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食品营养与健康

食品营养与健康

时间:2023-06-05 10:30: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食品营养与健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食品营养与健康

第1篇

1改革开放对以来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现状

为了分析我国发展营养健康食品的必要性以及未来市场,首先要了解我国当前的营养健康食品与市场现状。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得到快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受到国际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影响,我国食品工业得到了日益增长的发展速度。而且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例如20世纪80年代,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主要是啤酒、饮料等,到了21世纪初期,饮料行业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划分为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等不同的种类,同时期得到快速发展的食品行业还包括速食行业、调味品。

很显然,不同食品行业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征。从当前食品行业特点来看,与国际各国相比,我国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呈上升趋势,随着食品加工行业的继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健康食品会逐渐成为食品行业发展的新秀。目前,营养健康食品的市场正逐渐转好,营养健康食品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对于这一现状的出现,主要由营养健康食品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决定。

2我国发展营养健康食品的必要性

2.1国际市场发展的影响日本在20世纪末期,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出现了许多虚假广告以及虚假产品,对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对消费群体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扭曲了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的看法。为此,日本相关部门采取了相应的规范化措施:其一,对营养健康食品建立也严格的审核体制,对所有的营养健康食品进行检测与审查,直至2005年初,通过日本营养健康食品审核通过的种类共有470多个。这一举措,重新树立了营养健康食品在日本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改善了其对营养健康食品的消费观念,促进了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其二,简化审核制度,采用标签与行业协会结合的方式。主要表现在:①要求营养健康食品的材料高质量,即采用功能与成分接近天然以及有机的食材,保证产品安全;②严肃打击过渡包装、虚假宣传,以降低产品的营销成本。自营养健康食品的概念替代原来的保健食品以来,不仅包装上更加简单,销售额也提高到原来的四倍多。

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初期,我国消费者认为所谓营养健康食品已经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测与认可才会出现在市场上,于是对营养健康食品产生了过高的期望,感觉其应和药物具有相同的效果,而且能无病防病、有病治病,在加上生产企业的过渡宣传与推销,造成了严重的市场混乱,一度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打击很低的现象。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发展处于缓慢阶段。为此,我国也开始思考是否对营养健康食品设立专门的食品检测和审核制度,恢复和发展营养健康食品市场。

2.2医疗费用高速增长的思考从医疗上来看,主要的消费包括治已病与治未病两种。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医疗总费用是145亿元左右,到了2007就猛增为10966亿元,增长了近76倍之多,人均也达到了844元。在这种环境之下,我国居民医疗支出占到人均总消费的约55%。可以说,医疗费用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一项主要消费,给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此处提到的治未病与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病等有所差别,这里主要是指人们对身体疾病的预防。无病防病已经成为维护我国乃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显然,预防能够使人们对治病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而且效果较为显著。若不能及时做到防病这一措施,医疗费用必然只增不减,从预防的角度考虑,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迫不及待。

2.3食物成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食品生产行业以及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养殖方式、食物种类以及土壤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食物的组成成分也和以往有所不同。据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测定的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1963年降低了很多:菠菜降低了79%,油菜、茼蒿降低了60%,白菜降低了49%等。

另外,在进行食品的加工中,添加的一些酸、碱、氧等物质,加热以及生产设备等都会造成营养成本的破坏或者降低。食品的精加工会对食物造成更大的损坏。比如,精面粉中的核黄素要比全麦面粉中的低80%左右,烟酸降低75%左右,硫胺素降低60%左右,叶酸降低40%左右,锌与铁分别降低了70%与64%左右。总而言之,当前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比以前降低了很多,且整体含量不平衡。如此以来,对于每个居民而言,几乎已经无法实现饮食搭配的营养均衡。

3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的市场分析

3.1人们健康意识增强,逐渐促进营养健康食品消费市场有关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城市居民中80%以上具有相应的营养知识;75%的家庭平时比较关注家庭成员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大于30%的居民有已经的营养健康食品消费经历。2010年我国城市化人口已经超出了45%,人口城市化在改变居民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开始逐渐带动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发展。

3.2亚健康人群呈增加趋势,促进市场对营养健康食品需求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从提倡饮食中摄入的钙的含量还不足人体摄入标准的一半,有5.8亿居民处于缺乏维生素A的边缘,约2亿居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还有1.6亿居民的蛋白质摄入量明显不足。我国新生儿体重偏低的占到总数的15%左右,6岁以下的儿童有发育迟缓现象的占到总数的30%左右;2亿人体重超标,其中30%处于肥胖状态,高血压居民数约1.5亿,高血脂居民数约1.6亿,其中25%患有不同程度的血糖疾病。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亚健康居民总数已经占到我国总人口的60%多。而且2005年我国的老龄化(60岁为界)人口已经达到1.5亿,以后仍将以3%左右的速度增加,老龄化人均将会成为营养健康食品的主要需求群体,因此必然促进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继续发展。

3.3人均收入增长,具备消费能力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品一直处于增长状态,而且速度较高,1978——2006年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都出现了7%的涨幅,而且城镇居民的存款增长速度达到了25%。对于人类而言,健康是最基本的条件,是保证居民正常生活与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城镇居民而言更是如此。从以上数据推断,到2022年的左右,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将比现在增加一倍,对于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3.4国外投资对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推动相关数据显示,仅200年的前三个季度,我国营养健康行业已经获得国外风险投资5亿多美元,其中营养健康食品所占比重最大。而且以大部分国外营养健康食品风投看好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前景。大量外来资金将大大缩短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的研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我国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最终加快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

4总结

我国是较早具有营养健康学的国家,从传统的中医学开始,我国医疗行业就十分重视营养健康食品对疾病的防治作用。我国的中医营养学,拥有先进的营养健康以及疾病预防理念,这都将成为我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以及市场发展的基础动力。

参考文献

[1]闫庆松.日本健康食品市场准入及法规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11,(01).

[2]陈楚华.略谈湖南营养健康食品发展之路[J].中国食品,2012,(22).

[3]王瑞元.大力推进全谷物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J].现代面粉工业,2011,(04).

第2篇

一、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食品类专业的基础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类别,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要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实干、创新、创业的精神和综合职业素质。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需要的食品检测方面的技术型人才和食品质量监管人才。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食品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起到了基石和阶梯的作用。

二、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关系到国计民生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宏观与微观结合、知识与技能融通的课程,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性、实用型人才,就必须认清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地位与作用,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膳食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营养健康的新问题。营养相关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患病率迅速上升,给人民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其次,随着食品加工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与应用,加之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出现了许多食品安全新问题,如黄曲霉毒素、二恶英、丙烯酰胺等对食品的污染,三聚氰胺、地沟油、疯牛病、禽流感等事件的出现,这些都表明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对国计民生以及我国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阻力。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社会属性的科学,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政府十分重视灾区的饮水、饮食安全,“三鹿奶粉事故”发生后,政府积极应对,最大程度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各类食品安全事故给食品专业学生以重要的启示:食品安全重于泰山,食品营养与卫生事业关系国计民生。

三、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养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食品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以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毒理学等课程为基础,且与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等课程有密切联系。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包括人体健康的生理基础、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的营养、强化食品与保健食品、社区营养、营养配餐等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及实际应用,还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及各类食品卫生、食品中毒及其预防等卫生学知识。因此,该专业课对培养学生的营养与卫生观念、扎实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苦于无一技之长、缺乏工作经验。但是,我国的营养专业人才却十分紧缺,公共营养师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公共营养师可以针对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做营养咨询、指导工作,不仅可以在社区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为企业员工、白领、高级管理人员、运动员、家庭提供教育、辅导、指导等服务,是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传播的使者,是促进社会公众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食品类专业学生若在校期间将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学好、学精,考取“国家公共营养师”资格,无疑将有一道崭新的大门向他们敞开。

总之,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在高职食品类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该专业的教师必须根据本课程的重要性,系统地安排教学环节,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小丽,葛秀涛.《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改革与探究.滁州学院学报,2011(02).

[2]王瑞兰,苏新国,等.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4).

第3篇

关键词:食品 营养强化 管理体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补充各种各样的营养,以增强体质,而食品生产厂商也重视并迎合消费者的喜好,生产大量添加药物和营养强化剂的食品。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添加比例是根据人们的营养状况进行研究做出的,同时要符合国家制定的食品强化标准。而近年来,不少食品生产商户为牟取暴利不遵守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法规的规定,在食品中任意添加营养强化剂,越来越多的营养强化剂添加到食品中。这些强化剂的添加在增加食品营养成分,改善人们营养状况和身体体质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问题。笔者根据最近几年出现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滥加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探讨我国食品营养强化管理体系的问题所在以及如何减少甚至杜绝食品营养强化负面问题的出现。

一、食品营养强化管理缺陷

(一)食品生产厂商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近年来,在食品中添加营养强化剂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越来越多的食品中添加了多种多样的营养强化剂。而我国食品营养强化管理工作开始时间不长,还不能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由于食品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甚至是缺乏,一些重利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食品中任意添加营养强化剂,增加食品中营养成分所占比重以逃脱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查。而这些企业又很难根据人们的营养状况综合评估确定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添加比例,同时企业对营养强化剂缺乏全面的认知,不能明确一些营养强化剂的负面影响,所以他们只是想当然的认为添加足够的营养强化剂就是对人体有益的。这是由于国家对食品安全法以及食品营养添加剂利害关系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的。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

国家、地方相关管理部门对食品广告缺乏严格管理,营养强化食品的保健疗效作用的宣传较为普遍,一时营养强化食品成为人们热衷的食品。食品生产厂商在食品中添加各种营养强化剂,有的明显与国家规定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标准》不相符,却也堂而皇之的进入各大超市和食品店。这些营养强化食品在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审批、食品检测以及上架后的监督都缺乏严格的制度管理。

(三)大众营养知识匮乏

从我国目前食品生产企业的情况看,他们对食品中添加的营养强化剂形式的选择、添加量的多少、食品与营养强化剂是否兼容、以及产品的标识是否恰当都没有明确的认识。客观上,我国人民大众的营养知识水平有限,营养食品又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消费者很难科学的判断选择营养食品。大多数消费者都是根据广告的宣传或亲友的推荐来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适宜的营养食品。这有可能造成某种营养摄入过多,或者达不到预期的强化效果,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二、完善食品营养强化管理方法

(一)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随着世界食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上对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的规定和标准,对促进食品贸易的发展十分必要,而我国目前的食品法制化管理体制尚且不是十分健全。为了更好的管理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相关法律规定和标准,以确保始终以一致、合理的原则在食品中添加营养强化剂。通过制定对营养强化食品进行严格的审批和注册制度,以限制不合格营养强化食品进入生产。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和完善适宜我国国情的食品营养强化的政策和法规。通过对营养强化剂使用的管理和控制,保证和改善食物供应质量及营养成分恰当、合理,避免在食品中任意添加而引起的过多或不足造成的营养失衡,进而改善人们大众营养状况,增强人们体质。通过对强化食品标签的管理规定和广告宣传的相关法规的制定,可以进一步规范市场,防止过分夸大营养效用,避免误导或欺骗消费者的行为。食品生产和经销商不得在食品营养强化的宣传上过分夸大其效果,或者过分增加食品的价格。

(二)加强食品营养强化知识宣传

除了对营养强化剂和强化食品进行科学管理之外,消费者的营养知识的匮乏是最终限制消费者选择强化食品种类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消费者的营养状况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加强食品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营养知识水平,使其通过知识了解和判断自身的营养状况和营养需求,并培养消费者使用食品标签中营养信息的知识和技能,做出健康选择。国家应该对食品中各种营养强化剂的品种、添加量、适用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对食品生产厂商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定期到食品生产厂进行安全卫生检测,督促食品生产商进行营养知识学习,生产符合国家最新营养强化规定标准的食品。

我国现今已经加入WTO,协调与CAC标准的一致性将是一项较为迫切的任务,因此,在保护人民健康的前提下,应该积极向CAC标准靠拢,完全融合于国际大环境下。如果食品生产商仅仅出于商业竞争、牟取暴利的目的,盲目添加各种营养素,是不被允许的。

(三)组织检查监督机构

仅仅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相关营养强化标准、提高大众营养知识水平不足以规范营养强化食品市场。为进一步规范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和营养强化食品的销售,建立组织检查监督机构,并制定食品营养强化剂、各种营养成分和营养效果等统一的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是加强对市场上销售的营养强化食品的检查和监督管理的最佳配套措施。监督检查机构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们的健康负责,要有与人们健康作对的奸商坚决斗争到底的决心,对他们从严惩处,绝不手软。与此同时,还要设立相应的监督举报热线,通过广大民众的力量,形成舆论气候,打击违反相关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的食品生产厂商,让投机倒把的厂商无机可趁。

三、结论

食品营养强化是人类社会饮食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增进人体自身健康,增强体质的一项公共营养措施。但是,对于目前市场上大量出现的“保健食品”“滋补食品”等,有很多是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有些则是毫无根据的添加药物和营养强化剂,并大肆鼓吹和夸大疗效作用,导致食品行业存在失控现象。为此国家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健全食品营养强化管理体系,加强营养强化食品的监督和管理。政府管理部门和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要明确认识,食品是关系到人们健康的大事,营养强化也是有益于人们健康的大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善营养强化食品审批注册制度,加强对营养强化食品的监督管理,为人们的健康负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条例生产食品,并严格控制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瑜.美国的食品强化管理[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2).

[2] 李晓瑜.澳大利亚食品强化管理法规标准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8(6).

[3] 李晓瑜,王茂起.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标准状况及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16(4).

[4] 符锡春.营养强化剂与营养强化食品[J].

[5] 李晓瑜.对食品营养强化剂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年第20卷第4期.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区在2016年开始将食品营养以及食品卫生监管并重运用于日常食品与公共卫生监管中,分析实施前后1年时间内,我区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情况。1.2方法:综合分析当前我区在食品营养以及食品卫生监管工作中潜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强化措施,从食品营养以及食品卫生监管两方面出发应对食品安全中潜在问题:1.2.1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现状情况。①食品营养情况。结合对我区食品营养情况综合调查可以发现,食品营养工作质量不佳的情况较为严重,存在有多方面问题。诸如未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针对食品营养情况进行检测;食品中有关添加剂类型尚未说明;食品营养标准尚未完善;未对食品原材料监控工作加以重视等。同时,社会群众对于食品营养的重视程度不高。②食品卫生监管情况。因食品卫生监管方面存在有一定缺陷,使得不合格产品大量存在于市场中。具体而言,当前食品卫生监管存在问题主要有2点:a.法律体系尚未完善。缺乏系统性、完整性食品卫生监管条例。b.分段管理中,各级食品卫生管理人员未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2]。1.2.2强化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的对策:①引导居民按照多样适量的方式进行饮食。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按照多样适量的方式进行饮食,可有效满足人体对于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同时可有效避免因长时间摄入单种食物而出现营养失衡甚至“食物中毒”。避免患者出现细菌性或者生化性食物中毒的情况。从当前实际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市面上各类食物或多或少残留有毒素、激素等。摄入食物单一,很容易导致其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同时,在该饮食模式下能起到对居民胃肠、肝肾功能保护的作用。②提升居民对食品营养的重视程度。在生活节奏持续加快的情况下,居民对食品营养重要性认识程度有所降低。为此,必须通过健康知识讲解的方式引导居民对该方面内容加以重视,鼓励其做到营养均衡,不食用三无食品。③强化食品卫生监管。有关食品检测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其以严谨的态度开展各方面食品质量监控工作。并落实食品检测责任制,针对不严格按照食品卫生管理体系工作的人员进行惩处[3-4]。1.3观察指标:针对实施前后我区食品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各方面数据进行处理,按照%对计数数据进行表示,以χ2检测,若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施前一年时间内,我区共发生8例食品安全事件,而实施后仅1例,实施后发生率明显低于发生前,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居民健康。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食品安全问题在日益严重,导致居民患病率在持续提升。食品安全“双重挑战”于近几年被社会所重视。为有效针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处理,我区从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的角度出发进行管理,针对当前我区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监管对策。从提升居民对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视程度、均衡饮食以及强化食品监管部门职责等角度出发,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综合对比实施前后各一年时间内食品安全不良事件可知,在该监管体系的作用下,食品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居民饮食健康[5-7]。总之,食品安全“双重挑战”是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内容,以及需要在后续工作中持续进行重视与处理。

作者:于宏 单位:鞍山市千山区市场监督管理执法大队

参考文献

[1]李宁.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施及应用[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7,35(1):1-5.

[2]张晓伟.浅谈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J].中国农村卫生,2016(24):10-11.

[3]王慧.浅谈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的食品安全双重挑战[J].食品安全导刊,2015(21):45.

[4]胡承康,白玉成.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22(5):427-430.

[5]魏建勋.某市食品小作坊卫生安全状况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491-492.

第5篇

日前,记者在全谷物食品发展国际论坛获悉,美国市场上标有全谷物标识的食品占谷物食品的40%左右,2010年全谷物的“黑”面包销量首次超过了白面包。

近年来,对全谷物食品需求增长最快的是美国,全谷物产品在美国谷物食品中占40%以上,在高端谷物产品中占70%以上,消费全谷物食品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成潮流。

近年的研究表明,谷物食品成分天然、营养构成均衡。全食品(包括全谷物、全水果、全蔬菜等)中的复合生理活性组分可能比单个分离的组分具有更好的健康促进作用。

全谷物是B族维生素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可补充维生素B和矿物质。

什么是全谷物食品

关于全谷物食品,目前全球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黄汉权处长在全谷物食品发展国际论坛讲到,全谷物食品是指“完整、碾碎、破碎或压片的谷物,基本的组成包括淀粉质胚乳、胚芽与皮层,各组成部分的相对比例与完整颖杲一样,全谷物食品由于高膳食纤维、低脂肪、低饱和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我国的粮油行业“十二五”规划采用了这一定义。实际上无论如何定义,全谷物的实质是在于一个“全”字,既要全面地保存谷物中所能够提供的营养物质种类,又要最大限度地保存谷物中营养物质的含有量,从而将谷物中的营养全部地、“原汁原味”地交给食用者。”

全谷物降低患癌和炎症风险

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抗性淀粉、低聚糖,在结肠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有助于防癌:全谷物富含微量营养素、植物化学物等抗氧化剂,防御自由基氧化损伤:植物雌激素被认为对乳腺癌和前列腺激素依赖型癌症的预防有重要作用:全谷类调解血糖反应,这已被认为与防止结肠癌和乳腺癌有关。

保健作用包括,降低中风危险30%~36%,降低2型糖尿病危险21%~30%,降低心脏疾病危险25%~28%,同时还有利于预防肠胃癌症和体重控制。食用全谷物的肥胖成年人比食用精加工谷物者的C-反应蛋白及腹部脂肪的比例显著降低。

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学赵法1及教授介绍,一项选择75521人年龄38到63岁作为研究对象,在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中,研究人员详细了解了他们日常食用全谷物食品的种类和数量。研究发现,提高全谷物摄入量可以预防冠心病。

全谷物食品富含可溶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可溶膳食纤维对预防慢性病的作用,可延长胃排空时间,延缓葡萄糖吸收,降低胆固醇,降低总热量,润肠通便,控制体重。

专家建议每天食用50克以上的粗粮

在主食摄入量一定的前提下,专家建议每天食用85克全谷物食品可以减少若干慢性病疾病发生的风险,可以帮助控制体重。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天可以吃50克以上的粗粮。卫生部于1997年和2007年分别制订和修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直观地告诉居民每日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合理数量及适宜的身体活动量。特别指出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物食物,每天最好能吃50~100克。

全谷物产业发展迎来新契机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在全谷物食品发展国际论坛强调全谷物市场前景时讲到,我们中国拥有渊源流长的饮食文化,和中医药食文化,易于接受食物养生保健的理念,但也保持着一些特有的饮食要求和习惯。如何研发兼顾营养健康和良好口感的全谷物食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全谷物食品发展的速度和范围。

关于儿童培养食用全谷物食品的饮食习惯,他讲到:“我们应该给予儿童健康食品特别关注。既然一些热量较大、用油较多的快餐食品可以使儿童形成饮食偏好,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帮助儿童形成食用全谷物食品的饮食习惯呢?儿童的饮食习惯和一生的健康同父母的饮食关联度很大,我们应该将对孩子健康的关心真正落实到日常饮食上面。在中国发展全谷物健康食品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策法规、科普教育。观念习惯就是食物观念、食物习惯的转变,涉及到技术研发,包括加工储存,还有检验检测等方方面面。发展多种形式全谷物食品和其他营养健康产品,改善公众营养状况、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既是政府关注“民生”的公共职能的具体体现,也是粮油产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当前消费者的需求和全球的市场发展趋势。

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的王莉蓉司长在讲到全谷物食品时强调,针对全谷物食品,首先是加快粮油产品结构的调整,也就是说从我们的精米、白面这块开展推进全谷物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第二个要点我们还是要结合中国主食制品生产来发展全谷物,来开发谷物资源,拓宽谷物的食用领域。第三,要改变粮食的过度加工,来引导适度加工,提高粮食籽粒、皮层和胚乳留存率,来扩大全谷物加工产品的产量。第四,要加快制定全谷物制品的标准。

关于“十二五”规划目标,她讲到:最近,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以最大力度来惠民生促发展,保障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在我国粮油工业2010―2020和“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明确提出推进全谷物营养健康食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出要提高专用米、配合米、营养强化米、发芽糙米、留胚米等所占比例,“十二五”规划提出由2009年的3%左右提高到10%以上:提高全麦粉、多谷物混合粉等所占比例,专用粉、营养强化粉、全麦粉等所占比重由2009年的11%左右提高到2015年的25%以上:加强杂粮加工专用设备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开发杂粮系列化传统食品、健康方便新食品,支持企业建设绿色、有机杂粮生产基地等。贵州、福建等地政府已经将营养健康产业作为当地“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并为之制定了相应的规划。这些都给全谷物食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TIPS:全谷物食品将成主食消费潮流

第6篇

标注“0”不等于没有

一般来说,如果一种食品标示使用氢化植物油、植脂末、起酥油、人造奶油等,这种食品一般会含有反式脂肪酸。新的营养标签开始实施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就要求标注了,但却有很多都是标注为“0”了。比如一款面包,配料表中标示着含有小麦粉、水、白砂糖、人造奶油等,然而其营养标签却标示为脂肪2g、反式脂肪酸0。这是不是有问题呢?是企业的失误吗?反式脂肪酸为零可能吗?

其实,这并不是企业的疏忽,“0”反倒是有可能的。新的营养标签规定,营养标签上必须注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不过,按照《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每一百克产品中含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等于0.3g,即可标注为“0”,这意味着我们看到的反式脂肪酸为“0”表示100g这种产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g,并不代表完全没有。所以,营养标签上标注“反式脂肪酸为零”,意思是它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非常低,并不是绝对的零含量。

“0”等于健康吗?

营养标签国标实施后, “0”的出现将不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这并不是我国特有,美国、欧洲等国家的营养标签规定都有“0”的规定。事实上,“0”的出现也不仅限于反式脂肪酸,很多营养素都可能出现“0”。当某种物质的量低于一个规定数值时,都可以标注为“0”。下面(表1)对中国和美国营养标签法规中对“0”的规定作一下对比。

可以看出,能量、脂肪、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胆固醇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可以标注为“0”。在中国,每100g或100mL食品的能量低于17kJ时,即可标注为能量为“0”,胆固醇含量低于5mg也可标注“0”,等等。

那么,标注“0”就一定健康吗?其实也不一定。

拿反式脂肪酸的标注来说,如果一种包装食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标注为“0”,反式脂肪酸减少了,无非是用其他的油脂替代了氢化植物油。那么,讨论它的健康问题就得考虑替代品是什么。它的替代品通常有棕榈油、完全氢化油、动物油等,这几种油脂主要都是饱和脂肪,饱和脂肪同样不利于健康,只是不利程度比反式脂肪酸稍微低一点。比如在植脂末的生产中,可以把油脂做成全氢化油,这样反式脂肪酸的问题可以忽略,但饱和脂肪酸就会高达99%以上,长期吃饱和脂肪酸较多同样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即便反式脂肪酸为零,也不等于多吃植脂末有益健康。同样,棕榈油不含反式脂肪酸,但它饱和脂肪酸高达50%以上,而且棕榈油同样都是脂肪,只要是脂肪,能量都很高,在不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多吃,就会让人体增加肥肉;而体脂肪含量升高,就会增加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危险。所以,无论有没有反式脂肪酸,多吃那些含有大量脂肪的加工食品,比如酥脆饼干、曲奇、派,总归不是什么健康的食品。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种含油食品或者油炸食品标注胆固醇含量为“0”,说明它使用的是植物油或者氢化植物油,植物油是不含胆固醇的。但是,油脂始终还是脂肪,如果它的饱和脂肪含量和总脂肪含量高,就也算不上健康的食品。

营养标签要统筹全局

第7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高职院校;营养教学;实验方法

在现今社会中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与现在大、中、小学生一样,属于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甚至因为教学水平和硬件设施的原因,可能还不如一些中学的食品安全卫生更有保障。因此,怎样更好地运用营养教学保障高职院校的食品安全卫生,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长期思考和改进的重点。本文中通过对营养教学试验方法的分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食品安全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高职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教学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1.高职院校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简介

高职院校食品安全卫生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食堂饮食安全卫生。大学的食堂可以说是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场所,一些高职学校食堂清洁设施陈旧老化,缺少必要的贮藏设备导致肉类的存储不合理以致生熟混放交叉污染,安全卫生的意识没有到位。

(2)学校周边食品安全卫生。高职院校周围有一些商店,这些商店没有通过有关部门颁发的营业资格证书,许多食材的卫生安全也令人担忧,如拉面馆,烧烤店,奶茶店,食材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质检,这些小店数量多,环境差,无法保证其卫生质量安全,直接对各种学校的饮食健康安全构成威胁。但学校感到有心无力,屡禁不止。

2.保障高职院校的食品安全与营养教学实验的重要作用

营养教学实验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病从口入,通过营养教学实验,可以了解不同人群营养需求以及营养健康知识,可以运用现代营养知识,预防各种食品安全隐患。食堂人员如果了解并掌握了这种营养教学相关知识,认识到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严重性,提高食堂安全卫生程度,减少食品源危害,为高职院校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就餐环境,确保食堂的安全运行。

二、营养教学实验的具体方法

1.从高职高校实际出发,明确实验要求

在高职院校营养教学的实验过程中,各个高校有不同的硬件和设施参差不齐,必须针对学校不同的条件,从而进行不一样的操作。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和内容是整个营养教学实验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应开展有关营养学知识应用的训练,重视营养实验的应用技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明确实验要求。

2.创新营养实验教学模式,更新营养教学实验方法

(1)以赛促学。举办营养实验操作比赛,让学生分工合作。主动设计最具营养价值的食谱。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2)教学做一体化。整个营养教学实验以学生的操作为主体,教师作以必要的辅导,老师通过在实验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在理论教学这个环节中强化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

3.结合社会热点,丰富实验项目

一个社会热点往往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营养教学实验方法可以具体针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作为实验的样品。当前社会上频频出现的“地沟油”事件,可以组织同学们将从超市里买来的正规品牌精制油与小摊位上的经过反复煎炸的劣质油作对比,让她们在学习营养实验的过程中对身边的食品做出正确的营养价值评判标准,学生也可以明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4.完善实验设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通讯等设备飞速发展,为教育学习带来了便利,将关于营养教学的实验方法的参考书,资料以及视频上传到网络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更快速地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必要时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更加直观易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插入一些小故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当代先进教学模式相结合。

三、总结

在当代社会中,营养教学试验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传统营养教学实验的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在营养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食品安全教育的问题并反思,检讨自身的不健康行为,从而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同时让学生意识到高职学院食品卫生安全的严重性,所以应该更加大力宣传这方面的知识,确保高职院校饮食安全,健康,和谐与科学发展,为高职院校提供食品安全方面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包永华.论高职院校食品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J].现代农业科技, 2009(22)

[2]刘望,康林,高必达,陈冬美.面粉中毒麦成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0(03)

[3]赵圣国,王加启,章玉涛,胡小丽,卜登攀,周凌云.乳及乳制品中IgG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0(11)

[4]张月义,韩之俊,季任天.浙江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研究[J]. 河北农业科技,2007(11)

[5]窦勇.提高高职院校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效果的新思路[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12)

第8篇

不过,新的疑惑又来了。买食品看品牌、看口味、看生产日期都容易理解,但对于并不是专业人士的普通人来说,一些似曾相识的营养素名词配上一些摸不着边际的数值究竟意味着什么?营养标签究竟应该怎么看才能有助于作出合理膳食的选择?

北京读者 严晓宇

营养能量“4+1”标签大部分食品预先执行

《通则》规定,在食品预包装上,营养标签必须明确标示四种营养成分和能量(“4+1”)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4”是指核心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1”是指能量。虽然《通则》还未正式执行,但是市面上的大部分食品预包装均有营养标签,“4+1”已“上岗”。特别是国内一些较大的知名品牌的食品,在包装上已经明显能够找到清晰的营养标签。

走进大型超市你就会发现,大部分的薯片、方便面、饼干、速冻饺子、牛奶、糖果都按照将要执行的《通则》标有“4+1”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有些食品还标有其他成分的含量,像钙、维生素、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等。像某品牌的巧克力包装袋上,“营养成分表”一栏除了列出能量(2 269 kJ)、蛋白质(5.1 g)、脂肪(33.7 g)、碳水化合物(59.8 g)、钠(15 mg)外,还标注了饱和脂肪(19.9 g)、反式脂肪(0 g)。多数产品的营养成分表以100 g为单位,部分食品在本身产品含量比较少的,则营养成分表以其他质量为单位。眼下只有少数品牌的食品没有标示营养成分表,果肉果冻和酱油、醋等酱料类产品上,也可找到营养成分表。除了“4+1”的营养信息,不少营养标签中对“低糖、低盐、高钙、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或者“人造奶油类、反式脂肪”等,都有特别标注。

消费者只关注口味和日期,对营养标签没概念

虽然超市销售的食品多数已标示营养标签,但人们购物时会选择大品牌产品,更多关注食品口味和日期,偶尔会看看生产商地址,关注营养标签的并不多。

“零食我一般选择大品牌,看到喜欢的口味、日期比较新鲜的我就买了,有没有营养标签我都不知道呢!”正在购物的胡女士说。很多人表示,自己在购买食品时,一般会注意选择知名品牌并关注生产日期,偶尔会看看配料中有什么,但很少关注到营养标签,也有部分人表示,对于营养标签,“看了也没有概念”。

教你几招读懂营养标签

据国家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既有营养不足,像蛋白质摄入量不足的情况多有发生,同时又有营养过剩的问题。不过,没有一定的常识,“营养标签”也只能是“天书”。要真正利用好,还必须先做一点功课。

“营养素参考值”怎么参考?

营养标签中标明了“营养素参考值”,对于不懂营养学的人来说,必须先了解这个“参考值”是如何来的。人体每天所需营养成分有一个定量,超过一定的量都会增加身体负荷。根据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附录的指引,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天所需要的能量是8 400 kJ(约2 000千卡)、蛋白质60 g,脂肪是不超过60 g,碳水化合物300 g,钠2 000 mg。营养专家表示,消费者对于每种营养成分要吃多少才是最有益身心的,都是一定标准,而每份产品的营养成分占每天推荐摄入量的比值就是营养素参考值。比如,某品牌牛奶的能量每100 g是265 kJ,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附录中表明的能量最高参考值是8 400 kJ,那么它们之间的比值3%就是营养素参考值了。

营养标签的营养成分含量和营养素参考值能直观地反映每份食品能够满足人体营养成分的量到底是多少,进而达到改善膳食营养平衡的目的。

不同食品营养成分含量不一样,如何选择?

不同食品营养成分不同,数值不同,即使同是薯片,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口味,其能量也会大相径庭。不同种类的食品对营养成分的含量要求是不一样的,面对不同的人群,营养含量的标准是不同的。如减肥人群对食品营养成分的要求是低热量、低脂;心血管疾病患者则食用钠含量偏低的食品更好。购买食品要正确认识营养标签,营养成分的摄入要注意摄入量范围。像蛋白质、钙等有益营养成分在每天推荐的摄入量范围内是越高越好,但超过人体每天所需量也是有害的。如蛋白质每天所需的最高量是60 g,在此范围内,摄入越高越好,但超过此范围就会损害健康,容易得高血脂病。“该达到的数值达到,不该超的不超,才是正确的”。

其实,每一项营养素的适宜摄入量因人而异,但这个标准在人们选择食品时可以起参考和指引作用。食品标签上会有该食品所含的营养素占人体一日所需的百分比(即NRV)。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应该有不同的关注点,如碳酸饮料,主要是关注糖分的摄入问题,就应该留意标签上的“碳水化合物”含量。

营养素越多越好?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基础,但是否越多越好?其实,营养素没有好坏之分,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体内含量过多或过少都有可能导致生理功能紊乱,摄入量还牵涉到消化吸收率的问题。所以并没有哪一种营养素在食品中的含量是越高越好或越低越好的,像一些人常说的“蛋白质越高越好,脂肪越少越好”,这些观念都是不科学的。

比如钠在人体内担当着调节水分与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生理功能。钠的吸收率非常高,一般饮食正常的情况下不容易缺乏。因钠过量导致最常见的危害是引起水肿、血压上升,还可能导致血浆胆固醇升高、胃黏膜上皮细胞受损等。小孩、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比一般健康人更需要关注钠元素的摄入量。

以零食中较为健康的梳打饼干为例,人们应该如何根据其营养标签来分析其特性呢?其营养标签上写着:100 g梳打饼的营养资料是能量2 009 kJ,蛋白质40.5 g,总脂肪20.5 g,饱和脂肪6.5 g,反式脂肪0 g,碳水化合物65 g,糖56 g,钠389 mg。

第9篇

我国营养师总量与发达国家也相差甚远,“据统计,目前我国现有营养专业人士还不到4000人,每30万人才拥有一名营养师。通对我国10个省(区)调查发现,省级防疫站平均从事营养工作的人员为4人,其中绝大多数主要从事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营养工作是兼职,而各地(市)、县防疫站根本无专职营养师。医院尚且如此,食堂、宾馆、学校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北京星级饭店近600家,几乎没有一家餐厅饭店配有专职营养师。我国绝大多数托幼机构、学校、学生营养午餐公司和社区基本上没有专职营养师。而《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中明确规定:“今后的保健品推荐工作应由公共营养师来承担’。”具备良好的食品营养学素养是抑制疾病高发,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所在。由于营养不均衡现状、营养师队伍的短缺和食品安全的威胁,要求我国尤其在基础教育中开设食品营养学课程,来科学引导居民和学生的饮食营养工作,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健康问题。

二、基础教育课程中开设食品营养学的功能性

开展食品营养学教育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具体表现有:

(一)社会建设功能

基础教育阶段开设食品营养学课程可以在培育营养学人才的同时,发挥乘数效应,使学生的营养学学习带动家长,社区,乃至社会对科学摄食,均衡营养的理念的普及,从而加强家庭的预防保健工作,培养居民终身健康养生意识,在营造学生学习氛围的同时,让大家互学会用,从精神层面形成自觉的人文关怀。此外,通过对营养素,营养强化产品和保健食品的认识,学生、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杜绝不良食品的危害,防微杜渐,共同监督食品安全领域,真正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对社会建设领域的保障性教育(营养学普及),扩大性就业(营养师队伍建设)、完备的社会保障(多一重自我健康保障)、高水平的居民健康都有进步促进作用。

(二)文化建设功能

基础教育课程中开设食品营养学,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扩大营养学人才培养的范围,增强营养学人才培养的能力,提升营养学人才培养的素质,形成完整的营养学教育格局。营养学教育同其他科学教育一样,从小培养有利于学生对食品营养知识的储备,学成有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最娴熟的学习技能技巧,让学生从小受到健康营养理念的熏陶,加深对营养学学习的兴趣,建立深厚的营养学情感,更利于食品营养学人才培养。同时,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开设食品营养学课程顺应新课改要求,顺应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适应社会,有可操作性。传统的课程设置有极强的局限性,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营养学课程通过各种实验,开放性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念能力,养成主动性、自觉性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基础教育的内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对学生食品营养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来弘扬他们自爱、他爱、大爱的精神。

(三)经济建设功能

基础教育课程中开设食品营养学,可以以点带面,以学生带动家长,家长带动社区,社区带动社会,发挥乘数效应来养成良好的营养饮食习惯,抑制疾病的高发率,减少大众的医疗支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通过群众自治、全民共治和社区医院的配合,提高公共营养健康水平,避免国家在医疗建设上的盲目过度的经济投资,维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对食品添加剂及保健品的识别来共同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伪劣产品。

(四)政治建设功能

基础教育课程中开设食品营养学,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国营养学会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工作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中心,围绕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精神,以发展创新、积极开拓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为科普资源核心内容;以儿童青少年、城镇居民、公务员、农民等为重点人群;创新宣传形式,打造品牌活动,开发科普产品精品,积极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为提高全民营养科普素质和改善民生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努力。”[4]“以儿童青少年为对象,编著营养知识教材、开发教具,结合营养立法工作,努力争取将营养知识纳入国家小学教育体系。”[4]“民以食为天”,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政策的指导思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着重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而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开展食品营养学的教育正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是对国家号召的热切响应。它在通过尊重理解部分民族食品禁忌、巩固食品安全来增强了多民族团结,巩固国家政治环境的安全稳定。

(五)生态文明建设功能

开设食品营养学,是通过对人体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体,生命体的价值。通过对营养素的作用机制和他们之间的互相关系来增强学生“和谐、整体、平衡”的理念;通过对食品加工中营养素的破坏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再通过万物同源,融会贯通的营养理念来引导学生从整体、和谐、辩证的角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三、基础课程中开设食品营养学的可行性

(一)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发展规律要求

食品营养学的教学目标是形成学生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黄金时间,在这个时间导入正确科学的饮食营养观念有利于学生一生的健康发展,可以塑造良好的体型,提高学生的体质,并通过食品制作的美观效果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设置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食品营养学教学可以制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科书,影音资料,手绘画册和参考图书。侧重于学习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通过直观、简单易懂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等使教学内容简单,易读,易掌握。适当增加食品加工程序、烹饪工艺内容,让学生从做中学,加强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活力,把课堂生动化,培养学生对营养学的深厚情感,促进食品营养学的进一步普及。

(三)教学方法多样促进学生学习理解

食品营养学的教学可采取多样性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结合调查、讨论、实验、参观、访问、合作、研究等多方面的讲授形式,并运用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多样性的学习方式,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图文并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加强教学互动,增强教学的效果;针对学生特点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运用简单大方的图形坐标,使教学层次分明,并注重补充最新的营养学相关新标准,引导学生积极建构。

(四)师资资源配置严格便于课程开展

在义务教育阶段,《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师来源趋向多元化,不限于当地师范院校的食品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而是面向全国各大高校的相关食品与营养专业的毕业生,凡是热爱教育教学,并且通过教师入职资格认证考试者都可参与《食品营养学》课程的讲授。在入职后,每隔三年都要进行教师资格再认证工作,确保教师来源的规范性和先进性,不断更新教师的观念,便于课程的开展,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四、结语

第10篇

例如,早餐吃的是加了茄红素(号称可抗癌)的吐司和可美白的酸奶。午餐饭后喝的可强化骨骼的高钙橙汁,晚餐炒菜的色拉油多加了维生素D和E,吃的米饭也多加了燕麦,据说可以降低胆固醇。

虽然法律上对保健食品有严格规范,指的是提供特殊营养素和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并要取得保健食品认证,未经认证都只是一般食品,只能当做一般食品贩卖。但消费者可不这么想。市场上,从平凡的西红柿到稀有的灵芝,从西方的维他命到东方的青草茶,都有人支持相随。

从功效宣称来看,从早期的营养保健、消除疲劳,转向无法摄取到均衡的营养,延续到近年来热门的抗氧化、抗衰老、治癌,句句令人动心。

保健行业者也懂得躲过保健食品管理法的“不得宣称疗效”规范。若你仔细瞧电视广告,广告里并没有说,它的产品西红柿汁可以抗癌,而是说茄红素,并引经据典。

历史上,大家从没有像现在一样那么看重食物的健康价值,但到底,保健食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大家对保健食品存在着什么样的迷思?

保健食品的5个迷思

迷思1:把保健食品当药吃

人到中年,难免血糖、胆固醇、血脂等指数会过高,很多人就开始找保健食品来吃,难怪会有保健食品在电视的广告上说,只要你吃了之后再回大医院检查,就会知道有没有效。

迷思2:用保健食品拯救不当的生活习惯

例如,有人应酬不断、又没有时间运动,久而久之,不但过胖、三酸甘油酯也飙高,就想去买鱼油来降三酸甘油酯。

的确有些研究证据证明,鱼油可助于降低三酸甘油酯,但是鱼油也会增加LDL(坏的胆固醇)的浓度、增加LDL在体内氧化的机会,所以美国心脏协会(AHA)至今从未建议病人吃鱼油。

又例如,想要减肥的人,如果不改变饮食方式,及增加运动量,想靠添加某些特定营养成分的酸奶减肥,无疑是缘木求鱼。况且,酸奶里还有糖和脂肪,喝很多反而增肥。

迷思3:期望一服见效

如同你的饮食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一样,保健食品也要长期服用,才能增进健康。

迷思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就像是饮食一样,愈多样化,愈能摄取到不同的营养素,提供对身体更全面的保护。

所以如果你要补充营养素,营养师们都会建议吃成分不超过每日建议量的综合维他命,并不建议单独补充某些特定营养素,此举也可避免过量之虞。

迷思5:保健食品都没有效

由于许多保健食品过度或错误营销,造成消费者排斥、不信任。事实上,若能正确看待保健食品,依旧可以从保健食品中得到健康的好处。人的生活形态可以分为健康期、疾病潜伏期和恢复期。

在健康的时候,吃食物填饱肚子、生病时吃药治病,但在健康恢复期若能增加特殊养分的摄取,病就好得快;若在疾病潜伏期能吃增加抵抗力的食品,身体就不容易生病。

虽然每种保健食品的功效并非都是可疑,但知道如何选择依旧非常重要,以下5个诀窍让你能更聪明、更安全地选到好的保健食品。

选购保健食品的5个诀窍

诀窍1:先查看是否取得认证

当你想购买保健食品时,可以先查看此项产品是否取得保健食品认证。因为除了要取得认证,要有基本的毒性测试,以确保安全外,还必须附有实验证明功效,对消费者有最基本的保障。

诀窍2:仔细阅读产品标示

相对于取得认证的保健食品,消费者要面对的是成千上万没有通过认证的产品。所以只好先看产品标示,厂商标示得愈清楚,愈有可能负责任。

然后成分的标示也有学问,不只是要看原料成分,也要看有效成分的分量。举个例子来说,厂商标示它的产品有助骨骼健康,你应该看的不只是原始材料如蟹壳粉、珍珠粉的多寡,而是其中有效的成分是多少,实在有不少例子在昂贵的胶囊里,大多是淀粉。

诀窍3:在大型商场购买或选择大品牌

大品牌、大商场比较不可能贩卖离谱的产品。不要相信网络、部分直销商夸大效用的产品,愈宣称什么都有效的,就愈要小心。

诀窍4:和你的医生、营养师谈谈

在你打算服用保健食品前,最好和你的医生、营养师谈过,特别是你正在服药中。因为该不该吃,不只是关乎这种保健食品有没有效,而是你的身体状况适不适合吃,必须做整体考虑。

诀窍5:教育你自己

保健食品的另一项意义就是,消费者可以透过了解营养,去增进健康。所以,你可以抱着更积极的态度去了解营养,不只是当一只待宰的羔羊。

就如同鱼油不能保证有一颗健康的心脏,银杏也不能保证提升记忆力。至今营养学界知道最多、最能保证的保健食品,仍是在你的三餐吃进多样化的食物,包括大量的蔬菜、水果。听起来老掉牙,却是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

保健食品健康吗?

保健食品犹如演艺圈,每年都有引领的风云产品。只不过也像演艺圈一样,有人就算引领,仍

未受到专业肯定,消费者要睁大眼睛。

有机锗,宣称功效:

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事实查证:在日本已经造成23例的严重急性肾衰竭,其中有6人死亡,日本政府已将有机锗列管。

鲨鱼软骨,宣称功效:

抗癌。事实查证:癌症患者引领期盼的鲨鱼软骨,传奇已经结束。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首度针对食品进行试验,已经证实无效。

卵磷脂,宣称功效:

可以降低胆固醇和强化脑功能。事实查证:最新的医学研究证明,对降低胆固醇根本没有帮助。学者也尝试用卵磷脂治疗老人失智症,结果一致证实对病情没有好处。

甲壳素,宣称功效:

由虾子、螃蟹及其它贝类骨骼中制成的甲壳素,号称可以阻断油脂,将部分油脂排出体外,达到减肥效果。事实查证:最近一项针对甲壳素做的研究发现,12位健康的受试者吃一般的饮食(约2500卡),其中有30%的脂肪,受试者服用了甲壳素,结果发现,服用甲壳素的人并没有这种现象,这意味甲壳素并不能阻断脂肪吸收。虽然国内已有甲壳素通过保健食品认证,但是功能是降低胆固醇,并非减肥。

柠檬酸,宣称功效:

取自藤黄果的水和柠檬酸宣称可以减重。根据1998年的《美国医学协会期刊》所做的研究显示,这种药草对减重无效。事实上,研究中发现服用安慰剂的人,还比吃柠檬酸的人减的体重还稍微多一些。

至于在超级市场里,那些林林总总添加或强化某种营养的食物,如果汁、牛奶、酸奶或面包:“让我们面对现实吧,这些食物只是为了营销,不是为了健康。”美国纽约大学食物与营养系主任耐斯特曾表示。

保健食品可抗癌吗?

先来了解食物和癌症的关连。癌症是不正常的细胞失控地制造,科学家只是正在开始了解是什么样的原因和过程让癌细胞成长。过去20年来,终于有比较清楚的轮廓就是:在癌症风险上,饮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科学家甚至认为30~40%的癌症都与饮食、生活型态有关。

这种所谓食物在癌症风险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想法,一开始是发现大量摄取蔬菜、水果和降低癌症风险有关,从此相关的发现不断。

蔬果的秘密

例如传统营养素如叶酸,维生素A、C,纤维,硒,及最近发现的植物性化学物质,如西红柿中的茄红素,或是大豆可以帮助防止荷尔蒙相关的癌症。

更新的发现是α硫辛酸,可以帮助身体制造一种酵素,这种酵素可以解除部分致癌物质,和保护细胞免于受损。硫辛酸出现在十字花科的蔬菜(如甘蓝菜、花椰菜)、大蒜、洋葱和葡萄等中。

这些发现令人振奋,某些食物的成分或许可以帮助延迟、抑制癌细胞的发展,但是“一双鞋不可能每个人都合脚”,美国国家癌症院营养科学组主席米尔讷博士对媒体说明。

现在很流行食品中添加或强化某些单独的抗癌成分,如在面包、牛奶或果汁里,如添加茄红素、β胡萝卜素等虽然有可能有效,但科学上仍不清楚是否把单一成分加入食物中,会有和传统食物一样的好处。

第11篇

现代人注重生活品质,更注重身心健康。营养药物的出现,正迎合并满足了人们追求健康的愿望。

1989年,美国新泽西州医学改革非营利机构的主席和创始人Stephen DeFelice博士提出了营养药物一词,DeFelice将营养药物定义为既能给肌体提供相对全面的营养又能抵抗疾病的纯天然、无毒、安全的植物活性物质所组成的功能性食品。在这个定义中,营养药物是一种食品,但可预防或治疗某一种疾病,这就将营养药物同一般性食品及营养补充剂区分开来。

营养药物属于一种健康食品,目前国外很多消费者和我国拥有健康理念的人会自行在市场购买一些健康食品来保持自身的健康。在美国大约有一半消费者相信使用一些食品可以代替药品来降低患病的风险。他们除了使用营养药物降低罹患心血管病、癌症、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外,也选择购买有利于缓解骨质疏松、增进胃肠健康、预防龋齿、改善关节疼痛及抗过敏等方面的营养药物和其他健康食品。

现今,我国的营养药物的发展正趋向于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这是中国五千年中医养生文化在现代生物技术的作用下产生的质的变化。目前,全球较为流行的天然植物活性成分有:

抗氧化生物活性物质:它的使用居各项成分之首,早年使用较多的是一些抗氧化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近10年来,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活性物质如葡萄籽油、大蒜籽油、沙棘籽油、银杏叶提取物、猕猴桃籽油、番茄红素、叶黄素等有品质保证的营养药物备受人们青睐。

益生菌、益生元:即给肠道有益菌提供微生态繁殖的培养基。 目前日本等国特别重视开发这类产品,在20年前日本厚生省批准的特定健康用食品(FOSHU)产品中有40%的产品是利用这一原料制成的,具有改善胃肠道的功能。我国5年前开始成立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首推的就是一种“欧力多”(一种天然的活性益生元),把它加入到各种食品如牛奶、饼干等,专门用于肠道双岐杆菌的生长,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进而促进肠道功能。

天然中草药:近年来,中草药在欧美各国发展很快,并成为美国膳食补充剂(Dietary Supplement)的主要原材料。由于有些中草药有一些特殊的功效,能够解决常规医药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一些欧美草药商纷纷去中国、印度及南美等地采购中草药。美国近年来销售前10位的中草药大部分来自这些国家。中草药是我国特有的天然资源,是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养药物的好原料。近5年来我国掌握了国际系列生物提取技术,自主生产了许多纯天然、高浓度、高品质、调理效果显著的营养药物产品。

大豆及其制品:中国是大豆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豆腐是中国对世界营养学的一大杰出贡献。大豆制品能提供异黄酮、大豆多肽、大豆蛋白、大豆多糖及钙、维生素、纤维素、低聚果糖等。有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大豆制品是健康食品,因而许多美国人选择富含大豆蛋白的休闲食品以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我国大豆制品的研发工作发展很快。

营养药物听起来似乎很遥远,但看看这些活性成分及其成品,你会发现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美国近期已经提出了营养药物研究和教育计划(NREA),我国也正着力进行大范围的营养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营养药物将成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得力帮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让其最终为人类健康服务。

第12篇

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黄酒、啤酒、葡萄酒等。它的魅力在于其有与药品媲美的奇特功效,每天摄取一种发酵食品,可以维持健康、促进长寿。

发酵食品是人类巧妙地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通过发酵使食品中原有的营养成分发生改变并产生独特的风味―――简单来说,加入的微生物就像一台台小小的加工机,对食物的每个细胞挨个进行处理,增加一些有营养的物质、去除一些没营养的物质,顺便改变味道和质地。

为什么我们认为发酵食品有害

目前,发酵食品受到不少健康质疑。这与发酵食品被污染有很大关联。食品发酵中,有很多被污染的可能,诸如来自土壤、水源、空气的多种污染。在生产加工中,如果储存温度和时间控制不当,也会积累下过量亚硝酸盐及有害物质,带来潜在的危险。食用方式不当是易被忽略的危险因素,比如香肠类的发酵肉制品不宜高温油煎,以防产生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

还有,发酵食品尤其是腌菜、豆酱、腐乳等等都含有大量盐分,容易让血压升高。这也是大家认为发酵食品有害健康的原因。

排除掉这些因素,学会正确食用发酵食品,其实它对健康的益处也不少。

发酵食品对身体好处

1.解毒作用

营养物质有利于吸收发酵后的酵母还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物,可以保护肝脏,有一定的解毒作用。酵母里的硒、铬等矿物质能抗衰老、抗肿瘤、预防动脉硬化,并提高人体免疫力。发酵后,面粉里一种影响钙、镁、铁等元素吸收的植酸可被分解,从而提高人体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2.利于消化吸收

适宜消化功能弱的人食用经过发酵的面包、馒头有利于消化吸收,这是因为酵母中的酶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分解。因此,身体瘦弱的人、儿童和老年人等消化功能较弱的人,更适合吃这类食物。同样,早餐最好吃面包等发酵面食,因为其中的能量会很快释放出来,让人整个上午都干劲儿十足。

3.发酵后热量会变低

发酵时微生物分泌的酶能裂解细胞壁,提高营养素的利用程度。肉和奶等动物性食品,在发酵过程中可将原有的蛋白质进行分解,易于消化吸收。微生物还能合成一些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2,动物和植物自身都无法合成这一维生素,只有微生物能“生产”。发酵食品一般脂肪含量较低,因为发酵过程中要消耗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是减肥人士的首选健康食品。

有研究发现,发酵食物在发酵过程中不仅加速了益生菌的生长和代谢,还会增加原本不存在或含量较少的新营养物质。

常见三类发酵食物

我们现在常吃的发酵食品主要分为谷物发酵制品、豆类发酵品和乳类发酵品。

谷物制品主要有甜面酱及米醋等食品,它们当中富含苏氨酸等成分,可以防止记忆力减退。另外,醋的主要成分是多种氨基酸及矿物质,它们也能达到降低血压、血糖及胆固醇之效果。

豆类发酵制品包括豆瓣酱、酱油、豆豉、腐乳等。发酵的大豆含有丰富的抗血栓成分,它可以有效地溶解血液中的血栓等物,起到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之功效。豆类发酵之后,能参与维生素K合成,这样可使骨骼强壮,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