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5 10:17: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第1篇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好板书,是我们每个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板书时要注意精、美、趣、快。

一、板书要精

这里所说的“精”,指的是要把课堂内容经过挑选或提炼,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以恰当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板书要切忌多、乱。板书内容太多,难以突出重点,而且会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到厌烦;板书乱,无规律,学生可能分不清主次,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板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解边书写,这样学生的思路容易跟上老师的授课和课文的内容。

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边讲解边板书:

小英雄雨来

鬼 子

露出满口金牙……鬼脸(哄骗)

糖金戒指(利诱)

抽出刀……劈(威胁)

扭、拉、打、揪、拧、撞(毒打)

雨 来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回答他。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看见!”

这样的板书就是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出来的。它抓住了课文的中心,突出了要点,精炼而醒目,使事情的顺序一目了然,即:哄骗—利诱—威胁—毒打。同时又可以作为学生复述课文的拐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雨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二、板书时注意要美

文字美要求教师的粉笔字写得要工整、清丽、大方、美观。学生受其熏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摹仿,日久年深,也将字写得同老师相差无已。如果教师的字写得歪歪扭扭,既不美观又不工整,学生目睹其形,没有好感,久而久之,也将失去写好字的兴趣,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一手好的粉笔字,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关健。记得我有一次去参加优质课比赛,那是借班上课,学生对我毫不了解。当我走进教室时,几十名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拭目以待。我在黑板上写下“开国大典”四个字后,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有的啧啧称赞,有的投以赞美的目光。可以说,刚一上课,靠这四个字的书写,为全课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结构美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板画在黑板上的文字、图画等都要注意整体布局的完整性。好的板书就像画家笔下的一幅作品,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三、板书过程中注意要激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上需要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也能运用到语文课堂的板书上来。教师要让孩子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幻想,学会好奇,去尽情地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在课堂板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板书时速度要快

第2篇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的语文学习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综合性学习”单元的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在教材实验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正如同课程专家吕达先生所预言的那样:“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确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笔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展教学作一粗浅的探索。

一、教学思想上,要体现综合性,但应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

1.体现综合性。

综合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最主要的特征。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的综合性主要体现为:第一,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即同时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三个方面目标的相互渗透,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第二,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强调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倡导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第三,学习方式的综合性。强调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综合,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综合,提倡观察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第四,学习资源的综合性。主张课内与课外两种学习资源相结合,主张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综合性学习。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中,教师应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学习资源等各方面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科教学的差别。从传统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2.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这一特点具体表现为:其一,以语文学科为主开展跨学科的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与其他科目的学习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在改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教师在组织教学上出现偏颇,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初衷,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倡导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在内容上的综合,但无论语文与其他学科综合的程度如何,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是姓“语”,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的前提必须立足于语文学科的发展需要,必须注重学生字、词、句、篇的整体发展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

其二,注重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区别于传统语文教学的又一特点为:注重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提倡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这从本质上说是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教育和人文性教育在综合性学习中是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1.它是以让学生在专题性的实践活动中,以内容的人文性为载体,以演讲、辩论、小品表演、合唱等为途径,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是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开放性、拓展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内容上的开放性和拓展性主要体现为:

1.与生活相衔接,紧扣生活的脉搏。

回归生活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区别于传统语文学科教学的又一特征。从教育的起源看,在学校教育尚未出现前,人类的教育活动寓于生产生活之中,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生产生活的内容。生活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随着学校教育的出现,教育活动越来越正规化、权威化,随之便越来越与生活相脱离。时至现代,在对传统课程审视与反思中,众多教育家提出教育要“回归生活”。回归生活世界是现代哲学的普遍趋向,是我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之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语文课程应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应与生活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倡导学生关注生活,能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并能以此为学习的主题,搜集资料,进行讨论等;提倡在生活中学习,获得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育活动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本人在生活世界中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他对其的感悟和理解”。2.

特级教师张孝纯曾提出“大语文教育”的主张,强调语文教育应把视线扩展到校内外的语文课外活动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语文环境,这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一脉相承。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实践证明:紧密联系生活,语文教学就生动有趣。教师乐教,学生也乐学。如一教师上《养花》,正遇上连日阴雨后的艳阳天,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着窗外的明媚春光,吸吮着窗台上一盆盆怒放鲜花的阵阵香气,景语成情语,情语化文语,效果极佳;一教师上《绿色的卫兵》时,正遇上北方严重的沙尘暴天气,教师就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文字,使学生感受到危险的日益逼近,环保意识也得到强化。

2.以课文为依托,注重内容的引申拓展。

一是文前引。通过引进的材料,或作交待,或作铺垫,或作悬念,或借此丰富将学内容。如《五月端阳》,可选择农历的传统节日及其传说引进;《三顾茅庐》,可先联系学过的课文回顾《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故事,影视、戏剧中张飞的形象,然后导出本课,看看刘关张三兄弟是怎样请诸葛亮出山的。

二是文后伸。有的课文,文虽结束意犹存,或情节还可延续,或情感还在回荡,或事件还能翻新,或材料还有新证,就可以继续延伸。如《群鸟学艺》,可以假设,如果小燕子成了老燕子,它要教给后代搭窝的经验时,该怎样对它的孩子说;《啄木鸟和大树》,可以“翻新”训练:如果大树忍着痛,配合啄木鸟治病,会有怎样的表现、怎样的结果?

三是文中拓。出于行文的需要,文章不可能像照相一样,将所有主体与背景一股脑儿全拢进来,它是有所取舍的。教学时,可以挖掘这些空白之处进行语文式的发挥。如小英雄雨来凭借水性枪下脱险,文章并未细写,但读者完全可以从文中的寥寥数语搜索信息,想象扩容,写出《雨来水底脱险记》的作文来;《狼和小羊》可以再扩展交锋,让狼再找借口,如“你偷吃了我的骨头”“你家的小兔子在背后骂我”等,让学生想象小羊该怎么回答,把科学常识与表达训练融合在一起。古诗词句凝练,情节语句都是跳跃性的,更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丰富故事的情节或意境。

3.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科教学在内容上的一个重要区别为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角度来开发学习的主题。这里所谓的学生的需要,首先指的是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语文课程标准》从学习者的兴趣出发,把兴趣作为学习者问题提出、讨论、研究的出发点,要求学习者能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讨。如在第一学段(1~2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提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对学习者提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的要求。其次,要尊重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早在古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哲就已经注意到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各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而对人生划分为若干个年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了不同的教育要求。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揭示了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了教育要按照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的要求。对于语文综合性而言,《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的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同一要求中在相应的年龄阶段根据难易程度又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如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在第二学段要求“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第三学段的要求是“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第四学段要求学生“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三、教学方式上,要体现活动性、探究性

语文综合性作为一种新的课型,它深受活动课程理念的影响,倡导活动性、探究性的教学方式。

1.开展生动多样的活动教学。

一般地说,把课堂教学设计成情节型的、活动型的,因为综合了各种门类的知识技能与表现手法,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学习效果更好。电视上很多大家喜闻乐见的栏目和表现形式都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如“幸运52”“开心辞典”“快乐大本营”“实话实说”“辩论赛”“表情动作猜词(成)语”“倒装句”“戏剧小品”等。支玉恒老师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模拟“实话实说”节目的活动。教师做主持人,邀请5位学生当嘉宾,前两排的学生是现场观众,其余学生则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随时可以拨打热线和现场进行交流。全员调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获得对学习的体验。引导学生把书本、伙伴、老师的丰富学习资源内化为自己的财富,从而形成学力、发展个性。

2.进行以探究学习为核心的实践活动。

探究学习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比较观察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在探究学习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激趣引题,自主探究。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主探究是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导入要简练精彩,能调动学生情绪,营造氛围。学生的自主探究包括学、思、疑、问等几个环节。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要把自主探究放在首位。

二是解疑点拨,合作探究。学生自主探究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解决,可让学生用简短的话表述探究的难点,教师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有三种形式:一为生生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二为小组合作,4~6人为宜。在小组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防止一部分优秀的探究者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让每个人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三为全班集体探究。抓住中心议题,全班同学对话、答辩、争论等。

三是交流成果,深入探究。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物化,比如习作、调查报告、现场采访、资料整理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别人的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享受成功的喜悦,将探究学习得到升华。

四、评价方式上,要体现整体性和多元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就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评价方式上,要体现多元性和整体性。

1.评价内容的整体性。

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和交流等。

2.评价标准的多元性。

评价的指标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参与的状态。学生在课上是否精神饱满,师生关系是否民主,小组参与率是否高;二是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活动的时间(读、思、议、写、辩、论)是否充分;三是学生参与的方式。教师创设多种机会,学生是否能够选择适当的机会和方式参与;四是学生参与的品质。学生是否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意见。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以下几种评价方式应受到关注:一是学生互评。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自主性较大,灵活性较强,他们常常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对学习者能够全程了解的是学生自己和小组合作伙伴,他们对小组的学习有切身的体验,评价起来更有针对性,更加切合实际;二是学生自评。除同学互相评价以外,还应加强自我评价,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经历、体验、表现、成长等进行自评;三是教师评价。教师在评价中仅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作为一个一言定乾坤的裁判。可采用学分制考核、作业展览、考卷与学生作业论文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别要注意肯定和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火花。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