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的思考

课堂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3-06-06 08:58: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的思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教学的思考

第1篇

一、既要创设情境活跃课堂,也要多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的确,在数学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富有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充满诗意。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园地,教师工作的根据地,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把和谐带入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只有在宽松、平等、和谐、生动、充满活力的氛围,才能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思维。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把愉快与热情传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心情愉快充满激情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教师应尽力创设情景、创造条件,将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发思维。但也有部分教师,为了情境创设煞费苦心,他们往往为了突出“新、奇、趣”,挖空心思地创设华丽的情境,然而结果却引发了不少问题。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应具有衍生性,也就是通过这个情境能够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思考这样的情境是否存在“华而不实”的状况,它蕴含了多少数学问题,激发了多少数学思考。我们要让所创设的情境,数学问题多一些,思考价值高一些。

二、既要重视高效活动,又要增加思考感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而课堂活动不但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且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并不是让人生畏、令人讨厌的,而是其乐融融、美妙至极的一件乐事。

但是,现实很多的课堂活动学生的“手”动了,“心”却未动,操作多了,气氛活跃了,可思考、感悟少了。只讲思路、讲方法、引导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把学生们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培养激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三、既要重视提问形式,又要创设交流机会

“思维从问题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置科学的问题,是师生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是师生的思想认识产生共鸣的纽带;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而新课程下的很多课堂提问成为了公开课的一种装饰,提出的问题没有质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只是随意的应和,不加以科学的、深度的引导,使得师生间没有思维得交流,造成课堂从表面看轰轰烈烈,但是却少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思维的有效提升,提问的积极作用也就转化成了消极作用。我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做到切口适量,具有数学含量,提一些看似简单却能揭示规律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更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利用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更要在学生回答出现偏差时及时地引导,学会与学生思维交流。这样既能让学生经历规律的生成过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概括性。

四、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教会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学会”不如“会学”,学会“会学”才能事半功倍。所谓学法指导,指的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首先,通过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提高学习效率,也必须学会预习。预习时尽量要求学生做到:1、在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基本的知识要点;2、适当做预习笔记即用笔在课本上初步勾划重点和自己难于理解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其次,通过指导学生课后复习,锻炼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复习,就是重温已学过的知识,它是巩固知识、防止遗忘的主要手段。再次,通过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系统图,把分散在章节中的知识“聚点成线、集线以面、结面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立体化。这样学生在运用起来才能做到切入一个“点”,清理一条“线”,拉开整个“面”,反馈一张“网”。可见,及时的归纳整理,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知识运用能力,更能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五、既要注重过程铺设,又要重视能力提升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44-01

在一次美术学习情况调查中发现,近七成以上的同学认为,学习美术就是画画,标准就是像不像,造成许多学生应付课堂教育的现象,他们对美术课感到迷茫和困惑,使学生丧失美术学习的自信心,学生难以体验到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造成真正需要培养的审美意识却没有得到加强。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对于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有着独特的见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爱好,使得学生十分乐意、积极主动参加绘画练习活动。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兴趣是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如果教师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去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从课的一开始便充满兴趣,并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与学生有关的学习生活美术创造,,以趣乐学,让学生处于一个自己要做,促进自己做好的一种状态。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所以,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与兴趣。

2.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

心理学家的研究曾告诉我们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坚持以人与知识的结合教学方式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学习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一对矛盾。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

4.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第3篇

新课改所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它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面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传统模式,融学习于活动中,寓乐于教育中,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以培养,是适应新时期教育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摸索、实践这种新的课堂学习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充满生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体育新课程标准内容的不确定,教学内容的可变化性,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强调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式的,运动技能占绝对优势,阻碍教师个人的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在体育课程标准中,教师将更多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注重学生在课中的地位与表现方式,因而,运动技能比例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内容(如游戏)的比例较大。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

那么在课堂中怎样才能有效的“放”,让“放”在课中体现的更加自然,更加合理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

1.要发挥体育骨干学生的作用,体育骨干的作用并不能局限于让学生简单地协助教师完成某些活动,而是让体育骨干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管理,更好地从学生的角度去安排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增强了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氛围和师生之间地亲和力,事半功倍地达到教学目标。

2.在进行“开放式”教学时,教师应把练习的目的要求,以及课所要达到的效果给学生一个较为明确的讲述,让学生在一定学习目标指引下,根据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练习,这里的学习领域可是“五大领域”中的二三个或是四五个,在教学环境与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出较为直观的练习方式,做到“有的放矢”确定学习目标,内容选择尽可能安排贴近学生实际,迎合学生自身要求,有一定实用性与趣味性较强的健身体育、娱乐体育、乡土体育、生活体育的内容。同时对场地器械布置、安全事项等要给予充分的布置,避免造成课堂混乱与发生安全事故。

3.在“开放式”教学策略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如何引导与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教师应在不断改进“教学意图”引导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空间、真正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自。同时,教师要有意设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去练习与学习。“开放式”教学课重点是培养学生想动、爱动、会动和会练、会判、会赏的自我健身能力。在课的当中教师并不是完全脱离学生,等同于“放羊式”教学,而应更加密切注意被“放”学生的活动情况,课堂氛围,以便随时提醒、调整,并给予及时必要的点拨与指导。

4.教师在实施“开放式”教学时应注意“开放”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形式上的开放,而是要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上进行综合性的“开放”,在这当中,“开放型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A、P、E”制评价体系下,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有的放矢的教学是保证《体育与健康课》能否被学生接受的关键。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坚持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小主人”,才能实现体育教学优质高效,才能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终身体育创造条件;只有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学练,培养他们自主、合作、创新的习惯,才能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作者单位:甘肃金昌金川公司第二中学

第4篇

一、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的四大优势

1.图文声像聚集变抽象为直观

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实现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集合,经过处理加工而形成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课件。由于能够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变一二种学习因素刺激为多种学习因素刺激,让学生多渠道接受信息,具有较强的课堂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高效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并能够做到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比如在高中地理必修①《地球在宇宙中》的“黄赤交角”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黄赤交角”是一个二面角,要理解它需要借助立体几何知识,由于立体几何课程安排在高二,因此对高一学生而言,要读懂和理解“黄赤交角”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可以借助一个三维动画,用两个平面分别代表赤道面和黄道面,让黄道平面沿着水平方向切入旋转的地球,再让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切入旋转的地球,形成一个二面角,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再比如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一既是教学重点又教学难点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它,教学中可助两个动画来辅助完成教学任务。一是借助一个地球公转动画示意图:地球在椭圆的轨道上公转,在地球公园轨道上分别标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和冬至日”的位置,地球公转到这四个位置时教师点击鼠标让地球停下,然后再放大画面就很清楚看出,地球在不同的公转轨道位置上太阳直射的纬度是不一样的。二是借助一个二维动画,教师利用鼠标控制,让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清楚地显示出来,通过边演示边讲解,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不仅能够引发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掌握教学重点。

2.有效地展现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

由于地理事象具有广远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学生很难到实地考察与体验。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手段只能实现从书本到书本,而地理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所教学的地理事象不受空间与时间、微观与宏观的限制,通过声音、图像、色彩、动画把地理教学所涉及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现象、情景、过程与联系等直观展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而生动、形象、具体、直观地感知和认知地理事象,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

3.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里地理教学信息传递的数量和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开发智力的效率。地理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量增加教学信息的传递,大幅度提高教学信息传递的速度,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可以优化地理课堂练习,大大缩短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学得生动、学的灵活、学的有趣,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地理教学课时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优化地理教学过程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因学生的个体不同,存在着接受能力、记忆速度、理解程度、掌握进度的个性差异。如有的学生擅长观察与想象,有的学生则见长于思考与表述,有的学生专长于应用与操作。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媒体,很难顾及到学生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地理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是应用互动式的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课件,可以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有效地选择地理教学内容的表述形式,选择地理教学的策略和进度,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取得进步,从而收到较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改进了教和学的互动方式,让师生的教与学的配合更加融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地理课堂学习中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地理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四个问题

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这一新生事物,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不能一强调教学手段要现代化了,不管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好不好,不论课型是否合适,也不问使用效果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就一律使用多媒体。客观来讲,不少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媒体运用不当或过滥的实际情况,这样既起不到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反而是削弱了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学校和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当下,在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教师用大量时间制作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课件,却忽视了对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的分析与准备,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这样做,课准备的很辛苦,但收效却不大。

2.课堂教学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整节课就站在计算机旁,成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放映员,教师生动的形体语言没有了,能够很好起到引导、启示和归纳总结作用的板书也不存在了,极大削弱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有的课堂教学课件制作粗糙而简单,常常是冗长的文本成了书本的翻版;有的课件则过于追求形式上展现,色彩变换频繁,动画繁多且杂乱,这样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只能突出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却很难起到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4.多媒体展现的教学内容速度过快,重点不突出,学生思维跟不上又无法做笔记,对学生的学习不但没有多少帮助,而且常常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学中不少学生反馈:“多媒体课堂教学就像放电影一样,教学内容一闪即过,知识点很难记住,根本没有办法做笔记;教学重点和难点还来不及完全理解就过去了,对学习没有太大帮助;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容量常常都比较大,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多数情况下都会加快播放和演示速度,而我们的思维却难以跟得上。”

可以这么认为,上述存在的4个问题在地理课堂教学手段变革过程中是很难避免的,新的教学手段应用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我相信,只要我们加强研讨,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与教训,所存在的问题完全是可以避免。

三、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要注重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多媒体课件自制与借用的关系。一个教师制作一个或几个成功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该说完全可以做到,但要成功制作一系列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就很难了,况且当下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掌握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再者,每个教师都各起炉灶,花费大量时间制作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为此,教师必须学会共享教学资源,做到自制课件与借用课件相结合,否则,教师就会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上。

必须强调的是,对借用他人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通常情况下都要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再创作。时下,可以借用他人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渠道很多,特别是互联网上有很多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供教师下载学习交流和借鉴。他人的课件不一定就适合,因为不同学校的校情、生情都不一样,再者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借用别人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同时,必须根据自己的讲课特点、风格,适当删减或添加教学内容或重新组织教学材料,通过自己的加工成为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情、生情并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具有个性化的好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

2.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要特别强调突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决不能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应该是用它来辅助地理课堂教学,让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能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和突破学习难点。

地理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不能只是文字、图像的简单展现,应该是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精心设计后展现。假如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只起到多媒体播放员的作用,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因为,教师的形体语言和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永远无法替代的。有的教学内容,比如地理图表等内容,运用多媒体表达出来就形象直观,就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好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有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板书和讲解更清楚更细致,就不一定非的用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了。事实上,有的知识在老师讲解、板书的过程就是学生灵感、思维、思想实现相互碰撞和形成的过程。

3.多媒体课件实际内容与外在形式的关系。事实表明,多媒体地理教学课件只有运用得当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为此,处理好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十分重要。既要注意多媒体课件的可观赏性,又要避免过多的感官刺激是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制作中首先要关注的问题。新颖活泼的画面、亮丽的背景颜色、可爱动画效果等外在形式确实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花样太多必定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冲淡学习内容,影响学生思维。那些如同教材的翻版而充满整个版面的冗长文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既单调又枯燥,实在没有使用的必要。

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应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要注重内容的充实,做到重点突出、画面简洁明快、字体清楚美观、动画效果恰到好处,切不可把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地理教科书的替代品。

第5篇

【摘 要】本文针对英语课堂的特点及学生情况,从课前组织、兴趣激发、动态模式、多元化评价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组织;兴趣;动态模式;多元化评价

学好英语是为了使用英语,英语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平台。怎样使英语课堂充满生机、达到良好的效果,笔者从以下几点做了一些浅显的思考:

1. 巧妙导课,激发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我们知道:“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上课前如何用较短的时间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让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这是我们许多同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况且,上课前几分钟课堂气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气氛和效果。如何在新授之前激发学生兴趣调节好课堂气氛呢?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巧妙导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孩子都喜欢做游戏、猜谜语、唱歌曲。在课前几分钟组织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重要特征,尽量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教学活动化,活动交际化。如手指游戏、动作模仿、唱歌曲、猜谜语、看图片、自由答问、闲谈交流等等。最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通过这些游戏和活动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引出所学新课的内容,同时也能制造一种学习气氛,帮助孩子们尽快进入学习英语的最佳状态。

2. 创设良好的动态模式 我们知道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只有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获得。因此在教学中,凡是能找到与教学相关实物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物进行展演尽量给学生最直观的真实感;同时对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相差较远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还原真实的色彩鲜明、生动具体的视听情景,使学生近距离的接触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此外录音机、情景对话、绕口令等能充分调动学生眼睛、耳朵、手等器官参与活动,很适合语言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灵活的过程,课堂教学艺术更是多种多样的,我想创设良好的动态模式,充分发挥各种手段的特长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激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情绪投入学习之中一定能使学习质量和效率得到很好地提升。

3. 注重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不论是课堂评价还是考试评价都应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全面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上评价语言不能单一、模棱两可,更不能挖苦讽刺,而应该以多元化、鼓励性、积极性的话语对学生进行评价。要突出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转变只重学习结果的错误;要尊重教育的不均衡性,转变不重视学生个体差异;要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有机结合。

教师要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报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善于从多个角度来观察、评价和接纳学生,重视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教师的评价才有分量,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

最后,笔者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组织一些有效的游戏活动,巧妙导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英语情境,使课堂教学模式动态化,把语言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英语知识,就一定能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6篇

一、新课程理念改变了语文教学现状

回顾过去,新课程理念确实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根本性变化。首先注重了语文教学人文性、实践性、民族性的学科特点,把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语文教育的总目的,使教学目标多元化,由一维的“知识性目标”拓展为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二改变了过去被动学习、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等,把着眼点放在“学生怎么学”的问题上。课堂上那种沉闷、无聊、乏味已荡然无存,在老师亲切期待的眼神下面,我们看到了学生时而在专注思考、时而在参与探究、时而展示自己的精彩场面,真是叫人拍手称快。

二、对现行语文课堂的几点冷静思考

最近,听了一些语文课,课堂上表现的泛化、浮躁引起我的思考。新课程经历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之后逐渐冷却下来,反思走过的路,我们感到: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在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弊端和偏颇。

1.过于追求新颖而忽视了文本

有些教师为了求新出彩,与众不同,上课就从课文中拎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或者干脆不读书,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去想象,有些问题与课文主旨并不相干,学生回答时言不及义,远离文本,内容空洞,结果失去了宝贵的教材资源,失去了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和读写训练机会,学生收效甚微。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说,不抓语言的语文教学是“半身不遂的教学”。语文教师必须依据课文特点,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揣摩语言,从中感悟其人文思想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然后,归纳整理全文,带领学生回味、品味、学习文章思想内容、写作方法。

2.过于追求主体而忽视了主导

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师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开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喜欢课文的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好吗?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学就用什么方法学。”老师站在那逐个肯定,“你说得真好”,“这种方法真好”,“那种方法也好”,表扬的泛化,使课堂教学非常浮躁。试想,这样的课堂还需要老师的存在吗?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又怎么体现呢?老师又怎样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呢?由于课堂上没有教师的主导,结果学生找不到方向感,东一句西一句,把原本有序的课文弄的支离破碎,课堂上教师缺失自我,没有价值,非常尴尬。

3.过于追求形式而忽视了实效

课堂上常常看到学生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的场面,有些问题提得很浮浅,根本没有讨论合作的价值,学生明明可以回答,也要在那装模做样地讨论几分钟,表面上看着很热闹,其实有价值的教学行为并不多,根本收不到教学实效,为了赶教学时髦而造成课堂浪费。讨论本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但必须先有问题,而且问题应该有挑战性,有讨论的必要性,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老师要去关注学生讨论的过程、讨论的效果。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有兴趣的学习方式,合作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的项目内容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合作分几步骤?分工是什么?合作应该让每个孩子有事可做,而不是让一部分孩子当“陪看者”。

4.过于追求情境而忽视了思考

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载体。情境教学使课堂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目的是引发学生情感和灵感的生成,引发深刻的思考和联想,深受学生欢迎,语文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创设情境。但有些老师在教学时却变了味,把情境当成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为了情境而设置情境,辛辛苦苦地准备情境,毫无价值,绕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还不如开门见山。因此,创设情境应重点考虑情境本身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隐含着教材内涵?是否有必要、有实效?是否促进学生思考?

三、新课程要求语文课堂必须实施有效教学

扎实、有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永远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通过什么途径达成目标”。为此,我们要明确究竟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一)有效课堂的教学特点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认识到:以评优为目的的中评不中用的课不是好课,它缺少对学生的考虑;只把知识目标作为出发点和归结点,知识传授准确无误的课,不一定是好课;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的课也不是好课;学生一统课堂,老师随声附和、没有调控的课更不是好课。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就是指课堂教学要符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摒弃低效、无效、负效的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里,更好地减负增效,促进学生最大的进步和发展。

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指导思想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在教学内容上着眼于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素养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动参与情绪;在教学方法上做到民主、尊重、和谐、亲切,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在学习方法上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会学”为目的;在教学效果上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理解消化当堂所学内容,学以致用,减轻负担,力求学生大面积丰收。

(二)有效课堂的教学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1)能否积极主动、充满兴致地参与学习。这是学生主体性的基本要求。具体表现为: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兴奋点,走进了字、词、句、段、篇的境界,参与到听、说、读、写、思的训练中,把师生传递的知能信息有选择地纳入或重组自己已有的知能结构。

(2)能否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地创造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有感而发,产生灵感;是否能向师生、向教材质疑问难;是否能大胆发表独到见解;是否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否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地合作式学习。课堂上是否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互动交流,其表现为讨论、互说、互评、互改、争辩等,还可以圈点、勾画、听记、比较、分析、归纳等,形成各种学法立体、灵活、适用的高效率学习方式。

2.对教师的评价

(1)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确定教学目标,有利于克服教师教学的盲目性,使教学过程有明确的方向感。重点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这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是一个丰满的生命体―语文素养。

(2)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否适度。教学内容应高于教材,教材只能是教学的“凭借”,而不能“死守”。教师要有大语文观,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全部,除了驾驭教材、定位准确外,还要适当迁移,大胆辐射,以增强人文性,激发趣味性,散发感染力。

(3)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优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要充分体现语文教育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形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4)教师的语文素养是否优秀。教师是否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教学语言是否生动有感染力,评价语言、过渡语言是否准确得体,板书是否美观有新意,表演是否惟妙惟肖,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到好处。

3.对课堂效果的评价

(1)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具体表现在学生轻松愉悦地获取了知识,有质有量,记忆深刻;教学目标取得满意的达成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吸引度;动态生成把握度等等。

(2)学生是否有较大的发展变化,具体表现在思想上是否受到启迪,开拓创新;思维是否得到发展;情感是否得到构建;个性是否得到张扬。

总之,课改的成败在课堂,聚焦课堂,关注有效是今后教学实践中永远值得探讨的主题,是提高语文教学整体质量的关键。

第7篇

    当前中学生物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但有不少学生轻视生物学习,甚至把生物课看成是负担,在此情况下如何从生物教学中寻找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搞好搞活教学是值得每一位生物教师深思的。作为一位初中的生物教师,对生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过担忧也有过困惑,我想更重要的是应该着重思考,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化生物课堂教学。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生物教学,谈一谈对优化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不成熟想法。

    一、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1、注重激励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接触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欣赏学生的主要舞台。在我们的生物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平时不完成作业;不遵守纪律……在你面前一无是处的学生可能比比皆是,我们可能会觉得他们多的是缺点,少的是优点,那么在这样一个教学环境下,我们该怎样改变学生的现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来喜欢生物课呢?几年的生物教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生物是一门非常讲究教学艺术的课程,一堂课教学任务可能有很多,但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们应该注重课堂氛围,融洽课堂气氛,注重在教学中激励学生,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8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调查问卷;案例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289-0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进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面对21世纪的挑战,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是增强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课堂教学在学校的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大量的教育活动都是通过课堂活动来实现的。王福利等(2000)对长春大学95级会计专业本科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反映,财会专业学生在业余时间阅读财务杂志和进行财会实践的比例只有12%,相当低。进一步调查反映,有学生表示理论与实际脱节太多,有学生表示不清楚选用哪些杂志比较好。这种调查结果到目前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专业知识的主要来源仍是课堂教学,学生自学及实践的能力仍未得到有效提高,对前沿课题的了解只能来自任课教师的课堂传授。

基于课堂教学对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性,那么目前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是否满足学校应用型培养目标的需要?能否能满足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若不满足主要问题与不足在哪里?该如何进行改革?对于目前课堂教学已进行的改革,从教学活动参与者之一学生的角度又有哪些诉求呢?基于此种考虑,我们组织了问卷调查,收获颇丰。本次调查是三江商科教学模式创新团队的阶段工作,本文从调查问卷的角度来探讨商科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结果

我们的调查对象涉及学校商学院财会系、市场营销系、工商管理系7个行政班级,一、二、三个年级的学生,实施方法是以三江商科教学模式课题组名义,在《财务管理》、《生产运营》等课程进行中发放的。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281份,有效回收率是85%。

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到“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缺陷”,“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改革方式”,“对案例教学的态度”,“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反映课堂教学相关情况的主要调查结果(见下页表)。

若本次调查是学生对课堂教学认识的真实反映,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直观看到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缺陷有一定认识。55.56%的学生认为传统课堂教学可能导致理论脱离实际,这与我们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相悖的。36.67%的学生反映传统课堂教学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的情况。特别是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准则、制度处于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中,存在知识的更新,有时教材也未必能做到同步更新,这就要求教师能将不断更新的知识融入到授课内容中,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前沿的介绍,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和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信念。44.44%的学生反映教学方法呆板。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单项的信息输出,忽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抑制了教学互动,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听、写、背、考过程中,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厌学情绪,导致课堂教学过程演变成学习主体缺位的纯粹的教师行为。存在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的情况下,课堂教学要实现能力培养目标就比较困难了,70%的学生反映传统课堂教学不能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从此次调查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学生对课堂教学改革是欢迎的,并对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等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67.7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有助于课堂教学改革,77.78%的学生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压缩理论讲授时间,增加课内实践环节,同时55.56%的学生认为需开实验课。

由于此次调查问卷针对的不仅是课堂教学,因此对改进课堂教学的其他方式在调查问卷中就没有详细展开。综合教学双方对改进课堂教学的愿景,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需大力推进案例教学,注意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增加课内实践教学,引进财经要闻评论;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商科教育界与职业界的联系与互动。

(一)大力推进案例教学,注意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此次调查中98%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持肯定的态度。在案例教学中老师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案例,进行周密的安排,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案例的不同事项进行分析讨论,并进行恰当点评,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案例教学后,63.33%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掌握更深刻,55.56%的学生对企业实际情况更了解了,64.44%的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54.44%的学生认为演讲能力得到锻炼,70%的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

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上,案例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也是目前推进案例教学所遇到的一个障碍。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是发生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1918年左右,在哈佛大学商学院把案例方法用在管理教学上。正是哈佛商学院对案例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和实施,尤其是使用这种方法为社会培养的大量杰出的工商界骄子,使得案例教学法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目前商科大量成熟的案例来自于国外,而国外的法律规范、经济事项处理原则与中国并不完全一样,为学生理解案例背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带来了困难。调查也表明:55.56%的学生要求案例能贴合自己的理解水平,87.78%的学生要求多采用本土企业案例,78.89%要求案例能贴近培养目标,53.33%的学生建议多采用综合案例。目前在中国还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负责整理和研究商科教学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积累,根据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对本土企业案例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需要。

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上,还要注意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结合。对于“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讲,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内在要求。在大专院校商科类专业就读的学生,是经济管理人才的预备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学生即使专业知识过硬,也不能成长为胜任本职工作的优秀人才。而经济管理人才若存在职业道德缺失有可能会给国家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无数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是他们的职业道德情感、道德观念、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初步形成的时期,所以大专院校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具有基础地位。但职业道德条款本身就已经比较枯燥、抽象,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容易走神,不容易真正领会。但若在案例教学中引进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条款,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二)增加课内实践教学,引进财经要闻评论

在对课堂教学改革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时,有77.7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压缩课堂理论讲授时间,增加课内实践教学。这种呼声占各种课堂教学改革方式之首,这也是我们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没有意料到的。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全国各类高校商科专业都把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作为突破口,以期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我校也在很多环节加强了实践教学,每学期最后两周时间作为实践周,集中进行实践教学。开设模拟实习课程,建立实习基地。这些措施的采取,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发挥了很大作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同时也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就是要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结合实践教学。这次问卷的调查结果也反映了这点。安排实践教学周进行模拟实习,虽然能保证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但毕竟这样的集中模拟实习是在理论课程结束后才进行的,可能有些要点学生已经有所淡忘,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加了难度。通过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要求课程课内实践教学的时间与比例,让老师在课程教学中有计划地压缩部分理论讲授时间,融入实践教学。既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又增加了学生对企业实际的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商科类专业的很多课程如《财务管理》、《生产运营》、《西方经济学》、《证券投资学》、《经济法》等与社会热点财经要闻的关系很紧密。若能在每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安排一次10分钟左右的财经要闻评论,事先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口才表达能力。

(三)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商科教育界与职业界的联系与互动

看似师资队伍建设不是课堂教学直接改革方式,但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本质影响因素。课堂教学水平的改革归根到底是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中国高等学校中从事商科教学的教师多数没有实际专业工作经验,有些教师虽然在理论研究中造诣很高,但对实务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却知之甚少。多数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完全依靠自我学习,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再教育机制。这使得我们的教学很大程度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对具体实务处理的教学还比较薄弱。有鉴于此,从师资队伍建设层面来讲,要切实推动教师的继续教育。针对新准则、新制度以及会计实务和理论新问题能组织业务培训班或研讨班;组织专家对学科前沿进行讲座;举办讲座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校外各类学术会议。商科大部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逐步提高教师的实务操作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在中国,商科教育界与职业界还缺乏长期的、有效的沟通和联系。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可以实施“请近来,走出去”的师资队伍建设措施。一方面,学校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校园,承担一些实务工作,并在一些政策措施上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吸收一部分出色的专业实务工作者,作为学校的兼职或专职教师,承担学校实践环节的教学。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将为专业课程带来不同的现实内容,同时他们带来的真实数据也将有力地支持高校的理论研究。他们的加入也推动了教育界与职业界的联系与互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有了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优秀师资队伍做保障,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推进案例教学,注意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同时增加课内实践教学,引进财经要闻评论,将会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慧璞.新环境下会计本科教育的探讨[J].上海管理科学:学术版,2007,(4).

[2]相子国.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1).

[3]顾艳.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探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8).

[4]顾艳.改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当代经理人,2006,(35).

[5]姚颐,等.中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会计研究,2007,(8).

[6]张思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财会月刊,2005,(7).

第9篇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重要学科。《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不仅仅是培养语文技能的学科,更应该是培养情感、陶冶性情、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情境

一、语文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地看、耐心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使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使学生能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语文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和欣赏学生,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教师还应鼓励和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二、语文教师应该扮演好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角色。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认真演好自己的角色,我们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使语文交流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语文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开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创造的强烈动机,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语文知识的意义。另外,对于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也十分重要,我们语文教师要及时地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及时做出科学的评价,做出有根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决策,而这也正符合了哲学原理中“否定之否定规律”。

三、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教学。现在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社会上,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比较推崇的能力,而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很好的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式教学的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效率高。开展小组合作研讨形式为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反馈,提供学习的优势互补.为激活思维火花创设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对小组讨论应提出明确的讨论要求,要求学生学会仔细倾听,学会清晰表达,尝试帮助纠正;小组成员的组成可由教师指定也可自由组合但相对稳定,每组的学生学习基础上中下结合,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担任讲述者和评判者,使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这样可使学生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吸取同伴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小组交流既可使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也可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对原来模糊不清甚至错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思考、澄清,正确的认识最终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对语文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此同时,每个同学都会获得成功或失败的亲身体验。

四、语文教师应该营造语文教学情境。有人说过:语文是进行素质教育最有效的一门学科。语文课本里大多都是声情并茂的好文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语文课本情境故事化、活动化、生活化,调动起学生内部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感受和兴趣,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这样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思路,促进语文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样做还可以培养情感、陶冶性情、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对学生今后的影响不可忽视。

五、语文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是语文研究性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明确,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要明确教学目标,就要加强对教材及学生的研究,做到三个熟悉:一是熟悉《课程标准》,二是熟悉教材,三是熟悉学生。其实,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紧紧扣住这一点。我认为语文综合素质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很多同仁可能认为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还在谈“听说读写”,是不是有点落后于形势。其实,听说读写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基石。我们常说厚积而薄发,没有厚实的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根本无从谈所谓的创新能力的培养。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前人们总是觉得语文教学应该更多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多注重知识的传承性,从而忽略了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一旦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老师,就会无所适从,不能再自觉的学习。这应该说是教学的一种误区。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六、语文教师要做好语文教学指导。本人认为,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应增加一些富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语文活动,教师可指导学生用简单的语文术语表达思想,有层次地说明思考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教师还可以尝试指导学生拟定小论文,研究小课题,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反思自己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多种形式连贯、清楚地向同学、教师或其他人传达自己的语文思想。此外,课外阅读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块重要的阵地。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实践语文教师应培养初中生自学语文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养成博览和精渎的习惯。并学会做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质疑问难,促进对语文知识理解的深化。

总之,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是全面了解并完全信任学生的人;是能对学生充分发展潜能充满信心的人,语文教师应该用激情来感染自己,感染学生,感染课堂.甚至感染整个校园.

第10篇

物理课堂实验教学应用物理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新课程。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源泉,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最具有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能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作为帮助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而如今大部分学校的物理课堂上要么没有实验,要么就是教师让自己的演示实验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因此,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怎样全面、合理体现课改精神,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实验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得到了逐步加强。它极大地提高着物理教学水平,与时展对人才的要求极其适应。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创新实验,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在此过程中,我认识到:加强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搞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前提和保证。

一、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

培养创新精神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良好的实验环境就要放手让学生去做、去动脑、去探究“发现”,得出结论。尽管让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呆板的课堂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有不怕失败和出错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动手的实验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反之,教师过多干预的实验环境则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试想,一个在课堂上缩手缩脚、不敢动手的学生,怎么会有创造性思维的萌发,哪里又会有创造精神呢?

我在教学《摆的秘密》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搜集实验材料,分组进行操作实验后各组进行实验汇报。来探究钟摆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在激烈的探究活动中有了各自的切身体验,“我知道了!”当那一声喊起的时候,他们就从成功中体会到了喜悦,这种成功促使同学们由一种思维飞跃到另一种思维,这种飞跃式思维质的飞跃,即创新。

二、借助情境对情趣的牵动,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体的不同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不同形式映像接收时具有不同的心理反映:持续、单调、缺乏变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会造成学生大脑疲倦、兴趣下降和反应能力衰退;而新颖别致、别开生面、丰富多彩、富有变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会使学生大脑兴奋、兴趣盎然、精神集中、会获得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如何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最佳的教学策略是很重要的。物理课课堂教学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阶段的预设是教师创设良好课堂情境的最好契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启动课堂教学内在活力的原动力。

例如,在进行《光的传播》这一课时,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发现和了解到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基础上,在第二课时上课开始,我先把“小孔成像”实验展示给同学,然后让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看到纸屏上出现倒立的像,并且发现这种倒像大小变化与纸屏和硬纸板的远近有关。这种新奇现象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从而使课堂呈现出同学之间相互争议、相互探究的活跃气氛。

物理课课堂教学,老师精心预设,尽可能让知识找到他的原型来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从这些真实现象中发现问题,并面对这些问题积极主动地寻求最佳的学习途径,选择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分析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样,就会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创造良好环境。

三、注重感性实验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教材以实验操作构建知识点作为物理课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强调了实验对知识的支撑作用。突出了科学课程实践性、科学性的鲜明特点。物理教材中的每一课时都有围绕新知识点而出现的实验操作课题为学生在课堂探究新知提供了必须的实验活动。这些实验活动所需的器材简易、实验方法简单,可实施性强,给学生进行有成效的实验活动提供了完全的可能。学生按着操作规程,几乎可以独自完成实验课题,不过实验出现的新奇现象有时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是难以作出正确的科学解释的。学生常常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停留在表层片面的感性阶段上,甚至认识的差异性有时使学生们产生种种困惑,结论上难以达到共识。这就需要给予学生提供更广阔合作探究的空间,致力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实验操作到新知识生成的过程中,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具有理性思维的判断能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事物感性表面到理性实质认识过程,它是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强化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

四、善于挖掘教材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凭借,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今天,老师作为教材的使用者如何面对教材,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能否科学合理的开发使用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名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对新课程标准对本学科总体要求的理解程度。我认为,物理课堂教学就应该打破传统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在教材开发和使用方面有一个全新的突破。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勇气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实现超越自我,实现根据物理学科自身特点挖掘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学改革,这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关于挖掘教材,开发学生智力,老师应该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

1.正确处理好挖掘教材与课本教材的关系

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挖掘、开发的教材是对课本教材的补充和整合。他是建立在老师尊重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加工的产物。所以说,挖掘教材并不等同于扔掉教材,任何只教教材和脱离教材的课堂教学都是机械的、片面的、不科学的。

2.正确处理好整体提高和个体开发的关系

由于学生文化水准、生活经验、个体智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学生在各种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所以,老师在实验活动中既要着眼于整体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又要注重个别学生智能的开发和提高。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以学生得益的多少为评价标准,以学生能力的成长为目标。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没有现成的教法和学法,需要我们广大的物理教师共同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许勤.高中物理教学和高考复习的几点做法[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3,(1-2).

[2]刘剑.利用物理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9,(05).

第11篇

英语课堂;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134-02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1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

长期以来,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研究的课题。因为我深知:Well begun is half done。所以几年来,我采用了各种教学手段, 力求寻找到最佳的方式。例如:(1 )由复习单词导入课文。(2)由老师介绍课文的背景材料 或简单地先复述课文。(3)由课文的内容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先作简单的讨论。(4)如果课文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则让一组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讲解课文之前先行表演。现代教学论强调的是:creative , 要求的是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既能拓宽思路,又能以最佳状态进入课文的学习。近一学期我尝试 了一种新的手段导入课文,学生热情高,进入角色快。以大家都熟悉的足球“Soccer” 为例:在学课文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When you hear or see the word“soccer/football”,what's the first word or expression appearing in your mind?

问题很简单,主题也熟悉,因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并纷纷展开 各自的联想。我把他们的联想 ——罗列在黑板上,归纳在不同的板块中,便于总结:从黑板上罗列的内容来看,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联想是丰富的,几乎人人参与,且无重复。虽然由于时间与黑板大小关系,展示的还只是学生说出的大部分的联想,但已能看出它基本上覆盖了课文的内容。在以后课文的学习中, 无论是掌握课文的质量还是速度,都是令人鼓舞的。

2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

说起课堂教学,人们就会想到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业。课堂活动为:(1 )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2)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3)读:读课文(4) 写:作业巩固。无可厚非, 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已习惯此教学方式。 但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 学生为学而学,一个字“苦”。

2.1建立全新的脑图。 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的学习方式。我们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 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 象形式出现时,他们学得最容易,最好。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通过交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觉/动觉学习者: 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美国马里兰州洛克 维勒斯特市 特殊诊断研究公司董事林恩·奥伯来恩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运动时学得最好,而大多数成年人则有视觉偏爱。但是,我们中大多数人把所有三种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只有当我们把大脑的许多巨大能量连接起来时,才能学得更快更好。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运用不止一个感观进行学习,尽量通过其它感观牢记信息。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一行一行地记笔记,但大脑不是以此方式运作的。大脑是将信息存储在树状的树突上的 ,它以类型和关联存储信息。因而,当你用大脑自身的记忆方法工作,你就会学得容易,迅速。 我尝试在课堂上不让学生作记录,而是跟着我一起画脑图——用树状结构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把整篇课文勾画 成一幅脑图。

2.1.1在黑板的中央开始文章的主题(通常是课文的标题)。

2.1.2然后画出从主题分散出来的分支(各个不同的章节)。

2.1.3对于每个要点,通常只用一个词,词组或一个符号来记录。

2.1.4将相关的内容放到同一个分支上。

2.1.5对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2.1.6每完成一个分支,可用框将其框上。

以课文“Buying Books” 为例: 一看题目就知道这篇课文不是人物传记,也不是一则故事。因而段落前后既无必然联系,也无故事发展的必然线索。课文读懂不难,但要牢记却也不易。因此,我就把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并且展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

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根据脑图理解全篇课文后表示,他们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2.2创设多位一体格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 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地,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学生如发生厌倦感,任其加深,那他上课时就 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最积极的学生上课期间有时也会跑神或心不在焉。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思路重入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想集中, 我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味地亲自在黑板上罗列 key words或画出 脑图来让学生复述。我采取了让学生眼、耳、口、手并用的新的教学方法。

3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着悬念

第12篇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教育,爱在教育中怎么体现呢?

1.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绪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2.对待学生要温和、微笑、多赞扬。微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关心和爱护,是一种“爱”的表现。实践也证明,教师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感爱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每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因而采取批评的方式应是在理解、尊重、宽容、善待的基础上,要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是对他们由衷的爱护和帮助。

二、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勤修师德,苦练基本功,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寓教于乐。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以洒脱的仪表、文雅大方的举止、简洁幽默的谈吐吸引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轻松愉快的表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中愉快自然地操练,不断提高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教唱英文歌;用学生大致能够听懂的英语讲个幽默、笑话、小故事、谚语;或由学生进行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对话;集体做一个游戏或唱一首英语歌曲等,从而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气氛,激发兴趣,达到教学前的预热效果。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教学。有了情景,学生印象才深刻,声、形、意才能有机结合,学生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根据不同的情况,下课前可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放一遍课文录音,让学生小结一下课堂主要内容,唱一首歌曲等。一堂课,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注意在互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倍增。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师执行教学目标,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英语教学的重心应放在课内,向45分钟要质量。实践证明: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乏味的,即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会逐渐失去它的魅力。为了激发、保持和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探索与之相应的好的教学方法。

倡导“任务型”教学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学习活动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使用他们掌握的所有外语知识和一切手段进行交流,以达到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目的。任务的形式可以是列一个名单,猜一个谜,做一个游戏,进行一次简短采访,交流彼此的观点或经验,甚至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语法练习等。《新课标》提倡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四、建立公正合理的多元激励性评价机制

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典型的是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即学习档案袋。它用于收集学生平时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行为——如入学考试情况;优秀的作业;原始录音;教师与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评语;自己或同学对其学习态度、方法与效果的评价意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