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之初社区

人之初社区

时间:2023-06-06 08:5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之初社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之初社区

第1篇

对于一切具有装饰性的事物,我生来就怀着一颗厌弃之心。喜爱朴素,乃人之天性。你我皆知,每一个纯真的孩子都是喜爱自然和本真,厌恶人为与装饰的。人之初,性本纯,然而随着年岁渐增,曾经纯真的孩子们渐渐地远离了本真,学会了人为的修饰。追求朴素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后来的注重装饰的心理都是被功利浮躁污浊的社会和成年人熏陶出来的。

我虽然住在市郊,但我常常是不得不进入市区,因为学业的缘故。故此,我将城市的浮华一览无余。城市是华而不实的:有不少楼房、门面招牌、街道,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因此很浮华,很造作,不朴素。具体地说就是:城市里有不少临街的大玻璃墙(或落地窗)、经过精心设计的门面招牌(这些招牌通常是用较为高档的材料制成的,并且招牌上的文字通常是立体的)、用高档的或具有现代气息的地砖铺成的人行道(或广场的地面、平台的台面)、装修精致的餐厅和小店,等等。这些无一不显示出城市的造作与浮华。

城市是华而不实的,城市人亦如此。化妆品、时装和首饰,在城市人之中常常有很大的市场。目前,商品房在城市人之中也是一种热门之物。现在有不少的商品楼盘,属于高档社区,有着设计考究的房屋外观和社区景观。我的一个熟人就住在某高档社区内,那里有用黑色大理石建造成的景观水池,水池边是光亮的不锈钢栏杆,楼房内有电梯,每一层楼的电梯间里的墙壁和地面都是用光亮的淡黄色大瓷砖铺成的,楼房的每个单元的大门都是玻璃门……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华而不实,令我生厌。城市人的另一大喜好是装修居室,这也充分体现出他们以装饰为美的心态。目前,“以装饰为美”这种审美价值观几乎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行业的热门,也充分地印证了这一点。时人对于装饰的注重,使得“朴素”现已几乎成为了稀有之物。我不喜欢逛商场,因为在现在的商场里几乎已经找不到一件真正朴素的衣服了。时下的商场里,有那种很张扬、很前卫、很花哨的服装,即我们常说的“奇装异服”;还有一些服装,虽然并非奇装异服,但其精致的设计和洋气的款式,使得它们仍显得华而不实和造作;除此之外,现在的商场里亦有不少“简约”风格的服装,但我深知,这种“简约”并不是真正的朴素,因为这些款式简约的服装和其它的所有时装一样,散发着世俗而浮躁的现代气息和都市气息。而真正的朴素,是与这些气息完全不相容的。

关于人类的“以装饰为美”的心理的形成原因,至今尚无定论,仍有待相关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但我们须知:但凡是装饰,都是人为的,人为即“伪”也。“伪”这个字,意味着造作,意味着远离本真。不要说什么“适度地讲究装饰”,因为装饰无论怎样使用,无论是多是少,它的“伪”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并且“伪”的事物带给人的美感永远只可能是“伪美”,而不可能是真美。只有朴素才是合乎自然和本真的,才是真正的美。去伪才可存真,只有远离了装饰、回归了朴素,才算得上是回归了真实,回归了天性。

武汉市女子高级中学高一:匿名

第2篇

在母亲节当天,我问了孩子们3个小问题:“知道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吗?为什么要给妈妈过节呢?打算怎么为妈妈度过这一天呢?”谁知,孩子们竟都不约而同地回答:“不知道!”听到那一声声稚嫩的否定回答,我觉得,是时候进行感恩教育了。

许多孩子只知道拥有妈妈的爱,却不知道妈妈同样也需要爱。在母亲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决定给孩子进行爱和感恩的教育。

创设活动,让孩子认识“母亲节”

孩子对于直观的事物更容易认知记忆,过去,在他们的小脑袋瓜里没有“母亲节”这个概念,所以我们应当为孩子设计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活动,诸如通过模仿游戏、讲故事、观看影碟等方式让孩子对“母亲节”留下深刻印象,还可以发给孩子每人一张印有“母亲节”字样的卡片,让孩子自己动手绘画、装饰,制作成漂亮的贺卡送给妈妈,通过多种形式让孩子知道有一个专属于妈妈的节日。

告诉孩子,妈妈为何值得尊重与爱戴

给孩子讲解抽象的东西很困难,但是如果将抽象的事物直观化、兴趣化,孩子就能很容易理解与记忆。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的辛劳奉献,从而激发他们尊重、理解、爱护妈妈的感情,此外还可以通过向孩子介绍植物、动物的成长过程,运用图片或者播放CD等形式让孩子借助感官去理解孕育成长的意义:小树会长成大树,小蝌蚪会变成大青蛙,你们刚出生时也是小小的,现在为什么会长得这么高呀?这些都是因为有了妈妈的辛勤哺育。通过这样的直观引导,孩子就会知道妈妈把自己养大不容易,进而懂得关心、疼爱妈妈。

移情教育,妈妈也需要关心和体贴

有些孩子不理解妈妈为什么还要过节,我们就应当给孩子这方面的知识:是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是妈妈教我们学会生平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手拉着手领着我们迈出了人生路上的第一步……但同时,妈妈也是普通人,付出辛劳和汗水后同样也需要别人的关心,有时候妈妈也会累、也想吃好吃的、生病时也需要有人照顾,所以妈妈特别需要我们的爱和关心。这时可以建议孩子回家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而引导他们关心、体贴妈妈。

尊重妈妈不只在一天,每天都要做

尊重和关爱妈妈决不是仅仅局限于母亲节这一天,我们应该以这一天为契机,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自内心地、自然地、主动地关心妈妈。“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可是他们太小,很多东西需要从小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等多方面配合起来对孩子进行教育。教育不仅是让他们懂得接受爱,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爱,爱父母、爱同伴、爱老师、爱祖国,只有我们自己付出了爱,才会得到更多的爱,世界才会因爱而更加美好。

第3篇

杨钢:高素质企业这个提法非常好。我们习惯于叫做有用的、可信赖的企业。有用指的是你做的任何事情对于你的员工,客户和利益相关方都是有用和有价值的,是增值的活动;而可信赖是你承诺的任何事情都能够兑现。就像一个高素质的人,一定是有主见和价值取向的。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有一个清楚的价值观乃至价值体系,有一种基于价值的行为体系和管理制度。这个价值一定是员工,客户和利益相关方的共同价值。质量管理为什么要搞卓越绩效,就是为了考核企业,在美国又加上了社区考核,欧洲又把它放大,变成社会责任。高素质企业和高素质的人类似,不仅有主见,还乐于去帮助别人实现他的目标。

反过来没素质的企业,只要能赚钱,为股东(上市公司)创造价值,什么都可以做,只要能省钱就可以。所以判断高素质企业和低素质企业主要就是看你是仅仅为股东创造价值还是能够取得多方价值的平衡。

有趣的是,这导致了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些人或一些企业做善事是为了消除自己的罪恶感。很多拼命赚钱的企业才敢于去拼命捐钱,否则它不平衡。

中国质量万里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前董事长小威廉・克莱・福特说过这样的话,“一家好的企业不仅可以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还努力地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这非常接近于高素质企业的内涵。“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如何界定?比如说产品质量,环保,社会责任等。

杨钢:我们以前有这样的评价体系,有五个评价维度。当年还没有把社会责任加进去,而是把它融到了里面。再加上一个社区,可能就完善了。一个企业需要能持续性地成功,也就是中国常说的百年老店。1990年代的时候一般把这种高素质企业叫做世界级质量企业。

要做一个高素质企业首先要有道德,这跟人是一样的,举个例子说,民国时期有一个乞丐武训助学。他已经很穷了,而且小时候没钱上不起学。但是他想不能让别人再走我的路。于是就通过乞讨捐资助学,捐助了很多人,自己还是睡在街头,还是之前的样子。像这样的人就有一个使命和愿景,这是我们很多中国企业很不在意的,但是你会发现西方一些优秀的企业特别在意这一点。有一段时间特别流行“基于使命的管理”,但我们很多企业没有使命,没有价值观。

关于价值观,在IT业,不断有人拿谷歌来说,谷歌的价值观很简单:绝不做坏事。有着“不作恶”这样价值观的企业,会给自己定出了一系列规定,比如在公共关系、社会关系等方面,哪些是绝对不能去做的。围绕使命和愿景有了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个组织一定有自律和行为规范。但光这些还不行,因为你毕竟是企业,企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帮助你的利益相关方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帮助客户,员工,供应商,让社会更美好。而这一切都得靠企业的可持续的竞争力,要有利润,有了利润你才能帮助社会。

好的企业不是做一次好事或者几次好事,而是把做好事制度化。一些好的企业都会有固定的制度,会拿出利润的百分之几作为公益事业。总结一下,一个好的企业,不仅要有一套负责任的行为规范,还要有一套管理规范,使得这些行为日常化,制度化,这非常重要。

社会责任很重要,但我觉得还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诚信。我们对质量的定义就是诚信。高素质企业很稀缺,其核心价值观就是诚信,但这种中国自古提倡的品德,现在已经沦为底线。诚信还有一个解释就是说到做到,敢于兑现。现在有多少企业在固守诚信?

我经常跟企业讲,你们总是说质量问题,但质量问题就是诚信问题。你们产品和服务的缺陷都是因为把标准降低了,标准降低了产品“合格”的就多了。再加上在把握标准的过程中又放宽,觉得“应该没事吧”。你承诺给客户本是这样的,但后来觉得对方看不见也就无所谓了。以汽车为例,召回表面是质量问题,实际是缺陷。比如说一个零部件,原本应该是进口件,但后来为了降低成本换成国产件。选的供应商本来是一个大企业,有严格的程序和标准,但成本太高,又换了一家价格便宜的――东西只要能装上去就好。这就是不诚信。有些企业老总整天提到“责任”,要员工为自己负责,但这是双重标准,你要员工为你负责,但反过来你不为客户负责。这就会带来形象的崩溃。

这就回到了基本点,只有一个诚信的企业才可能去承担责任,为各方负责。但是这样的企业很少,因为大环境很模糊,道德感很差。高素质企业的背后是传统价值观的存在。如果没有,我觉得都是虚假的繁荣。如果评价体系不涉及到隐藏的价值观,那么就毫无意义。

要看一个企业有没有社会责任,并不是看它捐款与否,而是要看它的财务制度里有没有固定的这项资金回报社会。诚信不仅仅是表面上,而是体现在机制上,这样的企业员工才有自豪感。

另外,很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为了打品牌,但有时候又忽视了一点:品牌背后是品质,核心还是诚信和责任。消费者之所以选择你的品牌是因为你可信赖,你不会骗人。我们现在已经回到非常低的层面了。今年我在国外过年,发现一个现象,中国人除了在海外疯狂购买奢侈品之外,还疯狂地购买各种食品。很多西方人不理解,怎么中国人什么都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中国人对自己的产品已经很失望了。作为高素质企业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固守价值观。

中国质量万里行:高素质企业和品牌企业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杨钢:高素质企业是品牌企业的基础,品牌不是炒出来也不是广告出来的,也不是钱堆积出来的。品牌最表层的东西是知名度,这些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获得,但品牌最核心的是忠诚度,依赖感和信任。现在我们大部分的企业刚好处在打知名度的第一阶段。实际上应该是把事情扎扎实实地做好,然后再考虑自己品牌的传播。

国外一些品牌企业在进入中国之前都很乐观,但来了才发现,中国人缺少品牌的概念。在美国,人们祖祖辈辈喜欢一个品牌,可口可乐有一年想改配方,大家坚决反对,理由是你改变了大家美好的回忆和梦想。这就是品牌的依赖度。当年可口可乐发现中国人不认品牌,就改变策略,从娃娃抓起。现在这些当年的娃娃都已经长大成了消费主体,已经离不开可乐。

美国人做得很高明,品牌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文化和精神。而现在的跨国公司,体现的更不仅是企业精神,而是国家和民族精神。这个品牌依赖度就完全是另一个层面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肯德基,麦当劳总是在反美时沦为被宣泄的对象,就说明这一点。

虽然现在很多企业也成为中国品牌,但是总体认可度较低。这跟目前我们整体企业素质不高有关系,我们的企业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我觉得高素质企业这个题目真的很好,我想了很多。我们一些企业现在就是很有钱,是爆发户。但其中也有想成为高素质企业的,那么我们应该引导。

高素质企业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持续的盈利,美国的企业都是放在二十年三十年的范围里去考量。克劳士比的标准里有一个质量成本,是否有效率。另一个是员工在公司里是否感到自豪。还有客户的期望。以及对整个环境变化的可控性。这几项都有可以量化的标准。再加上一个社会责任就更好了。

我在想为什么中国企业尤其应该强调社会责任,而美国企业不那么强调。因为美国企业对企业法人理解很清楚。美国是充分市场化的社会,尊重每个个体,对于公民意识感觉很强。它的企业也一样,公民意识非常强。而我们则以家族企业和国有企业为主,公民意识很弱。传统文化那种各扫门前雪的观念在这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有一点我觉得很好,很多80、90后的孩子已经在工作了。这些孩子身上公民意识很强。很多现代的素质在这些孩子身上可以看到。所以高素质也就是类似普世价值观的东西,社会意识,公民意识,绿色意识,在这些年轻一代身上很有体现。这是应该呼的。

第4篇

关键词:社会公共秩序 困境 法学思考 解决途径

公元前四百七十六年,孔子呕心沥血整理《春秋》,并开启了文明礼仪之邦的大幕。公元两千零一十二年,同是这个自古号称“礼仪之邦”的国度,他的子孙们正轰轰烈烈地上演着“蝗虫论”和“狗人论”相互撕咬,这血淋淋的撕扯正将这个古老民族的最后一缕遮羞布撕碎。这是一场由社会公共秩序引发的争执、对抗和分裂。

礼崩乐坏:礼仪之邦无礼仪,文明古国无文明之尴尬!

三千年前的周朝,曾经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华大地制定了系列礼仪制度,与随后春秋出现的儒家思想,一起将“礼仪”文明推向。现在的中国,广州女童在马路被两车碾过,18人目睹,却见死不救;南京彭宇救助伤危反而被判赔偿,殃及天津许云鹤;从毒大米、孔雀绿、苏丹红到三聚氰胺、瘦肉精;从国内各旅游景点的乱刻乱画到出国旅游随地吐痰、大小便等,全社会充斥了谎言、自利、铜臭之味。此时的中国,礼仪之邦礼仪沦丧,文明古国文明尽扫。

一、浅谈中国社会公共秩序之困

社会公共秩序,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今天,遵守公共秩序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然以文明古国为骄傲之本的中国,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当下,这普遍失范的中国国民,是怎么了?

(一)社会公共生活的缺乏。当社会公共秩序,如呼吸一般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之必需时,这规范将如呼吸一样被人们所恪守并一以贯之的实施下去。

农耕,决定了中国传统、分散的小农生产单位,没有群体生产的需要,缺乏群体生产生活的经验和操练。即便人口繁衍成了大家族,也会根据土地的生养能力做分养和迁徙。150年,农耕家族6代人就能分居20公里。

而今的香港,总面积1104平方米,截止2011年香港人口已达710万。作为一个人口密度极大的社会共同体。加之作为世界的金融中心、旅游度假胜地,生活节奏快,人口密度高,香港公共社会的运转速度可想而知。此时,公共秩序是生活这块土地上的人必须学的。左行右立,斗大字体,会随处长在电梯或楼梯口。禁止地铁饮食,这也是公共生活秩序的需要。在人口集中的并运行者的公共环境中,任何的秩序混乱,都将造成多数人不便和困扰。我看见,这种秩序是天然的被需要着,绝非带着矫情或刻薄。

(二)人之初,性本善之危。道德和法律的区别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的内心约束性和法律的外在约束力;道德界限的模糊性及法律规范的相对清晰性。我们一直回避人性恶的一面,片面地夸大人性善的作用,最终导致了每个“上人”虚伪的高道德假象,而在假象的后面发生了客观存在的“人性恶”经堵塞后的肆意流淌。

但按照功利主义理论,违反道德成本很低,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加强,流窜的道德违反,也无法受到熟人社区的舆论约束力。当社会对道德底线开始模糊和踩踏的时候,就是法律应该占领的耕地了。可惜的是,我们的法律常常缺位,或者发力不当,造成了道德和法律的双重无力感。

二、解决途径

(一)人无恒产,则无恒心——立法规范私有财产的所有和保护制度。以前财产是皇帝的;如今是公家的,独缺失个人财产的所有权。没有所有权的归属和约束,致使个人失去了对于公共社会秩序的体察和同理心,个人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企图额外获利,这就有诱发失范的可能。

此时,亟待立法对个人私有财产与公共财产的清晰界定规范和保护,以对个人产生指引和约束。

(二)大政府小社会,促进社会公共参与。向往苏格拉底的广场,可以有社会公共参与和发声的平台,对普通平民,也对于被告和原告,都享受充分的参与和表达的公民权利。而中国社会长期存在政府大、社会小、地方自治组织萎缩的情形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比如明清时代的村落,几乎没有什么文献留下来,说明管理粗陋。延续到现代的中国社会,同样缺乏公众的参与引导机制。

因而,政府应该更多地放宽民间个人和团体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参与,并进行有益的引导。如群众性的社区管理,集会、游行和示威等表达公众意见的参与方式。

(三)地方自治和民主管理的发展。地方自治的社会,自己决定怎么分享自己的公共资源,也最容易培养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现在的美国社会,还是当年托克维尔描述的那种以镇为核心的基层自治。比如,很多镇,居民故意不设收垃圾的服务,而是每周在某一天把垃圾投放到指定地方,那里可能是个社交场所。居民通过垃圾的个人处理再交由公共的聚集,既保护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形成了良好的公共秩序。

社会大发展的今天,社会治理尤其面临越来越多的情况和细节,政府已经无力包干所有的社会治理功能,而积极地进行地方的自治和民主管理,不仅使得地方的秩序良性发展,同时减轻了政府的压力。

面对纷繁的社会和生活百态,借由黄金定律,窃以为万物以秩序为美!然则秩序之辩,当为法学学子生生不息之探求之物!

参考文献:

[1] 田成有.乡土社会中的民间法[M].法律出版社, 2005

第5篇

健康长寿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体的健康,就是生理上没有疾病;二是精神的健康,就是拥有良好的心态。

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贵”,每个人都有长寿的基础,但是由于人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物质条件、生活习惯和遗传基因的影响,还有来自不同形式的机体伤害,特别是人类社会经济发达的今天,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对我们机体伤害最大,会直接降低我们寿命的指数。因此,如何解决现代城市社会生活环境条件下的长寿问题,是我们每个人关心的事。

自然饮食很多人谈,很多专家在研究,在这里我们重点讲解医学物理保健的原理和医学物理保健长寿的方法。

医学物理保健听起来很陌生、很复杂,但实际上是我们最熟悉的,因为你每天都在有意无意之中做着生物医学物理学意义上的保健:这就是运动,人连续三天不运动,钙质就要大量流失,骨质疏松症状就会开始。

如果您在饮食方面没有误区的话,再做好医学物理保健“功”,那么您就会舒舒服服地长寿了。

医学物理保健是怎样保障长寿的?

我们讲的医学物理保健的方法,临床实践上在我国有很久的发展历史,大家熟悉和经常使用的中医拔罐、穴位按摩、中医推拿、传统气功等都属于医学物理学治疗保健的范围。

医学物理保健狭义讲:是专业人员有目的地按照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包括中医和西医),使用医疗器具或手法,通过人体外部向人体内部施加的物理能量法,是非药物和非创伤的,医学物理实践保健方法有的人也称之为“自然疗法”。中医的按摩、拔罐、热敷、磁疗、红外线照射、水疗、牵引等方法手段,基本是由专业人员为他人服务操作的。对于亚健康人群,物理保健方式有助于解决机体不明症状:酸懒、腰酸背痛、耳鸣目眩、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虚火上升、畏热畏寒、精神恍惚、多梦、烦躁、易怒、心悸等等。

医学物理保健广义讲:是指进行一种或利用多种生物物理能量对身体施加的影响,这也包括狭义范围的医学物理保健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利用自身客观条件进行的医学物理保健方法:自我按摩、桑拿浴、竞走、气功、各种娱乐性体育运动、日光浴、唱歌、吸氧、使用生物能量功能的仪器产品(如细胞基因能量治疗仪)、保健工具(如刮痧板、梳子、磁化杯、按摩工具),适用于所有人。

医学物理保健目的和作用:供给和补充细胞基因生物功能过程中必须的物理能量消耗、增加“推动”器官生物功能过程需要的动力能量、运行气血和物质、快速代谢器官内沉积杂质、维护与通畅神经系统信息传导通路,在吸收和消耗过程中,达到机体内环境能量场的平衡。人体内生物物理能量的通路主要是经络系统、神经系统等生理组织,但是,经络是能量在身体中的主要通路,经络是伴随“人之初”遗传基因――受孕卵细胞而诞生的,是一种在人的生命终结之前而消亡的生物物质网络组织系统。

在现代生活中大家往往把医学物理保健与高消费等同起来,“平民百姓”没有经济基础做后盾,长寿只是个奢望。其实这是个误区。

人活一百岁在营养供给来源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物理能量的吸收和利用方面,由于人们所掌握相关的知识不足,造成大多数人对接受物理能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接受物理能量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的错误做法。例如:多数人为了健康长寿有过早晨练的习惯,认为早晨的空气新鲜,氧含量高。对于晨炼,人们各有各的观点,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有专业人员做过对比调查统计,认为做晨练的人群长寿比例和不经常做晨练的人群长寿比例,没有太大的区别,有的对照组统计结果甚至还要低一些,在这里我们从生物医学物理学的角度阐释原因:

一、早晨(特别是太阳没有升起的时候)缺乏自然能量场种类的组合:缺少对人体起到光合作用的太阳照射能量源。

二、早晨是自然界阴阳交替的时辰,身体阴阳不平衡的人或疾病患者在此时进行晨练就不太合适。

三、过早晨练由于吸收能量的种类与剂量的不平衡,会导致体内储备能量过多消耗。体内能量不平衡和过度消耗的后果,轻者造成骨质舒松症,重者阴阳失调。

晨练比较适合于随意性的活动:散步、有氧运动等。阴阳平衡的人群比较适合晨练。在早晨,有的运动也可以开展,例如游泳比较好,因为水的电离子是平衡的,水分子团的结合比较稳定,同时解决了人们在游泳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吸收与能量消耗之间的矛盾。

医学家、教育家们让身心正在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青年学生在这个时间做操是非常科学的,可以完整地接受大自然给予的平衡能量场,特别是光合作用。那么,经过晨练的老年人您在这个时间段在做什么?应该是已经疲劳了,在这个时间在家里看电视了吧?如果您想长寿,晚上要睡足觉,九点后出来做个操,同时回忆您青少年时代欢乐的时光,您就会春光满胸怀,享受不尽自己的幸福生活。

生物医学物理学是一门专业交叉复杂、广泛的边缘学科,是应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疾病、诊断疾病、治疗疾病、消除亚健康与保健的基础学科。生物医学物理学科发展的历史比较短,很多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特别是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在医疗实践中使用的器具,由简单向高科技水平不断的提高创新,例如西医中使用的血压计、听诊器等是医学物理学中最早使用的物理诊断设备。目前生物医学物理学的学科还十分有限:放射肿瘤物理、医学影像物理、核医学物理、其他非电离辐射医学应用、保健物理等等。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尤其是电子科学技术、量子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新材料、新制造工艺等众多成果,促进了医学物理在诊断、治疗、保健方面使用设备的快速发展。

北京利资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研发的细胞基因能量治疗系列产品中的“LZY-2B型利资远治疗仪”,将是一种解决患者个体差异疾病、适用各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家庭等环境条件下使用的高科技产品。

第6篇

最早给尘尘读图画书时,他才一个月。

出了月子的孩子,眼睛朦朦胧胧地睁着,用自的方式接收着这个世界传来的信息,我给他读绘本是从唱开始。抱着他哄睡的时候,我不会唱催眠曲,正好有《苏武牧羊》这样的绘本,照着歌词,慢慢地唱:“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古歌的旋律真好听,尘尘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这个年龄他需要的不是内容,但是缓缓的节奏和绵绵的情感,已经可以感染他。

当他舞手蹬脚,瞪着眼睛乱看的时候,我开一页书中的画面凑到他面前,朦朦胧胧的图像,不鲜艳,不刺眼。尘尘流点口水,微微地笑,也不知看到了没有。

二月中,嗡嗡嗡

两个多月,尘尘的脖子硬得可以抱直了,我常把他放在腿上,后背和头靠着我,舒舒服地坐好。我摊开一本书,把图画呈现在他面前,给他讲故事。这时候我们的读物有图画书,也有大人的字书。尘尘依然听不懂内容,他喜欢被笼罩在爸爸嗡嗡嗡的胸腔共鸣中。这时候的爸爸,是一个大大的低频音箱。

我觉得,完全不必等孩子听得懂内容时才给孩子读书,亲子共读的魅力在于营造气氛,小baby对气氛的感知非常敏锐。爸爸的低音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你的轻声细语,你的抑扬顿挫,都是令他享受的情绪按摩。所以这段时期读得比较多的是我自己喜欢的读物,比如《小王子》,比如安徒生,因为喜欢,我能读出感情,如果干巴巴地读书,倒不如不读了。

对于绘本的画面,还是会选择不鲜艳不刺眼的。尘尘对图画已经有反应了,有时候我读着读着随手翻页,他会忽然伸手再翻回去,原来那只吓唬猫咪的大沙皮狗,人家还没看完呢!

三四五,打基础

随着尘尘的成长,醒着的时间多了,我们读故事的时间也逐渐增多。爸爸用自己的声音营造的小小气场,儿子非常受用,他的后脑勺已经习惯我说话时胸腔的震动。

在家里,讲故事是爸爸的专利。说真的,我也蛮享受的。

半岁多,听爸说

有了一直以来亲子共读的基础,到尘尘半岁多的时候,已经可以安静地听我读完一整本图画书了。之前我们可能只读几页,等他注意力转移就打住,小宝宝的专注度是非常有限的。

都说七坐八爬,尘尘坐得比较早,爬得也早。6个月他就像尊小佛爷似的坐在地板上,听我给他读绘本。那段时光很美好,也很珍贵,因为他很快就发现——运动的快乐远大于听故事。

爬到站,快如电

尘尘一旦会爬,运动能力大爆发。他就像一个上足发条的玩具,满屋刺溜刺溜地爬,我们不得不做栅栏阻挡他进厨房,不得不将一切低处的零碎东西往高处转移。尘尘从爬到站到扶着东西走路,过程很短,到他十一个半月的某一天,爸爸妈妈眼睁睁地看着他迈步走出真正的一步。

这段时期,他的兴趣转移了,不再有耐心听故事,探索世界多好玩啊!我能理解他的亢奋,依然会拿出绘本来读,不过我读我的,他爬他的,经常是我读两页就得起身去找找,看儿子这会儿爬到哪儿去了?

唉,爸爸的气场拢不住儿子了!

儿撕书,爸补书

运动达人小尘尘重新关注绘本时,已经是他过了1岁生日以后了。这时候的尘尘走得飞快,不让人抱,而且出手如电,抓握有力。他发现撕书很好玩,实在太好玩了。于是所有出现在他面前的绘本都遭了殃,一眼没看住,就变成一地碎纸片。

小孩子撕书,大人还得忍着不发脾气,要郑重地告诉他不能撕(说了还是会撕,但是一定要说),并且最重要的,要当着他的面把破书贴补好。那段时间都是在“尘尘,不能撕!”“尘尘,看爸爸贴……”“尘尘,放手!”这样的声音中度过的。

补书需要耐心,把碎片都找齐(有些还得从儿子嘴里抠出来),用透明胶条逐一粘贴。补好的书很可能一转眼又被撕了,于是再贴、再撕……爸爸妈妈的耐心被反复考验着。这个时候的父母们,只有崩溃和晚一点崩溃的区别。

那会儿留下的几本绘本,层层叠叠留着透明胶贴补的痕迹,我一定要留到老!

一岁半,找书看

撕了两三个月,忽然一天,儿子不撕书了,搞得我们怪不习惯的。眼看他已经是1岁半的孩子,可能认为撕纸吃纸这种事太小儿科,他的探索精神蔓延扩展,对树林、动物、楼梯充满着不能抑制的渴望。尘尘是个爱自然、爱冒险的孩子,我认为这是天性,并不是谁教出来的。我试着给他读有动物、有花、有树的绘本,他无比迷恋。

恍然如梦,一转眼又回到父子共读的时光里,这时候我发现尘尘真的要从绘本中汲取营养了。他认蝴蝶、虫子、鸟、大象、狮子、斑马……指着书中的形象咿咿呀呀,如邂逅老朋友一般兴奋。这段时期他感兴趣的绘本只有那么几本,每天指定要讲好几遍,看一次兴奋一次。我也乐得接受反复重复地讲故事,你要我讲我就讲,讲到最后一页,经常要求翻到第一页再讲一遍。妈妈在旁边都听烦了。

卖方市场悄然变成买方市场,尘尘已经过了给什么听什么的时期,他开始要自己做主选书了。

与儿读,共成长

现在,尘尘20个月,对绘本的要求多了,不再局限在几本中,什么都要听,但是喜恶分明。一直陪着他读书成长,我倒也知道他喜欢哪类绘本,有一些父子俩都爱读的画面,我们会经常拿出来共享。那往往是画面美好,色彩柔和,文字绵绵有节奏的绘本。我读,他看,时不时中断讨论讨论。他口中只能蹦些词或叠字,仍不妨碍我们各自发表意见。

我能感受到长期共读带来的某种精神纽带在我们之间牵绊。他的后脑勺,已经能顶着的下巴,细软的头发毛茸茸。这颗小脑袋,以前只能枕在的我肚子上呀。

有时候心里窃想:“妈妈有奶,爸爸会讲故事,在臭小子心里说不定分量相当哩!”

虚荣的爸爸呀,明知是自欺欺人,也忍不住偷着乐呢!

早期阅读快讯

从婴幼儿时期就为孩子阅读,让他们接触生字,接触词语发出的声音,接触每一个印刷体字转化成口语词汇的意思。美国研究人员重复实验表明,有书看,并且能够一对一的阅读,对孩子未来的阅读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第7篇

一、从童画中寻找纯真

我们一天天地长大,童年离我们已是遥远的过去。现如今世俗缠身的人们甚至连保持一颗童心都显得那般困难。人们常常是戴着张面具游走人世间,久而久之,甚至分不清何为真?何为假?面具下真实的自己已是越发的模糊不清。而幼儿恰巧保持了人类最初的纯真,孩子在绘画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纯真,十分值得我们这群大人深思。

在社区万花筒这一主题活动中,彦子的一幅画很是触动我,他画的是自家的房子。有的孩子画了农庄,有的画了居民楼,还有孩子画起了小别墅。彦子是画得最快的一个小朋友,乍看彦子的画,我有些皱眉。整幅画很单调,整张画纸上只有并排的几个房门,每扇门上有着一串数字,显然是门牌号。这一排门中,一眼望去完全分辨不出哪一扇门是彦子的家。

“彦子,哪个是你家啊?”我耐着性子问道。

“这个,我家的门牌号是206。”彦子介绍到。

“彦子啊,你家的房子怎么只有门啊?”我进一步表示出我的疑惑。

“马老师,可是我要是把整幢房子画下来,你就只能看到我家的窗户了,也找不到我家啊!所以我画了家门口的样子,这样你就知道我家住哪儿了。”彦子认真地解释道。

“还是彦子聪明!”我摸着孩子的脑袋说道。

此刻,再细瞧彦子的画,这不正是孩子对现实的写实吗?现如今我们大多数人住的房子表面能看的就是这一扇门,整栋建筑并不属于我们,只有这扇标有门牌号的门才真正代表着我们的家。孩子细心地观察到了这一点,并且通过画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也许整幅画看起来有些单调,更不会像画整栋居民楼的孩子的画,有房子、有花草、有蓝天,显得那么丰满。但这就是彦子眼中最真实的家。也恰如布莱克所说:儿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两个季节所结的果实。

二、在童画里感受善良

在我们中华民族渊源流传的文化中,有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人之初、性本善”。在儿童的绘画作品中,我时常能够感受到这句话的真谛。未经事态的孩子所反映出来的往往是最朴实的善。

方方是班上出了名的小馋猫,一说到吃,两眼儿就直泛光,整个儿精气神十足!方方的画啊,更是十有八九有各种好吃的。这不,在我是小画家游戏里,他一上手就画了一只大大的冰棍,接着又画了一个小男孩拿着这根冰棍。我在旁静静地看着,心里头琢磨道:这冰棍还真够大的,竟比男孩的脑袋还要大!

接着,方方又画了一个大大的太阳,又给小男孩的脑门旁画了几滴汗。还画了一条长长的街道,我估计着这幅画已经大功告成,正要上前表扬方方画画越来越细腻了,连小汗珠都能想到画出来,从而表现出天气的炎热。这时方方的小手又动了起来,他在街道的另一边添了一个正在扫树叶的妇女。我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方方,这是谁呀?”

“这是环卫阿姨,她那么辛苦,我要把我最爱吃的冰棍给她吃。让她也休息、休息一下!”方方边说边模仿一休哥方式说道,真是可爱极了!

美国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的研究发现,儿童在10岁前,他的绘画能力是儿童的潜在能力,与智力、认知能力同步发展。看着眼前的画,真的发现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在我印象中的贪吃鬼也懂得了关心别人,舍得把自己最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如果不是恰巧看到这幅充满善意的画,还真不知道调皮捣蛋的方方,内心世界却是这般的柔软而又善良。

三、用童画去诉说美德

儿童画所体现出来的美,不仅仅是对线条、用色、构架等方面所追求的美,更是对美德的追求。从古至今,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美德。作为教师,更要去发现、培养、强化孩子的美德,儿童画也是孩子诉说美德的一个途径。

前阵子,学校组织孩子们一起去郊游,回来后孩子们就想着用画笔记录下郊游的美好情景。孩子们的画真是形形,个个都画得很是起劲!朵朵画出了和自己的好朋友手牵手走在田野间的惬意;童童画里的孩子们正在开心地放风筝;丁丁则画了美丽的大海,看来这次郊游最吸引丁丁的就是那片蔚蓝的海了!

我一幅幅地看过去,很快就来到了翔翔身旁。翔翔的画中,有很多大人孩子正在一起忙活着烧烤。画别醒目的是一个小男孩,手里还拿着一个装有肉串的袋子,估计这个小男孩就是翔翔自己。我一看乐呵了,说道:

“小馋猫,这是要吃不完打包带走吗?”

“不是的,老师,上回去郊游,妈妈上班没时间跟着一起去,都没有吃到我烤的肉串,我是想给妈妈带回家吃的,平时妈妈都很辛苦,我想宝贝宝贝她。”翔翔急急地解释道。

第8篇

2016年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幼儿园应当把安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并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事故预防演练。”《纲要》进一步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原则。可见安全教育只有回归原点,聚焦幼儿生命的健康成长,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建构,引发幼儿的兴趣,引起幼儿发现,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何让幼儿感受生命,珍爱生命呢?在安全教育园本课程研发过程中,涠洲岛幼儿园的教师们认为开展种植活动能够快速激活幼儿对生命和成长的认识。他们在组织幼儿开展种植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植物从种子的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落叶的成长、变化的过程,一起见证生命的生长;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浇水、捉虫、施肥,观察、对比、记录、管理、收获等过程中,体悟如何帮助、保护生命的成长,幼儿在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的种植过程中感受生命生长的快乐,了解生命的顽强与伟大。由“它”及我,从而萌发珍爱生命的意识,形成人之初对自我生命存在的关注和敬畏。在此基础上,教育幼儿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才能事半功倍。如北海市涠洲岛幼儿园在幼儿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开展种植活动让幼儿感受生命珍爱生命后,再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卫生保健、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气候灾害避险、人身安全(防拐骗、防、身体器官保护等)七大主题作为安全教育园本课程内容。教师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学习方式选取主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小班年级以“我的身体”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我自己,初步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常识。中班年级以“交通安全”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提高幼儿的道路安全意识和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文明交通行为习惯。大班年级以“消防安全”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牢记“119”,了解火灾的突发应急和逃生办法,提高幼儿火灾防范意识,增强幼儿消防逃生自救能力。这些回归原点的安全教育课程,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幼儿学习的安全知识和应急方法能够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行为,同时提升了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教学的能力,为进一步探寻幼儿园安全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在一日生活中形成幼儿对自我生命存在的关注和敬畏

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耐心细致地科学引导。只有将安全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一)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强化安全教育规范安全行为

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是形成幼儿安全共识的主要途径,在每周不少于一次的集体安全教育常规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生活中的关键事件、季节变化、社会热点安全问题、卫生保健、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气候灾害避险、人身安全等安全教育内容,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学习方式选取合适的主题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建立班级游戏的安全规则,与幼儿一起解决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达成安全共识。

(二)在环境创设中渗透安全教育

环境是隐性的教育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延伸。教师在环境创设时,考虑到的不仅仅是美化、课程教学的作用,还要关注环境的安全教育。如为教室的每扇门都装上防夹手条并向幼儿说明其作用;班级活动区贴上小脚印,让幼儿明确进活动区玩耍的人数;在卫生间张贴“小心地滑”“有序排队”等规则画图。校园环境创设时,墙面、上下楼梯走廊中张贴各类温馨提示标语,安全通道、上下楼的方向标识等;鱼池栏杆旁张贴禁止攀爬标识和安全提醒;园内道路涂画斑马线、人行道等交通安全标识。教师的精心创设使幼儿园形成独特的安全教育氛围,幼儿将会在与环境的亲密接触中习得安全知识,规范安全行为。

(三)在游戏中玩转安全教育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安全效果将会十分显著。一是在班级游戏中渗透安全教育,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得安全知识和技能。如在大班体育游戏《我们不拥挤》活动中,通过从瓶中解救出小鱼的实验和钻圈的游戏,让孩子们迅速得出通过窄小出口的办法,懂得遇到危急情况时从室内逃生的最有效办法。二是在情境游戏中体现安全教育。教师通过营造一种类似于“危险”的情境,让幼儿置身其中,思考如何自护自救,直接获得相应的经验。如开展消防、防拐骗、防震、防洪防汛、防踩踏、防暴反恐等各类应急演练时,不仅针对性强、效果凸显,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师幼应急避险的能力和技巧。如北海市机关幼儿园教师设计的大班交通安全情景剧《马路上不能太马虎》、中班安全教育情景剧《我做小交警》和小班安全教育精彩一课《不上你的当》,采用模拟情境的方法,将角色游戏融入安全教育。进行一系列模拟教育活动,让幼儿直面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游戏中获得了自我防护的能力。三是在竞赛游戏中把握安全教育。安全知识竞赛游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趣味性,深受中、大班小朋友欢迎。如大班“安全在我身边”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所选问题以幼儿所能理解的图文并茂的形式,涉及交通规则、交通标识、出行行为等方面,内容丰富,通过大屏幕播放安全教育视频和问题,安全竞赛分小组答题、抢答题和观众答题三个环节,通过问答题、选择题、判断题等方式进行,竞赛形式活泼,生动形象,切合幼儿实际,不仅丰富了幼儿交通安全知识,也增强了文明安全出行意识。

三、通过家园安全网络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建立园本安全教育课程

教师是幼儿安全教育课程的建设者,也是幼儿在园安全的实施者。为了进一步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对幼儿卫生保健安全工作的认识,北海市涠洲岛幼儿园开发了家园安全教育课程,邀请北海市人民医院儿科教授从儿童常见疾病展开,讲解不同时期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疾病,引导家长正确认识疾病,提高防病意识,做好传染病防控和治疗。同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家长讲坛”,邀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消防、交警、医务人员家长来园指导,给教师和幼儿传授安全常识;邀请家长志愿者不定期参与幼儿园的演练活动,促进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

(二)开发安全教育童谣课程

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是孩子们喜爱的文学作品。北海市涠洲岛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把安全教育内容创编成形象生动有趣的童谣、儿歌,让幼儿在念唱过程中轻而易举地熟记了安全教育知识。如幼儿刚入园时,教师就编创了安全教育童谣:“公鸡叫,太阳笑,宝宝起床上学校。见到老师问声好,每天晨检少不了。生病服药请登记,医生帮你来喂药。危险玩具不带来,宝宝安全最重要。”外出春游时,为有序管理以确保春游活动愉快而安全地进行,教师们又自编了童谣《安全嘻游记》:“我们相约田野游,大手牵好小手走。一切行动听指挥,跟紧队伍别掉队。别带孩子随意跑,离开老师先报告。不要摘果踩花草,注意防蚊防虫咬。危险水潭别靠近,攀高爬低不可去。美食分享要节制,上火食品要少吃。文明卫生要注意,别让垃圾落满地。保障安全是第一,愉快郊游留回忆。”这些童谣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吟诵时朗朗上口,节奏明快,幼儿在朗诵中很快掌握了安全要领。

(三)建立“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网络课程

第9篇

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十分明确,专业设置也基本上以电气、机械、计算机、财会等技能性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为主,这种专业的设置基本上是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生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是据笔者观察,大部分高职大学生在入校之初,就普遍面临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学习是为了什么?对所学专业和就业前景不了解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在开学伊始帮助同学加以解决就会让他们陷入进一步的迷茫和困顿。所以,在高职新生班会入学上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进行专业介绍,培养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辅助进行就业前景和形势以及学校相关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介绍,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在开学伊始,就有一个合理、明确的大学生涯规划,为几年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强化高职新生团队意识的认知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内部肩负各种职能的团队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企业招聘时员工是否具有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意识也变得日益重要。在企业发展中,除了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外,是否具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是企业用人的重要方面。但是部分高职生在求职应聘时,不仅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甚至有人认为就是要有自己的个性,不服从团队管理,甚至不愿意融入团队。这不仅是一种对个性曲解的认识,更会影响高职生毕业以后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新生的入学班会上,要加强新生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的教育,可以特别要求各班结合自己本班实际情况,策划相应的活动,例如素质拓展训练、主题班会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策划和思想认知的教育,使新生把团队意识和融入团队、集体的理念内化到心中。

3强化高职新生服从管理意识的认知

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以及能否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但是根据部分和高职院校合作企业的反馈尤其是校企合作模式下订单班的反馈来看,部分“90后”乃至“95后”高职大学生不服从管理的现象日益突出。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竞争激烈,生源背景复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分,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另一方面,现在许多学生普遍优越感强和自我意识强烈导致不服从管理的现象增多。加之部分同学身上的“自立、自律、自理能力差,自卑心强”的“三差一强”特点更导致“依赖心理和叛逆心理强,抗挫折能力和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弱”的极端化特征,从而增加管理难度。因此在新生班会入学教育上,要强化学校严格管理的思想,同时辅以学生手册关于奖学金、评优评先、学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管理制度的解读,使学生一方面了解学校各项严格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强调以后学习生活中将会坚决禁止考试作弊、打架、旷课、夜不归宿等违纪行为。

4强化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现在用人单位也越来越重视招聘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在用人之初,通过笔试、面试、心理普查等多种手段强化对入职新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考查。尤其是2009年深圳富士康集团员工跳楼自杀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用工人员心理问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与富士康的员工相比较,当代高职大学生不仅与他们年龄相仿,也同样远离父母在外求学,接受长达十几年的基础教育,其心理成熟程度不够,部分高校学生也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同时一些年轻的高职大学生在背井离乡一个人至远方求学后,面对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也不知道如何发展新的社会支持系统,最终,有学生选择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酿成悲剧。所以,在新生班会入学教育上要强调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配合好院系专门的心理辅导员,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和负面情绪,教会他们疏导负面情绪的方法。

5强化高职新生新媒体工具化的认知

在新生班会入学上要强调手机和电脑仅仅只是方便我们生活、促进我们学习的工具。据部分和笔者接触的用人单位反映,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私人时间碎片化,网络信息的发达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工作以外的时间,成片的工人聚集在一起玩手机的情况越来越明显。甚至可以看到,在厂里短暂的中午吃饭和休息时间,有太多工人没有交流,甚至边吃饭边玩手机,让人不得不感叹“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而大学生被手机等电子产品“绑架”的情况也是随处可见,走路看手机,吃饭看手机,坐车看手机、就连开车、骑车也在看手机。还有一些学生沉浸于电脑游戏中无法自拔,因过度使用电脑或者被电脑“奴役”,导致退学、处分的现象并不罕见。同时针对现在大学生课堂上被手机“绑架”的现象,可以在新生班会入学教育上强调组织纪律,可以采用部分高校上课时在墙壁上挂放手机袋的做法,对手机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内部作用和外部力量加强对新生此方面的教育和管理。

6强化高职新生素质发展的认知

第10篇

有一天,阳光明媚,心情也不错,开始整理自己的“网友”,正打算删去这位超级稳重的“静笃”先生,却又不甘心地问了一句:“阁下是哪位?”“肖建新。”

肖建新,重庆市北部新区人和小学校长,《校长》编辑部的老朋友——因这所学校与编辑部比邻而居,又在普通学校的成长中具有“样本”意义,遂成为各位前辈同事了解学校、观察教育的最好窗口。小女子因晚到编辑部,所以一直未曾前往,但肖校长的大名与故事,却早已从同事们那里得知。

我决定马上去看看。

学校的新旧之间

人和小学坐落于重庆市人和镇。相传这里的原住民世代勤勉友善,彼此和睦相处,上百年没有出过鸡鸣狗盗之徒,故名人和。学校创办于1922年,历经90年变迁,从乡绅捐资的公馆学校,到五星红旗下的乡村小学,十年前突然“华丽转身”,变成了被豪华建筑群包围的城市学校。

收拾背包,出门向北,沿林荫道一路步行20分钟,就到达人和小学大门。有了校长签发的通行令,今日袖珍而精致的人和校园,成为可供我细细品读的“一本书”。

10多年前,当人和小学突然被宣布“农转非”时,全校师生都有一种草鸡变凤凰的兴奋。然而快乐是短暂的,问题却接踵而至:2003年,中央电视台一条“人和式离婚”报道,令重庆市人和镇一夜闻名全国——城市化过程中,一些人和居民为获取更多的分房机会,纷纷假离婚,甚至最后导致真离婚。

压力很快随之而来:学校老师们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变成了“单亲子弟”,另一部分变成了外来打工人员子女,剩下的正和父母一样承受着“农转非”不确定的种种煎熬。同时周边环境日新月异,旧校园被映衬得破败不堪;城市学校标准升高,全体教师的底气明显不足……

少得可怜的区级骨干教师成为学校的宝贝。然而很快“宝贝不保”:2003年,人和小学副校长肖建新调任另一所新创学校,老校长为支持部下开拓新局面,忍痛让他点将:“看得起谁就带过去。”戏剧性的是,四年后肖建新调回人和小学任校长,老校长调至一所新办学校,他只好投桃报李:“老领导看得起谁就带过去。”

师资雪上加霜,学校成长乏力。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周边地区以超出人们意料的速度日新月异。

短短十余年间,距离学校三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微软、富士通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迎来了多个高新工业园和政府部门,崛起了众多花园洋房和别墅小区……伴随这些的,是学校的任务必然发生变化:过去大家钻研的是如何培养农民子弟,今日还得面对高档社区中产以上人家的孩子。

采访中肖建新告诉记者:“幸运的是,这其间我慢慢发现,城市化进程不仅是世界趋势,也是国家战略,可以预见在未来10到15年,还将有成千上万的学校面对和我们同样的命运。因此自己突然升起了一点点使命感:或许人和小学的转化,将具有区域乃至全国性的示范价值。”

他顿时感到自己浑身带劲了。

老师们感到被重奖了

团队上升无力,调走无门,一所小学的教师平均年龄几乎突破40岁……2007年肖建新走马上任时,发现“活力”是这里最稀缺的资源,教研成为挂在墙上的口号。

不过也能找出闪光点:学校教师出奇地爱岗敬业,爱校如家,自觉地用勤能补拙的方式,维护学校所剩不多的尊严。

没有谁告诉他这样的学校如何治理,肖建新被迫高强度地读书与思考。他发现,老师缺乏教研积极性的原因之一,是对个人“单兵突进”的恐惧;再推导一步,就是团队协作能力的缺乏。

时至今日,在对人和小学采访过程中,老师们讲述最多的是学校的团队:这里那里,任何看得见的精彩都是团队合作完成的。

五年前的肖建新边学边用,有一次突然牵对了“牛鼻子”:他借鉴企业目标管理中的项目经理制,把学校要务分成一个个项目,再挑选一个个“项目经理”,然后温和地诱导他们:假如这些事儿变成你的事儿,干好了重奖,干不好我跟你一起受罚,怎么样?

这成为人和小学成长的第一步台阶。肖建新突然发现,当“这些事儿变成你的事儿”的时候,那些对“学校大计”毫无感觉的老师们,突然成为解决具体问题的天才——对这些压抑得几乎丧失人生自信的“农转非”老师来说,谁能不为自己够得着的舞台,全力以赴殚精竭虑呢?他们很快效法肖建新,对项目组成员说:假如这些事儿都是你的事儿,干好了重奖,干不好我跟你一起受罚,怎么样?

学校每年一次的科技节,两年一次的体育节、艺术节等,就这样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其实肖建新没钱,所谓“重奖”常微薄得令人失笑,“但老师们感到自己被重奖了,是因为那久违的价值感,清晰的方向感又回来了。”

目标管理的制定要充分了解每一个老师的特点,根据个人的优势分配工作。所以肖建新在搭建小团队的时候也很有技巧,和领导班子分析每个老师的能力大小和性格特点,分组的时候就按照优劣互补和性格互补原则,强带弱,壮补青。

氛围慢慢在改变。一位姓白的老师参加全市赛课,其他老师第一次积极主动的参与点课评课,甚至不断地帮她完善课件,结果一人赛课,全科室练兵,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得到了提升。

参赛前的白老师无比紧张,临上台收到肖建新的短信:“相信自己,我们也相信你。”白老师不用回头也知道,校长此刻正坐在背后,脸上一定是带着他那标志性的宽厚笑容,白老师内心突然就宁静下来,上台超水平发挥。最后成绩出来,她赢得了全市的第一名。

人和小学全体教师大受震动:原来鼓起勇气,普通和卓越之间的距离竟如此之短!

平凡与非凡

肖建新有记笔记的好习惯,到现在他已经写完了厚厚的几个笔记本,翻一翻,你会发现其中有不少“名言警句”,比如“管理是技术,控制人的发展;领导是艺术,挖掘人的潜能”之类。

肖建新慢慢发现,自己竟然特别擅长挖掘老师的潜能。而不经意所积累的经验就是,信任那些看上去不值得信任的人。

在摆放着各种零部件的科学实验室里,记者见到了年近50的科学老师陈希贤,他发明了延长电灯使用寿命的开关,指导学生改进了残疾人轮椅、防尘电钻套、改进圆规,和王老师合作改进了防盗门……他是学校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老师,有时候为了研究一个问题通宵达旦,几年间就变成重庆市最赫赫有名的“发明家”教师。

不过在2007年以前,作为小学数学老师的他教学平平,迟到早退,不太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而在学校举办第一届科技节后,肖建新突然决定让表现杰出的陈希贤转任科学老师。

学校的决定让陈希贤暴跳如雷,立即上告到教育局。主科老师转任副科,肖建新“创新”过了头,在上级压力之下,再加上陈老师“顽固不化”,肖建新只好妥协一步:让陈老师一边上科学课,一边兼着一个班的数学。

一学期之后,陈希贤主动找到肖建新,提出自己不再教数学:校长,你当初的决定无比正确,科学才是我终生热爱的舞台!

在记者采访结束时,陈希贤又出现了,说忘记讲一句话了:“五年前的老师是这些老师,现在的老师也是这些老师,不一样的是现在的老师们积极向上,活力十足。一个好的校长可以激发一群没有希望的教师,如同一个好的将军可以调动一群残兵败将打胜仗一样,他们都是能够给团队注入灵魂的人物。”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肖建新基本上不谈制度,淡化制度管理,以文化驱动力为内核实施“无为而治”;同时在学校充分渲染归属与尊重感,挖掘教师的内在潜力,搭建推动教师们不断获得成就感的机制。三招两式,竟然使团队的成长呈现年年加速度的势头。

孩子的学校孩子的家

“要问我是谁,过去,我总不愿回答,因为我怕,我怕城里的孩子笑话……”这是2007年春晚的歌曲《心里话》也是那些年人和小学孩子们的写照。

生源的构成不算复杂,但综合素质低,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一无所知,老师们眼中孩子野性十足。

学校为此提出德育的核心价值观:尊重和感恩,尊重是态度,感恩是行动。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要尊重每一个孩子,对任何一个孩子都要关爱和照顾,尤其对一些性格孤僻的孩子更要重视,用爱感化孩子,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尊重和友爱。

提出尊重和感恩之后,学校研究了专门培养孩子们生活习惯,行为规范的课程,每学期开学的前几天,孩子们都要接受常规训练,通过反复训练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们回家之后还会纠正父母的一些恶习。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肖建新秉承着这样的信念,让孩子们从身份上的城里人变成了货真价实的城里人。

教研室胡老师告诉记者,有一位六年级的转校生,单亲家庭,之前从来不做作业,经常打架,坏习惯颇多。转学后这位小朋友在学校受到了老师和每一个同学的尊重,同学从来都不会瞧不起他,老师对他的关心超过了他忙碌的妈妈。小朋友现在成绩虽然不是很理想,可是不管怎样他的学习态度很端正,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行为习惯也逐渐规范,再也不打架了,在班级的里还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

让团委邹老师骄傲的是孩子们现在可以自己组织策划活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孩子们自己参与完成的,老师在活动中反倒成了配角或者跑龙套的。

学校近期举办的“红领巾跳蚤市场”是高年级的同学组织策划,并帮助低年级的孩子参与进来的活动。他们把自己不用又舍不得扔掉的东西拿到学校来买卖,在买卖的过程中还讨价还价,活动中孩子们充分利用了学校的低碳环保和阿福童金融理财等校本课程。

学生的变化让肖建新感到欣慰:“5年来和老师们的努力收获了一些成果,这些孩子还小,虽然还没有成为参天大树,但希望他们的人生保持这份阳光、健康、自信……”

家校互动

在校园里,看到了这样一幕——孩子们按照年级和班级整齐地坐在操场上,听一场关于感恩的主题演讲。操场上还有另外一个群体,他们也像孩子们一样全神贯注地听着演讲,有人脸上挂着眼泪。他们是学生的家长。

肖建新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由于学校家长的特殊性,他们为生计所迫,常常忽视孩子的健康成长,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鉴于此,肖建新和学校的领导班子以及教师代表商讨以后,采取了一系列与家长互动的形式,让家长学会承担对孩子的责任,学会关心孩子,影响孩子。

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以上大型家长会,一开始会议由肖建新亲自主持,后来学校引进一些专业人士对家长进行主题培训,除了基本的行为规范以外,学校还会针对孩子的成长特点,针对家庭教育举办主题培训。

更绝的是,肖建新有一天灵机一动,决定举办“网上家长会”。很快,家长委员会QQ群,班级QQ群都开起来了,老师们和家长深度接触的频率达到每周一次,却并不会增加太多负担。此举深受好评,外地家长更是激动万分,说学校此举,让自己又找到承担家长责任的感觉了。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 家庭教育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1-186-02

大学生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是国家各项工作的后备人才,也要即将面对结婚生子成立家庭的大问题,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家庭,如何准备面对家庭,这就要求他们在面对成立自身家庭之前,对于家庭有正确的认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针对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家庭教育,这一新课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1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现状

如今,社会的变迁使得人们的很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而这些价值观念在家庭教育中也不断面临着新挑战。但是我国目前没有较为完善的家庭教育学说,特别是高校的家庭教育课程和活动都还只是一些不成系统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课程也没有在全国各高校中普遍推行开来,所以,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家庭教育还普遍存在着缺失的现象。

1.1重视知识传授,忽略个体所需

受当前社会市场经济化的影响,现代教育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经济化了。教育仅仅被看作是升学谋职的一种手段,学校往往也片面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教育的精神享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具体实现。受这种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也就建立在了学会如何功利的生活,如何满足生活之需,学校教育的目的也变成了去塑造工具的人。学校在编排教育内容和课程的时候,不重视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忽视学生的个体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生活被单一化、统一化了,学生也因此变得功利,变得更适合学习适应社会的经济化课程,而从意识上忽视了家庭化的观念。

1.2师资力量薄弱,咨询人员外行

国内普通高等院校目前仍没有专门的家庭教育课程,大多数家庭教育教学内容都是被包含在教育课程或者道德品质教育课程中,所以专业的家庭教育师资严重欠缺,而系统接受过家庭教育学培训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而从父母角度来说,当前社会上没有较为专业的家长学校以向所需父母提供帮助,这实属教育发展的弊端。近一、二十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中国家庭子女的培养教育也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必将日趋强烈,也迫切希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

1.3科学指导不足,发展规划片面

家庭教育学在我国是一项新生事物,在实施过程中也大多是借鉴国外的理论经验,严重缺少本土特色,这就致使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当前,很多高校的家庭教育仍停留在表面工作上,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全面的发展规划,相关教师的经验和做法,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一不小心就会滑向片面性,无法实现实效性。如果各高校在开展家庭教育课程的过程中,能得到及时、科学、适当的指导,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纲要做指导,那么就可以避免很多误区,也可以大大增强家庭教育课程的效果,增加家庭教育学的经验,充实家庭教育学的知识系统。

2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教育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基础,它也被视为终身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教育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趋向于半成熟状态,对于家庭的观点在较大层面上还存在于自身家庭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如果存在潜在问题的话,会影响大学生个人的价值观,如果不加以导向,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

2.1家庭教育助于大学生总结前人经验

当谈到家庭教育观念还有方法的时候,很多人自然而然会说:小时候,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教育我,这也正是每个人都接受家庭教育的自我生活经历。当自己做父母的时候,潜意识中以旧有观点去教育孩子,或按照自己父母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妄图让孩子按照自己意念中的趋向发展。在大学生中开展家庭教育学课程,可以让他们从书本上学习到各个国家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而结合自己家庭的状况,作出判断,选择最适合自家家庭的方式。

2.2家庭教育助于大学生认清社会现实

大学生处于走向成熟的最后一步,在最后青春期的发展中,很多已经倾向于去组建家庭,培养自己的后代。家庭教育的课程,可以教会他们正确的看待家庭,认识家庭,不只是自己未来所要组建的家庭,更多的是现在自身和父母所拥有的家庭。这种家庭教育现状,也可促进本身家庭的发展,对于父母处理不好的家庭问题,孩子可以充分发挥调理二者剂的作用,以自己的方式唤回父母曾经的温情。这样,教会大学生用理性的方式去处理父母问题,也有利于他们用宽容的人生态度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这个社会。

2.3家庭教育助于大学生展望美好未来

古人云:三十而立。大部分的中国人还是倾向于在三十岁之前成家,以完成修身齐家的目的,这也就面临着一个从孩子到父母角色的转变。做父母后的人会面临到很多改变,有了孩子,家庭就出现了以孩子为中心的情况,面对那种情况,父母亲纵然会有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更多的是要面对生活中的琐碎,还要面对各种突发事件不能手忙脚乱。家庭教育学课程中会有对初为父母亲的指导,这样也就在潜意识中对年轻人坐了思想准备,让他们能够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去面对生理和心理上的改变。

3高校开展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具体措施

3.1课程内容要明确

理论方面,有良好的家庭情感与家庭品质教育,基本社会伦理与行为规范教育,基本的生活知识和技能教育,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教育;实践方面,通过案例列举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重点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进行以父母为教育对象的家庭教育指导,深入研究家庭教育与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方法。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青年大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从观念上去接受家庭,融入家庭,努力构建新型、和谐的家庭观念,增强对人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3.2课时设置要合理

(1)增加必修课的内容,实行课程改革,在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增加“家庭教育学”内容,让大学生通过必修课接受家庭教育知识的正面教育;(2)开设家庭教育公选课,既是对必修课的一个补充,也助于让更多有兴趣并且有研究探索精神的同学丰富知识;(3)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要理论联系实际、形式多样,可以定期请社会专家、知名学者到校进行专题报告进行指导;(4)学校要提供可供学生咨询的渠道,例如设置高校心理咨询室或设立专门的家庭教育咨询室,提供专业的咨询指导,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更为重要,助于学生在出现问题时可主动与教育者沟通。

3.3师资水平要保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2)学校应增加对家庭教育的经费投入,从经济上保障家庭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有序进行;(3)学校应与政府、社会和家长合作,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把教育对象扩展到社会各个阶层,从实践角度获取第一手资料,充实理论知识。总而言之,学校要从全面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家庭教育培训,有效整合现有教师资源,充分体现高校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忠心.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中国妇运,2011(01).

[2] 熊明霞.我国古代家庭思想中值得借鉴的教子与爱子之道[J].学前教育研究,2001(05).

[3] 董群.重视家庭对幼儿性格的教育与培养[J].家庭教育,1996(11).

[4] 骆风.论建立我国家庭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J].学术研究,2005(06).

[5] 赵忠心.教育独生子女的关键是家长[J].华夏教师,2012(01).

[6] 杜召荣.家庭教育与儿童性格的培养[J].家庭教育,2009(02).

第12篇

我长期在日本工作和生活,有较多的机会观察他们的中小学校教育,有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在国民素质培养中去学习和借鉴。

礼貌 扫除 自学 立志

在日本,中小学校教育的许多内容与家庭生活的养成教育有关,刚入学的儿童要了解学校,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养成自主自律的习惯,积累家庭经验。如日本有些公立小学校的口号是:礼貌(打招呼)、扫除(卫生)、自学和立志。

礼貌——每个学生见到从身边走过的人;都要喊:您好!有一天早晨,我遇到一个刚上学的小姑娘,在5米之外她就向我大喊:“您好!”等她和姐姐走到我跟前时,姐姐对我说:“失礼了,妹妹声音太大了。”我说:“没关系,她在练习。”

礼貌培养表现在日本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次我去看一个日本朋友,送给她不满一岁的女儿一个玩具。她马上教孩子致谢,把女儿的头按向榻榻米。我急忙制止,认为孩子太小以后再教不迟。朋友说:人之初性本善,赶早不赶晚,大了再教她会不自然。这使我想起常坐的日中航线,在同一架飞机上日本雇员和中国空姐的微笑很不一样,前者发自内心后者显得牵强。又比如,我每天要乘电梯回家,日本孩子们进电梯如果碰到同乘者,就会主动问你去哪层,帮助按电钮,离开时还要与你打招呼。而我们的孩子就没那么彬彬有礼,这和我们一些学校的礼貌教育只停留在说教层面不无关系。

说到扫除,我的孩子刚进日本小学时,老师就要求家长给孩子准备块抹布。每天孩子都要拿着抹布,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大扫除。日本公立学校没有勤杂人员,所有的校园卫生都是师生一起打扫,无形中养成学生爱劳动的习惯。一天我去儿子的学校,正巧看到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打扫教室,校园里校长在整理花草,教务长打扫校门外的卫生,全校师生人人参与扫除活动。难怪在日本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处处干净整洁,没有卫生的死角,就连来我家做客的日本朋友临走时还要把椅子摆好,帮助收拾水杯呢。

其实这种爱清洁的习惯都是从小培养的。我国的农村远看美丽,近看垃圾成片,不是农民不收拾,是我们的教育不到位。在日本的中小学里开设家庭学科课程,主要是教会学生对衣食住行和消费的生活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帮助他们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同时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设计和职业准备。孩子在家庭学科课程中学会了扫除,学会了器具的用法和餐巾的叠法,他们到餐饮行业去打工,都是能手。而我国餐饮业的老板常常抱怨员工素质低,这也是我们学校没有进行最基础的生活常识教育的后果。

自学,更是强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比如:中午学生在学校集体进餐,学校要求学生饭前洗手,并且要自己把饭菜端到教室,轮流分配餐食。自学还包括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日本孩子的书包很重,除了书本外还有运动服、鞋子和水壶,下雨天还要带雨伞,孩子背着有时看上去就像一个负重急行军的士兵,但是没有一个孩子让别人帮忙或叫喊书包重的。相比之下,我们的小学校门前最常见的情景是:孩子甩手走在前面,父母背着书包在后面紧跟,所有人都习以为常。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学会自立呢?

立志,最重要的表现之一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体现在日本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次,我带领中华女子学院的大学生到日本幼儿园做比较研究,我们的学生一进门,脱了鞋就去和孩子们游戏了。这时几个小朋友走到门口,把大姐姐们乱脱的鞋子头朝出门的方向并拢放好,然后才去玩。他们已经把鞋子的摆放融进自身的习惯之中。我到海边散步,也曾看到一个无家可归者,把脱下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摆在长椅上,再去海里游泳。这不也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吗?种种事例说明日本家庭学科的课程内容已融进了该国人民生活之中。

日本国民良好的习惯形成,是长期教育的结果。NHK国家电视台每天的少儿节目中,有一个固定时间段播放的是一个3岁左右的儿童,在最短的时间里自己穿衣服或是叠衣服,节目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变化。很多的日本儿童正是在这个节目的影响下长大,形成了自己的好习惯。这说明媒体教育的作用也很重要。我国当下电视台的少儿节目几乎没有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内容,多数电视台以儿童选秀节目居多,耍儿童逗观众的节目比比皆是,唯独缺少家庭学科知识的基础指导。

生活技能需要在学习中积累

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及台湾的中小学和高中都设有必修的家庭学科课程。进入21世纪,日本的家庭学科吸收了各国家庭学科的先进经验,推出许多新编家庭学科的教材。日本小学五至六年级、初中和高中(含中专)的家庭学科课程不仅必修,而且有固定的学时。小学家庭学科的课程包括家庭生活与家族、日常的饮食和做饭的基础、合适的衣服和舒适的住房、身边的消费生活与环境等课程。有关道德的内容也在家庭学科中有所体现,如用最具体的方式教孩子学做人,学做事。我儿子拿回的家庭作业指导中,就有这样的提问:你给爷爷奶奶捶背了吗?帮助妈妈干家务了吗?问爸爸工作辛苦了吗?与小朋友在外玩按时回家了吗……看到后面这条,我才明白为什么住所楼下的儿童活动场,每到晚上6点钟就听不见孩子的玩耍声了,原来孩子们都按时回家了。

日本学生非常喜欢做家庭课的作业,像用塑料瓶发绿豆芽和种豆苗菜,学习传统手工制作,等等。我儿子上初中时,每隔两个星期总要拿回一个自己做的小物件,有八音盒、木雕小刺猬、铜刻庙宇、应急手电筒和小书架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放在书桌或床头的小书架,它是儿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一块木板开始,经过锯、组装、上漆等制作工序完成的。儿子制作的装杂物的布挂饰,挂在墙上美观实用。我仔细研究了这个挂饰,它的工艺很复杂,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及设计能力,还要运用缝纫机、刺绣、熨烫、钉纽扣等工序才能完成。由此看来,家庭学科课程教会了学生许多生活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表现力,间接还有助于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

日本家庭学科的饮食文化课,要让学生知道世界各国的主食类型,分析介绍各种食品的营养特征,还让学生学会洗菜、切菜及各种调味品的运用;认识各种锅、瓷器、漆器、刀叉、碗筷;让学生知道做饭顺序:备料、炒煮、盛装、吃饭(礼仪)、洗碗,

等等。他们每个学校都配有一名营养管理指导老师(大多是大学生活科学部或家政学部的营养专业毕业生)。这些专业指导老师精心设计校餐的饭菜谱,合理搭配营养:有时是日本大酱汤、有时是中国炒饭、有时是欧美面包,有时是意大利面等。他们还提前把每周要吃的饭菜谱发到学生手中,贴在家里的冰箱上,让妈妈们根据菜谱的内容来做早饭和晚饭。饮食文化课上也会教学生文明用餐的常识。比如,在街上一边走路一边吃东西被视为最不卫生和不礼貌的行为等。

服装课内容更丰富,有衣服的选择、购入、搭配、洗涤、熨烫和收纳的知识,有衣服的号码和标志、各种季节的服饰、婚丧祭嫁和节日的服装以及衣服的保管、防止虫害和收纳容器的使用,等等。这样的家庭生活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们在学习中逐渐积累了各种生活技能,进而形成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最令我感兴趣的是消费环保生活课,日本老师既向学生讲授消费者的权利与责任、循环型社会的实现等现代公民意识,又告诉学生们塑料带、废纸、旧瓶回收的意义及如何进行家庭垃圾的分类与回收,还要求认识refuse(拒绝)、reues(重新使用)、reduce(减少)、rcycie(再利用)的标志。所以来我家玩的孩子吃点心时,一定要问垃圾桶在哪儿,他们要清楚点心纸应扔在何处。孩子随学校外出参加体育比赛时,妈妈后援队都带着垃圾袋,因为公共场所的垃圾桶被封上了,这实际上就是警示孩子们对垃圾的重视。这些具体细节的生活知识教育,正是我们的中小学所缺少的。

近几年北京等大城市也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不少居住小区里安放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钱没少花,效果并不大。最重要的原因是民众的环保意识薄弱,还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再往深里追究是我们的学校教育缺少专门的家庭学科课程。1~15岁是一个人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在儿童刚开始知道垃圾时,就要教育他们必须扔到指定的地方。好的理念和好的行为习惯不去灌输,民众是不会自然形成的。

我儿子高中上的是日本私立男校,那里的家庭学科内容更加宽泛。如家庭的收入与支出,公民依法纳税、国税和地税的利用,家庭理财与储蓄、家庭计划与消费;还有居住生活:热环境、光环境、音环境、空气环境、湿气环境、遮音防音的功能,换气与通风、虫害和建筑装饰材料的有害化学物质,预防火灾、水灾、泥石流和地震,等等。此时的学生面临即将上大学或离开家庭独立工作生活的状况,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需要他们具备必要的从业基础知识和劳动基本技能,大量家庭学科的知识充实了他们的人生,能够助力他们充满信心走上社会。

记得儿子上大学期间,我得了重病,他的假期全用来照顾我。他从化验单上了解我的病情,告诉我一些注意事项,给我做各国风味的可口饭菜,让我增加营养尽快康复。作为独生子的他,倘若没有学习过家庭课程,要做到这些简直不可想象。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中小学校开设家庭学科的必要性。

在实践体验中增强生活知识和技能指导

当前新课程在我国中小学全面推开,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风生水起,也出现了一些与家庭生活相关的活动内容,但都是零散的、不够系统。日本学校家庭学科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且相当系列完善,每个学校不仅有家庭学科的教室,每个县(相当于我国的省)市都有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体验学习设施,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家庭学科的实践教学种类繁多,像组织学生参观幼儿保健中心、观看孕妇营养保健指导活动、参加幼儿园活动体验和老人健康保健设施研修,访问环保机构、食品加工厂和电厂,参观各类博物馆和防灾中心,访问消费者协会,参观银行学习家庭理财的基本知识等。学生们在实践教学中,身临其境去体验各种生活常识、生存技能和安全防范知识,受益匪浅。

例如;日本各地的儿童活动中心都设有0~15岁儿童面临危险的实物展示厅,那里有防止1~3岁的小孩玩煤气灶的按钮,预防儿童头套塑料袋引起窒息的模型。还有正确摆放热水的位置以免孩子烫伤,正确摆放窗台边家具,防止孩子爬窗坠落等实物展示。孩子们通过参观,真切地感受到安全防范知识的重要,学会了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而我国目前的防灾减灾博物馆较少,各地的儿童活动中心也没有专设儿童安全教育的内容,相关的教育活动不到位,广大儿童及家长安全意识极度欠缺,致使各种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此泯灭。由此看出从小传授给儿童少年各种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是多么重要!

在日本,家庭学科的实践活动遍布学生日常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让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地区有哪些观赏树和花卉,思考需要栽培哪些植物,能让四季都见到不同颜色的树木和鲜花;让学生找出对周围邻居生活有影响的问题:如花盆摆在阳台边,台风到来会砸到楼下的住家;音响开的声音太大或者弹钢琴的声音、猫叫狗叫声会影响周边人的休息;住在楼房里不能养狗,住独栋房养狗时,遛狗需牵着狗,并把狗屎带回家,等等。这些实践活动的触角已深入到家庭及社区生活的各个角落,不仅包含家庭邻里关系,还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问题。

升入高中后,日本学生的实践活动层次又有提高,他们在课后调研家乡河流的水质,观察河流两边的废弃物、河里的漂浮物和排入河流的污水量,访问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并由污水排放联系到自家洗衣粉的用量和做饭的食用油用量,最终从环保的角度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合理的建议。他们还把家乡的水果蔬菜和其他地区的做研究对比,每人学会做一个家乡的传统饭菜,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活动中很自然地生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