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0:30: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生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们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表现出以下明显的差异: 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学习成绩分化日趋激烈;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日显重要;学习的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因而研究初中生的学习方法,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学会听课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四十五分钟课堂学习效益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学会听课,对初中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
首先,要集中注意听。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能够帮助我们从周围环境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中,选择对当前活动最有意义的信息;同时,使心理活动维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还能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活动的需要作适当的分配和调整。所以,注意对于学习尤为重要。集中注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往往一无所获。
其次,要带着问题、开动脑子听。有些学生听课不善于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看似目不转睛,但一堂课下来却毫无收获。俗话说:疑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再次,要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好笔记。教与学应是双向交流、互相促进的。学生在课堂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积极举手发言就是一种参与,它既能较好的促使自己专心听课、动脑思维,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是说边学习边动笔的好处。笔记不仅是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也是复习旧知识的依据,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笔记中发现新的问题。很多家长感到对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无从了解和把握,其实,每天查看一下他们的课本和笔记,就是一种好方法。
二、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时间是个常量,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 处理好玩与学,主与次,发展兴趣和打好基础的关系
首先是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学习是初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应该花在学习上。但是,学习不是初中学生生活的全部,初中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适当和有益的活动(包括“玩”)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指导学生学会劳逸结合,学习时专心致志、静得下心来;活动时生龙活虎、放得开来。学习和玩不仅不矛盾,而且可以相得益彰。
其次是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初中阶段学习知识的密度大大增加、学习知识的广度也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处理好各种知识内容之间的主次关系。学科之间有差异,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是初中学习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一定要学得扎实。学科内容本身也有主次,概念、原理及其形成是主,知识的灵活运用是主,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是主,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再次是处理好发展兴趣和打好基础的关系。兴趣是学习动力产生的直接原因,学生对哪一门功课感兴趣,这门学科也就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初中学生思想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兴趣也往往不够稳定,有些学生对兴趣的理解也比较片面。表现在学习方面主要有以下情况:一会儿喜欢这,一会儿喜欢那,见异思迁,结果什么也没学好;光凭兴趣学习,自己认为不感兴趣的就敬而远之,结果就成了“跛脚”。其实,初中的学习是整个人生学习的基础,首先要学好每一门功课,初中学习过了关,高中阶段就可能比较顺利,所以,培养兴趣必须以打好基础为前提。
(二) 遵循记忆规律安排学习
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这规律给我们指导孩子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及时复习。初中生学习存在一种普遍的倾向,就是随学随丢,做完教师布置的作业了事。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从头开始复习。要改变这种前学后忘,到后面问题成堆的现象,关键要做到“及时”,特别是对于那些字母符号、公式、外语单词等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一定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复习。这好比在堤坝塌方之前,及时加固,要比垮了再修,付出的辛苦少。
2.分散学习。“及时复习”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劳永逸”。学习的规律告诉我们,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以学习外语单词为例,如果当天学习了20个单词,一位同学在当天晚上集中复习一小时,加以巩固;另一位同学当晚复习半小时,第二天再复习15分钟,第四天复习10分钟,一周后再复习5分钟。结果后者记忆的效率明显高于前者。
关键词:观察实验 阅读探索 归纳整理
1 强化观察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生物学实验,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教师可以更为形象地讲解生物学概念、现象和规律等,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
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些直观性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教师结合课堂演示实验来讲授新知识或复习旧知识,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有关知识。另外,通过演示实验,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各种实验仪器并能正确、规范地使用,在以后的学生实验中,能够独立、高质量地完成各个实验。所以,演示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直观教学手段之一。
1.1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1.1.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接受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1.1.2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科学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形式获得的知识大约能够记忆15%,而同时运用视觉、听觉则可接受知识的65%左右。因此,通过课堂演示实验讲授生物学知识,能使学生的学习走近路、走直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1.1.3传授学生生物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演示实验的思路、设计方法、实验设备、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说明。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生物科学事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植物学、动物学还是生理卫生都与实际联系很密切,因此要想学好生物,那就要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强化观察实验。
1.2明确观察目的
无论是对标本、实物的观察,还是对其具体实验的观察,都要先经过预习,了解观察的目的,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细致的观察,对所观察的对象有更清晰的感知。
1.3 养成正确的观察习惯
在观察时应先引导学生指向于观察整体,使学生对整体有了大致粗略的认识后,再引导学生找出观察对象的各个部分。先由上面到前面,后看下面和后面,再由外到内、由表及里,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顺序。
1.4在观察时应灵活的使用相应的感官分析器
不但要用眼看,还要根据观察对象的实际情况运用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细细感知。如:在环节动物中,蚯蚓的体外大部分体节腹面生有刚毛,但刚毛较小,容易忽略,只有用手触摸才能感觉到刚毛的存在,然后说明纵环肌交替舒缩机理,进一步观察蚯蚓的运动,从而体会到刚毛有协助运动的功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观察时应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做到观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并要求学生及时做好实验观察记录。
1.5要让学生勤于动手
除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验以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生物标本和亲手去做实验,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
总之,作为直观教学手段――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每个演示实验,将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使每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实验技能,培养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深阅读探索
阅读教科书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学生才能深入理解并牢固掌握所学习的知识。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去阅读呢?
2.1 拟定问题让学生去阅读解决。
例如:在学习爬行动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边观察边阅读思考处理以下几个问题:(1)恐龙的生活习性及形态是怎样的?(2)在结构和生理中它与两栖动物相比有哪些不同?它的起源与灭绝原因是什么?(3)根据以上的问题想一想爬行动物有哪些特征?
2.2 分析教材内容,了解知识结构。
有些章节阅读教材后要思索其知识的内在联系,有些教材内容虽然联系实际,但由于教学资源所限,无标本可供观察。如海洋鱼类资源保护、生物与环境等知识内容,要认真阅读分析教材,探索其知识结构及内在联系。教师应灵活机动,采用分析式的阅读方法。
2.3 弄清基本概念。
在阅读教材时遇到概念要进行剖析,弄清其中的内涵,还要知道同类的概念有哪些?学习时要前后对比联系,如生理当中的内外分泌腺,近视眼、远视眼和正常眼的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等,通过比较,找出异同,形成清楚准确的概念,以便于学生牢固掌握。
总而言之,阅读与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智力得到发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鲫鱼的身体背面深灰黑色,由背面到腹面颜色渐浅,腹面白色,这种体色不易被上边和下边的敌害发现。如此一来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并会逐渐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此外还要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注意看一些与动物、植物有关的电影、电视,如《动物世界》、《环境与人类》等,扩大学生的视野,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系统归纳整理
一、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
(-)学习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二)不会科学利用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些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反映。
(三)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复,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依赖这种方法的学生会说:“谢天谢地,考试总算结束了。现在我可以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
(四)不能形成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组织状态。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二、学习方法不当的成因
为什么有的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呢?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当然,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会对方法的形成有影响,智力水平高的学生更容易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但在现在的中小学中,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都不太大,因此,它对方法形成的影响是有限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认识水平、动机水平、意志状况等。
以上原因分析是从学生个体出发的,是造成学习方法不当的内因。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教师、家长(微博)。同学等各方面的外因都对学习方法的形成产生影响,也都是造成学习方法不当的可能原因。
(一)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不少学生在方法上听其自然,看不到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尝到正确方法所带来的甜头,以为磨刀误了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和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
(二)对学习特点认识不足
前面讲到学习方法具有适应性,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适应各阶段、各学科的学习特点。这就需要学生对目前的学习有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科学的方法。
较大的变化——初中的课程内容相对简单,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知识更加抽象、深入;初中生的学习对老师依赖性大,老师指导也很具体,而高中生的学习则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如果学生看不到这些变化,就有可能造成方法的不适应。
外语学习的特点——学习一门语言,需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记,而记外语单词又是一种机械记忆,这就和其他科目形成了区别。学习数学的方法就不适应于外语学习。
(三)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
学习方法除了要适应学习特点外,还要适应个体特征。
学习状况——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太好而妄自菲薄、过于谦单,认为自己一无所长、无可救药。也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良好而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些不客观的认识会使学生在运用学习方法的时候发生失误。如自以为是的学生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往往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个性特征——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状况、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个性。属于“百灵鸟型”的,可多利用白天;属于“猫头鹰型”的,可多利用晚上。
(四)学习动机缺乏
动机缺乏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表现在方法上,必然会死记硬背、投机取巧、没有计划。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丧失深究学习方法的兴趣。因此,那些在学习中无精打采、大叫“没劲”的学生,十有八九方法不当。
(五)意志薄弱
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学生有掌握科学方法的愿望,但在运用过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造成有目标无结果,有计划无行动。在学习上跟着感觉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学习效果也会糟糕得多。因此,学生在运用科学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家长或同学多鼓励、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来克服意志的薄弱状态。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方法;数学建模
初中生的思维已经开始逐步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导方式,但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是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初中生的思维经常受到具体形象成分的影响,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和剖析还是会习惯性地关注表面的直接关系,或者难以突破感观经验的限制而达到对现象本质的了解。另一方面,初中生一般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想象奇特而丰富;也是由于思维太活跃,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上课经常开小差。
在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地讲些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事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想唤回课堂上来;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数学,逐步掌握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在课堂上,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如何去“听”课,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学会“看”,就是上课要注意观察教师解答题目时的书写格式,如何才能写出既简单明了又能说明问题的解答过程。二是引导学生学会“听”,即指学生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时,应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懂得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教师对新课的重点、难点的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问),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及应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三是引导学生善“思”,即指学生会并勤于思考问题。没有思考,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或同学)的讲解,学生不能仅仅是听得懂,还要经常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四是引导学生学会“记”,即记要点、记疑问、记易错点、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老师所补充的或大家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的知识内容。最后是要做好课后复习。
我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点一滴地渗透这些学习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下“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的探究1的教学时,事先让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教师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学习效果很好。
探究1:某商品现在的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这是一个求最值的问题,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才能解决这个商业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是:学生知道售价、进价的意思,懂得涨价和降价的含义;学生的原有知识有:利润=总售价-总成本,学习过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不等式组的解法和应用。但是探究1中涉及的量较多,而我们班的学生又是经过几次筛选后留下来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阅读题目时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基于这种学习情况,学生们一起制订了预习的计划和目标:1)复习原有的相关知识,例如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利润的计算方法,以及成本、销售价等概念,不等式组;2)仔细阅读题目,对一些重要的或是难理解的关键字、词要反复推敲,找出题目中的所有已知量;3)明确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4)要弄清有几个变量,是哪个变量随着哪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5)找出等量关系。
用两个问题来引入课题:
问题1:某商场的一个品牌的衣服售价是每件60元,进价是每件40元,问这个品牌的衣服每件利润是多少元?
问题2:某商场购进长虹彩电20台,每台进价是1200元,按每台1450元销售,结果全部卖出,这个商场卖彩电盈利多少元?
问题简单,学生很容易得到结果,他们怀着成功的喜悦进入课程学习,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出示探究1的题目,采用填空的形式把难点分散开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涨价情况:设每件涨价x元,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为y元,则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y随x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是 的函数。当涨价x元时,每星期少卖 件,实际卖出商品 件;涨价前每件商品利润是 元,实际每件商品利润是 元,实际共获得的利润是 元。自变量x可以是任意实数吗?如果不是,怎样求出x的取值范围?
通过把探究1的难点分解,题目的难度大大降低,由于学生都进行课前预习,这些空大部分学生都能填准确,连平时最懒得思考的同学也能填对几个空。课后有学生感叹说:老师,我觉得这节课的内容很容易学习和掌握,很简单。
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个难点,学生往往得出“0≤x”后就以为完成了对x的取值范围的确定。通过对实际卖出(300-10x)是否可以是负数进行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商品件数不能是负数,得到300-10x≥0,因此x≤30,由于0≤x与x≤30要同时成立,因此取其公共部分得:0≤x≤30。
设每件商品涨价x元,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是y元,则y=(20+x)(300-10x)(0≤x≤30)。即:y=-10x■+100x+600=-10(x-5)■+850,所以当x= 时,y有最大值,是 。即当涨价 元,定价为 元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 元。
在降价的情况下,最大利润是多少?请同学们参考(1)的讨论自己找出答案。我走到学生当中,巡视了一遍,看到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模仿涨价时的讨论方法进行填空。
(2)降价情况:设每件降价m元,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P元,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P随m的变化而变化,则 是 函数,当降价m元时,每星期多卖 件,实际卖出商品 件;降价前每件商品利润是 元,实际每件商品利润是 元,实际共获得利润是 元。最后得出降价时每星期的总利润与降价金额的函数关系,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这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到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学生板书如下:
一般人类活动包括三个要素:一是目的,即清楚地知识自己要干什么,最终要达到怎样的结果。二是前提或条件,即为了达到目的,有哪些东西可以利用,必须具备哪些东西才能朝目的前进。三是方法,即必须考虑从前提到达目的的途径,也就是掌握在给定条悠扬下为达到某个确定的目的应当采取的行动手段和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目的和前提条件决定的。而目的和前提并不能规定出唯一的方法,因为从前提到达目的往往有多种不同的途径。在任何活动中,方法都既是条件又体现着目的。故任何活动中,最关系的要素都是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培养。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崭新而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掌握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学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教育家指出,教员不会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善教人者,是教人的研究方法。教学就是教学生学。
中学语文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要努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指导初中学生掌握科学撑习方法,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崭新而重要的教学内容。初中语文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改革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减轻师生的负担,关键是转变观念,重视学法。学法和教法是教学方法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们往往习惯于把教法看成教学方法的全部,而忽视更来重要的一方面即学习方法,忽视了对于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初中语文教师“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学”。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学”,就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果是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质量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既要研究教师如何教,又要研究学生如何学;不仅要看学生学会多少知识,还要看学生掌握了哪些方法。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应该更多地放在如何指导学生“会学”上。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师生负担的重要措施。
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一个初中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进一步学习,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自由探索,继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未来终生教育的需要。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在教育方面的国策。把普及基础教育当做现代文明的基础和标志,这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关键。这九年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或者继续深造,或者走向社会独立工作,就有了成才的基本条件。在这个基础工作中,初中语文学习理所当然地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终身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另一趋势,在未来教育中,限制时间如规定“学龄”时期与限定空间的作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必将废除。学校教育不应看作是教育的终点,而应被视为人生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既包括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也包括人生旅程中的各种校外教育。学校教育不过是学生接受教育长河中的一个段落、一个初始阶段。这样,初中语文教育必须突破认为学校可以给初中学生提供足够知识和技能的传统观念。学校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习方法则是永存的。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初中语文学习方法,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初中语文学科的内容广泛,目的复杂,知识体系头绪繁多。如果不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规律,就很难把握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很难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很难确定语文教学内容。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身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学习方法上给初中学生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把握初中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可以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在自学时间安排上也要有连续性。初中学生自学应该注意统筹规划,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学习语文内容。让学生明白,自学语文知识是一项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浅尝辄止或见异思迁也是自学之大忌。自学不怕起点低,但也不要好高骛远。应该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认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然后重点发展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教师指导初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就能够独立阅读各种书籍,从而拓宽知识视野,也有利于掌握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从长远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 理想课堂模式 初中生 课堂展示能力 培养方法
引言
课堂展示环节的有效进行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掌握课本内容,改善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健全发展的阶段,是培养其掌握自主学习与相应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在历史课堂上开展学生展示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历史知识水平,而且可以满足历史学科注重梳理脉络与总结知识点的学习特点。要想切实可行地完善初中生课堂展示环节就需要着力培养初中生的课堂展示能力,课堂展示能力有所提升才会促进最终学习成绩的进步。
1.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
要想切实提升初中生的课堂展示能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课堂展示欲望,通过欲望的牵引提高能力。我们通过明确课堂展示意义、加大奖赏力度和丰富教学内容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
1.1明确课堂展示意义
我们要想激发学生的课堂展示欲望,首先就要使其明确课堂展示环节实施的意义。这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于老师和学校的大力宣传教育。课堂展示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总结与提升,并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这是一个由学习到领会再到讲解的过程,是提升初中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1.2加大奖赏力度
我们可以通过物质奖赏的形式激发初中生的课堂展示欲望。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榜样的力量拉动落后学生,激发其课堂展示欲望。
1.3丰富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内容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初中生的课堂展示欲望。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必要修改,去除繁琐无味的内容,添加生动有趣的内容。ppt、视频教学等新鲜教学方式也可以借鉴到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其课堂展示欲望。
2.明确教师职责
当学生有了强烈的课堂展示欲望后,老师要做的就是认真引导与辅助。总的来说,初中生课堂展示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依赖于学生自身,老师所发挥的作用就是从旁辅助与指导。大体的课堂展示内容都是学生在充分了解课本内容基础上的自我总结与提炼,不应该掺杂进老师的观点与表述。老师应该在学生难以进行思考挖掘时出现,给予必要的指点与建议。
2.1课堂展示前的准备
老师要在课堂展示环节进行前对课本内容进行充分了解与学习,大致归纳出可以展开的内容。同时,老师要为学生做好必要的前期铺垫与讲解,告诉学生应当能够注意的问题与关键。
2.2课堂展示中的考察
老师要在课堂展示中对学生个人观点的表述进行认真仔细的考察,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避免问题扩大化。这个环节是初中生课堂展示能力提升的基础,需要老师认真对待。
2.3课堂展示后的评价
老师要在课堂展示环节完毕后对学生的讲述进行总体评价,指出其在课堂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与方案。评价的范围包括主题内容的讲述、行为举止、声音表情等方面。老师的整体评价对于学生自身查漏补缺是很有效的,自己通过这个环节才能使学生明白自身不足,切实有效提升课堂展示能力。课堂展示后的评价工作是初中生课堂展示能力提升的基础,需要老师认真对待。
3.学生自身的努力
上面讲述的都是来自于外界的辅助因素,现在要讲述的是来自于自身的影响因素。初中生作为课堂展示环节的直接参与者,只有其不断努力与完善才能切实的提升自身的课堂展示能力。
3.1改善学习方法
课堂展示环节的正常进行要求学生对于课本内容有足够了解与感悟,而了解感悟的获得则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基础。初中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健全发展的阶段,是培养其自主学习与掌握相应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不光是历史这一门学科,每一门学科都要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及时的预习、复习、查漏补缺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3.2摒弃畏难情绪
大多数学生反映自己不参与课堂展示是由于自身害怕出丑、不好意思、惧怕老师责怪。其实,这些都是初中生常见的畏难情绪,在初中生群体中十分普遍。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需要老师日常宣讲,使其明白课堂展示的意义在于提高学习成绩而不是在于老师责怪学生。有了明确的开展目的相信广大的初中生会尽早摒弃畏难情绪。
结语
课堂展示环节作为初中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与实践。初中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健全发展的阶段,是培养其自主学习与掌握相应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希望上述内容能够对提升初中生的课堂展示能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初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新的教学要求,通过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其中就比较关键。本文试着从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和合作学习重要性进行入手,然后结合实际对合作学习方法的具体应用加以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生物教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初中生物;合作学习;应用
引言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地位,在积极主动性方面得不到有效发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教学上有了新要求提出。通过从理论上加强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对优化生物教学课堂就比较有利。
1.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和合作学习重要性分析
1.1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中,一些老师在课堂中还存在着诸多教学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没有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生物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比较有利,在具体的教学中,就要注重将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重视,并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传授[1]。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中依然还处在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没有得到充分激发,这对整体的课堂教学的效果良好呈现就有着很大阻碍。再者,初中生物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比较单调。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主要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面对新的教学改革环境,就要能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兴趣上很难培养,这就对生物教学的效率提高有着很大阻碍。另外,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没有明确。在生物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实际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制定没有科学化,以及在教学目标上没有明确,这就造成学生学习没有方向。
1.2初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重要性分析
初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就要能充分注重应用的科学性。在合作学习的模式应用下,学生能够通过双向合作,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2]。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是新教学改革的要求,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是教学的要求,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模式进行优化,符合现代化教学的水平,只有对新教学模式加以应用才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而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就比较重要,这是对教学改革促进的重要方法。再者,初中生物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学生面对新的教学改革发展,就要能充分注重新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应用,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到更多的生物知识。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就能满足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实际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初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策略探究
为能将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应用,就要注重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科学性。笔者结合实际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在这些策略实施下,对生物教学发展就比较有利。第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在分组环节要加强重视。只有科学的分组,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在实际应用中就要能注重合作学习责任的明确化。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分组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充分注重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个性发展,合作学习过程中要能优势互补,让学生的自身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这样才能将合作学习的效果良好呈现[3]。例如:生物教学中,在学习到显微镜使用这一课程过程中,老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相应了解后,就可对学生按照比例进行分组。通常将学生分成4—6人为宜。在每组中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会有着不同,这样就能够通过学习能力强的教习学习能力弱的,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掌握上就比较迅速。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积极意义。第二,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提供合作的素材,方便学生将合作学习的活动顺利进行。老师在合作学习的引导作用上比较重要,只有注重合作素材的详细准备,才能为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进行以及学生的互动打下基础[4]。在上课之前就要能够对合作的素材加以完善准备,结合实际生物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就能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上良好营造。第三,初中的生物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的合作效率能够不断的提高。合作学习作为素质教学环境下的新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就要科学化,老师在对学生的分享以及竞争的意识培养层面不断加强,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应用,对学生的合作效率水平加以提高,就能从整体上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注重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及小组之间成员的竞争,并在合作之后进行相互的传递经验。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就要能从多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只有在这些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实际教学的良好发展。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中,对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能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才比较有利,才能进一步的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作者:陈彩平 单位:江苏省扬中新坝中学
参考文献:
[1]丁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小学电教,2016(06).
[2]曾纪华.如何在生本教育背景下实现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中),2015(12).
关键词:贫困地区;初中生;学习积极性;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自2006年实行学生免费入学,免费领取教科书开始,上学对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并不遥不可及,但是贫困地区的教育至今还显得如此薄弱。2002年,有调查发现,广西贫困地区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不是贫困而是厌学。2012年,有研究发现贫困地区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学习倦怠现象,其原因是:学生对所上的课不感兴趣,不想学而又不得不学,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
二、样本和方法
本课题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龙州镇初级中学的初一、初二、初三各抽取一个快班和一个平行班,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208份。其中男生占38.5%,女生占61.5%;初一占34.8%,初二占35.7%,初三占29.6%。
同时,课题组采用了个案访谈的方法,访谈了龙州镇初级中学的若干名班主任老师和若干名学生和家长。
三、结果分析
1.学习兴趣不高,时间没有花到学习上
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任何好的学习条件对他来说都形同虚设,一旦有了兴趣,不用催促,他也会全力以赴认真学习。调查结果显示:224名学生中,较不喜欢学习的学生比较喜欢的多了14.3%;229名学生中,经常会主动完成作业的占10%。214名学生中,48.6%的学生在家大部分时间看电视,在家主动看书的学生甚少。受访父母均表示孩子在家从来不做作业。该校老师提到,每年开学之初,学校总要派一些老师到乡下动员学生返校上课。
2.总体学习环境差,但学生随遇而安,学习成效较差
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学习成效指的是指学生学习所取得的效果,在应试教育阶段,成绩是用来检验学习成效的有力杠杆。调查结果显示228名学生中,认为身边同伴学习成绩较不好的学生比较好的多10.1%。受访的学生家长均认为孩子的玩伴都不爱学习。222名被调查者中学习非常好的没有,学习差及以下的达到60.0%,超过一半。一位受访老师提到,有40名学生的平行班学生月考及格的学生有五六个就算不错。
3.父母教子方式不够科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调查结果显示,219名被调查者中,一半以上的家长在孩子做错事时会直接批评,少数父母会经常和孩子沟通。一名学生说父母会误会自己,自己也不知道和父母聊什么,周末回家要么一个人在家看电视,要么出去玩。
四、讨论和建议
上述表明初中生学习积极性低的现状并不是偶然,是存在一系列的原因。学生自身对知识的不肯定,在学习上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家庭、学校和当地的文化没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十几年前有学者提出了目标激励、强化,奖励激励,期望激励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调动贫困地区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
1.培养学习兴趣,收获持续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学习积极性。父母要和孩子聊梦想,当孩子意识到学习的知识的意义与自己的人生梦想相关联时,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改善课堂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则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小游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乐趣性。
2.指导学习方法并改善学习环境,使学习事半功倍
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有了学习兴趣,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效果仍不会理想。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初中生是学生学习生涯比较重要的阶段,要养成上课认真听讲,有选择地做题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贫困地区的初中生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让自己受不良环境的影响。父母要做好榜样,虽然白天工作干活很辛苦,但当孩子在家的时候,应叫上孩子一起看新闻,看科教类节目,提醒孩子做作业。学校则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舒心的校舍、纯朴的校风和学风。教师应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
3.改善教子方式,引导正确家庭教育观
家长对孩子的做事方式和学习方式不对,会给孩子造成消极的影响。好父母的法宝就是了解孩子,取得孩子的信任。初中生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质的飞跃, 有依恋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理解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父母要清楚认识到孩子的这些心理特征,多给孩子一份关爱与温馨, 尊重他们的兴趣、意愿、言行、人格,理解他们需要受到成人的肯定和好评。
基于对贫困地区初中生学习积极性的调查,文章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出发,引导他们培养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优化他们的学习环境,完善贫困地区父母的教子方式,旨在从思想上和行为上为培养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陆震谷.学习方法决定学习成绩[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1(11).
【关键词】当前形势初中生心理故障策略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是指身体处于良好状态,还是指其心理处于平和状态。可见中学生的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方面。并且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甚至有些专家和学者对此还设立课题进行专项研究。其实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素质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其进行适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已经成为初级中学全体教师的重要工作。
1.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据权威部门调查,当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情绪控制能力差、起伏大;承受能力低,意志不够坚强,自卑;学习困难,担心考试,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上课精力分散,思维能力不强,成绩不够稳定;失败时极为沮丧,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有一定的封闭心理,在行为上还会表现出较为叛逆的一面(打架、骂人、撒谎、考试舞弊、逃学),更为严重的是还出现自杀或伤人的现象。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又面临着中考的升学压力,这些问题都表现得比较明显,应该引起每个教学工作者的重视。笔者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1升学问题。广大初中生都希望通过中考进入较好的高中,以便将来能考上重点大学。因此他们的升学压力也比较大,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产生心理故障是当前初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具体有如下表现:一方面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让精神处于一种疲惫状态,以至于出现睡眠故障、精神脆弱、反应较慢、识记能力下降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过大的升学压力让不少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这种心理不仅后进生有之,甚至连品学兼优的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
1.2成长问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这是人体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其心理表现较为复杂。封闭式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该心理是一种消极情绪下的不良心态。初中生如长期处于消极沮丧的情绪下,会把自身完全封闭起来,和外界不做任何的心理交流。教师务必要重视这一现象。此外,初中生在青春期的情感变化也很特殊。由于生理发生较大变化,势必引发其情感发生相应变化。表现为内心高兴、兴奋或烦恼、消极而在表面却给人“风平浪静”之感;这种心理如不能得到家长和教师的理解,他们就会表现出郁闷、焦躁的心理。另外,青春期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性发育开始,而其性心理却非常幼稚,从而导致出现早恋现象。
1.3交往与承受问题。初中生由于生理发育过快,其独立意识愈发强烈,和父母在观念上会产生分歧。尤其是独立意识较强的孩子和同学关系也会出现裂痕。而教师此时倘若没有注意学生这种心态,忽视对他们的关注,有些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不满情绪,长期如此,他们会处于心理压抑的状态。此外,初中生心理状态不稳定,表现较为明显的是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容易退缩、沮丧,心理承受力不强。
2.应对策略
作为教师面对初中生上述诸多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要协同学校、家长一起去做好这项工作。一方面要防范于未燃,把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经常开导学生,成为他们的“心理医生”。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2.1引导学生树立客观公正的世界观,不断提升适应力。初中生由于受学识水平的限制,还没有形成客观公正的世界观,对自身的评价不够准确,要么过高、要么过低,无法满足现实生活的要求以及自身的心理要求,从而出现一系列心理故障。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客观公正的世界观,让其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特长和缺点,学会控制情绪,充分发挥自身潜能,遇到“障碍”能迎难而上。这种观念的培养需要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让其真实地了解自己,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此外,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还可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去对待孩子的成绩以及早恋问题,从而减轻学生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
2.2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减轻心理压力。初中也有中考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已成为当前初中生的主要心理负担。进入初中后,学习的难度加大,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一定要求。而一些学生还是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很难适应初中阶段多学科的学习压力,以致学习效果不佳,成绩一落千丈。因此,广大初中教师在学生入学时,一定要指导其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撰写合理的学习计划,科学安排时间,劳逸结合,让他们不会形成巨大的学习压力,从而避免其焦躁心理的形成。
2.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化解学生负性情绪。面对初中生的心理压力,作为教师一定要摒弃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把老师当做自己的亲密朋友。唯有如此才能打开学生关闭的心扉,让其把自己的心声倾吐给教师。亲密的师生关系不但能让教师较为容易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更利于教师对学生展开心理疏导工作,这也就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果教师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教育工作是完全无法展开的。由此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解决学生的心理压力是尤为重要的。因而作为一名初中教育者应该要通过聊天、散步以及各种文娱活动来增进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和广大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3.结语
总之,面对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成为学生的榜样,设身处地为学生解决生活以及学习上的实际困难,建立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每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才能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创新思维
随着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成初中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初中生真正“活动”起来,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学历史、体验历史和感悟历史。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会使初中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这些活动会让初中生的情感得到释放,有利于初中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一些再现的历史情景给初中生印象会更深刻,有利于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下面结合本人近几年初中历史教学经验谈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意义。
一、活动设计要引导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学习方式发生积极转变
新课改的实施,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发生质的转变,初中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有相应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能引导初中生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初中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初中生掌握知识、积极实践的态度和能力。 我们首先应该让初中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让初中生真正明白他们已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把自己当做课堂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主人。
二、有利于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让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中真正“活动”起来,我们要当好“导演”, 要真正做到我们搭台,让初中生唱戏。许多历史课堂因为有了初中生的积极参与,如朗读、表演、探究等,才是我们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有了初中生的踊跃参与,教学可谓“热闹非凡”。但是初中生的活动不应该是盲目的,不能为了“热闹”而“活动”,不能“华而不实”追求形式主义。我们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也就是我们要引导初中生不能只为了感官的刺激而活动,而是要明确活动的目的,既要保证初中生的积极、有效、全员参与,又要防止初中生偏离中心。并在初中生“活动”中随时提醒初中生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图。如讲“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一节中八股取士时,我安排了初中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表演八股取士历史剧,看剧评史等活动,把课堂还给了初中生,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让初中生表演八股取士历史剧和看剧评史的活动,初中生非常踊跃,积极发言。我对初中生的发言都做了积极肯定和鼓励,初中生观察仔细,想象丰富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这样留有余地又尊重了初中生的差异性,也避免了初中生太偏离主题。结果初中生很快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深深理解了八股取士的危害性。 因此我们要引导初中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重形式而轻内容,不能因活动而偏离中心和抛弃重点。让历史课堂中初中生的活动既要形式新颖又要主题鲜明,既要目的明确,又要任务清楚。
三、有利于初中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不是简单的要求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阅读、记忆等,而是我们要引导初中生在“活动”中探究和思考,让初中生在感知历史中不断思考、探究和积累。让初中生在活动中不断开拓进而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初中生自信心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历史教学中的“活动” 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我们在引导初中生积极活动时要尽可能的让他们自主有序进行,同时不要局限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初中生大胆开拓和创新。 例如 :“小老师”的活动我们都不会陌生,在讲《近代前夜的盛事与危机》一课中我就组织了“小老师”上课的活动,具体方法把初中生分为三个组,分别负责“盛世”“近代化因素的萌发”和“危机”的教学。第一节课进行分工准备,每一小组的组长负责布置具体任务,并让他们的每个组员分别都有具体的任务;第二节课让三位“小老师”正式讲课,“小老师”们也充分发挥了初中生的主体性,表演历史剧、说快板、讲故事等丰富的活动,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初中生听的也非常入神。通过这样的“活动”,初中生不仅有效掌握了历史知识,还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还体验到了老师的苦与乐,那种对历史敬佩、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历史课堂的学生“活动”就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当然初中生不可能达到我们的素质和技巧,这就要我们历史教师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给予初中生必要及时的指点和帮助。
四、活动设计要符合初中生的实际
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们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要针对不同的孩子设计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活动”。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还应该尽量让全体孩子积极参与,活动中的分组和任务分工都要具体、合理、充分。既要面向全体初中生,又要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例如七年级、八年级的孩子表现欲望非常强,我们就可以设计初中生表演、背诵大比拼、历史故事比赛等活动;而九年级的孩子不再喜欢那些过于表现的活动,他们的能力思维已经更加深入,所以我们应该让他们组织演讲、专题讨论、记者采访等形式的历史活动。所以我们历史课堂的“活动”要具有针对性,符号初中生实际,对阶段的孩子组织相应的学生“活动”,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科素养,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初中数学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培养出21世纪真正所需的人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注意优化自己的教法,使所有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开展主动的学习活动,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为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科素养;教学策略
数学学科素养是指初中生既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又能在学习活动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还能够对他们所习得的知识了解得更加深刻,学会举一反三,了解数学的意义。数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数学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它对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数学也是初中生学好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被动教学方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使其掌握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下面,笔者从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思维、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的情感认知三个方面,讨论教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一、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思维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使其学会主动思考,以数学家的思维方式来学习数学。这并不只是为了让初中生在未来进入数学研究领域工作,而是为了让初中生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爱学好问的好习惯。在《圆的有关性质》一课中,我利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并让学生观察画图过程,总结圆的定义,系统学习圆心、半径等知识。然后,我问学生:“除了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是一致的,还有其他的点与圆心的距离一致吗?”有的学生想了想,说:“没有。”然后,我让他们再亲自动手,探究这个问题的结论是否正确。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思维性,要想学好数学,单纯依赖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够灵活应对任何数学问题。由于很多教师的教学意识不够先进,他们还没有转变以中考为指向标的教学意识,从而过于重视初中生的数学成绩,反而忽视了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忽视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只会做某道数学题,但凡这个题目往更深层次发展,或稍加变动,就会让初中生束手无策。尤其是初三学生直接面临中考,因此他们的学习时间非常紧张,学习任务很重,导致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十分压抑。因此,教师必须要把数学教学的基点放在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学科素养上,使其掌握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在提高他们数学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减轻他们的负担。在《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中,我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分小组探究点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每个学生都需要在小组内发言,将他们亲自动手测量的结论在小组内进行阐述,然后,小组内部要将所有的结论进行整合,从而总结探究出“圆内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圆外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这个数学结论。每个区域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可被认为是一个集合,这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圆与一个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我让学生展开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自学活动,让学生如法炮制,学会学习,初步树立空间意识,掌握数形结合等相关数学思想方法。
三、加深学生的情感认知
初中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数学学科强调的是抽象思维与逻辑思S,这就为初中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增加了难度。然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概括性的知识,因此,教师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转变,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在学“圆”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我让学生指出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际例子。学生指出车轮、自来水管、奥运五环等。在将这些实际例子的特点总结出来之后,展开探究,便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圆的概念、性质等抽象的数学知识。
总之,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方面。教师要注意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意识,使其学会主动思考,提高他们质疑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帮助初中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加深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其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感触更深,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品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兴趣;自主
一、初中数学成绩下滑的原因
面对很多学生初中成绩下滑的现象,究其原因,客观来说,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刚刚成长起来的初中生,逻辑能力的发展差异较大,对部分初中数学知识接受能力不一样,也就导致学习起来难易程度不一样。当有所超越其接受范围时,学生就会觉得枯燥而有退缩心理。除却课程要求提高的原因,还有就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从学生自身的主观方面来谈,则是升入初中的学生还是很被动的学习,也没有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或许课程要求没办法改变,但是可以在教师和学生方面有所对策来应对初中数学成绩下滑的现象。
二、防治初中生数学成绩下滑的策略
(一)教师引导,学辅共助提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要以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为主。教师应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并不是死搬硬套,学习方法很重要,而初中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又有所提高,所以,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课前,课中和课后制定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不至于上课时跟不上节奏,课后死搬硬套,最后把数学学的枯燥无味。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宜太深,以至于学生完全不能理解,最后丧失信心。也不能太浅,让学生觉得没意思,没有积极性。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免学生在学习中抓不住重点,和无头苍蝇一样,花费了时间却没有太大收获。作为上课基本内容的教材,其中的讲解也应该详略得当,抓住关键性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关键知识的学习,对整个内容了然于胸。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应该沟通生活与教材的联系,而不是把数学变成一个个死记硬背的公式堆积,让知识从生活中来,再回归生活,枯燥的知识也会变得鲜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有趣,学习更加有劲头。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应该创设一些新颖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激活创新思维,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通过幽默有趣和生动活泼的语言,搭配上一些数学故事,试想,还会有学生不愿听课觉得枯燥吗?在信息化的今天,通过运用多媒体,知识将不再局限于课本,更加丰富多彩,学生自然兴趣更加浓烈。运用多媒体,还可以进行情景设置,让学生切身去体验数学带来的快乐和神奇,综合起来,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下,知识的获得将水到渠成。
(二)学生自主,良好习惯促发展。学生毕竟是学习的主体,若是学生不用心,那么一切努力都不够。所以作为初中生,应该尽量克服逆反心理,克服小学升入初中的不适应,积极转变思维和学习方法,以适应初中的数学学习。其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必不可少。在数学的学习上,学生应该做好课前预习,课上认真,课后复习,反复练习,疑难解决等计划,并且把这样的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是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所学的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可以初步感受到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以便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节奏,并且有针对的提出自己的疑问。课堂认真则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是跟着老师简单的把课本浏览,而是好好体会老师的解题步骤和技巧。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最直接的途径,数学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学好的,而是应该理解和学会运用,要做到完全理解和熟练运用公式定理,课后的复习和做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查缺补漏,知道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及时和老师沟通,争取把每次新学的知识理解透,之后反复训练,多做题,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新方法的探索,开动思维,这样不断累积,不断总结,相信数学学习是可以取得很大进步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主动学习数学的第一步,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死板,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对于数学,学生也要懂得去了解它的学科特点,才能寻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是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能力,而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所以,学生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这些能力。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初中生处于过渡的青春期,脾气难免急躁,当一道题解不出来就砸书扔笔,心情烦躁,有的则是急于求成,总希望能够一蹴而就。但数学的学习需要静下心来,一步步积累,“空中楼阁”只存在于神话中,打好地基,数学这座房子才不至于“弱不禁风”,所以学生要学会调整心态,循序渐进,防止过于急躁造成得不偿失。
三、结束语:
针对初中数学成绩下滑的现象,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正确的面对,这不是短期内就能解决的,而是应该在过程中不断积累,互相合作。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而学生也要调整心态,做好打长期战的思想准备,在老师的指导下,树立自信,踏实而不失创新。那么,攻克数学难题将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 王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浅谈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A]. 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 [C],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