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行业报告

旅游行业报告

时间:2023-06-06 08:58: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行业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行业报告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旅游英语;就业调查;高质量就业

旅游业已成为当今全球的热点产业。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加上欧洲债务危机影响,2011年以来全球旅游业仍然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上半年国际旅游者达4.4亿人次,同比增长4.5%。而在国内,旅游业被放到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中国旅游也正以强劲的势头向前迈进。上半年,我国累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 6627.12万人次,同比增长1.15%,出境旅游人数为约为3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9%。[1]由此可以看到,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但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相对比较匮乏,尤其是涉外旅游从业人员。这对旅游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于旅游外语类人才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对就业现状进行探析,以期对高职高专旅游外语类学生更好地融入旅游行业,提高就业质量有更大的帮助。

一、对旅游英语专业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独立建制的旅游院校,也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院校,被业界称誉为中国旅游院校的“黄埔军校”。在26年的办学历程中。为我国旅游业提供了大量的旅游从业人员。而其中的旅游英语专业与学校在1985年同时诞生,是全区高等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同类专业,也是自治区级优质专业。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比例,尤其是从1999年起连续六年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签约率均超过90%,年度就业率达到100%。但近年来,旅游英语专业就业率有所下滑,从事旅游业的毕业生比率也在降低,学生择业的方向分流扩大。

根据以上图显示,2007年到2010年四年中一次性就业率为99.37%、96.6%、94.31%、90.4%,当年毕业时未就业人数逐年增加;选择从事旅行社和酒店等行业的旅游相关工作的学生从2007的58%下降到2009年的43%。其他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公司、学校、机关等单位。10%左右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降幅虽然看起来不大,但是却值得重视。而且近年进行毕业生追踪调查中显示,已从事旅游业的毕业生到该年12月有超过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学生选择离开原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毕业生就业的不稳定性,也说明了旅游行业人才流失比例较大。从以上的情况调查不难看出,如此紧缺人才的旅游行业中,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之后选择旅游相关行业作为职业的比例还不足一半。根据当前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高职高专在获得高就业率的同时,如何进行高质量就业?这是我们旅游英语专业当前最需要的探索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旅游英语专业高质量就业探索

什么是高质量就业?高质量就业可以理解为实现“满足生活,而且有乐趣的职业”。它有以下五大特征:1.就业面向好、专业对口;2.岗位定位“高技能”;3.劳动有保障、薪酬高;4.毕业生具有较好的职业发展空间;5.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也高。[2](P. 25-26) 而根据现状,目前离高质量就业还有很大差距。要进行高职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必须先明确影响高质量就业的因素。虽然影响因素很多,但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学生方面主要是就业观念、职业素养等,学校方面主要是办学水平、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就业工作的有效性等。另外,社会经济形势、企业的用人机制以及社会对高职生的态度等,也对高职就业质量的好坏有较大影响。下面主要从学校方面,就如何进行高质量就业进行分析探索:

(一)做好高职学生学习生涯的求职服务

求职服务应该贯穿在高职的整个教学计划之中。具体包括了职业发展规划、辅导求职策略、辅导面试技巧、辅导简历写作、组织招聘会、招聘需求与薪资信息等。在麦可思公布的《2010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中显示高达 1/3的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提供的求职服务没有任何帮助。求职服务的有效性需要得到注意和改善。[3](P. 64-72)求职服务应该从“入学教育”时就开始。特别是职业规划教育,应在入学教育时,结合专业介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高职三年分阶段安排就业指导课程,将课程与求职服务融合一体。大一教育的重点是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规划;大二重点是开展社会实践或实习,使他们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用人需求,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大三的重点是进行就业辅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实现“人职匹配”。专家讲座、毕业生回校报告等形式穿插其中。旅游英语专业根据学校安排,已从2009级学生开始将求职服务纳入了教学计划当中。

(二)创新“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是高职高专的特色模式。作为旅游外语类专业可以通过国内外旅游企业合作办学,特别是国外连锁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提升旅游行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成就感。结合区域发展和企业需要,实行“分段式”、“多学期”、“工学交替”等形式,校企合作育人,强化企业对教学计划、课程实施、顶岗实习的责任,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桂林旅专这几年建设起了校内、国内、境外三种实训实习基地,2010、2011年都尝试将学生在第三、四个学期向美国企业输送实习生,并且开拓了新加坡、美国、迪拜、澳门、老挝等境外英语专业就业市场。国际知名酒店、国际邮轮等企业也纷至沓来招聘毕业生。旅游英语专业应把握好学校这些平台,打造订单班和境外实习项目,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不断优化就业基地,逐步推行“顶岗实习与就业的结合”的制度,大力推进“外企定向订单式”培养,逐步实现校企合作的“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积极拓展创业的途径,以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

(三)加强优秀教学团队的打造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灵魂,也是高质量教学的关键。因此,建立一支具备较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显得尤为必要。专职教师应既懂英语又懂旅游,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行业从业经验。兼职教师应是长期工作在旅游行业一线的从业人员。要充分发挥这些人的专业特长和实际操作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及其对旅游行业前沿最新动态的了解与把握,在向学生教授一些操作技能性较强和实践经验较多的课程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形成学生的岗位意识和职业习惯。[4](P. 68-69)经过几年的培养,目前旅英专业7名教师已经形成了100%的“双师型”梯队,也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2011年旅英专业被评为校级优秀团队,更通过世界旅游组织旅游质量教育认证,标志着该专业教学水平到达了国际水准。但是一个优秀的团队还需要优秀的教学名师,这是团队未来的努力方向。

(四)优化课程设置,强化教学实践

旅游英语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学中做、做中学”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职业良好的职业素养。根据实际情况,旅游英语专业应增设形体训练、公共艺术课,培养学生的外在素质,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增加优势。而在实习实训环节,旅英专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在校内外资源进行相关培训。在校内,可以利用模拟导游实验室,对桂林乃至全国的著名旅游景点进行英汉讲解、文化内涵的挖掘;在校外,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提供了众多的实习实训基地,如桂林漓江风景区、象鼻山景区等旅游景区。专业老师可利用节假日带队进行实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缩短学生上岗适应时间,真正达到产学结合的优良效果。

(五)设立“双导师制”的就业培养模式

设立“双导师制”的就业培养模式是强化就业队伍,实行校企合作,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双导师制指一名学生有校内、校外两名导师,在教学过程中,两位导师各司其职。校内导师在学校内主要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指导等;校外导师侧重学生在课堂外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在顶岗实习中强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协调沟通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训练。[5] (P.75-77) “双导师制”构建了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学生的一系列载体,建立了学生实习、就业的长效互动机制。学生通过工学结合模式到旅行社、酒店、景区等企业进行“全真环境”下的实习,在校外企业家导师的系统指导下,充分感受实务工作环境,熟悉工作流程,全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诚信品质、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素质要素为一体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学生通过校外企业家导师的长期系统指导和现场实景式实习,不仅可以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表现优秀的学生还可以有更多机会得到企业家导师和企业的认同,并在企业家导师的推荐下和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双导师培养模式较好地达到了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的对接,毕业生达到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2011年2季度中国旅游业分析报告[EB/OL].res.省略/IndustryReport/2011-9-30/1193022263_2.shtml 2011-10-08.

[2]李佩禹,刘炳展.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 2011 , (12 ).

[3]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0 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 2010,(21).

第2篇

 

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该如何学习,什么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我们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应该怎样学习?我觉得,应当做到几下几点:在上课之前把整本教材像看文学作品一样通读一遍;上课认真听老师讲的内容;时不时地记一些笔记。以上这些只是基本,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一、三维立体学习法

 

这里我要说的是一个三维立体学习法。欧洲学者费奥和博迈森提出的学习立体模型,该模型把学习分成三个维度,即实践性,交往性,和自主性。

 

(一)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不用老师逼迫,自己主动学习,上课时,主动把老师讲的不懂的或需要深入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下课通过网络、书籍、图书馆等深入了解信息和知识。这一点我们的学生做的不够好,认为只把老师讲的记下来就行了,考试及格就可以了,记住,你学的东西是你自己的,别人带不走,抢不去,天长日久的积累就是你的资源和财富,应付和对付到最后你什么都没有,白白溜走了时间。

 

(二)交往学习

 

所谓交往学习,就是知识不是你自己一个人在学,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学,有很多好处:不但能倾听别人的经验、方法,取长补短,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便于今后在职场上快速融入团队。这就是为什么教师上课时要给学生分组,分组讨论,分组做一个调研报告,分组模拟一个操作等,希望同学们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在分组作业时能发挥每一位同学的作用,不要搭便车。

 

(三)实践学习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专业,学生们不单单要学习饭店的发展历史,还要学习前厅部、宴会部的一线员工是如何服务的,不仅要学习导游的工作流程,讲解技巧,更要在实践中体会、琢磨。

 

本文重点谈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如何增强学习的实践性。

 

二、如何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一)增强课后扩展阅读

 

1、国家旅游局官网

 

这里不但有旅游业的实时焦点新闻,还有相关旅游统计公报,各省旅游要闻等,是了解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最佳途径。另外,浏览各省旅游局的官网,更可详细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状态,以及最新的产业政策等。如:辽宁旅游政务网,辽宁旅游资讯网。

 

2、各类旅游报刊杂志

 

《中国旅游报》是中国唯一的全国性旅游行业报。建议班级订阅一份,互相传阅。一些可读性强的相关旅游杂志,主要从旅游者的角度,图文并茂,感悟旅游目的地的精彩,经常阅读,练就旅游达人。如:国家地理、中国国家旅游、旅行者、悦旅、旅游时代、旅游纵览、旅游情报、世界、华夏地理等。

 

3、互联网与旅游业结合的新业态

 

学生要了解目前旅游业发展的水泥加鼠标的新业态,尤其是在线旅游运营商的发展,这些旅游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是怎样的,发展趋势如何,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才。如:携程、艺龙、同程、去哪儿、途牛等。

 

(二)多与学长沟通

 

著名职场励志书《你能行》的作者,北京优可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老可曾在这本书中写到他请职业规划师给在校的大学生提一点建议时,那位规划师毫不犹豫地说“在大一的时候认识20个师兄师姐,这样你就可以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可以从他们那里完成自己的职业兴趣探索,从而尽早判断你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建议同学们多和老师沟通,了解毕业生的去向和联系方式,向他们去取经。或由他们介绍给行业内的前辈、精英,平时多沟通,交流,了解行业动态、发展以及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

 

(三)学习课程时的及时实践

 

有一些同学抱怨毕业后到旅游企业的工作都是一线服务员,我们是本科生,还有许多专科生也在那做,真是大材小用,本科学生毕业后当服务员?有这种想法的同学不少!想一想,专科生比我们本科生学的更专,工作后上手快,相比之下,我们本科生年龄比人家大,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有一些同学说,我们不是学旅游管理的吗,我们毕业之后不是要当管理人员的吗,同学们,管理不是空中花,管理要接地气,任何管理者都要从一线做起,了解操作流程,方法、技巧,这样才能去管人,所谓管人就是让人去做好事,如果你连这个事是怎么做的都不知道,那又怎么去管理呢。

 

那问题就来了。我们本科生如何赶超时间要比专科生做的好。随时实践!不要等到大四实习时老师给你安排一个岗位,那时候就太晚了,去什么方向的旅游企业,酒店、旅行社、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涉外保险、旅游景区?不实践,哪个是你喜欢的你自己也不晓得,即使选择了一个大的方向,现在实习的时候也都是双选,企业选不选你还不一定呢,这是不是就丧失了去你心仪的企业的机会。所以,建议在平时要随时去实践。这种实践包括:

 

1、老师在课堂上留的调研报告

 

比如在讲旅游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时,留了一个调研报告,调查一下酒店行业和旅行社行业人员流失情况,其实,不光是让大家完成一个调研报告,更注重的是让同学们有一个和企业接触的任务,逼迫大家主动接触企业,了解行业动态,并向企业展示优良的自我形象和学校形象。实践证明,这种形式非常不错,学生做完调研回来,向老师汇报,有一个旅行社非常看好我们的学生,并欢迎学生课后做兼职实习。又有一个知名旅行社的客户经理看到我们学生的风采后,特意打电话给老师,让老师推荐10余个优秀毕业学生到企业实习。此种实践方法的效果是看得见的。还有一些学生在完成该作业时,时常有企业人员不接待的现象,万事开头难,慢慢来,一定行的,这样,学生锻炼了胆识,磨练了意志,懂得了如何与人沟通。一份调查报告作业的内涵是多么丰富啊。这样,在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学原理与实务等多门课程上,以作业形式丰富学生实践经历是一种非常好的表现形式。

 

2、课程内的参观实践

 

在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学原理与实务,饭店管理、旅游开发与规划等课程上,都设计一些参观课程,并听取相关业界人士的讲座,增加对业界的了解。

 

3、模拟实践环节

 

根据相关课程,设置了导游模拟训练,酒店和客房模拟训练等模拟实践环节,通过对相关岗位的模拟操作,达到领悟技能、流程的目的。

 

(四)寒暑假的短期兼职

 

有些学生在寒暑假时无事可做。我觉得这个时候的时间比较紧凑,是一个在行业体验实践的好机会。尤其是在暑假,这个时候是旅游旺季,旅行社和酒店的人员都比较缺,容易找到兼职机会。通过一两个月的实习,基本能了解和掌握实习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服务流程,并对该行业有大致了解,不但能把老师在学校对该门专业课的讲解深入体会,更能发现实践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便于回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与我校有着很好合作基础的沈阳故宫旅行社,每年到旅游旺季都会招收一些兼职景区导游员,这时我就会为他们推荐一些优秀在校学生,通过旅行社的反馈,我校学生表现非常优秀,其中有同学还获得了游客的表扬信,从在该旅行社实习的学生的导游技能看,要比没有去实习的同学高出很多。以后行业内发的机会更多。

 

(五)毕业实习

 

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旅游管理专业从2010级的学生开始实行三加一的人才的新模式。所谓三加一教学方式,即在有效的四年制本科学习中,集中三年时间学习理论课,最后一年进行实践锻练和毕业论文。加强学生在校最后一年的实践环节,使学生能综合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强旅游管理与服务意识,提高从事旅游管理与服务的实践能力。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积极创建各类实习基地,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在时间上采取“3+1”的新学制,第一,专业实习必须从第六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开始,必须在一个实习单位实习满规定时间(酒店、餐饮满6个月或达到6个月的工作量;旅行社满3个月),不同实习单位实习时间不可以累计。实习时间不满的学生,其实习成绩作零分处理,并按规定重新安排实习。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实践考核体系。制定了实习管理与评估管理办法,使校外分散实习能够落实到实处,保证了实习计划的完成和实习质量。第二,要求毕业论文与专业实习内容相结合,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及时总结经验,以便于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

 

通过“三加一”教学模式,本专业教学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一方面,是实习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和提高;另一方面,是毕业论文的质量得到提高,旅游管理专业2010届、2011届绝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是结合实习岗位相关内容写的,所以毕业论文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言之有物,质量普遍较好。

 

(六)参加各种旅游学术会议、讲座

 

学生通过参加一些旅游学术会议、讲座,或网络上搜索观看一些讲座视频,增加对旅游行业发展的深深层次了解,同时增加和同行业界的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七)参加各种旅游服务大赛

 

通过参加学校、省市级的各类旅游职业大赛等,锻炼学生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同时也增加了行业对我校及学生的认可,进一步促进就业。

第3篇

关键词: 服务行业 英语应用 现状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而在这个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全球化的时代,各个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因此,以沟通交流作为纽带的服务行业需要发生新一轮的变革。如果不懂外语,经济发展的交流与互动则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的大力培养已经迫在眉睫,并将为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扫清障碍。

一、服务业的含义及地位

1.服务业的含义

对于服务业的概念一直存在些许的争议,但基本概括起来就是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公民的行业,而服务于社会是指凭借一定技术、设备、工具、信息等来对人们的生活进行各种服务的。

按照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方法,服务业主要包括11大类:商务服务(其中又分为专业服务、计算机服务、干租服务等类别);通讯服务(其中又分为邮政服务、速递服务、电信服务、视听服务等类别);建筑和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其中又分为佣金服务、批发服务、零售服务、特许经营服务等类别);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其中又分为保险和保险相关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证券服务等类别);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和社会服务;旅游和与旅行相关的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中又分为海运服务、内河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航天运输服务、铁路运输服务、公路运输服务、管道运输服务、运输辅助服务等类型)。

服务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基本区别是,服务业生产的是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

2.服务业的地位

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经过几十年的调整与完善,经济发展迅猛,但各个产业的发展变化仍旧出现不平衡现象,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服务行业。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仅仅占40%,而美国却占80%,其差距显然。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服务业的发达与否。因此大力发展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1)服务业能增加就业机会,其经营范围广,能容纳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发展服务业是解决和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2)服务业紧密联系生产与消费,能使产品顺利快捷地经过流通到达消费领域,并且能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利用产品,引导消费,加速循环再生产过程。同时,还能传递信息,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相互之间的了解。因此,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纽带。

3)随着服务产品的增多,社会的物质财富得以不断增加,最终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英语能力的现状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加之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的服务业,特别是旅游行业,带来了又一个春天。而在频繁接待入境旅游者的过程中,行业规范英语的运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旅游业中,以酒店行业为例,它的影响尤为突出,涉外酒店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人才,特别是懂外语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酒店业日趋国际化的背景下,英语水平的高低几乎成为酒店业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的“胜负手”。《饭店服务英语》是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对英语口语、听力水平有较高要求,同时强调专业技能学习的课程。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直接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要具备实际操作的技能。

英语教育在我国广泛普及,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和系统。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些英语教育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对英语应用而言,应试教育远远超过了语言本身的功能。因此,教育者对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语言应用没有足够的重视,对语言应用的研究没有更新的突破,这就犹如隔靴搔痒,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情况不胜理想,大学生的就业率越来越低,而大学生失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国的服务业不够发达。因为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英语应用能力,然而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不平衡迫使大学生无法施展其真正的才华,也最终导致服务行业平均的能力素质等多方面水平的偏低,特别是酒店、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数学历低,没受过高等教育,英语基础薄弱,服务英语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都比较低下。因此,从整体上说,服务业的发展还要经历较长的一条路,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个人素质,而外语方面沟通的需求则是服务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职业院校的学生要进入人才市场,英语是一项十分必要的技能。但是,作为技能型应用人才,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与工作有关的日常和业务交流。各项调查研究表明,行业英语的社会需求及职业英语教学质量保证的迫切性得到可靠的证实。其中,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英语应用能力的期望也无处不体现了其行业特征。

1.听说能力:能流畅进行涉外事务谈判的交流,能就一般性业务话题与同事客户等进行较为流畅的交流,能流利地进行日常交流。

2.读译能力:能基本读懂或借助工具书基本读懂与本行业相关的应用文体材料与行业文体材料。

3.写作能力:能撰写简单应用信函、简单行业报告、填写简单行业表单;能借助工具书撰写行业相关文件及邮件往来等。

针对现在服务行业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市场上已经源源不断地出现了各种针对于比如旅游、酒店餐饮、公交乘务、公务商务等一系列的服务英语丛书。我们可以自行或是委托权威的培训机构找到合适规范的英语教材进行培训,甚至可以采用“拿来主义”,直接借鉴,统一到全国可使用的培训教程。有些也可普及为自学教材,例如,“饭店英语900句”、“旅游英语900句”、“商务英语900句”等。

三、解决服务业从业人员英语能力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服务业重要性的分析及从业人员英语能力的现状,不难看出,提高从业人员英语水平迫在眉睫。为了使我国的服务业与国际接轨,需要从业者的良好的英语能力才能够实现服务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否则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将是一句空话。此外,我们还必须学习国外发展服务业的经验,借以来发展我们自己,而这也必须借助于英语才能克服语言障碍。解决这一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普及服务业从业人员对自身行业和工作职能的知识,使服务人员清醒地认识到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更要从自身的发展和能力出发,积极地学习外语,将这一交流工具顺其自然地运用到服务工作当中,加强自身的自信心,警觉个人岗位在整个行业中的重要性。

2.系统地制定从业人员的英语培训计划,制定商业服务业英语考核等级制,借以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寻找专业的培训机构或是高校外语中心等能使服务人员更便捷、更系统地接受英语各方面的知识,而企业中的统一培训,则能使服务人员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文化,以企业的视觉,运用英语能力服务他人。所有计划的实施需要有条不紊,以阶段式培训逐渐提高从业人员由浅入深的英语表达和书写能力。

3.在高等教育的背景下,为大学生提供适当的工作岗位,开辟高素质的服务行业,同时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服务行业,消除对普通服务行业的偏见,给其更好的平台发挥自身能力,也能将服务业从业人员英语能力提高,而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服务业整体的发展水平。

4.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经济环境,而服务业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产生的需求必定是对从业人员英语能力要求,这也将有利于为服务业从业人员学习英语提供动力,让其更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论述,我们更明确了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对整个行业乃至国际间的交流和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日渐发展的服务业,培养从业人员的英语听、说、读、写等多重能力,能快速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举两得的制胜法宝。

参考文献:

[1]王莹.以就业为导向提高饭店管理专业学生英语水平[J].辽宁高职学报,2009,(12).

第4篇

【关键词】中德合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需求;可行性

0 引言

大学生就业牵动着千千万万学生和家长的心,也是全国各大专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随着我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有大幅度提高。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我国很多高校纷纷组建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满足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

然而,过去连续几年,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显露出越来越大的问题。在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2010和2012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两次被列为“红牌专业”①。我校2012年就业统计也显示,全校国贸专业毕业生在求职中,有80%以上对所学专业没有信心,这一指标是学校所有专业第二高的比率,是很多其他专业的两倍、甚至更高。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校中德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称“我院”和“我专业”)为例,从该专业近年市场供需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提出了中德合作办学开办该专业的可行性和适合度。

1 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调研

造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对2007/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对我院毕业生就业的可能影响因素加以考察。

1)原有主要市场的需求下降对就业的负面影响

2007/2008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外贸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企业性质结构上的变化,对近年国贸专业的就业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图1

图2 2008级国贸专业就业地区统计(截止(2012年8月25日)

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多年来倾向于在收入较高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发展较稳定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就业。我院国贸专业毕业生大部分生源来自上海,且大部分愿意在中资用人单位就业的学生愿意在上海就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主要分为三大就业市场:中资控股企业(本文简称“中资企业”)(占约40%)、外资控股企业(本文简称“外资企业”)(超过20%)和留学(占约20-30%)(见图1)。2012年的统计显示,2012届我院国贸毕业生有一半就业于上海。往年情况也应该没有太大的变化。

中国外贸总体状况的不稳定对国贸专业近年的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外贸增长率都在18%以上,从2005至2008年外资和国企的出口占全部企业的77%,进口占到87%。国贸专业的毕业生没有感到明显的就业困难。但2007年我国外贸增速突降到不到8%,2008年更是骤降为 -16%,虽然到2011年的出口增长率恢复到20%,但2012年又下降到8%。[2]我专业最大就业地区的上海的外贸增长速度也从2007年的24.4%下降到2008年13.8%,到2009年也降至 -13.8%[3]。

另外,从企业结构上看,国贸毕业生倾向就业的外企和国企的外贸受到金融危机的更大的打击,他们明显地感到了就业困难。从2009年至2013年8月,国企出口在三个年度(2009年、2012年和2013年1-8月)、进口在两个年度(2009年和2013年1-8月)出现负增长,及进出口额出现萎缩。外企的进出口增速也连年下滑,2013年1-8月,出口增速只有0.9%,进口出现负增长。这样,这两类国贸专业学生就业倾向高的企业在我国进出口全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也持续下降。国企的出口从2005年的22%下降到2013年1-8月份的11.46%,进口从30%下降到26%;而外企的出口在同一时间内从58%下降到47%,进口从59%降到44%。[4]

中国外贸主要是受到占出口份额60%以上的中国三大贸易伙伴美、日、欧需求急剧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猖獗、贸易摩擦加剧以及外贸出口企业的成本(能源、人工、材料)显著增加、人民币升值加快等等因素的影响。[5]而且, 上海经济增长的放缓也影响到受经济增长支撑的包括毕业生在内的新增就业市场。[6]从而,这一占我专业最大就业渠道的中资企业吸纳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对我们造成较大的影响。

2)非国有中资企业的进出口迅速增长给就业带来的新机会

有进出口业务的非国有中资企业虽然也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但恢复得比国企和外企要快。近三年的进口和出口增速都在17%以上,而且,进出口总额在各类企业中所占比例逐年稳定增加,两项指标从2005年到2013年8月分别从20%和11% 增加到42%以及30%。[4]这给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图3 按照2011、2012年预期销售额、预期利润、预期投资统计的

在华德企分布状况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图4 按照2012年经营目标预计完成情况统计的在华德企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3)中国“走出去”企业数量增加给就业提供的新机会

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试图“走出去”,到国外去发展。截至2011年底,中国在境外设立中资企业1.8万家,遍布177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7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②但在走出去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出现不少问题,在产品质量、环境和社会问题上遭到一些非议。

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可以成为既懂专业、外语,又要懂得当地市场、文化、法律的专业人才的一个新的就业目标群体。

4)外资控股企业对经济类专业毕业生需求上升

与中资用人单位相反,外企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增加。在金融危机的大形势下,在沪外企却相当乐观。在沪外企数量连年增加、投资额也保持增长。2009-2011年在沪外企数量平均每年增加170多家、且连年加大了对沪的新增投资力度,年新增投资额扩大了6.7倍。[3]

同时,总体来说,在华德企的盈利有所增长。根据德国工商协会(AHK)驻上海分会2012年一项对在华德企调查表明,有80%以上被调查的企业预计在2012年的盈利有增长或与上年持平(见图3)。并且,德企对在华经营的信心十足。有90%的企业预计本年能完成、超额完成全部目标或完成年度部分目标(见图4)。

除了扩大了投资规模以外,在华德企还扩大了的投资范围。在地理位置上,投资有向中国西部大城市扩大的迹象。按地区来看,到2012年,长江三角区分布最多,其中仅上海就占到将近一半(47%),加上江苏和浙江,占到在华德企的57%(见图5)。德企计划在2012年后的未来三年除了继续加大在上海(13.2%)和北京(9.5%)的投资力度外,还将投资由沿海城市也扩大和延伸到西安等一些内地城市,其中在成都(9.1%)、重庆(5.4%)、西安(4.4%)等增加的投资较多(参见图6)。

图5 德企在华地区分布图

资料来源:Gesch?ftsklimaindex-Deutsche Unternehmen in China,2012,AHK.

图6 今后三年对新增投资最有吸引力的城市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图7 按在华年限统计的德国母公司类型变化状况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同时,德企的投资领域也有所扩大。在中国进入WTO、根据规则开放了服务行业市场后,德企在华的第三产业的投资有所增加。过去几年间,服务和旅游行业的企业比例连年增加(参见图7)。

AHK的调查表明,在华德企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招收高素质的劳动力。在被调查企业中,缺乏专业人才成为近46%的企业(近一半企业!)的首要问题,有37%的企业认为缺乏专业人才是他们的一个问题,只有17%左右的企业认为缺乏专业人才是次要问题或不成问题。有70%以上的企业受到人员过度流动的困扰。人员流动困扰成为第三大问题(参见图8)。

图8 在华德企目前面临的挑战

资料来源:Deutsche Unternehmen in China,AHK,2012.

在外企以及德企投资企业数量、投资规模和投资收益增加、投资范围和投资领域扩大且企业投资信心又十足的情况下,企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一定是增加的。而且,德企或者外企人员流动性大,同时也为经济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机会。

上海理工大学中德学院国贸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德企、其他外企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以上情况说明,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我们的培养目标及就业市场目标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5)外企对国贸专业毕业生有限的需求增加幅度

需要明确的是,国贸专业的市场需求量比起技术或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有限的。AHK 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近70%的在华德国的母公司为生产型企业,30%为服务和贸易型企业,其中,专门从事贸易的企业只占在华企业的8%(图9)。在中国投资的企业行业中,专门从事外贸活动的企业更少(图10)。

图9 在华德企母公司类型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图10 在华德企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Deutsche Unternehmen in China,AHK,2012.

另外,有70%的德企出于要利用中国巨大的销售市场、利用中国市场在国际上越来越大的重要性和产品向中国销售的便利性、和为了利益中国较低的原材料和生产成本等原因,实行本地化,在中国本土进行采购、生产和销售,拉长他们在中国的价值链(图11)。[7]德国商会数据表明,出口商品份额只占到不足30%,原先中国作为半成品、成产地的作用现在已经处于一个不重要的地位了。[8]德企在华生产中只有7%的产出用于企业在华以外的价值链中(图12)。这些导致外企进出口业务增速减慢甚至可能减少进出口额。这样,对国贸专业学生的需求的影响可能出现不确定性。

图11 按重要程度统计的德企进入中国市场动机

资料来源:Deutsche Unternehmen in China,AHK,2012.

图12 在华德企价值链状况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2 国贸专业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与需求的不稳定性相比,国贸专业毕业生的供给在过去的一些年里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影响下不断快速增加。至2010年,全国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校已达610所,该专业发展成为我国高校经济类专业中最大的一支。[9]

虽说涉外民企发展在我国外贸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且民企在“走出去”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对民企发展不稳定等传统认识的影响,毕业生还没有太大的在民企就业的主动性。