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0:30: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人优质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治疗的10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的对比分析。在每一位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纪56~73岁,平均年龄(64±4.32)岁。在试验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54~75岁,平均为(65±3.78)岁。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护理,例如用药控制,避免患者吃辛辣、油腻、高糖的食物等等。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优质护理主要包括良好的护理氛围、积极的心理疏通、科学的护理指导等方面。良好的护理氛围主要表现为在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为患者创建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保证环境的清新和舒适,老年人通常都喜欢安静的氛围,所以要尽量避免吵吵闹闹的环境,可以使老年人平心静气。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把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视为朋友和家人,亲和而待之,使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感觉到家的温暖。积极的心理疏通表现为在良好的氛围基础上,多为患者做一些思想工作,老年人害怕孤独,护理人员可以时常与他们聊天,使他们能够从病情的低谷中走出,感受到希望,积极配合医院进行有效的救治。科学的护理指导指的是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留意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为患者进行科学的指导,比如您应该多吃哪些食物、不要吃哪些食物等等,使患者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治疗,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
1.3观察指标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接受护理研究的10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意见征询。调查的内容主要为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和对病情知识的了解程度。
2结果
接受优质护理的50例试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接受普通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试验组中,45例患者感到十分满意,5例感到比较满意,不满意的患者为0。满意度达到100%。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感到十分满意的患者为24例,比较满意的患者为17例,不满意的患者为9例,满意率为82%。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宜春市老年护理现状分析首先是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缺乏。据统计,我国失能与半失能老年人已达3300多万,占老年人口的19%。然而,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严重缺乏,以宜春市为例,宜春学院和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已设置了医学专业的学校均无老年(医学)护理专业,只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增设了与老年护理相关的课程,但专业性不强,导致无法给老年人提供良好的专业护理,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其次是老龄人对医疗护理保健需求增加。医疗卫生保健、老有所医是老年人最为突出和重要的需求,由于我国具有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老龄化趋势明显的特点,庞大的老年人群所带来的健康问题导致对卫生服务需求激增。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器官功能出现慢性、进行性、退行性的变化,易患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护理服务,同时,老年人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老年护理不仅是单一的疾病护理与生活照顾,而是更深层次的掌握,以维持老年人最佳功能,使老年人无病长寿,身心健康,缩短老年人被照料的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最后是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推行独生子女政策,这意味着在老龄化到来的同时存在另一个社会问题(家庭小型化),从而导致“空巢老人”现状尤为突出,三代同堂家庭的减少、“421家庭”的增多,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继续,养老服务更多依赖于社会。但社会卫生服务的发展仍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全部老年人的养老需要,例如一些仅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治疗的老年性疾病患者却选择在综合性医院就诊,导致综合医院床位不足,加剧养老服务供需矛盾。
2改进宜春市老年护理工作的三大对策
2.1实施整体护理进入老年期
常常面临社会角色的转变、丧偶、疾病等突发事件,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群的心理伴随生理功能的衰退会出现老化现象。因此,老年护理工作者需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服务,树立整体观念,在老年护理工作中更注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统一,做到保健护理、生活照料、精神呵护同步到位,提高生命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
2.2加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扩大护理教育规模,缓解护理人员缺乏状态。专业老年护理人才市场空缺很大,医学院校可根据就业趋势开设相关老年护理专业,加快老年护理教育,突出人才培养建设,满足社会市场需求。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加重老年护理课程比例,突出老年护理特色,注意与老年人健康需求紧密结合,使老年人和老年患者的整体护理进入到医学护理专业人才的常规教育中。
2.3健全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强化
家庭护理,建立健全社区护理服务体系如特殊护理中心、老年人日托所等机构。积极推行主动服务模式,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护理院,如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居家养老的照料体系,比如社区老年公寓模式,这种模式综合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和老年公寓模式的优点,既方便,又减轻了老年人子女的负担,还解决了医疗服务人员配备不全的问题。同时要利用现有资源发展老年护理机构,将闲置的场所等资源有效地转化为社会化的老年护理机构,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护理服务。
3老年护理在构建“宜居宜春”中的积极性作用
3.1有利于促进“宜居宜春”和谐稳定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老年护理工作,完善养老体系,倡导社会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相结合的老年卫生保健系统,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才能充分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城市生活,将城市视为自己物质的家园和精神的归宿,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3.2有利于提高“宜居宜春”整体形象
宜居城市不仅要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健全的社会秩序、覆盖率高的社会福利,更要有舒适的居住条件和配套的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吸引人们前来定居。在“宜居宜春”建设中,做好老年护理工作,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普及老年护理知识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社区化,不仅有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还能使老年人维护自己的权利,发挥“余热”。
3.3有利于丰富“宜居宜春”品位内涵
我国人口平均年龄不断延长,加上不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老年化越来越严重,目前,社区中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尚可,即便有一些慢性病但没有明显的残障,我们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就是要针对这些老年人给予他们自我保健知识,指导他们预防和对抗疾病,维持有质量的生活。为此,我们社区护士应从如下方面来展开工作。
1.营造安全的居家生活环境
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相比年轻人有所不同,老年人喜欢安静,室内颜色宜选用沉稳的色彩搭配,房间要向阳,采光要好,保持通风,老年人房间要做到空气清新。老年人房间要做到生活便利,地面少摆放杂物,以免阻碍行走。保持地面干燥,不要有水渍,以防走路滑到。老年人洗浴时。避免反琐门,以免发生突发事件不能及时施救,浴室地面一定做好防滑处理。
2.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要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就得有充足的营养摄入来维持人体的健康需要。老年人饮食应以清淡饮食为主,选取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食品和鱼类、瘦肉能给人提丰富的蛋白,优质的蛋白是维持健康所必需的,是老年人所需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但是在摄取这类物质时,不可贪多,适量摄取。此外,及时补充水分也很重要,缺水可引起口渴、皮肤干燥、尿少、大便干燥、血液粘稠、消化不良等,老年人每天要保证1500ml的饮水,白天多喝,夜晚少喝,以免影响休息。
3.健康的睡眠习惯
老年人体力和精力都不如年轻人,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消除疲劳,恢复精力,良好的睡眠习惯对老年人尤为重要。首先,老年人应定点上床,睡觉前可以散散步、洗热水澡、热水泡脚等,都有助于睡眠。其次,床铺的选择不宜过硬或者过软,软硬适中才能更容易让人放松,避免床铺不合适引起休息不足,枕头的高度也要合理,以免过高过低影响正常呼吸和颈椎疼痛等。此外,老年人要保证午休,午休对于恢复老年人体力和精力有重要作用。
4.保持适量运动
运动能延缓人的衰老,增强人体抵抗力,有利于人体机体组织的健康。长期坚持适量运动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根据个人爱好和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体育运动项目要选择那些容易学习掌握,活动量可以控制,动作舒缓的项目,比如健步走、慢跑、太极拳、踢毽子等等。老年人应根据自己身体状况来选择运动时间和运动量。一般早晨空气好,运动后呼吸加快,换气量加大,适合大多数老年人运动。切记饭前饭后不要进行运动,影响消化,造成腹痛。运动量也好合理控制,以不劳累为原则,切不可一次运动过量,这样容易造成器官系统结构和功能受损。老年人在做运动时候要做好热身运动,运动强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运动后略感出汗、发热、轻松舒畅、增加食欲为宜。只要身体允许,持之以恒的运动,能增加老年人自身免疫力、起到延缓衰老的积极效果。
5.保持健康的心理
老年人要正视自己的身体变化和疾病,不悲观,保持乐观的心情,长期有压力会影响自身免疫系统,增加患病的风险。老年人要摆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年龄增加所带来的变化,做事量力而行,劳逸结合。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良好的心情对于促进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老年人要正确面对生活和挫折,保持愉悦的心情,广角朋友,培养兴趣爱好,如选择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学习画画音乐、出去旅游等。老年人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攀比,盲目羡慕他人。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坦然处之。心胸大度,不要过度计较得失和别人的不足之处,多帮助别人,从助人为乐中体会到快乐和人生价值。
6.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容易引起各种疾病,人到老年常会保留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不按时作息、饮食不均匀、食物品种只满足口味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要下决心改掉,特别是烟必须戒掉,以保身体健康。做到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健康。经常更换被褥床单,勤晒太阳,社区护士应指导和协助老年人搞好个人卫生,如皮肤和口腔的卫生。
7.定期健康体检
要老年人进行定期健康体检,以及早发现病患,进行治疗,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发性、严重性,老年人身体器官都处在衰退阶段,一旦发病往往比较严重,所以定期的体检必不可少,这样及早发现疾病,早诊断、早治疗,进行保健和护理。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头等大事,社区保健护理工作是医院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城市现状,开展社区护理保健工作,探索适合老年人的护理措施,做好对老年人的关心,全社会尤其是社区医务工作者,应关心和尊重老年人,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做好老年人的护理工作和保健指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引导老年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提高我国医院卫生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老年人;跌倒;护理
作者单位:212001镇江,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科
跌倒是指不能控制地或非故意地倒在地上或其他较低的平面上,除外遭到猛烈的打击,意识丧失,突然瘫痪或癫痫发作等原因[1]。老年人存在反复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老年科的住院患者发生跌倒较常见[2,3]。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后的相关损伤导致生存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并带来家庭和社会高额的医疗费用[4,5],以及导致医疗纠纷。所以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已成为优质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老年患者400人次,男,334人,平均73.39岁;女66人,平均79.83岁。这期间患者住院曾发生 6 例有跌倒事件。其中跌倒过 1 次 4例,骨折 2例,其他为软组织损伤;跌倒过 2 次 2例,跌倒造成身体多处软组织损伤,在发生过跌倒的患者中,均表示担心再次跌倒。回顾、分析了以往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2009年7月我科开展优质护理,针对以往的经验教训,改进了护理工作。使得科室患者的跌倒率降致为零。
2 原因分析
2.1 环境因素 道路不平、地面光滑或潮湿、光线暗淡、上下台阶 3例患者跌倒发生在夜间或凌晨,占发生总数的50%。
2.2 个人因素 睡醒后马上起床、突然改变、着急做某些事、注意力不集中,有2例患者因尿急,起床动作过快而致跌倒。还有很多患者存在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活动能力。我们护理人员在巡视病房经常发现患者在做超出其能力范围活动使自己处于尴尬状况。
2.3 躯体因素 头晕、下肢乏力。在跌倒病例中有60%患者有头晕、下肢乏力现象。
2.4 疾病因素 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退行性骨关节疾病、老年性痴呆。在跌倒病例中有96.57%患有以上一种疾病或合并患有多种疾病。老年患者对某些疾病可引发跌倒的危害性缺乏认识。
2.5 药物因素 服用降血压药物、降血糖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利尿剂、扩血管药物等。在跌倒病例中有88.45%用以上一种或多种药物,但老年患者对药物可引发跌倒的危害性缺乏认识。
3 护理干预
正确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创造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生活环境, 加强对老年患者防跌倒的认知行为的干预,对于防止老年人跌倒,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1 全面评估
每一位患者入院时均须由分管护士进行一次全面的意外事件评估,评估分。包括年龄、性别、神志、入院时患者身体状况、平衡及自理能力等情况、跌倒史及次数、既往病史、药物使用情况。对住院患者应适时进行再评估,根据其病情的进展及药物的使用情况,再做护理体格检查,重新评估,及时发现高危对象,采取适合个体的干预措施。
3.2 制定防范措施
①对有跌倒危险的患者在一览表、床头卡上醒目标志。②创造有利于患者的安全环境,保持地面干燥,清除滑腻;检查设施,及时清除障碍物。走廊、卫生间设置扶手,提供充足的光线。护理人员每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环境中安全隐患。③集中管理,专人看护,安排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在离护士站最近的病房,方便关注、照应。④对步态不稳者,告知家属加强陪护及看护,协助护士共同完成患者的生活自理需要,建议患者穿合适的鞋和裤子;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患者在未完全清醒不要让其下床活动。⑤重点时间做好主动护理。清晨及夜间是患者发生意外的高危时段,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病房,主动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及时发现和满足患者的客观需求,杜绝跌倒等意外发生。⑥履行告知义务:在判断患者处于跌倒的高危状态时,应将患者情况及预防措施及时向家属说明,对不服从管理而又易跌倒者必要时建议家属陪护,家属无法陪护者,应详细说明病情并签字,以免发生医疗纠纷。⑦定期组织科内业务培训,每月一次讲课,要求护士了解老年患者的特点,跌倒的危险因素以及防范措施,掌握对患者实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对易发生跌倒的高危患者, 做好。床头交接。⑧我科成立护士长-质控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质控网络。如发生老年患者跌伤,应执行逐级报告制度和跌倒应急预案,将患者损害减至最低。
3.3 加强健康宣教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不同患者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教育,使他们具有预防跌倒的意识和知识。
3.3.1 心理干预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帮其分析跌倒的危险因素,给予充分的 指导、讲解,明确其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针对老年人不服老、不愿麻烦他人的心理,护士以委婉的方式告诉患者年事已高,要量力而行。告知患者,帮助和照顾老年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们以此为荣。老年患者由于记忆力下降,护士应反复强化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
3.3.2 提高患者和家属对跌倒危险因素的认知
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6]。
3.3.2.1 有调查显示老年患者对药物及某些疾病可引发跌倒的危害性缺乏认识[7]。护理人员应加强药物知识的宣教,对于服用扩血管和降糖药的老年患者应加强此类药物副作用的宣教,以减少因此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危害性。
3.3.2.2 白利颖等研究论述的住院患者发生跌到的危险因素示,患者对环境因素中地面光滑或潮湿道路不平等认知度较高,而对于环境因素中因为光线昏暗或是因为个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到高处取物等引起跌倒的因素认知度较低[6]。护士应加大宣教力度,在对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患者及家属意识到对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认识,还要针对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强化认识,减少跌倒的高危因素。
3.3.2.3 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住院患者发生反复跌倒的强危险因素,视空间损害和延时记忆的减退可能是老年人群反复跌倒的可能机制[8]。所以对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如老年痴呆患者,其家属和看护人员的预防跌倒的健康宣教尤为重要。
3.3.3 指导老年患者合理有药和活动。
对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应严格督导用药,不可擅自加大药物剂量或改变用药时间,并密切监测血压、血糖,以防低血糖和性低血压。对服用易致跌倒药物或其他危险因素存在的患者,指导患者改变动作要慢,起床时做到3个30 s,即醒后30 s起床,起床30 s站立,站立后30 s再行走。
4 讨论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既有个人因素、躯体因素,也有环境和药物因素。跌倒的可能性随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我科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度评估及对高危患者进行多方面、多渠道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自开展优质护理以来,我科未发生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真正体现了优质护理以人为本的宗旨。
参 考 文 献
[1] Brady R, Chester FR, Pierce LL, et al. Geriatric falls:Prevention strategies for the staff[J/OL]. J Gerontol Nurs,1993,19(3):26-32.
[2] Johal KS, Boulton C, Moran CG. Hip fractures after falls in hospital: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Injury,2009,40: 201-204.
[3] OLoughlin JL, Robitaille Y, Boivin JF, et al. Incid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falls and injurious falls among the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Am J Epidemiol,1993,137: 342-354.
[4] Chwendimann R, Bühler H, De Geest S,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hospital inpatient falls across clinical departments. Gerontology,2008,54: 342-348.
[5] Formiga F, Navarro M, Duaso E,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ip fracture-related falls among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recurrent falling.Bone,2008,43: 941-944.
[6] 白利颖,王贵芝,李湘萍.老年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9,11(44):1025-1027.
关键词:中医护理;社区
中医护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施护、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的护理方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完成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易、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1.1在慢性病人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社区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著,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性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1.2在社区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如我科专病脑卒中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大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很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其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许多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对患者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具有较大临床意义,接受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比自然恢复率相比有很大提高,足部畸形减少、关节畸形减少、日常生活独立者明显增多,早期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瘫痪肢体的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另外,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1.3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汪潮【1】 的调查显示,家庭病床上门护理可以减轻家庭负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老年人可接受的形式。随着4―2―1结构(即4个祖辈,2个父辈,1个独生子女)的家庭数量的增多,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居家护理需求也日趋增加。张建凤等【2】调查研究显示居家护理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卫生资源浪费,同时满足出院后继续康复和治疗的需求。开展居家护理能较好地符合老龄化社会的实际需要,不仅提供持续性医疗照护,较好地解决住医院难的问题,而且维持了家庭的完整性,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3】。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中医护理的养生保健 运用养护统一、寓护于养的护理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中医药学历经数千年,形成了一套“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结合”为主的养生保健和延年益寿的理论。针对老年人群,采用气功、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中医护理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中医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正在逐渐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汪潮.王坤,顾泽宽.上海乍浦街道离休干部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医院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4(7):23―25,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11月14日至16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万年的带领下,就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例”)的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集中听取了市政府及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住建局、卫计委、规划局、老龄办、医保局等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先后深入泰宁、沙县,听取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查看了市国德老年康养中心,泰宁县老年活动中心、和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县社会福利中心,沙县城北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幸福庄园养老院、富口镇姜后村乐龄学堂、镇老年服务中心等,召开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养老机构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深入了解“一法一例”实施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一法一例”,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加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推进力度,注重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齐抓、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格局,积极推动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一)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切实加强老年人社会保障工作。目前,全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参保人数持续增加,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持续提高,大病医疗互助范围逐步扩大,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有所减轻。符合低保和五保条件的困难老年人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标准逐步提高。重点优抚对象、“五老”人员生活补助标准有所提高。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由特惠向普惠转变,高龄老人补贴实现全覆盖。
(二)老年人救助水平有所提升
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救助工作原则,逐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并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明确了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提供疾病治疗等供养内容。加大对经济困难和生活无着落老年人的救助、供养力度,在生活、医疗和住房等方面给予优先救助,将特困人员供养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相衔接,老年人救助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养老服务工作积极推进
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实际需求,初步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居家养老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养老服务组织,为居家老人提供家政、医疗保健等服务;
在社区养老方面,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61个。在机构养老方面,加强农村幸福院、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机构建设,养老床位数量逐步增加,探索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全市现有农村幸福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624处,养老床位数达15031张。
(四)老年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加强基层老年学校、老年协会、体育组织建设,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重点开展以满足老年人求知、求健、求乐需求的老年教育活动。组织和引导老年人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泰宁、沙县等地开办的乡村乐龄学堂,深受群众欢迎。
(五)政策支持步伐不断加快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十三五”xx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养老事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十三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齐短板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通知》等惠老政策性文件,为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机制,贯彻落实“一法一例”,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宣传不够深入。一是社会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认识和理解不深,个别部门和领导对老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推进力度不够。二是存在法律宣传盲区,部分老年人对自己的合法权益、优抚政策不了解,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养老服务工作发展不平衡。一是养老服务设施薄弱。按标准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工作仍有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老旧小区,多数没有闲置房屋用于养老服务。社区“嵌入式”照料中心、社区养老中央厨房等项目刚起步,政府购买“线上+线下”居家养老服务标准比较低,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尚未开展。二是养老服务水平不高。受场地、人员、资金等因素制约,大部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项目不多、服务功能不全、服务水平不高。目前开展的养老服务项目多数只是提供日常送餐、看护、打扫卫生等基础,项目拓展面不大,且缺乏行业服务质量标准。三是养老服务能力不强。大多数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主要为四、五十岁甚至六十岁以上人员,且多为下岗人员或外来人员,普遍存在护理水平不高、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四是养老床位空置率较高。虽然我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总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在养老机构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空床率较高的情况,入住率不足50%,有的不足30%。
(三)医养结合难题亟待破解。一是对高龄、失能老人医疗护理保障不足。护理型养老机构的一些护理项目,如床位费、护理费等无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二是家庭医生签约、社区用药和报销、医生多点执业等制度不够完善。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牵头部门尚未明确,工作推进缓慢。三是专业护理机构发展较慢。随着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不断增加,对护理型养老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市仍缺乏专业的老年护理机构或康复疗养机构。
(四)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不够到位。一是子女不赡养老人,遗弃老人,打骂老人的行为依然存在;
以直销、传销、电信网络诈骗致使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事件时有发生。二是子女截留养老金、高龄津贴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政府扶助资金难以起到实质作用。三是老年人渴望子女亲情慰籍、社会价值认同等精神方面的需求远不能够得到满足;
“空巢”、独居老人不断增多,不同程度造成老年人精神生活贫乏,心理健康较差。
(五)老龄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基层老龄工作机构与队伍建设比较薄弱。部分乡镇没有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一般依托在老年人协会,从事老龄工作的人员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影响老龄事业的发展。二是部门工作合力不足。法律赋予政府的职能分散多个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不够,未能形成整体合力。三是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工作经费没有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
三、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一是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推动老年人法律法规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增强全体公民自觉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帮助老年人提高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和道德环境。二是大力倡导尊老、敬老、孝老的社会风尚,特别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敬老道德教育,强化道德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对家庭成员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规定的宣传,促使全社会正确认识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推动家庭落实赡养、扶养责任,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加大关爱力度,着力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健全完善老年人精神关爱制度,培育发展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队伍,积极探索和实践关爱方式方法,努力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精神关爱服务。
(二)强化养老服务能力建设。一是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养老设施规划,充分发挥现有养老设施作用。加强福利院、敬老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有机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有偿服务和志愿者公益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二是完善和落实发展养老服务业在用地、税收、财政、金融、床位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推广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运营模式,逐步形成跨行业、广覆盖的养老服务产业集群。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专业培训,支持引导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大力培养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大养老服务就业扶持力度,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三)加快推进医养结合。一是加大医养结合的研究探索力度,积极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服务相互衔接的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与医护服务的便捷对接。鼓励支持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专科和老年病门诊,增加老年病床的数量,配强专业医护人员,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和康复需求。二是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将其作为医养结合的支持平台,鼓励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合作,委派医生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完善家庭医生制度,开展居家护理服务,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让老年人能够就近享受到较高水平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康复治疗服务。
老年性脑梗塞中的优质护理服务,关系着患者病情的康复和心理情况的健康,发病后多数患者由于瘫痪、生活自理的缺陷严重影响工作、家庭及心理状况。患者能否更为有效的掌握康复训练、增强躯体活动能力、恢复感觉障碍和视力障碍。还有在院期间的进食情况、营养状况、心理焦虑状况都与优质护理服务相关。所以,患者在院期间的优质护理服务极为重要。护理人员在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期间更应实际而有效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下对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用于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中起到的作用和涉及的尚未了解方面。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8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象,将42例划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其中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62~80岁;男性患者28例,年龄在60~78岁。对照组只按照入院标准进行常规护理,其中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60~80岁。男性患者26例,年龄在60~8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本。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患者的安全,要保持患者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取得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协助与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此次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鼓励患者主动获取维持健康的知识,积极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护理人员也应消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保持舒适整洁的病室环境,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并告知患者生活起居的细节。
1.2.3全程健康教育,住院期间进行个性化教育,使患者不仅获得躯体的康复,还要获得良好的认知,树立健康意识。
1.2.4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该病的基本知识,教会患者康复训练的方法,正确服药、向患者阐述药物的相关作用和禁忌症,定期复查。
1.2.5帮助患者正视病情,说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助于病情恢复和改善。同时,护理人员也应保持良好的服务意识,熟练的掌握护理技能,在与患者沟通时态度积极,严格遵守一切规章制度。
常规护理为保证患者营养的摄入,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控制血压,积极治疗短暂性病变,保持患者精神心理卫生,维持良好的病史环境及温度,严格监控患者脑血管病变及各项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对于优质护理服务应用的问题,对于患者病情优质护理服务起到的作用。患者对于优质护理服务所达到的效果是否满意,且对其病情是否有帮助。患者在调查期间所遇到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医患关系是否得到改善。
2 结果
根据回收问卷统计,对照组42例患者优良率为66.6%。无效率为33.3%。观察组42例患者经过优质护理服务后优良率达92.8%。无效率仅为2.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计算P
3 讨论
脑梗塞发病急骤,无前驱症状,意识障碍较轻且很快恢复。老年人因身体机能的下降,死亡率上升,治疗效果不佳,并发症多,恢复缓慢,因此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量大,难度也随之提高。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护理人员在照顾和护理老年患者的时候要充分注意到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改变,仔细观察,认真照顾,耐心解释,努力帮助老人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与医疗保障服务息息相关。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应及时加强,在面对老年患者护理问题的同时更应注重护理质量。优质护理服务旨在以人为本,不仅应加强患者自身的意识,也该加强护理人员的意识。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寿命逐渐延长,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再加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老年人口增长突出。因此老年护理的工作范围将更加广泛,任务更加艰巨,对护理服务人员的道德技术水平要求也更高。
【关键词】 优质护理;老年高血压;生活质量;影响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其发病率极高。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血压正呈逐年增长趋势,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合并患有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脑病和糖尿病等,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2]。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措施, 旨在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1例, 女57例;年龄62~77岁, 平均年龄(67.8±6.5)岁;病程3~19年, 平均病程(10.1±4.2)年。所有患者中合并慢性支气管炎41例、冠心病40例、糖尿病8例、脑梗死39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变化给予药物治疗, 告知患者戒烟、戒酒和禁止饮用刺激饮料等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措施: ① 基础护理: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高血压病的诱发因素、预防措施及治疗,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高血压病程长, 病情易反复发作, 很多老年患者会产生焦虑、恐慌、烦躁等负面情绪, 医护人员应像对待朋友一样耐心疏导, 主动进行沟通, 缓解其不良情绪;② 舒适护理:为老年患者提供一个整洁、温馨、安静的睡眠环境, 老年人通常免疫能力较低, 应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及良好通风, 使患者有较好的舒适感;医护人员每天帮助患者整理床单, 对房间进行深度清洁, 使患者享受家一般的温暖;③ 饮食指导:饮食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控制血压的主要环节, 老年人由于各部位脏器功能效率较低, 极易引发腹部脂肪堆积及肥胖, 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低盐饮食, 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和豆类食品, 保证钾钙摄入量、多饮水、禁烟禁酒;④健康指导: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多进行适量运动, 如散步、打太极或者慢跑等, 逐渐增加运动量,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的情绪功能评分为(56.7±1.7)分、躯体功能评分为(44.5±2.3)分、社会功能评分为(69.7±3.7)、心理功能评分为(67.4±2.5), 而对照组的情绪功能评分为(38.9±1.4)分、躯体功能评分为(27.8±1.5)分、社会功能评分为(43.4±2.5)、心理功能评分为(41.7±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3%(61/6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53/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3]。老年高血压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 极易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严重者甚至发生死亡。目前, 老年高血压病程较长, 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患者较难坚持长期的药物治疗, 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需求也越来越高, 优质护理措施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主要从患者角度出发,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护理要求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使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有了正确的认识[5]。此外, 优质护理措施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基础护理、舒适护理、饮食指导及健康指导等内容, 不仅增强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还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健康、卫生、舒适的护理治疗环境,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医疗纠纷。其主要护理目标是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尊重和温暖, 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6, 7]。本次研究显示, 给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规护理(对照组)以及优质护理(观察组)进行疗效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的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措施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效果显著, 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陶胜.综合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疾病并高血压患者71例效果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1(23):98-100.
[2] 杨小飞.护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内蒙古中医药, 2014, 23(33):150-151.
[3] 喻道会.优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河南医学研究, 2014, 2(23):125-126.
[4] 熊建容.优质护理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3(20):144-145, 147.
[5] 何桂兰, 赵庆红, 王清峰. 26例高血压引起脑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3, 3(34):119-121.
[6] 唐翠英, 何方玲, 廖春梅, 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吉林医学, 2013, 20(34):4179-4180.
【关键词】 老年人;护理管理;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06-02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将对护理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当代医学护理研究中,要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尤其是老年人健康问题,已引起全国政府和卫生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
1 护理管理的方法
1.1 首先,做好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加强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重视管理,充分认识管理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护理管理是事关老年人健康教育的切身利益。
1.2 健康护理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激励机制。护理管理者应从感情、激励、需要、竞争、典型、机会、利益等六个方面去建立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同时,应该尊重与理解护理人员,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及各种需要,为护理人员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要充分认识护理人员的价值,从而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
2 受教育对象
接受教育就意味着我们要了解老年人对健康真正需求,熟知他们的担心和忧虑是什么,并在评估老年人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供给他们易于接受和掌握的相关信息。帮助和改善老年人的某些不益于健康的行为或生活方式,让他们认识到他们对维护自己的健康负责任,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2.1 了解老年人对健康的需要 无论是社区护士,医院护士,专科护士,卫生防疫护士,还是家庭护士,要了解老年人对健康的需要。一是:要走出封闭狭小的生活空间,远离孤独,多与人交往和接触,彼此交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促使老人的内心放松,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二是:加强道德修养,做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事事通达,心胸宽广。三是:爱家庭、爱社会、爱生活、爱大自然,不仅满足与被别人所爱,更要注重自己奉献爱,爱能使人的胸怀更加宽广,心态更健康。四是:笑,笑是乐观豁达的象征,是美好心情的自然流露,使老人的心情坦然,健康长寿。五是:说话,有话不说憋在心,时间长久也会生病。无论是高兴的事,还是烦恼的事,无论是喜事还是愁事,老人还是一吐为快。因此,对老年人来讲,说话也是一种通气化淤的良药。六是:旅游,走低谷、攀高峰,远眺大海、游山玩水,反璞归真、清新振神、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秘诀之一。七是:运动,老人经常从事一些适宜的劳动和运动,可以利关节、丰肌肉、通血脉、强筋骨、实脏器、增健康、抗衰老。八是:看书读报,老人经常看书读报,能使人天天用脑,心胸开阔,益智增神,生活充满乐趣,延缓身心的衰老。九是:朴素,居室简朴,衣着朴素,三餐多素食,过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该知足时知足,这对老人的健康长寿也是大有益处的。十是:健康体检,超过65岁的老年人当中有8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病、冠心病、高血压、慢支、肺心病等等,而且有的老人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病,老年人要重视定期体检,因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全身各大系统器官的功能和结构都会发生退行性变化,定期健康体检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目的。
2.2 评价老人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老人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信息,提供的方式途径和接受信息程度的效果。
2.2.1 高知识水平的老人,学习能力较强的老人,这部分老人可通过报刊、医学书籍获得有关疾病的防治信息,为这类老人做健康教育时,应特别注意,内容的针对性及深度。需明白护理人员与老人之间不是教育被教育,而是互动过程,老人获得的是促进健康的医疗信息,使老人得到更多的益处。
2.2.2 对知识水平一般或较差的老人,他们的依从性较差,不愿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尤其是象我们和田,维吾尔族人又多,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最简单的医学术语也不能理解,对于这类老人,我们应注意,使用最易理解的词语,语言简洁,重点突出,需要老人及家属掌握的技能,一定要演示。同时更应该尊重老人。帮助他们去理解,尊重他们的要求及心理所想。
3 优化健康教育的内容
内容要具有针对性,重点突出,具体,避免空谈,让老人知道怎样做,不该做什么,并且要让老人理解为什么,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比如说,患有冠心病的老人进行健康教育时,重点放在如何减少心绞痛病人入院时因时间的耽误而延误时间所致的生命危险,让他们学会自救,怎样服药,学习怎样去求救他人,同时老人也学会了很多医学知识,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4 注意老人的心理及饮食
人到老年,生理功能开始衰退,出现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等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导致老年人悲观失望,焦虑不安,精神不振,生活兴趣下降,从而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所以我们要帮助老年人克服这些心理障碍。
4.1 保持乐观精神,培养健康心理 让老年人尽量发挥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及特点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4.2 拓展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如练书法、种花草、养禽鸟、读书报等。
4.3 善于摆脱烦恼,保持一份好心情 老年人平时要多摄取优质蛋白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事物。
老年人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来选择饮食,同时要有更好的饮食习惯。如高血压的老年人。①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摄入。②限制脂肪的摄入。③适量摄入蛋白质。④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⑤限制盐的摄入量。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⑦适量增加海产品摄入。⑧适量运动。⑨戒烟限酒。⑩自我管理,定时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11按时就医。
2015年,__区民政局社会福利中心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区民政局的工作思路及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创新服务,走出一条具有__特色的社会养老之路,本年度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好二期民生工程运营服务工作。中心将继续完善二期相关硬件配备,进一步开放二期床位,提升服务质量,实行养老服务社会化运营,主推规范化、透明化、公寓式养老,提供优质养老设施与专业护理服务人员,为更多老年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缓解__社会养老压力。同时,中心也将按计划推进“老年人精神慰藉工作室项目”的建设,包括开设一对一专家咨询、临终关怀、各类老年人养生保健讲座、文化娱乐(歌舞、琴棋书画)专题活动等多元化服务项目
二、深化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2015年,中心将继续完善计分入住制度,让最有需要的老年人公平、公开、公正地入住公立养老机构;完善并推行《__区养老护理服务标准规范》,力抓中心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规范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工作,提升__养老服务水平;继续推行“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完善“医养融合”服务标准,实行“院内医疗”,完善科室设置和医疗、急救、康复治疗、信息化等设备,充实专业医疗人员,为入住老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床边医疗服务;继续推进“无围墙”社区公益养老服务项目,为辖区空巢、孤寡、困难老人上门提供服务,并做好相关社区主题活动,如社区夕阳红交流角等。中心还将着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和共建单位,争取让更多爱心企业及个人了解“无围墙”服务并积极参与到“无围墙”志愿者服务中来。
三、着力做好社会捐赠和便民慈善超市工作。中心将继续坚持“低门槛、便民化”的慈善理念,树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服务意识,做好社会捐赠工作,丰富慈善超市物品,创新便民服务方式和手段,更好地为辖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四、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中心将抓好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落实,强化责任追究,加强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切实保障老人居住安全,让入住老人在中心过得安全舒适、快乐、幸福。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12亿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全国人口净增长约1000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破2亿的国家。按照专家预测,大约再过20年左右,中国老年人口就将突破3.5亿,此后一直到2100年都不会再低于这个数字。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社会负担加重;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跟不上老年人的需要;家庭养老功能减弱;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以及生活服务的需求大大超过其他人。高职护理院校作为我国医护类教育事业的一份子,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应用型老年护理人才的任务,因此为了积极营造健康老龄化的条件和环境,我们高职院校要扩大护理教育规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加快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缓解护理人力资源紧张的状况,适应老年护理市场的需求。
一、老年护理专业能力培养
老年护理强调如何维持老年人的健康状态,促进老年人自我护理的能力,同时提供优质的护理措施,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最直接的援助和支持。因此我们还需要培养以老年专科护理技能为首的12项专业能力:老年专科护理技能,应对老年人急性突发事件的能力,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预见潜在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获取新知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老年人健康评估能力,自我防护能力,针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及电话咨询的能力,应用计算机建立健康档案的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调研与科研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仁爱之心,热爱护理事业,遵守法律法规,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护理人才的需要,能按照现代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老年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
二、老年护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在护理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和专业培养目标,在引进国际护理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职生源特点,经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我院校构建与国际护理理念接轨、体现护理特色的“三线并进、三能合一”的课程体系。
1、“三线”的平台为职业道德、人文知识和护理礼仪与人际沟能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公共基础课程;2、纵向并进的“三线”:(1)职业知识线:按学生认知规律与后续发展,设置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方向或专业特色、专业拓展等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成人护理一、成人护理二、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2)职业能力线:遵循学生职业成长的规律,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技能训练由单项到综合、从校内仿真实训到医院实习,形成“通用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和综合护理能力”逐渐递进,最终达成护理职业综合能力,实现“三能合一”。(3)职业素质线:通过课内加强护理人文课程比重、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医院文化熏陶、职业认知、5.12护士节系列活动、社区服务、社团活动、自愿者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将护理人文精神、职业素质的养成渗透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评价与实施
基于院校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护理人才为目标,确立了“重人文素质、厚专业知识、强职业能力、精技能应用”的人才培养观,构建了“德能并进”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创新了“院校融通、做学教一体、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护理系2013年开始招收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学生,本专业的学生在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三线三能”课程体系基础上,以对接临床老年护理工作程序为导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实施“做、学、教”一体的教学模式,明确了老年护理专业能力要求,达到了“通用护理能力、老年护理能力和综合护理能力”的逐渐递进,最终使学生达成护理职业综合能力和老年护理能力,实现“三能合一”。
四、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982-02
感受服务是通过护士模拟作患者,以体验患者心理、服务、健康宣教指导及护理需求[ 1] ,并根据老年人膝关节疾病术后的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老年人患膝关节疾病时间长期 受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痛苦,患者入院后有95%的人表现出心理孤独、情绪忧虑、焦虑, 为了提高科室老年人膝关节镜术后的服务质量、护理质量,我院骨科于2006~2007年开展 老年人膝关节镜术后的感受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科室不同级别的5名护士为本课题组成员,年龄为25~35年,工龄7~17年,其中本科1 名,大专2名,中专2名,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较好的护理技术水平及优质的服务意识,亲 身感受患者的体验。
1.2 感受的方法
首先给5人的膝关节扎好弹力绷带,并放置负压引流球,强迫卧位24h,以此来体验关节镜术 后患者的感受。
1.3 护士感受的体验
主要包括:①心理的需求:需要亲人的关怀、安慰和陪伴,医务人员术后的指导、耐心细致 的护理[2]。②患肢舒适的需要:需要有专业护理人员更换患肢的,帮 助翻身。③引 流管护理的需要:需要专业护理人员做好引出物的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④功能锻炼指导 的需要:需要护理人员示范指导股四头肌收缩活动,趾踝关节屈伸活动。⑤病情观察的需要 :需要医务人员经常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伤肢疼痛情况、伤口渗血情况、弹力绷带松 紧度。⑥健康宣教的需要:需要护理人员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 。
1.4 感受后护理措施改进
①从患者入院接诊开始,热情接待患者,注重微笑服务,做好入院健康宣教,给患者一杯茶 ,消除陌生感,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使其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由亲自感 受服务的护理人员做患者的责任护士,根据老年人孤独的心理,经常巡视病房,做好患者的 心理护理,同时与家属进行交流沟通,鼓励和安慰老年人,共同消除老人家的不良情绪,树 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加强巡视病房,严密观察伤肢疼痛、弹力绷带的松紧度、引流管是否 通畅、引流量、颜色。③制作膝关节镜术后健康宣教单,发给患者,让患者及家属掌握一 些保健知识。④出院后进行随访服务,出院后第8天以打电话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及 提醒患者来院复诊,以提高科室的知名度。
2 效果
通过感受体验改变护理观念及护理措施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实施护理服务行为前230例中,满意200例,比较满意30,规范195例,不规范35例;实施护理服务行为后230例中,满意225例,比较满意5,规范227例,不规范3例。
3 讨论
3.1 感受服务是提高护士主动服务的关键
通过对老年人膝关节镜术后的感受服务,提高了护士对医疗护理服务人性化、“坚持以患者 为中心”服务理念的认识。科室开展人性化温馨服务活动,对老年人膝关节镜术后的护理要 求建立了服务标准,简化服务流程。从入院到出院都倡导感动服务,提供情感服务,视患者 如亲人、朋友,例如:从患者入院开始,由接诊护士热情接待,注重微笑服务,给患者一杯 热茶,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周围环境、饮食指导等,消除患者的陌生感,让患者对护理人 员产生信任感,使其能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住院期间,护士主动加强巡视病房 ,严密观察病情,给患者翻身、摆放舒适,把各项治疗、护理贯穿到健康宣教中,加强 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特别注意做到“温馨护理”的“六声”:患者初到有迎声,进行治疗有 呼声,操作失误有歉声,与患者合作有谢声,遇到患者有问声,患者出院有送声;并且在患 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3.2 感受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开展感受服务后,护士感受到老年人膝关节镜术后的需要,在护理工作中树立了全新的护理 服务观念,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服务意识,把护士感受后改进的措施 服务于患者,将护士过去的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护理服务质量、治疗质量明 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由护理部监督组及病区护士长负责, 向开展感受服务前后的住院患者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显示,开展感受服务前后 ,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非常满意。
3.3 开展感受服务,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开展感受服务,使护理人员真正体验了患者的感受[3],替患者换位思考, 不仅转换了护 理人员主动服务理念,把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不断改善护理质量的环节,更主 要的是改变护士对服务对象评估的方法和方式,不断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及护士 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孙同超.新经济时代的营销创新―体验式营销[J].现代管理学,2003, 3:52.
[2] 张艳峰.感受服务在骨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 006,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