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新闻

网络新闻

时间:2023-06-05 10:30: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新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络新闻

第1篇

《新闻传播杂志》2014年第七期

一、主要特点

1.真实性与传统媒体新闻一样,高校校园网络新闻在内容上具有真实性的特点。真实,是所有新闻的本质特点。2.时效性这是校园网络新闻最大的特点。与传统媒体新闻相比,校园网络新闻不存在印刷等工序的存在,相反通过借助网络的飞速便捷性,在最短时间内将新闻报道传播出去。可见,网络的存在完成了新闻报道由最近发生向正在发生的速度的转变。3.多样性校园网络新闻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多样性。由于校园网络新闻涉及面广泛,内容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从农业到科技,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二是形式的多样性。校园网络新闻通过网络技术表现形式由传统的文字图片又涵盖了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使得新闻内容更加生动清晰。4.储存的便利性校园网络新闻是可以进行储存的,而且不需占用任何空间。在需要时只要上网进行查询即可。正是因为校园网络存储便利这一特性,通过时间的不断变更,信息的不断储存,形成了校园网络信息资源。

二、提高校园网络新闻的策略

(一)拓展新闻来源首先,要加大对校园网络新闻的宣传工作,鼓励广大学校师生积极投稿,为学校网络新闻工作尽份心力。其次,加大校园网络新闻的对外宣传工作的力度,在积极校园网络新闻的同时提高学校知名度

(二)提高写作能力培养一支文笔好、责任感强的有力的校园网络新闻工作队伍。首先要对收到的稿件进行有目的的筛选,组织好稿源。其次要加强对队伍人员的培训。不仅要培训其新闻采写能力,还要对信息编辑员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进行培训。

(三)保证服务质量1.建立一个统一的网站,这样既有利于对校园网络新闻进行统一的编辑审核以及发表,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有关新闻的泄露。2.设立专门人员对成稿进行审核编辑,从而保证校园网络新闻的质量。3.设立奖励机制。这样可以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扩展网络新闻的来源,从而增加校园网络新闻的多样性。

三、结语

21世纪,是一个网络发展时代。网络作为新世纪的文化载体,加大对网络的建设不容忽视。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必定不能忽视其负面影响。加强对校园网络新闻的管理,十分重要。高校网络新闻作为高等院校信息资源的核心部分,对校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网络信息普及的现在,我们一定要掌握好方向,积极学习利用健康的网络知识,并对其大力传播,摒弃那些不健康的负面网络新闻,为校园网络新闻的净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曾艳宏单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2篇

【关键词】网络新闻;真实性;引导性;发展;社会;责任感;后果

前言

2009年,网络新闻层出不穷,从“贾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到“杨不管”,从“周老虎”到“躲猫猫事件”,中国大地上的网络新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在汹涌的网络新闻浪潮前,一些人予以客观的评价,一些人则大力吹捧,更有甚者看到了网络新闻所能带来的巨大影响力而不惜刻意制造假新闻,并由这些事件所引起的网络流行语更是繁多。这些事件的背后故事令人深思,而传播这些新闻的网络,也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背景资料:网络新闻的发展史

1、开始形成:20世纪中后期,即计算机开始普及的80年代

2、产生的背景: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万维网(WWW)技术成熟

3、第一家网络报纸: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San Jose Mercury News)创办

4、成熟:1998年9月11日是其成熟的标志。在这一天,美国国会众议院经过投票,决定将独立检察官斯塔尔的调查报告首先通过互联网公诸于世。不久,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将网络定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并以斯塔尔报告的网上作为“第四媒体”的标志性事件。网络新闻开始成长。

5、中国的网络新闻:发展史短暂,但是发展速度迅速。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在2000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有57.97%的用户上网首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各方面的信息,而排在首位的信息需求就是各类新闻。

6、未来: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未来,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将通过上网来完成,网络新闻的潜力和市场是十分巨大的!

……

现代新闻传播事业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一次次传播科技的革命都给新闻传播事业带来了一次次质的飞跃,而新产生的网络新闻,其出现与发展更可以说是现代传播的一次重要变革。网络新闻经过迅速的发展,并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大,,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日渐重要的元素,也日益成为广大受益者获取新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影响力也越来越重要。但是与传统的新闻媒介相比,作为一种新兴产生的力量,网络新闻的发展也势必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真正被人们所接受,其前景也势必是远大的,这也就要求网络新闻的制作者能够以更为客观和理性的思维去制作、传播新闻,既要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同时也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网络新闻制作者的任务是任重而道远的。

由上述说明可以看出,网络新闻的发展史是十分短暂的,但是却仍然能够牢牢抓住人们的视线,除了新兴事物所能带给人们的新鲜感和刺激感,以及与之而来的层层经济效益,更与网络新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分不开的。

1、时效性强

这是网络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网络新闻的首要特点。网络的时效性可以说是众所周知的。就跟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相比,纸质的新闻媒介,例如报纸,杂志,都是按照天数或月数来新闻,广播、电视通常则是按照天数或小时来新闻,而网络则可以精确到分钟,甚至秒来新闻。同时网络媒体的传播速度快捷,,制作信息相对来讲也更加简便。因此,网络媒体几乎可以随时随地新闻。举例来说,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令所有的中国人都为之震撼。5月12日14点46分,新华网最早发出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15:02央视播出了第一条地震消息,比网络慢了16分钟,而最快的报纸也只是当天的晚报。从时间的对比上,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新闻的时效性确实有着传统媒介所不能比拟的优越。

2、信息量大

网络新闻的信息来源分布十分广泛,它可以以整个互联网为信息来源地,其容量之大,使传统新闻传播媒介望尘莫及:报刊、广播、电视的信息量仅限于版面有限的纸张空间或较为短暂的时间里,而且有时还无法让读者去选择,只能被动地去接受仅有的信息。而网络可以建立起立体的相关链接,突破了传统新闻传播媒介局限性,使得信息量大大增强,读者选择的余地也更大,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十分便捷的。

3、多媒体化

网络实体,可以说是融合了现在几乎所有传统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都只能单方面的反映信息,或者欠缺文字性,或者欠缺动感性。而网络媒体兼具文本、图形、声音、图像等,且可根据需要进上述的形式随时更改成更为方便读者的形式,使新闻更能被读者接受。同时就目前而言,在新的数字式采编通信等技术的作用下,多媒体新闻编辑已经走向成熟,一些特有的多媒体编辑手段已经开始形成,其形式的多媒体性也更加突出。

4、互动性与交流性的强化

网络的传播性不单单是单方面的,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它的互动性和交换性较之之前的传统新闻传播媒介也更是大大地提高。在传统新闻传播媒体中,受众往往会受到各种方面的限制,比如报刊只能读取纯粹的文字和图片消息;电视、广播都、需按照已定的时间去收看、收听。而网络就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它包含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体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传播方式,读者只需要登陆到互联网,就可以在任何一个网站看到想看的新闻,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读者不再是被动地去接受信息,而是自主地去选择信息。同时,大家还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以评论,与众多网友共同交流,使得新闻的评论性和受众性更为突出。

当然,网络新闻的优势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网络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看到其便捷的优势的时候,也要看到它自身所存在的一系列缺陷。

1、重复性复制现象屡有发生

新闻,是要以“新”来吸引人们的眼球的。但是在目前的许多网站上,为了增加网站的点击量,大量的套用许多相对权威性新闻网站的新闻,甚至连许多报刊、广播、电视的内容也未能幸免。这样,新闻的质量也就大大地下降了。目前新闻重复复制这种简单的新闻处理方式的种种弊端已渐渐显露出来,而相互复制带来的后果就是新闻的趋同现象,同时也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影响了网络新闻传播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权威性不足

网络的随意性和自由性很大,人们的每一点评论都可能成为一条新的信息来源,而这些信息可能是经过理性思考分析所得出的正确的言论,也可能只是读者一时心血来潮的无理取闹,这就使得网络上新闻的虚假性大大提高,如“杨不管”事件,网络新闻上的报道只是说明了“杨不管”如何凶残地对待学生,以致使学生命丧黄泉,使得跟帖无数,人们声讨“杨不管”的暴行,却没有深度剖析。而当权威新闻新闻,重新为“杨不管”申诉时,连日来的网络声讨声已使杨老师身心俱疲。自由性和随意性使得网络新闻更容易误导读者,也更容易造成混乱,影响人们的生活。

3、缺乏对新闻深度的剖析

网络新闻作为新兴的新闻元素,已其多媒体性而略胜其他传统新闻媒介,但是网络新闻现今多以动态形式来信息,且由于网络链动导航的不合理,未能分层处理和展示新闻的深度信息,使得一般的动态新闻占据了主要的版面,其比例高达90%,但是相关的背景性报道、分析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的数量十分有限,这就使得许多读者在浏览新闻的时候会产生一知半解的感觉,无法更为全面的了解新闻,这也就更容易混淆人们的视线,产生虚假新闻。

网络新闻的双面性决定其今后的发展历程必将是长远的,在发展发面,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对网络新闻进行合理而又理性的分析。要想真正的发挥网络新闻的优势,道路仍旧是长远的。

1、深化改革,充分创新

网络的新技术是影响网络新闻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网络专题的表现手段,它能更好地反映专题的内容。在网络新闻中对于网络传播技术的更新和利用,不仅仅是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内在要求,同时还是受众的迫切需求。因此,我们现阶段更应该加强对网络新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扬长避短。

2、提高网络新闻制作者的素质

作为新闻的主要操作者,网络新闻制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新闻的质量,能否为读者带来高质量的新闻,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制作者的道德素养和思想素质。当然,不仅仅是指思想发面的素养,在技术和人力方面,网络新闻制作者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优化网络链接,提高受众阅读效率等。作为新生事物,网络新闻的编辑性,有效性和权威性仍需要网络新闻制作者的不懈努力。

3、加强与传统新闻传播媒介的联系

网络新闻自出现后便不断地与传统新闻媒介进行竞争,这种竞争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新闻的质量,但是目前,许多新闻网站并不能直接亲临现场去做报道与采访,形成了信息来源的缺失,而传统新闻媒介也在现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愈发地感觉到“迟钝”。因此,要想讲新闻再提高一个档次,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媒介的联合并被提上桌面,即要联合互动、统筹运作、内容共享、错位竞争。这样在报道一个事件的时候,各种媒介综合运用,交叉融合,使自身的影响力更能得到发挥。

结语

一种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过程的,而人们对于其认可,也必将经历一段漫长的过程。作为新兴的新闻元素,网络新闻的发展仍旧很漫长,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也要受到不断进步的社会存在的制约,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在这样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网络新闻需要以更高的层次,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发展,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更多的社会义务,它的发展,永远不会是终点,而是一个又一个的新的起点。

参考文献:

[1]《网络新闻专题探析》季桂林著 《军事记者》2001 03

[2]《网络新闻专题报道方式探析》戴晓蓉著《实践论坛》2005 05

第3篇

【关键词】网络专题 网络受众 滚动性 互动性

充分利用互联网空间的无限性、传播的及时性、传受的互动性等固有优势,在重大和重要新闻事件发生时,迅速推出滚动更新、海量内容、立体呈现的新闻专题,满足受众全方位、全视域、全过程关注新闻事件进展的阅读需求,是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竞争优势。正是依靠这种差异化优势,网络媒体不仅牢牢占据了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性新闻事件的首发媒置,在受众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由于网络新闻专题是各家网络媒体最重要、最具竞争力的新闻产品,面对如今网络覆盖日益广泛、网络媒体竞争态势越加激烈、网络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受众群体需求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如何继续拓展网络新闻专题的“创新空间”,使之成为提升新闻类网络媒体影响力可持续性的“增长点”,是每家新闻网站和网络新闻编辑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抢首发,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原创的独家新闻都是生存之本。而就网络的传播特性来说,独家的首发新闻更是传播价值至关重要的“引爆点”。

2011年1月19日12时07分,安庆宜秀区杨桥镇发生4.8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合肥有明显震感。12时20分,记者经多方了解,确定地震的位置为安庆市区和怀宁交界处,地震震级为4.8级,震源深度为9km。当时,值班编辑立即将这一新闻上到头条,时间为12时22分,这是安徽所有媒体编发最快的一条关于安庆地震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赶赴安徽省地震局采访的记者也从现场发回3份官方文字通报,在媒体中率先向外官方的权威信息。此时,奔赴地震震区的一线记者也传来了有关地震现场的第一条视频《安庆4.8级地震 宜秀区多户房屋受损》和第一张图片,这些报道都在全国媒体中做到了首发。

正因为这种首发优势,新安传媒网的文字、图片、视频被全国各主要门户网站大量转载,在当日新浪网制作的安庆地震专题中,来源新安传媒网的新闻占90%,新闻传播价值得到了最大化实现。由于在这一新闻专题上抢到了首发,新创办不久的新安传媒网在同行中受到关注,国内几家著名门户网站的新闻总监都表示今后要在重大新闻事件中与新安传媒网加强合作。《安庆4.8级地震》的新闻专题也因为独家首发的突出亮点获得了2011年度安徽新闻奖一等奖。

抢首发关键是网络采编团队要有敏锐的新闻意识。安庆地震发生的时间是2011年1月19日12时07分,新安传媒网的第一条官方消息是12时22分,而在12时10分左右,新安传媒网已经在社区论坛上转发了相关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网络编辑都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地震的消息并第一时间编发上网,确保了官方权威信息第一时间经过新安传媒网出去。

抢首发根本上要依靠团队的协同作战。在安庆地震的网络新闻专题制作,新安传媒网的新闻版编辑、社区版编辑甚至包括程序员都全身投入到新闻的即时编发中。在这一过程中,新安传媒网的编辑团队也和新安晚报的采编团队保持了全程联动,与一线采访的记者及时沟通,确保最新信息都在最短时间内由网站进行。据统计,新安传媒网共计编发地震文字新闻25条,图片新闻15条,视频新闻3条。通过这种协同作战,新安传媒网的地震专题不仅抢到了首发优势,而且不断巩固并牢牢占据了首发媒体的位置。

在重大事件报道中,网络媒体具有抢占“第一落点”的天然优势,但这种优势不一定能自然转化为“首发媒体”的成效。新安传媒网之所以在很多本地的重大事件中抢得首发权,原因就在于其核心编辑团队均来源于新安晚报,经过专业的新闻训练,能随时实现与报纸采编团队的即时联动。

从这一点来看,网络新闻媒体在平时要注重锤炼网络编辑及时最新新闻的意识与能力,要强化网络编辑作为职业新闻人的抢新闻意识,彻底摆脱将网络新闻定位于“转载新闻”的观念误区,才能将新闻本身价值最大化地转化为网络的传播价值,使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天然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重滚动,注重内容开掘纵深化

任何一个新闻事件,都不是孤立的,而将新闻事件的关联因素以及演进过程更加全面展示出来,正是网络媒体的独特优势所在。

网络新闻专题要充分发挥好网络媒体的这种信息海量化和可回溯、可追踪的传播优势,就必须要随着新闻事件向纵深发展,不断向新闻专题充实最新最快的新闻信息,争取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跟进事件的演化进程,将和新闻事件有关的报道都容纳在新闻专题中。

第4篇

[关键词]网络新闻 标题 创作策略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人对资讯的需求十分注重实效,要求阅读即获得。尤其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媒体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是现代社会中十分重要的新闻传播平台和舆论宣传阵地。人们对所需要的讯息通过快速的浏览标题进行筛选,因此新闻标题对于网络媒体视为生存根本的点击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新闻标题既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概括,也是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讯海洋中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呢?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工作者根据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网络新闻标题创作的基本原则,制定出写作标题的新策略,探索出适合网络新闻标题的新路子,促进网络新闻的传播。

一、实题为主,真实、准确、简洁,突出新闻的核心要素

网络新闻主要以实题为主,如《国家赔偿法拟规定依法刑拘后放人不予赔偿》、《青海成立监督组跟踪近80亿元涉灾款项用途》都是最新国家的和社会的热点,这两则新闻标题都直接点明新闻内容,实实在在。让受众一目了然新闻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素。网络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媒体,因此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假信息和一些真假难辨的信息,尤其是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虚假新闻,导致受众对于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同时有些网站为了增加点击率采用一些扭曲新闻事实或者将个别新闻要素孤立现象放大为全局性问题,故意制作与新闻内容完全无关的耸人听闻的标题,欺骗读者等等手段,导致网络新闻的诚信受到人们的怀疑。而,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不真实的新闻就没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尤其在诚信有待提高的网络上,新闻的真实性更应该为我们所重视。

由于网络新闻大部分采用列表式,没有报纸标题的主题、副题,且题文分离,而网络新闻的标题要在一二十字内高度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又要使标题准确地传达的信息,并对受众产生吸引力。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准确把握新闻事实,并能够将新闻中所蕴含的感情倾向和逻辑表达清楚。否则就容易产生误导受众的问题。另外,因为网络排版为了网页美观,相同栏目的标题要求字数相等,而且因为图片和一些动态图像的原因,网络新闻也很少使用字体、字号和色彩等来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这就要求在制作网络标题的时候能够简明扼要,实题明意。

二、善用网络标题群,树立网络新闻专题意识

“新闻专题是对某个关注程度较高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新闻事件、人物、现象、问题等进行的集合式报道。”十分适合网络这种容量大、超链接、多媒体的传播手段,因此网络新闻专题是网络媒体克服新闻标题字数少,文题分离等弊端的利器。网络新闻专题可以通过新闻标题的大量集合来实现,编辑可以根据新闻的关联性给新闻进行分类整理,也是网络新闻标题专有的一种标题样式。这种样式能够实现空间结构的层次感,还能够形成新闻专题,形成合力,实现受众的关联阅读和深度阅读,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如在腾讯网站上的《日本赔偿中国劳工是大误解》将有关中国劳工赔偿问题的有关新闻进行了整合汇总,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当然这种标题集群的构建较单一修改标题而言更加复杂,需要高度的策划意识,更具有挑战性,这也要求网络编辑能够树立专题意识,不断加强新闻专题策划的能力,实现网络新闻的价值整合。

三、善用超链接,文本、视频一个都不能少

网页内容丰富、结构复杂,浏览者会接触到海量的信息,有更广阔的信息选择范围,而网络页面的版面设计没有报纸那样灵活,也没有电视媒体的主持人和播音员,好似缺少了他们的自由度和可观赏性,但网络媒体的时效性和多媒体性却是以上二者不能比的。网络媒体的超链接更是以上两种媒体所不具备的,因此在制作网络新闻标题的时候应该善用超链接,运用层次化的方式把复杂的新闻报道变成多种《视频:北方多省市遭遇罕见沙尘 2300万人受影响》第一部分用“视频”增加形象感,紧接着用文字部分说明影响,构成一个连续报道的组合;从形式看,有视频和文字的相互印证、补充,又是一个多媒体组合。“这样的“组合”既适应网络受众浏览新闻扫描、跳跃式阅读的习惯,又发挥了网络媒体超链接的便捷、即时更新的优良传统。”要成功的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这就要求网络编辑对新闻内容有很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并具有良好的整合能力,突破传统的创新意识。

网络新闻的标题是网络新闻存在价值得以体现的关键,较与其他新闻媒体的标题来说网络新闻媒体的新闻标题其作用要大于“题好文一半”,但由于其只能做一行题,可能还要根据网页版面的要求来进行制作,且字数有限,因此网络新闻标题拟制的策略就要成为网络新闻质量提升的切入点和关键点。网络编辑更要积极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探索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新策略、新方法,不断提升网络新闻的传播时效性,为受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资讯。

参考文献:

[1]王长武.读题时代网络新闻标题的传播价值与语言策略.新闻界, 2009.12.

第5篇

网络传媒更多的是依靠技术支撑,这就决定了网络传媒的编辑不可能是绝对的、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改革,一些落后的编段将要被淘汰,一些新的编段不断的更替旧的编段。网络新闻的编辑不是单一的,网络新闻编辑活动要和社会活动具有广泛的联系,跟社会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他传播媒介都有很大的联系,网络编辑在不同的阶段含有不同的科学技术和技能方法。

网络新闻编辑必须有理论指导,同时还要遵循实践当中的经验,是融理性思维和技术特性为一体的编辑活动。网络的编辑流程优先对网络新闻作品进行选择优化、加工创造、完成美化、媒体结合、扩散传播,这是网络流程过程分类。从网络编辑过程来看,可以分为网络新闻页面设计、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网络新闻专题策划、网络新闻评论特点等。在网络编辑活动当中,网络编辑一直坚持的是开发开发原型作品,要最大限度的组合、优化成为可以向公众传播的新闻成品。网络的新闻编辑活动是有序的,它要按照客观规律形成一个可操作的工作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编辑过程。在有序的编辑过程当中有几个环节需要注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范进行一环扣一环地相互约束,吧整个网络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完成网络编辑活动规定的各项任务。

网络新闻媒体制作的过程当中可以分为有计划调研、选题、脚本设计、组织素材、加工集成、后期服务等。在新闻的制作过程当中选题和审读是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选题是新闻制作的向导,审读是新闻制作的优化作用。网络制作过程的有序的程序是新闻编辑顺利进行的保障,可以让新闻编辑工作顺利进行和有效的实现目标。网络新闻在编制过程当中要超过文本的结构,在新闻的编辑过程当中需要有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动画文本等,网络新闻需要根据网民意愿来制作,需要制作非线性链接,而且还要不受网民的地点点击,根据网民自己想看的内容去看。

1.3 新时代网络新闻的交互式特性

网络新闻的编辑活动技术超越了传统的印刷时代,向着网络科技时展。现代科技当中的由于电脑的容量大、信息多、检索方便等原因,网络新闻正在慢慢代替传统的纸质新闻,网络新闻的编辑活动的选择性大大增加了,让编辑活动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网络新闻的编辑也在不断的加快,在以前网络新闻不成熟的时候需要作出大量的工作,现在做到了及时播出。传统的媒体编辑活动都是单向式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媒体的编辑活动由单向式的转变为双向式,这样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网络新闻要做到改编作品随时补充新闻的信息和资料,把多余的文字删除,让编辑活动更加灵活互动,由以前的静态变为了动态新闻。

2.1 传播时效规律

网络新闻要具有时效性和价值的优化,新闻编辑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在不同的编辑价值观指导下,编辑者对新闻编辑活动会有不同的价值追求,对新闻稿件会存在不同的评价和取舍。新闻编辑活动的价值观基本要素是角色认定、社会规范认识、价值选择等。在现代的网络时代,传统的新闻价值体系发生了变更,尤其是及时性和全时化之间的关系处理,网络新闻的全时化和新闻自身发展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新闻的理念是及时性是对新闻报道追踪新闻事实的速率质量的保证,新闻在人们的角度来理解就是对最近发生事情的报道。网络新闻的发展把新闻的定时性拓展成了及时性,让新闻的时效性更加先进,网络新闻要求的时效性对网络新闻的编辑活动要求更高,要求网络新闻编辑价值观与时俱进。

网络化的发展给传统新闻编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新闻从时间到空间、主题到客体都发生了交互化、立体化和技术化的复合式改革。传统的新闻也把握好了这次改革的机会,充分的利用了网络技术发展原有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利用网络的方便借助网络来发展自己。网络版新闻是把传统新闻和网络技术融合起来打造出的新产品,满足了广大群众的需求。网络新闻在新时代的发展情况下,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新闻的编辑人员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作为背景。网络新闻具有双向或多向夸领域交融,需要多向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编辑活动,这就要求编辑主题的网络新闻编辑部在是一个单纯的网络编辑人员,需要集新闻写作、编辑和制作为一体的的结合。在现代的网络编辑活动当中,要以网络传播技术的交融点为基础,构建一个复合型网络新闻编辑主体,这是新时代下网络编辑的一个重要规律。

2.3 及时性互动规律

在网络新闻的编辑当中,从网络新闻的整体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整个编辑过程是动态的、及时性的。网络新闻在进行编辑的时候,编者要根据作者和网民的反馈意见进行调整。作者和网民的反馈的信息成为新的编辑的起点,这样可以让编辑过程一直向前发展。在这种动态的编辑过程当中,网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编辑过程当中要及时与网民、作者进行信息的沟通在编辑过程当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网络新闻当中,作者和网民的反馈信息是网络出版的重要信息来源,在网络编辑过程当中要及时获取网民和作者的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网络编辑的计划,提出新的编辑方案,让网络新闻及时更新。

3.结语

网络新闻编辑活动在文化创造和传播过程当中,网络新的价值判断和新闻的规范是要和社会相统一的,要符合社会变化规律这是网络编辑的基本规律。网络新闻的核心环节就是选择题材进行加工,需要编辑者进行各种的具体的、特殊的编辑活动,网络新闻的编辑需要各种不同的原则、方法、手段和因素,这是一项复杂的编辑过程,需要现在科学技术作为支撑的成品。

参考文献

[1]贾军.浅析网络新闻标题的编辑特点[J].西部广播电视,2013,15(133):421-422.

[2]裴永刚.网络新闻编辑对新闻的发掘途径探析[J].编辑之友,2013,5(18):144-146.

第6篇

【论文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评论也伴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而显出勃勃生机。本文分析了网络新闻评论相较传统新闻评论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新闻评论,指的是针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做出分析和解释的评论性意见。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历来被传媒高度重视,报纸、电视、广播都曾不遗余力地开设新闻评论栏目。而网络新闻评论是指在网络上就当前的新闻事件或事态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是意见表达较为自由的媒介评论。

根据网络新闻评论主体的不同,网络新闻评论大致可以分为网站评论、专家评论、网民新闻评论这几类。网站评论,即代表网站立场的评论,它通常由网站或网站所依附的传统媒体的编辑和记者,或网站的特约评论员来撰写;专家评论,指由网站特邀的专家对某个事件发表的评论;网民评论,则是指任何方式的网民意见的自由表达,主要包括论坛中的帖子和新闻事件后面的留言。①网络新闻评论除具有传统新闻评论所具有的理论性、思想性、有益性等特性以外,还具有传统新闻评论所不具备许多优势,主要有:

首先,网络评论具有连续动态性的特点。所谓连续动态性,是相对于传统新闻传播的静态而言,传统的新闻评论由于技术、覆盖范围等限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间隔,网络新闻评论突破了技术等限制,消除了网络新闻评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网民制作、传播、接受和反馈新闻评论的过程几乎同时同步进行,这使新闻评论在宏观上呈现连续、动态的特性。对于传统新闻评论而言,时效性是重要特性之一,即当新闻事件发生以后,新闻评论的写作者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新闻评论的写作并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传播出去。较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媒体在时效性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更便利的技术条件。在此基础上将这种时效性发展成为即时性,逐渐形成连续动态性。“全天候的滚动新闻是网络媒体独有的新闻形式,在网络上,新闻文本的时间已经细化到了几分几秒”,而新闻后面往往会有“我要发言”等为受众提供新闻评论的空间,只要受众有表达的意愿,即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尽情发表意见和观点。同时,网民写作的新闻评论越来越跳出传统的新闻评论写作模式,观点愈发自由和多样化。论点、论据、论证等都不再是必须的要素,一句话、一组词、甚至是一个表情,只要可以表达此刻的观点或情绪,都可以写作、发表并形成网民的新闻评论,省去措辞的推敲和斟酌以及论点的推理论证过程,节省大量时间。评论完成后,只要点击相应按钮,便即刻上传和,过程简单、对专业技术要求不高。这些微观的快捷操作最终形成了网络新闻评论连续动态的效果。

其次,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多元化特性。网络新闻评论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写作主体多元化、文本形式多元化、选题多元化、发表渠道多元化、编辑组织形式多元化等几个方面。写作主体多元化,传统新闻评论的写作主体以本媒体的记者、编辑为主,结合少量的特约评论员评论和专家评论,而网络新闻评论不仅包括记者、编辑、特约评论员以及专家评论,还包括数量庞大的网民评论。数以万计的网民有着不同的来源,独特的人生经历及各异的学历、年龄、社会地位等利于形成独立的新闻人格、新闻认识、新闻情感和新闻角色,形成多元的新闻评论写作主体;文本形式多元化,传统的新闻评论根据自身的媒体特色和局限分别以文字、声音、图像为主要文本形式,网络新闻评论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可以综合运用这些载体进行整合传播。同时,网络新闻评论还突破了传统新闻评论的文本标准和规范,网友甚至可以利用单纯的表情、符号、声音等发表评论,文本形式高度自由;选题多元化,新闻评论就是新闻评论所要描述的事物、现象或是要评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也是写作过程中的首要环节②。由于版面和时段的限制,传统新闻评论选题多数集中于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大多选题严肃、评论严谨。网络新闻评论从根本上突破容量的限制,为评论选题的多元化提供保证,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而对不同的事件、问题发表评论,使评论选题更丰富、视野更广阔;渠道多元化,网络新闻评论的发表渠道主要有网络新闻评论专栏评论、网络论坛评论、网民即时评论三种。网络新闻评论专栏主要发表媒体自身以及网民的评论性文章,独立成篇、新闻评论要素较齐全,基本延续了传统新闻评论的形式和特点。网络论坛评论主要是指网民根据各自兴趣自发形成的就某个或某类话题表达意见并相互交流反馈。网民即时评论通常是指网民在阅读相关新闻之后迅速跟帖作出的评论;编辑组织形式多元化,相对于传统的新闻评论编辑组织方式,网络新闻评论的编辑组织方式出现了创新,如利用网络的超大容量功能,进行评论汇编,就某热点讨论制作专题,为网友制作评论文集,建立评论数据库。③

转贴于

第三,网络新闻评论具有交互性的特点。所谓交互性,是指“后来的信息在顺序上与前面的信息的相互关联程度,尤其是后来的信息对早先信息关系叙述的程度”④。网络是双向交流的媒介,受众能在阅读评论的同时参与评论,任何人都是网络空间信息的一个结点,既接受铺天盖地而来的网络信息,又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同时新的信息,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而这些操作对于能够使用网络的用户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壁垒。当下几乎所有网站的新闻页面都附有“评论”选项,读者可以随时发表评论。在这样一个网络信息的集散地上,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信息的传播和反馈,相互交流和互动。技术的便利为网民的互动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和坚强的后盾,而网络的匿名性则为网民的畅所欲言提供了可能。网民在网络空间均呈匿名状态,现实生活相对应的身份和责任在网络世界均隐退,网民发表意见和言论可以规避“祸从口出”的风险,不必为说过的话负责任、不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对于当下具有倾诉欲的人而言具有无法抵抗的吸引力,网民可以完全根据个人兴趣参与不同的讨论群,出入自由、交流平等,全然没有后顾之忧,吸引和激发了网民的参与热情,网民的参与又进一步推动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讲网络新闻评论看成是“互动式评论”。传统新闻评论虽然也在不遗余力地开展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例如报纸有读者来信,广播和电视有听众电话甚至邀请受众进演播厅,但事实是,任何传统媒体在交互性上都无法和网络媒体媲美,网络媒体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是传统媒体的读者来信和电话参与不能望其项背的。

第四,网络新闻评论的大众化和个性化特色也是其吸引受众的重要魅力。首先是话语权向大众的回归。传统媒体格局之下,发表言论的权利属于社会稀缺资源。虽然广播、报纸、电视都致力于发展与受众之间的良好互动,但是由于版面和时间的限制,公众意见往往无法得到自由流畅地抒发。而网络技术提供的可能性,使任何可以接触网络终端设备的组织和个人可以在网络空间里占有一席之地,并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平等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受版面、时间的限制。话语权的回归使网络新闻评论真正实现了“观点的自由市场”,真正成为有着广大受众参与的交互式评论。其次,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使得网民有可能使用网络技术为公众提供的话语权。经济的发展使网络终端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不再遥不可及,网民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接触新闻事实,发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言论。这种互动式的评论,改变了传统媒体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技术的突破和竞争的要求逐渐形成了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广泛参与的受众从自身环境出发,选择与自己实际生活相关或是受到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表意见,使网络新闻评论从根源上具有平民化和鲜明的个人化印记,具体表现为个人化的选题、个人化的视角、个人化的判断和个人化的语言。大众化和个人化不仅是网络新闻评论的重要特性,也反映了当下关注个体、关注民生的时代精神。

第五,网络新闻评论具有鲜明的批判性。批判是网络新闻评论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前提是在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框架内,对某种思想、观点或者行文进行合逻辑的分析,其分析的结果是对该思想、观点或者行为的否定。⑤话语权由过去的被媒体精英或知识精英垄断的格局转变为人人都能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去中心局面,同时网络的匿名性使人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发表个人意见,这些都决定了网络新闻评论的批判性。伴随着网络新闻评论的产生和发展,这种批判精神更是被网民发挥到极致。庞大数量的参与主体,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团体,代表着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立场,他们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对某个新闻事件或事态予以关注并进行思考和发表评论。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人生经历去关注和分析新闻事件,形成观点和看法。在网络这个“自由的意见市场”上,各种声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相互之间平等民主,这些都使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强烈的批判性。综上所述,网络新闻评论具有连续动态性、交互性、多元性、大众化和个性化、批判性等优势特性,这使网络新闻评论相较于传统新闻评论而言对受众更有吸引力,虽然这些特性的存在不能掩盖网络新闻媒体权威性不足等缺陷,但是网络新闻媒体可以扬长避短,根据自身优势,为网络新闻评论拓展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①彭兰:《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②郑艳,《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 《新闻爱好者》,2008年12月(下半月)

③田秋生,《网络新闻评论的突破和创新浅析》,《新闻传播》,2006年第9期

第7篇

一、网络传播重量轻质

目前,许多网站的新闻标题浮夸内容空洞,没有交代清楚新闻发生的背景,没有实质的内容,使读者不能从报道中获取有效信息。另外,除几家大型网站能够全天定时更新外,其他网站新闻更新次数少,不及时。网络新闻增加法律纠纷。首先,我国现行有关著作权的法律中,缺乏与数字化作品有关的规定。其次,网络传播中存在许多不规范转载行为,有的商业网站直接转载其他公司或媒体的原创新闻。再次,由于监管力度不够,网络新闻中存在许多隐私话题,任何人的个人信息都可能在网络中被曝光。

二、网络新闻舆论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网络媒体失语问题。及时反映舆论,是新闻媒介引导舆论导向的主要职能。网络传播已经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若网络上各大媒体不能对社会突发事件或政府的重要决策进行及时准确报道,就可能会引发群众恐慌社会动荡。同时也会使谣言乘虚而入,影响公众对事实的判断。(2)网络新闻硬性宣传问题。首先,部分网络新闻偏离实际,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将不符合发展需求的观念强加于众,影响正确舆论导向。其次,网络媒体宣传基调过高,同样偏离了实际情况,引起公众的反感。再次,当今媒体推出的典型报道,虽然数量有所增加,但并没有深入人心,进而引发受众对媒体产生的权威和信誉产生怀疑。(3)网络媒体信息失控问题。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网络传播中存在着信息失控的问题,网络中流传的各种虚假新闻会让公众被误导,也会造成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不利影响。

三、如何加强网络新闻传播中的舆论引导

(1)占据网络新闻舆论的主导地位。网络传播舆论引导式一项系统性社会性的工作,需要国家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共同加强互联网安全维护、完善网络管理机制,对网络中存在的敏感问题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要切实提高新闻主体对正确引导舆论、规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密切观众舆论导向的最新动态,对引导舆论和规范传播做出客观合理的发展战略。(2)增强网络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首先,要利用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利用信息传播产生的遍在效果、累积效果和共鸣效果在网络新闻媒体上的充分发挥,来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其次,各大新闻媒体机构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这要求政府在资金或政策方面帮扶媒体,也要求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影响人们对新闻的关注与判断。再次,新闻媒体要利用交互式的手段了解受众的态度和关注点,进而判断应当如何调整自身的舆论导向以适应社会需求。(3)提高网络新闻传播者的素养。网络新闻传播者较传统媒体工作者在能力和素质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网络新闻传播者不仅要有基本的业务素质、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要懂得网络与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较强的整合信息能力,以适应网络媒介的发展。除了专业素质上的提升,网络新闻工作者还要有多层次、开放性、动态的思维方式,与网络传播发展的新特征相适应。(4)提高网络新闻传播的控制技术。网络媒介的发展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结合我国目前情况,应当在网络上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维护系统,自动抵制不良信息,拒绝错误舆论。并且要借助科学技术对互联网进行直接监控,提前预防网络暴力、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等危害公众利益的事件发生,为网络新闻营造一个安全有序、健康绿色的传播环境。我国当前网络新闻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机制仍然存在缺陷,网络新闻舆论的引导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我国与新闻传播有关的部门和新闻工作者,既要脚踏实地采取相应措施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要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来进行新闻传播工作,引导舆论发展符合时代特征。

作者:李爽 韩丽苹 单位:中国吉林网

第8篇

一、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

网络新闻专题由于其所依附的载体是互联网,因而网络新闻专题所表现的特征也有着与传统的新闻专题不同的特点,本文分述如下:

1,多媒体与超容量

与传统的媒体方式相比,网络新闻专题能够通过同步的现场信息,多元化的信息反馈等诸多方式,利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集成的对新闻专题进行深刻的追踪报道。多媒体所具有的综合、直观及形象的特点在网络新闻专题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网络新闻专题的多媒体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新闻传播所具有的综合效果。

与传统媒体的传播容量相比,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特点是其能通过主体网络所提供的容量巨大的数据库功能能够对题材进行深度的挖掘,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超容量的特性,能够在确保新闻专题内容丰富性的前提下进行全媒体性的传播,从而体会到一种类似于与读者日常生活体验相似的传播环境。

2 即时远程化

网络新闻专题在时效上突破了传统媒体所具有的非同步进行的模式。实现了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媒体传播,网络新闻媒体通常是对最近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同时还能够对与此相关的专题进行一系列的追踪报道。同时,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远程化特点,还能够实现在传统新闻专题中无法实现的远程化交流。缩短了人们与新闻事件本身所具有的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差距。从根本上来说发挥了新闻专题所具有的社会功能。

3 集成特点

网络新闻专题由于其载体所具有的容量小及即时远程性,因而有效地促进了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集成特点。网络新闻专题可以通过其网络载体实现其对新闻专题的动态连载,同时还能够实现与该专题相关主体在空间及时间上的集成。形成了新闻专题所具有的集成特征,集中了新闻所具有的表达特性,突破了传统新闻媒体所具有的受传媒技术及传媒容量等限制的诸多特点。

4 双向交互的特点

网络新闻专题由于其载体的特定性决定了其所具有的双向交互性。与传统的新闻专题相比有着在时间及空间上的优越性。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发展成为多元化的动态的交互传播模式。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双向交互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新闻信息所具有的各类选择需求。在网络新闻专题的双向交互特点的作用下,网民实现了与新闻的互动,不再是简单的接受者。

二、网络新闻专题的作用

1 及时的反映社会热点

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即时远程化及双向交互的特点,使社会热点及时的在网络新闻中得到反映。

网络新闻专题所反映的社会热点,从不同的侧面对我们生活的社会及经济环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反映,从而让人们能够及时地了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问题、矛盾。以随时提醒相关政府部门或者行业进行有效的应对。

2 扩大了社会舆论空间

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特点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舆论空间的发展。从目前网络新闻专题来看,都同时设置问卷调查和发表评论两种与读者进行双向交流的方式。网络新闻专题的存在。极大地促进了集合意识及社会舆论空间的发展。

从舆论的角度来看,人们将自身的意识演变为社会意识并进行公开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网络新闻专题的存在缩小了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网络新闻专题模式的出现促使把本来影响较小的局部意见演变为极大的社会反响,不断的促进社会舆论空间的进一步发展。

三、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趋势

1 网络新技术的不断应用

网络新闻专题的形成和发展与网络新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网络新技术对网络新闻专题的影响涉及到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方方面面。首先,网络新闻专题的出现,是网络新技术应用的结果。网络新技术所拥有的互动、声音、视频及模拟动画等多种技术的出现及发展,给网络新闻专题带来了与传统新闻相比之下极强的互动性及集成性等多种特点。正是从这个层面来说,网络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必然会是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趋势之一。新技术在网络新闻专题中的不断应用必然会给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2 网络新闻品牌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伴随着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其竞争态势也越来越严峻。在竞争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加入到网络媒体中。从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角度来看,网络新闻专题呈现的发展趋势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结合,同时网络新闻品牌在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促进下不断的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我国网站目前的经营来看。商业网站还没有对新闻事件获得直接的采访权,因而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将呈加强的趋势。只有这样,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才能够通过联合的方式共同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在新闻专题的发展上不断进行成本降低的同时,提高整体的竞争力,从而不断的为开创网络新闻品牌铺路。

3 网络新闻专题策划

网络新闻专题涉及到包括新闻专业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同时新闻专题自身所具有的特点都决定了网络新闻必然会呈现对专题策划的关注的不断提高。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及作用决定了网络新闻专题本身并不是简单的新闻报道在网络上的。网络新闻专题如果想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断地对新闻信息的资源进行挖掘,加强对新闻专题策划的关注力度。只有良好的新闻策划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新技术发挥新闻专题报道的作用,从而不断地促进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

四、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策略

1 选题的选择策略

网络新闻专题成功与否,与确定什么样的网络新闻专题联系密切。正是从这个层面来说,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与鉴别力。简而言之。需要网络编辑在网络新闻专题选题的选择上不断地加深对网民所关注的重大事件及新闻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做到对网民可能关注的重大事件及新闻具有敏感性,才能确定好网络新闻专题。

2 提高把握新闻事件的能力

从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获得有价值的网络新闻专题,网络编辑就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把握新闻事件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需要,从众多的新闻事件中做到有独到发现。网络新闻专题所体现的深层次问题需要网络编辑通过自身把握新闻事件的能力来体现。网络编辑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把握新闻事件的能力,才能与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趋势做到同步进步。

第9篇

信息技术时代的先知马歇尔・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认为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比如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无疑,网络媒介延伸了人的大脑和双手。因此,在网络主导写作的时代,只有理解搜索引擎优化策略,并能迅速适应这个以快制胜的时代,记者才能在高手如云的时代脱颖而出。

显而易见,网络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存在明显的不同,所有的新闻记者和网络都应当也能够了解其中的差异。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是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相比,其形式与文风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根据罗伯特・奈尔斯《网络写作教学》(teaching online newswriting)的总结,并结合笔者的观察与实践经验,网络新闻成功写作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步骤,并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个性化写作的创新与超越。

1.发现网络新闻写作独特性的方法

既然网络上的海量新闻要与报纸新闻和期刊新闻有所差异,那么记者就要首先了解网络新闻的独特性在哪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媒体还没有把握网络时代的机遇,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机遇是不存在的。网络出版提供了多种独特的新闻写作模式,而且启发记者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网络时代里迅速掌握这些方法,这样才可以让网络新闻在激烈竞争的时代里独领。

新闻写作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正统的教科书并不是学习的最佳素材,直接阅读网络新闻将是最有效的办法。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可以借助别人的经验而少走弯路,比如网络新闻写作指南一类的读物,这对于改善和提高网络新闻写作技巧是需要的。与传统印刷媒介新闻写作框架不同,网络新闻写作是通过博客、维客和论坛形式出现的文字样式。

2.网络新闻写作充满了神奇与魅力

博客的写作与报纸新闻最为接近,特别是专栏写作更是相似。博客写作并不要求全部用第一人称,实际上最优秀的博客就像最棒的特写专栏,需要的是震撼人心的独创性报道。但是多数博客的做法是发出与众不同的另类声音,以此吸引挑剔的读者的慷慨点击,这不是成功的关键。最关键的是作者必须把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敏锐的洞察力隐含于报道之中,让读者迅速而直观地做出自己的判断。当然,如果博客能随时随地更新就更好了。

维客是一种提供多人共同创作环境的网站,即每个人都可以任意修改网站的页面数据。因此,维客的作品最终是由作者集体完成的。它与报纸新闻的不同是维客新闻可以随时复制、修改和更正。当然,维客新闻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作者在加入最新的信息时与旧的文本完全吻合,因此在网络新闻的写作里,维客新闻是难度最大的。尽管如此,维客新闻依然是吸引读者不断更新信息的最好形式,也是激发网站流量飙升的直接动力。

留言板已经被报纸网站使用多年了,但最成功的莫过于那些独立的新闻网站,它们依靠留言板的功能聚合了大量的人气。最优秀的版主利用最高明的采访技巧,即把网站的大量留言集中归类,然后直接链接到网站的社区板块中,巧妙的话语、个人化的叙事和充满智慧的措辞,这一切都充满了神奇的魔力,吸引了一批粘着度很高的网络游客。

种子写作是把报纸标题的写作技巧应用到新媒体的方法,其本意并不是为了信息的传播,而是借助于写作的种子吸引好奇的读者的点击、挖掘和链接。报纸的标题是为了吸引读者阅读标题下的新闻,但种子标题是为了吸引读者通过RSS或e-mail来填补新闻,当然最好可以激发读者把种子播撒到其他的e-mail、即时讯息和Social Bookmarks(一个比较好的增加外链的手段)。那么,网络写作利用这些模式的具体技巧是什么呢?当然,传统写作技巧还是有用的,比如主动语态、结构清晰和措辞准确。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技巧呢?

3.直达读者眼球――为搜索引擎而写作

关键词是网络写作的关键一环。网络写作与报纸写作最大的一个区别是它可以直接进入搜索引擎的页面,因此,网络新闻写作必须准确地选用关键词,即最有可能被读者搜索到的词语。因此,作者必须设身处地地站在读者的立场写作,这样他就可以决定读者最有可能使用什么词语搜索到此条新闻。

主体提炼至关重要。为了增加被搜索的机会,网络写作者需要尽力把新闻提炼出1-2个主题,这样作者就可以在标题中使用选定的关键词和独特的主题,在此基础上使行文跌宕起伏当然是更高的境界。如果写作过程中产生新的观点,就可以另起炉灶单独成文,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实现不同新闻之间的共享。

超链接是网络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超链接不管对新闻的纵深语境还是对背景新闻,都是最基本的,新闻通过搜索引擎而出现的次数或日期,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新闻被置顶的机会。

第10篇

把关成为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

有一定规模的正规网络媒体,对网络新闻有着多重把关,把关主体呈现多元化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仍然是记者。目前大多数传统媒体已经开办网站,实施报网联动甚至培养全媒体记者。记者往往要一稿多投,报纸、网站、手机报等全面开花,最大化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而且网络新闻大部分来自于传统媒体,使记者这第一道把关人的作用异常凸显;

第二类可以称为普通网络编辑。传统媒体网站以及有采编权的新闻网站编辑,其把关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本媒体所采新闻的筛选。商业网站等非新闻单位网站主要承担着传统媒体或其他新闻网站海量信息的采集、筛选工作,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闻网站和传统媒体网站向综合性资讯门户发展,也加强了对其他媒体新闻的转载,各类网站编辑在把关职能上差别已经不大;

第三类是高级网络编辑。他们往往经验丰富目光敏锐,能迅速从普通编辑的大量新闻中,挑选出最有价值的文章,推送到最显著的位置,同时他们必须是网络媒体新闻价值观的忠实贯彻者,他们的选择将决定大部分网民会接触到哪些新闻信息;

第四类是网络安全监控人员。由于网络具有随时可修改删除的特点,网络新闻的把关可以在新闻后实现,而不像传统媒体一样覆水难收,网络安全监控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对现有的以及等待审批的信息进行辨别、筛选或者删除。

网络新闻把关主体的多元化还缘于网络信息主体的多元化。网络信息的把关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职业把关人,即基于个人行为的把关,包括原创信息的网民、转发信息的网民以及论坛版主等;另一类是职业把关人,把关属于职责范畴,包括前述的记者、普通网络编辑、高级网络编辑和网络安全监控人员,职业把关人具有组织性、专业性,对于网民信息的筛选过滤至关重要。例如搜狐社区网友的帖子,只有经过网络编辑对事实的核实,才可能被推荐到重要位置。

把关流程的Web1.0和Web2.0两大体系

为了更深入细致地研究网络新闻的把关机制,笔者尝试用下图来描述网络新闻把关流程。从图中可以发现网络媒体把关流程可以分为Web1.0和Web2.0两大体系。Web1.0体系中,网络媒体拥有非常严密的把关制度,从普通编辑新闻,到高级编辑推荐新闻,全程都有网络安全监控,平面媒体到网络媒体的转载以及不同网络媒体之间的转载都遵循同样的流程。此外,还有一些把关是由技术手段自动完成的,例如通过设置“禁词”可以阻止一些带有敏感关键词的文章。

由于网络媒体的新闻大部分来源于传统媒体,Web1.0体系的网络新闻把关流程与传统媒体的把关流程密不可分,并且具有外部化的特点,把关往往在多个媒体机构中进行,而不像传统媒体那样最主要的把关行为出现在媒体组织内部。图中报纸的新闻经由本媒体网站或电子报后,被其他网络媒体转载,这里的把关就发生在不同媒体机构之间。当报社发现稿件有问题后,会迅速搜寻被各网络媒体转发的稿件并要求处理,这时候把关就发生在不同媒体形态之间。

网民个人通过BBS、博客、微博等具有Web2.0特征的平台的信息,严格意义上说并不属于新闻,但对于这类信息的把关同样重要。Web2.0体系中,把关主体以网民为主,但全程同样有网络安全人员的监控把关,在信息阶段也会针对不同情况做技术过滤或人工审核。

这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图中①、②所示的环节,即从网友原创信息转变为网络新闻和新闻素材的跳跃,这是需要非常慎重的跳跃。网友原创信息没有正规媒体的信誉作保障,其质量和可信度都大打折扣,一旦被网络媒体当做新闻或被记者作为新闻素材使用,就有可能给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带来可乘之机。近年来有一些记者不经严谨的调查和细致的核实,就以“网友曝”的叙述方式将网帖内容当新闻报道出来,这是一种违反新闻专业要求、很不负责任的行为,没有当好把关人的角色。这样的新闻很容易再被网络转载持续发酵,形成网络上以讹传讹的恶性循环。

把关效果的强化与弱化并存

互联网是海量、开放、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平台,传统媒体相对而言则是信息量有限、封闭的媒介组织,不同媒介的把关效果必然有所区别。对于网络新闻的把关,现实中大致有三种效果,与传统媒体相比强弱不一。

第一种效果是完全阻止某些信息的传播,可以理解为对网络新闻做减法。通过技术手段配合以适当的人力,可以轻松实现对整个网络的实时监控,阻止违反相关政策法规或格调低下的信息进入网络传播领域,并迅速将已经的有害信息删除。由于传统媒体新闻的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网络这种事后把关的效果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可以说是网络新闻把关效果强化的最明显例证。

第二种效果是从大量的初始信息中筛选一部分进行网络加工、传播,可以理解为对网络新闻做加法。与报纸版面和电视时段相比,网络空间的信息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传统媒体的新闻几乎无需筛选全部转化为网络新闻,这一道把关效果微乎其微。人人都可以信息的自媒体时代,使网友原创信息大量上网,网络成了非常易于进入的信息传播渠道,网络新闻把关在第二种效果上体现得较弱。

第三种效果是从网络上现有的大量信息中筛选一部分,使之获得进一步的、更广泛有效的传播,可以视为网络新闻的乘法。虽然网络上存在海量的信息,但每条网络新闻被接触的概率大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哪些网络新闻被网络编辑加工处理和放大传播,哪些新闻被淹没在互联网的大海中。例如,每天搜狐网的新闻数以万计,网友原创信息更是不计其数,但在各频道首页推荐的新闻非常有限。这种把关能使不同网络新闻的传播效果有天壤之别,相比而言,报纸头版头条和次要版位之间,电视黄金时段和非黄金时段之间的差别便显得微不足道了。因此,网络新闻在第三种把关效果上远强于传统媒体。

第11篇

【关键词】网络新闻 跟帖 舆论 话语权

随着web2.0的出现,网民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博客、社区、BBS等都成为了网民进行信息和沟通的工具。然而,无论是博客、社区还是电台、报纸,都无法实现传统新闻资讯与读者及时的互动交流的愿望,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新浪网于2000年6月最早开设了与网友进行互动的功能。这一平台的建立解决了网民与媒体之间实现互相沟通的难题,通过跟帖的形式,网友在网络上逐渐实现了自己的话语权。

一、网络新闻的“跟帖”现象

网络新闻跟帖这一形式首先出现在商业网站,它指的是依附于网络新闻报道而存在的一种短小精悍的网络跟帖形式,是受众看完新闻后所感所想的自然流露,是受众接受新闻后所产生的心理反应的外在表现或情感的宣泄,它不能脱离网络新闻报道而独立存在。目前,大多数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均设有跟帖评论窗口,供网民发表观点。

跟帖一直以来受制于技术条件而发展缓慢,而跟帖现象真正成为网友瞩目的焦点,并从幕后走向前台,还得归因于网易的“盖楼”现象。2003年12月3日,网易公司出现了第一条针对平面媒体新闻内容的跟帖。2005年2月24日,网易第一座跟帖楼盖起。加之识别IP地址技术的突破,跟帖迅速流行起来。2008年网易共239.7339万条新闻,收获4165.8635条跟帖。而网易2008年的年终策划《无跟帖,不新闻》则使跟帖现象引起了受众的广泛注意,展示了这一新闻衍生产品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体育新闻的跟帖经过几年的发展,其影响力已经显现出来,甚至出现了专门去收集精彩跟帖的网站。

二、网络新闻“跟帖”现象的特点

1、群体性

跟帖是网络文化中最平民、最具亲和力,也是参与度最高、参与人数最多的组成部分。由于在网络媒体上信息的过程非常简单,而且网络的进入门槛很低,在拥有了电脑的基础上,只需要简单的上网技术就能够成为网民。因此,网络能吸引众多的使用者,并且在没有其它渠道发表自己的观点时选择网络来实现自己的意见表达的权利。众多网络使用者的意见聚集起来就能够形成庞大的舆论群。网络实现了一个跨越性的发展――网民可以将意见直接出来,既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也能够在他人的跟帖中寻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户直接阅读跟贴评论,并激发了人们看到精彩跟帖,马上前赴后继持续跟帖的热情。

2、瞬间性

自发、及时、客观、未加审查地传播,是互联网传播新闻信息的特点。在网络上,新闻信息是即需即得的,网友可以在任何方便的时候浏览新闻,了解事态发展,并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发表看法。而且,网络的快捷使网友的评论能够马上出现在网络上,被其他所有关注同一新闻的网友看到。阅读新闻,查阅跟帖,引发感慨,自觉跟帖,在这样一个简短的过程中就又给某条新闻盖了一层楼。

3、不同观点的对峙性

由于网络媒体的进入门槛很低,网络使用者的数量急剧增长。据CNNIC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披露,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已突破3亿,手机上网用户达到1.55亿,占网民总数的46%。如此多的网友间必定会出现观点和立场的差异,因此,网友在跟帖留言时可能会遭到别人的质疑,引发一定的争论。对于跟帖的作者来说,这种观点的对峙性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帖子和观点展现给其他网友,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心理满足,还可以与那些有着不同观点的发帖者进行辩论。可以达到既了解别人的想法,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的效果。

4、与传统新闻媒体联系的紧密性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可以互相推动。从以往来看,网络热点话题形成的主要来源是新闻报道,而新闻报道对于网上的信息关注却并不多。但2007年以来,传统媒体与网络的互动明显加快。网民在网上发帖,传统媒体跟进报道,网民再根据报道进行讨论,媒体再报道,网络报道的热点就这样以滚雪球的方式迅速扩大。

网络新闻媒体对传统媒体具有依赖性,传统媒体是网络新闻媒体的信息源。因此,跟帖是在传统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出现的,而众多网友在网络上所的针对新闻报道的跟帖也不单单是网民对新闻的简单态度和评议,它也是新闻本身的另一种附加值。有时候它甚至会纠正新闻本身的单一和传播的偏差,从而引导出更恰当的新闻视角。

三、网络新闻“跟帖”体现了受众的话语权

话语权意即言说与表达应该享有的自由度,它是社会在尊重自然权利与崇尚理性法则之下私权利对抗公权力的状态,是公民依法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政治权利。网络话语权就是指网民所具有的表达观点的权利,这种权利主要是网民通过网络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以及各种社会现象提出建议和发表意见的权利。网络话语权也能通过集合性的效果而对权利机关产生一定的影响,发挥潜在的影响力。

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选择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网络民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了社会的原生态的民意。随着国民的政治素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话语权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掌握说话的权利才能成为真正的权利的拥有者,而网络的低门槛则给人们实现话语权提供了一种便利。

新兴的电子传媒如网络突破了传统媒介单向传播的弊端,通过自由、平等的匿名交流,通过新闻跟帖、论坛等空间无阻隔的互动形式使得公众的观点、意见被尽情表达,收到及时反馈。以往不能形成群体意见的话题现在有了公开展开的可能性,覆盖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空前的表达自由,使网民在社会中展现了前所未有的主动姿态,这是网友话语权得以实现的具体表现。

四、网络新闻“跟帖”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网络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因为网上浏览新闻的方便、快捷、经济、内容丰富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选择网络来获取新闻,而传统的报纸、电视等媒体则被冷落。跟帖的互动性特点更是将网友拴在了网络上,相比较网络上的自由表达,传统新闻媒体的受众则是比较被动的。

另一方面,人的获取权利的本性也是促使传统新闻媒体受众向网络靠拢的原因之一。因为针对网上新闻的跟帖可以使受众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主人翁的感觉,这种感觉通过传统媒体是得不到的。而且,在当下政治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人们会更向往能找到自由发表意见的领地。网络新闻跟帖正迎合了这样一种心态,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种需求。所有这些跟帖的特性都吸引了网友的眼球,并且刺激了受众最敏感的神经,使他们积聚已久的活力爆发在网络上,从而使网络新闻跟帖热闹起来,而相应的,传统媒体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

结 语

网络新闻的“跟帖”是一种现象,它体现了网民急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心情,表明了网民自主意识增强的现状,也展现了民意所形成的舆论所具有的强大力量。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传达整体社会舆情的平台,也是民众的民利得以实现的一种良好的途径。在各大网站的新闻排行榜上,一些热点新闻的跟帖量达到几万条之多。跟帖这一新闻依附功能开始显现出其独特的市场价值和潜力,受到各大商业网站的关注,也逐渐成为各大门户网站新的竞争平台。■

参考文献

①陈堂发 主编:《媒介话语权解析》[M].省略nic.省略/index/0E/00/11/

index.htm

③周敏、范红芝,《无跟帖,不新闻――跟帖的价值与门户网站的品牌化运作》,《传媒》[J],2009(6)

④殷秦,《2007年bbs跟贴凸显六大网络舆情特点》,《网络传播》[J].2008(2)

⑤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第12篇

一、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特征

(一)新闻传播速度快

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网络新闻应运而生,相对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网络新闻是一个新的概念。时效性是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网络的帮助下,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由于新闻的范围广、流程简单,网络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新闻,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二)新闻消息来源多元

与传统新闻媒体相比,在网络平台上新闻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为大众提供更多的信息,为用户提供便利。同时,由于信息共享的特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新闻。朋友圈的小视频也可能是新闻的来源。此外,网民对新闻的评论也影响着舆论的导向。

(三)新闻传播自由度高

由于网络新闻的规则较少,互联网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新闻,不受传统新闻写作规则的影响,这样写出来的新闻虽然存在着不规范现象,但是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新闻的真实度。网络新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促进信息全球化的发展。网络新闻传播的出现可以使受众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真正实现言论自由和赋权。

二、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现象

(一)网络新闻内容虚假问题

新闻报道是对社会事件进行描述和评论的过程。新闻传播的关键是要吸引受众。这意味着新闻报道必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很多人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引人注目的效果”,夸张地写标题,甚至点击进去发现标题和文章内容不一致。“标题党”现象已经成为内容与标题不一致的新闻行为的统称。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些不良媒体经常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传播和捏造内容。这种做法一方面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模糊了网络新闻行业的发展前景。虚假新闻是娱乐新闻传播中最容易出现的,其内容大多是捏造的。这些新闻的目的仅仅是引发话题或败坏当事人的名声,这种现象与娱乐新闻的流动密切相关。

(二)法律规范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网络变化

在现实社会中,法律体系和规范日益完善,可供不法分子钻取的空子越来越少。然而,在网络世界中,法律法规的建设起步较晚。很多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个机会钻法律法规的空子,这对网络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网络上的很多案件都无法与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案件相比。从数量上讲,相关部门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摸索前进的道路,但积累起来的问题使网络管理更加困难。由于国外网络事业的发展历史较早,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参考外国制定网络规章的经验来完善我们的网络法律法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为社会主义服务,形成良好的媒体生态环境。

(三)低俗新闻使得网络媒体形象受损

一般来说,网络新闻具有明显的庸俗化倾向。这些低俗的网络新闻已经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些谣言涉及国家机构和名人,因为这些因素往往会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此外,网络新闻中常常充斥着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使得网络媒体环境乌烟瘴气。一些人在写新闻时喜欢披露各种吸引眼球的内容,如公众号“二更食堂”低俗炒作空姐顺风车遇害案,将罪犯的具体犯罪细节出来,且用语粗俗不堪,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如果这种现象长期持续下去的话,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最终作用于现实社会,使社会风气变得麻木、冷漠和低俗。更严重的是,人们会不再相信网络媒体传播内容的真实性,转而轻信谣言。

三、规避网络新闻道德失范现象的对策

(一)强化相关部门的主导作用

知情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如果知情权得不到保障,那么其他的权利也无法行使,所以要想打造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必须要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新闻行业进行约束和管理,从而促进行业的发展,使低俗、黄色新闻无所遁形。在网络上弘扬正气和主流价值观,并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使网络新闻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政府部门的积极行动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朝着良性运行的方向发展,促进媒体转型升级。

(二)建立责任体系,实现网络实名机制

在新的网络社会关系下,现有的网络新闻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网络新闻传播快速发展的需要,要建立健全的责任体系。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会使个体的行为淹没在群体中,这就会使一些人做出一些不符合他们通常行为方式的事情。要规范网络秩序必须施行网络实名制,使每个发声的个体不再隐匿于互联网下,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互联网秩序。由于网络新闻传播范围很广,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进行网络新闻的传播,所以网络的管理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网络实名制的方式。网络实名制实施后,用户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样可以有效缓解捏造事实和传播虚假新闻的现象。有关部门也应注意检查。一旦发现不良网络信息,应及时追查源头。如果个人在传播不良信息,相关部门应该严厉处理个人,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彻底解决一些失范问题。

(三)创建文明有序的网络新闻舆论空间

为了及时改变网络新闻在编写和过程中的种种失范现象,创建一个文明有序的网络新闻舆论空间,纠正网络新闻的错误倾向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将网络舆论的管理纳入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一个能够对全网舆情进行检测并可以及时做出回应的舆情监测组织,避免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产生持续发酵的不良舆论。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在面对一些敏感的事件或不透明的信息时,要及时发声,不给谣言创造机会。适时举办专题新闻会,对一些引发重大舆情的事件进行引导,确保舆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制约机制,创建文明有序的网络新闻舆论空间。

(四)提升新闻人员职业素养,加强行业自律

当前,新闻“标题党”泛滥,与新闻记者疏于防范密切相关。要在很大程度上遏制这一不良趋势,必须从源头、从新闻工作者自身做起,加强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素质教育,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水准。此外,道德缺失也是不容忽视的现象。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新闻行业门槛较低,导致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参差不齐。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将法学课程纳入本科新闻专业的课程体系,目的是防止新闻专业的学生触碰法律的红线。此外,在就业期间,不断开展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增强法律意识。但是,目前我国的这类措施相对薄弱,加强行业自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出现了很多吸引眼球的“标题党”,这增加了对网络新闻监管的难度,所以提升新闻监管力度十分必要,我们必须努力控制“标题党”,把它们扼杀在摇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