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8:58: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室内设计实施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室内设计;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增长,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房地产业也成为了散不去的热潮,人们对生活水平和居住质量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要求,顺其自然地,市场对室内装修人才的需求加大了,要求也增高了。为了向市场输送人才,我国高职院校纷纷开办了室内设计专业,这也意味着高职院校要根据就业形势确定好专业的定位以及特色的专业课程设置,以此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一、关于室内设计专业定位
(一)对室内设计专业的要求。
首先,室内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包括了毕业生的就业地区、行业、职业等,学校要结合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查分析该区域市场对室内设计专业的需求是什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际分析,然后定位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和课程内容。其次,高职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更注重理论知识、学术研究的培养,而高职教育则更注重实践技术性的培养,适应社会各特定行业岗位。根据这一区别,我们不难发现,高职院校在设立专业定位时,更应该注重技能型的人才培养,从而满足室内设计专业在工作岗位第一线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要熟练掌握工作的技术和应用,设计师的工作包括洽谈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要能与客户愉快地交流沟通,然后要绘出草图,提出方案,并且要指导现场施工,所以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还要有除设计之外的,对实施方案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在工作过程中的组织能力,熟悉和装修、设计、材料相关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这也说明了室内设计专业对人才培养知识面要求的广泛性。
(二)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的定位。
要结合区域的经济水平和产业背景。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而言,社会的需求是其存在的基础,而该地的经济水平和产业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也成为了专业定位的宏观背景。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而设立的,所以院校应该与企业确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深入了解,以此确立岗位与人才之间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的培养模式与改革
(一)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
1、专业定位不明确。
目前,我国许多的高职院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上定位不明确,与中等职业院校有交叉,并且很多高职院校还在沿用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这使得高职教育不但没有高等教育那种系统、完整的理论知识,还导致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中专院校的技工无异,这也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宗旨。首先,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内容老旧,例如素描课的训练方式沿袭了传统美院的模式,这无论是从观察方法还是思维模式上来说,都偏离了室内设计的专业性。其次,高职院校在课程的单元设置和各科目之间的关系连接不紧密,学生的课堂知识和课后实践有了分离。
2、理论实践未结合。
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很多其他院校的其他专业都有类似的问题。理论的抽象性容易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空洞和乏味,理解不够精准,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无从下手,更无法对具体的方案进行设计和创新,这也意味着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3、师资差异大。
室内设计专业对教师质量和能力的要求很高,而高职院校很少有本专业出身的教师,多半是其他相关专业毕业的老师,大都没有从事过相关专业的工作,对室内设计行业的了解不那么广泛和深入,所以在授课时也多是以理论指导为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需要做出的改革。
推行工作室教学的模式。实现理论、研究、实践一体化,使专业知识在传授给学生的第一时间将其利用到实践中去,实现理论实践同步走,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进一步还原工作中会遇到的情况,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帮助学生更早更好地融入社会。将工作室教学落到实处,以学校或工作室的名义与室内设计的公司进行合作,承接项目,由老师监督指导,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提早熟悉职业环境、工作流程、与人共同协作等各方面的事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室内设计的专业需求性来设置相对应的课程,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在实践上查漏补缺,从而更好更全面地向岗位输送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明确了室内设计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之后,一定要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首要任务,从室内设计专业的定位出发,加强学科建设、教学软件硬件各项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培养专业的新型人才为目标,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高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应该将目光放长远,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研究室内设计毕业生就业的走向,及时对教学方案做出更改或调整,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在校生,适应社会的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黎卫.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广西城镇建设,2009(02)
[2]曹云生.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定位与培养模式问题探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5(12)
[3]焦煜博.浅谈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J].包装世界,2010(03)
一、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1.确定培养目标。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正确调整培养方式首先是要确立培养目标。我院室(舱)内设计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美术设计基础、设计创作与研究的能力,能够从事相关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平面设计与制作、装饰工程监理与舱室内设计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的毕业生的特色是:在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室内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基础上,重点培养具有独立进行室内装饰设计的基本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在校期间就能积累工作经验,还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内外同行业的发展动态,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室内设计课程体系改革。要提高毕业生综合实践能力,一定要在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学习基础上,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一整套的具体的实施方案。首先,安排好专业课科目和课程顺序。例如新生入校后,要安排上素描基础课、色彩基础课,上素描基础课的同时插入速写基础课,学习色彩基础的同时插入构成基础课,还要加入制图基础课。先上什么后上什么要安排合理,让学生科学化地进行学习。业余时间让学生进行入厂认识实习,以了解室内设计专业、舱室设计专业人士工作的环境、工作方法和状态,让他们自己感受将来要想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好让他们带着目标去学习。学生学习就有了动力,有了主动性,在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给予学生最实际最先进的教育,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在完成理论教学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安排好实践教学科目。提高师资力量,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还要增加外聘教师的数目和质量。对实践教学进行细化分工,把实习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教师身上,让每个教师在进行实习课前研究制定细致的实习计划书,清晰地指出实习目的,实习实施过程,并在每个实践科目结束时对学生进行阶段考核,以检查实习效果。
二、建立室内设计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提高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在校期间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开发和建设学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设计专业的相关科目多,涉及到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家具制作、沙盘制作等多专业的融合与提升,如按传统的设计专业实践课程进行教学并设计实验,有限的课时安排必然无法满足要求,而且也无法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培养方式。在设计教学基地建设过程,应考虑学院自身行业应用背景优势,在原来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或者自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立足于自主开发建设。建立设计专业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设计展示厅、舱室实验室及模拟工作室等一系列实践教学基地,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建立设计专业专用的现代化实践教学基地,邀请设计公司设计师课堂授课,支持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合作开发,做到教学信息与市场同步。在学校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开展对外短期技术培训,为系里创收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创新培养方案
1.鼓励在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组织在校学生开展各类科学研究,鼓励学生申请各级科研课题,参与本专业教师课题研究等;支持学生进行创新型实验、开放式试验等活动,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创新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利用好每一次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机会。我院每学期都要求学生到企业实习一周或两周,厂里会安排有资历的师傅进行指导,如果在此阶段学生能按照厂里要求进行正规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认真听厂里师傅讲授工作方法和实践经验,一定会受益匪浅,比在学校的实验基地学得更接近实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加实践经验,尤其是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相关专业的培训考试内容纳入课堂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美工证、平面设计师证、CAD证书等),参加社会化的设计比赛。在培训和准备考证的过程中,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质量和标准,使学生毕业后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取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装饰美工证、广告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及焊接技术证等。
3.确立定向培养模式。为了培养用人单位真正需要的人才,学院要与招聘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取定向培养模式。我院设计专业依托船舶,有着其他设计专业没有的特色。毕业生就业单位范围除了装潢公司、平面设计室、建筑公司、工业设计单位以外,还能到船舶类行业的舱室设计等多个部门上岗。因此,更要进行充分的研究讨论,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使学院与企业联合起来,一起调查研究,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以接收单位的人才需求为前提,以企业的现任岗位任职标准为纲要,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毕业生接收协议;在加强学院师资力量、改善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确定专业理论教学计划和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提前进入模拟企业,在校就能积累工作经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毕业生就能顺利就业,为家长减少麻烦,为社会减轻负担。
2007年我院第一次和大连STX船厂签订定向培训协议。让在校学生在学校设置的课程基础上附加学习韩语,考试合格后派往韩国进行实习培训,培训结束后回国直接安排到厂里设计管理岗,薪水比正常招收的毕业生高出一倍,工作环境也不同。这种定向培训协议一直持续4年,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我院学生的就业率。我院还与飞天公司等多个装潢公司进行合作,安排学生实践学习,把企业作为学校的后场,这样学生毕业后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但可以顺利工作还可以选择工作单位。从社会行业需求出发,组织调查研究,根据当今社会对设计专业人才的类型、能力要求,细化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找出现行的不足,根据培养目标,调整高职院校培养模式。重点围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跟随研究,建立我国应用型高职室内设计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必然将推进高职室内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马辰雪 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研究实习员
关键词:“竞赛引领,校企联动”;模式;创新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自2014年开始在室内设计专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改革创新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为手段、充分结合室内设计行业特点和室内设计专业现有基础、进一步完善室内设计课程建设,开展了“竞赛引领,校企联动”教学模式的改革的探讨,以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三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做法和经验介绍如下:
一、“竞赛引领,校企联动”的内涵
按照“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联,以赛促新”的建设理念,创建“竞赛引领,校企联动”的专业特色。根据特色建设的需要,将课程划归分为3个知识与能力群,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实施。
“竞赛引领”的内涵是指所有的课程设置以竞赛为引领,设计竞赛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以竞赛的形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了 2个小型和1个大型(地区级)的竞赛项目。
第一学期举办建筑方案设计竞赛。这个竞赛是制图、CAD、建筑构造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将第一学期开设的《绘画基础》、《建筑构造与制图》、《透视技法》、《autoCAD》等各专业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与能力群。
第二学期举办建筑效果图绘制竞赛。这个兑赛是建筑初步、设计表现、构成设计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将第二学期开设的《室内装饰形态构成》、《表现技法》、《建筑初步》、《3Dmax》等各专业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与能力群。
第三学期举办室内设计大赛,这个大赛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灵魂与核心,它囊括了专业主要核心课程(空间室内设计、装修材料、效果图渲染,家具设计等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是一次专业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校企联动”的内涵是指通过设计竞赛可以使学校和企业深度联合、一起动作。这主要体现在第三学期举办的室内设计大赛上,学校联合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主要由学生参加的室内设计大赛,大赛的设计题目就是企业即将进行开发的项目或企业将要打入市场的项目,大赛的作品就是企业项目开发的设计图纸,大赛的评比现场就是企业的新品现场。通过大赛,学校无偿地为企业的项目和新产品开发进行了设计,有的企业派出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设计指导,共同进行设计评审;学校的教师在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设计大赛时,从企业技术人员那里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状况,找出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存在的差距,找出了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要人才的差距,进而可以改进教学;学生参与了企业的“实战”,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
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突出修德教育,强化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特色育人,全面提升室内设计专业内涵,搭建学校与企业合作平台、搭建各兄弟院校之间合作交流的平台,突显专业特色。
以提高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通过2个校级小型竞赛和1个区域级的大型竞赛为引领,进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开发;通过与企业联合举办竞赛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办学实力,创建专业特色。
三、专业主要建设内容
(一)强化校企合作
以设计大赛为平台,强化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每年举办一次主要由学生参加的室内设计大赛,大赛的设计题目就是企业即将进行开发的项目或企业将要打入市场的项目,大赛的作品就是企业项目开发的设计图纸,大赛的评比现场就是企业的新品现场。学校无偿地为企业的项目和新产品开发进行设计。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将企业吸引到专业的课程建设、课程改革上来。在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的。同时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竞赛评委会,明确校企双方责任与义务。
(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工学结合411”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411”人才培养模式是在“2+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将学生在校的三年的6个学期,分为基本能力培养、专项技能培养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三个阶段,这里的“4”是指前4学期在校内进行基本技能和专业基本能力训练;第一个“1”是指第5学期到合作企业或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专项技能训练,第二个“1”是指第6学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进行综合职业能力训练。
(三)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和职业工作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职业核心能力,开发出基于室内设计、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再根据“竞赛引领 校企联动”的专业特色,分别设计了“建筑方案设计大赛”、“建筑效果图大赛”和“室内设计大赛”,根据竞赛的需要将课程划归分为3个知识与能力群。在3个知识与能力群下面,以室内设计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方案的设计。
(四)课程建设
1.制定全部专业课程标准
与城市人家装饰集团牡丹江分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以企业为主导成立课程标准小组,根据课程所涉及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全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五)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企业兼职、引进、国内外进修、企业实习、技能培训等途径,建立一支“教学是专家、实践是大师”特色鲜明、专业结构合理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
(六)实训条件建设
根据教学需要,通过与企业联合,走“校企共建、互惠双赢”的道路,按照实训项目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需要,建设综合训练基地。实现校内实训教学系统化、实训教学过程规范化、实训成果考核指标化、实训成绩学分化、实训教师“专兼”化。
四、“竞赛引领,校企联动”的特色体现与成效
“竞赛引领,校企联动” 教学方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联、以赛促新”这四个方面。
“以赛促教”,通过比赛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发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之间存在的差距,发现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要人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发现兄弟院校之间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根据这些问题和差距进而改进教学,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以赛促学”,通过比赛充分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参与的是企业的实际项目设计,为学生指导的是双师素质的教师和装修企业的一线设计师,公开评比中学生能够与装修公司、业主直接交流。这样的模式不但对学生是个触动,整个竞赛过程各学校的教师也在其中学到了最近流行的趋势、流行的材料和造型等。通过竞赛的平台各学校之间也在相互的学习好的教学改革经验,以提升各自学院的教学水平。
1.1项目选取和任务的分解
依据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要求、职业岗位工作能力需求和课程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将原课程内容体系重组重构,精心选取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突出综合性和典型性的4个来自于校企合作的知名室内设计公司的真实实践项目并分解细化为16个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为载体贯穿整门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1.2成立设计工作室
本课程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为了学生今后走上生产岗位后,能够更快地融入企业、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进而模拟室内设计公司的工作现场,建立项目教学情境虚拟公司:“金苹果城市人家室内设计项目部”,成立设计工作室,使得学生在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相似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训练。教师任项目部总监,设立5个项目组,每个项目工作组由6名学生组成,项目经理(小组组长)负责项目承接,任务分配,内容讨论和过程安排,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和成果展示,进度检查,组内成员考核以及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将设计工作室营造成与设计企业公司一样的工作氛围,形成“组内团结协作,组间公平竞争”的学习气氛,进而使得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工作,即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1.3教学实施过程
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展示和评价七个教学步骤进行组织教学。同时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引导、小组讨论、头脑风暴、“逛超市”、视频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室内空间设计能力、室内环境光设计及色彩设计能力、家具造型设计能力和家具在室内空间中配饰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与实践操作技能,进而实现了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融合。
1.4现场教学指导
依据项目教学内容的需要,去实地考察调研和企业实践,学生通过市场调研与实地考察对室内空间设计有一个实际的感知。比如,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陈设家具类型与尺寸有更好的理解,组织学生去家具市场调研、现场感受;在商业空间设计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商业空间设计的潮流,商业空间的施工与制作工艺技术等,组织学生参观相应商业场所、相关设计公司和商业博览会等。
1.5教学考核评价
室内空间设计与陈设课程考核分为项目过程性考核评价、企业绩效考核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课程知识内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考核融为一体,进而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考核。本课程强调过程性考核评价,将考核评价的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小组团队共同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记载项目实施记录、市场调研和资料的收集筛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等为考核依据,采用教师考评、小组团队考评和学生互评,按照每个项目和任务的完成过程,考察每个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和学习情况,更好的监测每个阶段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情况。同时,将企业绩效考核引入课程教学考核中,使学生充分认识企业的考核模式和考核标准,进而为学生今后进入企业打下良好的铺垫。在考核项目的设置中,不仅注重对技术技能的考核,同时对于企业员工必要的基本职业素养,例如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也要加大考核的力度和比例。
2教学实践效果和取得的成效
多次联系,才得到在万圣书园咖啡厅采访张轲的机会。晚上9点见面时,才知道他刚刚从藏区回京。虽然灯光幽暗,张轲晒得黝黑的面庞仍清晰可辨,加上微笑时露出的洁白牙齿,极像可爱的藏胞。
我很难将眼前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和下面这些荣誉联系在一起――2002年,标准营造事务所在“首都规划汇报展”中,作品获“最佳城市设计奖”;2002年“标准营造”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亚洲作品展,2003年,“标准营造”随中国文化部在巴黎成功举办了“中法文化年《住篇》展览”。2002-2005年,“标准营造”作品分别被刊登在《WA世界建筑》、《T+A时代建筑》、《工业设计0、《Garten+Landschaft》(德国)、《Made in China》(德国)等专业设计杂志上。
以旧修旧“编织”明城墙
在北京城区东南角坐落着一段长1500米的明代古城墙,2001年,正是这段北京唯一残存的明城垣紧紧地拴住了远在大洋彼岸的张轲,更确切地说,是张轲心中惦记着这段古城墙。
2001年,北京市政府为了保护这段明城墙,举行古城墙修复设计国际公开招标。“虽然钱不多,但我觉得这件事情挺有文化气息。”为了参加竞标,张轲便和北京的合作伙伴、清华大学设计院的张弘一起紧锣密鼓地进行方案设计,常常忙得昼夜难眠。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张弘带着3个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爬上残破不堪的古城墙,进行精确的测绘,画出的测绘图有3米多长。为了将方案设计得更加完美,在往返美国的飞机上,张轲也没有停止构思……
当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设计师都将此次竞标看成是大显身手的舞台磨拳擦掌、志在必得。“我们并没有想拿下这个项目,只是想提出一个我们认为正确的方案。简单地讲,是修旧如旧。”而正是凭着“修旧如旧”、充分展现历史层次感的设计理念,标准营造事务所的设计方案获得了评委的一致赞同,在众多竞标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第一名,被定为实施方案。
张轲在这段古城墙修复过程中实现了一个关键词:编织――将城墙在历史时空中失去的元素重新编织到城市生活里。目前,这项工程的南面部分已经完工。新建成的北京明城墙遗址既展示了古城墙的真实面貌,同时又为市民提供了一处清静、自然、古朴的环境。站在城墙下,历史的凝重感和沧桑感油然而生。
这一设计成果在建筑界引起很大反响,赢得了国内外的一片赞扬。然而他们却谢绝很多著名媒体的采访,“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没有做什么事情,我们还比较年轻”。现在,他们的眼光又瞄向了另一座古都――西安,开始了对西安古城墙的维护设计工作。
抱着“野心”回国
张轲是安徽人,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又考入哈佛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后,张轲在美国最大的建筑设计事务所――Gender工作,不久,为了开阔眼界,他放弃了这份工作,加盟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设计事务所。可以说,在美国期间,张轲在大、中、小不同规模的设计事务所都呆过,领略了不同风格设计派别的追求。“中国留学生都很有野心,并不甘心给外国人打工。”1999年,张轲和几个伙伴创办的标准营造事务所刚刚在纽约建立,就得到了美国名人的认可,先是为世界一位著名艺术家的别墅做室内装潢设计,紧接着又为一所大学教文学的老教授做室内装潢设计……
2001年3月,张轲将“标准营造”从位于世贸大厦的46层搬出来,3月,“标准营造”参加北京东便门明城墙遗址公园的国际竞标,他们的设计理念赢得了评委们的认可和赞赏,一举夺得第一名;8月,张轲将标准营造事务所移师北京;9月,世贸大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张轲说自己很幸运,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书生意气,锻造“标准营造”
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阳朔,“标准营造”用当地的瓦片、竹片和民间建筑方法设计了具有现代风格的步行街,在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标准营造”借鉴中国书法水墨手法设计的武昌艺术馆,堪称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结晶……
在张轲看来,“全球化”与“国际化”并不意味着照搬国外的成果。“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就这样,他们在发展初期,靠参加一个一个竞标一路拼过来、一路赢过来。02年到03年,他们竞得为联想新总部研发中心5万平米空间进行规划、设计。而他们最引以自豪地是将“标准营造”事务所工作室作为室内设计的理想作品。工作室原本是苏联50年代红砖墙的木质大礼堂。改造工作室时,他们把装饰物全部去掉,露出木质结构,这样,一个真实的自然的工作室展现在眼前。
张轲说,“标准营造”不止界定建筑、室内设计,他们正在拓展设计领域,做产品设计、形象设计、服装设计。目前,“标准营造”为自己工作室设计的电灯、家具即将投入生产。张轲感慨道:“不是中国的产品不好,实在是设计落后啊!我们设计的东西,可以先自己试用,人们认可了再投入生产。”
自“标准营造”的“藏民小温泉建设项目”开始后,张轲一直忙于在藏区甘孜州(康定)考察。对于这项工程,张轲的评价是:“虽然经济价值不大,但是文化价值很大”。以前,国际社会总是批评中国对藏文化保护不利,而标准营造的这项工程填补了国际空白。在国外呆的时间越长,张轲越是深刻地感到了保护中国古文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师、业主、服务
中图分类号: B8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设计业未来的方向
从前期策划方案到扩初施工图,再到建造,建筑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筑师对作品的理解和体会比较深,建筑本身具有原创性和原作性,建筑师对公共性建筑项目全程负责更有益于实现设计意图。建筑是整体性的东西,应由主创建筑师负责组建团队,来完成各阶段工作。建筑师的表达不仅体现在外观上,也会关注室内空间给人的感受和触动,大部分设计师希望将设计延续到室内和室外。
设计公司提供全程服务,设计费用会有所提高。有品质追求的甲方通过认可相关设计方的专业度来满足他们的要求,也了解我们并不是单纯为了经济回报而选择一体化服务,普遍会接受这一模式。但也会在招标中将所有设计项全部纳入,这样设计单位就可以整体设计。实际上,大量建筑项目都是尝试一体化模式。通常不会接受单纯的室内设计等局部设计项目的。
设计的阶段化服务有其历史原因。改革开放前,公众普遍没有认识到建筑的复杂性。国内民众对设计水平一直要求不高,因为在1978年前,设计规模和质量普遍都没有达到行业化程度,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专业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行业分离。突然之间,把各个阶段分得很明晰。但是近年来,建筑行业逐渐认识到建筑是里外不分的,是一个整体。应由主创建筑师负责到底,这样的作品才是完整的。
监理与建筑一体化服务模式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建筑师的工作权限只是建筑工程设计,与其他环节和部分是分离的,最多是合作的关系。近年来,设计行业一直在积极拓展一体化设计服务,其有利于建设,值得推荐和完善。目前项目可以粗略分为市场开发项目和政府主导项目,市场中开发商主导节奏控制,希望项目尽快推向市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开发商一般设有设计部或工程部进行项目管理,但多数属于程序管理,而设计工作属于创造性工作,程序管理难以适应这一创造的完成;政府主导项目一般由单位的基建部门负责建设,其中相当多的情况是一次性建设机会,对于基建部门来说,主导项目设计的各个阶段和各个分项更有经验上的不足。因而迫切需要反思和改进建设过程中设计业务的程序模式。
建筑师业务包括纵向控制和横向协调管理两个方面。纵向上应涵盖下述范围的服务:项目策划、概念性方案、实施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工地管理,到项目完成后的评估。现在,业界都在呼吁全过程控制的实施。虽然注册建筑师制度在人才规划上涵盖了上述业务范围,但实际上并没有获得推广实施。目前建筑设计公司普遍缺乏全过程设计的平台、经验和能力。横向管理上,建筑设计方应该作为总包方或至少是总体协调方,必须在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照明、幕墙等各专项设计之间起到整合和协调的作用。要发挥这方面的作用,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当然,设计的费用也应相应予以调整,国外建筑师实际上正是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特别的是,工程施工阶段,目前在建筑业建造程序上设有监理方,这一角色主要的目标是引入第三方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但实际上,建筑工地管理是建筑师作为独立第三方的业务内容之一,大多数国家并没有监理方的设置。我们采用这一架构后,国内建筑师的责任在项目中被分解,工程的质量和完成度由独立的监理方负责。设计方本身作为不涉及利益的第三方参与到工程施工中,在工作上和角色上与监理方没差别。监理这一工作很重要,但是监理由哪些角色来操作值得商榷,这是全程化设计服务遇到的程序性问题。
设计环境的完善与政府介入
目前的全程化服务包括两个方面,设计全程服务和工程总承包。全程化服务模式并不稀奇,国外的建筑师一般都有一种鲜明的风格,甲方就像买手选时装或者食客点菜一样,选择自己认可的风格或口味,将项目全权交给设计方。这对于建筑师而言是一种适合的模式,我个人希望未来由建筑师主导的模式多一些。但在中国市场上,甲方普遍以自己的意志为主导,在观念上以术业有专攻为引,倾向于分割设计方的权限和职能。
随着品牌的确立,设计企业能够接到这些项目才有做一体化设计的可能。大部分设计企业从经营角度讲,生存是第一位的。有条件的话,再考虑理想。甲方一般会选择市场已经认可的工作模式,缺乏冒险和创新精神,同时虽然追求高端消费但在艺术修养方面缺少自主判断,不理解设计的价值,所以全过程设计并未被甲方市场普遍接受,对于设计师而言,设计环境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
工程全程化服务在国内进展也遇阻力。大的设计院具备了工程总承包的资质,但是在尝试之后开展并不顺利。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市场的认可度不高。第一,设计院一般注册资金比较少,而施工单位普遍资本雄厚,在现阶段,很多施工单位会为项目垫资,设计单位难以企及;第二,没有相关管理人才,施工团队相对庞大,设计企业的施工人才相对单薄,设计人员没有项目工程的管理能力;第三,很多施工单位都设有律师团队以应对不同的施工情况,设计公司缺少这方面的经验积累。
市场行为就是公司行为的集合,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基本为附属与领导的关系。对于设计单位而言,纯粹靠市场难以与施工单位博弈,此中需要政府介入。社会整体方向确实正在向工程总承包的方向发展,随着国家整体建筑行业体制、法规等的政策性完善,设计环境才会有所改观。
全程服务理念
从现阶段国内总体设计水平来看,一体化设计模式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问题。设计总承包是一个市场的需求,对设计团队的各专业能力,相关专业融会贯通能力及从方案到实施的把握能力有更高要求。目前国内一些实现一体化设计的公司,虽然名义上是一体化,但合同是分开签的,各专业设计是否在有管理的情况下协调完成值得怀疑。甚至有些专业直接外包现象也普遍存在,真正一体化的优势是否达到效果也是未知的。
影响此模式操作的主要瓶颈在于国内专业设计团队缺乏兼具宏观和微观的思维,建筑专业过硬,实际项目操作经验丰富,对各配套专业及现场各专业配合均熟悉了解的全面型设计管理人才。一体化项目需要设计企业除了有很强的管理协调能力,还需配备如前所述的全面型管理人才作为设计总监从立案初始到竣工验收贯穿始终的综合设计项目。国内的建筑师普遍认为建筑师主职在本专业设计工作上,但其实从设计行业整体发展趋势看,好的建筑师更难能可贵的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主导作用,面对繁琐的整合工作,这需要足够的实践,极大的耐力和对理想的热诚。
而另一种模式是,投资人只要投资和收回回报,交由总承包方完成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而设计和工程同时总承包,促发了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上市的经营方式。目前有施工企业买断设计公司打包上市的案例,这是一种建筑行业的经营模式,同时也恐怕会带来更多操作界面,产生更多实操问题。这同样需要更全面的主创人员带领设计和施工团队,在此不一一赘述。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地域文化;教学
在当今社会,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涵养和审美水平不断提升,装饰艺术设计要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所以设计师不仅要为大众创造舒适优质的生活环境,还要具有引领大众审美的责任,这对我们装饰艺术设计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装饰艺术设计不仅是自然物质形态的设计,而是在文化的沉积下产生了新的生命力的形态设计,它超越了装饰自身的价值,具有现代信息工程的意义。
一、将地域文化特色元素融入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各地域文化之间相互融合,这为设计事业的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自我,将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嵌入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形成独居文化特色的装饰设计风格。目前,我国高校开设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逐渐增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如果高校培养人才没有针对性,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最终将会被淘汰。因此,将地域文化特色元素融入到装饰设计教学中,针对社会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积极探索出人才教学的新模式与创新理念,制定出符合时展的教学体系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必然趋势。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长期教学实践中,高教类艺术设计教材主要是以理论为主,实践实训内容相对较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实训项目和企业具体设计案列、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没有太大的关联性,导致学生对装饰艺术设计没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兴趣就没有学习和创作的激情。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在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元素极其重要,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有利于将生活与设计的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活力、优质的生活环境。
二、传承并赋予地域文化可持续发展新契机
将典型的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应用到装饰艺术设计中,承载地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熏陶,传承特色的地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类装饰艺术设计教学是传承地域文化的载体,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塑造成传播地域文化的载体,对于传承地域文化来说,其作用事半功倍。文化传承要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如果没有将地域文化特色元素融入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装饰艺术设计就有了源泉和依托。校企密切合作是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嵌入装饰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升教师素质水平是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导入实际教学的不懈动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是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不断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在装饰艺术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实现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美好愿景。
三、装饰艺术设计教学的丰富与拓展
(一)校企合作是装饰艺术设计教学的基石
积极开展与企业合作交流,必要的时候,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实训项目,研究企业中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实际装饰设计中的项目,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案列,优化教学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可以相应地编制实训指导书,总结经验。开展具体的企业实训基地,在实际装饰设计中学习经验教训,将地域文化融入实训教学中,在企业中开展真实的实训项目,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元素,是教学的一大特色。建立校企合作,可以为教师提供去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企业看到自己的益处,才会将优秀的案例与教师交流经验,开展实训项目。装饰设计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实际存在的,人才流失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推荐大学生去合作企业就业,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达到双方合作共赢。校企资源共享,互利互惠,是装饰艺术设计教学拓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提升教师素质水平是装饰艺术设计教学的保障
在装饰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对教师素质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课程任务要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有机会还可以去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并且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指导,撰写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教师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更加有利于课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具有引领作用,只有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引导学生将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嵌入到装饰艺术设计中去,达到教学的真实效果。
(三)提高学生素养是装饰艺术设计教学的根本目的
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地域文化熏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创作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装饰艺术设计作品。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体现教学的实际意义。学生在接受装饰艺术设计教学时,能够符合企业招收人才的基本准则,适应企业岗位工作,还可以应对企业的工作要求。所以,在装饰艺术教学中,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是极其有必要的。
四、结语
艺术来源于生活,将地域文化特色元素融入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是装饰设计发展的一大特色。通过探究装饰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地域文化特色元素的嵌入与效果,让学生学习地域文化特色元素,不自觉地传播特色地域文化,发扬地域文化的特色,在装饰艺术设计中融入地域特色为我们的艺术作品注入灵魂。在如今的艺术设计中,装饰艺术设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要充分发挥想象,在装饰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展现装饰艺术设计的独特风格,传播地域文化特色,让其发挥大胆想象,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人们创造出更加和谐幸福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芳,陈红玲.建筑师对地域建筑文化的责任[J].小城镇建设,2004.
[2]朱晓光.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09.
[3]王千.浅谈软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J].科技与生活,2010.
[4]张晓龙.论居室软装饰艺术设计[J].河北大学学报,2009.
关键词:手绘表现技法;环境艺术设计;美术教学
手绘作为一种古老的表现技法,是设计师记录灵感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也是环境艺术设计最快捷的表现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软件的日新月异,手绘技法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设计学习中,一些学生连最基本的草图表达都没有掌握时,就直接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方案,违背了设计思维设计与教学的正常规律,暴露出多种弊端;包括物体空间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够全面,设计方案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推敲,设计方案的调整难以在交流中得以实时、灵活地进行。手绘表现技法是学生由掌握绘画技巧到踏入设计领域的桥梁,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教师正确的讲授示范和学生积极的学习领会下,手绘表现技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1手绘表现技法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技能
著名建筑大师柯布西耶说过:“自由地画,通过线条来理解体积的概念,构造表面形态……首先要用眼睛看,仔细观察,你将有所发现……最终灵感降临。”手绘表现技法既是表达设计思维的工具,也是通往设计灵感的桥梁。对手绘表现技法的学习与运用是构建环境艺术设计能力的重要基础。教师在讲解手绘表现技法时,首先是线条的属性及绘制方法、然后讲授透视的基本原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等)和色彩表现技法。再根据设计方案从画面的构图布局,材质的效果表现、设计的表现创意对学生进行综合手绘训练;学生通过手绘表现技法课程中的绘图训练,也可以加强对设计思维和方案本身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对手绘表现技法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思、推敲、沟通和调整,进而使方案的设计随之深入和完善。教师将手绘表现技法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手绘效果图的表现技能,也加深了学生对设计方案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设计效果的表达能力。
2手绘表现技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手绘作品的完成过程伴随着设计方案的产生,是学生设计思维和表达能力全面提高的过程。首先,在手绘课程中,学生通过对点、线、面、体、快的大量草图练习,对空间关系和用色技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运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结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从而提高绘制自己脑海中各式各样的物体、空间的能力,加强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完善自己的设计思维。其次,手绘设计作品的绘制过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能使学生自发掌握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积累大量的设计素材,提高设计综合素养。比如设计作业围绕现代风格中宜家风格来设计———居住空间效果图时,学生在设计之前可以在网上搜寻宜家设计、去宜家卖场实地考察分析,了解空间布局文化、家具造型、室内装饰、装饰纹样、室内照明、室内绿化、装饰的材料、装修的工艺及产品造价等,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系统的知识。最后,环境艺术设计的手绘技法实践过程就是创造过程和创新性设计思维的培养过程:一幅优秀的手绘作品创作是历经着大量设计草图和推敲方案而获得的,更代表设计师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表现功底。手绘设计表现不仅要考虑到空间布局的的实用性和美观性,还要兼顾到户主的喜好,表现空间的独特性和文化性;通过与甲方的反复沟通,绘制多套方案,并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最终实施方案……这些都是学生在今后的设计生涯中需要掌握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3手绘表现技法研讨设计方案沟通的有效方式
手绘作为图形语言是设计师的重要表现方式,它在表达设计师的设计思维时,比语言文字更为直接和形象。手绘表现技法是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向客户表达设计思维的独特语言。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是大脑的创造性思维,手绘表现技法则是手和脑的直接配合。富有创意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案,其灵感的火花必然是在边画边想的反复推敲中碰撞出来的结果。随着应用软件的不断发展,部分学生认为手绘表现必将被无所不能的计算机所取代。然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手绘技法较为出色的同学得以迅速、直观地将自己的构思呈现给“客户”,并能依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灵活的甄选和修改,而不让设计思维的直观展示成为双方沟通的障碍。手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直观而快捷地表达设计构思、沟通设计方案,是设计师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对比及展现设计创意最快捷的手段。在设计师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手绘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得以充分凸显。
综上所述:手绘技法集科学性、艺术性和灵活性于一身,具有设计制图与绘画表现两者的共同特征,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感染力。设计师通过手绘表现在修改设计、表达方案时更为灵活和清晰,特别是在设计方案的沟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手绘表现技法具有重要意义。从设计构思的草图到透视表现图,手绘表现技法能使设计者的理念得以清晰明确地表达,并在这一过程中使设计师产生新的灵感和思考,在针对设计方案的沟通谈判中,亦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作者:杨润 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景森.设计师应重视手绘表现的训练[J].美术向导,2002.
【关键词】CDIO 艺术设计专业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文化创意、装饰设计等人才需求急剧增长,而专业教育相对滞后的形势下,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的学生是高职设计教学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内容。CDIO是当前教育界正在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已在工程教育领域取得了初步成功,其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与高职设计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程度的一致性。因此,将CDIO理念引入到高职设计专业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专业的教师在CDIO理念的指导下,大胆地进行了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CDIO应用于高职设计专业教学的可行性
CDIO分别对应“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4个英文单词。其中,“构思”是指顾客需求分析、发展理念、技术程序和商业计划制订等;“设计”是指项目计划、图纸设计及实施方案设计等;“实施”特指将设计方案转变成为产品的过程;“运行”则主要是通过投入实施的产品对前期程序进行评估。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Projectbasededucationandlearning)的集中概况。在有限的专业教育时间里,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今后工作中所需的专业知识完全传授给学生,而让学生在基于项目的反复学习训练去“做中学”,更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CDIO模式作为成功的工程教育模式已被实践所证实,能否将CDIO模式应用于高职设计教育?我国高职教育不同的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工学结合模式,这无疑为高职教育借鉴CDIO提供了切入点。
首先,培养机制上具有一致性。CDIO倡导的“做中学”和“项目教学”与高职高专所倡导的校企合作办学具有相同的理念。CDIO“做中学”的本质是将专业知识与技能结合,以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为依托,将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完整体现。高职设计类专业教育特点是实践性强、课程项目化突出、学科交叉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等,要求学生在掌握手绘效果图表现、电脑效果图表现、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等多种技术知识基础上,学会综合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设计并制作出一套完整的项目。而整个学习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设计理论、生产实践和人际交往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要求非常吻合。高职设计专业也正在提倡和试点项目式教学,校企合作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实践“做中学”理念的完整的项目实训环境。
其次,培养目标上具有很大的重合度。CDIO是一种以培养职业工程师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而高职设计教育所培养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合产业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两者对实践操作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要求具有一致性。原创性不足问题是我国设计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培养具有独特创意能力和熟练操作能力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就成为高职设计专业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引入CDIO对学生技能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再次,随着高职设计教育办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特色专业办学向更高层次的方向迈进,本科层次能力含量的增加,使得高职设计教育应用CDIO成为可能。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为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必然要转向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创意能力上来,即高职教育中增加了本科能力培养的比重。
二、CDIO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第一,基于CDIO构建设计项目工作流程。依据行业重点工作任务,分析设计周期中所需的专业核心能力,再结合CDIO模式,将设计项目工作流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方便学生在各个阶段有参照性地学习,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表1)。
第二,践行“做中学”理念,实施“四分段工学交替、三层次实训递进”的教学组织方案。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分工上,由校内专职教师负责文化素质课、专业基础课和理论课,由企业兼职教师负责专业技能实训课。在教学组织安排上,首先,通过每学年“工学工学”教学安排,形成“四分段的工学交替”模式;其次,通过大学一、二年级的三个生产性实训月——“居住空间设计实训”“公共空间设计实训”“古建筑空间设计实训”,实现“三层次实训实习递进”;最后,通过大学三年级的岗前培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的强化训练,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图1)。
第三,探索以“校中企、企中校”为依托的“项目化教学”。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让学生依据项目周期进行学习与实践,这与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项目化教学完全符合。因此,高职设计专业教学应以项目流程为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强化技能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动力,实施“项目化教学”。设计项目时要与企业共同研讨协商,最好是选择来自企业中的真实项目;组织项目时要按照工作过程进行排列,从简单到复杂;在项目的操作过程中要依照“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个环节实施,熟悉项目的整个生产流程。为落实“项目化教学”理念,营造浓郁职业氛围、真实项目场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联合深圳市艺术设计行业协会、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引企入校、择企筑巢,将相关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部门引入校内,共同对项目实训基地的教学过程和质量实施管理。学院给企业提供办公和生产场所,将校内的实训室作为企业的前店后场,学校实训室的实习设备和公司的生产设备完全相一致,依照公司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进行训练。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已建成了融教学、培训、鉴定、生产性实训和产品研发一体化,以“中南星设计工作室”“骄阳设计工作室”“文业设计工作室”为代表的“校中企”。同时,由学院与相关企业共同出资,在深圳市文业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南星文化传播机构等建立有固定场所、专门面向学生服务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的需要,目前,校外实训基地已培训学生546人(次),接收毕业生73人。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艺术设计专业引入学生项目团队合作教学模式,一个团队通常由4—8名学生组成,每个团队由学生自由组合,民主推选团队队长,明确责任分工。在完成项目构思、方案设计后让团队学生代表就团队的设计方案进行说明汇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打分,对于评价合格的团队继续完成后续项目,对于评价不合格的团队,则要求重新构思项目。项目流程结束后,学生还要进行总结评估,并与大家分享获得的经验及心得体会,从而进一步拓展设计视野,提高与巩固学生团队的沟通协调与合作能力。通过项目总结,锻炼学生写项目报告的文字表述能力,增强学生的系统思考能力。
第四,科学设置课程,配合“以赛促学”。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专业按照CDIO集成化原理依循“先低级(基础)、再中级(核心)、后高级(拓展)”设置课程,将面向高职学生的各种竞赛项目依循“先技能型、再设计型、后原创型”进行分类。同时,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进度和专业技能掌握的水准,跟竞赛项目进行匹配,使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室内设计艺术作品大赛、广告设计等技能竞赛,有效贯彻了“以赛促学”,培养了他们走上未来工作岗位的自信心(图2)。
“以赛促学”和教学的有效结合,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从2007年至2011年,本专业共获得了国家级竞赛奖8项、省级18项、市级10项。
三、引入CDIO的几点体会
首先,CDIO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设计项目任务的难易程度。每一个设计项目任务必须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项目过于简单学生能单独完成,就不会和团队其他成员进行商讨和沟通,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如果项目过难,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结果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完成项目或只扮演了操作者和执行者的角色,达不到教学目的。其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按照CDIO模式的培养要求,教师应是设计师典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参与企业的项目实践,具备最新专业技术能力。但将教师派往企业参与项目面临很多难题,没有政策支持无法推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具体做法是引入企业项目,由企业派出生产一线的专业骨干进行技术指导,实现师生同训。另外,建立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结对制度,实现优势互补。再次,要制定基本的专业标准。CDIO的实施,需要先行院校和研究机构对专业建设提供基本的标准,以便可以参照执行,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池州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立决定了学校必须以实践课程教学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加强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整个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与设计学院作为池州学院的一部分,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了解整个的设计流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4年的教学培养,更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后的避免一些“实习期”。其次老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吸收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为今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提供宝贵建议,使其可以进一步完善。就目前来看,我院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停滞不前,有许多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存在诸多缺陷
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缺乏针对性,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艺术设计专业大多是从纯艺术专业活着理工类专业分离出来的,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应该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纯艺术类专业或者其他类学科的教学模式,就我院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建设实效性实践教学课程,例如环境设计专业,尤其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据我了解,因为没有校企合作,得不到相应的实践活动,目前很多学生偏重于对理论知识和软件知识的学习,在装饰材料认识和设计创新方面还有待提高,这样导致毕业后就业比较困难,一般必须在企业通过的实践学习,大约半年实践才可以勉强独自做方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需要去市场调研,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严苛,担心学生安全问题等,这些都导致了实践教学难以实行。
二、我院实践教学缺乏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指导老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最终要靠教师来具体实现。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基本上都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在年龄层次上,多以青年教师为主,并且大多数包括我在内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从一个校门走出,又进入另一个校门,缺少实际设计方案操作经验,没有得到及时充分的培训,这就导致了理论知识较强却缺乏实践动手能力。而在社会上虽然有许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设计人员,但是由于学校对学历、职称等聘任资格有着严格限制,无法使行业中的一些优秀设计人才参与到艺术设计中,从而导致实践师资缺乏。另外在教师评职称等方面,学校任然强调学术理论水平。由于我们艺术类教师科研能力不强,科研成果大多都是以绘画、设计类作品为主。学校缺乏一套针对艺术设计类教师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因此打击了艺术类教师的积极性,影响教师实践动手能力。
三、缺乏相应实践教学基地
目前,我院正在积极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联系校企合作,但进展颇为缓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学经费不足。由于国家、学校政策等原因,相关报销都比较紧张。
2、没有找到学校与企业的契合点,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例如,技能培训、横向技术服务等。其次可以邀请优秀设计人才开展讲座,提高学生的实践知识。也可以通过学院形式,签订短期试用合同,让学生去企业实践,每个学校老师负责一些学生的安全问题,这样不仅仅可以为企业免费创造出的效益,同时可以让学生得到相应动手能力,实现校企“双赢”。
四、完善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构想
1、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严格执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方案
首先可以通过奖励机制,鼓励老师发挥自身优势,本着校企双方互赢互惠的原则,建立校企实践教学合作基地,可以在院年终考核中规定各教研室必须完成相应任务,同时可以出台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奖励办法,这样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广泛利用自己的社会关心及人脉资源,为校企合作提供桥梁。
2、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建立校企合作
合理、科学的安排校外实践课程,定期邀请设计行业的有关专家、老总和设计总监到学校做学术报告及讲座,用“请进来”的方法,参加校企合作会议,一起研究、制定实践性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结合企业及设计行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将实践性教学课程从设置、结构、课时量上进行调整,同时还请他们兼任一些短期课程,把市场对设计的需求、新的设计理念带到学校,弥补了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在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我们可以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将学生带到校企合作基地,到设计一线去参观,让学生了解设计的流程,并请资深设计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课,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环境设计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任课老师在课堂讲述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会带学生带到装潢设计公司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到装潢现场看到公司对设计制作的实际流程。又如《建筑装饰材料及施工工艺》、《工程预算与施工》等课程,也会由老师带领学生到设计公司等校外教学基地的工地看现场及材料,经过校内与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的学习,特别是教师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参听设计师介绍,实地查看设计(生产)流程,了解了企业对设计人才的规格要求,学生对专业选择明确,并初步确定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认识到了在学校学习的不足部分和自己急需补充的方面,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加强,充分显示了校外教学基地所产生的直接作用。
3、通过“企业与学校双赢”实现校企合作
【关键词】室内外装饰;主体部分;工程质量
1 室内外装饰的原则分析
室内装饰设计是根据室内的使用性质、环境和相应的标准,运用物质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给人创造一种合理、舒适、优美才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室内环境。符合经济实力―经济性室内布置以舒适、方便使用为主,标准高低,因人而异,不可为了讲究排场而攀比。作为业主来讲,你准备投入多少,设计师就根据你的投入来进行设计。可以留有余地,但不能太离谱,要知道,一分钱一分货。最怕的是攀比心理,看到别人的装修,又要改动自己的原有设计和方案。合理布置科学性环境的合理布置,就是要符合人的生理要求和审美要求。以灯光为例,未来的照明方式将是多种多样的,照度的大小,光源的方向,投射的角度,灯具的造型等,是环境布置的重头戏;家具的式样,流线与造型、色彩的搭配等,是环境布置的中心。我们通过设计这一手段,使室内空间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能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我们也要通过设计表达一种文化、风格、气氛等精神因素。室内外装饰在设计时候的主要设计原则为:1、功能性原则:包括满足与保证使用的要求,保护主体结构不受损害和对建筑的立面、室内空间等进行装饰这三个方面;2、安全性原则:无论是墙面、地面或顶棚,其构造都要求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符合计算要求,特别是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的节点,更要安全可靠。3、可行性原则:之所以进行设计,是要通过施工把设计变成现实,因此,室内设计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力求施工方便,易于操作。4、经济性原则: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性质不同以及用途确定设计标准,不要盲目提高标准,单纯追求艺术效果,造成资金浪费,也不要片面降低标准而影响效果,重要的是在同样造价下,通过巧妙地构造设计达到良好的实用与艺术效果。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和天然饮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在住宅中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强调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采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不断在“回归自然”上下功夫,创造新的肌理效果,运用极具的抽象的设计手法来使人们联想自然。
2 室内外装饰对主体部分工程质量的影响
室内外装饰对施工工程主体部分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会严重影响着建筑主体本分的工程质量,这些问题主要有:1、注意装饰部位的特殊要求。在靠近电源处应避免使用导电装饰材料;静电积累过多可能西服灰尘,甚者可能导致放电引起火灾,主任活动过于频繁的部位其摩擦机会多,这些部位尽量选用不积静电的无机类陶瓷装饰材料。特别是厨房的各部位装饰材料,在保证易于清洗的情况下还应考虑是否具有火灾隐患,会对施工工程的主体质量产生影响。2、 材料选用方面的问题。因材料选用方面的缺陷而造成的质量问题也比较常见。例如水泥的选用,碎石的粒度大小,抹灰用砂含泥量的控制等,都对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再如内墙装饰涂料,由于质量不过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变色、脱皮等情况。由于材料选用及设置质量低劣而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由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而要对它进行监控。材料质量不但影响装饰空间的环境质量,而且更影响工程的安全质量,由于材料不合格而造成的质量安全事故近年来逐渐增多。如引发火灾的重要原因是使用了不合格的装饰材料,违规设计和施工造成的。许多装饰设计人员没有进行资质审查,如室内装饰不仅采用易燃烧的化纤织物,有的还将电气开关直接安装在纺织布上,这种现象比较多,火灾隐患也严重。在施工过程中并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材料。例如在施工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棚或墙面抹灰发生起鼓与裂缝,主要就是因为没有进行良好的质量控制。基层没处理好,清扫不净,没有浇透水,或者面层不平偏差太大,一次抹灰太厚、没有分层抹灰、各层抹灰砂浆配合比相差太大。3、设计与施工的一条龙服务弊端大。在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中,设计和施工由一个经济核算单位承担的情况比较普遍,对于建设单位或业主方面设计和施工由一个单位承担在运作上有方便之处,但是这种机制必然取消了制约,容易造成牺牲设计质量并使工程造价失控。主要是由于在设计与施工单位的一条龙服务,会造成施工者不注意工程质量,只求速度所造成的。4、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来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管理。只有建立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工作制度,并明确各方面的业务关系,选择组织好施工队伍、材料和实施方案及安全施工的管理。签订施工承包合同与专业分包合同,以及合同文件的准备;合同的谈判、修改、签订及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管理等工作。并进行进度控制主要包括施工进度、材料设备供应以及满足各种需要的进度计划的编制和检查等方面。
3 室内外装饰对主体部分工程质量的对策
对于室内外的装饰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对此进行质量的防治。首先,加强装饰人员的技术,提高其素质。人才的综合素质越高,装饰施工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就会越大。只有提高了员工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质量问题。因此,在施工企业的发展战略下,制定技术管理人员的发展规划及实施办法,有计划有侧重地逐步招聘、培养和合理使用人才,并加强自身的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不断更新,使装饰施工企业的人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于相应的建筑装修公司,如果不符合要求就要取缔。其次,需要加强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检查。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工程质量是否达标,是衡量装饰装修企业和项目经理管理水平高低的两大要素,同样也是质检部门评定质量的依据。因此,对施工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进行实时跟踪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只有通过了质量的检查,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质量,并且通过实时的跟踪检查可以对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的效果,技术措施是否得当,分项工程的质量,质量评定纪录,质量保证资料进行监督和修订,从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质量得到保证、工期得到满足、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对即将出现的问题,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最后,加强进场装饰材料的管理与监督。一些掌握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单位或个人,以虚假招标或假的邀请招标的办法,从中弄虚作假,骗得中标,得到施工项目,这样的话就难以抱怨施工质量,所以应该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先报验,将业主同意的材料样品一式两份封样保存,一份留项目,一份留业主,在材料进场后,依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并且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控制。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有好的工艺,能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保证工艺的先进性及合理性,公司对于不太成熟的工艺安排专人在加工厂进行试验,将成熟的工艺编制成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各施工主管,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生产时则依此为依据对工人进行书面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工艺交底包括工具及材料准备、施工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庆华,刘皓,孙海霞,安永海;装饰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J];房材与应用;2005年02期
关键词:油墨;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中图分类号:X9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13603
1引言
为预防某新建油墨厂甲类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运用职业卫生调查、类比分析等方法,对该甲类车间进行通风系统设计及职业卫生防护综合管理等措施,使该甲类车间的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
2对象与方法
对象某油墨厂甲类生产车间。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类比分析等方法。
3结果分析
3.1甲类生产车间概况
该甲类车间生产油墨、离型剂及背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到大量的酞氰、偶氮系列颜料、炭黑、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氯化EVA树脂、EVA树脂、氯化聚丙烯树脂、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硝化棉液、乙醇(酒精)、乙酸正丁酯、甲苯、甲基环已烷、醋酸乙酯、乙酸正丙酯、异丁醇、异丙醇等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如图1所示。甲类车间内的生产工艺均采用大型密闭设备,大部分液体原料通过管道输送到乳化釜,减少作业人员与化学毒物的直接接触,可有效避免有毒气体挥发。对于小批量试验的油墨、离型剂及背胶的生产则为非连续进行,大部分工序需依靠人工操作完成,加上工序不能完全密闭,有机溶剂等化学毒物易逸散,因此若不能落实作业场所全面通风及局部通风的规范有效设置,作业人员在缺少有效通风设施的情况下,接触有机溶剂的化学毒物的机会较多,如:配料、研磨和包装等岗位。甲类车间拟配备有效通风设施,同时配备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预期可达到较好的防护效果。
图1油墨工艺流程
3.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通过对该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调查及类比分析[1~3],结合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o材料等,确定其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异丙醇等。
3.3甲类车间通风系统设计
3.3.1局部通风系统
对甲类车间16台砂磨机设计密闭罩,5个投料称重岗位、7台分散机、4个平台分散、4个平台包装岗位以及4台包装机设置侧吸罩,并对质检岗位设置2个通风,见表1。
3.3.2全面通风系统设计
拟建项目拟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4]的要求在甲类车间设置平时通风兼事故排风系统,按换气次数12次/小时设计排风量,通排风设备均选用防爆型。室内设计为微负压,排风机安装在侧墙梁底,污浊空气接管从梁底下的侧墙上至高于周边20 m范围内最高建筑屋面3 m的锥形风帽排出,使污浊空气可迅速向室外上空排放。由于车间内的污浊气体比空气重,故从上部排出总风量的1/3,下部排出总风量的2/3。气流组织为:上/下排,见表2。
3.4应急救援设施设计
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4]、《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HG 20571-2014)[5]以及《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6](GBZ/T 223-2009),对建设项目应急救援设施设置,该甲类车间的应急救援设施见表3。
3.5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用品设计
针对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根据《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7]、《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2002)[8]以及《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安监总安健〔2015〕124号)[9]的要求,选用和按期发放防护眼镜、防毒口罩和防噪声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由采购部门进行采购。部门所提供的个人防护用品由车间班组长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和公司的相关规定书面提出申领表,经部门主管审批后可以到仓库领取,经部门文员实行统一登记发放。发放给员工个人后,由员工个人保管,具体防护用品配备见表4。
3.6职业病危害防护管理措施
本项目甲类生产车间应制定有《职业病防治的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包括完善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生产车间改造、生产工艺改进、防护设施建设与维护、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宣传、新建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病危害公告栏和工作场所危害警示及报警装置、个人防护用品管理、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病防治经费的落实等。
4讨论
油墨行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检测已有报道[1~3],但其防护设施设计的较少。本文调查的某油墨企业的甲类车间拟生产油墨、离型剂及背胶。其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异丙醇等。作业工人长期接触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如不注意做好防护工作,可发生尘肺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6]、职业性噪声聋[7]、职业性中暑等,严重时会危害作业工人的健康。
本项目的生产车间中使用到大量的酞氰、偶氮系列颜料、炭黑、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氯化EVA树脂、EVA树脂、氯化聚丙烯树脂、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硝化棉液、乙醇(酒精)、乙酸正丁酯、甲苯、甲基环已烷、醋酸乙酯、乙酸正丙酯、异丁醇、异丙醇均有一定的毒害性。其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异丙醇为职业病危害因素。
通过对甲类车间16台砂磨机设计密闭罩,5个投料称重岗位、7台分散机、4个平台分散、4个平台包装岗位以及4台包装机设置侧吸罩,并对质检岗位设置2个通风柜,并加强车间的全面通风换气后,按本设计来做,结合职业病危害综合管理措施。预期该油墨厂甲类车间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的要求。但还应加强对上述防护设施的维护保养和日常的管理工作及个体防护等。
⒖嘉南祝
[1]
谢子煌,翁少凡,田东超,等.深圳市某油墨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16, 32(9): 1274-1276.
[2]姜彩霞,杨章萍,张旭慧,等.某油墨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5, 18(5): 307-308.
[3]稽康,徐秋凉,祝贝思,等.某液体油墨车间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J]. 安全,2013(7): 24-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5]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HG 20571-2014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223-2009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 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 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9]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安监总安健〔2015〕124号 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Discussion on Desig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Protection Facilities in a Printing Workshop
Huang Zehong, Xie Runnan, Wang Zhixing
(Guangdong Testing Institute of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Foshan 5283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