题一味求新求怪,逐渐背离了人才选拔的本意等。

3.科学性问题。在自主招生中,其过程的科学性值得商榷。现行的自主招生在以下四个方面尚不够科学:第一,自主招生增加了一部分学生的就学机会,但同时也意味着一部分学生就学机会的减少,因为资源是有限的。例如,某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是660分,某个考生高考成绩只有630分,但是因为有自主招生30分的优惠,所以就被录取了。他被录取了,就必然挤掉另外一个考生。像这样,机会减少,只有更高的成绩才能保证入学的机会,所以学生更加专注于应试,这就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背离了。第二,面试过程中没有具体到专业,大致是同样的题目和要求,没有明显的特色,无法对考生按不同专业的要求进行不同的选择,也就不能选拔出所谓的“偏才”、“怪才”,这与自主招生的本意不符。第三,各个学校单独进行笔试命题成本大、保密性不强,命题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学生想考不同“联盟”的学校,就要参加多次笔试,有的还要分赴不同城市。这既限制了考生参与自主招生的选择范围,也让不想失去多个机会的考生痛苦不堪。第四,成本高,效率低。从命题、面试到最终确定名单,各高校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资源。在实际中,甚至有些学生报名参加自主招生并非是到该校就读,而只是给自己报考更好的学校留条后路,一旦高考成绩突出便会“毁约”,选择更理想的大学。这不但浪费了其他学生参加高校自主选拔的机会,同时也造成了高校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三、地方性高校自主招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监督机制。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出现的如中学的“推良不推优”、考生“毁约”、机会不均等以及招生腐败等诸多现象,其根源还在于自主招生缺乏必要的规范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教育部虽已表明态度,要加强自主招生程序流程管理,但高校只是对自主招生录用条件及环节、入选学生的姓名及相关简单信息给予公开,而对自主招生的具体实施过程却没公开说明,由此可见,国家对自主招生的监督并不完善。另外,对高校自主招生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也没有具体的责处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以何种形式进行何种处罚也无明确规定。

2.政策本身局限性。在现行环境下,国家给予高校的自主招生权还十分有限,自主招生名额只占录取人数的一小部分,但高校为此投入的工作量却极为巨大,很多高校每年要收到上千份自主招生申请材料,如何从其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材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更别说从命题的组织、阅卷到面试工作的完成,高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比高考的规模效应,自主招生成本反而加大了。再加上考生单方面“毁约”现象的出现,更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自主招生的选拔程序比高考也更加严格和烦琐,从准备申请资料、参加各种考核到等待最终结果,学校与考生需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经历,冲击了正常的中学教育,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3.各高校缺乏有自身特色的自主招生制度。国家给予高校自主招生权,旨在让高校选拔适合自己学校的人才。即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通过一定的选拔程序,录取符合本校发展方向和办学思路的优质学生。这类学生的录用与培养,不仅能打造本校办学特色,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还能培养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分析各高校公布的自主招生简章,仍把重点中学、成绩突出列为招生标准,依旧体现了全国统一高考“以分为纲”的传统思想。另外,高校重视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名次的学生,而这种竞赛以理科为主,这对文科生而言,显然是一大劣势。任何一所大学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因此高校在考核设计上,既要考量到学生的特长,又要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真正做到“量体裁衣”、“因地制宜”,以此达到学校和学生双赢的目的。

四、完善高校自主招生的对策思考

1.制定自主招生法律制度,强化监督体制。自主招生不等同于自由招生,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相关规章制度建设,对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各高校提出规范性要求,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目前国家正在积极促成《考试法》的出台,相信会有更加完善的法律来保障自主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使自主招生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推进考试立法及相关教育法制建设过程中,还应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高校自不断扩大,若缺乏合理的监督,就将产生一系列的腐败问题。目前,高校对自主招生的具体实施过程并未予以透明化,在各高校公布的自主招生简章中的监督机制中,可以看到高校的全程监督大部分来自内部人员,其公正性有待于考量。其次,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如开设举报专线等,允许媒体的参与,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媒体等途径及时披露信息,将各种招生录取程序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批评,通过层层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真正做到依招生规范办事,防止和不正之风的产生。如此才能保证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公开。

2.完善高校自主招生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实现教育公平。由于我国自主招生政策起步较晚,且一直处于试点阶段,所以高校自主招生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高校自主招生应该克服传统招生的弊端,不断创新和完善自主招生评价模式,确保选拔到了自主招生的目标人才。首先,合理选取评价指标。以教育公平为出发点,不能只选取那些具有学科特长或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抑或倾向于重点中学的学生,要考虑到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的需求,尤其是少数民族考生、西部地区考生以及农村考生。其次,简化选拔程序。自主招生选拔有一定的程序,以体现其规范性。但是太过烦琐的选拔程序不仅让各高校遭遇成本高、效率低的尴尬局面,而且使考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准备,极大地加重了考生的负担,对自主招生的兴趣也大为减少。因此,既要鼓励考生积极参与又要保证招生效率,对招生程序进行适当的简化就显得十分必要。

3.设立专业考试招生机构,加强其服务能力。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入学考试都由国家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但随着我国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开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扩大高校招生自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政府已不宜也不应包揽高校的入学考试,而各高校也没有足够的力量举办大规模的入学考试。因此,设定一个独立于政府和高校之外的权威的专业性考试机构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英美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自主招生改革的新情况,作为直接面向学生和高校、服务政府的专业考试招生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成立专家命题组,以保证命题的适用性和科学性;二是要建立一套以“顾客”为中心的考试机构运作机制,保证考试的权威性;三是能提供大量的有效的信息以供高校和考生参考,提高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实行招生与考试分离,扩大高校招生自,从而真正建立起以高校为主体、由专业性考试机构提供服务的高校自主招生模式。

五、结论

自主招生作为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一项改革,不仅是高考制度的有益补充与完善,还为各高校选拔了不少优秀创新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学的素质教育。然而在其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不足,我们应沉着冷静地解决其在前进途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自主招生体系。同时也希望社会能以更加包容的态度来面对当下自主招生改革的各种实践,不寄希望于通过一种考试模式来解决高校招生制度中的所有问题。有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才能推动我国高校招生制度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晓鹏.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复旦教育论坛,2006,(3).

[2]张亚群.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动因、问题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8(2).

[3]刘进.高校自主招生中的权力寻租[J].江苏高教,2012,(1).

第2篇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自主招生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Thoughts on Status Quo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utonomous Enrollment

――Take Yunnan University, Guangxi University and Guizhou University for example

MA Chong[1], SU Lili[[2]

([1]Academy of Admissions & Examina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21;

[2] Facult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21)

Abstract Autonomous enrollmen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xpand the autonomy in enrollment and deepen the reform of enrolment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re and more excellent students are admitted in this new way, Yunnan University, Guangxi University,Guizhou University and some 211 project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have also attempted Autonomous Enrollment. This article take thre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s object of study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and proposed s corresponding measure.

Key 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utonomous enrollment; status quo

自主招生考试制度是指高校在教育部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下,遵循公平、公正、负责的原则,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从自身教育教学资源的条件出发,独立自主地拟定招生计划和组织选拔录取的招生制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是高校深化招生制度改革、选拨各类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自主招生始于2001年,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所院校首次进行自主招生试点,随后,自主招生试点院校不断增加,2002年增加了3所: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和河海大学。2010年高考自主招生的过程中,教育部在2009年76所自主招生试点院校的基础上,新增云南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大学等3所省属“211工程”大学,其中,广西大学于2010年正式进行自主招生。

1 地方本科院校自主招生概况

本研究以云南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大学自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以来的几年的招生简章及相关材料作为研究工具。分析其计划安排、选拔程序及录取原则存在的问题。这几所地方本科院校的自主招生属于非完全自主招生,其程序都在探索阶段。所有参加自主选拔的考生必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且成绩须达省一本分数线。

2 地方本科院校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选拔手段不够完善

分析广西大学、贵州大学及云南大学的自主招生简章,我们不难发现,这3所高校提出自主选拔的对象和范围,共同之处多于个性化的内容。报名的准入条件基本局限于学业成绩名列前茅,部分高校对竞赛奖项、荣誉证书的种类和等级进行了明确的界定,真正体现高校个性化和学科特点的要求均不明显。

自主选拔作为高考的补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所以应充分体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理念及特色。目前,这3所地方本科院校的选拔手段都在改革中,但基本上是笔试+面试简化成仅有面试,其中变动较大的有贵州大学和广西大学。贵州大学2011年取消了笔试,根据考生面试成绩的70%与考生高中成绩的30%之和(省级重点示范性中学学生,高中文化成绩占40%)从高到低排序,按计划数1:3以内的比例分科类划定入围合格分数线。广西大学2011年的自主选拔考试,笔试从2010年六门可选特色测试科目减少为语文、英语、小语种三门可选科目。理工类有特长,但语言类科目欠缺的考生就无法从这些选拔中脱颖而出。这些变革并未体现出自主招生的目标,部分“特、偏、怪”人才还是被扼杀于这些选拔手段之中。

2.2 录取标准仍以高考成绩作为参考

从上面3所地方本科院校的自主招生简章可以看出,广西大学2010年自主选拔中,获得优秀、良好等级的考生在高考录取中分别可获得40分和20分的额外加分,这就给高考成绩没达到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更多的机会。这也反映出高校对人才选拔的弹性。

从这3所地方本科院校的自主选拔录取规则,我们可看到,这3所院校均要求考生的全国普通高考统一考试成绩达到所在省的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高考成绩仍然是考生进入大学的一个必须跨过的门槛。虽然获取自主选拔认定资格的考生有20分或者更多的照顾分,但是考生即使获取了自主招生资格,仍要继续复习准备全国普通高考统一考试,毕竟,录取很大程度还是取决于高考成绩。从而我们可以看出,自主招生政策并没有走出高考的框框架架,仍然以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考生,这对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也未必有利。自主招生某种程度上成为“小高考”,考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为进入大学加一点筹码,但现行的自主招生录取标准仍以高考成绩作为参考,这无疑违背了自主招生的初衷。

2.3 生源范围受限

新增的3所地方本科院校自主招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只面向本省考生。广西大学2010年100名自主招生计划,最后只录取到33名。贵州大学若按本科计划数的2%,即有148名自主招生计划,但2010年200名考生报名,最后只录取到26名;而2011年只有111名考生报名。从上面的数据来看,3所地方本科院校自主选拔的生源严重不足,虽然这3所地方本科院校都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录取,但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自主招生的发展,其中最大的瓶颈就是自主招生区域仅限于本省,招生区域过窄。对于通过自主选拔的考生,还要求高考成绩达所在省的一本分数线以上,3所地方本科院校在本省的吸引力并不算太高,若考生真的达到一本分数线,又往往选择省外的其他院校。

3 对地方本科院校自主招生的思考

3.1 完善自主选拔手段及其标准

选拔人才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自主选拔的定位亦需结合人才培养的定位。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转变传统的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树立正确的综合素质教育观、人才观。地方本科院校的自主选拔都处于起步阶段,其选拔手段一直在改革中,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目前缺乏一定的公信力,使得社会认为自主选拔过于随意化。如何改革,地方本科院校需围绕自主选拔的定位及其初衷进行,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借鉴其他自主招生经验丰富的院校,如由第三方组织考试,采用几所地方本科院校进行联考与院校面试的模式进行等。

3.2 让自主招生非高考化

自主招生,顾名思义就是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对人才的要求来设计、选拔和录取考生。自主招生的目的就是要改革高考制度,彻底废除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自主招生选拔手段出台的初衷是为了弥补统一考试的缺陷,给一部分拥有特殊才能的“偏才”、“怪才”提供宽松的成才环境,打破“以分为纲”的框框,使得这些“偏才”、“怪才”不受高考分数的限制而进入高校深造,使他们的特殊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专业领域中的人才。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的学生中,就有6名考生的全国普通高考统一考试成绩未达到一本线,但最终被录取。根据复旦大学的调查显示,2008年,自主选拔面试预录取的454名上海学生与高考录取的455名上海学生相比,虽然平均高考成绩略低,但第一年的学习成绩却明显反超。所以,仍然以高考成绩作为自主选拔的依据,某种程度上体现不出自主招生的意义所在。

3.3 拓宽参与自主招生的对象范围

拓宽参与自主招生的对象的范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降低准入条件。目前,3所地方本科院校对报名条件均限制与各种竞赛名次、高中学业成绩等相关,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参与自主招生的对象。3所地方本科院校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门槛。如复旦大学选拔对象不设学校、成绩等门槛,只要考生通过该校的“复旦水平测试”,并达到相应的成绩便可申请下一步的考核。降低门槛一方面体现了自主招生的公平原则,更多的考生亦可作为自主报考的主体参与到自主选拔中来;另一方面也给高校提供了更多的生源,使得高校有更多的选拔对象,也促进了地方本科院校自主招生的发展。第二,拓宽地方院校自主招生的生源地范围。地方高校限于本省进行自主选拔,加上考生固有的同等条件下喜欢选择省外院校的心态,导致自主招生的生源严重不足,也不利于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的人才。所以,地方本科院校在自主招生的改革中,拓宽生源面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途径。

总之,地方本科院校自主招生尚处于摸索阶段,其院校的固有特色和选拔特色都在不断完善中,但无论如何改革,始终把握自主招生原本的原则及其目标,充分体现其灵活性,才能将自主选拔真正作为全国普通高考统一考试的一种有益补充,为院校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卓有成效的贡献。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委托重点课题(立项编号:2010A74)

参考文献

[1] 张继明.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角度审视高校自主招生[J].湖北招生考试,2005(8):68-7.

[2] 计琳.自主招生“破冰之路”能否越走越宽[J].中国教育报,2010-01-05:002.

第3篇

关键词:自主招生;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教育规划纲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235-01

一、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面临的现状与困难

(一)生源的复杂性导致考试标准无法统一

高职的生源目前不仅在大类上分成普通高中和中职两个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完全不同的体系,而且在中职内部又分成中专、技校和职高三种不同的教育类型。虽然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淡化三类学校之间的界限,但由于三类学校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实际情况并不理想。目前这三类学校在培养目标、学制年限、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正是由于三类中等职业学校之间存在的这些差异,使得其毕业生进入高等教育的起点很难达到一致。

(二)高职自主招生公平和公正性面临质疑

1.综合素质测评的公平、公正性。在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中,通常包含文化基础、综合素质测评、职业技能与潜力等方面,其中综合素质测评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占的比例也比较大,有的院校达到30%。这部分的考核主要依据考生本人填写的报名表、自荐信、考生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教师评语、告终阶段获奖和社会工作证明等材料。而当前在这方面没有一套科学的量化指标,只能凭着主考官的主观评价进行考评。

2.区域差异带来的公平性问题。不同地区之间、相同地区之间的城乡之间由于经济文化的差异,会造成不同地区之间考生素质的差异。当前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在测试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更有利于来自城市学生和办学质量好的学校的学生。比如,在职业技能的测试方面,贫困地区的学生由于经济和教育条件限制,在许多方面比不上处境好的学生。这也势必造成自主招生的不公平。

二、高职院校推行自主招生的基本对策

(一)制定科学的指导性纲要和保障制度

高校的自主招生是有条件的,需要一系列制度作为保证。要正确处理好灵活多样与简便易行的矛盾、扩大自利与公平选才的矛盾、专门招生考试与选拔合适人才的矛盾、招录公平与学校自主的矛盾。

(二)建立健全高职自主招生监督机制

高职自主招生制度要健康有序地运行,必须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自主招生的公平性关系到自主招生录取模式改革的成败,因此,必须建立与自主招生相配套的录取机制和监督机制。在自主招生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主管部门必须制定和完善招生录取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形成责任追究制度。高职院校必须成立自主选拔录取工作监督小组,负责监督自主招生工作。工作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检查招生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履行职责的情况。监察小组公布监督电话, 受理考生和家长的咨询和申诉。高职院校要根据国家教育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招生工作的规定, 结合学校实际, 制订《自主招生录取监督工作实施意见》、《自主招生考试保密暂行规定》,从制度上规范自主招生的行为。同时,对命题人员、评委和考务人员进行纪律教育,签订《承诺书》,保证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遵守保密纪律,若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愿意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同时,高职院校必须确保选拔录取的全过程要公开透明,每个步骤都要上网公示只有这样,社会上一些关系户才能无机可乘,学校才能不受干扰,招生才能公正公平。通过教育主管部门、自主招生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工作一定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三、结语

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将迎来一个由规模发展到内涵提升的转型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势必会走上综合性大学与高等职业教育区分对待、分类培养、并行发展的轨道,高职自主招生也必将伴随着这一进程,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进而有力地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本文系株洲市社科联课题《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研究与探索》(课题编号:ZZSK1383)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棋.北京地区高职自主招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1(3):60-66.

[2]张永红.关于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现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4):30-31.

[3]杨延.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亟待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6(1):56-57.

第4篇

[关键词] 教育平等权;自主招生;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074-2

党的十提出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这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平等可以说是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中国百姓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根据时代的发展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就高校的自主招生制度实施过程中是否有损教育平等做些阐述。

一、教育平等权的内涵

托尔斯顿・胡森把教育平等分为教育起点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平等和教育结果的平等。“他认为教育平等就是能够使得每一个人都享受可以入学接受政府办学的教育的机会,可以对每个人进行教育进而使得学业成功的机会更加平等。同时他也指出,真正的平等是使得每一个儿童都有相同的机会得到不同的对待。”由此不难看出,教育平等的内容可概括地为入学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和教育成就的平等。其中,“入学机会的平等是其他平等的基础。入学机会平等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区域平等。“区域平等一方面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教育者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即区域内平等;另一方面是指各个区域的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平等,即区域外平等。”入学机会平等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入学能力判断平等。其规定:“在非义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中,通过对个体能力的考量的方式作为判断入学的标准,通常是智力水平的测试,对待任何申请接受教育者运用同样的能力判断标准。”只有保障了入学机会平等,才有其他平等实现的可能。高校自主招生使参试考生获得了两次高考的机会,其他考生只能拼一次。而且问题的重点在于,符合什么标准什么条件的考生可以参加自主招生?该标准、该条件的制定是否合理?又是否侵犯了学生的平等权利?

二、高校自主招生异化对平等权的侵犯

自1977年恢复高考起,虽然高考有其固有的不合理性――只通过一次考试来决定命运,但至少大众普遍认同制度的公平性。而今,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民众对其公平合法性问题的质疑。最大的质疑来自于“大多学生不具备平等参试的机会与能力”。

(一)区域教育水平的差异

“办学资金不足、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手段落后、师资配备不齐、教师待遇低下、教育观念保守、教学效率不高、社会评价不良。”虽说近年来国家对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支出的幅度明显加大,但这些地区教育的落后非朝夕之事,摆脱教育贫困也就自然任重道远。于是,中西部与东部、城市与农村,一切都不能相提并论,唯有分数硬碰硬。那些因客观条件带来的教学落后,不是落后地区考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弥补的。现如今被喻为“小高考”的高校自主招生,虽然开辟了又一条通向大学之门的路,但依旧是有失公平,漏洞上再添漏洞,难补难修。

(二)推荐名额分配的不公

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有两种途径即学校推荐和考生自荐。学校推荐很明显存在不公平,因为高校一般比较喜欢信赖优秀重点高中。虽说也存在自荐制度,但这最终还是与学生所在学校有关。所以高校下发推荐名额的高中都是各省生源质量高、师资力量强的龙头重点高中,还依据高中实力的强弱分配了数量不等的推荐生名额,依照这种趋势,很难向农村或一些非重点高中分配。而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对农村考生的不公平,甚至城市里非重点高中的学生也因学校整体实力不强而失去竞争机会。推荐自荐指标分配如此不公,不得不让人对制度本身的合理性产生质疑。

质疑只是初步的反应。若对高校自主招生作进一步的分析,不难看出,人们之所以觉得不公平,实质上是因为该制度侵犯了其他考生的平等权――从教育法上讲,高校自主招生公布的具有推荐资格的学校分布不均,造成了严重的地域差异,违背了“区域外平等”的原则。在教育有待发展的中国,追求入学机会平等应该作为追求教育平等的目标。

三、教育平等权因何受到侵犯

(一)自主招生制度缺乏法律法规的规制

自主招生是高校自治的重要内容,区别于统一高考招生制度,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但现阶段,高等教育在我国仍是一相对稀有资源,高校应承担着以一定方式集合、维护、分配该公共资源的职责。自主招生权具有公益性,系有行政权性质。其与行政权一样先天存在权力寻租的倾向,所以高校自主招生权应当受法律法规的规制,且主要应是行政法。然而,当下高校自主招生行政法制却存在着几个突出问题:第一,立法低位阶性。自主招生对平等教育权影响重大,因为其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由此其应为“法律保留”的重要立法事项,但目前主要以教育部的规范性文件和各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来规制。仅有《高等教育法》第32条对自主招生法律授权做出了笼统、模糊的规定。第二,立法相互冲突。某些高校限招省重点中学或本城市生源的规定直接与宪法规定的平等原则抵触。当前,即使不能对高校招生简章进行及时有效的立法或司法审查,但教育部的行政审查则是相对简便可行的,是万万不可缺位的,因为它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法律优位”和法制统一。第三,权利保障不力。对考生权利保障、对高校自主裁量权的限制等规定都所有缺位。上述三个问题的存在使得教育平等权不可避免地受到侵犯。

(二)联盟对抗存在恶性竞争

当下,高校自主招生出现的“华约”“ 北约”“G9”三联盟,说明招生联盟之间进行的是硝烟弥漫的热战,是一场围绕生源进行的新的“圈地运动”。因此,三大联盟运作起来,会带来必然的负面作用。第一,高校自发的联盟,更多从自身利益出发,目前的组合未必最优。各名校分散在三个联盟之中,有的考生原本想考北大和清华,或者想考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参加“华约”和“北约”都不能实现,只有作出取舍,或者两次考试都参加。这客观上使得学生为此投入的精力、财力,似乎与减轻考生负担的初衷背道而驰。第二,“联考”似乎是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机会,但申请程序繁琐和招考风格多样化也让学生接近“崩溃”,因为考生们无论是从迎考心态和实际备考状态均不轻松。尽管高校一再强调自主招生考试“没有大纲、无需专门备考”, 但自主招生联考的应试倾向愈加明显,这样就使得各种辅导班的门庭若市与红红火火,而学生则被动地疲于奔命、不堪重负。第三,三大联盟成立的动机,实非仅招揽人才,更主要的是举旗帜。这种排他性竞争有悖真正的自主招生,有垄断竞争的意味。造成大学间的实质的不公平,带来国家对这些大学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投入,这样使得其他未组织联盟的大学或非重点大学缺乏相应的资源。因此,大学间的不均衡发展侵犯其他学生的教育平等权。

(三)权力寻租的隐忧

高校招生的自过大,超乎了公众的信任值范围。“在经历了‘罗彩霞事件’、浙江航模高考加分事件、重庆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事件等不少事件的冲击后,公众对制度公正性的关注远甚于制度目标本身的达成。”凭什么保证高校自主招生不会造假?不会滋生腐败?凭什么保证公示就一定能起到监督的作用?

民众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2009 年11 月,《中国青年报》对2117 名公众所做的关于自主招生的在线调查显示, 66.7%的人:“认为钱权交易不可避免”,56.78%的人认为“自主招生过程不够透明”,48.8% 的人认为“对教育资源缺乏地区学生更不公平”,74.4%的人认为要提高招生录取过程的透明度,69.7%的人认为自主招生首先要保证公平公正、提高公信力。

随着高校招生自的扩大,各种腐败现象如金钱侵扰、权力介入等, 在自主的环境中找到了生存的空间, 尤其是自主招生中的推荐成分。试问该制度中起到“权力制衡与制约”作用的是谁?恐怕没有人能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因此,在没有监督机制的保证下,教育权力寻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对考生平等权的侵害,也成为必然的事情。

高校自主招生其实是值得肯定的,但其依旧存在些许制度性问题。因此,国家和高校应当积极地完善它,避免高校自主招生的异化,从而保障公民教育平等权。

参考文献:

[1]高家伟.教育行政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1-52.53.54.

[2]胡勇,杨世贵.对农村中小学现状的困惑与反思[EB/OL].:http:

///jyyj/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549.

[3]钟一苇.“校长推荐制”背后的公众隐忧[N].三江都市报,2009,(7):17.

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招生考试制度的渐进改革以及高考压力的有增无减,自主招生考试越来越受到考生、家长甚至于社会的关注。与高考制度一样,自主招生考试自2003年开始实施就受到了不同方面的评价,因为一方面它给一部分考生提供了一个双保险的机会,甚至于提供了一个低分上名校的机会,但是另一方面,对于相当一部分的考生来说,自主招生考试还是他们所望尘莫及的。那么,在自主招生考试实施的十年里,到底现在它的运行是怎样一个状况,它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对于自主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更对于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都是十分重要的。

论文关键词:自主招生;高考制度;教育公平

2010年对于自主招生考试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2010年11月,北京大学等七所高校组成了“北约”,而在之前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另一阵营的七所高校则在南京大学正式签约,预示着“华约”的出现。与此同时,以同济大学为首的九校联盟则形成了“”。这也向我们呈现出现今高校自主招生三足鼎立的情形,很多专家甚至惊呼“高考战国时代已经来临”。

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年,教育部《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为了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培养教育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3年在部分高等学校中开展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自主招生被首次提出,并在22所大学进行试点。2009年,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使自主招生被空前关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同年,各高校自主招生之战越演越烈,先后出现“北约”、“华约”、“卓越”联盟。

一、概念的界定

自主招生考试是指高校依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在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高校结合自身制定的招生政策,使用一定的招生计划进行择优选拔录取,接受社会监督的招生制度。它包括招生和考试两大环节,“自主”是前提,“招生”是目的,“考试”是手段。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教学条件和市场的人才需求,在有关管理机构(如教育部、教育厅)的监督下,自主确定招生计划、招生区域、招考条件并自行组织考试、自定录取标准、自主录取考生。

二、自主招生的现状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大众化的阶段,高校要求招生自主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始,当时教育部规定22所重点大学施行部分招生计划的5%自主招生,此后,参与自主招生的高校逐年增加,到2011年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已达80所。根据有关方面数据,每年以自主招生形式录取的考生大约1.5万人左右,从2003年开始到今年就已经有12万左右的考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一方面,自主招生考试给考生提供了一个不同于高考的新的平台,另一方面,由于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自主招生考试只是受到了城市学校、家长和考生的追捧,而对于大部分农村及不发达地区而言,自主招生考试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许多专家、媒体指出现今的自主招生考试已经开始偏离了它本身的出发点和目的,出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

三、自主招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政策不成熟

自主招考政策是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再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但是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都必然会出现漏洞,需要不断地通过实践的检验发现问题再不断进行修改。在实施自主招生的过程中,国家针对的是特殊人才,但是真正实践操作起来,由于经济和本身教育的局限,很多偏远地区或者农村地区的考生不能真正享受到国家的政策,而且所谓的特殊人才国家也没有对其进行一个鉴定,没有可供操作化的指标,因而各个学校都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招收符合自己学校利益的学生,而往往那些所谓的偏才、怪才被大学拒之门外。

2.新的教育不公平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出现了严重的两级分化的局面,在城市里可以接受更好的基础教育,而且绝大多数的名校也建立在大城市。据统计中国大学的50强,北京一个城市就占到了三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今天,高校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教育机会的获得过程是一个利益配置和能力角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成为教育机会配置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这个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权利,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

据湖南师大的数据统计,2010年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农村学生不足10%,参加2010年清华五校联考和北大三校联考的,绝大多数是城市学生。针对农村地区考生难以搭上自主招生考试列车的状况,2011年,清华大学推出了自主招生“B计划”,特别要求申请人必须长期在欠发达地区学习、生活。但是尽管如此,五花八门的考试内容也是农村考生通过的“绊脚石”。2010年高校自主招生中,“偷菜”、“网瘾”等年度热门话题进入了试题,这对于很少有机会接触网络的农村考生是很有挑战性的。

3.诚信机制不健全

(1)学校方面。在实行校长推荐制后,很多中学实行的都是推良不推优的做法,因为在整个升学率的压力下,中学要保证它更多的学生能够上名校,本来就成绩优秀的学生即使不通过推荐也依然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力考上名牌大学,而本身成绩良好的学生凭借校长推荐或许也能够跨入名校的大门。有的中学甚至会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通过一些假的竞赛获奖证明或者假证书,将学生推荐给高校,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自主招生原来的目的。

(2)考生方面。这几年,自主招生考试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考生加入到自主招生考试这个阵营,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并不只是希望借助于自主招生考试来考上一所大学,而是希望通过这场考试给考上高校加一分保险。

4.社会认可度不高

自主招生制度从开始实施起就遭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非议。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就曾发表文章《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矛头直指目前自主招生考试存在的诸多弊端,认为当前自主招生的实际效果与期望之间有不少偏差,自主招生考试与99.9%以上的考生没直接关系,较大规模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使得自主招生笔试更像另一次高考。

四、问题出现的原因

1.国家政策制定的滞后性

自主招生政策是为在高考竞争中没有办法顺利通过但是本身又具有十分显著特长的考生以及综合素质特别高的考生而设定的,政策的出台本意是很好的,是为了满足更多的人能够顺利通过高考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什么叫做特长显著,综合素质高又怎么来判断,我们并不能找到清晰的客观标准来进行操作,从而产生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2.教育体制的问题

公平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而在教育领域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本身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本应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在现实的情况下,很多城市从中小学开始就存在着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的情况,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名校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注入,更好的师资水平,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同阶段的其他学生在某些方面是存在着差距的。在自主招生过程中,以湖南省为例,从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自主招生考试资格名单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大部分具有自主招生考试资格的考生都是出自湖南省示范学校或者各个市的重点学校。

3.经济因素

现今我们都生活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我国从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经济结构不平衡。以地形梯度为依据,我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东部地区因为靠近沿海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因而经济发展程度最高,而西部地区因为历史、地形等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以城乡为依据,我国存在着城乡二元制结构,城市依靠着企业和吸引外来资金,经济发展速度遥遥领先于农村,而在农村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及农村主要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了经济发展速度的缓慢。参与自主招生考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农村地区的家庭往往是没有这样的经济能力的,这样就决定了自主招生考试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考生来说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4.社会环境的因素

中国具有悠久的“诚信”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儒家主张“仁义礼智信”,曾促使中国社会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优良传统。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诚信”却在国民心目中逐渐泯灭了。社会上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次充好、高抬物价、骗人广告、假药劣医、变相集资等比比皆是,而在校园中,考试作弊的行为也是屡禁不止。中国诚信缺失状况已经十分严重。

5.不同教育层次之间出现脱轨现象

一般而言,自主招生考题基本处于“保密”状态,中学很难获得全真版本,大学与中学的校长教师们,也很少有机会面对面探讨自主招生出题思路以及出题范围等。大学也极少对通过自主招生进来的学生进行跟踪和分析比较,出具详细调查报告,从而为中学教育改革提供依据。中学和大学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导致了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偏差。中学所培养的是依据高考所确定的学习型人才,都是统一按照高考的考试大纲进行学习和复习,而自主招生考试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他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还需要更多的参与生活实践,关注国家和社会的热点。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1.不断完善政策的制定,使政策更加科学

政策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完善自主招生考试制度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国家和政府来进行宏观调控,同时也需要社会特别是媒体的监督,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们可以在全社会引起一个广泛的讨论。同时自主招生政策的完善也需要学者、教授和专家们的积极献策。

2.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

教育的投入是影响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对于教育的投入明显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自身的经济状况已经不容乐观,很多地区的教育投入就占据了整个地区财政投入的60%~70%。而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一方面能够通过国家财政投入给予支持,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地区财政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比如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改善学校的校园环境等。这样就可以看出处在两个不同环境下的学生在基础教育这一块就已开始产生差距,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就注定了欠发达地区的学生的整体竞争力低于发达地区,因此就更加需要国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以满足欠发达地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

3.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

我国现在的诚信教育还是以学校上课方式为主,从小学开始的思想品德到初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一直延续到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我们都是通过课本开展诚信教育,未曾发自内心地重视诚信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仿照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建立诚信档案,对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到踏进社会的诚信表现进行详细的记录,如考试舞弊、银行卡恶意透支等,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的事业和前途的发展。

4.实现不同层次之间的接轨,达到双赢

自主招生要真正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录取改革的“助推器”,需要走出名校间的“勾心斗角”,更多地与考生、与中学教育和社会需求“接轨”。这就要求名校的教育工作者平日深入中学、了解现今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对已经通过自主招生进来的考生进行追踪了解,制定出更加符合自主招生要求的招生章程。

第6篇

备受中考生关注的2019年我市高中阶段招生录取工作方案正式出炉。日前,市教育局通知,对普通高中、职业院校的招生录取工作作了规定。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普通高中定向生“录取总分”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统招线下45分(含45分)。2021年开始,定向资格生条件调整为:初中3年均在本初中学校完成学业,且具有3年本初中学校学籍。

今年中考比去年提前一天

按照此次公布的2019年我市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日程安排表,中考报名安排在3月11日~20日;5月25日前编排考点、准考证号;6月10日~12日考生填报中考志愿;6月18日前,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准考证并进行诚信教育;6月21日~23日,全市初三毕业升学考试、初二学业考试,而去年考试时间为6月22日~24日。

7月11日将公布中考成绩;7月16日切普高录取最低控制线并公布,以及提前批录取(师范类五年高职)并公布结果;7月17日~25日普通高中招生录取;7月25日公布普高招生结果;8月1日~6日五年制高职院校录取;8月13日~14日中职学校录取。

全市原则上按各县(市、区)普高招生计划数的1∶1.05比例,划定各县(市、区)普高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各普通高中不得招收普高最低控制线下的学生(除少数体艺学科自主招生外)。普高最低控制线下的学生信息,直接转入职业院校录取。

此外,2018年我市中考化学科目考试时间为45分钟,卷面分值为75分,按卷面原始分的80%记入总分,满分为60分。今年化学学科作了相应调整,考试时长为60分钟,卷面分值为100分,换算分为卷面原始分的60%,满分60分;等级划分按照其他卷面分为100分的学科划分规则进行。

关键词:普通高中招生录取

普通高中招生分批次进行

自主招生(含体艺类)和宁德市民族中学向福安市以外的县(市、区)招生作为提前批录取。原则上,省一级达标高中为第一批次录取,依次按统招生、定向生顺序进行;省二级达标高中为第二批次录取;省三级达标高中和非达标高中为第三批次录取。

第一批次学校招生(含定向生,下同)投档等级要求:综合素质等级评定为良以上(含良),学校考查科目合格,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成绩至少有5科达到B级(含B级)以上,允许2科为C级。

第二批次学校招生(含定向生,下同)投档等级要求:综合素质等级评定为良以上(含良),学校考查科目合格,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7科成绩达到C级以上(含C级)。

第三批次学校招生投档等级要求:综合素质等级评定为合格以上(含合格),学校考查科目合格,其他学科等级不做要求。

自主招生占学校招生计划数10%以内

自主招生比例严格控制在该校总招生计划的10%以内;经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示范性高中建设学校、高中课程改革基地校、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实验校,可适当放宽至15%左右(但不超过100人)。实施自主招生过程中,要重视招收农村学校学生和贫困家庭子女。实施自主招生的学校原则上为省一级、二级达标高中。

体艺类自主招生控制线,原则上应不低于当地普高最低控制线,对于少数体育、艺术确有专长的学生,经当地招委会研究可适当降分录取,降分录取情况应报市教育局备案。其他类自主招生控制线,应不低于中考录取总分(不含政策照顾分)的70%。自主招生投档等级要求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定向生录取总分不低于统招线下45分(含45分)

第7篇

各地级以上市招生办公室(考试中心),各自主招生试点高职院校:

根据《关于做好广东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粤招〔2018〕15号)的要求,我省2019年普通高考实行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为2018年12月1-10日,绝大部分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都已完成了报名。现根据我省的实际,经研究决定,对符合我省高考报名条件,此前未参加我省高考报名、没有取得高考报名号和报名回执的考生(含已符合我省高考报名条件未参加我省高考报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退伍军人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及拟报考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考生)予以补报名。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补报名时间

2019年2月20-22日。

二、补报名范围和条件

报名资格和条件严格按照粤招〔2018〕15号文执行。

鉴于今年我省体育类、艺术类术科统一考试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即3+证书考试)已于2019年1月结束,因此,上述考试不列入补报名范围。

三、补报名流程

(一)考生向所就读学校或市(县、区)招生办领取高考报名号和初始密码。

(二)网上预报名。凭该报名号和初始密码,考生登录广东省高考报名系统(ecogd.edu.cn/pgks)认真填写报名信息,采集相片,确认无误后点击“信息确认”。

(三)确认报名。到就读学校或市(县、区)招生办办理报名确认手续,采集指纹,签名确认报名信息。

各地市和报名点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网上预报名和确认报名同时进行的方式做好补报名工作。

四、补报名考生的体检安排

补报名考生的体检工作参照《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的通知》(粤招〔2018〕14号)执行。补报名考生的体检工作安排在3月12日前进行,具体时间由各地市确定,体检结果由地市招生办公室于3月15日前报省招生办公室。

五、相关要求

(一)各地市招生办公室要高度重视,加强指导,确保我省2019年普通高考考生补报名工作顺利进行。各报名点要认真核准考生录入的信息是否准确,重点核准考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民族等基本信息。

(二)考生要认真填写报名信息,确保报名信息真实准确。考生报名信息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考生考试、录取以及升学后的学籍管理和毕业证书电子注册,都将以自己网上确认的报名信息为准。考生要认真填写和核对报名信息,如有疑问须向学校老师和家长咨询。在报名现场信息确认时,考生须认真细致校对报名信息内容的打印清单,对包括考生本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毕业学校等基本信息及报考信息,均要逐字认真核实,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校对和核准工作,切忌因报名信息的错漏而影响考试、录取以及升学后的学籍管理。

需补报名的考生要严格按通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2月20-22日)进行网上预报名和办理补报名确认手续,逾期不再受理。

(三)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报名将于3月27-31日进行,拟报考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但未办理高考报名手续的考生,须在补报名期间(2月20-22日)办理高考报名手续,否则不得报考高职院校自主招生。

(四)为方便现代学徒制考生报名和考试,符合我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并拟报考现代学徒制的考生,允许跨市报考。此类考生应由试点高职院校根据《广东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正式报名信息表》内容,要求合作企业报考人员准备好相关材料,并在补报名期间集中到合作企业所在地市招生办公室办理补报名手续。试点高职院校要主动与企业所在地市招生办公室沟通协调,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地市招生办公室要指导,协助辖区内自主招生高职院校,做好报考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生的补报名工作。

第8篇

  所学国家课程均参加考试,部分科目计分方式发生变化;中考录取计分科目增加3门,录取计分满分从605分增加至800分;斗门一中全部面向全市招生,华中师大珠海附中一半计划用于指标生招生……

  11月14日,珠海市教育局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珠海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首次向公众揭开珠海新中考改革面纱。这也将成为近年来珠海中考改革力度的一次。

  征求意见稿已在珠海市教育局官网上公布。2019年12月14日前,市民可发邮件至jyjzsb@zhuhai.gov.cn,或寄信至珠海市教育局4号楼210室(地址珠海市香洲区人民东路112号,邮编519000)反映意见。

  根据征求意见稿,新中考政策将从2020年初一入学的新生开始实施,2023年正式实施新的招生录取政策。届时,珠海将形成完善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老生老政策。目前初中在校生中考继续按现有政策执行,不受新中考改革影响。

  珠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广东省第三批新中考改革实行城市,珠海的征求意见稿在充分吸纳全省中考改革实施意见“养分”的同时,也借鉴了兄弟城市的优秀做法。

  南方+记者梳理发现,相较珠海正在执行的中考政策,征求意见稿主要有六大变化。

  变化一:

  英语听力变听说,理化生强化实验操作

  “学考是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基础。”根据现有政策,珠海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制度,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中考合并进行,其考试成绩既是学生毕业又是其升学的重要依据。

  对此,征求意见稿将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放在整个改革的首位。

  考试科目保持不变,但题型、内容有变化。征求意见稿仍将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13门科目全部纳入考试范围。不过,英语科目在原有听力考试基础上增加听说考试;生物科目增设实验操作考试。

  考试“命题权”全部收归,学校不再自主命题。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和地理共9门科目的笔试继续采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珠海市教育局统一组织考试;英语听说、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音乐、美术及信息技术由珠海市教育局统一命题、统一考务规则,各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体育与健康除开展必考科目外,还将从体能与技能两个方面进行选考科目的考试。

  部分科目考试方式有所调整。学考以笔试为主,运用和探索面试、口试、实践考察、实验操作和技能测试等方式。如英语听说考试采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方式,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采用现场测试的方式,体育与健康考试采用平时体质健康检查加现场测试的方式。

  配套新中考改革,按照部署,珠海将于2022年9月前建成标准化英语听说考场和理化生实验室,确保每位考生拥有充分的学习与练习机会。

  珠海新中考改革与全省改革一脉相承。此前,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各科目的考试内容会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着重考核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宽度和广度,试题试卷的整体难度适当,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同时增强应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变化二:

  6门变10门,录取计分总分由605分增至800分

  新中考计分科目和计分总分调整是本次征求意见稿备受外界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照现有政策,新中考改革后,计分科目大幅增加,同时取消合格性考试科目。目前,珠海中考科目包括计分考试科目、等级性考试科目和合格性考试科目三大类,其中计分考试科目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4门,其他全部为合格性考试科目。

  改革后,现有计分考试科目和等级性考试科目全部调整为计分考试科目,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合格性考试科目调整为等级性考试科目;现为合格性考试科目的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以及新增的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全部纳入计分性考试科目,各占科目总分的10%。

  与之对应,中考录取计分满分发生调整,由现在的605分提高至800分。除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4门按1:1的权重计分外,其余6门科目均按0.4至0.8的权重计分。

  “跟现有政策对照,体育占比加大,物理、化学相对弱化。”珠海一初中王老师介绍,物理由现有的100分降低为80分,化学降低为70分;体育与健康则从现在的45分提高至70分,在中考录取计分满分中的比重从现在的7.44%提高至8.75%。

  有网友表示新高考增加计分项目太多,或造成学生学业负担加重;也有网友认为其他城市早就这样执行,全科参加考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现有中考计分科目存在重理轻文、等级考试功能弱化等问题。”珠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这次改革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精准施策,其目的是要求初中生夯实基础,做到文理兼顾,做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平衡。

  变化三:

  普高采取“分数+等级+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职高不设等级科目限制

  前期,南方日报率先披露“珠海将启动中考改革”的信息。当时珠海市教育局透露,顺应新高考改革需要,珠海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并于明年前出台配套政策。

  本次征求意见稿对这一新的录取模式进行了详细阐释。目前珠海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完全参照初中学考成绩,改革后将增加综合素质评价部分。

  其中,珠海普通高中学校录取采取“分数+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的办法,实行计分科目、等级科目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录取办法。其等级科目作为普通高中录取的资格条件,录取计分科目总分作为学校录取的择优条件。

  “这一政策将从2020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实施。”珠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招生学校自主设定等级科目要求,在等级科目与综合素质评价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按计分科目总分从高到低进行录取。

  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录取条件相对宽松。根据征求意见稿,中职学校录取不设等级科目限制条件,各学校、各专业按计分科目的总分进行投档录取,从而引导初中毕业生有序分流,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

  此外,珠海鼓励辖区示范性中职学校“双精准”示范专业实施自主招生、择优录取。

  变化四:

  强化市级管理力度,斗门一中全部招生计划面向全市

  招生计划是划定中考录取分数线的重要依据。本次征求意见稿强化了市级层面招生计划管理力度,优化了部分高中招生范围。

  其中,珠海市一中、珠海市二中、斗门一中、珠海市实验中学、北师大珠海附中、华中师大珠海附中、珠海三中、珠海市艺高和民办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生(珠海女子中学只招收女生);珠海一中平沙校区、省实珠海金湾学校招生计划的80%面向全市招生,20%分别面向高栏港区、金湾区招生;和风中学、田家炳中学招生计划50%面向全市招生,50%面向斗门、金湾和高栏港区招生;珠海四中面向横琴、香洲和高新招生。

  “3所高中招生范围进行了调整。”斗门一中不再将每年20%的招生计划面向斗门区招生,全部计划面向全市招生;珠海三中由面向横琴、香洲和高新招生调整为面向全市招生;和风中学招生计划50%面向全市招生,50%面向斗门、金湾和高栏港区招生。

  珠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际执行中,该局将对各类计划进行适度调整,从而提高计划预测与招生实际的吻合度。

  变化五:

  华中师大珠海附中新增指标生计划,和风中学不再招指标生

  普高指标生政策是珠海本市户籍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有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初中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推进教育公平。征求意见稿对珠海指标生招生政策进行完善。

  具体而言,珠海市一中、珠海市二中、斗门一中、珠海市实验中学、北师大珠海附中继续将70%招生计划作为指标生分配到全市所有初中学校。珠海三中、珠海四中以及新设的华中师大珠海附中将50%招生计划作为指标生分配到招生范围内的所有初中学校。

  与现有政策相比,珠海四中、华中师大珠海附中新纳入指标生招生范畴,珠海三中增加了招生比例,和风中学不再开展指标生招生。“总体而言,指标生招生计划数呈增加趋势。”珠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按照要求,普高指标生招生设单独志愿批次,并采取单独录取的招生办法。

  变化六:

  特长生纳入自主招生范畴,最多可占招生计划总数10%

  实施近两年的自主招生政策也作了一些调整。体育和艺术特长生(简称“体艺特长生”)招生统一纳入到自主招生范畴,符合条件的普通高中每年可拿出招生计划10%的名额用于自主招生,且自主招生与特长生招生计划比例由学校具体确定。

  目前,自主招生和体艺特长生招生分开招生,其中自主招生是2017年推行的新举措,其招生比例不超过学校当年招生计划(不含民族班)的5%;体艺特长生坚持多年,未明确招生计划占比,但从近两年各普通高中体艺特长生招生人数来看,大多数学校保持稳定。珠海一中去年和今年体艺特长生招生人数均为65人,其招生类别和类别具体招生数量也保持不变,占比为学校当年招生计划数的5%。

  具体而言,普高可根据自身办学目标、定位、特色和政策动向等制定自主招生方案,依据学生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等进行自主招生;体育、艺术特长生作为高中自主招生的特殊对象,招生学校、招生计划及招生方案单列。

第9篇

关键词:岗位职业潜能;高职自主招生;面试考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2―0085―03

为了进一步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机制,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近年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引导高职院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并有序推进。自2005年首先在上海三所民办高职院校试点,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试点并推广。截至2011年,有近200所高职院校获得了自主招生的资格。所谓的高职自主招生,是指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高职院校依法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的招生方式。考生参加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1]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行业、企业很贴近。随着高职自主招生的进一步实践,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逐渐向考察考生素质潜能是否符合行业的人才培养需求转变,体现以岗位职业潜能为标准的高职自主招生面试考试将成为高职自主招生考试的主流方向。因此在各专业面试命题中更多反映出行业标准、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从实际中选取素材,立足于选拔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更能体现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特色和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面试现状分析

高职自主招生在我国已推行近十年,但面试环节中如何体现以岗位职业潜能为核心,选拔最具职业潜能的考生接受职业教育依然存在诸多不足。

1.“零技能”为主的生源结构导致以职业能力为选拔标准的面试考核无法实现

虽然随着我国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制度的日渐完善,每个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名额逐年增多,但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生源90%是以普通高中生源为主,只有10%左右的名额是面向中职对口招生的。由于高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几乎为零,从而导致高职自主招生面试考试中体现职业能力的测试成为空谈,导致许多被招进来的学生由于不适应专业学习而选择转专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2]

2.面试命题内容缺乏针对性,职业潜能测试脱离行业标准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面试都是采用提问或才艺展示等方式进行,因为考生众多,每个考生面试的时间较短,一般只有8~10分钟且问题内容相对宽泛,面试主要从考生的外在形象、语言表达、处事应变能力等方面来进行考核,涉及到专业技能相关的考试内容较少。而且很多院校的面试考核没有针对考生所报考的专业设置面试考核内容,所有考生的面试考核内容基本一致,还有的院校尽管可能有一些相关的职业潜能测试的内容却不能紧跟行业的发展进行修订,导致面试内容过时、陈旧,不能体现当前行业岗位对人才潜在素质的要求。

3.面试考官的成员结构单一,影响高职院校人才选拔的目标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根本目标就是招收到一批极具专业潜力的优质学生。当前参与高职自主招生考试的面试考官一般都是本院的专家教授,尽管他们在专业领域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但由于其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对于专业岗位尤其是企业一线岗位人才需求的特点、特色不能象行业、企业精英掌握那么精准,对于考生的岗位职业潜能只能局限于考生表面的自我介绍、回答问题、才艺展示等表现进行评判,在对考生进行职业潜能评判时,难免不出现刻板思维凭个人喜好形成主观性评价,从而影响高职院校对人才选拔的目标。[3]

基于上述原因,导致当前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面试考核被人们认为是走过场的游戏,成为不正之风的温床,严重影响高职院校选拔合适人才的标准,不利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

二、高职自主招生面试中体现岗位职业潜能为标准的实施途径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其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即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首要环节,即在自主招生中发挥面试的作用,体现考生岗位职业潜能测试内容,选拔最合适的学生进入最适合的专业,实现最适切的发展。这是高职自主招生区别于传统高考的一项考试,是整个高职自主招生工作的核心和关键。

1.拓宽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确保以岗位职业潜能为标准的面试考核顺利实施

首先,增加中职学生的招生比例。据教育部数据显示:普通高中考生的生源下降趋势非常明显,高职院校生源紧张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与之相反的是我国中职学生的在校人数却在逐年增加,且中职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强于普高毕业生,相当一部分中职毕业生都有继续升学的意愿。相比当前注重文化考试为主的小高考自主招生模式,他们更加愿意接受以专业能力为主的面试选拔方式。因此无论是国家政策、高职院校自身都应调整高职生源结构,扩大中职对口招生的比例,更有利于在自主招生考试中强化岗位职业潜能的测试,选拔出更适合高职教育的优秀人才。其次,与高中联合办学,提高普通高中生的职业素质。普通高中的学生成绩有不同的等级档次之分,对于那些本身学习成绩不是很好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有难度,但却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通过联合办学形式在高中阶段开设他们感兴趣的专业核心课程,提升其专业素养,引导其参与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再次,吸纳有一技之长的社会考生参与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随着我国高考制度对于年龄限制的放宽,许多因各种原因放弃高考进入社会闯荡的社会人员,经过几年的社会工作,具备某个专业领域的基础技能,并且也有进入高职院校进一步深造的意愿,吸引他们参与自主招生考试也是拓宽高职院校生源结构的重要途径。[4]

2.按专业制定体现岗位职业潜能的面试考核标准

高职院校培养的主要是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类企业高技能型一线应用型人才,需要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岗位职业潜能,实现零距离上岗。有研究表明,学生学业的成功率和就业对口率与学生的志趣有关,学生就读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业成功率和就业对口率就高。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面试考试中应根据不同专业岗位职业潜能的要求制定面试考核标准,以考查学生的专业潜能、学习兴趣、特长,使面试招生更有针对性,选拔最具专业潜能的考生进入最合适的专业学习,避免学生进校后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产生厌学情绪,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和提供人才。

具体面试考核内容应按照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的要求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考生接触过的现象和问题进行设计,不需要考生特别复习。主要从考生的专业认知、专业潜能、举止仪表、言语表达、综合分析、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查,以便更好地选拔最合适的人才进入最适合的专业学习(如表1)。

当然具体到不同专业由于对学生岗位职业潜能的要求不一样,在制定面试考核标准时应灵活多样。无论制定什么类型的考核标准都不能脱离高职自主招生的根本目的,即以考察考生岗位职业潜能为出发点,使高职自主招生真正体现从“高分生源”转向“合适生源”,充分尊重人才多样化和学生个性多样化的新型人才选拔标准。[5]

3.引入企业考官,强化考生职业潜能的评价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面试考核的完成好坏不仅取决于考官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更依赖于考官所具有的丰富经验,需要借助于考官的直觉判断以准确地把握考生的综合素质及职业潜能。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评判高职自主招生专业岗位任职资格条件,在考官选聘上,除了本院的专家、教授之外,招生院校还应该引入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考官共同组成面试小组,使面试考核能更紧密地与行业、企业现行的人才需求相结合,将更有利于全面考察考生的岗位职业潜能,使高职自主招生面试的人才选拔更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表1 旅游管理专业高职自主招生面试考核标准(合计100分)

注意不能透露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来自学校等)。重点突出,特色鲜明2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2分,有自信心和肢体语言2分,具备语言感染力2分,语言表达流畅2分。透露个人信息或时间不足的酌情扣1~3分。才艺展示(10分)才艺展示(各种健康向上的才艺形式均可),时间2~3分钟。根据内容、表现力等情况给予酌情评定5~10分。 4.严格按程序完成面试考核,保证对考生职业潜能考核的全面性

面试是最能反映学生情况、从业潜质的考核方式之一。为了真正发挥面试对人才选拔的重要作用,在进行面试考核中,应该制定严谨而合理的面试考核程序,保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面试考核标准得到落实。从面试的准备工作、面试考核标准制定、面试考核的实施过程等各个环节都做到有人负责、有人监管,尽可能使选拔的考生符合招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保证对考生职业潜能的全面考察,首先在时间上得到保证,避免因为考生太多,工作量太大而在考核过程中随意减少面试环节缩短考核时间,从而影响考核成绩的真实性。再比如在面试过程中对考生问答环节的测试,应严格遵循面试考核的标准,以考查考生职业潜能为出发点进行提问,全面把握考生的心态、专业适应性和个人素质,不能任由考官自由发挥,提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面试考核中对考生岗位职业潜能做出较为准确的评判。

随着高职自主招生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强和重视单独招生面试考核环节,大力改变以前的那种“小高考”形式的自主招生考试模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面试工作的共识。这样一方面为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从源头上严格把关,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合当前社会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需求,使毕业生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有志于读高职、动手能力较强、职业潜质较好却不擅长文化课学习的考生来讲,则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展示自身特长、凭借自己兴趣选择深造的机会。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体现以岗位职业潜能为标准的高职自主招生面试考试将越来越完善,为高职院校选拔多样化人才,创树本院特色,促进学院良性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参考文献]

[1]张永红.关于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现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04).

[2]高飞.高职自主招生入学测试现状及改进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1).

[3]沈秀梅.高职自主招生面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2(04).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 自主招生 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025-02

高校自主招生主要是为了应对高考的弊端——“一考定终身”和机械的“唯分数论”而提出来的对策,正如所有的被提出来用来解决问题的对策一样,对策本身也会带来副作用。高校自主招生自2003年实施以来,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针对高校自主择生的背景、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 高校自主招生产生的背景

高考作为一种以硬性分数指标为导向的人才选拔制度,其本身无疑蕴含了许多合理的因素,如它相对于以人的出身、身份为参考指数的选拔制度显得更为客观与公平。因此,虽然高考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但取消高考制度的说法则过于偏激。高考制度虽然不应取消,但却需要改革。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中国仅用了3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程。然则,欲速则不达,中国高校的这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令人担忧的,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只见规模扩大而不见教育质量的提高,以致近年来人们对高校甚或对整个教育制度提出了质疑,而高考作为连接高中与大学的枢纽,更是遭到人们的非议,甚至有不少人提出要取消高考。高考是一项选拔制度,相对公平地选拔,使有能力的人进入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高考是莘莘学子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学生成绩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各种自然性因素,而且还会受到许多外在条件性因素的影响,如城市的教育资源往往是农村教育所无法企及的,因此对于高考就存在一个是否公平合理的问题了。如果“绝对的不公平”是依据一个人的出身、地位等主观不能改变的因素来确定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等级与身份,那么相对的公平就指用以改变这种“偶然因素”所带来的不公平现象,高考只参照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进行比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公平,高考制度有其合理之处,不应取消,但高考制度也并非完美无缺,所以对于高考制度的态度就是实施改革,而高校自主招生措施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二 高校自主选择考生的意义

高考是国家统一考试,国家预先给各学校设置了专业,分配了招生名额,没有能体现各高校自己的特色,也无法有效调动各高校办好学校的积极性。高校自主招生给了高校某种程度的办学自,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培养社会精英已不再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唯一目标。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趋向多样化,不仅需要能统领某个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型人才,还需要能将新发现及时转化的发展型人才,以及能在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高校自主招生满足了社会对个性、专长人才的需要,开始了高校自己办学的特色的历程,高校自主招生满足了高校自主选择学生的需求。

有学者指出,高校自主招生更深刻的意义在于赋予了考生自主选择学校的权利。美国不少学生往往能同时拿到几所学校的录取通知,考生可以根据各方面情况进行比较选择,这对于考生来说也是一种公平。但是中国的自主招生程序是:高校制订自主选拔录取方案;学生申请,中学推荐;高校审查和考核;报备和公布入选学生名单;学生参加高考,高校选录学生;公布自主录取学生名单。依照此程序,教育部规定的政策是学生申请,中学推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方式,大多数高校都要求必须由中学推荐,少数高校则发展出同时采取中学推荐和自荐两种方式。由于中国的地区差异,这两种方式都会导致信息来源的不平等,处于偏远地区的学校和家境贫困的考生都无法及时得知自主招考高校的信息,而与适合自己的大学失之交臂,大学也会因此流失掉优秀的人才。

学界常把大学分为重点大学与普通大学,当然现在还增加了一种——世界一流大学,并认为此种分法同样适合中学甚至小学,因此中学也被人为地等级化,区分为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高校在进行自主招生时往往倾向于重点中学的举荐,有意或无意地在重点中学加大宣传力度,对一般中学的举荐或学生申请往往视而不见,使得考生择校成为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三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存在的弊端及改革建议

1.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存在的弊端

自2003年在部分高校实施自主招生试点以来,其招生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各高校规定的自主招生生源地却大都集中在教育发达地区,且在各地区中限定在若干所重点中学。自主招生是由各个高校自主命题,其自主招生考试的内容、考试方法、评价标准基本倾向于大城市、家庭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雄厚的学生,对农村、西部、偏远地区的学生,如缺乏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学生无疑是不公平。自主招生使得高校拥有招生自,使得招生权利相对集中在高校的某些行政官员或教授手上,当这些人的权利被无限制地放大时,就会产生绝对权力,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部分中学提交给高校的材料中也存在掺杂“水分”的问题。

2.针对自主招生制度的弊端采取相应的措施

针对目前自主招生所存在的这些弊端,应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第一,针对部分高校把其招生名额集中在发达城市和地区中的重点中学的做法,中学应适当改进自己的做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人对武汉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进行分析,发现自主招生的试题更多地关注课本以外的内容,更强调生活性和社会性话题,这些超出教材范围的试题可能会对农村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利。现在自主招生考试的高校招生结果表明,城市学生特别是名牌中学和本地市的中学人数占当年自主招生总额的大多数,因为他们在面试时往往更容易得到招考教师的青睐,所以在同等分数下城市考生更容易被录取。很多人把这一现象看成是自主招生制度下产生的新的不平等,但是却没把这理解为一种启示,一种对中学教育质量的启示。我们应把这一现象归纳为或理解为很多中学的教育质量较低,我们应提高中学的教育质量。中国的高等院校扩招是在中等教育不够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如众多学者指出的——中国的高校扩招只是形式上的扩招。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大力发展中等教育,真正实现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力提高高等前教育的质量,培养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优秀人才。

第二,扩大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范围。让更多的高校加入自主招生的行列,使得各个高校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为了能更好地在各大学校里引入这种良性的竞争,各个高校首先应给自己定位,只有在相同类型的学校之间,这种竞争才会真正发挥作用,也只有这种竞争才能真正让大学得到发展,教育质量也会切实得到提高。各大高校在落实如何分类的问题上,由于分类的主体、分类的维度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各异,在此不再赘述。2003年,我国高校开始在全国统一高考招生之外,在部分高校实行自主招生试点工作。当年进入试点的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全国重点大学,选拔的对象则主要是重点中学应届毕业生中有特长的学生,给这些有特殊才能和发展潜力的“偏才”“奇才”开了“绿灯”,让他们有机会读大学,而且读好的大学。我们认为,随着自主招生高校范围的扩大,招生范围则要从发达地区的重点中学向相对不发达的一般高中扩散,对象不应仅仅是“偏才”“奇才”,而应是所有申请自主招生学校的考生。

第三,完善自主招生的程序。高校自主招生的程序是:高校制订自主选拔录取方案;学生申请,中学推荐;高校审查和考核;报备和公布入选学生名单;学生参加高考,高校录取学生;公布自主录取学生名单。高校在制定自主选拔录取方案时,应把充分发挥高校办学特色和多给偏远地区孩子提供机会结合起来;在制订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价标准上,高校应为偏远地区的孩子多考虑。教育部规定的是学生申请,中学推荐,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方式,而且大部分都采取了中学推荐的方式,这样使得权利集中于部分校长和教师手中,公平与不公平完全依赖于校长和教师的道德水平。由于各种制度的不完善与人们道德水平参差不齐,总会有部分人“走后门”“搞公关”,所以公平与否除了依赖于校长和广大教师的道德水平之外,还有必要实施一定的奖惩措施。为了让校长教师的推荐信服于人,推荐过程就应做到透明、民主;为了避免不公正推荐的情况发生,就要扩宽举报途径与方式,经查证后情况属实,所有涉嫌校长、教师和考生一律受严惩并将情况公之于众;当然高校在审查中学的推荐时也要做到公平、公开、合理、合法。

知识的生产与积累关系到一个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地位与命运,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生产、积累知识的主体——人无疑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高考作为当今选拔人才的一种普遍采用的制度,在选拔与输送人才方面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实际上,高考作为一种制度,其实现方式应是多样的,而不只是目前所谓的“一考定终身”这种唯一的模式。高考的改革势在必行,而高校的自主招生举措本身就是高考内部改革的一种尝试,而绝不是对高考制度本身的否定。目前我国的高校自主招生尚处于探索阶段,探讨这一举措在当前所产生的影响及其不足之处,是很有理论与现实参考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梁斌.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21)

[2]叶赋桂、李越、史静寰.统一考试 自主招生[J].中国教育研究,2010(1)

[3]马磊、赵俊和、石金涛等.高校自主招生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9)

[4]王立科.英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实践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

[5]刘明利.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新生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12)

第11篇

这要求教师在解题教学时应着意提升学生的解题意识,改善学生过分依赖题型记忆、复制模仿的解题状况,培养学生在新颖的习题情境前,能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有意识地剖析问题,使数学解题过程成为思维品质不断优化的过程.

1 转换意识

解题需要套路.看到这道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迅速生成常规方案,也即第一方案.

为什么要有套路?因为很多试题是基本的、稳定的,考查运算的敏捷性.没有套路,就没有速度.

问题是,当实施第一方案(套路)遇到障碍时,我们的策略是什么?

——转换视角,生成第二方案.

转换视角,转换到哪里?

——转换到知识丰富领域,也就是说把问题转换到我们最熟悉的领域.

处理难题,从方法论的角度讲就是转换视角.常态方案不行,换一个方案行了;这种说法与思路不通,换一个说法通了;在一个领域内繁复的问题,换一个领域简单了.

对于难度大、综合性强的自主招生试题,更是如此!

如若不是这样,靠什么考查能力?又凭什么说自主招生考试是一种针对优等生群体的选拔性考试呢?

2 构造意识

把转换作为一种解题的策略和思想无疑是必要和合理的,它要求我们在求解难题时必须具备转换意识,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但是,转换并不总是永远畅通无阻的.正像走路一样,我们要迈向目的地(结论),从起点(条件)出发,不断地变换方向和路径,从一处转向另一处逐渐向结论靠拢,但有的地方却无法过去,需要修筑道路,架设桥梁,这就需要构造.

3 简解意识

同求解其他任何数学问题一样,求解自主招生试题也应有或更应有“简解”意识,即大题小做,小题简做,尽可能使问题得到简单解决.

在做每一道自主招生试题的时候,都不应该浅尝辄止,而应深入探寻,力求简洁.不妨多问问自己:这个方法好不好?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这样做自己满意了吗…….久之则解题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赢得时间就赢得胜利!

如上述的例1,只要具有“简解”意识,对待证不等式作一个简单的放缩,不难得到如下简洁证法,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

分析 本题求解按常规解法不仅分类麻烦且运算繁琐.但若能根据“恒成立” 这条件找出a+ b的最大值并证明其存在性,则不难得到如下简洁解法,大大简化了解答过程.

无论①、②,由等差数列性质有

sincotcostanxxxx+=+.

4 逆证意识

由于自主招生试题寓综合性和思想性于一体,难度大,正面求解往往无法奏效,这就需要我们具备“逆证”意识,即对问题进行逆向推理、矛盾论证,这也正是“正难则反” 的数学思想在解决数学难题中所起指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例6 (2011年“北约”自主招生试题)是否存在四个正实数,它们两两乘积分别是2,3,5,6,10,16 ?

分析 本题也是一个存在探究性问题,直接求解很难,但若运用反证的方法进行逆向推理,矛盾论证,问题可轻松获解.

解 假设存在这样的四个正实数a b c d,,,满足题意,选择其一种搭配可得:

第12篇

日前,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六校联考等2011年高考自主招生政策陆续公布。对考生而言,想获得自己理想高校的通知书,并非只有高考这一条路,除了自主招生,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类型招生“捷径”。本期,我们盘点一下高三这一年期间需要经历的“重要关卡”,考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进行选择。

途径一:自主招生

7校联招可同时申请3校

考试方式:每年11月,试点高校开始公布自主选拔录取的招生简章。高校依据自主录取对象条件对报名考生进行初审。寒假前后组织笔试和面试,有的高校还会进行心理测试。入选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在高考录取时是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的,但考生的高考成绩须高于其所在省(区市)试点高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针对人群: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一般要求考生在某些方面具备突出的能力,如具有突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学科竞赛获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等。

建议:耐心分解知识点

据悉,自主招生出题继续游离高考之外,对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平时积累提出更高要求。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校长、特级语文教师赵卫平表示,自主招生的语文题目对考生提出了要求,首先是要对常识涉猎多,阅读面宽泛;其次要有好的思考能力、思维活跃,很强的功底和能力;另外还要关心社会,关心时事,多参加社会活动。

途径二:保送生

省级奥赛一等奖保送资格取消

保送生是由中学推荐,直接保送到高校就读。经省级招办审核录取的保送生免于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据悉,如今的保送生早不是过去免考就进大学的政策,不仅保送资格有很多项“硬指标”,学生还得参加各个高校自己设定的文化测试和相关考核。

针对人群:高中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的应届毕业生、高中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赛全国决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应届生。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获得该赛事省级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

途径三:小语种

考虑学校专业勿盲目报考

小语种招生全名为非通用语种提前单独招生。在2012年之前,多为在提前批次之前,所以即使没有被录取,也不影响其他批次的报考情况,良好的就业前景使得小语种近年备受关注。

考试方式:2012年小语种招生进行了一次大改革,取消提前单独招生形式,大部分高校不再自行组织命题考试和单独录取,面向全国统考生源在本科批次录取。为适应广东省志愿填报方式的改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小语种专业在普通高考中的招生批次与该校其他专业一样,均安排在普通类的第一批本科录取。

针对人群: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推荐外语类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学校中具备外语类保送生资格、综合素质优秀、品学兼优、热爱外语专业、身体健康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部分省级重点中学品行优良、学习成绩优异、外语能力较强、热爱小语种学习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面向已参加广东当年普通高考报名的考生。

广州广外附设与广州外国语学校有推荐资格。

专家建议:对小语种有兴趣才报

广外招办负责人建议要学习语言类的考生,需要敢说、肯张嘴,另外要有兴趣。不要因为小语种招生在统招前,因为想多一次机会就盲目报考小语种,仍然需要考虑学校和专业。

途径四:港澳高校招生

要求具备良好英语能力

考试方式: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列入计划内招生,随高考志愿填报,在提前批录取。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等院校则是独立招生,需要参考考生高考成绩和面试成绩等综合评定录取。每年4月起,港澳高校陆续接受内地考生网上报名,6月~7月,港澳高校组织笔试、面试。

针对人群:报考港中大、港城大的考生高考成绩达到考生所在地的一本线。考生需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以便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此外,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能够支付港澳高校较高的学费和生活费。

专家建议:知识考查非重点

港大招生负责人曾表示,面试主要考查考生英文表达能力、思维方式和群体讨论中的表现。至于对题目所涉知识了解多少,并不是考查的重点。问题更贴近生活,也是为了让考生可以在读书之外更多地思考人生。

途径五:文体特长生

高考和术科考试一个不能少

部分普通高校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每年都会按教育部政策规定和有关条件录取一些高考成绩达到一定要求,又有艺术专长的考生。另外,一些高校每年面向全国招收高水平运动员。985、211院校都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资格,如中大、华工等等。

考试方式:艺术特长生不仅要参加高考,还要参加艺术测试。寒假后高校组织艺术特长生测试。而体育特长生参加由当地省招办统一组织体育术科考试,后参加高考。在高考录取时,考生享受一定的优惠。

针对人群:艺术特长生一般具有音乐、舞蹈、戏剧、书画等特长。高校每年的招生项目不同,测试内容不同,对考生的要求也不同。 体育特长生年龄不超过22周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获得国家、或国际,个人或集体项目成绩。

专家建议:对文化课成绩心中有数

考生首要对自己文化课成绩要做到心中有数,此类招生对文化课有一定的要求,各招生院校会根据考生专业成绩,划定不同的文化成绩录取分数线。

途径六:高职单招

录取后不再参加高考

2012年,有73所高职院校被教育部授权,可以进行单独招生(也叫自主招生)。这些学校可以自主制定招生政策,自主命题,自主组织考试,自主招生录取。广东可单独招生的高职院校达到4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考试方式:高职院校的单招程序对考生设有笔试和面试两方面考察,录取办法按考生考试的成绩排名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取满计划为止。以番禺职院为例,该院2012年单招规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三门均达到B级及以上等级的考生,可免综合考试笔试,直接进入面试。

针对人群:已参加当年高考报名;具有招生院校生源范围所在地的正式户口;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中专、职高、技校)毕业生。有的专业对考生有特殊要求,如服装表演、旅游管理等专业对考生的身高有要求,航空保安专业只招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