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

时间:2023-06-05 10:30: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早产儿的护理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

第1篇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暂停;预防措施;护理措施

先天性呼吸中枢、器官发育不全常常导致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现象,致死率较高。胎龄小的早产儿中发生率极高。相关调查显示,胎龄28~29 w的早产儿中90%会出现不同程度呼吸暂停现象[1]。呼吸暂停引起的患儿缺氧、脑损伤等,对早产儿后期的生存质量有严重影响。笔者特于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对我院住院部的106例早产儿进行研究,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部的10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3例,女43例;胎龄29~35 w,平均(32.8±2.2)w;体重0.9~2 Kg,平均(1.6±3.4)Kg。本组患儿合并疾病详见表1.

2结果

本组患儿最终有呼吸暂停18例,其中中枢性3例,梗阻性4例,混合性11例。

3预防措施和护理

3.1严密观察病情 导致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的可能因素有[2]:①食管反流,气管不畅,体温过低或过高;②贫血、系统性疾病、休克等;③机体代谢紊乱,如低血钙、酸中毒、低血糖等;④核黄疸、严重感染等;⑤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典型症状是暂停时间超过20 s,常伴随心律下降、发绀等,临床较易鉴别;一部分患儿由于周期性呼吸演变为呼吸暂停,通常难以鉴别。尤其胎龄

3.2保暖 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全,对体温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差,且体温常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寒冷常常引起患儿硬肿症。中低温患儿可包裹棉被,加热水袋;体温不升者可置于暖箱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0℃,每隔3 h左右监测1次体温,避免体温变化导致患儿并发症。暖箱应注意不宜置放在空气对流、阳光直射、近窗处,室温保持在25℃左右,湿度为60%左右[3]。

3.3患儿呼吸道的护理 抢救或预防患儿出现呼吸暂停的有效措施是维持其气道的畅通,患儿在食管受压或者颈部前弯时,均可能出现呼吸暂停现象。故早产儿枕头切忌过高,可于颈部及肩下垫软垫,帮助患儿取俯卧位或颈部自然姿势,以减少患儿上呼吸道发生梗阻的风险。在患儿呕吐时及时清理,分泌物量大者可采用负压吸出;痰液较粘稠者可雾化吸入后给予拍背吸痰,以保持其呼吸道畅通,以免咽部咯痰引起呼吸暂停。

3.4安全喂养 给予患儿常规胃管洗胃后,将吸入胃中的羊水、胎粪等彻底洗净,能有效预防喂奶后患儿呕吐。一些吸吮力及呼吸功能较强者,可给予奶瓶喂养;情况较差或吸吮乏力的患儿可行鼻饲管喂养,开始注入量为0.5~1.0 mL,若患儿无溢奶、腹胀且鼻饲前患儿胃内未残留奶,可适当增加1~2 mL/Kg/d奶量。待患儿病情恢复,其吸吮能力也恢复正常后,再改用奶瓶喂养。在喂奶结束后将患儿置右侧卧位,促进其胃部排空,并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发绀、呕吐、溢奶等,防止此过程中出现窒息。

3.5急救方式 在患儿出现呼吸暂停时,注意观察患儿的胸廓运动状况,区分是属于梗阻性还是中枢性。若为中枢性,反应轻者可给予适当刺激,例如轻摇患儿、弹足底、捏耳垂、托背呼吸等措施,大多数均可显著缓解并恢复呼吸;若呼吸暂停为梗阻性,应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维持气道畅通。若患儿有发绀现象,可行鼻导管吸氧,重者可给予复苏囊加压吸氧、人工胸外按压或持续气道正压呼吸,若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无效,可给予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治疗。

3.6不同药物治疗 遵照医嘱使用纳洛酮、氨茶碱等药物对患儿进行交替治疗,以达到治疗或预防呼吸暂停的作用,应注意按照适宜剂量及服用时间给药,采用微量泵严格控制输药速度。本次研究中肺透明膜病的患儿11例在入院3 d后均于气管内插管后给予表面活性物质,根据80~200 mg/Kg剂量滴入,应注意定时更换患儿,同时用复苏囊辅助进行加压呼吸,促使两肺内能均匀分布活性物质,促进病情的稳定。

3.7预防感染 临床对于早产儿感染均以预防为重点,护理人员应严格遵照消毒、隔离的相关制度,减少直接接触患儿的次数,尽量避免侵袭性操作。在检查等操作前,应先认真消毒自身,对各种监护及治疗仪器(例如呼吸肌、监护器、暖箱等)及时进行严格的消毒,并加强对患儿口腔、脐部、臀部、皮肤的护理,针对可能会感染的患儿进行血常规、血培养、C反应蛋白及X射线检查。若患儿已发生感染,应尽可能取得病原学资料,分析患儿疾病病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敏感药物;感染较为严重者可给予静脉输注血浆、丙种球蛋白等,以提高患儿免疫能力[4]。

综上所述,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未及时发现及鉴别,极易对患儿生命产生严重威胁,临床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责任心、熟练临床护理操作技巧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做到勤巡检,能及时发现患儿不良反应,并采取正确、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以提高患儿的临床治愈率,进一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林霞,张玉侠.早产儿呼吸暂停非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99-103.

[2]严洁,何蓉,肖志辉,等.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对其的预测价值[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4):1080-1082.

第2篇

【关键词】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喂养指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29-01

早产儿指胎龄≥28周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婴22例,女婴14例,体重在1800-2500g,平均2120g,身长在35-47cm,平均身长41.2cm,胎龄在30-37周,平均胎龄34.4周。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6例患儿。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早产儿护理措施,观察组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进行原因分析给予正确的喂养方式及护理,两组患儿在身长、体重、胎龄、性别、消化道功能以及喂养情况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喂养方式及护理措施(略)。观察组早产儿采取喂养不耐受因素的分析及喂养指导护理措施干预,如下:

1.2.1 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分析 (1)内部因素(体重轻、胎龄小、胃肠发育不成熟)胎儿未出生前的营养来源完全依赖母体输送;出生后则通过胃肠道摄取食物中养份,由于早产儿的胃肠动力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未成熟,其消化吸收暂时不能完成机体的需要。妊娠25-30周的早产儿肠蠕动的幅度较低,无规律的消化道节律,妊娠35周早产儿的胃肠道才会形成能推进食物的复合波群,并且这种波群是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的[3]。(2)外部因素:①喂养时间:由于过早进行喂养会产生胃食道返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人性肺炎、呕吐、胃潴留以及腹胀,喂养不当严重时会产生呼吸暂停等情况,但早期经口喂养可促进胃肠功能的启动和消化酶的分泌。过晚喂养会影响胃肠功能的发育成熟,出现不耐受的危险性增大。②喂养方式:早产儿常因吸吮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而导致不能经口喂养,通过鼻饲、滴管方式无论早产儿是否有吸吮能力都会使奶汁流入,长期影响到早产儿的味觉和嗅觉的发育,降低了吸吮能力和吞咽协调发育,也可造成喂养不耐受。③疾病与治疗:出生后早产儿离开母体后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将会发生感染性疾病。胎龄小,体重越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就会越高。感染会引起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

1.2.2 喂养方式 选用对应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症状,如母乳喂养不足,可以选用早产儿配方奶进行喂养。对于体重极低的早产儿最好在生后4h开奶喂养,如发生喂养不适症状停止喂养。根据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可以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NNS),[4]采取胃管进行鼻饲喂养,在胃管分次喂养的同时给予NNS,这样可以促进早产儿的胰岛素和消化酶的分泌,加快胃肠道的成熟发育,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根据早产儿的耐受情况适时增加能量摄取量,促进吸收和消化的营养调节,并有助于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由口进食。

1.2.3 喂养指导 指导护士在喂养早产儿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不耐受喂养情况,进行早发现早处理,防止早产儿营养缺乏症和胃肠道功能的严重并发症。指导护士在喂养时方式方法,采取半卧姿势,良好的喂食时间是小于5-20min,以免患儿发生疲劳。每次喂养后使患儿立起轻拍背部,减少返流发生,防止误吸的危险。

1.3 效果评定 两组在早产儿喂养过程中进行比较留置胃管时间、恢复正常喂养时间以体重增长情况进行比较。

1.4 数据处理 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观察组的早产儿的留置胃管时间以及恢复正常喂养时间均较对照组时间短,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P

3 小结

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普遍存在的喂养问题,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早期发现可能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可以促使胃肠功能成熟,加快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作用;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提高护理质量,对于喂养不耐受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喂养方式,加快早产儿恢复到正常的喂养状态。

参考文献

[1] 郑丹丹,吴曙粤,汪莉,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9A):50.

[2] 育萍,苏绍玉.84例早产儿的监护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2):1532.

第3篇

【关键词】 早产;心理特点;护理措施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不足37周的分娩者,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5%~15%,是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产儿死亡率高,即使存活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亦较多。这部分产妇由于自身状况不佳和对早产儿安危的担忧,其心理状况非常复杂,情绪不稳定,直接影响产妇的预后及母乳喂养。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孕产妇情绪的变化日益得到重视,心理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为了产妇和围产儿的健康,做好早产孕产妇的心理护理,给予悉心照顾和精神鼓励,更有利于孕产妇完成这一生理过程[1]。

分娩前孕产妇往往有恐惧、焦虑、紧张、忧郁等心理,对产痛的害怕;担心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顺利结束分娩。而早产产妇与普通足月产妇相比,除了担心能否顺利分娩以外,更担心腹中的胎儿是否健康,出生后能否存活。一方面产后身体尚未恢复,需要护理,另一方面由于早产儿不在身边,母亲角色缺失而情绪不稳定,又担心早产儿病情、治疗和预后,更加重心理压力,处于严重焦虑状态。因此,护士应采取心理护理、知识宣教,提供信息等护理干预措施,帮助产妇减轻焦虑。

在护理层面我们可给予:(1) 各项检查及治疗和护理过程手法轻柔,技术娴熟,从行为举止上给产妇以安全感消除其心理障碍,从而取得产妇的信任与配合。(2) 医护人员热情接待每一位孕产妇,尊重她们,同情她们,使她们尽快熟悉并适应新的环境。 (3)主动与产妇交流,鼓励其表达心中的感受,帮助产妇了解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识别自己的焦虑情绪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明显降低产妇焦虑水平[4]。 (4)做好健康教育,为早产儿产妇讲解早产发生的原因,早产儿常规治疗的方法,早产儿在喂养、保暖、护理方面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早产儿的预后,也可用成功病例鼓励产妇,使其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有助于产妇调整心态,减轻焦虑。 (5)在关注产妇躯体及胎儿安全的同时不能忽视产妇配偶的亲情对其心理舒适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充分挖掘产妇家庭及配偶的亲情支持,这将大大提高产妇的心理舒适度,增强信心,消除紧张与焦虑的情绪,以利于完成分娩或手术过程。告知产妇早产儿的预后一方面取决于孕周新生儿体重,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出生后提供的治疗和护理。

对孕周较小早产孕产妇由于孕周小,早产儿出生后存活率低,死亡率高。即使早产儿存活,也大多转新生儿监护室抢救或较长时间治疗,并需要大量的治疗费用。这部分产妇主要的心理问题有:(1)恐惧,害怕新生儿死亡;(2)预感性悲哀,担心胎儿, 新生儿预后不良;(3)无助感:不能照顾孩子;(4)母乳喂养中断及分离性焦虑:母婴分离;(5)家庭应对无效:高昂的医疗费用与家庭经济拮据[3]。我们需给予:(1)合理安排床位,将产妇转入非母婴同室病室,减少不良刺激;(2)给予心理治疗与教育性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心理护理,主动安慰产妇,鼓励其倾诉,使其不良情绪得以宣泄。解释早产儿转入新生儿监护室治疗的必要性,让产妇接受既有的事实,使其了解早产的发生并非她的过错,也要避免孕妇过度乐观;(3)加强沟通,满足产妇关注孩子健康的心理,尽量多地提供其孩子的信息,主动与新生儿监护室联系,了解情况并及时向产妇反馈,条件允许时可推送产妇去探视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增强信心。(4)护理:对新生儿预后不佳或已死亡的产妇予及时回乳,避免肿胀给产妇带来躯体的不适及心理负面影响,导致其思念自己的孩子。对母婴分离的产妇积极鼓励和指导产妇进行护理,每天坚持3小时挤奶一次,6小时按摩,保持正常泌乳,将挤出的奶汁交于新生儿观察室护士喂养早产儿,既有利于增强早产儿免疫力,也可以对产妇起到安慰、激励作用,使产妇感到与早产儿的情感联系,持续泌乳也可为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做好准备。

分娩是产妇的必经阶段,心理因素对于待产妇来说既是致病的因素,也是治病的条件之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产妇顺利分娩的重要基础条件,心理护理与病情护理应相辅相成。尤其早产是出乎意料的,早产产妇情绪会更加紧张,心理状态更复杂,顾虑也多种多样。因此,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早产产妇的各种心理反应程度,充分了解孕妇各方面的变化,才利于产妇顺利完成分娩。而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更是防治早产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1]黄爱银,黄祝娇.医源性早产产妇的心理护理.临床合理用药杂志,1674-3296(2009)04-0079-02

[2] 郝红雁,刘伟慧.对孕产妇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20):1850.

第4篇

【关键词】 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50-01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预后效果成为了目前临床医学上的研究热点。由于早产儿的体质较差,出生后需要更加全面的护理,而且对营养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加强对早产儿的肠内营养护理能够给早产儿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储存能量,加强抵抗力,保证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同时也是保证早产儿能能够稳定生长的基本的物质基础。如果早产儿的营养支持得不到保证,则可能会引起早产儿的营养不均衡,影响成长速度,甚至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早产儿的生活质量[1]。因此,通过给予早产儿全面的肠内营养护理,对于早产儿的存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在近两年收治的34例早产儿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研究,研究内容丰富,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的胎龄均在34周以内。在34例早产儿中,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胎龄均在26周-34周,平均胎龄29.6周。所有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为1400g-2100g,平均体重1840g。

1.2 方法 根据早产儿的体质情况,制定了合理的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2.1 加奶护理 对于出生后存活下来的早产儿,如果病情较轻且比较稳定,则在出生后12小时内给予鼻胃管间歇推注肠内营养支持;如果早产儿的病情较重或者病情不够稳定,则需要推迟喂养时间,在出生后24小时-48小时内喂养。喂养物以母乳为主,以配方奶为辅,根据不同的早产儿的胎龄和体重灵活调整喂养方案[2]。对于体重小于1600g的早产儿,首次喂养2ml,每隔2-3小时喂养一次,逐次增加1ml,每日所喂养的总奶量为18ml;对于体重在1600g-2100g之间的早产儿,首次喂养5ml,每隔1-2小时喂养一次,逐次增加2ml,每日的总奶量为36ml。连续喂养一周,观察早产儿在此期间是否有腹胀、奶液潴留等并发症出现,如果出现,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如果未出现,则在以后的喂养中,可以逐渐增加喂奶量,直至150ml。

1.2.2 喂奶耐受性观察 在喂养期间,注意观察早产儿的奶液潴留情况。在每次喂奶前,采用注射器抽吸的方法,检查新生儿的胃部是否有残留的奶液,如果潴留的奶液少于喂养量的一半,则对新生儿的喂养无影响,保持正常的喂养量和喂养次数;如果潴留的奶液量多于喂养量的一半,则应当适当的减少每次的喂养量,或者减少喂养次数[3]。同时,在检查奶液潴留情况时,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血液变化情况、腹胀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则应立即停止喂奶,并采取相应措施。连续几次观察新生儿的腹围变化,如果腹围有大幅度增加(超过1.5cm),应当减少喂奶量,并采用温盐水灌肠保证新生儿的排便正常[4]。在喂奶过程中,随时观察新生儿的血糖、血液、腹胀、体重变化。

1.2.3 护理 对于所有的早产儿,均应采取“鸟巢式”保护,通过模拟宫内环境,增加其安全感,加快适应外界环境的速度。新生儿的主要是以俯卧位,隔段时间与仰卧位交替。在俯卧位下,不仅能够减少胃内奶液潴留,减少腹胀和呕吐的发生次数,还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增加体重,能够使新生儿的呼吸更加平稳,心率更加整齐,提高血氧饱和度,能够促进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的发育。此外,为了避免胃食管反流,应该采取头高脚低的,适当的将头部抬高30°左右,使新生儿呼吸更加顺畅。新生儿的睡眠时间较长,避免长时间处于一个,通常情况下每隔4小时需要更换一次。

1.2.4 胃管管理护理 早产儿由于需要长期的肠内营养护理,在早期的喂养过程中,大多采用胃管喂养,因此,要特别注意胃管的管理和护理。由于新生儿的不自觉性常常会导致胃管需要反复插入,无形中增加了胃管感染的机会,因此,有效地措施是采用具有弹性的胶布将胃管固定于新生儿的鼻唇沟处,避免胃管被拉出引起感染。在每次使用完围观后,都要使用温开水逐次清理新生儿的口腔和使用过的胃管,保持清洁[5]。尤其是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规范进行操作,每次操作结束后将使用过的胃管进行消毒、灭菌处理,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将胃管置于相应的搁架上,避免放置在床单上被污染。

1.2.5 腹部按摩 给新生儿喂奶后30分钟后给新生儿进行腹部按摩,具体做法是手指并拢,用掌心部位轻轻触摸新生儿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在四周缓慢进行顺时针按摩,运动应保持匀速,动作尽量轻柔,连续按摩10分钟左右。腹部按摩不仅能够刺激新生儿的肠道激素分泌,加快肠道蠕动,帮助新生儿快速消化食物,对于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

2 结 果

在所研究的34例早产儿中,在一周内拔管正常哺乳的有18例,2周内的有12例,3周捏2例,死亡2例,存活率94.12%,死亡率5.88%。所有存活的新生儿体重在逐渐增加,在出院时已处在正常体重范围内。经检测,新生儿的血液、血糖都正常,未出现并发症,早产儿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6d。死亡的2例早产儿由于肺出血和血管内凝血导致。

3 讨 论

由于早产儿的器官功能和身体素质都较差,因此,需要在出生后给予更加细心地护理。其中对早产儿的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重要手段之一[6]。在给早产儿喂养的过程中,优先选择母乳,这是由于母乳含有很多新生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能够促进新生儿的器官发育,增强抵抗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使各项机能早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在喂奶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胃内奶液的潴留量,避免引起腹胀,并灵活的调整喂奶量和喂奶次数。此外,还需要注意新生儿的,通常采用头高脚低的俯卧位或者仰卧位,在采用胃管进行喂养的阶段,注意胃管的清洁和消毒、灭菌,采用规范的操作方法,降低胃管被感染的概率,尤其是医护人员,更加注意与新生儿接触的双手、皮肤的清洁。再配合以适当的腹部按摩,加快新生儿的消化系统的建立,保证每日的喂奶量和排泄量正常。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策略,保证早产儿的营养支持,促进早产儿稳定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湘红,杨春柳.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6(17):347.

[2] 马云红,黄洁.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2(3):236.

[3] 孙云.早产儿胃肠内喂养的护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5(8):126.

[4] 陈林.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8(16):167.

第5篇

【关键词】 早产儿;母乳喂养;护理

早产儿器官发育未全、抵抗力低下、死亡率高。因此需要加强母乳喂养及护理,这是提高早产存活率的重要措施。随着爱婴医院的兴起,母乳喂养的实施,早产儿的发育及死亡率一定会有很大改观。因为早产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并不完善,很多功能不成熟,所以我们要保证纯母乳喂养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

下面是我科进行的母乳喂养48例早产儿的方法及分析:

临床资料:1994年—1997年在我科分娩的早产儿共48例其中早产儿又又胎2人次孕周32—36周1.5—2.6Kg。通过调查,影响母乳的主要因素有,母亲乳汁不足。婴儿口小,吸吮力弱。

1 .鼓励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早产儿先天发育不完善、吞咽动作慢、吸吮力弱、自主呼吸不平稳,加之母亲早产,体内激素偏低,有部分乳房存在一定缺陷,导致母亲从心理上不愿给婴儿哺乳。所以我们应该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宣教,鼓励帮助早产儿母亲树立哺乳成功的信心,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孩子,使其了解认识到早产母亲的的乳汁优于足月母亲的乳汁更优于牛奶,帮助她主动积极的进行母乳喂养。

1.1 提倡母乳喂养,加强指导 因为母亲的奶水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要。所含的牛磺酸、乳糖和不饱和脂肪酸能为婴儿发育提供营养保证。另奶水中还含有丰富的免疫因子,能帮助胎儿抵御细菌感染。

1.2 加强母乳喂养的指导 断脐后半小时内吸吮母亲的并母婴同室,在喂养过程中注意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正确的及姿势。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应注意观察有无吮奶后呼吸暂停或暂时性青紫、呛奶等表现。早产儿胃容量小并功能低下,每日喂8~12次。

1.3 对于吸吮能力差或不能直接吸吮的早产儿 母亲可按时挤奶并放在消毒的杯子或盘子中,然后用小匙喂给早产儿。早产儿与正常新生儿器官功能上有很大不同,其吞咽动作慢,吸吮能力弱,再加上早产,导致产妇往往不愿给婴儿哺乳。

2 加强护理

2.1 注意保暖 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体温常在36℃以下,因此室温应保持在24℃-28℃,相对湿度55%-65%。

2.2 维持有效呼吸 早产儿易发缺氧,出生后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缺氧应立即给予吸氧,一般给予低浓度氧不超过40%。 转贴于

2.3 预防感染 早产儿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室内所用物品定期消毒,严格限制流动防止交叉感染。加强早产儿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

2.4 密切观察病情 由于早产儿的生理特征,应加严密巡视。观察的内容包括:面色、体温、呼吸、吸吮情况、大小便、粘膜和皮肤以及脐是否感染。

2.5 健康教育 指导母亲护理婴儿的方法:鼓励家长拥抱和抚摸婴儿,促进父母与婴儿间的感情。

3 特殊婴儿的护理

现今临床上早产多胎婴儿采用手术产的比率相当高,而母乳喂养困难的主要原因为误认的乳汁不足。所以需要护士耐心指导,把正确的信息讲解给产妇及家属。而乳汁不足的现象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乳房大量长期泌乳是需要婴儿不停的刺激,而排空乳房也可增加泌乳量。所以临床上常出现两三个婴儿吸吮,这样就出现母体乳房大量分泌乳汁。

4 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营养品,对早产儿来说更是如此。尽管提前结束妊娠,但妈妈奶中的营养成分并不缺少。用母乳喂养早产儿能增强早产儿的抗病能力,有利于早产儿身体器官尽快发育成熟。

由于早产儿吸吮能力较差,因此,当宝宝能够直接吸吮妈妈的的时候,妈妈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期待宝宝能立即吸吮你的,宝宝可能需要时间和耐心来适应妈妈的。这时候,妈妈就要尽量避免用奶瓶来喂宝宝,因为身体虚弱的宝宝很容易接受奶瓶而拒绝吸吮妈妈的。

早产儿刚一出生就要进行特别的监护,即使出了院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长期护理,相形之下与正常足月胎儿相比更要劳神费力。

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养育早产儿时,往往只关注宝宝身体的发育程度,而忽略了与宝宝的精神交流。其实,早产儿只要不是特别地发育不全,或脑组织有缺陷,他(她)还是有感知的。事实证明,那些能经常得到爸爸妈妈抚摸并得到慢言细语抚慰的早产儿,发育程度都比没有接受过精神抚慰的早产儿好。对早产儿精神发育方面抚慰,不仅有利于早产儿身体的发育,而且更能加深爸爸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感情。

实践证明,只有耐心细致的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才能消除影响早产儿喂养的因素,使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早产儿;护理

1 加强环境管理

1.1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产热不足,散热增加,导致早产儿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室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并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早产儿的中性温度(是指能保持早产儿正常体温,而新陈代谢率最低,耗氧量最少的一种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在32℃~36℃之间,体重越轻者,周围环境应越接近早产儿体温。因此,早产儿往往需要置于暖箱中保暖,体重在1001~1500 g者箱温应在32℃~34℃;体重

1.2 减少噪音的刺激

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中的大脑有很多副作用,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急剧波动,还可带来长期的后遗症,如听力缺失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尽力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如说话轻柔,尤其在靠近早产儿时要降低音量,最好不在早产儿暖箱或床旁说话;走动轻柔,避免穿响底鞋;护理仪及电话声音设定于最小音量,及时回应监护仪的报警;不要用力摔碰暖箱门,避免敲击暖箱等。

1.3 减少光线的刺激

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光线刺激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高,生长发育缓慢,持续照明能导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然而,大多数新生儿病房都采用持续的,高强度荧光照明。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如拉上窗帘以避免太阳光照射,降低室内光线,暖箱上使用遮光罩,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24 h内至少保证1 h的昏暗照明,以保证宝宝的睡眠。

1.4 减少疼痛的刺激

疼痛对新生儿,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产儿和危重儿,和营造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并给予相应的措施,包括:护理时尽量减少操作;在执行侵入性治疗如打针,抽血或吸痰的操作时应给予肢体支持(一手握住婴儿的双膝将双腿靠近躯体,另一手掌轻压上肢使其靠近前胸)使其形成屈曲;尽量减少对肢体的捆绑;在去除胶布,电极等粘贴物时应使用去除剂以减轻不适感;抚触、非营养性吸吮(安慰奶嘴)也能减轻疼痛感;必要时使用止痛剂。

2 合理喂养

人类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从妊娠3个月到生后18个月,快速增长的大部分时间在生后,大脑快速增长的时期很容易受营养的影响,可能导致智力及运动功能的长期损害。母乳喂养是早产儿的重要营养来源,它能有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然而,单纯母乳不能满足早产儿快速的生长发育的需要,还需要加上一定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国外一些医院里,一般使用特殊加工的人奶,早产儿配方奶或经过比例配制的三大营养物质来满足母乳喂养的不足。早产儿的住院周期已缩短,出院时早产儿仍然很幼小。因此,国外已有人开始关注如何为出院早产儿提供安全合理的营养,但目前开展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有待进一步探索。

3 保持舒适

舒适的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在安置早产儿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促进屈曲:有毛巾或床单制作早产儿的卧具,使其脚能触及衣服,手能触及毛巾床单,能感觉边际,有安全感;另外,包裹婴儿时要确定婴儿的手能触及面部,以利于头手互动;②头颅塑型:使用水枕,可避免早产儿中常见的双侧头部平坦,因头部平坦可造成持久的体格及心理社会适应困难;③国外有资料报道俯卧位可以减少早产呼吸暂停的发作和周期性呼吸,改善早产儿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俯卧位对于改善早产儿呼吸和肺功能有很大作用,但俯卧位时容易将口鼻俯于床面,引起窒息和猝死,且与传统的护理和监护方法不同,因此其临床利弊有待研究。

4 促进亲子关系建立

婴儿在抚育过程中有被触摸,拥抱及关注的需要,亲子之间亲密的接触对于父母和婴儿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出生后数周内亲子间互动,对于日后亲子关系建立有深远的影响。母子间的亲密感主要通过亲密行为表现出来,包括:触摸,亲吻,拥抱,面对面注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亲子之间亲密感的重要性,并设法提供促进亲子关系建立的途径,鼓励亲密行为的表达,如鼓励母亲采用“袋鼠式喂养”方式,鼓励父母参与婴儿的护理活动。

5 对父母的心理支持

父母往往认为早产儿易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而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1]。医务工作者应该给早产儿母亲更多的支持,可以通过开设网上和电话咨询,定期举办早产儿健康讲座,或制定宣传小册子等途径来为早产儿父母提供一些方便快捷的医疗资源,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2]。医务人员不仅要重视早产儿出院后对其父母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还要在早产儿住院期间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如允许父母每天1~2次进入nicu参与护理他们的婴儿。这种护理方式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实施,而国内目前只有允许病情危重的新生儿的父母入内探视。

此外,预防感染和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也是早产儿管理的重要内容。

总之,早产儿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医务人员为其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日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第7篇

1早产儿特点

1.1外表早产儿体重大多在2.5kg以下,身长不到47cm,头围在33cm以下,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男婴未降或未全降,女婴大不能盖住小。1.2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相对更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有宫内窘迫史的早产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1.3消化早产儿吞咽反射弱,容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容量小,易溢乳。早产儿以母乳喂养为宜,但需及时增加蛋白质。1.4神经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射越差。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此外,由于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因而易导致颅内出血。1.5体温体温调节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汗腺发育不成熟和出现寒冷发抖反应。体温调节困难且不稳定,因此,早产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2常见护理诊断

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与产热贮备力不足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及消化吸收功能差有关。有感染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有关。

3护理

3.1早产儿室配备与足月儿分开,除满足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3.2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此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每日2次~4次。一般体重小于2.0kg者,应尽早置婴儿培养箱保暖。体重大于2.0kg在箱外保暖者,还应戴绒面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等须解包时,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则因地制宜,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3.3合理喂养按照早产儿的体重、月龄,参考其活动、哭闹、大小便及有无病,给予5%糖水或奶喂养。奶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牛奶喂养时,牛奶与水按1∶1或2∶1的比例稀释,奶量计算方法较多,临床常以热量需要计算。喂养方法可视早产儿病情而定,生活能力即吸吮能力较强者可直接哺喂或奶瓶喂养;能力弱者予滴管喂养。早产儿易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症。3.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更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经常更换以防发生肺炎。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入内,严格控制参留学观和示教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3.5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d,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3.6密切观察病情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其功能不完善,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娴熟的业务技能,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生以下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查找原因,迅速处理:①体温不正常;②呼吸不规则或;③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④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⑤惊厥:早期或重度黄疸;食欲差、呕吐、腹泻、腹胀、出生3d后仍有黑便;硬肿症;出血症状;24h仍无大小便。3.7复查时间及指证早产儿一般情况好、吸乳好,体重已达到2.0kg以上,可给予出院,出院后一般不需回院复查,如出现发热、拒奶、体重下降应送往医院就诊。

4急救护理

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出现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窒息及感染等。我科2007年1月—2007年8月收治早产儿合并肺透明膜病共5例,接受呼吸机辅助换气治疗的患儿有2例,经抢救及护理痊愈出院,护理体会如下。4.1呼吸道管理当早产儿接受呼吸机辅助换气治疗时,正确的翻身、叩背、吸痰方法是维持有效机械呼吸的关键。在病情危重期,各种管道、监护仪较多,翻身时动作要轻柔,细心观察各种管道的位置放置是否合适,勿出现折叠、管道脱开等情况。30min~60min翻身1次,方法是一手扶患儿侧卧,另一手示指、中指紧挟拍背器,有节奏地轻拍背部。拍背后,将吸痰管轻轻插入气管导管内,一边捻转吸痰管,一边退出,将痰液吸出,必要时重复吸痰。但2次吸痰间应给氧,以缓解发绀。痰液黏稠时,吸痰前予气管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0.3mL~0.6mL。注意清洁患儿的口鼻部位,确保气道通畅。经常检查气管导管的位置,以防脱管。4.2静脉通道护理选择、保护并且有计划地使用每条静脉极为重要。我们根据用药选择穿刺血管,根据情况选用静脉套管针或头皮针,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患儿的各项治疗。定时用肝素盐水冲管,或使用注射器输液泵小流量持续泵入肝素盐水,防止血管堵塞,保证各管道通畅。4.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患儿病情危重,且变化快,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们应安排责任心强的护士三班特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机各项指标及机器运转情况及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为治疗提供可靠的资料。4.4喂养护理患儿吸吮、吞咽功能较差,入院后禁食1d~2d,病情平稳后开始鼻饲喂奶,每次2mL~3mL,每3h喂1次。每次喂奶前用5mL注射器接胃管回抽,观察胃内有无残余奶,以了解胃肠消化功能。随着体重的增长每隔2d~3d增加奶量2mL~3mL,喂奶次数减少。4.5预防交叉感染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交叉感染。患有皮肤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应尽量避免与早产儿接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探视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尤其是皮肤及口腔护理,注意病床单位清洁及所用物品、仪器的清洁与消毒。超级秘书网

5小结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故对早产儿护理非常重要,早产儿室实行24h专人护理,并利用各种仪器监护,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并制定和实施各种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终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轻机体的损害程度,保证高水平的护理质量。根据早产儿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及先进仪器设备和精湛的技术,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早产儿;环境因素,发育支持护理

早产儿属于高危新生儿,各种因素如缺氧、感染、噪声、强光、疼痛刺激等均可以影响早产儿的愈后。为此,我们对86例早产儿自出生后即给予发育支持护理干预,以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收住在我科的166例早产儿(除外有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以及出生后3 d内死亡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患儿随机分为传统方式护理组和发育支持护理组,两组在性别、胎龄、体重、生后阿氏评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1.2.1 传统方式护理 ①保暖:将早产儿置于保温箱,根据不同体重和日龄调节箱温,维持早产儿的中性温度和湿度;②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等呼吸系统并发症时,按相应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③营养支持:根据早产儿的一般状态及耐受能力,采用经口喂养、鼻胃管喂养和肠道外静脉营养方式,保证热量和蛋白质的供给,满足生长发育需求;④预防感染: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技术操作,重点管理早产儿的用具、口腔、皮肤、脐部;⑤生命体征检测:每名早产儿配备一台功能监护仪持续检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体温的变化。

1.2.2 发育支持护理方式 在传统方式护理的基础上,我们采用模拟子宫环境的方式,增加了相应护理措施:①减少光线:用遮光毯罩住温箱,必要时遮盖其双眼,避免早产儿不必要的光线暴露;②减少噪音:监护仪及电话声音设定最小音值,暖箱位置及距离固定,避免箱门及物体相互碰撞,医务人员入室更换软底拖鞋,说话、动作轻柔,不在患儿附近说话。喂奶及集中操作前定时播放轻柔的胎教音乐;③减少操作的侵略性:减少搬移次数,操作集中,操作前轻柔触摸并唤醒患儿,协调好各项辅助检查,避免过度刺激,评估操作疼痛并对其控制;④合理摆放:提供鸟巢式支持,促进屈曲使其有边际感和安全感,把手放在口边发展手嘴综合能力,并促进身体的对称性避免偏头及姿势变形;⑤抚触:患儿沐浴后,护士温暖并双手,轻微地按摩从头面部至足底皮肤,促进胃肠蠕动及行为发展;⑥鼓励家庭化护理:对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早产儿,为其提供父母参与的环境,指导他们进行袋鼠式护理,让患儿听到母亲心跳,接触母亲皮肤,感受母亲气味,逐步适应由母-子同体向新生儿独立体的过渡。

1.2.3 评价方法①体重增长评价 : 用早产儿专用体重计(精确值0.01 g)隔日定时测体重;②呼吸暂停评价 用多参监护仪持续检测呼吸及指脉氧变化,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 s,经皮血氧饱和度低于85%,心率下降低于100次/min,为呼吸暂停[1];③脑室内出血 生后第3天、第7天和第30天进行头颅B超检查,必要时做头颅CT检查;④神经运动评价 纠正胎龄(出生日龄+妊娠日龄)足月时采用Amiol-Tison 方法,对早产儿进行行为、主动和被动肌张力、原始反射的检查。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疾病康复情况比较 ①体重增长干预组19.7 g/d,对照组11.9 g/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84,P

3 讨论

3.1 评价指标的选择 根据早产儿特殊的生理特点,研究时我们选择了体重增长、呼吸暂停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神经运动评价这四项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这是因为①早产儿整体含液量比足月儿相对要多,体表面积相对大,蒸发失水量大而且快[2],不显性失水受环境因素影响显著,体重波动明显。提供适宜的中性环境可操作性强,评价手法简便易行;②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尚未成熟,调节能力差,常出现间歇性呼吸暂停和暂时性紫绀[3],NICU内所有患儿都在多功能监护仪检测下治疗和护理,呼吸变化可以被及时准确的发现,环境因素对此影响直观可见;③早产儿脑室管膜基质对血流波动、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极为敏感,易继发脑室内出血[1]。所有致病因素都与环境及护理直接相关,床旁头颅B超可以客观地判断是否有脑室内出血的发生;④新生儿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的生长领先于许多其他器官[4],未成熟脑的可塑性强,高危儿的神经细胞生理学死亡增加,早期干预将大大促进受伤大脑的可塑性,达到良好的功能代偿[5]。所以我们把这四项切实可行的指标作为研究方向。

3.2 发育支持护理的意义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由于各器官和功能均未成熟,体重低,生活能力差,死亡率高,存活者常出现许多临床问题和后遗症[6]。正确的护理和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发育支持护理是通过减少NICU医疗环境因素对神经系统发育的不利影响,促进患儿疾病恢复,生长发育,自我协调能力,从而改善其最终预后[7]。该项护理措施如今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对早产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的照顾。早产儿需要类似其母亲子宫的环境,父母的照顾和家人的社会互动,患儿必须连续地调适自己与环境的互动,使自己能适应环境的刺激,取得平衡,以利发展。发育支持护理是较为人性化和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它要求工作人员视患儿为主动参与的合作者,根据患儿的表现及需求调整照顾步伐,提供适当的个人化摆位、个人化喂养计划和皮肤接触的机会,更好地帮助患儿完成从胎儿期到新生儿期过渡,在保证婴儿存活的前提下,使他们的发育过程和预后最优化。

参 考 文 献

[1] 金汉珍主编.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230-231.

[2] 金汉珍主编.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196.

[3] 樊杰.早产儿的发育支持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80-781.

[4]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堂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4-415.

[5] 早产儿早期干预协作组.早期干预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中华儿科杂志,1998,36:598.

第9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指导;早产儿;影响;分析

早产儿在临床较为常见,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生长情况,我国的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早产儿的发生率在5%~10%,而病死率高达12.7%~20.8%;随着医学手段的发展,科学的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早产儿的存活率[1]。本文选取98例早产儿进行分组比较研究,分析健康教育指导对早产儿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98例,均符合早产儿的标准:胎龄<37周,体重<2500g,身长<47cm,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9例中男28例,女21例,胎龄为29周~36周,平均(35.4±1.5)周,出生体重为1430~2305g,平均(1899.7±244.6)g,住院时间为4d~58d,平均(34.3±2.6)d。观察组49例中男29例,女20例,胎龄为30周~36周,平均(34.8±1.2)周,出生体重为1450~2335g,平均(1950.7±244.6)g,住院时间为5d~60d,平均(35.3±2.9)d。2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与出院指导,具体是对患儿进行一般资料的收集、整理,体温测量与各种可能性感染疾病的预防,并对出院后如何照顾好早产儿进行一些事宜交代;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对早产儿的健康教育指导安排专人负责;其次,对各项需要指导的内容进行一些分析,并按照早产儿及母亲的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第三,与母亲进行交流,了解出院后的家庭情况与照顾条件,然后将相关的护理知识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教授与指导。具体的指导内容包括早产儿的保暖、喂养、感染预防、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发给每位母亲一本指导手册;另外,对于一些操作性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亲自示范,并将注意点告知孩子母亲,重点在于沐浴、喂养方面的姿势,测量体温的方法;对于小儿的按摩推拿,要注重顺序,重点在于四肢的按摩与推拿,应该将力度控制在轻揉范围,防止给幼儿造成瘀青等皮肤伤害。至于小儿的肚脐护理,应该遵照医嘱,或听从护士的建议,防止其受到湿度的影响,并保护好肚脐使其不受风寒的侵袭;应该多注重对其观察,尤其是对于肚脐所贴的制剂,应该进行按时更换、擦拭,防止对其造成伤害。若发现小儿出现呕吐现象,尤其是对于奶汁的反呕,应该观察是否是吃得过饱的正常反应,或是由于受凉产生身体异常反应,若出现此类现象,则应该及时通知护理人员或医生,对幼儿进行检查,并进行及时治疗,切勿盲目地自行处理,以免耽误小儿的最佳治疗时间;在这方面可以通过保暖措施等进行预防。与患儿家长保持联系,可以通过网络、电话、到家随访等方式进行一些问询、指导;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将资料传递给家长,或家长将出院后的护理视频传给护理人员,在互相的讨论与交流中进行一些针对性指导,从而纠正不良行为。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早产儿病率、再住院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通常以出生时间、体重、身长方面衡量早产儿,也包括身体各器官的成熟度,因此有时也将早产儿称作未成熟儿;这类新生儿需要在出生后得到精心的护理与正确的出院指导才能提高存活率。通常而言,会在出生后延长住院时间,并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照看,以及对母亲的相关指导来提高对早产儿的照顾水准,以期为其继续生存与良好发育奠定较好的基础[2]。临床所采用的一般指导与出院指导虽有一些效果,但是在发病率方面、再住院率方面还是比较高,因此在现代护理医学的意义上可以通过采用健康教育指导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本文分组比较了两种不同护理方法或健康教育的差异与区别,并对指导后的各项情况进行了不同方式的随访与记录,结果显示采用健康教育指导后的早产儿在病率与再住院率方面明显降低,提高了新生儿体质,也有效解除了父母的忧虑与担心。具体来看,对于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应该注重对早产儿资料、母亲资料、家庭条件等各方面的了解,并且根据相关的职业、时间、影响、环境等制定出更为详尽且符合早产儿差异特征的健康指导方案;然后先进行统一性的集体指导,再按照个体化的区别进行专项的一对一指导;这方面要求从孩子母亲的职业、受教育程度、性格等展开分析,而且需要将各种护理方法以书面材料的形式编制成手册,同时行手把手地指导与注意事项说明,然后将手册分发给早产儿母亲,若有必要可以对其采取出院前的护理标准评估[3]。并与孩子母亲及相关家属保持密切联系,运用信息技术、电话、手机应用程序等皆可以增加交流频率,并借助医院公共平台进行及时的咨询与信息反馈,加上随访记录,对各方面的护理表现进行评估,并对早产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肺炎、脐炎、营养不良状况、脓疱疹、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进行信息采集、评估与再次住院指导[4]。本组研究结果表明,2组早产儿病率、再住院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健康教育指导下,早产儿的家长在出院后对早产儿的护理效果较好,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小妹.早产儿居家护理的健康教育指导[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21(8):161-162.

[2]杨云智,林倩清,张友惠,等.早产儿家庭健康教育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5):5779-5781.

[3]冼倩红,李婉嫦,叶晓玲.新型健康教育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6):887-888、865.

第10篇

【关键词】 发育支持护理;早产患儿;新生儿重症监护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3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43-02

发育支持护理(developmentally supportive care,DSC)是一种改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环境和照顾方式,从而预先保障早产儿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的护理方法。[1]要求医护人员能预先估计可抑制婴儿生长的应激压力,并给予支持措施缓解压力,促进早产儿发育。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发育支持护理可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愈后。新生儿医学的进步极大降低了早产儿和高危新生儿的死亡率,专业的继康照护者面临的挑战是从保证婴儿的存活发展,以使他们的发育过程和愈后最优化。因此发育支持护理在国外广泛应用于对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照顾。我院对早产患儿的护理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2例早产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发育支持性护理)男6例,女5例;胎龄30-35周,平均胎龄33.8周,出生体重1030-1475g,平均1204g。对照组(系统性护理)男5例,女6例;胎龄30-35周,平均胎龄33.8周,出生体重1035-1482g,平均1216g。两组早产患儿在男女比例,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经统计学检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影响 人为调节室内灯光亮度建立24h昼夜循环;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调整,NICU光线明亮度,暖箱内为25ftc(foot candles),室内为60ftc,特殊治疗时可调整为100ftc在患儿的床旁使用适宜的灯光,亮度适合观察评估即可;在需要的时候开灯,避免灯光对其眼睛的直射,必要时遮盖其眼睛;在室内需要强光时用毯子遮盖暖箱,避免早产儿不必要的光线暴露。[2]

1.2.2 减少噪声对早产儿的影响 控制室内声音

1.2.3 减少操作的侵袭性 把各种不必要的操作检查接触减少到最小;减少患儿转床的次数;集中操作,避免长时间的打扰;操作时动作轻柔缓慢平滑,并观察患儿有无不适征象;在治疗前轻柔唤醒或触摸患儿,使其有准备;审慎分析每项干预对患儿的风险和益处;协调好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等各专业小组的活动,避免对婴儿过度刺激;评估操作患儿引起的疼痛,并对其进行控制。

1.2.4 建立24h的护理计划 根据婴儿的活动规律、睡眠周期、医疗需要和喂养需要制订1d的护理计划;进行有时间规律的护理,尽量提供完整的睡眠时间,避免突然惊醒早产儿。

1.2.5 合理摆放早产儿的 早产儿合理的可促进身体的伸展和屈曲的平衡,一般摆放的原则是四肢中线屈曲位,发展手-嘴综合能力(把手放在口边),使其易自我安慰,并促进身体的对称性,预防不正确的姿势及变形。摆放要使其肢体活动有界限,可使用护垫绷带等长布条来控制早产儿的。[3]

1.2.6 早产儿抚触 孕周

1.2.7 鼓励早产儿父母参与护理 父母接触患儿可消除NICU的环境给父母带来的神秘感。提供相关信息,让他们参与决定,比如在制订计划和喂养时间时应考虑到患儿的家庭需要,提供他们与患儿皮肤接触的机会,特别是指导他们进行袋鼠式护理(kangaroo care),即将包好尿布的婴儿放在父母的胸前,让婴儿听到父母的心跳,给婴儿与父母皮肤接触的机会,使父母陪伴和抚慰婴儿,学会照顾婴儿,增加其信心。[4]

1.2.8 其他 提供非营养性吸吮,在病房内播放轻柔的音乐;在病情稳定、无感染的情况下,可行双子同床。通过双子的相互触摸、肢体缠绕相互抚慰,促进其生长发育。

2 结果

两组护理比较:观察组(发育支持护理)早产儿体重增加178±40,分别是1235±110,1395±130,1650g;对照组(系统护理)体重增加157±40,分别是1215±103,1280±121,1490g;发育支持护理缩短早产儿对机械通气的依赖性,正压通气日数观察组为平均38d,对照组平均60d;发育支持护理使住院日减少,观察组平均住院日为92d,对照组为115d;发育支持护理减少住院费用,观察组的住院费用平均每人24300元,比对照组的平均每人46800元。

3 讨论

早产儿指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新生儿,大多体重不足2500g,身长46cm以下,新生儿监护室内的早产患儿死亡率较高。提高早产患儿的护理质量,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如果早产患儿在其出生时得不到高质量的护理,会致使患儿发生多种因素的疾病,甚至死亡。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是一种有别于以前的常规护理方法使早产儿有安全感,改善睡眠状态,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增进营养,加快体重增长,促进疾病恢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发育支持性护理是一种针对早产儿所采取的新型的护理措施,其护理原则是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根据早产儿个体的具体情况,给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发展的良好支持。发育支持性护理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早产儿,促进其疾病康复、生长发育,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5]对于现代医疗科学来说,提高生命保障,减少疾病痛苦,促使病患尽早恢复是第一的关键,对早产患儿来说,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病患,因其刚出生还不能表达自己,甚至连有和疾病都不能描述,是一种比叫棘手的问题,然而提高对早产患儿的护理是一个重要而有关键的问题这对能不能使一个新的生命在以后的成长中得到良好的体制和成长是一个关键。而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是一种新而又有效的护理方法(具有效数据统计结果),这对患儿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重要作用。所以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值得现医疗科学单位推广使用。这对人的生命和医疗的一个重大的进步,具有很大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综上所述,发育支持性护理能使早产儿有安全感,改善睡眠状态,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增进营养,加快体重增长,促进疾病恢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对现代医疗护理具有很大的医疗科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苏平,王春桃.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0(21).

[2] 朱清碧,龚阳红.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支持及临床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0,9(20):21-22.

第11篇

【关键词】音乐疗法;新生儿护理;早产儿;重症监护室

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新生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住院时间,包括胎龄、出生体重、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在36孕周或以上时提供氧气、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1]。孕28周或更早出生的婴儿,经历疼痛的操作较多,早期妊娠导致血液中的皮质醇水平和行为应激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2],这些可能改变早产儿的基础应激反应系统。与29-32周出生的婴儿和足月儿相比,孕28周出生或更早的婴儿暴露于阳性异常刺激时的唾液皮质醇水平较高[2]。对相同发育阶段的婴儿进行干预,引发愉快的反应,NICU护理出现的疼痛可改变其觉醒调定点,从而能够更好地自我调节。有研究表明在音乐刺激干预下,利用行为措施可提高早产儿的血氧饱和度,且出院较早,疼痛操作后的内环境稳定较早,体重增加[3]。我们对NICU中的早产儿进行了音乐疗法干预,旨在探讨特定的音乐治疗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

1患者和方法

1.1患者本研究所选患者均来自漯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1——2012年入院的经临床确诊的早产儿,告知患者监护人书面知情同意书。筛选标准:早期的超声或Dubowitz评分确定的32-36周出生的婴儿,出生时体重

1.2方法将筛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NICU护理,实验组接受音乐治疗直至出院。音乐刺激选取愉悦、轻松的音乐,20min/次,3次/d,音量60dB,播放时尽量控制周围环境噪音。观察患者住院时间、日增体重、出院时体重及睡眠时间。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进行t检验、ANCOVA方差分析,P

2结果

共有142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平均出生胎龄为278.2±28.7d,平均出生体重为1757±367g,男女比例为88:64,两组间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如表1所示,音乐刺激后,实验组出院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3讨论

目前,早产儿的护理模式主要集中于通过降低环境噪音水平减少刺激,集中护理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有效睡眠时间,并尽量减少婴儿保温箱或婴儿床的移动。一些研究表明,增加辅治疗如音乐疗法对早产儿是必要的[3]。我们研究发现音乐刺激后,实验组出院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

总之,音乐疗法可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时间,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NICU标准护理中添加音乐疗法对促进早产儿的发育是安全和低成本的干预措施。因此,我们建议在NICU的早产儿护理中可适当进行音乐疗法。

参考文献

[1]齐红.早产儿的护理诊断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2):905-907.

[2]蔡璇,赵奕怀,展爱红.早产儿血糖及皮质醇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227-1229.

第12篇

关键词:早产儿;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27-02

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并发各种疾病而危及生命。为了减少早产儿的并发症,降低早产儿的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2010年1月~2012年5月,我们在总结以往抢救经验和查阅大量资料基础上,对收治的早产儿实施预见性护理,现将实施方法及实施后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89例早产儿实施相关预见性护理(观察组),其中男40例,女40例,胎龄为32.57±1.81周。并与按常规护理的68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30例,胎龄为32.27±2.00周,两组患儿日龄均为20min~1天。两组患儿在日龄、胎龄、性别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预见性护理程序:护士接到入院通知后,立即准备:①红外线抢救台,保暖箱,准备洗胃、抽血用物及药品准备输液;②准备各种抢救药品、物品及仪器如吸痰器、氧气、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注射泵等;③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及抢救;④评估患儿生命体征,外观,各种反射并记录;⑤预防硬肿症、低血糖、高血糖、咽下综合征、脐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进行。比较两组患儿从接入院通知,到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开始时间、并发硬肿症、低血糖、高血糖、咽下综合征、脐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2结果

2.1两组护理操作时间比较:观察组从接入院通知到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开始时间(10.42±3.70min)与对照组(15.35±4.20min)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8.96,P

3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3.1硬肿症的预防:早产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早产儿时期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早产儿早期的各种疾病能使能量消耗过大,糖原储存少,产热来源受限。加之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大,致使散热增加,体温降低而引起硬肿。在患儿入院后立即放置于红外线抢救台上,待各项处置完毕后,再放入已预热好的保温箱内进行保暖。根据患儿体温调节箱温,维持患儿体温在36℃~37℃之间。同时给予鸡蛋白黄油涂擦好发硬肿症的双下肢及腹外侧,每天3次,以预防硬肿症的发生,改变了以往出现硬肿症后才给予治疗的常规作法。鸡蛋黄油具有防止体温失散的物理作用,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延长红细胞的寿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胆固醇,增进血液循环的作用[1]。患儿在箱内期间,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以免打开温箱过多而影响箱内温度的恒定。

3.2低血糖、高血糖的预防:糖是生命的“燃料”,早产儿体重轻,体内糖原储备少,产热少,难以满足各脏器的需求,尤其是影响大脑的功能。由于脑细胞功能活跃,对葡萄糖需求量大,而脑组织中糖原储备很少,血糖过低时就无法供给所需的能量,脑细胞功能受损,则会导致患儿智力发育不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在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抽血测量血糖;插胃管并留置,用生理盐水洗胃,洗胃后暂禁食4~6h,若无呕吐,试鼻饲5%糖水2ml,每2h 1次,连续3次后若无呕吐,改为鼻饲母乳,由每次2ml开始,以后根据耐受情况,逐日递增奶量。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用注射泵持续输入液体,开始糖速为2.4~3.6ml/kg·h-1,以后每日根据测量血糖结果及奶量摄入情况,准确计算输入糖速,糖速一般不超过10ml/kg·h-1。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注射泵运转情况、时速调节是否正确,以防液体输入过快或过慢;由于早产儿胰岛β细胞不成熟,如果静脉补液速度过快,易引起血糖增高而发生高血糖。

3.3咽下综合征的预防:咽下综合征发生率约占呕吐的1/6[2]。是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吞入羊水过多或被胎粪污染或混有母血的羊水,刺激胃粘膜,使胃酸及粘液分泌亢进,从而引起频繁呕吐,容易出现低血糖、电解质紊乱、误吸而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早期彻底洗胃是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在患儿入院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洗胃,至洗出液澄清为止。

3.4脐部感染的预防:围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极易发生局部感染。有文献报道[3],医院内获得性脐部感染率为2.09%,以出生后4~7天感染率最高,并且对婴儿室医务人员在操作中手带菌情况进行抽样监测,结果发现,操作护士手微生物污染相当严重,菌落数在12cfu/cm2,明显高于卫生部规定的5cfu/cm2的标准。因此,加强对医护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医德教育,在接触患儿前后严格认真执行洗手制度,以预防和控制早产儿脐部发生院内感染。每日进行脐部护理1次,先用3%双氧水清洁脐部,再用生理盐水涂擦,最后涂95%酒精,以保持脐部干燥;若脐部被尿液浸湿,应及时行脐部护理。

4讨论

预见性护理是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为目的的全程优质服务。预见性护理采取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在患儿入院前,有针对性地准备好所需药品和物品,以使患儿入院后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从而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本组资料显示,经对早产儿实施预见性护理后,能使早产儿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治疗和护理,为抢救患儿的生命赢得了保贵的时间,提高了治疗和护理效果,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使护士对患儿的病情、治疗、护理有了充分的认识,改变了以往等病人入院后,才根据病情备仪器,出现并发症后才给予治疗及护理,延误了抢救时间,造成工作被动的现象;锻炼护士的独立思考能力,针对不同病人的病情,进行科学分析,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能有条不紊地配合、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治疗和抢救,工作无误,医护配合更加默契,使患儿获得最佳的治疗和护理,也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陆青梅,曾洁华.鸡蛋黄油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及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24(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