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0:30: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德育教育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德育教育渗透教学职业观德育教育是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树立正确职业观、人生观的基础,中等职业学校是为社会输送技术工人的场所,它培养的人才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实践技能,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底子差、缺乏自信,对未来迷惘失望,如何才能是他们拥有完善的人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笔者结合自己专业教学实践经验,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重视不够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建设上,重视硬件设备配置投入而轻视精神德育软件方面的投入,将校园建设的如花园,而学生不知道爱护公共设施,随意破坏公物,践踏他人劳动成果。学校注重招生数量,而不考虑学生素质,以致学风不正,打架斗殴事件层出不穷。
(二)教师没有将德育融入教学、生活当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将课程内容完全融入其中,却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的渗透,认为学生有德育课,德育教育是德育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任务,而德育课能有多大的作用,班主任老师也不能时刻在学生身边做思想工作,如果将德育教育完全推给德育课,老师和班主任那么德育教育必将失败。品德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影响下,在与人们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自发性的观察和模仿产生的,再经由周围成人给予肯定或否定强化而固定下来的。所以,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到学生的每个生活学习过程当中,学生才能够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施教者向他们阐述的这部分德育内容,并有可能真正化为自己的品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三)家庭不能给孩子提供孩子所需的正确引导和温暖
职业学校的学生家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对孩子溺爱现象严重,使得孩子形成任性、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坏习惯。还有一些孩子来自特殊的家庭,一些是父母离异得不到健康的家庭关爱和温暖,使得孩子心里充满失落和创伤,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和自卑的心理;有些家庭存在家庭暴力使得他们也只会用暴力解决问题,有些家庭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孩子有爷爷奶奶照顾,老人一味地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使得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学习兴趣,敏感自卑,逆反心理强。
(四)课程设置上缺少有关职业观、人生观和礼仪等课程
中职院校学生在校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于各个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在职业观、人生观和礼仪等基础课程上的学习时间短,甚至是空白!现在的中职学生没有基本的礼仪观念,进门不知道喊报告,提起老师直呼其名。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解决方案
(一)加大心理教育方面建设投入
学校应设立心里咨询室配置专业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教师,本着成本低、经济实用、易于推广原则,可以设置心里辅导办公室,可以进行心里辅导办公和存放相关教学档案资料;心里咨询室,接待个体来访学生,进行个别心里咨询;心里咨询接待室,兼有咨询等待、阅览室及小团体辅导的功能,便于来访学生等待咨询、阅览心理相关报刊杂志和书籍;心里活动室,兼有心里活动课,教师和团体辅导室的功能,是心理咨询师开展心里活动课教学和针对某一心里问题进行室内团体辅导、游戏辅导的场所;心里宣泄室,来访学生宣泄情绪的场所。
(二)将德育内容融入课堂、融入生活
“知识是美德的必要前提,而知识本身不是目的”。所以,我们的德育内容要走出知化的窠臼,走向生活世界,构筑丰富多彩的内容体系。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说服教育、极力鼓动等手段,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学生,把教师的教学目标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对学生健康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及合理的消费方式的引导;二是对学生积极的学习生活和和谐的交往生活的指导,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而且教给他们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三是引导学生适当参与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生活,而且这部分内容要“生活化”,即尽可能地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可以设计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掌握有关原理,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切忌教条化、说教化;四是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的关注。
(三)创设一个和谐的温暖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改变孩子的现状,就要家长的全力协助,要改变家长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赚钱和孩子的未来没有可比性,家长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等方面,并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孩子茁壮成长。家长的情感、情绪以及感情上失落,会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必须通过交流沟通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以重新构建新家庭成员之间亲情,这样才能有利于家庭的生存发展,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
(四)设置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等相关课程
教育部日前进行了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工作,根据新的“中职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其中,4门必修课分布在4个学期,每学期学习一门,每门32~36学时。德育选修课程的教学时间,则一般不少于64学时。而选修课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根据国家形势发展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学习、顶岗实习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等。
参考文献:
\[1\]朱卉红.浅析中职学校留守学生及其成长教育\[A\].大众科技.
一、开展全面而科学的德育教育活动
科学的计划和具体的道德教育活动的安排,是实现德育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不仅是日常学习生活中放权给学生,在特殊的课程和安排上也要求学校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比如说设计各种活动方案,包括班级活动方案、主题班会、校运会活动方案等等;让学生自己编写思想品德考查试卷;开展读书会和班级讨论会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得到德育教育。自我教育的方法很多,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塑造不一样的自己。其次,要合理设计全校性质的德育活动并每年举办,全面涵盖保持卫生、文明行为、环境保护、献爱心、爱国情怀等等德育相关的主题。在每年固定时间开展这些活动,不但可以使德育教育系统化,还能让教师们从每年的变化中寻找变化和新的思路。
二、对德育教育实效性评价的科学化和规范性
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评价是一种在可行性、过程、效果和客观性上有所要求的行为,这种评价具有实践上的指导价值。建立科学和规范的德育评价模式,才能发挥它的指导功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德育教育的方法和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所以,建立德育指标体系,提高德育实效性,是初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初中的德育指标体系包括了中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以及科学的评价目标体系,其中,保证评价标准的客观性,才能肯定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全面评价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学校要具体化各项评价内容,通过将德育目标层层分解,写出每一层次的评价要点。在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的变化特点,以及初中生对语言的把握能力之后,才能把德育评价写得更加生活化和简单化,具有可操作性。在建立了德育指标之后,就可以开始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包括了三种:平时分、考试分和自我评价。
1.平时分是整个学期的考核,将纪律和制度的评价目标制定成为细化项目的记录表格,比如迟到、早退、旷课、使用违规电器等等。到学期末时,根据表格项目逐项比对,违规的就按规定扣分,最后得出这个学生的平时分。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是用事实说话,客观而真实。
2.考试分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这项评价是基于一些知识性强的德育目标的,比如识别国旗、国徽和国歌等等。这种评价方式最原始也最精确,同样也是非常公平的一种评价方法。
3.自我评价是评价方法,但很难使用道德教育目标量化的标准来衡量思想、反思意识、位置、角度、人格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这种评价可以采取程度式量化,比如“完全同意”就是5分,“完全不同意”是1分,这样每项的计分总和就可以作为评价结果了。
三、结语
总之,初中的德育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不仅能优化学校的德育工作目标、还使学校的德育教育的能动性大大地提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表面上占据了主导作用,实质上学生才是主体,接受德育教育正是帮助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学校要有意识地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组织和管理好可控的环境条件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校也在这种科学的评价模式下,不断改进管理方法,促进学校的良好发展。
作者:陈刚 单位:广东省五华县华西中学
关键词:中职教育;准军事化管理;德育教育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当前德育教育往往受到忽视,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而准军事化管理能够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优良的品质,对于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在中等职业学校重视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准军事化管理对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W工作。学校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更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想青年。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来说,重视德育教育是必然的。德育教育是一种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当中,个体必须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强烈的团结合作意识,才能配合社会的共同发展。不管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服务,都需要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一味以技术学习为核心,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德育思想的教育,降低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其实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很多学生成绩基础较差,学习习惯和思想态度都不端正,只有通过长期的德育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不管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还是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落后的现状,都对德育教育的实施提出了要求。
二、准军事化管理对德育教育的作用
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有切实的可行性,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需要。总的来说,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对于中职德育教育具有如下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转变教学观念
对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往往只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而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而准军事化的管理会将一些传统的军事管理理念融入到教学当中,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深刻的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理念与军事化管理下对个人品行的严格要求是一致的。准军事化管理强调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在长期的训练中塑造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准军事化管理的实施同时也能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气氛和环境,教师可以减少教学管理中一些关于纪律、组织性的麻烦,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德育教育。而准军事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结合德育教育的目标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
(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准军事化管理和德育教育的结合教学之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与烦恼。本身德育教育的实施就应该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符合学生真实的心理特征,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准军事化的管理将德育教学融合到实训和日常生活中去,即使没有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也能够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军事化课程对于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遵守纪律、规章制度、军事作风方面需要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符合准军事化管理的要求。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就必须锻炼出强大的抗压能力,服从各项命令,学会团队合作,不管自己有着怎样的情绪,都不能影响到学习工作和周围其他人。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正是德育教育关注的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为此,准军事化管理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构建起完善的教育体系,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而班主任就应该积极发挥这一作用,主动关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会在教学中使用军事手段与德育教育手段,从而提高课堂管理的成效。
(三)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准军事化管理坚持以党的思想理论和教育方针为核心,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学生就应该具备热爱祖国、诚实守信、积极创新、艰苦奋斗等优良的传统品德。准军事化的管理结合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特殊情况,并不是完全照搬军事化管理的模式,而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德育教育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计划。因此,其管理既体现出了明显的军事化的严肃纪律性特点,也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思想。在管理过程中,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生活习惯进行监督,通过制度管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在日常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思想氛围中,更容易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同时,也切实在具体的生活言行中践行各种优良的品质,通过亲身参与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同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分阶段的策略开展。首先是新生入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纠正一些不好的言行,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观念。其次是在校学习阶段,应该结合学习生活,兼顾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思想品德的提高,在实践中提高道德水平。最后,在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还应该结合工作岗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摘 要:幼儿园作为培养幼儿优秀品德、良好性格以及文明习惯的启蒙场所,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我国幼儿德育教学中,因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德育效果不佳。本文分析了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幼儿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幼儿园 德育教育 对策
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不仅对幼儿一生的素质和道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还为整个社会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工作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但是,现在幼儿园德育教育效率不高,因此研究如何加强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
1.开展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思想
国家未来的兴旺和发展必然要依靠未来主人——幼儿。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指导幼儿观看爱国电影和图片,在无形中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精神。
2.开展德育教育有助于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昌盛必然离不开一批有志向、道德高尚的综合型人才。虽然幼儿距离进入社会还有很长的时间,但是有效的德育教育无疑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当他们进入社会不同的领域和工作岗位,承担起建设国家的责任时,不仅要求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还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
二、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个别老师缺乏对幼儿德育教育的高度认识
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伦理道德,但因为思想品德的隐性化形态,导致目前幼儿园的德育教育经常被忽略和轻视,不能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相关资料显示,只有少数幼儿教师能够真正认识到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从而加强对德育教育的理论研究。但还有大部分教师对幼儿德育教育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开展的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只是简单地对幼儿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
2.幼儿在德育教育中丧失了主体性地位
幼儿德育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者阶段要求,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并通过幼儿积极的认识、体验以及实际行动,让幼儿具有一定的社会与阶段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是一种社会、教师以及幼儿之间的互动,并不是单纯意义上对幼儿道德知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是从幼儿的内心出发,采取有效的心灵自主活动,是幼儿在发展中的能动性以及主体性的表现。
3.幼儿德育教育中缺乏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配合
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仅仅依靠教师很难完成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家庭和社会对幼儿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幼儿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最长,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比学校更早,对幼儿的品德影响更大。但是从目前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甚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德育工作的质量。
三、如何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
针对上述幼儿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德育教育中,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开展教育。教师可以在幼儿表现出某种道德需求的时候,及时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例如,当幼儿看到其他学生手里有精美的玩具的时候,自己想玩却遭到了拒绝,内心难免失落和伤心。这时,教师通过改变幼儿心理的策略,引导幼儿通过商量、交换或者请求的方式跟其他学生交流,这样幼儿既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也明白了如何跟同学相处。
2.丰富幼儿园德育教育方式
在幼儿园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模式。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容易引发学生讨论的,含有正反面对比的教育情境,通过帮助幼儿对事物进行判断,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和判断力,促进幼儿道德品德的建立。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表现道德情感,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最后,针对幼儿制订专门的教育计划和教育方案,对幼儿的品德、行为进行专门的训练和强化,并加以巩固。
3.切实做好学校和其他方面的配合
要想提高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效果,仅仅依靠教师和幼儿园的单方面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家庭、社会、学校以及媒体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应该多方面共同努力,形成一股合力,从而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提升幼儿品德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海珊.关于幼儿德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11).
关键词:微电影;德育内涵;作用
学校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常常是两个条线的工作,如何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学生,使之事半功倍,是职业学校一直在努力探索的。我校创新性地采用了通过拍摄微电影《懂我》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软技能培养,改善传统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方法相对滞后的问题,借此来提升德育内涵。
一、微电影的拍摄目的
学校通过拍摄微电影《懂我》达到以下目标:①通过微电影的剧情内容,教育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包容理解他人。②以微电影拍摄为载体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德育教育。③通过这种创新型德育教育向一线教师和班主任传递创新型德育教育理念,提升德育教育内涵。
二、微电影拍摄的成果
经过7个月的拍摄与制作,我的团队收获颇多,并取得了诸多成果,具体如下:
1.完成了一部微电影
微电影《懂我》中刻画了两位典型中职生,分别象征着“专业选错了,想学却不可学的学生”和“悟性很高,却有一身坏习惯无人能治的学生”。剧情讲述了两位学生在中职学习中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和冲突,在班主任王老师的帮助下最终成长并获得了属于自己成功的故事。
剧中两位中职生的发展经历体现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包容与理解”的理念,班主任王老师的教育过程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维。
2.培养了一支具备创新德育教育理念的师资队伍
多名教师参与到微电影的拍摄当中,提升了教师创新德育教育的理念,不再是对学生简单的说教,而是将一些理念贯穿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和项目当中,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让学生在任务中亲身感受,在项目中进行领悟。
3.形成了以“创新型项目” +“任务驱动” 的德育教育教育机制
本专业在实施了“通过拍摄微电影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学实践后,推广到了其他专业,共同进行创新型德育教育的工作,还将举办定期的评比,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德育教育的成果。
除此之外,还可选取其他学生感兴趣的创新型项目,如组织一场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等,形成了“创新型项目结合任务驱动” 的德育教育教育机制。
三、微电影拍摄的成效
拍摄微电影前后,参与拍摄学生和老师的变化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缺勤与迟到人次明显降低
表1 缺勤与迟到人数拍摄前后对比图(参与拍摄的学生) 表2.工作签订对照图
学生毕业生工作签订率100%。
2.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素质的提升很难量化,但明显感受到学生在日常行为上的变化,他们比之前更自信,更懂得和别人沟通,更友善,思维方式也更加的合理。如在毕业招聘即应聘时,参与拍摄微电影的学生在面试失败后还能向企业人员表示感谢,而未参与拍摄的学生基本无此做法。
3.有助于提高师生的创新性
微电影是高效理论的支持者和实践者,而其最终目标是通过高效的拍摄教学研究,激发老师和学生的学术思考和教学创新性,进而改变当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微电影的运用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帮助中职生和教师在不断探讨总结、归纳提高的过程,实际上就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再创新的过程。
4.有效地提高老师的教学思考
中职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厚,思想波动比较大,传统培训体系下的中职教师的专业水平都比较强,但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严重欠缺,很多时候的课堂教学都只是在灌输知识,而对学生的反馈程度则置之不顾。通过微电影的制作和分享,中职老师真正做到了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可以很好地提高中职老师的教学思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5.利于学校师生的互学互助
当前的中职教学课堂,教师大多追求的是大而全、小而全的教学模式,教学知识事无大小,一概灌输,失去了学术探讨和学术研究的机会,师生之间也缺乏互动性,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起来一知半解。通过微电影的制作,教师在创建课题、互动交流、提交方案、探讨研究、达成共识和制作课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交流,共同探讨,学生提供了对小课堂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思维方法,而教师提供了专业的课堂知识和清晰的教学脉络,真正做到了各展所长,互助互利,共同提高。
四、提升素质教育内涵,示范引领作用
拍摄微电影只是一种手段,进行德育教育才是根本,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并让他们参与其中,感受活动中的教育,是德育的精髓,微电影正是迎合了学生的喜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拍摄微电影是借用教学工作中常用的“创新型项目+任务驱动法”,将德育与教学紧密结合,学生既掌握专业教学中的方法,又能感受德育的熏陶。虽然设计活动、开展活动对学生、教师都有一定的难度,表演不是教师擅长的工作,但为了学生,教师要勇于改变自己,掌握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给予学生不同于以往的思路,使学生从中获得收益。
五、总结和思考
微电影作为一个新兴的课题,已经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教师业务提高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微电影可以锻炼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我们广大中职老师一定要认真掌握这门新型德育教学模式,努力做好中职德育课堂的教学工作。
微电影在学校大会上进行了展播,并在各班进行了巡回展播,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好评。同时也有一些不足,影片在拍摄过程中有许多的细节没有把握住,留下了一些遗憾。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项目管理还欠缺一些经验,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脚本设计时仍有牵强,不太自然;制作的技术水平不如人意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作者简介: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德育教育 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主要目标。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德育教育的教学地位,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育教学理念,积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获得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技能的同时,优化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从而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德育榜样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言行举止学习的榜样,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高效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充分认识自身对学生的巨大感染与熏陶作用,并严格要求自己言行,率先垂范,以充满正能量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德育榜样,使得学生都能从教师身上汲取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从而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将这些知识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内化为自身一种良好素质。比如,在每次上体育课前,教师应提前五分钟到教室,准备好上课用具等待上课铃声敲响,确保自己不会出现早退情况,并且在课堂活动中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真诚的态度耐心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校园中遇到学生和自己打招呼时,应微笑回应;与同事碰面时,应主动、热情地上前打招呼问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身上学到正确的待人接物、对待时间的态度,从而主动做说话文明、乐于帮助别人、守时、热情的人。又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体育《投掷沙包》有关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示范预备动作时出现了错误,应真诚地向学生说:“对不起,刚才我的动作有一些失误,这一次我会更认真示范,请大家仔细观察。”教师敢于承认错误,可让学生敢于直面错误,以帮助学生提高担当能力,使他们改掉因害怕别人耻笑而用谎言掩盖问题的行为,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诚实品质与心理素质。
二、生成教学,为学生营造出最适宜的德育环境
因为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教学活动大多需要在室外开展,并且动态性比较强,因此课堂过程中有很大不可预测性,有些突发事件是教师事先无法预料的,这就使得教师设计好的德育教学方案极易被搁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主动提高自己处理与应用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用生成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体育教材中的《50米快速跑》相关内容时,有个学生在起步过程中意外摔倒,教师急忙帮他检查伤势,发现只是擦破一点皮,并没有伤到筋骨。于是,教师就鼓励学生自己站起来,继续跑,只要能坚持到终点就是胜利,就是最棒的。在教师的鼓舞与引导下,该学生咬牙站起来,坚持跑完了全程。教师在终点迎接该学生,并在所有学生面前称赞其具有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很难得、可贵的,值得大家学习。教学实践表明,当其他学生看到同学在受伤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参与体育训练之后,都主动排除掉那些细小的影响体育学习的因素,并主动向该同学看齐,不畏困难、勇敢行事。在体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琐碎的小插曲,都可成为教师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从而自然地将恰当道德教育内容穿去,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趣味教学,在游戏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普遍具有爱玩爱闹的天性,因此都对有趣的、新颖的事物有很高参与积极性,尤其喜欢玩游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学习需求与性格特点的游戏教学方案,并将恰当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一定德育知识,最终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体育教材中与《接力跑》有关内容时,教师就可用游戏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并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在确保学生基本掌握跑步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我是最快情报员”的游戏。在游戏中,每个学生都是八路军的情报员,需要将手中的情报(接力棒)以最快速度送到下一个情报员手中,哪一组最先到达八路军营地(终点)就可获得“最快情报员”称号。在实际游戏中,有些学生为了赢得比赛,出现提前跑、未到传递区域就将接力棒扔给对方、抢跑道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提醒他们终止游戏,告知他们违反游戏规是要出局的,从而使学生真切了解到尊重纪律与规则的重要性,进而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育教育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育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些可利用的德育教育时机与内容,积极将德育知识渗透其中,从而大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道德观念,使每个学生在获得丰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道德层面上有较大提升,最终都能发展成为德智双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传安.刍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013,27:54-55.
[2]周燕丽.刍议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3,34:162-163.
关键词:高校德育课 现状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83
1 高校德育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成因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校德育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的有效性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打下高尚道德品质和良好人格修养的根基,能否成为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高校德育课作为德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其作用至关重要。为此我国政府和教育工作者都作出了努力的探索和研究,从各方面积极改进和完善德育课课堂效果。
但在高度重视的背后仍存在着令人堪忧的德育课教育现状,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一的教学观念缺乏启发性,“教师+教室+教科书”的教学特点不利于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和创新的学习理念;二是德育资源匮乏,尤其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状况的文化资源开发较少,致使高校德育成为政治口号的代言课,缺乏吸引力与针对性;三是教学方法缺少灵活性和多样性,“讲条条,背条条、考条条”这种死板、缺少人文底蕴的说教方式不能打动学生,使高校德育失去了感召力和吸引力。四是教学目标上,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需求,造成了学生对德育课的逆反心理。德育课自身因素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德育目标和德育任务的完成,降低了德育课实效性。
当前德育课教学实效性不高,不仅受到德育教育自身因素的制约,而且也受到外在客观环境的影响。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社会多元价值体系的影响和西方文化浪潮的冲击,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较容易变得躁动和迷茫,这些从根本上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造成了冲击和不良影响。
2 提高德育课实效性的基本方案
面对提高高校德育课实效性的艰巨任务,针对高校德育课现状与成因进行剖析与总结,构建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从以下个四方面努力:
2.1 打破原有教育理念的束缚,知性德育与生活德育互存共生
纯粹抽象理论的教育模式,使得道德教育成为道德知识学习,抽离了德育知识和生活实践的相互作用。学生在接受了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后,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行为和意识,才能完成道德认知内化与道德养成外化的相互转化,做到知行合一。反思和打破原有教育理念的束缚,可以从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相结合的角度来面对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理念上的困境。一方面将德育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拉近德育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避免德育课教育片面化和表面化。另一方面,要让德育课堂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引导学生用德育知识自主建构道德人格,启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世界里观察和感悟道德内涵,并不断地实践和修正自我道德修养。
2.2 深度开发和利用德育课资源,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脉,其中所蕴涵的优秀的德育思想,是德育教育的根基和能量源泉。深度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课程资源有利于拓展德育课内容和途径,提高德育课的人文底蕴和艺术性,削弱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有效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加强高校大学生对本民族时代精神的鉴别力和坚定性。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德育课程资源开发队伍的建设,激发高校德育课教师对德育资源开发的兴趣和积极性,为高校德育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供给;另一方面注重挖掘具有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德育资源,用辩证的原则对其加工和整理。选择具有丰富德育文化内涵和贴近当代大学生德育生活的资源,融入到德育教学中,提高德育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2.3 创新和优化组合德育教育途径和方法,焕发德育课生机和活力
高校德育课途径与方法缺乏拓展和创新,是高校德育课现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若方法错乱没有针对性,就会降低作用,使学生产生厌烦和排斥心理。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途径和方法,能使高校德育从灌输走向对话,从呆板教学走向润物无声,从德育认知走向德育感知,再走向德育自觉。高校德育课方法创新必须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相结合;坚持主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在对高校德育内容进行讲解时,将一些专业术语,尤其是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内容,用生动而活泼、浅显而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说,避免纯理论的探讨和过于狭隘繁琐的引用,增加高校德育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另外,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明白德育知识的深层意思,还要解释传统德育美德的文化背景和由来,增强德育课的认同感和说服力。同时,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既不游离于实际生活,也不远离学生现实需要,确保德育课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
2.4 构建德育目标层次化,关注德育对象主体性
高校大学生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和问题,因此,无论是从教育理念,还是从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和改革,都离不开对不同阶段德育对象心理状况的把握。离开了教育对象的德育课,就成为了盲目的行动者,不能使教育对象感受到存在感和重要性。将德育对象和德育目的放在一致的位置,重视他们之间不同的需求和接受能力,采取相应的德育课程教学,这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课才能赢得更多学生的喜爱和支持,才有利于德育课程各项活动的进行。
综上所述,高校德育课应使学生在课堂上从学习兴趣出发,从主动接受德育知识中在感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反思和成长,在个人思想和行为道德素养的进步中塑造出个人品质,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人格魅力,成为出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现代德育课程资源开发论[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176-180.
关键词:德育教育;教育缺失;个人品德
一、引言
德育教育是中学阶段学生所必须接受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针对学生养成正确的政治思想、高尚的个人品德、以及良好的社会公德的教育活动。初中德育教育也是国家提升国民素质,改良社会风气的基础性教育阶段,它的教育理念必须符合当代社会主流思想以及大多数人生活习惯,社会进步的是一个具体体现。因此,中学德育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优劣,成为未来国家国民素质和社会风气的决定性因素,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二、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中面对的困惑和现状
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在德育教育中的缺失。家庭教育和社会集体活动,在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应试教育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实际上已经沦为了牺牲品,摆在了学习成绩和关系家庭背景的后面,使得中学德育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一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业余爱好非常重视,对学生物质生活照顾无微不至,但是对待孩子的撒谎行为,侵害他人身体和利益的做法却无底线,反而认为孩子没有吃亏就好。二是在社会上对待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没有形成共识,很多店家对孩子出售烟酒,带有赌博色彩的抽奖卡,允许中学生进入网吧等社会人员混乱的场所,受到家庭纵容、社会污染的大环境的影响,给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造成了障碍。[1]第二,教育部门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视不足。学校教育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比较正规的。但是中学教育面临的升学压力也是空前的,一方面中学德育教育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布置来展开,上级布置什么任务就操作什么任务。上级搞什么活动就搞什么活动。实际上的做法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当做最重要的教学指标。学校疲于应付上级检查,没有持久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动力。而上级部门对学校的考核也是以分数论,对学校的德育教师配备不足。德育教师大多是其它的任课教师兼任。学校现有的德育教师在职称评定,各种教学奖金的发放上处在不利位置,现有政策很难提高德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2]第三,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及策略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学生年龄段的德育教育工作是非常艰巨和复杂的。学校德育工作的理念和教育策略,存在理念更新慢、策略方法不对症的现象。中学学校中有不少的学生,存在自私、攀比、性格脆弱等特点。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又处在青春叛逆期,不少学生的思想波动明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待不同状态的学生,采取的教学方法基本相同。没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教育方式过于形式化。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有限。教材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材的设置比较“高、大、上”。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大,学生在学习中很难对教材产生共鸣。长此以往,造成任课教师动力不足,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的被动局面。[3]
三、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中困惑的出路和方法
第一,全社会动员起来,三位一体提高中学生德育素质。中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需要全社会都必须重视和参与的系统工程。这项工作,学校、家庭、社会离开了任何一个方面的支持,都将会前功尽弃。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当发挥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优势。在社会中站出来呼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与监管部门协作,共同加强学校周边学生活动范围内的网吧、商店德育教育方针政策的宣传。对学生家长则定期召开相关讲座和培训,让家长从内心真正关注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德育工作相关的各个层面都参与进去。第二,教书育人,树立德育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领先地位。素质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必须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第一位。学校方面发挥主阵地的作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进去,形成各个方面教育体系的有机结合。对德育教师的配备上要满员足额,德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上要一视同仁。对各个班级的德育教育成果,要纳入各级指标考核。确立德育教育在学校中核心地位。从而让教职工从应试教育的思维逐渐转变为素质教育为本、德育教育为先的理念。第三,以人为根本,围绕中学生展开有计划的德育教育。中学生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每个学生的教育经历、基础不同,表现会有所差异。教师要针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摸底,对思想比较特例的学生重点进行辅导,在辅导过程中要有耐心,确保效果。教师在德育课中要拒绝照本宣科,讲课内容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在声光电的有力配合下,设计让学生参与进去的场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当中“爱”的存在。从内心认识到应该怎样去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正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学生作为中国发展的未来,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中学德育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核心所在,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面对各类困难与挑战。由此可见,要真正做好中学德育工作,是需要全社会都要参与进去的伟大工程,它的教育质量直接决定了中国在未来世界的竞争力,应该足够的重视,才能获得真正的德育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兰勇,谢登科.中学德育工作的困惑与建议——建构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3).
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教学管理人员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遵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等的全面管理。教学管理一般划分为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其任务包括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学工作目标,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运转;建立和健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明确职责范围,发挥管理机构及人员的作用;加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管理;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学工作改革;深入教学第一线,加强检查指导,及时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务行政管理工作。关于学科德育的界定不少,尚未形成全国统一性的概念。如:闽江学院林彤老师提出的:学科德育是指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思政治品德等教育,学生通过接受教育使特定的素质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活动;嘉庆学院郭维平教授提出学科德育主要是指学校设置专门学科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作者比较偏向于钟国良老师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中发表《试论学科德育的基本内容与功能》一文中关于学科德育概念的界定:“学科德育”是指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通过各种手段、方法,逐渐自然地渗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实现学科德育的过程中。教学管理与学科德育两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高校是社会主义的大学,最终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虽然学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涉及的领域也不同,但是归根到底的培养目标都是一样。学校的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教育以德育为先。教学管理的作用就是确保学校教学的正常运行,确保“德才兼备”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管理高效有序地开展,将进一步促进各学科的发展,为学科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而且教学管理与学科德育在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上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这将更有利两者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学科德育教育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对所有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教学管理起综合指引作用。由此可知,教学管理是实现学科德育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二、存在问题
(一)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
1.教学管理队伍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
教学管理队伍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部)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队伍担负着学科建设日常工作的各项开展,对在学科中开展德育工作有着天然的优势并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以来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认为在学科中开展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而且由于学生就业压力所带来急功近利的人才培养思想,致使教学管理队伍的人员只关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忽略学科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计划制定、优秀教师评比、教学成果奖评比等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中涉及学科德育的内容很少,学科德育被弱化和边缘化。
2.教师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但是很大一部分教师还是认为在学科中开展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承担的工作。虽有一部分教师知道要开展“育人”工作,但是由于自身意识和水平不高,对在学科中如何开展德育工作认识有限,也无法在教材中挖掘出德育内容,致使广大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技能传授上,使学科德育工作“被”忽略。
(二)评价标准缺少德育因素
教学管理部门每学期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但评价的指标大多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听课情况、是否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指标为主,与德育相关的指标一般是与教师的道德行为有关,明确将学科德育作为评价标准的少之又少。由于评价标准中缺少学科德育的指标,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忽略掉这方面的内容。教学管理部门每年都会组织评选学校的优秀教师或者是教学名师。评选的指标多以教师完成的课时量和教师承担的科研工作量为主。甚至很多学校都是“唯科研论”。承担课题多、多、课题所获资金多的教师在评选中占的优势非常大,也让别人看起来“有面子”。由于评选条件中缺少学科德育指标,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很少关注学科德育。
(三)缺少学科德育沟通平台
由于对学科德育的认识不足,虽然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天职,但是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缺少搭建各学科之间德育沟通的平台,单纯地认为只要是与德育相关的工作都应是学工部门完成。因此,学科内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教师很少针对学科德育的内容进行研讨。交流的缺少导致在教师教学意识中学科德育意识的弱化,久而久之在教师的教学体系中学科德育的内容将“缺失”。
三、对策研究
(一)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学科德育意识
有什么样的意识决定有什么样的行为。要广大教师自觉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科德育,必须先提高教师的学科德育意识。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制度形式规定每学期教师必须接受相应学时的在岗培训以此提高教师的学科德育意识,接受培训的学时可作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中的继续教育学时,以此提高广大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培训可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学习结束要求教师递交学习心得或学习论文。通过培训和学习论文的思考,目的是让广大教师时刻清楚且意识到各学科和每门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每一位学科的教师有肩负育人的职责。通过培训可使广大教师以更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真正做到把德育教育融入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通过培训可使教师有意识地挖掘学科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传授学业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德育修养。
(二)构建学科德育平台
学科德育的发展较学科的发展相对滞后,除了队伍人员意识淡薄之外,缺少各类学科德育发展的平台也成为影响学科德育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就学科德育的发展构建各类发展平台,以此促进学科德育的进一步发展。
1.构建各学科教师沟通平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教育属于显性教育,其他学科的德育知识不可能生搬硬套到该门课程中,需要教师挖掘学科课程中蕴含的德育知识才能呈现,属于隐性教育。由于教师自身水平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每一教师都能很好地从学科中完全挖掘出德育知识。此时需要学科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沟通,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德育知识方面的敏感性相对一般教师要高。两个学科的教师沟通有助于专业学科教师从专业知识点中挖掘出德育知识。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为各学科教师构建多种沟通平台。如:建立学科德育发展论坛,让广大教师就学科德育的发展在论坛中讨论,也可以就某一方面的学科德育知识进行探讨;或者建立学科德育之家,给各学科教师提供一定的场地和设施,让各学科教师有机会面对面交流探讨学科德育问题。国内知名的大学都建立教师发展中心,虽然教师发展中心涵盖的内容很多,覆盖面比较广,但很多教师发展中心都有教学咨询服务职能,由学科专业专家组成的团队为学科教师解答问题。一旦教师有了学科德育意识,针对这方面的咨询必定会增加,建立教师发展中的模式对学科德育的发展很有帮助,值得推广。
2.构建学科德育教学平台。
上好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德育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教育效果更有效。教学管理部门可建立学科德育教学网站,网站可由文件精神、学科教师教案、教师上课视频、学科德育教学讨论区等模块组成。教学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组对有代表性的学科和教案进行网上点评,重点突出学科德育方面的特色和不足。教学管理部门还可安排专家随堂听课,安排现代教育技术部门的人员现场录制学科教师上课情况,然后由专家组进行点评,并将点评意见上传到网站上。专家组的点评除专业点评外,应针对学科德育方面进行重点点评。通过构建网站沟通平台,使广大学科教师吸收专家的点评意见,学习如何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内容,从而提高学科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构建学科德育科研平台。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辅助,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必须辅以科研工作,没有深入的学科研究是不可能上好学科课程或提高学科课程的“层次”。教学管理部门应鼓励广大教师申报以学科德育为课题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特别是专业学科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共同申报的项目。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教学管理部门严格考核,督促教师实实在在地研究学科德育,对学科德育项目的优秀成果予以广泛宣传,让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并对优秀成果大力奖励,激励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学管理部门还应与科研部门沟通,在科研课题申报指南中有意识地指导非思政科教师申报学科德育课题,对于学科德育课题未结题的项目允许教师再以主持人的身份主持其他课题的科研项目。在学校中形成教师积极申报学科德育课题项目的氛围,以此达到科研成果反哺教育教学的目的。
(三)完善学科德育制度
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制定相关制度维护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教学管理制度对学校的教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性,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对学科德育的发展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1.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应体现学科德育要求。
专业培养方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重要的指向作用,它让师生都清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在审核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时应有意识地对制定目标的学科教师给予学科德育方面的导向,以便于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学科德育内容。
2.各门课程教学大纲中应体现学科德育要求。
各门学科教育由具体的各门课程所构成,当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学科德育内容后,各门课程教学大纲中相应增加学科德育知识,这样才能更加细化该门学科的德育内容,更有利于提高学科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生可通过入学教育、班会等方式接受本学科德育教育,上《网络安全》课程时,教学大纲辅以网络诚信教育、网络“黑客”法制教育、网络侵权行为教育等,则更有利于提高该门学科的德育教育,也有利于对该门学科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3.完善管理制度中的学科德育标准。
教学管理部门每年都会有一些常规的评比活动,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学期教学质量检查、教学成果奖评比、教学名师评比等活动。教学管理部门对这些活动进行评比时应该加重学科德育的标准,检查考核时多关注学科教学是否挖掘学科德育内容,教师上课是否有学科德育内容,教师学科道德行为是否符合规范,教师是否有科研成果道德行为失范问题,评选教学名师时更应以师德为首要评选条件。通过在管理制度中完善学科德育的标准,以此来鞭策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传授学科德育,更应在行动上践行学科德育。
(四)通过竞赛践行学科德育
提高学科德育效果,“言传”非常重要,但“身教”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真实性”。促进学科学习,参与学科竞赛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在竞赛中可以通过教师的个人魅力影响、引导和教育学生。如: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大赛等。学生在参与学科竞赛过程中不仅会遇到知识性的问题,还会遇到很多其他困难,这对大学生在毅力、信念、诚信等方面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作为竞赛的指导教师所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勇于进取、学术风气正派等行为深深地影响着参赛学生。广大学生纷纷以指导教师为榜样,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不断努力奋斗。
四、结语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德育 ;激励
为了在现阶段的初中德育教育中保持最佳的德育效果,初中班主任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基于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学习需求出发,落实多种心理成长相关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初中德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其中,合理有效的激励策略,能够满足当前初中德育教育的实际需求,进而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本文针对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激励对策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德育教育思路,从而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德育教育中班主任激励实施的内涵分析
1.基本内涵初中班主任在分析问题时需要做到全面、清晰,这样才能确保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不受到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德育素质的全面提升。传统的德育教育,班主任是重心,学生只不过是受教育的主体,没有得到任何的重视。所以,在当前的初中教育中,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合理有效的激励策略,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的知识学习中。2.优势合理地利用激励策略,能激发学生的多层次行为,让学生全面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和对应的工作中,可以使学生产生更高的积极性,并且愿意主动完成学习目标。激励的核心在于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优秀表现,获得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鼓励,从而让学生能够保持现状,让普通学生能朝着优秀学生靠拢。所以,通过激励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环节中。
二、初中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实施激励策略的有效措施
陶行知教育思想倡导将生活与社会都看成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将教育、学习、实践3个环节看成一个整体,这对当前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德育教育同样也是如此,还需要懂得相互结合,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1.因人而异,实施德育教师对待不同个性的学生,需要采取相应的方式,做到因人而异,这样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对应的教育方针,利用独特的方式激励学生。教学方案的变化,是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支撑条件,优秀的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的爱好,融入学生中,而不是当“威严”的班主任,要懂得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努力的欲望,从而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以此提升成绩。当然,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还要了解并帮助存在困难的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鼓励内心存在自卑的学生。在长时间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就会慢慢做出改变,进而在道德素质方面得到提升。同时,班主任还应该避免学生出现抵触情绪,要循序渐进,重视教育的开放性,能从传统的课本课桌的小课堂逐渐转移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率先培养学生独立的意识,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养老院慰问老人,以此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冷暖,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其价值观与思想情感。2.善用热点,落实德育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初中阶段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主要是为了学生在今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新闻热点资讯来完成。因此,在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实施激励策略时需要在其中融入一部分热点资讯,让学生通过这一部分热点资讯的合理分析,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生活,这样就可以正确地针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选择与判断处理。同时,也能够基于及时性的基本原则,将激励策略真正地落实下去。例如,初中班主任从网络中搜集部分热点新闻,在班会课中让学生进行对应的交流分析,说说自己对于这一部分新闻是怎样的看法。然后引导学生试想一下,假如自己是新闻事件之中的当事人,是否会做出与他一样的做法。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与讲解进行相应的补充,对每一位积极发表自己看法,进行交流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通过这种方式,将热点资讯与激励策略融合起来,不仅可以将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体现在德育学习过程中,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其提升批判性思维,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在实际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对德育教育方面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将其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最终真正意义上落实德育教育。3.班容班貌,渗透德育班容班貌,对一个人的心态、情绪、品质以及行为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这一种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在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积极向上的班风创建工作。班主任要懂得利用环境育人这一基本要素,利用班容班貌影响德育教育。在具体布置过程中,可以考虑到两方面:第一,物质环境。班主任可以与大家一起商量,从而选择一些名人名言的装饰画。当然,对于名言警句的选择,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帮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如“团结”“勤奋”,等等。之后,让学生来讲装饰画并挂在墙壁上。如此,每一天学生都能看到这些激励性的名言警句,久而久之,就能够自觉地遵守规则。第二,精神环境。这一方面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并且作用也较大,可以选择播放《相信自己》《海阔天空》等歌曲,在学校活动、班级活动中,带领学生一起唱歌。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同时,还能在无形之中渗透德育教育,尽可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班主任还可以考虑利用制度营造环境。例如,可以设置“好人好事”制度,也就是针对班级之中出现的好人好事进行对应的表扬,如小新主动给生病的同桌补课等。班主任可以让班干部将这一部分好人好事记录下来,然后按照相应的班级制度,针对这一部分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利用这样的方式,就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风气。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激励策略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初中班主任需要足够重视。在学生的德育教育学习中,就需要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仔细分析其内涵,这样才能够保障德育教育顺利实施下去。在初中德育工作实施中,一定要搭配好激励策略,这样才能在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下,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焦桂柱.如何将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0):161-163.
[2]史江萍.重视德育工作做合格班主任[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9(02):61-64.
[3]曾文怡.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提升路径[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05):103-105,115.
【关键词】德育;少先队;阳光100
少先队是落实小学德育工作的最佳载体。少先队工作方方面面,本文以作者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工作经历和所在大队部的特色德育活动――“阳光100”积分计划,谈谈少先队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我们大队部针对本校少年儿童实际,从学习、消费、劳动、卫生、礼仪、交往等方面进行强化宣传和教育,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德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利用队员们积极的竞争心态,以“学阳光文化,干阳光事情,过阳光生活,驻阳光心情,交阳光朋友,做阳光少年”为立意,制定“阳光100”积分计划。计划包括:“文明班――星级中队”评比;个人积分计划、“阳光小天使”评比;家庭及社区积分计划;假期“阳光100”积分计划。
在开展“阳光100”积分计划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以下几点突显出少先队的重要性:
一、少先队是执行和完善学校德育管理制度的平台
加强班级常规考查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一项基础工作。“阳光100星级中队” 评比从文明礼貌、纪律表现、卫生意识等三方面对班集体进行量化打分,通过评比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发挥班集体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建设较好的班风和学风。
此项目由少先队大队部具体实施,学校值周领导监督、值日老师主持、值日队干按照“星级中队”评比细则,分项每天对各中队进行评比并公告。每周统计评比一次,每天总分值100分(加分除外),每周的分数取每天累计的平均分,每月的分数取每周累计的平均分。
奖励办法:每周分数名列级中前两名而且没有队员受过学校处分的中队,在下周一将由大队部授予“文明班”牌匾,每月根据各中队获得“文明班”次数的多少,由大队部授予“星级中队”牌匾
每学期末,学校德育处以及班主任协会都会听取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工作汇报;各中队辅导员及班主任亦分享工作体会及反馈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德育处通过汇总、分析,为新学期德育工作计划的制定积累数据和建议,并作为制定新学年学校德育计划以及修订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制度的最直接、最有参考价值的一手材料。
在“阳光100”积分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制定的德育工作制度在少先队的有序组织下,得到了全面落实。
德育制度并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只有在具体工作中转化为活动计划,统筹实施,才能体现出制度的实际作用与缺陷。少先队有绝对的优势在各种范围内组织少年儿童去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并能从最细微处检验制度的可行性,能最好地完善学校德育制度。
二、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少先队组织
“个人积分计划”和“阳光小天使评比”两项关联活动的制定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活动中,每个队员都有基本分100分,按要求表现,可以按规定加分,但有违纪行为受到批评被记名的,就要按规定扣分。分数每周小结,每月总结,并相应给予奖励。整个学期的平均分达到100分以上的,期末有机会被学校评为“河苑阳光小天使”的光荣称号和给予物质奖励;整个学期的平均分数达到95分以上的同学,期末有机会被学校进行公开表扬和物质奖励;整个学期的平均分数达到90分以上的同学,期末有机会被学校进行物质奖励;整个学期的平均分数达到85分以上的,期末学校给予公开张榜表扬。
经过几年来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实施“阳光100” 个人积分计划、“阳光小天使”评比积分计划,全校少先队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天坚持穿校服,按要求佩带红领巾或队徽和校卡,待人有礼,集体荣誉感增强了,人人为中队争光,每个中队都争当“文明班”、“星级中队”,还能做到大胆揭发不良行为,校内校外的不良行为大幅减少。
“阳光100”积分计划、“阳光小天使”活动的开展更是令学校的学风、校风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作用十分显著:范达文同学是一位聪明但十分调皮好动的学生,二年级刚转到我校时,上课喜欢搞小动作,影响课堂纪律。随着活动的开展,令他也萌发了积极向上,为自己争荣誉的心,开始懂得去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了。在二年级第二学期末,他终于被评为了“阳光小天使”;廖俊源同学刚升上三年级时,学习上十分懒惰,经常不交作业,“阳光100”积分计划实施以后,每缺交作业一次,小组长就按计划扣他一分,连续扣了5分以后,他难过得流泪了,老师顺势引导他,要想在“阳光100”中取得高分就得遵守校规校纪,按时完成作业,多做好事。从此以后,他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各科老师都看得到他的不断进步。
全校的少先队员在积极参加“阳光100”积分计划过程中,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养成了文明的行为和习惯,在校、在家、在社区、在独处时,能够在“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以律已,遵守公德”等方面作出表率。当我们学生在外出活动时,在接触社会时,学生以行为自律给社会留下了好印象。在问卷调查中,家长所反映其子女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衷心的赞扬就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
少先队员们在大队部的组织下,在榜样的激励下,在“阳光100积分计划”方案的指引下,每个人心中都清楚,要成为一名“阳光小天使”,日常应该怎样做,什么不应该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
三、少先队组织是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德育教育网络的桥梁。
学校有一套德育制度去引导学生遵循日常行为规范,特别是在校表现。但长期以来,我们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们总会感叹,学生放学离校几个小时,教师辛苦一整天的教育、所有苦口婆心全都被清零了。以往学校德育教育都是集中在校园内部开展工作,而缺少了学生在校外的德育管理环节,家长和社会也不自觉地把德育教育寄托于学校,造成了德育教育出现了家、校、社区不连贯的弊端,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效果。
在校外,我们大队部开展的“阳光100” 积分计划,加入了家长对子女在家的德育表现评价,主要分为孝敬长辈、勤做家务、生活自理三个大方面的考察。家长对照少先队大队部分发的“阳光100家庭积分计划”评价表内的各个细项,观察子女平时在家中的表现,进行细化评分,也使孩子们回到家里继续有“德”可依。同时以家长学校为载体,以社区委员会为机制,以综合教育为手段,以提高家教水平为目的,充分利用校报、家庭教育简报等教育资源,通过开展好家长评选、家教经验交流、专家讲座等活动,作好家庭教育工作,取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使养成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管理制度
中职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这一阶段的道德观念以及理念都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消极的理念都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对中职生的培养中加强德育教育。
一、德育教育概述
简单地说,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就是对所有的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与教育,包括社会德育、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等等。而狭义的德育,就是指学校德育,就是教育工作者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让学生自己正确引导自己,养成一定的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中职学生的管理中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对于其未来的长久发展有着明确的引导作用。因为思想作为行为的先决者,其正确与否决定了行为的正确与否。因此,在这个阶段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让他们正确了解自己在社会中承担的基本义务和责任,明确自己的行为底线和是非标准,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
其次,建设现代化的需求。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德智兼备的人才,仅仅是学习好文化知识是片面的,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支持。
二、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引领学生开办活动
班主任要带领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们自主地投入到德育工作中来。在实践与活动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意义与影响,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德育意识以及修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最后培养出一种奉献社会的使命感以及责任心。要做好德育活动计划性、序列性以及科学性实施的方案。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比如班主任可以积极地组织学生在二月份实施“爱护环境、净化校园”的活动;三月份实施“向特困生献爱心”的活动;四月份实施“讲文明、树新风”的活动等等。年年如此,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让学生们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此外,还应该让学生们树立起高尚道德的荣誉感,从而不断促进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各项道德培养活动中来。
2.抓好德育工作
德育的管理工作要抓好。对德育工作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来确保德育工作稳定实施,同时也能够避免德育工作仅仅是流于形式,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做好德育管理工作具体的措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学生们的自主管理。在德育工作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让班长、卫生委员、纪律委员等实施学生们的自主管理,这既有利于学生干部自我思想水平和意识的提高,也有利于督促学生们思想道德水平不断进步。
其次,建立德育工作的管理制度。建立德育工作的管理制度,增加德育工作实施的刚性,对德育指标进行具体规定,让学生们明白什么行为可以实施、什么行为不可以实施,并对实施的结果进行监督、评价与处理,这对于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是非常有用的。
最后,加强班会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对于每一周都开展的班会工作中,班主任除了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作为班会的重点工作以外,还应加强纪律以及道德培养这方面的内容,时时将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这对于学生养成德育的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中职生有着很大的作用,能够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能够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采取措施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班级更好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红艳.学会“赏识”,让学生远航:谈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9).
[2]田伯青.以人为本,完善班级管理[N].江苏教育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