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糖尿的治疗与护理

糖尿的治疗与护理

时间:2023-06-05 10:17: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糖尿的治疗与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糖尿的治疗与护理

第1篇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073-01

糖尿病足部病变是最令糖尿病患者痛苦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障碍,合并周围血管病变,使下肢缺血失去活动。其主要表现为间断性跛行,痉挛性疼痛,神经性水肿,皮肤慢性溃疡,皮肤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微弱等。在此基础上,足部外伤合并感染导致溃疡,坏疽甚至截肢[1]。近年来,我科通过对15例糖尿病足采取全身疗法与局部处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2年4月~2005年12月共收治符合WHO诊断标准的562例的糖尿病患者,其中15例合并糖尿病足。15例中男6例,女9例,年龄51~73岁。平均糖尿病史10年,其中干性坏疽2例,混合性坏疽9例,湿性坏疽4例,坏疽部位分别为指趾和足底部,皮肤糜烂,呈暗褐色,足间变黑,溃疡,分泌物多。本组病例,通过监测血糖、全身治疗、局部护理,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控制在7.3 mmol/L,餐后2 h血糖10.6 mmol/L,1例患者避免了截肢,3例足部干燥结痂,创面缩小。3例足趾坏死后无进展,8例痊愈。

2 治疗与护理

2.1 全身治疗与护理

2.1.1 控制血糖积极控制血糖是避免、阻止或延缓血管、神经病变的前提。所以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常规监测患者三餐前血糖,必要时监测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等,根据血糖变化调节胰岛素用量,尽可能使血糖降至理想范围内。

2.1.2 抗感染治疗首先给予经验抗感染治疗,通常选用广谱抗生素,然后留取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后再选择合适的抗菌素进行治疗。要合理安排给药时间,维持有效浓度,保证药物最好疗效。

2.1.3 改善循环,营养支持糖尿病足感染后消耗增加,要加强支持治疗,注意营养供给。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注意营养状态评分,必要时给予白蛋白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创面修复。每日可给予黄芪、丹参、爱维治等活血化瘀,营养神经药物,以改善受损神经组织功能。

2.1.4 抗凝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每日两次皮下注射,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2 局部治疗与护理

2.2.1 局部的换药对溃疡的愈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用软垫或软枕抬高下肢30~40℃,减轻溃疡部位负重。每日上午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理创面,对于脓疱,可用5 ml注射器沿疱下缘进行穿刺,抽取脓液,直至创面出血,充分清除脓性分泌物,并注意保持表皮完整性。用0.9%生理盐水清理创面后,用5 ml注射器抽取病人输注的抗菌素溶液反复冲洗创面,用浸有抗生素的纱布覆盖。下午,再用5 ml注射器抽取用0.9%生理盐水+盐酸山莨菪碱+胰岛素+爱维治配制的溶液均匀喷洒于创面,反复进行冲洗,渗透创面。以此减轻疼痛加速局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脂肪分解,K+核苷酸进入细胞,破坏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加快组织修复和创面愈合[2]。对于营养较差的患者,可抽取患者输注残余的白蛋白冲洗创面,局部给予营养支持,促进创面愈合。

2.2.2 预防危险因素穿鞋不当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原因[3]。合适的鞋子可减少足部异常压力,减少胼胝、溃疡的发生,防止足部外伤[4]。多数患者对选择合适的袜子不够重视。一双合适的袜子,不但能保护双足,还可以减少足部与鞋子摩擦,更有吸汗作用,因此,鞋袜要合适清洁,宽松合脚,通气良好,避免长时间行走,尽量卧床休息。

2.3 心理护理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情绪为不稳定型,易激惹,易产生焦虑倾向。由于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及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患者由于控制饮食、长期服药带来的烦恼,对合并症的忧虑,产生恐惧、忧虑不良心理,使其对生活失去激情、信心,以致于消极、悲观,易于烦躁。针对这些心理特征,护士要密切护患关系,增进情感交流,做好护患沟通,争取博得患者信任,给予说服、劝告、鼓励、支持、稳定情绪,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3 讨论

糖尿病足常常是由于患者对糖尿病认识不足,知识缺乏,忽略护理或处理不当导致足部细菌感染,引发糖尿病足部病变。本文通过对15例糖尿病患者精心细致的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约了患者费用,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加强患者糖尿病知识教育,增强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做好自我防护,对预防糖尿病足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丽凤.糖尿病患者足病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493-497.

[2]张虹.糖尿病足的护理10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13.

[3]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

第2篇

【关键词】 糖尿病足;治疗;防护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97-02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1]。糖尿病足是一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负担。现就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53±97岁;观察组男17例,女8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42±101岁。临床表现:脚部轻微疼痛、皮肤表面溃疡、穿透性溃疡合并软组织炎、骨组织病变、局限性坏疽、全脚坏疽;患者病程在6个月-5年,平均32±11年;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23例,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2例,观察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24例,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1例。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病情、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分析,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定期进行血糖以及胆固醇的监测,检查腿脚的皮肤状况、循环情况和神经状况,检查眼睛,观察视网膜是否有病变痕迹。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1221 心理护理糖尿病足患者由于长期服药和饮食控制非常苦恼,加上缺乏糖尿病足防治知识,思想包袱很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对此,护士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向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足的科普知识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用高尚的情操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帮助他们丢掉包袱,树立信心战胜疾病,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1222 饮食控制护士要指导患者掌握血糖、尿糖、体重的自我监测方法来控制饮食。多吃膳食纤维可有助糖尿病病人降低血脂、血糖,提倡食用绿叶蔬菜、豆类、块根类、粗谷物、含糖成分低的水果等,不但提供饮食中纤维素含量,并有利于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取。

1223 应用胰岛素[2]治疗的护理糖尿病足患者在用胰岛素治疗时,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医嘱。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剂量一定要准确,注射后30min进餐。注射胰岛素后,要按时巡视病房,询问患者有何反应,特别是首次用药的患者,以便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状、过敏反应及局部反应等。出院前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注射部位、操作方法、时间、用药剂量及注意事项。

1224 足部护理[3]老年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一旦破损易发生感染,伤口愈合困难。因而要注意足部卫生,帮助患者提高防护能力,每天检查双足有无裂口,选择适当的鞋袜,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

1225 加强基础护理老年患者体质弱,抵抗力差,除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外,更要保持皮肤清洁,讲究口腔卫生,预防各种感染。对卧床老人每晚用温水擦浴,并观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h翻身1次,防止压疮形成。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经护理治疗后,观察组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本次研究可以发现优质护理在治疗糖尿病足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大提高治疗效果,也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提升满意度。护理时帮助患者熟悉环境及周围的人,对其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其足够的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采用优质护理不仅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而且提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本文优质护理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足部护理、基础护理这5个方面来护理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疗效有显著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范丽凤,李峥,郑亚光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研究[J]现代护理,2005,11(7):1377

第3篇

关键词 糖尿病 结节性痒疹 治疗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7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71

结节性痒疹(PN)是一种以剧痒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当糖尿病(DM)合并PN时,由于患者常存在糖尿病微血管和神经病变,以及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致使皮肤细胞脱水,皮肤更为干燥,瘙痒更加剧烈,易造成顽固性的皮肤损害。

结节性痒疹(PN)是一种以剧痒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当糖尿病(DM)合并PN时,由于患者常存在糖尿病微血管和神经病变,以及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致使皮肤细胞脱水,皮肤更为干燥,瘙痒更加剧烈,易造成顽固性的皮肤损害。

2007~2011年收治糖尿病合并结节性痒疹患者23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由于精神紧张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等抗胰岛素激素增多,使高血糖难以控制而影响治疗。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做好心理疏导,向患者解释结节性痒疹和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消除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从而保持较为平稳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本组患者的合并症均治愈,且血糖控制平稳,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2007~2011年收治糖尿病合并结节性痒疹患者23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由于精神紧张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等抗胰岛素激素增多,使高血糖难以控制而影响治疗。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做好心理疏导,向患者解释结节性痒疹和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消除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从而保持较为平稳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本组患者的合并症均治愈,且血糖控制平稳,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

2007年6月~2011年2月收治糖尿病合并结节性痒疹患者23例,女19例,男4例,年龄52~77岁,糖尿病病史8~12年,皮肤病变8~15个月,均为2型糖尿病。

2007年6月~2011年2月收治糖尿病合并结节性痒疹患者23例,女19例,男4例,年龄52~77岁,糖尿病病史8~12年,皮肤病变8~15个月,均为2型糖尿病。

临床特征:初起为数目不定的淡红色丘疹,好发于四肢身侧及手足背部,逐渐扩大到黄豆大小红褐色半球形结节。伴有阵发性剧痒,局部皮肤抓挠后破溃、感染,其中15例体温高达38.5℃以上;发病期间空腹血糖(FPG)15.7~18.6mmol/L。入院后查体,可见四肢多发散在的孤立性结节样红色皮疹,结节周围皮肤表面粗糙呈疣状,因搔抓而有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瘙痒剧烈。

临床特征:初起为数目不定的淡红色丘疹,好发于四肢身侧及手足背部,逐渐扩大到黄豆大小红褐色半球形结节。伴有阵发性剧痒,局部皮肤抓挠后破溃、感染,其中15例体温高达38.5℃以上;发病期间空腹血糖(FPG)15.7~18.6mmol/L。入院后查体,可见四肢多发散在的孤立性结节样红色皮疹,结节周围皮肤表面粗糙呈疣状,因搔抓而有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瘙痒剧烈。

治疗措施:入院后均口服降糖药物和服用营养神经药物,及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使用有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等治疗,患者血糖及并发症控制良好;皮疹全部消退,瘙痒完全缓解,破溃处皮肤愈合呈色素沉着。平均住院30天均治愈出院。

治疗措施:入院后均口服降糖药物和服用营养神经药物,及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使用有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等治疗,患者血糖及并发症控制良好;皮疹全部消退,瘙痒完全缓解,破溃处皮肤愈合呈色素沉着。平均住院30天均治愈出院。

治疗与护理

治疗与护理

瘙痒部位的皮肤可用自制中药无菌溶液消炎止痒,可用黑故子15g,鸦胆子、黄连各9g,冰片、雄黄各6g,轻粉3g,75%乙醇100ml,将前6味(鸦胆子去壳用核仁)捣碎,置容器中,加入乙醇,密封浸泡七天后即可取用,配制成具有解毒、腐蚀、止痒、消炎作用的无菌溶液,只可外用。用棉签蘸取药液涂于结节表面,3~4次/日,勿涂至正常皮肤,动作轻柔,勿损伤病变皮肤以免造成破溃。23例患者在涂擦14天后,瘙痒完全缓解。其次,可用0.5%普鲁卡因10ml加泼尼松龙5mg,作痒疹结节周围封闭,每处0.5~1.0ml,每周封闭2次,同样起到解痛、止痒的效果。

瘙痒部位的皮肤可用自制中药无菌溶液消炎止痒,可用黑故子15g,鸦胆子、黄连各9g,冰片、雄黄各6g,轻粉3g,75%乙醇100ml,将前6味(鸦胆子去壳用核仁)捣碎,置容器中,加入乙醇,密封浸泡七天后即可取用,配制成具有解毒、腐蚀、止痒、消炎作用的无菌溶液,只可外用。用棉签蘸取药液涂于结节表面,3~4次/日,勿涂至正常皮肤,动作轻柔,勿损伤病变皮肤以免造成破溃。23例患者在涂擦14天后,瘙痒完全缓解。其次,可用0.5%普鲁卡因10ml加泼尼松龙5mg,作痒疹结节周围封闭,每处0.5~1.0ml,每周封闭2次,同样起到解痛、止痒的效果。

控制与预防感染: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剂量、疗程长短应根据病的性质、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及个体内在的各种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将疗程分为阶段性,短程用药可分治疗阶段和减量阶段,长程用药可分首剂量、控制量及维持量3个阶段。此类患者常采用冲击疗法,在确定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最常用甲基泼尼松龙0.5~1g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日,视病情可连用5~7天。同时按时按量使用抗生素,密切观察皮肤感染的控制情况及体温的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剂量或更换抗生素。

控制与预防感染: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剂量、疗程长短应根据病的性质、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及个体内在的各种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将疗程分为阶段性,短程用药可分治疗阶段和减量阶段,长程用药可分首剂量、控制量及维持量3个阶段。此类患者常采用冲击疗法,在确定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最常用甲基泼尼松龙0.5~1g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日,视病情可连用5~7天。同时按时按量使用抗生素,密切观察皮肤感染的控制情况及体温的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剂量或更换抗生素。

胰岛素剂量决定于血糖水平,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1]。入院后23例患者均给予三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及睡前皮下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控制血糖。在使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后,随着药物用量的增加,胰岛素用量也逐渐加大。治疗期间23例患者短效胰岛素从初始用量的18U/日增加至26~30U/日,并且剂量的分配为早餐大于晚餐大于中餐,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用量由初始时的10U/日增至14~16U/日,2次/日,或仅睡前1次,在短期内使空腹血糖控制在5.8~6.7mmol/L,皮疹消退后,仍需要严密观察血糖变化,并遵医嘱逐渐减少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及胰岛素用量。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后,嘱患者30分钟后进餐,以免出现低血糖反应;餐后如出现高血糖,可小剂量追加短效胰岛素。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时,应在每晚同一时间进行注射,以确保基础胰岛素的使用。

胰岛素剂量决定于血糖水平,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1]。入院后23例患者均给予三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及睡前皮下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控制血糖。在使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后,随着药物用量的增加,胰岛素用量也逐渐加大。治疗期间23例患者短效胰岛素从初始用量的18U/日增加至26~30U/日,并且剂量的分配为早餐大于晚餐大于中餐,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用量由初始时的10U/日增至14~16U/日,2次/日,或仅睡前1次,在短期内使空腹血糖控制在5.8~6.7mmol/L,皮疹消退后,仍需要严密观察血糖变化,并遵医嘱逐渐减少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及胰岛素用量。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后,嘱患者30分钟后进餐,以免出现低血糖反应;餐后如出现高血糖,可小剂量追加短效胰岛素。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时,应在每晚同一时间进行注射,以确保基础胰岛素的使用。

病情观察:遵医嘱密切监测血糖及尿常规变化,以防止血糖增高及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皮疹消退后随着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及胰岛素用量的减少,需密切观察有无低血糖的发生,低血糖反应是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与剂量过大和(或)饮食失调有关,多见于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者。一旦出现低血糖现象,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嘱患者卧床休息,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40ml,并给予进食黄瓜或西红柿,每30分钟监测血糖1次,至血糖回升至6mmol/L以上。脉注射50%葡萄糖20~40ml,并给予进食黄瓜或西红柿,每30分钟监测血糖1次,至血糖回升至6mmol/L以上。

饮食护理:糖尿病的综合治疗观点是药物治疗+营养管理(血糖自我检测、知识教育)+适当运动[2]。血糖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饮食的质和量对糖尿病控制极为重要[3]。一般情况下,应按饮食习惯及运动量所需热量使主食及蛋白质食物较均匀地分配在三餐里,定时定量,1天3餐热量的分配为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早、中、晚各1/3分配进餐。在严格糖尿病饮食基础上,进食清淡含纤维高的食物,多吃含糖量低的蔬菜及水果,如白菜、冬瓜、黄瓜、芹菜、维生素及胡萝卜等。

饮食护理:糖尿病的综合治疗观点是药物治疗+营养管理(血糖自我检测、知识教育)+适当运动[2]。血糖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饮食的质和量对糖尿病控制极为重要[3]。一般情况下,应按饮食习惯及运动量所需热量使主食及蛋白质食物较均匀地分配在三餐里,定时定量,1天3餐热量的分配为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早、中、晚各1/3分配进餐。在严格糖尿病饮食基础上,进食清淡含纤维高的食物,多吃含糖量低的蔬菜及水果,如白菜、冬瓜、黄瓜、芹菜、维生素及胡萝卜等。

出院健康指导:本组23例患者在病情完全控制,结束抗生素治疗后出院。据此应对患者或家属耐心宣教,使其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持之以恒,学会监测血糖及尿糖,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空腹要低于7.0mmol/L,餐后控制在10.0mmol/L以内,并随访观察,以防止病情反复,教会患者正确的饮食调配及适量的有氧运动方法,按需调整治疗方案,科学用药,生活规律,忌烟忌酒限盐,树立信心,学会放松,保持良好心态,讲究个人卫生,积极预防各种感染。

出院健康指导:本组23例患者在病情完全控制,结束抗生素治疗后出院。据此应对患者或家属耐心宣教,使其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持之以恒,学会监测血糖及尿糖,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空腹要低于7.0mmol/L,餐后控制在10.0mmol/L以内,并随访观察,以防止病情反复,教会患者正确的饮食调配及适量的有氧运动方法,按需调整治疗方案,科学用药,生活规律,忌烟忌酒限盐,树立信心,学会放松,保持良好心态,讲究个人卫生,积极预防各种感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93.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93.

2 蒋红.饮食与肿瘤[J].实用医技杂志,2007,3(7):885-886.

2 蒋红.饮食与肿瘤[J].实用医技杂志,2007,3(7):885-886.

3 李雪琴.糖尿病营养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00-101.

第4篇

摘要:目的:为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的护理特点并评价临床价值,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方法:通过对16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技术,配合动态血糖监测等综合护理及资料收集。结果:16例患者血糖控制良好,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下降,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加强临床观察,动态血糖监测以及相关知识宣教等综合护理,保证了胰岛素泵控制高血糖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泵;临床观察;护理

Clinical Observing and nursing Care of Insulin Pump Intensive Therapy in 16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care characters of diabetic insulin pump therapy and evaluat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promote nursing care levels of special diabetes course. Method: We selected 16 diabetic patients using the insulin pump, and collected the data of colligation nursing such as psychic nursing, technique nursing and dynamic blood sugar monitoring. Results: The blood sugar controlling is well, the number of times of hypoglycemia is apparently decreased, and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s developed. Conclusion: Colligation nursing of intensively clinical observation, dynamic blood sugar monitoring and diabetic knowledge educations can ensure the well results of controlling hyperglycemia in patients using insulin pump.

Key words: Diabetes; Insulin pump;Clinical observes;Nursing

胰岛素泵是治疗糖尿病的一大突破,它模拟正常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持续输注基础量胰岛素和快速输注追加剂量胰岛素,保持体内胰岛素水平,提高血糖控制的稳定性,是目前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理想方式,我科于2001年引进瑞士海创(H-TRON)PLUS V100胰岛素泵以来,先后为16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输注给药的方法进行强化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16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女性6例,男性10例,年龄11~69岁,平均40岁,病程4~10年,Ⅰ型糖尿病6例,Ⅱ型糖尿病10例。其中酮症酸中素(DKA)8例,糖尿病足4例,糖尿病肾2例,糖尿病并肺结核2例,空腹血糖13.7~38.4mmol/L,平均26.1mmol/L,病人在泵治疗前7d均需先注射短效胰岛素3餐前皮下注射。

1.2 安置胰岛素泵方法:海创胰岛素泵由胰岛素的泵容器,一个小型电池驱动的泵,计算机芯片(用于准确控制泵放胰岛素剂量)及输注导管组成,其大小如寻呼机,泵容器通过称为“注入部件”的细料管向人体释放胰岛素。安装前嘱患者洗澡更衣,患者取平卧或坐位,取腹部(距离脐部至少3cm)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左手捏紧皮肤,右手持针,将针头刺入皮下组织,用3m敷贴固定,在安泵过程认真检查胰岛素储液管和充注导管有无气体。所有病人均短期带泵,观察7d。

2 结果

16例病人经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空腹血糖达到4~7.8mmol/L,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并更接近正常,同时也缩短了控制血糖于正常水平的时间,平均为3.1d。全日胰岛素总量较治疗前减少,低血糖反应明显减少。如表1所示

表1 16例患者置泵前后1周有关观察指标比较 略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我们观察16例患者在置泵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其表现为:① 8例患者担心血糖控制不好,病情加重。② 5例患者担心使用胰岛素泵会上隐,长期使用经济负担重。针对以上各种心理问题,护士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胰岛素泵的治疗目的、意义,并提供相关资料,选择适当时机与治疗成功患者互助交流,消除患者恐惧、焦虑,更好地配合治疗。

3.2 疾病知识宣教:责任护士向病人宣讲糖尿病的饮食知识、日常保健及自我管理、血糖监测的方法,尤其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应保持多纤维、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坚持少量多餐。每次快速追加胰岛素30min后必须进食,详述有关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措施,并由营养师根据理想体重给予合理配餐。可保证胰岛素泵治疗效果的有效性。

3.3 严密观察血糖的变化:由于泵不能使用中、长效胰岛,因此泵一旦出现机械故障不能正常输注胰岛素时,人体内胰岛素很快被消耗,在缺乏胰岛素的情况下,容易使血糖骤然升高,因此要求在接受治疗时每天密切监测血糖。置泵后7d每天日监测血糖7次,为医师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可靠依据。置泵后3~7d为胰岛素剂量调整期,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尤其应密切监测睡前和凌晨前的血糖,可以减少低血糖的危险,并根据血糖的情况指导患者睡前适当加餐。本组病例中14例于置泵后7d内无出现低血糖反应,其中1例餐后血糖曾低于3.2mmol/L,经进食15g饼干及时得到纠正。

3.4 局部皮肤护理:注意观察置管皮肤有无红肿、压痛、过敏反应,注射部位有无疼痛、痒、等不适,如出现上述情况或导管内有回血,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充注软管在皮下保留5d后,连同旧的装置一起拨出,常规更换新的充注软管,新的穿刺部位与原的部位相隔2~3cm以上,注意轻轻将原穿刺点里面的组液挤出,以75%酒精消毒。本组无皮肤感染病例。

3.5 输注装置故障处理:输注装置故障可导致胰岛素输注中断,短时间内可出现高血糖,处理不当可导致DKA。在胰岛素泵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其运行情况,认真执行床边交接班,熟悉各种常见故障的警报,报警显示10,提示胰岛素乘畲不足20U,须及时更换新的储药器。报警显示04,提示针头或输注管阻塞,应仔细检查导管是否扭曲或气泡阻塞,应将空气排出或及时更换输注导管。报警显示06,提示12H没有关怀胰岛素泵。如出现高血糖应及时经其它途径注入胰岛素。本组患者使用泵期间均有出现导管阻塞等故障,由于护理得当,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4 讨论

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1],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2]结果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将效地延缓Ⅰ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并减慢其进展。UKPDS[3]研究证实这一结果也适用于Ⅱ型糖尿病患者。对应激状态提供持续的胰岛素支持,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强疗效。.虽然CSⅡ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4],但使用时护理人员仍需从患者的心理、糖尿病相关知识指导、临床的密切观察等方面的综合护理来确保胰岛素泵的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Boland E A, Grey M, Oseterle A, et al. Continuons subcutane ous insulin infusion: a new way to lower risk of severe hypoglycemia, improve meta bolicconerol , and enhance coping in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 Diabetes Care, 1999, 22(11): 1284-1779.

[2]The DCCT Research Group.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 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s i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 N Engl I med, 1993,329: 683-689.

[3]Holman RRH for the UKPDS Group.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3 year update[A]. Schwartz C J, Borm G V R.Eds. new horizons in diabetes mellitu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M]. London: Cnrrent Scrrent Science, 1995. 193-198.

[4]胡仁明.内分泌代谢病临床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35-538.

【关键词】 胰岛素

摘要:目的:为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的护理特点并评价临床价值,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方法:通过对16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技术,配合动态血糖监测等综合护理及资料收集。结果:16例患者血糖控制良好,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下降,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加强临床观察,动态血糖监测以及相关知识宣教等综合护理,保证了胰岛素泵控制高血糖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泵;临床观察;护理

Clinical Observing and nursing Care of Insulin Pump Intensive Therapy in 16 Patients

HUANG Shao-we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Guangdong Shantou 515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care characters of diabetic insulin pump therapy and evaluat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promote nursing care levels of special diabetes course. Method: We selected 16 diabetic patients using the insulin pump, and collected the data of colligation nursing such as psychic nursing, technique nursing and dynamic blood sugar monitoring. Results: The blood sugar controlling is well, the number of times of hypoglycemia is apparently decreased, and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s developed. Conclusion: Colligation nursing of intensively clinical observation, dynamic blood sugar monitoring and diabetic knowledge educations can ensure the well results of controlling hyperglycemia in patients using insulin pump.

Key words: Diabetes; Insulin pump;Clinical observes;Nursing

胰岛素泵是治疗糖尿病的一大突破,它模拟正常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持续输注基础量胰岛素和快速输注追加剂量胰岛素,保持体内胰岛素水平,提高血糖控制的稳定性,是目前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理想方式,我科于2001年引进瑞士海创(H-TRON)PLUS V100胰岛素泵以来,先后为16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输注给药的方法进行强化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16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女性6例,男性10例,年龄11~69岁,平均40岁,病程4~10年,Ⅰ型糖尿病6例,Ⅱ型糖尿病10例。其中酮症酸中素(DKA)8例,糖尿病足4例,糖尿病肾2例,糖尿病并肺结核2例,空腹血糖13.7~38.4mmol/L,平均26.1mmol/L,病人在泵治疗前7d均需先注射短效胰岛素3餐前皮下注射。

1.2 安置胰岛素泵方法:海创胰岛素泵由胰岛素的泵容器,一个小型电池驱动的泵,计算机芯片(用于准确控制泵放胰岛素剂量)及输注导管组成,其大小如寻呼机,泵容器通过称为“注入部件”的细料管向人体释放胰岛素。安装前嘱患者洗澡更衣,患者取平卧或坐位,取腹部(距离脐部至少3cm)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左手捏紧皮肤,右手持针,将针头刺入皮下组织,用3m敷贴固定,在安泵过程认真检查胰岛素储液管和充注导管有无气体。所有病人均短期带泵,观察7d。

2 结果

16例病人经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空腹血糖达到4~7.8mmol/L,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并更接近正常,同时也缩短了控制血糖于正常水平的时间,平均为3.1d。全日胰岛素总量较治疗前减少,低血糖反应明显减少。如表1所示

表1 16例患者置泵前后1周有关观察指标比较 略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我们观察16例患者在置泵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其表现为:① 8例患者担心血糖控制不好,病情加重。② 5例患者担心使用胰岛素泵会上隐,长期使用经济负担重。针对以上各种心理问题,护士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胰岛素泵的治疗目的、意义,并提供相关资料,选择适当时机与治疗成功患者互助交流,消除患者恐惧、焦虑,更好地配合治疗。

3.2 疾病知识宣教:责任护士向病人宣讲糖尿病的饮食知识、日常保健及自我管理、血糖监测的方法,尤其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应保持多纤维、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坚持少量多餐。每次快速追加胰岛素30min后必须进食,详述有关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措施,并由营养师根据理想体重给予合理配餐。可保证胰岛素泵治疗效果的有效性。

3.3 严密观察血糖的变化:由于泵不能使用中、长效胰岛,因此泵一旦出现机械故障不能正常输注胰岛素时,人体内胰岛素很快被消耗,在缺乏胰岛素的情况下,容易使血糖骤然升高,因此要求在接受治疗时每天密切监测血糖。置泵后7d每天日监测血糖7次,为医师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可靠依据。置泵后3~7d为胰岛素剂量调整期,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尤其应密切监测睡前和凌晨前的血糖,可以减少低血糖的危险,并根据血糖的情况指导患者睡前适当加餐。本组病例中14例于置泵后7d内无出现低血糖反应,其中1例餐后血糖曾低于3.2mmol/L,经进食15g饼干及时得到纠正。

3.4 局部皮肤护理:注意观察置管皮肤有无红肿、压痛、过敏反应,注射部位有无疼痛、痒、等不适,如出现上述情况或导管内有回血,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充注软管在皮下保留5d后,连同旧的装置一起拨出,常规更换新的充注软管,新的穿刺部位与原的部位相隔2~3cm以上,注意轻轻将原穿刺点里面的组液挤出,以75%酒精消毒。本组无皮肤感染病例。

3.5 输注装置故障处理:输注装置故障可导致胰岛素输注中断,短时间内可出现高血糖,处理不当可导致DKA。在胰岛素泵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其运行情况,认真执行床边交接班,熟悉各种常见故障的警报,报警显示10,提示胰岛素乘畲不足20U,须及时更换新的储药器。报警显示04,提示针头或输注管阻塞,应仔细检查导管是否扭曲或气泡阻塞,应将空气排出或及时更换输注导管。报警显示06,提示12H没有关怀胰岛素泵。如出现高血糖应及时经其它途径注入胰岛素。本组患者使用泵期间均有出现导管阻塞等故障,由于护理得当,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4 讨论

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1],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2]结果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将效地延缓Ⅰ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并减慢其进展。UKPDS[3]研究证实这一结果也适用于Ⅱ型糖尿病患者。对应激状态提供持续的胰岛素支持,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强疗效。.虽然CSⅡ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4],但使用时护理人员仍需从患者的心理、糖尿病相关知识指导、临床的密切观察等方面的综合护理来确保胰岛素泵的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Boland E A, Grey M, Oseterle A, et al. Continuons subcutane ous insulin infusion: a new way to lower risk of severe hypoglycemia, improve meta bolicconerol , and enhance coping in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 Diabetes Care, 1999, 22(11): 1284-1779.

[2]The DCCT Research Group.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 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s i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 N Engl I med, 1993,329: 683-689.

第5篇

【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177-0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足外伤、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等引起的严重下肢病变,引起足部疼痛、足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截肢者是非糖尿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而85%以上因足部溃疡恶化造成深部组织感染或坏疽所致[1]。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9月在本科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30例糖尿病足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5-78岁,糖尿病史数十年,血糖控制不良,0级8例,1级13例,2级4例,3级2例,4级3例。

1.2 方法

30例糖尿病足患者均控制血糖、饮食控制及综合治疗、抗感染及创面处理,全面的足部护理。

1.3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血糖控制均比较满意。24例糖尿病足患处痊愈,5例创面缩小,局部干燥,1例截肢。

2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

2.1严格控制血糖

根据病情及时调整降糖药剂量,给予糖尿病饮食,定时定量进食,严格控制各种甜食,控制体重,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1)抗生素应用。患者入院后应对创口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看药物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2周做一次药敏试验,以防耐药。早期、足量、高效、联合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是治疗本病的关键[3]。(2)局部治疗。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纱布局部湿敷,每日换药一次。(3)营养神经治疗。(4)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治疗。

2.2足外伤的预防

足外伤和感染是引发足溃疡的危险因素。(1)每天检查足部,每天用温水(30-40℃)泡脚10-15分钟仔细清洗趾间,足部冷时,应穿袜子,不要用热水袋、电热毯等;不要赤足走路及避免使用脚操作的劳动工具。(2) 穿软底鞋,经常检查鞋内有无异物及趾甲撕裂;如患者视力明显受损,家人应每天帮助检查足和趾甲,如果足干燥,在洗干净后可涂护肤油,每天更换袜,最好穿棉毛袜,不要穿夹趾凉鞋,不要赤足穿鞋,不要剪破或刺破角化组织,足部皮肤有水泡或溃疡时必须及时治疗[4]。

2.3 糖尿病足的护理

2.3.1 足部护理

由于足部感觉迟钝,对疼痛、冷热、压迫感等不敏感,糖尿病患者应养成每天检查足部一次,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改变、及有无水泡、溃疡,足趾之间有无皮肤破损,穿鞋不当是糖尿病足的原因之一,强化足部护理保健,促进患者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好预防,选择合适的鞋子,袜子宽松,以棉质、透气性好的面料为佳,袜子应每日换洗,保持清洁,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2.3.2 创面护理

用生理盐水适量,洗去溃疡表面的脓痂,彻底清洗痂皮及其坏死腐烂组织。创面的坏死组织需逐步修剪,必要时可用溃疡糊或清创胶,尤其要检查有无潜道,潜道内可填入溃疡糊及引流条[5]。创面无坏死腐烂组织时,在表面喷洒表皮生长因子,促进表皮的生长及修复。白天创面尽量暴露,每1-2小时向创面滴特制的糖尿病足药水,夜间可根据创面选择合适的敷料,早期渗出较多,可用消毒纱布和棉垫,后期可用溃疡贴或特制的药水、纱布等湿性敷料。早期每日换药1次或2次,以后根据创面情况逐渐延长换药时间,每日1次。在换药的同时,可局部激光照射,距离15-20厘米,距离太近易引起烫伤,过远则达不到治疗效果。每次照射8-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及肉芽生长。

2.4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足病程长,迁延不愈,费用高,所以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如有些糖尿病患者因足部感染坏疽,伴有恶臭,患者常有自卑心理,有些患者因住院时间较长易产生焦虑情绪,严重影响睡眠和饮食,从而影响血糖水平,,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安全的修养环境,同情、关心体贴患者,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解治疗和护理的疗效,增强治疗信心。教会患者学会放松,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使患者保持乐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健康教育

加强糖尿病足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入院时反复向患者宣教糖尿病足的成因、治疗原则和可能的预后,特别告知糖尿病足的预后缓慢,应当有信心和坚持不懈,经过耐心、细致的宣教,患者都能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保持足部清洁,积极预防糖尿病足,以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识。患者家属的教育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护理中,能良好的接受医护人员指导,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认真监测血糖、血糖控制平稳的患者,疾病恢复快,所以在糖尿病足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通过全方位的评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和宣教,这对患者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6 其他护理

2.6.1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长期执行饮食计划,给予低糖、低脂、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饮食,控制总热量,规律进食,定时定量,早、中、晚三餐按各1/3或按1/5、2/5、2/5的比例分配,应定时、定量、定餐,限制饮酒。

2.6.2 应用胰岛素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在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目前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应严格遵医嘱使用,以避免低血糖。可在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轮流注射胰岛素。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如局部硬结,可用热敷,注射胰岛素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若表现心慌、出汗、饥饿感、头昏甚至昏迷,应立即测血糖并嘱其进食饼干、糖果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

2.6.3 运动护理

糖尿病患者加强体育锻炼,并进行适当运动非常必要,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等运动。初期活动量宜轻,逐渐增加,若出现足部难治性溃疡,应限制日常活动,使用助步工具[6]。可进行下肢肌力训练,避免压迫或负重。运动时注意防止低血糖并且检查足部,防止损伤造成感染而引起糖尿病足。

3 讨论

糖尿病足部皮肤溃疡是糖尿病中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发生率为30%-45%,它可表现为感觉神经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但只要坚持严格的血糖监测和饮食指导,尽可能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还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和重视局部创面的处理,配合抗生素应用。合理的足部护理和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可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糖尿病足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足的护理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丽红.张国玲.付明燕.等.低分子肝素钠股动脉注射治疗糖尿病足0级病变的研究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6.7.1734.

[2] 蒋琪霞.耿广莉.常 艳.等,188例糖尿病足溃疡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86.

[3] 朱凤娩.糖尿病高危足的临床综合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6(12):54.

[4] 鲁 萍.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4.5.769.

第6篇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综合护理;常规护理;焦虑、抑郁;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b)-0149-0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类型之一,临床发病率呈逐年递增发展,并且已经成为了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一旦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其临床治疗工作就会变得更为复杂,所以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尤为重要[1-2]。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是有研究指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一定遗传因素、部分危险因素[3]。关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是饮食调整、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等对性治疗[4]。该文就该院收治治疗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分为两组,选择最优护理干预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研究对象是该院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总计60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晓该次实验研究目的,自愿参与实验。60例患者中包含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在25~72岁之间,年龄均值49.0岁;患者病程在2~18年之间,年龄均值10.0年。按照临床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两组人数均等,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该组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行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包括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身体监测、用药护理以及住院环境护理等。实验组:该组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行综合护理干预。第一,饮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及家属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对于疾病缓解、控制的影响。综合患者现阶段的血糖、尿糖、体质量等情况,为患者计算总热量每天的摄入情况。另外,按照医师制定的食谱控制患者的饮食。一般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占供给量一半,部分主食以粗粮代替,少食含糖高的食物。肾功能减退人员,蛋白质摄入量0.5 kg/d。对于已经出现了水肿、高血压的患者,要限制盐分、水分的摄入量,另外,为患者多补充维生素,禁止患者吸烟、饮酒。第二,用药护理干预[5]。DN患者口服降糖药物(药物对肾脏影响小、作用时间短),一般选择磺脲类药、糖苷酶抑制剂等。对于降糖药物效果一般的患者,可以替换为胰岛素。护理人员对患者空腹状态下、餐后2 h进行血糖监测。指导患者、家属测血糖、胰岛素注射方法。患者肾功能受损,所以胰岛素降解、排泄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低血糖情况,所以胰岛素注射剂量要遵循从低至高的剂量标准。第三,水肿、褥疮护理干预。DN患者由于长期低蛋白血症问题,所以水肿发生几率较高,另外血管病变问题的发生,所以造成了患者明显的精神营养不良,出现皮肤破损、褥疮的情况。所以,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对症处理,水肿轻的患者护理人员鼓励其下床活动,情况较为严重患者要在卧床休息期间抬高患肢,对于已经发生褥疮的患者,护理人员及家属帮助患者更换,并对患者进行按摩、红外线照射局部。第四,心理护理干预。DN患者病程长,患者短期治疗总体效果不明显,另外还有较高的医疗费用,所以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了明显的消极情绪,还有些患者不愿意参与临床治疗,也有患者由于治疗效果不佳出现了抑郁甚至自杀的情况。而患者长期消极情绪的出现,将直接影响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多多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负担问题,对患者进行语言暗示鼓励或者击掌等动作鼓励,让患者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意识。第五,高血压护理干预。多数糖尿病患者均会发生高血压问题,这也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报道显示,降低体循环血压控制很好的控制肾功能下降速度并改善生存率[6]。当前,糖尿病肾病患者首选的降压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用法、用量叮嘱,告知患者不可擅自进行药物剂量、用法调整,对于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时汇报,实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控制高血压的护理需要注意几个方面:降压不能过快;改变时动作缓慢;出现头晕、恶心的低血压现象,需要立即平卧;遵医嘱服药。最后,出院指导护理干预。告知患者出院后,要坚持服药,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运动习惯。告知患者及家属掌握糖尿病防治基本知识,降糖药物使用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对于血糖监测或者身体指标异常情况及时就医治疗。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后观察并记录两组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并发症、肾功能改善、血糖控制、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抑郁情况。

1.4 统计方法

临床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实验后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肾功能改善情况、血糖控制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形式展开,进行χ2检验;实验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等观察指标行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

2 结果

2.1 组间并发症、肾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肾功能改善情况见表1,综合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参照组,P

2.2 组间血糖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改善情况见表2,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

2.3 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对比,详细数据结果见表3,对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

2.4 组间实验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对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实验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详细数据结果见表4,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

3 讨论

我糖尿病肾病患者逐年增多,死亡率也随之增加,患者常年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但是短时间内治疗效果不佳,所以很多患者都无法坚持治疗,另外患者长期治疗会出现明显的情绪波动,影响治疗效果的实现,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则能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7]。

结合该文实验研究内容来看,我们以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组,最终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

[参考文献]

[1] 赵秀范.探讨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3(34):208-209.

[2] 于水泳.糖尿病合并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274.

[3] 李静.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肾病尿毒症的影响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6):178.

[4] 王曼.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肾病尿毒症老年患者的临床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5(41):220.

[5] 李贤民.护理干预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肾病尿毒症的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244-245.

[6] 陈琼.50例Ⅱ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9):410-411.

第7篇

方法:选择2009年2月到2012年4月本社区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全部患者均维持临床的药物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积极的护理管理措施。

结果:经过治疗后,本组患者显效78例,有效3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7.5%。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少于治疗前(P

结论:本社区2型糖尿病发病呈增长趋势,在治疗中要加强护理,以科学研究为手段促进护理工作的进步和创新。

关键词:2型糖尿病 发病分析 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17-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之一,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呈上升趋势[1]。同时当前临床一线护士数量不足,已成为影响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的重大风险和隐患[2]。一项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发达地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只为2.33人,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为1∶0.36[3]。为提升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广大居民的健康需求,近年来,本地区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建立社区护理团队,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本文具体探讨了社区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与护理管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到2012年4月本社区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入选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15-85岁;患者同意;无严重并发症。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45.85±2.52岁。

1.2 治疗与护理管理。全部患者均维持临床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为二甲双胍结合降糖药物口服。在此基础上采用积极的护理管理措施,建立2型糖尿病教育小组。由2型糖尿病专科医生、全科医生、相关护理人员组成,定期举办2型糖尿病教育讲座,教育手段采用授课、讲座等方式。介绍糖尿病对人身体的危害,随后详细讲解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等,每天适量的有氧运动是有利的健康保障,如慢跑、太极拳等,良好的心态及定期检查也是预防糖尿病的必备措施。建立2型糖尿病病人档案,长期随访,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自我监测血糖,由被动的“治病”转到主动的参与“健康管理”。社区糖尿病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每月对辖区建立健康档案居民免费健康保健宣传一次。帮助病人摆脱不良心理,恢复自信。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1.3 疗效标准显效。2型糖尿病症状完全消失;有效:2型糖尿病症状明显减轻。无效:2型糖尿病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4]。同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研究分析,血糖变化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经过治疗后,本组患者显效78例,有效3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7.5%。

2.2 血糖变化。经过治疗后,本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少于治疗前(P

3 讨论

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强调,糖尿病治疗的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5]。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2型糖尿病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治疗中,二甲双胍优于其它的单药治疗方案,二甲双胍是唯一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的降糖药物。

在护理管理中,社区护理管理要本着预防为主、立足社区、诚信服务的服务宗旨,重点为社区糖尿病病人提供经济、方便、快捷、综合的基本卫生服务。为病人建立起“无病预防、有病早治、慢病监控、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服务体系,提供省时、省钱的卫生服务。同时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打造一支优质的社区护理队伍,所有团队人员均取得社区护士资质;二是坚持长期护理制度,每个团队向患者发放了联系卡,做到随时服务;三是要求团队坚持以“六心”服务全过程;四是坚持群众满意度见证工作成效,每月进行电话随访、每季度进行测评表调查,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组织培训、讲座等学术活动,将社区医疗委员会建设成为权威性的社区护理学术团体,并成为团结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社会团体、医疗机构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纽带。本文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本组患者显效78例,有效3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7.5%。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少于治疗前(P

总之,社区2型糖尿病发病呈增长趋势,在治疗中要加强护理,以科学研究为手段促进护理工作的进步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孟听.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上:27-28

[2] 谢新荣.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与胰岛素抵抗、血脂的关系[J].广西医药,2007,29(1):104-105

[3] 呼庆红,梁真,欧慧婷,等.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7,14(5):3-6

第8篇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模式;2型糖尿病;治疗依从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ystematic nursing model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224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in our hospital in October 2011 ~2013 year in October were patient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1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department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took mode, systematic nursing model, and respectively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reatment compliance, disease treatment, clinical examination of other indicator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study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 reasonable diet,medication,exercise,regular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treatment compliance indicator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and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PBG),bedtime blood glucose,glycosylated serum red protein (HbAlc) and other clinical indicators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s. Conclusion The systematic nursing model in improving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has a grea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Systematic nursing mode;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reatment compliance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维生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以及诊疗水平的提高而迅速增加[1]。它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者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危及到全身各个系统与器官。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威胁,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2]。虽然人类尚未找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是我们对糖尿病并不是无计可施。为了有效改善和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了系统化的护理模式,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24例,其中男性134例,女性90例,年龄40~92岁,平均年龄(58.33±12.67)岁,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年)中2型糖尿病。所有患者S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采用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模式,一般护理模式即示:①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患者,给予入院健康宣教;②配合医师做好各种化验检查及治疗;③责任护士给患者统一订制糖尿病餐;④完成出院用药指导。

1.2.2研究组 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2.1认知糖尿病知识干预 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对患者与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使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医护人员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的定义、发病机制和治疗过程,急慢性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糖尿病降糖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时间和不良反应,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等,使其让患者与家属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知。

1.2.2.2心理护理干预 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国外报道[3],与正常人群比较,糖尿病患者忧郁症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焦虑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发生率大大高于普通人群[4]。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见效慢等特点,缺乏对疾病的认识,都存在着焦虑、忧愁、烦闷等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文化水平、社会背景、性格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并应用适当的形体语言,赢得患者的信任,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之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5]。

1.2.2.3饮食护理干预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活动承受力情况,参照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营养标准,为患者制定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量;采用协和医院营养科制定的食品交换份法,确定3餐/d的食品种类与数量,并及时予以检查指导。合理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均衡膳食,增加粗粮食物,限制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忌暴饮暴食,保证有效的营养摄入。糖尿病饮食治疗最终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落实到制定食谱和选择食物上,合理地选择食物,使患者易于接受,有助于饮食治疗方案的落实,从而更好的控制血糖变化。

1.2.2.4运动护理干预 根据年龄、体质、性别、病情及有无并发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以有氧运动为主,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体操、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进行长期有规律的锻炼。为了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运动不宜在空腹或者血糖特别高的时候进行,运动的时间不宜过久,一般在30~60 min,可选择在饭后1 h较为合适。外出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和一些糖果、饼干,以防低血糖的发生时可以自救。发生低血糖反应(如头昏、心悸、大量出冷汗、饥饿,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服用随身携带的糖果、饼干。

1.3评价指标 在不同护理模式的干预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疾病治疗疗效、临床其他检验指标及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①治疗依从性的观察指标:合理饮食、按时用药、坚持运动、定期监测血糖。②糖尿病疾病治疗疗效评定的标准:优,糖尿病血糖和尿糖等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且波动范围小;良,糖尿病血糖和尿糖虽未控制的正常范围内,但总体血糖有所下降,有稳定下降的趋势;差,糖尿病血糖和尿糖控制不佳,没有有效的控制或有上升的趋势[6]。③临床检验指标:分别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的血糖(PBG)、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的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差异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血糖监测、合理饮食、坚持运动及按时服药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差的比例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勺榛颊呒膊≈瘟屏菩情况比较 对研究组患者给予疾病知识的普及后,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积极性以及治疗效果均更优,而治疗情况差的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的比较 采用系统化护理模式后,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FBG、PBG、糖化血红蛋白、睡前血糖等临床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继肿瘤、心血管疾病后,糖尿病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威胁人类生命的慢性疾病,也逐渐成为严重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糖尿病大国,糖尿病及并发症所造成的健康损失正在一步步牵涉着患者身体,所以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医护人员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时间久、治疗较为复杂,急慢性并发症多,长期的一个治疗方案会使患者失去治疗的耐心;同时患者的年龄与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的限制等各方面的影响下,多数糖尿病患者对治疗糖尿病的依从性会大大降低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差,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临床上较为公认的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按照医务人员的嘱咐而确定的改变了某些习惯和行为以及遵从医嘱的程度[7]。多数临床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故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如患者能成功的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遵照医嘱坚持治疗,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的质量,并且可以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反之,若患者不遵从医嘱坚持长期治疗,再加上这种患者往往同时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欠佳,会极大影响临床治疗疗效,严重者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甚至致残或者危及生命[8]。

系统化护理模式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提出的一种先进的护理方法,它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决策性与科学性。本次研究总共选择2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研究组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系统化护理措施,而对照组采取内科一般护理。表1说明了研究组系统化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很大的帮助,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内患者能够进行定期血糖监测、合理服用药物、控制饮食、坚持运动的比例较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显著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所增强,提高了治疗依从性。表3则进一步说明采用系统化护理模式后,2型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管理能力提高,增加治疗效果的达标率,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系统化护理模式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水平及控制血糖平稳的技术,可以解除患者许多心理问题,使患者充分了解到糖尿病目前虽不能“根治”,但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而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使患者既能面对患病的现实又能树立战胜治疗疾病的信心;也让患者了解影响其健康和寿命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而不是糖尿病本身。有效的控制好血糖则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有资料表明,因患者由于焦虑、心理压力等紧张可引起的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在缓解这些情绪之后,也将更加有利于控制血糖[9],患者血糖的控制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4 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措施得到的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之间存在差异,通过系统化护理模式,患者可以获得糖尿病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了糖尿病的发病因素,饮食、运动对血糖变化的影响,血糖监测和评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因此,通过系统化护理模式的尝试,研究组遵医行为有了普遍提高,增加对疾病知识的掌握,且临床指标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邓淼.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09.

[2]杨文英.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讨论稿)[R].苏州: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

[3]Peyrot M,Rubin R R.Modeling the effect of diabetes education on glycemic control.[J].The Diabetes Educator,1994,20(2):143-148.

[4]Popkin M K,Callies A L,Lentz R D,et al.Prevalence of major depression, simple phobia,and other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long-standing type I diabetes mellitus.[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88,45(1):64-8.

[5]周锦,林莽看.浅谈影响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4(2):4A.

[6]连丽虹,黄剑施,等.系统化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8(21):28-24.

[7]熊玉干,陈雷,周正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人2型糖尿病依从性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33(10):1590-1592.

第9篇

方法:从某医院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间收治诊断明确,且目前治疗病情稳定但仍然处于出院跟踪治疗阶段的患者中抽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并为120例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在为这些患者进行持续治疗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基础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按时复诊等多项护理措施,同时通过统计分析的方式分析患者护理前、干预6个月、1年后的FPG(空腹血糖)、2hPG(2h血糖),同时统计患者在接受干预一年后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程度及对社区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结果:患者经6个月、1年的护理干预之后,FPG、2hPG两个值都低于干预前,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接受干预治疗之后,掌握糖尿病基础知识的为91.69%,掌握糖尿病适宜饮食知识的为96.00%,掌握糖尿病生活知识的为91.12%;患者进行一年干预治疗后对社区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6.15%。

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社区护理服务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对辅助患者的持续治疗及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也有很积极的意义,因此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患者 社区护理服务 实验统计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01-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症。而糖尿病本身是一种难根治的终身性疾病,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进行适当的饮食控制来控制病症发作,很多患者在接受医院的急性期治疗之后,还必须定期进行医院复诊来控制病情,但这种复诊有时很难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据初步统计,目前国内有将近3000万的糖尿病患者,而其中会有5%―8%的患者会变成2型糖尿病患者。针对糖尿病的疾病特点,应当如何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本研究从某医院中抽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对其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经数据发现,社区护理辅助治疗对治疗糖尿病有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临床资料。本次实验中选取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78例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年龄均在40岁到70岁之间,患者病程在半年―14年之间。所有被抽取患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且经调查发现,所有患者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糖尿病知识系统教育,所有患者均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思维清晰,意识清楚,有医疗保险。

1.2 方法。对选取的120例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护理主要包括:①运动护理:帮助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并根据自己的病情进行循序渐进的合理运动锻炼,同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锻炼时间和锻炼内容;②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往往内心焦虑且忧郁,这不利于患者的日常治疗,因此社区护理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能够用平稳的心态接受治疗;③用药护理:通过及时宣传教育和发放宣传教育手册让患者了解最佳服药时间及服药量,同时教会患者自我检测血糖的方法,让患者结合自身血糖情况及时进行日常饮食调节;④饮食护理:让患者教授饮食护理的基础治疗内容同时积极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让患者能够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⑤按时复诊:通过电话指导和家庭随访两种方式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另外通过定期追踪及时了解患者情况,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主要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资料利用(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利用X2进行检验。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及实验数据统计,得到了所有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干预1年后的FPG和2hPG,具体数据可见表1。

此外,对社区服务的满足程度调查统计发现,接受干预护理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很好,且大部分患者都很满意社区护理服务。接受社区护理服务的患者的FPG、2hPG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由此可见对患者进行社区辅助护理治疗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由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更甚者会导致患者终身残废和死亡。因此提高糖尿病治疗质量,减少患者治疗痛苦,降低并发症给患者生活带来的不便是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糖尿病的治疗不仅需要医生的尽责同时也需要患者的配合,只有两方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社区护理就是在常规医护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饮食、用药、运动等方面进行的知识普及和日常护理治疗。对患者施行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让患者对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知识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本次研究也发现,经过社区护理治疗的患者,FPG、2hPG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及治疗依从性也有很明显的提高。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能够让患者深入了解糖尿病有关的基础知识,并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而接受社区护理的糖尿病患者也提高了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且随着社区护理治疗的深入,患者的FPG、2hPG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由此可见对糖尿病患者施行社区护理辅助治疗对糖尿病临床医学治疗确实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其负担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红玉.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8)

第10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研究表明, 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作用缺陷, 从而引起代谢紊乱。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 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质量。给予糖尿病患者普及性的健康教育, 能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 积极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进展, 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以2010年8月~2012年8月河南省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44例, 其中, 男28例, 女16例;年龄24~77岁, 平均年龄38.5岁;体重54~74 kg, 平均体重64.5 kg;护理组44例, 其中, 男24例, 女20例;年龄25~82岁, 平均年龄40.5岁;体重53~70 kg, 平均体重62.4 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体重及其它临床资料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 88例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 护理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 方法如下:设立健康教育宣传小组, 由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和1名护师组成, 根据指定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健康教育可通过集体教育、个体教育以及随时教育三种方式开展[1]。集体教育模式:每周患者集体培训1次, 由糖尿病相关专家进行授课, 讲授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授课时间为60 min, 授课结束后, 可由患者随机发问, 经专家解答。每周家属探访患者的时间集中播放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并鼓励家属参与健康教育过程。个体教育模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小组每周对患者进行个体教育, 每次10 min左右, 主管护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 并通过观察、询问、操作的方式来开展健康教育。随时教育模式:在患者护理过程或治疗过程中, 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教育, 比如向患者讲解药物作用、副作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

1. 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给予为期6个月的治疗和护理, 之后, 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水平、临床并发症以及满意度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x-±s),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血糖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护理组患者空腹及进食2 h后血糖水平明显较低,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有4例并发症新发病患者, 护理组0例;6个月后, 对照组患者生活满意度为41.6%, 明显低于护理组的73.8%,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 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升患者生存和生活治疗。目前, 临床在治疗糖尿病的方案中, 药物治疗、运动治疗、饮食控制、血糖监测以及健康教育是五个重要的方面[2], 健康教育在临床治疗糖尿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一方面能提高患者临床依从性, 有效控制患者疾病状况, 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 这为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提供了可能性, 另一方面, 健康教育能极大程度上节约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各项费用[3]。糖尿病患者因疾病的长期折磨多有懈怠的情绪, 消极负面的情绪使得患者不遵医嘱, 延迟疾病的临床治疗, 而经过健康教育的干预, 患者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饮食控制以及复诊等方面的依从性有很大程度地提高, 这极大地促进了糖尿病治疗。

2010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地治疗和护理, 护理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 研究结果表明, 护理组患者空腹及进食2 h后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 患者对生活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 P

综上所述, 对糖尿病患者给予积极的健康教育能增强临床护理效果, 令人满意, 因此,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春燕.糖尿病之家对促进社区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护理与康复, 2010,9(1):59-60.

第11篇

关键词:糖尿病;临床护理;胰岛素

糖尿病(diabetes)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1]。以前糖尿病的诊断、治疗、病情监控等问题主要是通过生化指标来判定的,对机体健康、精神、心理、社会、家庭等的影响重视程度不够。而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逐渐提高,目前在糖尿病的认识中,对并发症、临床症状、心理适应等方面重视程度在逐渐加深。而这些方面的改善和提高,与良好的护理水平密切相关。细致、有效的护理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列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2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39~75岁,平均(54±11.3)岁。1型糖尿病32例,2型糖尿病68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9例,糖尿病足2例,糖尿病眼底病变11例,糖尿病肾病4例。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迁延难愈,需要长期治疗和控制饮食,且疗效不明显,患者极易产生心理压力。不少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认识不足,存在焦虑、自卑、紧张等心理。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安慰与疏导,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知识,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使患者明白只要主动配合药物治疗、控制饮食、保持良好心态就能控制好血糖、减少并发症[2]。逐渐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2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是从胰岛β细胞种提取的多肽激素,主要功能是能促进葡萄糖转换为脂肪和糖原,并抑制分解,产生降糖效果,Ⅱ型糖尿病常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射胰岛素前应先用安尔碘消毒药瓶盖,然后抽取胰岛素,抽取时平视刻度,注射时针尖倾斜度在≤45°,皮下注射时间在3~5s,拔针要快,棉球按压针眼;②抽取时要安静,剂量精确度要求高,皮下注射部位不能一成不变,以免组织硬化;③胰岛素合用顺序是抽取正规胰岛素,后取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1.2.3预防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类型有足部水肿、皮肤粗糙、泌尿系统失调、呼吸道感染等。护理重点:①注射前严格消毒;②对用用药患者密切监视,对低血糖状的发生立即采取措施,让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进食糖类食物,不能进食者给予50%葡萄糖20~40ml静脉推注。

1.2.4食疗护理 在食疗方面,需要注意一下几点:①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饮食分配,偏瘦患者可以放低减食要求,补充足够热量。肥胖患者应严格控制饮食,控制肥胖;②饮食搭配应该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避免极端,要有适当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避免出现酮症。护理人员应该熟悉患者的身高、体重,在保证患者正常机体热量需求的前提下,控制饮食[3];③主食与副食应合理安排,否则也起不到预期效果;④应限制患者饮食中的胆固醇含量,避免引起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1.2.5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疾病积极接受康复治疗,倡导开朗轻松的心理状态,减轻情绪冲击,培养患者的快乐心情,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的用药时间、用药剂量、药物不良反应和疾病的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宣教。

定期顶住患者清洁皮肤,尤其、口腔等部位防止感染。通知制约患者定期进行病情复查,平时要有降糖药物随身携带,患者的糖尿病治疗情况卡也很重要。

2 结果

经过细致的护理,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在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临床疗效均具有显著改善。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影响机体代谢,体内胰岛素含量不足,导致糖原、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分解呈葡萄糖的功能失控,从而影响血糖平衡。糖尿病发病初期症状不是特别明显,不易被发现,对当前对糖尿病也缺乏有效的预防手段,如果不被重视,会形成严重不可恢复性病变,导致伤残或死亡。因此,加强对糖尿病的重视,早发现早治疗对控制与治疗以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4]。

通过本次护理,所有患者均对糖尿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心理压力明显减轻,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或合并其他并发症,因此,我们认为,正确有效的护理能有效治疗糖尿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彦华.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08):68-69.

[2]李玉兰,冯晚兰,曹翠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09,7(01):89-89.

第12篇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入选的92例社区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血糖及血红蛋白的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有着积极影响,可明显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2型糖尿病;依从性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1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且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的疾病,故该病应从“以血糖为重点、以医院为中心”的管理防治模式,逐步过渡为以“社区综合防治干预”为重点的新型延续护理模式。通过重心前移,多方干预,实时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积极影响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通过本研究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为社区2型糖尿病的防控提供借鉴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4月~2014年8月某社区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92例,均符合WHO 1999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排除认知障碍、合并严重并发症等患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92例患者中男52例,女40例。年龄48~76岁,平均(56.21±6.52)岁。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出院时告知患者糖尿病注意事项、谨遵医嘱用药、定时检测血糖等,如患者血糖波动较大,建议其来院复诊。

1.2.2研究组采用延续性护理:(1)出院评估[1]。出院前,认真对每例糖尿病患者进行1次综合评估,并详细记录患者情况,如血糖临床控制效果、出院时血糖水平、各项检查指标、日常生活习惯、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2)建立档案。针对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体化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用药依从性、住院

期间治疗及护理情况等,以便后期延续护理的进行。(3)成立延续护理小组[2]。由医院联合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延续护理小组”,对出院后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随访指导。(4)随访护理。护理小组指导社区糖尿病患者每周定时检测血糖,每3个月按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记录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血糖变化。饮食方面,护理小组指导糖尿病患者严格改善自身不良饮食习惯,合理进食,少食多餐,宜低糖低热量饮食。锻炼方面,督促糖尿病患者每天坚持户外锻炼,如打太极、乒乓球等,每次不低于30 min。(4)有效沟通。延续性护理干预期间,与患者保持通畅的沟通,如有问题随时处理,对患者每个月上门随访1次,并于最后1次(6个月后)统计血糖(空腹及餐后)、糖化血红蛋白情况。

1.3疗效标准结合相关文献[3-4],制定依从性评判标准:(1)能否按医师要求的服药次数、剂量、时间服药。(2)能否严格按照糖尿病的饮食进餐。(3)是否坚持运动锻炼。(4)能否按计划控制饮食。(5)能否按时进餐。(6)能否称量或准确估量食物。(7)能否使用食物交换表安排饮食。每项采用4分制评分:根本做不到(1分),偶尔做到(2分),基本做到(3分),完全做到(4分)。将评分分为3个等级:优>22分,良16~22分,差<16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或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表2)

3讨论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病数已达1.14亿,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3。国内糖尿病防治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达标率低,而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 是一种非传染性的慢性终身性疾病,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5-6]。糖尿病目前医学尚无根治方法,临床上多以控制血糖, 减少并发症为主。患者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是保持血糖稳定, 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多数糖尿病患者出院在家进行调养和恢复,故在社区中进行延续性护理可为患者提供较为完善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就传统医疗护理而言,患者出院后基本上就结束了医疗服务,故大大降低了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遵医率,不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而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对现代医学常规护理进行延伸护理的一种“医院+社区”新型护理模式,为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血糖控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及时了解患者的血糖情况,给予指导,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本研究显示,对出院后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积极作用,与文献报道一致[7-8]。

由此可见,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有着积极影响,可明显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

参考文献

[1]魏梅,陈焕娣,谭静,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9):1473-1475.

[2]张微.综合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114-117.

[3]王众.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6):61.

[4]刘云萍.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5):120-122.

[5]李伍各.持续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1,4(5B):39-40.

[6]付伟,李萍,钟银燕.延续性护理研究综述[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4(6):27-30.

[7]李雪芹,周敏.延续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8):98-99.

[8]尹厚英,聂利.延续护理对糖尿病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6):91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