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行业趋势

教师行业趋势

时间:2023-06-05 10:30: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行业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行业趋势

第1篇

【论文摘要】随着金融创新业务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金融市场需要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是职业教育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从金融行业对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要求入手,提出了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目前金融证券行业发展呈现新趋势,中国中产阶段不断壮大导致的理财需求的增加,金融品种创新、金融营销手段创新、金融服务创新是金融行业新特点,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不断深化,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是主要趋势。整个行业由价格竞争、营销竞争转向服务竞争创新,新趋势对应用型金融人才在质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金融专业主要面向金融行业一线岗位,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需要把握行业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培养的人才才能“适销对路”。

一、充分的行业调研,明确与细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深度分析行业与企业,精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要建立由专业教师、校外专家与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座谈会,与行业专业人士进行深度访谈、专业论证会等形式,形成专业调研报告,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精准定位,形成专业培养目标。根据金融市场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对课程结构与课时安排进行优化,更加凸显了专业特色,更好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使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吻合。

2、解构职业岗位,分析岗位工作任务,明确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方向

金融专业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分析金融行业职业岗位:一是通过毕业生调查。对毕业生进行持续跟踪调查,与毕业生举办座谈会,分析毕业生在金融行业主要的职业岗位,明确职业岗位标准;二是通过教师企业挂职锻炼。高职专业教师要求实务能力强,对行业企业精准把握,需要教师经常到企业挂职锻炼,金融专业可以把教师企业挂职锻炼与行业调研结合起来,调查金融机构公司的职业岗位及岗位工作任务,通过分析每个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根据金融专业人才需求可以确定的方向有:证券期货方向、银行方向、投资理财方向、保险方向等。

二、遵循“工学结合”的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创建校内实践平台,使真实业务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为实现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可以推行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金融专业的特点,我们可以实行“课证结合”、“课赛结合”、“工学结合”,结合相关金融企业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强化实践教学,建立金融实训室的基础上,可以与企业合作,创建校内实践平台,把企业真实的业务引入实践平台,紧紧依靠校内实训平台与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真实的经营性实训,使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相结合,体现金融专业特色。

2、根据金融行业持证上岗的要求,建立“课证融合、课赛结合”的教学体系

充分利用金融行业标准化、证书化从业的要求,建立“课证结合”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专业在合理定位人才培养方向的同时,根据行业发展要求,把证券从业资格证书考试、期货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助理理财规划师考试等资格认证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资格证考试内容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形成“课证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资格证书考试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双重要求,把课堂理论知识教学与课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金融是虚拟经济,技能培养有其独特性,竞赛是一种金融专业非常好的培养学生技能的手段,专业可以实行“课赛结合”,举办如股票模拟投资大赛、期货模拟投资大赛、理财方案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技能,完成上岗证与技能培养双重目标。

3、引入企业资源,建立了“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着力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金融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就专业调研、产学合作、人才培养及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广泛的合作,充分利用了行业企业资源,为专业学生提供来自行业企业优质的培训,提升学生技能。

三、建立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它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系统操作技能,从专业这个层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建立一支充分满足教学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一是优化结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关注点的变化,制定培训内容,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教师顶岗实践机制,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多深入金融企业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挂职顶岗等方式,定期派专职教师到金融机构第一线了解行业与岗位。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进理论教师得到实践锻炼,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二是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而且熟习本金融行业、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可以针对这些行业企业兼职人员,开设讲座类课程或实训课程,并在教学时间上灵活机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兼职教师作用。否则时间上的冲突与内容的不适合,许多兼职教师将无法承担相关教学任务。

四、建立丰富专业教学资源

1、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任务,实现课程资源优质化、网络化

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建立优质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自学,课程资源建设的标准要按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标准解构重构课程内容,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职业岗位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环境、情境、场景,确定课程资源建设任务,解构与重构课程资源,资源在数量和类型充分满足教学需要;课程要实施操作性强,实训项目设计合理;课程资源做到最小化,即一个概念一个资源,一个(组)案例一个资源,便于灵活组合,及时更新;现在网络十分发达,完成建设的所有课程资源课程可以在网络上,所有资源实现了网络共享,供学生学习。

2、根据行业与专业特点,编写了适应职业教育特色教材

教材是教学载体,一本合适的教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至关重要,金融专业相对而言,专业群体数量不大,教材开发较少,特别是适合高职高专的具有可操作性,训练性较强的教材教材相当缺乏,针对这种现状,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参与,组织编写核心课程教材,编写模式可采用任务驱动,根据学生就业岗位与工作任务要求,对整个教学内容序化,对各知识点进行梳理与重构,结合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分模块进行整体结构设计,教材编写尽理做到了内容丰富,业务流程清晰,技能训练设计合理可操作,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特点,有效实现目标具体化、实训流程化、内容序列化、学习任务化,体现学生所练的是企业所用的、教师所教的是岗位所需的、企业所要的是我们所培养的,教材中每个项目的完成至少有一家企业业务骨干全程参与和全力投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保证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内容的有用性、实训的针对性。

五、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度措施。专业建设内容丰富,涉及的面比较广,规范有效地管理是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重要因素,学校就必须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如有关兼职教师管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实训室管理等。二是经费措施。专业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实验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硬件与软件的投入都比较大。因此,需要学校在经费方面要大力支持;三是获得行业企业支持。获得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合作,通过双向交流和合作,就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四是合理规划,责任到人。专业的建设总目标明确可行,根据总体目标,制定专业的建设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规划,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行业英语;教师队伍;旅游;英语教师行业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28-01

一、问题提出

众多学生反映在高职阶段大学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出现了严重脱节,若授课教师既能在英语语言知识方面进行讲解又能将必要的行业知识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那这一矛盾便得以化解。而将专业特色融入整个教学环节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基本定位,所以介于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者之间的行业英语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那行业英语究竟由谁来进行授课,英语教师还是专业教师?如何组织课堂?如何认定行业英语双师型教师呢?

二、现有条件分析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从2008年起开设,专业设置主要涵盖酒店管理和旅行社业务两个方面。第一、二学期设置160学时公共英语课程,第四、五学期设置96学时旅游专业英语课程。如开设行业英语课程,又该由谁来承担教学任务呢?

专业教师vs英语教师

既然行业英语涉及英语和专业两方面的知识,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都可以承担教学任务。但同时都需要进行跨领域的培养。

专业教师英语化的培养主要集中在部分英语较好的专业教师,他们专业知识丰富,操作熟练,但英语语音、语法知识以及对英语教学方法等有欠缺。由于从业的教师均需掌握一定的教学法等才能上岗,英语教学法的学习对于专业教师来说困难并不大,但也需要长时间的教学锻炼才容易出成效。而众所周知,英语基本功及语言能力的提高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不经过长期系统的学习和大量有效的练习不可能达到教学要求。因此专业教师英语化的培养,相对来说困难较大、短期内无法实现。

英语教师大都主修英语教育、英语语言学和文学等专业,有良好的语言基础,掌握一定的外语教学法和方法论,相对专业教师来说,对英语教学法运用上要容易上手得多,短期内效果显著。但毕业后大都直接进入到教学岗位,没有相关行业的实战经验。对行业英语中的专业理论、术语及操作的理解困难,对行业发展动态的把握有一定困难。英语教师行业化培养即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从理论和实践上来补充和强化英语教师在行业领域所欠缺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和学习可以帮助英语教师在短期内初步了解某一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入门较快,实际岗位上的实践学习会加深其对专业知识和整个行业流程的理解并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经过上述比较不难得出,英语教师行业化培养比专业教师英语化培养在实施难度、时间及可行性上都有很明显的优势。所以,行业英语教学的师资应以英语教师行业化培养为主。

其次,从我院实际情况来看,我院现有英语教师15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9人,研究生4人;旅游专业教师6人,讲师1人,其余均为助教。英语教师近五年来从事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旅游专业教师近年来深入企业锻炼,平均每人每年实践锻炼6个月,专业知识及技能均十分过硬。由此,在我院采取英语教师行业化转型、专业教师辅助进行合作式行业英语课程课堂的方法更能发挥各自优势。

三、实施方法

1.拓宽行业知识学习渠道

专业教师的英语口语交际及英语教学法的学习可以通过开展集中培训、课程锻炼并坚持长期自学中逐渐得以增强。而主要负责教学的英语教师行业知识学习就需要拓宽路径。

(1)校内学习

鉴于英语教师还承担校内其他教学任务和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校开展专业知识学习是主要渠道。①英语教师跟随旅游专业学生进行一定学时的专业课程学习并接受考核;②安排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结组成一对一小组,进行课外的行业知识指导;③集中举办专题的行业讲座课程。

(2)企业实践

真正的行业知识还需深入企业学习,可挑选适合的英语教师到旅游行业相关企业进行实地锻炼:在酒店进行轮岗学习,熟悉各部门业务及英语需要;在旅行社学习团队接待流程及旅行社运行知识;在景区学习讲解;在各会务场合学习会展组织等。

(3)资格证书

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取得行业相关资格是英语教师行业化转型的最有力证明。如考取导游证、酒店管理证、景区讲解员、会展师等。

2.建立合作教学课堂

鉴于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各有所长,建立合作制教学的行业英语课堂,由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进行教学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组成小组:按照专业学习的效果,结合教师特长,将适合进行行业英语教学的专业知识丰富、课堂教学效果好的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结对组成合作教学小组合作备课。成员的组成应遵循专业知识范围异质,教学目标同质的原则。

(2)分配任务:根据教材学生等具体情况分配具体的任务,如明确谁是主讲人,谁是观察人。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每堂课的角色和任务均可不同。如讲解到酒店概况及发展趋势这个环节就应由专业教师主讲,英语教师观察。因为涉及到的主要是专业知识而非语言交际。

(3)实施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主讲人主导,观察人补充。当然,课堂组织形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行各自语言的平行教学或者平均分配时间的交替教学。

3.完善师资激励制度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双师型”教师待遇,在制度和政策上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使“双师型”教师在晋升职称、评优评先、工资津贴等方面享受优厚的待遇,以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而我院现有的双师认定方法只是针对专业教师。考虑到跨行业学习的难度,对公共课教师双师的评定应采取比专业教师稍低的标准进行评定。既可以参照专业资格证书,也可以考虑一定年限的行业从业经验。

参考文献

[1]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界,2008(1)

第3篇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 教学团队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069-01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在中药学教育方面的主导作用,应转变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团队建设改革的探索。中药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点:借助与中药种植和生产企业的合作关系,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推荐、学校考核录用、挂职使用、互相兼职、有偿聘用等多种途径,引入企业的技术人员、经验丰富的药工,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通过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等途径,培养现有的专业教师,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

一 专业带头人培养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在现有专业教师中选拔1名具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和教科研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课程改革趋势,能指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骨干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专业带头人的主要任务是:(1)带领教学团队进行专业人才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制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2)带领教学团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核心课程;(3)具体负责教学团队中各位教师的发展方向、培训目标、培养措施,整体提高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4)具体负责实训项目建设,开发实训项目,保证理实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顺利实施;(5)负责和企业联系,圆满完成社会服务任务。

选拔若干名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一定的实践水平,熟悉本课程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有较强改革意识,能积极参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专业教师,通过到企业锻炼、业务进修,跟踪专业技术发展动态,开展技术交流,提高其业务素质;通过制订倾斜政策,创造宽松环境,到行业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加强其实践技能培养,提高科研水平,取得专业资格证书。骨干教师的任务主要有:(1)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完成工学结合中药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2)编写具有行业地域特点的、创新的特色讲义,完成教材建设;(3)完成工学结合的优质结合课程建设;(4)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教学质量;(5)紧密联系行业企业,跟踪中药行业的发展,不断革新教学内容。

二 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下企业,规定专任教师一年内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在中药种植和生产企业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

三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与中药种植和生产企业广泛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形成校企互动、共享共赢机制。增强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从合作企业中聘请2名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再聘请高水平技术骨干担任专业建设顾问。兼职教师的主要任务有:(1)参与专业课程建设;(2)参与实践基地建设;(3)指导学生校外实习;(4)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任务。

四 健全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学科设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学科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入选者,在出国研修、国内高访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和推荐,具体措施如下:(1)国内访问学者,学科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重点大学或科研机构做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其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2)出国留学研修,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做访问学者、攻读学位、开展合作研究等,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3)国内外学术会议,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及时了解本学科前沿信息,跟踪本学科最新发展水平。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促进他们密切追踪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提高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第4篇

关键词:会计师 讲师 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渐旺盛,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执教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1986年国家教委制定实施了《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资格、职责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方面对职业学校的教师进行了明确。1998年国家教委制定实施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进行了首次的明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的不断扩招,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的增大,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用人单位不仅需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员工,而我国现阶段学校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较高,但缺乏实际操作技能,为此,学生为了毕业后的就业,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是具有双面性的,既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这样就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具有系统的相应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这就是“双师型”教师的产生。

对于“讲师+会计师”教师来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职责主要是专业课教学,在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中,这是一部分特殊的群体,无论是能力,还是素养都要求:“讲师+会计师”教师要投身行业、职业领域,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领,首先按照行业职业道德操守进行办事。因此,“讲师+会计师”教师一方面需要对相应的教师职业道德进行熟悉,并要严格遵守,另一方面对相关的会计行业职业道德也要进行熟悉并严格遵守,同时对于制定过程、内容,以及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作用等都有明确的认识,进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对于“讲师+会计师”教师来说,在教育教学工程中,一方面能够胜任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能够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等。因此,“双师型”教师为了胜任本职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的行业、职业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对于“讲师+会计师”教师来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市场和行业,以及对应的职业和职业岗位群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和完善,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行业、职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培养力度,同时对专业进行积极的开发和改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讲师+会计师”教师一方面需要在校园内进行交往与协调,另一方面需要与企业、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等进行指导。对于“讲师+会计师”教师来说,为了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能力,另外需要具备企业、行业的管理能力,同时熟悉了解企业行业的管理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进而对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进行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行业职业种类繁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讲师+会计师”教师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等,同时对新情况、新现象进行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更新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满足外界环境的需要。

对于现有的专业教师,职业学校可以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和培训,同时对专业教师进行安排,使其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专业实践,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并且通过专业实践,进而在一定程度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出现新的发展趋势,进而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带着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请教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加强实训教学环节,职业学校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讲师+会计师”转化。

教师是学校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一个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发展状况,优秀的“讲师+会计师”教师,为企业、行业输送大批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拥有一批高素质的“讲师+会计师”教师,是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趋势也是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必要。

参考文献:

[1]姚贵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03).

[2]张君华,左显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发展途径探讨[J].职教论坛,2008(11).

[3]姚贵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广西教育,2003(02).

第5篇

一、基于学生发展要求的课程设计应用

科技大学按照教育现代化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所有的过程都从学习者的需求开始,实行专业、课程结构、学习方式设计等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力求做到学生自主、多次、多样性、开放性选择。对此,基础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要进行课程设计,关注学生的发展,生活和生命。首先,优化契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针对统编教材内容的重复性问题,对其进行解构和整合,甄选出符合学生具体现实需求的教学内容,可以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科门类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凸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可以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凸显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可以结合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凸显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对内容进行不断的丰富和更新,坚持个性化培养、差异化培养,以构建出基础课对市场适用,对学生管用的教学内容体系。其次,创新触动学生知行的教学方法。针对简单灌输的教学形式,对其进行多元化拓展,寻求激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通过逻辑论证的理路引起学生的兴趣探究,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针对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构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链,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社会、职业岗位、注重情感体验和道德体验的内化,让学生知荣明耻,培养他们的道德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最后,探索激发学生进取的考核方式。针对以考为本的应试教育模式,对其进行多样化的开放考察,可以增加过程管理成绩的比重,采取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可以把成绩纳入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评价中,同选优评优、选拔学生干部等评等定级相联系;可以把实践能力纳入考核指标,单独设置学分,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切合应用科技大学“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基础课课程设计在本着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要加强实践环节,突出职业性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实现职业性与科学性结合,教学方法上探索感性体悟与理性思辨结合,在考核方式上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这样才能体现出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保证大学生对基础课的认可,形成适用于应用科技大学的基础课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二、基于区域特色发展的协同合作应用

科技大学致力于服务地方区域发展,是校企协同创造,产业机构和教育结构同步演进的发展模式。对此,基础课要深入企事业单位调研,与当地的区域发展特点相结合,形成学校、企业、地方协同推进的改革合力。第一,开展与企业专项科研合作。基础课科研方向要紧密联系企业技术发展与变革,服务于实践教学和学生未来职业需要,同时学校可设立科研转换机构,使教师教学成果向企业市场需求转化,以实现科研效果的针对性。第二,构建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模式。针对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基础课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实现职业和学生的直接对接,企业和学校的联合培养。可以聘请企业的相关专家定期给学生做讲座,实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案例讲授,激发学生对角色转变过程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素质和法律常识的重视;可以设立校内外联合培养基地,基础课的老师可带领学生到合作的基地中进行参观、调研、实习,让学生直观的感知到走入工作领域不仅仅需要专业的技术才能,更关键的是要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规范等等,达到合作育人的目的。

三、基于教师队伍的特殊诉求

应用科技大学对教师队伍有着特殊的诉求,它规定教师必须具有与所教授专业相关的长期工作经验,有到企业中从事实际工作和研究的能力。对此,基础课的教师要走到学生之中,深入企业中去,把学生在企业中切实需要具备的素养和能力演绎到课堂之中,并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多元化教师队伍。一是在教师选聘上。针对固化单一的教师队伍,基础课应该创新教师的选聘制度,把基础课教师的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纳入到选聘标准中来。可以聘请知名院校的优秀基础课专家,实现不同院校的培养交流模式,做到专兼结合;可以让辅导员兼任基础课的教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了解学生的所想所需;可以吸纳已经退休或离任的那些在企业中做党务工作的资深人员或是政府部门人员,实现行业需要和理论讲授的双重互通,满足学生的职业需要。这样一支结构合理的多元化教师队伍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把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真正内化到学生的具体行为之中。二是在教师的要求上。作为承担国家育人使命的基础课教师,必须具备知识的广度、理论的深度,政治的高度,这点毋庸置疑,但同时作为为应用科技大学学生这一群体服务的教师还应该具备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的能力,将科研方向紧密联系企业行业技术发展与变革的实际,从而深度开发探索基础课的改革新趋势;还应具备到企业行业中调研、实践甚至体验具体工作的能力,从而有效的将职业所感所得贯通到课堂之中,还要具备开展组织学生工作的能力,以辅导员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深入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这样的基础课教师才可能改变传统的从概念、原理出发去讲授课程,而尽可能多的融入产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的要素,满足市场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三是在教师的培养上。为了适应应用科技大学教师队伍的需要,要给予基础课教师一定的学术假期,让他们与学生共同走入行业企业之中,从事实际工作或研究,了解行业要求与学生实际之间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更新和扩充知识;要提供基础课教师培训的平台,让他们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方式,相互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等。坚持这样的选聘制度和要求,致力于这样的培养,就能构建出一支符合应用科技大学建设的基础课教师队伍。应用科技大学建设已经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改革新模式正是对中国教育趋势的即时关注,对中国人才培养结构的适时关怀,它将始终坚持把应用科技大学的理念贯彻始终,将共同要求与特殊要求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与应用科技大学相匹配的基础课改革路径。

作者:王海荣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

第6篇

摘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也有效助长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在此过程中,电子商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有利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电子商务人才势在必行,但当前的许多院校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情况并不乐观,在电子商务教学中不能有效结合市场发展机制等,致使其教学质量相对滞后,亟待通过教学方面的现代化改革,来促进对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本文将从分析当前电子商务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市场发展机制,对新时期的电子商务教学的发展趋势及对策进行积极探讨。

关键词 :电子商务教学;市场发展机制;现状;对策

新时期的发展条件下,电子购物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种消费模式已然席卷了大街小巷,成为了当前人们工作生活等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2014年的相关统计来看,全国网购市场规模达到了27600亿元,而对应的网购用户数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1亿人,这一经济发展趋势促生了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当前的职业院校,更应紧紧结合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和方向,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方面讲求从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趋势入手,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这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及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时期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综合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淘宝商城是众多B2C电子商务企业中用户渗透率最高的,据2013年中国B2C购物网站交易规模市场份额调查统计显示,有57.7%的B2C网购用户选择使用了天猫,接下来是用户渗透率为16.4%的京东等等。在新时期电子商务发展中,市场竞争逐步加剧,由于受到物流配送不及时、存在资金短缺等众多风险,使得一些缺乏竞争的B2C电子商务企业面临淘汰,但这一现状并不会影响到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反而会有更多的商家进驻此行业,电子商务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也会加强电子商务企业市场资本化发展,此外,为了适应网购用户对日常工作等方面的需求,新时期的电子商务企业呈现出市场的百货化发展,增加了网购用户的黏度,使得对应的商品需求呈多元化发展,进而打造的百货化“网上百货商城”将使所在企业增加了更多的利润点,成为了当前发展的一大趋势[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群体更加青睐C2C和B2C电子商务,这种购物方式成为了80、90后年轻消费群体的首选,但是C2C平台购物存在交易欺诈等诸多问题,且没有专门的接受投诉机构,使其电子商务信誉受损,制约了其发展,而B2C平台购物则具有制度方面的优势,如安全的支付保障、物流配送和退换货等较完善等,使其逐渐成为了当前网民较为认可的发展模式,进而渐渐发展成了主流的消费模式,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2、当前电子商务教学现状分析

结合电子商务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呈现出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这一现状也导致了职业院校课程建设跟不上社会发展对此类人才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专业及课程设置方面不尽合理

作为近年来的一门热门专业,电子商务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继而我国的大多职业院校都开设了此门课程,也吸引了众多的学生来学习此专业,但从后续的课程开展来看,显然一些职业院校并不是非常了解电子商务行业,致使其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没有与行业发展实际情况挂钩,一些院校使用的教材过于落后、陈旧,使其所教的知识已远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发展应用的现状,缺乏实际运用中的可操作性。此外,年轻教师成为了职业院校电子商务教师的主力军,基于其实践经验的缺乏等原因,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一些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教出的学生存在实践经验缺乏的现状,没有达到教学的实质性要求,加之一些学生对此专业了解较少,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等并没有明确规划,难以适应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这势必将影响到此专业学生及此行业的快速发展。

2.2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当前职业院校发展中,重视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并未由于素质教学的推行而得到彻底改变,很多职业院校在电子商务教学方面仍然沿用了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很少进行实训课程方面的学习,致使实践操作课程所占比例较少,长此以往必然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教育职业院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在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方面并未投入充足的资金,这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制约,在实习安排方面,更多地以简单了解电子商务操作流程为主,这种方式致使学生失去了实际的操作锻炼,使得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高[2]。

3、市场发展机制下电子商务教学的发展对策

在新时期的发展大背景下,电子商务教学不应停留在重理论等方面,转而应当积极结合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情况,优化改造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的职业院校的开展,为社会发展培养出真正有促进作用的电子商务人才。

3.1 优化设置电子商务教材内容

在当前的职业院校电子商务教学开展过程中,教材是基础,为了完善对它的优化设置,应将整个教学定位在理论逻辑起点的基础上,围绕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等进行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全面阐述电子商务运营方面涉及到的管理、安全以及高效等问题,并讲求借助具体的方案、手段等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教授。在教材的组织过程中,应当结合对规范电子商务企业的组织系统的提炼,论述电子商务企业与企业的电子商务经营机制等内容,并阐述清楚资金流等与组织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以往的案例,重点分析电子商务的经营、盈利模式等,最后有效地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式,让学生明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政策环境与安全问题,使得学生能从电子商务的新颖教材出发,去积极融入对电子商务运营的了解及运用中去。

3.2 明确电子商务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的开展都是有针对性的意义的,电子商务教学也不例外,应当将对电子商务原理、特点等的明确了解作为此教学的基础目标,也就是注重学生对电子商务基本知识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重点分析物流、信息流等与“认证机制”等的关系,使得学生建立起电子商务架构,并促使学生去根据此对电子商务的基本规律进行了解,此外,应当结合当前电子商务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对其经营规律、现状等进行了解,积极把握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使得学生做好毕业后投身电子商务工作的准备。

在基本规律认知教育的基础上,应当进行的便是电子商务应用教育,一是电子商务模式的虚拟经营方略,这部分的内容又包含了新时期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模式、网站信息维护等,其作用体现在虚拟经营感性与理性认识方面,结合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网商”意识,能够清晰了解此商业模式的流程与方法等。后续教学中,为完善学生对电子商务运营的了解,应当就信息流、物流等网站平台的组建技术等向学生教授,进而有效消除其对电子商务的神秘感等。

最后,应当进行环境安全管理教育,具体说来,此环节的教学任务涉及三个层次的内容,有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以及网络安全和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实施过程中,应当本着资源共享的教学理念,带领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的前提下,积极进行上机实践,让学生能在模拟环境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及运用[3]。

3.3 坚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当前职业院校教学的大环境下,为了适应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形势,培养出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首先应当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结合以往的发展经验来看,“双师型”教师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学的关键,基于此,应当遵循“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执行标准,重视对“双师型”电子商务教师的培养。具体实施中,首先学校应当运用具备的资源,结合当前电子商务领域发展的前景,为教师提供实训基地,定期邀请和选派成功人士或优秀教师实施培训,注重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应当注重校企合作,选派教师去实训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全方位提高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其实施高质量的电子商务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应采取一些激励措施,让教师进行电子商务发展前景等方面的调研,使其能及时了解此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为职业院校电子商务教学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3.4 建立电子商务实验室

新时期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为了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教学与学习平台,应当有效建立电子商务实验室,本着为教学服务的理念,将其运用在电子商务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分角色参与其中,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具体实施过程中,职业院校应当在财政资金的规划上,结合当前发展的大环境,有意识地向电子商务专业倾斜,在相关软硬件设备的购买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完善职业院校电子实验室的建立,继而组织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和安排模拟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对参与其中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为了促进电子实验室在当前电子商务教学中的高质量运用,应当在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团队,并对应分配任务,讲求各个团队之间的相互配合,然后进行电子商务方面的交易,在完成一次交易的基础上,让参与的学生互换角色,体验整个行业的发展过程。经过多次交易后,对于各个业务岗位的基本需要,参与的学生都能进行大致的掌握,也渐渐熟练了这个实验室的运作流程,对其中涉及到的相关专业技能,学生也可以进行有效地掌握,利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适应工作[4-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网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主流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且已经验证其在经济领域的成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基于此现状,培养出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已成为了当前职业院校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电子教学存在的弊端的基础上,从建立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坚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为新时期的电子商务教学的高质量开展进行了积极探讨,以期能为新时期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何冰,陈建莉.市场发展趋势下的电子商务教学发展创新研究[J].电子商务,2014,09:68-69.

[2] 费佳艳.基于市场发展趋势看电子商务教学发展[J].青年与社会,2013,11:168-169.

[3] 杨学习.电子商务教学要贴近市场发展趋势[J].电子商务,2012,08:71+79.

[4] 徐越.网络生态视角下电子商务业态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4

第7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为社会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变大。高等院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生需要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设计专业的最新流行趋势,使得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并且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践教学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艺术设计工作的特点,让学生掌握艺术设计最新的趋势,提高学生设计作品的艺术性。

二、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

1.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重点内容

首先,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课时。高校实践教学课程应该在不同年级中安排不同的课时,学校应该有计划的实施实践教学。根据环境艺术教学课程的特点,学校需要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合理分配,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同时安排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合理搭配,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其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需要在专业的实践基地内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受到当地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学校应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结合当下的流行趋势建立独特的实践基地。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明确城市的文化、历史等特点,与相关的企业合作,建立具有代表性的实践场所,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最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方式不同,需要教师充分掌握实践教学的特点,掌握专业的流行和就业趋势。实践课程的教学教师应该在相关企业进行锻炼,在实际工作中考察,了解当前的工作特点,不能够脱离实际来进行实践教学。同时,学校可以要求业内知名人士到学校讲座,将最新的行业趋势带给学生。

2.增加实践项目的安排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可以安排其他的实践项目,包括社会调研、设计比赛、项目实践以及实习等等。首先,社会调研。社会调研能够让学生了解专业的特点,主动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向,包括行业分类和市场需求调查两种。学生在执行行业分类调查时需要对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进行分类总结,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环境艺术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收集一定的素材,能够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进行市场调研时能够了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环境、趋势等,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自己日后的工作方向,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其次,设计比赛。设计比赛是一种特殊的锻炼设计能力的方式,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参加设计比赛,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同时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设计比赛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学校的学生的能力,明白当下设计专业的趋势。然后,项目实践。学生参加单位的项目实践,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提高自己的画图能力和协调能力。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参加项目实践,教师和学生共同在企业实践基地中完成项目实践。最后,学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参加专业实习。学校可以为学生安排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或者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了解专业的工作特点,工艺制作流程,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学校需要加强与当地的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产品的设计、生产以及销售管理的过程。同时,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为企业提供新颖的设计作品,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作品和优秀的工作人员。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

1.完善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与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同,需要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制定合理的考核计划,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收集资料,做好实践笔记,记录自己的工作,最终能够设计优秀的作品。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需要制定合理的比例,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最终的作品设计来完成最终的成绩考核。

2.完善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式

教师的考核评价中应该纳入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内容,督促教师能够认真负责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同时,学校应该将教师在实践基地中的实践成果纳入到考核评价中,保证教师能够有效开展实践工作。

3.加强与实践基地的交流

学校应该派专门的负责人员与实践基地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负责管理教师和学生的实践状况,让工作人员对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尽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信息技术专业群;双师型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重要举措。然而,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的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趋势、能驾驭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的专业带头人,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既是教学能手又是技术专家的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是推行现代学徒制的重要前提之一。

1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面临的问题

专业群是由一个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遵循“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将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主要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提升其信息及智能化技术服务水平,对接网络技术服务、软件技术服务、APPUI设计服务和虚拟现实服务等节点,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整合专业教学资源而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模式如图1所示,要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需要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理论教学素质,实践技能教学素质,还要有良好的行业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因此,培养“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在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中显得尤其重要。但我们在积极建设高职信息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

由于高职院校师资的主要来源是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本科院校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主,这些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工作经历,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另外,多数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也难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到企业的实践中,因此导致“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据调查,多数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足50%,远远达不到教育部评估体系中70%的优秀标准。而信息技术专业群是着眼于信息技术服务的专业群,服务于各个行业,实践操作能力较一般专业群要求更高,因此,“双师型”教师比例应达到90%以上。现实却远远不足。

2)“双师型”教师素质不高,能力结构不合理。

目前的“双师型”教师大多属于“双证型”教师,很多教师拥有网络管理员、软件设计师、网页设计师、UI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科研任务压力较大,教师很少从事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实践工作,也没有时间精力进入相应的实验室或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不具备相应的实践动手能力,不清楚本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可以说,这些教师暂未真正具备“双师素质”。

2专业群建设中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为了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信息技术专业群双师型队伍,我们在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依托学校的现有软硬件条件的基础上,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通过校企合作、多方联动、拓宽渠道以及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培养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

我们聘请行业内有较大影响的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建立大师工作室,明确名师、大师工作室的工作任务(如表1),重点培育有一定基础的校内名师工作室。针对信息及智能化技术开展创新性技术研发和应用服务,在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形成有较大影响力的成果,带动教学团队的整体发展。

2.2大力培养专业(群)带头人与骨干教师

聘请本行业内业务精精湛、了解本行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专家担任专业群兼职带头人,同时,制定校内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如表2),重点培养校内熟悉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趋势、能驾驭信息服务专业群建设、具有较强综合协调能力的专业群带头人;通过到相关行业企业挂职、出国访学、技术服务、学术交流等途径,培养专业带头人,使之成为引领本专业发展的专业带头人。

另外,每个专业聘请1~2名研究专长为Java应用开发、大数据、移动应用开发、智能系统等方向,掌握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具有行业影响的企业专家为专业带头人,校企联合促进专业发展。

专业群的建设需要一支强有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我们按照博士化、硕士化要求,提升教师学历,确定主攻方向,按照信息服务岗位的要求培养技术能手,同时通过多岗位历练、多渠道培训、多项目实践,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高级职称的双师素质骨干教师队伍(如表3所示)。

2.3努力打造兼职教师队伍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为了扩充兼职教师库,丰富教师结构,保证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我们逐年从紧密合作的服务机构、信息企业中聘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为了提高这些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其教学质量,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有效地培养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是每学期开展2次针对兼职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培训;二是鼓励他们参与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以及相关专业课程建设;三是安排有经验与一定教学水平的兼职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2.4建立教师工作站,推进产学研合作

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建立教师工作站。我们目前已建立五个相关的教师工作站,通过以教师工作站为依托和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实践研修,推进产学研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2.5强调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双师队伍建设保障制度

以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为核心,通过思想教育、制度范、政策激励、典型引领等多种方式,积极培养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大力弘扬高尚师德、践行师德规范,不断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打造一支为人师表、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同时,在学校管理层面上,也应该出台一些配套的制度,以保障双师队伍建设的顺利实施:第一,加大投入,建设集“产、学、研、教”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生产工作流程、岗位操作标准、技能操作规范,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环境;第二,制定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规范教师下企业锻炼标准,使专业教师下企业成为一种常态;第三,拓宽教师队伍建设渠道,学校应集结行业内优秀企业,建立良好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采取联合培养、互利互赢的模式为教师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提升提供条件;第四,保障教学科研经费投人,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横向合作项目研究和技术服务,强化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积极组织开展科研活动;第五,不断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制度,在评先评优方面,科研立项、课题开发、学术研讨等方面优先考虑有企业锻炼经历的教师。

第9篇

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离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更好地推进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高职英语老师首先必须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1-3],具有本专业的实践能力,了解行业发展趋势,能够把握专业发展动态,使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要求[4]。国内外大量职业教育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不仅指出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更是大力推行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要求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作用,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①-③。张小建副部长在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地区培训工程2006系列活动上讲话时指出,“校企结合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技校、培训机构是工业化的产物,离开企业的需要,学校无从发展;而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做强做大,也提出了对学校提供培训服务的强烈要求。只有校企结合,才能产生规模效应,才能走上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实现跨跃式发展”[5]。这使以校企合作模式促进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可能。高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统一,理论应知与操作应会的结合,充分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作为人才培养过程的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其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必将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必须走出课堂,跨越教室,走入行业深入企业。英语教师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习和了解先进工艺和流程,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领会企业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然后将这些东西融入到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贯穿到入学教育、顶岗实习、职业指导和就创业教育中,有效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办出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二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非常重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研发展的职业教育的道路已成为共识,学校也已开始构建专业认知、项目实训、专项实习、课程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实践育人体系,让学生实时了解本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了解对所学专业的最新需求,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主要靠高职教师来完成,作为高职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英语教师更是不能仅停留在英语知识的传授上,还要在授课过程中使英语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专业有更密切的结合,所以更需要深入行业深入企业一线。但是,就目前情况看,高职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英语应用与职业和专业结合度较差,其专业发展大多没有走校企合作的途径。为了更真实地了解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笔者对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天一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5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作了随机问卷调查。每所学校发放25份问卷,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占问卷数的90.4%。问卷共从7个不同角度测试高职英语教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和对校企合作的参与程度,取得详实的材料后研究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有较为科学的依据和基础。

(一)高职英语教师与行业企业联系不紧密,校企合作意识不浓。根据对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1.7%的高职英语教师有制定有专业化发展目标及计划;具备双师素质的比例较低;只有8.7%的高职英语教师具备某项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或经验,具备双师素质的比例较低;54.6%的高职英语教师曾经去行业(企业)实践或锻炼过;曾经去企业参观学习与交流的占34.3%;调查显示能主动与企业联系,了解行业动态及发展趋势的仅占9.7%,90.3%的高职英语教师没有主动意识要深入企业行业,了解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英语教师的关注度就仅在于对学生语言的教学和培养方面,久而久之,高职英语教师就成了高职教师中与行业企业联系最不紧密,校企合作意识较为淡薄的群体。

(二)高职英语教师对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路径了解不够。由于对职业教育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够,导致校企合作的意识不浓,继而对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了解不多就成为必然。当高职英语教师被问及校企合作是否对自身专业化发展有用时,98.5%的高职英语教师认为校企合作对自身专业化发展有用,其中认为非常有用的占58.7%,只有1.5%的教师认为无用。但对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调查结果了解得知,80.3%的高职英语教师是通过自主学习实现其专业化发展的,11.4%通过各类培训,只有8.3%的是高职英语教师是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专业化发展的。综上所述,高职英语教师有一定的专业化发展意识,但还不够;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虽然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校企合作的意识不浓,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在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强化,路径还不够清晰。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当然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持续发复的过程,特别是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如何走产学研的发展道路,如何在传授语言知识时与专业知识结合,如何在语言的同时融入企业文化和精神,如何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教学要求与企业要求结合,有效促进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成了十分有意义的研究。

(一)学校实施定期顶岗实践制度,让教师与行业企业亲密接触。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以对接产业为出发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在优秀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执教水平”[6]。基于此,在高职实施定期顶岗实践制度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选择,实施定期顶岗实践可以让教师走出教室和校园,走入行业和企业,走进生产一线和技术前沿。选择行业技术和管理领先的企业,采取脱产和半脱产,挂职锻炼、跟班实践、参观考察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老师定期下企业顶岗实践。在真实职场中获取经验是促进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能使教师更直观地了解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在法国,合作的行业企业负责要向职业学校提供有关行业和职业文凭的信息并建立信息资源中心,落实教师在企业内长期实习;在澳大利亚,教师培养建立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循环终身教育模式。教师除参加各种新知识讲座和新技术培训外,还必须定期到企业进行技术实践,或定期返回行业兼职,以适应市场对职业教育的新需求。因此,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是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也是职业学校密切与企业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英语教师与行业企业亲密接触后,英语教师实践能力的增强和实践经验的丰富,必将在授课中促进英语与专业更密切地结合,有助于学生获取更真实的经验。(本文来自于《宜宾学院学报》杂志。《宜宾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二)学校建立定期培训制度,让教师与企业实时交互。根据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高职教师应该实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能够把握专业发展动态,使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要求[4],因此,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定期举行培训就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德国的学校提倡不同机构、不同部门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培训高职教师,许多企业为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也举办一些培训邀请高职学校教师参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提供的针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多数仍侧重于英语教训,面对高职英语教师专业知识欠缺这一情况,企业的培训可以更好地弥补这一欠缺。学校也可以依托相关行业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企业培训实践基地,以满足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定期总结交流培训工作,依托“双师型”教师企业培训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专业引领等方式,广泛开展培训,提升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积极作用,以顶岗实习、合作项目和专题培训等形式有计划地培训教师,让英语教师与行业企业实时交互,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师徒结对,让教师现场体验真实工作过程。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了促进“五个对接”的内涵,要求专业要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对接,高职英语教师在走入企业时深入到技术技能岗位上去,由师傅带领了解真实的工作过程、职业标准和产业技术创新情况,从而在育人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完成与产业、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的对接。在教学上,很多学校通过老教师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高职英语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这种模式,与企业工作人员结成形式上的师徒关系,形成互动纽带,充分发挥企业专家传帮带的作用,让高职英语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工作过程、企业的需求并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难题。严格把好选师关,优选精选德技双馨者担任师傅,包括“土专家”、“岗位能手”等,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技术精湛、岗位多元的师傅队伍。从基础、基本的环节入手,充分发挥其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精心传授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为防止“师带徒”活动流于形式,还可以从签订“师带徒协议”抓起,从形式到内容加以规范,明确师徒责任义务和计划目标,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督考核。高职英语教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现场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了解工艺流程和要求,增加了教师引导学生的知识和自信,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四)教师应加强自主学习和职业教育研究。教师应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自主学习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源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质是一个终身持续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将与研究行业企业需求、研究教学与技能型人才辈出培养的关系,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这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既有外部条件的支持,更有教师自身的能动作用,在终身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成长,是教师逐步走向成熟、完善的过程。职业教育是一种紧贴社会需求的岗位教育,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岗位不断涌现,使得高职英语教师更需要终身学习,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是职前与职后综合培养的结果。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有这样的特征:能自主发展,有持续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有职业热情,有专业精神,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思想或个人化的教育哲学。

(五)坚持“双证书”制度,显化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成果。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是“五个对接”的内容之一,这主要指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也可以说是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作为高职教师具备双师素质,以双证书为手段,促进转型就理所当然。1996年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提出“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高职院校的“双证书”制度在学生中得到了广泛认可追逐,双证书效应在学生层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作为高职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除英语相关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外获取某个行业,比如金融、房产、建筑、计算机等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较少,教师们自觉主动参与高职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关的行业知识的学习较少。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除自身的学历证书和教师资格证外,也应积极主动学习了解相关行业的基本知识,获取某个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就是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通过对行业知识的了解掌握,高职英语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英语专业服务的同时也一并融入行业知识内容。这样,给高职学生提供贴近实际、针对性强、可持续应用的专业知识,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基;与此同时高职英语教师也改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了自身的专业知识面,从而为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提升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结语

第10篇

应用型+方法论吃香

在许多大中以上城市,教师的收入水平已经超过一般白领。以高校为例,助教的月收入在1500至2000元之间;讲师在3000至4000元之间;副教授约在5000至6000元间;教授月收入在8000至9000元稀松平常。在普教系统,除正常工资收入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8小时以外的补课收入。

今后,应用型的教师将更容易获得高薪,但讲授此类课程的教师必须案例丰富,授课内容代表先进理念,富有指导意义。因此,教师也必须经常走进企业,不断积累“实战”经验,以此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有升学压力的学生,故而传授“方法”显得极其重要,如果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必然为快速获取高薪增加了砝码。

医师:

治病+保健最赚钱

位居首位的“医师”职业,其收入水准一直被人们所羡慕。医生从事的是高科技和高风险的职业,人才培养周期也大于其他行业,因此,做医师自然越做越值钱。一般情况下,主治医师的月收入在2000元上下;“熬”为主任医师后,收入也升到3500至4000元之间,个别高年资知名教授级主任医师可达到6000元。

当然,如果你等不及这么慢慢地“熬”,也可以“加速”。如私立医院一般会公开招募年轻骨干医生作为培养对象,还有可能被送到国外深造。此外,外资医院一般规定,医师需要为病人提供日常性的营养保健建议,因此,如果掌握保健营养知识,也许会有机会进入外资医院获取高薪。而且从长远发展来看,无论是哪一类医院,执业医师拥有保健营养知识是发展趋势,因为现代人非常注意自我保健。

律师:

向专业领域发展

律师的工作性质类似于医生,属于经验行业。所有的实习律师都必然要经过一个短时期的相对“贫困”期,但一旦转正,收入就会逐年快速上升。随着从业时间的增加,行业知名度会不断提高,收入也会进入递增过程。

律师今后的发展方向应努力朝某一个专业领域发展,把握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里手。尤其是商业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等专业方向相对容易获得高薪。

古玩鉴定师:

等于“古董”职业

古玩鉴定行业的门槛较高,需要具备相当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而这些知识通过突击不能获得,需要时间的积淀,只有在阅“物”无数之后,才能识别珍品。因此,称该职业为“越老越值钱”的“古董”职业一点也不为过。

在古玩鉴定行业中要快速成长的捷径只有一条:就是“多看、多考证、多研究”。此外,按照目前的市场运作方式,如果能够成为高级鉴定师,则可以承包某个部门,独立进行拍卖、典当业务,收入就变得灵活。

精算师:

年薪起步价20万

如今,经济越来越活,对经济类人才的需求自然越来越多。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目前供大于求,但高端财务人才却千金难觅。尤其是高级保险精算师的月收入可达万元以上,居各职位之首。由于精算行业在我国尚处于启蒙阶段,目前国内仅有43名国家级精算师、18位准精算师,真是“物以稀为贵”。

如果想在这个行业发展,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只是第一步,丰富的经验能赋予你高效的管理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由于中国精算行业起步晚,从业环境等都不很成熟,因此要迈向百万高薪的第二步,就是要及时把握行业动态,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积累从业经验。

建筑设计师:

底蕴深厚薪水层层攀高

建筑设计师属于稀缺性人才。建筑设计师必须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广博的阅历,因为建筑反映的不仅是建筑本身的造型和内部的空间关系,更反映了设计者的人生观以及建筑所蕴涵的艺术文化。所以,目前市场上对建筑设计人才大多要求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有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支持,薪水一定能层层攀高。

咨询顾问:

新兴行业薪酬增长快

第11篇

[关键词]项目化改造 高职 港口物流课程教学 应用

[作者简介]杨清(1973- ),男,湖北监利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广西 南宁 530226)招耿春(1972- ),女,广西浦北人,北海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广西 北海 536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2012年新世纪高等教育教改课题“面向港口物流业的物流管理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JGA40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49-02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各种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如“能力本位法”“工作过程导向法”“任务驱动法”等,这些迥然相异于我国传统教学思维的全新理念和方法是基于我国职业教育历史不长,水平不高,而企业和行业急需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发出符合我国经济、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法或教学模式。无独有偶,目前,仿照德国“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而创设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项目化改造法”由南向北,在我国高职院校掀起了一股教学改革的浪潮,由于这种教学方法特别适合于类似港口物流等社会操作性强、校内模拟实训难度高的专业,势必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一、项目化改造的内涵

1.项目化改造产生的背景。相比本科而言,高职教育主要培养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操作能力强,同时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把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技能型人才。但是,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底子薄,表层上的教育理念并未深入到实质性的办学举措中去,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混淆不清,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加之生源质量不高,我国高职教育要摆脱困境,必须另辟途径,开创一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满足企业和行业需求的教学模式,如是,项目化改造教学法应运而生。

2.项目化改造的思路。项目化改造是对课程教学的变革,授课教师首先对教材进行颠覆性改造,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全方位梳理,参照企业工作流程,划分工作岗位,依照现实工作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基本要求,设计出不同的项目,以项目为基础实施教学。改造不是改变,其既不是对原有教材进行重新排列与组合,也不是照搬照抄企业工作岗位规章制度,它在把当今企业工作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需求进行升华,把职业外语、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融入职业技能的同时,对未来职业技能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突出能力目标是项目改造的本质,课程项目化改造要求围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设计操作性强的各种项目,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增强操作能力,提高认知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掌握事故处理能力,加强相互协作和沟通的能力,通过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基本项目、拓展项目的反复训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二、港口物流专业课程与项目化改造的密不可分性

1.港口物流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众所周知,高职很多专业课程属于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一是往往因理论说教繁多,导致学生兴趣索然、学习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二是假设这些课程按照现有课本的知识体系和逻辑顺便组织教学,教师将无从下手,因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专业教材还是在模仿本科教材编写的思路,以理论知识为主,逻辑思维强调循序渐进。港口物流专业课程属于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因此,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应港口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一种突破传统的崭新教学模式必将取而代之。

2.港口物流专业课程的特殊性与项目化改造的理想结合。对比“能力本位法”“工作过程导向法”“任务驱动法”而言,项目化改造法无疑是港口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最佳选择。与前三者相似,项目化改造教学也是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驱动教学为载体,但是,项目化改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升华,项目化改造立足企业工作岗位基本要求,它把港口物流现实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真实的港口物流岗位工作任务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内容,岗位工作过程来源于港口物流企业但是不局限于现有企业的水平,它把当今港口物流企业对技能的基本要求和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对技能的预测进行了有机融合,同时衔接国家物流职业资格标准,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外语融入其中,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数个可操作性强的具体项目,然后,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是一种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

三、项目化改造在港口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对港口物流企业进行工作岗位调研。课程项目不能够无中生有,也不能够凭空想象,课程项目来自于企业工作岗位,项目标准出自于正常经营企业的行业标准,所以,授课教师必须事先选择规模适合、经营状况良好、能够代表当前毕业生就业区域范围内发展水平的港口物流企业进行调研。港口物流的工作岗位一般分为卡口检查员、调度员、堆场理货员、外轮理货员、港口机械操作员、港口机械维修员、港口机械操作指挥手、报关员、报检员、港口物流业务员等,不同区域的港口物流企业工作岗位大同小异,但是工作岗位标准却因当地的生产发展水平大相径庭。因此,调研者既要对当地港口物流行业的岗位要求进行充分调查,也要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甚至国外港口物流岗位的发展现状,重点放在工作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基本要求上。

2.把教材与工作岗位有机结合设计项目。质量优良的教材是进行项目化改造,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保障。所以,授课教师事先必须对教材精挑细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操作项目丰富、逻辑顺序丝丝入扣的教材作为项目改造的首选教材,然后,根据港口物流工作岗位调研结果,对教材进行项目化改造,归类整理教材中能够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内容,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职业外语融合到每一个项目中,使整个教材形成独立而又关联的数个串联项目。这样,项目化改造后的教材不再是静态的概念、原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系统归纳,而是动态的操作规范的工作项目指导方案。比如,港口物流教材进行项目改造,可以围绕货物入港、货物出港两个工作流程进行项目设计,货物入港依次分为卡口检验、场地存货、调度、卸货、理货、报关、报检等工作流程;货物出港依次为调度、卸货、场地存货、理货、报关、报检、卡口检验等工作流程,依据以上工作流程就可以设计出完整的训练项目。比如,可在货物入港过程中设计港口物流业务员市场开拓、卡口检查员操作、调度员操作、集装箱货运站理箱员操作、堆场理货员操作、外轮理货员操作、外轮理货长操作、港口机械操作员操作、港口机械维修员操作、港口机械操作指挥手操作、报关员操作及报检员操作等项目。

3.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教学的精髓之处在于“课堂工厂化,教师师傅化,学生学徒化,学习内容岗位化”。教师首先选定一个工作流程,把学生分成数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承接一个工作项目任务,比如货物入港流程教学时,学生可划分为卡口检验项目组、调度项目组、理货项目组、港口机械卸货操作项目组、港口机械维修项目组、报关项目组、报检项目组等,学生轮番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接受学习任务,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其查找、调查、搜集、整理项目知识,讨论并确定项目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同时,教师可采取示范操作、港口现场观摩、实训室模拟操作等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但在此过程中教师严禁事必亲躬,越俎代庖,应该留给学生充分训练的时间,只有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才提供必要的帮助。在组织港口物流项目教学时,要注意三点:其一,项目分类要有层次性。一定要精心准备拓展项目,拓展项目要体现港口物流行业最前沿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技能操作与知识探索的前瞻性。其二,项目训练呈现循环反复性。学生在不断反复操作中熟悉技能,总结技能,进而反思技能。其三,项目具有串联性。教师一定要设计至少两个互相串联的项目,港口物流串联项目如入港与出港,进行项目教学时,教师要留有余地,给学生探索反向操作的空间,课堂操作只需要训练入港流程,出港流程作为学生自选项目进行自我提高训练。

4.以综合技能考核进行课程项目评价。项目改造法实施教学,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应用能力,加强技能操作能力,培养技能创新能力,如果仍然沿袭传统的期末一次性笔试的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试,考核形式与平时所学互相割裂,必将致使课程改革的成效大打折扣,势必与项目教学的既定目标背道而驰。因此,要构建与项目教学相辅相成的考核方式,在考核时间安排上,可以采用阶段式,当一组项目完成后就可以组织课程考核;在考核方式选择上,不要拘于形式,只要有利于反映学生能力水平方式皆可,例如,指定项目操作、自选项目操作、拓展项目操作、笔试与操作相结合等。

四、项目化改造对港口物流专业课程教师的基本要求

1.对本行业职业岗位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能力。目前,项目化改造的难点主要有两点:一是行业工作岗位的现有技术标准如何科学界定。虽然标准来自于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但并非对现有标准的生搬硬套,教师要以现有标准为基准,结合自身对行业的掌握程度对技术标准进行重新改造。二是行业工作岗位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准确预测。高职教学不同于企业师徒之间的传帮带教,前者是学习与研究的双向过程。所以,项目改造既要着眼现在,也要面向未来,通过项目学习,既要培养学生对现有技术的应用能力,也要培养其不断改进技术和发展技术的能力。因此,项目化改造对港口物流专业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港口物流专业教师进行项目改造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既是专业理论的行家里手,也是技能操作的能工巧匠,教师要达到如此水平,必须对专业理论学习毫不懈怠,还须走进港口物流企业进行锻炼,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人才。

2.对教材进行项目化改造的得心应手能力。教师进行项目改造要依据教材但不能够局限于教材,教师在把握教材时要收放自如,在项目改造时要得心应手。教师要形成这样的能力绝非一蹴而就,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与积累,才能心有所思,行有所动。所以,教师在平时项目教学过程中要勤学苦练,打牢基础。

3.组织项目教学的灵活多变能力。项目调查是前提,项目设计是核心,项目执行是关键。项目化改造最终的成效来源于学生执行项目的程度。实践证明,不同的教师进行同一项目教学的效果是迥然相异的,这与教师的组织能力息息相关。教师只有深谙组织理论知识,反复锻炼组织活动教学,总结组织活动教学得失,才能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做到驾驭自如,灵活多变。

[参考文献]

[1]戴仕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12篇

一、中职物流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

1.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兴趣缺失

中职生大多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习失利的学生,他们学习基础薄弱,成绩低下,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少,口语水平低,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差。受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他们对英语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厌学情绪严重,学习信心不足,导致总体学习氛围不浓。而物流专业英语除了具有普通文化课英语的特点外,还有着自身的特点。物流英语的专业术语多,新词多,缩略语、长句多,有时一词多义,学习者较难掌握,并且语言的时效性强,新词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这些都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能力和知识结构才能学好物流英语,这对英语水平本来低下的中职生来说极具挑战。

2.教学内容滞后,教材陈旧

教学内容应针对不同的专业,突出专业特色。职业教育的教材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满足企业需求”的编写原则,体现时效性,顺应专业发展的新趋势。目前,开设物流专业的中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学资源匮乏,教材单一,内容陈旧的问题。物流专业英语教材缺乏多样性,多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不够,内容单调枯燥,不能贴近学生实际。另外,与教材配套的参考资料缺乏,没有专门的教师参考用书,也没有供学生练习所用学习指导用书。物流专业英语的教材没有形成合理的配套体系,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

3.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在物流专业英语课堂上,大部分职校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授、学生听课为主,师生互动性不强,缺乏交流。大多教师多习惯于普通英语重视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听力、口语等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语言教学手段和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专业英语的习得。二语习得理论表明,只用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置于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增加学生通过模拟职场来主动参与语言习得的机会,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专业英语课堂亟须改变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的依赖,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与职场工作情境紧密结合,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4.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复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职业学校的专业英语教学一般由英语教师担任,物流英语也不例外。作为物流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具备较强的英语授课能力,在讲解单词、语法、翻译句子、分析课文内容等方面游刃有余,还要精通物流行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该行业国际市场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更得上时代前沿,这对英语教师的个人能力无疑是个极大的挑战。而目前很多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属于师范类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但是物流专业知识相对欠缺,对物流专业的理解和掌握也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无法跟上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国际化趋势,也无法用英语传递该行业的最新动态,造成学生所学知识滞后,专业英语不够专业。教师的复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特别应加强物流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

二、物流英语与专业整合的措施

1.调整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目标,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

职业教育的教学应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也应以此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职业性、应用性的特点,让学生学习到切实有用的知识与技能。例如,仓储是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其操作过程涉及使用到的物流英语知识较为频繁,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要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声音、图像、影视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仓库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让学生理解“仓库”和“仓储”的区别,对具体操作过程中使用不多的环节进行取舍,让学生学到真正实用的东西。

2.精心选择和编写适合中职培养目标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材料和依据,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物流专业英语教材应体现物流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内容相对简单且含量适中,形式多样,图文并茂,要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际操作环节步骤和处理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专业词汇实用性要强,语法和句式不要太复杂,要从学生的学情和实际出发。

另一方面,学校要舍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校本教材。编写校本教材,可以贴近岗位设立教学内容,按照岗位工种的技术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性,强化英语学习为专业服务的目的。以就业岗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为核心重组英语学科知识体系,围绕专业课内容对英语知识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是我们开发校本教材的依据,也是进行专业整合的重点。

3.改革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物流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专业课教学方式,借鉴职场英语的新理念,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等,使教学贴近实际,为学生就业服务。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将学习过程融入特定的任务执行过程中,让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你是一名客服代表,你收到了国外客户的投诉信,对方要求取消订单并退款,公司领导让你解决此事。这样的情境要求学生掌握与“Customer Service”相关的专业知识,如打电话的技巧,处理投诉的方法,与客户的沟通交流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何用英语与客户进行有效的电话沟通,如何用英文写投诉的回函,如何与外国客户面对面交流,要注意哪些商务礼仪和文化差别,这些都是摆在学生面前的问题和挑战。学生要在教师辅导下有步骤、有目的地尝试解决,在模拟职场的教学环境中开口说话,动手写作,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师资力量是促进物流英语与专业整合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与基础。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英语教师的物流知识培训,使他们清楚该专业的特点和要求,了解当今物流发展的新趋势,把英语知识和物流专业紧密地结合起来,让二者相互配合、协调,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我们要选用有较强英语能力的物流专业教师来担任课程教学也就更具合理性。当然,这需要专业课教师从听说读写各方面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加强英语教学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中职英语师资结构,让更多有能力的教师加入物流英语教学,充实教师队伍,是我们进行专业整合教学的重要举措。

5.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